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4-11 05:51:29

资助工作要点

资助工作要点篇1

一、落实资助政策。围绕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全县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推动全区域、全学段严格落实资助政策。和计财股对接,按照《省教育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及时调整支出结构,确保资助经费落实到位。落实省属高校毕业生到我县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奖补工作。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宣传力度,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细则,坚持“应贷尽贷”与“精准资助”并重的贷款原则。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扩面工作。

二、推进精准资助。我们要致力于对象识别、资助标准、预算分配、资金发放,不断提升精准资助水平。细化完善认定标准、程序和办法。推进落实国家助学金分档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学生资助名额及资金分配方案。进一步规范资金发放要求,按照市县“一卡通”领导小组要求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学生生活补助纳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发放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在过渡期内保持学生资助力度总体稳定,对易返贫致贫家庭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积极应对疫情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影响,对接完善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和灾情应急保障机制。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学生资助数据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努力实现“3个100%”和“3个零误差”的工作目标,全面应用学生资助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学生资助系统数据质量。推动学生资助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融合。继续执行好网络安全和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制度。

四、深化资助育人。坚持把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形成学校全员参与、各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帮扶机制。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帮扶。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支持鼓励各校开展资助育人活动,注重活动引领,增强育人实效。各校要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积极组织开展励志成长成才、感恩奋进等资助育人主题活动。

资助工作要点篇2

一、资助对象

资助对象为户籍在*市区(含*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内,通过高校招生计划录取,家庭特别困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全日制大学生:

(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含低保边缘户)的子女;

(二)父母双亡且监护人无力承担上学的;

(三)经济特别困难的单亲家庭子女;

(四)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子女;

(五)革命烈士子女。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资助或终止资助;

(一)经审核,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的;

(二)违反校纪校规等有关规定受到处分的;

(三)高校年度期末有一门或一门以上功课,经补考仍不合格的;

(四)本人申请不愿再接受资助的。

二、资助学生确认

凡申请资助的学生都需填写《*市区贫困家庭子女大学助学申请表》,并通过以下途径予以确认:

(一)学校认定。凡符合资助条件的高三学生(含历届生),可在当年的第二学期前凭有效证件以及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签署意见,向所在学校申请大学助学。学校根据有关要求,审核认定资助的初选名单,签署意见,于学期结束前报市关工委办公室。

(二)部门单位推荐。有关部门和单位可根据本系统的工作职能,推荐需资助且又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名单,于学期结束前报市关工委办公室。

(三)关工委审核并报协调小组审定。由市关工委办公室负责汇总审核资助名单后,报资助工作协调小组审定,于每年7月上旬予以公布。资助工作按高校录取顺序分批进行。

三、资助类别和标准

第一类:考上重点大学的,资助标准12000元,第一学年6000元、第二学年3000元、第三学年2000元、第四学年1000元。

第二类:考上本科(二本)大学的,资助标准10000元,第一学年5000元、第二学年3000元、第三、四学年各1000元。

第三类:考上本科(三本)大学的,资助标准8000元,第一学年4000元、第二学年2000元、第三、四学年各1000元。

第四类:考上大专院校(不含民办大专)以及职业技术院校的,资助标准6000元,第一学年3000元、第二学年2000元、第三学年1000元。

已享受国家规定的师范免费教育政策的不再享受该资助政策。

资助经费支出时间为每年8—9月。

四、资助形式

(一)结对资助,由单位集体或个人直接出资资助学生完成大学学业。

(二)汇集社会力量,扩大帮困助学资金,由关工委组织安排资助学生。

资助工作于每年9月底前完成。由市关工委通报资助情况。各种形式的资助工作每年一次,不搞多头资助。

五、资金来源

为保证资助工作的长效性,解决资助资金来源要坚持“政府拨一点、慈善总会助一点、部门单位出一点、社会各界募一点”的原则。

(一)财政部门要把助学经费列入年初预算,每年安排约占年需资助资金总数60%—70%的专项资金。

(二)贫困家庭子女大学资助要列入慈善总会的帮困助学范围,每年要安排资助资金。

(三)允许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在预算内、外经费中提一点作为帮困助学资金。

(四)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的捐款。

建立“*市区贫困家庭子女大学助学资金”专项帐户,该资金不得挪作他用,使用情况每年向资助工作协调小组汇报,并接受社会监督,

六、组织领导

资助工作要点篇3

一、充分认识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意义

农村资金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普遍问题,也是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一方面缺乏生产发展资金,一方面是社会闲散资金过剩,农村的增值收益剩余基本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抽走而流向城市。同时,由于现行金融制度、政策和经营管理理念与农村资金需求者的条件不匹配,甚至存在冲突,农村信用社虽然主要面向农村,但其“非农化”、“城市化”特征也日趋明显。资金的大量流失和贷款融资难,使资金成为农村发展最稀缺的资源,农村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钱荒”,已成为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不仅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充分体现了国家扶贫资金进村入户政策,也使扶持资金实现了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增强了农民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为缓解“三农”发展融资难提供了新的借鉴。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规范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等精神,是培育农村金融本土力量的最大政策支撑,为解决农村资金问题指明了方向。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5号文件也分别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强监管,加快培育农村资金互助组、资金合作社,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组织,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必须要在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满足农民资金需求上有实质性的突破。我们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三农”问题的决策部署,认真探索、研究、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问题,积极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加快我县脱贫致富、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我县是部级扶贫工作重点县。近几年来,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全县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脱贫任务依然很重。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613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低2148元、1589元、972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人口有103378人,贫困发生率达7.2%左右,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且返贫现象严重。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民得到了一些实惠,但是对我县来说,由于基础差、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农民虽然外出打工取得了一些收入,但是近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收入很不稳定,可以说少数人的富裕掩盖了多数人的贫困,扶贫开发仍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农村资金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要千方百计培育农村金融本土的力量,促进民间金融的发育。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农村金融组织发育的雏形,是从组织农民到农民组织的一次飞跃,它既不违背国家金融政策,又能有效地激活民间资本和农民发展经济的内力,促进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较强的生命力,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发展壮大。

3、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促进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有益探索和创新。

村民互助资金试点是以农民为主体,促进扶贫资金进村入户,实现从“输血”到“造血”重大转变的扶贫方式,深受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欢迎,对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是以财政扶贫资金为杠杆,四两拨千斤,有效整合农村零散资金,把零钱变整钱,把小钱变大钱,把死钱变活钱,充分发挥资金整体效益;二是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灵活便捷地解决了农民发展生产最急需的资金难题。三是农民在合作和参与资金运作过程中,增强了金融意识,熟悉了金融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一次良好的启蒙教育;四是由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各自发展的松散状态,培养了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群体化和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五是资金的互助与合作,使农民有了借钱的冲动,有效激活了农民发展经济的内力;六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资金在“整合—借用—回收”的循环过程中,既满足了农村市场主体和农民的资金需求,发展、壮大了农村经济,又不断增加了资金总量,有效保持了资金使用的可持续性。

4、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是开发了农民的诚信意识。互助资金通过契约和道德的双重约束,重新搭建起农民讲信誉、讲诚信的平台,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可能。二是强化了农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农民在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后,享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权利,发展生产、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管理、抵御各类风险的信心和能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彰显。三是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有了资金支持,农民仿效心理被充分激活,极易形成“一组一品”、“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格局。我县望疃乔庄的平房漏水维修,江集纪伦寨、孙集刘营的蔬菜种植,张村柳西的养殖等在互助资金的支持下,都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主打产业,调整了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一定要多培育这样的典型。四是推进了民主精神的培育。实行民主管理,建立事务公开、民主议事等制度,重大事项由全体成员讨论决定,农民真正享有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参与社会事务和民主管理的热情空前高涨,培育了农民的民主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五是对发展农村高端服务业进行了探索。内需的最大市场在农村,近年来,农村市场虽然开始受到重视,但只是发展了一些低端服务。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培育和发展草根金融,可以逐步发育农村资本市场,为农村高端服务业的生成开出新路。

二、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确保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村民互助资金试点是一项新生事物,是扶贫资金管理方式的一次创新。要严格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认真落实扶贫资金到村到户政策,保证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促进试点工作顺利实施,让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体真正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

在操作和管理上,要从“五个严格”入手,促进试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一是严格制度管理。要按照省有关管理规定认真执行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互助资金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县扶贫办、财政局、乡镇财政所、试点村、管理小组等部门的工作职责。二是严格对象审查。管理小组对贫困农户的信誉、发展项目的可行性、实施项目的能力等进行严格的论证和审查,提出是否扶持以及扶持数额、扶持期限的意见,特别在投放对象上,管理小组要严格把关,做到“四不贷”,即没有发展能力户不贷、没有可行性项目户不贷、不遵纪守法户不贷、不诚实守信户不贷,确保扶持资金真正用在农村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上,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互助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信贷风险。三是严格投放限额。规定单户投放最高投放限额原则上为5000元,互助资金使用期限一般为3-6个月,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一年。占用费率原则上按略低于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四是严格资金管理。在资金管理上原则上实行“三统一”,即:统一开户。由乡镇财政所为管理小组在当地信用社开设“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专户,实行审查、审批与资金管理相分离,确保互助资金封闭运行;统一建帐。明确互助资金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各乡镇财政所要根据办法规定,规范互助资金会计核算;统一报表。互助资金借款申请、合同、借据、分户台帐、投放、回收月报表要统一印制,统一规格,管理小组、财政所要及时登记台帐,并按时上报。五是加强群众监督。在试点工作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对贫困村具有一定发展能力、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扶持规划,实行扶持对象年度轮换制,推进梯级监督,发挥群众相互监督作用,确保上一批次贫困户能及时还款,下一批次贫困户能及时得到扶持。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我县成立了由我任组长,县政办、扶贫办、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农委、审计、民政、监察、人行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本乡镇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和制约机制,发挥财政、扶贫部门职能作用和审计、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今后,我们将逐步把互助资金固点扩面试点工作纳入县目标考核范围,从互助资金制度建设,互助资金管理,互助资金运行程序,运行监管,运行质量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作为农村金融的一种形式,其规模和试点范围将逐步扩大,各乡镇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保证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健康稳定运行。县扶贫办作为县政府负责全县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部门,要积极主动,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试点村民组进行监督检查;县财政局要加强对互助资金的管理及跟踪评估等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负责为管理小组核算管理资金,提供优质服务,但不参与决策;各行政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原则上一律不参加试点管理小组,只能参加指导小组,对本村内的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试点管理小组负责对借款人进行项目考查论证、借款额度的审查审批、回收管理等。试点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

3、严格纪律,落实奖惩。村民互助资金是扶贫资金,是帮助贫困群体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各行政村及各试点村民组,要严格执行村民互助资金有关管理制度规定,严格操作程序,规范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严禁私分、平分、贪污、挪用。县扶贫办、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试点村或村民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轻者要及时收回资金,取消试点,重者要依法依纪严处。对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操作规范的村民组,要适当给予追加资金奖励。县扶贫办要结合国家扶贫政策,认真研究和探索试点工作中的新机制,不断总结试点工作中的新经验,促进我县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资助工作要点篇4

一、我省医疗救助工作回顾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省于2003年、2005年先后启动农村和城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到2008年底,医疗救助工作在全省所有县区全面开展。在全面建制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软件也开始在区、区、县试点运行。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截止目前,全省已累计实施住院救助113万人次,人均救助2011元;门诊救助262万人次,人均救助211元;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08万人次。总体上说,全省医疗救助工作推进顺利,成效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

各地能够按照中省相关文件要求,从医改工作的大局出发,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实施方案,效果明显。一是救助范围不断扩大。在将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7-10级残疾)纳入救助范围的基础上,逐步将低保边缘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覆盖面;二是救助模式逐步完善。在开展住院救助的同时,积极开展门诊救助。通过发放门诊救助卡、救助金等办法,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医治小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日常门诊负担。三是救助标准稳步提高。逐步取消了住院救助病种限制、起付线,并能够结合医疗救助资金的增加,综合考虑救助对象类别、救助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封顶线,救助水平稳步提升。

(二)资金规模日益扩大

2010年中央补助我省医疗救助资金3.5亿元,较2009年增加21%。省级筹资8984万元,较2009年增加9%,形成了省级预算安排与中央补助资金同步增长的机制。级也不断加大对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其中,西安、宝鸡、渭南、、榆林都将医疗救助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开展了医疗救助软件运行试点

今年以来,随着医疗救助软件的试运行,试点县区以“一站式”服务为切入点,完善实施办法,优化操作程序,积极推进救助工作的网络化管理。一是实现了“一站式”救助服务。试点县区均选取了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并与医院建立了网络连接,通过医疗救助软件在定点医院的应用,在救助方式上率先取得突破,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医后救助方式,简化了救助程序,通过与医院网络结算,成功实现了对低保对象的“一站式”救助服务,切实方便了困难群众就医。尤其是区,安排早、部署快,截止目前,已实施“一站式”救助44人,人均救助1700元,救助效果良好;二是逐步实现医后救助的网络审批;在开展“一站式”结算的基础上,对低保对象以外其他困难群众以及在非定点医院治疗人员的医后救助,逐步由以往的纸质资料报送转变为网络审核、审批。尤其是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医后救助街办的网络审核、上报,区民政局网络审批以及救助金的软件导出发放。三是初步实现了救助对象网络管理。试点县区救助对象均有电子救助档案,对救助对象健康状况、历史救助、当年可救助限额等情况可随时查询;在救助实施过程中,县级民政部门对救助申报情况、乡镇审核情况、困难群众住院治疗等情况实现了实时查询,救助金额也由软件根据救助办法直接生成。通过这种网络化管理,使县级民政部门情况清、底子明,工作有规可依、有据可查,减少了以往救助的随意性,更加规范、透明、公平、公正。

虽然我省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比较突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别地方对医疗救助工作的认识还不明确,工作推进缓慢

目前,仍有个别县区对民政部门医疗救助职能以及医疗救助在当前医改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认识模糊,同时,又因为医疗救助不同于生活救助,业务性较强、需要协调的相关部门多、工作推进难度大,从而造成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积极性、被动应付,工作推进缓慢,未能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应有的医疗援助。

(二)医疗救助制度不完善

一是少数县区未及时修订实施方案。今年上半年,省厅转发了县、区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并以此为模板,推广全省参照执行,并要求7月底以前,县级实施方案修订完毕。但截止目前,仍有少数县区未落实此项工作,影响了全省的工作进度,下一步,还将影响到医疗救助软件的使用;二是少数县区虽修订了实施方案,但仍不够完善。首先是救助对象界定不准确。有的县区救助对象界定过于宽泛,未能充分体现出救贫的制度特点。有的救助对象界定较窄,影响了困难群众受益面;其次是救助模式不够完善。有的县区还未将门诊救助有效开展起来。有的未按照中省要求,资助城镇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是救助水平偏低。有的县区对医疗救助对象就医情况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测算,对医疗救助资金需求量心中没底,为防止资金不足或断档,仍然在操作过程中一味谨慎和保守,未取消救助起付线,救助比例和封顶线的设置也偏低,致使医疗救助门槛高,救助水平低。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众得不到医疗救助,另一方面有限的救助资金又出现大量的结余,资金使用率偏低。

(三)政策缺乏宣传

目前,各地对救助政策普遍缺乏宣传,心存顾虑,担心政策宣传出去,现有资金无法有效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导致医疗救助政策群众知晓率较低,社会影响力小。

二、当前和今后医疗救助工作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解决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都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为了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医疗负担,今年,中省大幅增加了医疗救助资金的补助额度。为此,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今明两年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坚持“救急、救难、公平、简便”的救助原则,以修改完善救助办法为基础,以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展“一站式”救助服务为重点;以扩大资金规模,不断提高救助水平为目标。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推进网络化、精细化管理,有效发挥医疗救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底线作用,切实为全省城乡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按照这一基本思路,今明两年,医疗救助工作的重点任务是:

(一)继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各地应按照省民政厅、财政厅、人劳厅、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精神,并参考先进县区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完善实施办法。办法的修订应把握好一下几点:

一是合理确定救助对象。首先,应明确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7-10级残疾)是我们救助的重点,在保障基本对象的基础上,将未纳入生活救助的低保边缘群体中患病人员、因病返贫的其他群众纳入救助范围,使更多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和健康得到庇护和保障,拓宽救助范围。

二是完善救助模式,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救助。完善“住院救助、门诊救助、资助参合参保”相结合的救助模式。在此基础上,按照困难群众类别和医药花费的不同,分层次、类别施救,充分体现越困难救助越多、花费越高救助越多这一救助原则。

住院救助。住院救助是医疗救助工作的核心内容,应按照“逐步解决困难群众因贫致病,有效缓解其他群众因病致贫”的原则,对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7-10级残疾),其他困难群众这三类人员分层次、分类给予救助。并根据资金量,合理设置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提高救助可及性。要特别重视大病住院救助,对大病、重病住院,花费较大的人员,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或在住院救助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数额的重大疾病“二次”救助,切实、有效缓解他们的医疗负担。

门诊救助。一是慢性病救助。对患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门诊维持治疗的困难家庭,定期给予一定数额的门诊救助。慢性疾病的认定,可参照基本医疗保险的病种目录,同时,对于慢性病患者中患尿毒症肾透析、恶性肿瘤放化疗、各类器官移植后用药、白血病等治疗费用较大特殊慢性病的救助对象,应适当提高救助标准;二是日常救助。在开展慢性病救助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县区,可在当年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参照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做法,对于本辖区内五保对象、低保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每户每年普惠性给予一定数额的门诊救助金,用于其家庭日常普通门诊及购药。

资助参合参保。继续做好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工作。在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将资助范围扩大到重度残疾人,低保边缘家庭重病患者、老年人等其他城乡特殊困难群众。鉴于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逐年提高,资助参合的金额,由各地根据资金总量情况合理确定。

(二)全面启用医疗救助软件系统,推行“一站式”服务

今明两年,医疗救助工作的重点是在修改完善办法的同时,启用医疗救助软件系统,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一站式”救助服务。经过前期的试运行,试点区县已经成功应用医疗救助软件开展救助工作,并为全省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今年10月开始,医疗救助软件正式在全省全面启用,各地在软件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开展“一站式”救助服务。医疗救助信息化建设,应紧紧围绕“一站式”救助这一核心。首先是确定实施对象。应将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一站式”救助范围,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县区,应逐步将患病需住院治疗的优抚对象(7-10级残疾)、低保边缘群体等其他困难群众通过事前审批、录入系统的方式,纳入“一站式”救助范围。其次是合理选取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是医疗救助的最终实现地,是“一站式”服务的关键环节。县级民政部门应合理选取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原则上,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可作为医疗救助备选定点。定点医院的选取应循序渐进,各县区可结合自身实际,在选取县(区)级医院的基础上,重点是将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定点范围,并会同卫生部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第三是规范并简化操作流程。对于患病住院的“一站式”救助对象,应按照救助对象入院即治、民政部门医中即审、定点医院医后即结的原则,救助对象只需交纳自付费用即可出院;对于门诊救助,应按照民政部门事先审批并确定救助定额,救助对象门诊定额内即时消费的原则。住院以及门诊救助金可由医疗机构(药店)先行垫付,民政部门定期与医院结算,及时足额将救助资金拨付定点医疗机构,并将医疗救助具体内容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二是全面推行网络化管理。在开展“一站式”救助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全省医疗救助的网络化管理。从明年一月份起,在县乡两级,实现乡镇(街办)的网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的网络审批;在省、两级,实现对本辖区救助实施情况的实时网络监控。通过省、、县、乡四级网络连接和数据的共享,有效加强监管,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健康运行。

(三)稳步提升救助水平

按照民政部的要求,今年,对于城乡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应低于50%,省厅也将此项指标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各地应按照中、省要求,认真落实。有条件的地区,应进一步调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在此基础上,从明年开始,各地应根据本地资金筹集情况,困难群众医疗需求等因素,建立并完善医疗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升救助水平。具体救助标准由县级民政、财政部门负责制定,也可由级统一制定,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三、工作要求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惠及面广的“民心工程”。各地、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成效。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开展工作

医疗救助是针对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等弱势群体而建立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是一项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民生工程。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办法是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网络平台是规范管理的必由之路和发展方向,“一站式”救助是优化服务最为有效的手段。按照这一思路,尽快完善实施办案,启用网络平台,开展“一站式”救助服务,扎实、有效推进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争取财政投入,扩大救助资金规模

医疗救助资金的多少,决定医疗救助的水平和效果。2011年,中省补助资金大幅增加,与2010年比较,增幅达到了37%。各地也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努力拓展筹资的渠道,增大医疗救助资金的总量。同时,要认真做好资金使用量的测算工作,并通过完善实施方案、提高救助标准,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率。对于资金结余量过大的县(区),省上也将适当减扣补助额度。

(三)加强政策研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

各地在工作中,要加强对新农合、居民医保政策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在政策层面的衔接。同时,要注重加强医疗救助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通过开展政策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让他们熟悉政策,明确程序,熟练操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资助工作要点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25-02

自2007年以来,为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我国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学生资助体系,制定了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为家庭困难学生享受公平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实现各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体系全覆盖。“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加大资助资金的投入,保障每一个家庭困难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享受公平教育。“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又从战略目标的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提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的战略目标。

目前,南宁市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覆盖。即市县(区)覆盖情况:幼儿园1933所,义务教育学校1733所,普遍高中学校68所,中职学校29所,卫生学校1所,技工学校1所。除技工学校学生资助队伍人员有10人外,每所学校学生资助队伍人员大致由政教或教务1名干事、学校资助办主任?v政教处主任或副主任?w1名、校级领导1名构成。负责学校资助具体工作的人员,大部分为学校的政教或教务干事。这部分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学历不高,对国家资助政策理解不够透彻,缺泛统计、经济、财务、档案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学生资助工作涉及面大,工作量多特别辛苦,但又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全市培训任务十分艰巨。

学生资助工作战略地位的确定,对教育领域学生资助的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种新挑战。因此,本文以南宁市学生资助业务培训为例,结合南宁市中小学校学生资助业务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实效性的科学方法和措施,与同行共免,将培训工作经验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学生资助工作是教育民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学生资助工作战略地位的确定,决定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v一?w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学生资助教育民生工程息息相关

培训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及政府的威望和人心向背问题。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培养学生资助干部职工认识学生资助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做好学生资助教育民生工程,促进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

(二)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学生资助干部职工个性发展息息相关

培训是南宁市学生资助人力资源管理制定的重要组织部分,树立人才培养理念,储备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骨干人才,稳定工作队伍,引导学生资助干部职工个性发展直接关系到“十三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精推资助战略目标的实现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培训缴励机制,营造干部职工培训学习氛围,促进全员培养,增强干部职工学习的内动力,促使干部职工在教育和培训工作中不断学习,积极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干部职工个性发展。

(三)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南宁市学生资助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事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队伍发展建设的培养。因此,必须从“战略管理”理念的高度加强团队凝聚力的培养,打造一支综合素养较高的干部职工队伍,确保干部职工队伍满足南宁市学生资助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水平,促进更好地发展。

二、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措施

本文所说的“干部职工”是特指南宁市县?v区?w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卫生学校、技工学校和资助管理部门负责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工作的学校政教或教务处的干事或老师、管理者及领导者。“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就是对上述“干部职工”实施完整而系统的思想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和管理知识以及业务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本文所说的“实效性”是指在学生资助业务培训过程中,按照培训方案拟定的培训内容,在规定的培训计划期限内完成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教学任务,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培训真实有效,完成全市学生资助年度工作目标,通过年度绩效考核。

南宁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自2007年成立以来,从战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领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外送学生资助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约70人次分别到中共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等参加领导干部培训班、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基础教育卓越领导力高级研修班、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综合素质提升研修班、学生资助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综合素养、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重抓学校基层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努力开创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作了七次工作经验介绍,中职国家助学金“南宁统发摸式”和信息化管理经验被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高度认可,在全国、全区中职学校推广应用,同时推广应用于各教育学段的资助管理工作中。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全市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训工作制度化

“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学生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南宁市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五年培训方案》(2011―2015年),确定了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并把2013年确定为“资助队伍”建设年。业务室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培训经费由行政室根据培训方案的安排和需求,做好年度预算安排,为培训工作做好保障。

培训前,业务室根据各教育学段资助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制定“学生资助工作细则”和“学生资助工作操作流程”,并按照每个教育学段资助项目的具体要求,统一制定每个资助项目的格式报表。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做好培训需求调查,掌握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培训问题和难点,精准确定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工作质量。资助政策细则化、流程化和报表格式统一化,便于学校更容易了解资助政策的实质和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易于实践操作和贯彻执行。

(二)培训内容精准化

学生资助工作政策性很强,是新形势下的一项新工作,没有前人借鉴的工作经验,也没有现成的课程教材。全市在岗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文化和政策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干部职工缺乏统计、经济、财务、档案、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表现在当接受工作任务时无从下手,处在非常茫然的状态,实际工作的结果是否正确不知道怎么判断,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南宁市学生管理办公室根据国家资助体系的政策要求,组织编印了《学生资助政策大家学――南宁市学生资助政策文件汇编与政策问答》一书,并将该书和制定的“学生资助工作细则”、“学生资助工作操作流程”及“每个资助项目统一的格式报表”作为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各项指标,精选统计、经济、财务、档案、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点融入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精准化,确保全市年度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完成,突显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课堂教学与实践培训实效性。

(三)培训方式多样化

南宁市学生管理办公室创新学生资助干部职工培训模式和方法,按照年度的工作计划,结合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完成工作的紧急情况以及干部职工掌握工作方法的程度等,灵活采取以下培训方式开展培训工作。

1.以会代培方式。对已经实施的资助政策,在布置资助工作时已经培训过的项目,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利用工作布置会再次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有利于干部职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现场操作”培训方式。对新实施国家资助政策、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以?嘟艏弊手?工作等,带着工作任务限时完成的要求,采用“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现场操作”培训方式,指导干部职工快速熟悉掌握工作方法,现场实例培训观摩,现场实践操作,边培训边实践,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时效。

3.研讨培训方式。对实施国家资助政策过程中,受政策局限带来的资助工作困难和社会关注热点,采用研讨培训方式,调动干部职工的创新精神,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促使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台阶。

4.经验介绍学习培训方式。利用全市学生资助工作评优评先活动、年度工作总经的机会,将各校和各资助管理部门总结的工作经验在全市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优化学生资助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工作方法,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实现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战略目标。

5.与国内名牌大学合作培训方式。利用中央学校、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的师资资源,从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中选拔领导干部、精干的业务干部职工骨干参加短期送培学习,促使他们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面,转变工作观念,更好地为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服务,从而激发全市学生资助干部职工的学习兴趣,调动全市学生资助干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南宁市学生资助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三、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成效

南宁市学生管理办公室在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以促进学生资助工作基础规范为重点确定主要培训内容,通过五年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规划与实施,实现学生资助业务培训工作制度化,培训内容精准化,培训方式多样化。“三化”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市学生资助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提升学生资助干部职工的政策执行力和工作胜任力,确保年度各项工作高效高质完成,促进全市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为实现“十三五”期间南宁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的战略目标储备学生资助工作管理人才,推动学生资助事业科学发展。

资助工作要点篇6

关键词: 贫困生 资助 反馈 综合资助体系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也随之大量增加。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不断加大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力度。经济上建立“奖、贷、助、减、补”资助体系,动员了更多的资助主体参与的同时,还从资助体制、经济、就业、心理健康[1]等各个方面加强贫困生综合资助体系的建设。经济资助是综合资助体系的重点;贫困学生资格认定是资助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又是最重要、最困难的一步,综合资助体系包含的全部工作都在此基础上展开。资格认定工作的改进必将推进综合资助体系的建设,反过来综合资助体系完善将从根本上增强资格认定工作的效果。为将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本文探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到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中的新机制,并就综合资助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

一、目前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问题与特点

1.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的复杂性。

贫困学生资格认定工作不仅涉及经济资助,而且涉及贫困学生的经济利益问题,是广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资助资源有限,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为了获取资助,提供被夸大了的信息;无偿资助的概念,强化了部分人不拿白不拿的观念,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上报虚假信息的动力。同时、生源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基于主观的不负责任和客观上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出具的证明没有公信力,不能对虚假信息进行有效修正。为此,高校确定资助对象贫困程度具有很大难度。所以,贫困生资格及贫困等级认定必须依据区域经济水平、家庭成员结构及其劳动能力进行修正;同时,采取学生参与测评、打分、开展在校消费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实际生活水平,并进行认定等级修正。为了确保资助目的顺利实现,促进学生自立、自强,有必要参考教务、思政等各部门数据,并按照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分类不同,对贫困资格和等级进行修正。

2.各项资助政策的效果交叉重叠。

在我国高校,各级各类资助政策存在较突出的交叉重复现象。以某校学校奖学金为例,就分社工优等、学术创新,以及国家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金额10000到800不等。同时,又有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师范生学费减免等各方面的资助政策。有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同时被减免当年全部学费,并且国家奖学金不影响其他奖学金的获得。既获得奖学金,又减免学费,这部分学生重复获得多项资助,挤占了其他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机会。

3.贫困学生占到在读学生的20%[2]以上,数量巨大。

要将各个方面的指标纳入到贫困学生认定标准中,必然产生巨大的工作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阶段学生资助工作绝大多数以学校为主体,投入到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资源有限,工作人员较少,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更难以圆满解决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最大限度地协调与贫困生认定相关的职能部门,需要整合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进一步推动资助工作的开展。

4.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具有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绝大部分贫困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到毕业,其家庭经济情况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所以,一般情况,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期间每年都会提出贫困生资格认定申请。以某高校近三年的贫困生认定为例。2009—2010学年度共认定贫困学生3572人,除大四待毕业学生后的3331名获助学生中有2988名在2010—2011学年度也获得了困难补助,占到上年获助学生的89.70%,占本学年老生的77.42%;2010—2011学年度共认定4769人,除大四待毕业学生后的3472名获助学生中有2587名在2011—2012学年度也获得了困难补助,占到上年获助学生的74.51%,占本学年老生的76.22%。2010—2011学年度共认定4326人。分析以上数据发现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以此为基础,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系统,并建立反馈机制将学生用餐、学习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量化,并纳入到中长期监控之中。

二、贫困生资助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为准确把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规律,完善资助工作评定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资助现象,发挥资助资金的最大效益,有必要对各项资助政策通盘考虑,制订详尽合理的资助不兼得规则,并制订合理的资助评定标准,做到有奖有助,奖助结合。激励受助学生自强、自立。建立贫困生资助系统有利于平衡各方面的因素,并提高工作效率。以SQL数据库系统为支撑,采用B—S与C—S系统混搭的模式,搭建了基于反馈和信息共享机制的贫困生资助系统。

系统以贫困学生资格认定流程为主线,提供学生申请、投诉支持,并与校内勤工助学、思想工作、教务管理、校园卡信息管理等系统互相连接支持,自动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作为贫困生资格认定的重要辅助参量。并着重理顺贫困生评定工作流程、破除资助政策交叉重叠效果、实现贫困生资助工作无纸化。与民政、财政等政府部门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一直的接口协议,方便于政府统筹协调整个资助体系工作。

图1 贫困生资助系统

资助工作要点篇7

今天。首先向长期以来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各中职学校的负责人,召开全区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会议。这里。表示慰问!下面,就进一步推进我区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基本建设

区中职学校绝大多数是民办学校。因此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基本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完善机构体系。年月25日,对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认识整齐不齐、水平高低不一。区编委正式成立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编制三人,正股级。经区教育局上报区委组织部同意,现已正式行文任命为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各校要成立由校长牵头,教导处、政教、后勤三条线的人员参与,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和信息上报,专业财会人员负责发放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积极开展各项资助工作。并将名单及联系方式报送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按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资助条件,规范工作顺序和奖惩办法,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理顺资助工作的管理体制,尽快针对中职学校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确保资助工作严格依照上级要求有序开展。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经常组织各校资助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召开会议,统一思想,集中布置,准确掌握国家资助新政策、新标准、新要求。要打造一支既懂政策、精业务,又善于沟通、有爱心、能吃苦的高素质资助工作队伍。

二、抓好惯例管理

对于惯例管理工作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管好专项资金。一个方面要保证专项资金平安。各中职学校要杜绝以下三种主要违规违纪行为:1.用国家助学金抵扣学费、打入饭卡、或以现金形式发放等;2.虚造学生资料。瞒报受助学生人数,虚报学生数。套取国家助学金;3.挤占、挪用、滞留国家助学金,或公款私存。否则,一经查实,除收回多领的财政资金,予以通报批评外,还要追究校长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置。同时,取消该校职业教育中央专项资金和省级重点项目申报资格,并根据情节严重,对学校采取取消局部或整体资助资格(取消期内学生应享受的中职国家助学金由学校自行承担)取消申报各类重点建设项目资格、取消评先评优资格、限制或停止招生等处罚措施。如:年5月,市教育局和教育局组成联合调查组查处了经贸职业技术学校虚报冒领中职国家助学金违规行为。调查认定该校采用虚假信息注册47名学生学籍,领取48名学生国家助学金并以学杂费收入存入学校账户造成套取中职国家助学金的违规事实。根据有关规定,对该校给予以下处置:1.注销47名学生的学籍,收缴48名学生的助学卡及助学金3.6万元;2.取消该校年度年检优秀单位称号;3.责令该校向市县教育局作出深刻检查,并在全市予以通报;4.取消该校级学生年春季学期的整体资助资格(取消期间由学校自行承担)同样,年、年上级资助主管部门也分别查处了汉寿县涉外中等职业学校、常德计算机职业学校、常德信息技术学校的违纪违规行为,教训是深刻的损失也是看得到请各中职学校务必要在国家助学金的发放上,做到按政策办事,按规矩来,过得硬,不出任何问题。另一方面要落实配套资金。学生资助资金配套上,要确保区财政全额预算、及时配套、不留缺口。二是加强日常监督。加强联合督促检查,确保资助政策不折不扣得以落实的重要措施。健全资助公示制度,开通投诉热线电话。国家助学金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资金要严格依照基本顺序发放,做到足额及时,有关档案资料要整理齐全备查。三是搞好舆论宣传。全区各中职学校要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使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及时知晓受助的权利。

资助工作要点篇8

为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新机制,有效缓解贫困村、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积累、互助互济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据云南省20__年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和云南省扶贫办、云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云贫开办发〔20__〕126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试点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紧紧围绕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这一目标,积极探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工作思路:按照“创新机制,突破瓶颈,搭建平台,强化抓手,形成长效”的思路来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创新机制就是要通过试点工作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新机制;突破瓶颈就是要通过建立“互助资金”突破群众缺发展资金的瓶颈;搭建平台就是要搭建好试点村生产性项目的产业平台;强化抓手就是要强化无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激发群众的发展意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整合县级涉农部门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多方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使之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形成长效就是要坚持把“扶持与扶智、发展产业与科技推广、促进经济发展与培养新型农民”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促进农村发展的长效措施,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三)试点目标

1.帮助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量,有效缓解贫困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和运行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2.探索建立“互助资金”与农民的生产、技术、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在确保扶贫资金运行安全有效的同时,促进贫困村生产要素相结合,提高贫困村生产经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3.在“互助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发展能力,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新型农民,丰富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内容,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4.总结经验,探索路子,培育典型,示范推广,为今后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建立起“互助资金”奠定良好基础。

二、试点的宗旨、原则和条件

(一)宗旨

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新机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积累、自我管理、互助互济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原则

1.互助资金由贫困村组建的管理小组负责管理,管理小组设在村民小组内。

2.农户加入互助组织自愿,退出互助组织自由。

3.加入互助组织需缴纳互助金(又称入互费)。

4.加入互助组织以户为单位,每户1人加入。

5.互助资金在互助组织内封闭运行,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不得私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6.坚持贫困户优先扶持原则。

7.互助组织不得吸储和从事其他未经许可的金融和经营活动。

(三)条件

试点村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正在或已经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建设的村;二是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级“两委”班子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较强,村民自愿,有发展意识、发展愿望,村风民风淳朴,对开展试点工作有积极性;三是有一定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潜力;四是村小组农户入互率可达80%以上,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入互率可达三分之二以上。

三、试点村组及实施时间

为确保实施效果,根据试点村应具备的条件,县人民政府决定将20__年“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涉及的马白镇新堡寨、落却、田湾二村,仁和镇白果村,木厂镇腊哈、水头村作为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实施村寨。结合项目村实际,采取有偿低息的借款方式,第一年向部分群众发放一定额度的产业发展资金,鼓励和扶持发展种养业,第二年将第一年的借款收回后进行再投放,使互助金在自然村内轮流滚动使用。其中:在马白镇新堡寨村投放互助资金10万元扶持67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450头;在马白镇落却村投放互助资金20万元扶持163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600头;在马白镇田湾二村投入互助资金10万元扶持全村57户农户发展种养业;在仁和镇白果村投放互助资金30万元扶持60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400头,养牛20头;在木厂镇腊哈村投放互助资金20万元扶持78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300头;在木厂镇水头村投入互助资金10万元扶持全村43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250头。

“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从20__年1月1日起正实施,第一年放款工作要在20__年3月1日前结束。通过扶持发展进一步扩大项目村种养业发展规模,实现年户均出栏生猪10头以上的发展目标。

四、互助资金的管理

(一)互助资金的来源

一是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二是试点村农户自愿缴纳的入互资金;三是社会各界以扶贫为宗旨无附加条件的捐赠资金。20__年度村级互助资金项目主要依托“整县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的100万元互助资金作为基本金,试点村农户自愿缴纳的每户200元的入户资金参与基本金运作。

(二)互助资金的使用管理

1.入互费的收取、资金使用对象和范围:试点村缴纳入互资金的农户才具有借款资格,每户的入互费为200元。互助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村农户发展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营销项目。不能回收的项目或修路修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非生产性项目(如农户用于

企业入股、子女上学、治病、改善居住条件等)不得使用互助资金。

2.互助资金一律存入农村信用社或农行,由试点村管理小组的出纳管存折,会计管密码,县财政将上级财政补助建立互助资金的资金划入试点村在当地农村信用社或农行开设的专户,取款时,必须经试点村管理小组的组长签字,组长、出纳、会计三方到齐才能取钱。互助资金不得以谋取存款利息收入为最终目的,不得对外村放贷,不得变成地下钱庄,不得用于有关培训、管理小组工作经费等支出,更不得私分、平分。

3.借款额度和借款期限:为确保试点村入互户的借款机会,同时降低资金风险,每户农户一次借款不得超过10000元,每轮放款户数不得超过入互户总数的50%,借款期限在1年以内,一方面可以发挥未借款户的监督作用,同时保持资金的有效动态运转。

4.借款审批:借款户借款数额的多少,由试点村管理小组全体成员讨论审批,管理小组成员讨论通过,组长签字后才能借款。审批借款时,实到会人员达到或超过应到会人员的三分之二方能召开会议,实到会人员中一半以上的同意方能借款。

5.借款程序和还款方式:村民借款必须写出书面申请,同时还要担保人。担保人至少应由2户以上本村入互有偿还能力且未借款的农户签字担保,每户担保人同时只能为1户借款户担保。借款时,借款人和担保人分别向村管理小组签定借款合同和担保书。借款人借款到期时不能还款或不愿还款的,由担保人偿还。对出现不诚信的借款人和担保人,由村管理小组负责追回欠款,同时终止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借款资格。还款方式可以是1年到期一次性还款。借款户还款时,管理小组应开具还款凭证,及时注销借款。

6.借款占用费费率和占用费支出:借款占用费费率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原则上不得低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70%,也不得超过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一般年费率按5%计。借款占用费收入的50%要纳入本金滚动发展,其余部分可以用于管理小组成员补贴或其它与互助资金管理相关的合理开支。

7.建立资金管理公示制度:要把公示作为“互助资金”管理的重要措施,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发生资金收支后应及时进行公示。

(三)试点村互助资金管理小组的组成和职责

1.管理小组的组成和职责:试点村要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有管理能力的村民组成互助资金管理小组。管理小组一般由5人组成,即组长1人、会计1人、出纳1人、监督员2人。管理小组负责资金的审批、发放、回收、管理等具体事务,如小组成员对工作不负责,群众有意见的可适时调整。

2.管理小组成员的条件:一是入互户;二是长期在家;三是公道、正派、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四是在本村有一定的威望,群众信赖;五是有一定经济管理能力和相应的文化水平。

3.管理小组的办公费用及成员补贴:借款占用费收入中不超过50%部分可用于管理小组成员的补贴和其它与“互助资金”管理相关的合理开支。借款占用费费率和管理小组成员的补助标准均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

4.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管理小组要召集村民参与制定互助资金管理办法,且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才能组织实施。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小组成员的条件、产生、职责分工;农户入互资金数额;贷款审批的条件、程序和权限;借款的对象、借款用途、金额和期限;占用费费率、还款措施、公告公示等。管理小组接受上级党委政府及扶贫、财政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并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管理。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领导,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__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章 杰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李 林 县扶贫办主任

罗晓波 县财政局局长

成 员:查广福 县农业局局长

杜礼坤 县林业局局长

王家虎 县水务局局长

张红斌 县畜牧兽医局局长

杨自斌 县科技局局长

张祥华 县农行行长

王卫松 县信用联社理事长

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于县扶贫办,由李林同志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各成员具体职责是:

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扶贫办):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项目审报、组织实施及协调服务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宣传和上报各种数据和材料等。

县财政局:负责做好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工作,对试点工作的相关人员开展财务培训,指导试点村制定“互助资金”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对互助资金运行情况开展督促检查。

农、林、水、畜、科技等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发挥自身优势,指导农户发展产业,推广新品种,提拱信息服务。并根据各试点村确定的主导产业,按照发展项目种类,抽调人员组成科技下乡组,定期或不定期在试点村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工作,组织实施示范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农户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农行、信用社:认真履行金融部门的职责,为各试点村互助资金存、取款提供便捷的服务。

项目实施乡镇政府:组织实施好试点村项目,抽调人员驻村开展工作,及时反馈试点村运行情况,完成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安排的其它工作。

项目乡镇财政所:负责做好互助资金的发放与回收工作,并按要求按时上报各种表册。

六、总结评比,表彰奖励

试点工作告一段落后,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试点乡镇和村进行考核验收,对试点工作开展措施有力、管理到位,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管理不严、措施不力,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

附:村级互助资金管理制度村组互助资金管理制度

为了在本小组实施好互助金项目,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确保互助金长期安全有效运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经全体互助金小组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制定本小组互助金管理制度。

一、村组基本概况

乡(镇) 村组互助金小组共 户 人,劳动力 个,外出打工人数 个。有农田 亩,旱地 亩;主要经济作物有 等, 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 ,人均年纯收入 元。

二、资金来源

为了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帮助贫困村民早日脱贫,20__年在我村民小组实施互助金项目,支持基本金 元。为了增强互助金成员对项目的关注,经全体村民大会讨论每户自愿配套资金 元,参于基本金的运作。

三、成立互助金管理小组

本村民组共有 农户,其中 户自愿加入互助金项目小组,成为互助金项目小组成员。

年  月 日村民组全体村民大会讨论,民主推选产生了有 等 人组成的 村民组互助基金管理小组,其中女性 名。

1.管理小组成员具备以下条件:

团结群众、组织能力强;

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至少小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

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不谋私利;

有威信、群众拥护、信任;

责任心强、办事公平、公正、公开;

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愿意担任小组管理工作。

2.管理小组成员分工及职责

组 长: (男或女);

会 计: (男或女);

出 纳: (男或女);

监督员: (男或女)、 (男或女)。

组长负责定期组织召开管理小组例会和全体成员大会,定期向上级汇报基金运作情况,监督制度的执行和遵守,组织联络等;

会计负责做账,公布账目,监督出纳等;

出纳负责现金的流动和管理等。出纳平时保存的现金不得超过1000元,还款户归还的现金在出纳处保管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7天;

监督员负责监督组长、会计、出纳办事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互助金成员是否执行和遵守制度等。

管理小组所有成员都要负责资金的发放和回收等管理工作。

3.管理小组更换和工作职责

管理小组在任期内,如有成员外出打工或不能胜任小组工作,要及时召开全体成员大会讨论更换和调整,并报扶贫办和乡镇备案。

管理小组成员必须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帮助贫困户策划发展项目。

管理小组成员负责管好用活资金,个人无权私自动用资金,无权批准除发展生产以外的项目借款。

管理小组成员不得有3人以上(即同一批次只能2人)同时借用资金,需用款时应在不同批次轮流借款。

定期召开例会。管理小组每月至少要开一次例会,主要是汇总资金发放回收情况,商讨有关问题等;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例会,主要是公布资金的借还款以及使用情况,讨论一些重大问题等。每次会议必须有记录。

管理小组职责:一是组织互助金的发放和收回,借款需经集体讨论,并由3户会员担保,实行整贷整还;二是组织会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三是讨论会员在生产中遇到的个体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寻求互助集体成员的帮助;四是商议决定下一时段中需要开展的其他活动;五、对管理人员和互助金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和评议。

有关项目的重大事情,管理小组不得擅自作主,必须经全体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管理小组要在每月5日前,向辅导员汇报互助金运作情况,互相反馈有关信息。

四、互助金的使用程序

本互助金 万元(包括农户配套)只允许在本村参与互助的全体成员范围内有偿周转使用。

1.借款额度:每户借款最高不得超过10000元。

2.借款期限:借、还款限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可提前还款。对于特殊情况不能到期一次性还款的,经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同意,也可以采取本期借款结转的办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期还款,但必须办结转分期还款手续,同一借款户不能连续两次发生结转还款。

3.借款户比例:每次借款的总户数要始终少于未借款户的总户数。特困户和妇女有优先借款的权利,但必须是有信誉户。

4.审批权限和还款规定:借款__x元以内由组长审批;____元由管理小组x人共同审批;____元由全体成员会议审批。在审批权限范围内,谁审批的借款,到期由谁负责催收。借款户若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互助组全体成员大会可以讨论决定可延期 月。若遇到个别不讲信誉户,全体成员将按照抵押物和担保人的约定方式处理。

5.借、还款手续:村民借款,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先填写借据,夫妻双方签字,一方外出时可由另一方签字。采取抵押物担保方式,应注明抵押物名称,抵押物必须是可比价的不动产物;采取担保人担保方式,至少应由2名以上(含2名)未借款人签字担保,

担保人必须有偿还能力,借款户不能按时还款,担保户应积极帮助还款。借出款及时入账。借款户还款时,应开具还款凭据,及时注销借款。

五、互助金使用基本范围

1.此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其它发展经济的项目,帮助贫困户脱贫,不支持富裕农户使用本基金,不可挪作他用,特别不准许将基金的本金用于公益事业。

2.发展项目不得违反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不准破坏环境;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3.积极支持困难户和妇女,帮助他们策划项目。

4.遵纪守法户和信誉户,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借款。

5.资金周转在2-3批内,所有想借款的农户包括贫困户至少应得到一次借款机会。

6.管理制度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经全体成员会议讨论通过后,适时地修改和完善,并及时报上级部门备案。

以上制度经

资助工作要点篇9

一、城乡社会救助工作

一是城乡低保工作。城乡低保工作分别于1997年、20*年开始实施,经历了试点起步,全面推进,规范管理,应保尽保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且保障人数逐年增加,保障标准和人均月补差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低保保障标准1997年为90元、20*年为110元、20*年为150元,月人均补差1997年30元、20*年42元、20*年158元,保障对象由1997年的110余人增加到20*年的4442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4.4%。并实施分类施保。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年年人均收入低于650元提高到20*年的700元,月人均补差由20*年的15元提高到20*年的52元,保障对象由20*年的2314人增加到20*年的899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7%。

二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20*年、20*年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以来,农村医疗救助累计3351人,救助资金132万元;城市医疗救助累计256人,救助资金17万元。每年为农村低保家庭、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补助资金10元。累计补助资金11万元。

三是五保供养工作。2007年开展实施,全县现有五保对象822人,集中供养27人,分散供养795人,集中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率为3.3%,且供养资金及时到位。

四是慈善工作。自20*年10月成立县慈善协会以来,共筹集善款7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千多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0余万元。

五是临时救助。县内县外每年零时救助2000余人,发放救助款2万余元。

二、扶贫开发工作

我县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非重点县,但在全县279个行政村中有37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这些重点村主要分布在地处南北两山经济欠发达的孙庄子、王家楼、存瑞三个乡镇,重点村总人口2398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9%。帮助这些重点村消除贫困,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年我县启动了第一批12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至20*年,省市扶贫部门为我县安排扶贫发展资金188万元,全县第一批重点村利用扶贫资金打成机井4眼、完成截潜工程2处、修路45公里、建桥2座、硬化街道4000米、完成低产果园改造100亩、建日光温室大棚2100平米、建柴鸡养殖小区1处,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20*年全县已有第一批的8个重点村实现了脱贫。

20*年启动了第二批13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同年,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冀扶办发[20*]26号文件《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行分级扶持的通知》精神,非重点县的重点村由相关市参照省对重点县扶贫开发重点村扶持的标准和办法予以扶持,但市以我县属省扩权县为由,未给我县重点村安排扶持资金。我县多次向省有关部门反映此问题,省有关部门意见仍由相关市扶持,市意见由省负责扶持,造成我县重点村的扶持资金至今未得到落实。针对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我县采取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包村及经济党建双强村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做法,帮扶贫困村。从20*年起,共提供帮扶资金155.*万元,其中,县级投入1*.15万元、县直部门投入32.4万元、双强村投入14.5万元,有效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一是救助面窄。随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逐步建立,党和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那些符合条件却因某些原因导致无本地户口的城乡贫困户和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因某些突发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边缘家庭,为能及时纳入救助范围。二是救助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县财政还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救助困难群众。三是五保集中供养率偏低。主要原因是,新建、改扩建敬老院近年来未能落到实处,但今年以来,县委、政府以下决心,并实施区域性敬老院的建设。目前,东花园区域性敬老院已施工建设。

资助工作要点篇10

990多万元,受援农民工人数达2万人;咨询代书近5万人次。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为进一步做好____年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中的法律援助工作,省司法厅已经将为农民工工资拖欠提供法律援助工作列为____年全省司法行政工作重点之一,决定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法律素质,扩大法律援助制度在广大农民工中的影响力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和法律援助制度宣传工作,把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普法依法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传落实,扩大法律援助制度的社会影响力,使广大农民在进城务工前就对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援助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农民工学会运用法律援助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一些过激的不良行为,从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二、建立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工作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要紧紧围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这一重点工作,探索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为农民工及时获得法律援助创造条件、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省、市、县(市、区)三级法律援助机构要加强同省内外法律援助机构的协作联系,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密切配合;推动法律援助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设,在乡镇或重点厂矿企业内部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二要落实便民利民措施,简化工作程序。各地在实施对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时要采取和落实以下有关措施:1、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对农民工有问必答;2、公示农民工法律援助范围、条件及申请、获得法律援助工作流程等制度,让农民工走进援助机构便对法律援助有关内容一目了然;3、公布法律援助咨询电话,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开通网上、电台服务,使农民工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法律援助相关信息;4、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法律援助专职人员工作监督栏,建立规范的投诉处理程序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段,监督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5、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尽可能放宽经济贫困条件,对拖欠工资时间长、数额大、人数多的案件不需审查申请人的经济条件,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开辟绿色通道;6、对群体性的农民工工资拖欠援助事项要集中办理。

三要建立起法律援助机构同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____年9月司法部联合劳动部等九部委制定的《关于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的意见》,加强同劳动、建设、法院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明确相关部门在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义务和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沟通机制及反馈机制,做好法律援助同司法救助的衔接,共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的办理效率。

四要健全完善办案质量监控机制,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做好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工作的关键是提高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质量,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要加强对法律援助专职工作者、社会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三类法律援助实施主体的监督管理,建立重大农民工工资拖欠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上报制度、投诉处理等在内的办案质量监控机制,促使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要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法律援助工作做好组织保障

(一)提高认识,精心部署。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研究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好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工作。

(二)探索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维权新途径,整合法律援助资源。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探索法律援助资源配置的新路子,省辖市法律援助机构可以统一受理本辖区范围内的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根据各辖区专职队伍情况、律师资源情况及案情,统一指派或自办。要广泛利用社团组织、法学院校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建立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开发社会人力资源,解决律师数量少、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多的地区法律援助资源不足的难题。

(三)切实做好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工作。针对目前部分市、县(市、区)法律援助经费空白或预算数量很少的情况,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争取各地财政支持,推动法律援助经费及早列入财政预算;法律援助经费不足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地方,要保证经费优先运用到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事项上,确保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信息

通报制度。各地要将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上报省司法厅,必要时通报当地有关部门;同时要建立重大案件上报制度,对影响较大、涉及人数较多的农民工讨要工资案件及时上报至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