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11 23:51:08

年龄调查报告

年龄调查报告篇1

一、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目的和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小学生入学年龄及其包学习班情况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近20年的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2、取样方式:

这次调研我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3、调研程序:

(2)调查过程:

xx月20日,在xx市二街小学向教务人员及学生做问卷调查。

xx月21日,在xx市南关小学向教务人员及学生做问卷调查。

xx月22日,在xx市东关小学向教务人员及学生做问卷调查。

(3)调研汇总:20xx年xx月25日至20xx年xx月26日,将收集的问卷整理并统计,整理采访记录。

(4)撰写报告:20xx年xx月27日至31日,根据调研所得资料和网络资料撰写报告。

二、社会调研结果与分析

1、问卷数据统计

(1)xx市二街小学:

60%的小学生6周岁入学,30%的小学生7周岁入学,10%的小学生5周岁入学;

有xx市区常住户口的家长,给孩子报名时需提供户口簿、房屋所有权证、父母身份证、《计划免疫保偿证》或《预防接种卡》。程序相对简单,而且住校距离相对较近父母比较放心,所以5/6周岁上学的小学生90%是本地人。二街小学中外地户口的小学生占7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郑州上学,需提供六证:户籍所在地的户口簿、父母身份证、xx市居住证、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并经劳动保障部门鉴证备案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以及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准予在xx就读证明以及免疫卡等。流程有少许麻烦,所以7岁入学的学生中80%是外地户口的小学生。(2)xx市南关小学:70%的小学生6周岁入学,5%的小学生7周岁入学,25%的小学生5周岁入学。

因为南关小学外来人口数量相对于二街小学较少,所以80%的小学生正常年龄入学。但是因为南关村的村名自己开厂的比较多家里比较有钱,对孩子的照顾不是很在心所以有部分小学生7周岁上学,很少的小学生5周岁上学。

(3)xx市东关小学:

相对二街小学和南关小学,东关小学的小学生上学普遍较早,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正常年龄6周岁入学;也有部分小学生是5周岁入学。而7周岁入学的小学生基本没有。本人感觉原因一:东关村外来人口较少,绝大部分村名是本村户口。所以都是正常年龄上学。原因二:东关村民工作部分经商部分有自己的企业和厂子。工作相对稳定而且对后代的教育比较重视。

2、访谈过程(xx市东关小学)

刚进入xx市东关小学,我就看见门口后面一块大石头写着已发展为本几个大字,学校干净整齐。面积不大但是感觉不到狭小,墙上画着好多宣传画。学校的环境非常干净,有清洁工打扫走廊与楼梯,楼梯拐角还摆放了高大的绿色植物。总之学校的总体环境较好,可以感受得到学生们在学校可以快快乐乐的学习成长。

我去的时候,正碰到高级教师王龙上班。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教师,从事教学已经30多年。他说:这些年国家加强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东关小学的校训是追求卓越。办学宗旨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办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看我听得入神,他顿了顿接着说:

近年来,学校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求真务实、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恪守追求卓越的校训,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力倡导尊重的教育。学校还构建了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运行模式,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益,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年龄调查报告篇2

外国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金虽然叫法不同,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养老金并存: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补贴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全民统一标准,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是军人还是普通公务员,也不管过去交没交养老保险,交了多少养老保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都有资格领取基本养老金,这就保证了所有公民的老有所养。

补充养老金:根据个人养老保险的交费情况,对基本养老金进行补充,体现多交多得的原则,满足职工的个性化需求。

补贴养老金:如果退休人员赡养的家庭成员多,则根据家庭财产、收入和负担情况,给予补贴,使老年人退休后的家庭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很多,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不少国家规定了几个退休条件,只要符合一个条件就可以退休,法定退休年龄只是名义上的,如果工龄或养老保险交纳到了一定年限,照样可以退休,因此,实际退休年龄会早于法定退休年龄。

1.法国:法定退休年龄60岁,实际退休年龄59.4岁

在法国,工作满40年就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即退休前工资的80%。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决定把退休年龄从2012年起延长到60岁零4个月,由此引发了大规模长时间的抗议活动。这次法国总统大选,萨科齐败给一个从 未在政府担任过要职的无名小卒奥朗德,这与他推行推迟退休计划不无关系。奥朗德上台后,立即宣布把退休年龄恢复到60岁,才平息了民怨。

2.德国:法定退休年龄65岁,实际退休年龄62岁

德国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疾人保险法案》,工人须交纳养老保险,70岁时可以退休,领取养老年金。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力获得了解放,工人退休后享受的休闲时间也随之延长,从1916年起,德国把退休年龄降到了65岁。

3.英国:法定退休年龄男65岁,女60岁;实际退休年龄62.6岁

4.希腊:法定退休年龄男65岁,女60岁;实际退休年龄61岁

希腊政府虽然规定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但也同时规定,交满30年的养老保险可自愿退休。

希腊是欧盟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发放养老金最慷慨的国家,希腊人平均领取的养老金甚至高于他们退休时的工资。对一个有40年工龄、领取平均工资的职工来说,养老金是退休时工资的105%。

5.意大利:法定退休年龄男65岁,女60岁;实际退休年龄60.4岁

意大利的法定退休年龄也是名义上的,如果职工交纳的养老保险达到一定年限即可退休,所以,很多意大利人未到法定退休年龄就选择退休了。

意大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不是放在提高退休年龄上,而是逐步降低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由工资的90%逐步缩减到70%,把全社会养老金的支付总额控制在GDP的15%。

6.西班牙: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实际退休年龄62.1岁

西班牙的65岁退休年龄为全额养老金年龄,即如果65岁退休时工龄满40年,养老金标准为退休前工资的97%。法律允许职工60岁退休,只是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会相应降低。

7.挪威:法定退休年龄为62岁,移居国外丧失领取养老金资格

另外,所有挪威老年人年满67岁均可领取基本养老金。16岁后在挪威居住满40年可领取全额基本养老金,居住不满40年,则根据居住年限领取一定比例的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挪威议会每年进行调整。

挪威所有种类的养老金不得用于国外支付,即如果移居国外,就丧失了领取养老金的资格。但基本养老金规定,只要每年在挪威生活9个月以上,就可以把这笔养老金用于国外消费。

挪威的养老金实行财产核算制度,对那些退休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配偶没工作,没有财产性收入,赡养的家庭成员多的老人,他们领取的养老金也相应增多,这样做主要是使他们的家庭生活水平不至于与退休前的落差太大。

8.瑞典:法定退休年龄61-70岁,65岁以前退休者占90%

9.加拿大: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

如果60岁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人继续工作,在60-65岁之间必须继续交纳养老保险,在65-70岁之间可自愿选择是否交纳。

加拿大法律规定,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任何改变,包括退休年龄、养老保险比例、养老基金的管理,都要经过三分之二省份并且代表三分之二加拿大人口的同意。所以,加拿大养老保险制度非常稳定,根据现在的法律,未来75年保持不变。

日本退休年龄也比较灵活,交满25年的养老保险就可以退休。低收入群体可以申请免交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局根据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决定是否给予免除,或免除多少。

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2岁,2010年新生儿预期寿命为80.7岁。

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新加坡也曾考虑延迟退休,但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为此,新加坡取消了提高退休年龄的计划,改为允许雇主雇用62岁的退休人 员,但超过65岁不得雇用。但这要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这样就保持了养老金制度的稳定,同时,对那些认为身体健康条件允许继续干几年的退休人员来说, 也可以继续工作,为家庭增加些收入。

12.马来西亚:法定退休年龄55岁,50岁可退休

马来西亚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但职工到50岁就可以退休,只是领取的养老金要少些。马来西亚2010年新生儿预期寿命为74.7岁。

13.澳大利亚:法定退休年龄男65岁,女63.5岁;养老金自愿申请

澳大利亚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5岁,女职工63.5岁。澳大利亚2010年新生儿预期寿命为81.9岁,养老金支付总额占GDP的3.3%。

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多数国家不同,按资产核算法发放养老金,职工无需自己交纳养老保险,养老金只发给穷人。职工退休后,如果认为自己生活 有困难,可向人类服务局申请养老金。人类服务局会对养老金申请者的资产和收入情况进行核查,如果总资产少于规定的标准,且没有其他足够的收入维持体面的生 活,才发给养老金。

14.智利:法定退休年龄男55-65岁,女50-60岁

对无工作或因各种原因不能领取养老金的智利人,政府发放基本养老金。所有智利人只要年满65岁,在智利生活20年以上,没有任何其他养老保险或收入,就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

15.阿根廷: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5岁,女60岁

年龄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现对洞口县2008~2013年上报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与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按现住址报告的洞口县辖区内的手足口病病例,共3659例。

1.2 方法

1.2.1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掌握2008~2013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分布。

1.2.2 病原学检测方法:采集自洞口县各基层医院诊治的典型手足口病患者的肛拭子标本,采用RT-PCR法行病毒分离与测定,阳性者纳入实验室确诊病例资料[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3、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病例的时间分布 自2010年起,疫情出现急剧上升,平均发展速度为154.34% 。2012年达到最高峰,报告发病率为223.31/10万。见表1、表2。

2.2 2008年、2009年的报告发病率较低,流行曲线无明显的发病高峰期。自2010年起,每年的流行曲线极其相似,全年均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每年的5~6月及11~12月。见图1。

图1 洞口县2008~2013年手足口病分月发病情况

2.3病例的人群分布 所有报告病例均为10岁及以下儿童,男性病例明显多于女性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02:1。其中3岁及以下年龄组共报告3278例,占总报告数的89.59%。1~2岁年龄组共报告2388例,占总报告数的65.26%。见表3。

2.4病原学检测 2008~2013年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720例,占总报告发病数的19.65%,EV71、Cox16及其它肠道病毒阳性构成比差异较小。

综合分析2010~2013年的病原学检测阳性结果发现,EV71、Cox16毒株感染优势逐年交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26,df=6,P=0.00,α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2008~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总发患者数为3659例,高峰期为2012年(发病率223.31/10万)。分析原因可能是:自卫生部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中,洞口县疾控中心积极加强本辖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医师培训、疾病宣传以及资料上报等工作的管理,有效提高辖区内居民的就诊意识与基层医院的诊治能力,进而相应提高了疾病的发现率与确诊率[2]。且本调查得出洞口县手足口病重症发病率在1.43%~5.67%之间波动,变化水平一直稳定在较低的水平。此数据可指导洞口县疾控中心后期疾病防控宣讲工作,减轻群众对手足口病疫情爆发的恐惧与忧虑,有效提高本辖区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

在本调查中,通过对手足口病疫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洞口县3659例手足口病患者的发病高峰期为5~6月及11~12月份,说明洞口县手足口病呈季节性发病,与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类似,进一步有效证实夏秋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3]。同时,手足口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本次调查3659例手足口病患者中男性数量高于女性。且洞口县2008~2013年报告疫情资料显示,洞口县手足口病的主要发患者群为散居学龄前儿童,应加强对学龄期前散居儿童身体健康状态的监控力度,提高托幼机构晨检筛查质量。且本调查对洞口县2008~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3659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感染病毒源主要是EV71型病毒与CoxA16病毒,且两者呈此消彼长检出趋势,说明控制病毒感染仍是手足口病治疗的主要目的。

综述,洞口县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EV71型病毒与CoxA16病毒检出率呈此消彼长增长趋势;主要发病时间为每年的5~6月及11~12月;发患者群10岁及以下年龄组人群,尤其是1~2岁年龄组。

参考文献:

[1]徐胜平.2008-2012年麻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4,40(01):54-56.

年龄调查报告篇4

1.1研究方法对医院入选护士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给予统一指导语,研究对象独立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本次调查问卷发放396份,收回有效问卷369份,有效回收率为93.18%。

1.2统计学方法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等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组研究对象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29.98±6.13)岁,工作年限1~27年,平均年限7.85年。性别:女365名(98.9%),男4名(1.1%);护士所在科室:内科91名(24.7%),外科24名(65.3%),其他科室37名(10.0%);学历:中专6名(1.6%),大专136名(36.9%),本科221名)(59.9%),硕士及以上6名(1.6%);职称:护士112名(30.4%),护师180名(48.8%),主管护师77名(20.8%);职务:护士359名(97.3%),护士长10名(2.7%)。

2.2报告意向情况对报告意向总得分进行正态性检验,P<0.05,为非正态分布。统计结果显示,报告意向问卷的得分范围为3~15,报告意向总得分的中位数为14,P25为12,P75为15。

2.3报告障碍情况

2.3.1研究对象的报告障碍得分情况报告障碍问卷的得分范围为25~80,对报告障碍问卷的各条目分别进行描述,将研究对象对报告障碍问卷各条目的认同度划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不同意(包括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和同意(包括非常同意、同意),369名研究对象认为对其报告护理不良事件阻碍最大的五个因素,即同意率在30%以上的条目见表1。

2.3.2开放性问题描述报告障碍问卷中,条目23为开放性问题,调查其他可能影响研究对象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因素。归纳如下:①对于护理不良事件责任人处罚过重,如经济处罚;②没有意义,对今后的护理工作没有太大的积极作用;③怕记录在人事档案中;④怕同事或上级对自己有负面看法;⑤怕与患者之间产生纠纷。

2.4报告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2.4.1不同特征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比较报告意向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一般资料中的分类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年龄、工作年限及职务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与报告障碍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惩罚性文化、报告意义与报告意向呈显著相关(P<0.05)。

2.4.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多因素分析报告意向总分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惩罚文化和报告意义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年龄、工作年限、惩罚文化和报告意义,见表4。

3讨论

3.1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现状本研究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总得分的中位数为14,对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较高,与田欢欢等的结果基本一致。一方面医院越来越重视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大多数护士都知道护理不良事件需要上报。另一方面患者及家属对肿瘤科的要求更高,使得肿瘤科护士更为重视护理安全。

3.2年龄、工作年限影响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和工作年限与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呈正相关,护士的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其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越高。另有报告[3]也指出护龄越高,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度越高,上报率就越高。说明临床经验对不良事件识别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肿瘤科工作量大、重症病人多、专科操作多,较长时间的临床工作使肿瘤科护士的工作经验较为丰富,沟通能力较强,安全意识较强[5]。同时,大多高年资的护士为护士长或协助护士长做部分的管理工作,其报告认知高,感知的报告意义也高,促使其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因此,开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工作年限护士的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从而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

3.3医院的惩罚文化影响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研究显示报告障碍中护士同意率最高的五个条目均属于惩罚文化,护士感受的惩罚文化越重,其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越低。研究对象在开放性问题中也多次提到“惩罚”、“处罚”等关键词,再次印证惩罚文化影响护士的报告意向,与国内王玉艳、方良玉等分析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虽然医院已实施非惩罚上报机制,但研究对象仍受长久以来的惩罚性机制影响。哈佛大学Leap博士提出,发生错误后担心被惩罚是当今医疗机构内患者安全促进的唯一的最大障碍。建议医院加大力度推广非惩罚性文化,从而使相关管理者和护士正确看待不良事件的发生,避免对责任人的不同形式的惩罚。二是医院实行逐级上报的报告系统,这种系统外界比较容易获取报告者的信息,给当事人带来很多难题。Karsh等也指出,报告障碍之一在于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匿名性缺乏信心。因此,提供较少的个人身份信息,使得报告者的身份无法被识别是促进医护人员进行报告的首要标准。建议建立较强报告系统的匿名性和保密性,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报告意向。三是管理者在分析不良事件时,更多的分析个人在护理过程中的缺陷或个人责任等,很少研究当事者的心态、客观因素等。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认为因不良事件受到惩罚的配置不公平或不恰当直接影响其报告意向。因此,建议医院应用更为合理、科学的分析方法评析护理不良事件。

3.4护士感受的报告意义影响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研究结果显示护士感受的报告意义越低,其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越低。研究对象在开放性问题中多次提到“没有意义”、“无影响或影响小而不用上报”等关键词,也再次表明报告意义影响研究对象报告意向。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个:一是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后,管理者反馈信息只是统计数据,没有深入分析如何规避差错,因此护士不能从反馈中提取到有效信息,不能获得学习与进步,进而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的意义提出质疑。建议医院从护理不良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相关制度,及时反馈,避免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再发生。二是护士“认为对患者无影响或影响小而不用上报”。潜在漏洞或无伤害的护理不良事件具有隐蔽、动态的特点,当事人不报告,其他人事后很难发现。但这类不良事件可以挖掘更多的临床护理风险,也正是护理差错、事故的源头。护士未明确理解护理不良事件的范畴和报告意义而影响其报告意向。建议医院进一步明确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范畴的同时,对护士进行定期、定向培训或借助案例分析提高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水平、明确其报告意义,提高其报告意向。

4小结

年龄调查报告篇5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AFP病例监测系统。本市人口资料来自免疫规划历年报告的人口资料。OPV常规接种率资料来自上海市常规接种率报表。OPV调查接种率资料来自各区(县)上报接种率调查数据。

1.2病毒分离与鉴定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部《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1992年)要求,采用RD、L20B两种细胞对采集的粪便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阳性株全部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采用PCR法和核酸序列分析鉴定。

1.3病例诊断

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按卫生部制订的《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方案》中的统一标准,由上海市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进行最终诊断。

1.4资料分析

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2.1免疫策略

上海市坚持以常规免疫为主,强化免疫、应急免疫、查漏补种为辅的免疫策略。自1986年起,本市即采用现行的免疫程序:基础免疫2月龄、3月龄和4月龄各1次;加强免疫1.5~2岁、4岁各1次。保持高水平常规接种率,人群中建立了有效的屏障,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入和疫苗衍生株的循环,实行规范化门诊,强调免疫接种的质量和及时性。

2.1.1OPV常规免疫2005年OPV基础免疫全程服苗率为99.8%,1.5岁加服疫苗率为99.6%,4岁加服疫苗率为99.2%,同时外来人口的脊灰服苗率均在99.6%以上。

2.1.2OPV强化免疫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强化免疫。于2004年12月5―11日(第1轮)、2005年1月5―11日(第2轮)2周,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主要针对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以查漏补种为形式的强化免疫活动,并制定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以保证其实施效果,两轮总的接种率均在93.2%以上(表1)。

2.1.3外来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管理针对本市外来人口流动频繁、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意识差等特点,及时发现免疫空白点,采取相应措施。2005年要求本市所有基层270个社区医院,每季度开展查漏补种工作,调查0~6岁外来儿童总数109 537人,流动人口建卡率为95.5%,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0.4%。2005年10月上海市免疫规划综合审评工作显示,本市随机抽查2个区、1个县,每个区抽30个村级单位作接种率调查,共调查到0~3岁儿童151名,建卡率为98.7%,脊灰基础接种率为99.3%,其中,居住在本市外来儿童102名,建卡率为98.0%,脊灰基础接种率为98.9%。

2.2AFP监测系统评价

2.2.1AFP病例监测敏感性2005年本市0~14岁非脊灰AFP病例报告28例,发病率为1.4/10万,达到WHO和卫生部规定的1/10万的标准。

2.2.2AFP病例监测的均衡性2003、2004、2005年有AFP病例报告的区(县)数分别为13、13、12;连续3年均有AFP病例报告的有7个区(县),连续3年均无AFP病例报告的有1个区,连续2年无AFP病例报告的有2个区;3年平均发病率≥1/10万有12个区(县),还有7个区未达标。

2.2.3AFP病例监测的及时性28例AFP病例麻痹1周内就诊的AFP病例占100.0%;就诊后24 h内报告的AFP病例占57.1%(16/28);报告后24 h内调查的AFP病例占100.00%;麻痹14 d内采集合格双份粪便标本占89.3%(25/28);采集粪便标本后7d内送检占100.00%;粪便标本分离结果28 d内反馈率为100.0%;AFP病例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为100.0%,监测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规定的标准。

2.2.4AFP病例监测的完整性2005年全市19个区县疾控中心零病例旬报表完整率为100%,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种报表填写均完整。

2.2.5外来AFP病例监测报告情况2005年共报告确诊外来AFP病例78例,确诊外来AFP病例67例,67例AFP病例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其中60例AFP病例采集了双份粪便标本,5例AFP病例未采集双份粪便,原因是1例为门诊病例当天返乡无采便,3例病例由于病程短住院几天后即自动出院返乡采集1份便,还有1例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动监测到的出院病人,另有2例未采便是由于麻痹超过2个月和在原籍已采便,按监测要求对麻痹60 d后67例AFP病例进行随访,其中54例AFP病例就诊后返乡,失访率为80.6%。

2.3AFP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2.3.1 地区分布全市共有12个区(县)报告了AFP病例,占全市区(县)总数63.16%。市中心区和郊区(县)分别报告7例、21例,分别占AFP病例总数25%、75%。其中报告4例2个区,报告3例3个区,报告2例4个区,报告1例3个区,其余7个区无AFP病例报告。

2.3.2性别、年龄分布2005年报告的28例AFP病例中,男性18例,女性10,男女性别之比为1.8∶1;其中年龄最大14岁,最小7月龄,<1岁1例,1~4岁9例,5~9岁13例,10~14岁5例。

2.3.3时间分布全年每个月均有AFP病例报告,其中1月报告最多为5例,占病例总数的17.9%,7月、9月和12月各4例,8月报告3例,3月报告2例,其余月份各报告1例。

2.3.4麻痹部位2005年报告的28例AFP病例中,2例单侧肢体麻痹,3例单侧下肢麻痹,11例四肢麻痹,12例双下肢麻痹。

2.3.5服苗史2005年报告的28例AFP病例中25例累计服苗≥3次,占病例总数的89.3%,2例无服苗史,占病例总数的7.1%,另有1例仅服苗1次。

2.3.6AFP病例的最终诊断依据卫生部病毒学分类标准及上海市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的诊断意见,28例AFP病例中格林巴利综合征9例,病毒性肌炎8例,低钾血症、低钾性肌无力、双下肢周围神经炎、腰骶(马尾)脊神经根神经炎、周期性麻痹可能、脊髓圆锥室管膜瘤、下肢关节痛、上呼吸道感染伴下肢乏力、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急性脊髓运动神经元病变、脊灰疫苗接触感染麻痹型脊灰各1例。

2.4病毒学监测

2.4.1AFP病例病毒分离结果2005年共收到本市28例AFP患者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为89.3%(25/28),其中阳性1例,阳性率为3.57%。1株脊灰病毒PVⅡ,PV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用PCR-PRFLP鉴定为疫苗株。

2.4.2健康人群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结果2005年7月对本市嘉定区外来人口流动较频繁的南翔镇7岁以下外来儿童采集粪便,共检测183例,其中阴性132例,阳性51例,总的肠道病毒阳性分离率为27.8%(51/183);51例阳性中,有2例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其余49例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其中35例已分型,未定型的14例(表2)。

2.5免疫监测

2.5.1疫苗质量监测分别在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苗存放处采脊灰疫苗样品19件,同时随机抽取离区(县)疾控中心较远、中等距离和较近的街道(乡)医院各1所,在全市实行双月冷链运转的7个区各抽取1个村卫生室作为抽样单位,每个单位采脊灰疫苗样品1件,共采脊灰疫苗样品84件,送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科实验室进行测定。在疫苗采样同时,记录疫苗批号,领苗日期及采样时间。本次84件脊灰样品中,疫苗滴度为6.15以上有54件,占64.3%(54/84),疫苗滴度在5.7~6.1之间有29件,占34.52%(29/84),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三价糖丸疫苗病毒含量(LogTCID50)≥5.71,按此标准,84件中合格83件,合格率为98.81%。说明本市所使用脊灰疫苗是符合国家生物制品规程,本市免疫规划制品整个冷链系统运转良好。

2.5.2免疫成功率监测 2005年4―8月选择了本市金山区、闸北区的2月龄儿童进行免疫前、后脊灰中和抗体检测。112名检测标本中免疫前脊灰中和抗体效价≥1∶4者,Ⅰ型占68.8%(77/112)、Ⅱ型占46.4%(52/112)、Ⅲ型占36.6%(41/112),免疫前Ⅰ型、Ⅱ型、Ⅲ型脊灰中和抗体GMT分别为5.9、4.2、3.3,免疫后Ⅰ型、Ⅱ型、Ⅲ型脊灰中和抗体GMT分别为435.9、611.4、362。112份检测标本中免疫前Ⅰ型、Ⅱ型、Ⅲ型脊灰中和抗体均为阴性(

2.5.3人群免疫水平监测2005年5月选择闵行区、浦东新区部分6月龄至16周岁中的7个年龄段的本市和外来流动儿童、学生427名,采全血作脊灰中和抗体测定。随着全程免疫和加强接种率升高,健康人群脊灰中和抗体3个型阳性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427名检测中脊灰3个型的总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3%、98.4%、96.7%,各年龄组中0岁组GMT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GMT呈下降趋势,说明人群中高阳性率与高接种率相符合(表3)。

2.6应急能力

上海市人口流动频繁,交通便利快捷,存在传入野病毒的可能,要增强发现和迅速处理传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和具有神经毒力的VDPV循环的应急能力。2006年3月对全市所有二、三级监测点医院进行了AFP病例主动监测,调查对象为2005年1月1日―

2005年12月31日住院病例和门诊病例,共查阅病史1 636 223份,共发现AFP病例95例(本市28例、外来67例),实际报告95例,无漏报病例。

3讨论

由于本市流动人口数量多,人口流动频繁,城乡结合部地区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免疫空白和免疫接种低覆盖的情况,脊灰“零”剂次儿童还占一定比例,部分儿童不能及时得到免疫。2002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发生疫苗重组脊灰病毒(VRPV)引起的麻痹病例,2004年贵州省贞丰县发生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麻痹病例,这些病例只会在接种率低的人群中循环并导致病例的发生,对维持无脊灰提出了新的挑战。有调查显示,控制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循环的措施与控制野病毒一样,需要真正高水平免疫覆盖率,在国内接种率高的地区,至今未发现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循环的证据[1]。因此,维持高水平OPV接种率,对于防止脊灰野病毒的传入及预防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至关重要[2,3]。

另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维持无脊灰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落实消灭脊灰的各项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快速识别、处理传入脊灰野病毒的能力;医疗机构应该对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加强报病意识的培训,杜绝迟报、漏报现象的发生,确保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不断提高疫情的快速识别能力与处理能力,尤其要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工作加强管理。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维持无脊灰状态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不断巩固维持无脊灰工作的基础。

4参考文献

[1]张发信,姬凤阳,李延琦,等.延安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检测分析[J].中国免疫规划,2007,13(1):69-71.

[2]迮文远.免疫规划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72-275.

年龄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童 卫生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了2009年1月1日到9月23日勃利县16个医疗单位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患者,共计868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软件和SPSS12.0系统软件,对勃利县2009年1月1至2009年9月23日的手足口病个案信息中的发病时间、现住址、年龄、性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23日全县16个医疗单位及外地医疗单位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了疫情,共报告868例,发病率为255.08/10万,重症22例,死亡3例,重症死亡率为13.64%,男性502例,占57.83%;女性366例,占42.17%,男女性别比例为1:0.73。

2.2时间分布 2009年1月8日出现首例患者,1月8日到4月23日之间没有新病例出现,4月23日到6月15日期间是散在发病,6月16日到7月26日期间是持续高发阶段,7月27日到9月23日是相对回落阶段。

2.3地区分布 2009月1月1日至2009年.9月23日勃利县11个乡镇手足口病发病前5位的是勃利镇251例、长兴乡119例、双河镇112例、大四站镇102例、永恒乡76例,共计660例,占76.04%,其他乡镇合计208例,占23.96%。前5个乡镇重症17例,占77.27%,后6个乡镇重症5例,占22.73%。

2.4 人群分布 发病主要年龄段为0-7岁,共777例,男463例,女314例,占89.52%,7岁以上为91例,男39例,女52例,占10.48%,重症22例,均为7岁以下,男16例,女6例,占发病数的2.53%,死亡3例,均为3岁以下,男2例,女1例,死亡率为3.46%。

3 讨论

发病人数前5位乡镇是勃利镇、长兴乡、双河镇、大四站镇、永恒乡,男发病502例,女发病366例,死亡3例,死亡年龄段主要在0-3岁之间,主要发病年龄段是0-7岁,从时间分布来看发病主要集中在6-8月份,其中7月份为发病高峰,并且9月份有疫情反弹迹象。从以上结果分析看前5个乡镇人口总数多,病例相对多,年龄越小发病率高,可能与免疫力低有关,今年勃利县7月份手足口病发病数高,可能与今年雨季多有关。

通过本次调查提示:从人员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患儿集中在托幼机构,此类地点人员集中,免疫力低,交叉感染率高,易于发病。从人员家庭卫生状况分析,大多患儿生活在农村,卫生条件差,家长大多对儿童护理不到位,发病后的不及时治疗,延误治疗时机,,其中3例治疗无效死亡。从医疗水平角度讲,县级医疗单位诊断及治疗水平有限,造成部分患儿得不到有效治疗,发展为重症。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最主要方法是学校及托幼机构加强晨检,发现手足口病立即隔离治疗,同时排查其他人员并加强消毒。注意个人及护理人员的卫生,及时治理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医院应提高诊疗水平,以减少重症病例发生。

参 考 文 献

年龄调查报告篇7

【摘要】目的 调查商城县普通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 为评估疫情规模、预测疫情趋势、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0年1月、2010年3~4月、2010年8~9月 开展三次横断面调查。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商城县健康人群分地区按5个年龄组采血进行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检测, 采用国家流感中心提供的甲型H1N1的HA(血凝素)进行血凝抑制实验。实验结果采用EXCEL和 SAS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年1月份调查人群甲型H 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25.13%; 3-4月抗体阳性率为8.63%;8-9月份抗体阳性率为27.27% 。6-15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感染率最高, 6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最低; 中心城区比农村地区感染率低。 结论 商城县甲型H 1N1流感抗体阳性率第2次低于于第 1次和第3次, 6-15岁在校学生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 中心城区感染率比农村地区低。

【关键词】 普通人群;甲型H1N1流感; 血清流行病学; 感染率抽样调查

甲型H1N1流感疫情从散发到暴发、大范围流行至流行强度逐渐降低至接近历史水平发展过程,导致一段时间内甲型H1N1流感报告数的变化。但由于多种原因使报告的确诊人数远不能描述疫情的真实流行情况, 为准确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真实发病水平和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与措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普通人群的甲型H1N 1流感感染率进行了抽样调查,商城县为此次抽样的地区,现对商城县甲型H1N1流感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抽样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法, 全县按城区和农村分两个地区分层,城区范围为县城主城区的各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农村范围为县区里的各乡镇。将调查人群分为5个年龄组:0~5岁, 6~15岁,16~24岁,25~59岁,60岁及以上。

1.2.2 调查时间分别于2010年1月、2010年3~4月、2010年8~9月 ,开展三次横断面调查。

1.2.3 样本量确定每个年龄分别在县城中心城区和农村范围各抽取样本量20人,中心城区累计样本量100人,农村范围累计样本量100人。

1.2.4 标本的采集对调查过的人进行静脉采血,对所有6周岁及以上人群均采集静脉血5ml,对不足6周岁的儿童采集静脉血2~3ml,同时填写调查表和标本登记表。

1.2.5 实验室检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统一利用血凝抑制(HI)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血凝抑制抗体滴度≥1:40者为阳性 。具体操作步骤见文献1。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和 SAS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完成情况调查共采样600人, 其中1月份采样200人, 3-4月份采样200人,,8-9月份采样200人。除去标本保存、运输和检测过程中的损失和淘汰, 有效样品共594份, 其中1月199份, 3月份197份,8-9月份采样198人。

2.2 全县总体感染率2010年1月份调查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25.13%, 3-4月份抗体阳性率为8.63%, 8-9月份抗体阳性率为27.27% 。总的抗体阳性率为20.37% 。

2.3 不同年龄组的比较第1次调查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16-24岁组,第2次和第3次最高的为6-15岁年龄组,第1次和第3次最低的为60岁以上年龄组, 第2次为25-59岁组。各年龄组第2次抗体阳性率较第3次和第 1次低, 16-25岁组第3次比第 1次抗体阳性率高,其余各组较低。

2.4 商城县流感疫情报告数据 根据商城县流感报告病例数据显示2009年本地报告流感病例15例,外地报告4例;2010年本地报告1例;2011年本地报告15例;2009年甲型H1N1流感本地报告4例,2010年和2011年未报告。2009年至2010年无死亡病例报告。

3. 讨论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全球性传染病,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型别多,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极易发流感流行2。此次引起世界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变异的新型猪流感病毒,含有猪流感、禽流感、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普通人群没有免疫力,普遍易感。据报道3,抗体滴度在1:40以上可以保护人体不发生流感。人群中抗体滴度1:40以上占70%以上时,不会发生生流感流行,而在30%以下时,易发生流感流行,如果病毒毒力增强,还可引起大流行。

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疾病的产生通常较甲型病毒温和;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甲型流感病毒,包括上百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对于这些亚型的不同命名,来自于H和N的不同。所谓H和N,是指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H是红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其作用像一把钥匙,帮助病毒打开宿主细胞的大门;N是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能够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根据H和N的形态,甲型流感病毒可由15种H型和9种N型进行排列组合,比如H1N1和H5N1等。即使是同一种甲型的流感病毒,也可能因为基因序列的变化,在病毒的传播性、致死率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造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就是一种H1N1病毒。1918年以后,H1N1在人群与猪群中分别进化,可分别称之为人H1N1和猪H1N1。而此次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猪H1N1病毒的关系最为密切。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首先在美国、墨西哥暴发流行,继而引起全球的流感大流行。目前,全世界已有206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确诊病例,确诊病例数近40万,死亡数超过6250人,成为当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各国十分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4。

该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2010-01第1次抽样调查发现人群抗体阳性率达25%, 3月份第2次抽样调查发现人群抗体阳性率大幅降低到10% 以下, 9月份第3次抽样调查发现人群发现人群抗体阳性率又达25%以上, 说明在人群较为封闭的商城县,假期人口流动可能是导致疫情变化的重要因素, 寒假和暑假人口流动大, 聚集性活动较多等有利于甲流传播的因素。

从年龄分布来看,三次调查甲型H1N1流感阳性率最高的都是6-15岁年龄组,说明该年龄组在甲型H1N1流感传播中是主要人群,聚集性是导致在校学生感染率较高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群阳性率最低, 与老年人社会活动频率低有密切关系,与张亚兰等研究相同5。从地区分布看, 3次调查城区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均较农村地区低,其原因可能是农村卫生条件较差与家禽、家畜等传播因素接触较多有关,说明商城县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可能以动物传染源为主。

0-5岁组和60岁以上组感染率较低,发生流行的机会大,说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主要人群;中心城区感染率较低,是预防的重点地区。应优先在中心城区给婴幼儿和老年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措施。一般在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产生抗体,抗体的保护期尚待研究,评价疫苗效果持续时间需要考核抗体阳转率、滴度、以及抗体滴度高于保护水平所持续的时间。参照以往普通流感疫苗资料保护期一般是一年,但也有几周的报道。

参考文献

[1] 郭元吉,程小雯 .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M]. 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64-66

[2] 翁心华, 卢洪洲. 重视禽流感与人流感的流行病学研究.世界感染杂志,2004,4(2):101-103 

[3] 上海第一医学院. 流行病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183-190. 

年龄调查报告篇8

根据最新的《2017年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中国报告》,在过去的一年,全球28个被调查的国家及地区中有21个遭遇信任度下滑。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的企业、政府、媒体、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度也相应有所下降。但与全球相比,中国这四大机构的信任度指标依然高擎,中国也是全球第三信任度综合指数最高的国家。

据报告显示,整体而言,中国的信任度指数下降了6个点,其中媒体(65%)、非政府组织(61%)及企业(67%)的信任度指数均有下降。政府信任度指数(76%)也略有下滑,但中国政府信任度指数在所有受访市场中仍位居首位。

此次报告的另一项值得关注的发现是,今年企业的信任度首次超过媒体及非政府组织,排名仅次于政府。这表明,企业有机会在实现赢利的同时,关注并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成为受信任的机构。

“大环境信任度下降,意味着中国各机构组织需要重新思考如何与受众构建信任。”爱德曼中国区总裁余沛文先生表示,“尤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明确定义企业的社会使命,建立能够落实这些使命的运营及政策,从而引领信任度的构建。”

此外,《2017年爱德曼信任度调查中国报告》还显示,企业应该“做更多”。有75%的受访人士认为,“企业可以在其运营所在地区采取既能提高利,又能改善经济与社会状况的举措。”这表明,企业有机会通过强化其正直理念与操守、提高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并致力于采取措施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升公众对其的信任度。

基于本次报告的研究发现,爱德曼还建立了一套旨在帮助企业机构有效构建信任度的新模式。该模式应用过程中的核心是明确企业的社会使命。它不是简单地展示某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要更深层次地定义该企业为什么存在于这个社会。有了这一步之后,企业才可能真正建立起能够帮助其落实社会使命的运营与政策,与员工及利益相关者建立并保持互动,并针对当今的全媒体传播环境精心打磨传播故事。

年龄调查报告篇9

[关键词]小学生;网络行为;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7-0021-04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继电视、电话之后,以其方便、易操作等良好的性能,受到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青睐。[1]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多所小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了当今小学生的上网行为特点,以期唤起全社会为小学生创造优良的网络环境,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天津市市区和郊县区分别随机选取4所小学,共8所,每所小学四、五、六年级各随机选取一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共发放问卷1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098份,有效率为93.1%。

(二)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1)学生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家庭所在地。(2)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包括网龄、每周上网时长、上网地点、上网内容、家长支持与否、上网对学习的影响、班级成绩排名、是否有网吧上网经历。

(三)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人口学特点

1098人中有男生534人(48.6%),女生564人(51.4%);四年级414人(37.7%),五年级305人(27.8%),六年级379人(34.5%);来自城镇676人(61.6%),来自农村422人(38.4%)。

(二)网络使用时间

1098人中1034人报告有上网经历,占94.2%,有一年以上网龄的学生占64.3%。(详见表1)不同性别之间,男生报告率(95.7%)高于女生报告率(92.7%)。经检验,男女生网龄时长无差异(p=0.177>0.05)。不同年级之间,各年级报告率分别为:四年级(91.5%)、五年级(93.8%)、六年级(97.4%)。经检验,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网龄差异显著(p=0.000

1034名有上网经历的学生中,37.1%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详见表2)经检验,男生每周上网时间长于女生,有差异(p=0.012

(三)网络使用地点及目的

当被问及平时经常上网的地点时,学生的汇报情况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家中的电脑(88.1%),学校提供的电脑(21.5%),自己的手机(19.8%),网吧的电脑(4.4%)。当被问及上网的目的时,学生的汇报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查学习资料(67.3%)、玩游戏(37.5%)、听歌看电影(22.6%)、聊天交友(19.8%)、看新闻(17.0%)、其他(3.6%)。男女生上网的第一目均为查阅学习资料,而男生上网的第二目的是玩游戏,女生上网的第二目的是听歌看电影。

(四)家长对学生网络行为所持态度

调查学生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时,10.3%的学生认为家长坚决反对自己上网;26.0%的学生认为家长比较反对自己上网,但没有完全禁止;60.7%的学生认为家长比较开明,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上网;3%的学生认为家长十分开明,自己的上网行为完全由自己安排。经检验,家长对男女生上网所持的态度有显著差异(p=0.006

(五)学生的网吧行为

1098名被测学生中有61人报告有去网吧的经历,占总人数的5.6%,占有上网经历学生数的5.9%。(详见表4)不同性别之间,男生报告率(8.6%)高于女生报告率(3.3%),经检验,男女生去网吧上网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00

(六)学生网络行为对学习的影响

当被问及上网行为是否影响正常学习时,36.0%的学生认为上网有利于自己的学习;34.7%的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太大影响;22.1%的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不良影响;有7.2%的学生说不清楚上网对自己有没有影响。经进一步检验,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性影响(p=0.009

三、讨论

(一)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非常普遍

本次调查发现,小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非常普遍。94.2%的学生有上网经历,64.3%的学生的网龄超过一年。37.1%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且男生上网时间普遍长于女生,城镇学生上网时间普遍长于农村学生。随着家庭网络的普及,80%以上的学生选择经常在家里上网;随着手机的普及,也有近20%的学生选择经常通过手机上网。

(二)网络行为对小学生学习成长有利有弊

对小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中发现,男女生上网的第一目的均为查阅学习资料,有36%的学生认为网络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可见网络对小学生的日常学习有很大的积极影响,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但是,也有22%的学生认为网络不利于自己的学习。本次调查发现,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与学生的成绩排名显著相关,上网时间长的学生学习成绩排名较差。男女生上网的第二目的分别是玩游戏和听歌看电影,可见上网行为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业余生活,但如果不正确引导,很容易产生网络依赖,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本次调查中有网吧上网行为的报告率为5.6%,男生高于女生,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加,有网吧上网行为的学生普遍比其他学生成绩排名靠后。男女生网吧上网行为的差异与不同性别之间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特征不同有关,男生在遇到心理冲突和困惑时不愿对同伴、家长和老师倾诉,更愿意选择较为隐蔽的网吧通过游戏等方式摆脱不良情绪。随着年级的增高,儿童接触网络机会增多,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增强,且学习压力增大,当在家上网受到限制的时候,会更多地选择网吧上网作为释放压力的途径。

(三)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多方积极引导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因此,我们应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发挥网络对学生成长的有利一面,避免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家长首先要当好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神。[2]本次调查中,10%左右的家长坚决反对学生上网,也有少数家长对孩子上网放任不管,任孩子自己安排,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对孩子的上网行为不能盲目地禁止或允许。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其次,要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管理和监督,要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避免孩子沉溺其中。再次,要做好去网吧上网孩子的教育转化工作,要积极疏导,鼓励孩子在家中上网,避免孩子盲目沉迷网络。除此之外,全社会都要动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态势。还应发挥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通过对正面典型的宣传报道,形成一种强大舆论氛围,让网吧守法经营,为学生营造安全上网的环境。

综上,青少年网络使用正趋于低龄化、普及化,建议针对健康网络行为习惯的干预应从小学生开始。一方面,家长、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上网,从生理、心理上关心爱护青少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年龄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 国民体质指数,变化趋势;疾病预防;肥胖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中国肥胖的发生率正迅速上升,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肥胖者受慢性疾病的威胁更大,因此肥胖者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超重和肥胖因患病人数巨大及其对健康的广泛影响,已成为全中国所关注的最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国民体质指数作为判断超重或肥胖指标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国民体质指数指通过国民体质监测,所取得国民总体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资料,进行无量纲处理后得到的反映国民体质综合状况的指数。了解中国国民体质指数水平的变化,对于及时掌握超重及患病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数据,《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又称《中国健康调查》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它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20年精诚合作的巅峰之作。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无可辩驳地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膳食来防治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疾病。这本书不仅适用于经济发达国家,也是那些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导致饮食习惯发生巨变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选图书。因此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可作为本研究强有力的数据基础,了解近十年中我国国民的体质指数和超重肥胖状况,研究中国国民体质指数长期变化趋势及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基本情况: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南北居住地区分布一致,构成了条件的基本平衡,国民体质指数变化趋势为在这近十年中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区的调查对象均因年分得增加呈增长趋势,其中,男性和女性均有所增长,我国成人国民体质指数水平变化趋势具有性别差异,男性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女性,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各年龄组成年女性体质指数高于同年龄组男性,但2000年青壮年男女之间体质指数水平已经趋于一致,低体重率有所下降,而超重肥胖率却呈上升趋势,从2000―2009年成人超重肥胖率由31.3%上升到39.6%且高年龄组超重肥胖率明显低于低年龄组,国内的很多研究也表明,我国的青少年肥胖发展速度比欧美发达国家发展速度还要快。儿童青少年期体重超重和肥胖最严重的后果是到成年期的延续,发生于6~11岁和12~17岁的肥胖,分别有约55%和75%将持续到成年,而延续到成年的肥胖又与心血管疾病、非传染性疾病相互影响,从而加剧其发生与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的现状及流行趋势作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青壮年肥胖已成为不可被忽视的严峻卫生安全问题。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和贵州9省区的18―60岁的成年人。

1.2 方法:抽样方法:采用多层、多阶段、整群及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每个省抽取两个城市和四个县,在每个城市中抽取两个城市居委会和两个郊区居委会,在每个县当中抽取两个村居委会,在抽取的所有居委会中随机抽取20个居民户,将户内的每个成人家庭成员均作为调查对象,每轮调查都追踪相同调查户和户内成员。

1.3 调查方法:采用追溯法:利用相关的资料连接查找到一些需要的资料并加以利用。采用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1.4 相关定义: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指定的判断标准。判断标准为中国人虽属亚洲人种,但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上限却应比亚洲标准低些,在具体运用体重指数判断胖与不胖时应区别对待。体型小决定了体重指数的正常上限要低些,专家们认为,我国人正常体重指数上限不应大于22.6应比欧美的24.9和亚洲的22.9还低。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国民体质指数大于22.6为超重,体质指数大于30为肥胖。

1.5 统计分析:从五次调查进行比较描述成年人体质指数及超重肥胖率的历年状况和变化趋势。

2 结果

本研究显示,我国成人肥胖水平逐年升高低体重率不断降低,超重肥胖率迅速增长,我国成人健康体质指数水平有性别差异,明显男高于女。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国民健康体质指数水平变化,比如:膳食结构的改变,油炸不健康食物的增多,国民运动量的减少都是造成超重或肥胖的原因。

3 讨论

超重和肥胖是万病之源并非夸张,俗话讲:一肥生百病,肥胖可损害心血管,造成高血压,冠心病,肥胖可损害消化系统造成胆石症,脂肪肝,肥胖可损害呼吸系统造成肺活量下降,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可损害肌肉骨骼,造成骨关节炎,肥胖可损害代谢及内分泌系统,造成糖尿病,高血脂,痛风,肥胖可损害生殖系统造成减退月经不调,肥胖不仅带来诸多疾病,还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目前肥胖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我国现有预防措施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广泛宣传肥胖症的有关科普知识,尤其是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使人们懂得婴儿期、孕期及各个年龄阶段的预防知识。期待我国能尽快制定出有效措施对肥胖的预防和治疗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杜树发、翟凤英、葛可佑等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布状况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