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工作思路十篇

时间:2023-03-16 09:56:54

后勤保障工作思路

后勤保障工作思路篇1

一、当前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低下。当前,基层单位对新时期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工作的思想不明确、思路不清晰,找不准后勤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不清楚后勤规范化管理要达到什么标准,工作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同时,部分基层单位认为后勤保障工作紧紧是一些吃、喝、拉、撒的事情,出不了多大成绩,也出不了什么问题,把精力用在抓队伍建设上,忽视了后勤保障工作与队伍正常管理和执勤战备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在全局工作上的被动。

二是制度执行较差。当前,基层单位的负责后勤工作的民警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较弱,平时不注重充电加油,对一些新的后勤保障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掌握和熟悉程度不够,影响了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同时,部分基层单位对后勤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够重视,在一些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方面,出现了“积极购买建设、消极管理应用”的现象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未能按规定操作和按制度管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财力上的巨大浪费,不利于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多方位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狠抓落实。

三是创新意识不高。当前,基层单位不能与新形势下的后勤保障工作相适应,部分管理的方法跟不上工作发展的步伐,并存在着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现象,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想问题、办事情,推动工作、谋划工作的前瞻性不强,创新意识不高,工作思路不宽,缺乏计划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同时,新形势下的后勤保障工作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注重调查,不总结研究,不善于分析,要么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要么是束手无策,成为阻碍规范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后勤保障工作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

二、对提升新形势下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对策

一是健全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施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前基层单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形成符合实际的、更加规范的管理标准体系,使后勤保障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对规章制度的空白进行补充,使基层单位全面深化后勤保障工作正规化和规范化建设有依据和制度;要回顾近几年来后勤保障工作,总结经验做法、找准问题根源,分析研究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切实从制度上规划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同时,健全完善后勤保障工作规范考核实施细则,强化重点考核各项后勤程序规范程度,加强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考核,提高对后勤保障工作的结果、质量和效益考核分值比例,并将考核结果与落实保障政策、解决困难问题等内容结合起来,与推动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与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后勤保障工作各项管理制度。

二是加强规范意识培养力度。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要将重点放在规划意识的培养上。当前,基层单位的各类制度制定的都很完善,但是关键是在落实过程中有打折扣、走过场现象。因此,基层单位的后勤保障岗位民警应把落实后勤法规制度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法规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靠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规范后勤管理,增强后勤保障工作法规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实现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要定期组织民警学习后勤规章制度,深化后勤岗位技能大练兵活动,真正使后勤法规制度入脑入心,努力做到事事有规范,处处有规范,人人守规范;要切实通过加强学习、强化监督、加大惩处等措施的落实,形成按规定、按程序、按权限办事的工作氛围和良好风气,确保后勤决策准确严谨、合规合法。同时,全面推行管理责任制,使各个层次上的管理民警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要求,使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形成完备体系,建立起处处有分工、人人有责任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民警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后勤管理末端延伸。要提高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细节”着手加强管理。当前基层单位要严格要求后勤保障岗位民警从小事做起,广泛开展“节约一粒粮、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油”的“四个节约”活动,督促民警从细节处不断规范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宣传、大力营造节约型警营氛围,提倡积极主动的健康意识,最大程度维护民警的切身利益,努力营造一种“单位为我、我为为单位”的良好氛围,以良好的人文环境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同时,基层单位在内部接待问题上,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在食堂集中统一就餐,不得借机使用公款在外大吃大喝,并严格控制内部接待标准,不得使用高档烟酒和食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野生动物;要严格遵守规定,不得在外娱乐场所安排洗脚按摩等消费活动;要全心全意为基层民警服务,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请客送礼,防止贪污浪费等不正之风影响基层单位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整体进程。

四是实施后勤管理动态监管。后勤保障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要把握重点时节,强化动态监管,才能提高后勤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基层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编制预算,绝不能图形式,走过场,力求使年度经费预算符合客观实际。同时,基层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经费投入要严格按照“论证、规划、立项、设计、预算、审计、招标、决算”的程序进行,防止出现超支现象,并要通盘考虑经济实力,合理布局经费供应,总量打足经费保障,科学处理供需矛盾,确保大项活动经费需求。

后勤保障工作思路篇2

今年以来,支队的后勤工作在支队党委和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基”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一线,以部队财务建设、后勤设施、装备建设等为重点,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为部队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后勤处处长,我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严格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委的决议、决定和上级的命令、指示,带领全处同志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保证政治上的合格。为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我十分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积极参加支队开展的各项集中教育培训活动的同时,严格遵守党委中心组政治学习制度,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和充实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政治鉴别力和观察力,确保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业余时间还抽空阅读教育读本,从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从反面典型和教训中反悟自己,引以为戒。在理论学习过程中,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选、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等课目,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并能实事求是,客观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订整改措施,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基层官兵服务的信念。同时,针对新时期消防工作对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我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来研究、解决问题,提高面对复杂局面的工作能力。通过学习,我的思想觉悟、领会政策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二、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开拓创新,带领后勤人员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后勤工作是通过筹划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从物质和技术方面来保障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涉及财务、军需、装备、运输、油料、物资、卫生、营房设施等方面。今年以来,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带领全处同志紧紧围绕“三基”工程建设,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保障基层”,重点开展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建立长效、多层次经费保障机制。部队的防火灭火等中心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我结合后勤工作涉及面广的特点,采取多接触、多交流、多深入的方法,积极主动地与省市物价、财政、计委、规划等部门加强联系和协调,想方设法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今年11月份,地方财政经费到帐数1.3亿元。其中,支队本级正常业务经费由20__年的增长到20__年的万元,确保了支队本级业务费的增长年均达到以上。争取专项经费到帐数为万元,其中争取建设专项经费万元。二是突出经费保障重点,推动部队营房和车辆装备建设迈上新台阶。今年以来,我带领全处同志严格按照总队、支队党委的统一部署,通过三个“狠抓”,即狠抓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大力夯实工作基础;狠抓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严格落实监管举措;狠抓财务管理的重点环节,切实增强经费保障成效,强化对基本建设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了投资效益和预算外经费管理水平。今 年,支队共投入万元,购置了a类泡沫车、高喷车、泡沫水罐车等辆各型消防车;投入万元,购置了11项个人防护装备器材、23项专勤抢险救援器材和特勤器材等装备;投入万元,新建、翻建了消防站、战勤保障大队和训练馆,并对消防站进行了改造。同时,积极协调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万元,新建、翻建了消防站,使支队营房、车辆装备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是着力提升后勤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完善规范化管理制度。今年以来,我作为后勤处领导,在努力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经常组织处室人员进行业务交流,不断摸索、总结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工作中,我带领全处同志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预算外经费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和预算外经费管理水平。在经费使用管理上,我坚持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经费使用审批权限规定,严格经费开支审批程序,坚持党委集体理财、民主理财和“一支笔”审批制度,坚持做到重大经费开支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同时,我结合过去的队伍管理经验和后勤工作特点,指导后勤部门修订并完善了支队关于预算外经费、集中采购、差旅费和大队财务pos机和网上银行等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经费使用审批、财务集中核算和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及审计等工作制度。四是大力加强审计监督,最大限度提高经费使用效能。今年以来,我带领全处人员从经费收支审计、经费责任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经济合同审计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审计监督力度,确保支队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大效益。在经费收支审计方面,组织人员对个基层大队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金额万元,提出整改意见条,并督促相关大队在年内逐条予以整改,全面优化了基层大队经费投向、投量,保证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指导相关人员协助总队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对大队的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共发现问题条,提出整改意见条。在基建工程审计方面,我坚持继续推行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保证基本建设项目长期有效、监管得力。今年以来,支队共审计基建项目总额元,核减工程款元,核减率为;审计支队零星修缮项目个,送审总金额元,核减工程款元,核减率为,有效节约了经费开支。此外,今年是支队开展经济合同审计的第二年,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我指导相关人员结合总队要求和支队经费特点,对物资采购、租赁、服务和基本建设、营房修缮等经济合同的签订,分别用不同方法区别审计,对审计中出现的疑问,及时向支队律师顾问寻求法律援助。全年共审计经济合同份,审计合同总标万元,提出审计意见条,修改经济合同份,有力维护了支队经济利益。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基层实际所需提高后勤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基层作为支队的主体,各项后勤保障工作都要围绕基层展开。到后勤处任职后,我通过平时的观察研究,深切感到基层单位后勤保障工作的多变性和重要性,由于各单位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只有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在平时工作中,我牢固树立“基层第一,官兵至上”的思想,尽力挤出时间,带领相关业务人员深入基层,收集反馈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集思广义,找出存在问题的原由和具体的解决办法。调研工作主要针对4个方面,即基层大中队的经费保障情况;基层车辆装备器材的建设情况;基层基础设施和消防站的建设情况;后勤保障和队伍建设情况,通过调研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我感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不仅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政策在基层落实过程中与实际情况相悖和脱钩现象的发生,而且能在工作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出新的工作思路。

四、坚决执行各项廉政制度,以身作则打造廉洁自律的后勤管理团队。后勤保障工作与钱、物接触较多,责任极为重大。作为支队后勤部门领导,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是党和组织培养出的一名干部,时刻提醒自己要管理好后勤队伍,就必须要当好模范、带好头。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本文中,我时时处处以条令条例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各项廉政制度和规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坚决不做。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对照有关要求,查找自身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此外,加强后勤部门的内部监督,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增强全处同志拒腐防变的能力。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学习情况,我感到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钻研,较好地完成了一系列后勤保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支队党委的关心、领导的信任以及全体大、中队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分不开。面对成绩找差距,我感到自身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理论素养还不够高。虽然在政治理论学习上抓得较紧,但由于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政治学习抓得仍不够细,缺乏钻研精神。二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有时存在应付局面的状况。机关工作千头万绪,有时因工作繁忙,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存在忙于应付的现象,对工作有时只求原则性,不求灵活性,讲究工作方式方法还不够。三是群众观念还不够强。在关心官兵的思想和生活,解决实际困难上做得不够,为基层官兵办实事的意识还不强,有时也不能很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对后勤各项业务职能,我将多想几个“如何”,多提几个“为什么”,促进自己从学习掌握型转向研究型,从熟手转向能手,努力使自己成为支队党委的“红管家”,带领全处同志从深层次开展工作,加大后勤保障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大经费的争取力度。加强与政府沟通协调,坚持“保生活、保装备、保 建设”的工作思路,努力使正常业务经费有所增长,专项建设款有出处,预算外经费收入有所增加,不断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使各项经费能够基本满足部队生活、建设的需要。在做好支队本级经费争取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大、中队做好经费的争取工作。加快已动工建设项目的进度,协调拟建消防站的有关事宜。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调查研究,做到与时俱进。当前后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在总结中找出思路,在思路中探索创新”将是我今后工作的一个目标。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出适合工作需要的新思路,把后勤这盘棋下活,努力做到让领导满意,让基层官兵满意。四是进一步协调管理好后勤各科室间的工作。通过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找出规律,使全处同志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具条理,更加规范,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并结合各项专题教育,将思想教育与管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处同志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完成。

以上是我今年以来工作情况的述职,不当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同志们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我将虚心接受,并努力加以整改。

后勤保障工作思路篇3

联勤体制构建――后勤领域大变革大手笔

以宏阔视野、世界眼光,全面推进改革强军战略,开启了我军历史上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调整组建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五个联勤保障中心,建立与军事指挥体制相适应的联勤保障体制,是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实际步骤,是后勤保障部队力量体系的重构。

联勤保障体制是军事强国的普遍选择。世界新军事变革一浪高过一浪,主要军事强国都在结合本国军事战略,加快军队组织形态领域调整改革,以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为引领,构建符合未来信息化作战需求的一体化联合保障体系,谋求战斗力保障力的内涵倍增,抢占世界军事博弈的制高点。美军为适应海外作战需要,已建立起国防部联勤为主、军种联勤为补充的保障模式。俄军推出的“新面貌”改革,初步形成与远程机动作战相匹配的军区主导型联勤。深刻洞察新军事变革风云,准确把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和保障机理,明确指出:“联勤保障是大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科学论断,为我军后勤抢占先机提供了行动指南。

开创一体化作战联勤保障新格局。此次联勤保障体制改革,以“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为指导,改革后勤保障模式,调整优化力量配置,理顺指挥控制关系,构建以联勤保障部队为主干、军种为补充,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保障体制,开创联战联保、联训联演、集约高效、精干合理的联勤保障新格局。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传统意义上的兵马未动,粮草行动的理念,在信息时代就是:后勤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特征更为突出。“现代战争某种意义上就是打保障”,着眼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设,建立与联合作战体制相适应的联勤保障体制。这次联勤体制的构建,建立起一支独立于军种之外的新型联勤保障部队,从体制上解决了联战联训联保问题,这是我军后勤力量体系的大格局、大进步。

联勤体制承载了几代后勤人的艰苦创业。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就提出了:“探索统供联勤之路,实行三军联勤体制”的构想。之后,我军进行了6次大的试点探索:第一次是1955-1965年,开展了划区统供试点;第二次是1971年,进行三军统供试点;第三次是1983年,组织了三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试点;第四次是1988年,在部分地区实行以代供、代医、代修为主要内容的“三代”网络型划区保障试点;第五次是2000年,在全军建立起以军区为基础的三军联勤保障体制;,第六次是2007年,济南战区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这些联勤探索实践,没有摆脱“大陆军”、着力保障陆基作战的特征,更没有突破军兵种的各种利益藩篱,既不深入也不能说彻底。这轮改革,总结了我军历次联勤保障成功的做法与经验,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后勤保障体制改革有益做法,也作了借鉴,并充分发挥全军官兵智慧,积极推进我军后勤保障体制模式变革。确立起以联勤部队为主干、军种后勤为补充,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保障体制,与新的指挥体制相适应相衔接,有利于实现联战联训联保一体、平战一体,有利于解决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后勤保障体制不顺、力量分散、管理粗放等问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立体保障、联合保障、精准保障、聚焦保障。联勤体制的建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联战联保联训。联勤保障基地和5个联勤保障中心,整体结构的“四梁八柱”发生新的变化,隶属关系作了新的调整,各相关区域资源实现优化,保障要素内涵有了新的提升,形成一体联动、三军资源共享、覆盖全域全维、军民深度融合、辐射陆地与远海的联勤力量大布局。

聚力保障打赢――后勤角色大转换大拓展

在训词中强调,“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后勤力量体系到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是后勤角色的大转换,是使命任务的大拓展,是后勤地位作用的强化与提升。

聚焦打赢是组建联勤保障部队的主要目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陆战场后勤保障是我军后勤的强项,海战场后勤保障是我军后勤的弱项;保障生活能力较强,保军事斗争准备还有薄弱环节。为此,必须集智攻关、攻克难点,下功夫提高联合保障、联勤保障、精确保障、聚焦保障、立体保障能力。要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坚持战斗力唯一标准,全面深化军事斗争后勤准备,提高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必须锐意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各项改革,优化体制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西方有一句格言:对士兵而言,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战争和战争准备时期。军队为打仗而存在,不管安全形势如何发生变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是军队的职责所在。因此,要突出加强联勤部队实战化演练,全面提高保障打赢能力。

伴随军事战略转型推进后勤使命任务拓展。要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延伸保障触角。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和作出的重大决策,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参与其中。紧跟“一带一路”进程,按照军事外交总体思路,加强后勤力量“走出去”统筹规划,优化后勤资源,形成聚集优势,要搞好先行探索与实践。运用后勤军地兼容性强的有利条件,在物资采购、卫生勤务、油料补给、后勤装备、后勤科研、军交运输等领域先行先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更广泛合作关系,为国家军事外交争取更多的良好环境。我军万里护航、撤侨、中外联演等海外行动表明,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的力量。我军后勤要伴随“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抓紧在海外“战略攸关区域”设点、布线、联网,构建以军事基地为骨干、补给基地为主体、油料给养保障网为链接,覆盖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供应地和战略通道、辐射全球相关区域的海外保障体系。

推进后勤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纵览风云的国际视野、强军兴邦的使命担当,明确指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他强调:“军地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这为实施军民融合大战略指明了方向。后勤与经济社会联系越紧密,将地方资源转化为保障力的速度就越快、成效就越好。“十三五”规划为后勤实现更广领域、更深程度的军民融合提供了前提条件。要把后勤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体系,推动后勤军民融合由传统项目与内容向新兴产业和领域延伸,由零碎松散向全面系统拓展。充分利用社会和民间力量,为军队建设和作战服务,实现军队后勤保障与社会保障的有机兼容,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新质精锐力量――后勤先行大思维大发展

现代信息化战争消耗日益增大,后勤保障繁重复杂。以投弹量为例,3年朝鲜战争,美军共投弹68万吨,月平均1.9万吨;8年多越南战争,美军共投弹750万吨,月平均约7. 8万吨;40余天的海湾战争,仅战略空袭的第一天,投弹量即高达1. 8吨,整个战争投弹50万吨,月投弹平均高达35.7万吨。每天消耗的油料、给养也是惊人的,以日消耗量计算,海湾战争中,美军官兵的各类物资消耗量为200余公斤,相当于二战时的10倍。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消耗使后勤保障工作变得异常繁重。打仗就是打保障,因此,联勤保障体制呼之欲出。组建联勤保障基地和五个联勤保障中心,是中央军委和着眼于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的战略举措,标志着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正式建立,意义重大。为此,必须确立新的思维理念。

一是确立一体筹划思维。新事业需要新思维。“联勤”的要义就是“一体筹划”之意。联勤保障部队的组建,要求切实强化一体筹划意识、培养一体筹划思维、掌握一体筹划联勤保障方式,才能成为“联勤通”。要熟知“一体筹划”的内涵,联战必然联保,联勤力量规模、保障力量布势、战场设施建设等,都要从主要保生活、过日子,向保打仗、强备战转变,加快构建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行动、联合训练要求的新模式新机制,真正做到未来打什么仗、联勤就怎么建,打仗需要什么、联勤就保障什么。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强化服务全军、统筹保障的理念。要科学把握“一体筹划”,联勤保障不是军种后勤简单相加,而是通专结合、平战结合、前后方一体保障。要理顺基地、中心指挥、管理、指导关系。要构建职能明晰、关系清晰、顺畅高效的联勤指挥链、保障链。要发挥“一体筹划”的效应。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集约建设,改变三军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状况,通过精干人力、挖掘潜力、提升能力,最大限度地将保障力转化为部队战斗力。

二是要确立多维聚焦思维。是指在“联勤体系”构建中,要充分利用后勤信息系统,把信息、后勤和运输技术等有机融合起来,将平时分散的、静态储备的后勤力量根据需要快速聚焦于未来作战地区。不间断地使用信息流,组织多方支援力量,持续聚合成多维的联勤保障物质流,实施全面、及时、有力的联勤保障力量;在特定的空间或时间内,集中联勤保障力量,对特定作战单元提供高效快速的直达配送保障。其一,保障信息融合聚焦。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信息主导观贯穿于建与战全程的各个方面,联勤保障也不例外。联合作战需要联勤保障,这种保障是诸军兵种后勤及军地支援力量在全空域实施的立体多维保障行动。其二,保障力量位移聚焦。信息时代联勤保障强调以信息为主导,通过信息融合将位于多维空间的各种保障力量进行聚焦,形成具有信息化特征的联勤保障能力,保障力量多维空间位移聚焦,就是充分利用战场多维空间,对各种后勤力量的配置位置进行布局调整,通过空间位移将后勤力量聚焦于作战地区,形成一体化的组织与指挥关系,对作战部队实施协调一致、不间断、近实时的后勤保障。其三,联勤保障流动态聚焦。联勤保障流动态聚焦是指经过合理布局、配置相对固定的在作战地区外广阔空间的各种后勤力量,在后勤信息系统的合理调控下,通过多维空间高速、有序、定向位移聚合形成后勤物资技术保障流,适时对处在动态中的作战部队的需求迅速作出反应,实施动态聚焦支援保障和直接保障。

三要确立精准保障思维。未来信息化作战―个显著特点就是多维力量超视距精确打击。精确打击打破了杀伤力和破坏力之间的正比平衡,在破坏力相对减少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增大杀伤力。信息化作战指挥控制实时化、力量运用精确化、作战行动趋于精确控制,这促使联勤保障必须实施精准保障。所谓精准保障,是指联勤指挥与保障根据未来信息化作战需要,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手段,在精准预测后勤需求和随时掌握需求变化的前提下,精准而高效地筹划和运用后勤保障力量,在适实的时间、适时的地点为部队作战提供精准数量、质量的物质技术保障,使后勤保障的适时、适地、适量、适用原则尽可能达到精准的程度,谋求保障效益最大化。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后勤信息的精准掌握、后勤资源的精准输送和后勤力量的精准运用,达到“适时、适地、适量”的“精准保障”目标。具体是通过保障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体现精准保障新思维。这里的“精准保障”是建立在全部后勤资产信息实时可视、后勤资源信息精确掌握基础之上,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手段,准准地筹划和实施后勤保障,高效运用保障力量,使后勤保障时间、空间、数量、质量适应信息化作战要求的精准保障。打造全面过硬的联勤保障部队,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建设站位要高,规划谋划起点要高,要抓紧探讨联勤的规模、结构、布局问题,根据战场布势调整和未来作战需求,坚持基地与机动相结合、实编与预编相结合,整合力量、优化结构,建设要素齐全、精干高效、功能综合、覆盖全域的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保障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25-02

0 引言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保障,体现在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服务与管理的双重职能。2010年,我院成为国家示范院校,2011年,根据克拉玛依市发展规划,要把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成一所包括:工程师学院、高等学历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硕士培养等多层次的综合性大学。随着我院教育管理体制的变化和办学模式的转换,今后我院将逐渐创建成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因此,目前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已渐渐不能适应其要求,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来我院视察工作时曾题词“创建一流高职院校”这表明“职业教育大有作为”,这就要求职业技术学院要建立一整套一流的后勤工作保障体系来适应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

1 当前我院后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条件下,要想办成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为“打造世界石油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进行我院的后勤管理体质改革,促进我院后勤管理工作迈向新阶段,使我院后勤保障工作不再是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目前,我院后勤管理工作存在以下期待解决的问题。

1.1 思想观念陈旧,缺乏服务意识 我院的后勤人员一直以来都是在企业管理模式下工作,思想观念陈旧,总是认为只要完成了基本的工作任务就行,缺乏服务意识,所以后勤工作质量不高,学院师生员工的满意度不够。我院从企业办学转变为社会化办学后,后勤管理机构的服务职能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观念的改变及服务意识的提高势在必行。

1.2 后勤管理部门与学院其他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 长期以来由于工作性质及职能所限,许多同志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后勤部门只需要做好本范围的职责工作就好,没有必要与其他部门发生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后勤工作独立进行,没有与教务等部门沟通,使得后勤服务与学院教学等部门的要求不能达到很好的统一协调。

1.3 目前我院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我院高校后勤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员工技能水平低,技能相对单一,参与社会竞争能力差,缺乏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表1是我院后勤员工队伍的整体状况。

2 推进我院后勤管理的对策

2.1 进行后勤管理体质改革,转变职能,从员工思想观念上推行后勤社会化管理 学校后勤保障部门应以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推进社会化管理,有条件的逐步转向社会化。我院后勤保障部门在过去,长期形成的单一行政管理体制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过去完全由学院直接统一领导和协调,没有任何外来力量参与竞争,完全由学院安排内部职工和直系亲属来承担后勤保障任务,这在我院建校后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经对学院的发展和建设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学院职工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处于过去那种统一管理模式,由于文化素质过低、业务技能单一,在思想上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工作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在思想上严重缺乏对全校师生的服务意识,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院的发展,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逐步显现,后勤保障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这种单一管理模式显露了很大的弊端,严重束缚了我院后勤部门的活力。因此,必须要从转变员工思想观念上入手建立适应我院长期发展的后勤保障机制。

2.2 积极引进社会力量,通过竞争机制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 我院分管后勤工作的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强调指出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要进行,更要强化后勤服务为我院全体教职员工服务的目标与要求。以确保我院的稳定。要规范后勤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确保相互之间的制约与促进关系。例如,为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分批次安排后勤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到全国知名服务品牌,独山子石化公司矿区事业服务部“660”服务中心进行观摩学习;为提高我院全体师生员工的餐饮质量保障,特地安排原来校内职工统一承包经营食堂的人员进行学习转岗分流,通过学院招标,引进了校外八家餐饮业主来我院经营民族餐饮和汉族餐饮,通过这一竞争举措使我院师生员工的餐饮保障有了质的跨越式发展。这其中最具代表的典型是:引进了“新疆农业大学后勤管理集团的民族餐饮”、“宁波康喜乐嘉”餐饮连锁店等,很多的业主厨师都具有高级厨师资格证书,在组织参加的全国高校餐饮选拔大赛新疆赛区的选拔赛中取得了团体第三名及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为了提高考核管理的水平,依据岗位特划分成立了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维修保障服务中心、餐饮保障中心、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后勤管理部门加强了对各中心在政治思想教育、遵纪守法、劳动纪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服务满意度回访、问题处理的及时程度、安全管理、业务技能的学习情况、取证上岗情况等全方位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并及时通报处理特殊情况不留隐患。

2.3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和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 我院后勤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正在逐步向良性发展,强调的是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具有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突出预防、持续改进的特征。倡导竞争性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通过与学院其他部门共同努力,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符合我院实际的一套后勤报修管理系统,通过前期的调试和完善,目前该系统运行情况良好,通过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使我院进一步加强了后勤保障的及时程度和准确程度,工作流程清晰、职责分工明确,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工作过程拖拉、应急保障缓慢、信息渠道不畅通的局面。工作过程更加标准化和精细化。使后勤管理部门更好的对学院资源进行规范、科学和有效的控制。同时对于后勤管理运作和业务流程规范化。减少管理层级。后勤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日常运行情况并对工作任务进行跟踪了解和监督。尽力做到及时准确,力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消除各种隐患,确保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

3 结束语

我院后勤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院进一步迈向新阶段、高层次大学中的一件大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高度支持。许多具体工作应该总结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或规范,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完善,使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科学管理的轨道。使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整体上呈现出“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员工素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明显优化”四个显著特征,最后能为实现克拉玛依市“打造世界石油城”的重大战略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永超.中学后勤部门育人功能的实践与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08(03).

后勤保障工作思路篇5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现代后勤建设。走资源消耗低、质量效益好的发展之路

艰苦奋斗、勤俭办后勤,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保障资源节约型现代后勤,必须把这些重要思想与新时期的后勤实践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后勤建设的各个方面,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后勤现代化建设新路子。

任何发展,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军队的发展,都需要以资源的消耗为前提。而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不可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难以改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国家和军队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问题,而且还要想方设法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减轻压力,尽可能地提供支援和保障。建设保障资源节约型现代后勤,就是向管理要资源,向科技要资源,向废物要资源,向节约要资源。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为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又能为国家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尽到有效帮助的历史责任。

军事上的任何一种或任何一次变革,都是以保障资源的支持为基础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变革,以军事发展优先的思想为指导,以雄厚的保障资源为条件和基础,率先走完了军队机械化建设历程,又在率先进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而我国军事变革,既要在保障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进行,又必须实现从机械化建设向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跨越,这就决定了我们决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军队那样,走高投入、高成本、高质量的路子,而只能走低投入、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路子。只有建设保障资源节约型现代后勤,才能使有限的保障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才能为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提供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二、创建新的保障体制和机制,加速现代后勤建设由粗放型向科学型发展转变

现阶段后勤建设发展的形态是传统节约型、粗放型;我们提倡建设保障资源节约型后勤,则是资源节约型、科学发展型后勤。传统节约型、粗放型现代后勤的节约活动缺乏系统性,没有在内容上和机制上建立相应的体系;缺乏约束性,没有形成刚性的规范;缺乏长效性,没有步入经常性的良性轨道。而保障资源节约型、科学发展型现代后勤,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社会和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勤俭建军方针和勤俭办后勤思想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后勤现代化建设跨越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强调勤俭节约与科学发展有机结合,勤俭节约与保障“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有机结合;强调科学发展与新时期新阶段历史使命相结合;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强调节约、降耗、减污有机结台。特别是在大力倡导开展勤俭建军和勤俭办后勤的活动中,它强调体制、机制和法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保障资源节约型现代后勤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了由传统节约型现代后勤向保障资源节约型现代后勤的质的转变,就是实现了现代后勤由粗放型发展向科学型发展的质的转变。资源节约型现代后勤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一)精确化。后勤保障精确化,这是保障资源节约型现代后勤本质特征的主要体现。所谓精确化后勤,就是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手段,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建设和运用后勤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为部队提供准确数量、质量的物资技术保障,使后勤保障适时、适弛、适量原则达到尽可能精确的程度,最大限度地节约后勤保障资源。精确化后勤涉及后勤建设、后勤管理、后勤组织指挥、后勤保障、后勤防卫等各领域的变革,具有筹划精细、力量精干、手段精良、保障精确、耗费精打细算等基本特征。具体说来,它包括信息、预测、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技术的精确化,以及分配、采购、运输、收发、保管、周转、供应的精确化,以及医疗诊断、治疗的精确化等等。

后勤保障工作思路篇6

推进野战部队的后勤保障化,就要科学谋划其保障的范围,精心研究其可行性的对策。根据目前消防部队实际,我部门将从伙食、营房维修和营区环境管理保障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整体推进。

一、深入基层一线,了解需要

同志曾指出:“我军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就是实现保障一体化,建立全新的军民兼容、平战结合、三军一体、精干高效的保障体系,必须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要打破军地界限,最大限度地依托、利用国民经济体系,扩大军队后勤保障特别是生活保障社会化的范围,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社会化后勤保障之路。”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各要素,是统一的整体,任何要素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后勤部队是在部队管理的一线部门之一,为了加强部队的管理。后勤部门也是一个工作的重点。我后勤部在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经过后勤部机关的研究部署,2009年调研工作比以往的有所改善,“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进入部队后勤部门的今后工作中:以座谈会的形式、问卷调查等多方面的手段,对二连、五连、七连和地爆连共267名官兵们的调研。如士兵在一天操练完成以后,需要到的沐浴场所的老化,部队基层生活的机器运用等多方面。也了解到了官兵对后勤部门的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普遍的官兵对我们后勤部门的工作给出了较高的评价,是对后勤机关的作风转变给予的高度肯定。

二、实施情况

实施理念:要进一步强化“面向基层、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基层是基础,是部队后勤保障的前沿,上级供应的经费、装备、物资等都要由基层来管理使用,可以说,没有基层就不存在机关。因此,我们后勤部门今后的工作将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把钱物投向基层,把主要精力用在基层,以基层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下,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其次,要积极向基层倾斜。制定标准时,要优先考虑基层。

1、生活上保障社会化

为基层连队配发了擦鞋机,为连队炊事班配发了垃圾桶,为基层安装了洗漱设施,设置了正规化厕所,并为各连队配发了冰柜,建立了野战淋浴设施,保证官兵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

2、饮食保障社会化

野外驻训期间,开创了驻训部队的先例,在野外条件下,规范了炊事区正规化设施;开办了野外军人服务社和军人餐厅,军人餐厅夜间办理烧烤业务。

三、后勤部门的工作学习情况

用事实说话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部队如火如荼地开展,推动了部队的全面建设。但有的官兵仍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抽象枯燥的理论,与基层不相干;或者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领导和上级机关的事情,与普通官兵关系不大。引导这些官兵清除模糊认识,积极投入到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就应该多用事实说话,让官兵在推进部队建设的一件件具体事情中体察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价值和理论魅力。比如大力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积极为官兵学习成才创造条件,满足官兵的成才需要,就可以让大家深切感受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理念。

把士兵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狠抓

后勤战线要把基层“满不满意”作为服务保障的根本标准,按照“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原则,在提高服务基层的质量上下功夫。士兵是部队的群众,走好群众路线,就是要走好士兵路线,密切与基层官兵的关系,真心真意为基层服务、为士兵服务。这个方向,任何时候都不能偏。近几年,后勤机关为基层想了许多办法,办了不少实事,基层官兵反映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基层后勤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比如,应急保障能力与执勤的问题,器材装备的达标与经费紧张矛盾的问题等。这些都不是小问题,后勤机关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从端正服务保障方向入手,坚持把基层作为保障的重心,想方设法解决基层困难,为后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后勤保障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 卫勤保障模型 ;研制方法 ; 理论依据

卫勤保障模拟模型用于训练卫勤组织指挥人员,评价卫勤保障方案,论证卫勤保障系统的效能,以及辅助卫勤决策等方面,不但解决了卫勤保障方案不可实验性的矛盾,而且可以节省卫勤人力物力。因此,卫勤保障模拟模型已与传统的沙盘、卫勤图上作业和演习一样成为重要的卫勤研究手段。

卫勤保障模拟模型的研制必须遵照正确的方法、步骤和原则,并组织军事、后勤、卫勤、运筹、系统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各专业人员协作攻关,才能研究出质量较高的卫勤保障模拟模型,笔者就此探讨如下。

1 建模理论依据

建模全过程必须依据系统论的观点。要从整体性观点出发,确定系统的功能,把握系统要素与结构;从相关性出发,确定模型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从等级性观点出发,把握大局,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变量和结构划入系统,而将一些次要因素作为环境和影响因素来考虑,确定系统的边界;从动态性观点出发,把握系统的动态变化,确定系统要素的状态变量等[1]。例如:对武警部队“反恐处突”随行保障医疗后送系统进行分析,系统由下列几个环节或要素组成:战斗现场、医疗机构、后送工具和伤员。伤员是贯穿整个系统的,战斗现场产生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自救互救,各级医疗机构对伤员进行进一步的处置,后送工具将伤员从战斗现场送到各级医疗机构直至医院。系统的总体结构是:战斗开始伤员发生现场救护通过医疗后送工具后送直至诊所、医院。其子系统包括伤员发生系统、救治系统、后送系统等。

2 建模基本原则

卫勤组织指挥和卫生资源利用的原则,集中反映了卫勤保障的基本规律,在建模过程中必须依据这些卫勤保障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卫勤保障的全过程,指导和决定卫勤指挥人员的处置措施,影响卫勤保障系统中各实体的基本活动和行为。建模人员在编程时必须自觉贯彻和执行这些原则。

这些原则涉及卫勤行动和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目繁多。例如:伤类划分原则;伤员处置原则;分级救治原则;后送原则;救治机构部署原则;卫勤力量使用原则;后送工具调度原则等[2]。

3 研制方法及步骤

3.1 确定模型内容和用途

建模前必须明确建模目的,模型描述范围、内容和用途。部分研究人员总希望研制一型多用,解决多种卫勤保障问题的模型。其实,任何模型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希望建立一个研究多种问题的通用模型是不现实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卫勤研究人员向军事、后勤及卫勤指挥人员调研,经过专家咨询,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构模目的。了解他们对模型研究对象的要素和结构所进行的描述,明确要建立的系统模型描述的范围、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系统的功能。

3.2 论证模型总体设计

模型总体设计的合理性是建模成功的关键。在研制过程中发现总体设计不合理再进行修正将会带来极大困难,甚至会导致建模工作失败。因此,建模前的论证非常重要。

3.2.1 建模基本依据

要使模型总体设计合理,首先应把握建模的依据。一般地说,卫勤保障模型建模依据包括:给定的军事背景、有关的军事和后勤保障原则;研究对象中的卫勤保障原则;军事医学原则;模型调研结果及确定的目的及功能、描述范围及内容、用途;可借鉴的国内、外同类模型的现状(优、缺点);可供利用的卫勤资源;根据不同卫勤保障模型提出的模型计算的效率指标。

把握上述依据就为总体设计提供了基本前提。模型设计者在把握上述依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通盘考虑,实施总体设计。

3.2.2 总体设计内容

总体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分析用户需求,对模型的功能、描述内容和范围做出明确的界定;确定系统的要素构成及相互关系;确定模型的总体结构、子系统的划分、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画出逻辑框图[3];模型的总算法、输入输出参数;模拟模型所需要的主要输入方案的数据准备;提出解决建模工作难点的初步设想;模型研制的计划进度。

3.3 搜集基础数据

高质量的模型是建立在准确、可靠、符合卫勤保障实际的数据、规则的基础上的。因此,数据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卫勤保障模拟的基础。卫勤保障模型包括训练、研究、评估、决策支持等种类,任何一类卫勤保障模型,运行起来都必须不断地调用、处理数据。从模型建立过程看,数据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非常重要。模型运行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规则调用、处理与获得数据的过程。

卫勤保障模型需要的数据依据其模型类别而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计算减员所需要的数据;伤病种类及其初始寿命,采取各种处置措施对伤员寿命的影响;伤病员后送工具的种类及其航行速、容量、使用条件等;各级救治机构中各类救治单元的救治能力(包括救治范围、单位时间内处置伤员的数量等);对伤员的各种处置措施所需的时间;计算各种卫勤资源需要量的数据等[4]。

卫勤保障建所需要的数据十分复杂,有些数据的获取需花大量经费进行实验和调研。国(军)内、外的经验表明,建模的相当时间和经费要花在获取数据的实际试验和统计上面。卫勤模拟中许多定性问题需要量化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更为困难。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而实现数据搜集的准确性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

3.4 建立仿真模型

卫勤保障系统是一个随机服务系统,在不考虑外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将其看成离散系统;卫勤保障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完全“复制性”模拟其现实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对现实系统分解、简化,或用数学方法抽象、加工,用数学式子或逻辑关系进行描述,即对现实系统进行离散化,将复杂的现实模型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的仿真模型。

3.4.1 描述事件

用实体事件描述离散系统,用事件长法进行系统综合是建立卫勤保障仿真模型的有效方法。对卫勤保障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实体、子系统可用不同的事件状态使之离散。例如,战时医疗后送模拟系统是由伤员、救治机构、后送工具几类实体构成的。各个救治机构和后送工具上都有若干个不同类别的服务台,包括分类组、手术组、抗休克组、留观后送组等,可看为子实体,这些都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或子实体。另外,战时医疗后送系统还有依附于一定作战想定和卫勤保障预案的特殊实体,诸如战斗开始、战斗结束、伤员发生、现场救治机构开始工作等,称为公共实体。它既可用来协调其它各类实体的动作工作等,又可用来协调其它各类实体的动作过程,带动整个运动。

离散过程中,系统必须把关心的实体运动分解成为一系列基本活动和行为,并按照活动和行为的逻辑关系把它们组合起来。这些行为和活动的关节点成为事件。这些事件在模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按照它们在实际系统中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逐个产生。事件与实体紧密相连,某一实体或事件发生,表征着该实体行为和状态发生了变化。某一实体或事件发生或结束,可引起自身实体或另一些相关实体事件发生。事件的不断转换和发生构成了系统运动的全过程。

3.4.2 拟定数据

卫勤保障方案的模拟通过输入相应数据来实现,数据的拟定十分关键。卫勤研究人员根据军事作战方案、后勤保障和卫勤保障方案拟定数据。其内容概括为:战场环境数据(如地形、道路通行性、距离等);军事战斗编成和初始部署数据(如战斗单位名称、编成、人员数量、武器种类和数量、初始位置、配置地域、担负任务等);参战单位的行动(如任务性质、行动路线、目标地点及其它有关参数等);卫勤保障方案提供的医疗后送阶梯的设置、救治机构配置、救治单元的种类、数量、后送工具的前接点、后送点等有关数据。

3.5 编程及调试

卫勤保障模型的模拟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来实现,并在模拟使用过程中逐渐调试。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结构简单合理,运行稳定快速,操作使用方便。对于比较复杂的卫勤保障模型,原则上可采用各子系统并行程序设计,当输入数据数量很大时,可先设计一个专门输入初始数据的子系统和模型的总控程序。这样,可解决并行程序设计时,部分子系统程序设计结束后不能调试的问题。

确定恰当的模拟思路是进行程序设计的前提。根据卫勤保障系统是离散系统这一特点,应用事件步长法将系统的运动连为一体,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卫勤保障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亦容易构思模拟思路,进行卫勤保障模拟程序设计。该模拟思路:模拟开始处理紧后事件将本紧后事件删除输入新事件对新事件进行处理。如此不断地产生新事件、新的模拟队列,再处理新的紧后事件,不断推动模拟进行。

编程结束后必须进行调试。任何程序都必须在试用过程中不断调试,使其运行逐渐趋于稳定,逐步符合设计要求。一个实际的卫勤保障问题或过程往往相当复杂。程序设计者尽力简化现实系统的结果,往往使模型的各种功能要求、计算方法、输入输出数据等方面有可能在程序设计中得不到落实,或者所考虑的某些假定不合理。所以,程序调试是程序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根据卫勤模拟系统比较复杂的特点,调试时需要设计一、二个比较简单、容易直观判断的、用于检验的标准方案,供模型调试运行。同时,对该方案按模型要求进行量化或准备有关的输入数据,让这些数据能够达到程序的各主要分支,使程序受到最大限度的检验,以排除程序上的错误。如果有实例数据调试更好,这可以通过结果分析,发现纠正模型中的假定及算法的不合理性,修正模型中的有关数据的不准确性。

4 模型修正及鉴定

模型对实际问题的描述往往存在某些不客观或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对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模型试用是检验和暴露问题的最好手段。通过试用可听取用户各方面的反映,发现模型的缺点,了解用户对模型的要求,以便对模型进行修改,使之逐渐趋于合理。

模型经过鉴定才能推广使用。鉴定要在试用、修改完善后进行。参加模型鉴定的人员选择十分重要。参加卫勤保障模拟模型鉴定应由卫勤领导部门及使用单位的人员组成,包括军队卫勤、军事运筹和系统工程研究人员;军事研究、后勤管理人员;计算机专业等人员。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客观地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周德祥,胡 阳.关于卫勤模拟训练的浅见[J].国防卫生论坛,2002,(1):41~44.

[2]李雪芳,万嘉珍,扈长茂.海上医疗后送计算机模拟系统的研究[J].人民军医卫勤学术专刊,1994,(1):85~88.

后勤保障工作思路篇8

后勤管理和服务,是血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血站工作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展示血站精神风貌、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窗口。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对血站后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血站后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站在推进和谐血站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血站后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工作基础,用实际行动为血站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血站后勤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血站后勤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血站工作的效率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条件下,血站后勤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更加突出。

首先,血站后勤工作是血站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大家知道,作为行政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血站后勤工作,是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以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保障为手段,以保证血站职能活动高效有序运转为目的的劳务性、技术性工作。它与政务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后勤工作部门作为血站的重要职能部门,要适应服务职能的转变,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通过强化管理职能,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血站后勤工作的水平,使之适应血站工作的需要。

其次,血站后勤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小平同志指出:“后勤部门,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十分重要。”后勤部门作为具体的服务部门,虽然工作琐细繁杂,但与血站中心工作密切相关,与各部门工作密不可分。因此,后勤工作部门和后勤工作者必须了解工作全局,掌握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大局。

第三,血站后勤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很多学问。后勤作为一门学问,涉及到方方面面,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服务学、公共关系学等多门学科。客观上要求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管理,而且需要各方面的密切协作和大力支持。所以要在尊重科学知识、推崇科学技术的氛围下打造现代后勤工作,从而建立起管理科学、工作协调、运转有效的后勤工作体系。

第四,后勤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采、检、供等没有后勤工作的保障,如设备(物资)的采购、库房的规范管理、档案的标准管理、安定(干净)的环境等,就无法实现质量目标,单位工作根本无法正常运转。

总之,后勤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务必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政务、轻事务”的观念与认识,要按照罗干同志的要求:像重视政治工作、业务工作一样重视后勤工作,加强对后勤工作和改革的领导。要从宏观上加强对血站后勤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着力抓好后勤工作和后勤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勤部门工作机构,科学合理地界定和完善后勤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强后勤部门班子和队伍的建设,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广大血站后勤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工作,积极投身于后勤改革,为搞好后勤管理、发展血站事业增砖添瓦。同时,要充分发挥后勤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横向联系和上下指导,使血站后勤部门真正组成“一条战线”,形成整体合力,推动血站后勤工作和后勤体制改革健康发展。

后勤保障工作思路篇9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下的复杂局面,迎接挑战。作者认为改善旧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是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现状进行分析,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后勤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物价上涨,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压力。后勤在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学校校园里的主要消费部门。高校资金紧缺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协调失衡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1]后勤管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且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

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

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

1.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

2.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2]

3.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总结反思,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3]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

2.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4]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考评机制,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要充分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后勤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身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后勤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大胆创新,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客观的、人性化的发挥并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能。

四、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 必须确立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时, 后勤管理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必须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为中心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事事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各人有各人的重点, 人人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只有靠后勤人自己的努力,所以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进取,才能使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和发展依法、有序、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雄.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8(2)。

[2]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后勤保障工作思路篇10

一、抓好综合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后勤工作必须服务于学校大局和各项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因此我们后勤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认真倾听每条合理化建议,主动配合其他领导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后勤综合管理的好坏,反映在学校产管理、食堂、小卖部、学生宿舍诸多方面。这些工作细致到位才能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财会管理方面:严把财务制度关,从学校大局出发,千方百计增收节资,避免浪费。在资金问题上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非花不可的钱尽量少花,采购物品货比三家,为学校节约每一分钱。在校产管理上,做到工作细心,认真负责。为了减轻一线教师的工作强度,开学初克服人员少事务多的问题,精心策划,合理安排工作,从办公室、教室的安排,到办公桌、学生课桌的排放,及办公用品的分发,学生床位的安排和安装,加班加点做好,为按时开学提供了保障。同时校园内今年植风景树50多棵,2000多棵花,美化香化了校园,当你走进校园,仿佛进了大花园,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条件。学校供暖注水和加压时,我们后勤工作人员听从指挥、统筹安排、全赴一线,及时妥善处理了各种突发事件,有的一上就是24小时,在我们后勤人员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供暖工作顺利完成。我们后勤人员虽然是年龄较大,但工作上从不怕脏怕累,各种维修、物资搬运到分发,这些活儿,全是我们后勤人员共同努力去完成的,他们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不求索取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规范操作优化管理

一是各类票据办理规范,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二是物资采购实行了部门申请、权限审批、总务办理的制度,规范了采购行为。三是坚持了两周一次的食堂卫生大整治,认真做好督促每天的打扫、保洁、消毒杀菌工作,强化了食堂工作人员的着装和规范操作,保证了食堂食品卫生。四是加强了小卖部的卫生监管,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立即落实整改,杜绝了过期变质及三无食品进入校园,有力的保障了师生身心健康。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安全预案

首先规范制定了后勤人员考核制度、食堂饭菜提前申报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小卖部管理制度、公物损坏维修等制度。

为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提高师生在遭遇重大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时的应对能力,我们制定了教学楼紧急事故疏散预案、消防应急预案、学生宿舍安全应急预案、学生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等预案、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了相应的演练,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职责、统一了思想。

总之,后勤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保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搞好搞活学校后勤工作,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很多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