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自我剖析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15 21:44:20

医生自我剖析材料

医生自我剖析材料篇1

关键词:分娩费用;药品;卫生材料;检查;治疗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下面是笔者对我院2010年和2011年产科的医疗费用构成情况进行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的HIS系统,方法是采用EXCEL导出产科各项收入数据,再作出费用项目比重分析。

二、结果

对2010年、2011年HIS系统中产科费用项目分类计算后,结果见表。

根据上表可见,药品费用、材料费用、治疗费用及化验费用在产科住院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在控制医疗费用中需要重点关注。

三、讨论

1.药品费用控制是降低分娩费用的关键环节之一

有资料显示,在西方发达国家,药品费用比例仅为10%。而在国内医疗机构尤其是产科滥用抗生素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这其中固然有政府补偿不足医院很大一部分需要“以药养医”的体制性原因,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为降低医疗风险,减少纠纷等过度依赖特效高价药以及药品销售环节中存在灰色利益链等人为因素造成不合理用药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分娩过程是一个生理过程,抗生素的应用大部分是预防性的,应首选口服,而剖宫产术后刀口属于I类刀口,术后抗生素使用一般为1、2天,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先用国产药,后用进口药;先用便宜药,后用贵重药。

2.应合理使用医用卫生材料

调查数据显示,卫生材料费占病人的医疗费用比重比较突出且有不断增长趋势,已成为继药品费用之后影响病人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因图工作方便,加之某些利益所驱,在医疗服务中,部分医生利用工作便利,向病人推销对病人并非适当的医用材料,而由于病人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很容易接受医生的指导,从而增加了医疗费用控制的难度。医院要尊重病人知情权和选择权,向病人告知在材料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公开。同时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端正医德医风,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3.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做到“总量控制,结构调整”,避免“按下葫芦起了瓢”

随着卫生行政部门对药品管理力度的加大,各医疗机构中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现象随之产生。医生与病人的交流越来越少,给患者开检查单、化验单越来越多。医院过度治疗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潜规则。仅以住院分娩为例,分娩方式有顺产、剖宫产两种方式,由于一个剖宫产手术通常不到1小时就能完成,可一个初产妇至少需要10小时才能结束自然分娩。传统接生办法根本赚不到钱,还需要医院付出巨大人力、物力。相比之下,剖宫产显得干净利落,住院天数相对较长,平均住院费用相对较高。医院为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剖宫产的诸多弊端较多采取手术措施,导致以社会因素为主要适应症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针对以上诸多不合理现象,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在积极出台各项措施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如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要严格控制剖宫产率等。我院2010年与2011年分娩人均费用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对剖宫产率进行了控制。

总之,随着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医疗保险对医院医疗费用的控制会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必须适应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医保费用控制的目标,在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保证医疗质量,通过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来提高自身在医疗市场的份额。

医生自我剖析材料篇2

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尸体解剖114例,比较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是否相符。结果①114例中,90.4%找到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率为25.9%;②尸解逐年增多,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尸解明显增多;③发生的学科以内科为首位,共48例,儿科其次,产科居第三位;④疾病分布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共25例,心血管疾病居次,消化系统居第三位。结论 科学准确地进行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给有关部门提供处理医疗纠纷的科学依据,尸体解剖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尸体解剖;死因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71-02 中图分类号:R 3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27

尸体解剖在确诊主要疾病及死因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解决死因不明或对临床死因诊断有异议而发生的医疗纠纷,尸体解剖更具有独特的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1]。现就1995年~2005年9月10年间笔者组织的114例医疗纠纷的尸体解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大家有所裨益。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全部资料来源于1995年~2005年9月,笔者在广西柳州市卫生局工作期间,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组织对114例医疗纠纷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的资料,全部解剖均委托该市具有解剖资格的医院病理科及法医完成,由医院病理科进行细胞学检查。

2.方法 ①疾病分类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疾病与损伤分类标准”(上CD9),对每例的主要病理诊断予以分类。统计项目包括:每年的尸检数量,尸检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尸检病例的学科分布,发生医疗纠纷的医院级别,尸检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比较,尸检致死性疾病分布。②临床诊断列出多项时,统计时只计前3项,若其中有一项与病理诊断一致时,则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反之不相符。③医院级别按市级三级、二级医院,城市企业医院,城市诊所(卫生所);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④年龄分组:孕满28周至出生前为胎儿组,出生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组,大于28天至2岁为婴儿期。

结果

经尸体解剖和有关检验,114例尸检中,查出直接死因或根本死因的有103例,占90.4%,有11例没有查出死亡原因,占9.6%。114例中,有3例为院外死亡查原因、3例为死胎查原因;其余108例中,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相符80例,占74.1%。

1.每年的尸检数 1995年、1996年各1例,1997年2例,1998年6例,1999年6例,2000年14例,2001年16例,2002年15例,2003年18例,2004年18例,2005年1~9月17例。

2.年龄与性别 114例中,男性74例,占64.9%;女性40例,占35.1%。年龄最小者2天,最大者76岁。死胎3例,占2.6%;新生儿10例,占8.8%;婴儿14例,占12.3%;~10岁7例,占6.1%;~20岁10例,占8.8%;~30岁13例,占11.4%;~40岁12例,占10.5%;~50岁14例,占12.3%;~60岁13例,占11.4%;~70岁11例,占9.6%;70岁以上7例,占6.1%。

3.医院级别及例数 市级三级医院62例,占54.4%;市级二级医院16例,占14%;城市企业医院9例,占7.9%;城市诊所(卫生所)6例,占5.3%;县级医院12例,占10.5%;乡(镇)卫生院6例,占5.3%。院外非医疗原因死亡3例。

4.所属学科及疾病种类 ①内科:48例,占42.10%。其中心血管疾病20例(17.54%)中冠心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12.28%)中肺动脉栓塞10例;消化系统8例(7.02%);神经系统疾病4例(3.51%);感染1例;其它原因1例。②外科:10例,占8.77%。其中普外科5例(4.39%);创伤4例(3.51%);骨科1例。③妇产科:19例,占16.67%。其中产科18例(15.79%);妇科1例。④儿科:25例,占21.93%。其中呼吸系统11例(9.65%)中肺炎7例;消化系统6例(5.26%);心血管疾病3例(2.63%);神经系统3例(2.63%);其它2例。⑤耳鼻喉科:3例,占2.63%。其中气管异物2例(1.75%)。⑥肿瘤科:4例,占3.51%。⑦其它:药物过敏5例,占4.39%,其中青霉素过敏3例(2.63%)。

讨论

本组资料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率达到25.9%,高于1982年北京的统计资料20.74%,低于杭州的36.24%[2]。虽然当今医学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技术相当先进,但有些疾病的临床确诊仍较困难,临床误诊仍然存在,提高医疗机构诊疗技术水平仍需常抓不懈。本组结果显示,通过尸体解剖90.4%的医疗纠纷死亡病例可以找到患者死亡的直接死因或根本死因,与张海娥等报道的90.5%[3]、孙荣超等报道的89.5%[4]相仿。

资料显示,柳州市医疗纠纷尸体解剖逐年增多,一方面是人民群众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传统观念在转变;另一方面体现了该市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科学化、法制化。从发生的医疗机构等级看,绝大部分发生在城市医院,而尤以城市三级、二级医院居多,这与其业务量大危重疑难病例多明显有关。但不容忽视的是,医疗纠纷在各级医疗机构均有发生,企业医院、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卫生所、诊所等发生的医疗纠纷已逐年增多,占本组资料的29.0%。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还比较差、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加强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改善就医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从发生的学科及疾病分布看,内科排在首位,儿科其次,产科第三,三个学科共有91例,占79.8%。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与杭州报道的一致[2];心血管疾病居次,与国内学者报道的居首位不符[3,4];消化系统第三;神经系统第四。上述四类疾病共69例,占总死亡人数的60.5%。上述三个学科、四类疾病容易发生死亡及医疗纠纷,应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

随着人们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疗纠纷事件逐渐增多。如何正确处理医疗纠纷,科学准确地进行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给有关部门提供处理医疗纠纷的科学依据,尸体解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3]。各级医疗机构均应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争取尸解,给死者亲属一个明白交代,让他们痛苦的心灵早日得到安慰,使医院减少医疗纠纷带来的种种麻烦,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1]。

参考文献

[1]丁福康,潘书文,张小澍,等.尸体解剖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8):535-536.

[2]竺可青,李秀珍,章锁江.3162例尸体解剖资料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0(6):291-295.

[3]张海娥,贺卫东.116例尸体解剖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111-1114.

医生自我剖析材料篇3

【摘要】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关系。旨在提高产科质量,从而降低窒对出生人口素质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5~2008年间全数住院分娩产妇作一回顾性的分析。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单凭医方一己之力是难以办道的。

【关键词】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降低剖宫产率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我院2005~2008年间全数住院分娩产妇回顾性分析。见表1、表2、表3。

从表1可见,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而阴道分娩率则有所下降。各种阴道助产率的变化则无一定的规律。

从表2可见会阴侧切率有上升趋势,而完整率下降,裂伤发生率无一定规律。

从表3可以看出现场死亡率和5分钟窒息发生率近三年明显下降,死产率及3分钟窒息率亦有所下降。

1.2 方法新生儿窒息评分标准是用Apgar score评分标准。

2 结 果

近年来各种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有所上升,阴道自然分娩率有所下降,而现场死亡率和0~5分钟窒息发生率在近三年来明显下降,死产率及0~3分钟窒息发生率亦有所下降。

3 讨 论

3.1 由于现在生孩子的妇女大多是80、90后的一代人,她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独生子女,也是非常骄气的一代特殊人群。她们大多都不怎么参与什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产力一般都比较差,加之她们思想上没有肯吃苦的毅力和勇气,大部分待产妇都不愿承受分娩的痛苦,入院及要求择期剖宫产。其中有一部分待产妇,无论医护人员怎么讲解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利弊,她们都不接受阴道分娩而坚持剖宫产终止妊娠。因而有一部分无任何剖宫产指征的待产妇,因“要求手术”而实施了剖宫产。这就是剖宫产率很难控制的原因之一。一部分待产妇经过义务人员讲解勉强接受试产,但到第二产程,产力差及精神因素影响,致使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抬头下降延缓或停滞,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剖宫产或阴道助产,都很被动对患方母婴非常不利。在医疗环境极度恶劣,医患纠纷频发的今天,这样做对医方亦非常不利。

3.2 公民生命健康权益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本权利公民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2)特定权:①公民平等获得卫生保护权,平等享有的卫生资源权。②患病时具有平等的治疗全、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③适用生命健康损害救济时的诉讼权;求偿权等。其中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就是:病人除了有足够的理由获得对自身疾病了解外,就医疗供方要求的或建议的各项检查(包括损伤性的和非损伤性的)、提供的治疗方案、手术方案、输血等都有进一步知晓、咨询、选择、同意、否定和提出修改要求的权利;有委托他人代行同意的权利;医师进行试验性临床医疗时,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病人本人和家属同意等等[1]。

3.3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在患者对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两种分娩方式的利弊充分知情的情况下,也就是经过了医务人员耐心细致而且是通俗易懂的讲解之后,患者及家属仍然要求剖宫产者,应该给其实施剖宫产。这并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医方也不必去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亦可避免很多医疗纠纷。但这样做就会带来剖宫产率难以控制的情况,但这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是单凭医方一己之力无法无法控制的。

医生自我剖析材料篇4

【关键词】 医用几丁糖;腹腔粘连;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80-01

产妇因其自身原因不能耐受自然分娩,或妊娠时胎儿在宫内出现缺氧需立即终止妊娠时,医生可使用剖宫产来帮助产妇结束分娩。而且剖宫产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深受多数产妇欢迎。但随着剖宫产率升高,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其发生率约为55%-95%。腹腔粘连为剖宫产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产妇危害较大,尤其对产妇再次开腹手术带来极大困难[1]。故如何有效防止剖宫产后产妇腹腔粘连为产科面临一大难题之一。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以剖宫产结束的初产妇进行医用几丁糖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初产妇128例,均符合剖宫产指症,且产妇均要求生育多胎。将产妇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29.3±1.3)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1.1)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0-37岁,平均(29.5±1.3)岁,孕周37-42周,平均(39.1±0.9)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产妇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常规碘伏棉球消毒手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取下腹部正中脐耻间做10cm纵切口,等长逐层切开腹壁,打开腹腔,洗手探查(生理盐水冲洗手套上滑石粉),纠正子宫位置,打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于子宫下段做一小切口并向两端撕开约8cm。破膜并吸尽羊水取出胎儿。娩出胎盘胎膜,干纱布擦净宫腔三遍[2]。1号可吸收线缝合子宫浆肌层。检查双侧附件无异常情况,无附加手术。子宫切口无渗血情况。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积血。关腹前实验组产妇用3ml医用几丁糖涂布于子宫切口表面,肠管,内脏表面和腹膜面。对照组产妇于相同位置涂布2ml生理盐水。术后三个月观察效果。

1.3 疗效评价 显效:B超检查子宫活动度良好,无慢性疼痛,子宫前壁下段厚度>3mm,各层次回声均匀连续;有效:产妇活动度尚可,无慢性疼痛,子宫前壁下段厚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以χ ±s表示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 果

2.1 治疗后实验组显效42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9%。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

2.2 治疗后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腹腔粘连情况 见表2。实验组再次剖宫产31例,腹腔粘连6例,粘连率19.4%;对照组组再次剖宫产34例,腹腔粘连16例,粘连率47.0%。实验组再次剖宫产腹腔粘连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腹腔粘连,主要由机械损伤,出血感染,腹膜炎症及异物存留等原因引起。腹腔粘连对妇女危害较大,可导致盆腔疼痛,宫外孕及不孕不育等并发症。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腹腔粘连已成为剖宫产所面临一大难题之一。

几丁糖化学名为N-乙酰葡萄糖多聚体,主要从虾蟹外壳中提取。它无毒无刺激,且组织相容性佳,易被机体吸收,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材料。研究表明,产妇进行剖宫产关腹前,于子宫切口及内脏表面涂布一定量几丁糖可有效防止腹腔粘连。一般认为防止腹腔粘连主要机理为[3]:①几丁糖可抑制血纤维蛋白束形成,并有局部止血作用,从而减少血肿机化导致的组织粘连;②几丁糖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促进内皮及上皮细胞生长,从而减少组织粘连;③几丁糖可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细胞间隙的移动和交流,起到生物屏障作用,从而减少组织粘连情况发生。

在本文研究中,关腹前涂布几丁糖的实验组产妇再次剖宫产发生腹腔粘连率为19.4%,对照组发生腹腔粘连率47.0%,显著性高于实验组且(P

总之,医用几丁糖预防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玉香,杜进巧,王志芹.医用几丁糖预防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6):2448-2449.

医生自我剖析材料篇5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人体解剖生理学;医工结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082-03

一、引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在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信息工程等工科专业中,它是医学基础类课程,也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医学工程等工科专业是交叉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层次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解决医学中的相关问题。因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需要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工科专业的学生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是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也是后续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系统建模与仿真、医疗仪器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医学基础。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现医工结合的交叉点,促进学生围绕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方向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工作。

二、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中《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多在工科院校和医学院校中开设,由于这一专业学科交叉的特殊性,在培养模式方面容易出现偏重于工科或偏重于医科的现象,没有真正体现出医学工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此外,在这些专业中,其医学基础课程和工科专业课程独立开设,尤其是所开设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学科独立性较强,存在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专业课教学相互脱节的问题。进一步分析这些专业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发现,作为医学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涉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等几门课程,内容体量大、理论性强,然而课时方面却基本要求在一个学期内的几十个学时内完成该课程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高效、高品质地完成大体量的教学内容,达到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工结合专业对该课程的知识要求,是《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现有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研究大多是在生命科学专业和医学临床专业中开展,而在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工结合专业中,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仅有少数教学研究开展。作为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在这些专业中应该如何开展教学?如何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如何体现学科交叉特点?实际的教学工作急需有新方法的探索。因此,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对医工结合专业的培养质量提高有帮助,同时,也是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所在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在工科院校背景中开设的,依托工科背景,在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师资条件和实验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然而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存在医学学科基础薄弱,教学改革之前教学模式传统、单一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突出生物医学工程的工科特色和学科交叉特点。更为突出的问题是,这种沿袭传统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在工科院校中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负担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服务专业建设为出发点,提出开展具有工科专业特色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分别从课程内容选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验和实践环节结合以及改革考核模式等方面开展。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突出医工结合专业特色

以生理系统为框架整理课程内容,开展以生理系统为单元的专题教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在该课程中,细胞基本生理功能尤其是生物电的生理机制、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章节是重点和难点,其中的心电、脑电、肌电与生物医学工程重要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这些章节的教学会重点讲解,内容包括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相关的工程应用;而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等章节内容系统性较强,相对容易理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方式设计采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把章节的内容梗概在课堂上讲解,具体内容布置学生课下自学,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学报告,这样区别分配授课时间,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也解决了课程体量大而课时少的矛盾。

为更好地服务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整理、添加与工程应用和医学临床相关的内容,比如,在讲解循环系统时增加对血管支架、人工瓣膜、人工起搏器等生物医学工程材料、仪器工作原理的介绍,同时结合生理功能的原理给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比如,“更换人工起搏器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关闭起搏器,而是要逐步减慢人工起搏器的搏动频率?”;再如,在泌尿系统的教学中,在讲解肾单位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尿液是如何产生的?临床使用的人工透析机是如何工作的?”等问题,启发学生关注这些医工结合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并在课堂讨论时给出自己的观点。这些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以后《医疗仪器》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建立了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寻找医工结合的交叉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结合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公开课等视频资源把优势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是宝贵的学习资源,《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网络视频公开课、课程相关专题纪录片及文献数据库等资源,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弥补了《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内容体量大而课时有限的矛盾。我校图书馆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公开课视频,比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网络公开课程,斯坦福大学的《人体解剖学》课程,香港中文大学《语言与大脑》视频公开课,杜克大学的《人体生理学导论》等等,这些课程由资深的专家教授进行全程教学,内容清晰、详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进度介绍这些视频公开课给学生课下自学,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会组织学生对自学情况做简要的讨论和总结。此外,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纪录片也对课程教学做了很好的补充,这些影片由专业团队拍摄,案例丰富,制作精美,观赏性强,学生被纪录片内容吸引的同时,也激发了课程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睡眠功能时,链接《人体奥秘》睡眠专题的记录片,片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对睡眠过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睡眠功能和研究现状有深入了解,教师针对纪录片中涉及的重要生理学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睡眠对人体是必须的?”、“快速眼动睡眠和记忆有什么联系?”等等,通过这些环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三)重视实验环节教学

该课程配套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注意理论教学和实验环节的配合和衔接,开设的实验都涉及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比如,生物电部分是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围绕生物电内容设置了神经肌肉电生理、大鼠心电图描记、大鼠运动感觉皮层脑电信号的获取、人体脑电图描记等四个实验,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生物电,并通过生理信号分析系统对获取的生物电信号进行分析,实验中教师提出思考题,比如“如何获得好的心电图描记?”,这些实验操作和思考题将启发学生深入的认识生物电,为以后学习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专业课打下了基础。这些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逐步建立和后续专业课的联系。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完善考评体系,由以往对知识点的考查为重心转为以能力考查为重心,从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评价结合为主转变。考核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增大平时成绩比例来改变考核构成,如平时作业(主要是章节重点内容的训练等)占15%、专题讨论表现占15%、自学模块表现(以讨论和读书报告形式体现)占15%,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占5%。减少闭卷考试中固定答案的题目、增加主观题目的分值等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50%,重点考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并且,把这种考核模式在开课之初就对学生明确指出,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从而把考试也作为教学的手段之一。

四、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展望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发现,注重医工结合、突出工科专业特色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专业基础有很大帮助,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会更加注重《人体解剖生理学》与工程应用和医学临床现象的结合,突出医工结合特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具有工科专业特色的医学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索。此外,目前尚未见有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工结合专业专用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结合正在开展的这种面向工科专业的医学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收集整理相关的课程资料和各类教学模块的内容,尝试编写面向工科专业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既是对我们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的归纳和总结,更希望能对医工结合专业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丰富和补充。

参考文献:

[1]岳利民,崔慧先.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董秀珍.生物医学工程学导论[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旭,刘志成,陈安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的改革与实践[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7.

[4]陈超敏,周凌宏,龚剑,冯晓刚,陈光杰.新时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

[5]王凤丽.五年制高职医药学校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6]徐燕,朱娟霞.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探讨[J].医学信息2008,21(11).

[7]刘书朋.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体会[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4).

[8]白燕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5).

医生自我剖析材料篇6

[关键词] 腹股沟疝;复发;再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5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145-01

复发疝因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已经破坏,局部缺损严重,再次手术难度大而复发率高。无张力疝修补较传统术式的复发率明显降低,但并不是万无一失[1]。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腹股沟复发疝60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69侧),男53例,女7例,年龄31~62岁。单侧51例,双侧9例。初次手术后复发时间3个月~7年。首次复发38例,2次复发17例,3次以上5例。初次手术时合并高血压21例,慢性支气管炎16例,肺气肿5例,前列腺增生7例。初次术式:传统48例(Bassini术31例、McVay术13例、Shouldic术4例),无张力疝修补12例(平片式5例、充填式6例、腹腔镜修补1例)。

1.2 再次手术方法

局麻6例,硬膜外麻醉49例,全麻5例。复发疝嵌顿急诊手术8例,前入路手术39例,后入路手术12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1例。单纯缝合修补8例,单层轻质网片修补37例(41侧),重质网片修补8例,单侧巨大补片7例(8侧)。

2结果

60例痊愈出院,术后出现急性尿潴留导尿11例;阴囊积液13例,经穿刺抽液后吸收;腹股沟区不适3例;随访3个月~8年再次复发2例。

3讨论

3.1发病机制

随着对腹股沟区解剖的进一步认识,腹横肌和腱膜在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和修补手术中是最重要的[2]。现代疝修补术的观点认为,合理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应该是高位结扎疝囊,按解剖层次进行修补,纠正病理解剖变化,力争恢复腹股沟区的正常生理解剖功能。内环是出口,腹横筋膜是第一道防线,腹横筋膜和内环的修复对防止疝的复发有着重要作用。修补薄弱或缺损的腹横筋膜,恢复其解剖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通过手术纠正腹股沟区的解剖异常和最大限度地恢复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

3.2复发原因

文献报道[3]传统术式复发率为10%~15%,无张力修补为1%。①传统术式复发原因:术式本身存在固有的缺点和局限性,操作不规范,腹压增高因素未得到控制,术后过早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切口血肿或感染等[4-5]。②无张力修补复发原因:术者对预制补片的作用原理了解不够;对各种或各期疝均采用一种材料一种术式修补,没有个体化选用;术中网塞或补片固定不确切,出现移位或卷曲;修补材料未完全修补耻骨肌孔或未按要求的尺寸应用;术中游离空间不够致补片放置不当。③患者因素:年龄、吸烟、肥胖、便秘、前列腺增生等,术后腹压增高因素未能有效控制或早期从事重体力劳动。④材料因素:目前应用的大部分是聚丙烯材料,其具有组织内皱缩的特点。

3.3治疗方法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疝囊高位游离后回纳入腹腔,再用伞形充填物塞入,一方面使内环口消失,另一方面可使腹腔内压力向四周分散,再加上成形补片置于精索后方,加强了腹横筋膜,腹股沟后壁更为牢固,真正处理了疝复发的解剖学基础,是一项更符合人体解剖和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6-8]。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适合于传统手术常无法解决的复发疝。

3.4体会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治疗结果令人满意。笔者的体会是:①强调精细的手术操作,彻底止血,避免不必要的解剖。②游离疝囊必须达到高位,即见到腹膜外脂肪。③疝囊巨大者应予以横断近端再游离。④网塞和补片一定要根据个体差异适当的剪裁。网塞应完整地塞入内环口,仅露出花瓣底部,嘱患者咳嗽,以充填物不突出为放置正确。⑤成形补片应紧贴精索后方平整放置。⑥术后切口沙袋压迫止血4~6 h,术后6 h即可自主下床活动。

[参考文献]

[1]Nordin P, Bartelmess P, Jansson C,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lichtenstein versus sholdice hernia repair in general surgical practice[J].Br J surg,2006,(89):45-49.

[2]Sakorafas GH, Nissiotakis C, Chalikias I, et al. Open preperitoneal mesh repair of recurrent inguinal and femoral hernias[J]. Mount Sinai J Med,2007,(72):342-345.

[3]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9(1):60.

[4]何福昌.补片法疝修补手术要点及作用原理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6,17(4):362.

[5]徐建,王苏.局麻下Millikan术式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62-63.

[6]杨增杰.手术治疗腹股沟疝36例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0):132.

[7]叶建国,刘世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4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8-19.

医生自我剖析材料篇7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回顾和展望”全面、辨证地剖析了20年来我国临床解剖学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我国从事临床解剖学科研工作者本身的优势和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临床需要是研究选题的源泉”这一指导思想,并认为在现代外科朝着有限化、显微化、取代化发展的趋势中,临床解剖学将在颅底外科、微创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窥镜外科、立体定位外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在展望中,钟教授对开拓科研新领域着力泼墨,赋予重彩。提出了医学院校和理工科毕业生在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的研究中应该优势互补,建立一支“融医学和工程学于一体的高级研究队伍”;预言“影像解剖学有可能成为继显微外科解剖学之后又一发展高潮”;“组织工程学将是‘取代化’前瞻性研究的重要领域,有十分诱人的前景”。

钟教授还对一些医学院校率先开拓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博士生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钟世镇教授历任广东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大体解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83年创办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80和90年代初共组织了四次“解剖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研讨会”,对我国临床解剖学的发展起到了带头及推动作用,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1996年,钟教授获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钟教授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等职。

钟教授身兼数职,在百忙中为本刊撰写此文,本刊编辑室代表读者向钟教授深致谢意。

历史回顾临床应用解剖学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医学发展史上,曾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研究工作中,还没形成目标鲜明的、以解决临床发展为主的、针对性很强的研究体系。在我国解剖学发展进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关学科的渗透,陆续形成许多研究手段较新、技术装备较精、探索领域较专的新兴分支学科。当中国解剖学会体质调查委员会完成了阶段性重要任务,出版了《中国人体质调查》及其续集以后,由于以肉眼观察为主的大体解剖学的研究装备落后,又未能及时引入交叉学科先进的研究手段,曾呈现过“西风瘦马,老树昏鸦”的垂暮压抑景况。

为数众多的大体解剖学工作者,曾经一度徘徊迷茫,呼唤过“大体解剖学往何处去”?在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专业委员会领导下,曾在屯溪、大庸、重庆、上海先后召开过4次“解剖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研讨会”,积极探索并摆脱了传统的、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研究模式,建立起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以解决临床发展需要为主的现代临床解剖学。经过实践,走出了选题狭窄,研究萧条的困境。创办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开辟出一块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学术园地。

临床需求是研究选题的源泉

我国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工作,近年之所以能取得一些优异的科研成果,其重要的一点是基础与临床有良好的协作联系。基础研究人员,只有明了临床医学发展中有哪些涉及形态学的关键问题,才有可能作出创新性强,既有理论意义,又能造福于伤病员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活;而临床诊治的需求,则是临床解剖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题源泉。

配合临床外科学的发展是临床解剖学研究的主战场在临床外科学深入发展进程中,新的三级专科不断涌现。各个专科对本领域的形态结构,都有很高的要求。凡是局部结构复杂、功能意义重大、诊治要求精确的部位,都是应用解剖学攻坚战斗的前沿阵地。由于我国的解剖学者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这与欧美解剖学者多数是生物学科毕业人员有所不同;我国大部分解剖学者,临床医学知识较好,选题和设计时针对性较强,从事临床解剖学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我国临床解剖学能够立足于世界同类学科之林的重要原因。

外科学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一个新的专科创建阶段,亟需形态结构基础理论的支持。例如:显微外科初登外科学舞台时,只能扮演“外科技术”上的一员配角;在有了较充实、系统、完整的理论基础以后;才能发展为新的分支学科——“显微外科学”,成为与其他三级专科分庭抗礼的重要舞台角色。因此,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的系列研究工作,在“显微外科技术”发展为“显微外科学”的过程中,作出过重要贡献。当前,许多争取成为新兴分支学科的竞赛领域,值得临床解剖学者去思考、探究和开拓。例如:颅底外科、微创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窥镜外科、立体定位外科以及许多器官或部位的专科。当现代外科学朝着有限化(缩小手术范围)、显微化(显微镜下操作)和取代化(用生物或非生物材料取代病变器官或组织)发展,有许多形态学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只要临床外科还能发展前进,临床解剖学也必然会发展前进。

选准交叉点,开拓新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互相渗透,走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进而形成新兴学科。选准交叉学科的关键性交叉点,能开拓出宽广辽阔的新天地。目前,在临床解剖学领域内,断层影像解剖学、临床解剖生物力学和组织工程学方面,已呈现出良好的前景。

转贴于

在医疗设备日新月异之际,影像医学有关诊治仪器也有惊人的进展。迎接这个际遇,由一些有识之士牵头,在大批志同道合的学者们的支持下,经过艰苦的创业历程,已在中国解剖学会领导下,新组建了“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在专业委员会的积极筹备下,一个《中国断层影像解剖学杂志》又将呼之欲出,不断壮大以《解剖学报》为主体的,中国解剖学会系列学术期刊。临床医学某一领域的高速发展,往往是临床解剖学出现新高潮的先兆,继显微外科解剖学的高潮之后,断层影像解剖学有可能掀起一个新的蓬勃发展高潮。

临床解剖生物力学,是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边缘研究领域。这个领域中,固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与临床骨科和创伤外科关系密切,都要以人体形态结构为重要基础;流体力学部分,则与心血管系统关联密切。开展临床解剖生物力学,在人材培养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尚未培养出大批融医学与工程学于一体的高级研究队伍,仅能开展有两类人员相配合的协作。医学院校毕业人员,具有熟悉临床需求、选题针对性强、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快的优点;但有关理工科基础理论较薄弱,影响机理性的深入探索。理工科院校毕业人员,有深厚的工程理论基础、良好的工程技术;但缺乏临床感性体会;研究中易偏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将富有生命气息的医学实际问题,变成公式论证纷呈,但应用针对性不强,令临床医师难于理解和应用。这个问题,需要正确导向和调整,采用取长补短的措施,互相学习、逐步融合。归根结底,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深入浅出,能够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

组织工程学将是“取代化”前瞻性研究的重要领域。这个新领域将涉及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外基质的影响,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材料的研制,替代组织的移植、跟踪、监测和调控等系列问题。这个新领域有十分诱人的前景,需要多学科协作攻关。组织工程学将为未来的器官移植和再造外科,提供最廉价、最便利的供体材料。

跨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按照惯例,人体解剖学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多局限于高等院校的高层次师资和科研人员。这种传统的做法,使人体解剖学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范围相当狭窄,难于发挥学科的潜力,无法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高层次人才,不利于学科发展。根据临床解剖学的特色和优势,我国已有院校开拓了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博士生模式。初步实践表明,有机地与相应外科专业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发挥优势互补,效果良好。实施新模式的单位,已在人体解剖学研究生招生这个关键环节上,打破了“门庭冷落”的局面,摆脱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在跨学科培养外科研究生安排中,应注意适量规划临床专科的实践和研究,以保证他们毕业后,既有较好的应用基础理论,又能适应临床工作要求,成为高层次的临床人才。

临床解剖学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代临床解剖学欣欣向荣之际,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较为普遍的是:临床应用针对性不强、高新技术引进不足、新技术运用不当和选题低级重复等。

临床应用针对性,无可争辨地应成为科研选题的主要宗旨。但目前仍有为数颇多的学术论文,罗列的项目多、数据繁、文章冗长、可读性差;特别要害的是针对性差,不回答和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临床医师拜读后得不到有益的启示。医学有重要的救死扶伤任务,临床解剖学的科研工作,必须重视社会效益,要向人民健康负责。

高新技术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我国50年代采用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分离的设置模式,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早期参加人员,多以大体解剖学者为主体。但是传统的大体解剖学方法,无法将科学研究引向深入。虽然近年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工作,已逐步引进交叉学科的先进研究装备和手段,但与其他前沿学科比较,差距很大。当前,应改变临床解剖学只属于大体解剖学范畴的误解,必须跟踪生命科学的前沿阵地,引进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新尖技术,将临床解剖学科研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另一种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一些科研设计,脱离了方法技术应为研究目标服务的大前提,只是片面眩耀新尖技术的使用,并未取得有效的研究结果。应当注意,一切研究工作,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和装备,若能提出有价值的新见解、新方法、新理论,解决了新问题,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就是成功的、有意义的工作;如果没有得出任何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不管使用了哪种新尖技术,都是没有意义的。这种倾向,近年在研究生论文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应当重视,及时引导。

医生自我剖析材料篇8

医院党员积极撰写党性分析材料 文章作者:helen1230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23日17:13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中,全院党员积极撰写党性分析材料。 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是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问题找得准不准,分析得透彻与否,改进措施有力与否,都直接关系着党员素质的提高和影响着下阶段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全院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对照《》规定的党员义务、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学习动员阶段提出的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结合征求群众意见后梳理归纳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近年来自己思想、工作和作风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党性分析,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以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为标尺,量一量自己在学习

上、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的差距在哪里;问一问自己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一找自己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存在哪些差距和突出问题。 全院每位党员都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积极撰写了不少于1500字的党性分析材料,并在支部召开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上进行审阅交流。在会上,每个党员按照自己准备好的材料,通过群众提、组织点、自己找、相互帮等方式进行自我剖析,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党支部根据党员个人实际情况反馈意见和建议,督促党员对党性分析材料进行修改和完善,力求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我院党员在此次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在外地进修学习的党员全部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寄回医院,由支部审核后通过;离退休支部的老党员xxx同志患有白内障和视力低下,在视物不便的状况下,她仍写下了长达数篇的党性分析材料。他们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全院党员的学习热情。 通过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我院党员能联系个人实际深入剖析自己,摆问题、找差距、谈教训,积极认真地开展自我批评,触及了思想,相互得到了启发,达到了自我教育与提高的目的。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医生自我剖析材料篇9

[关键词] 工科留学生;全英语教学;人体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 R32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30-04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而上海地处国际大都市,对外交流则更为广泛。上海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每年都接受大量留学生,因此全英语教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校留学生教育相较其他院校而言开始的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的100多所接受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大学。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流的持续拓展,我校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接受海外大学的交流与进修生。其中,来我校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进修的大多是从事医疗器械与食品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这些留学生大多来自肯尼亚、卢旺达、叙利亚、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他们来到中国前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汉语培训,因此,进入学校后主要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方式学习[1]。关于对工科学生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笔者已经有所阐述[1]。对留学生的解剖学教学计划基本上参照我院研究生要求执行,但在教学、考试方面的要求稍低。本文将人体解剖学在工科留学生的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进行阐述。

1 目前教学现状及遇到的困难

1.1 语言交流障碍

我院留学生多来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英语应用能力比我院一些教师甚至还强。比如有一名印度留学生,在英国有3年的研究生经历,还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英文文章。但在教学过程中仍会遇到困难。第一个问题是留学生的口音很重,把国际音标的清辅音 t、k、p 读成浊辅音 d、g、h。而教师大多接受的是标准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教育,从没有听过带有口音的英语。因此,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留学生用带有浓厚的当地口音的英语与教师的“中国式口音”混杂起来,造成“你讲的我听不懂,我说的你也不明白”的情况,使得彼此交流经常会产生误解,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个问题是人体解剖学课程的专业术语多而生僻。全身骨头就有206块,肌肉就更多了,有600多块,再加上身体九大系统各个部分的器官,需要记忆的单词以千计数。这其中很多单词非常生僻,如头侧部耳上方叫“颞部”,胳膊又分“臂部”和“前臂部”等。即使是专业教师也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这些专业术语的写法和发音,这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

1.2 文化和素质方面障碍

我院留学生在教育体系、教学理念、课堂组织上和中国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学习上有一些困难。目前,我院留学生中人数不多,因此,常把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放在一起上。这样的小班课程能明显感觉到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非常认真主动,布置的作业不仅能完成还能提出新的想法和问题,老师常常会因为利用很多时间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使教学计划无法按时完成。而一些留学生则不愿学习,上课时间概念不强,经常迟到甚至旷课。这些问题和他们自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关,因此要求教师能够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

1.3 教材缺乏,课时限制

工科留学生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材选择方面还有一些困难。目前国内并无明确的针对工科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教材[1],而我院使用的教材多是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教材。当然针对工科留学生的全英文教材就少之又少了。目前我院对留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由国内人编写的双语教材。这个教材与国内中文教材相对应,教师使用起来较方便,但对于那些英语接近于母语的留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另外,这些教材多是为医学专业学生而编写,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医学的留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困难重重。除了教材方面的困难,课时方面也有所限制。人体解剖学课程在医学院的课时相对较多,内容丰富,总学时约300学时,其中理论课程包括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为尸体解剖和观摩,以动手操作为主[2]。而工科专业留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总共36学时,且没有安排尸体解剖和实验课[3]。与医学院比较[4],教材相同的情况下,课时却压缩了将近1/4,在学习的时候常感觉重点不突出。而我院的研究生虽然课时相同,但大多已在本科上过医学基础等相关课程。工科专业留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医学基础课程,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与那些已有基础的学生相同的学习内容,是相当困难的。

1.4 教师工作量和回报的矛盾。

全英语教学的教师工作量大:要找英文教材、重新编写教材、备全英文课件和练习口语。在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付出比平行中文课程多好几倍的工作量。有人曾做过统计:中文课程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 5∶1,而全英语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 20∶1。既然全英语教学备课时间要多出4倍,那么回报是否也同样加倍呢?现实情况恰恰相反。目前全英文教学的工作量计算与一般课程教学工作量是等同的,甚至在申报一些教学奖项上也有偏颇。大学的教学奖项大多偏重于本科教学,而针对研究生则很少。这种政策上的偏重极易导致教师不重视全英语课程,甚至出现申报全英语教学的教师寥寥无几。目前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以科研为主,例如我校对教师的考核情况,其中科研比重甚至占到一半以上。年底考核,晋升职称更是直接与科研挂钩。教师使用大量的时间去备课,却在教学效果、课筹、工作量计算上都不如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显得回报比率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优秀的教师无法全心全意的进行全英语教学的探索和改革,甚至抵触全英语教学。

1.5 教学手段缺乏

与医学院校不同,针对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为辅。我院本科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理论课时为48学时,辅以实验课时16学时[1,5]。而留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就更简单了,只有36学时的理论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教学形式欠丰富。一门本应以动手操作和观摩为主的课程,变为以教师讲解为主,这让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教师顾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纲规定内容,因此难以讲的很深很透,更谈不上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了。

经过以上多方面的分析总结,针对工科留学生的医学课程全英语教学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对本教研室而言,全英语教学尚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通过与同行专家的交流,经过对存在问题的仔细分析,笔者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2 解决方法

2.1 勤练内功,加强师资选拔与培养

从同国际接轨的方面来说,应加强全英语教学的培训和锻炼。匮乏的师资是长久以来困扰全英语教学的一大问题。师资的培养需要长久的计划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应加强师资的选拔。鉴于医学课程与英语专业跨度较大,所以最好的师资莫过于经过专业英语培训的医学专业师资。本教研室教师均为医学专业院校毕业,且有多一半的教师还曾到国外访问交流,在教师资源上还是有优势的。这些教师如果加以专业英语培训将会是非常好的全英语教学师资。其次,重视师资培养。医学专业授课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当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英语口语与听力的熟练应用,所以对医学专业教师的培训应放在这两方面技能上。当然,最好的培训方法莫过于采取出国培训的方式。最后,还要增加双方沟通。关于语言障碍方面,我院留学生与医学院留学生的语言习惯很相似[6],如英语水平较高、知识面广、口语带有浓厚的口音和大多是清辅音和浊辅音分不清。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加强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经常与留学生交流,掌握他们的发音特点及表达方式,这一障碍是可以克服的。另外授课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和尊重留学生的本国文化和习俗。在备课方面不仅仅简单的背诵英文教材,更应该精通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使得在课堂上能够用英语准确熟练地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近几年,我校在全英语教学师资培养和英语培训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如设有全英语教学课程项目和国际师资课程培训项目等。每年会选送一批人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进修英语,这些措施使得教师的全英语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本教研室毕竟开始全英语教学时间短,加上受汉语母语和思维习惯的影响,很多方面还在摸索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仔细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强记解剖英文词汇,用英文写教案和制作课件,通过这样的教与学,全英语教学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2.2 改编留学生人体解剖学课程教材

面对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内容陈旧及辅助材料不足等缺点,应适当地进行教材的补充和编写。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引入最新的医学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以此来扩充并更新日常的教学内容[7-9]。因我院留学生大多为研究生且英语水平较好,对这几批留学生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但英文原版教材往往价格较贵,将给这些来自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带来一定经济负担。因此,可从学校图书馆借用外文原版教材,也可根据情况采用电子版英文教材。目前给留学生使用过《understanding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Sylvia S主编的原版教材,电子版使用的是《Gray's Anatomy》等教材。当然除了改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技巧,可增加一些教学视频和手术录像等。这样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CBL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适当减少专业术语量和难度。注意内容的选择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做到既完整、连贯、全面,又能够突出重点,同时还要形象生动。突出与留学生相关专业的联系。

2.3 制定优惠政策,解决付出与回报不匹配

全英语教学要付出成倍的工作和付出,如果长期的辛苦努力得不到回报,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关于教师的工作付出得不到回报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国内部分学校已经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中山医学院采取的是提高留学生班上课的基点和课筹,大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侧面上激励教师参与留学生班的教学。为了解决根本问题,他们还提出,在各个高校是否能够把参与本校全英语教学作为晋升或者考评的必要条件[10]。我校目前对全英语教学的支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提高全英语教学基点。我校计算教学工作量以教学基点为基础,根据理论课时和所选学生数浮动。计算公式为理论教学工作量=总学时×[教学基点+(选课人数-40)/选课人数]。一般课程教学基点为1,而全英语课程教学基点为1.5。②设立专门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目前本校已开设有针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校级全英语示范课程以及市级全英语示范课程,这些课程均有相应的基金支持。③对全英语课程予以科研项目支持。本校设有校级全英语核心项目,上海市设有市级全英语示范项目等,均有大量经费投入。这些政策支持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毕竟是小范围,要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委和学校等相关部门还需要设立以下长期政策:①增加全英语课程基点。②设立全英语精品课程。③把全英语教学也加入职称考核评定。④加设全英语课程的科研项目。

2.4 进一步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最适合工科专业全英语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基于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对于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的课堂调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校教学课件均已采用多媒体课件,可适当增加一些教学视频和手术录像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且医学基础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安排观察临床手术、解剖动物等实践性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如德国海德堡生物塑化机构制作的视频《anatomy for beginners》简单易懂,适合初学者,很适合作为留学生的课堂辅助材料。②采取以CBI为主导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CBI教学法[11],即基于内容教学法,是国际公认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之一[12]。CBI教学法的使用是把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最优手段之一,可以大力推进该教学法的使用与研究[13]。本教研室采取的措施是每次设一讨论主题,课堂上以“圆桌型”座位方式,有小组讨论和整组讨论等形式[14]。如讲运动系统章节部分,安排讨论的议题是“腰椎病的预防和治疗”。先安排四个小组分别进行内部讨论,然后进行组间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较为自由,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对于老师的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否则会影响讨论效果。

CBI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有一些技巧:①用最直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组织学的兴趣。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和结构的学科,首先要介绍医学术语,在介绍人体结构时要在特定的姿势和状态下,如介绍解剖学的3个面:水平面(将结构分成上下)、垂直面(将结构分成左右)和冠状面(将结构分成前后)。教师拿一面包,指导学生用小刀从3个面将其切开,帮助其理解。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和结构的学科,牵扯到大量专有名词,很多词汇生僻,生活中根本用不到,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比如胳膊叫上肢,大腿叫下肢,屁股叫臀部,上臂屈侧肌肉叫肱二头肌。笔者采取让同学们点读的方式,当学到消化系统时,让学生在身体表面点读出消化道的起止点;当学到运动系统时,让学生在身体表面摸到骨头,并念出该骨名称。②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用比喻的方法引领学生理解结构功能。如理解肺的通气,把肺泡比喻成气球,肺通气的动力则为吹起的力量,阻力则为气球回弹力。经过这番比喻,学生对难点的理解便迎刃而解。③用极大的耐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留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我国学生不同,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思考,不习惯填鸭式的中式教育,喜欢在课堂上随时发问。在全英文教学的初级阶段,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可以要求学生们将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课后集中讨论。下课后,他们会问很多问题,内容甚至超出医学基础范围。教师都予以耐心的解释,即使遇到一些难题当时解决不了,教师也会搜索相关资料,下次课堂继续解答。这让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克服语言障碍,耐心和爱心在留学生教育中更显重要。④科学记忆法帮助记忆。医学基础专业词汇繁多,在教学中教师常常用一些歌诀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在给留学生教学中则采取了总结记忆法。每章节最后,都把功能相关联的专业名词串连在一起,方便记忆。

3 小结

笔者在人体解剖学全英文教学中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的英文表达能力有待加强,以便扫清交流障碍;教学方案、教材要改革和改编,对工科类学生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制订出符合他们需求的学习计划[5],更好地开展工科专业留学生全英语解剖教学。本教研室在操作过程中采取了加强教师自身培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等方式,对全英语教学有所帮助,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改进。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改善,相信全英语教学会越来越专业。但对工科类留学生全英语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有一些经验,还要继续摸索提高全英语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15]。虽然大多数本科也设有英语教学,但目前大多为双语教学。全英语教学主要针对留学生,但留学生人数毕竟有限,全英语教学要有所发展,还要面向众多本科生和研究生。人体解剖学全英文教学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留学生教育的逐步展开,我们期待同仁们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共同进步,使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也期望高校、教育委员会等相关政府部门继续加强对全英语教学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全英语教学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王艳,陈昌乐.如何给非临床医学生上好人体解剖课[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90-91.

[2] 宋敏,曹更生.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3,17(15):242-241.

[3] 刘建斌,童小华.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尝试[J].华章,2013,8(8):183.

[4] 王军,刘健华,原林,等.解剖学“大爱无疆、无语体师”医学人文教育创新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解剖学研究,2013,35(1):65-67.

[5] 王艳,随力,蔡文杰,等.工程专业人体解剖学发展思路探讨[J].心理医生, 2011,5(9):821-822.

[6] 倪世容,倪似愚.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全英文教学的体会[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1): 2282.

[7] 张洁,靳二虎.留学生影像诊断学见习课全英语教学的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94-395.

[8] 王玉,黄光英,张明敏,等.我校全英语留学生班中医教学的问题及思考[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1):53-54.

[9] 王璇,吴蕴棠,黄国伟.留学生营养学全英语教学实践和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7):168-169.

[10] 何文智,杨军辉,陈安,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全英语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7,13(7):131-132.

[11] 马璟,杨世艳,唐莹.CBI教学模式在航管专业大学基础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9(3):45-46.

[12] 何广惠,江卫华.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途径—CBI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3,10(1):74-77.

[13] 张丽华.CBI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9(4):262-263.

[14] 崔颖.CBI下6T教学法在商务交流技能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2):96-101.

医生自我剖析材料篇10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2-0272-02中图分类号:G 420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60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门高级人才的重要任务。教育界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开始了“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职务所必要的最基本的能力。教育部公布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1],以五年制本科医学教育为适用对象,对我国医学院校本科医学教育提出了最低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内容的教学改革方法,注重科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区教育厅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在全区开展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申报和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等工作。为此,高等医学教育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倾向,把培养大学生能力摆在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教学改革与探索1.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以区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部级精品课程为建设目标,开展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建设。一是注重教与学的融合,在《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中,利用课堂、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空间的多向融合教学,并根据课程内容与性质的特点实施优化,实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学习的融合。除教师向学生讲授外,要求学生的实验报告图文并茂;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常见手术文献资料,为学生学习手术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融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如通过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实验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快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三是注重教师与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人才是强校之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迫切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培育青年教师,如通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专业技术培训、国内外访问学习、友好学校教学观摩活动、学科和校内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培养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建立以教授和博士为中心,具有坚实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基础,并有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教师队伍。

2.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实验教学中,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实行分层次教学。一是重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增加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实验项目数,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解决当今课时少,教学内容繁多的矛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二是注重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有机结合,坚持教学改革服务于临床需要,我们采用“手术局部解剖学”的实验课教学新模式[2],强化手术外科临床进修医生基础知识,对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水平和手术成功率大有裨益,同时提高基础学科教师教学吸引力和教学效果。三是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开放相结合,创造条件让学生早进入实验教学基地、早接触科研,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云南、贵州、广西三省聚居了我国最多的少数民族,我校位于三省交界,地域优势明显,我们建立12个人类学科研教学基地,教学基地为进一步开展国内少数民族的体质特征,生物、文化、环境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理解生物、环境、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以及行为变化,进一步改善健康行为,提高我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卫生健康水平,提供丰富的少数民族遗传资源,同时为培养学生的科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实践平台,使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在学习实践中得到提升。

3.以统编教材为主,加强实验教材建设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使用的柏树令和彭裕文主编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为主要教材,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重新修订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编写并出版《手术局解剖学学习指南》和《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南》,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相应的辅助教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深受学生的喜爱;根据非临床专业的教学目标,我们与国内其他院校合编《系统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教材和《人体三维断层解剖学图谱》,自主编制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网络课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有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经过多年建设,不断完善教材和教学资源,进一步开展教学方法和管理的研究,总结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经验,提高教学课件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理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各专业、各层次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成绩与经验1.理论成果在理论上基本形成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持续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示范教学中心为依托,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中突出系统解剖学的医学基础课和局部解剖学的临床桥梁课的特点,编写适合本课程教学特点的实验教材;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有机整合,使两种学习方式有效地统一,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系统解剖学》名词多、概念多,采用自觉接受学习模式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多元教学法;《局部解剖学》[3]是手术学科的基础,采用探究学习模式,各局部以手术为切入点,注重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拓宽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面;通过开办第二课堂教学、实行标本制作导师制、解剖学知识和解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2.实践经验在实践上,首先采用“主导主体”教学法,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并能调控自己的学习,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教学采用“主导主体”模式模式[2],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为我院其他学科教学积累经验。其次是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即课外“兴趣活动小组”[4],通过对标本的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素质。最后是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建立课程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学习指南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使学生真正明确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纵向学习、横向思维、综合应用知识、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人体解剖学桥梁课的作用。

3.辐射作用示范辐射面宽,辐射程度深,辐射推广度高。一是实验教学面向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口腔医学、护理学等12个全日制本、专科和成人教育本、专科专业开设,面向附属医院护理部和手术科室青年医师等辐射面宽;二是成为基层医师开展“手术局部解剖学”综合性实验的基地,探索解剖学与临床手术学科相互渗透的新思路,成为基础与临床结合之典范,临床医师到实验中心进修学习,不同程度提高自身科研和手术实践创新能力,辐射程度深;三是本科生导师制和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实验的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验,以提升学生科研素质,成为国内同行开展设计性实验和实验室建设的示范模式,辐射推广度宽。

参考文献

[1]贾秀兰.浅析大学生能力的培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74.

[2]黄秀峰,浦洪琴,张胜昌,等.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解剖学杂志,2008,31(2):253254.

[3]滕少康,黄秀峰,浦洪琴,等.“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2):30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