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9 14:20:29

新概念作文

新概念作文篇1

      所谓“新”,本身自然是相对“旧”而言的。我的理解是新概念作文教学也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批判与继承。在新概念作文教学方面,很佩服周一贯先生、于永正先生、贾志敏先生等知名教育专家提出和倡导的一些理念。他们的作文教学,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作文题材信手拈来,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语文真的就是生活!      多年以来,我也在积极探索新概念作文教学的途径,本次提供给各位剖析的是一些教例,希望能够听到大家的一些意见。(注:这些教例来源于我的教学实践,保证原装,如假包换。 :)  教例之一 —— 预约作文现场描述:冰雁老师(本文作者)正在引导学生进行十一册(新修订版)第二单元写人作文的训练……课堂气氛热烈,但是下午天气较热,为了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冰雁临时决定调整教学策略……冰雁:同学们,大家现在可能都有了自己的构思,写谁?写谁的什么事?为什么写?题目怎么确定?能告诉大家吗?

(此刻有些同学举手示意,但面很窄,为了打开“局面”,请了一位同学发言。)

冰雁:嗯,构思新颖,不错,不错! 我可以预定你的这篇作文吗?

(全体皆诧——老师还用预定?)

冰雁:是的,老师对你的作文很感兴趣,可以在写完的第一时间给我欣赏吗?

(此生惊喜于色,连连点头。)

冰雁:我知道其他同学还有许多很好的想法,不妨谈出来,让大家一同欣赏,看看你的作品会让多少人感兴趣,成为你的预定者!

(课堂气氛瞬间更加热烈,创新的火花随处闪现……冰雁乐坏,抽学生发言,并借机将学生的构思写了板书出来,不一会,竟有30之多!)

冰雁:看到这么多的构思,你最想看的是谁的作品?可以现在向它的“版权拥有者”预定!

(学生发言,老师很快纪录预定的人数,结果写妈妈的《品味母爱》,写婆婆的《最后一次争吵》,写姐姐的《冤家》,写爸爸的《油气》“人气”最旺,其余的90%构思也不错。)

冰雁:在正式作品以前,我们请小作家对自己未来的作品内容做一介绍,好吗?

(四位胸有成竹的同学上台,冰雁热情与之握手,祝贺他们,并希望他们写好作文以后,不要忘记给自己的支持者评析。随后学生开始介绍自己将要的作品……“”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大家凝神细听,《品味母爱》讲述妈妈深夜为自己熬姜汤,《最后一次争吵》表达了对和临终前一个月的婆婆争吵的终身悔恨……)特别说明:当看到学生们眼角晶莹的泪花,我真切感受到了语文人性化的魅力。学生叙述完毕,教室里竟鸦雀无声,我也不禁语塞,只是说:可以让老师也加入到你们作文预定者的行列吗?(未完,待续,同时期待得到您的意见。) 谢谢大家鼓励!(暗想:看来小语论坛不仅有“家”的温馨,也有一定的压力呀!)(接上面,继续未尽话题)

一直认为表达是一种内在的需要,新概念作文教学当致力于表达氛围的营造。对于学习主体而言,表达会是一种学生迫切的欲望,而不再是取悦老师或者迫于“压力”的不得已行为——他们尽情表达而无所顾虑,哪怕错了。这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呈现一片生机。 教例之二 —— “专利”作文

相关背景快照:早些时候,看过特级教师王有声老师(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关于引导学生突破作文选材关的一些论述。他提出的作文“碰头会”和所倡导的选材“真”、“新”、“独”,于今天的作文教学仍颇具指导意义。冰雁经过悉心测试,王老师所授招式屡试不爽。后来加以改进并实践(大言不惭的说法),原始版权仍归王老师所有。

下面将镜头回放至冰雁在小语八册(九义教材)的一次作文训练,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家电。根据原定计划,碰头会立刻在各组展开。不过很快就遇到了麻烦:一是何谓“家电”?二是家电类别不是很多,如何避免选材的重复?社会在发展,家里的电器越来越多,那电动剃胡刀、电脑算不算家电?当然算,家电——家里的电器嘛!可是对于避免选材与别人重复,需要动一番脑筋。同学们立刻讨论了解决方案,对,相同的事物,表现不同的方面,或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作文教学活动显然大有裨益。)

冰雁:在小组内确定好了自己的写作内容,可以向老师申请“专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保护大家的“知识产权”。

(全体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讨论并积极发言,力争获得“专利”——当然,老师允许大家获得多项专利并可进行“转让”。)

新概念作文篇2

1、流年狠狠的冲刷记忆的彼岸,曾经花香肆意弥漫,而现在,岁月凋敝了鲜艳,一地落花,满眼狼藉,几次沦陷。

2、做一个童话中个性鲜明的角色,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多简单,多好。

3、我是个小丑,原来我斑斓的鼻子开不出和你在一起的夏天。

4、我不过是你转身就遗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磋砣年华到天涯。

5、这个世界这么脏,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谈悲伤。

6、也许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失去,失去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后变成的那个人或许自己现在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却只有无可晚会地一直走下去。

7、这些摇曳的生命,他们到了哪里,他们在哪里熠熠生辉?

8、她并不是害怕孤独,而是无法承受那种字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和她有关联的感觉,那种感觉,太绝望拉。

9、锁,多么虚有其表,以为一块烂铁就可以锁得住拥有,锁得住失去了么。它充其量不过是能虚张声势,唬唬别人,唬唬自己而已。

10、再见再见,再也不见。

11、如果还有梦想,旅程就不会结束。当你离梦想最近时,从这里出发的路程最远。

12、依然行走,只是与时间的方向相反。()

13、我不是不知道我喜欢什么,只是我更清楚我要什么。

14、我不清楚坚强和麻木的界线是什么,有时候似乎什么都不在乎,可只有自己知道,那是因为太在乎了。

15、活着的时候要快乐点,因为你将会死很久。

16、有时候坚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炼成。

17、人们越向她投来鄙视的目光,她就越要坠落下去。她用这种极端的行为向过去诀别,坠落已然成为她抵抗这个世界的最后武器。

18、生命是一场华丽的葬礼。

新概念作文篇3

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可以严谨地律已;接触社会这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的掞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列子*近。

中国人向来品性如钢,所以也偶有洁身自好者,硬是撑到出生后好几十年还清纯得不得了,这些清纯得不得了的人未浸水,不为社会所容纳,“君子固穷”了。写杂文的就是如此。《杂文报》、《文汇报》上诸多揭恶的杂文,读之甚爽,以为作者真是嫉恶如仇。其实不然,要细读,细读以后可以品出作者自身的郁愤——老子怎么就不是个官。倘若这些骂官的人忽得官位,弄不好就和李白一样了,要引官为荣。可惜现在的官位抢手,轮不到这些骂官又想当官的人,所以,他们只好越来越骂官。

写到这里,那布已经仿佛是个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了,撑足了杯子。接触久了,不免展露无遗。我又想到中国人向来奉守的儒家中庸和谦虚之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很不幸得先学会谦虚。一个人起先再狂傲,也要慢慢变谦虚。钱钟书起初够做,可怜了他的导师吴宓、叶公超,被贬成“太笨”和“太懒”,惜后来不见有唯我独尊的傲语,也算是被水浸透了。李敖尚好,暂时磨不平他,他对他看不顺眼的—一戮杀,对也照戮不误。说要想找个崇敬的人,他就照照镜子,但中国又能出几个这类为文为人都在二十四品之外的叛才?

然而在中国做个直言自己水平的人实在不易。一些不谦虚的人的轶事都被收在《舌华录》里,《舌华录》是什么书?——笑话书啊!以后就有人这么教育儿子了:“吾儿乖,待汝老时,纵有一身才华,切记断不可做也,汝视《舌华录》之做人,莫不作笑话也!”中国人便乖了,广与社会交融,谦虚为人。

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

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幸亏胡适病死了,否(文秘站:)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

写到这里,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于是涉及到了过分浸在社会里的结果——犯罪。美国的犯罪率雄踞世界首位,我也读过大量批评、赞扬美国的书,对美国印象不佳;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一个美国孩子再有钱,他也不能被允许进播放黄带的影院。

新概念作文篇4

张扬,是青春的个性,活力,是青春的财富,快乐,是青春的风采。

清晨的校园一片寂静,晶莹的露珠在柔嫩的花瓣上闪耀着别人无法理解的光芒,远处不时传业鸟儿动听的鸣叫,红扑扑的太阳正伸着懒腰吞吞地爬上天的边际。

虽然告别了童年的芳草地,但是我们又冯进了青春的舞曲境地。

“叮铃铃”的课铃声将我们带进了宽敞的教室里,沙沙的名字声扬起了宽敞的教室里,沙沙的名字声扬起了一阵阵淡淡的墨香,汗水湿润了那微颦的眉头和快速移动的手臂,“砰砰”的撞击声将我们领进喧闹的球场,热情四溢的少年们在这儿向着梦想奔跑着,追随着,防佛球声永无止境……

是青春让我自信

流星划破寂静的夜空,水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青春的我像一只刚刚学飞的雏鹰,面对外面的世界既向往又害怕,常常想展开“翅膀”飞向高空,常常又因为害怕而萎萎缩缩,面对已经“高高在上”的其他雏鹰,既羡慕又自卑,是青春,是它告诉我:青春就是自信,是它使青春的我抬头挺胸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挫折。

是青春给了我活力。

在小路边熙熙攘攘,在操场上奔奔跑跑,我的朝气我的活力感染着每一朵小花每一棵小草,它们在为我的活力微笑,它们在为我的朝气绽放,我可以拍着胸脯为自己的活力而骄傲,是青春,是它告诉我:青春就是张扬,推开夜天窗,对流星许愿,给我们一双翅膀,我们就能勇敢飞翔,能够接受梦幻的太阳。

是青春教会了我坚强

哭哭啼啼是小时候的我,现在的我不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哭闹,坦然地面对外来的困难与委屈,因为我的肩膀已不再小,可以挑起外来的压力,是青春,是它告诉我青春就是坚强,既然困难已经来临,我又何不既来之则安之,让这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没有值得我流泪,值得我哭泣的人不会让我流泪,坚强才是我真正的翅膀。

是青春赋予我多愁善感

不经意的一个微笑让我心动,无意识的一个动作使我伤心,青春的我就是这样多愁善感。年幼轻狂的我总是把寂寞挂在嘴边,却从来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寂寞,因为我有爱我的父母,朋友与老师,是青春,是它告诉我:青春就是淡淡的忧愁,因为多愁善感而有了一颗善良,感恩的心。

青春,一个充满朝气蓬勃的词,有眷宛如七彩长虹般的缤纷绚烂,好似金玉的灿烂辉煌,更有着神秘的梦幻色彩青春,也是一杯用岁月酝酿出来的琼浆玉液,细细品尝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有酸有甜还有辣。

青春,让我们充满朝气与活力,让我们情窦初开,洒脱不羁。

汗!青春的营养物质,青天因汗水浸泡而显得丰盈饱满;泪,青春的溶剂,青春被溶解而稀释,稀释的青春被溶剂,分解得只剩下一副刚强不屈的身躯。

青春期的我志比天高,像春天一样富有生机和活力;青春期的我豪迈洒脱,像夏天一样热情奔放;青春期的我,不知为什么变得如此多愁善感,像秋日的丝雨一样深沉忧郁;青春期的我,有了冬天的冷峻与沉稳。

青春是两颗连在一起的心,是友情,青春的友谊是无私的,纯结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它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以后,仍然令人如此怀念,有人说:撇开友情就无法淡青春,也许吧,因为友情是点缀青春最美丽的花朵,缕缕雨丝轻轻掠过花儿,留下浅浅的吻痕。滴滴友情的细雨落入我的心田,种下淡淡的友谊,有一天,在梦里上帝对我说:“前世的500次回眸眸得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你相信吗?”“我相信!”我傻傻地问上帝,“那我们的相遇叫呢,那该需要前世的多少次牵手呢?”上帝没有回答我,他沉默,醒来,我轻轻地对自己说:珍惜今世我们的相遇吧!

青春是光,美丽却易飘零,假如不去呵护,在来不及美丽时,就会凋谢枯萎,青春是雨,朦胧却不多情,假如不去把握,就会变成眼泪,在伤心时破碎,青春是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假如不去拘留,就会在不经决间消逝,无情地飘走无踪。

新概念作文篇5

我迈入筒子楼绝不是因我的家在这儿,只因我被父亲全托给了楼中一户最穷的人家。

在上个生肖龙年,我走进了那个家,由阿姨照顾。我很清晰地记得冬日里,我靠在暖气片上,她喂我吃热腾腾的洋芋面。在我看来,这是我的第一个家,因为先前记忆中的家只有父母不和,鸡毛蒜皮,扭扯厮打,屋子里的味道只剩下刺鼻的酒精味,咸腥的血味,空气凝滞的霉臭味。而筒子楼中的家有菜香、面香,甚至有淡淡洗衣粉的味道。

少不更事的我一直觉得筒子楼是上帝为我打开的一口天井,阳光星辉都倾泻到了我的身上。我拥有了像样的家。

时光推搡着我前行,我不觉越过了红领巾时代。我仍像三岁小孩一样乖,帮阿姨扫地拖地,在厨房里帮她打下手,在她生病时,为她煮一个鸡蛋。半个生肖轮回的春秋,我已经彻彻底底融入了这个家。

父亲早已经商挣足了钱,买了一套像样的商品房,要我回到他身边。其实我早该明白,自我走进金城,我的户口本便白纸黑字定下了我外地人的身份。我不得不为了中考回到我所谓的故乡南城。

我开始变得很怀旧。南城家中的陈设我刻意要与记忆一模一样,我穿着同样的衣服,我习惯重复旧句子。一切都像模像样起来,只不过我发现衣服小了,歌曲老了,句子也不合时宜了。

不错,寻找过去的旧时光,只用双眼是不行的,或许有人说是用心。嘻,这是我听过的最为荒唐的理论家理论。我用心将记忆中的一切刻录,包括眼中的世界,耳中的世界,嘴中的世界。甚至气味,我买来相同的君子兰来向我扯谎。不过,我愈发觉得过去是找不回了。

故事早该结束了。我,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在一个家中重获温暖,然后失去,然后寻找,最终感叹到寻找不是用眼睛的呀。嘿,若是如此,我便不讲这个故事了。

其实故事另有结局。

我终于按捺不住思念,莫名其妙回到金城,冲进筒子楼,到阿姨家门口敲门,却发现是一个陌生秃顶的老汉。我说我要见阿姨。他却说他一直住在楼中,未曾听说阿姨这么一户人家。我错愕离开,缓步走出筒子楼,华灯初上,却发现马路对面,爸爸妈妈焦急地叫着我的名字。晚上,我是被爸爸妈妈架着回家的。

新概念作文篇6

[关键词] 电子政务 评估体系 管理创新 文本内容分析

1 引 言

创新是将新的观念或防范诉诸实践,创造出新的事物的过程,从而改善现状。政府创新就是指政府组织适应外在环境需要形成新的结构、流程和行为方式[1]。政府通过创新,可以更快地实现职能转变、观念改进以及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方式的再设计与建造,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电子政府是实施政府创新的关键措施。全面形成网上虚拟政府,形成电子政务流程,可在网上积极地对社会民众的需求做出回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公正、有效地实现其需求和利益。政府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可以保证公共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克服随意性,减少管理失误[2]。

当前,电子政务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同时关系到国家、民族竞争力的重大创新活动[3]。为了使电子政务真正收到实效,必须对电子政务的实施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国内目前开展的众多电子政务评估活动多从信息化基础、组织提升、公共效益、用户满意等方面进行评估。鉴于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的一种创新,只有对创新管理进行有效评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的资源才能被充分利用,所以本文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针对2003-2009(缺少07年)年电子政务发展报告,借助ATLAS.TI文本分析工具进行分析编码,并结合创新管理测量框架(IMMF)建立电子政务评估体系框架和创新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指标体系中创新概念数分布,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2 评价体系建立

2.1 概念化分析

为了评价创新管理,许多组织纷纷界定创新范围,量化创新措施,建立创新管理流程基准,并且评估创新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方面的文献多从创新观念、方法和实践三方面进行研究。Adams和Phelps提出的创新管理测量框架(IMMF)是在创新管理文献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独特的综合框架。IMMF为管理人员评估创新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4]。

2.2 指标确定

本文在指标的确定上,基于文本内容分析方法[5],借助ATLAS.TI文本分析工具对6篇电子政务报告进行了阅读、编码与分析,最终得到了包含指标概念编码的报告。一级指标的确定上,以文档段落编码标识粒度,根据报告中标识的指标概念出现的数,结合创新管理测量框架(IMMF),最后选取了出现数较高的概念作为一级指标。这里我们选择了投入、知识管理、战略创新、组织文化、投资组合、项目管理、商业这7个构件作为一级指标,即确定了评价体系的创新构件。

在二级指标(即各构件所对应的创新概念)的确定上,仍然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编码标识文本内容的概念指标,然后依次通过公式1、公式2和公式3,计算二级概念指标相对应于一级概念指标的权重。

其中 和 是文本数, 表示在n个文本组成的集合,有一级指标概念i出现的文本数量, 表示在n个文本组成的集合中,有一级指标概念i和二级指标概念j同时出现的文本数量。 和 是概念数, 表示一级指标概念i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 表示概念i和概念j在文本中同时出现的次数。R表示了二级指标概念j相对于一级指标概念i的重要程度。

公式3计算二级指标概念j到一级指标概念i的关联,我们使用阙值确保只有最相关的概念被保留,在本文中我们以50%为标准,选取 的概念j作为i的二级指标。以上面确定的一级指标概念投入为例,对其进行内容概念检索,通过上述计算公式,计算概念的关联。表1描述了投入中部分概念近似关联度,最后得到了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上述通过文本内容分析确定了评估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概念,同时也确定了一级指标概念的分布数,但是这个数只是初步的值,一旦我们通过关联分析确定了一级指标下包含的二级指标概念,便需要重新确定一级指标概念的分布数。即二级指标概念在文档中出现的段落就对应于其相关联的一级指标概念,由此可以重新修订文本的一级指标的标识编码,从而确定修正过的一级指标概念的数。

图1是修正过的一级指标概念的数分布直方图。由于数是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即数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数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6]。一级指标概念的数,可以反映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由此我们可以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出建议。

由图1可知,在7个一级指标概念中,项目管理概念的数最高,这表明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比较注重项目管理,即从电子政务的实施决策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其目标。另一个比较高的是商业化概念,这也符合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发展趋势――逐渐“以公众为中心”,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目标,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投资组合管理概念的数比较低,这是由于目前各级政府注重电子政务投入,而没有考虑收益问题。

由于这6篇报告篇幅差异非常大,如2006年的报告共367页,而2008年的报告却只有262页,若直接比较一级指标概念数,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研究的有效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了标准百分比计算[7]。计算方法如下,假设2008年的统计显示,投入概念的数为482,7个一级指标概念总数为10738,2008年投入概念的标准百分比为:

(2008“投入”的数/2008年总数)*100%=(482/10738)*100%=4.4887%

从而,我们可以绘制一级指标概念标准百分比折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一级指标概念标准百分比折线图

由图2可知,投入概念的标准百分比有上升趋势,这是因为各地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中,加快信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商业化概念的标准百分比也有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各地区在提供服务的时候正逐渐把公民当作消费者来对待,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项目管理概念的标准百分比在2008年开始下降,这是由于2008年后,各地区已将其关注点从信息通信技术投入和部署转移到人的技能和人力资本的增长方面,项目管理概念标准百分比下降可以解释为各地政府对技术和硬件的关注度降低;据2009年的数据显示,组织文化概念的标准百分比已经超过了18%,这说明各地政府都在通过注重组织文化发展来促进电子政务建设。

4 结论和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曾因注重信息通讯技术部署而导致了数字鸿沟,笔者认为硬件与软件重视程度保持平衡可以进一步缩小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标准百分数差。项目管理概念的标准百分数平均为24.124%,而知识管理仅为12.999%。知识管理是任何一个知识型社会的基础。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应该注重知识管理的效益和效率,还应该多关注人、流程和信息等因素,包括组织间信息共享和后台信息集成,政府门户网站设计开发者的技能水平以及电子政务参与者的特征等。

? 目前,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级政府机构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都很高,政府网站数量也快速增加,但是政府网站的应用水平却不高。各政府部门应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组织内容与信息,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使“恰当”的个体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

? 电子政务的效率可以通过投资组合管理概念指标反映,它的标准百分比平均为1.149%,是最低的。为了衡量各地区电子政务的真正能力,各地政府应衡量实施电子政务后的财务状况。通常情况下,投资回报率(ROI)、电子政务方面投资的盈亏平衡值、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净现值可以作为有形因素来评估电子政务效率。

? 为了提高我国的电子政务能力,在政府门户网站尚未规划完善的情况下,各政府机构不应急于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不应大量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外包”业务。此时的“外包”只会强化已有的各自独立发展的格局,不利于将来技术、业务与管理的全面整合。

参考文献:

[1] 蒋达峰,李立明.从公共管理角度看电子政务和政府创新.城市管理与科技,2002,4(4):21-23.

[2] 李钰.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研究.[学位论文].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08.

[3] 翟智斌.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215-216.

[4] Phelps A. Innovation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6(8):21-47.

[5] Kassarjian H H. Conte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earch.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77,4(1): 8-18.

[6] 张建斌.Excel编制数表及绘制直方图.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1):63-65.

[7] Potnis D D. Measuring e-Governance as an innov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0(27):4148.

[作者简介] 宗婷婷,女,1985年生,硕士研究生,2篇。

新概念作文篇7

关键词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位置在摘要之后。早在1963年,美国ChemicalAbstracts从第58卷起,就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关键词索引,提供快速检索文献资料主题的途径。在科学技术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全世界每天有几十万篇科技,学术界早已约定利用主题概念词去检索最新发表的论文。作者发表的论文不标注关键词或叙词,文献数据库就不会收录此类文章,读者就检索不到。关键词选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和该成果的利用率。

1关键词分类

关键词包括叙词和自由词。

1)叙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自由词——反映该论文主题中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或在叙词表中找不到的词。

2关键词标引

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GB/T3179—92规定,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或叙词)。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T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自由词)。

所谓标引,系指对文献和某些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如: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实验设备等进行主题分析,并利用主题词表给出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是为了从内容复杂的文献中通过分析找出构成文献主题的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标引所需的叙词。标引是检索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标引,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检索。科技论文应按照叙词的标引方法标引关键词,并尽可能将自由词规范为叙词。

3标引关键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专指性原则

一个词只能表达一个主题概念为专指性。只要在叙词表中找到相应的专指性叙词,就不允许用词表中的上位词(S项)或下位词(F项);若找不到与主题概念直接对应的叙词,而上位词确实与主题概念相符,即可选用。例如:“飞机防火”在叙词表中可以找到相应的专指词“专机防火”,那么就必须优先选用。不得用其上位词“防火”标引,也不得用“飞机”与“防火”这两个主题词组配标引。

3.2组配原则

叙词组配应是概念组配。概念组配包括2种类型:

交叉组配。系指2个或2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喷气式垂直起落飞机”,可用“喷气式飞机”和“垂直起落飞机”这2个泛指概念的词确切地表达叙词表中没有的专指概念;“肾结石”可用“肾疾病”和“结石”这2个叙词表示一个专指概念。

方面组配。系指一个表示事物的叙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信号模拟器稳定性”可用“信号模拟器”与“稳定性”组配,即用事物及其性质来表达专指概念;“彩色显像管荧光屏涂履”,可用“彩色显像管”、“荧光屏(电子束管)”和“涂覆”3个词组配,即用事物及其状态、工艺过程3个方面的叙词表达一个专指概念。

在组配标引时,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参与组配的叙词必须是与文献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最邻近的叙词,以避免越级组配;组配结果要求所表达的概念清楚、确切,只能表达一个单一的概念;如果无法用组配方法表达主题概念时,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词或相关叙词标引。

3.3自由词标引

下列几种情况关键词允许采用自由词标引。

a.主题词表中明显漏选的主题概念词。

b.表达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出现的概念。

c.词表中未收录的地区、人物、产品等名称及重要数据名称。

d.某些概念采用组配,其结果出现多义时,被标引概念也可用自由词标引。自由词尽可能选自其他词或较权威的参考书和工具书,选用的自由词必须达到词形简炼、概念明确、实用性强。采用自由词标引后,应有记录,并及时向叙词表管理部门反映。

4关键词的标引步骤

首先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对所选出的词进行排序,对照叙词表找出哪些词可以直接作为叙词标引,哪些词可以通过规范化变为叙词,哪些叙词可以组配成专指主题概念的词组;还有相当数量无法规范为叙词的词,只要是表达主题概念所必需的,都可作为自由词标引并列入关键词。

新概念作文篇8

关键词:熟语;俗语;种的概念;范畴

在汉语词汇学研究中,有两类词汇单位,即词和固定语。固定语是词的等价物,在作为语言建筑材料来构造句子的作用上相当于词。而当前要研究固定语这一类词汇单位,则首先要弄清楚“熟语”这一概念术语,它到底是以一个上位概念存在呢,还是与成语、谚语等同作为下位概念存在呢?对于熟语的性质和范围,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仍存在许多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种的概念问题;二是所属范畴问题。故本文就这两个问题一一进行探讨。

一、种的概念问题

种的概念问题是指在大类的划分上,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认为“熟语”是上位概念;二是认为“俗语”才是种的概念。前者以武占坤为代表,他认为熟语是指人民群众常用的、定型的语句,下位语种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①后者以温端政为代表,他认为“俗语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并在他们口头上流传,结构相对定型的语句。……俗语应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②对于种的概念定义,前者更多着眼于结构的定型化,后者更多着眼于使用的口语化,这主要表现在二者对于各自下位概念中成语的定义上,温端政只把口头上的成语作为下位语种,而武占坤则认为无论口语化还是书面化,成语作为定型的语句就该列入下位概念中。

种的概念问题不能得以统一,将给汉语词汇研究带来困难。比如在对禅宗语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就发现因对上述种的概念定义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禅宗语录熟语、谚语研究范围的不统一。薛春华硕士论文《禅宗语录熟语研究》就采用的是武氏熟语的概念;范春媛博士论文《禅籍谚语研究》则认同温氏俗语的概念,把谚语和惯用语、成语等一起与俗语构成属与种的关系。不仅是禅籍语录研究如此,只要涉及这一词汇单位的大类划分,研究者们都要事先确定一个定义范围,这样的现象会造成术语的混乱和研究的随意性,是一个急需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汉语固定语形式在早期就已经出现,但并不是以“俗语”或“熟语”命名,先秦文献中多叫做“野语”“鄙语”“谚”等,一直到汉代才出现“俗语”一词。因此前人所谓的“俗语”,常常是和其他术语,如“常言”“谚”“鄙语”等混用,并不专指某一种语言单位,而是泛指那些风格俚俗的词语,也就是相对于“雅”的概念而言。但随着汉语的发展,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像歇后语、惯用语和成语这样新的语言形式不断出现,之前的俗语概念界定已经不起作用了,于是有人提出了狭义俗语和广义俗语的概念。广义俗语就是我们现在讨论的种的概念,而从广义俗语中剔除成语等剩下的固定词汇材料就成为了狭义俗语,与歇后语、谚语、惯用语等处于同一层级。而“熟语”这一术语在我国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中并不存在,它是由俄语词翻译过来的。部分学者之所以以“熟语”为种的概念,主要认为“熟语”这一术语的引入逐渐取代了“广义俗语”,包括了成语、谚语、歇后语和狭义俗语等下位概念。

依上述,笔者认为把“熟语”作为种的概念更为恰当。一是因为“俗语”这一术语其实从古展到现代,更多倾向于表示“雅”的对立面。在古代它是泛指风格俚俗的词语,而在现代,广义的俗语指所有流行于群众口头的通俗易懂的固定习语,也就是按广义的用法,从“俗”和“雅”的对立来划分,从语体色彩进行划分,比较典雅的成语和名言称为“雅语”。正如温端政所定义的“俗语应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而不包括来自书面系统的成语和来自名家名篇的名言警句。”③简而言之,“俗语”这一术语更多强调的是固定语的通俗性,而“熟语”则更多关注固定词组的常用性,“熟语”就是成熟的、比较稳定的、定型的固定词语。从这一角度出发,“熟语”这一术语更适合用来表示汉语词汇学中固定语这一词汇单位的总名,因为固定语之所以能够成为词以外的第二类词汇单位,主要在于其在结构上的定型化,在功能上等同于词,而非从雅俗进行划分。再者按温端政所言,“俗语”作为上位概念,其下位概念只包括口头上常用的成语,那么对于结构定型,在功能上等同于词的那部分典雅的成语又该作何分类呢?二是在学术研究中,术语概念一定要清晰分明,如果以“俗语”作为种的概念,那么就会产生广义俗语和狭义俗语之分,同时由于“俗语”一词在古代已有多种并行说法,如谚语,概念混杂。既然“熟语”这一术语能够清晰地对现代汉语的所有定型词语进行界定,何乐不为呢?

二、所属范畴问题

前文已叙,“熟语”作为种的概念更为合适,那么“熟语”这一上位概念包含哪些下位概念呢?武占坤认为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而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则认为熟语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语或固定词组,包括成语、歇后语、惯用语、专名语、专门用语、准固定语,属于语言范畴;一类是常语,包括谚语、名言及成句子的俚语,属于言语范畴。这就引出了所属范畴的问题,焦点集中在对谚语的归类上,一种意见认为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甚至纳入民俗学范畴;一种意见认为谚语是词汇学的研究范畴,认为其与成语、歇后语、惯用语处于同一平面,与“熟语”是“属”和“种”的关系。第三种意见则以刘叔新为代表,认为谚语不是语言的词汇单位,而是属于语文学范畴,是言语单位,是“运用语言的产物,是比较稳定的言语作品小单位。”④而且刘叔新在熟语大类下划分出的俚语这一小类也是根据语言和言语两个范畴加以区分的,其中是成语、惯用语当中出自民间、俚俗诙谐、口语色彩浓厚的部分是语言的单位;而成句子的俚语则是和谚语、名言平行的一个类别,属于言语的单位。因此,不仅种的概念问题需要解决,其下位概念所属范畴问题,学术界也还有一定争议,值得我们探讨。

出现上述对下位概念所属范畴的争议,主要源于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提出的对常语和固定语的区分,对语言和言语范畴的区分。(由于本文主要探讨汉语词汇研究,所以认为谚语是民间文学的意见,在此不予讨论)从刘叔新的观点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区分,在于固定语在意义上都体现一个概念,在功能上只作为句子成分出现在语句中;而常语在意义上体现的是一个具体的判断和思想,在功能上一般不充当句子成分,而是作为独立的语句出现。因此他认为现代汉语的常语,主要包括谚语、名言及成句子的俚语。三类都表现了完整的思想,是现成的话。基于上述区分,刘氏也提出了常语和固定语的形式区分标志,即末后有无表示终止的语调。简而言之,只表示概念化意义,在使用上作用相当于词,只充当句子成分的则是固定语;而表示完整的思想意义,在使用上是作为引用性语句,不作句子成分的则是常语。

对于以常语和固定语来区分熟语大类的下位概念的做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因为刘叔新在把熟语分别出语言和言语两类之后,又认为固定语和常语界限并不分明。有的常语,使用频率高,所含的意思逐渐由一个作出某种判断的思想变成体现一般概念,从而由现成的一句话变为固定语,这是常语转化为词汇单位,实现了词汇化。例如“孤掌难鸣”“水落石出”等固定语就是从常语转化而来的。又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山雨欲来风满楼”等介于固定语和常语之间,既作为语句被人引用,又可以成为某种句子成分。所以“这类中介的熟语单位,从发展的角度看,可以基本上算作固定语。”⑤从刘氏的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常语和固定语是两个界限不分明的概念,甚至还会出现两可的情况。笔者的意见是如果提出的新概念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事物更加明朗,那么是值得接受的。但如果新概念反而使事物更加的混杂不清,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刘叔新提出的常语和固定语这样的新概念,不仅没有很好的区分出熟语的下位概念,反而使得问题变得更加混杂不清,那么这样的新概念的存在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其次,熟语这一种的概念就是指人民群众常用的、定型的语句。谚语、名言和成句子的俚语产生之初也许是人们经验的总结,表示具体的判断和思想,但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渐已成为定型化的语句。比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等成句子的俚语,在使用中早已定型化,不可能轻易改成“嫁鸭随鸭,嫁猪随猪”“七十二计,走为上计”。其三,如果按刘叔新的划分,那么熟语和固定语只是有所交叉的两个范畴,熟语中的那部分包括成语、歇后语、惯用语、专名语、专门用语、准固定语等表示概念化意义,在使用上作用相当于词,只充当句子成分的是固定语,而另外表示完整的思想意义,在使用上是作为引用性语句,不作句子成分的部分则是常语,包括谚语、名言及成句子的俚语,不属于固定语范畴。这样的划分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也就是本文所解决的种的概念问题,按刘氏的划分,那么“熟语”这一概念术语又该归入何种范畴呢?所以对于熟语这一大类下面的下位概念,笔者主张还是按原先的分类,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

结语

通过上述两个问题的探讨,可知熟语是作为种的概念出现的,指人民群众常用的、定型的语句。之所以采用“熟语”而非“俗语”作为种的概念术语,是因为在汉语词汇研究中对固定语的划分主要依据其结构的定型化和等同于词的功能性,而非使用上的口语化,不能以雅俗作为定义标准。“熟语”作为上位概念,其下位概念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尤其要区分开“熟语”、“谚语”、“俗语”三者的关系,“熟语”是上位概念,“谚语”和“俗语”是下位概念。对于其所包括的下位概念,要清楚谚语、格言和成句子的俚语虽然在产生之初表示具体的判断和思想,但发展到现在已经在使用中定型化,所以仍可划分在固定语范围,属于语言范畴。通过对熟语性质及范围的探究,也可以了解固定语作为汉语词汇学中词以外的词汇单位,划分的两大标准是结构的定型化和等同于词的功能性。(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武占坤. 汉语熟语通论 [M].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2]温端政. 中国俗语大辞典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刘叔新. 汉语描写词汇学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013重印)

[4]徐建华. 俗语,一种独立的熟语语种 [J]. 衡阳师专学报. 1992(1).

[5]姚锡远.“熟语”的种属地位及其定义域 [J]. 汉字文化. 1998(2).

注解:

①武占坤. 汉语熟语通论 [M].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第3页.

②温端政. 中国俗语大辞典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第3、5页.

③温端政. 中国俗语大辞典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第5页.

新概念作文篇9

关键词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位置在摘要之后。早在1963年,美国Chemical Abstracts从第58卷起,就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关键词索引,提供快速检索文献资料主题的途径。在科学技术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全世界每天有几十万篇科技,学术界早已约定利用主题概念词去检索最新发表的论文。作者发表的论文不标注关键词或叙词 ,文献数据库就不会收录此类文章,读者就检索不到。关键词选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和该成果的利用率。

1 关键词分类

关键词包括叙词和自由词。?

1) 叙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 自由词——反映该论文主题中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或在叙词表中找不到的词。

2 关键词标引

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GB/T 3179—92规定,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或叙词)。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T 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 规则》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 ;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自由词)。

所谓标引,系指对文献和某些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如: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实验设备等进行主题分析,并利用主题词表给出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是为了从内容复杂的文献中通过分析找出构成文献主题的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标引所需的叙词。标引是检索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标引,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检索。科技论文应按照叙词的标引方法标引关键词,并尽可能将自由词规范为叙词。

3 标引关键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 专指性原则

一个词只能表达一个主题概念为专指性。只要在叙词表中找到相应的专指性叙词,就不允许用词表中的上位词(S项)或下位词(F项);若找不到与主题概念直接对应的 叙词,而上位词确实与主题概念相符,即可选用。例如:“飞机防火”在叙词表中可以找到相应的专指词“专机防火”,那么就必须优先选用。不得用其上位词“防火”标引,也不得用“飞机”与“防火”这两个主题词组配标引。?

3.2 组配原则

叙词组配应是概念组配。概念组配包括2种类型:?

交叉组配。系指2个或2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喷气式垂直起落飞机”,可用“喷气式飞机”和“垂直起落飞机”这2个泛指概念的词确切地表达叙词表中没有的专指概念;“ 肾结石”可用“肾疾病”和“结石 ”这2个叙词表示一个专指概念。?

方面组配。系指一个表示事物的叙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信号模拟器稳定性”可用“信号模拟器”与 “稳定性”组配,即用事物及其性质来表达专指概念;“彩色显像管荧光屏涂履”,可用“ 彩色显像管”、“荧光屏(电子束管)”和“涂覆”3个词组配,即用事物及其状态、工艺过程3个方面的叙词表达一个专指概念。

在组配标引时,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参与组配的叙词必须是与文献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最邻近的叙词,以避免越级组配;组配结果要求所表达的概念清楚、确切,只能表达一个单一的概念;如果无法用组配方法表达主题概念时,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词 或相关叙词标引。

3.3 自由词标引

下列几种情况关键词允许采用自由词标引。?

a.主题词表中明显漏选的主题概念词。?

b.表达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出现的概念。?

c.词表中未收录的地区、人物、产品等名称及重要数据名称。

新概念作文篇10

1装备作战概念基本问题

1.1装备作战概念构成要素

装备作战概念是以武器装备作战使命为依据,围绕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征而提出的关于武器装备的使命任务、作战运用、能力需求与系统需求的创造性构想描述。装备作战概念的基本构成要素由构想出的未来武器装备在作战中的任务背景、运用方式、能力需求和系统需求4部分构成[12]。

1.2装备作战概念层次划分

装备作战概念是作战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3],重点围绕部队作战任务目标,开展装备作战运用方式的创新。按照研究的层次,可将装备作战概念划分为3个层次。1)集成级装备作战概念。着眼于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以联合作战任务或合成作战任务为牵引,研究完成作战使命的武器装备编成编组、指挥控制和信息交互方式,提出武器装备体系的作战运用方式和要求,形成集成级装备作战概念。2)行动级装备作战概念。着眼于武器装备分队的作战任务要求,研究完成作战任务的武器装备编成编组、部署、指挥控制和信息交互方式,提出武器装备分队的作战运用方式和要求,形成行动级装备作战概念。3)系统级装备作战概念。着眼于武器装备系统的作战功能要求,研究武器装备技术创新、功能创新和结构创新对武器装备作战功能的影响,提出武器装备系统自身的操作使用方式和要求,形成系统级装备作战概念。3级装备作战概念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集成级装备作战概念可包含若干个行动级装备作战概念;行动级装备作战概念也可包含若干个系统级装备作战概念。

1.3装备作战概念研究阶段划分

装备作战概念研究主要分为构想阶段、设计阶段、验证阶段、鉴定阶段和应用阶段,如图2所示。构想阶段是指由军事人员构想出装备作战概念的阶段;设计阶段是充实和完善装备作战概念内涵的阶段,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图2用实线标注);验证阶段和鉴定阶段是指装备作战概念的有效验证阶段和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鉴定的阶段;应用阶段是指经过验证和鉴定生效的装备作战概念用以牵引装备论证工作的进行,进而牵引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阶段。

2模型驱动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框架

模型驱动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框架是指为开展装备作战概念设计而确定的模型驱动的设计流程及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描述。构建框架的意义在于明确模型驱动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的输入输出、设计的内容以及设计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同时便于设计过程中不同领域的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本文构建的模型驱动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框架如图3所示。模型驱动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活动是以装备作战概念的文档描述为输入,经过任务背景、运用方式、能力需求和系统需求的设计,输出以任务模型、运用模型、能力模型和系统模型表述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过程中,装备作战概念描述文档采用以文字、军事图形为主要特征的军事语言来描述;装备作战概念模型则采用基于SysML(SystemsModelingLanguage)的体系结构产品来表述。

3模型驱动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流程

模型驱动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采用模型驱动体系结构,体系结构驱动设计的方式,构建了4类19个基于SysML的装备作战概念DoDAF(DepartmentofDefenseArchitectureFramework)视图产品模型,实现了装备作战概念从基于文档到基于模型的表述,具体设计流程如图4所示。在模型驱动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中,装备作战概念DoDAF视图产品模型由SysML中的模型来描述,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46]。

3.1任务背景设计

应用DoDAF全视图产品和作战视图产品进行设计,建立概要和摘要信息(AV1)、综合词典(AV2)和高层作战概念图(OV1)。SysML中的类图可实现对OV1的描述[79];但SysML不支持对AV1和AV2的描述。

3.2运用方式设计

应用DoDAF作战视图产品进行设计[36],建立作战节点连接描述(OV2)、作战信息交换矩阵(OV3)、组织关系图(OV4)、作战活动模型(OV5)、作战状态转移描述(OV6b)和作战事件跟踪描述(OV6c)。其中:SysML中的块定义图可实现对OV2、OV4的描述,活动图可实现对OV5的描述,状态机图可实现对OV6b的描述,顺序图和活动图可实现对OV6c的描述[1011];但SysML不支持对OV3的描述。

3.3能力需求设计

应用DoDAF能力视图产品进行设计,建立能力构想图(CV1)、能力分类图(CV2)、能力阶段划分图(CV3)和能力隶属关系图(CV4)[36]。其中:SysML中的块定义图可实现对CV2、CV4的描述,内部块图可实现对CV3的描述;但SysML不支持对CV1的描述。

3.4系统需求设计

应用DoDAF系统视图产品进行设计,建立系统接口描述图(SV1)、系统通信描述图(SV2)、系统系统矩阵(SV3)、系统功能描述(SV4)、系统状态转换描述(SV10b)和系统事件跟踪描述(SV10c)。其中:SysML中的内部块图可实现对SV1、SV2的描述,活动图可实现对SV4的描述,状态机图可实现对SV10b的描述,顺序图和活动图可实现对OV10c的描述[711];但SysML不支持对SV3的描述。

4示例分析

采用模型驱动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方法,以新型装甲突击系统的“侦察、机动、打击一体联动”作战概念为例,首先对军事人员提出的描述文档进行分析,然后依次分别对任务背景、运用方式、能力需求和系统需求进行设计,构建了4类19个基于SysML的装备作战概念DoDAF视图产品模型,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展示构建的部分模型。1)新型装甲突击系统“侦察、机动、打击一体联动”作战概念的文档描述(部分)。在未来复杂环境中作战,敌方目标具有快速袭击和迅速隐蔽的能力,对己方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网络信息支持下,地面突击力量能形成高效的“侦察感知、机动突击、火力打击”一体化联合动作机制,以实时感知战场态势能力、快速机动突击能力、精确火力打击能力为支撑,力求在未来作战条件下能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机动和先敌打击。2)任务背景设计。分析军事人员提出的装备作战概念文档描述,确立作战使命任务、参与者及作战场景等,建立高层装备作战概念图(OV1),如图5所示。3)运用方式设计。运用方式设计主要完成2项工作。(1)建立作战节点连接描述(OV2)、作战信息交换矩阵(OV3)和组织关系图(OV4)。其中:OV2主要描述完成作战任务或活动的作战节点,以及为完成任务或活动,作战节点间进行的信息交互;OV3主要描述为完成作战节点承担的作战活动,作战节点间进行的信息交互;OV4主要描述为完成作战使命或任务,在体系结构中的各级组织可能存在的指挥或协同关系。由表1可知:SysML的块定义图能提供对OV2、OV4描述的支持;OV3可利用表格矩阵进行描述。图6为侦察节点的块定义图,表2为作战信息交换矩阵(OV3),图7为组织关系图(OV4)。(2)建立作战活动模型(OV5)、作战状态转移描述(OV6b)和作战事件跟踪描述(OV6c)。由表1可知:SysML的活动图可对OV5、OV6c进行描述;状态机图可对OV6b进行描述;顺序图可对OV6c进行描述。图8为作战活动模型(OV5),图9为作战状态转移描述(OV6b),图10为作战事件跟踪描述(OV6c)。4)能力需求设计。新型装甲突击系统的作战能力构想(CV1)如图11所示,作战能力的隶属关系(CV4)如图12所示。5)系统需求设计。由于DoDAF系统视图产品较多,篇幅有限,本文仅展示了新型装甲突击系统的系统功能描述图(SV4),如图13所示,其他系统视图产品不再赘述。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