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9 12:16:57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篇1

特约教练 王云

MBA,销售培训专家,致力于用最少的投资、最简捷的方法,最有效地帮助销售团队和销售员个人成长。10年销售经验,6年销售管理经验,10年销售培训经验。历任理实嘉信员工培训学院首席顾问,中国销售培训网首席顾问,

曾为中国联通、移动、电信、新浪网、方正电子等数百家企业提供过培训,并通过培训为企业带来30%~100%的业绩增长。

代表著作:《销售冠军这样做业务》,《金牌销售教练实战手册》。

客户资源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没有客户资源,销售就成了无米之炊。在上一课中,我们探讨了如何准确地鉴别你的客户,并获得这些客户的联系方式。在这一课中,我们将讨论如何让你不断获得客户资源,使你保持稳定的销售额。在开始这一课的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张晨是泰华食品公司的销售员,负责向超市销售熟肉类产品。他刚到公司时,公司拨给他40个客户,公司规定的销售额是70万/月。张晨算了算,这40个客户只能给他带来50万~60万的订单,所以,他需要自己再开发新客户。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张晨开发出了20个客户,这样,他就有60个客户了。其中,有5个客户每月可以订购6万元左右的产品,有6个客户每月可以订购3万元的产品,其余客户平均每月订购6000元左右的产品,累计起来,一个月可以实现销售额77万左右。张晨顺利地度过了试用期,他松了口气。

开发客户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觉得客户资源足够了,张晨就不再开发客户,而是忙着和这些老客户保持联系,并且为他们服务。张晨的经理李瑜提醒他应该继续开发新客户,否则,不能保持稳定的销售额。张晨不以为然,一是他觉得自己的销售额已经绰绰有余了,二是确实没有时间。他每天要安排60个客户的订货送货,还要轮流拜访这些客户,真的是很忙。

现在,请你思考一下,张晨的想法对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张晨后来面临的危机:

在张晨到公司的第六个月,竞争对手的两个新产品带着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上市了,他的很多客户因此减少了订货,还有3家客户不再订货了,其中有两个是每月6万元的大客户。张晨的销售额急剧下降,月底一算,只有50多万的销售额。

在做完这个月的销售统计后,李经理把张晨叫到了办公室,告诉他,如果不尽快改善销售额,会影响年终奖金。开始张晨还很不服气,因为他觉得这是公司营销跟不上造成的,不是他的错。后来,李经理给他看了销售报表,他才知道在同样的条件下,24个销售员只有包括他在内的3个人没完成任务,而销售冠军老赵居然在这个月完成了145万的销售额,差不多是他的三倍!这下,张晨急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想来想去,决定请老赵喝酒,向他请教。老赵心态很开放,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下面,我们看看老赵是怎么说的:

“我到公司时,公司刚开业不久,只分配给我10多个客户资源,其余都是我自己开发的。我开发客户和别人不一样,很多销售见门就进,只要人家说愿意进货,就感激涕零。我可不是,我挑肥拣瘦,不够一定销售额,我还懒得和他们合作呢。但是遇到那些我认为销售潜力大的超市,我会死磨硬泡,想不和我合作都难。

另外,我对客户是分类服务的,进货多的客户,我的服务会很周到。所以我的大客户都是“铁户”,很少流失。当然,小客户我也会在满足了大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尽量照顾,这更多地是出于对一个客户的责任感。其实,如果这些客户为照顾不周而流失,我并不太在乎,因为每个月我都会研究和尝试开发几个新客户。

我对自己的管片了解得一清二楚,哪里有新超市开业,我比工商局都清楚。另外,我也经常去竞争对手那里抢几个客户,这些新开发出来的客户可以帮我补充客户流失造成的损失。所以,客户流失不仅不会影响销售额,还给了我用新的好客户替代不良客户的机会。当然,好客户也不是完全不流失,只是流失比较少,而且,一旦流失,也可以用新开发出来的好客户补上。这样,经过了几年的调整,我现在手中会非常稳定地拥有45~50个客户,其中20多家都是高产田,每月进货都在3万元以上。而那些不足1万元的客户也就5家左右。这个月我的客户也减少了订货量,并且还有2个客户结束了合作。但是,我补充的5个新客户帮我补足了损失的部分。所以,我的销售额没有受太多影响。”

我们再思考一下:老赵的做法和张晨有什么区别?

老赵和张晨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停地开发新客户,使自己拥有充足的潜在客户资源。这种资源给老赵带来很大好处:第一是他可以挑肥拣瘦。由于客户资源充裕,老赵就可以挑选优良的客户资源,并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铁户”,来保障自己的销售额。第二是可以有效应对市场的变化。由于有丰富的储备,即便受到竞争对手冲击,老赵也可以通过补充新客户,来减少销售额的下滑。

所以,要想拥有稳定的销售业绩,就要让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潜在客户资源,为此,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客户开发,并通过自我管理来保证开发的数量和质量。

让客户资源滚滚来,我们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制定和销售目标配合的客户开发计划

1.确定开发目标

制定开发计划的第一步是确定开发目标。

销售员会在两种情况下进行客户开发,第一种情况是寻找到足够的客户,以完成销售任务。张晨刚到公司时做的客户开发就属于这一类。有些公司,其客户并不持续采购,例如电脑销售,一家客户可能会一次性购买200台电脑,但并不会每月或者每年都购买200台电脑,在这些公司工作的销售员要不断为完成销售任务而开发新客户。第二种情况是为补充和优化客户资源而做的开发,就像前面案例中老赵一直在做的客户开发一样。两种开发,制定开发目标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以完成销售任务为目标的客户开发,要首先计算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需要和多少客户成交;然后推算要获得这些客户,需要多少潜在客户;要获得这么多的潜在客户,需要和多少客户建立联系,从而确定开发目标,并通过有计划地完成开发目标,使自己获得充足的客户资源。

以补充和改善客户资源为目标的客户开发,则要根据可能面临的风险和现有客户资源的情况,确定需要多少储备资源,并据此确定开发目标。例如:老赵的目标是每月获得1家新的客户,为此,他至少要找出3个符合条件并有合作意向的新客户。

开发目标包括三部分:(1)潜在客户目标;(2)联系目标;(3)转化目标。

潜在客户目标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多少潜在客户,我们的目标就是多少。联系目标是我们的过程目标,也就是我们认为需要和多少客户联系才能实现潜在客户目标。

转化目标是衡量我们联系的客户数中,能产生多少潜在客户。例如你每联系100个客户,会产生8个潜在客户,那么你的转化率就是8%。如果你的转化率高于平均转化率,说明你的客户开拓能力很强,但是如果你的转化率低于平均转化率,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法有问题,或者相关能力有欠缺,并尽快改善提高。

潜在客户目标、联系的客户数和转化目标这三个目标共同约束我们,才能使我们产生满意的工作质量。如果我们只注意要联系的客户数量,没有实现转化目标,可能导致我们完成了联系目标,但由于没有产生足够的潜在客户数量,而没有完成潜在客户开发目标。另外,由于可能会有意外发生,我们要联系的客户数量要定的稍微高一些。

假设张晨也向老赵学习,争取每月和1家新客户开始合作。和1家客户合作,是张晨的销售目标,张晨的客户开发目标要以此为基础。他根据自己的经验,为获得一家成交客户,每月至少获得3个符合条件并有合作意向的新客户,3个客户就是张晨的潜在客户目标。张晨通常的转化率是20%,也就是说,他每和100个客户联系,会得到20个意向客户。为此,张晨就必须和15个客户联系,15个客户就是张晨的联系目标。

张晨的开发目标:

潜在客户目标:3个/月

联系目标:15个/月

转化率目标:20%

这里的转化率目标,通常是根据销售员自身的能力确定的,销售员可以通过提高转化率,来减少联系客户的数量,从而减少工作量。

例如,假设张晨发现老赵的转化率是50%,自己的20%转化率太低,他可以通过改善自己的开发技巧,提高转化率,并制定比较高的转化率目标。但要注意,转化率目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不切实际的转化率目标会导致潜在客户目标无法实现。

2. 制定开发计划

开发计划包括:我们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开发,然后排定时间表。我们可以每周拿出一天进行客户开发,也可以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客户开发,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工作习惯来定。客户开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旦定了计划,一定要严格执行。

一份客户开发计划表可以帮助大家制定有效的客户开发计划,客户开发计划表包括如下内容:

(1)销售任务描述:在制定计划时,先要明确销售任务的数量,并根据销售任务量确定需要的新客户总量,这样制定的计划,才能确保实现预定的销售额。

(2)每月开发目标:包括潜在客户目标、联系目标和转化目标,并标注起止日期。

(3)行动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填写行动日期、需要联系的客户数量和开发手段,计划执行后,要统计获取的潜在客户数量,并填写“是否完成”计划。

(4)计划执行总结:总结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总结是否按时完成了计划,二是根据联系数量和获取的潜在客户数量,考察自己是否达到了转化目标。如果没有达到期望,要思考改善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客户开发计划的范例(见下表)。

制定一个完善可行的计划,是非常必要的,但计划本身并不能使你的客户资源滚滚来,所以,计划的执行将更加重要,所以,我们还要做好第二件事:

第二,有效地执行客户开发计划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智能化;风险;控制

1.建筑工程智能化风险分析

建筑工程智能化风险涉及几个方面:决策风险、行为主体风险、软件风险、组织管理风险等。具体可以表现为:工期风险、费用风险、质量风险、生产能力风险、市场风险、信誉风险、法律责任风险几个类别。

2.建筑工程智能化风险控制

虽然建筑工程智能化风险较多,但从项目组织、职责、流程与制度上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机制不过,风险是可以管理,并得到控制的。风险控制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减少项目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建筑工程智能化风险控制管理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2.1事前预控:

在建筑工程智能化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动态,捕捉风险的前奏信号,以便更好地准备和采取有效的对策,包括项目投保等措施,预防和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事前预控直接关系到风险发生的机率和风险损失的大小。

2.2事中控制:

无论预控措施做得有多么周密,建筑工程智能化的风险总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当风险发生时要进行有效控制,防范风险损失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扩大。在风险状态下,依然必须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如迅速恢复生产,按原计划保证完成预定的目标,防止项目中断和成本超支,才能对已发生和还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

2.3事后控制

在风险发生后,要迅速及时地采取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尽量降低风险损失和弥补风险损失,并争取获得风险的赔偿,如向保险单位、风险责任者提出索赔,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损失。

3.风险控制的方法

建筑工程智能化项目风险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1风险识别:

即预测和识别出项目目标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并予以分类。—般是根据项目的性质,从潜在的事件及其产生的后果,以及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预测识别风险。

风险预测和识别的过程主要立足于数据收集、分听、整理和预测,要重视经验在预测中的特殊作用(即定性预测)。通过风险调查、信息分析、专家咨询及实验论证等手段,对项目风险进行多维分解,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列表。

3.2风险分析:

确定了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列表之后,就要查清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的性质,即进行风险分析,将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它的内容包括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如经济损失量、工期迟延量等,评价所有风险的潜在影响,得到项目的风险决策变量值,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1)风险损失量:即风险对项目造成的负面影响大小。风险损失量可用数值表示,即将损失重大小折算成对影响计划完成的时间表示;

(2)风险概率:它是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百分比表示,是一种主观判断;

(3)风险量:它是指项目风险危害程度,计算公式为:风险量=风险概率?鄢风险损失量。

如:某一风险概率是25%,一旦发生会导致项目计划延长4周,因而,风险量=25%?鄢4周=1周。

3.3风险控制计划

完成了建筑工程智能化风险分析后,实际上就已经确定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和对项目的冲击,因而可以对风险排序。然后可以根据风险性质和项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计划,即风险控制对策。制定风险控制对策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基本对策有三种形式:风险限定、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总的目标是减小风险的潜在损失。风险控制对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采用智能化开发方案。对于应“规避”或“转移”的风险在计划时必须加以考虑。

3.3.1风险限定对策

风险限定是对使风险损失趋于严重的各种条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而避免或减少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各种潜在的损失。风险限定对策有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两种形式。风险回避对策经常是一种规定,如禁止某项活动的规章制度,损失控制是通过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通过降低所发生损失的严重性来处理项目风险。

3.3.2风险自留对策

风险自留是一种重要的财务性管理技术,由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风险自留对策分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两种。

3.3.3风险转移对策

(1)合同转移:是指用合同规定双方风险责任,从而将风险本身转移给对方以减少自身的损失。因此合同中应包含责任和风险两大要素;

(2)项目投保:是全面风险管理计划中的最重要的转移技术,目的在于把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大部分风险作为保险对策,以减轻与项目实施有关方的损失负担和可能由此产生的纠纷。付出了保险费,在项目受到意外损失后能得到补偿。项目保险的目标是最优的工程保险费和最理想的保障。

3.险监控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智能化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在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计划后,风险并非不存在。在项目整个周期中,需要时刻监控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

风险监控主要是采取应对风险的纠正措施以及全面风险控制计划的更新。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全面风险管理计划,并对已发生的风险及其产生的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城乡统筹 人地挂钩 土地整治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157-02

1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精神,创新城乡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和“四化”同步协调发展,以现代产业园区和美好乡村建设为载体,通过创新城乡土地管理制度,实施人地挂钩政策,推进全市城乡之间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构建耕地得到严格保护、各类土地得到有效利用、集体土地资产价值得到充分显化、农民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的土地管理新格局,为皖北后发地区跨越发展探索新路。

通过人地挂钩搭建城乡土地一体化配置的新平台,促进城乡空间的优化重构,奠定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基础。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美好乡村建设完全合拍,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恰逢其时。

2 人地挂钩政策的内涵

人地挂钩是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上“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定居规模挂钩”,把“地随人走”作为人地挂钩政策的核心内容,遵循人口迁移规律和现代城镇发展规律,以现代城镇体系聚集人口增量控制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以现代城镇体系聚集人口增量(以前两个年度城镇化率之差,即城镇化增长率)与人口总量的乘积,扣除上级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后,作为开展人地挂钩的年度规模控制指标。通过优化土地空间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园区就业、农村环境改善。

3 研究区人地挂钩潜力测算

3.1 宿州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空闲土地多,利用效率低

宿州市农村居民点面临布局分散、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的局面。农村居民点是以低层、单户房为主,楼房很少,居民点建筑物密度与建筑容积率低。另外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的一些生产性用地,如庭院用地,存在土地利用不充分和闲置问题。

3.1.2 农村居民宅基地超标多,农民集约用地观念淡薄

宿州市一户多宅、“空心村”及闲置宅基地等问题突出,造成土地资源使用粗放浪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相继出现建房高潮,由于缺乏严格管理、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农民建房一直处于随意性的自发建设状态,致使农村居民宅基地超标严重,许多新建房户并不退出旧宅,已进城务工经商并购置商品房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大多也还保留农村旧宅,于是就出现双重占地,甚至一户多宅、多重占地的现象,而老宅的弃置不用则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土地资源闲置浪费问题十分突出。

3.1.3 农村建房无序,村容村貌较差

由于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农民建房随意性很大,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农民在建新房时多选择在村庄交通方便,视野开阔,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段建房。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性指导,致使新建住房新房零乱无章很难达到美观及质量要求,厕所、牲畜圈等辅助设施常与新建住宅连在一起,而且生活垃圾随处乱弃,没有统一的处置措施和统一的污水排放管道,雨天污水横流,晴天秽气难闻,农村居民点生活环境状况较差。

3.2 潜力测算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较多,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现场调查统计法;(3)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4)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5)根据农村人口及人均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测算规划潜力。

本研究采用第(5)种方法,即根据农村人口及人均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测算规划潜力。主要基于由住建部规定的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占用面积标准推算得出的人均居民点用地规模标准,测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理论上具备的整治潜力。

以建设部规定的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最高限150m2,利用宿州市现状农村人口数据和预测得出的宿州市未来农村人口规模,计算得出宿州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的潜力,具体计算公式(1):

S= S现状-P规划0 (1)

式中,S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的潜力,S现状为现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P规划为目标期宿州市农村人口规模预测值。

2012年宿州全市总人口为651.6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537.8万人,城镇化率为34.8%,农村人口为350.6456 万人。2012年土地变更调查全市村庄用地为180.89 万亩,人均村庄占地面积为343.59 m2/人。所有村庄全部进行集中整治后按照人均150 m2计算,需要安置用地78.90万亩,可节余土地101.99万亩,节地率高达56.38%。

4 人地挂钩土地综合整治模式需要坚持的原则

4.1 坚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落实节约优先战略。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实现辖区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用地更集约,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

4.2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

始终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把保障县域经济和农村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发展作为立足点,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机制,理顺农民、集体和政府之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促进土地、资金、人口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4.3 坚持依法稳妥,有序推进

坚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始终把握政策走向,制定配套政策和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土地综合整治和人地挂钩工作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开展。

5 开展人地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的预期目标

5.1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得到全面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土地闲置浪费、低效利用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用地布局更合理、粮食安全有保障。到试验期期末,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耕地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5.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同推进

通过优化土地、人口、产业空间发展布局,构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四级特色鲜明、产城共融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形成产业支撑有力、人口转移有序、资源集约利用、环境保护良好、发展成果共享的城镇化发展新局面。

5.3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初步建立

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初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形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股份化经营稳妥推进,农民合法权益有效维护,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壮大,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实现协调发展。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宅基地管理、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制度体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6 开展人地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议

6.1 探索资金筹措渠道

由于挂钩项目投入巨大,因此必须建立多方而的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可以每年拿出部分国土专项资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资金等及整合涉农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农村环保工程等各项涉农资金用于人地挂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另一方而,也可以出台配套政策以及管理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此项工作当中。

6.2 探索城乡统筹利益共享机制

探索城镇产业园区与乡镇结对共建美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径,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村人口在新型社区集中居住、转移园区就业;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垦整治,在核销美好乡村建设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后,节余指标经批准有偿调剂用于结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指标收益全额返还结对乡镇,专项用于拆旧区复垦、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拆旧补偿与建新补贴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促进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要素优势互补、合理配置,逐步形成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良性机制。

6.3 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按照产权清晰、用途管制、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全面推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按规划用于除商品住房以外的建设;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流转机制,开展转移落户到城镇的居民退出农村宅基地、房屋交易试点等工作。

6.4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通过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园区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实现非农就业,鼓励农民由个体进城务工向家庭式迁居城镇转变,完善相关政策、推动进城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和待遇,基本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确保进城农民安居乐业。

6.5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以现代农业“两区”(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平台,加快培育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金融、科技等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农村土地整治要让农民受益[N].人民日报,2010-11-12.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S].

[3] 宋伟,陈百明,陈曦炜.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l):1-5.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篇4

安全教育培训: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安全员、特殊工种和技岗人员(包括新入场和转岗人员)。

一、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管理人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二、项目经理

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三、安全员

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及安全生产月期间。主管组织的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四、特殊工种、技岗人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常识,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在建工程进度安排,每个工程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

4.培训地点:工程所在地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和保护他人意识,安全操作技能,搞好安全生产。

五、教育培训计划实施措施:

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员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各科室、目部。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就可以员工培训工作按计划实施,可以对员工培训工作综合管理,可以使员工培训工作紧密地与公司生产需要相。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篇5

安全教育培训: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安全员、特殊工种和技岗人员(包括新入场和转岗人员)。

一、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管理人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二、项目经理

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三、安全员

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及安全生产月期间。主管组织的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四、特殊工种、技岗人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常识,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在建工程进度安排,每个工程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

4.培训地点:工程所在地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和保护他人意识,安全操作技能,搞好安全生产。

五、教育培训计划实施措施:

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员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各科室、目部。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就可以员工培训工作按计划实施,可以对员工培训工作综合管理,可以使员工培训工作紧密地与公司生产需要相。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篇6

台海周边的水文争夺战 “达观”号海测船自1995年开始服役,由于装备日渐老旧和面临“消失性商源”问题,海测能力已经大不如前

由于海洋环境攸关海军作战成效,重要性不亚于空军对气象的依赖,陆军对地形地略的认知与运用。完整的海洋作战环境信息,包括海洋环境的地形与底质、海水水文数据、海况及空中气候与气流的变化。海洋作战环境不仅影响各种作战方式与战时的兵力调遣,小如海况、阵风会影响舰艇武器发射的精确度与人员士气,大如水文参数、地形与底质则严重影响战时战术运用,甚至作战计划的设计导向等。因此,中国海测船的频频活动并不令人意外。

中国潜艇要进出“第一岛链”,除了台湾北端的冲绳海域外,另一个通道就是台湾南方的巴士海域。近年来,岛内媒体多次报道大陆海测船出现在台湾南方或东部海域,显示意在搜集台湾周边海洋作战环境信息,台湾当局甚至担忧大陆潜艇已在自家后门“悠游”。

台湾海峡是浅水区,虽不太适合潜艇活动,但台湾西南海域水深多在200~800米之间,且环境噪音复杂,又是通往香港、南中国海与东南亚的主要航道之一,有利于各型潜艇活动。台湾东岸的太平洋是深水区,更适合潜艇作战,且东部水域离岸80~100海里处及巴士海峡附近,均为东南亚至东北亚及通往日本与北美洲的主要国际航线区。战时不仅是交战双方潜艇必至的要地和试图封锁的海域,平时也是美国、日本、中国大陆、韩国、印度等多国潜艇越境的必经之地,自然也是大陆海测船活跃之处。

一般所谓的“水文数据”,包括海洋温度、盐度、深度、海流、水文、重力、地貌地质等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水随深度不同的温度变化(即“盐温”),涉及某区域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大风大浪及风平浪静等情况下的海水温度变化。声音在水中行进时,会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而折射(即弯曲),因此声呐发出去的声波,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碰到目标,因受不同深度海水温度的变化,折射后而收不到回音。由于潜艇本身就是一个“大号温度计”,随时都可感知水温的变化,因此可以躲在声呐找不到的深度。反之,如果反潜舰艇能够掌握当地水温变化,就可利用拖曳式变深声呐来搜寻潜艇。因此,掌握水文资料详细与否,攸关反潜或水下作战的胜算,所以台海两岸军方都十分重视。 2014年10月11日沉没的台湾“海研五号”海洋研究船,也具备很强的海洋测量能力

根据台湾“国防部”公布的己方海军潜艇巡逻区,范围从台湾北部沿着东部南下,一直到南海国际航线分散成三条的交汇位置为止,大大卸油港的对外航线都在潜艇巡逻区内。潜艇作战兵力的运用区域北达渤海湾内的旅顺和大连,南至整个南海和东海,另外以上海、宁波、惠州三大卸油港为战时主要封锁目标。

过去,台湾“国防部长”李杰曾吹嘘,潜艇在南海光是不动手,大陆就会有如芒刺在背。不过能否有效掌握除台湾周边海域的详细水文资料等海洋战场情报资料,实在令人怀疑。潜艇所用的海图就是一般水面舰艇所用的海图,所有航海用图都标有水深,要潜航多深,就照图操作,必要时也可用艇上的测深仪测深,所以水深是潜艇潜航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但很多潜艇意意外往往就是没有掌握水深资料而发生的。

2010年10月2日,台湾海军旗鱼级潜艇“海虎”号在左营外海深约150米处实施例行战术规避动作训练时,艇艏不慎撞到海底沙坝,事后军方仅表示“声呐保护罩受损”。其实,当时“海虎”号受损情况相当严重,不只是保护罩受损,声呐系统中的13组音棒被撞坏,对潜艇的侦察搜索能力影响甚大。此事还遭“监察院”调查,“监察委员”要求加强对台湾海域的海底地形与水文探测,尤其是航海用图的更新。“国防部”也要求针对潜艇水下操作环境、定位掌握不易的特性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并加强对地震、台风灾害与自然环境改变,搜集整理台湾海域各项水文及更新海底地形等数据,以确保航行安全。

另外,2005年1月8日,美军攻击核潜艇“旧金山”号在母港关岛以南563千米水域,水下150米深度,以30节的高速撞到海底山脉,造成艇艏声呐罩被撞碎,耐压壳严重受损,一名艇员死亡,60多人受伤,所幸核潜艇坚固的内层艇壳承受剧烈撞击,让艇员居住舱和工作舱免于受损,反应炉也未受损,“旧金山”号才得以紧急上浮,勉强返回关岛。事后,美军透露“旧金山”号使用的海图是1989年绘制的,没有标明出事地点五千米内的海底有危险地形,其后拍摄的卫星图像虽然显示海底山脉的尖锐外缘,但绘图机构却没有利用这些卫星图像数据更新海图。可见,海洋环境的不可确知性。

要了解海洋作战环境,需要长时间的监测。以吕宋海峡以西、台湾海峡以南的一片海域为例,那里洋流变化莫测,进而影响水文环境,也使得反潜环境变化复杂。该海域还有季节性变化,因为大范围的风场旋度变化,进而引发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涡旋流场变化,其周期约为十余天。这种海洋环境意味着,要获得更为精确的海域战场信息,需要大范围、长期的海域环境调查与研究。

如果台海爆发战争,主战场就在台湾海域,那么谁对台湾附近海域作战环境了解愈透彻,谁就能占“地利之便”,主导战场,因此海测船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达观”号海测船

台湾海军原有的“达观”号海测船于1993年6月由意大利造船厂建造,1995年9月26日服役。“达观”号系以北约的“联盟”号(Alliance)海测船为蓝本设计,船身长93米,宽15.5米,8层甲板到桅顶高37米,吃水5米,满载排水量3 200吨,柴油电动主机,双轴驱动,船艏船艉都装有辅助推进器,最高航速15.5节,最低3节(因电力推动才能达到如此慢的航速,这对海测船作业十分重要),12节巡航时的最大航程1.2万海里。

“达观”号装有先进的双频差分式卫星定位仪(DGPS),可提供海上高精度定位,可将定位误差降至厘米级。自动导航与驾驶仪器,可设定船身中的五点为轴心进行转向运动,还有遥控操舰与后驾驶台等特殊设计。“达观”号还装备各种精密的海洋测量仪器及水下遥控平台,自船艏起,分别配有EM1000多波束海底地形测绘系统,配合电罗经、船位姿态感应器及声速仪,除可大面积、快速测量探测海域的水深及测绘海底地形外,还可建立三维海底地形图。

该船可施放的水下定位系统共五具,接着是工作深度达700米的ADCP海流仪,还配备可监听水下声音的UT-2000水下通信系统。船艉甲板装有吊具,用来施放装有摄像机的水下遥控平台、可回收的系留系统、盐温深仪、侧扫声呐、底质采样、磁探仪等探测装备。“达观”号有一队海测专业人员,由一名少校编阶的测量长带领作业。

另外,“达观”号配备舰用式差分磁探仪系统,是先进的质子逆动式磁探仪。该系统可搜集地球全磁场和南北向磁场梯度资料,由主感应器和副感应器两个磁探仪组成。测量作业时,副感应器在前、主感应器在后两者相距150米,使用信号电缆连接,拖放于船艉后方约300米,以消除船本身对磁力的影响。将主感应器和副感应器的磁力读数相减,便可实时消除地球磁场每日变化的影响,计算出同一时间因两感应器拖带的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磁力差异。通过掌握磁力变化,可实时比对识别敌潜艇或水下环境所造成的磁力异常,达到探测敌潜艇的目的。 “海虎”号潜艇曾于2001年在左营外海撞到海底沙坝,造成艇艏和声呐受损

简单来说,“达观”号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高精度定位,执行海底水深探测、海底地形测绘、海底底质探测、海底磁力线绘制及海洋环境数据搜集等,任务范围上,主要以台湾专属经济区与南海诸岛的航道测量、水文资料搜集为主。“达观”号虽不像一般作战舰直接执行作战任务,但所测得的水文数据却是遂行反潜、反水雷封锁作战的关键,重要性不言可喻。

据悉,“达观”号上有好几个实验室与计算机设备,每天所测得的数据可高达3 200万批,目前以光盘储存方式交由台湾海军“大气海洋局”分析。根据“达观”号所测得的资料,“大气海洋局”已制作出台湾四周海域的战术电子海图与水底地图。不过因“达观”号功能强大,测得数据的解读与处理已超过台湾海军专业人员的能力与负担,因此海军也与民间学术单位合作,共同研究分析“达观”号测得的水文资料。

新型海洋测量船 台湾海军现役的“大屯”号救援船已经老旧

“达观”号服役已超过20年,船上设备日益老化,到了淘汰的时候,所以台湾海军将新型海洋测量船纳入新的12项建军规划中。根据台湾海军的简报资料,新型海洋测量船应配备新型测量装备、遥控无人平台、后甲板具备装载与执行多功能模块能力等。从简报资料中的俯视图可以发现,新型海洋测量船中段有直升机甲板,前后甲板上有多个不同型号的起重机。最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海洋测量船和“沱江”级导弹巡逻舰一样,都采用双船体设计。

美国“胜利”级海洋侦察船和日本“响滩”级音响测量船也采用双船体设计,主要是船上配备了美国AN/UQQ-2拖曳线列声呐监听系统。20世纪80年代,苏联新一代潜艇静音性能突飞猛进,大幅增加西方跟踪监视的难度,为此美国开始建造搭载新型低频声呐的海洋侦察船来获取苏联潜艇的声纹特征,提高反潜系统的作战效能。同时,日本也规划建造两艘搭载同型号低频声呐的“响滩”级音响测量船。AN/UQQ-2是一种施放长度很长的低频声呐,为能发挥监听作业时的最大效能,搭载舰必须十分稳定,因此美日舍弃传统船型,采用双船体构型。“胜利”级侦察船能在八级海况下安全航行,六到七级海况下都能顺利执行水下音响监听任务。另外,美日海洋侦察船都采用柴电动力,以柴油主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电力,再带动两台交流电机驱动推进器,噪音比传统的齿轮-大轴传动更低。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响滩”级能配上美国严控出口的AN/UQQ-2,凸显美日在反潜作战方面的密切合作,未来台湾海军新型海洋测量船也极有可能配置类似声呐。至于柴电推进系统,技术层次不高,且现役的“达观”号已采用,所以台湾海军新型海洋测量船也会继续沿用。

潜艇救援的“瑞豚计划” 采用双体船设计的美国“胜利”级海洋侦察船

2000年,俄罗斯北方舰队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发生事故,百余名官兵遇难,这使得潜艇救援成为焦点。当年,台湾海军购入老旧的美国“海狮”、“海豹”两艘潜艇时,曾考虑到潜艇救难问题,当时台美尚有“共同防御条约”,因此台湾潜艇真的发生意外,美军可立刻驰援,不过1979年双方“废约断交”后,潜艇救援就再度成为的“心头之痛”。

台湾海军本身没有专门的潜艇救援船,更没有深潜救援平台(DSRV)、潜艇救援舱(SRC)或潜艇救援潜水重压系统(SRDRS)等完备救援装备,万一潜艇在水下发生意外,艇员受困,如果深度不大,可先用数艘救援船搭配水下作业大队的蛙人展开紧急救援。一旦潜艇失事深度过大,超过台湾海军既有施救能力,势必要向外求援。虽说台美已无“邦交”,但双方有一项不曾公开的合作救援计划――“瑞豚计划”。另外,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救援能力也很强,若台湾有需要,他们也会予以支援。

按照“瑞豚计划”的安排,一旦台方潜艇遇难时,美方会出动深潜大队(DSU),携带DSRV、SRC等相关装备协助救援,台方配合美方装备装卸和转运,并提供部分后勤与潜水方面的支援。整个作业程序(SOP)是当台方潜艇发生意外时,美军DSRV与操作员及空运支援设施会第一时间接到警报,立刻运至空运机场,由四架C-141(或一架C-141与一架C-5A运输机)运至靠近失事地点最近的机场。到达目的地后,DSRV卸载到运输平台(LTV)上,其它支援装备也同时卸下,立即转运至码头边。台湾海军在规划“瑞豚计划”时发现一大难题,就是DSRV太高,虽然其直径只有2.4米,但艇身下方却有一个用来与失事潜艇对接的接合口,因此放在运输平台上显得极为高耸。台湾全岛尽是人行天桥、涵洞与高架桥,成为在规划从机场到码头的运输路线时十分伤脑筋的问题。

在美军救援兵力抵达前,台方必须先进行搜索与探测,即设法完成遇难潜艇初步的勘察与准备,内容包括潜水员勘察搜集潜艇受损状况、坐底姿态、逃生舱口状况、潜艇倾斜角度、海底性质、流向流速、能见度等,以便向美军提出现实的救援需求,并确定台方所能提供的支援。如水深在50米以下,潮流及潜艇损伤条件许可下,台方应做好潜艇逃生人员的海面搜索作业,另外,还要向美方提供水下受困艇员维持生命的大致时间,以施救行动的时长,这意味着台湾海军本身也必须拥有一定的深海潜水能力,否则即便美国救援队来了,有回天乏术。

早年台湾海军的深海潜水能力受制于装备落后,一直停留在空气潜水(以空气作为呼吸气源的EXO-26浅海潜水系统),最大工作深度约60米。直至1988年配合“龙睛专案”,台湾海军救难大队依照美国军品商售方式引进了非饱和(Non-satura? tion)的17B氦氧混合气浅海潜水系统(以氦氧混合气作为呼吸气源)装备,再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建立100米深度的潜水能力。1992年4月17日,台湾海军救难大队首次在小琉球外海完成100米潜深。2002年,台湾海军参与华航CI-611班机残骸的打捞任务,这是他们首次将氦氧混合气潜水装备与用于实际作业,不过这样的深海潜水作业能力在深度和海底作业时间上的限制(包括下潜时间的10分钟海底吊挂作业,需4.5小时的减压时间),对于深度超过100米或需要较长海底时间的潜艇救援作业都无法执行。 台湾EXO-26浅海潜水系统。目前不具备潜艇深水救援能力

潜艇救援能否成功,深海潜水作业能力是关键指标,例如将岸台上的通气管与潜艇的高、低端“空气救难接头”相接合。所有美军潜艇在其每个舱间都提供两个空气救难接头:一在高处、一在低处。高处的空气救难接头用来供应水与流质食物给受困艇员,从舱间供气或排气,测量舱间的水位高度(计算积水量)以及舱壁水密情况,而低处的空气救难接头用于泵排水或空气排水时从舱间供气或排水。目前,台湾海军仅有两艘美制“淡水鲤”级潜艇有高、低端救难接头设计,而购自荷兰的“旗鱼”级潜艇则无此设计。此外,可将紧急救生钟(Emergency Life Support SystemPod,里面装载食物、医疗补给品、氧气瓶、二氧化碳吸收剂及氧气蜡烛等物资)经由逃生舱或空的鱼雷发射管送入潜艇内。由此可见,检查逃生舱、舱口并且清除舱口上的障碍物,取下舱口整流板以利深潜救援平台、潜艇救援舱、或是加压救援舱(PRM)与遇难潜艇接合,这些工作能否顺利进行,都与深海潜水作业能力有关。

如果拥有足够的深海潜水作业能力,也能在深潜救援平台与遇难潜艇逃生舱口接合时提供必要的协助,例如将潜艇救援舱的下拉钢缆与遇难潜艇接合,观察整个救援作业的进行并且适时提供支援,执行遇难潜艇艇体或机密物件的打捞等。当然,所有水下救援作业要有专业的救援船配合,才能事半功倍。

新型救援船

目前,台湾海军仅有两艘专业救援船,即“大湖”号(ARS-552)和“大屯”号(ARS-556),它们说是潜艇救援船,但仅有减压舱,并无水下遥控平台系统、潜水钟等专业救援装备,仅从事一般救援任务。随着台湾当局力推“潜舰国造”运动,未来潜艇救援势必成为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具备潜艇救援功能的新型救援船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早在2010年,为了配合海军“迅远专案”,台湾“经济部航太工业发展推动小组”就搞过岛内登陆舰、救援船生产能力评估,但后来无声无息,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如今两型舰船都被列入台湾海军十二项建军规划。根据海军简报资料,新型救援船的装备性能需求包括:

双轴、双舵及可变距螺旋桨推进器,具有艏、艉辅助推进系统,可原地360度旋转与侧向机动;具有动态稳定系统(可在四级以下海况执行救难及水下打捞任务,并在海况五级、海流2.5节以下具有定位能力并执行救援任务);可拖带3万吨(含)以上船舶,最大负荷可满足至10万吨;具有海上消防喷洒作业及海洋污染基本处理能力;可视任务搭载水下遥控平台系统(ROV,作业深度200米以上)及水下救援装备(潜水钟);具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及人员救难艇。

就简报资料内容看,台湾海军规划的是一种多功能救援船,综合性能应类似中国大陆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东海救-113号”(“湄洲岛”号)、“东海救-101号”或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01号”一类具有拖带、救难、消防及协同海底打捞功能的多功能海洋救援船。

不过,规划的救援船仅配备水下遥控平台、潜水钟一类的水下救援装备,并无配备深潜救援平台(DSRV)、深度潜水支援系统(DDS)、潜艇救援潜水重压系统(SRDRS)等专业潜艇救援装备,因此仅具有部分潜艇救援能力,并非专业的潜艇救援船。因此,未来潜艇若发生严重水下意外,还要借助外力。 韩国“清海镇”级潜艇救援舰

未来“潜舰国造”如果获得落实,台湾海军会拥有6~8艘潜艇,因此也要考虑配套的救难能力,所以长久之计仍要建造专业的潜艇救援船。目前,日韩海军都拥有专业的潜艇救援船,像日本“千代田”号(ASR-405)潜艇救援母舰搭载有深潜救援平台(排水量40吨,可容纳12人)、潜水钟(采用球型结构,耐压壳直径2.2米,能容纳3人,可执行深度300米的潜水救援作业)等装备,舰上设有两个减压舱室(左右各一),每次能容纳6名潜水员或40名被救起的潜艇官兵,还有完善的医疗设施,能为遇难潜艇的生还官兵提供第一时间的紧急医疗。由于“千代田”号也是日本海自第一潜水队的旗舰,因此还可携带粮食、淡水、鱼雷、导弹及其它物资,为靠帮的潜艇提供补给和充电服务,舰上还有维修车间,能为靠帮潜艇提供一定程度的维修。此外,“千代田”号能为潜艇官兵提供额外的生活服务设施,包括起居、医疗、休息、娱乐等。至于韩国海军,自从20世纪90年代扩充潜艇部队后,也同步建立潜艇救援能力,1992年订购首艘国产潜艇救援船“清海镇”号(ASR-21),1996年入列服役,它配备自动导航定位系统,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定位声呐及传统测量绳,能自动控制螺旋桨与侧舷辅助推进器,抵销海流海浪影响,将船体维持在固定位置,以便顺利执行救援和打捞工作。“清海镇”号船艉装有两台大型起重机,用来施放潜水钟、深潜救援平台(DSRV)、水下遥控平台系统等专业设备。韩国版DSRV比美国货小得多,全长9.6米,重21.4吨,最大潜深457米,由两人操作,每趟最多能容纳10名受困艇员。2007年1月,韩国海军再为“清海镇”号购入一艘新型DSRV,每趟能搭载16名艇员。“清海镇”号还配备有深度潜水支援系统(DDS),由五个甲板减压舱组成,负责进行潜水员潜水前后的加/减压作业。“清海镇”号在2010年打捞爆炸沉没的“天安”号反潜巡逻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结语

台湾因实力有限,无法与“亲善”的美日相比,成为美日台针对大陆的“反潜铁三角”中最弱的一环。除了增购反潜机、潜艇外,如果没有强大水文资料搜集能力的新型海洋测量船也是白搭。另一方面,一旦潜艇遇难,没有救援船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领导力;领导学;人才发展;接班人计划

引言

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这需要更多拥有快速的创新能力与变革意识的领导者出现,正如《卓越领导之路》所言,“这是一个领导人才供不应求的时代”。成功的领导者源于卓越的领导力,领导力是企业不断延续发展的动力。如何挖掘企业管理层的领导力,如何让普通人也具有处理这些事情的潜力,这就是领导力的开发,也正是本文的来由。

一、领导力开发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领导力是保持组织卓越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培训机构重视开发人们的领导力,并且领导力开发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一)领导学理论

领导学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者有一系列区别于无效领导者和下属的独特个性特征,并且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先天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能成为领导者。基于该理论的假设,领导力是由领导者身上先天且固有的特质决定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试图分离出领导特质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学者们将研究视角转移到领导行为上来,即领导的行为理论,通过对领导行为的划分,认为领导效能与领导行为、领导风格有关。按照该理论的观点,领导力是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而行为是可以培养的,所以可以通过培训把领导力行为模式植入到个体身上。

费德勒(1964)提出了第一个权变模型,分离出三个情境因素: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开启了领导的权变理论时代。此后的研究,赫塞-布兰查德认为下属成熟度是权变变量,乔治・格瑞恩的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提出的情境因素是领导者与下属是否建立了特殊的人际关系;加拿大的豪斯提出路径目标理论,提出的4种领导方式,在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部下和环境时才是有效的等等。总之,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领导风格都只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效,领导者要认识自己的领导风格,并与情境相适应。根据领导权变理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体现出不同的领导力,领导力的开发必须注重情境素,特别是与下属的互动关系对领导力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在理论界和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对领导力的观点达成了共识:领导力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后天开发的。领导力不仅仅限于那些在组织或团队中被正式任命为领导者的人身上,所有组织内的成员都存在着潜在领导力,领导力开发应该面向全体组织成员。

(二)彼得原理

加拿大管理大师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分析归纳出来一个著名的管理原理,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 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良好,因此获得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的机会;其后,如果继续胜任该新职位,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彼得由此推论认为,“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在现实的组织管理实践中,此种现象比比皆是。一名出色的技术骨干不一定适合做技术主管,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升为销售经理也不一定能带好销售队伍,创造更好的业绩。根据彼得原理,每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即职业生涯的困惑点,这样组织就失去了一个优秀员工,却得到了一个平庸的领导,从而最终导致组织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相信很少有人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甘愿在最基础的岗位上“奋斗终身”,晋升到一定的高位必在计划之内。而且面临着“空降兵不可活”的现实,越来越多的组织重视员工内部发展通道的建设。晋升不仅仅伴随着权力的增加,待遇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职责的转变,要承担”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责任,个人需要更多的展现领导力而非专业技能。所以,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那么彼得原理所揭示的个人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是必然会出现的。因此,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晋升到高位却不能胜任的情况出现,组织要提前准备并且持续的帮助员工进行领导力开发。

二、领导力开发模式

(一)管道式人才发展模式

拉姆・查安,斯蒂芬・德罗特尔,詹姆斯・诺埃尔在《卓越领导之路》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管道式领导力开发模式。他们以大型的、非集中化的企业为例,认为企业内部存在着六个职业阶段,形成人才发展的管道――从管理自己到管理他人,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管理者,从一般经理到职能经理,从职能经理到业务经理,从业务经理到集团经理,最后是从集团经理到集团高管这样六个领导管道路径。但是这个管道不是直通的,而是有六处90度拐弯的圆柱体。拐弯即转折,代表了公司岗位的变动,而每次变动到不同的层级上时,工作要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六个转角处,领导者应该减速,反思,学习及提高。因为职位的升迁不是马拉松而是接力赛,在不同的层面上,需要具备不同的工作价值观、时间配置能力和工作技能来展现不同的领导力。比如在第一个管道中,一个技术员工升为了技术主管,以前只需要管理自己,而现在需要管理他人,工作技能上要从亲力亲为的动手能力转变成通过他人完成工作的能力;时间应用上,不仅要保证自己按时完成工作,还要帮助下属高效作业;必须转变自己的工作价值观,要相信腾出时间为下属规划,制定目标,进行培训是必须的,是自己的职责。

根据实践中对新任领导者行为的观察发现,很多这样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主管或销售经理,依然享受通过个人超强的能力完成工作,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非凡技能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激动感觉。或者当他们对下属的工作方法感到失望的时候,不是去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而是自己亲自动手完成,这无形中产生了与下属竞争的局面,给下属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很多人进入了更高一级的管道,而领导力水平还停留在前一阶段。比如在第三阶段上工作,却仍固守这第二阶段的价值观,或者还没有掌握适合他们现在领导层次的技能和对时间应用的知识,所以管道出现了堵塞。

根据管道式人才发展模式,领导力开发的方式要针对更高层级管道对领导能力的要求,提前对现有人才进行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培训,设计各种工具提升和转变相应的工作价值观、时间应用和工作技能。

(二)接班人计划

接班人计划,又称管理继任计划,是指确定和培养潜在的接班人,为未来接管要职储存人力资本的过程和行动,而其主要内容就是发现并持续培养组织中高潜质人才的领导力。毕竟,组织不可能完全由今天的领导者带到最终的目的地,而是要靠未来一代代领导者们的不断传承,才能获得基业长青,永续发展。胆识考虑选谁来做接班人之前,接班人在哪儿,以及怎样找到接班人就是本文领导力开发所关注的问题。

综览国内外,接班人选拔的模式大致分为两类:宗亲接替,从优秀员工中培养提拔或者引进富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即“内生和外引”。但基于众多“空降兵”水土不服的事实,内部提升的方式能够更系统有效地获取组织人力资源,并充分激励员工,所以很多组织特别是家族企业积极推行该计划,努力开发接班人的领导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被视为全球典范的IBM公司,是接班人计划的实践专家。他们开出了继任领导者的胜任力模型,并坚持着人才的发展大多通过工作实现以及通过领导者培养新的领导者两大信念,采取了“长板凳计划”,“明日之星计划”,“由下而上的人才回顾”,“下一代天才”,“总裁助理计划”等项目,从新人到高管,帮助各个层级有潜力的人才开发领导力,使得IBM内部人才辈出,并帮助组织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

人才储备的观念驱动着接班人计划,但是从管道模式的角度看,该计划有其缺陷。因为人才储备的概念隐含这这样的假设,即事先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当领导离职的时候,有强大的候选替补人选来接任,但是问题在于,人才储备显然是将潜能等同于实际能力,而现实中潜力大的人未必能成为实际工作能力强的人,这就需要在进行领导力开发时,配合使用相应的人才评估和选拔机制。

另外,正如IBM的实践,接班人计划应该包括所有领导层,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除了需要注重培养高层管理岗位的接班人,还需要系统地培育一大批招之能战、战而能胜的中低层管理岗位的接班人,形成人才梯队,逐步提升。

三、总结

本文归纳分析了领导力内涵的多种定义角度,并阐述了领导力开发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同时介绍了两种主要的领导力开发模式,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企业应明确领导力是可以开发的,而且人人都有领导力,因此领导力开发要面向全体组织成员,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要区分领导力开发的层次,即要根据不同的职位层级和工作内容,设计不同的领导力开发方法,甚至可以针对特殊的高潜质人才进行个性化定制化,毕竟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和高层领导者处在不同的职位上,要展现不同的领导力。

第二,组织要把领导力开发提升到战略高度,即要基于对未来的思考,提前着手,并保持开发时间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彼得高地。同时,领导力的标准不能一成不变,要时刻结合组织战略和外部环境做相应的调整。

第三,领导力开发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很多实践证明,仅靠单一的培训是无能为力的。而且组织需要明确的是,领导力开发不是培训部门独有的职能,而是应由高层领导,直线经理,培训部门协同行动,综合利用岗位锻炼、工作任务、教练与辅导、课程培训等手段开发领导力。

参考文献:

[1]郭宝林,2002,领导理论研究综述,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l.10 No.1,P31-33

[2]贺善侃,2008,论领导力开发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人才开发,(5),P12-14

[3]黄波,凌文辁,2005,IBM的继任计划,人才资源开发,(11),P48-49

[4]何立,凌文辁,2008,企业管理人员接班人计划的管理体系建设,科技管理研究, (11),P178-179,P186

[5]黄俊汉,试论提升领导力,2005,经济与社会发展,Vol.3No.1,P73-76

[6]文跃然,刘新,吴向京等,2011,卓越领导力推动高绩效组织,人力资源管理,(9),P125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计划;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治理;“潜功能”

一、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以说是大学扩招、经济危机形势下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又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村社会控制力度的“三全之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精英大量外流,出现了基层管理人才的缺位和断层。大批农民流入城市打工,农村出现了所谓“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的现象,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妇女、儿童、老人成为农村常留的主要人群。农村社会人才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匮乏,素质有待提高,普遍存在着村干部学历浅、年龄老化等问题,广大农村在诸如基层党建、教育、医疗卫生及农业技术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渐顺畅,农民与乡村的联系变得日益松散;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对农村社会的领导力、影响力逐渐减小,笔者认为,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社会的领导和控制,实际上处于建国以来最为松散的时期,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趋势。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实际上也是对这种趋势的一种应对。而自2008年以来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村发展的同时,也潜在地加强着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村的控制和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农村正在经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界的新农村建设者。首先,大学生“村官”,填充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建设一个经济、文化、政治共同发展的新农村,不仅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还需要大量思想先进、知识丰富的高素质高科技人才,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农业结构、经营模式、文化品位等全面提升。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有效地弥补了农村人才的缺乏,促进了农村软实力提升,更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手段;其次,大学生“村官”,丰盈了后备干部的“蓄水池”。培养了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第三,大学生“村官”,拓宽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对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显功能”

2008年4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工作,计划从2008年开始,每年选聘2万名,连续5年,选聘数量为10万名。2009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2009年5月,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及相关政策文件,对大学生“村官”的任用、待遇等做了一定的界定:选聘的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对于这一计划,人们多从应对金融危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农村干部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等角度加以评价,认为这一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锻炼高校毕业生自身能力,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同时对完善基层组织形式,储备年轻干部,带领农民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这些都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显功能”,该计划还有一个重要的“潜功能”,即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力度,提高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村社会的领导与治理。

三、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潜功能”

首先,从大学生“村官”的任用及职责来看,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工作,充实了基层工作队伍,提升了基层人员素质,为长期以来陷入僵局的农村基层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切实加强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做了如下界定:担任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主要协助做好以下工作: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科技推广等工作;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成员职务的,按照所担任具体职务确定工作职责。乡镇党委和村“两委”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团组织负责人。从文件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机构,就是农村“两委”,而且相关文件强调“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聘用期间必须在村里工作,乡镇以上机关及其他单位均不得借调使用。”这对于改变“两委”人员结构、提升工作能力和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在当前农村精英缺位、基层工作陷于停滞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胆识的人才进入农村,填补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人才洼地。大学生相比农村精英而言,具有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热情活力、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特点,对于完善基层组织形式,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具有更大的积极作用。

其次,有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受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向往城市成为农民的一种普遍社会心理。我省农村中大多数的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流动和转移,而农村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又不愿回去。由此出现了人才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农村出现人才“洼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已成为必要之举。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能给农村带来先进的农业科技;通过引进新的农业产品, 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寻找到最新最快的农业行情, 指导农民的种植;另外大学生们身处市场经济发达的城市, 长期受到市场氛围的熏陶, 加上在学校中学到的经营知识, 能指导农民对农产品的营销,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当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带动所在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和拥戴,也改变了农民对基层工作机构的认识,提升了认同感。

再次,大学生“村官”宣传科学,有利于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素质,提升农村教育意识。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这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教育方面。基于多种原因很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大大影响着教育,农村教育问题是教育界的软肋,虽然国家每年都拨大笔经费发展农村教育,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在农村开展扫盲活动,利用农闲时间办各种学习班,来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但这些措施终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生进入农村当村官可以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来宣传科学,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农村和农民的问题,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让他们真实的看到知识就是力量,让他们也自愿去学习、创造。知识促进经济,只有农民的知识水平提高了,才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另外,大学生“村官”聘任到期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流失等情况,但也有些进入公务员队伍,尤其是今年国家和各地方公务员招录中专门为大学生“村官”群体及其他为基层服务的大学毕业生留出了一部分岗位,大学生“村官”在公务员队伍中会逐渐占据一定比例,特别是县乡两级基层政权。这些在农村基层工作过的公务员熟悉农村情况,深知农村需求和困难,这对于基层政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为民服务,改变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在农村的公信力和领导力,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是质朴的,谁能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谁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们就支持谁,拥戴谁。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基层工作输入了新鲜血液,加强了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与治理。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推进的“显功能”和“潜功能”作全面系统的分析,才能为探索顺利有效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新途径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

[2]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3]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

[4]谭浩.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努力形成长效机制―中组部负责人就制定下发《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答记者问[D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5.

[5]林墨.“大学生村官”现象追踪[J].公民导刊,2009,2:46-47.

[6]张一强.大学生村官托起新农村的未来[J].农民科技培训,2009,2:15-16.

[7]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1:21-24.

[8]何伟娟,卢国栋.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9,7:131-132.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篇9

1、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化,家长的热心配合。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观念能积极转化,由以前看分数,注重优生的辅导,对潜能生耐心不足,"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变为能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能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家长能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潜能生的厌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2、在班级里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3、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本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篇10

缝大军中,留在本地的不到1.2万,用工缺口达到2万人――一面是本地日益加快服装产业化进程,

另一面是“潜江裁缝”分散各地带来的尴尬。难题如何求解?

裁缝“抢夺战”

从潜江市区到张金镇70分钟的车程中,制衣厂的标牌遍处可见。刚过大年,被称为“裁缝之乡”的潜江,随着返工潮的出现,上百家服装企业老板聚集在潜江,一场不见硝烟的“裁缝争夺战”正在展开。

张金镇是潜江服装企业的聚集地,也是裁缝的聚居地。不少服装厂的门口挂着“急招大量缝纫工”的大红横幅,贴在墙上的招聘告示也随处可见。张金镇幸福大道上,排了七八家招聘摊位,负责招聘人员的表情有几分着急和无奈。

潜江兴泰服装纺织厂经理李敬智,新年过的并不轻松。他除了抽时间亲自赶制订单产品之外,还得借走亲访友之机,四下里招工。“见面第一句话是拜年,第二句就是‘厂子缺人手,有合适的不’?”

“公司是给‘以纯’、‘美特斯邦威’做代工,负责长江以北地区服装的生产和配送。由于招到的熟练工有限,部分订单只能委托本地家庭作坊工厂生产。今年公司计划招500人,到现在确定会来上班的裁缝还不到一半,竞争太厉害了。公司把熟练工的平均工资订在3000左右,但有的企业把个别员工工资升到4000,还有甚至到5000-6000。”李敬智指着附近路边停放的小轿车对《鄂商》记者说,你看看那些车牌号上面写的“粤”、“浙”、“闽”等字样的车牌都是外地企业的老板到本地抢裁缝的。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有十几个服装厂老板带着礼品到我家来拜年,并邀请我到他们服装厂上班。工资最高开到5000元,最低是3500元”。做了30多年的裁缝工李梅不以为然的告诉《鄂商》记者,过年先休息好再说,会做衣服不用愁没地儿要。

为了招工,浙江曼歌妮服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杨青(化名)开出每月3500的薪酬,并承诺包吃住、年底分红、满两年办社保等条件,但他用尽了托熟人、到镇上的家里挨个问招熟练裁缝工等办法后,依然没能完全解决问题。

“现在裁缝工越来越不好招了,公司计划招800个裁缝工,实际上才招了400人。”杨青介绍,为了能够招到裁缝,公司常年使用“老乡带老乡”的办法补充员工。每个老员工,如果能带一个老乡来公司上班且干满三个月,便给老员工500元-600元/人的奖励费。承诺提供免费食宿,还有年终奖、带薪年假、带薪婚假、生日奖金、社会保险等。

“以前来潜江招裁缝,路边拉上横幅,写着‘热烈欢迎外地企业来我镇招人’。这两年就不再有这种‘待遇’了,因为很多当地的服装企业也在抢着要人。”广东一家制衣厂招聘负责人说,很多有经验的企业为了预防“招工难”,早早便做起准备。有的企业提供春节双薪、开门红包,买探亲机票,发放工龄补贴以此来留住老员工。也有企业春节刚过就开着大巴赶赴工人老家上门招工,还有的不惜重金,为员工发放餐补,改善居住条件,更有甚者,动用全公司可用之人力,连旗下的保安都被安排了招工指标。

“有多少人,我们要多少人。”潜江幸福实业有限公司一招聘人员说,近一两年招工就紧张,作为一家给多个品牌做代工的本地服装厂,需要的人比较多,现在尤其缺少熟练工。

“现在在潜江周边地区,只要有工人来做,哪怕就两三个人,他们也马上派专车去接。”张金镇政府一位官员说。

2010年3月,据潜江服装协会估算,潜江本地总共有15.8万裁缝,留守潜江本土服装企业就业的总人数不超过1.2万人,全市服装企业缺人在2万左右。目前招工人数都不足企业规模的20%至40%。

裁缝“抢夺战”

“裁缝之乡”为何出现裁缝紧缺?据潜江服装协会秘书长张亚平介绍,由于名声在外,春节期间,浙江、广东沿海等省的服装企业采取预付工资的方法,预先抢聘本地裁缝。仅福建一服装企业老板,一次就在潜江龙湾镇招走800多名裁缝人才。每招一人,企业就付给“猎头”200至800元的介绍费。而据估算,潜江市服装企业基本月工资一般为1200~1500元,大部分企业低于1500元。“我市与沿海城市广州、浙江、福建等地相比,平均月工资相差200~300元。”在张亚平看来几百元的差价,是潜江裁缝外流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原因并非仅此而已。

地属荆楚的潜江素有“家庭裁缝”的传统和习惯,“一刀剪”和“看体裁衣”是“潜江裁缝”的拿手绝活。2004年政府主导带动民间力量办校,对富余劳动力免费进行裁、剪、缝、编、织、绣等专业技能培训,为沿海企业培训员工,输出劳务。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劳务品牌”。

2010年7月利维高集团在潜江建立,集团执行董事陈浩江披露,“神七”宇航员的后备衣出自潜江裁缝之手。潜江裁缝过硬的缝纫技术,得到全国的服装企业的青睐。为此“潜江裁缝”也在国内服装业形成了“品牌效应”,劳务人员由过去“外出求职”转型为外地企业登门抢聘。

在潜江政府的规划中,潜江裁缝远不止于简单的劳务品牌。这个品牌不仅富了个人,还要为地方创富才行。

2008年从上半年开始,潜江兴建了国际服装产业基地。在潜江园林经济开发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占地2000亩的服装产业园,全力打造国际服装产业基地,邀请潜江老板回乡创业。依照计划,潜江服装财产园区要引进1000人以上的服装企业30家,招入从业人员5万人;引进和培养5~8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依托“服装产业园”,三年内使服装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并形成制作、加工、贸易、出口一体的“国际服装产业基地”。

为了吸引更多海内外知名服装品牌和企业落户潜江,推动潜江服装产业加快发展。2009年8月30日,潜江市举办了首届“潜江裁缝”技能大赛。先后引进了“耐克”、“以纯”、“阿迪达斯”等一批知名品牌和香港帮达服饰、大丰利服饰、诚宇制衣等一批业内知名服装企业,成为品牌服装生产基地。

据潜江招商局的一负责人透露,潜江服装产业园欢迎外地服装企业到潜江来投资设厂,并会给予一些优惠措施,同时也无限制地鼓励本地人员发展服装企业。

2010年,潜江市从外地引进30多个品牌厂商建立了合作的关系。在潜江市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服装企业迅猛增加,目前大中小企业有300多家,家庭作坊式的服装厂有200多家。

“潜江市政府的规划的国际服装产业园中,大多数都是三、四十个人的小企业,而政府对这样的中小企业也没有任何的规范措施。只要拿到订单、租一个厂房、买几台机器、找几个裁缝就开始做,所以这样的家庭式作坊成本低、数量多,所需裁缝自然也就多。但是这样的服装厂用工不规范,有订单的时候就工人加班加点的工作,一旦没有订单工人也就闲下来,权益难以保障。这类企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等行为,容易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因而一大批裁缝流失到外地。

企业涨薪的无奈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装企业,本身从沿海地区迁移到内地,为潜江15.8万裁缝而来,但是外地企业一再涨薪来抢滩。潜江本地企业不加以规范管理,“裁缝荒”在本地持续蔓延。

当下,大多潜江企业主们着急的仍然是,那些空缺的劳动力从哪里来?潜江市东颢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颢”)出了“四策”,一是提高工资待遇,增加用工吸引力关键是提高职工工资待遇”;二是保障民工合法权益,“改变短期用工行为”;三是适当降低在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方面要求,扩大用工范围;四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要实行人性化关爱和贴心式管理”。

记者调查发现,“涨工资”已经被潜江企业普遍接受。“潜江企业主基本上都在原有月薪上加了200元左右。对于潜江来说,加了200元,与沿海地区服装企业基本持平。”东颢董事长谢成松的经验是,一个企业要做好,员工待遇要高于社会,生产成本要低于社会,质量要好于标准。

潜江本地企业节后工资一涨再涨,但前来应聘的裁缝工还是嫌“工资太低”,依然招不足工。记者在潜江采访不断碰壁,很多企业主根本不愿意谈“裁缝荒”这个话题,害怕自己的企业被记者提及后,更难招到人。正因为自己管理的企业不存在缺工问题,谢成松才乐于接受记者采访,对于用工成本问题,他的看法也与其他人不同:“工资这一块的成本是很低的,要看老板赚不赚钱就看厂子里有多少人,1个员工每年给公司创造的价值至少是8000元,最高达到15000元,这一平均就是12000元,不会少于10000元。但其他成本比工资成本多得多,有些企业为了赢利而压低工资,那证明这个企业不能做大,只能做小。”

也有企业向记者抱怨,“一再的加工资受不了了”,但谢成松认为:“企业开出的工资低,就留不住人,企业总是招来新手,不仅产品质量上不去,招聘、培训等费用更得不偿失。”当前,产品价格不但没有提高,而且还略有下降,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扬,对企业而言,确实是一个难关。“越是这样,企业越需要有稳定的员工团队,大家爱岗敬业,把产品质量做上去,打造品牌,未来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是待遇,这是第一位的。”此外,他还强调“企业要把工人当人看”。企业提出带薪休假,公司配套文体设施的生活小区,还有生日送蛋糕等人文关怀行动……很多被称为“感情留人”的创意频频亮相。还有企业主说,要“让员工有家的感觉”。

2011年1月16日,东颢把公司1000多裁缝工邀请到全市最高档的五星级大酒店――潜江市七喜国际大酒店。整场盛宴设席150桌,每桌耗资2000元,被潜江当地人称之“史上最牛农民工团年宴”。

出乎东颢意料的是,在湖北省7000多家服装企业普遍出现“裁缝荒”之时,东颢计划招工1800人,元宵节没过就有2200人报名。

据了解,东颢制衣公司员工月人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最高的个人月工资达到了7000多元,员工每月享有休假。公司还为车间主任以上的干部修筑分配了低于市场一倍的48套福利房。

事实证明,“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都做好的潜江服装企业,裁缝就不荒。

政府的难题

从“潜江裁缝”这一务工品牌策划到服装产业的迅猛增加,与该市服装协会秘书长张亚平有关。当地服装企业也喜欢让他出谋划策,由于做事讲究效率,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张催催”。面对潜江“裁缝乡,裁缝荒”的现象,“张催催”坦诚地告诉《鄂商》记者,如果我们告诉潜江裁缝留守本地企业,万一本地企业订单少发展效益不好,到时候潜江裁缝肯定会说:“当初我是听了‘张催催’的话”。面对这样的“原因”,政府出头去帮企业招工,其弊端不言而喻。

事实上,这份“官方答案”也间接呼应本地服装企业:让企业自己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

就目前来说,潜江服装产业基本上处于最低端的“代工”阶段,虽然引进一批所谓国际品牌企业入驻,但在产业链中还是属于最低端的角色。因此,如果“裁缝荒”持续下去,未来若干年后,一旦大批服装企业转移出去,潜江建立起来的“国际服装产业园”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危险。

事实上,潜江这一轮“裁缝荒”缺的不仅仅是普通的裁缝,更缺乏龙头企业和领军人物。现在,这个“恶果”通过“裁缝荒”更激烈地暴露出来。因此,潜江政府只喊“建立万亩国际服装产业基地”是不够的,必须要重视“高技能产业工人”的教育和培训,带着发展的眼光给本地服装企业给予引导和规划。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地企业主介绍,潜江市服装产业虽有一定规模,但缺乏市场化、专业化分工,没有形成完善的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服装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服装企业分散在不同的区镇场处,信息闭塞,也不利于集中管理。各企业之间埋头自我发展,缺少合作与分工,不利于做大做强。原辅料供应不配套,企业需要的面料、钮扣、拉链等都要到外地采购,增加运输成本。物流、仓储等生产业也没有跟进,服装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尽管潜江市服装企业数量可观,但还没有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龙头企业,缺乏具备领袖气质的领军人物。而在国内其他地方,如杉杉、红豆、七匹狼、雅戈尔、波司登,依托其较高的知名度,直接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由于我市缺乏服装龙头企业,吸引力不够,全国各地服装经营商难以将目光投向潜江。

有专家建议,潜江市绝大多数服装企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些外地品牌企业的加工车间,贴牌生产都很少,原辅料供应、品种款式设计、销售渠道都要依赖别人,只是充当了一个“缝纫工”的角色,更谈不上自己的品牌。着眼服装产业的长远发展,品牌就是生命力,品牌就是竞争力,如果没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潜江市服装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落伍、掉队,甚至被淘汰。

“应对‘裁缝荒’,潜江不能‘头痛医头’。长远来看,潜江市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选择的大方向问题。”专家认为,潜江下一步的发展应该继续壮大服装产业基地,走出一批品牌企业,从低端代加工转向款式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的创造性劳动。潜江市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创造更好的创业和就业环境,筑巢引凤,实施“引智工程”,让更多从事工业产品设计人才、营销人才、服装设计师等高端人才来到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