乳品安全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5 22:56:17

乳品安全论文

乳品安全论文篇1

关键词:乳品分析;实验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80-03

乳品分析作为乳品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乳品科学的发展、乳品加工业的进步和乳品安全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因此,任课教师如何教好本门课程,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适应乳品行业和工业的发展需要,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一线岗位要求和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任课教师必需思考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验、实践协调互补

乳品分析是理论跟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解乳的组成、设备原理和操作,更要将乳品工业中一些成功的检测方法和生产中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按部就班依照实验教材而进行,实验技能收效甚微,实际动手能力也未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理论课与实验手段以及工厂中实践操作不能有机结合,主要表现出学生对基本概念死记硬背、对其含义理解不透、能简单操作设备,但不了解该过程的目的,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所适从,不知原因。

理论为实践提供基础,实践又为理论强化提供支撑。通关启发式教学提升理论教学效果,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凯式定氮法测定乳蛋白质的实验中,在理论教学中,首先明确含氮元素是蛋白质区别其他有机物的理论主线,然后通过消化、蒸馏和滴定等过程进行氮的转化和测定,通过各步骤的化学反应变化,阐明各个实验步骤的原理、变化和现象,启发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教学功能,将往届实验授课录像内容作为授课演示实验录像,可以更加直观的认知每种检测实验仪器和装置,学生能够自己完成检测设备的连接,很好的理解了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并能够掌握实验操作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增加了学生感性认识,巩固了理论知识,加强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有效地改善了乳品分析理论与实验课程学习效果。

二、综合设计性试验设计与实践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具有一定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从原料的购买、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过程的实施和总结,学生完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2008年本课程设置了一系列综合设计性实验,以《花色凝固性酸奶研制及品质评价》为例,学生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标准、微生物学检验、理化检验和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等相关的资料,学生们设计了酸奶的制作工艺,选择检测项目和方法,围绕原料乳的相关指标如感官评价、新鲜度试验、脂肪、蛋白质、干物质、密度、杂质度、冰点及抗生素等,并对成品酸奶的质量指标进行评价,如感官评价、全脂干物质、脂肪、蛋白质、酸度以及乳酸菌数,使学生对原料乳和酸奶的相关标准、检测指标及标准作系统、全面的理解。最后,根据检测分析的结果,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如产品加工方案设计、生产过程管理等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仅熟悉了实验的操作过程,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设计试验和品质控制的检测方法。

随着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大大增加,由于这些实验比较复杂,所需时间较长,计划内实验学时难以满足,这就需要课外开放学时来完成。开放实验室开放大大满足此项需要,起到辅助教学作用。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选择实验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2]。2009年以来,与乳品分析相关的开放实验项目有“菊粉对酸奶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花香型酸奶工艺和配方的研究”、“紫薯牛奶的研制”、“酸凝奶酪的研制”、“豆乳酸奶生产研究”、“低脂酸奶品质改良研究”、“低脂干酪品质改良研究”等30余项,通过这些开放实验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同时为学生大四毕业论文的实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学生还可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中去,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科研思路,另一方面可以接触到一些大型仪器的使用,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实验技能大赛

实验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乳品分析的教学内容,面对乳品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校内和校外综合实验技能竞赛,交流学习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举办学生实验技能大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实验技能大赛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和问题,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能力。因此,实验技能大赛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一种新的有效举措。在校内,在班级内和班级间举行实验技能比赛,主要选择比较简单的实验,如酸奶的酸度测定以及干物质测定的测定,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准确配制和标定、滴定终点的识别与控制、有效数字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进行评分,对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评价并计入平时成绩或考核成绩。在学校之间,则通过综合设计实验来进行比赛。“丹尼斯克杯”、“诺维信杯”、“蒙牛杯”、“盼盼杯”等不仅锻炼了学生们乳品分析实践能力,而且也高了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就业能力。五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众多从食品学院走出的毕业生已逐渐成为支撑国家食品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和国内外知名专家。

四、基于岗位需求的实验实践

乳品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均很强,该课程涉及对乳品一般成分、乳品基本理化指标、乳品中的营养成分,以及乳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微生物污染进行分析和检验,强调对乳品企业生产前原辅材料的检测、生产过程中对半成品的检验和生产完成后对终产品的检验,从而达到在生产各个环节保证乳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国家对乳品安全非常重视,在2010年卫生部公布了《生乳》(GB19301-2010)等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乳品产品标准15项、生产规范2项、检验方法标准49项,检验方法占据74%,说明国家对乳品安全检测的重视程度。

为了使在校学习到的理论和实验课程能更好的适用于将来的工作岗位,本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从乳品企业岗位入手,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需要的综合能力[3]。与乳品分析有关岗位主要由以下几方面:

1.企业原辅材料的检验。优质原料生产优质产品,企业对原辅材料设置了严格的检验程序,是众多环节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只有在原料采购的环节进行严格的验证,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2.半成品的检验和控制。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企业为了防患于未然,往往要对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相关指标进行检验,该类指标的检验大多与成品质量的某些关键参数有关,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监控和及时预警,才能更好地保证成品质量;

3.成品的检验。重点监测乳制品的基本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食品添加剂种类与含量,其结果关系着乳制品能否顺利出厂,对其能否进入到流通环节和实现其价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生只有具备基本的合格原料乳和辅料组成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做好原辅材料的采购验证;只有具备各类乳制品生产关键控制点的分析能力,才能正确把握食品生产工艺的关键环节,从而对关键环节重要指标进行监控检验,实现对生产过程中产品残次率的控制;只有具备乳制品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检验能力以及重要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能力,才能保证乳制品安全出厂和消费者安全食用。

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学校理论与实验与企业需求相协调统一。充分体现乳制品检验项目真实性与有效性、检验方法的适宜性和时效性、教学内容与工作情况一致性、学生与企业员工相容性。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产品检测所用到的仪器以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设备为主。因此课程大幅度提高精密仪器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强化仪器的操作、检测的原理以及结果分析,使学生对乳品分析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常用的分析方法。对于那些生产实践中很少应用到的方法,不作为授课的重点,甚至有的内容可以删去。

乳品工程专业在学生最后1年的实践环节,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乳品分析综合实践能力。目前我校有三个实践基地:国乳中心、蒙牛集团和飞鹤乳业。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承担企业的工作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体验和感受到企业文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提高。

五、结束语

在我国,牛奶已经由个别群体的营养保健品转变为大众的大宗食品,特别是婴幼儿、儿童、老年人以及大中城市的居民,牛奶消费正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乳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乳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尤以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和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为代表,影响恶劣。分析检测是乳品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同时检测结果也是乳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和标准等制度实施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检测设备设施陈旧落后、自动化和精密程度较低,更多的是依靠检测人员的经验和肉眼判断。同时现有的检测机构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检测人员不能有效掌握可操作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测结果,并影响执法水平和监管力度[4]。为此,作为专业教师提高乳品分析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对培养适应新世纪乳品行业的实用人才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杜鹏,孔保华,郑冬梅.乳品工程专业创新型“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2,(10).

[2]王丽娜,付华峰.如何提高食品分析实验的教学质量[J].广西轻工业,2010,(6).

[3]胡二坤,李亚欣.基于工作岗位要求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2,(1).

乳品安全论文篇2

[关键词]认证支付意愿;质量安全;乳制品;HACCP认证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02-02

1 样本统计及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随机面对面访谈为辅。问卷涉及内容包括消费者基本情况、乳制品安全现状、消费者认证购买意愿情况三部分。共发放了35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308份,其中278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88%,有效问卷率为90.3%。

1.1 黑龙江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

(1)消费者对近两年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的评价

近年来以“三鹿毒奶粉”为代表的问题奶粉事件频繁发生,使人们对国内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了很大的担忧。调查显示:54.5%的消费者认为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后乳制品安全状况并无改善,加强质量监管似乎仅是表面文章,对质量安全状况并无实际影响;38.5%的消费者表示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乳制品安全状况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媒体的曝光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对监管部门和乳制品生产企业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迫使其不得不重视质量安全问题,使得乳制品的安全状况有所改善;5.5%的消费者认为并无改善;认为有明显改善的消费者,仅占1.5%。

(2)消费者对液态奶和奶粉的评价

调查发现,三鹿奶粉事件后消费者对液态奶和奶粉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大部分消费者对液态奶的质量安全状况基本放心,而对奶粉的质量安全则是多数品种不放心。对于液态奶来说,39.3%的消费者表示对液态奶基本放心;25.4%表示少部分品种不放心;24.3%表示多数品种不放心;还有11%的消费者表示说不清,没有考虑过。而对于奶粉,有17.5%表示基本放心;19.7%表示对少部分品种不放心;47.6%表示对多数品种都不放心;还有15.2%认为说不清。

(3)消费者对各知名乳制品品牌的评价

少部分消费者相信大品牌乳制品(如蒙牛、伊利),大部分则更愿意选择口碑好的当地品牌乳制品(如完达山、龙丹),还有部分消费者选择订购鲜奶(如万家宝)。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选择用豆浆来代替液态奶的使用。对于家里有哺乳期婴儿的消费者来说,国产奶粉的可信赖度不高,家庭经济宽裕的消费者甚至邮购日本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奶粉。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三聚氰氨事件的恶劣影响,大部分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尤其是奶粉的信任度锐减。

(4)消费者遭遇问题乳制品的概率和做法

调查发现,在大型超市购买的乳制品很少出现过期或变质等问题而在小型仓买或食杂店购买的乳制品出现问题的概率较大,这些问题包括超过安全保质期、坏包、口味变异等。大约有36.23%的消费者有过购买问题乳制品(过期、包装问题、乳制品色泽、其他沉淀物等)的经历,问题乳制品主要集中在液态奶上。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仅少数消费者的处理态度是到购买处要求“退换货”,大部分则倾向于“直接扔掉,无所谓”,很少采取积极态度来维护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投诉)。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大部分消费者并不清楚应该到哪些部门投诉。

1.2 消费者的认证购买意愿分析

由于消费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其行为,因此,对态度的组成部分之一――购买意愿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显示,“听说过”HACCP认证的消费者占绝大多数,为52.5%,大部分消费者最初并未听说过或注意到乳制品包装袋上的HACCP认证标识,多是消费次数多了才渐渐注意到。同时,在“听说过”的消费者人群中,有80%的消费者对HACCP认证持认可态度,因此,消费者对认证乳制品还是有较高的信赖度。

由于企业进行HACCP认证必然会使企业运行成本提高,而提高的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认证埋单,成为企业是否通过认证的一个关键考虑因素。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您愿意为认证乳制品支付的费用比例(在认证前的基础上价格的上涨幅度)”,26.07%的消费者认为认证不应该使价格有所变动,乳制品在出厂时就应该是放心产品,各种检验和质量监测是必需的环节,这部分费用不应该由消费者“埋单”;36.43%的消费者认为认证后乳制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在0~10%是可以接受的,认证对于质量安全是有一定保障的,但因经济条件所限,无法接受过高的价格涨幅;16.79%的消费者认为认证后乳制品的价格可以上涨10%~20%;4.29%的消费者认为涨幅在20%~40%是合理的;16.42%的消费者认为即使涨幅在40%以上依然是可以接受的,认为只要质量有保证,尤其是婴幼儿产品,价格上涨多少都不是问题。

2 黑龙江省乳制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时没注意或从没在意过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乳制品安全认证标志,反映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多年来政府部门安全检测环节薄弱,几乎没有严格明确的规定要求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配置水平,导致流通到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对于企业,部分不法企业和组织因利益驱动生产对消费者有害的乳制品,虽然没有频繁地造成大面积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但它的潜在隐患难以预测;

(3)消费者对伪劣乳制品的举报的自发性很弱,纵容了伪劣乳制品生产、加工者。

2.2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的不足

部分消费者表示,虽然他们注意到了乳制品包装上的安全认证标志,但对其认知度不够,很多人甚至都不认识相关标识,了解HACCP质量认证的更是凤毛麟角。原因在于政府、新闻媒体及企业方面对认证以及其他各项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标识的宣传力度不够,未普及相关质量安全知识和安全教育。

2.3 消费者缺乏消费热情

据调查,家里有老人、小孩或婴幼儿的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状况更加关心,风险认知度比较高,在一系列毒奶粉事件的影响下,对毒奶粉的危害产生了恐慌心理,大大降低了消费热情。中老年消费者在选购乳制品时,会更注重包装上标注的所含营养成分,但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其他一部分消费者表示,由于近年乳制品问题频繁发生,不知道该如何辨认哪些产品是值得信任的;还有部分消费者会选择经过各种质量安全认证的品牌,认为“认证总比没认证的好”,但对其认证效果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最后,在消费者的潜意识中认为乳制品行业依然存在一定的行业潜规则。 2.4 消费者对政府监管信赖度低

首先,消费者认为“免检产品”、“绿色产品”等一系列“享有特权”的产品质量检测标识的“风行”使得许多企业不择手段的获得这些“特权”。

其次,政府部门在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上把关不严,经常是出了问题才严查或抽查,虽然是想亡羊补牢,但总有弄巧成拙的情况发生,问题总是要防患于未然,目前的乳制品行业总是等到出了问题才开始整顿或整顿不到位。

3 结论及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当前黑龙江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及认证支付意愿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信任度高,但对其认知度和购买支付意愿较低。②消费者拥有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对HACCP认证的WTP起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WTP越高,可见,信息和知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为消费者提供相关科学、客观的信息,来提高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认知水平和关注程度。③家庭收入较高的消费者为了自身的安全保障有较高的WTP。

近几年发生的乳制品事件不仅重创了乳制品产业,也对食品产业产生了影响,降低了消费者对认证乳制品的支付意愿。为了减弱“三鹿”认证奶粉事件对认证食品产业的影响,建议如下:

(1)加强宣传教育,扩制品安全知识普及的范围,提高普通消费者的鉴别意识和鉴别能力,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乳制品各项权威认证(如GMP、HACCP等)的消费者认可度,减少消费者的购买疑虑。

(2)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

(3)政府应加大监督力度,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

(4)执法部门要秉公执法,设置上级监管部门和群众举报部门,消除执法不力的弊端,还乳制品监管系统一个公正、明亮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细野广美.牛奶及其奶制品商品选择时标记的有效性――以HACCP标签为中心[J].金融(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杂志),2005(88):79-92.

乳品安全论文篇3

论文摘要:经过10年超常规发展,中国奶业如今似乎到了瓶颈期,三聚氰胺事件给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中国乳品业今后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蒙牛乳业为例,运用swot模型,对该行业进行分析。

纵观中国乳业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乳业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奶业总量翻了两番,至2006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排行第三的产奶大国。中国乳业的飞速发展似乎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又一个春天。直至三聚氰胺事件人们才意识到连续快速发展隐藏的泡沫成分。此次事件根源在于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国内乳品业遭受巨大打击,消费者对国内奶业失去信任,外资乳企加快扩张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内乳企丧失了与外资乳企在高端奶竞争中已有的优势。就连蒙牛、伊利这两个国内知名大品牌也难逃厄运,连续亏损、金融危机使蒙牛面临着被外资控购的危机,人们开始怀疑,中国乳业真的到了“过冬”的时候?本文以蒙牛乳业为例,运用swot模型,对该行业进行分析。

一、 蒙牛乳业的发展过程

1999年7月,蒙牛乳业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从1999年到2005年,蒙牛销售收入从4365万元跃升至108亿元,短短七年时间,蒙牛增长240多倍,以“火箭速度”经历了神话般的发展,创造了在诞生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销售奇迹,荣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第一名”。从2008年9月11日 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开始,中国乳品行业的 “汶川大地震”爆发了,中国奶制品行业似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此次事件中,蒙牛也未能幸免,媒体曝光其含有三聚氰胺成分。机遇与威胁并存的今天,蒙牛到了该冷静思考的时候。

二、外部机会分析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消费者信任感增强: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一次机会,蒙牛乳业借此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以此为契机,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忠诚度。前段时间,“额外”召回承受几十亿损失的蒙牛,成为液体奶市场恢复最快的品牌,在责任与安全的天平上,蒙牛添上了“诚信”这个最重的砝码。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新将蒙牛列入了家庭采购的必需品名单。蒙牛主动背负巨额损失的诚信举措,赢得了众多消费者信任,直接促成了其销量的增长。政府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乳业一直很重视,1997年将乳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奶业发展目标,加大了奶业扶持力度。潜在需求巨大:中国人多年养成的喝奶习惯不会因三聚氰胺事件而改变,“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外品牌价位高仍然是多数人难以逾越的槛,内地品牌机会依然存在。中国消费者市场巨大,城镇化可提升居民乳品消费水平。

三、外部威胁分析

外资恶意收购:由于信贷紧缩,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将4.5%的股份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蒙牛股价严重缩水,导致原先抵押的股权价格已经严重与价值不符,蒙牛可能面临着有敌意的收购对手购买这些被抵押的股权,其控制权的归属受到严重威胁。潜在竞争者: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国乳品业重新洗牌,很多钟情蒙牛乳品的消费者分流到其他品牌中去;此外,由于对国内乳制品失去信心,更多人选择国外品牌,这些都构成蒙牛乳业的外部威胁。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国13亿人口中,乳制品有效消费者只有6000万人,由于长期不消费乳制品,大部分人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而引起腹痛等症状,使人们不喜欢消费乳制品的现状恶性循环。

四、内部优势分析

品牌效应,忠实的消费者:蒙牛品牌已深入人心,不论是味道还是产品质量,一直被消费者认可,大品牌的优势在于有大批的蒙牛忠诚消费者,不会因为三聚氰胺事件而断然否决他们一直钟情的品牌。企业文化塑造的凝聚力:蒙牛构建和践行了企业文化的三条主线:一是大胜靠德,讲责任,重使命。蒙牛从始至终致力于营造一个追求正确、崇尚正义、充满正气的“三正氛围”,造就“三全员工”——全心、全力、全时;二是大智靠学,讲智慧,重方法。三是大牌靠创,讲品德,重创新。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推动了蒙牛的迅速发展,使品牌越打越响。领导者魅力:蒙牛的成功与牛根生密不可分,牛根生注重义气,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大气财富观,这成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也是蒙牛团结奶农、经销商等价值链伙伴的原因。创业时,牛根生凭借个人魅力将原伊利的一干大将拉拢过来,形成蒙牛的团队骨干,可以说蒙牛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这位领导者。

五、内部劣势分析

全员素质的提升:蒙牛尽管过去有着奇迹般的发展速度,但是人员构成比较草莽,素质参差不齐。在新的市场挑战之下,目前的人员构成能否支撑持续高成长将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以蒙牛为代表的众多中国企业,以绩效导向为管理体系,高业绩目标服务的实用管理手段成就了蒙牛,但随着未来的市场变化,“旧版”管理体系必将被淘汰。资金链断裂:金融风暴、三聚氰胺事件无不给蒙牛乳业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连续亏损使蒙牛的现金流断裂,目前还面临被外企恶意收购的危险,蒙牛能否顺利度过难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乳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泡沫成分,现在整个乳业发展给人们的总体感觉体现在两个字:“快”和“乱”。这种不和谐的发展势必造成乳业经济的衰退,可以说三聚氰胺事件是一个导火索,引出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涉及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毛远华.蒙牛文化的启示.《中国有色金属》[j].2008,15:59.

[2]刘帅,刘亮.我国乳业的swot分析.《中国乳业》[j], 2008,6:17-19.

[3]魏琢.看蒙牛品文化.《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j].2008,1.

乳品安全论文篇4

【关键词】乳制品 消费行为 营销策略

一、引言

乳制品因含有丰富的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素,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都倡导国民多喝乳制品,这对国民素质的增强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当前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只有真正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扩大市场份额。随着新疆乌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乳制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二、调查问卷设计及研究范围

(一)问卷设计

第一部分:被调查者购买行为及偏好。本文的调查问卷涉及对乳制品知识的认知程度、购买动机、每月购买乳制品的支出、获取信息的渠道、购买品牌、购买的产品包装偏好以及购买时考虑等主要因素。

第二部分: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收入四个方面。

(二)研究范围

本文研究的乳制品主要是指巴氏消毒奶、超高温消毒奶以及生鲜乳制品。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最后将本文的调查范围确定为乌市几个大型商圈。本次调查的所有数据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

三、居民购买乳制品消费行为现状

被调查者购买动机及每月消费支出如下表图:

通过以上图表显示,居民购买乳制品是因为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认可其营养r值。但被调查者更关心牛奶的安全性。因此,费者对乳制品认知程度较高但信任度低。

四、乳制品细分市场分析

(一)基于性别与职业的细分市场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不同性别与不同职业在购买方面存在的动机也不同。在调理肠胃促进消化方面性别细分不明显。男性购买乳制品主要是为了增强抵抗力,而女性购买乳制品主要是为了美容护肤。学生因为学业繁忙,一般会选择每天至少购买一次乳制品。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生活规律性强,所以大部分人选择每天至少购买一次乳制品或者每月定期购买几次。企业单位人员工作压力大,所以38%的被调查者选择每天至少购买一次乳制品。离退休人员和自由职业者时间相对自由宽松,购买乳制品没有规律性。

(二)基于年龄的细分市场

通过对不同年龄购买牛奶的渠道差异可以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调查者对购买牛奶的渠道有明显差异,但总的来说,大型超市是被调查者购买牛奶的首选渠道。对不同收入对月乳制品消费支出的差异显示,消费者的月收入不同会对每月牛奶消费支出产生巨大影响。总的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被调查者对乳制品消费开支较大,收入水平较低的被调查者对乳制品消费开支较少。

五、结论

(一)消费者对乳制品了解较少

从前文数据可知,对乳制品知识了解较多的被调查者仅有18%,这表明只有少数被调查者对乳制品的了解程度比较多,因此乳制品企业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对乳制品的宣传力度,给消费者普及奶品知识,这样更有利于乳制品销售。

(二)销售渠道有待完善

通过年龄与乳制品购买渠道的交叉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年龄阶段,购买乳制品的渠道也有所不同。除了大型超市之外,部分中老年被调查者也将社区摊位和便利商店作为一条购买乳制品的重要渠道。随着社区摊位、便利店的不断增加和商品的不断丰富,通过这条渠道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必然会增加。目前,新疆乌市乳制品企业主要还是与大型超市合作,并未与社区及便利店广泛合作。

(三)消费者更重视产品安全

通过对被调查者购买牛奶所关心的因素分析可以发现,乌鲁木齐市消费者购买牛奶时最看重的是牛奶的安全性。消费者对牛奶安全性的重视,也说明了消费者在购买牛奶的时候更趋于理性,不仅仅是看重牛奶的品牌和营养。

六、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1.严把产品质量安全。根据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被调查者在购买乳制品时最重视的就是乳制品的质量,如果产品质量不好,价格再便宜,营养再高,消费者也不会去购买。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把生产重心向提高产品质量转移。各乳制品企业应该在产品的各个环节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产品生产实行全程监测。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可以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奶源的质量安全。企业还可以加强和被调查者的沟通,这样有助于企业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2.不断研发新产品。消费者的口味经常发生变化,如果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推出新产品,那么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其产品的购买量。因此企业应注重对新市场的开拓,并结合消费者的需要研发新产品,提高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开发功能不同的乳制品。从性别细分市场可以知道,男性被调查者和女性被调查者在乳制品功能方面有不同的需求,乳制品企业可以抓住女美的心理,生产出美容养颜乳制品,打开女性市场。另外,乳制品企业要注重研发高端奶。新疆乌市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具有的高端奶品牌主要是蒙牛旗下的特仑苏和伊利旗下的金典。麦趣尔和西域春缺乏像特仑苏和金典这样的高端系列。

(二)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是营销策略中重要的策略之一,也是企业竞争最有效的手段。商品的价格能直接影响被调查者的消费行为,新疆乌市奶业竞争激烈,价格竞争已经成为争取被调查者的重要方式之一。灵活的运用多种价格策略,企业可以更好的挖掘市场机会,有效的拓展市场范围,进而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从前文的得出的结论可知,收入水平对消费支出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收入水平的被调查者对乳制品消费支出也不同。消费者由于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往往对乳制品的价格较为敏感,除了品牌忠诚度较高的人。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价格低并不意味着产品的质量也低,因此也不会影响消费者对低价乳制品的购买。企业应当采取高效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在产品销售中较多的采用低价策略。但是一定要注意,降低价格的同时不能降低产品的质量。

(三)渠道策略

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除了要有优质的产品外,高效的销售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选择销售渠道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实力,选取不同的渠道进行销售,但应该始终坚持以为被调查者提供便利性为核心。

从前文分析可知,新疆乌市消费者购买乳制品的地点主要是在大型超市和便利商店,因此企业在考虑销售渠道的时候,可以多与大型超市或连锁便利商店建立合作关系,扩大销售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除了超市和便利商店,企业也可以把社区摊位作为一种较重要的销售渠道,完善销售渠道。在社区设置零售摊位为居民购买产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有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麦趣尔就在新疆乌市开设了连锁店,不仅方便被调查者购买其产品,同时也对企业品牌进行了宣传。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的学生都有学生奶,企业可以考虑和大学合作,将学生奶推广到大学校园内。

(四)宣传策略

乳品安全论文篇5

[关键词] 乳制品安全 产权性质 区域差异 国家免检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乳制品的需要量呈较快的增长趋势,而乳制品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剧烈,乳制品的利润水平却呈下降趋势。资料显示:2002年~2007年间,我国乳制品产量增长率分别为26.9%、33.3%、32.3%、28%、23.5%和15.24%,而销售利润率相应分别为6.8%、6.1%、5.4%、5.0%、5.28%和2%~4%。2008年发生的三鹿事件再次使乳制品食品安全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迫于竞争的压力,乳制品行业出现的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例如:2004 年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2005 年黑龙江双城雀巢婴儿奶粉的“碘超标”,2006 年光明山盟的“过期奶”到2008 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在这些问题企业中,包含了不少知名企业。这其中存在的问题,除缺乏行业质量标准规范以及监管不严外,还涉及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罗宾斯(2003)将社会责任界定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社会责任是承担社会义务,这是法律所要求的最低程度,企业只对股东负责;而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超越了基本的经济和法律标准的限度,认为管理当局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可见,即使存在法律漏洞,企业已经尽了社会义务,但仍然应该承担超越法律规范之外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因此,这些事件的背后凸显的是我国乳制品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社会责任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既受到公司治理的影响,又受到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影响。那么,基于社会责任的视角,在我国现阶段,不同产权和区域差异会对乳制品安全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现有关于乳制品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主题:其一,分析我国乳制品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对策;其二,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国家监管不严与企业自身行为导致了乳制品企业发生安全问题;限于国外相关数据不易获得,国内大多数研究只是在理论上探讨,现有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

综上所述,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是社会责任、产权性质、区域差异等对乳制品安全的影响,这正是本文的主题。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1.产权性质与乳制品安全

乳制品企业要长远发展,最起码的要保证产品质量,承担起社会责任。刘保惠(2005)认为乳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是奶业发展的生命线。张春敏和刘文纪(2007)提出企业的性质决定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内容,私有企业的性质与国有企业的性质不同,决定两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内容也不同。高红卫和高阳(2007)认为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完善,政府的管理理念还未完全转型,占经济较大比例的国有成份依旧效益低、粗放经营、自主研发能力和动机差、商业腐败等等。作者认为背后可能蕴含民营企业更遵守市场规律,更可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它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强;同时也可能蕴含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由此,本文提出:

H1: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重视社会责任。

2.区域差异与乳制品安全

地区差异的存在,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很不均衡,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形成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汪荣有和由元元(2008)认为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的不均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科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黎明(2006)认为物质技术和制度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的扩大。关于区域差异与我国企业关系的研究,陈晓红和王傅强(2008)研究得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外部环境最好,中部地区略好于西部。而我国市场竞争的情况是:东部地区市场环境最好,竞争最为激烈,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更好的发展,有时会为了自身利益做出一些不守社会责任的事情。因此,东部地区可能更加忽视社会责任。于是,我们提出:

H2:东部地区发生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概率大于中部。

3.免检认证与乳制品安全

国家免检制度是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将质量长期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产品标准达到或严于国家有关标准,以及国家或省、自治、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的产品,确定为免检产品,其产品在免检时期内免予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检查的一种制度。获得免检证书的企业在免检有效期内可以自愿在免检产品或其包装上使用规定的免检标志。免检时间为三年。高志宏(2008)认为检制度虽然带动了我国产品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但其违背了法律效力的位阶性,是政府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梁辉煌(2008)阐述我国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通常是建立在该产品为认证产品,免检产品及中国名牌的基础上,品牌所传递的这些可信任信息与政府行为息息相关。东馨笙(2008)认为国家免检制度的完善没有杜绝那些“免检”企业生产伪劣产品。由此我们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

H3:国家免检认证企业与一般企业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质量检查检疫总局对全国婴幼儿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截止到2008年9月,全国共有175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其中66家企业已停止生产婴幼儿奶粉。此次专项检查对其余109家企业进行了排查,专项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企业被检验出产品中存在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其他87家企业未查出问题。本研究以这些样本为基础进一步收集其他特征数据。

产权性质分为政府控制与非政府控制两种,以最终控制权为准,当实际控制人为政府时,则界定为政府控制企业,否则为非政府控制企业。产权性质的数据,是通过万方数据库和百度手工搜集获得。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是以“七五计划”关于“三大地带”的划分和西部大开发“关于西部省区的界定为依据的。企业所在区域的数据是通过手工整理获得,研究用到的免检产品企业的数据是根据2005年和2006年中国质量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免检产品及生产企业名单统计得到。除此之外,有的数据还来自国家统计局,万方数据库和 EPS数据库。以下是所要用到的数据分布情况。

2.研究方法

本文是运用对数线性模型来处理2×2列联表,如下所示:

其中n11表示既有属性A又有属性B的个体数,n12表示有属性A没有属性B的个体数,n21表示有属性B没有属性A的个体数,n22表示既没有属性A又没有属性B的个体数,其中:

n1+=n11+n12,n2+=n21+n22,n+1=n11+n21,n+2=n12+n22,n=n11+n12+n21+n22

列联表能够反映定性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对数线性模型是可以把方差分析和线性模型的一些方法系统的移植过来,在概念和理解上均可以进行对比。可以估计模型中各个参数,而这些参数是各个变量的效应和变量间的交互效应数量化。2×2列联表的对数线性模型为:

1n mij=μ+μa(i)+μb(j)+μsb(ij)i=1,2j=1,2(1)

其中mij=E(nij)为2×2列联表的期望频数,μ为总平均,μa(i)μb(j)分别为属性A在Ai时和属性B在Bj时的效应,μab(ij)为属性A在Ai时和属性B在Bj时的交互效应。

此模型为2×2列联表饱和模型,饱和模型的期望频数的估计就是实际频数nij。当μab(ij)=0时模型为非饱和模型,此时属性A和B交互效应为零,意味着属性A和B不相关,在2×2列联表中独立于不相关是等价的。当μab(ij)≠0时模型为饱和模型,意味着属性A和B相关。而模型是否饱和可以用pearsonsx2检验统计量来判断:

并且x2~x2(1)。

针对假设1,我们使用四格表法进行检验,采用模型如下:

(1)

之后,针对假设2,本文考察了地区差异与发生安全事故是否独立。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使用二联表似然比检验,使用模型(2),之后用四格表的优比检验法验证彼此相关性,采用模型(3)

(2)

(3)

对于假设3,采用的分析方法与假设1相同,

(4)

四、结果分析

1.假设1的检验结果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发生食品质量安全的概率是14.30%而非国企及国有控股企业发生食品厂质量安全的概率是21.10%,此数据表明政府控制企业发生乳制品安全的概率低于非政府控制的企业。

但根据模型1,将表1的数据的数据代入,在自由度为1水平0.05下:

x2=0.894

说明发生质量安全的大小与企业产权性质没有显著差异。此结果证明假设1不成立。本文认为,乳制品企业发生质量问题,反映了企业自身问题和政府的监管不足,不管是政府控制企业还是非政府控制企业,都忽略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发展时间不长, 进入的技术壁垒低,各企业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多企业的技术和工艺装备不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生存下来,不得不考虑壮大自己,在生产成本下降和市场价格上升空间狭小的情况下拼命压榨奶农的利润,导致奶农减低鲜奶的品质,造成生产企业和奶农双方利益受损,进而出现恶性的连锁反应。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法制制度不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很多企业没有很好的认识到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就会促使一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当企业因不履行社会责任受到的惩罚对企业产生不了约束时,就会诱使一些企业冒着风险去实现利润最大化。也会令守法企业具有不公平性,进而可能放弃社会责任。

2.假设2的检验结果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发生食品质量安全的概率是30.2%,中部地区发生的概率是10.2%,而西部地区的概率是23.5%。初步得出结论:东部地区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概率就越大,西部地区的次之,而中部地区发生的概率最小。

又根据模型2和表2相应的数据,我们计算得到:

说明地区差异与发生乳制品质量安全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为了更加具体的说明地区彼此之间的差异,我们进一步采用了四格表的优比检验法验证彼此相关性,采用模型(3)

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差异,根据模型3计算得到:

U=2.3197>U0.05 =1.64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根据模型3计算得到:

U=0.51735< U0.05 =1.64

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根据模型3计算得到:

U=1.34< U0.05 =1.64

由此得到结论:东部地区发生乳制品安全事故的概率显著大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对于上述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实证结论,可能的解释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的技术含量、技术更新速度以及技术可获性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经济发达的地区乳制品的消费量也大,市场对乳制品的要求又比中西部地区高,市场竞争越激烈,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空间越小。加之乳制品行业的原料采购成本,管理成本都较高,利润又很低,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利润上的竞争优势就在产品质量上做文章。而中部地区共有49家乳制品加工企业,虽然其数量大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是仅黑龙江省的乳制品企业数就有33家,而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奶源基地和乳制品生产基地。其在资源,技术上都占有优势,应该说黑龙江省乳制品产业发展的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比较整齐,发生问题较少。

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差异,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为了方便研究,我们的样本是以国家质检局抽查的企业数为基础,样本分布有一定的不均衡性。西部地区的乳制品企业数只有17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扩大了检验结果;而中部地区的样本数有49家,而且地区分布及不均衡,仅黑龙江的就有33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其他地区的发生安全事故的数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中部地区乳制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其次,本次研究是以企业数进行计量和分析的,而发生质量安全的企业有的只是某一个产品,或一类产品出现问题,而有的企业很多产品都存在问题,比如说广东雅士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雅士利牌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查数是30,不合格数是8;质检报告标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伊利牌儿童配方乳粉抽检数是35,不合格数是1。这说明广东雅士利集团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明显大于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而我们在数据整理时认为只是两个企业,不管企业不合格的数量是多少,我们只关注企业是否发生过乳制品事故,这就无形中导致西部地区的结果便高。

3.假设3的检验结果

根据模型四和表3相对应的数据,将各种变量代入,在自由度为1水平0.05下:

x2=0.4438

说明了免检产品与非免检产品与发生质量安全无显著性差异。

在我国获得免检认证的企业大都是国家的名牌企业,消费者心目中信得过的企业,获得免检认证的产品也绝大多数是国家的知名品牌,名牌产品屡出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名牌,中国免检产品其实并不可信,也说明很多的企业或者企业家们对品牌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

免检制度是建立在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的基础上。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目标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在暴利的驱使下,难免有不少的企业会用最小的成本去进行生产和经营,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忽视企业信用和社会责任;一些企业在获得了国家免检认证后就认为政府对自己没有了约束力,就放松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严重者则导致了质量安全问题,进而毁掉了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声誉。

根据检验的结果,本文有效地支持了很多学者提倡的取消产品免检制度,也进一步说明了国家立法废除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正确性。

五、结论

本研究以2008年国家质检局抽查的婴幼儿乳制品生产企业为对象,对企业的产权性质,区域差异与是否获得免检与乳制品安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产权性质与乳制品安全没有相关性;东部区域发生乳制品安全事故的大于中部地区,其他区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是否获得免检也与乳制品安全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些发现说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没有足够重视和承担起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我国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国家应在发展中尽快完善,这次国家对于食品免检制度的废除,使中国食品安全法向前迈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刘保惠:通过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审办提高乳制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J].中国乳品工业,2005,(1):65~66

[2]张春敏刘文纪:从国有企业的性质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J].前沿,2007,12(97~98)

[3]高红卫:浅议国有经济治理与政府改革[J].三峡大学学报,2008

[4]汪荣有由元元: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公正视角[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2):74~78

[5]黎明: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及因素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6(2):92~95

[6]陈晓红王傅强: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实证比较研究[J].企业管理,2008,(08):145~150

[7]高志宏:产品免检制度存废辩―以“三鹿奶粉”事件视角[J].法制与经济,2008,(11):97~98

[8]梁辉煌:政府行为对消费者品牌信任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8.10

[9]东馨笙.仅仅废除食品免检制度还不够[J].法人,2008,(10):6~7

乳品安全论文篇6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650228

【摘要】目的:改进乳及乳制品中铬的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干法消解和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处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回收率。结果:方法的精密度为2.17%,重复性干法为4.58%,微波消解的为4.35%;干法消解回收率为70.35%~89.08%,平均81.78%;微波消解的回收率为85.96%~101.43%,平均94.35%。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273件市售乳及乳制品中铬的含量。结论:方法具有快速、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酸消耗少、安全等特点,是检测乳及乳制品中铬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微波消解;乳;乳制品;石墨炉原子吸收;铬

【中图分类号】R155.5+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5-0115-03

近年来,乳及乳制品中时常有被检出一种名为“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物质,该物质的生产原料是制革厂的边角废料,由于制革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三价铬作为铬鞣剂[1],因此皮革水解蛋白即使经过脱铬处理也会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属铬[2]。六价铬具有很强的毒性,可干扰人身体里重要的酶体系,具有致癌和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1]。本文参照GB/T5009.123-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食品中铬的测定》[3],创建了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乳及乳制品中的铬,并对273件样品进行铬含量检测。

1仪器与材料

PEAA800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CEM公司

MARS907511型微波消解仪(美国),BF51842C-1型马弗炉(美国热电公司),铬单元素标准溶液(1000mg/L,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硝酸(优级纯),273份样品分别随机采集自昆明、曲靖、楚雄和昭通四个地市的商场。

2仪器工作条件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测条件:波长357.9nm,进样体积20μl,自动进样塞曼扣背景校正,峰高读数。石墨炉工作条件:干燥温度110℃升温30s,氩气0.2L/min;灰化温度1500℃恒温20s, 氩气0.2L/min;原子化温度2400℃恒温3s; 2500℃恒温3s, 氩气0.2L/min。

3溶液制备

3.1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量取1000mg/l的铬标准溶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1%硝酸稀释到刻度,摇匀得浓度为100μg/ml铬标准溶液。然后逐级稀释得浓度为100ng/ml铬标准使用液。

3.2样品处理及溶液制备

3.2.1干法消解称取样品0.5g于坩埚中,1.5ml 1%硝酸消化1h,电炉加热至完

全炭化后,马弗炉500℃灰化2h,取出冷却后,再加入1.5ml 1%硝酸,再转入500℃马弗炉灰化1h,冷却后用1%硝酸稀释残渣,后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1%硝酸定容后充分混匀,得样品测试液。同时制备空白溶液。

3.2.2微波消解称取样品0.5g于聚四氟乙烯内罐,加1.5ml 1%硝酸,再加5 ml 30%H2O2,轻轻摇匀,盖紧内盖,旋紧外套,放入恒温干燥箱中,140℃恒温1h,冷却至室温,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纯水少量多次洗涤内罐,合并洗涤液至容量瓶,1%硝酸定容至刻度。同时制备纯水空白溶液和1%硝酸空白。

4测定方法

4.1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准确吸取适量100ng/ml铬标准使用液,用1%硝酸配制成浓度为1.0、5.0、10.0、15.0、20.0ng/ml的标准系列,按上述仪器条件进行测定,得曲线方程:Y=0.01257X+0.00417,r=0.9991,线性范围1.0~20.0ng/ml。

4.2不同反应介质中测定灵敏度的比较结果见表1。

4.3精密度试验以空白样品中加入6ng/ml铬标准溶液,连续测定6次,得方法精密度。同时在6份空白样品中加入6份6ng/ml铬标准溶液,分别按3.2.1和3.2.2方法处理后连续测定,得方法的重复性,结果见表2和表3。

4.4加标回收率以8#样品(含量﹤0.001μg/kg)作为基底样品,每组浓度称取平行样三份,分别加入高、中、低三种浓度标准使用液,然后按照3.2.1和3.2.2的方法进行前处理后进行测定,结果见表4和表5。

4.5样品的测定取待测样品溶液20μl进样。

5结果

按照3.2.2的处理方法,对273件乳品进行处理后测定,结果见表6。

6讨论

6.1前处理方法的比较实验测得方法的精密度为2.17%,重复性为微波消解4.35%,干法4.58%。试验比较了乳及乳制品干法消解和微波消解两种前处理方法,低、中、高三种不同含量干法消解的回收率范围为70.35%~89.08%,平均81.78%;微波消解的为85.96%~101.43%,平均94.35%。因此,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乳及乳制品中铬的含量,具有快速、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酸消耗少、安全等特点,是检测乳及乳制品中铬的首选方法。

6.2不同反应介质中测定灵敏度的比较试验分别用纯水和1%硝酸作为空白,比较不同的反应介质中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分析用纯水作为反应介质的灵敏度高于1%硝酸作为反应介质的,用纯水作为空白所得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1%硝酸的。

6.3样品结果讨论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4]中规定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中铬的限量为0.3 mg/kg,乳粉为2.0mg/kg。本批273件样品采自云南四个地市,共有发酵乳77件,灭菌乳95件,巴氏消毒乳28件,乳粉73件,铬含量均在国家限量指标范围内,说明这四个地市的乳及乳制品中不含皮革乳成分。

参考文献

[1]李双叶,陆有飞,李理论.从“皮革奶”思考中国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J].广西畜牧兽医,2011,27(3):178-179.

[2]许晔,宋亮,凌靖. “皮革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251-25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5009.123-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食品中铬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09-114.

乳品安全论文篇7

[关键词]冷链物流;乳制品;断链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026-02

1 乳制品冷链物流

1.1 乳制品产业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高速增长的消费量带来的不仅仅是乳制品行业在品牌、价格、渠道、奶源、科技水平、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物流供应链配套服务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目前,乳制品大体包括液体奶(包括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奶、酸奶及乳饮料等)、奶粉、冰激凌、奶油、炼乳、干酪等。不同种类的产品对物流要求差异很大,按照产品的温度控制要求,乳制品物流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奶粉、常温液态奶及乳饮料的常温物流;二是巴氏奶、酸奶等乳制品的保鲜冷链物流;三是冰激凌、干酪等冷饮乳品的冷冻冷链物流。本文讨论的冷链物流主要针对于第二类乳制品。

1.2 冷链物流定义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以及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设备,组织特别的运送过程,物流成本所占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1.3 乳制品冷链物流

乳制品冷链物流是指产地源奶及加工制品在储藏、运输、加工、分销、零售的全过程中,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始终保持乳制品所要求的低温条件的物流活动。

1.4 乳制品食品冷链构成

乳制品食品冷链主要包括源奶及加工制品储藏、运输、加工、配送和销售等环节,其冷链流程见下图。

①储藏:在奶牛养殖厂,产后的原奶在短时间内应该急速预冷,并且包装或者通过管道传输。②冷藏运输:储奶罐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应始终保持0℃~4 ℃,直至送达工厂,并将鲜奶通过保温管路传到工厂冷藏储奶罐。③乳制品生产: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应保证全程冷链生产,各种产品的储存温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加工作业区一般不超过10℃,产品冷藏温度0℃~4℃,冷冻温度-18℃。④乳制品分销及配送:在分销配送过程中,冷藏及运输温度控制在0℃~4℃,冷冻及运输温度保持在-18℃。⑤冷藏销售:包括冷冻食品的批发及零售等,整个销售过程,应保证和储运一样的温度。

2 奶制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2.1 乳制品“断链”问题严重

“断链”指商品在储藏、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以及各个环节交接过程中,出现商品温度异常上升的现象,乳制品断链较多的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原奶在收集和传输到工厂过程中,在室温环境保存时间较长,并且到工厂急速制冷的比例较低;第二,原奶及加工制品在装车过程中,车辆预冷的比例低,露天或者在没有封闭的情况下装车现象比较多见;第三,成品运输过程中,运输司机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会中途关闭制冷机,或者用普通物理降温的方式来降温,导致乳制品温度变化大,出现回温现象;第四,在销售乳制品过程中,由于缺少严格的管理,没有严格按照商品的保存温度进行储存,甚至某些产品露天销售,大大的影响了乳制品的质量。

2.2 乳制品冷链物流温控手段差

食品冷链要求全程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温度决定了冷链的水平,温度控制是冷链的关键,但是由于整个冷链上各个企业只是按照客户要求对下游企业负责任,没有企业对最后的消费者负责,所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以适当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用适当的高温代替低温,虽然乳制品在常人看来没有什么质量问题,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质量已经打了折扣,而且口感、品质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而且在冷链操作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产品的温控记录,出现问题也不知道什么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虽然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商品可能在合适的温度下销售,但是其到达销售柜台前的整个过程无法控制和监控,不规范操作现象普遍存在。

2.3 第三方乳制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近几年,出现了以冷链物流名称注册的企业,但是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冷库或者运输企业发展而来,由于管理体制不灵活、员工理念陈旧等多方面的原因,多数企业提供的服务手段依然比较单一,主要提供冷藏、冷冻简单的仓储和送货服务,少部分虽然也提供商超的配送活动,但是真正能满足乳制品生产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的乳制品物流企业基本没有,这样使得多数乳制品生产厂家不愿也无法放心地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奶制品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

2.4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大意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没有职业素养,是食品流通企业员工面临的普遍问题。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识不强,似乎是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主要原因,乳制品冷链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求更高,所以员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就显得更加重要。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乳制品事故都是在原奶及加工制品装卸、运输、储存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操作以及随意混装造成的,所以加强对冷链物流上各个环节的员工安全意识、冷链技术与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2.5 乳制品冷链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乳制品物流属于冷链的范畴,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冷链物流的标准,所以乳制品的储运过程中采用的多是传统的运输和储存标准以及食品相关标准,国内乳制品冷链物流缺乏严格的关于奶制品质量和安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也没有明确的法规指引,同时与乳制品安全直接相关的食品冷链安全体系建设还相当薄弱,主要依靠企业的责任意识、自觉性来自我规范。此外,在现行的乳制品冷链物流中还存在着运输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损耗大、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信息不对称、库存、装卸、运输等缺乏透明度等诸多问题。

3 乳制品冷链物流存在发展对策

笔者通过在深圳冷链物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促进乳制品冷链物流良好发展,不仅需要道德和法律的手段保证冷链物流市场在良性中竞争、发展,而且要通过技术手段,监督和引导冷链行业进行良性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广大市民能天天品尝到安全且口感更佳的乳制品,而且通过共同配送或者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可能还会降低乳制品的物流成本,具体的发展对策如下:

3.1 扶持重点冷链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水平

冷链物流对乳品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不够,再加上不是太注重诚信问题,往往有意无意地降低了服务水准,所以多数乳制品生产企业选择自营物流,只是把长途运输和短途配送进行外包,这样虽然可以减少因外包带来的风险,但是却大大提高了物流成本,不是长远之计。加上奶制品冷链物流的专业化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进入的门槛很高,一般的企业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达到冷链物流的要求,从奶制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奶制品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所以各级政府要针对各自城市的情况,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模式先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在用地、信贷、税收、重点物流企业评定,以及人才引进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对于那些建立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或者能引进和开发系统实现各类技术来监控或者追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这样不仅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帮助乳制品生产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并且通过外包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提高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运作的效率。

3.2 推广新技术应用,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解决乳制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的有意无意的“断链”现象,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内部加强管理外部加强监控,内部管理主要是指在车辆预冷、装车时间和方法、卸车时间和方法等方面实施标准且严格的管理制度,目前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控制(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乳制品冷链的分析,把前面介绍的链上容易出现差错而且又是在冷链物流企业内部发生的问题形成关键点,对每个关键点建立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以及出现异常的处理措施。对于仓储及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控则可以强制冷链物流企业在长途运输及配送过程中必须携带感应设施的GPS监控设备,不仅可以监控运输车辆的行驶轨迹,还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自动采集连续的温度数据,以便下游企业查询温度,这样就可以保证运输过程中,运输司机异常操作。此外还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奶制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为乳制品冷链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确保奶制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同时也为奶制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同时,还需要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加快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的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加强中国奶制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

3.3 完善奶制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和监管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乳制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将其纳入奶制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在操作过程中,乳制品物流的设施和从业人员也须符合食品卫生法的需求,而且要对从事乳制品物流配送工作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资格认证,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不能从事乳制品物流工作。同时,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市民互动的监控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乳制品在冷藏链的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3.4 开发冷链物流资格证书,免费对员工培训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整体素质,可以在行业内推广冷链物流资格证书,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开发培训内容并组织培训,确保拿到资格证的员工懂得如何提高服务。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可以由政府实施一定年限的免费培训制度,对于提前接受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的员工在福利待遇和晋升上给予一定的优先,经过一段时间培训结束后,所有合格的相关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孟军齐.深圳“冷链物流”发展模式探讨[J]. 中国市场,2010(3).

[2]邓汝春.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及其发展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8(17).

[3]刘宏伟.食品行业的冷链物流[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7).

[4]宋辉,肖艳,余望梅.乳业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4).

[5]王小丽.我国奶制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09(2).

乳品安全论文篇8

财务舞弊自证券市场产生以来便屡有发生。21世纪初,财务舞弊案更是金额更大、频率更高、范围更广。国际舞台上最具代表性的有安然案和世通案,国内代表性的有蓝田案和银广夏案,财务舞弊嫣然成为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内外关于财务舞弊的理论也相继被提出,包括财务舞弊的成因理论、识别理论和防范理论,主要的财务舞弊理论包括舞弊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GONE理论以及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通过舞弊三角理论我们了解到,防止和发现财务舞弊的关键在于财务舞弊产生的根源,而不仅仅是舞弊产生的行为表现。本文将以XX乳业为例,从舞弊三角理论入手,从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三个方面分析XX乳业财务舞弊行为,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意见。

二、案例背景

1.公司简介

(1)公司概况

XX乳业成立于1951年,其总部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液态奶生产企业。2013年9月26日,XX乳业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全球发行额13亿美元,IPO融资高达78亿元,成为了消费品行业中当时在港股上市融资的第三名。高额的IPO融资对XX乳业的发展更是锦上添花,使其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杨凯任XX乳业董事会主席,XX上市会杨凯身价暴涨至260亿元,位列“2016年胡润百富榜”66位,成为乳制品行业唯一入榜的企业家,也被认为是辽宁首富。XX乳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牧草种植、精饲料加工、良种奶牛饲养繁育、全品类乳制品加工、乳品研发和质量管控等乳业产业链的所有内容。

2016年6月,XX乳业董事长杨凯在振兴奶业高峰论坛上提出“奶业都心”模式,即“以城市为核心布局工厂,以工厂为核心布局牧场”,依托城市集群建立全产业链模式,有效辐射低温新鲜奶品的销售半径,这一模式解决了从产品生产、质量检验、运输物流和销售配送的系列难题,代表着中国奶业的发展方向。

(2)主营业务

报告期间,XX乳业主要经营三大业务:

(1)以生产和销售原奶为主的奶牛养殖业务;

(2)以生产和销售液态奶产品为主的液态奶业务;

(3)以生产和销售奶粉产品和乳品原料为主的奶粉业务。

2.XX乳业事件回顾

2017年3月24日上午11点左右,在没有任何迹象和征兆的情况下股价断崖式大跌,最大跌幅高达90.71%,由2.81港元跌至0.25港元,两个多小时,XX乳业市值蒸发280多亿元人民币,成为了港交所历史上单日最大跌幅的记录。5月8日,港交所发文要求XX乳业停牌,并披露了其高额的银行债务。XX乳业股价断崖式暴跌,90%的市值瞬间蒸发,一个存在了60多年的东北乳制品企业,就此告别了资本市场。2017年5月16日,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第五十六至六十条的规定,XX乳业被调出港股通股票,此后,XX乳业只可以通过港股卖出,不得买入。

2017年5月19日,XX乳业公告称,葛坤女士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自此,杨凯成为XX乳业的唯一董事,董事会的董事人数不符合章程所规定最少三名董事的要求。因此,在没有委任额外董事假如董事会的前提下,董事会暂时不能代表本公司作出决议,直到人数符合规定为止。

三、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XX乳业案例分析

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行为。XX乳业充分地对三个因素进行了“完美应用”。

1.压力要素

从2015年至今,XX乳业的大股东杨某一直在增持公司的股票,企图拉高股票市场价格,虚增公司价值。然而,现实中的XX乳业的财务状况已经出现了危机,只得把大量股票质押给银行。从XX乳业在披露的前十大股东来看,平安银行就持有XX乳业大量的股票,也是此次XX危机的严重受害者。显然,杨某操纵这一高杠杆交易的运行,然而,“高杠杆”在为杨某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压力。他深知,这是一个越发严重的恶性循环,并终于一天这一循环会断裂,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XX乳业还透露,截至3月28日,杨某通过冠丰持有95.36亿股XX乳业股份(约占70.76%)。3月21日,XX乳业被发现在多家银行的欠款已到期,并没有偿还。

杨某作为公司的大股东,董事会成员,在XX乳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杨某在利益的诱惑下冲破了道德的底线,也把XX乳业带进了这个无底的漩涡。在XX乳业出现财务危机后,杨某作为管理层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所经营不佳被外界披露,则股价必然下跌,XX乳业就会贬值,其自己的身价也会缩水;并且,XX乳业是辽宁地区大型上市公司之一,也牵动着辽宁地区的经济与就业等。这些种种的压力使得杨某最后选择为了利益以身犯险。

2.机会要素

浑水公司作为做空机构,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XX乳业的配合。浑水公司在调查XX乳业的过程中无法获取原始资料,只能通过第N手资料对其进行调查。作为对比的是,XXX事务所,它连续多年对XX乳业进行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XXX事务所不仅可以获得各种第一手资料的原始单据,还可以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函证。相比之下,XXX事务所获得的XX乳业的资料要比浑水公司多得多。然而,XXX事务所却一直对XX乳业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浑水公司则大量披露了XX乳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长期的审计过程中,XXX事务所对XX乳业存在的财务问题不可能毫不知情,即使不是全都知道也会有所了解。

浑水公司在没有XX乳业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都能看出XX乳业与市值严重不符、资不抵债。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却连续三年出具标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其中的原因不难侦破。首先,XX乳业给予了XXX事务所高额的审计费用,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在利益的诱惑下,XXX事务所进行了妥协。其次,是一个关键人物--XX乳业财务总监苏某某。2007年,苏某某成为了XXX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任职五年,2012年从XX乳业提前退休并加盟XX乳业。在苏某某加盟XX乳业后仅仅一年的时间,XX乳业就在港交所成功上市,IPO融资78亿元。苏某某的年薪是773.40万人民币。XXX事务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为,无疑给XX的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乳品安全论文篇9

关键词:乳化炸药 乳化剂 发展趋势

乳化炸药是一种油包水(w\o)型的乳胶型抗水工业炸药,它是借助乳化剂的作用,将氧化剂的水溶液的微滴进行分散,使其均匀的悬浮在含有分散气泡的空心玻璃微珠的油制材质中。这种炸药具有很好的爆破性能和抗水性,加工的工艺简单,材料的来源广泛,而且生产成本低,又不含有敏感成分,所以被广泛运用在各种爆破的作业中。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造业等其他工业不断繁荣的今天,乳化炸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通过乳化炸药的发展状况的分析,来探究乳化炸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乳化炸药的发展状况

1.国外乳化炸药的发展概况

乳化炸药技术并不是在我国本土产生的,最早是美国人首次在文献中透露的,当时的乳化炸药使用极为不便,因为它需要借助其他的炸药包来进行引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人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在1977年美国的一家公司提出了用粒度适宜的空心玻璃球作为敏化剂增加了乳化炸药的雷管感应度,并与1978年申请了专利,标志着乳化炸药进入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时期。进入20世纪末的时候,关于乳化炸药的一系列理论开始完善。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人们研究出的乳化炸药的品种越来越多,超过百余种,并还在不断地增多。

2.在我国,乳化炸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乳化炸药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早起的研制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原料的种类较少,很多配方达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消耗大量的成本在炸药中添加不同的辅料,使得炸药的成分逐渐地复杂化,常常出现不利于生产安全的事故,炸药稳定性较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的不断进步,我国乳化炸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改进工艺的发展阶段。M型和AE型类似这两种低成本,贮存期较长,抗水性能好的乳化炸药开始出现。并在乳化炸药领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变化,迎来了一批深受市场欢迎的品种。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乳化炸药的生产工艺日渐成熟,机械化、自动化日益完善,产品质量也逐步趋于稳定,安全有了充分的保障。在保证乳化炸药快速发展的同时,改进新的性能,研制出了粉状乳化炸药。成为中国乳化炸药的新的高性能产品,满足了不同行业的不同的要求。

二、乳化炸药的发展趋势探究

1.降低乳化炸药的生产成本

一个行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有效益作保证,在乳化炸药的研究上除了注重质量体系达到应有标准的基础上,也要注重生产成本,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减少燃料成本,具体做法就是多采用普通燃料或者是充分利用废弃物作为炸药的燃料,减少高级燃料的采用,通过减低燃料成本来降低制造成本;其次,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相应的安全指数,在后期处理安全问题的过程中减少投入。

2.提高乳化炸药的爆破可靠性

如今的乳化炸药被应用在各种爆破的场所中,在控制爆破的工程中,所采用的乳化炸药具有小型性,主要是采取一些小直径的乳化炸药,这就需要找准爆破的角度,集中重点,保证爆破的可靠性。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要在敏化处理上注意几点:首先敏化处理的安全性能,进过敏化处理的炸药一般都要求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次在敏化成本上也要有所控制, 让敏化处理的工艺逐渐简化,但是要尽最大程度的保证乳化炸药的原有爆破性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乳化炸药的起爆可靠性。

3.不断提高乳化炸药的稳定性

乳化炸药的稳定性是乳化炸药所有其他性能的基础。其中包括高度稳定的乳化炸药基质和敏化成分的两方面的研究。因为乳化炸药中分散相所占的体积比例很高, 即便是稳定性较好的MSA型的直径也具有很大的空间性,又由于乳化炸药属于热力学的不稳定的体系, 所以为维持体系的平衡,界面自发减小,结果导致液滴聚集, 直至最终分层、破乳。因此乳化炸药的稳定性问题是通过一般乳液自身的结构变化造成的, 乳化过程的强剪切、长期放置后氧化剂析晶的化学过程都会有所影响。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乳化炸药的稳定性问题是今后乳化炸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4.采用乳化炸药乳化剂的现场混合技术

乳化剂虽然在乳化炸药中只占一小部分份额,但它的存在影响乳化炸药的质量。我国的乳化剂的发展时间不长,在以后对乳化剂的研究中应将学习国外先进工艺技术,把研究开发具有安全度高、结构合理的多功能乳化剂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努力缩小与国外产品的差距。现场混合技术能够缩短均匀混合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敏华效果,因此选用高质量的乳化剂,改变配方乳化剂的种类,并且加快敏化反应的速度是主要目的。科研人员对于乳化剂的合成,结构、性能研究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保证集中爆破的精度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改变用料的多少,简化工艺流程降低乳化炸药的生产成本,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乳化炸药的发展趋势。

三、结语

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精神的科学技术,乳化炸药作为爆破的必要的一种化学工具具有它的不可替代性,通过国内外对乳化炸药的技术发展的关注及探索,让我们回顾了乳化炸药的发展历程,已经不断地改进中的进步。明确的看到乳化炸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提高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和起爆可靠性,提高现场混合装药技术和简化配方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永斌.国内外乳化炸药专用乳化设备发展状况[J].现代矿业.2010(05) .

乳品安全论文篇10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对本市生鲜牛乳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生鲜牛乳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食品安全,维护奶牛生产者和乳品加工者的合格权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据)

本办法制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卫生部颁布的《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

第三条(含义)本办法所称生鲜牛乳系指从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和乳腺炎的健康母牛内挤出的常乳。

第四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生鲜牛乳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

第六条(质量检测机构)本市生鲜牛乳质量检验由*市乳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承担。

第二章生鲜牛乳质量

第七条(质量标准)

生鲜牛乳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应符合GB/T6914——86、GB9676——88和GB/T5409——85的规定。

第八条(禁止行为)

不准出售和收购下列异常奶:

(一)乳腺炎奶和创伤奶;

(二)产犊后初奶(7天内)及临产前(15天内)奶;

(三)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期间和停药5天内的病牛奶;

(四)患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传染病牛所产的牛奶;

(五)掺水、掺杂、掺入有毒、有害物质和变质的牛奶;

(六)其他不符合安全性牛乳质量标准的牛奶。

第九条(生产者行为模范)

生鲜牛乳的生产者必须做到:

(一)挤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做好牛体、牛舍、挤奶器具及周围环境场地的清洁卫生工作。

(二)所有奶牛场应配备质量可靠的挤奶机和直冷式奶罐或带有制冷系统的贮奶罐,以确保向乳品加工厂提供优质的生鲜牛乳。

(三)挤出的生鲜牛乳应迅速冷却至4℃(含4℃)以下,贮存期间牛奶温度应保持在7℃(含7℃)以下;没有冷却设备的应在2小时内将生鲜牛乳送到乳品加工厂或收奶站。

第三章生鲜牛乳生产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