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剖析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27 02:42:38

禁酒剖析材料

禁酒剖析材料篇1

为贯彻落实“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切实加强理论学习,近期,xxx大队组织全体民、辅警召开"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集中学习会。我从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管理等方面入手,针对自身现在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下面将我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纪律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公安队伍是一个大集体,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只有每一名警察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人民的嘱托和希望,才会在思想上解决作风不严谨的问题。铁的纪律是保障公安队伍强有力战斗力的坚强后盾。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培养出一个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纪律意识。

(二)对业务理论的学习不够,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还不够充分。当前在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大的战略目标下,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意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而作为执法者的我却不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提高,适应不了当前形式发展的要求,势必造成很多问题,势必会影响工作的更好开展。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紧张起来,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以便于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三)组织纪律意识方面存在侥幸心理。我在以前头脑中总认为自己出不了什么大问题,对小问题重视程度不高。有句古话说的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有大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小问题开始的,所以不够重视小问题的态度是不正确的,侥幸心理的存在可以说是存在的安全隐患,今后必须加以克服。

(四)自我要求不严,开拓精神、创新意识不够,满足现状,未能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在思想上缺乏积极进取的意识,对日常工作要求不高,甚至有些时候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片面认为只要平平安安就万事大吉,存在着“无过便是功”的思想,没有扎根基层,开拓进取的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作风还不够,由于这种麻痹思想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精神面貌,使得自己在工作上没有突出亮点。

二、今后工作中我应该注意和加以改进的问题:

(一)要多学习、勤动脑,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不放松学习,争取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深入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工作中遇见的各种问题,更加灵活的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要勇于在工作中实践,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的来提高完善自身的工作和服务水平,时刻牢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

(二)严格遵守“五条禁令”,提高安全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及时加以消灭在萌发状态,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杜绝工作时间饮酒和酒后开车等严重违反“五条禁令”问题的出现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三、善于用新的思维、新的办法来分析解决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工作中要勇于开拓创新,用过硬的业务水平来更好的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并且保证质量。

禁酒剖析材料篇2

根据公安局、处贯彻部局1.28电话会议精神要求,在切实加强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的“三查找一加强”活动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现将本人剖析如下:

一、思想政治觉悟有待加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我的立场是坚定的,对上级部署交待的各项任务能够较好的完成,对于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自由主义倾向和问题是坚决抵制的;其次作为一名基层的线路民警,我能服从领导的安排,实事求是的去对待工作,但存在片面认为我所是小所,春运只是大站、大所才有的事的现象,没有春运的紧迫感。

二、工作纪律作风方面。作为一名见习民警,总体来说自己还是能够严格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是没有存在侥幸心理的,能够带头遵纪守法,不敢钻法律、纪律、制度的空子,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对酒、枪、钱、法、车等重点问题管控能力比较强,没有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倾向和苗头。在平时工作中有时也存在粗中无细的现象,工作不够深入,负责客运工作上欠缺统筹兼顾能力,大局观有待加强,处理突发事件存在心浮气躁,应变能力欠缺,经验还需向老民警学习。

三、生活、内务管理方面。在工作之余的时间里,我能够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待在所部,有事会跟所领导请假报告情况,在外我也时常提醒自己是一名警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结交社会上的不良朋友,出去能够及时归所部。但是业余时间大多是荒废在上网、聊天上面,作为新警自己业务不熟,今后自己应该把时间用在提供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方面。

根据自我剖析中存在的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有效整改措施:

一是主动学习政治理论。作为一名党员,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党的大政方针,用马列主义及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做党的坚强盾牌。

禁酒剖析材料篇3

我们知道,助读材料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铺设的理解的平台,为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的相关资料。近些年,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教师中的不断内化,助读材料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老师们认识到,教材所选的文章时间和空间跨度大,大部分文章所反映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由于知识积淀、人生阅历、生活经验的限制,难免对一些内涵深刻、情感复杂的文本理解困难。引入助读材料能加深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启发学生的思考,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巧妙突破重难点,让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

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入助读材料,让课堂充满睿智的探讨、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让课堂智慧拥有温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呢?助读材料的运用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而不是为引用而引用,不能把助读材料当做追求课堂形式多样的手段。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助读材料的选用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以文本主题为圆心,以教学目标为半径,引入“姊妹”片断、类比材料、名家评论、作家故事。

一、引“姊妹”片断,感受作品温度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有自己生命中最愿意写作的素材,作品和作品之间必定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或补记,或分部写,或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同一个话题有进一步的认识,笔者暂且把这样的文章中的段落称为“姊妹”片断。引入这样的片断,能使学生较为立体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温度和起伏,感悟作品深刻的内蕴。

杭州的赵群筠老师执教《春酒》一课时,当带领学生一起品味完作者对故园的情感后,出示了琦君在《乡思》一文中的片段:“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这段助读材料在老师深情地朗读中感动着学生们,学生仿佛看见琦君双目含泪,手举一杯春酒,面对着故乡的方向默默祈祷,真的是一杯春酒,无限情思。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在心灵深处寻找归乡之路的痛楚,这种情感不是简单的“思乡”两个字能概括得了的。

上面的例子是在学生初步体悟到作品的情感后,教师用助读材料把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推向深处。有时,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比较浅层,教师就必须引导,但这种引导如果单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就会将信将疑,那么引入助读材料就很有必要了。

《吆喝》一文的主题一般会定位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上,而有的教师为了深入挖掘主题,会出示萧乾在《北京城杂忆》中的两段话:“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来书写一些怀念和感触”、“我只有一支秃笔,但我想用它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这两段话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写作的高度,绝不单单是为了表现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作者想留住的是这种灿烂的民俗文化的根,是北京市民对于民俗文化的荣誉感和东方人对于民族特色文化的尊严和自豪。

浙江宁波的耿老师执教《孔乙己》讲到孔乙己经常被嘲笑时,他出示了鲁迅在《暴君的臣民》中的一段话:“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得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自己的本领只是‘幸免’。”老师请学生迅速浏览一遍,找出一个词来形容酒客对孔乙己的态度。学生很快找出是“赏玩”一词,课堂就自然推进到对“看客”文化的深入剖析,充分发掘了课文的精神价值,促进了学生的自省,达到了本堂课的情感目标,即拒绝冷漠,呼唤真诚。

以上三例助读材料的出示效果显著,都是引自作者其它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文本的情感温度。

二、引类比性材料,增加思维厚度

由于不同文体、不同时代、不同写作风格的作品深层含义的显隐程度不同,阅读文章时,学生的思维难免会出现短路现象,有时甚至陷入一片迷茫,百思不解,这时就需要教师予以恰当的引领,引入助读材料,给学生提供理解的支点,在求同析异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全面、更深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文本是单一的,文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互释、互训、互通的网络。这样就可以通过链接进行互证、比较,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本的深意和文章的主旨。

如学习《夸父逐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夸父的形象,领会《夸父逐日》中积极的精神。教师出示了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有关夸父逐日的文段:“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疏通了句意之后,教师就请学生比较两个不同的故事。《大荒北经》多了哪些内容,又少了些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提问:“《大荒北经》对夸父逐日的行为持什么态度?为什么《大荒北经》中没有“化为邓林”的说法?教材编写者为什么选中这个版本?”

通过比较讨论,学生明白了教材所选的文章展示的是一种悲壮之美、崇高之美。从夸父这个人物身上,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一种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这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主导倾向。

这是对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拓展,还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材料进行迁移助读,这种类比性的材料由于学生事先学到过,阅读时就没有障碍,并且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还可以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在学习《登上地球之巅》一课时,本文的学习重点之一是赏析刘连满的英雄形象,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课文的原标题是《英雄登上地球之巅》,但刘连满根本没有登上珠峰,他还能算是英雄吗?笔者带领学生细读了刘连满甘当人梯的片段后,深情地朗读了刘连满在昏迷前的一段描写:“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活下去,因为他们正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这个部分是最能体现刘连满为了国家荣誉和集体安危置自己生死不顾的高贵品德。为了让学生领悟英雄精神最宝贵的内核,笔者引入了《伟大的悲剧》中奥茨面对死亡时的一段描写:“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学生刚刚学过这篇文章,在学习课文时,大家对奥茨有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奥茨的死是一种光荣的死。他为了不拖累伙伴,节约极其珍贵的燃料和食物以给伙伴们创造更多生的希望。

通过助读比较,刘连满和奥茨共同的英雄气概就凸显出来了,虽然刘连满没有登上珠峰,奥茨没有凯旋,但是他们同样为了神圣的事业不惜牺牲自我,保全他人,同样具有可贵的团队精神。学生懂得了英雄的内涵,不论古今,不论国籍,不论成败,为神圣的事业甘愿牺牲的人就是英雄。

三、引名家评论,挖掘文本深度

资料助读的过程中,如果能引用名家对文本的评论,就能提升学生对作品精妙之处的领悟,从前人那里获得可靠的支持,因为名家的评论更具学术性和权威性,更为厚重。特别是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旨的领会,由于作者身处特殊阶段不能直抒胸臆,学生也就不容易把握,使得学生在把握作品深层意蕴时存在困难。

如教学《爱莲说》,教师在分析了莲花的象征意义之后,谈到了“文如其人”,作者周敦颐也是一个高洁的君子,教师引用了明代书画家陈《茂叔爱莲》的诗句:“不蔓不枝本体真,外直中通用乃神。我即莲花,花即我,如公方是爱花人。”让学生更确信了作者追求高洁、正直的品质和“莲我合一”的道德追求。

学习《五柳先生传》时,学生对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无法理解,觉得陶渊明连基本的衣食都保证不了,怎么还能做到安然自若?教师就可以引入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的一段话:“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虽然如此,他却毫不为意,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通过这段话的引入,就能让学生明白陶渊明追求的是内心闲适宁静的生活。

教《水调歌头》时,大多数老师会援用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对苏词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以此来赞美苏轼《水调歌头》精湛的艺术。

四、引作家故事,拓宽理解广度

我们知道助读材料的筛选要植根于文本,符合课堂教学实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些散文作品表现的是作家自己的生活,都说“文如其人”,从作家的轶事中,读者可以窥见作家的秉性品质。而且学生也十分爱听故事,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就会被激发起来。

在体会《端午的鸭蛋》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之后,要挖掘此风格的深层原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汪曾祺在被打为下放的时候,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他就把薯块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还笑称像他这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就能理解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是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真可谓“文如其人”。

在教学《老王》一课探究“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深刻含义时,教师给学生讲了杨绛的《干校六记》中的几则故事,讲她是如何在厕所里认真地清洗便池后,坦然地看书。讲她从干校释放回家,却遭到了住在他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受尽屈辱和蹂躏。这些真实的生活片段让学生懂得了杨绛先生总是以最平和淡然的方式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明白了正是因为这份淡定从容、善良纯美才有了她和“老王”之间的故事。

禁酒剖析材料篇4

【摘要】目的:研究CT增强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对诊断小肝癌(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SHCC)的意义。方法:临床资料为在我院自2009年07月到2012年07月经病理证实的54例小肝癌病例,对其CT资料进行重新阅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病例共发现62个病灶,其中55个病灶呈“快进快出”典型表现,即动脉期呈高密度,门脉期呈低或等密度,延迟期仍呈低密度。7个病灶呈不典型表现,动脉期和门脉期呈高密度,延迟期则呈低密度。2个病灶(位于2个不同患者)起初为被诊断为SHCC病灶,后经病理活检诊断为SHCC,在动脉期呈低密度,而其它各期均为等密度。结论:绝大多数SHCC在CT增强三期扫描上有呈典型表现,检出率高达96.3%,值得广泛运用于临床。

【关键词】小肝癌、CT增强三期、检出率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具有“癌中之王”之称,按大体病理解剖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和SHCC。其中SHCC又称为早期肝癌,一般为单发,少数为多发,一般右叶多见,左叶少见,尾叶分布最少,病灶大部分位置表浅,也有少数位于肝叶深部[1]。中国肝癌病例协作组的标准为: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小于等于3cm;2个癌结节,其最大直径总和小于等于3cm[2]。由于SHCC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往往难以被发现,出现症状时,肿瘤往往已经很大,多已属晚期,预后极差,所以提高SHCC检出率对其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延长SHCC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CT技术的发展及改进,为SHCC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尤其CT增强三期对SHCC的诊断意义巨大。下文是在我院自2009年07月到2012年07月经病理证实的54例小肝癌患者,对其CT资料进行重新阅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做出统计学分析,分析SHCC在各期的增强特点,以提高CT增强三期诊断S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材料和研究方法

1.1临床材料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自2009年07月到2012年07月经病理证实的54例小肝癌患者,其中男37例,女17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5岁;46例病例有乙型肝炎病史或者表面抗原阳性;14名患者合并肝硬化;临床症状:肝区疼痛7例,乏力3例,其余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饮酒史:经常饮酒30例,偶尔饮酒4例,其余不饮酒;41例病例甲胎蛋白阳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

1.2检查方法

我院CT检查采用双层螺旋CT,检查前常规禁食4~8h,扫描前30min口服2%泛影葡胺500ml,扫描前10min追加200ml,充盈胃肠道,扫描时参数设置,扫描周期0.8s,扫描条件为120kV,250mA,矩阵512×512,层厚5mm,螺距为1.0。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先进行全腹部平扫,然后再做全肝三期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使用剂量1.5ml/kg,采用高压注射,注射速率3.0ml/s,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后30s、70s、3min分别进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扫描。

2图像分析和SHCC诊断

采用统一阅片记录单记录CT影像结果,包括平扫病灶形态、密度、有无钙化灶等,以及增强时病灶直径、数目及增强情况,确定肿瘤在各时相强化特点,将其分为典型表现和不典型表现,其中典型表现为平扫为低密度或者等密度,动脉期呈高密度,门脉期呈低或等密度,延迟期仍呈低密度。

3结果及分析

3.1SHCC检出率比较54名患者经CT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共检出62个病灶,病灶直径0.6~2.4cm,平均1.5cm,其中肝左叶17个病灶,肝右叶45个病灶。CT增强三期扫描结果显示:动脉期检出60个病灶,为高密度病灶为主;门脉期检出57个病灶,为低或者等密度病灶;延迟期检出60个病灶,为低密度病灶为主。经CT增强三期扫描结果综合分析,共检出即诊断为SHCC病灶60个,检出率96.3%,有2例患者的2个病灶在动脉期呈低密度,其它各期均为等密度,未诊断为SHCC病灶,后经病理活检诊断为SHCC病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各检出率之间比较,均P

4、讨论

肝脏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其中门静供血约占75%~80%,而90%以上的SHCC是由肝动脉供血,正常的肝实质主要由门静脉供血,所以在动脉期扫描成像时肿瘤与肝实质之间有明显差异,故典型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呈高密度影,门脉期肝实质明显强化,而SHCC密度下降为等或低密度,延迟期病灶的密度进一步下降,有“快进快出”影像学特点。因此说CT增强三期扫描对发现动脉血供丰富的肿瘤诊断比较确切,在Lim等[3]文献中也得到证实。SHCC的CT增强三期扫描表现形式复杂,但绝大多数具有典型表现,CT增强三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情况,正确反映其血流变化情况,提高SHCC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必须强调需结合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1]郑可国,许达生,沈静娴.少血供小肝癌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0):930-934.

禁酒剖析材料篇5

[关键词]明清;丧葬;广东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172-02

1 明清时期丧葬礼制的规定

明朝初年,承宋元遗习,各地仍然盛行火葬。“狃元俗,死者或以火葬,顶投其骨水。伤恩败俗,莫此为甚,其禁止之”。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令民间立义冢,仍禁焚尸,若民贫无地者,许所在官司择近城宽闲地立为义冢以瘗之”。同时在明清的律例中也严令禁止火葬。《大明律例》中“丧礼”篇规定:

凡有丧之家必须依礼安葬,若惑于风水及托故停柩在家,经年暴露不葬者杖八十。

其从尊长遗言将尸烧化及弃置水中者杖一百,卑幼并二等。

若亡殁远方,子孙不能归葬者,听从其便。

其居丧之家修斋设醮,若男女混杂、饮酒食肉者,家长杖八十,僧道同罪还俗。

从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朝政府对可能与丧礼相关的人员如停柩者、火化者、富者及僧道都有详细的规定,并且反对奢华,提倡节俭,特别反对火化。同时对盗墓者更是严惩,在“盗贼律”中规定:

子孙毁弃祖父母、父母,及奴婢、雇工毁弃家长死尸者斩;子孙于祖父母、父母,及奴婢、雇工于家长坟墓熏狐狸者仗一百,烧棺椁者仗一百、徙三年,烧尸者绞。

清朝中丧礼的规定基本承袭明代,《大清律例》中对丧礼的规定和明代一致,只是对旗民和葬礼的奢华作了补充。清代康熙时《新会县志》对丧礼分为七条,以教育百姓。其具体内容如下:

居丧以哀戚襄事为主,不许匿丧……

乡俗赴奠不用香烛、酒果,而代以楮币,此惑于浮屠之教,不可用也。

停柩逾时不葬者,罪之。

用鼓吹杂剧送殡者,罪之。

……

一、三等之下用薄棺,不许焚尸。贫不能葬者,都老率闾里科少钱助之,毋令暴露。

虽然明清统治者多次严令火葬,鼓励士绅帮助贫者来使死者入土为安,火葬的风气也呈现减弱态势。但在一些经济发达、土地比较紧张的地区,这种火葬习俗并未因统治者的禁令而消失,相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在这些地区(如广东)仍然流行。

2 明清广东广惠地区的丧葬习俗初探

传统的丧葬习俗皆强调入土为安,“葬死,大事也,古人甚重之,惟恐不及时焉。”

孝子当以安其亲为要,故有士逾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诸侯五月、天子七月而葬的要求,但在明代中叶以后的广东部分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丧葬中的奢靡之风盛行、风水迷信和火葬依然在不少地方流行。

下面笔者就以这一时期广州府和惠州府为例,对这一地区此时的丧葬风俗作一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以下是《古今图书集成》中对两府丧葬风尚的记载。

广州府:

丧葬旧颇不循礼,富家出殡用箫鼓、;有官者或结楮为神像,多具酒食于墓,所以待客谓之冈头酒。今渐追古,惟火葬始于贫民,人效之,有司严禁,尤未能尽革也。

惠州府:

丧礼在宋多用鼓乐或作佛事,故姑苏子有“钟鼓不分哀乐事”之句,言婚丧皆用乐也。归善之俗,沿革不变。惟士大夫持礼者遵行,丘文庄仪节不用鼓乐,朝夕多行奠礼或作佛事。近时尤从简约,亲朋往吊,相答以帛。初丧七日一奠至四十九日乃止曰应七,或十日一奠至百日乃止曰应旬。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则置酒作乐惑于佛事。长乐、和平溺不忍弃亲于土之说,有停柩基年三年而后葬者;或葬不数年惑于风水,启土易棺,火化而改葬者。县志兴宁亲丧,凡七日饭僧度厄,名曰报本。击鼓屠牛待宾,名曰看斋。以金珥、珠翠结棉绷缨络导僧过市闾,布银牌、红帛于地,拍少年走马,垂手取之如拾芥,观者一邑毕至,名门抢红。以大轿尾其后,设死者魂帛冠裳于轿中。盖生虽屠贩于台,死必张盖褥,仪名曰:导憎至水滨,鬻禽鱼纵之,名曰放生,为死者修福减罪。日费二十金,少亦四五金。倘贫乏不能举或阻于日制不得举,久之,赀赢禁驰,必补。以偿夙志,有待子孙者,有未死此预作生斋者……坟废百金,炫人观美葬。数岁,子孙有疾厄则曰葬地独不利于我,清明岁暮发出之,剖其棺、火其尸、拆其骸贵骨而贱肉。肉末即朽,联缀于骨者剔以竹刀投诸火,纳骨十瓦瓶,名曰金城迁葬……

从材料中我们比较容易看出,广惠两府丧葬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第一,丧葬奢靡之风盛行。

这两个地区丧葬礼仪自古就“颇不循礼”,与政府所倡导的节俭、反对奢华的政策相背离。他们中有官员之家丧礼中“酒食于墓”,士绅及平民百姓家“日费二十金,少亦四五金”,与韶州仁化县“丧侈宴食,猥云从厚”之说相差无几。

第二,佛事在丧葬中广为流行。

佛教自唐代六祖慧能大师在广东传法以后,在民间亦广为传播。佛事成为一种超度死者亡魂的活动,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七天,多则可达四十九天,甚至一百天。参加法事的僧道,多则成千上万,少则也有数人。内容是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时人认为,替死者超度可“死者修福减罪”,实则颇费不少。

第三,停柩和改葬也时有发生。

停柩不葬虽说是“溺不忍弃亲于土”,但就停柩时间来说 “有停柩基年三年而后葬”者,有“停柩十年不葬”者,时间颇长而且也违背政府和地方礼制,笔者认为更多人会认为其原因大多是为觅吉壤佳穴而停柩不葬。风水迷信的盛行,在当时不少人更是以原葬地风水不佳为由起尸改葬。像材料中所说,“剖其棺、火其尸、拆其骸贵骨而贱肉。肉末即朽,联缀于骨者剔以竹刀投诸火,纳骨十瓦瓶,名曰金城迁葬”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不过材料中更是有着火葬后改葬的气息。

第四,经济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火葬。

火葬与土葬的奢华相比,具有两大明显优势,即节约土地和相对减少大量丧葬经费,自然成为贫民的一种丧葬方式。三水县,“丧用鼓乐,贫民多火葬,所从来矣”;清远县,“小民喜火葬,视他邑为盛”;新宁县,“丧葬尚尊礼制,火亲之陋,小民安之矣”;连山县,“旧志地接怀贺,居杂民,彝故……丧唱哀歌、淫犯火葬,狃于故习”等这些县都存在因贫困而进行的火葬。他们的这种行为严重地与中国儒家历来在丧葬上强调“入土为安”,注重尸体的保护,把“慎护”先人发肤作为自己“扬名后世”的行孝方式相违背,同时与中国古代统治者历来强调的“王者设棺椁之品,建封树之制,所以厚人伦而一风化”的本意相抵触,统治者都严禁火葬,并且还要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如上)。在政府的律令严格管制下,部分地区的火葬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据《光绪清远县志》载:“又按旧志载小民喜火葬,今四属并无火葬之事,即询诸故老亦未见火葬者,此俗变移想必在数百年前矣”。当然火葬是否真的消失,我们还不能肯定,但在一些地区开始减少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广东省的广惠地区在丧葬习俗上和政府规定的礼制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明朝中叶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丧葬的奢靡之风盛行、佛事仿佛成为丧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停柩和改葬也时有发生,而且还夹杂着大量的火葬。虽然政府提倡节俭,反对火葬,但在富裕之家却免不了讲究排场,而贫困之家却无奈的只有选择火葬。一切如《增城县志》所云:“死修佛事,或武断以逞顽,多酒醪而靡谷;贫民亲死则积薪而焚之,风俗大略如是”。通过对广东广惠地区的丧葬风俗的初步研究,进而说明当时的国家礼制和地方风俗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清) 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陈.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徐吉军.中国丧葬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4](清)李文.清远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

禁酒剖析材料篇6

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保持高尚精神追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维护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为大家整理的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顿活动学习心得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顿活动学习心得材料一

按照本院《关于开展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第五支部组织召开了支部扩大会,全体党员和聘用人员学习《实施方案》指定的相关规定,现在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学习心得:

一要进一步提高规矩意识

通过学习,本人充分认识到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顿活动的重要性。要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增强纪律观念 ,自觉守住纪律底线。要自觉遵守法官职业道德,在本职工作和业外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保持高尚精神追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维护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二要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自已不仅是一名员额法官,更是党支部书记及民事审判庭的负责人。要时刻牢记“自身不正,焉能正人”的道理,一定要做好先锋模范带头人。要以“工匠”之心办好每一个案件,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四个一律”、“五个严禁”、“六条禁令”、“七项规定”,及时向院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与律师、当事人、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等与案件有联系的人保持距离,拒绝不正当交往及请托、收受送礼;审慎对待社会交往,严格教育、约束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不插手他人办理的案件,绝不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以实际行动率先垂范,教育和监督本支部党员及民事庭全体成员遵纪守法。

三要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主体责任

组织集中学习相关文件、规定及反面教材等,进一步提高干警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认识违法违纪成本。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完善互联网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等方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聘用人员严格要求,及时提醒庭审着装、礼仪,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诉讼人。加强对本部门案件的监督和指导,严格落实每周四的庭务会制度。要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增加对部门人员需求的了解,加强对干警八小时之外的监督。

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顿活动学习心得材料二

通过前一阶段针对各种材料的深入学习,纪律作风教育活动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我从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管理等方面入手,针对自身现在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下面将我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纪律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公安队伍是一个大集体,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只有每一名警察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人民的嘱托和希望,才会在思想上解决作风不严谨的问题。铁的纪律是保障公安队伍强有力战斗力的坚强后盾。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培养出一个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纪律意识。

二、对业务理论的学习不够,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还不够充分。当前在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大的战略目标下,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意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而作为执法者的我却不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提高,适应不了当前形式发展的要求,势必造成很多问题,势必会影响工作的更好开展。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紧张起来,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以便于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三、组织纪律意识方面存在侥幸心理。我在以前头脑中总认为自己出不了什么大问题,对小问题重视程度不高。有句古话说的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有大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小问题开始的,所以不够重视小问题的态度是不正确的,侥幸心理的存在可以说是存在的安全隐患,今后必须加以克服。

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和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打交道,社会上不可否认的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对于我这样刚参加派出所工作不久的同志来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已经认识到这种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会继续注意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各种侵蚀,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自我要求不严,开拓精神、创新意识不够,满足现状 ,未能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在思想上缺乏积极进取的意识,对日常工作要求不高,甚至有些时候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片面认为只要平平安安就万事大吉,存在着“无过便是功”的思想,没有扎根基层,开拓进取的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作风还不够,由于这种麻痹思想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精神面貌,使得自己在工作上没有突出亮点。

今后工作中我应该注意和加以改进的问题:

一、要多学习、勤动脑,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不放松学习,争取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深入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工作中遇见的各种问题,更加灵活的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要勇于在工作中实践,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的来提高完善自身的工作和服务水平,时刻牢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

二、加强《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铁的纪律作为保障,工作也无从谈起。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不忘自己警察的身份,用警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严格遵守“五条禁令”,提高安全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及时加以消灭在萌发状态,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杜绝工作时间饮酒和酒后开车等严重违反“五条禁令”问题的出现,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四、善于用新的思维、新的办法来分析解决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工作中要勇于开拓创新,用过硬的业务水平来更好的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并且保证质量。

我在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中的剖析材料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上。剖析自己还不够全面和细致,请同志们监督我,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以便于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加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顿活动学习心得材料三

通过学习全市公安队伍作风建设教育整顿动员大会精神和细化实施方案,以及学习其他有关文件,我个人对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开展这次的教育整顿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教育警示意义的。针对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对照。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开展自查、自纠,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并以此为鉴做到令行禁止、依法办事,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下面谈谈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开展以来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这次建设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努力解决当前公安队伍中存在的“懒、糊、散,小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工作质效不高”问题,杜绝公安机关对群众“冷、硬、横”的现象,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说”的四难现象;杜绝漠视群众疾苦、伤害群众感情、甚至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强调执法为民,服务于民,使广大民警进一步增强民警的全局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改进工作作风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自己不仅要学法律、公安业务知识,更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xx思想、xx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科学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纪律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去对待每一项工作。这次教育整顿活动,对引导广大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民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迅速提高民警的整体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强化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有效纠正部分民警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都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三、规范生活纪律,重塑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每个公安民警都要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某取私利。要自觉抵制和克服拜金主义、亨乐主义、极端主义的腐蚀影响,自觉地做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要把我们的集体建设成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队伍,就必须做好对公安机关中每一位成员的约束和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不仅仅在于八小时之内的纪律要求,更要延伸到大家的生活之中。我们一定要将有关内务管理条例、规定落到实处,做到不出入营业性酒吧、歌舞厅,坚决与黄赌毒等社会丑恶活动作斗争。作为一名公安民警,一定要做到xxx部长所提出的“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四点要求,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通过这次的学习,使自己认识到加强队伍管理,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学习公安业务知识,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立足于本职工作、立足于基层,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积极展现人民警察优秀的职业道德风范,真正做到永怀爱民之心,常办利民之事,恪守为民之责。

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顿活动学习心得材料四

近期,我院在上级法院的统一组织下,开展了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顿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本人迅速召集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传达市中院及我院的教育整顿活动要求,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专项教育整顿活动的学习内容,办公室安排专人,将学习内容汇编成8万余字的学习手册,印发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通过学习,现将本人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体会到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次专项教育整顿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的一次活动,对于推动法院从严治院、全面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打造忠诚干净的法院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有着重要意义。活动开展不久,市中院组织了专项督查,内容之一就是专项教育的开展情况,更使我意识到这次活动的重要性。综合办公室负责机要文秘、档案财务、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我要带领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在此次专项整顿活动中,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剖析,严格日常管理,决不能在任何方面出现任何问题。

二进一步认清了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在省法院对无锡市原党组书记、院长时永才和我市海州区高兵等人违法违纪被查处的情况通报中,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们一致认为,发生在法院和我们身边一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这些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这都我们需要警醒的方面。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的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进一步增强了开展教育整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禁酒剖析材料篇7

一、夯实基础,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组织领导

区档案局(史志办)始终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今年年初,我局(办)专门召开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与责任分解。单位负责人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切实增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继续加强廉政教育,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

我们以领导干部讲党课和集体学习的方式,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强化廉政学习理念,营造廉洁氛围,提升廉洁素质。年初,组织干部学习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在七次全会上的讲话,开展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教育活动。二是组织了纪检监察专题学习。介绍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基本理论,学习了国法党纪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使大家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全面认识和掌握,增强干部的廉洁意识。三是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进行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观看警示教育主题片,组织干部认真讨论,对腐败案件进行剖析,总结教训,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构建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三、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监督检查工作力度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将本单位财政预算资金、专项资金全部纳入一帐户体系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经过认真组织开展自查,没有发现违纪违规行为。

四、严格管理,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一是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即:严禁擅离岗位、擅离职守;严禁网上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严禁在局公共场所吸烟;严禁中餐饮酒;严禁在办事或公务活动中接受当事人宴请和礼品、礼金。二是强化管理监督。对干部职工执行工作纪律情况进行抽查。

禁酒剖析材料篇8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具有的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于商业的解体作用造成了多大的障碍,这从英国人同印度和中国的通商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种“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明清时期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改变了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B.直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动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使其对外贸易丧失了主动权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资本主义以前的”及“明清时期”可知,这种“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指的是我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这种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C项。A、B两项说法错误;D项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2.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答案 B 解析 “海禁”政策自明朝初年实施一直延续到清朝,故A项错误;巡抚涂泽民只是在得到皇帝准许的情况下,对明初的“海禁”政策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并附有较多禁制,故B项正确;C项与“奉旨允行”相矛盾,故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1684年,康熙帝颁布“开海”命令:“今海内一统,出洋贸易,得旨允行。”1717年,又以南洋地区“西洋泊船之所,藏匿盗贼甚多”,恐其结成反清势力为由,下令禁止南洋贸易。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是“开海”的政治前提 B.“开海”“禁海”都是有限制的对外贸易 C.欧洲列强联合反清是“禁海”的重要原因 D.康熙帝时期清政府开始推行“海禁”政策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即使“开海”令也要求“得旨允行”,说明“开海”“禁海”都是有限制的对外贸易,故B正确;平定噶尔丹叛乱与“开海”无关,A项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清政府开始推行“海禁”政策发生在顺治帝时期,故D项错误。 4.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只是描述了关东与上海之间贸易发展的状况,并未涉及政府的商业政策,也未说明经商者的身份,不能得出抑商政策已经改变的结论,故D项符合题意。商业活动的规模大,涉及相距遥远的两地,体现出商品经济的繁荣、长途贩运的发达、区域经济的发展,A、B、C三项表述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封建政府虽始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商品经济仍不断发展进步。 5.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的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文言文的含义是“(一些商人)以二千石官员的服饰、车马、仆从人员的标准享乐,其奢侈日甚”,这说明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D项正确。西汉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发生转变,A项错误。商人是社会的少数人群体,其“倡乐”不能说明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B项错误。商人借用官员的服饰以炫耀自己,说明两者的社会地位差别很大,C项错误。 6.明朝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D 解析 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特征是出现雇佣关系。民间机户生产的丝织品由中间包揽人收购,再转手给织染局,中间包揽人与民间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故D项正确。 7.明、清皇帝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答案 C 解析 在春天祭祀先农坛,反映出明清时期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以农立国、维护传统农耕经济的治国理念,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只是从图片的表面信息着手分析,忽视了祭祀的时间和对象;仅根据祭祀仪式无法推断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故D项错误。 8.从下面材料可见当时() 高其倬1676~1738年曾上奏雍正帝:“福、兴、漳、泉、汀五府地狭人稠,无田可耕,民且去而为盗。出海贸易,富者为船主、为商人,贫者为头舵、为水手,一舟养百人,且得余利归赡家属。曩者设禁例,如虑盗米出洋,则外洋皆产米地;如虑漏消息,今广东估舟许出外国,何独严于福建?如虑私贩船料,中国船小,外国得之不足资其用。臣愚请弛禁便。” A.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答案 A 解析 “曩者设禁例……如虑私贩船料,中国船小,外国得之不足资其用。臣愚请弛禁便”,说明高其倬主张开放“海禁”,体现了其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质疑,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 9.《中国商帮: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一文指出:整个明朝,绝大多数时候,海商是以非法的角色活跃在海外贸易中。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走私商人甚至以武装的方式走私,最嚣张时公然对抗政府。导致明朝海商这种命运的主要因素是() A.海商崇尚武力 B.走私带来的暴利的吸引 C.明朝长期推行“海禁”政策 D.西方殖民者的扶持 答案 C 解析 明朝推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民间海外贸易,使得海商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进行走私,甚至与政府武力相抗。海商以武力对抗政府是由政府的“海禁”政策造成的,A项错误;走私确实能够带来暴利,吸引一部分商人铤而走险,但不是导致海商走私的主要因素,B项错误;西方殖民者在明朝时虽然已经到达中国沿海,但对中国的冲击极小,D项错误。答案为C。 10.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以前,中外存在商品贸易。中国民间外国银钱的使用较多,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只能说明外国银钱在中国市场流通,而无法说明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答案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三段材料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农商的主张及政策的变化。材料一:主要对比说明孟子和商鞅各自的农商主张及影响。材料二:主要说明西汉武帝抑商的原因及表现。材料三:主要说明宋代商税征收规定及影响。第(1)问,从材料一中“一列平视”可看出孟子主张农商平等,商鞅则提出重农抑商的主张,认为农业是本,商业为末,这与当时生产力低下、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有关。第(2)问,从材料二中的信息看,汉武帝采取了征收资产税和奖励告发的措施,目的在于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的其他措施,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盐铁官营、对商人穿衣和出行的限制等方面来回答。第(3)问,从表格信息看,宋代商税收入不断增加,原因在于宋代对商业的重视和适当减免商业税。第(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12.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2)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答案 (1)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 重农抑商。 (2)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 解析 第(1)问要求回答“新气象”和“老政策”,题目限定了经济领域范围。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玉米、番薯的信息,可概括为美洲作物传入我国,再联系所学的明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如商帮会馆的出现等,可得出答案。政府的老政策,很显然是重农抑商。第(2)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戚继光、利玛窦等信息,可知应从抗倭和中日的朝贡贸易、中西文化交流和殖民势力东来等角度来概括,再联系教材中的海禁政策可回答“明朝政府的政策”。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丁未……“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往者税务初兴,民咸罢市。孙隆(明万历年间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在吴日久,习知民情,分别九则,设立五关,止榷行商,不征坐贾,一时民心始定。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征为奇货,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变,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 ——《明神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皇权得以加强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指出,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特征。这种经济特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发展趋势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 答案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2)经济特征:明代中期工商杂税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趋势:缓慢发展。 原因: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关卡林立和征收重税;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小农经济及传统的买田置地观念。 (3)联系: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因而明清时期的专制君主为维护封建统治必然加强君主专制。或材料一中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进而体现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特征。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要注意做到要点全面。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工商杂税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反映的经济特征,后面两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要从经济和政治相互关系的角度全面理解其内在联系。 [心得体会] 易错题一:对重农抑商政策认识不清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化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错解] A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正解] C [解析] 材料观点强调的是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符合题意的是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A、B两项说法有误。重农抑商政策并非自古就有,故D项说法有误。 易错题二:不能全面理解小农经济 明朝大臣霍韬的《霍氏家训》中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A.“以农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 B.排斥商品生产 C.只重视农耕经济 D.要求所有人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财富 [错解] C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材料理解不到位。 [正解] A [解析] 从“农圃为重”“末俗尚浮”“坐与衰期”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重农、以农为本的观念。“力耕”并不排斥商品生产,因为商品生产是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B、C两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答案为A。

禁酒剖析材料篇9

在这次纪律作风整顿教育活动中,经过重点学习关于新时代政法工作思想和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最高高级法院院长会议、省院中级法院院长会议和XX市法院院长会议精神及《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我对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照孟祥伟书记指出的“六个突出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全面深刻剖析,认真查摆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做到信念坚定、公正执法、遵法守纪、服务人民。现将自我剖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政治理论学习上缺乏韧劲,缺乏主动性,学习的深度、广度不够,没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存在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情况。

二是大局意识树立的不够牢固,在工作中,存在就案办案现象,偏重于案件的法律效果,对案件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考虑的不全面。

(二)在履职尽责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争先创优意识不够强,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满足于过得去,不追求过得硬,分管的工作质量不高,精品短缺,追求极致、争创一流的苦干精神不足,。

二是法官员额之改革之后,对分管庭室的各项工作,奉行“自我管理、顺其自然”的心理,以“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领导干部不得过问案件为由,不愿也不想督导管理员额法官的办案情况,要求不严、管理不力,缺乏狠劲和韧劲。

(三)服务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人民的观念不端正,没有真正的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实实在在关心人的疾苦。

在接待当事人时存在急躁、不耐烦情绪,没有做到掰开了揉碎了给当事人讲明法律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弱化。

二是纪律作风不扎实,表率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作为党组成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存在迟到现象,对疑难复杂的案件缺乏担当精神。沟通能力弱,对同志们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知之甚少,关心不足,影响了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站位不高,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法院是人民主权的刀把子,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大局。每一名法院同志必须同志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法官。

二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不够紧密。

没能在如何将精神做实上下满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能真正的入脑入心。在工作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革命意志消退,得过且过,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没能很好的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审判工作实践。

(二)宗旨意识不够强。

一是责任心有所缺失。缺乏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直面矛盾的勇气,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不够强。二是官本位思想严重。在工作中,过于看重手中的审判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在接待当事人过程中,存在“推、拖、等、靠”的思想和怕惹麻烦现象。根源在于没有认真想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三、整改措施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政治立场

严格落实院党组规定的“首学、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县委、各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增强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巡视整改”方案的要求部署,加强自身修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戴、维护、捍卫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做政治明白人。

(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禁令要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切实改变工作作风,。

(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强化责任担当

在工作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彻到审判执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做好“一站式服务”,力求一次性告知,让当事人少跑路,以百姓之心为心,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深通民意,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履职尽责,廉洁奉公、秉公执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

警察作风纪律整顿个人剖析材料篇4

通过前一阶段针对各种材料的深入学习,我从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管理等方面入手,针对自身现在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下面将我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纪律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公安队伍是一个大集体,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只有每一名警察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人民的嘱托和希望,才会在思想上解决作风不严谨的问题。铁的纪律是保障公安队伍强有力战斗力的坚强后盾。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培养出一个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纪律意识。

二、对业务理论的学习不够,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还不够充分。

当前在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大的战略目标下,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意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而作为执法者的我却不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提高,适应不了当前形式发展的要求,势必造成很多问题,势必会影响工作的更好开展。如2020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新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紧张起来,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以便于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三、组织纪律意识方面存在侥幸心理。

我在以前头脑中总认为自己出不了什么大问题,对小问题重视程度不高。有句古话说的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有大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小问题开始的,所以不够重视小问题的态度是不正确的,侥幸心理的存在可以说是存在的安全隐患,今后必须加以克服。

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

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和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打交道,社会上不可否认的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对于我来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安工作具有易腐蚀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防腐拒变,我已经认识到这种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会继续注意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各种侵蚀,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自我要求不严,开拓精神、创新意识不够,满足现状,未能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

在思想上缺乏积极进取的意识,对日常工作要求不高,甚至有些时候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片面认为只要平平安安就万事大吉,存在着“无过便是功”的思想,没有扎根基层,开拓进取的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作风还不够,由于这种麻痹思想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精神面貌,使得自己在工作上没有突出亮点。

今后工作中我应该注意和加以改进的问题:

一、要多学习、勤动脑,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

始终不放松学习,争取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深入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工作中遇见的各种问题,更加灵活的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要勇于在工作中实践,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的来提高完善自身的工作和服务水平,时刻牢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

二、加强《人民警察纪律条令》《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铁的纪律作为保障,工作也无从谈起。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不忘自己警察的身份,用警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严格遵守“八项规定”,提高安全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对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及时加以消灭在萌发状态,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杜绝工作时间饮酒和酒后开车等严重违反问题的出现,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四、善于用新的思维、新的办法来分析解决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禁酒剖析材料篇10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宗旨意识树的不够牢固。

虽然办公室是院里的一个服务部门,不负责具体的审判工作,但是每天仍要接待许多群众的来访、解答有关人员的法律咨询,在工作中,全体人员能够以维护法院形象为出发点,做到耐心细致、热情接待,但是仍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少数干警公仆意识不强,“门难进、面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冷、硬、横、推”等现象时有发生。如对前来咨询的群众有时不够热情,对群众的询问畏难厌烦,态度冷淡;推诿、拖拉、扯皮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便民措施不落实,服务承诺没有兑现,敷衍了事,马虎应付。二是联系群众不够密切,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少数干警衙门作风严重,工作脱离群众,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置若惘闻,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

二、组织学习不够主动。

往往以办公室文字工作较多,没有时间为由,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学习组织不够经常化。支部对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老认为材料工作忙起来,政治思想学习就可以暂且放在一边。除规定组织的集中学习和完成规定要求外,平时比较强调客观原因或忙于工作事务,放松对办公室内人员的学习要求。即使在组织学习时也经常偏离主题。在按照规定集中开展理论学习时,会议开到最后都变成集体研究和探讨工作问题,没有专门研究政治理论问题。平时院里规定的学习制度是坚持了,但多数学习流于形式,一人念,大家听,或者结合当前工作就事论事,学的是理论文章,讨论的是具体工作,根本谈不上对理论的深刻探讨。

三、队伍管理不够严格

认为平时办公室人员都比较忙,经常加班加点,尤其是材料压下来,大家更是没日没夜的工作,造成支部一班人在对所属人员的管理上存在偏松、偏软的现象。一是工作作风不够严谨。个别干警纪律松懈,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擅离岗位,警容不整,违章开车,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落实有关规章制度不够坚决。个别干警不能很好地遵守院党组的规定的纪律要求,对于亲朋好友的案件有打招呼及工作日饮酒的现象。

四、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够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