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30 14:3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人与海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篇1

    《老人与海》(节选)教学实录

    一、导入及情节梳理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看过电影《英雄》,难以忘记其中为刺秦目标而奋斗的三位英雄:长空、残剑和无名。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下面请谈谈你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生:士为知己者死,只身赴秦,有勇有谋。如战国荆轲。

    生: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情的人。如感动中国的普通人士。

    生: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梁山好汉。

    生: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和项羽都是英雄。

    生:为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如高中的我们。

    师:说得都很好。英雄要勇敢和坚强,为目标永远努力,无畏挫折。每个人心中英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那么,海明威笔下的渔夫桑地亚哥老人是否符合你对英雄的定义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老人与海》。(板书)

    师: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结尾部分。昨天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小说的情节。现在大家每6人为一小组,探讨屏幕上的学习任务。

    1.描述故事概况,总结老人与鲨鱼的斗争经过。

    2.试着概括一下老人的形象特点。

    3.你从文本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走动询问小组的学习情况。5分钟。)

    师:谁先来描述故事概况?

    生:老渔夫桑地亚哥一天出远海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意料不到的是,在老人要把大鱼拖回去的过程中,大批的鲨鱼被吸引而来,争吃拖在船尾的大鱼。已经筋疲力尽的老人竭尽全力与鲨鱼搏斗,那条大鱼仍旧被成群的鱼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最后,老人把这副巨大的骨架拖回了岸边。

    师:老人与鲨鱼斗争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生:课文写了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斗争。

    第一次:用鱼叉、绳子 老人手受伤 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第二次:刀子、桨 老人手伤严重 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次:刀子、桨 手淌血 鱼半个身子被咬烂

    第四次:短棍手痛得厉害 鱼的半个身子都给咬烂了

    第五次:短棍、舵把 极为疲乏 大马林鱼仅剩残骸(生答完师投影显示)

    二、人物形象分析

    师:两位同学任务完成得很好,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故事的情节。下面请结合文本语句赏析老人的形象。

    生:老人沉着、冷静,机智。“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眼眨也不眨的望着鲨鱼向前游来”,“老头儿先让它去咬那条死鱼,然后才把绑在桨上的刀扎进它的脑子”,“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

    生:老人的勇敢和坚持不懈。老人有两句话非常典型:“星鲨,来吧,星鲨”,“我要跟它们斗到死”。

    师:你独具慧眼,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两句话的语气。

    生:第一句有挑战的意味,第二句语气坚定。(该生表情朗读。学生鼓掌。)

    生:“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由此可以看出,老人自信、坚强。

    生:老人杀死鲨鱼后,还赞美了鲨鱼并且自责过,说明他承认强者,也很善良。

    师:同学们读得细致,找得全面。下面我们来概括一下老人的形象。

    生:老人是“硬汉子”的典型代表,他有着顽强、机智和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

    三、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师:塑造老人形象时,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生: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小说还花了一定笔墨描写鲨鱼,从文中把这些段落语句找出来,说一下这样写的作用。

    生:这是一种侧面烘托描写。

    生:鲨鱼越是强大、凶猛和残忍,越能衬托出老人的刚毅和顽强。

    师:其实塑造人物形象,外貌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之一,但是课文节选部分却没有写到老人的外貌。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分析想象一下老人的外貌特征,并把它描述出来。

    生:老人有宽大的肩膀和强健有力的手臂,身材魁梧,脸上写满沧桑。

    生:老人的皮肤黝黑,常在阳光下暴晒;老人的手因海水浸泡而布满裂纹。

    生:因为老人常年出海捕鱼,难免会受伤,他的脸上和身上应该布满伤痕。

    生:就像海明威照片一样,深邃的眼睛,脸上布满皱纹,嘴边有一圈坚硬的胡碴。

    师:大家想象丰富而且合理。我们一起看看原著中有关老人外貌的描写。(投影显示)

    桑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生:外貌很形象。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老人。

    生:“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愉快而不肯认输”,写得很有特点,写出了老人坚强又乐观的性格。

    师:写外貌贵在传神。“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愉快而不肯认输”,只此简洁两笔,人物乐观、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便跃然纸上。这就是画龙点睛之笔。

    四、文本价值中的情感教育

    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老人拥有坚强、勇敢、乐观等许多美好品质;但是,面对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老人如此抗争下去有意义吗?

    课本27页第2段写道:“老头儿现在的头脑是清醒的,正常的,他有坚强的决心,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后来老人同鲨鱼拼得筋疲力尽,几近死亡,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老人这样做值得吗?请大家就此展开讨论。

    生:很值得。虽然大马林鱼最后被吃得精光,但老人至少曾经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过,败也无憾。我们不能做个懦弱者,遇到困难就立刻退缩。我喜欢一首歌《我曾有梦》。

    生:我不赞成。老师说了,刚开始老人就意识到保住马林鱼的希望十分渺茫,徒劳的搏斗,没有多大意义。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生:我也认为值得。从结果来看,他是一个失败者,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捍卫了人的尊严,展示了人的勇气和毅力,是一位精神上的胜利者。

    师:赫胥黎说过,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过程是痛苦的,结局是失败的。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坚持,梦想可能变成现实;放弃,失败已经注定。老人在战斗后积累了经验,会变得更加坚强,谁能说失败一次一定是最终失败呢?

    师:学习本课后,你对人生又有哪些感悟呢?

    生:老人勇敢、坚强、执著的精神让我感动,我比不上他,我要向他学习。

    生: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大多数名人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居里夫人便是典型。

    生:莫以成败论英雄。只要为梦想付出过,失败者也算是英雄。

    生:勇气和奋斗是梦想腾飞的翅膀。带上勇气和奋斗,人生的天空,我敢于搏击!

    师:诗意盎然而又豪气万丈,真美!建议大家把它记下来作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座右铭。

    好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小说《老人与海》确实给予我们很多生活的营养。我摘录了小说中部分精彩的语句送给大家。(屏幕投影显示)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得简直发紫了。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师:人生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和打击,希望大家能从老人身上学到些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下课。

    【研究选粹】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面对这样一部重要作品,我们今天怎么样来把握它,并且给学生真正生命的润泽,这是很需要考虑的。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这样说:“小说不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场所。是一切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所能的。”[1]那么,在远离尘嚣的大海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老人桑地亚哥和鲨鱼的一场搏斗,何以会长久地占据人的心灵,并且成为“人的可能的场所”,成为人的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呢?

    桑地亚哥形象分析

    1.悲剧英雄:宿命的悲剧性和英雄精神是古希腊英雄内质的一种继承。这种英雄精神是一种在生活的艰辛中看到生存的意义,在战争的残酷中看到生命价值的精神。

    2.生命英雄:海明威的写照。桑地亚哥同海明威一样用自己的精神向命运挑战,在这种勇敢的面对与考验里成为生命的强者,成为生命英雄。

    3.精神贵族:拥有为了某种理想和信念而不畏险阻、不恤其身、拼搏到底的道德勇气和执著意志,他的个体魅力与崇高的悲剧美也就成为我们心中英雄的巅峰,成为最后的精神贵族。[2]

    正是建立在桑地亚哥人物形象多层面的理解之上,小说的主题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复杂之美,如此才构成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深刻和丰富。

    小说主题

    1.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这篇小说,是对于即使在物质的收获归于乌有时,仍然要坚持下去的战斗精神之赞歌,是在失败中获得道德上的胜利的赞词。”《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有关海明威的词条中写道:“《老人与海》主题思想是要人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些影响甚广,似成大多数读者阅读此文本的思维定式。

    2.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老人与海》揭示的是人类的生存、命运与环境的冲突的主题。潜藏着海明威对自然、人类、社会诸种关系的深沉忧患和哲学思考。桑地亚哥的“硬汉”行为,只体现海明威的人生态度,并不能涵盖《老人与海》思想内容的全部。[3]

    3.有研究者认为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的年月正值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猖獗横行,民主与进步力量遭到疯狂的迫害,在政治高压面前,海明威用《老人与海》表达了他的立场。他独具匠心地创造了一个寓言式的人物桑地亚哥,将这个古怪的老渔夫置于远离人寰的大海上,让他驾着孤帆,沉思默想,独自感慨,表现出作者关于现实世界和人类命运的认识与思考,隐晦地表达了他对美国现实的极度悲观。[4]

    4.西方女权主义评论家菲利普·扬的“负伤理论”认为“作家在一次大战中负伤而带来的损伤,一直是他生活与工作的动力”。现代文明困境中,他们身为男儿在肉体和精神上备受挫伤却无能为力,只有在迷惘中逃离痛苦。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我们看到父权文化在走向衰落,传统意义上男人们专有的权威、尊严和荣誉的光晕在消失。但他们大多有勇敢顽强、临危不惧、与厄运斗争到底的强烈个性,是一个凭着个体生命的全部勇气和力量来与命运抗争的个人主义英雄。[5]

    当然,作为一部开创性的伟大作品,《老人与海》具有鲜明的特质,打上了海明威的烙印,赢得了无数作家的喜爱。

    1.电报体语言风格。海明威一向长于运用简洁、干净、含蓄、凝练的语言叙述故事,“绝不矫饰”,“平易粗放、街头硬汉般的文风”。从主题思想的展示到具体的细节描写,他惜墨似金,省略到不能省略的程度,“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古老神圣、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把亨利·詹姆斯以来附在英语文学上的“乱毛剪了个一干二净”。[6]

    2.冰山理论。“冰山理论”则不仅仅是文体的简约、精练,更重要的是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敢于“省略”。注重表现事件过程,大胆省略人物情感脉络,隐藏主题思想。海明威“冰山理论”对小说创作的最大贡献正在于此。[7]

    3.现代心理叙事艺术。深刻的心理剖析,是海明威最擅长的手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在《老人与海》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叙事艺术对桑地亚哥进行深刻的心理剖析,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英雄的内心世界。[8]

    【观察者语】

    陈老师这节课颇为流畅完整:“情节概述—形象分析—细节品读—写作手法—主题思想—人生感悟”,师生对话、小组合作、表情朗读……手段丰富。师生融洽,课堂氛围亲切、轻松,显示了教师的功力和亲和力。只是,这“流畅”让我感觉有些“匆匆太匆匆”。陈老师似乎太容易被“硬汉”的主题所打动和诱惑,因为这个主题和我们的道德教化很合拍,打不败的英雄成为讨论或者说印证的核心,最后以张扬的“浪漫主义”激情终了。这多多少少也是当今很多小说教学的套路。问题是,海明威被简单化了。

    作家马原说:“海明威的小说可以用一个‘瘦’来形容,他几乎就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就像骨架,像一棵不长树叶的树。”[9]这“瘦”自然来自海明威小说写作的“省略”艺术。“海明威的省略艺术也许不仅是省略了经验,而且也省略了思想。”“它更注重呈示初始的人生境遇,呈示原生故事,而正是这种原生情境中蕴涵了生活本来固有的复杂性、相对性和诸种可能性。”[10]

    教学中需要好好抓住海明威的“瘦”,这是海明威小说的最核心的东西。它“瘦”在海明威的语言是电报体的风格,“瘦”在海明威的主题在冰山之下,甚至“瘦”在作者的情感都在叙述之外。

    抓住了“瘦”,就抓住了《老人与海》的神。也就是说,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核心,抓住作品的骨架,品味语言,把无限丰富的内涵“泡”出来,让骨感的作品丰满起来,这可能是阅读海明威小说的不同之处。

    而陈老师依然按照传统的小说教法,按部就班:故事概况,概括老人形象,老人是怎么塑造出来的,老人身上所蕴含的精神。这样的课堂,势必淡化了海明威小说的巨大魅力。

    在对老人形象的分析中,陈老师的教学也没能充分利用好老人深刻的心理剖析,深入到老人的心灵深处,把握住老人的精神气质;而只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术语式的粘贴,学生依然没有走进老人的心灵深处。

    而且,最后文本价值的情感教育,这个环节与前面关系不大。很多时候,老师们受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影响,以为课堂上必须要有一块独立的情感教育。这是一种错误认识。

    其实,根本没有独立的过程和方法,也没有独立的情感教育。真正的情感教育就在文本之中,在对老人性格的剖析之中,老人身上的那种单纯、澄澈、温暖,还有孤独、寂寞、迷茫乃至沮丧和恐惧,会让我们心生亲近、悲悯而不仅仅是敬仰,或者正因为他的人生境遇和我们或远或近地相似,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和尊敬他的勇敢和坚持。从审美上来说,老人的失败不是凄美,而是壮美,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息。

    我以为这就是情感教育,人物分析就是情感熏陶。

    还有,老师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情感把握也有偏颇之处。看下面这段:

    师:赫胥黎说过,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过程是痛苦的,结局是失败的。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坚持,梦想可能变成现实;放弃,失败已经注定。老人在战斗后积累了经验,会变得更加坚强,谁能说失败一次一定是最终失败呢?

    老人仅仅是积累了经验?难道老人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恰恰相反,老人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不顾世俗的经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必然失败却抗争到底,这是老人身上的激荡人心之处。而且,老人也未必失败了,在更高的层面上他未尝不是一个胜利者,那个孩子不是又来了,并成为老人坚定的追随者?

    最后,让学生探讨老人这样做值不值得。不少同学引入了很多熟语,这样的熟语势必消解了对文本的新鲜感受。而你对人生有哪些新的感受?又让学生走到了庸俗抒情的惯性之中,这个时候,课堂充满了宏大叙事,而老人离我们越来越远。

    事实上,海明威的小说不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图式,当然也不是一个粗暴的道德文本。海明威既呈现了生活的荒谬,又提示了我们重返人类精神之源的途径。从这个角度切入,大海、渔船、马林鱼以及鲨鱼等都有了复杂的、多重的、耐人寻味的意义,老人对它们的态度值得细细品读。在言语的冰山之下海明威小说其实很“丰腴”,不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把它变得索然寡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是害怕现代小说,尤其是外国现代小说的教学的。

    海明威曾说:“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11]他的“冰山”理论影响了众多的作家。但这种理论又让我们茫然,我们似乎不能读到作者的情感好恶和价值取向。这是我们害怕现代小说教学的原因之一。

    其实,换个角度,阅读海明威的小说也因而成为饶有兴味的挑战,更需要我们对文本细致而耐心地品读——这正是现代小说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也是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叙述、发挥创造能力的极好动因。比如,阅读《老人与海》的课本节选部分,和学生一同分析小说中桑地亚哥直接引语的“他说”,内心独白的“他想”和意识流直接呈现的“我想”,外显的“他说”的激情、勇敢甚至强悍,内隐的“他想”的矛盾、纠结、自我鼓励,而“我想”中时时一闪而过的沮丧迷茫让我们隐隐约约地看到海明威的身影,在现代小说“冷静”的零度感情的背后其实依然内含无限热力。

    “面对小说,读者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处于创造者的地位。”[12]。按照德国文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观点,一部作品的具体化都需要读者的想象发挥作用。而读者得以创造的前提是文本细读,因为语言(文本)是文学意义的载体。我们的文学阅读应该从对这个“真实”世界的打量开始,也就是从我们对文本的初读体验出发。在现代小说教学乃至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文本细读。教师要有认真的初读体验,拒绝依据于“教条”的一元化解读,不要那么着急地去参考书中寻求解读的答案,再照搬给学生从而成为一名“掮客”。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何妨大胆引入《老人与海》的多元解读,如“研究选粹”中列举的四种主题、桑地亚哥的三种形象,让学生进行价值澄清,甚而互相辩驳,这比我们肤浅地停留在地球人都知道的层面之上的解读,意义要大得多。

    遗憾的是,当前我们的小说教学还大都停留在社会学批判的层面,关注作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作者自述的写作意图、批评家对其文本意义的阐述等等,其实这些只是对文学作品的外部研究,而对文本、对文学作品内在特征的研究明显不足,课堂教学也缺少那临门一脚的力量。课堂上依然沿用过去情节、人物、环境的所谓小说要素来解读小说,尤其是对小说主题的分析。因为我们还缺乏现代小说的阅读技巧和手段,在现代小说尤其是外国现代小说的阅读中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小说创作是有技巧的,而技巧才是一切创造的根本。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一些现代叙事学,了解现代小说的创作元素。

    比如,现代小说的叙述牵涉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等。而速度控制在叙事学研究的实际操作中,通常分成五类,即:①省略,指文本时间无限小于故事时间;②概要:指文本时间小于故事时间;③场景,指文本时间约等于故事时间;④延缓,指文本时间大于故事时间;⑤停顿,指文本时间无限大于故事时间。[13]这种叙事学理论显然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读“冰山理论”下的《老人与海》。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去品读小说中的叙述会帮助我们发现文本的意蕴。

    比如,省略和概略是小说家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概略是语言叙述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的粗略叙述。海明威曾说这部小说“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里的每一个人物,以及他们怎样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的一切过程”。结果,小说却被作者浓缩到五万多字,那么这样的概述同样是节俭的表现,为的是突出桑地亚哥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而人物的悲怆也在一开始就确定了语调。课文小说节选部分的一开始“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朝他扑来的前一个钟头”以及第二次鲨鱼来袭前的“他知道倒霉透顶的事儿快要发生了”,这样简洁的概述使文本充满了张力,作家通过叙述有效地控制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而在课本节选文字的结尾,老渔夫离船登岸回到小屋的情节,作者采用了减速叙述的策略,吸引读者转向对故事中这一具体情境的关注,他详细描述了老渔夫扛着桅杆的细节,跌跌撞撞,几经挣扎,老人扛着桅杆行走的细节由此放大,与他回到小屋躺下时的“把毯子盖到肩上,又裹住脊背和两腿,就脸朝下躺在报纸上,手心朝上,两只胳膊伸得挺直的”形象勾连呼应,牵起我们对老渔夫与耶稣关联的联想,既是对老渔夫英雄气质的歌颂,也意味着对人类苦难命运的担当。

老人与海教案篇2

    1966年1月17日晚,海口市公安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在市第十三小开会宣布:邢诒学强奸了一位女学生,已被划为“坏分子”,开除出队(教师队伍),勒令其次日回文昌老家!

    “当时在场的老师包括我在内,都不知道说我强奸的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强奸?在会上也没有给我申辩的机会。”老泪纵横的邢诒学回忆,当时所有在场老师几乎全傻了,没有人相信曾被评为“海口市优秀教师”的邢诒学竟然会犯错误,而且是如此下作的错误。

    回文昌老家的第三天,邢诒学就开始买来钢板和蜡纸,刻写申诉材料寄往各级部门,均无音讯。而背负着“强奸”罪名和“坏分子”的帽子,不仅邢诒学自己迟迟未能谈恋爱结婚,就连大哥的两个侄子的婚事也受到影响。1973年的一天,万念俱灰的邢诒学干脆自己灌了一瓶白酒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牛绳,到村里一僻静处欲上吊自尽,幸亏牛绳断掉,他才又踉踉跄跄爬回家里。1984年,45岁的邢诒学才结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自己“坏分子”的帽子被摘掉,邢诒学又开始了上访,试图洗清自己的“强奸”罪名。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海口市教育局对“强奸”案当事人李翠蓉进行了调查,而其后李翠蓉也来信说明,所谓“强奸”案是她被办案人员逼迫承认的,手印也是被强行按上的,坚决要求推翻原案。但当时的海口市公安局不予受理。

    1986年邢诒学再度上访海口市教育局、海口市公安局,竟无意中从海口市公安局政治部一工作人员处得知,海口市教育局曾对他的问题做过“平反意见”,但在送往海口市公安局落实办盖章时,有关调查材料和“平反意见”竟被负责人丢到废纸篓里去了。邢诒学自此心灰意冷,再也无心上访。

    此次从报上得悉海口公安开展“大接访”,邢诒学重燃希望之火,今天在老同学詹兴裕的陪伴下,他对海口公安局长彭晓敏诉说了自己四十载痛苦。邢诒学对记者说:“我只想通过上访彻底洗清冤屈,把真相告诉活着的人!”

    彭晓敏今天已经请邢老汉写下所有当事人姓名,并批示“由海口市政法委协调教育局、公安局调查”。

老人与海教案篇3

入职一年多后,我开始采访行业内的热点事件,也开始写一些报道的文章,那时,陶老师是我搜集材料,参加会议时经常可以看到的名字。

记得第一次和陶老师通话采访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十分担心知名学者不好打交道,硬生生的被拒回来。通话结束后,我还是被“吓”到了,向陶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后,陶老师称我“小李老师”,并一直抱歉没有及时回复我的采访邮件,完全打乱了我的预想和准备,紧张的我更是不知说什么是好,把想要采访的问题都忘了……

今年十一假期刚过,陶老师便来京参会,知道陶老师必到,记者便早早就在会场候着,已经约了半年的采访,终于让我“逮到”了。和陶老师聊起家常,提到孙女和外孙女,陶老师的幸福溢于言表,“现在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和她们在一起”,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都是慈爱。进入正题,提到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的采访问题,陶老师恢复了认真的神情。

“江东子弟”加盟大成上海所

大成上海分所建立于2001年,但最先几年内只有一些零星的知识产权诉讼或者非诉业务,当时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2008年,由时任大成上海分所主任的刘逸星律师牵头,汇聚黄夏敏、徐新建、彭文胜、单训平、王越等志同道合的近十位律师,预测并判断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发展大势以及国内外企业日趋增长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需求,发起创立了大成上海分所知识产权部。

随后面向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这支团队开拓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承担了一系列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和非讼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当时刚刚成立的这支团队中,并没有陶鑫良老师,“三军易发,一将难求”,为了取得更好和更大的发展,大成上海分所知识产权部迫切需要领军人物,为此刘逸星主任“三顾茅庐”,几番诚情请出了著名的知识产权教授兼律师的陶鑫良带着由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毕业的优秀研究生组成的“江东子弟兵”律师团队,于2009年夏加入大成上海分所知识产权部。

此后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几年来不但先后有余力、杨宇宙、吴海寅、戴健民等一批资深知识产权专职律师投身旗下,而且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几位教授级的兼职律师也相继加盟。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整个知识产权团队现有三十多位律师(其中包括了五位正副教授的兼职律师在内)以及十多位律师助理;团队的专业领域覆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与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知识产权的全方位;团队的客户范围包括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与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等各行各业。

近年来该团队每年有数以百计的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案件,其中不乏重要案件乃至于重大案件。例如近年来该团队所的诸多案件已相继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十大知识产权诉讼案例、十大创新知识产权诉讼案例和最高人民法检察院十大知识产权诉讼案例以及相关省市高院的十大知识产权诉讼案例。

目前该团队正在参与的例如“百度诉360不正当竞争”相关诉讼案件、“智臻诉小i机器人专利侵权诉讼案”、“嘀嘀打车软件侵犯商标案”、“琼瑶诉于正著作权侵权诉讼案”、“张伟锋诉3M公司职务报酬纠纷案”等一系列重要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也在国内外激起了很大影响。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多年来还踊跃投身知识产权社会普法宣传活动和积极参加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修法工作,该团队成员相继参加了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合同法等立法修法研究工作。该团队成员多年来还一直担任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知识产权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等全国性或者地区性知识产权学术团体或者专业团体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及执行委员、学术委员,专家委员等。该团队一些成员近年来还相继被评为“2012全国知识产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3全国知识产权影响力人物”、“钱伯斯2015知识产权诉讼领军人物(业界贤达)”、“ALB2015中国15佳诉讼律师”、“2015LegalBand 中国律界俊杰榜30强”等荣誉称号。

在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的近年年度工作计划的卷首就开宗明义:“要做大成律师事务所皇冠上的钻石,决不做大成律师事务所窗台上的花瓶”;“要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鲁班巧匠,不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南郭先生。” 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越来越明确的工作目标就是“五化和三力”,即追求“规模化、专业化、团队化、品牌化、国际化”,就是致力于“提升专业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群英谱”的速写肖像

在拥有600多人的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内,乃至于拥有近5000人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系统内,大成(上海)知识产权部乃是最小的专业部门之一,的确无法与本分所内数以百计律师及律师助理的资本市场部、公司与并购部、国际业务部等大专业部门的规模与人数相提并论。但相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开展知识产权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往往只有寥寥无几专业律师的情况相比,一个律师事务所分所的知识产权部门竟然拥有三十多名专业律师再加上十多名律师助理,其规模已不容小觑。

大成(上海)知识产权部的专业阵容不但在于有相当数量的专业人员集结凝聚,也在于拥有一批高专业水准、高敬业精神、高合作素质的知识产权资深律师的奋力拼搏。同时,大成(上海)知识产权部的人才结构有其先天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课堂与法庭相融合的整合资源和杂交优势,因为其组成成员的一部分是长期磨练在实务第一线的知识产权专职律师,另一部分是主要来自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等的知识产权兼职律师,而且无论是诉讼案件,还是非讼项目,往往两者的合作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可以看看这支“特别能战斗的知识产权律师诉讼突击队”中一些主力成员“群英谱”的速写肖像:

团队“领头羊”陶鑫良教授是我国知识产权界“学术与实务相结合”的一个典型。尽管他自嘲“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但其实收获多多和硕果累累。三十年来他始终探寻在“教师的一半是律师,学者的一半是行者”的知识产权教学、研究与法律服务的前进道路上,第一个十年他奉钱伟长校长之命,于1985年牵头创建了“上海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并作为我国第一批专利人之一亲自了数以百计的专利申请案;第二个十年他又奉钱伟长校长之命,于1995年起带头创建了“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并亲历亲为尝试了十来种培养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教学模式,同时指导出了一百多名知识产权法和知识产权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第三个十年他先后担纲建设“华诚律师事务所上大知识产权团队”和“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团队”,并且亲身参与了数百件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以及非讼案件。三十年来他还作为近十个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和贸仲域名纠纷专家先后裁决了数以百计的知识产权仲裁案件与域名纠纷案件;同时他也参加了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合同法》等一系列立法修法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制定研究工作。他的确可以说是我国的“知识产权过河卒,三十年史见证人”。陶鑫良律师的最大特点是不做非知识产权案件,换言之,他“非知识产权案件不做”,心无旁骛。

高级合伙人余力律师是知识产权部的中流砥柱之一,曾担任知识产权部副主任,现担任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的监委会主任。他的知识产权业务方向主要在于商标与特许经营,曾经过上海“凤凰”自行车商标与企业名称等典型的知识产权案件。余力律师特别是在特许经营及特许品牌推广、注册商标许可等方面研究较深入,并在相关实务方面厚积薄发,轻车熟路。

知识产权部元老之一的傅文园兼职律师,是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副教授。她也是1994年创建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开国功臣并此后一直教授知识产权课程至今;她是1985年报考获准的我国第一批专利人。她曾担任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知识产权法系副主任和主管上海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的工作。她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开始兼职律师工作,迄今曾过数以百计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或者非讼项目。傅文园老师的教学课程和律师业务都主要面向商标法及其实务。

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光源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在大学期间就是空手道黑带的“文武双全”的杨宇宙律师,同样坚持“非知识产权案件不做”已经近十年,现在他是陶鑫良律师团队的主要核心,他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处理能力强。他在前曾过600多件若干著名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丰富的专利经验使得他在处理专利诉讼案件或者项目时驾轻就熟;他近几年成功过数十件专利诉讼案件,其中两件还是在最高人民法院最后胜出。近期他还正在“嘀嘀打车”商标侵权案以及其他一些具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案件。

戴健民律师与大成北京总所的邓志松律师,是全大成律师事务所反垄断法团队的牵头人,在反垄断包括知识产权反垄断的法律服务领域,戴律师及其助手为国内外重要企业包括一些世界500强公司提供了前沿的优质服务,厚积薄发,攻艰克难,冲锋在相关法律服务领域的第一线。

潘娟娟律师在2004年报考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时差了1分,从而调剂到上海大学师从陶鑫良教授读研,入学后就一直随陶鑫良进行律师实习,直到2007年拿到硕士学位后就成为陶鑫良律师业务的得力助手,现在是团队的核心成员,首先擅长于商标与不正当竞争方面,同时在专利侵权诉讼案中她也得心应手,这全靠她自己的勤奋“恶补”和艰苦拼搏,因而法学本科专业出身的她现称自己是自学成才的“半个工科生”。十多年来潘娟娟律师参与了大量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和非讼项目,在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很高的专业水准。

本科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韩颖律师,作为2005年入学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理工本科/知识产权法硕士连读”教改项目之“黄埔一期班”的班长,2007年毕业后就一直投身于知识产权律师工作,加盟导师陶鑫良律师团队后成为核心成员。八年来她已了近百件知识产权案件,多在于专利、技术秘密类案件和非讼法律服务。优秀的大局感控力、女性特有的细致力以及对多媒体的极强驾驶力赋予韩颖很强的综合专业素质,将知识产权事业融合为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面并折射出美丽的光彩是她作为一名上海女律师的极致追求。

李伟华律师具有较强的法学思维与研究能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加入导师陶鑫良的律师团队于今已有7年。虽在团队里他是相对年轻的核心成员,但已也身经百战,了近百件知识产权诉讼与非诉项目包括一些疑难案件。他善于思考和勤于表达,已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十余篇。最近李伟华律师荣登“2015年LegalBand 中国律界俊杰榜30强”榜单。

单训平律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加入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她律师执业十余年来为国内外一系列知名企业电脑横机企业德国斯托尔(STOLL)、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Rothschild)、意大利伊古奇尼(iGuzzini Lighting)、吉盛伟邦、无锡尚德电力等企业提供品牌/商标管理咨询服务、商标注册策略及方案设计、海关备案服务,商标权属、商标侵权纠纷案。

吴海寅律师的本科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的通信专业和管理专业(知识产权管理方向)。1996年起攻读知识产权法硕士研究生而师从陶鑫良教授。早在2001年起吴海寅就已经同时具有律师执业证、专利人执业证和商标人证书。十多年来他参与办理了大量的专利、著作权、商标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的诉讼案件和非讼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曾涛律师,他曾经在著名跨国公司担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多年,在涉外知识产权事务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多有积累而经验丰富,尤其是在品牌维权等方面轻车熟路,老马识途。他率领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中的合作团队,连续为许多著名企业尤其是一些名列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提供了系列知识产权配套法律服务,成绩突出,得到客户的好评。

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中人才济济,除了上述已经介绍者外,还有一批术有专攻,屡有建树的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群。例如曾在知识产权专业强所华诚律师事务所工作多年后加盟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的费俊律师,专业基础扎实,相关业绩显著。又如彭文胜律师,早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刚出台的2009年,就已经编撰出版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及其实施方案》的专门著作。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一浪高一浪,现在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后继有人和后生可畏,例如年青的许乐乐律师、陈哲律师、张莉律师等一批青年才俊和后起之秀都已经开始攀登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的山峰,而且已经初露锋芒,后生可畏,来日方长。

事业与生活并行

大成律师事务所企业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攀登专业高峰与追求生活情趣并重,双管齐下,相辅相成。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建设就是这方面的有效尝试和成功探索。

一方面,团队在攀登专业高峰上不懈努力。因为在知识产权领域,诸多前沿问题、疑难问题、尖端问题几乎总是先发生在鲜活的典型纠纷中,这些案例被发现后首先“拷问”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行政管理,进而推动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再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立法修法。“法律的真谛首先在于实践,知识产权的精髓尤其在于应用;背靠大成律师事务所国内外的‘互联网’,攀登新时期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制高点”,这是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多年来身体力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千锤百炼形成的共同理念,遵循“实务要务实,理论须论理,研究当深入,办案宜仔细”的基本风格,坚持始终,一以贯之。

为此团队先后形成了智慧下午茶制度、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会制度、大成知识产权专业系列讲座制度、大成泛长三角知识产权业务研讨论坛制度、知识产权立法修法研讨制度等系列制度。譬如智慧下午茶制度,主要是本部门同仁进行业务交流学习的常设性活动,通常每月或者每两周举办一次,边吃水果边争论,边喝咖啡边交流,为部门同仁创造一个充分沟通乃至于“头脑风暴”的空间和时间。又如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研讨制度,主要是对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案件中遭遇到的疑难实务问题,或者社会舆论比较关注的知识产权热点案件而举办,根据团队成员主动求援或者团队整合需要不定期举行,既可为部门同仁办案助力解忧,又与时俱进发出大成知识产权人自己的声音。再如大成知识产权专业系列讲座制度,一般每年知识产权部都会在所内外举办十余场知识产权专业讲座,演讲嘉宾既有本团队或者兄弟部门的资深律师,也有国内知识产权领域权威的专家学者。还如大成泛长三角知识产权业务研讨会制度,是打破大成各分所之间的“墙“,整合大成整体资源、推进大成全面发展的平台,团队曾先后发起与举办了多次大成泛长三角知识产权业务研讨会,促进了大成长三角乃至于全国相关分所知识产权同仁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如知识产权立法修法研讨制度,即对于最新的知识产权立法修法动态或者文稿是团队成立以来的老传统,紧跟立法修法形势,结合自身实践体会,为立法修法机关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团队先后对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职务发明条例》制定等,会同上海市商标协会等联合组织了相关研讨会,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修改建议稿提供相关立法修法部门参考,受到了积极的评价。

老人与海教案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行为;问题

一、教师不活动

新课程提倡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其中“对话”“思想碰撞”“心灵交流”都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要改变以往“灌输”的方法,扬弃“训诲――驯化”、“传授――训练”,和学生之间平等地对话,它不是向学生灌输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传授应当如何写作的套路等等,而是启发、引导学生和“他者”对话,教师的作用也是在和学生的对话中实现的,并且在这种对话中受益。二是教师也是对话的一方,也是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就是应该由衷地把自己的阅读想法,自己的感情说出来与同学一起分享,让学生倾听;当学生讲的时候,教师倾听;师生之间可以一起争辩。所以新课程所提倡的师生关系的改变,并不是让教师离开教学过程,更不是让教师上课不讲,然而现在有些课堂教学误解了新课程的理念,觉得语文老师课堂上一定要少讲或者应该不讲,以为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为主,几乎变成了教师“不作为”。

案例1:上课铃还没响,教室里就响起来“大河向东流”这首《好汉歌》。铃声一响,老师播放电视剧《水浒》中剪辑下来的关于林冲的片断,原来这堂课是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生的情绪是高昂的,整堂课,除了看录像,就是讨论林冲是怎样一个人,讨论也很热烈,这堂课在又一次好汉歌声中结束。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整堂课中没有读过课文,有几位同学的书也没有打开过。①

案例2:有这样一堂写作课,除教师开始和结束时的讲课外,其余全部时间都是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学。整个课堂一直都很安静,没有教师的声音,也没有学生的声音。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师生之间的问答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后来问及教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写作教学,教师说要把写作与网络整合,让网络发挥充分的作用,教师是一个指导者,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一定要少讲。②

上述案例中两位老师明显是想摆脱以前的“灌输”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似乎是一个旁观者,教师只要走进教室就行了,教师要么他自己对文本并没有一个独立的理解,要么是“不敢”或“不愿”,教师担心一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我们也看到很多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一味的提倡少讲,提倡少活动而走了极端。很多讨论课和学生表演课本剧中教师纯粹就是一个倾听者,要么学生热火朝天的讨论,教师缄口不言;要么学生活灵活现地表演,教师微笑着观看,很少有教师的讲解,即使有也是只言片语,蜻蜓点水般的附和着,好像皆大欢喜。这哪里能看得出教师是一个参与者、一个合作者呢?案例1中教师只有两个主要行为,一是播放歌曲,二是展示讨论题,案例2当中涉及到的主要教师行为也有两个,一个是开始和结束的讲课,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整个教学过程以计算机为主,两个案例中的教师根本就没有起到教师的作用,根本没有体现他们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相反他们在整堂课中几乎是不作为。

教师作为对话的一方和学生进行多重对话应该是互相碰撞、互相推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学生正是在这种对话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如果教师整堂课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评价学生之间的活动与观点,从何而来对话呢?更谈不上对话的过程,而语文新课程标准就非常强调过程,对话、交流、阅读重过程,恰恰我们很多语文老师自己的观点正是教师和学生走向多元对话精彩的展示和过程,这些完全可以讲出来,教师也是对话的一方,也是教学的参与者,没有必要为了少讲话或怕误导学生而把教师自己精彩的理解放弃,只等学生发言只做一个旁观者。浙江省金华一中滕世群老师执教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文时一开始就说:“我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我所喜欢的诗人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接着补充讲解到:“关于海子的自杀,有许多说法。我宁可相信海子生前的朋友、诗人骆一禾的说法,他认为海子的死亡与长期艰苦创作,用脑过度,导致精神分裂有关。当然,诗人自杀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现象,大家课后可以读一读海子生前另一位朋友、诗人西川的《死亡后记》。”在展示了海子的照片后,滕老师又说:“……海子的诗语言单纯,燃烧着青春的热情。他反对传统诗歌的夸饰,词语往往直达生命的‘本真’状态,诚如他自己所说的‘诗歌诗一场烈火,而不是修饰练习’。我认为,海子的诗彻底摆脱了中国诗歌的阴柔造作之气,自然清新,充满阳刚的气质。他是当代最富有创造性的诗人之一。”③滕老师上课一开始,就由衷地说“我喜欢”,所以教师对诗人的介绍语言饱含感情,教师对海子诗歌的阐发能深入到海子的情感和灵魂本质,从“我喜欢”到“学生喜欢”,学生渐渐进入海子的诗歌世界,教室里没有一点声音,但空气中弥漫着渴望了解海子的热情,我们不得不佩服滕老师讲解的精彩与魅力,教师就是应该由衷地把自己的阅读想法,自己的感情说出来与同学一起分享,让学生倾听;当学生讲的时候,教师倾听:师生之间可以一起争辩,这才是真正有活力的有效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讲解行为何乐而不为呢?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与启发,少一些理性分析,多一些感情,多些有效的讲解行为,而不是少讲或不讲,更不是“不作为”,这样学生才真正从“被追问”“被灌输”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二、对语文本位的疏离

案例:教师在上公开课《〈物种起源〉导言》,通过网络资料,查找采集了许多跟“物种起源”相关的素材,如“达尔文学说与新达尔文涵义”“达尔文的考察经历”“物种起源”学说的历史发展,“物种的生物学解释”等等,并制作了课件进行展示,用了将近一教时。在教材分析时,主要的任务是寻找物种进化史上的材料和生物学上的理论来印证课文中的种种判断。④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不是指课文所反映的人文内容,而是指语文本身的人文本质。“人的语文性”“人的符号智慧”“语言的获得”“言语的欲望”就是语文课的人文性所在,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追求课堂新异的同时把现实语文教学的人文理解为对课文所反映的人类生活场景的把握。这样语文课几乎成了生物课、地理课、经济课、历史课等,不管是什么课,但就不是语文课。正如上面的案例,这是一堂用现代媒体介绍生物进化知识的生物课,并不是语文课,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的移位,语文教学目标的模糊,使得这篇文章的教学“理科化”了。该案例中教师教学行为可以说很多,从网络搜集到课件展示到教材分析,就其行为形式本身而言,教师从始至终似乎充当了指导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是就其行为的内容而言,该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疏离了语文文本,偏离了语文教学本身。现在很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所确立的话题也是越来越偏离语文教学本身。从《孔雀东南飞》出发,讨论刘兰芝怎么做人;《愚公移山》讨论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愚公的问题;从《孔乙己》出发讨论绍兴的酒文化,也许这些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从语文教学本身的角度看,似乎过于理性了,有点舍本逐末,放弃言语形式和语感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的错失。

三、课堂教学形式的误用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堂里都能找到,但是问题却不少,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的教学过程到底应该是如何作为,研究性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案例:教《一面》,当教师指导学生熟悉了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后,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青年工人在内山书店遇到了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赠给他书的故事。你们说,这事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然后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到最后得出结论:世界上的事情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⑤

这样的讨论几乎就是无效讨论,“伪讨论”,问题根本不存在,无难可疑,讨论的结果不是发展学生的智慧,而是让学生弱智。案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是对合作学习的运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是,从实际效果看,该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多是无效的,首先该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的选择不够恰当,教师提出该合作学习的讨论题根本是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其次讨论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一节课重点进行一个没有实质问题的讨论,因而出现了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缺乏实质内容和真实意蕴。其实就是淡化了教学时间效率,教师教学行为的无效使得课堂教学时间无效。目前这样的讨论比较多,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嘎然停止。教学中出现这种无效教学行为主要是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学的纵向、横向和内向结构的关系。所谓“教学的纵向结构是指教学的时间展开顺序;横行结构是指全班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性个体学习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时间展开中的空间组合方式;内向结构则是指课程实施中师生所要实现和达成的教学内容目标和任务体系。”⑥有效的合作学习同时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而我们现在很多的合作只看到“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看不到讨论有无必要,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到底在自主探究什么,教师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这节课上收获了什么……有效的合作学习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没有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因势利导的促进,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课文,这样的教师教学必然是无效的,小组合作也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所以在真正的小组讨论中,教师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适合讨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组织,讨论的问题一定要体现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实质内容,同时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讨论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切不可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的形式。

四、“教”与“学”转变的误解

目前许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认识到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但从教学实际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往往是以教的效率来代替学的效率。具体表现:

(一)“备教材”主要是记住教材上的标准答案,“备学生”就是如何把学生引向“标准答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答案”却经过学生自己思考的有创造性、有个性的不同的回答,不是忽视就是给予否定。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背诵“标准答案”的过程。

案例:某学生被提问回答《桃花源记》的中心思想,回答到:“是为了讽刺和鞭挞言而无信的小人。”大家都一愣,该生继续回答,渔夫偶入桃花源,受到热情招待。主人明明告诉他为了躲避战乱才至此的,临走又叮嘱他“不足为外人道也”,他满口答应。可他“得其船”后,不仅沿途作了记号,而且还到衙门去告密,是不是食言而无信?老师听后非常生气,说:错。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本文写于兵连祸接的晋宋交替时期,陶渊明对当时黑暗的社会有强烈的反感,对农民的苦难有深切的同情,因而幻想能有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出现。为了表达这种愿望和理想……

新课程改革理念追求人的主动全面和谐发展,关注个性差异,课堂教学着眼于发挥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该案例中教师的回答行为却依然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叠加,先教后学,学生只有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和教师根本没有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也没有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教学有无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告诉了多少标准答案,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上述案例中,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被教师否定了,只有很辛苦地背诵教师的答案,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注重的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没有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虽然也能在有些考试中体现出这种教学的某种有效性,学生考试可能得到高分,但是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长远观点来看,这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非常令人怀疑的。

(二)“备教材”“备学生”成了盲目没有目的的“备”

放手让学生问,教师不加归类、筛选,也不置可否,以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结果是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放手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七八个学生回答,学生答出七八种答案,教师对每个答案都加以肯定、表扬。但事实上,有的问题答案是半开放的,即使有多个角度回答,也有一个最佳角度。而且也有些问题答案是单一的,在这些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甄别答案的优劣及真假,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回答这类问题的方法。

以上两种都是对“教”与“学”的误解,教师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所以变革学习方式,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势在必得。

注释:

①②⑤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75.78.200.

③滕世群.走进海子的世界[J].中学语文教学,2003,(5) 20.

老人与海教案篇5

勇气:寻求突破,敢啃硬骨头

代表议案建议很多直面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瓶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可行性方案,体现了上海代表攻坚克难的勇气。如今,新一轮改革浪潮正在神州大地上演,许多领域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代表们通过深入调研,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来自上海社科院的王战代表所提的8件建议体现了智库的水准,件件切中改革要害,比如“关于产业需求驱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中,首先分析了传统校企合作方式下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七大问题,接着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专门机构、建立职业证书框架、建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与制度、互联网+职业生涯指导、营造文化认同、建设服务区域多元化需求的平台、加强农村学生的“职业预备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等9个方面提出建议。诸如此类的建议还有:顾晋代表提出企业医院改革方案,花蓓代表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孙跃明代表提出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改革的方向,朱志远代表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权改革”,王均金代表提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等等。

代表们勇于啃“硬骨头”,也勇于直面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民法典,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目标,也是法律人的一个梦想。民法典是仅次于宪法的重要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拿破仑说:“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但是,新中国多次启动编纂民法典均无果。孙宪忠代表提出两步走的计划:先制定民法总则,再制定民法典。这次,他就带来了多年研究的成果,包含了282条法条的中国社科院版本的民法总则草案建议稿。此外,今年代表议案建议重点关注的二孩配套政策、加强金融监管、个人信息保护、信用体系建设等,无一不是社会热点问题,均体现了代表直面问题、锐意创新的勇气。

锐气:率先发展,谋划新出路

上海的今天可能是其他省市的明天。“排头兵”和“先行者”要求的提出,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频频关注上海发展中率先碰到或者深入涉及的问题,比如养老问题。代表建议直接关注养老问题的就有7件,这是今年代表最为聚焦的问题之一。从建立健全机构养老到加快推进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从降低农村妇女领取养老金门槛到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系统建议,代表们从各个角度提出真知灼见。尤其是沈志刚代表,接连提出三个与养老有关的建议,包括“关于大力发展社区养老的建议”、“关于探索建设养老小镇实现居家养老多元化的建议”和“关于加强老年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型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其审议发言也多次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可见他在养老问题上下足了功夫。

互联网的问题也是上海率先发展中碰到的重要问题。邵志清代表结合经济信息化工作和“互联网+”发展趋势,提出了制定大数据法的议案;张维华代表提出要构建我国互联网法治体系,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林荫茂代表针对互联网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的现象,提出加强政府监管责任,预防P2P互联网金融风险,同时针对网络漏洞问题,提出要建立和规范网络漏洞的服务平台;马须伦代表指出互联网机票售票平台亟待规范管理等等。代表们敢为人先的锐气跃然于议案建议纸上。

朝气:昂扬向上,充满正能量

今年是代表履职的第四年,代表们履职热情持续高涨,提出议案数与去年持平,建议数比去年增加18件。代表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并结合本职工作,提出的议案建议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城市社会管理、人才开发、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循环经济、对外援助、劳动合同、司法改革等许多领域。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上海代表保持着较高的履职积极性。樊芸代表白天积极发表审议意见、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晚上就不断修改完善议案建议,字斟句酌,经常写到深夜;李林代表从今年2月起就感觉心脏不舒服,仍然坚持参加会议,直到3月7日无法坚持,才在驻地医生催促下去医院检查,在去住院之前仍然不忘提交自己的三份建议,并认真填写建议用纸,委托工作人员交给全国人大;李碧影代表在闭会期间注重调查研究,积累相关素材,在会议期间提出10件建议,成为本次上海代表团提出建议最多的代表。

代表们不仅履职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感人,而且提出的议案建议内容也是正能量满满。曹可凡代表痛批如今真人秀市场中存在的七大弊端:抄、滥、空、假、俗、贵、霸,同时为避免这种追求商业利益而过度娱乐化的行为提出了6条建议;冯英代表从切身体会和深入群众的所见所闻中提出建立健全法院内外监督和追责机制的建议,字里行间浸透着对弘扬公平正义力量的追求;王乃坤代表的3份建议从残疾人政治权利保障、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安全等角度,积极为这一弱势群体鼓与呼。这些都不难感受到代表们身上的那股斗志昂扬、蓬勃向上的朝气。

勇气、锐气、朝气来自“地气”

老人与海教案篇6

一、 领导重视,管理规范,感受上海教师的专业

上海的老师都是经过是经过训练的,从他们的专业能感受到在上海幼教界是受各方面关注的,特别是高校的老师的参与、指导并一起教研。22日,听了浦东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王莉娟老师的讲课《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活动》课程,王老师虽然是进修学校的老师但她对幼儿园的教学了如指掌,特别是音乐活动,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握也很到位,听了王莉娟老师讲的《从头到脚玩音乐》,再看王老师现场做课的大班音乐活动《小海军》,让我体会到王老师在培训里提到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相结合的概念”。

目标模式:教师作为课程的使用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实施教学,幼儿在教师期望的范围内做出反应。

过程模式:教师不但使课程的使用者,和幼儿的关系也不再是主动与被动,传授成教化的关系,而是互动的伙伴。

对于整个课程的目标设定,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发展的特点,以及季节、节日等因素。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就某个具体的活动而言,教程的教案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模版,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园所情况增加甚至修改方案即使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临场发挥,增加一些即兴因素,在这样的模式下,对于有创造性地交给他们的才华也有了展示的平台。

上海从高校到教育局,都有很多这样专业的、有理论水准的教研员带动着幼儿园的教研,整个幼教行业自然提高得快又好。东方幼儿园里还看到老师们进修表的安排,全园所有的老师都必须参加职后培训,在专家的引领下,老师们努力学习,认真专研持续发展不断提高。

上海的老师对幼教工作的专业性很让我佩服,我还没有崇拜过什么明星,应彩云老师是我很崇拜的老师,看她的课感觉课堂就真的是她的舞台,在上面的表演游刃有余,她永远都能抓住孩子的兴趣,每个活动的提问都能紧扣目标和孩子的兴趣点,在她引导中孩子变得表现力非常强,就感觉很愿意很想回答应老师的问题,“上课”对于我们的老师来说困惑真的很多,活动中时常一个问题问出来孩子基本不跟着走,也许孩子还根本听不懂老师在问什么,老师问的方式吸引不了孩子的思考,问题的技巧真有很大的学问。从应彩云老师主编的《在教学中成长》一书中很详细的记录了上海各区县教学能手的教学成果,在他们解决“上课”困惑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们的认真和专业,如在小班教学活动《甜津津的河水》中,老师对一个问题的问法设计了两个方案:(1)棒棒糖放在水里,为什么朋友就能尝到甜味了呢?(2)棒棒糖放在水里,谁会变得怎样?两个问题都是问水的味道,显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1号问题会难一些,“为什么”的字眼,让小班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直接的就能回答出孩子自己尝了水的味道,根据自己的感觉也许每个孩子的答案还可能不一样,回答也会丰富。通过学习书里的内容,里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现场互动以及反思,都较完整的呈现了“上课”的过程,这本书对体现了老师教研的深入,展现了老师教育的智慧,对我们的老师研究“课”起到引导学习的作用。

二、幼儿园底蕴厚,教师素质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

沉淀,这次上课的老师里,除了年轻教师外,更多的是中年的教师,他们是青年教师的师傅,在年轻教师的身上有很多他们的影子,多年的沉淀让他们的课堂充满了智慧,智慧的背后应该是他们多年的专研和付出,才有今天的优秀。也是他们多年的沉淀,为年轻教师打开了幼教专业的阳光路,让新教师在这个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奠定了基础。

沉稳,除了课堂组织游刃有余以为,所看过的活动,老师们面对课堂中问题的出现,总是能沉稳的、以研究的心态去面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如:22日的乌南路幼儿园龚老师——小班语言综合活动《礼物》教师围绕目标去自评——目标:

老人与海教案篇7

(本刊记者韩 伟)

老教授甘当志愿者

3月27日,一群白发苍苍的学者来到机械工业档案馆,与部分中青年学者一起举行了档案与文秘论坛。论坛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与档案工作”。本次论坛由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和机械工业档案馆共同举办。

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成员主要由已退休的老教授、老专家和老档案工作者组成。多年来,他们不顾年老体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术热情,始终坚守在档案学术的第一线。不仅有许多老同志利用相对的空闲时间著书立说,而且成员之间还始终保持着频繁的业务交流,并且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年会。用他们的话说,虽然我们已经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是为了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始终甘当志愿者!

(本刊记者何卫东)

市委书记亲笔致信档案局

目前,安徽省委常委、台肥市委书记孙金龙亲笔致信合肥市档案局,充分肯定台肥市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做好档案工作寄予殷切期望。

孙金龙在信中指出,档案工作十分重要,肩负着“保存历史,鉴往知来,服务现实,惠及千秋万代”的重任。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共同推动合肥市档案工作迈步新台阶。他在信中说,长期以来,合肥市广大档案工作者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此,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敬意。孙金龙勉励合肥市档案系统干部职工,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服务、主动作为,为合肥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安徽省档案局柬维兵)

上海:强化世博会档案工作责任体系

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档案工作作为迎博,办博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抓实,这是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档案工作的通知》提出的明确要求。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举世瞩目的全球盛会。将世博会筹办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合理整合、有效利用,将为我国举办大型活动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为世博精神的传承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为上海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世博会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世瞎会档案工作的领导,将世博会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纳入领导班子议事日程,纳入相关部门的岗位职责,明确领导,责任到人。

(本刊上海通讯员 邹伟农)

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银川市合建档案新馆

3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自治区档案馆与银川市档案馆台建新馆工作。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自治区常委崔波、刘晓滨、蔡国英和自治区副主席赵小平以及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自治区档案局、银川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为,档案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档案馆是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服务的重要场所,建设一个功能齐全、信息化程度高的档案馆十分必要。会议同意项目选址、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2009年6月开工,年底主体封顶,2010年建成使用。3月19日,自治区发改委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银川市档案馆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作出批复。

(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 张国栋)

江西省档案馆征集改革开放30年全省巨变资料

3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30年改革开放沧桑巨变。日前,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撰写前言,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巨变――江西改革开放30年》大型画册,已征集进江西省档案馆。

编辑出版大型画册《巨变》,是江西省纪念改革开放30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型画册《巨变》的出版问世,是江西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巨变》传递的是一种自豪,一种信心。画册用500多幅珍贵的照片,多角度、全方位,全面而生动地展现了江西省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

(本刊江西通讯员 曾勤生)

李润波捐5万老报刊获奖100万

4月22日上午,中国老报刊收藏第一人、著名收藏家李润波将30年来珍藏的5万份藏品悉数捐献给政府,平谷区委书记秦刚向李润波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为肯定推崇李润波先生的这一义举,区政府决定给予他100万元奖励。平谷区政府指定由区档案馆接收进馆,经过3个月清点登记,5万件藏品现已全部接收进馆。

老人与海教案篇8

关键词: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航海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58-02

《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是国际海事组织(IMO)维护海上人命安全,保护海洋环境的最重要的公约之一。2010年6月25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STCW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上STCW公约修正案获得通过,该修正案结合航运业和航海现代技术的发展,加强新技术应用要求,完善适应海员新的岗位需求的培训与发证要求,增强船员安保训练,更加注重海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马尼拉修正案的生效必将对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加强海上保安以及保护海洋环境,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为今后一段时期全球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建立更为严格、统一的标准。

一、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的修订

1.我国的船员市场。船员是反映教育和培训质量的载体,是履行国际公约的主体。根据交通部海事局2006年的统计资料,目前我国拥有150万船员,其中远洋船员50万人,是世界上拥有船员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在国际船员劳务市场中,中国船员不足4万人,其中操作级及以上船员仅2万余人,占市场总量不到4%,而菲律宾船员达25万人,占市场总量约28%。据波罗的海国际海事委员会(BIMCO)和国际航运联合会(ISF)统计,全球船员需求量为高级船员42万,普通船员59.9万;高级船员短缺约1.6万,缺少4%,而普通船员则过剩约27%,如表1。虽然现代化的先进船舶会使船员需求总量有所减少,但船员本身语言沟通能力的不足依然是制约我国船员劳务市场占有率的瓶颈所在。

2.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的修订。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在STCW78/95公约确定的功能培训发证的基础上,根据目前航运需要和发展情况对船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在公约规则的船员适任标准中新增加的要求和标准将对世界各国的航海教育和培训产生明显的影响。[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简称04规则)制定的《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也针对STCW马尼拉修正案进行讨论和修订。但目前考试大纲(讨论稿)只是对考试科目进行大幅度的合并调整,考试科目是得到减少,但每个科目考试知识点却有所增加。和前两次大纲修订一样,总体内容变化不大。主管机关应根据04规则的实施情况和航运需要调整考试和评估内容,以适应包括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在内的雇主对我国船员的要求。海事局应当要根据船员市场需求和船员职业定位,把握履约契机,按照新公约要求,广泛征求船公司意见,制定大纲总体方向。修订船员适任考试大纲时,删除对专业要求过高的内容,增加公约新要求的内容,特别细化了国际公约和规则部分。航海英语知识点统计如表2。新考纲增加了写作部分的考试要求,目的是加强驾驶员各职务必须的英文业务函电等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航海英语教学实施

STCW公约要求船员的语言沟通能力要达到:具备足够的英语知识履行船员职责,能使用海图和其它航海出版物,了解有关船舶安全和操纵的信息,具备各职务必须的业务函电等写作能力。[3]公约不以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在航海英语教学中,口语和阅读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航海英语评估主要是口语表达的评估,理论考试是考阅读理解。因此,航海英语教学主要是围绕“听、说、读”三方面进行安排的,“写”,曾经因为不考,基本被忽略。任课老师在航海英语的日常教学中重点把握的是课文的分析、讲解,基本上不进行写作和翻译训练,有的老师甚至只要求学生认识单词词义而不要求记单词拼写,疏忽了英语函电的书写规范和技能的训练。[4]任课教师应经常召开教学研讨会,探讨教学技巧和方法,以及教学场景的设置。任课教师由于自身专业出身的不同,对航海英语教学的侧重不太一样,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和驾驶专业的任课教师应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取长补短,融合相互间语言功底和航海专业素养的不足,提高航海英语教学效果。航海英语教学内容涉及多门专业课程,包括船舶结构与设备、航海学、值班与避碰、船舶管理以及GMDSS等,是用英语来讲授航海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生词。两年制的学生英语基础差,表现在多数学生词汇量极少,语法几乎空白。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从基础词汇抓起。英语词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通过研究一些词汇学习的方法来帮助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词汇运用能力。对于英语语法,在航海英语教学中不是很复杂,也不是关键,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适当讲解,或针对语句来重点分析,几个学期下来,简单的语法基本都能掌握。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存在英语阅读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弱的问题,原因主要是缺乏应有的练习。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适当增加听说课时,并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在船舶航行到其他国家的港口时,首先要通过VHF与港口当局进行交流,而不同的民族在用英语表达时多少都会带一点当地口音和语调,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情景练习,积累语感,才能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5]任课教师应结合航海英语评估大纲,编写适量的参考答案,并设计船舶实际场景,安排学生担任相应的角色,相互间对话,进行体验练习。或者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考试和评估,检验学习效果。

三、适任考试和评估

加强对海员的实际技能培训和评估是1995年STCW修正案新增的主要内容之一。马尼拉修正案增加海洋环境意识培训新要求;强调沟通能力和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作为鉴别船员是否合格的重要环节,理应为提高船员操作技能和管理沟通能力做出不懈努力。海事局在海员适任考试改革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建立试题库和计算机管理系统,使适任证书考试逐步走向标准化,适任证书考试更加公平、公正。从近几年考试(特别是实行计算机考试以来)情况来看,结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一些负面影响。电脑组卷全部采用单项选择题,因考试时间限制,试卷不可能很系统,有些题干和答案的设置不是很合理。[6]个别学员为了通过考试,未能真正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死背题库答案,不求甚解。从目前实施的04规则要求来看,晋升三副和大副都要参加六至七门课程的理论考试,每门课程的题库量平均有3000题,而且得有两、三遍的重复做题,才可以心中有数。任课老师为了提高本课程的通过率,也在努力出练习题给考生做,考生的负担沉重,结果却不理想。表3为2010年福建海事局辖区船员(驾驶)适任考试通过率统计,可以看出:在本科学员上船意愿不高的情况下,作为船员主力军的两年制学员由于基础差,在校训练时间短,通过率一直很低。

海事局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不仅是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标准,也是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教学的依据。海事机构应组织院校专业老师、船公司管理人员和资深船员等共同组成固定的专家组,结合新的考试大纲对现行试题库进行研究和更新,确保更新后的题库符合船舶实际并具有指导意义。航海英语二副、三副适任考试内容应侧重对英版航海图书资料和航海仪器使用说明书的查阅,对国际公约的概要了解等英语阅读能力,以及如航海日志、演习记录等基本写作能力的考核,考试题型增加关联分析题和写作能力的考核比重。

秉承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精神,我们在船员教育和培训工作中要更加注重船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从源头抓起,认真修订船员适任考试大纲,并在大纲的指导下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工作。航海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语言类课程,任课教师必须熟悉航海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航海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才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上好每一堂课。力争通过航海英语教学,不仅让学生顺利通过航海英语适任考试和评估,迈出航海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也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进行无障碍交流,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满足国内、国际航运企业需求的航海专门人才,从而加快实现我国从海员大国向海员强国的战略转变。

参考文献:

[1]BIMCO/ISF Manpower. Update-The world wide demand for and supply of seafarers[Z]. UK:Team Impression Ltd,December 2005.

[2]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3-5.

[3]朱建洲.加强船员教育培训提高船员素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74-75.

[4]栾娈.ESP教学理念在航海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航海教育研究,2009,(2):96-97.

[5]沈江,姜春国.改进航海英语教学的建议[J].航海技术,2008,(5):67-68.

老人与海教案篇9

今南京西路325号、黄陂北路口的上海美术馆将移至浦东世博园由中国馆改建成的中华艺术宫。不禁想起老上海的美术馆,以及现上海美术馆是如何创建起来的。

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上海市政府,在江湾五角场地区建造新上海城区的规划已开始实施。如今的上海体育学院校部办公大楼,就是当时建造的市政府大楼。如今的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一幢老建筑,就是当时建造的上海博物馆,就在这座上海博物馆附近,还计划建造一座上海美术馆。可是,因1932年“一·二八”日本入侵上海发生淞沪战争,迫使这一新上海城区的建设计划不得不中止。此后,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7年,才又将建造上海美术馆提上了议事日程。该年4月,由当时上海市教育局专门提出建造上海美术馆的设想报告,呈报上海市政府,经第71次市政会议通过,批准设立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处。

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处设于陕西南路139号(老建筑已拆除,今巴黎春天百货公司大楼所在地),筹备主任为施翀鹏(施南池)。下设指导委员会、设计委员会、征集委员会、编辑委员会。聘请的指导委员会委员有李石曾、徐朗西、吴待秋、吴湖帆、汪亚尘、沈尹默、张大千、张元济、冯超然、赵祖康、刘海粟、颜文梁、顾颉刚等。设计委员会委员有朱应鹏、郑午昌、郎静山、姜丹书、马公愚、许士骐、陆丹林、张充仁、张书旅、陈秋草、贺天健、刘开渠、孙雪泥等。征集委员会委员有王个簃、王扆昌、白蕉、江寒汀、沈迈士、汪声远、李咏森、李秋君、徐邦达、唐云、姚虞琴、商笙伯、张红薇、杨宽、应野平、谢稚柳、钱镜塘等。编辑委员会委员有丁念先、徐仲年、承名世、俞剑华、温肇桐、陈小翠、童书业、郑逸梅、华林、严独鹤、潘伯鹰、丰子恺等。各位委员都是当时上海的文化界、美术界、史学界、收藏界代表性人物,英才会聚。

当时的上海市美术馆筹备过程中,曾分别举行了如下工作会议:1947年6月14日举行了上海市美术家和收藏家会议,同年7月1日举行了设计委员会会议,7月5日举行了编辑委员会会议。另在9月15日至28日假南昌路法文协会举办“中国近百年画展”。还先后举办中国历代工艺美术展览、历代雕塑展览,及图案、模型、摄影展览等。在编辑出版方面,编有《中小学美术教材与教学法》,出版有《中国近百年名画集》、《上海教育周刊·美术号》、《近百年画展作品识录》、《世界月刊·美术特辑》、《中国清代名画集》等。从当时的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工作进展来看,可贵之处在于一开始就注意与欧美国家的美术馆工作方向接轨,即将美术作品的陈列展览与美术的普及教育,特别是与青少年的美术教育相结合,同时与编辑出版、研究工作相结合。

上海市美术馆的建馆选址当时尚未定,但美术馆的建筑设想当时已由建筑师洪青设计了两种:甲种(大规模)是全部用大理石和雕刻装饰的正规美术馆,乙种(小规模袖珍式),只有三大间陈列室,一间大厅,另有储藏室办公室。这两种设计方案呈报给市政府。市政府因财政困难而只选了乙种小规模袖珍式美术馆设计方案。然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因集中财力打内战,连简陋的袖珍式美术馆设计方案都无法实施。所以,真正的建立上海美术馆,在新中国诞生后才正式实施。

老人与海教案篇10

望海楼教堂创建于1869年,是津沽建立最早的教堂,也是中国近代史书上出现频度最高的教堂。它位于三岔河口的北岸,与天津老城厢隔河相望。在历史上曾三度建造,两度被毁,见证了天津近代以来发生的许多大事。

在1870年的天津教案中,望海楼教堂被大火焚毁。此后20余年间,望海楼教堂一直无人过问,呈一片废墟状。直到1897年,望海楼教堂才重新修复开堂。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望海楼教堂再次被焚毁。1903年,望海楼教堂再度重建,一年后竣工。正面照原样复原,堂身加长至55米,加宽至16米。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望海楼教堂。

鸦片战争后,列强以不平等条约作为依凭,继续以武力扩大在华利益。1856年,英法联军以“修约”为名,从大沽口溯河而上,经过九曲回肠的旧海河河道,最终抵达天津旧城外的三岔河口。三岔河口是天津的发祥地,此时的三岔河口车船交会,商贩云集,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在海河北岸矗立着一系列的建筑物,其中一部分是供商客祭祀的庙宇,即著名的崇禧观和望海寺,香客踊跃,香火非常旺盛。另一部分是皇帝的行宫,由若干避暑的房屋组成,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朝皇帝到津巡视游览下榻的地方,史称望海楼行宫。起初的时候,法国军队占领了东边的望海楼,两边的庙宇则由英军盘踞。后来英军撤出,这一带便成为法国的地盘。

与军队同期到达的传教士也认为这是块风水宝地。当时兼管天津教务的北京教区主教认为:“此处在天津城郊,地势极好。天津为通往北京的第一门户,欧洲人于此往来过路,我们必须善为开辟。”随之而来的法国神父卫儒梅从天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手中获得了望海楼、崇禧观一带土地的承租权。不久,卫儒梅死去,另一名法国神父谢福音继任。望海楼行宫旧址改建为法国领事馆,谢福音便违反了不准拆毁原有庙宇的约定,将康熙初年建造的崇禧观拆除,在原地建造了望海楼教堂。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作为物的反映就是形成了一种称作哥特式风格的教堂,这种建筑高大华美,令人瞩目。望海楼教堂便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当时,望海楼教堂的高度超过了天津所有的建筑,在当年天津老城的百姓和过往的商旅眼中,它就像是一个“古怪”的庞然大物,突兀地矗立在天津城外。说它“古怪”,不仅来自对外国人的隔阂和恐惧,更在于教堂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迥然不同,恐怕就是学者们所说的“文化碰撞”吧。它正面有三座塔楼,远看呈“笔架形”,就像是一列火车头,拖着几十米长的堂身。它的中塔,距地面20多米,加上那高峻的形体,便有一种直向云天的感觉。尖而巨大的彩色玻璃窗,镶拼着在当时人看来离奇陌生的宗教故事图案,当阳光照耀时,便显示出五彩斑斓的“天堂境界”。这在看惯了古朴的庭院、温馨的棋子格纸窗、素雅的青砖地面的中国百姓来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当时天津的民众称这座教堂为“河楼教堂”,可能因在更早的时候这里建有海河楼的缘故。它还有另外一个名称,法国传教士不直接称其为“圣母堂”,而冠以“圣母得胜堂”,这就多了层炫耀武力的意思。

征服者的这种炫耀,早在拆毁庙宇兴建教堂时,就已经传递给了当地居民,教堂名称只不过是强化了这种传递。这些都为此后日益加深的民教矛盾和天津教案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据说,在天津教案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天主教会一度不敢公开在租界地以外兴建教堂,因而1872年在法租界修建了紫竹林教堂。在租界地之外建造教堂,如1874年在河北区修建的锦衣卫桥教堂,只能将房屋建成“中国式样,但用外国窗户”,可仍遭到当地百姓的反对。

流光易逝,转瞬就是百年。历尽沧桑的望海楼教堂静静地伫立在海河边上,门前缓缓流动的海河水更映衬出它的静谧和安详,在落日余晖下充满神秘的色彩。

怒火焚烧望海楼――1870年的天津教案

望海楼教堂几乎成为天津近代史的标志性建筑,1870年,它首次被烧毁,民间称之为“火烧望海楼”,史称“天津教案”。

1870年,天主教会所办仁慈堂育婴院中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有大批儿童夭亡,仁慈堂将其草率掩埋,许多尸体为野狗刨开争食,此事在天津百姓之中造成极大义愤。此时在天津地区又接连发生好几起拐骗儿童的事件,更引起人心的浮动和社会的不安。人们传说这一切都和教堂有关,但始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由于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给天津人民心中留下了阴影,仁慈堂的第一批婴儿是望海楼的神父谢福音从山东农村接运而来收堂抚养的,在天津他只能鼓动修女们购买婴儿收养,并给购买成功者以“奖金”,这就为社会上的不法之徒作奸犯科提供了机会。

武兰珍,火烧望海楼事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因拐骗儿童而被当年的天津府衙门捕获,其供出由法国天主堂的王三主使,但望海楼教堂神父谢福音矢口否认,天津知县刘杰将武兰珍押往教堂对质,在场群众过万人,与堂内教民发生冲突,闻讯而至的法国领事丰大业向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击中其随从高升。周围群众如墙而起,将丰大业、谢福音等6人殴毙,放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

天津教案发生后,英法军舰在大沽口待命示威。清廷命崇厚出使法国赔礼道歉,同时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来津查办此案。他办案的总方针是“严拿凶手,以惩煽乱之徒,弹压市民,以慰各国之意”。英法两国公使提出“要府、县及陈国瑞抵偿,要赔恤银数百万,要凶手三四百名,要驻兵津沽,我出军费”。府,即为天津知府张光藻;县,即为天津知县刘杰;陈国瑞即为天津镇总兵。

仁慈堂涉嫌拐骗儿童,以及民间盛传的“挖眼取心”之说,是天津教案的直接导火线。在火烧望海楼事件中,愤怒的群众又冲到海河对岸的仁慈堂,将仁慈堂天主堂烧毁,将堂中的10位修女杀死。民国以后,社会接受仁慈堂的益处增多,人们才逐渐打破以前的成见,仁慈堂的慈善事业也得到了发展。

天津教案的处理结果,天津知府张光藻、天津知县刘杰发配黑龙江,天津镇总兵陈国瑞被处死,对法国赔银46万两。

据民间传说,当年在西关外刑场处死的十六名直接案犯,系“顶凶”之好汉。天津人民把火烧望海楼的故事画图刻版,印制成扇子出售,据说这种扇子在当年流传很广。民间艺人专门编写快板书《火烧河楼》,其歌词一直流传到今天。

义和团再烧望海楼

1895年的《马关条约》,确立了列强在华新的利益格局,掀起了再次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背景下,起源于山东、河北一带的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天津是外国势力在华北的活动中心,最早的义和团的“坛口”是在西郊张家窝设立的“坎字总团口”。

天津最出名的义和团“坛口”,是由曹福田率领的“乾字团”。“坛口”是义和团的基层组织,“乾字团”的“坛口”设在天津老城厢的吕祖堂,现今吕祖堂成为国内惟一保存完好的义和团活动遗址。同时,著名的义和团首领张德成在静海县独流镇设“天下第一团”,1900年5月,天津城内外的义和团团民有4万人。

在天津教案中望海楼教堂被焚毁之后,法国教会的活动转移至法租界紫竹林一带,直至1897年新望海楼教堂竣工,并选择在天津教案爆发周年纪念日举行落成典礼,即使如此,由于对天津民众心有余悸,新建望海楼教堂里没有常驻传教士。

天津义和团的声势越来越大,少年儿童三五成群地练习拳术,十几岁的女孩亦参练“红灯照”。正式的成年团民,红布包头,红布围腰,红布裹腿,手执短刀,数十人组成一队,在街巷游行向外国人示威。一时整个社会“官无论大小,民无论男女,大概信者十之八”。

义和团运动在天津的发展,使官府也失去了控制局势的能力,西方八国联军以“保护天津铁路并保护天津外侨”为名,攻打大沽炮台。在当天的夜晚,修复仅三年的望海楼教堂被义和团焚毁,有人称之为“二烧望海楼”。与此同时,附近各县也发生了攻打教堂事件,几千名教徒从四面八方涌入紫竹林教堂避难。

义和团团民进行了保卫天津城的战役,他们攻打俄租界内的老龙头火车站和法国紫竹林租界。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并将旧城墙拆毁,修建东西南北四条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