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31 06:30:30

慕课心得体会

慕课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慕课 教学改革 影响 新视角

慕课是由互联网技术而引发的一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的出现对于高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慕课以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校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冲击着传统高校的教学模式,并且对高校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慕课的概念

关于慕课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程建刚教授对慕课的定义是:慕课是大规模在线课程,其以视频为主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到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给全世界学员学习。慕课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名校名师的教学以小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授,慕课有一整套标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

2 慕课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

慕课的出现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是总体来看,慕课的出现是教育模式创新的具体体现,对深化我国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1 慕课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慕课的出现解决了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要学员通过网络注册就可以成为慕课的享受者,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到名校名师的课程教学,慕课打破了传统教育地域上的局限,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得到大大提高,一个优秀的课程可能会有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注册学习,慕课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冲击的直接影响就是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慕课是以简短的视频为教学内容,它通过视频形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为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进行慕课学习,而不会再因为课堂教学地点的限制,而无法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2.2 慕课让高校教学课程更加生动

高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非常的吃力,而慕课则很好的解决了此问题,慕课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理论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慕课视频课程将课程内容分割成10分钟的“微课程”,主要是集中讲解某一问题,并且在课程中贯穿了很多有趣的环节,比如学习者需要回答一些关于讲解知识的小问题,只有回答正确后才能继续听下一环节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慕课还具有互动功能,学生遇到不会的知识后,通过慕课平台可以将问题提出,随后就会有师生将相关的答案提供出来,可以概括的说通过慕课大大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增强学生的互动参与性。

2.3 慕课对传统的师生关系带来了改革

慕课的出现将对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进行重构,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的基础,而课程是维持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重要环节,慕课的冲击将对传统的高校师生关系带来巨大的变革,实现了师生关系的“翻转”,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自主地选择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课程,而且还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自主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些时候学生的意见等还可能被名校名师所采纳,成为名师的“教师”。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再仅仅围绕自身的教学主观判断,而是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学习过程的趣味性问题。因此慕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地位,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多的体现在公平、公正的良性互动关系上。另外慕课的出现改变了教师之间的固步自封的状态,教师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强,因为慕课设计的课程不再单独局限在某一专业课程,而是会更多的涉及到不同专业的学科,需要教师之间相互合作。

2.4 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慕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首先由单一的办学主体向国际化联盟办学多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高校内部教学,而慕课平台的出现是多个高校共同开发与分享的课程,因此慕课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理念也要随之改变,实现多主体的办学理念。其次有个体学习模式向团队与个性学习相结合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而慕课则是通过共同学习实现了全世界、不同专业之间的规模化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学习。最后将重视学习理念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慕课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模式,任何人可以免费在慕课平台注册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毕业以后也可以学习。

3 “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慕课的出现对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的影响绝对不是转变教学模式那么简单,而是会对高校教学改革带来具有革命性的深远影响,因此高校教学改革要以慕课为契机,加大对慕课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思考。

3.1 高校要积极创新慕课的开展方式

慕课的开设需要高校为此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用于购置与支持慕课的运转,但是在我国高校财政支持有限的背景下,高校积极开展与创新慕课建设模式:一是由国内高校组建慕课联盟,通过高校联盟共同维护与开发慕课,这样既可以降低高校的资金投入,还可以整合高校内的教育资源,提高慕课的质量;二是将慕课交给实例较强的IT企业完成,实行与企业共同开发、共同收益,由企业建设平台,高校使用平台的方式,这样的最大

弊端就是容易导致慕课平台被企业所控制,导致慕课的内容出现商业化与功利化,与慕课平台开设的本质发生偏离。

慕课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慕课;义务教育;启示

所谓慕课,其本质是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它的诞生给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部于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我国教育要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入融合,以此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人才。”可见,慕课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与肯定。

一、慕课的发展

慕课(MOOC)的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2012年,慕课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2013年,慕课之风正式刮进我国,被业内人士称为“印刷术诞生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改革”。如今,慕课以其高开放、高互动、高质量等一系列特征深受教育界人士的认可与欢迎,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现在,慕课风潮已经席卷义务教育领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明确指出:“慕课将使我国教育领域焕然一新。”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江副教授认为:“将慕课用于基础教育,可以积极促进全面教育水平底线的提升。”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陈玉坤主任也认为:“慕课使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在全球共享、全民共享。”综合这种种论述不难发现,慕课的教育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将这种新型课程用于义务教育领域,可以使我国的义务教育释放出新的活力。

二、慕课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

1.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慕课

开放性是慕课的最大特征之一。它以网络为媒介,突破了经济条件、地域范围、师资条件和交流群体等一系列限制,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免费提供网络课程,这使得优质资源和最新知识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与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与教育公平。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义务教育领域依旧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教育资源不均、课程设置陈旧等问题。教师在课堂中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屡见不鲜。慕课作为一种在线网络课程,可以使义务教育得到世界上最前沿的教育资源,学习最先进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教师要通过慕课努力反思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打破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以改革的勇气创新慕课

慕课毕竟是基于美国人的文化背景而诞生的,要使其在我国教育领域发挥出最大价值,还要对其进行本土化创新,要从我国的文化土壤出发,去主动研究如何改革。毫无疑问,慕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观看慕课资源,不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慕课的应用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境界,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鉴于此,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定步调来学习慕课,逐步培养自学能力,但教师也要意识到学生年纪尚小,学习思维还不够成熟,需要适时加强引导,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主动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

3.以合作的精神推进慕课

毋庸置疑,义务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新形势下,我国义务教育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积极实现义务教育信息化。然而,要想顺利构建覆盖小学、初中的慕课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要将学校力量、国家政策、先进技术、大众媒体等力量有机融合。事实证明,只有从学校到教师、从国家到地方团结合作,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进慕课在我国义务教育领域的普及。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学校要加大慕课宣传,教师要努力研究慕课,各个方面共同配合,促进义务教育质量获得质的提升。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先生曾经指出:“慕课是一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使得知识传播变得更加立体。”确实,在义务教育领域应用慕课大有裨益,值得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义务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盼,王湘蓉.慕课来袭:基础教育准备好了吗?[J].未来教育家,2013(02).

[2]徐倩.慕课能否撼动课堂[N].天津教育报,2013-10-23(3).

[3]王晓波,牟艳娜.慕课:多元在线教育形态的创新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2).

[4]汤敏.别人都慕课了我们怎么办[N].中国教育报,2013-10-23(2).

[5]郭英剑.中国慕课发展的三大问题[N].中国科学报,2014-04-03(7).

慕课心得体会篇3

所谓“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本意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旨在增进知识传播和共享,通过建立一套固定的学习管理系统并使用系统学习资源的在线课程模式。随着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慕课平台的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一场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为基础、以高等教育领域课程资源共享为标志的教育革新运动已席卷全球。面对慕课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大军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如何积极应对?在此,本文从课程建设层面上,对慕课时代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困境及如何成功突围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全球高等教育的慕课时代

随着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慕课平台的相继组建以及更多课程的在线,“慕课”出现“井喷式”发展态势,世界各地数百万的个人用户通过上述三大平台注册学习课程。为此,美国的《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先后加盟edX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相继加盟Coursera平台;2014年5月8号,“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高等教育界开始进入“慕课时代”。

如今,慕课只经历了短短3年的发展,但因其具有“超大规模、即时在线、课程要素完整、全球开放、自组织及交互与分享”等超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已吸引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从教育变革的宏观层面来看,慕课意味着校园围墙正在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职能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教育将超出现有的教育范畴,会成为国家文化和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1]。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校长乔治・皮特森(George P.Peterson)认为,MOOC预示着教育领域有发生颠覆性变革的可能性[2]。哈佛大学教务长阿兰・伽伯(Alan M. Garber)认为,MOOC将为我们重新思考如何进行教育提供了一个机会[2]。

慕课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海量应用,也为国内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加快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敲响了警钟。针对慕课对国内高校提升质量的促进作用,有学者认为,慕课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将积极促进国内高校提升课程质量和探索大学教学模式创新[3],有学者甚至发出如下警告:在线课程会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我们的大学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4]。

然而,慕课最直接的启示在于课程建设和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对此,台湾交通大学教授李威仪认为,优质课程的重要性超越(慕课)平台的建立[5]。同样,清华大学教授孙茂松在谈到国内一流大学积极参与慕课建设的时候,也坚持认为首要之事是拿出最优质的资源,这样才可能形成一种辐射的效应[5]。 二、慕课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困境

课程建设历来是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面对慕课浪潮,国内一流大学纷纷积极参与慕课资源建设,旨在辐射其优质课程资源。而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军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应用型本科院校却将面临一些尴尬困境。其中,在对课程建设的认识和定位、课程资源的建设能力以及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等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

1.对慕课建设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慕课建设普遍存在两种认识误区:一是“拿来”,二是“观望”。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慕课这一新生事物反应最迅速的均为一流名校,其纷纷拿出最优质的课程资源,以期扩大辐射示范效应。对此,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热情高涨,认为只要是公认的水平高的好课程就应该拿来好好地用。但这恰恰忽略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知道,任何课程建设都必须支撑于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又必须服从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另一方面,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刚刚完成或是即将完成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在惯性与惰性的相互作用下,自我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慕课建设抱着“等一等、看一看、想一想”的观望思想,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缺乏主动应对慕课冲击的思路和想法。

2.课程资源建设能力不足。“慕课时代”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团队、海量的教学资源以及及时在线的交互式学习方式,都是使其成为慕课建设主力军的必然原因。在国内,业界也普遍认为重点高校才是慕课建设的主体。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自身办学积累和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于慕课的建设能力肯定不如一流大学。

3.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性不高。目前,国内高校核心的课程资源一般集中体现为课程大纲、教师课件、教材和课外阅读与辅导资料等。相比之下,慕课平台所的课程资源则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交互式的学习与课程评价,还涵盖了散落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资料。虽然,慕课资源较之更为丰富,但仍存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和课程资源利用低效”的问题[6]。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要务,即使是引入了业界公认的高水平慕课资源,也会存在引入课程是否适用、是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培养要求、是否有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运行机制、广大师生是否接受等诸多导致慕课资源共享有效性不高的问题。 三、慕课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中国大众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学习慕课、参与慕课,并直面慕课所引发的教育变革浪潮,谋求自身的变革,也会成功走出课程建设的困境,从而在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

1.高度重视慕课课程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者除了关注近期热议的转型发展,还应高度关注慕课时代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还是要落到课程的支撑上。因此,更要高度重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主动研究慕课对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创造条件开展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慕课探索与实践。各高校对慕课建设的认识要清晰、定位要明确,既要纠正不落地的拿来主义,又要从思想源头上杜绝“等、靠、要”的消极观望主义。要主动作为,从组织和政策层面做好慕课时代的教育观念更新工作,鼓励和要求教师以质量为核心加强课程建设,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主动学习慕课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投身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2.搭平台、建联盟,取长补短、抱团发展。如何破解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慕课建设能力不足的困境?那就是要发挥整体的集群优势,相互学习、探讨和交流,共同促进和发展。也可以依托现有的一些应用型高校联盟组织,组织和引导同类高校开展相应的建设工作。

3.利用微课提高慕课资源共享的有效性。慕课资源本身具有的优质性使其具有辐射与示范的可能,但优质资源如何共享给不同类型的高校、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却是个重要的命题。另一方面,作为共享优质慕课资源的学校群体,怎样结合校本特色去提高资源共享的有效性同样是个重要命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与重点大学截然不同,因此对于优质慕课的资源共享必须另辟新境。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其课程内容是将支撑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能力的知识点按一定逻辑整合而成。重点大学的慕课资源在落地应用型本科院校时,可以通过“拆分、组装”的方式,将适用于重点高校的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各应用型高校再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需要,将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内容建设成若干个微课,再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导向重新选择,将慕课模块与校本微课整合,重新组装为新的课程资源。同时,要结合教学需要制定出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以保证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4.选择公共课程为改革突破口。慕课起源于英美国家以及当今世界英语的强势地位,决定了目前绝大多数慕课以英语为载体的事实,这一点对于国内大多数高校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切实深化公共课程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契机。加快建设以中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慕课,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更有助于推进汉语国际化的进程。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英语技能,应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如能以慕课学习为切入点,以英语应用技能为核心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通过“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组织形式转变、网络资源建设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以及建设师生网络学习共同体”等方式,加大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并尝试与专业英语教学的相互融合,将会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英语真正成为一种高效和实用的工具,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左利.李志民:MOOC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EB/OL].http:///gd_6534/20130506/t20130506_939244.shtml,2013-05-06.

[2] 慕课:一场教育风暴来袭[EB/OL]. http:// /html/info/2013/mooc/index.shtml,2013-06-03

[3] 陆P. 课程质量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EB/OL]. http:///focus_1658/20131112/t20131112_1038533.shtml,2013-11-12.

[4] 杜杨.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EB/OL]. http:///gao_jiao_news_367/20130821/t20130821_1004086.shtml,2013-08-21.

[5] 王左利. 慕课生态初现:高等教育陷入了互联网狂热之中[EB/OL]. http:///focus_1658/20131010/ t20131010_1026335_2.shtml,2013-10-10.

慕课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 高职;财会;综合素质;慕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2

一、慕课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特征

(一)慕课的核心理念

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了慕课这个名词,这种授课方式支持学习者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例如通过YouTube、博客、Twitter及其他社会性软件学习。“慕课”(MOOC)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一般一门慕课的学习人数都要上万人,最多达十几万人,而传统课堂只有几十人,最多几百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只要有意愿,都可以注册学习;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生完全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无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指的是课程的意思。

(二)慕课的主要特征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肯定。2013年,美国新媒体联盟(NewMedia Consortium,NMC)在《地平线报告》中提出,慕课刺激了高等教育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增长,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理论上,参与慕课学习的人数没有上限。杜克大学开设的第一门慕课课程注册学生总数超过1.2万,麻省理工学院开设的慕课课程注册学生更是达到了15万人。慕课颠覆了传统的在课堂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方式,使世界各地的学生有可能享受到顶级大学提供的优质课程成为了可能,这也是目前所有慕课提供平台的宗旨。

2.慕课是一种拓展性的、多元化的内容集合。将慕课设想为“连通主义”的生态系统是由乔治・西蒙和斯蒂芬・唐斯在2008年提出来的。按照连通主义理论的要求,知识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而是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在慕课的背景下相互联系起来,对课程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并产生新观念。这种模式不再强调知识的吸收,而是更侧重知识的生成,由此所产生的新知识有助于支撑和发展慕课的生态环境。此外,慕课可以把分散在网络各处的学习资源集结起来,进行重组。教师不但会提供课程的视频,还会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网络链接来补充学习内容。

3.慕课采用了许多时下新兴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视频的时间不长,并以知识点的分布为依据把视频分成若干个部分。同时,每门课程都有相关的练习和结课考试,并通过自动评分、学生互评等方式,对练习和考试进行评价。而且,课程的更新一般与学校教学进程表的时间安排同步,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在线课程论坛实现。因而,在建设慕课和将慕课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科学技术的支持,如录制高质量的视频、采集并分析数据、建立具有社交网络功能的平台、进行自动评分等。

慕课的上述特征也被认为是教育开放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慕课的开放性体现在四个方面:开放课程、开放学习、开放评估、开放平台。慕课带来的资源共享以及信息的易获取性被新媒体联盟认为是未来五年内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影响的第一大重要趋势。

(三)慕课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慕课建设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2013年5月21日,被视为MOOCs“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宣布新增6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亚洲名校的在线课程项目。自此近两个月的时间,中国知名大学与“慕课”公司的频繁往来说明了慕课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随着合作的进一步加深,慕课平台上将出现第一门中国内地高校课程。

与此同时,中国高校也在打造属于自己的慕课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中国知名大学共建中国“慕课”。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

二、研究慕课对提升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具体有以下几点:

1.要求财会专业大学生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用人单位招聘时首先考虑的要素,这要求财会人员公正诚信、爱岗敬业、勤奋好学、有责任感、关心组织、团结友爱。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使财会专业大学生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财会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从而做到自律,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并加强责任心。

2.要求财会专业大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素质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为了适应经济形势会不断更新,这要求财会专业大学生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的内容随时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会计工作的职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财会人员在用人单位中的作用越加显著,这要求财会人员不仅懂得核算,还要拥有财务预测、分析、决策等能力。因此,财会专业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应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3.要求财会专业大学生较强的应用能力素质

应用能力要求财会专业大学生拥有专业知识应用和专业技术应用的能力。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共130份调查问卷,其中:用人单位期望财会人员具备的素质中,选中率100%的是“财务核算能力”,80.6%的是“懂计算机及财务软件”。培养财会专业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增强他们适应社会能力的主要途径。

4.要求财会专业大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社会需要财会专业大学生拥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要求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形式掌握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以其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提高处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5.要求财会专业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财会工作不仅仅是核算和管理决策工作,还要与客户、工商、税务、银行、财政、税务等部门打交道,因此,在工作中财会人员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和压力。如果财会人员没有良好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就很难战胜目前从事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所以高校财会专业大学生要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职场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慕课模式对提升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1.为提升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找到了新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和移动终端便捷化,慕课正在以强大的势头冲击着整个高等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升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需要新型的素质教育模式,才会更有效的达到目标。因而“慕课”模式应作为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将“慕课”模式逐步纳入高职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为高职素质教育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2.尝试对提升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探索

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很多院校并没有提上工作日程,这是因为在传统教育中还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子,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也过于传统,将“慕课”这一新兴的教育模式应用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也是我们高职素质教育模式的新探索。

3.提出对提升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新挑战

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制作高职素质教育的“慕课”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准确把握教育目的,仔细研究教育流程、探索最新的教育形式,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和工作量,因此,高职综合素质教育采用“慕课”这种模式是对各种资源的整合,也是对各种现有资源的新挑战。

三、基于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慕课开发策略

(一)目的要明确,选取内容应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注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运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无疑是刻不容缓。而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也是大学生们最喜闻乐见、最乐于参与的载体。而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以互联网最为载体的素质教育模式似乎越来越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和接受,其教育效果也在不断提升。慕课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其实际应用,因此在慕课设计开发之初就应该要充分考虑到慕课的应用,着重开发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

从零碎式高职素质教育“慕课”模式开发到系统化高职素质教育“慕课”平台建设,都是为了能将高职素质教育形成规模型高职素质教育的“慕课”模式这一新形势,将以往高职素质教育中优秀的成果得以转换为网络模式,将高职素质教育真正体系化、规模化,避免了素质教育中单一的活动,如单一因为某个纪念日而做的活动一样(如五四青年节),将高职素质教育的传统模式与“慕课”这一新兴的网络资源结合起来,使高职素质教育延续下去,形成体系化、规模化的记录,让学生一届一届学习,受益无穷。

(二)方法应恰当,重点突出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

慕课资源的建设要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已经建设好的慕课资源应该采取开发的资源权限,允许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编辑、再生和更新。

通常情况下,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的这样单一的模式,素质教育其形式多样性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大学生中,法律的普及率较低,那么我们可以将法律之中与学生相关的条例做成“慕课”加以推广,学生在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可以观看,效果比起以往的法律课堂要有明显改善。将零碎式教育模式进行系统化分类,利用网络平台建设,如微信工作平台等作为依托,或者建立区域性素质教育“微课”平台,将高职素质教育在网络中得以传播和互相交流,使其网络化、便捷化,贴近学生,达到系统化高职素质教育平台建设的目的。

(三)开发要合理,避免流于形式

慕课不是资源的简单聚合,而是注重资源的整合性。高职财会专业慕课课程设计开发及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如何使慕课贴近学生,避免形式化,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让微课资源更加丰富、充实,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高职教学服务,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

将“慕课”模式纳人高职素质教育并非老酒装新瓶,而是互联互补,相互完善,相互促进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多,那么“慕课”恰恰是这一方面最好的体现。由于实操课往往是一个老师讲,多名学生观看的情形,我们把“慕课”纳人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反复观看微课,已达到传统实操课达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博.基于微课模式的高职素质教育新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4(9)

[2]张鸷远.慕课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3]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9)

[4]任友群.“慕课”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4)

[5]王国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研究[J]职教论坛.2014(9)

慕课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 慕课;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6-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0-0135-03

[Abstract] As a new teaching model in information age, MOOC has moved beyon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thod and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s Chinese MOOC platforms appear one after another in China, MOOC is leading the reform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has gained close atten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of medical science. MOOC has also incurred a learning and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Applying latest techniques and methods, changing education ideas, improving teaching design, innovating evaluation methods,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s and exerting the advantages MOOC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are imperative.

[Key words] MOOC; Respiratory medicine; Clinic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本意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一经出现便成为国内外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慕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在线网络学习,更加适应信息时展,其基本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送到地球上最偏远的地方”[1]。目前全球有十几个国家在积极推进慕课,慕课已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认为其将逐渐改变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尤其在医学教育中,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宣布共同建设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标志着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启动。面对慕课引领的教育革命浪潮,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吸取和借鉴慕课教学的优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慕课的横空出世,亦为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带来新的启迪,本文就慕课在呼吸科临床教育领域的优势及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探讨,浅析临床呼吸病学借鉴慕课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并探讨慕课对呼吸病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1 慕课的内涵及特征

1.1 内涵

慕课是一种依托互联网信息交流与大数据信息挖掘结合而成的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最早于2008 年被正式提出,其后发展迅速,慕课主要通过网络在线进行,学生不受固定空间限制,使任何人都能实现无障碍学习,充分实现学习的灵活性。慕课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其课程内容主要通过视频讲授,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将课堂分为课前学习和课内互动两部分,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灌输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1.2 特征

对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慕课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大规模参与性。传统课程常依托一个固定的场所,一般只能容纳几十个或者几百个学生,人数受到限制,而慕课对学习者数量则没有限制,因此以“学习的革命”为目的,可大规模参与。②完全开放性。慕课推崇的是课程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对学习者没有任何准入门槛,世界各地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顶级大学提供的优质课程中,只要想学习,都可以免费在线共享这些教育资料,打破了大学的“围墙”,彰显了开放、自由和民主的学术精神。③网络课程但课程要素完整。慕课学习是在网上完成的,是一种网络课程,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但慕课不同于微课程,其有参与和反馈,安排作业和讨论,有考试和毕业证书,是一种完整的教学模式[2]。

2 慕课在国外发展的进程与现状

“慕课”首先在美国迅速崛起,于2008年由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正式提出。2012 年,在美国Coursera、Udacity和EdX 三大网络平台形成,标志着慕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3]。很快,多所美国知名大学均宣布与慕课平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此平台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高端优质课程,期间应用于医学教育的慕课方法亦得到初步进展,因此《纽约时报》将2012 年称作“慕课元年”。2013 年,慕课呈现一路“高歌猛进”之势,欧盟建立了“立方体学院”(Academy Cube),组建了欧洲地区慕课平盟。日本教育通信行业联手高等教育机构成立了“日本开放在线教育推进协议会”[4]。英国推出“未来学习”(Futurelearn),德国推出慕课平台“我的大学”(Iversity),向世界各地学习者提供知名大学的免费优质课程。截止2014年8月,Coursera、Udacity 和EdX三大世界主要慕课课程提供网站共开设了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共计99门。目前全球有十几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等都在积极推进慕课[5]。

3 慕课在国内发展的进程与现状

慕课作为时下热门的一种新型网络教学方式,在我国的发展起步阶段较晚,2013年才正式进入中国,首先,清华大学成为首批加盟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的亚洲高校成员之一,随之,复旦大学、台湾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签约慕课平台Coursera,使得中国慕课课程融入全世界慕课大家庭[6]。“中国慕课长三角论坛”召开后更使我国多所知名大学加入慕课平台,因此,2013 年被称作“中国慕课元年”[7]。我国在2014年,标志着全球首家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正式启动的“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成立,以“根植医药卫生、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服务人才培养” 作为宗旨,慕课联盟包含近200所高等医学院校、行业学会及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慕课正式成为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式。截至2015年7月,其平台上已经推出基础和临床课程共计7门,但是听课人数少,缺乏互动性,没有体现出慕课大规模与共享性等特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我国慕课教育发展时间短,普及面较窄,学习者认识不足,此外,慕课要求质量高,考核严格导致很多学生畏而不前。所以,目前慕课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我国教育部门一直鼓励各高校开设慕课课程,积极推动慕课在我国的普及[8]。

4 慕课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可行性分析

4.1 慕课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有其主要优势

课堂教学是我国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虽然各种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革,但目前仍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慕课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传统模式,又不同于出现的其他新教学模式, 慕课借助网络新技术,集中优秀的师资力量发挥教育的新能量[9]。从教育发展史来看,慕课能够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得以可行有其如下优点。

4.1.1 慕课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首先,慕课资源完全开放,免费共享,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民主和自由的精神,逐渐淡化了教育在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其次,就学生而言,“翻身农奴” 做了主人,从以前单纯听课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翻转了课堂及师生关系,可谓是学生学习力解放的一次革命。再者,新兴科技的应用使课程学习具有高效快捷性,互联网技术大幅提高了授课效率和效果,节约了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增加与学生交流机会,使学生眼睛看、耳朵听、心里记等多器官并用达到最佳学习效果[10]。

4.1.2 慕课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慕课视频课程制作符合人们心理认知规律,编排一般15~20 min生动讲解视频提高了学习效率。慕课教师在编辑内容时,都会对知识节点进行逻辑重组,其原因在于教学的编排需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可以清晰表达完整的知识框架。慕课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简化了学习条件,使学习成为“时时处处皆可学”。

4.1.3 课程内容精制并且考核方式灵活 课程内容优秀主要表现在,核心课程教师多为知名大学教授或者本领域内前沿的研究者,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制作成经典视频后传授学生。慕课课程知识分为若干单元,将单元细分为知识节点,每个节点知识通过多媒体素材和技术进行解读,而不是传统课程的简单录制,如此复杂的教育资源生产方式不是个人力量所及而是团队协作的结果[11]。慕课教学模式下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学生可以在支持服务平台学习,进行交流讨论,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通过电脑系统自动评阅分数;可以在师生之间互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借鉴“慕课”教学模式有其必然性

呼吸内科是临床内科学的一个亚支,研究对象主要是呼吸道疾病的防治。随着科学的进步,呼吸病学在医学中越来越广泛应用,因此呼吸内科学习更加受到重视,教学模式亦不断改进。慕课这场学习风暴的来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视角。医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兴趣并领悟其所传达的核心医学价值观,从而使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成为必然性。

4.2.1 慕课将改观学生学习呼吸内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慕课时代,学生改变了传统一味接受灌输记忆的教育方式,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并突出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12]。学生可以自由在网上搜寻相关的呼吸病教学视频,从中学习自己最需要、最感兴趣的部分,对复杂部分可反复观看视频学习,避免出现教师课堂授课理论都是一带而过、学生收获甚微的结果。

4.2.2 慕课将改观教师教授呼吸内科学教学理念和方法 慕课可以有效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改变教师“教”的主导地位,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使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变革和创新,提高自身水平和教学质量,使教学的本质充分体现出来。崭新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对促进高校呼吸内科医学教育质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3]。

5 强化慕课式教学模式改革在呼吸科临床教学的途径

5.1 转变教学理念,接轨国际思想

对我们来说,转变思想,摒弃传统理念,树立正确的接受新事物及新思想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呼吸课程教学中,改变教师为主体的地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发挥学生本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1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节省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实效[15]。充分应用慕课平台的先进技术手段,学习其他同行的慕课课程,主要关注国外最新技术发展,促进同行交流,充分体现教育的国际化。

5.2 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核心知识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合理安排教师授课。在教学中运用现代网络媒体,将课程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上、课下都能主动学习,科学分配时间和精力。作为教师更应该注意课程内容、时间、着重点教学分配。改进教学设计同时优化其内容,逐渐摒弃以往平铺式理论教学,应该突出慕课教学特点,联系世界范围内呼吸疾病的变化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开拓学生视野,不必完全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借助慕课完全开放性特性,取其经典教学内容充实自己。

5.3 强化慕课整体建设及整合课程资源

慕课要坚持政府、企业与高校三位一体的整体发展[16],国外的慕课建设主要依托大学财团或大学附属机构,因此西方慕课的发展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成果,政府作为第三方对慕课的校企合作进行管理。政府宏观统筹,企业资金支持,高校出成果,三者缺一不可,整体建设才能达到慕课完美发展。在慕课整体建设时应该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目前有着多家不同的慕课平台,我们应该对各平台慕课资源重新进行整理,取其与我校目前教学情况相适应之课程。

5.4 加强自我能力,创建新的评价及考核方式

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慕课”课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17]。我们应该让具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教授或名师担任网络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并且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共同参与建设成一个整体慕课团队。加强师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特别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在慕课课程水平考核中除了传统考核方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考核方式应用于呼吸病学考核中,并且视情况而选择考核方式不要墨守成规,最终目的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基准[18]。

总之,通过教学模式日益完善,慕课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教学逐步凸现出其霸主地位,但其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新生儿,以后发展仍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实践探索,主动参与,积极应对,勇于革新,加深对医学教育和教学法的理解,推进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对我国医学教育理论给予补充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Kellogg S. Online learning:How to make a MOOC[J]. Nature,2013,499(7458):369-371.

[2] Goldschmidt K,Green-Ryan J.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in nursing education[J]. Pediatric Nurs,2014,29(2):181-186.

[3] 王蓉. 国外慕课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上)[J]. 世界教育信息,2014,9(13):19-23.

[4] 孙晋露. 日本对于慕课的初次尝试[J]. 课程・教材・教法,2014,34(6):126.

[5] 李志民. “慕课”的兴起应引起中国大学的觉醒[J]. 中国高等教育,2014,(7):30-33.

[6] 苗忠义. 慕课(MOOC) 对大学教育影响浅析[J]. 阴山学刊,2014,28(4):84-86.

[7] 殷丙山,李玉. 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8(5):29-34.

[8] 霍达,田园,周涛,等. 慕课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前景与挑战[J]. 中国继续医学效育,2015,7(27):29-31.

[9] 贺斌. 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A):3-7.

[10] 李斐,黄明东. “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11] 吴炜,吴笛,夏彦恺,等. 慕课时代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J]. 探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4,65(6):493-497.

[12] 姜泓,李宏增,张昕,等. 慕课对老年医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 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0):1701-1703.

[13] 郭英剑. “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J]. 高校教育管理,2014,8(4):41-48.

[14] 聂光辉,杨莉. 慕课(MOOC)对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 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947-950.

[15] 关力伟. “慕课热”的冷思考[J]. 复旦教育论坛,2014, 12(1):10-16.

[16] 陶莹,伍勇. 医学教育慕课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15,31(7):1108-1110.

[17] 张明娟,张超英,段宗明,等. 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在医学教育中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4):164-168.

慕课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慕课;传统教学;在线教学

一、环境生态学慕课教学的优势

(一)“教”的优势———教师能动性增强,教学效率提升

从教学规模上看,湖北大学传统课堂一般不会超过200人,而慕课不再受教室空间的限制,选课人数几乎没有上限。《环境生态学》慕课运行不到一年,选课人数接近700人,传统教学一学期最多80人。从教学管理看,任课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课程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师生互动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体水平了如指掌,还可以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和讨论区的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更新课程资源,慕课及时掌握学情,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效率。例如《环境生态学》在湖北大学慕课平台选课人数80人,利用移动端学习访问的人数占70%以上,章节访问量9652次,师生讨论数654次,课堂活动值为1026。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互动量增加,学生的学情可以随时掌握,这有助于教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保证学生持续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慕课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破了“几十年如一日”的PPT教学,尤其是针对师生的互动内容,在线上亦学亦师,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以及生生之间的协同学习。

(二)“学”的优势———学习的自由度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学习不再受教室空间、课堂固定时间的束缚,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自由学习。环境生态学课程采取慕课教学以来,由于在线视频长度一般不超过10分钟,学生可以灵活的自主学习,甚至在上厕所的时间,都可以熟悉一个知识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得到提高。传统教学下,教是主导,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放。慕课教学下,学是主导,挖掘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平均观看时长835.9分钟,最长的学生1596.7分钟。《环境生态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提问次数平均1-2个问题/人,慕课教学下,提问次数提高到7-8个问题/人。学生图1湖北大学慕课平台学生访问统计有了更强的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以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留作业,学生在课后根据老师的讲授完成作业为主[6]。慕课的核心在于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慕课充分体现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创建相应的教学视频并提出问题,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课程的主要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通过网上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而后在课堂上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学生汇报自我学习成果,老师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方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新的“学———教模式”,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强调“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MOOC具有学习的可重复性特征,学生可根据自身对课程知识点的兴趣或需求进行有目的地反复学习。从学习效果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的合格率在85%左右,15%的同学不及格;湖北大学慕课平台下,学生成绩的合格率为99%,仅有1人不及格。传统教学模式下,要分析不及格的原因需要一对一询问,而在慕课平台下,因为有轨迹可循,很容易精准定位分析。这位同学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课程视频、作业、讨论等内容没有按时完成,换句话说就没有开始学习,学习记录在20%以下。慕课教学教师很容易精准分析,分层次、不断督促学生学习,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慕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生态学》慕课运行一年以来,发现诸多因素会影响慕课的教学质量。分析如下:

(一)慕课制作与建设

慕课制作主要包括课程策划、脚本设计、视频拍摄、视频剪辑包装、视频校对等五个方面。课程策划主要对教材重新梳理,设计课程体系,规划录制的知识点;脚本设计是重头戏,知识点内容的选取、课外素材的整理、5-10分钟的有效讲授都必须考虑清楚,不是教材搬家+知识点录制,课程内容是王道,脚本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慕课制作的质量;视频拍摄最为简单,将各种机器设备当作学生,放松心态,就没有问题;视频剪辑包装包括视频打点、视频转码、视频审校、素材插入、片头片尾制作、字幕制作等,耗时长,尽管这是技术人员的活,但在视频剪辑过程中,必须融入专业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总体把控;视频校对是个细活,团队教师人人有责,多听多记,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环境生态学慕课制作最大的心得就是做好脚本设计,把整个课程划分成无数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推敲,制作成精美的“视频”,所有“视频”都力争做到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线学习能有一种“老师在给我上课”的享受,而不仅仅是看客。

(二)慕课教学理念

《环境生态学》线上教学中,学生的提问导致师生互动增多,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加。但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可以线上解释清楚,有些问题面对面交流讨论更好。所以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针对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再次碰撞出火花,双方成就感满满。可以得出,慕课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教师根据线上学情统计分析,针对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能力,实现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注重师生互动及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还原了“学”的本质。

(三)慕课平台管理

技术服务于教学,但又感受不到技术的存在,专注学习利用,而不是技术本身,这就是慕课平台。但技术会制约其发展,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网速和手机APP的开发。以《环境生态学课程》为例,优课在线平台的手机APP功能正在开发,微信平台可以使用,但交互性不强。湖北大学慕课平台有手机学习通,但有时一些功能不能与电脑很好地对应。网速太慢有时不足以支持视频的流畅播放,制约着在线教育的发展。每个平台的慕课日常教学管理各有千秋,但都有邮件推送、公告、督学功能、专题创作等,适时提醒教师和学生按进度推进教学与学习,网络化使日常教学管理实现无纸化,节约了纸张。此外,根据后台大数据的分析,准确实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快速作出反应和调整教学[7],这是传统教学所不及的。

三、慕课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要理顺慕课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慕课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而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8]。其次,慕课教学不是简单地录制课堂内容,上传到网络,而是精心设计后的慕课视频、习题、资料等富媒体资源。如果仅仅是录制课堂内容上传,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慕课,教师要对慕课制作、互动模式等理解透彻,并不是简单的传统课堂教学的线上模板。《环境生态学》慕课运行一年来,笔者也看了很多课程,有些课程对慕课涵义的理解还存在差距,仍需要进一步改正和完善,甚至推倒重来。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未来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9]。《环境生态学》慕课在湖北大学运行以来,采用线上为主、线下见面课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始终需要面对面拉近距离的交流,线下课程以专题报告、师生互动和答疑解惑为主。线上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线下见面教学已解决问题为主,并开拓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线上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就是作业、章节测验和线上考试等。我的体会是客观题更适合慕课,尤其是判断题。主观题由于多个教师评定和生生互评很难做到统一逐步被移出试题库。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学生对象不同,试题类型也会有差别。《环境生态学》作为全校通识课程,客观题的数量占到90%,主观题仅占10%;作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客观题的数量占到70%,主观题占30%。未来发展中,慕课线上教学评价的成败取决于慕课试题库和评价系统的有效建立。线下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走向合作模式。同时课前预习不单单是熟悉,而是课前学习,课堂内化知识。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交流,不断碰撞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师师合作等合作模式使得课程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学生真真正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学分认证突破高校院墙

慕课学习除了结业证书,学生更关心的是学分认证问题。优课在线平台与地方170多所高校签订了学分互认的协议,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的学分认证也有[10]。教育部从2015年开始推动高校学分的认证,相信未来会打破高校院墙的壁垒,学分认证会越来越来普及,这对广大学生来讲,突破空间的限制,享受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一件幸事。当然,有些通识课程的学习,比如《中国文化赏析》《生活中的经济学》《积极心理学》《人与环境》等等课程,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素养,何必纠结学分呢。

慕课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 慕课;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3.017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2012 年“慕课元年”以来,慕课正酝酿着一场教育界颠覆性的革命,冲击着我国高等教育,使其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1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多种问题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为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以及凯洛夫的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学活动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凯洛夫教学理论中,其格外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学生只要听教师的指示就够了,学生只需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多使用凯洛夫教学六个环节教学程序,其教学过程僵化、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地注重教师的作用,容易引发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1.2 传统教学模式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设定学生期末成绩的比例,将优秀成绩控制在30%左右。这种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潜能和热情的挥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它将教学目标过分地限定于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单一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做法忽视了获取知识时所使用的过程和方法,也忽略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样做的后果无疑就是将知识变成生硬死板的教条,将教学变成“填鸭”。

1.3 传统教学模式缺少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操作由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作业六个步骤,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课上讲授新的知识,留下学生需完成的任务。心理学理论指出,知识的学习主要有三个过程:知识的领会与获得、知识的巩固与保持、知识的提取与应用。由此看来,传统的教与学过程似乎不够合理,最容易的环节在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课后完成作业时,很容易遇到难点和棘手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够、缺乏合作探究性学习,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大大减少了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一个学生问题的机会,导致了有的学生会因为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答而造成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慕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2.1 慕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慕课突出“以学为本”的特点,其核心注重的是“学”,就是学生的“学习”。 慕课的核心理念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再必须将一位教师的讲授作为唯一,不再必须坐在教室里作为一个容器被不断注入所谓的知识。可以看出,慕课将“以学为本”的教价值取向诠释的淋漓尽致。这就迫使教师们摒弃“学问是用来教的”的固有观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深入研究教与学的过程及其规律,努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2.2 慕课转变学生学习中的角色

慕课进一步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自由掌握学习进度,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积极转变;再者,慕课强调网络互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学生与知识系统的沟通,实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2.3 慕课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有关研究显示,人的最佳专注时间在 15―20 分钟,每节慕课课程视频正是在若干 15 分钟左右的短视频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发生“走神”现象,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持续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慕课存在的缺陷

3.1 慕课课程自主性强,学习者无人监管

MOOC 的首要表征便是它的“大规模”(Massive),这就直观、通俗的揭示了 MOOC 课程的学习者不受数量限制,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设定学习时间并规划学习计划,无人监管完成课程的程度。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学习习惯决定了其在无人监管的前提下难以完成课程。

3.2 慕课对技术性的要求高

慕课而是通过一定信息技术手段,学习者可以实现与教师在线问答,与其他学习者互动交流等,将整个教学过程搬到了网上;其间充斥着许多必须回答的客观题,系统及时评价,回答正确才可以继续学习;慕课以云计算平台为核心的技术运用,实现了海量课程资源的存储与共享;慕课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服务。这就需要高级网络型人才的管理,一般教师难以实施。

慕课带来的冲击,决定了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然而,开设慕课所需经费多难度大,缺少对学生的有效监管,难以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因此,本课题尝试将慕课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寻求适合大学体育课程的线上微信平台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课堂教学。

4 微信公众平台有利于实现信息化的移动学习

4.1 微信已在大学生中普及

中国社科院的《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中指出,微信注册用户量已达6亿,其中大学生占主体地位,微信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重要的APP。微信在社会经济领域呈现欣欣向荣的繁荣态势,但在教学领域,却没有的发挥它的功效。

4.2 微信公众平台有利于教学改革

教师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课程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线上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计划引导下,最少完成某一课时的自主学习,鼓励全学期课程的学习。线上学习包括看课程视频、学生间简单碰撞交流、师生间及时反馈学习中的信息等。有利于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学习求索性、积极性和开创性,进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

5.结论

借鉴慕课的教学模式,推动应用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进行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课堂翻转、引导学生注重课下学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将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有利于将知识学习过程整体上从课堂、课后移为课前、课堂,课堂上老师同学一起互动探究共同完成,解决学生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技能;此外,还有利于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庆峰. 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2.

[2] 余孟辉. 基于“慕课”视野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兼论大学教育如何以学生为中心[J ].学术论坛,2016.3.

[3] 卜彩丽, 孔素真 . 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16.2.

慕课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慕课 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0

当前,国内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国内教育改革的方向,不仅受制于国内教育的发展现状,还受到国外教育发展的影响。慕课,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国外教育发展模式,正日益冲击着国内的教育改革。 不久前,国内部分高校相继加入全球著名的慕课平台,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同时也促使研究者思考:慕课,真的会带来一场新的教育变革吗?

一、何谓慕课

慕课,英文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意即大规模在线课程。2008年,斯蒂芬•道恩斯和乔治•西门子首次提出慕课的构想。此后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2012年,慕课广泛传播,被称为“慕课元年”。Coursera,Udatity,edX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慕课平台。这些平台提供形式多样的课程供网民学习。此外,国外许多高校都已加入这三大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慕课的发展。不久前,国内也有高校加入,这似乎预示着慕课时代的到来。

二、慕课能否真的带来一场教育变革

(一)慕课对学生的影响

慕课对学生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由于高考招生有限,许多落榜的考生常常借助补习、自考、网络教育等方式来弥补。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更多地惠及这部分学生,教育的公平性一直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慕课的出来,就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

湖南某高校的A同学当年因高考发挥失常未能进入自己心仪的香港科技大学。当得知香港科技大学已经加入了慕课在线课程平台edX的消息后,她变得十分高兴。因为只要能上网,就能修读该校的课程;只要修读该校的课程,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只要修满了足够的学分,就能毕业,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的毕业证和相应的学位。而在以前,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和A同学一样,湖南另一所高校的B同学在Coursera上注册了会员,通过不断更新的论坛和 facebook 页面,与班上有几万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交流。B同学表示,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自由,更重要的是,与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交流使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极大地提升了他的知识和技能。[1][2]

有资料显示:国外,Coursera在2013年的全球注册用户就超过400万人;国内,部分高校已相继加入Coursera和Edx。这一切都表明,慕课浪潮在席卷全球的同时,也正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模式。学生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畅通无阻地在网上学习,网上毕业。未来的学习模式似乎就是这样。

(二)慕课对学校的影响

不久前,华东师范大学联合20余所优质高中正式成立了 “C20慕课联盟(高中)”。此举一出,在国内基础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关注。[3][4]这是因为,慕课不仅受到高校关注,还引起了中学的注意。也许不久的将来,整个中小学,甚至是职业教育,都可以采用慕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但问题是,学生们都去上慕课学习,学校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其实,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试想一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道就没有疑惑吗,这些疑惑怎么解决?已经有专家想到了办法: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翻转课堂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学生们回家看教学视频,上课时就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把慕课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是再好不过的了。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可谓是一举多得:一是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二是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三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四是有利于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试想一下,一门课有几百几千甚至更多的学习者同时参与,这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想象的。所以,慕课改变了学校,特别是学校的教学模式。

(三)慕课对整个教育的影响

除了学生和学校,慕课还会对整个教育产生影响。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慕课会威胁传统学校的地位吗?

在国外,欧洲学术合作协会和欧洲大学协会于2013年10月1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会议的结果认为,慕课不会威胁传统实体大学的地位,原因之一是使用慕课学习的学生与在校园里学习的学生的来源不同。会议认为,慕课主要对成人教育开放,是一种额外的学习,不会对传统学校地位产生太大的影响。[5]

在国内,复旦大学的领导表示,慕课的确会引来一场大学教育的变革,这既源于国外改革的压力,也源于国内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复旦,学校已经为学生们提供了5000多门课程,但仍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复旦引进慕课势在必行。此外,他还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资源共享,二是学习模式。慕课的出现,也许会使问题得以改观。[6]

无论如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承认一点,就是慕课的确会对当前的教育带来许多改变,特别是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育的普及等方面将产生重大影响。尽管慕课对传统的学校地位暂时看来还不会带来根本的变革,但它仍会对整个教育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三、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无法确定慕课是否真的会带来一场新的教育变革,但可以肯定的是,慕课已经对当今世界教育的许多方面发挥着作用与影响,如学生自由又个性化的学习,教育在一定范围内的大规模普及,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等等。所有的这些似乎都在昭示,慕课即使不能带来世界教育的变革,也会毫无疑问地推动着世界教育的发展进程。

四、参考文献

[1]陈文静.慕课时代,你准备好了吗.[J].新闻调查.2013.(9)

[2]徐丽遐.慕课,能否翻转课堂.[J].上海教育.2013.(12)

[3]徐倩.慕课,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J].未来课堂.2013.(10)

[4]林莉君.慕课来袭,能否撬动我国高等教育变革.[N].科技日报.2013-10-15.(7)

慕课心得体会篇9

“慕课” 基础教育 思考

2012年3月,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并强调,要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大厦的基石,其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我国基础教育的困惑与难题,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大规模在线课程“慕课”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基础教育的传统教学观念,冲击着现行教学模式,影响着师生角色转变,而且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慕课”触动基础教育的神经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英语首字母缩写形式的音译。2012年,“慕课”风靡世界,这一年被《纽约时报》刊文称之为“慕课元年”。2013年,“慕课”浪潮席卷中国,被认为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此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目前,“慕课”以其高水平、高互动和高开放特征在高等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同时,慕课之风业已吹进基础教育领域,并深深触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神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慕课”将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深刻变化;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指出,“‘慕课’形式用于基础教育,将能提升全国教育水平的底线”[1];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认为,“慕课带来的是超时空的变革,是教育史上继班级授课制以后最大的一次革命,它使教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优势教育资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慕课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将更适合于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产生的效果也将远远超过在高等教育产生的效果”[1]。然而,“慕课”作为新事物,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推行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提出,“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存在着网络条件、教师条件和费用问题三个现实约束;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指出,“慕课”课程在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着网络虚拟化状态无法改变和教程系统还不完善两方面不足。[1]2013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和国内20余所著名高中正式成立了C20慕课联盟(高中)。不久,又成立了C20慕课联盟(初中、小学),其目的就是计划在基础教育领域,借助慕课平台,实施“翻转课堂”,变革现行教学方式,改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慕课”真的适合我国基础教育吗?它能否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能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诸多问题映入脑海,“慕课”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希望还是幻想,只能拭目以待。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应对策略

当前,“慕课”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这位“不速之客”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模式冲击着我国的基础教育。面对“慕课”的兴起,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避而不谈,又不能急躁冒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们要知道“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推行慕课,绝不意味着取代传统课堂,慕课的角色将定位在对传统课堂的补充、完善”。[2]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慕课”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应对之策。

1.以辩证的眼光审视“慕课”

目前,围绕“慕课”,我国教育界形成“挺慕”和“慎慕”两派。前者认为“慕课”作为新生事物,是一场颠覆传统的教育革命,改变了传统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将引发一场深刻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变革;后者则认为“慕课”将影响师生交流,助长学生惰性,无法改变网络的虚拟状态和教程系统的不完善情况,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如C20慕课联盟(初中、小学)秘书长吴志宏所说,对于新生事物,存在不同观点是很正常的,“不同观点的出现,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对基础教育领域慕课实践的研究和反思。大胆设想,谨慎实践,本身就是对新生事物应有的态度”[3]。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看待“慕课”,不能只看其形式上是否新潮,现象上是否新奇,学习方式上是否新颖,就随意地主观臆断和胡乱判断。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和平静的心态去审视“慕课”对教育的影响,看它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否适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知道,“慕课”始于高等教育,它能否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还需要长期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我们既不能神经过敏地高估慕课的作用,不顾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就一味地“拿来主义”;更不能麻木不仁地低估慕课的影响,不管“慕课”的基本特点和本质特征就盲目地“全盘否定”。这两种作法都将不利于“慕课”为我国基础教育更好地服务。

2.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慕课”

“慕课”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它以其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突破了地域疆界、经济条件、交流群体、师资力量、传统课堂等种种限制,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免费网络课程,这不仅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和最新知识体系在国际范围内的共享,充分发挥不同国家的学校师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均衡,促进教育公平,而且有助于推进各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水平。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原因,基础教育领域仍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得当、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资源不均衡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要开拓国际视野,积极与国际接轨。“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网络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能够及时分享到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通过学习和借鉴,还可以催促我们反思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更加注重“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未来发展。当然,我们在基础教育领域接纳“慕课”,并不是为了“赶时髦、玩时尚”,更不是作秀,而是扎扎实实地利用慕课的各种优势,打破昔日过于僵化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因此,面对“慕课”热潮,我国基础教育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敞开大门,勇敢地融入其中,除了避免在这场在线教育浪潮中失语旁落之外,还要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从而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以改革的勇气创新“慕课”

面对“慕课”风暴来袭,中国“慕课”该如何打造更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在线教育?国务院参事汤敏曾在“慕课”研讨会上提出一个问题,即“我们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还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4]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指出:“‘慕课’的产生是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美国人的价值观。因此,本土化‘慕课’绝不能是简单的‘镜像’,要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去研究如何借鉴与创新。”[1]慕课作为一种“舶来品”,要想充分发挥其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作用,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现实情况,冲破陈旧理念,利用各种优势,取长补短,改革创新,才能为我所用。毋庸置疑,“慕课”一方面以更加符合学习规律的“微课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突出了个性化学习,促使着“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另一方面以崭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迫使教师深刻反思传统教学方法,重新追寻自我价值,促进其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的导学者、助学者”转变。另外,“慕课”还以其“教与学、学与学”的多重互动,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启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由此可见,“慕课”这场新教育革命,不但对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产生着深远影响,而且还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因此,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借鉴的基础上求真务实、鼓足勇气、开拓创新,才能力争打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基础教育慕课体系,进而结合“翻转课堂”,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4.以协同的精神推进“慕课”

基础教育是国家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关系民族整体素质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基础教育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然而,构建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慕课”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各层次、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不能只局限于校内和教育体系内,还应重视政策、技术、市场和媒体等外部力量。只有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教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动“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首先,国家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规则、制定扶持和发展政策,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逐步完善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慕课教程系统;其次,全国各地区中小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尝试性地借助于“慕课”平台,探索实施“翻转课堂”,为充分发挥慕课的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慕课”的具体制作与良性运行也离不开相关技术人员、课件设计专家、课堂教学教师及学生等各方面的配合。例如就制作队伍而言,“需要包括摄影师、教学设计师、IT专家与讲台专家等在内的专业人士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工作”。[5]由此,我们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做好技术服务和落实经费投入,立足于自我,放眼于世界,着眼于实际,着力于质量,加强合作,协调创新,才能更好地借助慕课平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积极推进慕课,并不是盲目地趋之若鹜,而是清醒地未雨绸缪。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慕课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形形的矛盾和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共同克服矛盾和解决问题,从而创建既有国际视野又兼具中国特色的国内基础教育网络课程开放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铺开新道路的同时,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慕课”将有助于共享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更新教育理念等,进而改善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学方式落后及学生创新力不足的状况,这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成效。面对“慕课”时代的来临,与其消极观望,错失良机,不如主动参与,占得先机。由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着眼于时代特征和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状况,着眼于慕课的基本特点和在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事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而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慕课”平台。然而,我们要清楚“慕课会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与学产生强力的冲击作用,但是即将到来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并非来自于技术进步,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要――如何让学习更有意义!”[6]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所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慕课’使知识传递更加立体,给整个教育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慕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保持一定的敏锐性。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方面,都需要积极稳妥地参与探索,最后怎么样还要靠实践检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因此,发展充满个性的中国“慕课”在线教育模式,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

――――――――

参考文献

[1] 陈盼,王湘蓉等.慕课来袭―基础教育准备好了吗?未来教育家,2013(2).

[2] 徐倩.慕课能否撼动课堂.天津教育报,2013-10-23(3).

[3] 王晓波,牟艳娜.慕课―多元在线教育形态的创新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

[4] 汤敏.别人都慕课了我们怎么办.中国教育报,2013-10-23(2).

[5] 郭英剑.中国慕课发展的三大问题.中国科学报,2014-04-03(7).

[6] 倪闽景.用研究的态度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的应用.天津教育报,2013-10-23(3).

慕课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 慕课 高中英语 教学改革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英语人才,为此,高职院校作为替社会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加强对高职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就业后的毕业生能熟练运用英语与人交流。

1慕课的概述

慕课即MOOC,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的一种。自2008年提出慕课概念以来,至2011年秋慕课风暴席卷全球,而所谓慕课,实际上就是网络课程资源,其由兼具分享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散播,能够增强知识传播,并集开放网络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资源为一体。高职院校引用慕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不必前往教室去听课,不仅大大节省了院校的教学资源,也为教师与学生合理安排课程提供便利。

2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

2.1教学改革有待加强

当今教育领域最关键的一项转变,即从对“教”的关注到“学”的关注,所有教学改革都是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思想开展。并且随着认知科学及脑科学的不断进步发展,促进着学习科学的诞生。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毫不关心,缺乏对学习目标的有效指导,缺少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合理关注及设计,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更是单一乏味。从学校角度来说,只有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让学生围绕学校开展学习,促使学生茁壮健康的成长,并最终成长为有益社会的人,才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优势。

2.2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虽然21世纪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步入教育改革热潮之中,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方式方法始终过于落后陈旧,由于传统培养模式难以跟上时展步伐,其不断产生大量的负面作用。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从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到教学目标及教材教法,都摆脱不了传统人才培养规格一致的特征,但却缺少对新时期所需综合能力的关注,即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实际能力。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难以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企业要求。

3基于慕课背景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3.1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氛围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可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出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更能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例如,英语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法呈现具有主题性的词汇,要求学生围绕该词汇展开“头脑风暴”游戏,在思考过程中找出相关词汇。比如,词汇“personality”,针对这个主题性词汇,让学生进行思考,如“Easy-going, cheerful, honest, generous, kind……”,围绕某个中心集体进行思考,才能丰富学习的成果。而且,当学生道出独立思考的成果时,不仅自己能获得成就感,也能启示其他学生,激活整个课堂的氛围。

3.2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的有效结合

时代的进步发展,推动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但事实上,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目前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模式,其存在形式单一枯燥,教学效率较低等缺陷,不利于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慕课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不仅能有效结合教师讲解内容与慕课教学资源,还能起到促进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丰富完整的作用,大大提高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英语教师在《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port》教学中,可针对句子They say as many as ten of the seventeen kinds of penguins may be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结合慕课形式详细地进行分析。比如,大部分对penguins都极为熟悉,但却不甚了解seventeen kinds of penguins(十七种企鹅)。为此,英语教师不妨通过互联网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seventeen kinds of penguins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获得新知识。而这种教学方式,兼具教师讲解和慕课播放的整体优势,既能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seventeen kinds of penguins,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针对性。

4结语

慕课教育模式席卷全球各个国家,包括英、美、日、奥等国均在自主研发推广该模式,我国自然也并不例外。高职院校及其英语教师更应积极有效地从操作层面探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途径,对传统教学价值错误取向进行合理改变,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崇多元化教学模式,以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