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8 22:1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本科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本科调查报告

本科调查报告篇1

关键词:农科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长江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89-03

A Report on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s

――Based on Yangtze University for Example

GUO Qi-wei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5,Hubei,China)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which wa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graduates in Yangtze University to research into the curriculums setting, arrangements for teaching practice, the content, methods, and means of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and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 the professional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mastery, the state of student learning ethos, the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the guiding ideology for college managerial, the state of faculty, basic conditions of teaching facilities, undergraduates students in social reputation and influence, and so on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defects of present talent training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were work ou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jors; undergraduates student; quality survey; Yangtze University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笔者于2009年7月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420份,收回389份,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363份。以下是对该次问卷调查进行的讨论分析。

1 毕业生对农科类专业的评价

1.1 农科类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办学指导思想是专业发展的灵魂,是专业成长的路径,它决定专业发展的方向。对长江大学农科类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表明,毕业生在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的评价中,评价办学思想“非常明确”的有21.35%;“比较明确”的占 53.94%;“基本明确”的占24.71%。这些数据显示,长江大学的农科类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1]是十分明确的。调查还显示,86.78%的毕业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投“满意”票,88.43%的毕业生对教师的敬业精神投“满意”票;在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配备的师资队伍[1]情况的评价中,认为“非常合理”的有9%;“合理”的有54.69%;“基本合理”的占36%;“不合理”的占0.31%;这是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肯定。一直以来,长江大学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配置和培养,特别是在农科类专业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千方百计地加大投入来引进人才,如成功引进楚天学者、生态学权威教授等多人;为农学类专业的博士点学位授权申报成功打下坚实基础的师资队伍。但也有部分农科类新专业开设的时间短、师资力量尚跟不上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求,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农科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1.2 农科类专业的基本教学设施情况

调查中,长江大学的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对农科类专业的基本教学设施(包括教室、语音室、图书馆、运动场及体育设施等)[2]对教学的支持力度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为:60.06%的学生认为“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37.08%的“能满足教学要求”2.86%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自1977年开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招生规模从小到大,随着该专业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并趋于稳定,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研究迅猛发展,每年都在不断地添置教学仪器设备,但还是难以满足社会对学科发展的需求,今后学校应下大力气对教学设施进行逐步分批的更新,努力适应教学的需求。

1.3 农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安排情况

专业课程设置[3]及教学实践活动[4]安排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高度,因此学校很重视此项工作,努力探讨并优化农科类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活动[1]的安排。调查数据(见表1)表明,毕业生评价农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94.38%,“不合理”的占5.62%。

对教学实践活动安排方面的调查显示,评价“较好”及“很好”的占73.28%,“一般”的占24.72%,“有问题”的占2.00%。表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总体来说是合理的,但是课程建设的前瞻性不够,存在的问题在于课程的建设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1.4 农科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使用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况

教学内容[2]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广度。被调查毕业生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的评价表明,达“较好”及“非常好”以上的占67.62%,评价“一般”的占33.34%,“较差”的占2.04%。

关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教材建设与使用情况,被毕业生评价为“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83.29%,“不合理”的占6.71%。表明学校的教材建设已深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内容。如今,每天都有新事物或科学理论涌现,书本知识的更新可能难以赶上现实需求的速度,学校应联系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更应投入力量做好教材的引进和编写工作,并密切关注农科类专业的发展态势。

在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调查中(见表5),评价“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到99.60%,这种好评说明学校的专任老师基本上每节课都做到了认真备课并能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讲解,课件基本上都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图文并茂,做到了通俗易懂。学生会因采取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参与到了教学当中,收到了良好效果,这表明在教学上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是正确有效的。

1.5 农科类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及学习风气情况

长江大学的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对专业的基本理论及技能[2]掌握如何?调查情况显示,基本理论掌握“较好”与“很好”的占91.01%,“不好”的占8.99%;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与“很好”的占88.77%,“不好”的占11.23%。

分析表明,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思想稳定程度有关,由于农科类专业的学生知识掌握基础相对较弱,加上农业科学生产的经济附加值不高,从事农业的工作者待遇普遍较低,社会对农业的反哺不够,学生普遍从小就想跳出“农门”,造成心理上会抵制学习农科类专业[5],自我学习规划和目标缺乏,造成“学习风气”(“不太好”的占有12.36%,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授课教师的上课积极性。

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经常举办农科类专业领域的讲座,加大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为大学生指明奋斗目标,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

1.6 农科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情况

从调查的“您认为农科类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结果来看,需要加强的方面依次为(从高到低排序):实践环节(48.31%)专业知识(23.60%)基本理论(16.85%)知识更新(11.24%)[4]。农科类专业的教学改革[2]情况(见表10),评价“能基本适应发展的需要”及以上的占87.64%, “措施不够得力,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占12.36%。

以上数据表明,农科类专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农业发展对高校培养的农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但量要多且质要优,人才市场提出了高校应在大力加强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深入进行农科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应让农科类专业的学生一方面扎实学习专业课,另一方面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反过来,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的学习,多利用实践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学校农科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措施,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建立起多个试验基地,为学生实战操练提供更多的场所及设备,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与基本理论的理解及掌握。努力培养社会适应力强,专业视野宽,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促进农科类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1.7 农科类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声誉及影响

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表明(见表11),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毕业学生在社会上的声誉及影响强度排序为:“有一定的社会声誉”(48.43%)“社会声誉一般”(30.47%)“有较高的社会声誉”(18.00%)“没有什么社会影响”(3.10%);其中有“有一定的”及“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的比例占到了66.43%,说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是有保障的,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是得到社会认可的。

2 讨论与分析

1)经过对长江大学农科类毕业生及所在用人单位进行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长江大学毕业生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综合素质高及社会适应力强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1]。数据显示,农科类专业毕业生有一部分选择了自主创业,但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则在公司、企业任职。一定的时期之后,他们在用人单位担任了中层以上干部或技术骨干的占到了六成多;用人单位认为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毕业生业务素质“非常好”的占17.24%,“较好”的占81.03%;认为文化素质“非常好”的占24.14%,“较好”的占72.41%;认为心理素质[5]“非常好”的占17.24%,“较好”的占70.69%;思想道德素质[3]“非常好”的占24.14%,“较好”的占67.24%;认为农科类专业基础“非常好”的占22.41%,“较好”的占67.24%;评价“有团队精神”[4]的达到了72%以上。这些数据表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证明长江大学对农科类专业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受欢迎”[1]培养目标的落实是成功的。

2)用人单位也通过农科类专业毕业生的表现,对长江大学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研联系生产”、“以综合性大学的要求和标准实施,创建湖北省一流的大学”、“教学应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科研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工作应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多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让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有用之材”、“教学上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上应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向外界推广学校的成果,学生工作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显示了社会各界对长江大学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说明了农科类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应学习好专业知识,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3 结语

长江大学一直本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投入,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的目标在办学,这将是长江大学永恒不变的办学宗旨,并会根据来自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金科,李应军. 长江大学毕业生质量调查与社会评价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58-159.

[2] 刘金科. 长江大学毕业生对教学工作评价调查报告[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3):11-12.

[3] 赵 铁,朱少雄. 广西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研究[J]. 高教论坛,2003(2):145-149.

本科调查报告篇2

职业状况:去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招聘会的同学应该知道,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

薪资水平:银行个人理财咨询师的待遇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最少也应该在月薪2000元以上。随着经验的增长,收入也必将随之增长。

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广泛,同时也比较容易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所以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报考这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二. 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薪资情况: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三. 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云泥之别。

职业状况: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所,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坊间甚至有传言说在那里是女人当做男人用,男人当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著名的安达信日出就是指员工经常加班后走出办公楼就能看到的日出。但在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

薪资水平:有的小会计事务所月薪只有1000元,大一点的则在3000元左右,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都能拿到5000元以上。

四.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本科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 满意度大学本科生肯得基

一、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

1.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本科生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揭示大学本科生对肯得基的满意度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调查内容:具体从样本特征、用餐环境满意度、产品满意度、服务质量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3.调查方式、方法: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和特征,调查对象的特点以及可操作性,采用问卷调查。抽取样本为重庆市各本科院校在读本科生。

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对企业所提品的实现过程、使用过程乃至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的处理过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感知。此次调查包括产品质量、环境设施以及服务质量三部分,根据被调查者所选择的重要程度赋不同的权数。调查中采用5级度量法,针对问卷的不同选项分为: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分别赋值为-60、-30、0、30、60,按下面公式计算:CSM=∑X/N (CSM代表顾客满意度得分;∑X代表调查项目的顾客评分和;N代表调查项目的数量。)求各部分的满意度。各部分内满意度计算取相同的权数,最后加权求总,CSM得分值高低,对应不同的满意度。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样本特征分析

(1)被调查者消费能力有限

被调查者平均月开支,集中在300元~900元之间,占到调查总数的83%。调查还发现,被调查者每次的消费金额在10元~30元之间,是相对比较少的,75.2%的学生消费金额不足30元,有25.5%的学生消费在10元以下。

分析看出:作为被调查者的大学本科生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离学校近,是吸引被调查者来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一比例占到65%。

(2)肯得基的品牌吸引度很高,但肯得基餐厅的光临频率偏低

调查发现,在大学本科生心目中,有44.2%的同学偏爱肯得基,30.66%选择乡村基(重庆本地快餐),而作为肯得基的老对头的麦当劳只有12.4%的同学偏爱。而就光临比例来看,有近七成的同学每月的光临次数只在两次以内。

由于广大本科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肯得基这一品牌在中国年轻的消费者群中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同学们的消费能力有限,现阶段的光临频率低。

2.产品满意度分析

(1)产品满意度相当高,但对营养度的评价很低

经过统计发现,58%的对食品的种类比较满意;45%对包装非常满意,47%比较满意;50%的同学看中的食品的口味,只有11%看中营养。

可以看出,虽然营养度大家的普遍评价不高,但由于半成的同学注重的是口味,因此对肯得基食品中的满意度影响不大。

(2)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半成同学会尝试新产品

有83.94%的同学偶尔或习惯性的会尝试新产品,76%的同学通常不会选择同一款产品。这说明,被访者对肯得基的新产品的推出有很高的期望度。

3.环境设施满意度

(1)消费环境条件总地来说接近较满意水平,装潢和座位设置存在问题

图中可以看出:装潢和座位分布这两项,分数在0分~30分之间,即处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而其余三项的分值均在比较满意附近。尽管如此,五项分数均在0分以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座位分布的合理性和装潢稍差,需要做改动。

被访者显示:对于餐厅的装潢,有59.85%的同学选择一般及其之下,这一比例相当之高,餐厅装潢在存在较大问题;对于餐厅的座位设置的合理性,有30%的同学选择一般满意及其之下。

(2)餐厅卫生清洁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具体项目满意度差别大

消费者对快餐店的一个直观印象是店面是否清洁。洋快餐在这一点上做的一向很好,餐厅的每个角落都会有人定时清扫。我们对餐具、餐桌、地面、椅凳、卫生间、垃圾桶、洗手台分别做了调查。

其中餐具的清洁满意度平均分为40.292分,超过了较满意水平,被访者给予了很高的满意度,而且其标准差也是最小的,说明肯得基在餐具的清洗上做得确实很好。而卫生间和垃圾桶得平均数最低,分别为24.5255分和24.7445分,且标准差较大,这与餐厅对二者得重视度不够有关。洗手台的标准差是最高的,为25.41878分,这表明它的清洁维持度最差,有时好,有时坏,应加强清扫频率,特别是在用餐高峰时间。

4.服务质量满意度

被调查者表示:对服装清洁度最满意,而对服务人员的微笑态度在各项指标中得分最差,说明服务人员在对待被访者时微笑得次数不够,其中,56.934%的被访者比较满意,但同时16.0584%一般满意,16.788%很不满意或较不满意。在关于纠纷处理这一项上,17个人,占12.408%的人数在餐厅有过纠纷,比例较少。但对于纠纷处理,被访者的满意度只有17.647分,位居倒数第二位。所以服务人员纠纷处理能力尚待提高。

5.被访者对产品、服务、环境三者的重视度

调查发现被访者对环境因素的重视度达到了48.18%,远远领先于产品的35.77%和服务的16.06%。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被访者对服务总的平均给分是25.6204分,接近较满意水平。因此,经营者一定要特别重视环境质量的提高。而产品的重视度紧跟其后,这是由于西式快餐店竞争激烈,产品多有雷同。加之,中式快餐店的兴起,且价格便宜。产品优势不在那么明显,但仍应追求产品上的创新。相反,洋快餐店的环境设施优势相对大多数中式快餐店确极为明显。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本科调查报告篇4

一、教育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研究的方法是一门科学,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同志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深深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他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思想的理论的形成就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土地革命时期,曾在湖南和江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著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即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等。1941年,为在党内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专门出版了《农村调查》一书,并在序言中说:“我再度申明:出版这个参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们去记即些具体材料及其结论。”(以上三处均弓旧《选集》第三卷《<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特别在当代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几乎任何一项重大决策

都要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出,而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往往就要出问题。陈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可见,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事业兴旺的保证。

调查报告是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收集专门的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并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调查报告的一种,它是就某种教育现象,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形成认识而写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的范围限于教育领域,其材料也包括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社会内容。教育调查报告通过与教育有关问题的调查,掌握规律;二发现同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教育科学和科学教育服务。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现代调查研究这门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许多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调查研究中。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它们的应用使调查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面谈谈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调查性

写作材料获取有许多途径,就调查报告而言,它的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然后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报告。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文字分量而言,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没有调查材料就没有报告,因此常有人说调查报告是“三分报告七分调查”。这正如所说:“没有调查就没在发言权。”就这项工作花的时间而言,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没有在调查上下足功夫,绝不可妄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二)资料性

调查报告要拥有大量材料,有了这大量的材料,才有了说服力,所以,调查报告是材料性很强的文体,这些材料将成为有关部门研究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历史性材料存档,它又是研究某方面问题的重要历史资料。

(三)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报告的材料和结论都必须客观,都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思想因素。这就要求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思想杂念和外来干扰、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努力去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有现代科学理论指导。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保证思想观念的客观性。其次要用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理论去分析问题,要让资料说话、数据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再次,语言必须平实、明快、简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叙述材料,不夸张,不修饰,不追求文采。

(四)本质性

调查报告的b的就是要通过调查揭示事情的本质,教育调查报告则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揭示出一些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作参考,或给教育效学部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作参考。因此,本质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根本特征、不能直面教育现实、揭示教育方面某些本质问题,这样的调查报告就毫无意义。

三、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分类比较复杂,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类别就不相同。“按行业部门分,教育调查报告只是其中的一种,从其他角度的分类也适合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根据调查研究曲周的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解释性调查是以探究调查对象产生的原因为目的,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预测性调查是通过了解调查对象的过去、现在,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定性调查、定量调查。定性调查是在掌握一定的典型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推理的方法,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定性调查很容易受调查者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致使结论失误。定量调查是在掌握大量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量的说明。

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来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所有调查对象作逐一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代表,并推断出全体情况的结论。个案调查是从全体对象中选出个别作代表。并对之作综合调查,以推断出关于全体的普遍性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理论性调查和建议性调查。理论性调查的特征是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或验证或补充或否定某一教育理论。建议性调查则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的调查,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制定决策作参考,教育调查报告以此为常见。

本科调查报告篇5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本科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梅毒;报告疫情;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changes in the reported epidemic situation of syphili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reveal the syphilis epidemic situation changes in reality so as to lay basis for the future improvement of syphilis diagnosis and epidemic situation report.Methods Select 61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40 counties(cities and districts)in 9 cities(prefectures)of Guizhou Province to take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by SPSS19.0.Results The increase of people being examined and the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wrongly reported c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s due to medical staff's lack of knowledge of syphilis diagnosis standards have resulted in the rapid increase in reported syphilis patients in Guizhou in recent years.Conclu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yphilis diagnosis and epidemic situation report in Guizhou,focus should be placed on bo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philis epidemic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rules and reinforcing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taff,enabling them to master the diagnosis standards and accurately report confirmed cases.Thus the repeatedly reported cases will be reduced.

Key words:Syphilis;reported epidemic situation;Influential factors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慢性发展、可导致系统性的病变[1-2],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及重点监测的疾病之一[3]。近10余年来,全国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贵州省梅毒疫情近年来增幅较 大[4]。为了解梅毒疫情上升因素,揭示真实的疫情变化,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性病疫情变化影响因素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5],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省九个市(州)选取了2014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100例以上,且I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在30例以上的40个县(市、区),在以上县(市、区)选择设有正式挂牌的皮肤性病科(包括皮肤科、性病科、皮肤性病科)的61家二级乙等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梅毒疫情变化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贵州省61家医疗机构性病疫情影响因素专项调查数据。

1.2方法 按照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对上述61家医疗机构2010~2014年梅毒检测与诊断情况进行调查,使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医疗机构报告的I期与II期梅毒病例变化情况 2010~2014年,61家医疗机构共报告I期梅毒7906例,其中皮肤科报告799例(10.11%),非皮肤科报告7107例(89.89%),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比例逐年增加,特别是2014年增长明显,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2014年降低最为明显,见表1;II期梅毒共报告1636例,其中皮肤科报告1070例(65.40%),非皮肤科报告566例(34.60%),皮肤科报告II期梅毒比例2010~2013年间变化不明显,2014年明显增加,非皮肤科报告的II期梅毒在2014年降低最为明显。从报告科室来看,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为799例,II期梅毒为1070例,I期梅毒与二期梅毒比例为0.76:1,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为7107例,II期梅毒为566例,I期梅毒与II期梅毒比例为12.56∶1,见表2。

2.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检测开展情况 在61家医疗机构中,有1家目前只开展了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1.64%),10家只开展了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16.39%),50家两类实验均已开展(81.97%),在这50家两类实验均已开展的医疗机构中,只有25家是2010年之前开展的(50.00%),有3家在2011年开展(6%),9家在2012年开展(18.00%),8家在2013年开展(16.00%),5家在2014年开展(10.00%)。

2010~2014年,61家医疗机构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共检测3409663例样本血清,其中阳性数121331,阳性率为3.56%,检测数和阳性数逐年上升,阳性率无显著变化;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989226例,阳性数41418,阳性率4.19%,检测数逐年上升,阳性数及阳性率无显著变化;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双阳性共计29799例,呈逐年增长趋势,见表3。

3 讨论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分析,梅毒病例报告的逐年大幅度上升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①筛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发现病例数增加[6]。随着近年来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对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管理逐步加强和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对梅毒的筛查力度也明显加强,筛查数量上升,从而导致梅毒患者数量大幅度上升。②是梅毒的诊断标准不清,导致错误报告增加。《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7]规定,梅毒螺旋体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双阳性才能确诊为梅毒。本次调查发现,61家医疗机构中同时开展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比例较小,而且起步较晚,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检测数远远少于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检测数,大部分医疗机构未在临床诊断中同时开展两类检测。说明多数病例未能按照《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进行规范的检测和诊断,导致错误报告增加。从另一方面来看,非皮肤科的医生接受专门的梅毒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的培训较少,对梅毒的误诊率高于皮肤科[8]。I期梅毒病程较短,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容易忽略和漏诊,在此期间若未治疗或未规范治疗,则很快转入第二潜伏期进而发展到II期梅毒[9],因此,从整体疫情来看,I期梅毒应少于II期梅毒。在本次调查的61家医疗机构中,I期与II期梅毒病例报告数比例为4.83∶1,而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与II期梅毒比例高达12.56∶1,存在严重的错分偏倚情况。根据本次调查情况,结合贵州省历年来性病工作督导情况分析,在贵州省现有报告的梅毒病例中,误报的梅毒病例数量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我省梅毒病例报告数逐年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筛查数量的增加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因缺乏对《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的学习掌握,从而在临床诊疗中把较多不符合梅毒诊断标准的病例误报,或对不符合确诊上报条件的病人过度报告。实验室检测质量、医生诊断水平,病例报告质量是影响梅毒疫情管理的重要因素[10],因此,应规范梅毒疫情管理,加强相关医疗机构医生特别是非皮肤科医生和检验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梅毒诊断标准,准确报病,完善疫情上报制度,落实转诊会诊制度,建立梅毒归口诊断机制,进而有效控制梅毒疫情,进一步改进贵州省梅毒疫情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Read PJ.Donovan B.Clinical aspects ofsyphilis[J].Intem Med J,2012,42(6):614-620.

[2]French P.Syphilis[J].BMJ,2007,334(7585):143-147.

[3]王英,倪大新.2004-2007年中国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8):481-483.

[4]龚向东,岳晓丽,滕菲,等.2000-2013年中国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5):310-315.

[5]关于开展性病报告疫情影响因素调查的通知[Z].中疾控性控发[2015]12号.

[6]陈磊,黄澍杰,洪璇,等.广东省2013年性病流行状况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5,22(1):62-66.

[7]WS 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戴向农,叶兴东,何婉苹,等.广州市医疗机构不同临床科室梅毒报告质量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5):181.487-490.

本科调查报告篇7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

论文百事通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公文写作”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D?D*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本科调查报告篇8

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分析检查报告必须把六个方面的问题讲清楚,防止写成一般性的工作报告。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应突出“十性”。

其一:应突出“针对性”。分析检查报告是体现领导班子发展意图的综合性报告,能不能突出针对性,对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至关重要。照本宣科、照猫画虎、格式呆板且针对性不强的分析检查报告,脱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淡化了领导班子的主体地位,非但体现不了科学发展意愿,反而会给整改落实工作设置相应的“障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冲淡学习实践效果,伤了群众的感情。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因走出“照搬照抄”、“偷梁换柱”的误区,在针对性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确保分析检查报告切合自身实际。

其二:应突出“客观性”。客观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具体措施的“引擎”。脱离自身实际,找不准突出问题,制定不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把分析检查报告写成一般性的工作报告,有悖于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无病”、“拔苗助长”的误区,以全新的觉度、清晰的脉络勾画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宏伟蓝图,用详尽的事实把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讲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分析检查报告成为转化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孵化器”。

其三:应突出“务实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掺不得半点假,来不得丁点“马虎”,更不能上演“东施效颦”的“作秀”闹剧。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移花接木”、“声东击西”的误区,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围绕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在认真查找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和科学制定对策上下功夫,把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及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的具体措施讲清楚、写明白。突出“务实性”,力戒“华而不实”现象。

其四:应突出“长远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当前,随着农村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三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职责,能不能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既是对其执政能力强弱的检阅,也是对其党性意识的一次锤炼。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安于现状”、“坐井观天”的误区,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从全局的高度把学习实践成果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共识转化为促进长远发展的动力,力戒“固步自封”现象。

其五:应突出“能动性”。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误区,围绕“干什么”、“如何干”、“谁来干”等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转化为“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过程,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分析检查的首位,集思广益地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修改完善,自觉做到言与行的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在分析检查中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高度统一。突出“能动性”,力戒“盲目臆断”现象。

其六:应突出“操作性”。分析检查报告具备不具备操作性,决定着问题能不能找准,也决定着整改落实的措施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墨守成规”、“一叶障目”的误区,立足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走势,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本部门本单位带来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应对和化解阻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的理念破解瓶颈制约。突出“操作性”,力戒“七拼八凑”现象。

其七:应突出“群众性”。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孤芳自赏”、“自命不凡”的误区,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润色分析检查报告的“佐料”,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分析检查的重点,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吸收群众参与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修改及评议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分析检查报告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体现民声,才能调动群众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情,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突出“群众性”,力戒“单打独斗”现象。

其八:应突出“全面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

“遮遮掩掩”、“隔靴挠痒”的误区,自觉从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牵住制约科学发展的“牛鼻子”,抓住检查分析突出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个重点,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出发,统筹各方面的因素,把需要阐明的问题讲明白,把群众关注的问题写清楚,做到大小兼顾、统分结合。突出“全面性”,力戒“杂乱无章”现象。

本科调查报告篇9

一、明确总体目标要求

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调研阶段的进一步深化,是搞好整改落实、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基础,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一阶段,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为总载体,认真按照“民主公开、集思广益”的要求,精心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着力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切实找准存在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原因、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科学发展方向,为整改落实阶段作好充分准备,为整个活动取得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分析检查阶段整体工作在6月底前已基本结束。

二、抓好主要中心工作

这一阶段,我系统在巩固和扩大学习调研阶段成果,继续深化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统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等工作。

(一)召开高水平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单位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各自实践载体,组织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1、深入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第一阶段班子成员的学习调研情况和意见梳理结果,对照县委和卫生局党委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提出的要求查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民主恳谈、网上交流、上门征求、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深入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影响保增促调、阻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制约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以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群众所提意见建议逐条进行对照分析,以切实找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2、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精心准备发言材料。班子主要领导与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部门)主要负责人之间进行了谈心交心,征求意见、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等工作。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要结合学习调研体会,对照收集的意见建议、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发言材料应包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存在的突出问题、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剖析、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前一阶段领导班子成员学习调研的内容可以作为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的基础材料。

3、认真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扩大了列席人员范围,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原则,重在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明确方向,不纠缠历史旧帐,不纠缠个人责任,不搞人人过关。其他党员干部要以党支部为单位,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重点围绕“三查三看”进行,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二)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根据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情况,围绕“八摆八查”深入分析检查,形成了卫生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使之成为指导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4、认真起草分析检查报告。从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一启动就开始组织力量起草分析检查报告。内容上要突出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分析问题根源、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等重点,当前特别要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研究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举措。局主要负责人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总体思路、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对策措施等,提出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分工,积极参与分析检查报告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提出起草修改建议。分析检查报告在起草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吸收群众的意见建议,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过程真正成为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

本科调查报告篇10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念和写法。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念和写法》。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