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意识形态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26 21:5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意识形态工作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银行意识形态工作汇报

篇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社会信用环境建设,进一步融洽政银企关系,增强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对金融生态建设和社会征信的重要性认识,营造全社会恪守信用、远离非法集资、全力维护金融稳定的局面,打造“诚信”,争创“金融信用区”,保持辖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二、宣传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主题为“诚信和谐金融”。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普及金融知识,让社会公众都来了解金融、关注金融事业、支持金融工作,学会运用现代金融知识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并为全区经济金融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宣传内容

(一)金融生态建设知识。介绍金融生态的概念、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介绍信用农户、信用村队、信用街道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内容等。

(二)征信知识。介绍个人征信知识的相关内容,包括征信的概念、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什么是个人信用报告、如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如何拥有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报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等问题。

(三)打击非法集资知识。介绍非法集资活动的牲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介绍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引导公众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

(四)国债知识。介绍国债发行种类、认购方式、到期实物国库券的兑付网点、方式、政策等。

(五)人民币反假知识。介绍假币识别技术、货币真伪鉴别知识,开展反假货币法律法规、爱护人民币宣传等。

(六)利率知识。介绍利率水平、计息规则,我国利率市场化情况等。

(七)结算工具知识。介绍银行卡基本知识、安全用卡常识,常用支付结算工具(支票、汇票、本票、电子支付、电话银行)种类、特点,如何正确使用各类支付结算工具(包括社会公众跨行汇款可用的途径、价格及到账时间)。

(八)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知识。介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单位、个人)的种类及功能,如何正确开立各类银行结算账户,使用银行结算账户应注意的问题等。

(九)民间金融知识。介绍有关民间金融及其风险防范知识,引导合理的民间借贷和投资行为,提高对非法金融活动识别的意识和能力。

(十)外汇管理知识。介绍个人外汇相关知识,包括个人结汇和购汇的管理、个人对外贸易外汇资金管理、个人外汇投资管理、个人外汇账户及外币现钞管理等相关规定。

(十一)保险知识。介绍个人保险相关知识,如何读懂保险合同,个人如何投保与理赔及退保与风险防范等知识。

(十二)证券知识。介绍证券知识,介绍各种证券产品的特点与风险,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证券产品。

(十三)家庭理财知识。介绍个人理财的基本知识,认识各种理财工具,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十四)反洗钱知识。介绍洗钱犯罪行为特征及其危害性,宣传《反洗钱法》涉及公民权利与义务方面的内容,提高社会公众的反洗钱意识。

四、宣传形式

(一)集中式广场宣传。年6月份,在商量贩广场摆摊设点、悬挂标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周集中活动。要求全区所辖金融机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金融生态环境各成员单位参加。各街道同步在各自辖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二)阵地式网点宣传。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网点开展广泛宣传。各金融机构要在其营业网点采取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电子滚动屏幕显示、设置展板和宣传栏、散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形成金融生态宣传的常规态势。

(三)阵地式网站宣传。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开辟金融生态建设专栏,建设为常年宣传的窗口。

(四)阵地式电视宣传。适时在电视台设置专题活动,加强对金融知识和金融生态建设的宣传。

(五)流动式基层宣传。农商行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农村,要丰富宣传形式,深入各街道、重点村队开展巡回宣传。

五、组织领导

区金融生态建设宣传活动由区金融办和人行蔡甸支行组织实施;区金融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金融机构、各街道要创新方式方法,大造宣传之势。

篇2

我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结合2013年工作主题,先后制定了《市金融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2013年市信贷工作指导意见》,通过构建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信贷形势分析会、外汇形势分析会、金融联席会议等平台,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为实体经济克难求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积极引导有效信贷投入。主动推介投资项目。我支行会同经济综合部门,定期排出有信贷需求的项目和企业,向商业银行推介。2013年,全辖排出成长性较好、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当前融资相对困难的小微企业75家,新增贷款2.3亿元。深入推进银企对接和银保合作。上半年,先后举办两次“中小企业银企对接”活动,活动对接企业76家,签约金额4750万元。11月,又组织开展“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会同市金融办组织全市13家银行机构深入10个镇区现场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召开银企对接洽谈会10次,参加人员600多人,对接企业208户,金额60.8亿元,其中小微企业82户,金额6.9亿元。另外,还多次参加市担保机构的贷款审批会,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全年,共担保贷款106笔,金额4.2亿元,其中,为企业担保贷款60笔,金额3.3亿元。鼓励引导产品创新。借助信贷季度例会等平台,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推进创新型债务融资工具运用。2013年,信托理财新增放款1.5亿元,银票敞口、信用证和保理分别新增25.5亿万、4.6亿元和3.9亿元,分别增长126.1%、121.2%和34.5%。

2.全力支持民生金融。建立民生金融贷款统计制度,与市财政局、科技局、经贸局联合开展“三项”贷款的风险补偿工作,加强与市财政、人保、妇联、担保机构等部门的联动,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保障了各项惠民措施的落实到位。同时,还通过召开小额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农村青年示范户创建推进会以及协同各金融机构在全市开展“信贷援巾帼致富、助推新农村建设”活动等形式积极推进助业贷款的发放,并对各项管理办法进行了补充、修订和完善,加大了银行对就业、促进创业的支持力度。年末,新增各类民生金融贷款20.8亿元,占新增贷款的29.5%,其中:小微企业贷款12.8亿元、青年创业贷款4.6亿元、保障房贷款2.2亿元以及妇女创业贷款0.3亿元。

3.积极推行“绿色信贷”。3月和10月先后二次将市环保局提供的2012年度和2013年上半年企业环境行为等级情况及时录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其中,绿色企业分别为16家和15家、蓝色企业分别为121家和122家、黄色企业分别为27家和39家、红色企业都为9家、黑色企业分别为9家和11家,并且还对3家企业进行了信息修复。

4.切实加强监测分析。充分利用多层次的监测分析体系,重点开展了对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经营和改革情况、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运行情况、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反馈全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同时,还就切实防范浦发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以及小贷公司业务经营情况等进行了现场调研,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全面保障辖内经济金融稳健运行。

二、有效组织金融生态创建,成功创建“金融生态优秀县”

通过多年来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创建,我支行辖内金融内生环境和外部环境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今年成功创建成为省首批“金融生态优秀县”之一,且得分名列第一。

1.完善内部工作机制。我支行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央行货币政策“窗口指导”有机结合,与金融监管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机结合,与金融知识的普及、金融产品的推广和征信知识的宣传有机结合,把“平安金融”创建、反洗钱和反假货币工作纳入其中,做到同布置、同部署、同落实。同时,注重加强与市金融稳定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不断改善辖内金融生态环境。

2.强化基层督查考核。为了确保创建工作质量,我支行制定完善了《市金融生态镇创建考核办法》和《市银行信得过企业评选办法》。对尚未评为金融生态镇的,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和指导制度,促进其增强创建意识;对上年度已评为金融生态镇的,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和“回访式”检查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对“银行信得过企业”评比,每年依据评选办法重新评定,不搞“终身制”。

3.营造浓厚创建氛围。我支行于4月份组织召开了创建金融生态县活动总结大会,总结了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表彰了金融生态镇、信用村,公布了“银行信得过企业”评选结果。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系列宣传活动,每年还组织辖内所有金融机构在人民广场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大型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金融知识、金融产品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内容。

4.丰富创建工作内涵。在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引导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建工作的内涵,积极推动信用村、信用农户的创建,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拓宽宣传站、点的服务内容,把征信知识、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的宣传统一纳入,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对金融生态县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扩大宣传范围,将反假货币纳入社会综合治理,与公安部门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并将反假培训纳入人社局创业培训内容,全面推进辖内反假货币工作。目前,全市建立社区、乡镇“反假货币宣传服务站”16个,村级“反假货币宣传点”76个,聘请站长16人,宣传员83人。

三、建立机制,注重宣传,深入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013年,我支行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建立了由人民银行牵头、各金融机构参与的投诉申诉机制,成立了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制定下发了《人民银行市支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暂行办法》、《人民银行市支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内部操作细则》等文件,规范了全市金融机构的行为标准。8月25日,我支行举行了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暨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与辖内各金融机构签订了《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承诺书》,并自即日起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月”活动,利用现有平台开展综合宣传,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配合的互信互谅沟通交流机制和长效维权机制,形成完善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妥善处置各类来信、来访、投诉、提案,推动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并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规范性。自4月起,我支行根据上级行要求和辖内实际,从规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行为和防范人民银行法律风险出发,深入各方调研,行长办公会议多次专题讨论,职能部门认真制定了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几易其稿,慎重论证,并召开行务会议对《人民银行市支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暂行办法》、《人民银行市支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内部操作细则(试行)》两项工作制度进行逐项讨论修改,力求从制定起始就做到规范可行。

二是操作性。我支行要求各职能部门围绕本部门职能列出涉及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具体行为及可能行为,并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据,在两项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部门岗位职责、操作细则和工作要求。对人民银行履职不明确或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尽可能通过协调或转交等方式办理。对各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内部职能部门,通过建立一系列工作流程来进行规范和管理,加强对其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

三是实效性。我支行通过张挂宣传横幅、在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电子显示屏刊登流动宣传语、在金融机构营业厅摆放宣传牌、制作问答式宣传材料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动,各职能部门在日常业务处理和工作检查中,注重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宣传引导。在具体投诉发生时,区分不同情况,一案一策,坚持以人为本,以事实说话,分清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各自的责任和过失,综合运用现场调查、现场调解、部门协调、转办等方式妥善处置。2013年,我支行共受理和妥善处置8起来信来访和1起市人大代表提案,其中存款变保险4起、银行网点设施2起、银行柜面服务2起、业务整合建议1起,全面地保障了我市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相关当事人和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维护了金融系统的良好形象。

四、深入推进“两管理、两综合”,注重加强金融宣传,不断优化金融运行环境

2013年,我支行制订并下发了《市新设银行业机构金融管理与服务指引》、《市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情况评价办法(试行)》、《市金融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扎实推进“两管理、两综合”工作。

1.规范开业管理。相关业务部门通过量身定制筹备计划、现场辅导、非现场审查、业务知识培训与测试等方式指导新设金融机构筹办工作,帮助其尽快步入发展轨道。5月,对招商银行支行提供的机构设立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帮助其完善申报材料和各项业务基础工作。11月,深入各商业银行了解2013年新设机构备案情况,对没有按规定备案的机构提出批评,并要求其补办相关手续。

2.强化营业管理。加强贷款卡发放核准管理和征信服务工作,2013年,全辖新发贷款卡453张,已年审贷款卡955张,分别受理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73笔和421笔。加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全年共对辖内3681个核准类账户进行了开销户处理,其中,开立基本存款账户2372户。积极实施支付结算“快通工程”,规范辖内金融机构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协助公安部门调查银行卡犯罪案件,2013年,新增商户115家,完成交易额35亿元,同比增长40%。及时、完整、准确的办理各级预算收入收纳、分成、报解,加强与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协调配合,2013年,实现各级预算收入1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强化反洗钱日常监管,按季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非现场监管。积极部署辖内人民币流通满意工程,规范商业银行业务操作和柜面现金收付行为。2013年,全辖共收缴各类假人民币2469张,金额227265元,假港币1张,面额1000元。

3.落实综合评价。将原对金融机构综合考核办法改进完善为《市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情况评价办法(试行)》,将保险、证券、市政府牵头协调事项纳入评价体系,实行半年一次的评价通报制度,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准确传导贯彻人民银行政策意图。10月末,我支行顺利完成了对辖内工、农、中、建等六家金融机构2012年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的评估工作。2013年度辖内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评价结果确定A级单位4家、B级单位16家。

4.严格综合执法。全年共对辖内金融机构开展了45次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金融业经营行为。10月13日至26日,我支行还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自2013年7月1日起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11大类、34项小类服务收费的落实情况以及服务收费明码标价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另外,还不遗余力的协助市金融办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根据《2013年市“服务经济优胜单位”考评办法》,我支行因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2013年二季度市“服务经济优胜单位”。

5.加大金融宣传。一是将金融普法宣传与执法检查有机结合,在综合执法检查的同时认真宣传金融政策法规。二是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普及宣传金融政策法规,2013年,我支行先后开展了“外汇管理进千家诚信兴商宣传月”、“征信专题宣传月”、“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月”、“利率政策宣传”等专题宣传活动,大力推动金融政策法规宣传工作。三是开展大规模综合宣传活动普及金融知识。9月21日,我支行组织央行志愿者与辖内各金融机构在市人民广场开展大型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宣传内容涉及利率、征信、外汇、支付结算、人民币、国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各类金融业务知识,将市系列金融宣传活动推向了高潮。

五、推进外汇改革,加大监管力度,全力支持涉外经济发展

1.推进外汇管理领域多项改革。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第一批试点单位已成功实施;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市累计174家、超过99%的进口企业退出了具体核销程序;根据外汇管理局的文件精神,及时调整了部分资本项目业务的审核权限,取消了贸易信贷登记管理中的延期付款超期限登记核准和预付货款退汇核准,并将贸易信贷项下预付货款基础比例由30%调整为50%;组织辖内所有外汇指定银行和进出口企业针对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于2013年12月1日起在地区实施进出口核销一体化整体改革试点进行业务培训,并上门辅导外汇指定银行《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的设置,对该系统进行认真测试,及时反馈改革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展开。

2.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推广使用资本项目主体监测分类管理系统,为下一步实现资本项目分类监管做好准备。加强国际收支申报、个人大额结汇业务和“服务贸易外汇业务监测系统”非现场监测和个人结售汇统计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加强对日常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继续推进对外汇指定银行的考核制度,注重日常监管、非现场监测分析与现场检查的有机结合,完善贸易信贷、服务贸易以及对外担保等方面的管理。重点加强对辖内资本金结汇的监管,并就虚假资本金对地方外向型经济造成的危害这个专题多次主动向市政府汇报。牵头商务局约见全市各乡镇招商部门负责人谈话,宣传最新的外汇管理资本项目方面的政策规定。及时将外汇监管方面的信息向商务局等涉外综合部门通报,加强沟通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对各外汇指定银行执行外汇政策开展合规性检查,配合中心支局对列入上级核查名录的外资企业和2012年度资本金结汇中发现涉嫌违规结汇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3.创新外汇服务手段。加强与中心支局和外经局、海关、工商局等涉外综合部门的沟通协调,出台支持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服务新措施,举办大型进出口企业培训和广场、柜面等各种渠道的宣传活动,主动推行外汇新政,指导企业灵活配置衍生避险金融产品,鼓励银行为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一站式服务,利用专业优势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进一步完善贸易信贷登记工作,对企业超比例贸易信贷项下的预收、预付、延收、延付货款实行真实性审核管理,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难题。以电子化、快捷化、便利化、人性化为原则,创新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方法,截至2013年底,2012年参检外商投资企业已确认通过209家,确认要注销20家,参检通过率达86.4%。年末,全辖结售汇总额11.5亿美元,出口收汇9.1亿美元,进口付汇2.2亿美元;国际收支申报17.9亿美元;资本金到位3.8亿美元。

六、强化内控内管,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夯实支行建设基础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为重点,组织学习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通过图片专栏、网站建设和党课教育等形式,加强支行廉政文化建设。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考评办法》,落实中层干部任前谈话、例行谈话等廉政谈话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对要害岗位和要害部位人员的监督、考核和检查,强化用人和财务管理的监督管理,加强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组织梳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推进党务、行务、政务三公开,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

2.夯实内控内管基础。组织修订完善支行及各部门内控制度,推进“制度完善月”、“制度执行力建设”、消防安全讲座等活动,研究制定了《人民银行市支行工会委员会“送温暖”活动暂行办法》,新聘2名门卫值班人员,有效化解安全隐患,扎实推进“法治央行”建设,落实“岗位风险监督信息系统”和“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各项工作要求,做好信息录入、更新、管理和反馈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机制,加大信息和保密安全检查力度,建立计算机信息安全档案,防范计算机失、泄密风险。同步落实政务公开与保密审查,提升政务公开安全性。在全市金融部门广泛开展平安金融创建、内控内管建设和风险防范控制活动,加强人防、技防、设施防建设。同时,聘请了10名行风监督员,对支行的行政执法现场检查、金融服务质量和态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外部监督。11月30日,支行组织召开了2013年度行风建设监督员座谈会,听取反馈意见与建议,不断提高基层央行履职能力。

3.扎实推进央行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党性修养年”、“身边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介绍、“缅怀之旅”特色党日活动、走访慰问离休干部、离退休干部座谈会、职工工间操、健康咨询等丰富多彩、体现央行特色文化的各项活动,牵头组织了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和谐•腾飞金融”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慈善一日捐”、“庆祝建党90周年健步走”等等,认真做好省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树立金融业良好形象。

4.继续强化基础管理。不断夯实政务运转和后勤保障基础,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成功创建省三星级档案达标单位,做好人事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人事档案规范整理工作,组织实施基础绩效工资改进完善工作,制订专业技术岗位工资等级确定办法,召开专业技术岗位工资等级确定民主推荐大会,完成增加离退休费发放工作。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项规定,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组织好“公车治理”工作,对“小金库”治理情况进行再自查,并配合上级行进行财务检查。

5.认真做好信息调研和编研工作。及时高效地完成上级行布置的各项信息调研任务,完成金融学会布置的“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主题征文活动,深入开展各项特色调研活动,及时反馈全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组织上报信息直报点信息,注重网页更新的及时性,2013年,共上报各类信息调研75篇,直报点信息55期,上挂网页信息392条。另外,《市金融志》和《年鉴》金融部分的编撰工作相继完成,并于7月8日成功举办了《市金融志》的发行仪式。

6.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我支行与市金融办、发改委、经信局、商务局、统计局等经济综合部门联合建立信息共享、重大事项通报、联席会议、国库资金安全网络等多种沟通协作机制,形成支持经济发展的合力。

回顾2013年,我支行工作成效显著,辖内金融运行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秩序保持持续稳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向纵深推进,员工队伍素质继续提升,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更显突出。在充分肯定2013年工作的同时,我支行也没有忽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更深刻认识到目前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国内形势的多变化、体制机制的多头化和职工思想的多元化,对基层央行有效履职和职工队伍建设有着更高、更新的要求。2012年,我支行将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各级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抓当前工作与利长远发展并重,发扬真抓实干精神,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央行的履职能力。

七、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我支行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行的货币政策,加强窗口指导,坚持做到服务企业抓落实,优化方法抓落实,以更大的力度引导金融部门支持企业发展,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支持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企业,促进优质项目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和市场资源,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展创新型融资业务,推进直接债务融资工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力度集聚金融资源,推动企业发展再加快、创新再发力。

二是继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充分考虑借款企业的承受能力,对有效益、有市场、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尽可能少上浮,禁止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积极搭建银企对接互动平台,组织力量深入镇区、深入企业,了解掌握企业需求,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服务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继续强化金融监管。做到有效协调财、税、库关系,加大国库监管力度,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继续做好“一卡通”工作,主动协调解决“一卡通”工程实施后出现的问题。加强支付结算管理,协调解决各商业银行结算中产生的纠纷,确保辖内金融秩序稳定。加强贷款卡管理、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以及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加强人民币管理,加大反假币工作力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加强金融监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推进支行“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是继续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我支行将以促进辖内国际收支平衡和支持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为目标,及时传导外汇管理政策,强化政策咨询和宣传培训,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进出口核销一体化整体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强化对外汇指定银行和涉汇企业的外汇监管,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提升外汇管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五是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成功创建省级“金融生态优秀县(市)”为契机,进一步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建立健全保护机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让广大市民享受良好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强与地方各经济综合部门的多方合作,在巩固创建“金融生态优秀县”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夯实创建基础,探索创建手段,丰富创建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唤醒创建意识,形成创建合力,构建创建长效机制,不断优化辖内投融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篇3

【关键词】结售汇 展业三原则 思路 方法

当前,外汇管理正由以往的“规则监管”逐步向“原则监管”过渡,“展业三原则”(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逐渐替代了以往繁琐具体的监管规则,增强了外汇监管的适应性与灵活性。这既体现了银行真实性审核由形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转变的要求,也将成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外汇局对银行外汇业务监管的重要准则。但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 银行存在“展业三原则”执行力不强的现象。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银行的主观能动性和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有效落实“展业三原则”,成为当前外汇管理领域的一大课题。

一、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贯彻“展业三原则”的必要性

(一)“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是国际上银行业已有的“规矩”,银行经营外汇业务遵守展业原则是必然趋势

“展业三原则”并非外汇局对银行提出的要求,而是银行业展业的基本要求,国际上对银行展业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对银行展业三原则的应用并没有停留在原则表面,而是从相关定义、实施情形、审查措施、银行内控、外部执法等多个角度赋予了银行展业三原则许多具体内容和明确要求,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审慎风险管理中。所以说,展业三原则是国际银行业已有的国际惯例,外汇局只是将其引入对银行外汇业务经营及管理中并进行强调。

(二)以往的行为监管已不能适应当前涉外经济发展需要,实施展业原则是推进“五个转变”和简政放权的内在要求

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演变,银行开展外汇业务的复杂度、自由度大幅提升,以往外汇局提出明确具体要求、银行照章办事的监管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要求。为此外汇局不断简政放权,加快推进“五个转变”,其中展业三原则是原则性监管在外汇管理领域的有益尝试,有利于银行防范自身经营风险、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能够尽快适应外汇局减少或取消外汇业务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新的管理要求,是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和重点领域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银行从表面形式审核向实质审核转变,更有利于遏制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改革以前外汇局规定银行审核具体单证,单证齐全就合规,单证不全就违规,实际上是形式性审核,实际审查效果不佳而可能导致的政策风险包揽在身。“展业三原则”的目的就是使得银行的义务与权利一致,银行办理业务时,审什么、怎么审、何时审、谁来审,都应由银行自主决定。同时,银行在审核过程中觉得交易真实性不清楚、没有把握的业务,可以向客户追加材料进行审慎审查,而不拘泥于以往外汇局所规定的单证范围,以确保进一步“了解客户”。由此审对是应该的,而审错或没审则应承担责任,保证了银行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更有利于发现外汇违法违规行为。

(四)有利于银行业务良性有序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对于同一笔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结售汇业务,若按规则管理,责任心弱的银行可能只从表面真实性审核单证业务,并受理业务获得收益,而严格履职银行由于拒绝客户反吃亏,长此以往,所有银行受利益驱动都不愿意严格审核业务。而原则监管,就要求银行根据“展业三原则”的要求尽职审查,若银行仅是通过表面真实性办理业务将承担很大的风险,就促使各个银行主动进行真实性审查,使得涉外主体在任何网点都办不了异常结售汇业务,有利于外汇业务市场良性有序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二、目前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贯彻“展业原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展业三原则”落地缓慢渐进,落地程度不均衡

从辖区各家银行执行展业三原则的情况来看,各银行对展业三原则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银行对展业三原则有了认识上的提高,实际行动上采取措施深入落实情况不一,实际办理业务中完全遵循展业三原则不够,不同银行落实展业三原则的效果也不同,单设国际业务岗或部门的银行对展业三原则的执行情况相对较好。不同外汇业务种类执行效果不同,如涉及到资本金、贸易融资、转口贸易购汇及付汇业务较个人结售汇业务审核相对严格。

(二)银行展业原则落实缺乏可行的内控制度保障

银行内部尚未针对“展业三原则”落实制定专门性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操作规程仍停留在业务流程、业务操作表层,系统性不强,有规定无依据、直接照搬或转发其上级或外汇局文件作为业务操作规程的现象较严重,规程与实际业务结合不紧密,操作性不强,更新较为滞后。更多是为了达到外汇局要求而对制度进行罗列,没有结合银行内部的部门分工、岗位职责等实际进行细化,未建立问责机制。

(三)银行自身对展业原则认识模糊,落实比较难

展业原则落实缺乏明确标准。了解到何种程度才是“了解到位”,“尽职审查”审查到何种地步算是“尽职”,现在仍缺乏明确的界定,无指导性操作意见,银行对展业三原则义务认识不清。在此情况下,每个银行按照自己的理解各自解读“展业三原则”,对展业原则落实易浑浑噩噩,流于表象。同时,因本地区客户资源量少,银行内部绩效考核压力大,银行之间竞争激烈,导致银行在客户营销方面,容易忽视风险,未保持适度的谨慎,了解客户、了解业务不够深入。

(四)银行前台业务人员和后台管理人员分离,导致落实展业原则脱节

根据了解,地市银行客户营销与维护由经理及行长负责,前期调查了解客户的工作由其负责。业务经办、复核等业务操作人员并不参与。但营销成功的客户办理外汇业务,由前台经办、复核等人员负责。其不够了解客户,而且前台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敏感性、责任心、对外汇管理政策的熟悉程度均有限,在尽职审查方面只能停留在表面。另外,缺乏动态了解客户机制,银行对客户的了解基于前期营销阶段,缺乏动态、全面了解客户的机制,展业期间更注重客户业务办理满意度及银行服务质量,以此维护客户。

(五)银行内部操作系统缺乏关联性比对,银行间缺乏信息互通机制,外部缺乏有效信息共享,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了解客户、了解业务的客观难度不断加大

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难以掌握客户全面真实信息,如,企业提交单证及信息是否真实,企业是否涉及民间融资,是否存在关联交易,是否为某银行重点审查企业,是否为海关关注企业等,由于缺少内外部及银行业间的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机制,银行对客户真实性审查困难较大。又如,对于非居民个人客户使用的护照、通行证等证件,由于无法进行联网核查,只能表面核对,真伪问题无法得到确认。

(六)银行尽职审查面临合规与利益的冲突

自身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收益率和风险的可控性是银行履行审查义务的出发点。因此,银行对业务的审查注重于影响资产安全、收益的单证、资料的真实性,而对交易本身的真实合法性,由于市场竞争、审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缺乏明显的约束机制,银行则往往关注比较少。如,对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的使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项下提前购汇后账户资金是否挪作他用,转口贸易收、支规模、频率变化等情况的后续跟踪则较少涉及。

三、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切实履行展业三原则的总体思路及路线

(一)总体思路

银行作为贯彻“展业三原则”的实施主体,通过自身内部管理、控制、协调、分工、问责等措施建立内部实施机制,并从银行间、银行外部等获取审核涉外主体结售汇业务真实性所需的全量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严格审查涉外客户和结售汇业务,切实落实“展业三原则”;外汇局通过监督激励处罚措施指导、督促银行贯彻展业原则。

总体原则:公平性、客观性、可操作性、效率性、持续性、差异对待性、责任可追性、主动适应性、可监督性。

(二)实现路径

图1 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贯彻“展业三原则”路线图

四、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切实履行展业三原则的具体措施

(一)银行层面

1.如何在制度层面将“展业三原则”嵌入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外汇指定银行在原有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将“展业三原则”具体化,要将“展业原则”转化为“办事规则”,一是明确内部管控岗位设置、职责及管控方式。二是识别客户制度。明确识别客户的方法和依据,建立客户等级评价体系。三是识别业务制度。明确业务办理依据、资料清单、操作流程,划分业务风险等级。分类对国际贸易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结售汇业务、国际收支申报业务、对内对外直接投资等业务的各个环节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尤其加强对贸易融资、资本金收结汇等高风险业务的风险排查。有助于银行员工深入了解所办理的业务。四是审查机制。人员之间要求经办、复核、审核分离、权责清晰,相互制约。

2.如何识别客户及业务。通过直接与沟通、侧面了解、识别证照、章程、报表等资料,对客户经营范围、规模和发展方向、财务状况等作为识别客户的依据。根据客户初次办理业务、老客户、所属行业、历史业务办理情况、客户评价结果以及业务风险等将客户由低风险到高风险分类;依据政策法规及操作规程是“了解业务”的主要方式。例如,对于贸易融资业务,加强对物权单证的审核,通过进出口合同、融资标的(如信用证、票据等)来了解贸易融资业务;对于转口贸易业务,要求提供第三方凭证,并通过网络、电话传真、查册、船公司证明等措施逐笔核实真实性;对于违规、可疑业务的认定和报告,执行更为符合外汇管理要求的大额、可疑交易认定标准。将业务由小额常规到大额关注交易分类,落实尽职审查强弱程度,采取从便利化到强制审核的松紧程度不同的审查方法与措施,将“展业三原则”内涵通过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真正落实到业务经营中。

图2 客户、业务识别及差异化分类管理象限图

3.如何尽职审查柜台业务。根据客户具体申请业务特点,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单证,对交易不符合以往惯例、合同、商品或发票价格严重偏离市场规则的客户,应认真核查客户结售汇交易背景,对提单、仓单、船单等单证进行认真甄别。要重点核实客户的主营产品是否符合国家进出口政策、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销售价格是否比较稳定、近期是否有过贸易或质量纠纷、是否存在反倾销或惩罚性关税、是否具有信用证要求出运货物的履约能力、在银行是否有不良业务记录、是否被相关涉外管理部门处罚等等,对客户相关信息,运用多样化的单证查询方法进行比对识别,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全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管理中心对客户资质进行核查,通过航运公司网站查验海运提单真伪;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出口合同等了解经营范围、财务状况;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直接向交易对方或者单据提供方询证。严格做好审批前的业务受理、专业审核等工作,加强事前、事中风险把控。同时,做好事后监控,对客户开展持续监控,包括持续跟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结售汇资金的流向和用途情况等;持续跟踪货物和销售情况,包括所购货物的到货处理情况、出口货物的生产情况、货物流转情况、货款回笼情况。

4.如何管控非柜台业务风险。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银行真实性审核带来挑战,企业和个人可通过互联网办理结售汇业务,无需到银行柜台办理。在互联网外汇金融及资助终端领域落实展业原则是摆在面前一项重大课题:一是加大系统非柜台业务办理系统的功能完善,使得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和区分不同业务,并能够通过外汇系统间及其他部门共享数据的自动比对和异常业务识别功能,并对不合理的业务拒绝办理;二是在网上系统和自助终端显要位置进行政策和风险提示,如在业务发生前通过弹出字幕、对话框等形式告知客户的权利和义务,提示其如实填报信息,警示误报信息的后果;三是非柜台业务要有后台人员定期核查,对于可疑交易,要求企业和个人提交相关资料,进行人工审查。四是定期对互联网结售汇业务进行调查评估,排查互联网方式下结售汇业务的审查缺失功能及环节,对存在明显缺陷、不符合展业三原则要求的互联网办理方式,完善系统审核功能。

5.建立完善内部数据系统与外部信息系统综合共享平台,为银行落实展业三原则提供系统支持。为便于银行利用系统直接查询、提取内外部相关数据信息,为事前了解客户和业务真实性提供预警和参考,应整合外汇监管信息数据资源,建立和完善内部数据系统与外部信息系统。具体方法有:一是专门开发银行信息查询模块,以主体为单位对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货物贸易外汇监测、资本项目信息、账户资金划转等外汇业务进行全流程监测,对交易主体、资金性质、交易对手进行分析,及时甄别筛选出异常交易资金信息,并及时在外汇信息查询系统内预警,便于银行通过系统进行实时查询,以此作为“银行展业三原则”的辅佐依据。二是协调建立人行、外汇局、海关、商务、公安、工商、税务、审计、物流等多部门的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提供银行信息查询渠道,促使银行准确获取企业、个人的财务经营情况和社会信用情况。

6.加强风险意识,落实可疑违规行为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外汇指定银行采取人工识别与系统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大额、可疑和异常外汇交易。规范内部识别、分析、报告流程、明确责任人、报告方式,确保能够根据外汇局的统一标准,及时报告可疑违规行为及重大事项。同时,规范留存客户身份资料、业务审核材料、尽职审查材料等档案备查。

(二)外汇局层面

1.制定外汇局监督规范措施,出台“展业三原则”总体纲领,给予政策指导。通过部门规章甚至更高一级的行政法规等形式出台外汇领域“展业三原则”纲领性文件,确立“展业三原则”的法律地位和权威,加快“展业三原则”在外汇领域的推广速度和宽度,引起外汇指定银行的重视,让“展业三原则”真正深入人心。纲领主要内容包括:“展业三原则”的概念、目标;外汇局和银行双方在贯彻“展业三原则”的权利和责任;外汇局对“展业三原则”落实情况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等。

2.完善核查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对银行落实“展业三原则”的约束机制。外汇局通过“非现场-集中分析-现场-评估评价”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外汇业务定期和不定期核查、现场和非现场核查制度,加强对核查方法的研究创新,提高监管效率;对于核查结果,不但要进行系统内通报以及列入银行考评体系,而且要作为对其调整后续外汇业务核查强度和频度的依据,从而对银行形成较强的监管压力,倒逼银行提高合法合规经营外汇业务意识,确保“展业三原则”执行效果。

3.改进外汇局检查处罚机制。理清部分法规条款,明确执法依据,切实解决核查检查中出现的取证难、定性难、处罚难问题。避免银行在执行展业原则上打球,加强外汇检查部门对银行是否有效落实“展业三原则”的监督检查。

4.协调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建立银行间、外汇局与银行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公开查询各种有理由贯彻“展业原则”的数据信息,如对于审核有问题的主体,在共享平台披露,提示风险,使有问题的主体业务在任何银行网点都办不了业务。

5.加强业务准入管理,建立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外汇局审核银行开办结售汇业务备案资料的,不仅注重核对银行相关批准文件,还要着重审查银行报备的内控制度,评判银行在人员素质、场所设备、技术支持等方面是否具备依法合规办理结售汇业务的资质和能力。此外,针对外汇业务的专业性以及监管的便利化,对外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测试和备案,并建立针对银行外汇从业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普遍提高银行人员执行外汇政策水平。

(三)其他涉外部门提供外部数据信息支持

篇4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商业银行 票据市场 票据利率

中图分类号: F830.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1770(2010)02-044-04

一、2010年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环境预测

受世界经济整体复苏提振和国际金融市场环境趋好的有利影响,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加快,宏观经济向好回升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延续执行和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将有助于保障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同时将通货膨胀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一)整体经济增长确定回升态势,通货膨胀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2010年,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增长良好发展态势的有利因素在逐渐增多。第一,随着主要经济体逐步步入复苏,2009年10月份,我国出口增长扭转了危机以来的负增长局面,预期2010年出口增速将延续回暖,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将有所增强;第二, 2009年中央经济振兴确定的在建投资项目对各个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在2010年将显现出更大的成效,并且大量在建基本建设工程的后续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积极推动力。第三,中央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力度,2010年,国内消费将替代政府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有效降低了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2010年,货币信贷增速回落和央行加大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将使得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通货膨胀将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障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流动性适当

2010年,货币信贷增速与2009年相比将有明显回落。但2009年以来,众多大型在建工程和基建项目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必要的后续资金支持,使得2010年的新增贷款必须维持合理的规模。因此,可以合理推论:2010年货币信贷将保持合理增长,更体现货币政策的适度性。

从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看,2010年信贷增速下降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在有限范围之内,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将保证金融市场流动性适当充沛,并且2010年外汇占款在货币供应方面的贡献将有所上升。

同时,2009年以来存款活期化趋势愈发明显,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速在2009年9月份超过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并连续刷新历史高点(即M1和M2增速倒“剪刀差”现象)。预计这一情况或将在2010年持续,这一现象表明市场流动性仍处于适度宽裕状态。主要理由是,从历史数据看,在流动性宽裕的2006年,M1和M2增速倒呈现的“剪刀差”现象在2007年央行逐步采取从紧货币政策后才扭转。

(三)央行可能增强货币政策微调力度或适时调整

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相对稳定,但为了应对潜在的通胀风险,央行也将会根据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适度微调。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央行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政策微调的频率和力度均较以前有所增强,其灵活性也在凸显。2009年下半年,央行共发行央行票据2.42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860亿元;并且,央行于7月初重启1年期央票发行,以优化操作期限结构。2009年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取得了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管理流动性和保证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稳固回升的良好效果。2010年,公开市场操作仍将是央行对货币政策进行动态微调的主要方式,并且央行将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在频率和力度上加强其灵活性。

2010年,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央行将会慎重采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刚性政策。但如果银行信贷投放数量或节奏偏离央行信贷调控目标,或者通货膨胀风险加大,以及在经济复苏势头不可逆转或在面临国际金融环境较大影响时,不排除央行会进行适时调整。

二、2010年票据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发展和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因素复杂多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相互交织,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将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仍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中国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提供有利因素:

其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信贷规模短期内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从而促使2010年银行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更体现货币政策的适度性。

其二,在央行延续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2010年银监会将加强资本监管,这强化了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意识,资本金相对不充足的中小银行将更多地选择表外项目中的银行承兑业务,有利于扩大票源和活跃市场交易。

其三,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延续执行期间,虽然央行将加大动态微调来引导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但预计加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和频度均有限,这使得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金融市场环境相对稳定。

(二)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加大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挑战

自2009年年中起,央行已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运用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引导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从而使得票据市场融资规模出现回落。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确定2010年中国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也进一步释放出加大政策微调的信号。从2009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对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影响分析,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力度的加大将为银行票据业务的开展带来以下两方面的挑战:

第一,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主要目的是管控市场流动性,引导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这必然促使银行减少票据资产资金配置,使得票据市场仍可能维持回落调整态势。

第二,央行货币政策微调主要是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其市场化的利率交易方式必然会参考SHIBOR在内的主要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当前,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因素复杂且预测难度较大,从而为银行票据交易利率的定价带来挑战,票据业务市场风险加大。

(三)开展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客观需要

2009年,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的超常规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从而帮助中小企业有效抵御了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巨大冲击,为我国经济复苏发挥了无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2010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是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生产,巩固经济复苏成果的关键。2010年,票据业务仍将是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银行角度看,在银行体系流动性适当宽裕和宏观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危机风险的环境下,银行开展票据业务能够在增加信贷投放效益的同时控制风险,从而增强盈利。就企业而言,资金成本较低、办理手续相对便捷、流通转让市场宽广和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等优良特性的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获得低成本资金的较好选择。事实上,2009年票据融资的超常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应用为票据市场带来重大创新机遇和业务发展挑战

2009年10月28日,由人民银行开发建设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顺利建成并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迈入了电子商业汇票交易新时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收、登记、存储、转发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行为相关服务,并提供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和商业汇票公开报价服务的综合性业务处理平台。

相对纸质票据而言,电子票据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之处:一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革新商业汇票的操作模式;二是将财务公司定位为票据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扩大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三是将电子商业汇票的最长付款期限从6个月延长至1年;四是明确了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以及赎回的操作方式;五是在票据融资交易和票据结清业务中,引入了票款对付(DVP)方式。电子票据在上述方面的创新必将为票据市场发展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深远影响,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一体化建设,票据市场产品创新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利率定价能力的提升。

2010年是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投产运行的第一年,其诸多创新必将为票据市场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挑战。

三、2010年票据市场发展展望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发展和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因素复杂多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相互交织,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根据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票据市场发展状况,预计2010年票据市场运行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票据市场或受政策影响延续调整,波动性增强

从2009年票据融资规模变化情况看,先后经历了一季度的迅猛增加、二季度的增速放缓和下半年以来的规模下降三个阶段。同时,上半年票据承兑量和贴现量较下半年更为活跃。从客观上说,票据融资规模在经历了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的超常规发展后于2009年下半年出现调整回落。

2010年,央行在延续适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将加大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并可能会适时传达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年内,预计央行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可能会采取调整准备金率和上调存贷款利率等手段对货币政策进行力度更大的调整,但国际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央行货币政策即使有调整,但仍然要兼顾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带来的消极影响,力度将会有限。因此,作为极易受货币政策影响的票据市场,在较长一段时间都会相应做适应性调整,商业银行在揣测央行货币政策动向中对票据业务会采取较为谨慎的经营策略,并加大票据业务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作用,从而增强了票据融资规模波动的可能性。

(二)票据市场供需均衡性更趋合理,回购式交易将有所上升

2009年,票据市场供需双方的买卖力量对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票据网”报价信息表明(此处数据不考虑年初1月和年末12月),2009年2月至6月,代表买方意愿的买断和逆回购的报价总金额合计为31900亿元,是同期代表卖方意愿的卖断和正回购的报价总金额14968亿元的2.13倍。其中,买断报价总金额合计为20478亿元,逆回购报价总金额11422亿元,分别占买方报价的64.19%和35.81%,代表市场买卖力量对比的买断卖断报价金额比为1.84:1。下半年,票据市场买方意愿随着票据贴现余额增速放缓出现减弱,主要表现为买断票据报价金额连续下降。2009年7月至11月,买断和逆回购报价金额合计为18425.8亿元,其中,买断票据报价金额为10309亿元,只相当于2月至6月买断报价金额的50.34%,占买方报价金额的55.95%,较2月至6月下降了8.24个百分点,代表市场买卖力量对比的买断卖断报价金额比缩减为1.36:1,表明市场买卖力量均衡性正趋于合理化;而同期逆回购报价金额达到8116.8亿元,占买方报价金额的44.05%,较2月至6月上升11.61个百分点,尤其8月份逆回购报价金额达到5143亿元,占当月全部买方报价8158亿元的63.04%,成为主要的买方交易方式(见图1)。

2010年,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执行和动态微调力度的加大,为票据市场供需双方的买卖提供了较为均衡的市场环境,同时结合2009年“中国票据网”报价信息,可以合理推论2010年票据市场交易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票据市场买卖力量正朝着均衡方向发展;二是回购式买入票据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各商业银行宽裕资金的消化和创收方式,其占交易总量的比率将有所上升。

(三)票据市场利率将有所上升

2009年,票据市场利率可分为低位区间徘徊和震荡回升两个阶段。上半年,从“中国票据网”报价利率变动走势看,买断、卖断、正回购和逆回购四大类票据市场交易利率呈现在低位区间(1.1‰-1.3‰)震荡整理的运行态势。下半年,受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微调对市场流动性收紧作用增强的影响,买断、卖断、正回购和逆回购四大类票据交易报价利率均呈现明显上升走势。11月,四大类票据交易报价年利率上涨幅度均超过了50个基点,其中,票据买断利率于11月达到1.9622‰,较年初上升了约70个基点(见图2)。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利率走势的因素更为复杂,但总体来看,拉动票据市场利率上行的因素占据主导,票据市场利率延续震荡上行的可能性更大,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央行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延续执行的同时,将加大力度管理市场流动性,银行资金头寸相对2009年宽裕程度将有所下降,票据买入意愿下降;二是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逐步走向全面复苏后,我国将逐步步入“加息周期”,年内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或将成为现实将推动各类利率上升;三是公开市场操作仍是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主要方式。为满足加大货币政策微调的需要,2010年央行票据到期和滚动发行量将明显高于2009年,央行须提高央票发行利率才能循环发行央行票据,这必将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在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并传导至票据市场。

(四)电子商业汇票的创新效应将在市场得到初步显现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开创了电子票据交易时代。2010年是我国买入电子票据时代的首年,电子商业汇票交易系统的创新特点必将引起票据市场主体的重视,从而产生较为初步的创新效应:

一是电子票据市场交易主体将有效拓展。首先,各家金融机构会认识到电子汇票系统的对票据市场的革新意义,从而主动融入电子票据时代,上线应用该系统的金融机构总数将会明显增加;其次,部分条件合适的企业也将会考虑采用电子票据以获得较纸质票据期限更长的流动资金,同时降低交易风险和提高交易效率。

二是据市场交易的深度和广度将得到有效拓展。首先,银行为满足流动性管理,企业为获得期限较长的流动资金,会尝试使用期限在6个月-12个月的电子票据作为交易工具;其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使用电子票据的企业信用进行连续记录将促进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最后,电子票据交易效率优势和安全性更强优势将提升电子票据交易方式的推广应用。

篇5

第一章 银行员工行为规范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员工工作行为,提高全行员工整体素质,保证建设银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实现中国建设银行“商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特制定此行为规范。

第二条 本行为规范是建设银行全体员工必须遵循的准则,它是评价员工职业行为的标准,是规范建设银行员工内外行为的依据。

第三条 银行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遵守行为规范,并抓好所辖部门的行为规范教育、培训、监督、考核工作。全行员工言行应遵循行为规范,共同塑造银行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四条 本行为规范适用于建设银行全行员工,包括全行在职干部、职工、离退休返聘人员和从事本行工作的其他人员。

第五条 本行为规范的解释权在中国建设银行。

第二章 银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

一、银行各级领导干部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条 坚持原则,坚定信念。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上坚定正确的金融服务方向。

第二条 执行政策,依章办事。自觉执行国家金融政策,严守金融纪律,维护金融秩序,规范操作,维护建设银行荣誉。

第三条 作风民主,严格管理。充分听取员工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健全管理制度。

第四条 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第五条 顾全大局,团结进取。维护团结,自觉维护领导集体威信,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第六条 公道正派,襟怀坦白。执行政策,处理公务应公正清明,奖惩得当。

第七条 关心员工,团结员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员工政治上的成长,事业上的进步,生活上的疾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第八条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工作实践中考察、选拨干部,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九条 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要增强竞争意识,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管理水平。

第十条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二、银行职工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第一条 加强纪律,执行政策。认真执行金融政策,自觉遵守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

第二条 廉洁奉公,拒腐防变。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坚决反对和以工作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敢于同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做斗争。

第三条 精神饱满,着装整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向社会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四条 客户第一,信誉至上。属守信用,秉公办事。守约有信,尊重客户,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艺术,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

第五条 文明服务,礼貌待人。自觉使用文明用语,对客户和蔼可亲,服务耐心细致,展示良好的行风行貌。

第六条 爱行爱岗,敬业尽责。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工作,认真办事,忠于职守,为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勇于奉献。

第七条 团结同事,协力工作。相互理解、关心同事,乐于助人,服从大局,服从工作分配。

第八条 提高警惕,维护安全。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树立防范意识,保护资金安全。

第九条 勤奋学习,精通业务。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十条 严守机密,维护信誉。增强保密意识,保守国家、建设银行及客户的机密,维护建设银行在客户中的信誉。

第三章 银行员工职业形象要求

员工职业形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仪表、举止、语言、纪律、卫生及服务态度。

一、着装整洁、仪表大方

第一条 着装整洁。建设银行员工上班时应着装整洁,保持服装洁净得体,衣扣整齐,不敞胸露怀,不挽袖挽裤。因气候和办公条件限制,各地方行制定着装要求时应因地制宜。

男员工应穿深色皮鞋、袜子;女员工应穿黑色或白色皮鞋、穿裙子时避免露出袜口。

第二条 发型大方。头发应整洁,发型大方得体,经常洗理。不得染异色。男员工不蓄长须长发;女员工不得有怪异发型。

第三条 装饰得体。女员工可适度化妆,不得浓妆艳抹,不留长指甲,不涂有色指甲油,不能佩戴过多过于耀眼的饰物,每只手戴的戒指不超过一个。男员工应保持面部清净,不能留小胡子,不得戴有色眼镜从事工作。

二、举止大方,行为端庄

第一条 站姿挺拔。站立时应保持收腹挺胸,不弯腰。男员工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女员工站立时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交叉于腹前、背后。

第二条 坐姿文雅。坐时臀部应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二处,胸口与桌面平齐。伏案书写,应以肘撑起上身重量,姿态端正,不倾斜。不要趴在桌子或斜躺在椅子上。

第三条 行姿稳重。行走时,身体重心可微向前倾,收腹挺胸,抬头平视,两臂自然摆动。多人同行时不要勾肩搭背,不要并成一排。遇有紧迫事情,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张奔跑。

第四条 行为文明。在客户面前或工作场合不能剪指甲、化妆、抠鼻子、剔牙齿、挖耳朵、打哈欠、脱鞋、颤腿、伸懒腰。

三、语言文明,言辞得当

第一条 语言文雅。说话时音量适中,语句清晰,并注意在不同场合运用适当的语言及称谓。

第二条 在办公和营业场所须保持安静、和谐,不可大声说话,高声喧哗。

第三条 在工作中提倡使用普通话。

第四条 在各场合中用语文雅、礼貌。在使用电话、办理业务、接受咨询时语气平和,坚持使用“十字”文明用语: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接电话时应主动自报单位——“您好,__银行”。

日常文明用语示例:

(1)与同事、客户相遇时:“您早”、“您好”。

(2)得到别人帮助时:“谢谢”。

(3)要求别人做事、帮助时:“请您……”。

(4)向别人表示歉意时:“对不起”。

(5)他人向自己表示歉意或谢意时:“没关系”、“别客气”、“不用谢”。

(6)与他人道别时:“再见”。

第五条 对同事、客户用语平和,语言规范,不讲粗话、脏话,在公众场合不要叫他人的外号、小名等。

四、纪律严明,工作有序

第一条 遵守

劳动纪律。

1.不擅自代班岗,不迟到早退,不串岗离岗。

2.不聚众聊天、嘻笑打闹。

3.不得在公务时间和禁烟场所吸烟。

4.工作时间不吃零食,不干私活,不看与工作无关的书报、电视,不占用电话聊天。

5.非工作或接待需要,不准在午休或工作时间饮酒。

第二条 遵守业务纪律。

1.严守各项业务工作纪律。

2.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

3.严禁压票压汇、无理拒付等各类违规行为。

4.严禁在工作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五、讲究卫生,保持整洁

第一条 环境整洁。自觉维护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保持桌椅、柜面、地面、栏杆、门窗、设备干净,使工作环境符合本行企业形象建设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 保持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第三条 放置整齐。办公台上各类办公用具、资料、票据摆放整齐。

第四条 装贴正确。业务公告或宣传标语应按规定整齐挂贴在规定位置。

六、微笑服务,热诚待客

第一条 亮牌上岗,接受监督。银行所有员工应佩带统一的识别牌,并按要求佩挂在制服的统一位置。

第二条 微笑服务,热诚待客。接待客户咨询、业务、来访时,应面带微笑,礼貌热情,对客户热心、诚心、耐心。

第三条 对所有客户认真诚挚,一视同仁。

第四条 虚心听取客户意见,忍让宽容,得理让人,对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第四章员工基本业务知识

一、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一) 放款业务--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

一 信用放款

信用放款,指单凭借款人的信誉,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的放款,是一种资本放款。

1、普通借款限额

企业与银行订立一种非正式协议,以确定一个贷款,在限额内,企业可随时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限额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90天。普通贷款限额内的贷款,利率是浮动的,与银行的优惠利率挂钩。

2、 透支放款

银行通过允许客户在其帐户上透支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贷款。提供这种便利被视为银行对客户所承担的合同之外的“附加义务”。

3.备用贷款承诺

备用贷款承诺,是一种比较正式和具有法律约束的协议。银行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在合同中银行承诺在指定期限和限额内向企业提供相应贷款,企业要为银行的承诺提供费用。

4.消费者放款

消费者放款是对消费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放款,银行向客户提供这种贷款时,要进行多方面的审查。

5.票据贴现放款

票据贴现放款,是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银行,由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而取得现款。

二 抵押放款

抵押贷款有以下几种类型

(1).存货贷款。存货贷款也称商品贷款,是一种以企业的存贷或商品作为抵押品的短期贷款。

(2).客帐贷款。银行发放的以应收帐款作为抵押的短期贷款,称为“客帐贷款”。这种贷款一般都为一种持续性的信贷协定。

(3).证券贷款。银行发放的企业借款,除以应收款和存货作为抵押外,也有不少是用各种证券特别是公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作押的。这类贷款称为“证券贷款”。

(4).不动产抵押贷款。通常是指以房地产或企业设备抵押品的贷款。

三 保证书担保放款

保证书担保放款,是指由经第三者出具保证书担保的放款。保证书是保证为借款人作贷款担保,与银行的契约性文件,其中规定了银行和保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银行只要取得经保证人签字的银行拟定的标准格式保证书,即可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所以,保证书是银行可以接受的最简单的担保形式。

四 贷款证券化

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程序将贷款转化为证券发行的总理资过程。具体做法是:商业银行将所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贷款,组合成若干个资产库(assets pool), 出售给专业性的融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rporation, 再由融资公司以这些资产库为担保,发行资产抵押证券。这种资产抵押证券同样可以通过证券发行市场发行或私募的方式推销给投资者。出售证券所收回的资金则可做为商业银行新的资金来源再用于发放其它贷款。

(二)投资业务

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投资是银行一项重要的资产业务,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银行的投资业务,按照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国内证券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国内证券投资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政府证券投资、地方政府证券投资和公司证券投资。

国家政府发行的证券,按照销售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作公开销售的证券,一种叫作不公开销售的证券。

银行购买的政府证券,包括国库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三种。

1.国库券。国库券是政府短期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下。

2.中长期债券。中长期债券是国家为了基建投资的资金需要而发行的一种债券,其利率一般较高,期限也较长,是商业银行较好的投资对象。

二、负债业务

负债是银行由于受信而承担的将以资产或资本偿付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债务。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约占资金来源的80%以上,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

1. 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相对于定期存款而言的,是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 活期存款构成了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重要条件。但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只向客户免费或低费提供服务,一般不支付或较少支付利息。

2. 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期限的存款。定期存款占银行存款比重较高。因为定期存款固定而且比较长,从而为商业银行

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长期放款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3. 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又可分为活期和定期。 储蓄存款的活期存款,或者称为活期储蓄存款,存取无一定期期限,只凭存折便可提现。存折一般不能转让流通,存户不能

透支款项。

4. 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是定期存款的一种主要形式,但与前述定期存款又有所区别。可转让存单存款的明显特点是:存单面额固定,不记姓名,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动,存期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不等。存单能够流通转让,以能够满足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双重要求。

5. 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帐户

它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帐户。它以支付命令书取代了支票。通过此帐户,商业银行既可以提供支付上的便利,又可以支付利息,从而吸引储户,扩大存款。

开立这种存款帐户,存户可以随时开出支付命令书,或直接提现,或直接向第三者支付,其存款余额可取得利息收入。由此满足了支付上的便利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收益上的要求。

6. 自动转帐服务存款帐户

这一帐户与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帐户类似,是在电话转帐服务基础上发展而来。发展到自动转帐服务时,存户可以同时在银行开立两个帐户:储蓄帐户和活期存款帐户。银行收到存户所开出的支票需要付款时,可随即将支付款项从储蓄帐户上转到活期存款帐户上,自动转帐,即时支付支票上的款项。

7. 掉期存款

掉期存款指的是顾客在存款时把手上的由名义上兑换成其所选择的外币,作为外币定期存款存入银行。到期满时顾客先将外币存款连本带息兑回本币后才提取。存款期限由一个月至一年不等。三、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其收入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

结算业务

结算业务是由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衍生出来的一种业务。

一、结算工具

结算工具就是商业银行用于结算的各种票据。目前可选择使用的票据结算工具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等。

主要的票据结算工具:

(一) 银行汇票:由企业单位或个人将款项交存开户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持往异地采购商品时办理结算或支配现金的票据。

(二) 商业汇票:由企业签发的一种票据,适用于企业单位先发货后收款或双方约定延期付款的商品交易。

(三) 银行本票: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凭以办理转帐或支取现金的票据。可分为不定额本票和定额本票。

(四) 支票:由企业单位或个人签发的,委托其开户银行付款的票据,是我国传统的票据结算工具,可用于支取现金和转帐。

二、结算方式

1 同城结算方式

(1) 支票结算 商业银行最主要或大量的同城结算方式是支票结算。支票结算就是银行顾客根据其在银行的存款和透支限额开出支票,命令银行从其帐户中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从而实现资金调拨,了结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过程。

(2) 帐单支票与划拨制度。这是不用开支票,通过直接记帐而实现资金结算的方式。

(3) 直接贷记转帐和直接借记转帐。 这两种结算方式是在自动交换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交换所交换的是磁带而不是支票。它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各行送交的磁带进行处理,实现不同银行资金结算。

(4) 票据交换所自动转帐系统。 这是一种进行同城同业资金调拨的系统。参加这种系统的银行之间,所有同业拆借、外汇买卖、汇划款项等将有关数据输入到自动转帐系统的终端机,这样收款银行立即可以收到有关信息,交换所同时借记付款银行帐户,贷记收款银行帐户。

2 异地结算方式

(1)汇款结算 汇款结算(remittance),是付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某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汇款结算又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2)托收结算 托收结算(collection),是指债权人或售货人为向外地债务人或购货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出汇票,并委托银行代为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托收业务主要有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两类。

(3)信用证结算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一种有条件的银行付款承诺,即开证银行根据进口商的指示,向出口商开立的,授权其签发以进口商或银行为付款人的汇票,保证在条款规定条件下必定付款或承兑的文件。

(4) 电子资金划拨系统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投入银行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大型化和网络化改变了商业银行异地资金结算的传统处理方式。通过电子资金结算系统进行异地结算,使资金周转大大加快,业务费用大大降低。

信用证业务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作为商业贸易的手段之一,银行信用证是进口商的银行为进口商提供自身的信用,保证在一定的条件下承付出口商开给进口商的票据,即将所开票据当作是开给本行的票据。所谓信用证即是保证承付这些票据的证书。

信用证的种类

1. 银行信用证

汇票的接受人是银行,开证行或受其委托的保兑银行承兑开给自己的汇票,这种信用证是银行信用证(bankcredit)。

2. 不可撤销信用证与可撤销信用证

不可撤销信用证(irrevocable credit),是指开证行一旦开立了信用证并将之通知了受益人,在其有效期间,如若没有开证委托人、受益人或已依据此信用证贴现汇票的银行的同意,不可单方面地撤销此信用证,也不可变更其条件。

3. 保兑信用证与不保兑信用证

开证行以外的银行对卖方开出的汇票保证兑付,这种信用证称为保兑信用证(confirmed credit),而无此保证者则称为不保兑信用证(unconfirmed credit)。

4. 一般信用证和特定信用证

信用证的开证行特别指定某一银行贴现根据此信用证开出的汇票,这种信用证称为特定信用证(specialorrestricted

credit ),而不限定贴现银行者称为普通信用证(general or open credit)。

信托业务

信托(trust),可以从两方面考察,从委托人来说,信托是为自己或为第三者的利益,把自己的财产委托别人管理或处理的一种行为;从受托人来说,信托是受委托人的委托,为了受益人的利益,代为管理、营运或处理信托人托管财产的一种过程。广义的信托还包括业务,如受托代办有价证券的签证、发行、收回、掉换、转让、还本付息以及代客保管物品等。

信托与的主要区别在于财产权是否转移,如果财产权从委托人转移到受托人,则是信托关系,而则不涉及财产权转移。

信托关系(fiduciary relationship)是一种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在内的多边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托行为、财产转移 本金

委托人---------- > 受托人-----> 受益人

有关管理指示 受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信托方式划分:投资信托、融资信托、公益信托、职工福利信托。

(1) 证券投资信托

证券投资信托是以投资有价证券,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信托。它是由信托部门将个人或企业、团体的投资资金集中起来,代替投资者进行投资,最后将投资收益和本金偿还给受益人。

(2) 动产或不动产信托

动产或不动产信托是由大型设备或财产的所有者提出的、以融通资金为目的信托。

(3)公益信托业务

公益

信托是一种由个人或团体捐赠或募集的基金,以用于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信托。 租赁业务

1. 融资性租赁(financial lease )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租赁。一般先由承租人自行从供货处选好所需设备,并谈妥交易条件,然后找出租人(金融机构或其附属的专业子公司),要求后者按谈妥的条件向供货商购买设备,并签订租赁合同,取得设备使用权,并按期交纳租金。这时出租人支付了全部资金,等于提供了百分之百的信贷,因此又叫融资性租赁或资本性租赁。

2. 操作性租赁(operating lease)又叫服务性租赁,是由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一种特殊服务的租赁。这种特殊服务主要是指设备的短期使用或利用服务,如出租人买下库房、车船、电子计算机等,然后出租给承租人。操作性租赁通常适用于一些需要专门技术进行保养、技术更新、使用频度不高的设备。

3. 出售与返租式租赁(sale and lease back)是财产所有人将其财产出售以后又租回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这种租赁的后半段与一般租赁完全相同,只是增加了前半段的出售过程,财产所有者又变成了财产使用者。

4. 转租赁(sublease ),是将设备或财产进行两次重复租赁的方式。国际租赁中通常采用这种租赁方式。

业务

融通(factoring )又叫代收帐款或收买应收帐款,是由商业银行或专业融通公司代顾客收取应收款项,并向顾客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方式。

融通业务一般涉及三方面当事人,一是商业银行或经营融通业务的公司,二是出售应收帐款、取得资金融通的工商企业,三是取得商业信用及赊欠工商企业贷款的顾客。三者的关系是,工商企业对顾客赊销货物或劳务,然后把应收的赊销帐款转让给银行或融通公司,由后者向企业提供资金并到期向顾客收帐。

银行卡业务

1 信用卡

信用卡是消费信贷的一种工具和形式,具有“先消费”、方便消费者的特点。

信用卡的种类很多,除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外,还有商业和其他服务业发行的零信用卡、旅游娱乐卡等。

2 支票卡

支票卡又叫保证卡,供客户开发支票时证明其身份的发卡。卡片载明客户的帐户、签名和有效期限。

3 自动出纳机卡和记帐卡

自动出纳机卡是一种印有磁带、专供在自动出纳机上使用的塑料卡。卡上除标明发行银行、卡片号码外,磁带上还记录有客户的存款户帐号、密码和余额。

4 灵光卡和激光卡

灵光卡又叫记帐卡、方便卡,是一种带微型集成电路的塑料卡片,具有自动、数据处理和储存的功能,卡片可以记录客户每笔收支和存款余额。

咨询业务

在现代社会,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商业银行通过资金运动的记录,以及与资金运动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实用的经济信息。其主要内容有:企业财务资料资信评价;商品市场供需结构变化趋势介绍;金融市场动态分析。

四、银行的国际业务

国际结算业务

国际间进行贸易和非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要用货币收付,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下结清,这样就产生了国际结算业务。

国际结算方式是从简单的现金结算方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银行信用证方式,货币的收付形成资金流动,而资金的流动又须通过各种结算工具的传送来实现。

一 汇款结算业务

汇款是付款人把应付款项交给自己的往来银行,请求银行代替自己通过邮寄的方法,把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银行接到付款人的请求后,收下款项,然后以某种方式通知收款人所在地的行,请它向收款人支付相同金额的款项。最后,两个银行通过事先的办法,结清两者之间的债权债务。

汇款结算方式一般涉及四个当事人,即汇款人、收款人、汇出行和汇入行。

国际汇款结算业务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电汇、信汇和票汇。

二 托收结算业务

托收是债权人为向国外债务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发汇票,委托银行代收的一种结算方式。

一笔托收结算业务通常有四个当事人,即委托人、托收银行、代收银行和付款人。

西方商业银行办理的国际托收结算业务为两大类,一类为光票托收,另一类为跟单托收。

三 信用证结算业务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指进出口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进口商主动请示进口地银行向出口商开立信用证,对自己的付款责任作出保证。当出口商按照信用证的条款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后,进口商将货款通过银行交付给出口商。

一笔信用证结算业务所涉及的基本当事人有三个,即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和开证银行。

四 担保业务

在国际结算过程中,银行还经常以本身的信誉为进出口商提供担保,以促进结算过程的顺利进行。目前为进出口结算提供的担保主要有两种形式,即银行保证书和备用信用证。

⒈银行保证书(letter of guarantee)

银行保证书又称保函,是银行应委托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开出的担保被保证人履行职责的一种文件。

⒉备用信用证(stand-by letter of credit)

备用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保证书性质的凭证。它是开证行对受益人开出的担保文件。保证开证申请人履行自己的职责,否则银行负责清偿所欠受益的款项。

国际信贷与投资

国际信贷与投资是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的资产业务。国际信贷与投资与国内资产业务有所不同。这种业务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国外借款者。

一 进出口融资

银行国际信贷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融通。这种资金融通的对象,包括本国和外国的进出口商人。

银行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资金融通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进口押汇,是指进出口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进口方请求进口地的某个银行(一般为自己的往来银行),向出口方开立保证付款文件,大多为信用证。然后,开证行将此文件寄送给出口商,出口商见证后,将货物发运给进口商。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保证文件的这一过程。

出口押汇,出口商根据买卖合同的规定向进口商发出货物后,取得了各种单据,同时,根据有关条款,向进口商开发汇票。

另外,提供资金融通的方式还有打包放款,票据承兑,出口贷款等。二 国际放款

国际放款由于超越了国界,在放款的对象、放款的风险、放款的方式等方面,都与国内放款具有不同之处。

商业银行国际放款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⑴根据放款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放款、企业放款、银行间放款以及对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放款。

⑵根据放款期限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期放款、中期放款和长期放款,这种期限的划分与国内放款形式大致相同。

⑶根据放款银行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单一银行放款和多银行放款。单一银行放款是指放款资金仅由一个银行提供。一般来说,单一银行放款一般数额较小,期限较短。多银行放款是指一笔放款由几家银行共同提供,这种放款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参与制放款。第二,辛迪加放款。

三 国际投资

根据证券投资对象的不同。商业银行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外国债券投资和欧洲债券投资两种。

⑴外国债券投资。外国债券(foreign bond)是指由外国债务人在投资人所在国发行的,以投资国货币标价的借款凭证。外国债券的发行人包括外国公司、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外国债券的购买人为债权国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人等,其中,商业银行是重要的投资者。

⑵欧洲债券投资。欧洲债券(europe-bond )是指债务人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以销售国以外的货币标价的借款凭证。

欧洲债券是目前国际债券的最主要形式。

欧洲债券有很多形式:

①普通债券(straight band)。 这是欧洲债券的基本形式,其特点是[,!]:债券的利息固定,有明确的到期日,由于所支付的利息不随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而升降,因此,当市场利率波动剧烈时,就会影响其发行量。

②复合货币债券(multiple-currency bond)。债务人发行债券时,以几种货币表示债券的面值。投资人购买债券时,以其中的一种货币付款。

③浮动利率债券(floating rate bond)。浮动利率债券是指债券的票面利率随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而调整的债券。

④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convertible euro-bond)。 这种债券的特点是:债务人在发行债券时事行授权,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将此种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票,成为该公司的股东。

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中,外汇交易业务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外汇头寸、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期权交易、套汇与套利、以及投机等。

五、银行联行往来业务

联行往来的基本概念

社会资金往来运动最终要体现在银行间的划拨上,当资金结算业务发生时,必然要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银行机构往来才能完成,如果往来双方同属一个银行系统,即同属一个总行的各个

分支机构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则称其为联行往来:

⒈全国联行往来。全国联行往来适用于总行与所属各级分支之间以及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全国联行往业帐务由总行负责监督管理。

⒉分行辖内往来。分行辖内往来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与所辖各分支机构之间以及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内各银行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分行辖内联行在往来帐务由分行负责监督管理。

⒊支行辖内往来。支行辖内往来适用于县(市)支行与所属各机构之间以及同一县(市)支行内各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其所涉及的帐务由县(市)支行管理监督。

联行往来账务核算

一 发报行核算

发报行是联行往来帐务的发生行,是保证联行帐务正确进行的基础,对整个联行工作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报单的编制;报单的审查与寄发;联行往帐报告表的编制。

二 收报行核算

收报行是联行往帐的受理者,它对发报行寄来的联行报单及所附凭证,必须进行认真审核和再复核,并应准确、迅速办理转帐和对帐,以保证全国联行往来核算工作的正确进行。

篇6

一、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实践做法

(一)收集分析。

通过采取座谈、调查问卷、查阅档案、实地观察、咨询外部专家、官方媒体等方式,收集分析业务风险节点、操作风险节点(如流程、系统、人员等)、执法风险节点、决策风险节点等相关信息,以及内外部审计和各类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违规案件、媒体和网络负面报道等历史数据,全面分析对象存在的各类风险,对各类风险节点中影响对象目标实现的主要风险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以求获得较为准确的结论。

(二)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数据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1.客观评估。根据历史上风险实际发生统计数据或是大量的试验来估测。

①将一个已发生风险事件分解为若干个环节,通过分析计算各环节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数量来估测此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②通过对重要项目或重要业务流程进行足够量的模拟试验,统计出此项目或重要业务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

2.主观评估。根据个人经验、预感或直觉而估测某项目发生风险的概率,属于主观判断。主观估测包括以下流程:

①根据识别风险的性质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熟悉机构或项目风险因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专家、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

②由每个工作组成员使用书面形式将自己的分析估测反映出来。

③整理汇总工作组成员意见,特别是汇总意见分析情况。

④工作组讨论并分析意见分歧的原因。重新分析某一变量可能出现的次数或范围和各环节点出现问题的概率,如此重复进行,直至工作组成员意见一致。从而估测出此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及损失程度。

(三)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明确具体的应对措施,制定风险应对方案。

1.风险应对策略。

①在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

②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将风险概率降到最小、风险程度降到最低。

③采取保险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专门的机构或部门。

④对于可接受的风险,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情况并及时向上级行报告。

2.剩余风险控制。对实施风险应对策略后所有的剩余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定期形成剩余风险监控报告,并及时纠正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风险应对实施后的剩余风险水平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充分考虑风险应对策略实施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并有相关提示及处理措施,使之可控或可接受。

3.历史分析。定期对风险识别与应对过程形成的文件和记录如风险分析报告等进行分析,归纳风险管理历史规律。

二、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不足与困难

(一)操作困难:强化风险评估与信息沟通阻滞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渠道不畅。人民银行内部及与外部之间未能实现有效的沟通联系协作制度,且报送风险信息资料单一,不能动态反映风险管理现状。二是信息处理手段落后。风险识别、估测、应对工作尚处探索阶段,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并不高,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对风险环节的识别估测主要依赖定性分析与经验判断,存在定量分析不够、风险大小估测不准等问题。三是应对机制建设滞后。风险信息交流仅仅依靠前期准备阶段收集信息资料或进行临时流,手段匮乏,导致风险管理综合分析监测评价系统建设滞后。

(二)机制困境:风险应对机制灵活与监督机构僵化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民银行管理风险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内审部门发挥着主要的内部监督作用,但实际由于内审机构没有很强的独立性,监督能力往往会受到管理体制以及外部干预等因素的影响,监督作用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一些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内审部门只是流于形式,独立性缺失,行使具体的监督职能时显得力不从心,更无法把监督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管理困惑:风险意识增强与人员队伍老化的矛盾。内审队伍的整体素质存在“短板”,知识面不全,综合能力不高,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培训,专业知识更新慢,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套用老文件、老办法来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对新风险的掌控能力差,造成内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以致在审计检查中底气不足,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

三、完善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建议

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估测结果和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一)风险应对策略。

对风险状况所作的估测报告,应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一是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方面,要依据风险分析和估测情况,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按照内部控制合理性原则,明确具体控制措施,在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将风险概率降到最小,将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二是不同业务风险环节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也不相同,具体包括:从制度和流程设计上对各类风险进行静态控制,如建立双人复核制度、三级审批制度、重要岗位轮换制度等;从本单位的自我监督上对各类风险进行动态控制,如定期开展本部门或上级行的业务检查监督、审计部门开展的履职和专项审计等;还有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对各类风险进行结构控制等。三是充分考虑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做出相关提示及处理措施,使之可控或可接受,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情况并及时向上级行报告。

(二)风险动态应对模型。

在进行风险估测的时候,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恰当的风险估测模型,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条件进行动态跟踪控制。将各类风险节点在控制系统中进行标明,阐明其特征、控制要素,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予以明确,一旦发现有越界的行为,即对其进行及时的控制,尽可能的把损失降到最低。

1.制作样本。

①将已知风险编写为文档。通过编写风险陈述和详细说明相关的风险背景来记录已知风险,相应的风险背景包括风险问题的何事、何时、何地、如何及原因。

②根据历史上已确认的风险事件,进行详细陈述,并将发生风险的原因条理化说明,特别要深入分析风险事件与产生风险的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变化与风险概率及损失度的关系,形成典型样本,作为今后此类项目审计的启示录。

③对于风险节点中未发生风险事件的项目,根据主观估测的结果,编写风险预测样本,详细说明风险条件变量的变化情况。

2.交流汇总。将所有已发生风险和未发生风险的估测样本材料通过某个平台进行交流和共享。

①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将各单位编写的风险事件样本材料进行沟通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形成风险模型。

②书面交流。通过刊物和邮件系统征集对某类风险事件或某风险节点的估测论点进行汇编,交流共享。

③根据风险节点的内容,设计一套风险样本数据库。所有员工都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根据不同的类别输入其中存储,作为一个专门为风险管理服务的共享平台。

(三)风险识别与应对的辅助措施。

1.强化人员素质的提高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如何把技术和人有效运作于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使工作的价值得到增加,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减少和控制风险,很明显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第一要素。要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技能,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人民银行员工的风险意识以及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在各项业务管理与操作中,最大限度减少技能缺失、责任淡薄、行为随性所造成的风险。

2.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一是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结合人民银行自身的信息特点,对信息的类别以及信息的内容等进行整理,促使各类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及时准确。二是建立“风险分析报告”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平台。在业务检查、内部审计、执法监察、工作汇报等途径收集的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的相关历史资料,根据风险的不同种类采取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并向管理层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对常规业务和管理活动开展的风险分析,以及对非常规性业务和管理活动及突发性事件开展的风险分析。前者可定期进行交流,后者可根据事件的风险程度不定期进行交流。三是建立“风险处置预案”内部共享平台。针对各类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其等级的高低、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大小、缓急程度,就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调查估测、应急演练等制定风险处置预案,结合工作的实际和业务的变化适时调整。

篇7

1994年初,中国加大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施了“银行结售汇制、汇率并轨、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并于1996年11月取得阶段性改革成果――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基本吻合,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度评价。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又进行了新的改革,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1.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

1996年11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原则及其内容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可兑换前的侧重于外汇收支范围的严格审批转为对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核,外汇管理的方式由事前管理、直接审批改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的模式。这就是说,凡是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只要单证齐全、真实可靠,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外支付货款及运、保、佣费用。按照国际常规和改革顺序,一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应继续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不过,中国并没有急于求成。鉴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脱离实际,过快开放资本项目造成外汇流失、频繁发生金融危机的事实,中国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并在1997年1月14日新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管理。”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外汇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中国作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和及时的。随即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

2.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为中、外资企业及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汇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本着这一原则,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努力抓了这样几项改革:一是于1997年1月1日起,开始进行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为企业提供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保值手段;同年10月15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开立外汇帐户,保留一定限额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二是增加外汇管理的透明度、公开性。1999年5月28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开通了国际互联网网站,内容包括全部现行外汇管理法规、业务操作指南等。三是各地外汇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探索,开办了“红色通道”、“首问负责制”、“免费咨询电话”等新的服务项目,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在个人因私用汇方面,也在真实性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便捷宽松的方向发展。1994年个人出境旅游只能换购60美元,1996年提高到1000美元,1997年再次提高到2000美元。五是于2001年初允许中国境内居民从事B股投资,为国内持有外汇的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3.完善外汇市场建设

1994年4月4日,设在上海的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从此中国外汇市场由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外汇调剂市场发展到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新阶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卫星和地面通讯网络为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覆盖全国37个分中心的外汇交易联网系统。各交易中心主体是银行,各银行的交易员每天通过网络进行结售汇头寸交易,为银行提供交易、清算服务,保证结售汇制度下外汇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为了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建设,1996年12月2日,中国颁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就银行间外汇市场组织机构、会员管理和交易行为等作出规定。1997年2月12日,中国又决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98年12月1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宣布取消外汇调剂业务,并相应关闭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全部境内机构的外汇买卖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均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中,使银行间外汇市场更加统一规范,进一步发挥对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4.积极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1981年,中国批准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蛇口分行。1985年,中国允许在厦门、珠海、深圳、汕头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设立外资银行。1990年,为配合浦东开发,中国批准上海对外资银行开放,1992年,中国批准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广州等7个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但总的来看,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较为缓慢。从1996年起,中国加快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速度,1996年12月2日,中国允许设在上海浦东、符合规定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同时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1月,中国首次批准上海的9家外资银行迁址浦东并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年8月12日,中国又宣布允许深圳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9年6月,中国批准25家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其中上海19家,深圳6家。1999年7月17日,中国批准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从地域范围上,上海扩大到江苏、浙江,深圳扩大到广东、广西和湖南;增加了外资银行人民币同业借款业务;放宽人民币同业拆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规模;允许同一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分行之间自由调拨人民币头寸。由于中国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设,从而确保了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工作的顺利开展。

5.建立健全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

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能够全面反映一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状况及外汇供求状况,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外汇储备与外债规模是否适度以及汇率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具有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1980年,中国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1982年起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从1996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国际收支申报制度。199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原则进行编制公布。2001年开始按半年期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至此,中国基本建立和健全了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宏观监测系统的加强和完善。

6.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1996年底,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当局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建国以来的外汇管理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1600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对47件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1997年1月修改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使外汇管理法规更加系统、规范,符合实际需要。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外汇管理政策法规,为净化外汇环境、打击不法行为、鼓励出口等作了法律上的铺垫。这些法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善资本项目管理的政策法规。1997年7月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加强资本项目管理,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中国外汇管理当局颁布的重要政策法规有《银行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境内外汇帐户管理规定》、《离岸银行业务管理规定》、《经常项目外汇结汇管理办法》、《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等,旨在区分经常项目收支,限制游资的流入,加强对借用外债的宏观调控和及时准确掌握中国外汇外债的统计监测数据。二类是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合法外汇资金需求的法规。1998年受各种利益驱动,骗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势头愈演愈烈,扰乱了国内金融秩序。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制订颁布了《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狠狠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稳定了中国外汇秩序。三类是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法规。1998年5月到1999年6月,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处于低迷状态,对外筹资能力也受到影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从1999年初到2000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独立或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出口收汇考核办法》、《关于简化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管理的外汇通知》、《关于改善外汇担保项目下人民币贷款管理的通知》、《出口收汇核销试行办法奖惩条例》等法规,支持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保证中国国际收支稳定和健康。

二、改革的主要成效

1.抵挡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泰国开始,金融危机很快席卷马亚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沉重打击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考察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不难发现这与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过早开放资本项目不无关系。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放弃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造成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长驱直入,以证券资本、投资于房地产等形式,流进流出,投机造势,套汇套利。当国际形势出现动荡时,这种短期投机性资本便大量抽逃,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不景气的出口形势、大量银行呆、坏帐及居高不下的外债等不利因素,共同作祟,终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反观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却牢牢地站稳了脚跟,取得了先手。这固然与中国良好的经济金融形势有关,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未雨绸缪,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外汇工作方针,将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挡在国门之外,使其无隙可趁。同时,中国工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外汇储备充足、外债适中并结构合理,使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成功化解危机冲击,并在危机期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促进周边国家经济的复苏,普遍给予了充分肯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总结性报告中指出:“正是因为中国在危机中采取的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加之充实的外汇储备、较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对资本帐户自由化采取谨慎的态度和继续推进改革的措施,才使中国比较顺利地渡过了本次亚洲金融危机。”

2.提高了企业出口创汇和外商投资与个人对外交流、投资B股的积极性

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采取措施,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营造宽松的外汇环境,对扩大中、外资企业出口和个人对外交流及投资B股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中、外资企业出口方面看,由于采取了规避汇率风险的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保留一定数额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增加外汇管理透明度及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大大地提高了中、外资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使近几年中国出口创汇形势基本良好,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据统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分别为:1827.0亿美元、1838.0亿美元、1949.0亿美元和2492.12亿美元,其中每年约有35%―45%的出口额为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从外商投资方面看,近几年形势基本稳定。外商并没有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影响对华投资的积极性和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分别为452.57亿美元、454.63亿美元、403.19亿美元和427.98亿美元。从个人对外交流方面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扩大个人购买外汇数额,使得近几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留学、探亲成倍增长。从个人投资B股方面看,尽管中国向境内居民开放B股交易时间较短(2001年初开放),但从目前形势看,从事B股交易者十分踊跃。据证券部门有关专家根据B股流通市值(约60亿美元―80亿美元)估计,当前个人投入B股交易的外汇资金约达100亿美元左右。现在中国居民的外汇存款已达770亿美元,B股交易前景十分广阔。

3.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统一和国家宏观调控

近几年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一了人民币市场汇率。1998年底取消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到银行结售汇体系中后,彻底统一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价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外企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利用外资,同时也使中国在汇率方面比较符合国际规范。二是有效保证了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统一的中国外汇市场,外汇资金可以在不同地区和银行之间合理流动,可以及时解决在办理结售汇业务中出现的外汇头寸的不平衡。据统计,在1998年12月取消外汇调剂中心后的1999、2000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共成交600多亿美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三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外汇市场的彻底统一,使外汇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中央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平抑汇价,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判

在中国长期的“入世”谈判中,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一国若想参加该组织,除了在工业、农业、进出口税收等方面向组织内的成员国敞开大门和作出减让外,而且在金融、保险、运输、通讯等服务业方面也要向该组织的成员国开放。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包括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为了配合“人世”谈判,积极采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开放,不断放宽外资银行设置的标准、地域及业务范围,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判,使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基本满意。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新批外资银行机构达70余家,相当于前15年引进外资银行机构总量(132家)的1/2。

5.为监测、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于1996年起建立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摒弃了依赖各行业主管部门收集信息的做法,引入了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即采用了交易主体申报制,将直接申报与间接申报、逐步申报与定期申报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行业统计的弊端,从而保证了中国国际收支数据的质量。特别是1997年在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申报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机构对外资产及损益、汇兑等四项申报内容后,使得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基本包括了中国境内所发生的一切外汇收支。进一步讲,从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产品框架看,它不仅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而且为日后编制国际投资头寸表创造了条件;它不仅能编制按部门、行业、企业属性、交易国别、币种等分类进行划分的补充表格,而且能为现有的结售汇统计、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外债统计等提供重要的核对及必要的信息。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完善,其监测、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和爆发危机国家、地区等情况,一方面通过国际收支申报体系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经常帐户收支、资本和金融帐户收支、外债情况、外汇储备变化等情况,准确地作出判断,并及时向中国政府报告,供政府决策参考,为政府制定预防和化解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服务。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网站提供的1997年和199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可见,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这二年中,中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分别获得了416。88亿美元和466.13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顺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452.57亿美元和454.63亿美元,外债余额分别为1309.6亿美元和1460.4亿美元,没有超过国际警戒线(20%),外汇储备余额分别为1399亿美元和1450亿美元。可以说,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处乱不惊,应对措施得当,与新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提供的准确、真实的信息数据密切相关。它为监测、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6.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中国出台的关于加强资本项目管理、打击逃汇、骗汇、非法买卖外汇及鼓励出口、利用外资的一系列外汇管理法规,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同时也为外汇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1998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其他部委制定出台的《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为例,就起到了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巨大作用。1997年下半年开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形势变化导致市场预期转变,资本流出的动机增强,黑市上美元兑人民币汇价一升再升。一些不法分子和企业出于走私、骗税等目的,想方设法骗购外汇,非法截留、转移和买卖外汇,使中国外汇收支形势变得趋紧。1998年1―7月,中国外贸顺差2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40亿美元,但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仅增加7亿美元,“外贸顺差外汇不顺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安全运行。而用于支付走私款的骗购外汇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了非法走私活动的蔓延,干扰了国内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不良形势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打击骗汇、逃汇、套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法规,一方面依法会同有关部委对进口付汇业务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多种手法的骗汇行为进行了追查,期间共查出假报关单13800多份,涉及骗汇金额高达110亿美元。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法规和措施,有效地打击了非法骗汇、逃汇、套汇及非法买卖外汇的势头,维护了中国外汇收支的稳定。1998年下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开始恢复正常增长,1999年全年增加了97亿美元,到200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655.74亿美元,从基本面上保证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三、今后改革取向

1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虽然汇兑制度不直接在WTO协议之内,但加入WTO事实上会产生部分资本项目的开放,也会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内在需求。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成熟的时候,一国货币不可自由兑换是难以适应的。因此,中国今后的外汇管理方针应该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借鉴工业化国家和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开放资本项目应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策略,大致应当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1)在长期资本流动方面,可先放松直接投资的汇兑限制(包括外商来华投资和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然后逐步放松对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汇兑限制。其中股票交易的限制可以先行放宽,而带有衍生产品性质的交易应当最后解除限制。(2)在短期资本流动方面,对贸易融资可以较早地解除限制,对于短期资本交易应最后解除限制。(3)针对不同的交易主体(如自然人、企业和金融机构),考虑到自然人和企业的资本交易流量相对有限,可以先放松对他们的汇兑限制,最后解除对银行、投资基金用于贷款和投资的汇兑限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融人世界经济的最重要标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他配套改革必须加紧进行,如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建设,形成合理汇率;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发挥利率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增强中央银行监管和调控能力,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和抑制资本流动风险;加快中国工农业改革,保持良好的国民经济运行氛围等等。

2.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银行结汇制,即绝大部分国内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人必须按官方汇价全部卖给国家;外商投资企业的经常项目收汇则保留一定的限额不结汇。此种银行结汇机制显然不利于进一步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不利于真实反映人民币汇率水平和国内外汇供求关系,不利于中国企业增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不利于中外合资企业平等竞争,也不利于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因此,中国今后进一步构建宽松外汇环境的重点应该放在逐步实行意愿结汇制方面。目前中国可以选择比例结汇的意愿结售汇制改革方式。其具体做法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国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个结汇比例。此比例可以依据外汇储备量的增减进行调节,结汇比例越低,则意愿结汇程度越高。第二层次,外汇银行根据国家公布的结汇比列,对国内企业的每一笔贸易、非贸易外汇收入进行按比列结汇。第三层次,批准所有企业开立现汇帐户保留现汇,帐户内外汇可以用于进口支付、临时结汇、进入外汇市场,或进行外汇远期买卖、期权交易等规避汇率风险操作。中国取消银行强制性结汇制,代之以比例结汇的意愿结汇制,可以降低中、外资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的积极性和平等竞争,同时也可以把外汇资产的储存和风险分散到千家万户,而不是由中央银行一家承担,减缓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改善外汇的供求,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合理完善。当然,今后随着中国宏观调控手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逐步实现,结汇比例的不断提高,中国结汇制度将会最终过渡到意愿结汇制的形式。

3.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中国外汇市场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外汇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客观地看,目前中国外汇市场应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在交易性质上,中国外汇市场还只是一个与现行外贸外汇体制相适应的本外币头寸转换的市场,并非具有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从市场公平上看,现行外汇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供求关系扭曲的市场(这主要是指强制性的银行结汇制);从交易内容和品种上看,单一偏少。目前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日元的即期交易,缺乏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等其他交易品种;从市场形式上看,只是交易所形成的有形市场,而非现代无形市场形态;从对外交流上看,与国际外?亡市场基本隔离。由于现阶段中国外汇市场存在上述种种不足,结果导致许多负面问题,如难于形成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中央银行经常被动人市干预、敞口收购溢出外汇,不利于提高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等等。所以,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已成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主攻方向:一是在交易性质上实现向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转变,完善市场组织体系,其中以外汇银行、企业为市场交易主体,实行竞价交易,中央银行退出交易主置。二是取消强制性银行结汇制,为企业真正参与市场交易扫清障碍。三是丰富外汇交易内容和品种,开办欧元等币种买卖,满足国内外经济组织对外汇资产多币种构成的需求。另外,可根据国际市场惯例和中国企业与银行规避汇率风险的实际需要,开办远期外汇交易。四是完善中央银行市场干预机制,在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中,应尽量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行政控制,允许其按照市场供求状况自由浮动。为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中央银行可通过建立双向平准基金的办法,针对人民币对美元的短期汇率,在外汇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从而使人民币汇率稳定在目标区范围内。五是推进市场的无形化建设,尽快与国际外汇市场接轨。要不断完善电子交易系统,研究国际电子经纪的发展,使中国的外汇交易系统与国际接轨,更符合国际外汇市场的规则,并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著名的国际外汇市场建立伙伴关系,推动中国外汇市场的对外开放。

4.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金融开放将呈现全方位态势。按照中国与WTO成员国达成的协议,在今后的5年内,中国将向外国金融业开放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在银行业方面,协议明确规定,“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全面开办人民币业务,同时取消地区和客户限制。”因此,从外汇管理角度考虑,目前必须加快研究开放银行业的问题。这主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条件,并简化审批手续。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二章规定:外国银行在中国申办外资银行或分行,须在提交设立申请前一年末总资产不得少于2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在华最低注册资本要为2亿元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另外申请手续繁琐、批复时间较长,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国银行来华申办银行的积极性。为了保证中国引进外资银行工作的正常进行,中国应适当降低外国银行的资产要求,并简化申办手续,限期内批复。二是尽快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对象。2001年11月13日,中国宣布在今后4年内分5批向上海、深圳等20个城市的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5年后全部放开。在服务对象上,从2002年1月1日起,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为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5年后允许其提供零售业务。因此,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应该按照国家的承诺,尽快贯彻落实,认真布署实施,按照人民币企业存款业务――人民币储蓄存款业务――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开放顺序,尽快向在华的所有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对象,让中、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业务竞争,共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三是努力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大科技投人和人才培养,建立和健全监管法规体系,确保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质量,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5.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国际收支数据采集处理的电子化和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国际收支数据正在发挥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基础信息作用。展望未来,国际收支体系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加入WTO而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将国际收支申报体系与银行和交易主体的交易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一是加强国际收支的分析预警功能,逐步实现国际收支系统由以结售汇为主向以国际收支和结售汇相结合的模式过渡,进一步提高和发挥其预警功能作用。二是实现国际收支与汇率合理水平的分析,努力探索将国际收支信息用来做模型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的新路子,促进汇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实现国际收支与相关统计间的有机联系,使各项外汇统计相互印证核对,确保经济信息的准确无误,提高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水平。四是实现国际收支信息的规范披露。国际上已对信息披露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中国应当按照国际标准,逐步规范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频率和质量及客观性,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信息的要求,保证中国宏观决策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有可靠的信息基础。

篇8

关键词:远期结售汇;商业银行;外汇衍生产品

一、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历程

远期结售汇业务在我国的开展始于1997年。1997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了《中国人民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这是首个针对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规范性文件,为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监管依据。1997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中国银行首家试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当时仅有美元一个币种,最长期限为4个月。随后,在2003年4月和2004年10月远期结售汇业务分别经历了两次扩大试点,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获准开办此项业务。

在之后的推广阶段,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市场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为扩大办理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银行主体;实行备案制的市场准入方式,加强银行的内控和自律管理;放开交易期限限制,由银行自行确定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期限结构、合约展期次数和汇率。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通知》,允许银行可在规定价差幅度内自行调整当日美元挂牌价格,即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价由原来的一日一价调整为一日多价,并取消银行对客户的非美元货币挂牌汇价的价差幅度限制,以增强汇率定价机制的灵活性[1]。2005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调整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的通知》,自2006年7月1日开始,对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管理,允许银行对客户结售汇业务、自身结售汇业务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市场交易在资金实际收付日计入结售汇综合头寸,也就是说,远期结售汇签约时即可到即期市场平盘。这些举措进一步打破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准入限制和交易限制,赋予银行更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二、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末,全国共有271家中外资银行获准即期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其中,67家银行获准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48家银行获准对客户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经营资格。除外资银行、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之外,上海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也已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远期结售汇报价币种包括美元、欧元、港币、日元、瑞士法郎、加元、澳大利亚元和英镑八种,期限涵盖一周、二十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四个月、五个月、六个月、七个月、八个月、九个月、十个月、十一个月和十二个月。另外有择期的交易方式,即不固定具体的交割日,在限定的时间内的任一工作日都可以交割。

由于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远期结售汇交易虽历经数年发展,但我国境内人民币远期的成交金额在2003年时仍不足90亿美元,仅为贸易总额的1.06%;2004、2005年不足贸易总额的1.3%,而国际上相应的比例则高达150%。再如2005年8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推出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品种,当天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只成交了2笔美元/人民币远期交易,期限分别为1个月和1年,当天再无其他银行达成交易。发展近一年后也仍没有大的起色,2006年前两季度成交金额分别相当于4.3亿美元和9亿美元,而境外NDF2005年交易金额已高达2500亿美元。

远期结售汇与即期结售汇相比业务量占比很小。以最早开展远期结售汇交易且交易量最大的中国银行为例,2000年、2001年和2002年远期结售汇交易额分别为115亿美元、86亿美元和43亿美元,而对应年份的即期结售汇交易额分别为1315亿美元、1521亿美元和1918亿美元,远期结售汇交易量不足即期结售汇交易量的十分之一。

三、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的一系列规范性及指引性文件为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监管支持,打破了各种制度限制,但该项业务的发展仍较为缓慢,值得思考。经过分析和总结,发现制约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环境:利率平价理论缺乏成立的基础

众所周知,远期汇率的形成取决于利率平价关系,即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之间的汇率差额必须等于两种货币之间的利息差额。该理论的重要前提在于:资本自由流动、利率市场化、不考虑交易成本。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定价兼顾了利率平价与市场预期两方面的因素[2]。具体来讲,人民币远期结售汇的汇价计算方法是:首先根据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即期汇率+(本币拆借利率-外币拆借利率)×期限,在计算上,外币拆借利率一般使用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本币利率则采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其次综合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远期汇率,取一个折中的值作为国内的远期结售汇价格。但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合理的人民币货币市场利率尚未形成,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的代表性不足,这样形成的远期结售汇价格和即期结售汇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在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远期结售汇汇价如果违背利率平价关系,就很有可能造成市场预期与管理者调控目标相冲突,从而产生无风险套利机会。

(二)参与主体: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远期结售汇业务自开办至目前已有十三年时间,但参与企业仍较少,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更是备受冷落。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长期以来由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态势,汇率给企业成本和收益核算带来的不确定性较小,大部分企业根本没有汇率风险意识,致使相当多企业对汇率风险认识不足,从而使得作为锁定成本、保值避险的远期结售汇业务现阶段尚未引起更多企业的关注。第二,在具有规避汇率风险需求的企业中,有的企业由于从未办理过远期结售汇业务,企业财务人员金融外汇知识匮乏,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有关规定、业务流程、风险程度等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由于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变动趋于复杂化,使得企业难以准确预测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因此企业均采取谨慎态度,对远期结售汇业务保持观望。第三,由于许多银行对远期结售汇业务未引起足够重视,宣传营销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远期结售汇业务在客户群体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有限。此外,由于远期结售汇业务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目前各银行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业务经验,无法及时向客户提供有价值、有说服力的参考信息,给该项业务的拓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3]。

(三)银行报价:缺乏吸引力

首先,合理的远期价格形成有赖于完善的、市场化的即期市场,由于当前国内即期结售汇市场仍受到管制,并未完全放开,因此远期结售汇价格也无法反映真实的市场预期;其次,目前远期结售汇价格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出于对自身风险、收益的综合考量,在远期结售汇定价上尽量将买卖差价拉大,制定较低的买入价格、偏高的卖出价格[4];再次,受到政策调整或市场变化的影响,可能出现市场上多余的外汇头寸减少,没有足够多的头寸用于拆出的情况。此外,银行的信贷业务也会占用大量外汇资金。在外汇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制定远期结售汇价格时,银行除了考虑利率平价理论之外,还要考虑到资金成本的增加。由于上述原因,远期结售汇的价格或者过于保守,或者严重偏离市场预期,对于企业主体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四、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建议

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远期结售汇的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但随着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量的进一步扩大,该项业务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本文在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办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业务营销建议

一是增强营销效率,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应通过加大投入、培养人才提高营销人员素质,增强远期结售汇业务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企业对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推动此项业务的开展。同时,在推介远期结售汇业务时应充分揭示汇率风险,以尊重企业意愿为原则,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不能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外汇投机,更不能向企业宣传“稳赚不赔”的错误信号。二是完善远期定价管理制度。合理的远期汇率定价首先考虑的是银行本外币资源和自身汇率风险的应对能力,其次是外汇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的关系。这要求既要提高在远期结售汇系统中的定价能力,同时也要增强在同业中的竟争意识。银行外汇产品的价格对企业而言就是其要支付的成本,因此,只有银行的定价小于汇率的波幅,企业才会积极选择外汇衍生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外汇衍生产品才会有生命力。

2.风险管理建议

在风险管理方面:首先,坚持“实需原则”是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始终遵守的准则。如果市场参与者在结算日之前还不能提供进出口贸易或其他保值背景的证明文件,那么已经缔结的合同将是无效的,银行有权终止合同,参与者必须自己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对于到期出现违约的企业可采取的措施是:如果企业因为违约出现亏损由企业自己承担;如果企业因为违约有帐面盈利,银行将扣留这笔盈利。企业不能从违约中获利,从而有效的杜绝蓄意违约。其次,可以要求办理远期结售汇的境内机构提供履约保证金。通常,保证金比例至少为名义金额的3%。客户所做的远期外汇的买卖如同在交易所进行期货合约交易,会产生浮动收益或浮动亏损。可以规定一旦浮动亏损达到客户存入保证金的50%时,即时通知客户追加保证金,客户应及时进行补足。如果客户不能及时追加或拒绝追加保证金,银行将视情况予以强制平仓。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合理利用结售汇综合头寸来进行风险的管理。由于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将银行持有的因人民币与外币间交易而形成的外汇头寸全部纳入到管理范围中,银行可以自主调节即期与远期、代客与自营结售汇头寸在总头寸中所占的比例,使其适应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从而增加持有外汇敞口的灵活性。当市场价格不利时,银行有足够的空间选择不进行强制平盘,而是将敞口通过综合头寸保留下来,等市场价格有利时再进行平盘,以降低因强制平盘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孔慧.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广西金融研究,2006(8):47-48.

[2]赵洪波,赵尊振.细解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失衡的原因[J].中国外汇,2006(2):75-76.

篇9

2020年马上就要到年末时间了,作为银行员工就对这一年的工作认真的去做份总结。那么你们知道关于2020银行柜员年终总结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0银行柜员年终总结五篇,欢迎参阅。

银行柜员年终总结一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回顾本年度的工作,在银行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个人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

作为一名银行柜员,我认真积累日常工作经验,潜心钻研新的业务技能,为我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现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学则进,不学则退。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刻苦学习,在学习中汲取工作能力,汲取前进的动力,汲取创新的活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使自己在思想上、理论上、业务上真正成熟起来,更好的搞好本职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我的工作准则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精通一行、勤勤恳恳、踏踏实实”。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的政治敏锐感,在具体事情面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立场坚定,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先集体、后个人,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在生活中,积极向周围领导和同事们学习,使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断提高,解决、思考问题逐步走向周全。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自工作以来,我坚决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克服各种困难,勤奋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平时,我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接送钞的任务。在本职工作上,我觉得自己有许多需要学习需要加强的方面。因此,在开始工作时,除了认真学习我行相关业务操作书籍外,我还虚心的向周围其他同事请教办理业务中遇到的问题。更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其他柜台的业务,以此使自己能尽快掌握全面的银行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通过平时的积累,我在调离原来的储蓄柜台,换做对公业务时,能很快的适应新工作,大大缩减了过渡的时间。同时我也刻苦练习操作系统等业务技能,使自己能够拥有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的本领。

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同时虚心的像其他同事请教经验,使自己能尽快的适应这个岗位,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二)把握全局观念,积极支持、配合单位领导开展各项工作。

认真落实支行各项工作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管理,搞好团结,凝聚士气;积极参与制订各项计划和规划,搞好分析和预测,合理建议,准确决策,促使我行各项业务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龙头柜员的作用。

首先是要合理安排临柜人员现金业务,充份调动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分工明确、权责一致”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质量考核制。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内部员工学习业务知识、规章制度、政策法规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提高内部员工的业务素质。

(三)突出抓好业务规范操作和各项内控管理措施的检查落实。

银行结算业务是一个高风险的部位,结算业务的内控建设应该被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从规范结算业务的柜面操作与加强管理两方面入手,做好龙头柜员即时、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查,努力消除各种风险隐患,确保将结算部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抓好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自律监管,发现问题立即督促纠正,并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辅导。

(四)提升服务理念,全面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

服务是银行的生命线。每位员工都赞同这个理念,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这一点,促进服务的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发展,增强我行在同业之间的竞争力。规范化服务这也是积极营销的一个表现。提高了服务质量,可以为客户提供比其它银行更加优质和更具特色的服务,由此我们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客户资源。

总之,以上就是2020年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离优秀的银行柜员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改进和提升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协调好各个方面关系,发挥自己的工作潜能。

银行柜员年终总结二20_年是工行发展浓墨重彩的一年,工行成功迈出了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步。20_年对南岸支行来讲,是辛勤耕耘的一年,是适应变革的一年,是开拓创新的一年,也是理清思路、加快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各支行及下属分理处机构业务整合平稳发展,综合业务系统全面推进并取得预期目标。在这一年里,组织和领导给予了我许多学习和锻练的机会。

一、强化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我从事储蓄工作以来,十分注重个人业务能力的培养学习。为储户提供规范优质服务的同时,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在熟练掌握了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积极认真地学习新业务、新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向领导及专业科请教学习。随着银行改革的需要,我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也随着工行各阶段的改革得到了更新和进步。

二、以高度的责任心,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将优质工作落到实处。

2_年,我在长江村储蓄所任业务主管,主要负责重控、内控、核算质量、及柜面正常业务。通过加强内控管理,全所在去年分行开展的核算质量评比中,从未列于倒数五十名内,还曾几度位于前三、四十名之列,我个人还曾连续两月在南岸支行被评为“无差错柜员”。

我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思想,把客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换位思考问题,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大胆开拓思想,征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努力为客户提供质服务,以赢得客户对我行业务的支持。在长江村储蓄所工作期间,我同众多客户由客户谊发展成朋友情,多次受到不同类型客户的赞扬,从未接到过一起客户投诉。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银行的工作也时时变化着,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新的情况发生,这都需要我跟着形势而改变。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巧,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履岗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工行员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我所努力的目标。当然,在一些细节的处理和操作上我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时刻以“服务无止境,服务要创新,服务要持久“的服务理念鞭策和完善自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中提高自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工行的改革发展进程添砖加瓦,将优质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银行柜员年终总结三一、在德的方面: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顾全大局,服从分工,勇挑重担。尊重一把手,团结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作风端正,工作作风踏实,敢于坚持原则,求精务实,开拓进取,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负责分管和协管工作,大力支持一把手的工作,促进支行三个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在能的方面:

熟悉和掌握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金融法律法规,能较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较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作水平较高,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文化知识水平较高,专业理论水平较强,具有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能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具有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经验较丰富,知识面较宽。

一年来,本人先后主持召开辖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会议、外汇管理工作座谈会、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会,协调县政府召开国库工作座谈会。在上述会议上,分别组织学习有关金融方针政策,把“一个规定两个办法”、外汇管理政策、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帐户管理、现金管理、国库管理规定等传导到辖区金融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并通报相关的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较好地发挥了基层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作用和窗口指导作用。

年初,本人组织支行中层干部学习“四法”,并进行考试。通过组织学习和考试,提高了中层干部金融法律法规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根据分管工作和协管工作的职责、范围和上级行的要求,一年来,本人先后组织开展现金管理情况检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检查,《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检查,并协调中心支局检查科对辖区外汇指定银行开展外汇业务检查和对辖区外贸公司开展出口收汇核销检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了有关问题,促进了辖区金融机构和外贸公司依法依规经营和管理,较好地协调了各有关方面的关系。

本人具有较强的指导、管理、协调能力。在指导工作中,总是先认真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深思熟虑,拟定一套工作方案;然后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把文件精神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结合起来。在工作过程中,坚持靠前指挥,找准工作重点、难点,抓住主要矛盾,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在管理工作中,坚持每月初主持召开一次分管、协管部门负责人会议,听取上月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当月工作安排计划;坚持每月对营业室、外管股进行一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加强管理,督促内控制度的落实。在协调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

本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一年来,下基层50多次,30多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了许多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同时,撰写了多篇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文章。其中:《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金融工作》一文,分析了惠东历曾经出现的违背科学发展观盲目搞开发区给经济、金融造成严重损失的问题,阐述了“明确金融限制发展的领域和支持发展的重点,科学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实现信贷投放平稳较快增长,人民银行要搞好金融服务”的观点。《坚持用好的作用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一文,分析了近几年来,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数据和腐败分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得出了选人用人的问题至关紧要的结论。

明确指出:“首先,在选人时要有好的作风。一是要坚持任人唯贤;二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三是要坚持党委集体讨论。第二,要选作风好的人。一是要坚持以德量人;二是要坚持以能用人;三是要坚持以勤识人;四是要坚持以绩取人;五是要坚持以廉择人”的观点。《关于当前外汇管理政策的若干思考》一文,从基层外汇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当前外汇管理政策涉及的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提出了改进外汇管理的有关建议。《关于促进县域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的思考》一文,分析了惠东经济与金融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的六点建议。

三、在勤的方面:

本人事业心、责任心强,奋发进取,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认真,态度积极,雷厉风行,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勤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故不迟到、不早退。一年来,本人基本无休工龄假,节假日较常值班和加班,坚持每个月底参加营业室的加班,协调有关工作,审核有关报表。由于本人工作较忙,因而多次放弃了应邀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和赴外考察活动的机会。

四、在绩的方面:

本人工作思路清晰,计划性、前瞻性、前导性强;开拓进取,经常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获采纳,完成较重的本职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讲究工作方法,效率较高;能按时或提前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工作成绩比较突出,效果良好。

在外汇管理方面,_年上半年,本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县外贸公司增加较多,领用出口收汇核销单大幅度增长,出口额大,收汇额小,核销率较低,存在一定风险隐患的问题,在支局局务会上提出了加强核销单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出口收汇核销风险的意见,获得局务会的采纳。随即,本人制定了《关于对外贸进出口企业出口收汇核销单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有保有压的措施,加强核销单管理。并组织开展对部分外贸企业外汇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_外贸出口的指导意见》,对辖区外汇指定银行提出了六条窗口指导意见。此外,还组织对部分私营企业运作情况的调查,分析其运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私营外贸企业出口收汇核销管理的措施。从而,促进了我县外贸企业领单、出口、收汇、核销的良性循环。

在支行制定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方案的过程中,本人提出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主张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方式要由“相马”改为“赛马”,让人才的本领得以施展,在年龄的条件上不宜定得过低。本人的主张最终被支行党组采纳。

五、在廉的方面:

1、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准则》,自觉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

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一年来,本人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自觉做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阳奉阴违、自行其是;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

2、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行员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动支行用人机制的改革,并逐步走向法治化的轨道。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本人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坚持以制度用人,以制度管人,并引导、教育员工自觉执行支行各项规章制度,树立爱行如家、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

4、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本人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5、按规定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

总的来说,一年来,本人分管、协管的股室较多,工作范围广、任务重、责任大,由于本人正确理解上级的工作部署,坚定执行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支行的规章制度,较好地履行了作为行政职务和作为专业技术职务的职责,发挥了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好地完成了分管和协管股室全年的工作任务。

银行柜员年终总结四时光荏苒,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回首即将过去的2020年,有领导的关心与教诲,有同事的支持与帮助,有攻坚克难之后的喜悦与欣慰,也有惆怅彷徨之后的不悔抉择。虽然我还是一个从事银行工作刚刚两年的辅助员工,但是经过努力,我今年的业绩从年初的个人存款_多万增加到现在的_多万,净增_多万,已经成为支行揽储方面业绩第一名。现将我一年中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一年来,我能够认真学习银行方面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总结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即比较学习。跟其他同事比,我个人欠缺的就是我需要学习的;跟其他支行比,我们薄弱的就是我需要加强的;跟其他银行比,与我们不同的就是我需要探索的。

二、开拓创新,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只有不断开发优质客户,扩展业务,增加存款,才能提高效益。我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网,与拆迁公司建立联系,通过拆迁公司,我得到了大批具有储蓄潜能的客户名单。然后逐个登门拜访,拒绝、冷眼甚至辱骂不可避免,但是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我在原有的营销和维护个人客户,帮助客户理财的基础上,还挖掘了不少新客户,吸引了大笔新的存款。

三、忠诚执着,为支行事业发展尽职尽责

银行是我学生时代就蒙昧以求的工作场所。毕业之后,我非常幸运的得到了这份理想的工作。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银行工作人员也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必然需要不断地学习、持续的磨练。工作一年多后仍然不是银行正式员工的事实让家人有些担忧,他们甚至为我找了他们认为更好的出路。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还是体谅家人的感受,说实话我徘徊过、矛盾过。但是理性的思考之后,我毅然决定留在支行,继续努力,用我的成绩实践自己当初的畅想,也打消家人的顾虑。

新的一年里,我为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为了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银行员工,我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一、业务方面。不断更新自己的银行业知识库,既要熟悉传统业务,又要及时掌握新兴业务;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要有熟练操作具体业务的能力;既要学习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也要主动了解银行的贷款、存款、结算等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

二、素质方面。养成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严格要求自己,作风正派,洁身自爱,自觉维护银行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三、心理方面。不断经受磨练,理智面对挫折和失败,把行程成熟、稳健的心理状态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

明年,我的业绩目标是个人存款到达_个亿。我会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自己成长的同时,为支行事业的发展做出属于我的一份贡献。

银行柜员年终总结五2020年,我在银行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银行的工作方针政策,立足本职,服务客户,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银行领导的肯定和客户的满意。现将2020年工作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2020年,我勤奋努力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除完成一线前台的柜员工作外,我利用一切机会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共销售银行理财产品_万元,其中:基金_万元,保险_万元,银行卡_万元。

二、认真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水平

2020年,我在工作上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外,重点是学习银行的各项制度、工作纪律及理财业务知识,做到学深学透,掌握在脑海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自己做好各项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我熟悉和掌握了银行的各项制度、工作纪律及基本理财业务知识与技能,增强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大局观,能较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完成银行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良好成绩。

三、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

作为一线前台柜员,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关键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获得客户的满意,以此增强银行品位与形象,促进银行业务的发展。为此,我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客户做好服务工作。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摆正位置,认真做好服务工作,消除自己思想上的松懈和不足,彻底更新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落实银行各项服务措施。二是把业务技术和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服务水平的尺度,苦练基本功,加快业务办理的速度,避免失误,把握质量。三是努力学习新业务知识,掌握做好银行工作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理财产品方面的知识,为扩大业务范围与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风险;防范

一、实现稳健经营目标。将控制放在防范风险上

(一)正确认识风险损失的突发性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的许多风险因素事先往往不易把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危害,令银行措手不及。如由于储户的提款需求具有随机性,难于事先预测,特别是自有资金较少、吸纳存款数额和储户多的银行,一但因某种原因(如小道消息误导)使得同时提出提款要求的资金需求大大超出银行正常的备用资金,就会使银行难以应付。再如,信贷客户不经银行同意将贷款用于风险很高的投机活动,贷款抵押物因火灾损失而产权所有人又未对其投保等,也会给商业银行造成突发性损失。

(二)应认识会计风险控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

有些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认识还不充分、不确切、不完整,存在着几种倾向:一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对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二是以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

(三)控制因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得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增加

汇率升值有利于抑制能源和原材料等进口商品价格持续上升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并有利于降低“双顺差”,从而减少外汇储备的增长,更好地控制中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源头。汇率升值总体上有利于内外经济失衡的调整,是一种“内外兼顾”的紧缩政策。从目前看,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内外失衡”的调整仍未完全到位。因此,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尚有一定升值空间,决策层很可能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允许汇率继续升值。由于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市场还不完善,国内银行间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缺乏,只有外汇远期和掉期两种,汇率风险难以完全有效对冲,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得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增加。未来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银行汇率风险仍将增加,并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趋势的增强使得银行的交易性汇率风险增加。

二、银行应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运行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受到诸多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影响。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和预判提高前瞻性。做好风险防范,并扎实开展管理变革,力求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通货膨胀阴影犹存以及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注意采取下列风险防范及化解措施:

(一)建立全社会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大体系

在转变职能过程中,政府要力促银企关系由过去的资金供给型向互惠互利型转变。政府还要处理好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的关系。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经济。地方政府一定要在鼓励兼并、规范破产过程中,严格按中央文件精神操作,杜绝各种形式的逃废银行债权现象发生作为银行也要积极支持企业的改革、改制、改组工作,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尽力盘活一块存量资产为了有效地促使地方政府支持防范金融风险,还应当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政府目标责任制,把金融风险的防范直接与地方党政领导的政绩挂钩,形成以政府为龙头,银行为核心,企业为基础,其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防范体系,以有效防范风险。

(二)加强内控管理,风险管控应趋向专业化和精细化

控制活动是为了合理地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交易授权、职责划分、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独立稽核。商业银行要树立“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理念,内控规章制度的制定后评价和完善工作趋于常规化,内控管理纳入考核评估体系,无章可依、有章不循的问题要得到较大改观。在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方面,要引入专家论证制度,建立专门的审贷中心,对风险的识别和掌控能力逐步提高。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基础,改进和提高了风险定价技术与能力。还应加强风险问责,特别是对高管的风险问责力度不断加大。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首先,内部控制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再次,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讲,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促进经营战略调整,实施以结构调控压力

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配置时应考虑到通货膨胀对各行业的影响,在具备相应能力时提高盈利预见性强、产品价格可以提升的行业的信贷资金配置比率,降低受宏观经济影响大的行业的信贷资金配置比率,积极对能够抵御通胀与经济周期、国家政策支持导向明确的行业提供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信贷政策,防范有关行业信贷风险,实施行业风险限额管理,同时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盈利机会,提高银行经营水平。

(四)全面加强信用、市场、流动性和操作风险的管理

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密切监控企业经营风险,特别是密切关注从紧货币政策环境下.房地产、“两高一资”、出口等行业中有关企业的信贷风险变化,注意防范企业或集团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维护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在防范流动性风险方面,商业银行应提高流动性的日常管理水平,加强存贷款资金的流量监测和融入、融出资金的流量管理,加强头寸预测调度,制订应急预案。并注意均衡安排投资,以实现支付安全和较低的备付率水平,将流动性风险和效益有机结合。在防范市场风险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汇率,利率的波动加大会给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定价能力带来压力。通过匹配资产和负债来规避结构性风险,同时运用多种金融市场工具对冲借贷资金的币种、金额和期限匹配不完全所产生的风险,并通过风险敞口和止损限额控制来规避交易性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