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十篇

时间:2023-03-15 09:42:16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六年级上册《愉快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前两课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一段视频----三源浦镇明德小学简介,学生对本学校的历史及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明德”一词的由来,谁出资兴办明德学校?等问题,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明德小学”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有差距,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教学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信息的习惯;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1、任务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三源浦镇明德小学简介,使学生对本学校的历史及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明德学校”的浓厚兴趣。为什么被称为“明德”小学?谁出资兴办了明德小学?怎样才能在包罗万象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呢?随即引出“搜索引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2、操作指导

在网上查询信息也需要一个工具--搜索引擎,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中是没有的,他一般在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中才有,比如有名的网站:搜狐、雅虎、新浪等,那么同学们可以跟我来看一看。打开两个搜索窗口,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点?一个是IE浏览器自带的搜索窗口,一个是大型门户网站上(如搜狐)的搜索窗口。搜索引擎常用的查询方法有两种:关键字检索服务和分类检索服务。教师解说以上两检索的区别:目录检索适用于按主题(某一类别)查找信息,而关键字检索适用于按只言片语查找的信息。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可自主交互的网络课件平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有搜索引擎的网站,如搜狐:;中文雅虎:;新浪:.cn;等一些相关网站;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搜索。还可以请同学们进入搜狐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这里搜索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站上的搜索帮助,了解搜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

4、信息反馈

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类检索的区别之处,个别学生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来查找信息的;信息搜索记录有几条,查找到了哪些关于明德小学的资料等等。

5、归纳总结

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只有通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查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大家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都能发现有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那么想把它为自己所用,又该怎么办呢?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2

关键词: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4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和网络不仅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途径,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学生通过多媒体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目标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下面围绕初中二年级语文综合活动课《说不尽的桥》,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设计思路

《说不尽的桥》是一节语文综合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借助网络获得“桥”的信息,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筛选整理,通过多媒体制作成演示文稿,运用多媒体展示活动成果。

二、实施步骤

1.对学生进行培训。主要是掌握如何搜集下教网上的信息、根据选题筛选有用的信息、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八年级学生已开设信息技术课,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和简单的制作,通过教师的辅导,基本能完成制作。

2.确定小组的专题。学生按兴趣每四人分成一小组,每小组任选一题。把专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收集来完成,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对某一专题深入研究。

3.指导学生研究。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爱好,结成不同的小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计划。

4.布置学习任务。全班共分成6个小组,设六个专题,每组一个题目:①桥梁的发展历史;②描绘桥梁的诗文;③桥的传说和故事;④桥名趣谈;⑤桥的影视作品;⑥世界名桥录。

三、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的辅助给学生们带来资源共享,学生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建立桥的档案,并在课堂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自己的演示文稿,并根据自己的活动在课堂上逐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一小组:他们收集了大量有关桥的发展演变资料,特别是找到许多有关桥的网站。学生能从上面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内容做成演示文稿,每一点均有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解说。演示的内容为:①桥从形式的角度分梁桥、浮桥、吊桥、拱桥;②桥从功能的角度分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③建桥的常用材料有石头、木材、竹、钢筋水泥、钢铁;④以建桥由时间为序,介绍最原始的桥、桥的雏形、桥的形成、现代桥的飞速发展。

第二小组:以桥为主题的诗歌。指导学生选择名家、名作,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篇目,且数量不宜之多,三五篇即可,并查找相关的图片,根据容、图片选配恰当的音乐,完成演示文稿。在小组内指定诗歌的朗诵者,其他成员帮助、指导练习。最后确定的演示篇目:①马致远的《秋思》;②徐志摩的《再别康桥》;③张继的《枫桥夜泊》;④秦观的《鹊桥仙》。配的音乐是钢琴曲、水笛曲和古筝曲。

第三小组:收集有关桥的故事和传说。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查找内容健康、情节曲折动人、流传至今的故事和传说,并且附上相关的画面和音乐,做成演示文稿。小组选派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讲述,最后确定讲述的故事是:①长坂坡当阳桥的故事;②西湖断桥的故事;③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④张果老倒骑驴的故事;⑤钱塘江大桥的故事;⑥大渡河上索桥的故事。

第四小组:主题是桥名趣谈。我国古代的桥名,总有些文学气息。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就表现出来,容易流传。学生归类如下:(1)单字桥名录:蓝桥、枫桥、断桥、画桥、朱桥、花桥、柳桥。(2)双字桥名录:①赞扬:安济桥、灭渡桥、绩麻桥、夫妇桥;②记事:万里桥、兰亭桥、虎渡桥、洗耳桥;③抒情:消魂桥、思乡桥、忘恩桥;④神异:圣女桥、白鹤桥、集仙桥。(3)多字桥名录:二十四桥、旧浣花桥、杨柳河桥。演示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

第五小组:桥的影视作品。不只是列出篇目,要找到音像资料、海报等文字资料。学生通过上网,找到《魂断蓝桥》《卡桑德拉大桥》的影像资料,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再见吧,朋友》和中国童谣《摇啊摇,摆到外婆桥》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做成演示文稿。

第六小组:搜集世界名桥。有历史意义的、有科学价值的、有独特造型的。主要以图片展示为主,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学生演示的内容:(1)中国古代桥梁之最:①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赵县的赵州桥;②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连拱石桥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③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④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的瘦西湖;⑤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是北京四元桥。(2)世界桥梁之最:①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不是世界最长却是最著名的斜拉索桥;②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世界十六名桥之一,跨欧亚两州,是欧洲第一桥;③明石海峡桥,连接四国和本州岛,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④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中国第一斜拉索桥。现排名世界第四,有世界第一大沉井之称;⑤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位于波斯湾、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加拿大魁北克桥等世界名桥。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3

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组织语言“吸收+创造”式的写作过程上,学会利用先进的资源材料进行写作创作。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rTeachtotheFuture);学生作文多媒

体演示文稿;现代学习方式;信息技术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同时,21世纪又将是教育的世纪,教育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与人才素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也是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1]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可从许多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从网络、多媒体、电视等多种学习资源中去自主选择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评价和自我检查等。教师们也都意识到了,不管是自己还是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的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再生和使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如科学研究方法、传播方法、影视技术等),因此,在阅读与写作的方式上可进行超文本的改革。用于吸引和激励学生,最终把他们引向成功学习的境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语文课教学中,除向学生传授知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关键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即“听话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具有功能强、信息量大、应用面广、效果明显等特点,如何运用这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英特尔教育创新(InterTeachtotheFuture)计划的一部分。宗旨是帮助今天的教师和学生作好准备应对明天的挑战,满足全球范围内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学会、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科技在教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inter.con/education)。[2]

设计思路:

以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创建一种融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学生作文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新,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并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媒体,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指导思想: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模仿与探索活动相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个别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归纳学习与演绎学习相结合。主要是教给其学习方法特别是自学方法以为其将来步入社会进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重点:

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改革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过程中,创建作文的多媒体演示文稿,打破以往作文形式,锻炼学生的视觉、听觉、形象思维、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竞争意识。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为作文查找网上资源,增加信息量,提高语言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探索如何把计算机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构建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模式、方法和经验。探索出培养学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训练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尽快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实验目标:

一、发展目标:

通过以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rTeachtotheFuture)理念试创建学生作文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实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语言整合能力。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与态度,使学生初步掌握简易、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及技术。[3]

通过本实验,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认识目标:

通过本实验,总结出实现现代学习方法转变、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要深入学习现代教学论、学生认知理论、主动学习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以及学科教学规律、课程改革,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二、教师的计算机知识:

教师要能掌握Win98平台的使用、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浏览、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Word、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表现出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较高的教学素养,要有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形体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助教学效果突出;还有一个特点是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容量较大;教学节奏掌握得当。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自身较高的素质和平时的努力与积累。

在创建多媒体作文文稿时注意地几点问题:

一、确保技术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组织语言“吸收+创造”式的写作过程上,学会利用资源材料进行写作创作,不应只停留于单纯的使用计算机,盲目的选择使用媒体工具而忽视写作内容。计算机是研究工具、工具、和交流工具。

二、把学习方法的讲授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结合起来。

三、教师可以安排多样的学生活动,其中有个人、两人、小组和全班性的,有教师指导性的,也有需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活动均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应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外显的行为和内部语言思维过程),学生写作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且主动性强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效果良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与控制,在启发与示范后,能够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现状况适时调整活动安排与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安排,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信息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整合课例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2册(人教社)“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及写作

教学目标:

1.创建“我们与周围环境”多媒体演示文稿,打破以往作文形式,锻炼学生在视觉、听觉、形象思维、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竞争意识。

2.使用搜索引擎和目录为作文查找网上资源,增加信息量,提高语言整合能力。

3.学习建立一个简单的Internet资源列表。(作品引用记录)

教学重点:如何创建作文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难点:润色演示文稿

工具的使用: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MicrosoftWord

MicrosoftPowerPoint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查找资料、构思创作。

第二课时:润色文稿共享、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修改完善。由学生评出最佳作品1——3幅。(教师给予适当评价)

第三课时:作品,欣赏,师生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我们与周围环境”多媒体演示范例。

学生:1.利用搜索引擎和目录,查阅“我们周围环境”主题相关网站资料,添加到IE浏览器的“个人收藏夹”中。

2.建立一个“人与环境”问题的多媒体文稿的大纲。

教学过程:

一、大屏幕观看教师针对“人与环境”问题,所作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师讲解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作文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过程。

查找资料——构思创作——润色文稿——共享讨论——修改完善——评出最佳作品——作品、欣赏——师生总结。

二、学生小组策划写作内容,建立写作大纲。

1、利用收藏夹中添加的网站地址浏览“人与环境”相关信息。

利用搜索栏或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查找,搜索信息(如在网站搜索栏中输入“环境”再单击搜索。)

相2、保存网站上搜索到的相关“人与环境”问题的文本信息、图片或声音,

为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积累素材,通过分析和比较,整理筛选,建立自己

的素材库。

三、综合材料,学生进行构思创作,确定主题。

作品主题可以是展现人们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也可以是展现生态环境、大自然所遭到的破坏。要求学生融入自己的独特观点,发表自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看法、态度,可以提出环境恶化将会对人类的影响,并有创意的提出人类应如何与赖与生存的自然环境相处。

题材可以是记人或记事的文章,发表议论的文章,也可以是倡议书,或调查报告等。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作文大纲。

具体过程如下:

所见所感与自己观点、态度及相关材料录入Word。

利用Word大纲视图来创建写作任务大纲,打草稿——编辑——保存。

启动Powerpoint确定空白演示文稿,添加标题文本,把在Word中编辑的文本及作者的思想,观点通过Powerpoint演示出来,保存,初步建立“我们与周围环境”的演示文稿。

添加背景设计。(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格式——应用设计摸板、格式——幻灯片配色方案)

从学生自建的素材库中添加图形、声音、插入视频剪辑。

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格式。

学习建立一个简单的Internet资源列表。(作品引用记录)

作品引用记录形式:

网站名称:……我从该网上获得了……

四、学生演示文稿共享

互评、修改、完善

演示文稿共享,小组讨论互评、交流合作、相互提供反馈意见。

作品得到进一步完善后,由小组间评出最佳作品1—3幅。

五、学生作品演示

在Internet上演示文稿。

利用大屏幕将最佳作品进行演示、欣赏。

师生总结。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作文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思维创作劳动过程,需要大量的题材,学生自主

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而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学生作文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取得更好地学习效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参考书目:

[1]《新课程改革》2003.1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4

信息技术课是怎样的?其他学科的教师常怀着好奇心问我。也许在他们看来,信息技术课就是教学生一些打字、画画等操作而已。其实,这是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种误解,上好信息技术课,不仅需要懂得教育艺术,而且需要恰当地运用好信息技术。下面通过几个教学片段的赏析,让我们领略信息技术课的精彩。

片段1:有争议的“寻狼启事”

【上课内容】江苏省版教材上册第19课《下载图片》

【执教教师】南京市夹岗门小学陶文俊

【片段重现】视频播放《喜羊羊和灰太狼》,内容是灰太狼的一次行动失败,被它老婆打得离家出走……

师:灰太狼离家出走了,留下了可怜的小灰灰,你看圣诞节就要到了,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小灰灰把灰太狼找回来呢?

生:登广告……

师:老师带来一个“寻狼启事”(Word制作的文档),你们看,如何修改能更快地找到灰太狼呢?

生:插入灰太狼的图片会更好些。

师:为什么?

生:图片比文字更加直观。

师:灰太狼的图片从哪里来?

生:可以上网找……

教师板书课题:《下载图片》。

【分析点评】这是一个很儿童化的生活情境,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恩恩怨怨,从电视剧里,三年级的孩子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尽管灰太狼做了许多坏事,但对于小灰灰的遭遇,孩子们还是表达他们的爱心,当教师提出搞一个“寻狼启事”时,每个孩子都把它当成一个任务去做了。这里有一点争议:“寻狼启事”从思想教育方面看,是否合适?毕竟灰太狼给老婆打到天上去,还是挺暴力的。当然,孩子们可能并不这样看。

片段2: 值得期待的海洋相册

【上课内容】江苏省版教材上册第19课 《下载图片》

【执教教师】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曹娟

【片段重现】师:今天老师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大家认识它吗?尼莫是生活在大海里的一只小丑鱼,别以为它只是一只没有梦想的小鱼哦,尼莫可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它希望能够编一本海洋相册。看,它的相册已经开始编辑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在海底深处生活着一群和我一样快乐的朋友们,它是……还有谁呀?咱们一起帮尼莫想想海洋里还有哪些动物吧!

学生展开想象回答问题。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海底还有很多很多的动物,你们愿意帮尼莫找一些海洋动物的图片帮他一起完成海洋相册吗?

师:老师的电脑里可没有!怎么找?

生:去图书馆查。

生:去书店里买。

生:上网找。

师:互联网包罗万象,我们要怎么找呢?

生:百度……

【分析点评】像是给孩子们讲故事,主人公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小丑鱼尼莫。在教师的引导下,宛如进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样的情境导入,很对三年级小朋友的胃口,即使是第一次给他们上课,也没有陌生感,这只是一个开头,整节课围绕着这个话题徐徐展开,呈现的是一幅完美的画册。

片段3:给水母建一个家

【上课内容】江苏省版教材上册第19课 《下载图片》

【执教教师】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曹娟

【片段重现】师:赶快来看看尼莫还想认识哪些海底动物吧。

PPT展示蓝鲸、海狮、水母等海底动物图片。

结合课件,让学生说一说。

师:你们能帮它吗?一会儿请大家一起上网帮尼莫找到这些动物,然后保存到D盘里。

教师打开D盘,里面有“海星的家”、“海马的家”……

师:呀!好像少了一个“水母的家”,那怎么办呀?谁有办法帮水母在D盘中建一个家?

学生操作,在计算机上新建文件夹。

……

【分析点评】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任务的设计及呈现,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形式上,比如“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之类的话就比较生硬。曹老师教学“新建文件夹”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分两个步骤来组织教学。先是在每个学生的电脑里建立几个“家”(文件夹),让学生学会从网上保存图片(解决保存图片及如何保存的问题);再让学生发现缺少“水母的家”这个文件夹,适时提出“新建文件夹”这个任务,既是教学情节发展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

片段4:自选制作作品的主题

【上课内容】江苏省版教材下册第21课 《初识PowerPoint》

【执教教师】南京市石鼓路小学潘艳

【片段重现】师:PowerPoint的优点可真不少,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去学习如何使用它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如何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的第一步是确定演示文稿的主题,请各组在下列主题中选择一个作为本组的制作主题,个人选择对应的子课题。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什么主题。

各组确定后,每人再选择自己的制作主题,比如A组选择我最喜欢的小动物,王红同学自选的子课题就是“我最喜欢长颈鹿”,师生共同对学生选择的主题进行评价。

【分析点评】《初识Power Point》是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起始课,学生第一次接触PowerPoint这个软件,有必要对学习这个软件的意义及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不是简单地利用PowerPoint来制作一个贺卡,这个问题常被教师在备课时忽视。一个常态的演示文稿应该是完整的,教材也是通过近10课时的学习,完成一个演示文稿的制作,所以在第一节课,要学生利用PowerPoint来制作一个主题演示文稿。潘老师这里处理得非常到位,先确定制作主题,再来学习具体的制作,从而引出标题幻灯片制作的必要性,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片段5:游戏学件检验学习效果

【上课内容】江苏省版教材下册第21课 《初识PowerPoint》

【执教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陈明

【片段重现】师:请讨论PowerPoint窗口与Word窗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师: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相同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PowerPoint。

一位学生计算机运行游戏学件“认识PowerPoint窗口.swf”,另一位学生计算机运行PowerPoint。

【分析点评】游戏学件“认识PowerPoint窗口.swf”的突出特点是,如果将工具栏等名称拖错了位置,则拖不进去,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操作做出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迅速掌握PowerPoint的窗口特征。

片段6:比一比,谁最棒!

【上课内容】江苏省版教材下册第19课 《下载图片》

【执教教师】南京市天妃宫小学王苏明

【评价方法】教师用Flash制作一个电子奖章奖励程序,呈现的画面随机房的布局而定,每个学生通过机号,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比一比,得到电子奖章最多的小朋友就是我们班的“金牌小导游”,将获得“金牌小导游”的证书。

学生发言、上台演示、评价同学作品都可以得到一个小奖章。

【分析点评】电子小奖章相比其他的评价手段,增加了技术含量,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进行量化尝试,“谁最棒”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同时,通过此评价程序的设计,也体现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技术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5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14-01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带来的变革,遵守信息技术基本的文化伦理道德,掌握对终身发展所需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探索,既是引导学生对人类信息技术文化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对终身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素养,也是学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实践。

1 精心地备好每堂课,谋划有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版)》完成每学段基本的教学目标,就要求任课教师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努力实现之。例如,华中师大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第1课《做事要有条理》,经过分析教材,我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流程图中起止框、处理框、判断框、流程线、连接点的画法;②尝试对经历过的事件进行条理(顺序)化分析及思维整理。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了解画“无分支”和“有分支”事件的流程图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事物间的基本联系,培养对事物基本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而其中的教学重点是尝试对经历过的事件进行条理(顺序)化分析及思维整理。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会流程图中各基本框的画法后,能画“有判断分支”事件的流程图。

能否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某学生有条不紊默写古诗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对观看的视频进行条理化分析,并说出默写古诗的几个步骤。描述一件事的方法有许多,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并相互比较哪一种方法既能把事件描述得清楚又简洁。学生进入相互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文字描述法,有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说可以用框图法,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提纲法……最后,学生一致认为框图法既简洁又能将事件表达清楚。于是,我提出了流程图的概念,比较框图与流程图的异同,“流程图”顺利进入了学生的视线。为什么流程图应用到了很多领域?原来是为了在任何事件、任何场合达到统一并能够在国际上通用,人们肯定了流程图,而不再大面积使用随意性的框图。

突破“能画有分支事件的流程图”这个难点,关键在于学习判断框画法――棱形的进口流程线和出口流程线、N和Y放置的位置,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将尝试中出现的共性错误,与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画法,会不会出现费解的地方,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麻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认清错误画法造成的错误理解,从而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教师应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预设课堂中可能的情境,发挥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共同分析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及时指点,使课堂教学焕发自主、探索的活力。

2 创建和谐课堂氛围,践行有效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在课堂上,学生也只有在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才会表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我在教授利用电子演示文稿制作《我的电子名片》更换名片背景时,用了中国传统川剧《变脸》的一段录相,有的学生一眼就看出是川剧《变脸》,然后我就趁机提出能不能让我们在演示文稿中制作的名片变个脸呢?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维拉到了本节课的教学上来。

在学生制作电子名片时,我不时地鼓励学生,有的学生色彩搭配得好,有的学生内容比较丰富,有的学生界面错落有致,有的学生剪贴画选取得很形象,同时小组间还开展了比赛活动,举手发言的、回答正确的、作品优秀的、课堂违纪的都有小组长记录。但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不去过多地指责学生,而有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在完成作品任务中做得好的地方,尽力构建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即使某学生出现一些不尽人意,或是响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尽可能在适当的时机用说服教育、举例教育、课后个别谈话等方式,照顾大多数学生,关注轻松平和的课堂气氛,用教师的课堂调控艺术,不去打乱原有的课堂和谐。

3 拓展学生认知空间,升华有效课堂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使教师把信息技术的文化理论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不一定会理解所讲的知识,如果把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在讲到一个电子演示文稿文件中会包含若干张幻灯片时,我问学生,一张纸能称得上一本书吗?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一张纸是不能构成一本书的,一本书通常是由围绕一个主题装订成册的若干张纸组成的。但是一个演示文稿中既可以只有一张幻灯片,也可能有若干张幻灯片组成,为了表达一定的主题,一张幻灯片不能全面地说明该主题,而需要有若干张幻灯片。过了一段时间,温习该知识点时,学生同时想起了教师的类比。

虽然是个小小的教学环节,教师要让课堂有效,学生学习有效,既要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学习兴趣随着新知识的教学而增强,这才是教学的魅力所在,让学生达到所谓“爱屋及乌”的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6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和依照学生的认知特征,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始于教材,无止于生活,希望通过教学中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并学会为幻灯片添加文字和修改文字的字体。进行《中国风筝》教学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我体验,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只作为学生学习认知活动的指导者,引导他们找出问题、分析再自主攻克问题,从而体验认知规律和发挥应用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首先以谈话方式导入本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通过欣赏老师的作品“中国风筝”,分析引入主题,进入主题创作。

其次,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演示学会创建演示文稿,并模仿创作或自己定主题创建演示文稿。

最终是突出学生运用PowerPoint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联系生活、渗透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教育。

【教材简析】

《中国风筝》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是第一单元《民间艺术》中的第2课,主要是学习掌握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和学会为幻灯片添加文字和修改文字的字体,同时学会保存文件。本单元是本学期的学习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小学生初步了解PowerPoint软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认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具有一定的作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创建演示文稿,并能为幻灯片添加文字和修改文字的字体。

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和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意识。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是学生学习PowerPoint软件的第2课,对学生来说启动、退出PowerPoint软件已经掌握,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创建演示文稿,学会为幻灯片添加文字和修改文字的字体。

【教学实录】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体现。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如:中国风筝。本课我们学习创建宣传中国“风筝艺术”的演示文稿。(出示“中国风筝”演示文稿,学生观看欣赏)。

师:观看了我国“风筝艺术”这些杰出的作品后,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国风筝的历史很悠久。

生:这些风筝的作品很漂亮。

生:我还知道了风筝的制作工艺是多种多样的。

生:我也想做这样的风筝。

生:……

师:同学们,我国的风筝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为了宣传我国的“风筝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风筝”,下面我们一起来用PowerPoint创建以宣传“中国风筝”为主题的演示文稿。

(老师网络广播教学,演示讲解创建方法。适时渗透中国风筝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教育)

(二) 探究学习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会如何创建“中国风筝”演示文稿了,下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完成“中国风筝”演示文稿的创建(出示学习任务),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看谁的主题最富有创意,起到宣传“中国的风筝艺术”的作用。

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创建自己的研究主题,完成任务后,请注意保存。

[学生完成“中国风筝”演示文稿的创建]

[学生上网搜集相关中国风筝的图片或文字等资料]

(学生创建“中国风筝”演示文稿,老师巡视指导)

(三) 美化演示文稿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创建好了自己的主题,但这样文字看起来有些单调不够好看。

生:不好看,有什么方法能让它变得漂亮起来呢?

师:有,我们对输入的字体进行编辑,改变字体的样式,使整个版面看起来生动、丰富些。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给幻灯片修改文字的字体。

(老师通过网络演示讲解如何给幻灯片修改文字的字体)

师:看,通过用修改文字字体方法,整个幻灯片是不是比先前的好看多了呢?你能用这种方法美化自己的幻灯片吗?

生:能!

(学生给幻灯片修改文字的字体,老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 总结评价

师:(通过网络转播一些同学的作品给大家看)请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自己创建的“中国风筝”演示文稿。

[同学间互相评价作品]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了解了中国风筝的悠久历史和制作工艺。

生:学会了如何创建演示文稿

生:能为幻灯片修改文字的字体。

师:请大家保存好自己的作品,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好不好?请大家填好学习评价表,交给课代表。

(给本节课表现好的学生发“红苹果”结束本课学习)

【课后反思】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在《中国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在教学中渗透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风筝的历史。学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中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本课开始阶段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PowerPoint,操作技能存在差异的特点。所以首先通过谈话让学生初识PowerPoint,消除陌生感。其次充分发挥网络广播教学的直观作用,把事先设计好的一些PowerPoint主题展示给学生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既能迅速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突出创建演示文稿方法这一重点,为学生完成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中我以课件出示配合谈话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在较短时间内加深了学生对PowerPoint软件的认识,同时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搜集“中国风筝”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从这我深刻领会到充分利用好课前的“开场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直观的课件,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原理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从而达到“以旧领新”促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尽快地理解本课所学。同时利用好“开场白”不仅可以直切主题,让学生明白本节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进行情感教育以达到缩短师生的思想距离,利于创设积极、和谐、寓于情趣的教学环境。

二、以“任务驱动”为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任务驱动”“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法,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科技月活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突出了对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根据老师出示的“任务”自定主题,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在探究学习阶段,学生从自己身边实际出发想出了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制作主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大家都以高昂的兴趣、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中。当学生还沉浸在完成制作的喜悦中时,老师接下来的一句:“现在同学们已经创建好了自己的演示文稿,但这样版面好看吗?有什么方法能让它变得更漂亮、美观些呢?”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趁热打铁”使同学们时时处在完成新知的欲望中,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不但攻克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也让同学们在动手制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了实践和探究的能力。

三、在评价环节上还需加工、提练。

这一环节虽然通过网络转播了个别学生的作品,进行了简单的展示,但没有进行相应的评价,如能让学生首先说明自己用了演示文稿的哪些知识,然后在讲自己的创作意图,其他学生对此给予评价。最后教师在进行统一表扬、激励。可按表现给予“红苹果”或者别的奖励,这样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而在这一环节由于时间因素的影响,没能达到教学的初衷,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再次加工,提炼。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教学方法。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批判意识。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己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例如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学习中,我教学生用绘画工具在PowerPoint中绘制出自由落体运动或一球体延着某曲线的运动过程,在学习和制作过程中学生兴趣很浓,并更深刻理解这一物理现象,学生的物理知识也在信息技术课上得以发挥。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提出问题明确自主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对于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课来说,完全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将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开始的时候可以划分的细一些,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所给出的问题可以逐渐减少,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省掉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顺序;要有利于学生回忆应用已有知识,能够真正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自主学习,真正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提供资源自主学习。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时,在资源建设上不要过于单一,以免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失去一定的兴趣。首先,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不相同,因此,在资源的形式上,有的学生喜欢看PPT的文稿;有的学生喜欢看视频的文稿;有的学生喜欢看纯文字的文稿。因此,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应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其次,由于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显著,因此,在学习内容上,有的学生可能喜欢看一些有提高性能的内容;有的学生喜欢看一些和教师讲课内容一致性的内容等等。因此,教师所提供的资源还应该在内容上,能够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要。再次,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师不能将尽可

能"全面"的资源堆砌在一些,要进行适当的分类。例如:按文件类型可分为:pPt资源、视频资源、SWf资源、doc文本;按资源难易程度可分为:易、中、难。

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所提供的资源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保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2)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及时地给予强化,而对那些应付学习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批评、督促。一般来讲,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督促。(3)教师要注意利用"提出问题"即自学指导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4)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三)实施实施小组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一般由3-5人组成课题组。各小组在分工、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制订探究计划后,学生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如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上网搜索资料、做社会调查收集数据、走访有关部门等方式收集资料。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向学生介绍网上搜索资料的基本技巧,如:使用逻辑词辅助查找、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查找、使用加减号限定查找等。并且指导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从所收集的信息、资料中筛选出对课题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部分出来;对筛选出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整理,将内容相关、性质相似的信息或资料进行归类,对信息或资料的作用和来源进行说明等。

(四)巡视指导点播释疑。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巡视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如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针对问题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时,应侧重于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如果,通过教师讲解仍不能解决问题,则说明教师所设置的目标有问题,需重新设置。

(五)成果展示和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探究成果,是探究式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想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对自己或他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包括从探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探究成果的质量、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获得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对新学到的知识的反思,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各小组可以利用文字、模型、图片、照片、声像、多媒体、网页等任何有利于表现探究成果的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和汇报,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指导学生如何将探究的主题和结论准确形象的进行展示,还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活动,例如开展辩论会、研讨会等。

四、结论

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学科教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技术,可以为探究式教学整合于信息技术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计算机网络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网络可以将大量有关探究式教学的信息搜集起来,作为知识背景供学生探究式教学使用,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探究式教学的丰富背景资料、展示多种媒体信息、创设虚拟的真实情景,学生通过查阅这些信息、结合自身知识积累和社会经验,就可有针对性地确定探究课题,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探究,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才会愿意学、主动学。

参考文献:

[1]"人文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探究,李智,科学咨询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人力资源 案例教学 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历史上的一大变革。多媒体教学,就是通过将图像、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运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有序的展示。这种教学模式更能适应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也更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人力资源案例教学的特点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来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果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其理论学习就变成了无本之水。案例教学的方式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教学方法是在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人员培训、职业规划等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都是基于实践以及访谈得到的,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在反映人力资源内容以及发展上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目前教师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围绕课堂学习内容,从学生实际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案例信息分析整理、互相交流、达成一致并提出有效办法的过程。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进行小组合作、将学习成果相互分享并进行定期总结。

在实际的案例教学当中,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要对课堂的案例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独立的思考;独立思考过后就要形成学习小组,以这种小组的形式进行案例观点陈述,直到达到小组观点一致,并形成课堂演示文稿;在课堂上,要进行交流,这才是课堂的重点,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对各个小组的案例讲演稿进行分析评价;教师在最后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让学生从感知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有质的提高。

二、人力资源案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人力资源案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案例教学对多媒体软件的应用,以及灵活的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

1.选择适当的多媒体软件进行案例教学

根据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与主题,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多媒体软件,对学生课堂案例讲演稿的背景信息以及基本概念进行展示,并展示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的结论。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熟练的对多媒体软件进行相关的操作,比如适时的插入相关图像声音和视频,就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将教学案例展现出来。另外,在适当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软件切换课堂案例讲演的内容,比如在学生提出合理的想法后,能及时的利用多媒体软件补充到讲演稿中,这样有利于案例教学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案例教学中,常常用到的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PPT)。这款多媒体软件在对讲演稿演示方面功能非常强大,利用这款软件可以实现精美的视觉感官,也可以对讲演稿多种方式进行播放,并能在讲演稿中插入音频和视频。在操作方面,这款软件操作简单,对多媒体专业知识没有太高的要求。

另外,flas软件在案例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也得到的广泛的应用。这是由于这款软件可以实现讲演稿在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特殊的效果。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案例讲演稿创建过程中,对于一些箭头或标志的创建,常常用到这款软件的绘图工具,可以实现对公共工作空间的创造,从而实现将小组案例讨论结果向全班进行展示的效果。

除了上述两款多媒体软件以外,还有很多软件在案例讲演稿创建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adobe captivate以及iebook等,这些多媒体软件都能够实现案例讲演稿形象、真实、引人入胜的效果。

2.灵活的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中对多媒体工具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课堂案例教学信息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增加了案例教学的灵活性。常见的多媒体工具有图像、声音、图片、动画、动漫、视频等。下面以人力资源课堂案例教学对图片的灵活应用为例,分析案例教学中对多媒体工具的应用:

人力资源案例教学中对图片的使用,主要是表现一些特定的素材,比如案例中公司设备、新闻、工作场地、公司产品等,使用图片进行展示要比文字更加有说服力,更能直观的让学生对案例中的背景信息进行掌握。

三、总结

多媒体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利用合适的多媒体软件以及对多媒体工具的灵活运用,就可以让课堂案例展示更加形象真实,更能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9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正冲击并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也为作文教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笔者将通过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探寻一种在现代信息技术大环境下高效、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如今的七年级学生出生在21世纪,生活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群体对网络阅读十分热衷,具备了一定的搜索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他们对身边的新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探寻的欲望,对生活具备了一定的感知能力,接受力强。再加上电脑在城市已经普及,电子邮箱、班级博客的广泛使用,催生了本课的作文教学构想的形成,笔者选定了七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三单元写作:从生活中找“米”教学素材。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建立素材库。因此,在做教学设计时,从课前阅读积累、课堂实践活动、课后评价反馈这三方面,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在一起,设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交融的教学目标。即1.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建立写作材料“电子米仓”;2.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悟生活的真善美;3.养成写作好习惯,做一个生活有心人。

二、教学实践探究

1.教学流程

2.教学环节

首先,课前积累。结合本单元写作要求,布置课前阅读内容,围绕“美丽的瞬间”展开写作课前阅读准备。

在阅读过程中,着重收集对生活场景的描写,特别是带有中学生生活的描写。做好写作素材积累,对素材进行分类。素材可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存储,建立资料库即“写作米仓”,并把推荐优秀作品推荐给大家,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发送给老师。

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的实践发现:作文课上,许多学生一动笔就想到处翻阅作文选,寻找写作素材,因为平时阅读量少,临时抱佛脚,写作“无米”苦不堪言。信息技术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阅读现状,学生可以根据作文题目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建立“电子写作米仓”。它容量大,易管理,好查找,为学生写作材料积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其次,课堂实践。

导入:对联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

下联:愁写愁作愁眉苦脸。

横幅:写不出来。

探索与发现:“米“来自生活

范文展示(演示文稿)

《烧饼》发现:“米”是生活细节;

《童年》发现:细心观察;

《长跑》发现:真情体验;

《回望》发现:感动感恩;

《叮咛》发现:感悟思考;

《新生》发现:敏锐的眼,敏感的心。

学生通过品评范文自主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米”!我们只有细心观察,真情体验,用一双敏锐的眼、一颗敏感的心去捕捉生活细节,学会感动、感恩、感悟、思考,才能发掘出平凡小事中的真善美,找到写作“好米”。

信息技术与写作的整合研究发现:传统的范文展示,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赏析范文后,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

(1)口头表达。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生活中难忘的事,然后看多媒体生活图片,内容包括熟悉的本校生活图景,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现实的社会生活图景。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能从平凡的小事中感悟到生活的真善美,感悟出写作的真谛。最后请部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面向全班说说感悟或写作收获。

学生通过听、说、看、思,豁然开朗:原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小事因为蕴含着真善美而值得书写。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写作材料,才能写出具体、细致、生动的作文。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与写作的整合研究发现: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音频等功能将图画、文字、声音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挖掘素材,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

(2)大显身手。

自由创作,配乐导写《往事依依》钢琴曲《蓝雨》在作文课上适时响起,营造创作氛围,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极易展开想象,以乐导写,泉思涌现!

最后,课后反馈。作文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发送给老师,最后可以发表在班级博客上。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网上共同阅读,教师点评,学生互相留言点评,作者也可写上自我修改意见,最后教师有的放矢地对修改后的几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总结。这样人人均可参与,点评全面到位,修改及时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信息技术与作文修改的整合研究发现:修改作文也是写作的重要环节,而网络制造出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全方位、多元化地调动了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在网上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评价方式,这种网络互动点评方式高效快捷,参与面广,关注度高,大大提升了作文反馈的效率,真正实现了互动交流。

三、教学实践总结

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准确,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写作的学习过程中去。这个过程是长期的,连续的。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习作课的模式,构建了一种在现代信息技术大环境下高效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这个高效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不仅包括了课前训练,还包括课堂训练和课后品评、修改、反馈等系列教学活动,全方位地关注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86-01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在平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只有学生有兴趣,就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始,学生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觉得信息技术课可以上网聊天、打游戏,看Flas、听歌曲,学习兴趣十分浓厚。但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有的内容理论性非常强,需要记忆,且枯燥乏味,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降下来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通过探究,我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小组协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我首先将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每排为一小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在WORD教学中,我开展了小组电子板报比赛,要求每个小组通过分工协作,上网搜集主题素材,并利用所掌握的WORD排版技能制作一个电子板报,然后进行小组间评比,把作品打印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又如,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查找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

2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我所教的班级容量为60人左右,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难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从每组里选几个掌握技能比较快的同学当“小老师”,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形象比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中,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给学生讲授磁盘根目录与子目录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把一本书看成是一个磁盘,则一本书分为若干章,相当于一个磁盘的根目录下有若干个子目录;书中的每一章分为若干节,相当于磁盘根目录下的每一个子目录又有若干再下一级的子目录;书中的每一节还可以分为若干小节,又相当于磁盘的该级子目录下又有若干再下一级的子目录。依此类推,如果需要,还可以继续分下去。显然,这样的目录结构层次清楚,便于查找,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再比如,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对应的单词ROM和RAM容易混淆,可以这样区分:ROM中间的字母O像人张大的嘴,而嘴可以用来发音读字的,O—嘴—读—只读存储器,这样形象联想记忆就可以很容易的使学生记住了ROM是只读存储器,RAM是随机存储器。

4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时,通过教师平台发给学生每人一份样稿和一份没处理的原始稿,让学生想办法把原始稿处理成样稿中的样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又如在讲授Excel电子表格时,先给出学生班级成绩表,让学生计算总分和班级平均分,有的同学想到用电脑里的计算机计算,立即就有人反对:“根本没有体现出电子表格的作用”。这时教师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学习公式和函数,利用公式和函数很快就能计算出总分和班级平均分,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电子表格的功能这么强大。

5 及时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肯定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前评价: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储备,学习的兴趣点及差异水平。教学中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搜集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教学后评价:利用总结性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及时、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能促进师生更好的“教”和“学”,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6 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课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创建和谐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建设,使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听教师的课。比如对于上课偷偷玩游戏的学生,不要粗暴地制止,可以多到他身边走动几次,趁其他学生不注意轻轻拍拍贪玩的学生,学生会意了,也就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了。避免了正面的批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200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