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格式十篇

时间:2023-04-03 02:47:01

工作方案格式

工作方案格式篇1

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消费需求为目的,把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服务民生与充分发挥工商机关合同监管职能作用结合起来,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切实加大力度,继续做好银行业、电信业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规范治理工作,加强对公用事业、垄断行业以及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其他行业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的规范监管,依法查处一批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件,促进合同监管履职到位。

二、整顿监管的重点

本次整顿监管工作的重点是: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供电、物业管理、餐饮、旅游等行业中,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在合同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的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的违法行为。本着兼顾其他的原则,各单位另可根据管辖区域消费者反映问题较集中的行业中的合同格式条款开展整顿行动。

三、时间安排和工作步骤

(一)有的放矢,完善工作(1-3月上旬)。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工作部署,今年3月前要继续做好银行业、电信业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规范治理工作。各股、所应按照《市工商局办公室关于加强电信业和银行业合同格式条款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开展银行业、电信业合同格式条款工作重点内容进行集中规范和监管,对发现的经营者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其自行清理和纠正,对拒不改正的依法查处。

同时,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各股、所要加大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霸王条款”的识别能力,形成对违法使用合同格式条款的经营者的强大舆论压力。

(二)确定重点,细化方案(4月-5月上旬)。对五个重点整顿监管行业,各股、所要积极开展调研,认真研究该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摸清行业的现状,收集该行业正在使用的格式条款,分析研究群众举报的线索,找出格式条款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有目的、有重点的推进工作,并联合行业协会或业务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督促指导行业所属企业进行自查自纠。

为确保各股、所能够紧扣时间节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完成今年的合同监管任务,我局将选择部份重点行业统一进行整治,各股所要严格按照《县工商局2014年度重点行业格式合同专项整治行动任务分解表》(附件4)的要求统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及时报送相关材料。

(三)重点抽查,依法查处(5-10月)。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问题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专业性较强,各股、所针对前期调研摸底中发现的问题,加强行政指导,指导行业、企业针对问题全面分析,自觉纠正不合法的格式条款。针对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中易发、多发、侵害消费者权益严重、消费者投诉较多的企业,集中采取行动,企业拒绝自查自纠或者自查自纠后仍然存在问题的,要依法进行查处。通过查办一批有影响案件,在社会上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各股、所在查办合同违法案件时要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指导经营者、消费者不断提高合同法律意识。

此外,对于已整治过的行业,可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代表共同制定、完善合同示范文本,努力做到合同文本内容详细、条款完备、权利义务平衡,更好地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认真总结,示范推广(11月)。各股、所要对全年本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积极参与全区查办合同违法案件经验交流和2014年度“十大典型合同违法案件”评选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行各业中,尤其是银行业、电信业、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供水、供电、供气以及其他共用事业、垄断行业中存在的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问题既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也是合同监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整顿监管合同格式条款,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工商部门合同监管的一项重要职责,更是工商部门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服务大众、服务民生的体现。各股、所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到开展整顿监管格式合同条款工作是维护合同公平、化解消费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工商机关服务民生、维护公平的有效途径。

(二)分工协作,搞好协调配合。对合同格式条款整顿监管工作涉及工商系统内部多个业务条线,各股、所要协调各方,加强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增强系统上下的良性互动,形成执法合力。外部要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法律专家、新闻媒体的协作,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深入沟通,充分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特征以及特有的合同规则等,以保证对相关格式条款进行正确的监督处理。

(三)加强执法,注重长效监管。各股、所要始终坚持行政执法与行政指导有机结合,以执法为主、指导为辅,两者兼顾、相辅相成。对群众反响强烈的不公平格式合同条款,要加大执法力度,将规范格式条款与打击合同欺诈、加强合同争议行政调解等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合同监管履职到位。同时,在参加市局统一组织开展的重点行业整治的基础上,我局要结合辖区的业态分布情况,对本辖区内较为集中的行业、老百姓反映较多的行业进行整治。各股、所要把整顿规范工作与“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相结合。以企业合同履约状况公示为抓手,将企业消费类格式条款的公平状况作为参与“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的重要条件,积极推进企业合同诚信体系建设。

要把整顿监管工作与加强网络监管交易平台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监督管理,以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与申请进入平台的网店经营者之间的协议和网络交易平台交易规则为重点,依法规范、查处利用合同格式条款免除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和网店经营者责任、排除消费者和网店经营者权利等违法行为。

工作方案格式篇2

一、召开动员会议,部署开展行政执法评议活动

区动员大会局开以后,我局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成立了行政执法评议活动领导小组。我所立即召开全所人员会议,认真学习了全区动员大会精神,明确了开展评议活动的重要意义、评议内容和方法步骤,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对评议活动进行了具体部署,制定了执法评议活动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把开展评议活动的信息在我局网站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拓宽评议渠道,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在醒目位置设置投诉箱,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来信来电。二是在××山价格信息网设立投诉邮箱,从网上广泛征求群众对价格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推行价格行政执法反馈制度,即在检查工作结束后,把行政执法征求意见表留置管理相对人处,由管理相对人的负责人如实填写意见后,交局纪检监察室。广泛征求管理相对人对价格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聘请了行风监督员,经常听取他们对价格执法工作意见和建议,并主动地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三、对照评议标准,对执法工作进行梳理排查

1、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我所制定了详实的依法行政工作方案,并层层签订了执法工作年度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切实做到了谁主管谁负责,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窗口,每个岗位。按照《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监督制》执法“四制”的工作要求,逐步健全和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执法奖罚制度》、《案件集体审议制度》等,建立了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靠制度执法办案的有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工作的随意性,为营造良好的依法行政环境提供了保障。

2、严格执法,规范了行政执法工作程序

为严格执法程序,我们规定执法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并将执法程序公开上墙。为加强执法工作,我们配备了专职法制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我局的行政执法工作的审理与监督。加强价格执法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一是价格监督检查从立案到结案程序的规范化,每一程序严格按照《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程序规定》执行,明确各自分工,该审批的及时报领导审批,该集体审议的及时进行集体审议。二是案件办理的规范,坚持“职权法定、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二十四字办案方针。实施价格监督检查案件的主办制度,做到“谁主办、谁负责”,对案件的程序、事实、定性负责,并负责做好案卷的整理归档。价格举报工作的规范,从案件的受理到办结,严格按照《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和《江苏省价格举报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办理,严格按照规定时限进行登记、呈报、办结、回复,做到必备文书齐全,及时在价格举报信息系统反映案件的办理情况,及时整理归档。

3、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价检队伍政治素质。坚持周一上午的政治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价检队伍业务素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制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我所为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在年初制定了2008年法制学习计划,努力提高价检队伍行政执法水平。法制学习制度化,规定每周一下午为法制学习日。学习内容系统化,紧密结合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实际,对价格法规体系进行系统地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学习内容注重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增加了说理式价格文书制作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灵活多样。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强化学习效果的考核,年底组织一次考试,并把考试成绩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4、加强了执法队伍的廉政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

一是积极开展廉政教育,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廉政工作的有关文件规定,开展“七慎”自教自律专题教育,算好“三笔账”活动。二是建立廉洁监察制度,专门设立纪检监察员,受理廉政建设方面的有关投诉,并建立了执法人员廉政档案。三是开展“诺廉、家庭助廉”活动,检查所代表全所人员与局签定了廉洁承诺书。局向全体执法人员发出倡议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全体执法人员家属与局签定家庭助廉承诺书。近年来,我所未出现一起违纪和不廉洁行为的投诉,执法人员都能够做到廉洁自律,秉公文明执法,依法办案,杜绝了“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四、针对执法存在问题,认真落实整改

通过自查自纠,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价格监督检查工作重点转移仍尚未完全实现,市场上大量的不规范价格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

从1998年起国家就提出价格监督检查要将工作重点从检查具体价格水平转移到检查各类价格行为上来,这主要是针对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放开,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定价,这一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但是从这几年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真正实现这一转移并非那么容易。如:反暴利由于反暴利界定难,实际工作进展不大;反价格欺诈仍停留在政策宣传提醒阶段,目前市场价格行为最基本的规范仍是明码标价工作,但这一块工作由于明码标价具有反复性大特点,工作回潮现象严重,就查处力度来讲,也有值得进一步加强的必要。

2、执法“不到位”

价格行政执法力度不够,检查难、处理更难,以至于办案上造成不少屡查屡罚屡犯的现象,因为处罚结果尚不足以让违法者为其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也就是说违法成本不高,起不到警示作用,更谈不上“罚一儆百”,往往是“查过查不透,罚过罚不痛”。实际工作中对于违法行为仍采用主要手段是没收违法所得,有时违法所得也是打折,有的7折、6折,甚至更低的也存在,罚款就低不就高,现实中工作仍然存在“三重三轻”现象,也就是“重检查轻监督,重处罚轻教育,重效益轻效果”。

3、说情风盛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价格执法

价格执法实施行政处罚,必然损害一些人、一些部门或地区的利益,因而在这过程中遇到说情开脱是常见的事。

我们的整改意见是:

1、制定完善价格法律法规,加大政府价格行政执法力度

国家应加快出台与《价格法》向配套的各项法规和规章,增强价格执法的可操作性,增加价格行政执法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行政措施。当务之急在立法上赋予主管部门执法上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是指具有同工商、税务等其他行政监管部门同样的法定职权,从根本上解决价格行政执法难的问题。

2、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规范执法行为使加大执法力度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执法中,首先必须严格执行“职权法定、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的24字办案方针,确保行为规范。其次,要构建更加严格的执法机制,建立和完善立案审批制度、检查结论制度、案件回访制度、案件集体审理制度、错案追究制度、渎职问责制度等,并不折不扣执行,从制度上杜绝“人情案”、“关系案”。三要加大处罚力度,严肃查处价格违法案件,对乱收费的单位,不仅要给予经济制裁,还要会同有关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理顺执法体制

物价部门又属于地方管理,受当地政府直接领导,在检查办案中容易出现地方政府的干预,执法“不到位”问题就难以解决。建议价格执法进行采取垂直管理模式,减少地方干预。

4、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执法效能

一是建立价格处罚递进模式。在违法所得收缴比例和罚款额度方面,建立一个系统内部适用的逐步递进的量化尺度,主要根据违法的情节区分初查初犯,再查再犯,屡查屡犯的收缴比例和罚款额度。用这种递进式来适当限制价格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幅度,通过逐步加大价格行政处罚力度,制约违法行为的反复,有效遏制屡查屡放现象,提高行政执法的效能。

二是执法方式多样化。处罚是执法的主要方式,但我认为不是唯一方式。在目前价格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常常遇到一些无法适用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的新问题。因此应当建立一种价格处罚为主,以调查、协商、调解等为辅的多样化的价格执法方式。如对一些找不到法律依据,而又明显不合理的市场价格行为,实行介入调查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公布调查结果等方式进行监督制约。对一些影响小、危害小或价格纠纷,可实行协商调解制度,简化办理程序,通过双方协商,居中调解等方式,尽快为群众和基层解决纠纷,以提高执法效能。部分举报案件尤为适用。

三是执法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建立查案数据库,开发检查工作软件,运用电脑查帐查案。目前要尽快将法规、价费标准等查案用得上的必要资料存到电脑中建立数据库,以备查案中直接运用。以达到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办事科学化,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5、建立和形成有效的权力内控机制

首先办案检查人员价格检查过程中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外出查案时做到及时向领导报告查案进度、查出问题和金额等情况。其次是公开处理阶段中的集中审议、公开陈述申辩,实行查处分离制度,也就是立案的不查案,查案的不审案,审案的不定案,定案的不结案,达到互相制约、配合、促进的工作流程,具体的流程是专设案件审理执行科室,将查案与处理分两个部门人员进行。同时也可实行查案主办员制度,也就是定期评定主办员,查案由主办员带队为组长,实行办案员负责制。

工作方案格式篇3

[关键词]Excel电子表格;病案管理

病案借阅管理是病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临床、教学、科研、患者、医疗付费、保险机构、预防保健,司法部门等提供服务的一个窗口,而病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病案,发挥病案的有效价值,做好病案借阅工作,是病案管理诸多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近年来随着病案使用率的迅速提高,给病案借阅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病案借阅管理工作,既管好病案又充分利用病案资源,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借阅病案手工登记的模式已难以应付病案使用迅速发展的现状,我院病案管理科利用现有资源于2010年将Excel电子表格应用在病案库,现将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1Excel电子表格在借阅病案中的应用:

1.1.首先在Excel电子表格中输入以下项目,内容有住院号,患者姓名,借阅日期,借阅科室,借阅者,借阅天数和备注信息;备注信息用于输入借阅者的联系方式(科室电话和手机号)。借阅者凭有病案管理科主任签名的借条借阅病案,借条上详细记录着被借阅病案的住院号、患者姓名、借阅科室、借阅人姓名、借阅天数、科室电话和手机号码。病案库工作人员在借出病案后及时将以上信息输入已经制作好的Excel电子表格中并保存。一旦有病案在病案架上无法找到,先在病案管理系统中查此病案是否已经入库,入果已经入库则再打开借阅病案的Excel电子表格中,先选定所有的内容后点击“数据”“筛查”“自动筛选”命令,在单击住院号右侧的下三角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自定义”,在弹出的“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的对话框中输入需查询的住院号就可迅速查到该病案的去向,并可以通过备注信息中的联系方式马上联系到借阅人。如果病案未被人借阅,这就说明可能是放错位置了,则需在病案架上查找。如果病案被归还则需及时在借阅病案Excel电子表格中删除借阅记录,并在借条上记录归还日期及收案人签名。每天查阅借阅病案Excel电子表格的记录,发现到期未还的病案立刻根据备注信息上的联系方式打电话催促借阅者及时归还病案,利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病案,使得一切更加方便。

2Excel电子表格在纠纷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2.1.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行以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同时也给病案管理科如何管理好纠纷病案提出了新的难题。以往传统的纠纷病案管理模式是将纠纷病案按照年限的先后顺序排列锁到纠纷柜中,随者时间的推移,纠纷病案也越积越多,当社会工作部的人员要来借阅纠纷病案时查找纠纷病案需要很多时间。经常是一个医疗纠纷就有几个年份的病案并存放在不同的纠纷柜里,查找很困难。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首先对所有的纠纷病案进行归纳和整理,根据年份和住院号将纠纷病案依次存放在不同的纠纷柜中,与以往不同的是将同一患者的所有病案存放在同一个纠纷柜里,并将每一个纠纷柜编号。将现有所有纠纷病案信息录入到借阅病案/纠纷病案Excel电子表格中,其中借阅日期,借阅科室和借阅人等栏目空着,而在备注信息栏内录入纠纷病案所存放纠纷柜的号码。其次通过借条和社会工作部借阅病案登记本将所有以前借走未还的纠纷病案,录入到借阅病案/纠纷病案Excel电子表格中。

3Excel电子表格在病案库病案供应工作中的应用

3.1.病案供应在病案管理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病案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病案的供应体现着病案的科学管理和病案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检验病案管理好坏的一个依据1。传统的病案供应工作模式是一接到调案单就开始调病案,由于大多数调案单的病案号都没有排序,而手工排序难度大且不准确,所以大量时间都用于来回摇密集架,既费时又费力。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表格来处理,先将所有住院号纵向输入Excel电子表格,按“升序”按钮进行排序,将排序后的住院号打印出来再开始调病案。以快、准、好为准则,确保病案供应工作的迅速完成。

4Excel电子表格在病案库工作量统计汇总中的应用

4.1.病案库的工作很繁琐,每天除了大量的出院病案需要上架,还要为临床、教学、科研等部门提供借阅、调阅和复印封存病案的服务,在服务的同时也要做好工作量的统计工作。传统的病案库工作量统计是在工作量登记本上记录每一天的工作,到每月的月底用计算器算出每个月的工作量,到年底算出一年的工作量。到了每个月的月底或每年的年底,就得专门有人抽出时间负责统计月工作总量或年工作总量,既费时又费力,且无法保证完全准确。运用Excel电子表格制作报表、输入数据,方便地制作了月报、年报及动态分析图,成功地解决了日常数据处理的繁琐问题。使病案库工作量的统计信息汇总及分析图文并茂,便于领导了解医院病案借阅、调阅、复印及医疗纠纷等动态信息,便于进行宏观决策。

5结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病案管理方法已被现代技术取代,而无论安装病案借阅管理子系统软件还是病案示踪系统都需要医院投入一定的资金。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于2010年将Excel电子表格应用于病案库借阅病案管理、纠纷病案管理、病案供应工作和工作量统计汇总,在一年多的应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节省了安装系统软件的费用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工作方案格式篇4

长期以来,地籍管理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地籍档案,这些档案格式多样、保存分散且基本上全是纸质的,有些档案年代久远,不同程度上都有破损。而且传统的档案管理是将档案装订成册,并记录序号,同时建立档案查询索引;查询时通过索引找到该档案在档案架的存放序号,通过序号再查找,这种实物管理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如今地籍档案管理的要求。

所以,通过将地籍档案电子化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把“死”数据变成了“活”数据,通过建立档案查询系统,提供了地籍信息的快速查询和统计、汇总,更好的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服务。

2 地籍档案电子化作业流程

3 地籍档案电子化作业方法

3.1对全区进行分街、分坊、分宗

由于长期以来地籍管理工作都以宗地为最小单位,宗地是按照街、坊、宗的模式组织的,考虑到地籍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数据衔接和使用的需求,对整个区域按照行政界线和规划路进行街、坊划分。街坊命名按照国标《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图斑权属单位代码编制格式为: AAAAAABBBCCC其中: AAAAAA代表区(县)行政区划代码;BBB代表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即街代码,以区(县)行政区为单位分别从001到999进行编码;CCC代表权属单位代码或行政村代码,即坊代码,以乡(镇)为单位分别从001到999进行编码。

3.2对所有地籍档案资料的整理准备:

(1)收集地籍管理部门历年来所形成的地籍档案。各级土地管理机关、各有关部门在实施本辖区范围土地的各项地籍管理活动中,会不断产生和形成有保存价值的地籍档案,这些地籍档案均需按规定编目、造册、立卷,定期或不定期地移交给本机关地籍档案室,集中管理。

(2)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撤并机关移交的地籍档案,也应一并收集整理。

(3)为了保证所收集的地籍档案资料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和秘级的要求,必须对所收集的地籍档案进行鉴定。

(4)为了及时掌握和了解地籍档案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对所收集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已确定档案的历史性和发现断档的资料,以确定补救措施。

3.3.档案扫描

对所收集在计算机中不能存储的档案资料,都进行地籍档案资料的电子化处理。对于以纸介质所存在的图、表和文字等资料,直接以扫描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对于存储在磁带等介质中的声音和图像资料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形成计算机可以存储和识别的可以利用的数据。对于地籍档案的扫描以页为单位进行,考虑到数据的兼容性和使用的方便,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扫描方式

针对档案的清晰度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主要是黑白、灰度、彩色三种方式。对于比较清楚的纸质档案可采用黑白方式扫描,对于模糊的纸质档案采用8bit灰度方式扫描,对于有彩色图章的纸质档案采用16bit彩色方式扫描,这样既可以满足档案数字化的要求,又能减少存储空间。

(2)分辨率

确定扫描的分辨率是档案扫描的关键环节之一。扫描的分辨率过高,扫描文件占据存储空间大、操作不方便;扫描的分辨率太低,扫描图像不清晰,满足不了管理和查询的要求。经多次试验,我们认为,对于负载量不重的文件材料,选择“300dpi”像素分辨率扫描比较合适。当文字看不清楚或者很难看清时,可采用更高的分辨率,直到能看清楚为止。

(3)存储格式

扫描文件的格式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有BMP、GIF、JPEG、PNG、TIFF和PDF等格式。BMP位图格式的特点是包含的图像信息较丰富,几乎不进行压缩,缺点是占用磁盘空间过大。G IF格式的特点是压缩比高,磁盘空间占用较少,其缺点是不能存储超过 256色的图像JPEG格式用有损压缩方式去除冗余的图像和彩色数据能获得极高的压缩率。TIFF格式的特点是图像格式复杂存储信息多,且支持 LZ W 无损压缩方式,它存储的图像细微层次的信息非常多,图像质量高,其缺点是扫描文件比较大,占用空间比较多,直接影响数据存储和查询的速度。PDF是Portable Document Format的缩写,意为“可移植文件格式”,是一种结构化的文档格式,其主要特点是传递性好,可以在各种网络环境下正确地传输,支持声音、动画,并且支持对页面内容的随机存取,从而提高了页面的各种操作速度。考虑到扫面后数据主要用来建立地籍档案查询系统,为了方便数据管理和查询,此次选择PDF文件格式。

(4)命名和存放格式

扫描的档案以页为单位存放,文件名以档案要件的标题命名,对于一个标题有多页的文档,按照标题+页码.pdf的方式命名。同一卷宗扫描后的数据应存放于以宗地编号为目录名的文件夹中统一管理,以满足与纸质介质的存贮方式一致性,对于有变更的地块扫描后存放在以该现状进行宗地编号的同一个文件夹中,数据按照地籍档案所形成的时间顺序分目录管理,并建立编号与文件夹中档案数据的索引关系,为后续电子档案系统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坐标上图

对所收集的地籍档案资料中的图形资料进行坐标上图。考虑到实际情况,对于具有坐标的地块,通过展绘坐标进行矢量图的编辑和绘制;对于没用测量坐标的地块,无法通过坐标转换绘制图形资料,由区县土地和地籍管理部门应派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踏勘、调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上图。

3.5属性录入

对于地籍档案资料,必须满足数据库检索和使用的要求。电子档案属性包括图形属性和档案属性两大部分,图形属性在数据转换时可以直接挂接到相应的图形数据库中。档案属性需要手工录入,该部分属性结合地籍档案管理具体工作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扩展。系统数据表结构与《天津市1:500、1:1000、1:2000地形、地籍要素分层、代码及属性表方案》中的要求相一致。

3.6入库数据制作

对上图后的矢量地籍档案图形数据,进行分层数据转换,系统数据表结构与《天津市1:500、1:1000、1:2000地形、地籍要素分层、代码及属性表方案》中的要求相一致,转换后的系统数据满足电子档案系统建设对地籍档案数据的要求。

4 电子档案系统建设

4.1系统概述

该系统为国土资源分局设计的地籍档案管理系统,是以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存储技术、数据库及网络技术等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统计等工作。根据地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业务需求和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为客户/服务(C/S)器结构。

4.2系统特点

(1)扫描文件与数据库相结合

地籍档案数量有几千件,每件档案又有近百页。如果按照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将所有档案内容信息归纳、总结,设计数据库表,将所有纸制档案信息录入到数据库,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短时间内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使用。因此,本系统采用扫描文件与数据库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将所有档案文件通过扫描的方式实现短时间内数字化的目的,然后筛选出地籍档案中的关键信息建立数据库,实现主要信息的查询、检索。

(2)地理信息系统(GIS)辅助文本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信息与地形图密不可分,因此地籍档案管理系统也一定涉及到对地理信息的管理。本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同时又考虑到系统使用人员的传统操作习惯以及系统使用人员是地图使用者而并不是地图维护和制作者的事实情况。使系统既满足了管理、使用地理信息的需求又不使对地理信息的管理变成用户的负担。

(3)可扩展性

任何系统的设计思想都包含可扩展性,目的是便于实现系统升级以及预防系统投入运行后业务逻辑的改变。其实现手段通过使用标准数据库及标准数据库连接(如:ODBC)、使用资源文件、定义系统接口等。本系统的设计思想不仅涵盖了上述概念,而且对可扩展性具有更广泛的理解和实现。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从程序实现到系统发行,可扩展性的设计思想贯穿始终。可扩展性的目的为:缩短开发周期、系统设计准确和维护修改方便快捷。

4.3系统功能

4.3.1系统管理

(1)路径设置:建立或修改系统支撑环境的路径说明文件。

(2)安全设置:设置用户和用户权限。

4.3.2数据更新

(1)档案扫描数据输入:档案扫描数据的录入、修改和更新,并维护与其它数据的一致性。

(2)档案数据库表输入:档案数据库表的录入、修改和更新,并维护与其它数据的一致性。

(3)地图输入:地图数据的更新。考虑到地图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地图数据更新采用数据文件替换的方式。

4.3.3数据查询

查询方式有:由图形查属性、所有表格属性的查询、宗地属性、由属性查图形、宗地号查询、土地证号查询、通过审批表的属性查询宗地图、通过地名库进行地名查询图形、历史查询、单宗地历史追溯、整图历史查询、多个时期历史同时查询等。

查询内容有:宗地属性的查询,土地登记电子档案的浏览(包括主档案、变更档案、查封档案等)。

4.3.4数据统计

统计方式有:地图范围统计,即统计任意矩形范围内的宗地数据,对所有表格的属性进行条件统计、按街坊统计、按街坊、街道或区进行统计等。

4.3.5数据输出

(1)各种查询统计信息的表格输出和打印。

(2)查询宗地图形输出和打印。

(3)查询档案的输出和打印。

4.3.6地图显示

(1)地图浏览:实现地图的漫游、放大、缩小、全图查看功能。

(2)图层管理:提供对图层的显示、锁定等控制,使用户可以加快地图的显示速度和合理安排图形显示区。并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更改图层颜色。

5 结语

在现阶段地籍档案电子化在可视化查询和统计等方面具有以往档案管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此次设计的地籍档案电子化查询系统是单机版,满足土地部门科室范围内的工作需要。随着地籍管理工作的需求,可以升级为基于web网络查询系统,通过浏览器实现信息查询以及地籍档案数据的更新和维护。所以今后地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环节就是实现档案数据格式和要求的标准化,在兼顾标准化的同时一定要有前瞻性,实现信息资源、数据的可持续性利用。

参考文献:

[1] 张新长,唐国明. 地籍管理数据库信息系统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潘志强,赖家彬. 关于信息时代国土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 福建土地研究,2D02.

工作方案格式篇5

一、当前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数据兼容性问题。

当前大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档案是先经过市档案馆扫描后,再统一纳入办公网档案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也是档案查阅使用的途径。但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指标未健全、档案统一管理的软件缺乏,因而当前使用多种档案管理系统,从而在管理时出现数据无法兼容性的问题,造成档案数据无法进行数据挂接、批量处理,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工程竣工图数字化问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中,当前主要通过扫描纸质版的竣工图方式对竣工图进行信息技术数字化的处理,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扫描的竣工图数量多,且在扫描到电脑后,还需要对每张电子图进行后续处理,因而工作量繁重,并且其专业性要求非常高。此外,在扫描过程中因受到操作人员不当、纸张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其图像的扫描结果也不一样,有的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竣工图在数字化处理后无法使用了。

(三)信息化工程档案安全性问题。

工程档案通过信息技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形式,而数字信息化具有不稳定性、流动性的特征,因而容易出现数字信息丢失、遗漏、受损、被更改的问题,从而引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安全问题。

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性,首先从政策和制度上去规范。因此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全面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制度以及移交标准。这套制度和标准中包含的内容有:对工程项目的数字化建设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对档案资料有一个统一的的数据格式、扫描软件格式、著录标准格式;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档案特点,使用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计算机程序编制,从而确保档案在移交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批量的处理及快速的挂接。

(二)通过信息技术探索竣工图数字化处理措施。

当前,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中,很多施工单位对竣工图管理一般是将DWG格式的设计图直接转换成竣工图。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方便操作,但是此类型的竣工图缺失竣工相关负责人签字及竣工图章,因此这类竣工图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是对竣工图采用图纸扫描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方式花费的时间长,物力大。因此结合两种方式的优点,采取以下措施:依旧将DWG格式的设计图,对于缺失竣工相关负责人签字及竣工图章的问题,通过扫描技术处理。先把图像放入可以用于竣工图的CAD电子图中,再把DWG格式的图形文件转变为PDF格式的图像文件,从而解决此类问题。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和信息安全,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具体措施是:对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人进行信息技术数字化管理方面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网络安全。通过培训,使相关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并加强档案数字化处理的方法、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手段。此外,还需开展城市轨道工程基础性知识的培训,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储备一定的轨道交通工程专业知识,从而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轨道交通工程档案能够准确地把握,提高管理的专业性。

三、总结

工作方案格式篇6

关键词:计价方法;快速组价;造价管理体系

引言

自建设部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来,电力行业也相继了电力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目前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正在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并处于逐步发展完善的良性阶段。以分部分项工程的完全单价为基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正在取代传统的定额计价方法,这种工程投资形成方式是真实投资能力的反映,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很有借鉴作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形成机制正在进行改革,在新旧计价模式交接的过渡阶段,如何合理实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项目参与各方快速组价,主动进行投资管理,是规范电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

1.计价方法

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电力工程招投标中得到推广应用。在《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规定投标报价应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企业定额或参照电力行业定额和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编制,但在实际的招投标工作中,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在成本管理中并没有真正的贯彻执行,定额计价模式仍然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外衣下推行,具体来说呈现出如下几点问题:

(1)企业定额没有形成,行业统一定额缺乏竞争力

定额是一种规定的额度。一直以来,管理者利用定额对经济社会中的各项事务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管理工作,定额被视为管理科学的基础。但是随着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定额这种实行计划管理和宏观调节的工具需要进行彻底的变革,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但由于我国受定额计价模式的长期影响、国家投资控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以及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差异,采用定额计价与市场价格计价的组价方式必然会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因此,电力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和引入市场定价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两种计价方法并存的局面。

由于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定额,并且在今后较长的时间段内仍难以较快地出台反映真实施工水平的企业定额,虽然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计价依据仍然是行业统一定额,管理费和利润则根据行业统一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编制计算,或者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按照估计的取费比例计算。承包商的报价不是真正的成本,这不仅影响了业主成本管理的科学性,而且使业主的投资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这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原理相偏离,与市场竞争原则相违背。

预算定额是量、价合一的计价模式,电力企业对同一工程用定额计价,就是在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统一的水平下组成该工程的消耗量,乘以所对应的单价,套用统一的取费计算原则与标准。预算定额与企业定额不同,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计价定额,其中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水平,单价则是政府指导价,不能够反映施工企业的真实定额水平。采用行业统一的预算定额作为编制投标报价的依据,一方面由于施工方法、管理水平与定额水平的差异,会偏离施工的实际消耗;另一方面由于风险因素、竞争因素的存在,综合单价中管理费与利润的报价、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零星项目费和规费的报价都存在不确定性,这使得承包商的投标报价工作不规范,而业主方也难以根据实际施工现状控制工程实际费用支出,往往容易陷入成本控制、管理困难的尴尬局面。

(2)投标报价技术基础薄弱

技术基础是指承包商投标中对应于报价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或者施工组织设计。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这种市场计价模式,投标报价应该体现的是个别成本,报价会由于施工企业的技术基础不同而不同。但是现阶段的情况是承包商报价仍然根据统一的定额,完全没有考虑施工方案或者施工工艺的改进对造价的影响,报价主要差别在于其他费用、管理费或者为了中标而不根据技术方案变动的浮动价格,形成不完全是由于综合单价、措施项目、其他项目、零星项目的全面考虑以及组价过程的复杂性而决定的,不能准确的反映施工时真正所需费用,导致造价失真。投标报价是一项基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装备、员工技术、施工工艺等对拟建工程项目按照以往施工经验或者参照可行施工方案的经济比较分析所进行的价格预测。那种不是结合企业的施工工艺水平改进、自身实力和综合管理水平提升而带来的报价优势只会加剧项目参与各方成本控制的难度,产生与传统定额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上相同的问题,对于施工企业的利润与竞争力的影响极大,这种现象的长时间存在对电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以《电气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三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中对220kV三绕组变压器安装的消耗量及基价为例说明。人工工日与单价采用“综合工日”与“综合单价”的形式,而没有区分普工与技工完成同一项安装任务或者同一道工序的工日数的差异,真正的实际人工单价应该按工人技能水平、岗位特点予以分类,而综合单价不仅没有区分工种类别、技术等级,反而更加重了由综合工日带来的人工费的偏差。材料消耗量是完成相应容量变压器安装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对于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不同对材料的消耗也会产生差别,同时材料费差异还在于各企业的材料采购优势。机械台班消耗量规定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对不同吨位的汽车式起重机、液压千斤顶、载重汽车、卷扬机、净油机等机械必须消耗的施工机械台班数量,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施工方式的不同对机械台班数量是有影响的。机械租赁、调用或者购买等使用方式也在影响着机械台班价格。由于行业定额水平与承包商自身水平的差距与企业自身技术力量、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就会造成实际费用上的几倍差以上。尽管有的承包商知道自己的竞争能力的优劣,但是很少具体研究或也不愿意提出定量计算后的正确方法,同样导致目前很难准确做出施工企业水平差异分析。为了低价中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没有基于施工方案和自身施工水平的投标报价浮动行为容易在竞标过程中演化为恶意竞争行为,有损于电力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

(3)快速组价体系尚未形成,延误企业投资决策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实质上可以形成快速报价(或组价),但是由于电力项目的组价方法虽然表面上采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实际上仍然沿用传统定额计价方法的原理。在工程建设招投标过程中,从招标准备至业主招标文件,从招标开始至承包商递交报价,从投标截止至评标结束,从洽谈协商至合同签订、承包商开始履行合同,由于不能影响工程进度,所以招投标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中形成投标报价策略,尤其是要正确确定工程价款以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发包、承包双方较多的权利义务纠纷,这就需要承包商有符合工程实际的报价,业主有合理的标底,或者能够准确的掌握工程造价。

为了解决目前投标报价工作时间短、工作量大、参与人员多的问题,已经有一些学者提出要建立招投标快速报价系统,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报价工作的实际需要,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能够指导实际操作的快速报价系统,也无法从工程项目所涉及价格的横向与纵向比较中得出有竞争的价格,对所形成的技术方案没有足够的把握,没有完善的数据支持系统,所以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在招投标时把重点放在套用定额组成报价,而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会延误企业投标决策。业主方缺乏快速组价系统,很难超前管理招投标工作。

2.造价管理单位职能

目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使业主方一直处于工程造价管理的被动地位,因为项目从可行性研究估算至项目竣工结算,业主只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可研估算、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审查,对施工单位的竣工结算予以监督,而没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由业主自主的进行真实的工程组价,对工程造价进行主动的控制。招标工程设有标底,如果标底是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有关工程造价计价办法和市场实际的价格进行编制的,这种被动的局面还能够适时得到缓解,但是实际操作时往往控制的主导权还达不到这一步,不少工程还是采用定额计价方式计算标底。同时电力公司、电力施工企业、电力设计院、电力监理单位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责任不够明确,自主形成工程造价对单位的重要性还没有意识到。

二、计价问题的应对

1.施工工艺与工程组价挂钩

定额计价是建立在以政府定价为主导的计划经济管理基础上的价格管理模式,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对工程价格的直接管理和调控。它使用至今,很难立即用新的计价方式替代,而且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工程造价人员的组价方式也没有现实条件,定额仍将是较长时间段内造价人员的计价依据。如何合理的使用定额,在计价方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过渡的过程中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是现阶段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过渡的过程中,按照企业定额形成原理来确定工程造价。对于参与市场竞争的承包商来说,对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可以将预算定额基价中的人工工日、材料消耗、机械台班分别与人工单价、消耗性材料单价、机械台班费用剥离,按照适合项目具体情况的施工方案、施工流程、施工设备、目前能够掌握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本企业的技术专长进行人工工日、材料消耗、机械台班的重新组合成企业定额。定额中的单价根据施工单位、各施工方案、施工工种、材料、机械使用方案的变化而不同,通过消耗量与定额单价的重新组合确定相应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下的基价作为组价基础,根据实际的人工、材料、机械计划使用情况进行组合。

2.取费与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挂钩

组成综合单价的基价应由施工工艺决定,工程取费也应该逐步削弱计算原则与标准的影响,自主形成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零星项目费的报价。每一个施工单位所掌握的现场管理经验不一,对于特殊问题的处理也不同,而这部分费用正是承包商有力的竞争点。有经验的承包商能够按照自身优势、管理水平以及项目特点,较准确的估算出这些单项费用,汇总报价也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业主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也较难准确掌握承包商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所以只有通过自主报价才能找出合适的方案及相应的合理报价。

对措施项目、其他项目、零星项目的控制,业主单位需要做出相关的改进。在设计阶段督促设计院根据工程具体条件深化工艺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悉数,承包商按照各个项目以往处理此类项目的类似施工方案提出按照自己的施工工艺所需费用。为了控制这部分费用,承包商可在工程量核算时提出异议。

3.快速组价体系的提出

3.1快速组价体系的建立

企业定额、资源价格、技术方案是快速组价体系的三要素。企业定额是企业根据现有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等自行编制的,反映不同企业在特定的条件下,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案所产生的消耗量及单价。资源价格需要摆脱政府指导价的概念,通过市场实际价格形成组价,市场资源价格是指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按照人工工种、材料性质、设备使用方案形成实时价格,在组价过程中能够根据施工工艺的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调用。对于人工应该收集不同工程地域不同工种的人工价格;材料和设备价格按照供给渠道、工程地域、供货厂家、供货方式分类收集价格;机械按照使用方式、使用地点、使用时间形成不同的机械台班价格。技术方案是指各企业为完成特定的工程量在特定的工程规模、施工条件下采取的施工方案,在上述的条件下决定如何根据企业定额组成工程造价。

3.2快速组价体系的动态维护

快速组价体系的三要素是相互关联,互相制约的。企业定额是三者中相对稳定的要素,所以快速组价体系以企业定额为基础。资源实时价格需要信息数据库为支撑,每个企业(包括业主、设计、咨询机构)应该有内部的价格信息,对于资源价格按照种类汇总形成资源价格数据库。每一项工程结束都要以最新的市场价格予以反馈,如果是同类工程项目,施工条件等要素基本类似,则以最新的市场价格更新数据库资源,如果数据库中没有类似资源价格的记载,则将该工程的价格信息,包括资源供给方式、渠道等插入数据库,作为补充。技术方案做到动态维护比较困难,因为定额的形成也是在各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编制的,而且特殊的案例如何筛选出工程中的共性较难把握。新的施工方案的出现应该经过与技术方案库中的方案进行技术对比,忽略其中共性部分,找出工程特殊的部分及相应价格构成,补充技术方案,让其能够作为后续工程项目的计价参考。这样快速报价体系就是根据最新市场价格与技术而不断的完善。

工作方案格式篇7

国际上关于信息数字管理的相关标准

为了便于数字信息的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为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鄄sion,简称为IEC)在图形图像处理领域专门成立了联合图像专家组和动态数字图像专家组两个机构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

联合图像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简称为JPEG)负责制定静态的数字图像数据压缩编码标准,这个专家组开发的算法称为JPEG算法,并且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因此又称为JPEG标准。JPEG是一个适用范围很广的静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既可用于灰度图像又可用于彩色图像。第一套国际静态影像压缩标准―――ISO 10918-1(JPEG)就是该专家组制定的。由于JPEG优良的品质,使它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数码相机领域,目前网站上80%的影像都采用了JPEG压缩标准。然而,随着多媒体应用领域的需求激增,传统的JPEG压缩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多媒体影像资料的要求,于是功能更强大、效率更卓越的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2000开始研制。JPEG2000 作为JPEG的升级版,它采用改进的压缩技术来提供更高的解像度,其伸缩能力可以为一个文件提供从无损到有损的多种画质和解像选择。同时具有高压缩率、同时支持有损和无损压缩、实现了渐进传输、支持“感兴趣区域”等优点,被专家认为是互联网和无线接入应用的理想影像编码解决方案。

动态数字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简称为MPEG)1988年成立,负责开发电视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编码、解码和它们的同步等标准。这个专家组开发的标准称为MPEG标准。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数字电视标准(1992年)、多媒体应用标准(1999年)和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标准(正在研究中)等在CD―交互系统,在网络上的数字声音广播、数字电视广播和影视点播等方面得到广泛技术应用。

档案数字化

上述两方面的专门研究都为图书、档案等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利用需求提供了极大的规范和支持。档案是社会各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惟一性、真实性是档案的重要特征,因此,档案信息在数字转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档案的真实可靠问题(这也是目前电子政务文件存档的重点难题),合理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对档案原件进行有效保护并且得到与档案文件相同真实内容的画面,及时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信息服务。

为了对档案自身实现有效保护和档案信息的方便利用,国际档案界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予以解决。第一种是传统的档案缩微方式,这种方法在国际档案界广为流行,并且得到法律界的认可,各国司法部门均认定档案缩微胶片具有档案原件同样的法律凭证作用。第二种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档案文件进行数字转化(扫描)方式,运用现代技术,将纸张档案信息通过扫描后以数字图形图像文件的形式按原样真实地转移到计算机磁盘上进行保存,既方便档案信息的管理又方便档案信息的利用,还能借助网络环境实现档案信息的远程利用。但这种方式的档案信息在法律上的权威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通过扫描的数字档案信息尽管载体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内容和形式与档案原件完全一致。档案信息扫描方式与缩微方式同样都对档案原件实行有效保护,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外,扫描方式形成的电子文件还具有以下优势:1.比胶片所占空间更小;2. 利用查询速度更快; 3. 能够远距离信息传输: 4. 使用、利用工具普及方便。通过以上分析比较, 可以看出扫描方式在维护档案真实原貌的同时又实现档案数字转化,在对档案原件进行保护的同时又方便档案信息的利用。在目前情况下,扫描方式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档案管理方式。

档案信息数字化图像文件格式的选择

档案不同于图书,在档案信息的数字转化过程中,电子文本文件并不适用于档案信息的存储,文本文件的随意更改性无法保证档案信息内容的真实可靠,许多档案文件上有领导人的重要亲笔批示,领导人的亲笔批示也是档案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档案信息的数字转化方式不像图书那样采用电子文本格式,通常采用电子图像文件格式将档案原件的信息内容真实的转换到计算机中,尽管这种方式所占计算机的空间较电子文本文件要大,但其能真实反映档案信息内容优点被档案界认可,已经在许多档案部门广泛使用。从调研中我们知道,目前在国际上有很多电子图像文件格式,那么在档案数字转化的扫描过程中究竟选用哪一种图像文件格式作为我们的标准图像格式文件呢?

工作方案格式篇8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

摘 要:全球信息化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新的希望和憧憬,更多的是机遇和挑战,档案工作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就是要创新,正如中办主任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所说“要解放思想抓创新,要注重观念创新、工作创新、机制创新”。

关键词 :档案;电子信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211-01

收稿日期:2015-02-04

作者简介:毛炜(1969-),男,河南南阳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现代化技术和管理观念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传统观念的档案管理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给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挑战。档案本身是一种信息,同时也是一种人们借以了解过去、把握未来的媒体。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经济化以及知识化,要求人们对过去有更多的认识,要开展观念创新、工作创新、技术创新。

一、法律法规建设

在档案法律法规建设上,迫切要求围绕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制定和完善一整套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在法律上给电子文件一个“说法”,确立电子文件的证据资格和凭证价值,消除对电子文件的“信任危机”。由于电子文件证据资格的司法认同问题涉及到法律、电子文件的管理和技术支持诸方面,虽然近年来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出台了一些涉及电子文件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将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涵盖在内,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计算机记录和法律价值》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规定,但就总体和全球而言,现有的法律对电子文件缺乏明确、深入的规定,因此,档案部门应会同其它有关部门组织攻关,尽快将电子文件证据价值问题列入《档案法》及其它有关法规中。

二、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档案管理理念上针对现代办公条件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大量产生,制定前端控制战略和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这样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价值鉴定等工作可移至文件形成阶段进行。首先,档案的收集变得简单快捷,电子文件形成后,只要被确认有保存价值,系统就会对其自动归档并给予档号,已归档的电子文件通过网络即可处于档案部门的监控之下,因此,与传统的归档移交手续相比,电子文件的收集可以说是在瞬间完成的。其次,在整理方面,分类、立卷、编目这种档案实体的整理工作将被多途径的电子检索系统所代替,由于电子文件内容和载体的可分离性,其内容可不受载体的限制和束缚,所有的信息线索可以借助计算机的逻辑判断功能和运算速度,多途径多角度的组配,甚至可以在网上立卷,可根据不同需求按文件的不同特征组合成各种虚拟卷。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流转的公文包括文件的拟办信息、处理信息一并归入档案管理系统中,顺利进入档案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确保数据格式的统一,而且能减轻档案工作者的重复劳动,使档案工作者真正体验到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给档案工作带来的便利之处,有力地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信息时代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将视野由档案管理向前延伸至文件管理,对电子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施以统一的管理、协调和衔接。

三、电子档案信息保管的困难

在档案的保管与维护上,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电子档案信息的保管和维护与传统的方式截然不同,它的数字化特性决定了其保管的复杂性和安全维护的难度。为此,一是建立文件内容、背景信息、结构信息、外形特征信息的组合保管模式。“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之一,但在信息时代,面对着网络黑客、电子邮件炸弹、计算机病毒、网络用户的越权操作等等不安全因素,维护档案信息完整与安全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除了对已有的防护措施如防火墙技术、杀毒软件系统、网络安全检测、电子身份认证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等进行综合运用之外,还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安全防护技术。二是统一数据格式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统一数据格式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国家档案局已下发了《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的通知(档发[2001]6号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档案数据,无论采用何种档案管理软件,要求尽量采用通用文件格式,文字型数据采用TXT、RTF格式;扫描图象数据采用JPEG、TIFF格式;视频数据采用MPEG、AVI格式,音频数据采用MP3、WAV格式。这一规定有力地保障了档案数据的保管、存储和移交等工作的顺利进,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必要而有效的措施。

四、总结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呼唤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它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的服务,主要包括:以新的信息服务理念为指导,强化改革创新、主动服务的意识,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以新技术改善服务环境,在传统阅览设施的基础上,加强网络设施建设,建立电子阅览室,利用网络终端、激光打印机等现代技术,使档案利用者享受到方便、快捷、直观的服务。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数据库、局域网和档案馆网上主页、实行新信息上网、电子邮件服务、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光盘远程检索服务等;开展档案信息咨询服务,定向、定题为用户进行交互式信息咨询,并运用跟踪反馈、搜索、代查代译等方式代用户查询、传递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层加工、开发,提供更多二次、三次信息产品,拓展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提高档案服务质量。

工作方案格式篇9

关键词:气象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方法

随着档案的信息化发展,气象档案需要进行更多的数字化处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快速普及,榈蛋傅氖字化发展奠定了丰厚的技术基础,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档案利用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来准确快速地得到数字档案的有关信息。但是由于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中出现的差错,会导致纸质气象档案的原始资料存在丢失、破损和破坏,出现数字化气象档案信息被遗漏、修改等现象。所以,如何确保纸质气象档案和数字化气象档案的安全,是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1 何为档案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的定义为通过图像扫描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对纸质资料进行扫描等一系列的处理,将纸质档案变成计算机能够分辨出来的数字和图像,形成原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档案资源,达到档案馆内纸质档案的数字化目的。在气象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建设中,则是根据气象档案的特点和其需要,使用扫描和光学字符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检索的信息转换来实现。对纸质气象档案的数字化,不单单是指将其变成简单的文档加以存储,还指通过相关技术实现资料数据的信息提取,以此来达到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并提高其效率,让档案信息资源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自身的信息作用。

2 在数字化处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将纸质气象档案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出来的内容,形成相对应的数据库内容,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任务。因为在其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包含了多个环节,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地去进行解决。问题的类型表现为以下几种:1.由于个别档案年代较为久远,所使用的纸张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变脆、发黄、虫蛀和鼠咬等状况,这些不可避免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数字化处理过程中的难度。2.现存的纸质气象档案种类繁多、各自的保管期限不尽相同、使用的规格没有得到统一,以上情况为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增添了一定的工作量。3.一些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人员缺乏气象档案管理的基本常识和经验,这样一来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会导致纸质气象档案的安全性有所下降,同时也拖慢了数字化处理的效率。

3 需要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明确数字化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在进行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的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气象档案的多方面的因素,如气象档案的保管期限、档案所处的时代和档案的利用情况等,结合以上内容和特点明白哪些气象档案需要实施数字化处理,而哪些则没有这种必要。一些年代久远、保管时间较长、存在较大价值和有着较高利用率的纸质气象档案资料,会存在着字迹无法辨认、纸张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需要优先将它们进行处理。而对于出现时间较晚、有着较长保存时间、无较高使用价值的档案,可以延迟其数字化处理的时间。工作人员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认真仔细地确定好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的先后顺序,这样可以降低对纸质气象档案的使用次数,有利于其磨损程度的降低,间接地提高了它们的安全性。

3.2 在数字化过程中确定文件的存储格式

各类纸质气象档案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会形成不同的格式,而在进行存储的时候,选取的存储格式则决定着存储的空间和检索的精准和快慢。国家档案局推荐的格式有TIFF、JPG、PDF等。其中,TIFF这种图像文件格式支持多页存储,也支持多种类的压缩算法,但是它本身不是一种压缩算法。它的主要特点便是支持多页存储和多种类的压缩,同时具有较强的拓展性。因此,在应用气象档案扫描文档的存储模式中,通过OCR来识别的档案类型多为多页的TIFF文件类型。

随着气象档案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地提高,相关部门开始注重数字化档案的存储格式的选择情况,对其的存档格式的选取,需要根据档案保存的长久性、安全性和容量方面考虑,又要合乎国家气象档案管理系统所给出的标准格式,选择JPG、TIFF和PDF等存储格式,可以实现长时间存储,也能在对数字化档案检索的时候在更大程度上感受到档案的纸质版的阅览效果。

3.3 加强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

随着各个馆区的馆藏数量不断上升,加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快而使数字化业务的需求增加,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档案管理人员和数字化处理人员,但是由于档案馆原有的人手数量上的限制,使得这些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需要依靠外界的技术和人员的帮助,需要通过外包解决一些问题。

将气象档案数字化的工作外包,可以让工作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核心业务的完成和更高的任务目标的设定上。

在进行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仔细选择适合的合作对象―具有数字化经验和资格的外包公司,而该类公司需要对进行数字化处理的人员进行安全保密工作的训练,不得在进行纸质资料数据化的过程中使原始资料有丢失和破损的情况,不能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资料受到污染和破碎等,不能擅自将该类资料带离工作场所等,让他们懂得保护客户资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进行数字化的开端和全部过程中,去建立并且完善合理的业务规范和科学的流程,例如制定出档案数字化业务流程、档案数字化服务保密要求等,让档案数字化服务更加有条理、有依据。同时,为了进一步做好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可以让外包公司在档案馆的相关区域进行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及其它工作,在这些地方安装好一定数量的摄像头,完整地录制数字化加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外包公司的工作情况得到必要的监督,做好监管工作,以保证气象资料不向外泄露。

3.4 做好纸质气象档案的实体保护工作

在进行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应该将保护档案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做好纸质气象档案的实体保护工作比提高档案数字化后的数据质量更加重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其中一项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档案原件,对一些濒临消失、损坏的档案进行必要的抢救工作。所以,在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倘若发现有的纸质气象档案已经被损坏,则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抢救,做好这类工作后再进行扫描和加工。值得注意的是,在M行扫描的时候需要严格控制好扫描的次数,最好不超过两次,这样可以降低纸质气象档案在扫描过程中的损毁情况。针对有些多次进行扫描的文件资料,需要做好及时的检查和修复工作。完成档案数字化的任务后,需对档案原件进行杀菌消毒,在此之后再让它们入库,该流程可以避免档案在扫描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更好地保护档案的安全性。

3.5 选取专用场所

对纸质气象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时,由于纸质气象数据资料容易受到火灾、水泡的侵害,同时为了避免人为的泄露资料所形成的安全隐患,需要从根本上去杜绝以上现象的发生。在气象档案馆安排的场所中进行数字化工作,可提供较大的安全保障。安排的场所内需要设置对应的消防设备、防盗设备和全方位的视频监控设备。除此之外,气象档案馆还需再这类场所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不允许工作人员在该类地方使用和工作无关的电器通讯设备,严禁吸烟,不许在纸质数据资料附近饮水和饮食;杜绝和数字化处理无关的人员进入该类场所,制定出进出工作场所的制度;制定在工作场所中出现各类突况的准备方案,做到全方位地保护好气象档案的安全工作。

3.6 制定完善工作责任制

在进行档案管理和纸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数字化处理的安全保密工作制度,需要完善工作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的责任制度,将安全保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员工的身上,令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指责,严格按照规章流程来进行数字化处理中的各个工作的交接过程,从纸质气象档案离开档案库、前期准备、数字化处理,到其的数量核对、整理、重新入库和数字化档案文件的分类归档等,各个工序之间都需要由专人做好把关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纸质气象档案和数字化档案文件的安全性。

3.7 加强数字化后数据的安全保障

在完成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后,只有通过对数字化的数据进行备份,才能加强该类数据的安全性。需要将原件封存,一套供工作人员进行查阅工作,另一套则实行异地保存的举措。异地保存是为了预防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它是保证档案安全最为有效的手段。档案的异地备份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光盘或者磁盘将数据备份,将它们留在异地档案库里进行保存;另一种则为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气象数据远程备份到其他数据库中,使用异地、异质备份,让专人进行这类操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气象数据的真实和可靠,实现长期阅读,也做到了提高气象答案容灾能力。

4 结语

对纸质气象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发挥纸质气象档案的最佳途径,也是气象工作、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需要,数字化的气象档案能够为多种类的气象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进行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纸质气象档案的安全保障,需要采取多方位、多种类的安全保障措施,使纸质气象档案减少丢失、污染和破碎的情况,也要避免由于人为的原因而导致珍贵的气象资料外泄,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提高科学应用技术、规范纸质资料数字化流程和选取安全的工作场所等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保障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卫华. 浅谈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J].现代农业,2016,(04):108-109.

工作方案格式篇10

血站业务档案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血站采供血工作的发展。其在采供血工作的利用形式和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 利用档案资源招募献血员

2011年,我站尝试利用献血者登记表中的信息与中国移动公司首先用电脑检索出间隔半年可以再次献血、具备手机联系方式的健康献血者,采取短信进行多形式回访。

1.1 在招募献血员方面利用档案进行关爱回访。在节假日、年前、年后、库存血液偏型时、各县献血屋周年日进行活动。依据检索出的间隔半年以上、身体合格的献血者信息,通过短信平台告知我站的献血活动,让其方便时参加无偿献血,这种献血形式有力地补充了血站血液的库存量。仅2012年,我站就依据档案信息分地点、分时间段发送招募信息数十万条,参与献血活动数千人。这一招募方式也逐渐成为我站在招募献血员、纠正血液偏型、补充库存时的主要工作模式。

1.2 在稀有血型招募工作方面,从大量无偿献血者中检出稀有血源并建立档案。目前,A、B、O、AB四种血型建档人数804人,因其正常人群中只占千分之三的比例,一旦一个RH-血患者大量用血,就会让血站捉襟见肘。这种情况下,血站会组织人员上门采血,仅2012年,我站就利用档案资料联系138名RH-献血者提供了安全的血液。同时,血站会在年末根据档案尽可能地联系他们进行座谈,重新确定联系方式,保持档案的有效利用。

1.3 利用献血者信息建立志工档案。志愿者经过申请、培训后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培训记录和志愿服务记录,可参与血站的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

2 不合格血液屏蔽

2.1 在采血征询窗口利用电子档案对经血站检测确定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屏蔽。

2.2 在血站内部,根据检验报告,检索出不合格档案信息,然后放行合格血液,确保合格血液发往临床。

3 利用档案完善献血服务工作

3.1 献血者回访及生日问候,利用档案信息一周内对合格献血者用短信方式告知其献血结果合格,表示感谢。不合格献血者检索出以后,由授权人员专门进行回访;这种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回报献血者的形式在血站与献血者之间建立了互信机制,得到了献血者的认同,为我市保留了大量的固定献血者。

3.2 献血者资料的追溯。献血者异地报销用血费或因献血者个人原因造成献血证丢失,血站可根据业务档案进行查阅、核实业务档案中的采血记录和献血者登记表后为其补办献血证。献血者亲属用血后,持用血发票、住院证明等手续经我站财务人员与献血者档案审核符合条件后进行报销,其献血档案中对用血情况进行登记。2012年,共为我市1954名无偿献血的用血者报销用血费用156.7万元,此举既符合《献血法》的有关规定,又使无偿献血者得到了实惠,使无偿献血的观念深入人心。

3.3 用于医疗诉讼的举证。近年来,血站因输血纠纷要求举证的事例时有发生,我站凭着业务档案作为证据,在医疗诉讼案中胜诉。

4 省内数据上报。根据献血者个人档案,我站可按条件统计职业、文化程度、献血量、固定献血者比例以及全年各类血液采集、发放量;累计卫生部无偿献血金、银、铜奖获取情况省内统计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