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评语十篇

时间:2023-03-19 16:09:47

小学生作文评语

小学生作文评语篇1

关键词:作文评语 鼓励性 真情实感 贴近学生 工整规范

作文是学生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他们作文水平的真实反映。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很多老师往往忽略了。作文评语这一环节做得好,对我们以后的作文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写好作文评语。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写作文评语,才能让它在学生写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呢?

一、评语要有鼓励性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长。”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必须用心、悉心地阅读学生的作文,从他们的作文中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很多老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常常对那些差一点的学生作文感到头疼,也就常常一个日期了事。殊不知,这样的评语对学生是一种多大的打击啊。看到别人都兴致勃勃地读着老师给他的评语,唯独他没有,时间长了,自然对写作也就失去了信心。更谈不上写得好了。我们老师要留心学生的进步,有时优点并不容易发现,甚至要教师带着放大镜去看。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在评语中应该指出来,给予肯定的赞扬。人都需要鼓励的,更别说孩子了,他们多么希望老师表扬他啊!如我班的郑杰同学,他的作文写得不太好,但我每次都尽量努力去发现他的优点,“这次你的字真漂亮!”“今天,你把很多句子都写通顺了,真不错!继续努力哦!”哪怕是学生的缺点,我们要是用很委婉的语气说出来的话,那效果会大不同。如:“你要是作文时能把字写工整点,老师会很高兴的。”“写作文时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空2个字是不是更好看?”等。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能力感和成就感,让他们感到自己能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评语要有真情实感

抱怨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可我们班的学生却很喜欢写作文,原因之一就是我给学生的作文评语里充满了感情,有温暖,有激励,也有批评。比如我们班的成怡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也很少见她和同学一起玩,有一次,她的作文里说“我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妈妈从来都不喜欢我,只喜欢弟弟。每次弟弟一哭,妈妈就骂我,有时候明明是弟弟的错,妈妈也说是我不对。真不想和他们在一起。”看到这样的句子,我心里很难过。我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可爱的小女孩,谁说你是多余的啊?因为你学习好,在学校表现也好,我多么喜欢你啊!妈妈是让你给弟弟做榜样呢!”慢慢的,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冯兰同学写作文总是忘了加标点符号,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你的文章得真好,可是却把老师累坏了,下次把标点加上好吗?”这委婉的批评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她的作文就加上标点了。我班上一个学生家庭条件不太好,家里孩子多,家长负担重,管理孩子的时间很少。平时也表现得很孤独。读他的《朋友,我想对你说》文章后,我心里很感触。她在作文中对她的朋友说,家里很困难,自己学习也不好,总觉得很多人都笑话她,不喜欢和她一起玩,所以她没有什么朋友,很孤独。又感觉自己学习差,对不起辛苦的父母。读了她的作文,我思考了很久,该怎样给她写评语呢?后来我这样写道“孩子,你是我见过写作文写得最真实,最具体的学生,你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打动了老师,谢谢你!老师也希望以后能看到你经常和同学一起玩耍、一起游戏的身影。”渐渐地,我发现她变得开朗了,常常见到我时老远就喊:“老师好!”我心里很是欣慰。

三、评语要贴近学生

小学生他们可不像成年人,他们不喜欢深沉稳重的老师,反而更喜欢幽默风趣、知识广博、能说会道的老师。他们天性活泼好动,所以我们老师给学生写评语也是这样,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的语言,让他们读起来喜欢,感兴趣。一条有趣的评语学生会竟相传阅,别的孩子也会对他投来羡慕的眼光。有的老师给学生的评语是“语句通顺,中心明确”或者“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这样的评语学生应该都不想再看第二遍吧。甚至还有的老师评语中还写道“你的作文太差了!”“你的作文没有一句话是通顺的。”类似这样的评语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更打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即使勉强写了,恐怕也只会对作文心灰意冷。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尽量要用学生的口气,跟他们在一个层次上,他们会觉得生动有趣。我班上的小胖子宋宇凡写的《鲸的自述》,他把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写得具体清楚,还结合了自己对鲸的了解,写得生动有趣。我给他的评语就一句话“小子,不错啊!”旁边还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我看到同学们都抢着看他的评语,模仿老师的语言都他说“小子,不错啊”。他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成功的笑容。还有个同学些了几个月大的小狗,胖乎乎的,写得非常生动。我给她的评语是“你写的小狗太可爱了,老师也好想有一只这样的小狗啊!”当她看到评语时,高兴得合不拢嘴,神气地把作文本给别人看,别人也都对她赞不绝口。 这样的评语贴近学生,让他们兴奋,让他们自豪。也增强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四、评语要工整规范

作文评语是对学生作文的一个评价和反馈,也是对学生以后作文的一个指引方向。那么,我们的评语就要写得实用,具有意义,还要能起到示范作用。要给学生树立榜样。所以教师在写评语时,也得要认真思考,然后才提笔写下来。也要做到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不是简单地写上日期就完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老师首先要做到。作文评语要全面细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那些地方写的好,不要吝啬表扬的话语,写得不好的,我们也要委婉地提出来,让她下次注意,还对那些在写作上有突出特点的同学更要做到规范。不管是遣词造句,还是段落层次,还是情感表达等方面,要尽量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然他们从评语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激发他们写作的动力。

小学生作文评语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评价语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64-01

1 评价语的作用

1.1 激励性作用

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生特别期待得到教师的赞美。表扬性评价语的运用,有时往往能帮助小学生建立信心,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1]因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表扬评价语去激励学生,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认真学习,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1.2 指向性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语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指向性作用。教师基于分析和判断学生的课堂回答和行为表现后,同时利用合理的评价语将其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表现状况,进而调整自身学习状态或者思考方向。教师同时应注重评价语的使用对学生的启发性作用,合理利用评价语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 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语运用存在的问题

2.1 评价语缺乏合理性

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评价语时,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常表现为:选用枯涩难懂的词汇充当评价语,其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范围,导致学生无法顺利的建立对教师评价语的认知和判断。同时,教师评价语的准确度也同样关系到小学生对自身回答及其行为表现的判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因此需借助教师的评价语来对自我进行评判。但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评价语不够准确,或含糊不清,或判断指向不明确,当然,也无法为学生的学习做出指导性建议。

2.2 过度使用批评性评价语

人的性格类型不同,表现出的性格倾向也必然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外向调皮,有的学生内向安静,但小学生中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占主要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性格差异,每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就使用批评语进行教育评价,内向的学生往往难以接受,造成自卑感加深。而外向的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承受批评语,但因为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也易造成其心理上存在阴影。过度的使用批评语造成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厌烦,降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小学语文学习质量低下。

2.3 评价过于形式化

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评价语的关键性不言而喻,但是部分教师使用教学评价语时过于随意,仅仅将评价语作为应对学生回答和表现的一点反应,丝毫不关注评价语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忽视了评价语的重要性。如:仅仅以复述学生的话语充当评价语,或者对学生的评价语给予:好、很好、不错的话语,完全没有对学生的思考或行为提出建议。长此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被抹杀。

3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评价语的方式

3.1 加强评价语使用的准确性

注重评价语使用的准确性,其中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评价语本身需正确无误的反应出小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二是教学评价语需贴合小学生的实际,如通俗易懂,方便学生接纳教学评价语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师使用评价语时,需建立在仔细聆听学生发言,观察学生行为表现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科特性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提出建设性和指导性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其能够更轻松的去应对学习。

3.2 多用表扬语,少用批评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有机的将鼓励语、表扬语、批评语等结合,综合使用几种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生学习做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尊心强,教师的批评语往往容易对其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教师应谨慎使用批评语,尽量多用表扬语和鼓励语,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当然,使用批评语也因人而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切记少批评,评价语中应暗含鼓励和激励,而对于调皮外向的学生,适当的可以在鼓励语和表扬语中加入少量的批评语。当然,不管对于哪种类型的小学生,批评语都应尽量少使用,不到万不得已,则不使用。

3.3 加强教学评价语的启发性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使用教W评价语的过程中应注重评价语自身的启发,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避免陷入为了评价而去评价的形式化评价,需对学生的思考和行为习惯等提出建设性对策,帮助学生分析不足和优点,以便学生进行改进,同时提升自我。此外,为了使教学评价语更加富有启发性,教师应注重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等提出更高层次的进一步思考,亦或者是从问题的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为学生的思考指明路径。

3.4 加强评价语内容的丰富、有趣

课堂教学评价语切记枯燥乏味,应尽量使用丰富有趣的评价语。在课堂教学中,若需通过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语必须贴切小学生的实际,并且丰富有趣。心理学上认为,小学生的期待与其学习动机相对应。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做出某种行为后,往往期待教师的及时评价,同时也希望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与众不同。因此教师应不断研读书本,发挥想象,在明确评价语指引性的基础上,丰富评价语内容,增进评价语趣味。当然在使用评价语时需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善于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适时进行点拨。

4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评价语对小学生的指导性和激励性作用。加强使用评价语的准确性、启发性,丰富评价语的内容,增进评价语的趣味。同时尽量多使用表扬语和鼓励语,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小学生作文评语篇3

改革语文教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的实践探索,使学生学习评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这些评价尚存的主要问题是:过多突出学科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情感、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考评;过多强调共性而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看重纸笔测试和量化结果;学生多处于被评价地位,忽视学生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的考评,未能很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构建适应新课程要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成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

检测监控学科教学质量,高新区每学期都抽调各小学两个年级进行期末测试,尽管区上三令五申“不以调考成绩考评老师”,但各校仍把“调考”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导致语文教学过分注重工具性演练和逻辑性演绎,强化字词句的理解训练,忽视文章思想价值、人文情感的整体感知、体验、领悟和再创造;教学功利化倾向日趋严重,凡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内容就上就练,而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等语文素养培养则被迫“滚到一边去”,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日趋衰弱。

改革束缚教学生命活力、阻碍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语文教育评价已然势在必行。“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论述,为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指出了“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的根本走向。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评价应在终极关怀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看待每个学生,促 其优势智力发展并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度量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空间;应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使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和培养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和赢得生命的灿烂。

2009年高新区开始实施《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手册》,将教师注意力从关注期末考试分数转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过程上来,为区域推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实践研究基础。2010年9月,高新区正式立项全区推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并把研究目标定位为:创建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和发展潜能。

这一研究遵循评价发展性、主体性、多元性、动态性等原则,着力突出如下特征:一是突出评价学生进步,放大其优势和潜能,促进学生不断超越。二是改变学生被评价的现状,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增强其主动发展的内动力,使其学会诊断与反思、自觉调控学习语文行为。三是评价内容和方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横向分为读写能力、学习习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纵向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不仅关注智力发展,更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情感等潜能发展;注重评价主体多元互动、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和评价结果的多样化呈现。四是突出评价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促其学习转变与发展;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相互交融,使评价过程成为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创建“教学评一体化”语文教育评价体系

“研究目标明晰,选择问题抓住了关键;从评价入手切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行政力量进行区域性推进,既全面展开又确定重点,子课题细化研究很好支撑了总课题。”2011年1月课题开题会上,专家充分肯定了高新区“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优势,并提出中肯建议:抓住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清晰定位发展性评价功能,突出诊断和发展功能;通过设计考试、测验问卷、个案研究等开发评价工具,突破评价难题;评价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评价标准要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纵深推进,利用评价这一中介将观念转化为行为;评价应突出引导“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着力解决学生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发展如何等问题。

着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创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纵深发展,近年来高新区动作不断。

1.创新评价载体,运行“评价手册”

构建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体系,高新区首先创建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手册》,它包括“分项评价”、“形成性评价”、“综合评价”三个部分。其中分项评价占30%的分值,有学习习惯、写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8项内容,各项积分最高为5分,通过自评和他评、等级换算为该项积分;学月形成性评价占10%的分值,每月进行纸笔测试,以打出等级和换算积分;期末综合评价占60%的分值,着重考查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样换算成积分。累计积分得出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等级。

“手册”设置了“使用说明”、“分项评价”、“期末总结”等事项,“分项评价”进行评价标准、要点、方式指导;“期末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学期语文学习自评和师生、家长多角度评价。“手册”只给全区学校一个基本导向,不少学校据此形成了具有校本、班本特色和学生个性的“语文学习成长手册”。

进一步落实“分项评价”,高新区根据“手册”设计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量表,包括学月检测、期末综合检测试卷、日常表现性评价量表、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质量分析量表等,并投入使用,产生了较好效果。

2.改革考试命题,突出表现性评价

摆脱“期末一张试卷定高低”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现状,尝试小学生语文素养表现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高新区首先进行了考试命题改革。

纸笔测试依据课标、教材分册制定命题方案,从测评要点、参考题型、分值权重等方面进行命题导向。如五年级下册“听答练习”的测评要点是:“听一段文字,能抓住要点、简要转述;能听出语段中心意思、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参考题型有:“选择题,听录音材料后判断、揣摩、分析比较,选出符合题目的选项;填空题,听完录音材料按要求填空;问答题,根据录音材料设置的情境、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听力材料”要求注意思想性、趣味性,篇幅在300字以内,尽量口语化,要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和听力疲劳。

目前纸笔测试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试卷模板,其“卷头设计”如是说明:“本次测评包含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测试两个部分。表现性评价检测为30分,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纸笔测试A卷70分、B卷20分……”A卷包含“听答练习”、“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笔下生花”四大模块,B卷着重考查口语交际拓展积累、应用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高新区考试命题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学月、期末检测A卷100分调整为70分,拿出30分作为表现性评价分值。学生语文素养 表现性评价指标包括识字与写字、朗读与背诵、口语交际、课外阅读、习作表达、综合性学习五项内容,并从“评价项目与分值”、“评价要点”、“评价标准参考”、“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参考”五方面指导落实评价。“评价标准参考”分为四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本册教材“认字表”和“写字表”中的汉字、词语,难度相当的儿童经典阅读材料;“评价方式参考”有抽读、平时观察认识更多教材未涉及的生字、选取难度相当的课外美文让学生准备后朗读、关注课堂和家庭作业并做好评价记录、专项写字比赛等。

推行纸笔测试改革,起初遇到一定阻力:认为增加了教师负担,不如过去一张卷子考试评分来得容易;有教师为了应付,给学生表现性评价全部打满分,或象征性扣一点分。

高新区利用学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教师培训等机会,引导他们认识推行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教研员深入学校指导开展评价改革,全区“教学视导”加大对各校考试改革的检查力度,老师们逐步适应了新的考试改革要求。

3.改革阅读测评,撬动教学变革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高新区把教学评价改革重心落点课堂,重点展开阅读教学评价改革,形成全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测评指导建议”。它包括三个板块:各年段阅读能力测评指标、阅读能力内涵解读、各年段阅读教学与测评建议。

依据国家新颁语文课标精神,高新区修订了各年段阅读能力测评办法,如第一学段阅读能力测评的主要指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读懂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测评类别及比例是:积累运用10%,提取信息70%,形成解释20%。阅读材料要求是:选择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和诗歌作为阅读考试命题的材料,篇幅控制在200字以内。

根据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测试研究,阅读能力核心是阅读理解能力,它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一是“提取信息”,依据文本信息进行逻辑理解,包括对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的理解;二是“形成解释”,整合加工文本信息,结合既有知识经验建构意义;三是“反思和评价”,利用已有经验对文本观点进行反思性批判和评价,包括对内容和表达形式所作的评价。根据我国各地开展的阅读测试尝试,阅读能力还包括“依托文本生发、联结的积累运用能力”。

高新区据此提出了“各年段阅读教学与测评建议”,引导老师们从课堂教学、课外训练、阅读测试、表现性评价四个方面落实阅读教学目标。如根据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要求,建议阅读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要有关键词句理解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辨别其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能理解句子尤其是言外之意;课外训练要加强课外阅读、摘录鉴赏词句;阅读测评要设计解释词语、理解句子、品鉴词句表达效果的考题;表现性评价要查看学生课外阅读词句摘录与鉴赏本。

高新区拟从本期开始实施这一全新的阅读测评和教学改革,并已分年级展开教师培训。

4.区校联动探索,展开校本研究

高新区首开先河以行政手段推动“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推进语文学习评价和教学改革,全区小学均参加课题研究,并确定8所学校重点参研,展开有关学习习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阅读能力、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评价子课题研究,研究过程和效果纳入区域教学视导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估。

2010年以来,高新区修订了期末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下发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实施意见,要求各校制订实施方案,每学期形成学生语文素养评价质量分析报告。

各子课题学校分项探索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体系及操作路径,并通过全区交流,带动各校参与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如高新实小构建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性评价体系”,从“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着手,进行阅读量、阅读要求、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综合性评价建构。追求“班级做实、年级做亮、学校做出文化”,找到了共性操作策略:建立《学年课外阅读计划》,编写《课外阅读手册》丰富评价形式,形成了“读书银行储蓄卡”、“亲子阅读评价”、“古诗考级评价”、“争当读书小能手”、“快乐阅读分享卡”、“阅读欣赏驿站”、“家校互动评价”、“作品展示评价”等评价特色。又如芳草小学探索出“小学生诵读能力发展性评价研究”三种评价方式:“星级评价”,每学期根据背诵篇目及数量给予学生不同星级的奖励;“闯关游戏”评价,在班级墙上专设“经典背诵闯关比赛”,学生每背诵十首诗词即闯过一关,每学年设二十关,激励学生不断挑战;“家校合作”评价,如低年级每天背诵篇目由家长负责登记,每周向教师反馈,家长自行制定奖励措施。

“四个突破”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2011年12月13日,高新区进行“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研讨,从“改革学月及期末命题检测”、“着力探索表现性评价”、“子课题引领辐射”三个方面进行阶段小结,子课题研究学校进行了阶段成果汇报交流。

成都市语文教研员罗良健认为,课题研究做到了尊重个体、尊重生命,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要求,操作性、实效性很强。成都市教科院顾颉老师强调:“评价”的研究是最重要最难啃的“硬骨头”,高新区评价研究是扎实有效的,成果是丰厚的,步步走下去将是对语文教育的一大贡献。与会老师深切感受到:展开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研究,是切实践行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全区语文教师实践学生素养评价提供了框架体系和借鉴策略。

小学生作文评语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以生为本

一、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概念的界说

评价普遍存在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是人类对于自身活动自觉性与反思性的体现。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发挥教学评价的调节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学习方法,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最为常见的评价手段之一,通常表现为教师使用言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即时评价。积极有效的课堂评价语既能从智力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作出诊断又能从非智力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产生积极影响。由于小学生心智水平较低,心理机制发展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使用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课堂评价语急需相应的操作性强的理论研究作指导。

二、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发现关于教学评价研究的资料纷繁复杂、数量很多,但针对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而关于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文献资料更是凤毛麟角。此外,根据观察本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平时听课、评课活动过程中教师对评价语不够重视的现状,笔者有意搜集相关资料,重视现实教学中课堂教学案例的收集,积极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评价语,以优化课堂教学,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

三、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存在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搜集到的有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真实案例和语料记录,将评价语中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言语选取上的随意性通常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概念缺乏理性的把握,在对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具体操作中具有感性化的随意性。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评价语的预设环节通常被忽略,教师评价语的使用在课堂上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从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值方面考量,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把激励性、肯定性、积极性的评价语给优秀学生,把打压性、批评性、消极性的评价语给学困生和学习习惯不好、课堂纪律差的学生。看似平常的课堂评价语对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评价效果上的无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切的评价语既能对学生学习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又能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推动作用。反之,不恰当的课堂评价语不仅不能发挥其诊断功能,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类课堂评价语不仅无效,甚至会造成负面效应。那么,这是否表明教师只能采用积极、正面的评价语,只有肯定、激励的评价语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从本人教学实践来看,讨好型的师生关系并不能从根本上推进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一味让步会让学生丧失敬畏感。所以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有效、无效、负效并不取决于所选言语表述上感情色彩的褒贬性,而定性于评价对象这一受体所接收到的评价效果。

(三)语言表述上的模糊性

课堂评价语应简洁、明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与接受。小学阶段的课堂评价语应根据学生高、中、低学段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来设计,如低学段小学生在评价语选用方面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以减缓学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心理,同时,也能为养成教育提供帮助。如果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评价时仅仅习惯性地使用“你真棒”、“不错”、“好”,或是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直接忽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那么久而久之这样的评价语只会流于形式而无实际意义。

(四)知识取向上的片面性

尽管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学评价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革,但在具体的教学评价实施上教学成绩仍然是重要的参考标准。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随新课改潮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提高成绩还是硬道理。随之,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任务还是双基目标。重视知识性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表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上就是教师对于学生偏离知识性标准的答案会粗暴地打断或是忽视评价,从而挫伤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然而,这种知识取向的单一化的评价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

(五)评价标准上的随意性

由于很多的小学采取的是大循环或小循环教学模式,通常小循环是一班学生由同一组教师来教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换另外一组教师,大循环模式是由一组教师将学生从一年级教至六年级,中途无特殊情况不再更换老师。在大循环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对于学生过于熟悉以致渐渐模糊了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导致教师缺乏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明确认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评价语在选择使用方面并没有依据学生低、中、高学段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有的放矢地选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语,从而表现出评价标准选取上的随机性与任意性。

四、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改进措施

(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

1.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教学过程是实践过程,教育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对教学活动有着指导、规范作用。一线教师要不断关注教改新动向,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修养,不断更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些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更加关照学生的生命存在。所以教师在选择课堂评价语方面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故步自封,牢牢捍卫自己的教师权威。

2.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理论学习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编排上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既保护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高、中、低不同学段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性的选取评价语。从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得出小学低学段学生应多以激励性的语言作为评价语,因为低学段学生心理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肯定性的评价言语能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规范、优化自己的行为。反之,否定性的评价语会挫伤学生心理,以至产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甚至产生畏难、厌学情绪;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内向型与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应采用截然不同的评价语。一般情况下,内向型性格多采用激励性的肯定性语言,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应适当地采用批判性评价语以帮助其忠实学习。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过程性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既要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要注重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强化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甄别功能,要借助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低学段语文教学中评价某学生“坐得端、读得准、写得快”,该学生会以此作为自己的学习准则,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其他学生会以该学生为榜样,为争取得到老师表扬性的评价语而不断加强对自己行为习惯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高学段教学中教师应多从毅力、意志、动机等方面有意识地使用积极评价语以帮助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三)教师要采用多元化评价维度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从学习程度、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等方面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关注共性与个性特征。让课堂评价语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还应听取来源于课堂的出自学生的评价语,既包含自评,又包含他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四)将评价语作为教学预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将平常教学中常常忽略的课堂评价语作为备课过程中教学预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用科学的、理性的、规范的评价语推进高效课堂,点染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从根本上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语的重视。结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评价语既能对学生的知识性学习结果起到诊断作用,又能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选取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掌握水平的评价标准,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让课堂评价语在为推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小学生作文评语篇5

评价性语言的使用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和知识传播的单向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评价性语言,就能够有效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一方面,学生通过接受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能够准确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地对自我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并逐步修订和完善学习方法[2]。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使用评价性语言,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能够非常有效地判断出学生内心的心理活动。教师使用评价性语言能够更好地实现驱动学生接受和理解课堂教学知识的目的,相比于命令式语言,评价性语言的效果更为突出。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评价性语言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评价性语言,早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并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但是笔者认为,当前教师在使用评价性语言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到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效果。

评价性语言使用的随意性较强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评价性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将其视为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评价性语言的使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甚至一些教师使用评价性语言还会受到自身心态、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评价性语言使用的随意性还表现在运用的时机上,一些教师没有根据课堂教学时机适当地使用评价性语言,而是机械性地重复使用,这样学生就丧失了新鲜感和受到肯定后的愉悦,评价性语言就丧失了本来的目的。

评价性语言词汇使用的单一化情况十分严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的评价性语言内容十分匮乏“,好”、“不错”“、很棒”等成为了习惯性的用语。这部分评价性语言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和实现评价作用,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些语言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不愿意接受教师的评价。这种评价性词汇的单一化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评价性语言的作用,没有用心地去挖掘、整理和总结适合教学对象需要的评价性语言体系。应当说,评价性语言词汇使用单一化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和反思。

评价性语言单向度趋势明显当前,绝大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评价性语言都是正面式的,都是以肯定和鼓励为主,这本身无可厚非,正是评价性语言使用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笔者认为,所谓评价性语言并不完全等同于赞扬性语言,而是教师为了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学习动作所传递的信息。大量的正面信息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错觉,即认为大家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都差不多,都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自身作出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老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肯定。评价性语言大都倾向于正面化的单向度趋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使用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使用鼓励性语言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建议性语言、批评性语言,反而会更加突出鼓励性语言的表达效果。

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评价性语言使用的艺术性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述,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水平是考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为了有效地提高评价性语言使用的艺术性,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正确认识评价性语言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评价性语言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为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认真研究评价性语言的使用规律。要将使用评价性语言自觉地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要突兀于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要善于总结自身评价性语言词汇体系的作用,将使用评价性语言的方式、频率等与评价对象学习成绩提高幅度进行对比,从中分析和总结出自身评价性语言词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要提高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技巧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切实提高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技巧。首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评价性语言,避免评价性语言使用的简单和重复,最好选择一些带有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语言,例如“你还可以再棒一些”等等,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具有鞭策作用。其次,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气氛的变化使用评价性语言,要善于将评价性语言作为调节课堂气氛的工具,特别是在课堂学习气氛较为沉闷的情况下,有效地运用评价性语言迅速扭转沉闷的局面。最后,要保持评价性语言的双向度。教师除了以使用正面鼓励性语言为主外,还应当恰当适时地使用一些中性及批评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能够迅速认清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化解学生的骄傲情绪。

小学生作文评语篇6

一、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着教学评价理念仍然落后、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单调、评价主体单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开展。

(一)教师评价理念滞后

受长期形成的评价观念影响及对应试教育目标追求,部分教师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教学实践行动存在着明显的反差。以我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仍居主导地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滞后。课堂教学决策思想存在偏差,以学论教停留在认识上,没有转化为行动。

(二)只重对结果评价,不重对过程评价

农村小学语文的现行评价方式从评价的时间和作用来看属于总结性评价,而且还是一种定量而非定性的总结性评价,大多是在课程或单元学习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进行的,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学习的效果,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评价标准和方法单一,缺乏多维性

现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比较单一,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核,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尚未被纳入评价范畴,不利于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评价过程中只有教师个人评价,不重视学生主体性

只有教师个人评价,没有学生发言权,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意义下的语文学习评价,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难免使评价偏离客观与公正。片面、主观的评价结果既难以获得被评价者的认同,而且会在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使学生的持续发展失去了原动力。

二、对策思考

考试评价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评价作为教学改革的“导航标”,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呼唤着全新的考试评价理念和考试评价策略。

(一)要充分认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视性和紧迫性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加强形成性评价和重视定性评价、实施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相对薄弱,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中小学以至全社会形成共识,充分认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视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在存在的问题及危害,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二)要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就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以下新的考试评价理念:

⒈考试评价目的――促进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程考试评价的终极目标,也是最高目标。

⒉考试评价要求――遵循规律。最主要的要把握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突出语文考试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二是知识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突出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三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有机结合,凸显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感悟和创新能力。

⒊考试评价内容――综合多维。语文考试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多维性,最主要的体现为:一是要以语文教学目标为准绳整合听、说、读、写等核心内容,突出语文学习能力的考试评价,特别是要注重结合具体课文着重考核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搜集资料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考核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以及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要把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取得的实践性成果和“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中积累的语文实践资料等,纳入语文考评要素。

⒋考试评价方式――多样生动。要让学生既喜欢学习语文又乐于考试,消除对考试评价的畏难情绪,就要讲究考试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形式的生动生。要体现考试评价的多样性和生动性,除注意“六个结合”(即口试与笔试、课内和课外、平时与期末、自评与互评、量化与质性、活动性测试与正式考试相结合)外,在试题的设计上也要尽量做到新颖、生动。

⒌考试评价主体――多元互动。实现考试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就是要改变过去考试评价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始终处于被考被评地位和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面,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评、教师主导性评价和家长参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在评价中学会学习。

(三)要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从操作层面应从从课堂评价、平时考核和书面考试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在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进行评定的时候,可将这三方面的成绩按一定的比例综合起来,以尽可能科学、全面地评定学生语文学科学业成绩。

⒈改革创新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而立即进行的点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课堂评价的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学生在认字写字、课堂发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活动、朗读表演等方面的表现,都可以成为课堂评价的对象。

小学生作文评语篇7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评价策略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各种考试的分数还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评定的主要标准,往往忽略了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所付出的时间以及精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方式、想法以及在学科测评中取得的成绩进行的综合评定,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并使形成性评价在教师评价中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误区

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已基本形成,然而人们对语文教学一直存在很深的偏见,认为语文只是作为其他学科学习和未来工作的一种工具,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才是学习的重点。这种认识误区和见解偏差所带来的弊端,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具体实践中有着多方面的体现:

1.评价目的不够明确

对前一阶段学生所学知识和学习行为进行综合考量,并为优化和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做基础,让前后学习到的知识做到有效衔接,是教学评价的最大目的。然而现阶段语文教学工作者却更多地依据教学评价,简单的把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进行优劣分级,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指标做出测评,这种行为使得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了教育评价的唯一目的。单纯注重了学习成绩,不注重学科自身知识的连接性和前后学习的连贯性,这种评价目的不明确是小学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功利性,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2.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为,语文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认知、情感、能力三个基本领域。其中,认知是基础目标,注重理性精神的培养;情感目标则更加倾向于非理性范畴,如合作意识、耐挫能力、仁爱精神等;能力目标是提高目标,它要求受教育者能把学到的知识,获取的经验,涵养的情感付诸实践,转化为有效的行为。这三个基本领域的教育目标,应该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因素,可以对学生做出全面评定。书面考试形式主要体现的只是认知领域,而且只是最基础的知识学习,没有对所学知识的分析、思考、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书面考试成绩不可避免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教育评价的片面性,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只会简单的认知,情感和能力得不到培养,造成了许多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他们只会考试,在其他活动以及未来社会工作中却很难适应。

3.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推广,教育教学改革方法的实施,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实践都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然而,旧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应试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还是占到了主导地位,许多的教育活动仍然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的,这严重阻碍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不尽相同,虽有很多教师观念转变,认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最重要,但是教育大环境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变,他们也只能被迫将考试成绩作为教育评价的唯一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

二、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策略

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语文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时消除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误解和偏见,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只有科学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并合理应用到语文教育教学中,才能更好提高语文学习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知识的积累,如果想让学生的学习有个好结果,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试成绩固然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但学习过程才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需对学生做出过程性评价,而不是单纯进行结果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考核是多方面的,学生平时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分组活动中同学间的协作能力等都是考核的因素,它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评,能使教师更客观地对学生做出教学评价。

2.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得出的,它能很自然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这些教学评价,全面掌握学生个体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然后及时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与学习方案,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小学语文学习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评价活动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教学环节,还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亡羊补牢”的寓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对学生在课下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看学生能够通过寓言学习来提高自身对“错误”的认知能力,是否具备了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等。

3.发展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

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评价,其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的,所以要注重发展评价与激励评价的结合。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前精心备课,设计好课程结构,预留出提问时间,提问一些针对性的问题,透过问题分析促进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个性化素质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必要一味开展标准性的评价,而是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许有些回答并没有针对问题,甚至回答是错误的,但是教师只要实施激励性评价,学生会因老师的用心倾听而增加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时,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远发展,多对学生开展发展性评价,肯定学生在写作水平上的进步,让学生有写好作文的自信。

4.教师他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然带有主观性,不能全面客观地做出形成性评价,也就不能将形成性评价的优势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有时学生对自身不足的认识可能比别人清楚的多,或是学生之间也会有相互了解,而这些不是教师所能观察到的,因为学生可能会在教师面前有所隐藏,所以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活动,让学生敞开心扉,提供一些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于更好做出形成性评价。通过自评与互评,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使学生对自身有更明确的认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在古诗《锄禾》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与背诵等情况开展单向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开展相互评价,彼此检验古诗的学习情况、背诵情况、生字识记情况等,这样学生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及时发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缺陷,同时减少了对教师的畏惧感,更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运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中,通过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进步与否的综合考量,以及多种测评方式有机结合,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对其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全过程以及存在的欠缺,并相应作出调整,更好促进教师教学方案的优化,也对增强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有所帮助,有效带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芳. 在新课改下如何渗透形成性评价优化高效语文课堂教学[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2]吴玲琳.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J]. 中国校外教育,2013,(13) .

[3]骆北刚. 形成性评价:概念、原则、策略及案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小学生作文评语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业评价 开放性策略 实践与思考

有专家曾经说过:“过去教科书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全部内容,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课程学习的教科书。”在学校教育中,语文课程实践应当顺从时势发展潮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朝着多元化和开放性教学的方向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如何,更是为了检验并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状况,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实践同时表明:构建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和放飞个性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推动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结合开放性学业评价的实践与思考,试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小学语文开放性学业评价的应用空间

在传统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往往采取“一考定调”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显示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层面评价、轻综合评价”的不良现象。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强烈感召下,科学而合理的学业评价应当是一种全面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活动形式。一是应用于学生的日常化作业之中。教师可把小学生作业分为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等六个方面,并且按照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以“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种等级作出评价。同时为增强作业评价的有效激励性,一方面可以设计“闯关积分”的趣味形式;另一方面则以加大评价密度和提升透明度,充分发挥正强化的驱动效应: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作业主要以教师作出评价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则由师生进行共同评价。二是应用于学生的课内学习之中。无论情境性还是常规性课堂活动,教师都应本着“三维目标”原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活动形式进行比较与反思。三是应用于学生的课外学习之中。可通过语文活动、成果展示和自主评价等形式予以评价。

二、小学语文开放性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地采取“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课程教学模式,而对于小学生的学业评价则往往以书面考试为主要形式,考试内容一般分为“基础知识”“短文阅读”和“写作”等几种模块,并且呈现出“注重选择、答案唯一”的局面。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形势下,语文学业评价应当遵循“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凸显“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坚持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并重的发展原则,从积累运用、阅读思考、朗读交际、作文与综合实践等诸多方面,予以综合性、全方位和多元化的积极性评价,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性基础。比如,执教者可通过口试方式来考查小学生的“朗读与交际”能力: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评价,可以抽签朗读有注音的简短文本;而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评价,则主要是采取看图说话、看电视说话、口述见闻以及就某一事件作简短发言等形式进行。还可通过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性考查。

三、小学语文开放性学业评价的基本题型

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由于心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小学生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个性鲜明,在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客观差异性。我们既不能“选择”,也不能“淘汰”,更不能“拒绝”。相反,应当本着“全面发展、整体进步”的原则,积极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与艺术评价活动。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信念)、唤醒(精神)、鼓舞(行为)。”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考虑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设计出不同项目和不同要求的评价命题,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让各个层面的小学生在与命题对话中都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如在教学《负荆请罪》内容后,为了帮助小学生进一步增强对课文人物故事的思想认识和深刻感悟,执教者可设计以下题目来加以考评和促进:①以真切感受分别对蔺相如或廉颇的不同做法作出积极性评价。②联系剧本中的人物和事件,简要谈谈“负荆请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意义。设计如此的学业考评题型,既具开放性又显多元化,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空间,与此同时,在心智放飞和思维训练中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创新能力。

四、小学语文开放性学业评价的命题形式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被深深地打上了“霸教弱学、以教定学”的烙印,对于课程学业的评价活动同样如此,以至于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并非发散性而是复制性发展。正如有人评价道:“小学生在上学前像是一个问号,而小学毕业后则成了一个感叹号”。学业评价是课程活动体系的必要组成和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发展形势下,小学语文学业命题应当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理念原则,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业考评命题活动之中,以此“激励、唤醒、鼓舞”他们在自主命题中,一方面可以认真地学习与思考,另一方面则能够予以积极性探索。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开放性学业评价等形式载体,帮助小学生激发学趣、激活思维、挖掘潜能、发展个性,为学习活动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性元素,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念和品质。

参考文献:

[1]《浅谈对新课标语文教学评价的个性化特征》王力2013年6月

小学生作文评语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训练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通过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活动与协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而课堂教学评价是加强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及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课堂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中的重要作用,并重点论述了它的具体运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总体水平。

一、课堂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中的重要作用

1)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建立和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让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相关因素有所侧重和选择,充分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同时,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加强自身优缺点的了解,及同事间的经验交流,从而体现它的激励作用。

2)具有决策和鉴定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学校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地有效展开,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态度和工作能力做出准确的鉴定,从而有利于学校工作的系统化管理,使一些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课堂教学评价为教师了解自身的教学状况提高了一个最佳平台,有利于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专业发展。

4)具有科学和公平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业绩的肯定,更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一旦缺失这种评价系统,就对教师失去导向和激励作用,从而影响小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和水平。因此,科学、公平的课堂教学评价在现代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

二、课堂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中的具体运用

1)注意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在评价学生在识字写字时的表现时,所用评价语言要尽量做到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和独特创新,客观地指出学生的优点及不足。因此,具体的评价措辞如:“声音可以适当再高一些。”“字写得不错,好好锻炼,以后做个书法家呀。”“念错也是正常的,老师一样地喜欢哦,没关系,再念一下!”“你让天字长出一个头来了,那夫字该咋办呢?”如果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不仅能让学生的紧张心理得到放松,更能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注意课堂教学评价的表情。雨果曾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通过面部表情对学生表示赞许、表扬或批评,往往会比文字、语言更具生动性、直观性。当学生表现良好时,教师可用笑容或眼神表示肯定;当出现错误时,教师则用质疑的眼神、紧锁的眉头等向学生传递信号,让学生能够有所觉察。但一些表示鄙夷、愤怒及不耐烦的表情必须慎用,以免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3)注意课堂教学评价的动作。教师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若把动作和语言、表情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学生在课堂识字写字时的具体情况,通过动作予以表示,也就是常说的体态语言,一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对学生的识字写字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翘起大拇指、鼓掌或拍拍学生的肩膀、握握学生的手,藉以对学生的精彩回答表示赞许和欣赏。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则可以摇头或摇手,提醒学生在识字、写字时多加注意。教师这种全身心的教学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4)注意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在一年级下册的“识字”1中,通过把同类的词语组成小韵文,如“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桃花杏花梨花”,这样读来都琅琅上口,极易记忆。同样可将这种方式挪借过来,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评价及作业批改。如学生很容易将“己”和“已”写错,教师可以这么评价:“已经出了头,自己平着写。一旦出错时,已己难分也。”这种新颖独特的评价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把容易读错记错的字牢记在心,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迅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自身的教学效果、得失、方法进行评估、总结和改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写字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靳艳敏,张春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9,(09);

小学生作文评语篇10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通过改革小学语文评价制度,发挥其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激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正确认识评价功能

小学语文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反馈教学信息,适时适当调控教学进程;衡量确定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促进学生发展。《课标》对课程评价提出以下新建议: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由于认识上的误差,评价的检测功能陷入误^。原中央教科所阎立钦所长认为要取消应试教育思想和僵化死板的评价内容、形式。“问题是考什么,怎么考,”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活动,成为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成为学生发现学习问题并积极改进的活动,使学生成为主动、自动、互动学习的主体。

二、科学确定评价内容

在《课标》提出的人的素养构成的三个维度中,知识是可以考查的,能力包括创造能力,可以考一部分,而给情感打分却是不易的。语文评价的着眼点应在于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检测知识的识记和辨析。评定学生语文素质可确定如下指标项目:(1)学生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自学能力;(2)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语言交往能力与涉及的文化知识;(3)语文情趣、爱好;(4)情感和道德情操,语文教学有陶冶情感的任务,语文素质决定情感的深度和效度;(5)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6)学生对语文教学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受价值观念影响的程度。

朱作仁先生说过“知识和能力关系密切。语文知识的获得,不一定说明形成了能力,而语文能力一旦形成,其中必然包含着语文知识。所以,考了语文能力也就考了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评价要遵循发展、全面、过程、多样、合作性的原则,命题要有科学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富有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

三、灵活选择评价方式

《课标》倡导评价形式的多样性。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更能全面、准确反映学生的成绩,有利于语文学习情趣的提高,有利于自学、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各类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1.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耗时费力,标准不易掌握。听说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需事先拟定好测评方案,编拟便于操作的听、说测试题,制定题签及相应的评分标准。测试听话、说话水平一般包括听、说的能力和习惯。测试听话水平可采用“听别人朗读或说话,听后回答问题的方式”;测试说话水平可提供必要的“话题”,让学生从中选择测试。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要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系统活动进行全面监控和测量。分散测试适用于因卷面评价限制而不能测评知识点,如:看图说话、讲故事、现场口答等内容,可采用比赛、游戏、表演等形式,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作动态评估。

3.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开卷测试注重操作实践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如编手抄报、命题小论文等。这些内容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测试前让学生作必要的材料、资料、工具准备。闭卷评价仍然是最重要的评价方法,关键是在命题、评卷诸环节上改进。命题要以能力为重点,有利于素质水平的评价;结构合理、覆盖面宽、题量适度、难度适宜,注意考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创造思维。

4.统一和自选相结合。统一检测有利于考查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情况,有利于采用补救性教学活动。可以在统一评价之外,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特长的项目加试,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为他们创造条件组织加试,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客观利用评价成绩

评价只是促进教育的一种手段,成绩要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被测试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主动发展。《课标》强调要创设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实现互评、自评、他评有机统一,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要培养学生适应语文评价的能力,但不能把它变成死板单一的模拟评价的操作过程。

教师既要分析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使教学要按自身规律进行,重视体现过程,使学生比较完整掌握语文知能体系,形成语文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成绩考查应该逐渐向全面评估学习成绩的方向转变。语文是一个包含思想感情因素的学科,评价一向是比较困难的问题,靠什么内容最恰当,用什么方法最科学,尤其取什么评分标准最客观,存在信度和效度的问题,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体现对学生人格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尊重。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状况,让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