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大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13:54:44

工程测量大学论文

工程测量大学论文篇1

关键词: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学仪器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由于工程测量的研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发展变化也很快。工程测量学的研究领域是相对的固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工程测量仪器可分通用仪器和专用仪器。在学科上可划分为普通工程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工程保障,满足工程所提出的要求。

解析法和模拟法是网优化设计方法的两种方法。解析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在工程测量中,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都需要作优化设计。由于采用GPS定位技术和电磁波测距,网的几何图形概念与传统的测角网有很大的区别。根据设计资料和地图资料在图上选点布网,获取网点近似坐标(最好将资料作数字化扫描并在微机上进行)。除特别的精密控制网可考虑用专门编写的解析法优化设计程序作网的优化设计外,其他的网都可用模拟法进行设计。

多元回归分析需要较长的一致性好的多组时间序列数据。也可用于变形预报。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的几种典型方法。变形模型既可根据变形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质信息选取,也可根据点场的位移矢量和变形过程曲线选取。变形的物理解释通常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确定函数法。统计分析法包括多元回归分析、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以及时间序列频域法分析中的动态响应分析等。系统论方法还涉及变形体运动稳定性研究,这种稳定性在数学上可转化为微分方程稳定性的研究,主要采用李亚普诺夫提出的判别方法。

科傻系统集成了测量学、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测量平差等课程的有关专业知识和长期科研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生产、教学及科技开发活动。科傻系统是对电子全站仪实现在线控制数据采集。掌上电脑上可固化两个软件包,一个用于地面控制测量数据采集、检查、预处理、概算以及网平差等称科傻一;在微机上研制了一个“现代测量控制网数据处理通用软件包”称科傻二。一个用于工程放样、道路测量以及碎部点数据采集称科傻三。

2、学科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

2.1 学科定义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

2.2 学科地位

测绘科学和技术(或称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展的一级学科。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论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的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学科的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总的来说,整个学科的二级学科仍应作如下划分:

大地测量学(包括天文、几何、物理、卫星和海洋大地测量);

工程测量学(含近景摄影测量和矿山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地图制图学;

不动产地籍与土地整理。

2.3 研究应用领域

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成:线路(铁路、公路等)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3维工业测量等,几乎每一行业和工程测量都有相应的著书或教材。

由Hennecke,Mueller,Werner 3个德国人所编著的工程测量学,主要按下述内容进行划分和编写:①测量仪器和方法;②线路、铁路、公路建设测量;③高层建筑测量;④地下建筑测量;⑤安全监测;⑥机器和设备测量。

由于工程测量的研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发展变化也很快,因此写书十分困难。目前国内外没有一本全面涉及工程测量学理论、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的现代专著或教材。

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的第六委员会称作工程测量委员会,过去它下设4个工作组:测量方法和限差;土石方计算;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测量。此外还设了一个特别组:变形分析与解释。现在,下设了6个工作组和2个专题组。6个工作组是:大型科学设备的高精度测量技术与方法;线路工程测量与优化;变形测量;工程测量信息系统;激光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电子科技文献和网络。2个专题组是:工程和工业中的特殊测量仪器;工程测量标准。

德国、瑞士、奥地利3个德语语系国家自50年起组织每3~4年举行一次的“工程测量国际学术讨论会”。过去把工程测量划分为以下几个专题:测量仪器和数据获取;数据解释、处理和应用;高层建筑和设备安装测量;地下和深层建筑测量;环境和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 1992年第11届讨论会的专题是:测量理论与测量方案;测量技术和测量系统;信息系统和CAD;在建筑工程和工业中的应用。 1996年的第12届讨论会的专题是:测量和数据处理系统;监测和控制;在工业和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数据模型和信息系统;交叉学科的大型工程项目。 从以上可见,工程测量学的研究领域既有相对的固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笔者认为,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的工程测量和以设备与机器安装为对象的工业测量两大部分。在学科上可划分为普通工程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工程保障,满足工程所提出的要求。精密工程测量代表着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方向,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促进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的动力。

工程测量大学论文篇2

关键词:GPS工程测量 测量技术 构成 应用 普及

中图分类号:P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072-02

GPS技术就是人们所说的全球定位系统,这一系统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研发出来的,一开始GPS技术主要运用的领域是军事领域,目前全球定位系统的研制工作主要分3个阶段。全球定位系统是以卫星为无线通讯基础,能够24 h进行定位服务,其范围可以覆盖全球,再加上全球定位系统自身具备非常好的保密性,抗干扰性也非常强,所以广泛地运用在我国的工程测量领域中。

1 GPS构成

GPS系统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卫星、地面控制系统、用户,这3个部分缺失任何一项,GPS系统就不是完整的,在GPS系统中,用户也是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用户并不是说某一个特定的对象,而是指一个群体,由于GPS系统所提供的定位服务是实时的,其所运用的地面接收机也是GPS系统特指的设备,在接收到卫星信号之后,计算机主机就会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有效的导航数据,我们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就会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GPS系统很好地提升了工程测量的精准度,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 GPS系统的特点

2.1 测量精度高

GPS系统的测量精度要比传统测量系统高好几倍,在1 500 m范围内的工程精密定位中,如果我们的技术人员能够合理运用GPS系统,那么该系统可以在1 h的时间内保证其明面位置的测量误差小于1 mm,这个数字就说明GPS系统的测量精度是传统测量系统没有办法比拟的。

2.2 观测时间段

当技术人员在对20 km范围内的区域进行静态定位工作时,一般只需要15 min就可以完成静态定位,当基准站与流动站的距离在15 km内的时候,观测流动站的时间一般在2 min之内,而且这种精准测量是可以随时定位的,技术人员操作起来也是非常的简单方便。

3 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及普及

3.1 GPS在建筑工程控制网中的实际应用与普及

在整个工程的测量工作中,测绘控制网是测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这一工作来说,设计的工程项目规模出现了区别,那么技术人员就要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有一个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会选择边角法来确定工程的控制网,这种控制方法主要是运用了测量仪器来控制测量的范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控制方法所测量的范围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一旦测量范围增大或者是超出了测量的范围,那么边角法就会受到限制,使用的话就会影响到最终的精准程度,而在大范围的测量中,GPS技术测量优势是非常明显的,GPS技术在确定控制点的时候是不会受到其他因素限制的,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操作方便,所需费用还非常低,最主要的是所测量的控制精度非常高,技术人员在利用GPS系统建立工程控制网时,采用了载波相位静态差分技术,这种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让所测量的精度达到毫米单位,比如:公路工程等大型的工程项目。其横向距离是非常小的,纵向距离却非常长,在公路项目中经常会采用导线法来测量公路范围,但是这种方法所测量的距离是有限的,而且多次多时段测量还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这时选用GPS技术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GPS技术并不需要进行地面通视,在距离对等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就可以设置控制点,在形成了三角锁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确保测量的精度,而且GPS技术的操作还非常简单,建设成本也在运用了GPS技术之后得到了极大降低。

3.2 GPS在变形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与普及

变形监测工作是对建筑物、水坝等设施的变形情况进行检测,观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建筑物的整体倾斜程度以及建筑物地基沉降位移状况,我们在监测建筑物时会发现,大型建筑物的整体面积都是非常大的,而且四周的环境也相当驮樱想要对这种大型建筑物进行监测,其难度还是非常大的,而在传统的监测建筑物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三角测量法,这种测量方法是测量建筑物倾斜程度的,还有一种观测建筑物地基沉降位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水准测量法,通过运用之后发现,这两种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力气。而采用GPS技术就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达到精准测量的目的。

3.3 GPS在图跟测量中的应用与普及

技术人员在使用GPS技术进行图根测量时,主要运用的技术是快速静态定位技术,其工作原理为GPS接收设备会先接收超过4课卫星的通讯信号,而且还要计算出GPS接收设备与卫星之间的距离,由于之前卫星在地心坐标系中的位置是早就固定好的,所以接收设备在地心坐标中的位置也是非常容易得到的,以此类推,技术人员还可以在对图跟控制测量时,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测量技术,对所观测的数据进行检查,只有确保异步闭合环和同步环都符合规范要求,观测的精度还要符合E级GPS的精度要求,这样测量出来的精度才会更加准确。

4 结语

该研究对GPS的构成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又对GPS系统的主要特点和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国的GPS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观测时间短,还能够进行不间断作业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传统测量技术没有办法比拟的。因此,GPS技术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适应性和优越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而且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融入到工程建设当中,促进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茜,邓洪亮.工程测量中DJ2经纬仪操作的几个误区分析[C]//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2010.

[2] .工程测量的发展与需求[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3.

[3] 孙纪章,王俊勤.基准方位的建立与标定的数字化[C]//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2008.

[4] 范仁昌.GPS在野外工程测量中的应用[C]//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2006.

[5] 张新柯,杨要邦.浅谈工程测量理论方法[C]//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2007.

[6] 王治中,樊乾和,王宝成.清华山维电子平板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C]//湖北省测绘学会2006年度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6.

[7] 韦宏鹄,鲍艳.土木工程测量教材改革的思考[C]//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2010.

工程测量大学论文篇3

关键词:工程测量;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工程测量是与建设工程密切联系的应用型学科,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服务。而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也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理论体系到应用范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亦为工程测量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工程测量所受的重视程度却逐渐减弱,原因是大部分的测绘工程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了GIS、遥感等高新技术研究领域,致使传统的工程测量研究领域研究人员缺少,发展缓慢。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不利状况,加快前进步伐,提高研究水平和学术地位,是当前广大工程测量研究技术人员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2主要研究成果

工程测量学科在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学科依托大地测量、摄影测量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大量的工程建设实践中,总结成功的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鲜明工程应用特色的学科,其主要成就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理论研究。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方法,以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新的数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安全监测的理论体系。精密工程测量作为工程测量的一个研究方向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如用于大型粒子加速器施工测量的控制网建立理论,由于其不但精度要求高,而且有特殊的计算要求,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计算方法; 另外,由于大型天线、大型船舶等工业产品建造的需要,形成了适合于小范围高精度测量的工业测量理论体系,其主要特点是范围小、精度高、测量点密集,对测量数据后续处理有特殊要求,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业测量理论和方法。其中,数字建模和造型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分析技术是其重要的应用技术。

2) 仪器设备的发展。工程测量仪器改进的典型代表当属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和GPS,这些仪器的应用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改变了生产作业方法,提高了测绘产品的质量,同时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也有所降低。近年来,测量机器人在变形监测和精密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一定的进展,该设备可用于变形监测、地形测量和古建筑修复测绘等。在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建设与设备安装中,精密工程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大亚湾核电站施工控制网的精度为土2mm,秦山核电站主厂房是一个直径36m、高73m,内部结构相当复杂的密封圆柱体,其内环形控制网的实测精度为士0.1mm.。

3) 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改进与仪器设备的发展密不可分。传统的白纸测图技术被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技术所代替;控制网的建立由原来的经纬仪三角网技术转变为全站仪或 GPS 观测的建网技术;施工放样由原来的经纬仪加钢尺改进为全站仪坐标法放样和 GPS、RTK实时放样;变形监测也由原来的经纬仪交会和水准测量改进为测量机器人、GPS 以及各种传感器的自动化测量模式,在测量实时性、精确性、同步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工程测量学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得到了较快和较良好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先进国家的测量学技术及应用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获取方法没有优势。虽然GPS和全站仪等仪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这只是部分的改进,并没有从根本上将测绘工作者从繁重的野外工作中解放出来,为了获取数据,测绘工作者必须亲临现场采集数据。相对于工程测量领域,其他专业(如GIS、遥感等) 在数据采集技术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它们大多采用卫星、雷达等高科技的传感技术,自动获取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大大降低了研究人员的劳动强度,其信息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全面。

2) 生产技术传统单一。在生产技术方面,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和方法并没有得到革命性的改进,如大比例尺地形图由于测量精度要求高,其测绘主要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化测图,而在其他领域,可采用遥感图像、卫星像片、航空摄影像片和三维点云等自动生成各种比例的专题地图; 在施工放样中,仍需采用全站仪或GPS逐点在现场测设点位;在变形监测中,监测点的位移大多采用传统方法获得,且基本是按点测量,分辨率较低,在其他领域,可采用合成孔径雷达等技术进行监测,自动获取数据,且分辨率高。

3) 理论方法发展缓慢。最小二乘法是工程测量领域传统的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虽然近年来有一些新的理论方法得到研究和应用,但生产实践中最小二乘法仍然是最主要的实用方法,新的理论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普及应用,这一方面说明新的理论方法较少,同时也说明了新理论和技术不够完善,还有待提高。

4 工程测量的发展对策

根据我国当今建设现状与测绘科技的发展水平,考虑测绘市场需要,工测单位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传统测绘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现代测绘技术的生产力,创造提高自身水平与扩大服务范围的条件,赢得更多的测绘工程,提高经济效益。

(l)根据自身条件,建立和形成数字化测绘生产能力,适应测绘市场需要,争取更多的测绘生产任务。其核心是培养数字化测绘技术人才,选择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和运行可靠的数字化测绘软件系统。最好是选择以数字化测图为主,并具有道路、线路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软件,形成勘测、设计、施工一条龙服务能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培养掌握GIS的队伍,研制适应我国情况的专用数据库系统软件,为用户提供建立各种专用数据库的服务能力。培养地图扫描数字化技术人员,选择优秀的地图扫描数字化软件,形成扫描数字化生产能力。培养一支有地下管线探测能力的作业队伍,把数字化测绘技术、GIS建库技术与扫描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承担建立城市建设、土地管理与工业企业总图管理数据库的全部任务,即承担专用信息工程服务项目,将会取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改善仪器设备,形成较高的工程控制网与监测网、精密施工测量、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生产能力;建立适应自身条件的三维工业测量系统,向工程建设和工业建设的深度、广度进军,开拓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测量生产任务,提高工程测量自身社会价值,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书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工程测量大学论文篇4

论文摘要: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性文件,反映培养出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工作能力。教学计划规定了什么时间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以及课程的学时学分,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文中以测绘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合理,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提出对刚绘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改革的几个思路。

1.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

据中国教育在线(http ; // eol. cn/jiuyedy4516120060621/t20060621184927.shtml)知,从2001年到2006年,大学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了80% , 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 % , 2003年就业率降为75% ,2004年73% ,2005年72. 6 %。因此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困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个难题,其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扩招引起人才的相对饱和,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的在校人数比以前扩大了几倍。全国大学毕业生2001年为114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大学的专业设置数量不断增加,就测绘工程专业而言,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中国高等教育网统计,2007年计划招收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校就有67所(如表1)。但是,测绘学科毕竟是比较小的学科,如此众多的学校开设测绘工程专业无疑给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第二,在“宽口径,厚基础”的指导思想下,培养的大学生专业素质不高。目前把大学教育定位为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学开设的课程中基础课所占的比重过大,学生常常是2年之后才接触专业课程,加上学生要复习考研究生、找工作等等,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有效时间充其量就是1年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把众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修完,也只有走马观花、匆匆浏览了。例如某校的通识课程(基础课)和公选课包括形势教育、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应用文写作、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等等,其学分占到全部学分的35%左右,而在总授课课时中,占到了50%左右。

第三,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学生有专业而无专长。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遥感(RS)的兴起,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传统的课程之外,还要学习这些新的课程,课程多了,每门课的教学时间短了,造成了学生有专业而无专长的状况。传统的课程包括测量学、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测量程序设计、测绘专业英语等,90年代之前的工程测量专业也就学这么多东西,现在除了这些还有地理信息系统、GPS原理与应用、遥感、AutoCAD、数据库、数字测图、地籍测量等等,部分教材的编著者为了评职称的需要,有意的增加字数,造成内容不断增加,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第四,学生缺乏行业背景知识,造成了就业的又一大障碍。测量服务的行业除了测绘外还有建筑、土木、水利、电力、煤炭、公路、铁路、地质勘探、土地勘察、农业、航空航天等等,学生就业时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很难适应行业的需要。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学习了采煤方法、煤田地质、巷道掘进等相关知识,到煤矿工作后就可以很快进人工作状态。90年代之前,所有的测绘专业都是有行业背景的,如河海大学依托水利水电、中国矿业大学依托煤炭行业、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依托测绘行业等,而现在随着国务院部委的撤销,专业部属的高校都转为地方或教育部直属,无行业背景的测绘专业逐渐增多,从表1中可见一斑。

第五,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流于形式,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至于毕业生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指挥、协调能力更差。其实在学习期间有许多课程设计、实习,时间比较长。如某校数字化测图实习5周;控制测量课程设计1周;控制测量实习4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1周;工程测量实习2周;测量平差课程设计1周;地理信息系统实习2周;摄影测量2周。这些实习各自为政,需要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将所学知识进行融合,但是,由于毕业设计和实习期间,正值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再加上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人不足,很少有老师带学生到生产单位去实习,做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大多是理论上的探讨、研究,或者是程序设计,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基本用不到。

2改革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性文件,反映培养出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工作能力。教学计划规定了什么时间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以及课程的学时学分,从教学计划中可以反映出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重,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前面已经分析了,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五个,而后面的四个都与教学计划有关,因此必须改革教学计划来培养出适应市场要求的学生。

第一,不要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史富贵在调查研究后指出,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是不适应测绘专业的。应适当的减少通识课程或压缩通识课程的学时数,或在通识课程中摒弃与测绘专业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像前面提到的应用文写作,完全可以在通识课中删掉。比如,大学物理中与测量专业有关的内容主要是电磁波理论,其他内容就可以少讲甚至不讲。鼓励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参加四级英语考试,通过后学生就不要在英语上浪费时间了。这样就能够压缩通识课程的时间,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

第二,在同一专业中设置不同的方向,使学生有所专长。那么多的课程通通学一遍,其结果只能是样样精通,样样稀松。因此,应该设置至少两个方向,属于某方向的学生要加强在这个方向上课程的学习,而属于其他方向的课程要少学。例如可以设置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学时数、实习、设计等应该有明显的区别。

第三,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增加行业方面的背景课程,强化在优势行业的竞争。

工程测量大学论文篇5

关键词:工程测量;工程任务;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测绘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工程测量作为测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各类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各阶段有关测绘工作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工程大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工程测量行业需要一批具有安心生产一线,工程意识强烈,理论基础适度,知识注重综合,专业针对性强,技术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新型人才。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造价、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

(二)就业岗位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点是“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办学宗旨是“做细做宽”,基础理论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重点,掌握测量基本知识。所以通过三年的培养,针对性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煤矿石油工程等诸多行业工程控制网的建立、地形测绘、施工放样、设备安装、竣工测量、变形观测和维修保养等就业岗位以及相关管理岗位。一些优秀毕业生也可以进行测绘技术革新和新技术开发工作。

(三)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可归纳为“1223”,其核心内容为“1条主线”、“2个主体”、“2个并重”、“3个阶段”。“1条主线”即指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2个主体”即学校和企业;“2个教学主体”即在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和一些课内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单项技能,在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在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个重点”指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与岗位职业资格教育两个重点,建设部、劳动部和各地方建设厅发文,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施工员等必须持证上岗,只有文凭没有职业资格证书便不能在施工现场的项目部做技术与管理工作。

三、课程体系设置

工程测量专业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打破以往的授课顺序,以实际工程任务为导向,将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划分为模块,根据工程任务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掌握胜任该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详见下表。

参考文献:

[1]魏旭东.高职高专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8,(3).

[2]甄红锋,王万喜.高职工程测量专业培养方案的探讨[J].高职专论,2008,(2).

工程测量大学论文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软件测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15-02

一、引言

为了培养一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卓越计划”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1,2]。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对工程实践要求很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很强。软件测试不仅贯穿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覆盖软件各种应用领域,而且在软件开发的系统工程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软件测试阶段所占的工作量约为软件工程总工作量的45%,所占的资金量约为总资金量的15%。在一些国际知名的软件公司中,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比例通常为1∶1,微软公司甚至达到了1∶2。

然而,当前我国软件测试行业面临着测试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原因在于软件测试应聘者缺乏系统化的软件测试培养,软件测试的实践能力不高。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要求,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卓越”培养标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具备从事计算机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的专业标准。二是具有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中“软件评测师”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掌握ISTQB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的知识体系结构的行业标准[3]。

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缺少具体测试案例

课程中包含了许多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模型、技术和规范,绝大多数学生缺乏软件开发与测试的实际经验,由于没有具体的测试案例贯穿整个测试过程,因而软件测试课程难于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任课教师缺乏软件测试的实践经验,软件测试实践环节内容单调

软件测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接触实际的大中型软件开发项目,软件测试的实践经验很有限,很难透彻的讲解软件测试技术如何具体的运用。而许多高校的软件测试实践课往往停留在几种基本的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技术上[4],学生的软件测试实践能力得不到极大的提高。

(三)对软件测试工具缺乏系统的学习与实践

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仅靠手工测试已经不能满足软件开发的需要。近年来,软件测试行业出现了许多软件测试工具,例如QTP、AutoRunner、Junit、LoadRunner、TestDirector、Parasoft C++ Test、Rational PureCoverage等,这些工具在软件测试行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高校软件测试实验条件相对还比较匮乏,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和使用这些软件,毕业之后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软件测试岗位的要求。

(四)不熟悉软件测试国家标准,不能书写规范的软件测试文档

软件测试依据的国家技术标准规范主要有8个,分别是:《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544-1998)、《软件质量模型与度量》(GB/T 16260-2006)、《软件工程产品评价》(GB/T 18905-2002)、《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T9386-2008)、《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指南》(GB/T 25000.1-2010)、《应用软件产品测试规范》(CSTCJSBZ02)、《软件产品测试评分标准》(CSTCJSBZ0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标准,学生对这些标准也不熟悉,因此在软件测试实践中不能按照标准的要求实施测试,也不能书写出符合规范的软件测试文档,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软件企业的需要。

三、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软件测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内容、测试案例和测试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了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以测试理论―测试技术―测试过程―测试工具为主线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设定后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在软件测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全程使用测试案例,让学生能将学到的测试理论与具体的测试实践结合起来,更加牢固地掌握软件测试的理论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测试案例包括面向对象的NextDate问题、三角形类型问题、工资支付系统、自动柜员机问题、简化的录像机系统等测试案例。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还对相关测试工具进行介绍和演示,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中学生要用到这些测试工具。

为了提高学生的软件测试实践能力,软件测试课程还增加了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以5~7人为一组,完成基于B/S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针对该系统按照软件测试国家标准编写软件测试的相关文档,并利用测试工具完成系统的各项测试。此外,还邀请国内知名软件测试公司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并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软件公司进行软件测试实习。

通过一系列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软件测试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测试的理论和技术,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们还开发了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测试课程网络资源平台。该平台的内容包括7大模块即:软件测试课程知识体系模块、软件测试工具模块、软件测试实训案例分析模块、职业资格考试信息模块、软件测试试题库模块、在线测试模块、答疑与讨论模块。通过该平台的运行,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软件测试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开展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近三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软件测试的人数分别为8人、27人和39人。从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能熟练运用软件测试技术和工具完成软件测试任务,并能正确书写软件测试的相关文档。

四、结语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针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软件测试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从课程内容、教学实验、课程实践以及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设置了教学内容,并把测试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陈翔,鞠小林.卓越计划驱动下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3):14-17,21.

工程测量大学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项目导向;测绘;课程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冯大福(1966-),男,四川阆中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测学院副教授,测量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矿山测量、数字测图和工程测量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8-0048-02

一、课程体系在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与配合,即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规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也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及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即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课程体系也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专业的招生和专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上。测绘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传统方法与过去的测绘理论和测绘技术发展状况是相吻合的。但近年来,测绘新技术和测绘理论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普及的速度程度也较高,如GPS、RS、GIS、数字测绘技术、免棱镜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的测绘类专业都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笔者所在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量教学团队(部级教学团队)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针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构建了基于“项目导向”的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工作岗位需求为指引的思路,充分体现了高职测绘专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基本“项目导向”模式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在探索与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并且基于“项目导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高职测量专业的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应用测量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的道路,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测绘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项目导向”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项目导向”模式主要有三种实现途径:一是根据生产一线真实测绘项目所需要的能力来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二是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一个项目完成的过程组织教学;三是学生参与真实的测绘生产项目,让他们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获得最直接的实践动手能力。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步骤如下:

1.确定培养目标。通过多次讨论,确定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内容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适应重庆及西部地区的国家基础测绘部门、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国土资源勘测部门、房地产测量部门、地质勘探部门、交通工程建设部门、电力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和矿山企业等生产建设第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并且爱岗敬业的测绘行业高技能人才。

2.市场调研。组织测量教研室的教师分组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的岗位和岗位群有哪些;二是岗位和岗位群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三是测绘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调研时先设计调研表格,到企业后主要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总工程师、技术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领导等进行访谈。以召集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座谈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为主,以了解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对测绘企业的测绘仪器、作业方法、数据处理软件类型及测绘成果的最终表达形式等进行了解。在充分分析问卷调查表、访谈及座谈会记录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我院的测量教学团队,利用2007年、2008年两个寒假,到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土地与房屋勘测院等单位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岗位群,了解了岗位及岗位群所要完成的60余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等多项内容。

3.专家论证。测量教研室在2008年1月和2008年11月组织测量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召开了两次专业建设会议。邀请了重庆市勘测院总工程师等7名测绘专家,对调研中掌握的岗位和岗位群、归纳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学生的能力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最终确定了我院测量专业毕业的岗位和岗位群有:地形测量技术员、线路施工测量技术员、房屋建筑施工测量技术员、地籍测量技术员、矿山测量技术员、水利水电施工测量技术员。从60余个工作任务中归纳提炼了图根导线计算、土石方测量和界址点测量等52个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了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4.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在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绘制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对应图表。表格横向罗列了岗位和岗位群,纵向罗列了52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每一岗位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对应的表格内打勾,如地籍测量技术员应会完成草图法数字地形图测绘、界址点测量、土地面积量算等典型工作任务。

5.将工作任务归纳为多个典型工程项目 在上述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对应表格的基础上,将与测绘职业的行动情境相互关联的同一类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即将52个测绘典型工作任务按类型归纳,最终形成了8个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地形测量、数字测图、GPS测量、变形监测、房屋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矿山测量、航空像片内业处理。

6.按工程项目要求设置专业课程。通过深入分析,对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培养这些能力支撑的学习领域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的课程有:地形测量、计算机与测量绘图、数字测图、计算器编程、地籍调查与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控制测量、GPS测量、测量平差、建筑与道路施工、工程测量、地质勘探、矿山测量、煤矿开采、矿图测绘、煤田地质与勘探、摄影测量和VB程序设计等。

7.形成课程体系。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以完成基础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测绘能力培养为核心,提炼支撑完成测绘工程项目能力的核心课程。并按照从易至难的原则进行划分,对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要求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同时,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各学习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建设团队的老师与学院基础教学部的老师一起设计了基础理论学习领域教学内容和课程。最终,形成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如表所示)。

三、结语

在深入进行测绘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按行业需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能力需求优化高职测绘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从工作任务中提炼典型工程项目,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了以测绘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100%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建立了“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战育人、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结合重庆统筹城乡建设和三峡库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测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将重庆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每门课程对应的测绘项目贯穿在课程的学习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测量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质量高。

当然,课程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测量生产一线对测量新技术、新理论的信息回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与测绘工程项目实际联系紧密、互动灵活的理论与实训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机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对于高职专业目录中的另外六个专业,如工程测量与监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GPS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矿山测量等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慧波,等.高职应用化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09).

工程测量大学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75-02

“心理与教育测量”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在心理科学和教学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间起着一个桥梁作用。一方面,它是开展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研究的方法论课程;另一方面,又是心理学应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心理学地位有所提高,许多人承认其科学价值。心理咨询是心理测量应用范围比较广的领域,在医疗机构中进行诊断与咨询时,医学心理学家使用了很多心理测验,效果良好。因此,学习“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对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以心理与教育测量为中心内容,以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对“心理与教育测量”课程的教学思考

1. 心理测量学教学内容的侧重

现有的教材内容体系将心理测量与教育测量结合起来,相关测量学的理论知识框架比较完整。结合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特点,本课程以心理测量内容为主,教育测量为辅,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心理测量牵扯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测验的信度、效度、项目分析等基础内容,也包括学绩测验、能力测验、人格测验以及其他心理测验,最后还包括测量的综合运用,包括在心理咨询、人事测评与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更注重的是理论学习以及测验的理论讲解,学生需要对各种心理测验有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直观的认识,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除了理论讲解,更要关注学生对案例的学习。除了对心理测量理论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与心理测验量表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能够对心理测量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另外,心理测验工具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测验结果,对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一致性有影响。因此,学生需要充分了解测验工具,选择合适的测验工具,能够对结果做出正确的解释。这就需要认真学习测验的信度、效度、区分度以及测验的编制,考虑常用模型的时空差异。让学生对科学的心理测验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够区分许多网络媒体的“心理测验”,区分趣味心理测验与科学心理测验。

2.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如果教学方法单一,可能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比较差的教学效果。以往的教学主要采用单纯授课的形式,学生缺少自主性。学生学习心理与教育测量,一般有两个发展方向: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成为专门研究工作者,主要从事心理测量学的理论研究工作,从事各种测验的编制工作;另一部分学生从事实际应用工作,主要从事运用心理测量解决各业中实际问题。但是不论哪个方向,都应该具备测量的基本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可以保证心理测量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心理测量可以采用CBL(case base learning)方法进行教学,CBL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媒介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舒尔曼(Shulman)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或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许多领域尤其是心理咨询领域,来访者的问题评估需要借助心理测量工具,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或是心理症状评定量表,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测验的理论与运用条件,能够正确而又科学地选择相关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使用这个测验?这个测验从科学角度存在哪些优点与缺点?怎么样使用这个测验解决问题?如何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果没有成熟或是合适的测验,应该如何编制一个信度、效度以及区分度较高的测验?总的来说,教师可以创设或采用真实匿名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情境中掌握心理测验,并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此外,在心理测量理论的教学中可以运用TBL(Team based learning),小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与动力,收集或查阅资料,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与汇报。比如,学绩测验、焦虑测验、兴趣测验、态度测验、品德测验等内容,在学习前有测验的基础上,能够触类旁通,可以4人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收集资料,进行汇报,最后教师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焦虑测验、兴趣测验、态度与品德测验等内容与生活相关密切,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积极性,通过查阅或开展相关测验,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通过讨论或是体验进而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

二、对“心理与教育测量”教学成果的思考

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多数学生在“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堂外能够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课上学生积极地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主动交流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浓厚,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并交流,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CBL讨论过程中,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可以通过实际典型案例呈现,教师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使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在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另外,系统学习心理测量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在智力、学业成就以及人格等方面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认识自己或是他人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适应社会。

3.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在案例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时,难免与同学相互磨合。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对该课程的认同度,培养了自信心,这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极大的帮助。

总之,“心理与教育测量”教学不仅是传授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技能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对自己有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努力培养出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自己的人格,帮助自己、帮助他人,有能力适应社会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厚粲,余嘉元.中国的心理测量发展史[J].心理科学,2012,(3):514-521.

工程测量大学论文篇9

关键词:建筑测量;教学;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测量》是中职工民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是否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随着教材内容、测绘技术、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如何在《建筑测量》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等问题进行创新是作为工民建专业教师应长期进行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内容

1. 理论教学

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为测量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测量技术及原理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

专业的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而测量学发展速度之快,使新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不断产生,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来完成测量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需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如在水平角观测中重点介绍DJ6经纬仪的使用;删减测量误差传播率、测绘地形图的部分内容。选择那些在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进行重点精讲,同时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在施工中应用不多的内容则进行简单介绍,不安排实验;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2. 实践教学

《建筑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构成了该课教学的实践环节。通过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对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课程强调测量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将所学测量知识上升为应用能力,在实践课中锻炼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具体能力结构为: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及计算点位坐标的能力,初步测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运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 理论教学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应力求改变过去那种以灌输为主的常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将讲课、自学、讨论、答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筑测量》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授、习题课、演示课、实训等,各种教学方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种教学方式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战场,针对测量课时少、教学信息量相对增加的现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测量教学的要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现场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这就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课件、仪器并用的教学手段来讲解水准测量、角度测量的原理和所用仪器的使用,学生理解接受快,而且汲取的知识信息量大;对放样部分,可结合实际工程,有机会带学生现场参观实际放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多种教学手法,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授课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上,应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现场教学等为主。

(1)实物教学――通过对实物的讲解,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掌握知识,如在讲授“测量仪器的构造”时,采用这种方法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演示教学――《建筑工程测量》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仪器使用教学,采用演示教学的方法是本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如在讲授“测量仪器的使用”这一内容时,就现场演示仪器的操作方法。

(3)现场教学――在讲授“施工测量”时,联系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建筑施工场地,现场讲授施工测量方法,这也体现了教学与生产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4)生产实践教学――通过生产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同时,参加实际的测量生产任务,有助于学生测量技能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在建筑施工场地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而建筑施工测量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应安排一周的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根据测量工作的特点,强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融入了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

三 、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理论、操作、平时三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30%、20%。

在理论考核中,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还增加了一些实践操作内容。

操作技能考核在《建筑测量》课的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能力的转化,关系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操作技能的考核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对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常规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方法以及观测成果的计算等,而且要在考核中提出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测量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综合培养,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彭仪普.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教学的体会和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4,(3).

工程测量大学论文篇10

关键词:测绘技术;工程测量;具体;应用

0 前言

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测绘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突飞猛进,产生出了多种新技术形式,尤其是数字化测绘技术更是在工程测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化测绘使用了计算机和现代互联网的技术,使用了智能化的测量仪器,帮助工程测量扩宽了服务的范围。当然测绘技术还有很多其它的技术在工程测量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 GPS 定位技术、RS 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等。本文着重介绍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从应用范围、自身特点存在的不足进行多方面说明,也简单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的其它测绘新技术。

1 测绘技术与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的形成由来已久,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从桥梁隧道到商业建筑,从高耸入云的高层建筑到精准到离子等的通讯卫星设备,处处留下了工程测量的身影。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工程测量是起到测试准确信息作用的工程方法,是技术和理论的结合体。在以前工程测量往往是为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部门服务的。主要需要进行勘测绘图和放样两大部分工作。现在的工程测量外延已经得到扩展,不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而是与信息化技术、新的测绘技术想配合,对地理信息、地学信息进行勘测与设计。可以应用于更多的服务领域。比如城市规划、航天等领域。测绘技术的工作主要是对地形进行定位测试,对地形得出精密的信息。帮助放样测量,对建筑物的具置和工程竣工验收进行测量。最早的测绘往往是技术人员在实地勘测后用手工记录测试结果。并把结果转交给内业人员。内页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计算、绘制图形等。这样就造成图纸和记录本大量堆积,计算任务繁重、计算的准确度收到限制。对数据的保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测量中测绘技术的使用。而测绘技术的新兴技术和网络结合,数字化技术结合。提高了计算的精度,节省了各项资源。下文将具体介绍。通过工程测量和测绘技术的工作领域、具体工作内容就可以看出,工程测量离不开测绘技术,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介绍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

首先数字化测绘技术,使用了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可以使用仿真模拟。可以通过地形仿真使得地形地貌在计算机上得到重现。使用者能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地形信息。即使不是专业的测绘人员也可以看的懂。其次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可以把初次测绘的图纸,进行拓展操作,同时还可以根据勘测信息的改变实时更新修改,而不需要重新绘制,节约了资源提升了效率。再次根据不同使用者对绘图需要的侧重不同,可以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突出重点得到新产片,而且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最为广泛的应用是在工程测量中利用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等设备,用数字化的工具进行采集起来,比如用勘测工具采集需要的数据,然后使用计算机存储,再用数控式的绘图仪器得出电子图形文件。来替代以往用手工绘制的比例尺地形图以及传统的工程测绘图。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可以把数据信息高效利用,绘制成图形文件,自带编辑工具。在整体完成图形文件时,可以以图纸形式打印出来,也可以以光盘等

模式进行保存。

3 其它测绘技术的应用

GPS 定位技术,GPS 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 技术率先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在军事、交通、通信、资源、管理等领域展开了研究并得到广泛应用。GIS 技术,GIS 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年的时间,但已经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成为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光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启.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2]齐齐.GPS新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讨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