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户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7 16:24:09

住户工作总结

住户工作总结篇1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城调工作要不断的应对新知识、新形势的挑战,就必须不断学习,加之住户调查工作技术含量高、实施难度大,由于年度内专业调整等因素,提高人员自身素质,增强爱岗敬业、勤劳踏实的工作精神,使调查结果能为国家报实情,为居民说实话,为领导服好务成为当务之需。一年来,我们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加强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二是加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三是加强了统计业务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四是高度关注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重点,把工作真正干在点子上。通过多方面的强化学习,提高了专业人员政治理论基础及业务水平,使调查工作能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高质量的服务于党政领导,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二、不断健全和完善责任制,增强制度的约束力。

根据市、县局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年初结合城调工作实际,制定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确定了岗位职责,明确分工,目标责任到人。强化基础资料的收集、管理,建立完善了相关记录和台帐,管理行为的规范,模范遵守了局机关规章制度,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质量意识,把握重点环节。

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是城调事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居民收入来源渠道、消费支出结构呈多元化格局,加之调查户的自觉配合程度日渐低下,给调查工作带来了不少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对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在强化质量方面着重把握了以下五个重要环节:

1、扎扎实实做好调查户培训工作。年终,召集全县城镇调查户总结会,一是对当年记帐工作的总结表彰,二是对安排新年工作,对记帐户进行新调查表培训,同时,每月我们都要上门访户,辅导记帐,通过这些措施,为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夯实了基础。

2、勤勤恳恳地抓访户工作。为了确保记帐质量,今年采取上门访户和电话联系相结合的访户方式,做到平均每月上门访户两次,并随时加强电话联系。访户时:一是纠正记帐错误;二是查看帐本,辅导记帐;三是交心谈心,建立感情。通过访户,赢得了调查户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3、踏踏实实地做数据处理工作。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编码以“手册”为依据,录入以帐本为准绳,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及时更正,坚决杜绝随意更改现象,基本做到了归类、编码准确,录入不错、不漏。做到了报表数据与调查户台帐数据、计算机数据一致。

4、实实在在搞质量检查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把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城镇居民收入和支出作为重中之重进行了认真检查核实,同时加强对调查户记帐的规范性、计算机录入的准确性检查。

5、切切实实做数据评估工作。为保证调查数据的高质量,报表数据都要和县局综合统计数据如劳动工资,GDP增长速度、商贸统计数据等专业多方面情况进行比较评估,检验我们数据的代表性,进行合理修正,减少抽样误差。通过评估证明,调查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工作地位。

住户工作总结篇2

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农村牧区住房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全面掌握今年全省农村牧区住房建设及资源整合情况,并为全省农村牧区住房建设“十二五”规划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资料,经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开展农村牧区住房建设情况调查摸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查范围

(一)项目范围。对涉及农村奖励性住房、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贫困山区易地搬迁、库区移民、重点建设项目搬迁、灾后重建(地震)、生态移民等各类农村牧区住房建设项目的住房,及未列入的上述项目但已实施的其他农村牧区住房建设项目的农村住房,均为调查对象。

(二)时间范围。从年开始至年已经建成的各类农村牧区住房,以及从年至年拟列入上述各类住房建设项目的住房。

(三)房屋结构范围。按照房屋结构类型和建设年限,全面调查农村牧区各类已建成的既有住房的房屋结构类型和建设使用年限。

二、调查内容

各地区要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全省农村牧区住房建设基本情况调查的函》(建村函〔〕140号)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农村牧区住房建设情况调查,尤其是对当前农村牧区住房建设项目整合情况要做详细地调查。

(一)应以我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基础,对村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汇总。

(二)对当前全省农村牧区住房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分项摸底调查。要重点摸清农村奖励性住房与各类农村牧区建设项目的整合情况,全省农村牧区住房的实有建房量。

(三)对全省农村牧区既有住房情况的调查,按照建设年限和住房结构进行统计分类。

三、工作要求

(一)工作组织要严密。这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调查结果直接关系到当前进行的农村住房建设工作,请各地区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尽快组建调查组,及时调度调查力量,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确保调查摸底工作顺利进行。

(二)调查工作要深入。请各地区要本着严谨、务实、高效、负责的态度,深入各乡(镇)、各村,集中人员、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深入村庄农户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

(三)调查数据要详实。请各地区要切实保证调查情况客观真实,严格认真填写表格内容,做到数字准确、详实,真实反映当地农村牧区各类住房建设的实物量和需求量。

(四)成果上报要按时。各县要分类分组对各乡、各村调查成果进行汇总填报,州(地、市)政府对本地区调查成果统计汇总加盖公章后,连同各县填报的调查成果表(表样附后)一同上报省农规委办公室。调查成果资料应于8月15日前以正式书面材料(即调查摸底情况报告)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报送省农规委办公室,电子文档统一采用excel表格形式报送。

四、调查表相关逻辑关系说明

(一)调查表一中“农牧区住房项目年度计划安排情况”总户数之和应小于等于“基本情况”总户数;“住房项目整合后建设情况”总户数应小于等于“基本情况”总户数。

(二)调查表二中“已建成住房”总户数合计应小于等于表一中“基本情况”总户数。

住户工作总结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暂行办法》(甬政办发〔2010〕266号)精神,结合去年我市暂住人口积分落户政策实施情况,经市政府研究,对积分落户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鼓励和吸引优秀暂住人口,特别是有技能的优秀暂住人口落户,同时带动广大暂住人口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从而优化我市暂住人口结构。

二、指导原则

暂住人口户口迁入管理,应遵循激励引导、属地管理,自愿申请、积分落户,总量调控、循序渐进,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适用对象

本通知适用于在本市创业、就业、生活的暂住人口申请登记为本市常住户口(非农业户口)的管理,并享受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福利。

本通知所称暂住人口是指在本市创业、就业,并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的境内人员。

四、落户条件

(一)基本条件

暂住人口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居住登记。持有浙江省居住证,并在证件有效期内的暂住人口,同时符合下列基本条件的,可以申请积分落户。

1.持证及工作年限:持有浙江省《居住证》满3年;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满3年,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2.居住条件:在本市拥有自有产权住房,或投亲靠友,或有用人单位统一租住房,或租住公共租赁房;

3.年龄身体:身体健康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

4.信用记录: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在本市投资或经商者依法纳税。

(二)积分申办条件

符合基本条件的暂住人口,按照综合素质和实际贡献情况建立积分评估制度,总积分为200分(审核部门及评价标准见附件)。本市暂住人口累计积分不低于90分的可委托用人单位申请积分落户。每年以暂住人口总数(前一年月份暂住人口总数)的4万比1作为落户指标,落户人数超过落户指标数,则以暂住人口累计积分从高到低的原则受理落户。

1.职业资格指标:在本市取得中级工职业资格以上的;

2.担任职务指标:在现用人单位担任班组长以上职务的;

3.荣誉称号指标:取得本市级以上优秀党员、劳动模范、首席工人、优秀暂住人口、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的;

4.素质提升指标:取得高中以上学历的;

5.技术创新指标:在本市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科技进步奖,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研发、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6.社会保险指标: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

7.社会服务指标:在本市注册成为志愿者并被评为星级志愿者或参加义务献血的;

8.企业认可指标:在现用人单位被评定为年度优秀或企业认定的实际贡献情况。

(三)配偶子女随迁

符合条件落户的暂住人口办理迁户时,其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配偶随迁按本市现行政策办理。

五、申请材料

符合积分基本条件和申办条件规定的暂住人口申办本市常住户口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有效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学历证明和《暂住人口办理本市常住户口申请表》;

(二)相关聘用(劳动)合同证明和居住证明;

(三)依法纳税证明,身体健康证明,现居住地、输出地计划生育证明及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四)本人或者同意接受落户的单位统一租住房集体合同和个人承担合同、公共租赁房租赁合同、亲属房屋所有权证;

(五)积分项目应当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六)相关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

六、办理程序

(一)受理期限

暂住人口积分落户一年集中办理一次,符合条件的暂住人口落户申请受理时间为每年5月至7月。

(二)申请提出

暂住人口符合规定条件,需申办本市常住户口的,到辖区公安派出所户籍窗口领取《暂住人口办理本市常住户口申请表》,并备齐相关资料,由用人单位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初审并评分。

(三)受理

申请人或委托用人单位持《暂住人口办理本市常住户口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向辖区公安派出所提出落户申请。辖区公安派出所对申请材料不全或未达到规定分值的,应当场告之。对申请材料齐全并基本符合条件的,出具受理回执。并在3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向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申报。

(四)审核

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自接到积分落户申请材料之日起4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核,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告知用人单位和本人。对初核通过的申请材料交市行政服务中心协调并分流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核查认定,相关职能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在核查认定表中出具书面核查认定意见并移交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根椐认定材料进行汇总,对满90分的申请人材料由市公安局报市暂住人口积分落户工作联席会议确定允许落户人员名单。

(五)公告

各辖区公安派出所根据确定的允许落户人员名单,将其核查意见及积分情况同时向用人单位和实际居住地公示,公示期限为7天。公示无异议的,在公示期满后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在申请表中签注公示结果和办理意见,交市公安局审批。

公示有异议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根据具体情况,移送相应职能部门对异议情况进行查证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查证意见并反馈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在收到书面意见的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再次进行核查。核查后符合条件的,在申请表中签注办理意见,交市公安局审批。对于核查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取消其申请资格,并书面告知用人单位和本人。

(六)办理

市公安局在公告期满后的3个工作日内作出户口准予迁入决定,并开具《户口准予迁入证明》,同时告知公安派出所通知用人单位和申请人按规定办理迁移落户手续。如申请人有自有产权住房的,允许其在房产所在地落户;无自有产权住房的统一在各镇(街道)暂口办设立的集体户落户。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暂住人口积分落户是优化我市劳动力和人口结构,扎实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型”的现实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暂住人口积分落户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住户工作总结篇4

现将《天津市新建住宅分配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即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研究执行。

合理分配住宅,是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各级领导必须充分予以重视。要真正着眼于职工的大多数,把有限的新建住宅首先分给本单位最困难、最急需的住户,坚决纠正分配住宅中的不正之风。

鉴于这个办法还需进一步完善,各单位在试行中应继续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并将修改意见及时向市房管局反映,由房管局汇总后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新建住宅分配试行办法

为了解决本市人民群众住房困难,使新建住宅得到及时、合理的分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住宅分配须着眼于职工的大多数,首先解决最困难户的住房,并兼顾各方面的实际需要,逐步改善居住条件。

第二条 住房最困难户,主要是指:

无房户;

住房面积平均每人低于二点五平方米的拥挤户或居住水平在本单位为最低的户;

三代或两代并有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异性子女同居一室的不方便户;

晚婚并在本单位为大年龄的婚后无房或等房结婚,其家庭成员住房确属分不开的。

第三条 分配住房的数量,应视每户常住人口的性别、年龄、辈份的不同情况确定。一般的标准,按照新建住宅的自然间,一至四口的住户,分配一间;五至七口的住户,分配两间;八口以上的住户,分配三间。在一至四口和五至七口的住户中,家庭成员有三代或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子女或其他特殊情况,确需分室安置的,可增加一间。

第四条 分房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职工居住水平,按困难程度排队,先解决最困难、居住水平最低户的住房。对本单位的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包括已离休的)、烈属、军属、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中级以上知识分子和生产、技术、业务骨干以及归国华侨、在津台胞、领独生子女证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分配。

第五条 对本单位的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等高级知识分子和县以上领导干部及相当这一级的人员,在住房数量上予以适当照顾,可在本单位一般职工居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自然间。

第六条 凡要求分配住房的,一律向本人工作单位申请。男女享受同等分房权利,夫妇双方分别在两个单位工作的,由其自行选择向一方单位申请。(须持另一方开具的不再申请分房的证明)。现役军人在津家属申请住房,由家属工作单位负责分配。退休职工住房困难需要解决的,仍由原单位负责。

按上述规定精神,各级领导干部的子女结婚申请用房,同样也应由子女本人向所在单位申请。

在“文化大革命”中原住公产房屋被挤占、压缩的住户(包括被遣返、疏散的),住房有困难的,由其所在单位在分配新建住宅时负责解决。

第七条 分配住宅必须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有新建住宅的单位,由领导干部和职工代表组成分房委员会,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具体分配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决定,张榜公布,三榜定案,并由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监督执行。

第八条 新建住宅可采取预先分配的办法,做到房屋竣工,及时进住。凡发给房屋分配单后三个月不进住的,视为不需要住房的户,其房屋由分配单位收回另行分配。

在院内搭盖临建棚的住户,分到住房后,其临建棚由分房单位负责立即拆除;否则,由所在地房管部门强行拆除,以料顶工。

第九条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认真执行住宅分配的有关规定,不得个人批条子,不准搞特殊化。房管工作人员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得索礼受贿。申请住房者要遵守分房规定,服从统一安排。对合理分配住房,勇于同不正之风和违法行为作坚决斗争,成绩显著,以及体谅国家困难,做到先人后己的单位和个人,应予表扬。

第十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借口私分或向建房单位索要住房。凡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或采取各种手段私分或变相私分住房及向建房单位索要、强占住房的,除收回房屋外,给以纪律处分,直至依法惩处。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群众有权揭发和检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揭发检举者打击报复。

住户工作总结篇5

通过开展实有人口普查登记户口核查工作,切实掌握全县常住人口、人户分离人口、暂住人口、境外人员和重点人口的基本情况和现实情况,规范公民常住户口*在地“地址栏”的填写,理顺门楼牌的管理体制、方便人民群众办理第二代身份证,促进户籍档案建设的规范化,为进一步规范*人口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实有人口普查登记户口核对工作,准确反映公民的身份和居住情况,为科学实施各项社会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实有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丘北县*局实有人口普查登记户口核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局治安大队大队长

组员:*县*局治安大队教导员

*县*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

各*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局治安大队,由*兼任办公室主任,*为副主任,*、*、各*户籍内勤为办公室成员,负责户口核对工作期间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工作。

四、普查登记的范围

实有人口普查登记和核对范围,以澄清辖区实有人口底数、核对户口登记项目为重点,主要包括:一是对常住人口的实际居住地址进行核对;二是澄清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员底数;三是对租赁房屋、暂住人口进行摸底登记;四是摸清辖区持证未落户口和其他户口待定人员底数,依据有关政策及时予以解决;五是对常住人口登记表、计算机人口信息、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载内容与本人实际情况进行核对,清理纠正人口信息重记录、户口登记项目错漏和居民身份证重错号等差错;六是完成社区(驻村)民警实有人口登记工作。

五、工作方法和步骤

1、宣传发动:从现地起至3月31日,各*要召开有关会议,宣传开展户口核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户口核对试点工作。

2、入户核查:自4月1日至6月10日,核查工作人员携带《实有人口登记表》等表格,到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委会登门上户、逐户逐人逐项对照《居民户口薄》核对、登记。

3、人口资料建档:6月11日至6月30日,将核查登记情况汇总到*依照户口有关规定和凭证,确定变更、更正项目后对《居民户口薄》和人口信息系统中的项目内容进行“增、删、改”工作。按村寨逐人逐户填写有关人口管理登记表册,建立人口管理相关台帐。

4、总结验收:各*开展工作情况,于6月30日前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上报县局治安大队,7月上旬从县局治安大队等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各乡(镇)检查核对工作质量,并将检查验收情况上报局领导。

六、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做好户口登记项核对和变更项目信息的采集工作,保证:1、身份号码,2、姓名,3、曾用名,4、性别,5、民族,6、出生年月日,7、文化程度,8、婚姻状况,19、职业,共19项不能空缺。

首先,户口核查人员要查看和询问居民*持有的《居民户口薄》中的登记内容与本人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然后,对照《户口薄》填写户口核对工作各种信息登记表册。经核对、登记后,通知本人或户主持《居民户口薄》和相关凭证到户口*在地*登记、变更、更正。

对因遗失或换领未领取《户口薄》的居民,要及时告之其到当地*办理申领《户口薄》手续,并由户籍民警负责办理核查工作。

对发现或提出与实际情况不一致需要纠错的,本着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事实清楚的,现场及时给予变动,并登记清楚相关表格,其余情况告之当事人提供相关凭证到*按审批程序进行变更、更正。

对需补漏、纠错变更的项目,按以下要求处理:

1、对易变动的一般项目身高、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服务处*补漏、纠错变更的,*依据有关凭证如毕业证、结婚证、服务单位证明补漏、纠错变更;

2、对主要项目如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民族、公民身份号码补漏、纠错、变更的,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报。有原始凭证的如(老户口薄),提供原始凭证;无原始凭证的属在校学生类对象的,凭县教委提供的学生(学籍表)复印件(加盖教委公章)和其父母*在单位或居(村)委会证明、民警调查材料;属国家公职类对象的,凭县劳动人事部门提供的档案材料复印件等法律法规有效证件;对补漏、变更民族成份的,凭县民族工作部门提供的证明申报审批。

(二)对无户口人员和户口待定人员进行调查登记

在户口核查工作中遇到因超计划生育、非婚生育、未办准生证等原因的无户口人员和持有过期户口迁移证的户口待定人员的,按下列方法进行。

1、对超计划生育、非婚生育、早婚早育、未办理准生证等原因未落常住户口的,凭《出生医学证明》及其父母《结婚证》、《户口薄》或相关证明予以办理常住户口登记,不得加以限制。

2、对持有过期户口迁移证件的户口待定人员,符合政策的,可在拟迁入地办理常住户口登记;不符合政策的,应由原迁出地予以恢复户口;对持出生证、释放证、解教证、复员退伍户口介绍信和入境定居证明的户口待定人员,在调查核实后,可以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3、对丢失户口迁移证件的户口待定人员,应由原签发机关补发新的户口迁移证件后,在拟迁入地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对其它证件丢失的户口待定人员,在调查核实后,按有关规定办理无证申报手续;

4、对公民长期外出或农村婚嫁等原因被注销而形成的户口待定人员,应按有关政策,调查核实后,在其原户口*在地恢复户口;

5、对收养法颁布前收养、领养的小孩,在核实情况后,可在收养人*在地登记常住户口。

(三)摸清人口底数

在户口核查工作中遇到以下人口状况的情形,按以下要求处理:

1、对人户分离的人员要动员他们将户口迁入实际居住地,对确有困难不能迁移的,按有户无人,有人无户、暂住人口三种类型进行登记,掌握总数;

2、对因死亡、参军、出国定居等应注销户口而尚未注销的,分类做好记录,并告之及时到*办理注销手续;

3、对发现有双重户口的人员,在调查核实后,按规定注销或函告外地*撤销其一处的户口。

(四)加强日常户口登记管理工作,防止出现新的漏项和差错

住户工作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落实中央,省,市稳定房价,解决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等一系列住房政策,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汉中,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农民及基层干部职工住房问题,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通过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供应,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农民及基层干部职工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综合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中低收入和基层干部职工住房困难家庭数量,住房困难程度,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农民实际以及住房支付能力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优先保障最困难最急需的家庭,统一规划,分级分批次组织实施。

2、量力而行,适度保障。我市地方财力较差,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保障性住房需求量较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既要考虑各县区政府的投资能力,又要考虑住房困难家庭及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农民的实际需要,坚持以满足基本住房需要为原则。

3、落实责任,明确目标。按照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市县区分级具体抓好保障性房源筹集,配租(售)和后期的使用监管工作,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成员单位按照部门职能分工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工作,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绩效评价和考核。

二、住房现状

根据我市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城市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从2006年末的27。87平方米增长到2009年末的29。5平方米,年均增长0。5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2006年末的31。35平方米增长到2009年末的33。2平方米,年均增长0。62平方米。

然而,近年来受住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下岗职工,进城务工,落户人员增加及居民收入多元化以及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作用,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及进城务工,落户农民住房难问题突显,已成为遏制商品住房刚性需求,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摸底调查,目前,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总数为75619户(含中省驻汉单位,乡镇干部,教师,医务人员),其中符合廉租房保障对象条14326户,符合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条件37619户,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条件10000户,符合限价商品房保障对象条件13674户。

三、保障性住房需求预测

(一)、保障性住房需求

为贯彻落实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我省将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到"十二五"末,全省从农村转移600万人。结合我市"双百"城市发展战略及年度城市化率进程情况,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保障性住房需求总量为16。45万套1399。18万平方米(具体情况见附表1)。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需求

根据"十二五"期间各类保障性住房需求情况推算,"十二五"末,全市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需求总量约10548亩(具体情况见附表2)。

四、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任务

(一)、总体目标

按照8月10日省政府与我市签定的2010—2012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结合全市保障性住房实际,"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新建,购买,改建,租赁等方式,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167635套1405。18万平方米,新增租赁补贴6866户。其中:新增廉租住房18635套93。1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45000套36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38000套292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66000套660万平方米(具体情况见表4)。

(二)、年度计划任务

1、2011年,新增保障性住房23400套171万平方米,新增租赁补贴2460户。其中:新增廉租住房7400套3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0000套8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24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3000套30万平方米。

2、2012年,新增保障性住房22000套164万平方米,新增租赁补贴户数2246户。其中:新增廉租住房6000套3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0000套8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24万平方米3000套,限价商品房3000套30万平方米。

3、2013年,新增保障性住房42835套374。18万平方米,新增租赁补贴户数1150户。其中:新增廉租住房2835套14。1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0000套8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10000套80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20000套200万平方米。

4、2014年,新增保障性住房43200套370万平方米,新增租赁补贴户数505户。其中:新增廉租住房1200套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0000套8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12000套84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20000套200万平方米。

5、2015年,新增保障性住房36200套326万平方米。新增租赁补贴户数505户。其中:新增廉租住房1200套6万平方米,新增经济适用住房5000套4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10000套80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20000套200万平方米。

各类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设规划具体情况见附表5,6,7,8。

(三)、用地供应规划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为10548亩。其中:2011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1282亩,2012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1230亩,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2806亩,2014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2780亩,2015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2450亩(具体情况见附表3)。

五、政策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市县政府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完善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落实部门职责。市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指导,从立项,土地,规划,建设等方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审批。发展改革部门要及时受理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立项及审批工作;城建规划部门负责项目的选址及规划审批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用地计划报批及建设用地统征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建设启动资金的筹措落实工作;城建管理(房管)部门要抓好住房保障建设计划的制定和项目审定申报及建设管理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在中省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工作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要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及时向上级申报,争取中省补助资金。要将保障性住房建设配套资金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可参照市中心城区从2010年9月份开始在建设用地出让时,在招拍挂价格的基础上每亩地增加5万元,作为出让前置条件,增加部分专项用于政府投资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作法,结合实际,落实好配套建设资金。要充分利用租赁补贴专项补助资金结余部分及省上下拨的廉租住房"以奖代补"资金,收购,改造廉租住房,提高各类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落实优惠政策。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意见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用地指标,建设资金和税费优惠等支持政策,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要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各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用地要占到房地产用地指标的30%左右,并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要落实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各种税费减免政策,坚决取消不符合中省市规定的收费项目。要做好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费用减免及金融信贷支持工作,切实降低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本,确保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五)、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及国家有关房屋质量强制性标准,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住户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住房交易量结构;住房梯度消费;家庭收入;房屋总价

截止2013年10月上海今年本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突破1000万平方米,已超过去年939万平方米的成交量;环比去年同期增长45.3%,与2011年同期相比上涨65.2%这是近几年来上海市成交量首次突破千万级别。

火爆的住房商品房成交量情况下,住房交易量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住房消费观念是一步到位还是梯度消费?本文试图通过对1000户在上海贷款购房的家庭分析,从贷款家庭的户籍、年龄段、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房屋总价等方面来综合分析这一现象。

一、住房交易量结构发生了变化

统计分析2013年在上海贷款购房客户1000户交易量情况,其中一手商品住房房交易户数为371占比为37.1%;二手商品住房交量户数为629户占比为62.9%。统计样本中二手商品住房交易户数远远大于一手商品房户数,这和前几年住房交易量已一手交易为主有明显的不同。二手房交易成为2013年住房交易量的主要力量,住房市场交易活跃度得到了提高;同时带动了上海地区新开楼盘房价的上涨。分析其结构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013年2月“国五条”的出台,特别是对个调税税负调增的预期,对购房尚处在观望情绪的持币购房人群体带来了担忧,楼市上涨预期增强,购房意愿强烈,看房人群增加,持房人出现跳价心理,为持币购房人增加购房的决心,引发了2013年上海楼市的火爆开场。

2.1998年全面推广的出售老公房政策,大量的售后公房已经具备了商品房特性进入市场流通,为2013年进入市场流通打下了交易量的基础。归纳起来主要的特点为:1、房产升值大;2、面积相对来说较小,总价较低,适合面比较广;3、售后公房已满五年税费少,交易成本低;4、售后公房集中在老城区,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丰富,出行方便,交通发达。

3.老城区可供开发土地资源稀缺,中心城区新楼盘少,新开盘单套住房面积大,总价高,购房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售后公房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新建住房供应量有限,住房市场总体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4.从之前出台的住房限购政策之一户籍情况来分析,非上海市户籍对在上海购房的限购政策影响在减弱,部分生活工作在上海的非上海市户籍的家庭具备了上海购房的资格条件;以调查的2013年1000户上海贷款购房客户家庭统计分析情况来看,其中上海户籍的客户为737户占比为73.70%;非上海户籍的客户为263户占比达到26.3%。

二、住房消费的理念悄然发生了变化

部分富裕家庭随着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家庭人员结构的变化,对住房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从居住环境、居住面积、出行交通、子女就学等多方面有改善住房的经济能力,从年龄、家庭年收入、住房总价、建筑面积等维度分析住房消费已经形成了梯度消费的雏形。

1.从年龄分组划分来看,统计分析贷款购房中主贷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3岁(含,工作满1年以上)到40岁之间,达到807户占总人数的80.7%。其中23岁到30岁,有410户,占比为41%,;31岁到40岁,有397户,占比为39.7%。

2.从家庭年收入情况来,统计分析贷款购房家庭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共有806户,占比达到80.6%。家庭月收入呈现一定的层次,具体分组情况如下:、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有72户,占比为7.2%;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有171户,占比为17.1%;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有236户,占比为23.6%;1.5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有185户,占比为18.5%;1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有214户,占比为21.4%;1万元以下的,有116户,占比11.6%。

3.从住房总房价的情况来看,100万元到200万元组户数最高,为448户,占比达到44.8%;其余各组基本均衡分布:4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有161户,占比为16.1%;300万元(含)以上400万元以下,有141户,占比为14.1%;、200万元(含)以上300万元以下,有126户,占比为12.6%;100万元(含)以上200万元以下,有448户,占比为44.8%;100万元以下,有124户,占比为12.4%。

4.从贷款购房建筑面积来看,贷款购房家庭建筑面积基本均衡分布在各组,已经形成了住房消费梯度的框架,建筑面积具体分组情况如下:140平方米(含)以上家庭,有176户,占比为17.6%;100平方米(含)以上140平方米以下,有192户,占比为19.2%;80平方米(含)以上100平方米以下,有203户,占比为20.3%;60平方米(含)以上80平方米以下,有170户,占比为17.00%;60平方米以下,有261户,占比为26.1%。

参考文献:

住户工作总结篇8

通过调查,一是全面系统地收集我区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就业、消费等基本情况,为贯彻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委九届四次会议精神,改善民计民生,了解民情民意,扩大就业再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翔实的决策参考信息;二是为**年至**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提供基础样本框,保证未来三年经常性住户调查样本抽取和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三是掌握我区城镇居民生活用能状况以及社会热点问题,为制定节约用能等政策措施提供基础性数据;四是利用从此次调查数据,评估现行住户调查工作中经常性住户调查样本和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二、调查样本量和范围

本次调查涉及我区10个街道办事处的52个社区居委会,调查样本总量为2080户,其中,专项调查样本量208户(各街调查样本量见附件)。

三、调查对象和样本筛选

本次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为城镇住户。被调查家庭必须在**市具有固定家庭地址,包括户口在本市的农业、非农业居民户和户口在外地、居住在本区的农业、非农业居民户。本次调查样本是由**市调查总队采用随机等距的方法进行抽取的。

四、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报告期

城镇居民家庭目前的住房情况、耐用品拥有情况、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子女受教育情况、收入消费情况以及居民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等指标。调查报告期为**年上半年和**年6月。

五、调查工作进度安排

本次调查从**年7月开始至**年8月底结束。具体安排为:

第一阶段(**年7月-8月上旬),完成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区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区街调查项目负责人,督导员,程序员及调查人员。召开区级培训会,完成被抽中社区居委会住宅图(花名册)编制工作。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第二阶段(8月上旬-8月中旬),入户访问,填写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年8月下旬),审核(回访)、录入、汇总、上报调查数据,撰写并上报调查工作总结。

六、经常性调查工作安排

按照国家制度要求,本次调查所有被抽中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管理小区内的居民户将纳入经常性调查范围,每年从一次性调查大样本中抽选日常调查样本,由被抽选的调查户填写日常生活收支帐。调查时间为**至**年。

七、工作要求

为顺利完成此次调查工作和保障日常的经常性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帐调查工作,成立由区统计局、区发展计划委、区总工会、区民政局、区房管局、区新闻中心组成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区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民政、公安、房管部门和各物业管理公司及其他对本区居民居住小区具有管理权的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提供调查所需资料,积极支持配合此项工作和日后的经常性调查工作。

住户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宜居

北梁地区是包头市面积最大的城市棚户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典型的城市棚户区之一,人居条件差,90%以上的房屋为建国前后建成,房屋老旧、面积小,市政基础设施匮乏,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恶劣。群众想改造、盼改造的愿望十分强烈。

2011年3月和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先后两次视察该棚户区,并主持召开棚户区改造现场会。

按照总理的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包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四年规划,三年力争完成”的工作计划,加快推动整体搬迁改造进程,切实做到和谐搬迁、人民群众满意搬迁,尽快实现北梁棚户区居民“忧居”变“宜居”的总体目标。在认真总结之前改造经验和学习外地改造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北梁速度”,积累了丰富的棚改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造措施,形成了包头特有的“北梁棚改模式”。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区位。项目地处包头市东河区工业路以东地区东部,周围主要道路有东脑包路、利郎路、工业区东路,交通便利并且与城市其他地区联系方便。

1.2 用地及周边现状。项目用地范围东至工业区东路、南至规划路、西至利郎路、北至东脑包路。规划用地分为三个地块,分别为北部为二地块,用地为45338平方米;中部为三地块,用地为45733平方米;南部为四地块,用地为45660平方米。规划用地处于北梁棚户区,现状用地内部有居民住宅、油库用地及部分工业设施,地势较为平坦,适于建设。

2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包头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

东河规划分局供地形图等资料及甲方设计要求。

3 规划原则

3.1 适居性原则。按照居住生活p社会活动规律和生理p心理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居民居住生活p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不同需求,创造人性化的居住空间和生活环境。

3.2 生态优化原则。尊重自然与人文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原有资源,倡导人与自然的真正融合,促进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3 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地利用土地p资金p能源和材料,用低消耗换取最大的环境p社会和经济收益,实现社区的综合效益。

3.4 社区塑造原则。要在社区文化p社区教育p社区交往p社区治安等社区服务与保障方面强化社区功能,形成社区特色。

3.5 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充分考虑居住的模式,统一布局,合理分区,在保证组织结构p布局结构p空间结构整体统一和相互协调的前提下,营造丰富多样的城市空间,强化空间的感染力和可视性。

3.6 弹性可操作性原则。规划设计充分理解现状条件和局限,提高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管理的弹性,避免不合理的僵化,切实有效地指导开发。同时,兼顾短期和长期效益,合理安排规划实施近期和远期的衔接,有效控制以达到规划既定目标。

4 总体功能布局

根据现状用地条件和甲方的设计要求及上位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城市道路划分,将用地划分为北(二)、中(三)、南(四)三个地块。地块二布置高层住宅,以14至18层为主。沿东脑包路、利郎路、工业区东路、规划路布置沿街网点;地块三布置高层住宅,以16至18层为主。沿东脑包路、利郎路、工业区东路、盛达路布置沿街网点。地块四布置高层和小高层住宅,以11和18层为主,沿利郎路、盛达路、工业区东路、规划路布置沿街网点。

5 住宅建筑布局规划

住宅群体组合首先从功能上要满足日照、通风、安静、舒适、方便、安全和交往方面的要求,其次要符合经济和美观的需要。整个园区住宅布局注重空间围合,按照人的心里和生理要求,营造有归属感的空间。各地块高层住宅沿主要道路布置,有序排列,自然围合出内部较为安静的居住空间,通过不同的户型和楼型组合,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各层数住宅分类穿插布置,不仅使空间感觉富于变换、跳跃、避免呆板,而且灵活界定出园区内外的不同空间,可识别性和归属感增强。

6 公共建筑布局规划

方便居民生活,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必不可少。规划地块周边干路围合,是人流和车流的主要来向,沿城市道路布置商业服务网点既便于经营也符合住户的使用习惯。在地块二东南角布置幼儿园一处;地块三东部沿工业区东路一侧布置社区管理用房一处,便于园区管理;地块四东南角布置社区管理用房一处。公共厕所根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设置三处。地块三设置垃圾转运站一处。

7 道路系统规划

地块二、三分别设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南北两个方向;地块四设一个出入口,位于北侧盛达路上。园区路采用环型路布置方式,走向在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其对住区空间景观、空间层次和形象特征的建构与塑造,力求道路空间的多样化。园区主路宽6米;宅前路宽4米,并设计成尽端路加回车场,方便车辆通行。道路规划结合宅间绿地设计,在路边设置景观小品、树木绿化、活动广场等,增强沿路的景观性和局部开放的广场效果。在沿路的宽敞位置布置路面停车位,在园区内部高层住宅的地下修建地下停车库,并在地面布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地面停车位宜做成绿地空心砖形式,为园区增加绿意。

8 绿化景观规划

将宅间绿地加以景观设计,和城市道路绿带的渗透景观共同构成园区的绿化景观网络。营造园区良好的景观环境。利用商业网点屋顶绿化和宅间绿地相结合,打造立体绿化网络。建筑布局朝向顺应开放空间的安排,以提供居住者足够的视觉品质和开放性的景观廊道。贯穿三个地块的景观轴线与二、三地块间的景观步行街,交于中心景观交点。所有景观建材及细部处理以自然、生态为主,利用铸铁、天然砖石等自然素材与环境结合,如天然石板步道,陶砖铺面等。

9 竖向规划

9.1 设计原则。满足各项用地的使用要求(修建、活动、交通、休息等);保证排水顺畅;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考虑建筑群体空间景观设计的要求;便利施工,符合工程技术要求。

9.2 设计内容。本设计为各组团内的竖向设计,根据地势条件确定坡度和坡向,由于各组团内部地势较为平坦,道路与建筑依地势布置。各个走向的道路坡度大都在3%以内,局部在5%。

住户工作总结篇10

一、调查内容及方式

(一)调查内容

领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家庭(以下简称低保家庭)。

(二)主要指标

1、低保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户主类型、享受低保时间等。

2、低保家庭居住状况,包括房屋坐落位置、居住状况、房屋面积、房屋类别、房屋成套、房屋设施等。

3、享受廉租住房情况,包括是否享受廉租住房保障、享受廉租住房保障方式。

(三)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入户调查与查阅产权产籍、公房租赁档案相结合的方式。各县、区建设局(房产局)、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含建制镇)人员根据街道办事处(镇)的具体数量及分布情况组成等数量的调查小组,负责辖区内的入户调查工作。

二、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调查准备(月日-月日)

1、制定方案。各县、区要根据低保家庭户数及工作进度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应明确组织机构、相关部门分工及职责、调查人员组成及相关纪律,并确定调查时点、调查流程及目标要求。

2、动员培训。调查前,各县、区要对调查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讲解调查的要求、步骤、内容和《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表》的填写要求,了解入户调查的基本常识。

3、做好宣传。各县、区要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工作,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内低保家庭进行耐心的政策讲解,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争取低保家庭的理解和支持。

(二)入户调查(月日-月日)

各县、区民政部门会同建设(房产)部门对辖区内的低保家庭进行逐户调查,同时认真核对房屋产权证、租赁证及相关证明材料。根据调查情况,由调查人员填写《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表》,经被调查人签字确认后,送街道办事处(镇)进行审核。

(三)审核校验(月日-月日)

街道办事处(镇)对《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表》进行审核,确保调查表不遗不漏,准确无误。街道办事处(镇)在确认无差错的调查表上盖章后,送各县、区建设(房产)部门统计汇总。

(四)汇总分析(月日-月日)

各县、区建设(房产)部门负责对调查表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填写《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汇总表》,建立电子文件。

(五)数据上报(月日-月日)

月日前,各县、区房产部门将《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汇总表》和软盘报市房产局;月日-月日,市房产局负责对全市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结果报市政府及省建设厅。

(六)建立档案

县、区建设(房产)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建立住房需求档案和保障对象档案,并报市房产局备案。保障对象档案要一户一档,包括申请、审核、年度复核等有关情况。需求档案和保障对象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民政部门对低保家庭的年度审核结果,适时更新。

三、保障措施及职责分工

(一)成立组织机构

市、县、区分别成立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市成立以杨洪涛副秘书长任组长,市房产管理局局长张万春任副组长,市房产管理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副局长、各县、区主管城建工作的县、区长为成员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房产管理局。

各县、区要分别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可参照市领导小组的组成确定。

(二)调查小组人员组成

各县、区由建设局(房产局)、民政局、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根据街道办事处(镇)的数量配备调查人员,与街道办事处(镇)人员组成人调查小组,负责本辖区的入户调查工作。

(三)调查人员的补贴及资金来源

对入户调查人员实行交通、住宿、误餐补贴。补贴标准:平均每人每天元;补贴范围:入户调查工作的小组成员及居委会工作人员一名;补贴天数: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天。补贴资金由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

(四)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

市房产局职责

1、负责制定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实施方案;

2、负责市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按调查的时间安排督导检查县、区的工作完成情况;

3、负责解释此次调查涉及的政策咨询工作;

4、负责编制《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表》和《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汇总表》;

5、负责对各县、区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全面掌握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及住房需求情况,并负责向省建设厅上报调查结果。

市民政局职责

1、负责提供低保家庭的数量及各县、区的分布情况;

2、负责组织各县、区民政局及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和各街道办事处(镇)开展调查工作;

3、会同市房产局对此次调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市财政局职责

负责落实此次调查工作的资料印刷、人员补贴等费用,并按市房产局提供的预算和额度列支专项资金。

各县、区(含开发区)政府职责

1、负责本县、区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的调查工作;

2、负责制定本县、区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实施方案;

3、成立本县、区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四、相关要求

(一)各县、区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调查小组,负责调查、统计、汇总、分析及建档工作,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随意调换人员,调查领导小组成立后要将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报市房产局备案。

(二)要严格调查程序,确保调查质量。调查人员要把好登记关,认真查勘低保家庭房屋现状,审核相关产权、租赁材料。街道办事处(镇)要对调查内容进行逐一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不遗不漏、真实准确。

(三)各县、区建设(房产)部门要做好统计汇总工作,要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起电子化的住房保障档案。

(四)各县、区要加强对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合理安排调查人员和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调查任务。

(五)所有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均列入此次调查范围,各县、区要在年月日前完成全部调查工作,于月日前完成向市的上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