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1 21:04:00

微格教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篇1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微格教学 师范生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08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teaching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Ying, ZHANG Yuemei

(Chemistry and Bioscience Schoo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Abstract Micro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kills of pedagogic student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which are identified through some surveys and interview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a) Increasing the education investment, take full advantage of various equipment resources; b) Mastering and improv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c) Enhanc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compiles and writing of microteaching lesson plans; d) Group members of the pedagogic students hav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role-playing; e)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in the supervisor of microteaching.

Key words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croteaching; pedagogic student; solutions

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培养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首先提出了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微格教学提出以后,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引入了微格教学,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展开研究与实践。①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视听技术基础上的,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②微格教学具有微型性、易控性、矫正性、研讨性和高效性的特征,③在培养师范生的基本教学技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微格教学指导中,笔者就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亟待改进。

1 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微格教室偏少且设备老化

国内多数师范院校的微格教学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有的可能更晚。这些微格教学的硬件设备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进行着更新,但多数院校微格教室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各院校的师范生招生人数相较于上世纪末期则大幅增加。如西部一省属师范学院,2014年的师范生招生人数是2005年的两倍以上,微格教室的数量依然为四个,然而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关于微格训练课程的安排均在大三上学期,一个学期的训练人数在600人左右,即使所有的微格教室满负荷运转也难以满足。微格教室的设备更新较慢,设备陈旧,甚至在微格训练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无法使用的情况。

1.2 对微格教学认识不足

在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体系中,首先是打好微格教学理论基础,其后进行微格教案的设计和教学技能的训练。由于时间的限制,每个学生在单次的微格教学训练中往往重点训练一到两个教学技能,讲授一小部分知识,④以突出技能训练的针对性,也有利于指导教师给予有的放矢性的指导和点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微格教学指导经验及其他师范院校同仁的交流,发现师范生在微格教案的设计中普遍存在教案内容贪大求全现象,往往把正常教学需要40分钟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10~15分钟的微格教案,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囫囵吞枣,为训练而训练,教学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

1.3 训练机会较少

对于多数省属师范院校,微格教师多由教务处或教学设备管理中心等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并按照不同院系的专业需要进行安排。然而,由于师范类专业的微格教学的课程安排几乎都在同一个学期,需要训练的班级和人数均较多,加之微格教室数相对较少,使得每个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训练机会仅有4~5次。因此,设定的教学训练技能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难以保证每个单一教学技能达到训练目的,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综合教学技能训练。

1.4 教学技能训练目标不明确

微格教学是系统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方法。指导教师会根据训练大纲设定每一次训练的技能目标,并引导学生从教案编写到讲授的全程开展技能训练。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数学生在微格训练中的技能目标不明确,比如教案中明确指出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训练环节采用导入技能,但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未体现出该技能,甚至使用的是其他技能。笔者在日常训练中遇到最多的就是提问技能训练,学生在训练中要么不提问,要么自问自答,最终使得提问技能训练流于形式,也收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1.5 微格教案设计不规范

在微格教学中,教案的编写是师范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技能、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把知识正确传授给听课者(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准备过程。微格教学教案的产生是建立在微格教学设计基础之上的,以“设计”作指导,具体编写微格教学的计划。微格教学教案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案,它突出对教学目标、教学技能、学生行为的先兆性估计以及时间的分配。在以往的微格训练指导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微格教案普遍存在编写不规范现象,如教案编写过于简单,教学设计缺少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的教案没有教学目标,有的未在教案中标注教学技能,而绝大多数教案都缺少时间分配。其实,标明教学技能是微格教学教案编写的最大特点,它要求受训者感知教学技能,识别教学技能并有效应用教学技能,突出体现微格教学以培训教学技能为中心的宗旨。因此,在微格教学训练中,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把教学技能经过组合就是课堂设计,而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决定各种技能的运用,这对师范生来说尤为重要。

1.6 角色扮演不到位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受训者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⑤在微格训练课堂中,师范生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者角色。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师范生并不能较好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仍然把自己看作大学生。比如,有的扮演教师角色的师范生在课堂上通常会说“咱们在大学里学了……”而对于扮演学生和评价者角色的师范生,有的在课堂上备课,有的回答问题用的是大学的知识。扮演各种角色的师范生难以进入模拟的教学情境之中,也就难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1.7 专业指导教师少且没有经过训练

目前,国内各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中从事微格教学的指导教师较少。在课程指导过程中,往往一个班级无论人数多少,均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由于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少,微格训练过程中的指导往往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而且评价和反馈不能及时进行。有的指导教师是学科教学论教师,有的是其他专业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对微格教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掌握不足,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由于多数指导教师缺乏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经验,难以在评价环节给予基于实际教学的针对性指导建议。

2 相应建议

2.1 增加教育投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首先,增加教育投资,及时更换或者经常检修较老的设备,保证每个微格教室都能正常的工作。在对微格教室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也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优势,对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硬件改造,使其既可以满足常规教学的要求,也可以满足微格教学训练的技术需要。其次,微格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调整各专业的微格教学训练时间,一方面增加了可训练时间,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微格教室资源每年都能够被充分利用。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优秀视频案例库,院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各专业指导教师对视频附加点评,并在局域网、课堂或课后供学生自由选看,也可以追加自己的观点和评价。⑥

2.2 提高师范生对微格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微格教学基本理论是开展微格教学必须掌握的依据。⑦目前,虽然师范院校在各专业的教师教育专业中开设了中学教学论课程,但是对于微格教学的定义、特点、步骤以及教案的设计等理论性内容涉及较少。师范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微格教学的理论,才能提高对微格教学的认识。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教案和微格教学录像示范以强化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

2.3 加强和规范微格教案的编写

微格教学教案区别于一般教案的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设计”。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师范生应遵循以下要求:⑧(1)确定教学目标,即片断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立足于本片断当中;(2)确定技能目标,即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目标,并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灵活转换;(3)教学行为,即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行为、讲授内容、要提问的问题、要列举的实例、演示或实验、课堂练习,以及师生活动等一一编写在教案内;(4)标明教学技能,即教案中标明哪个知识点、哪个教学环节应当运用哪种教学技能,对于多技能应用环节则要选其针对性最强的主要技能进行标明;(5)预测学生行为,即在教学设计中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预测,包括学生的观察、回答、讨论、活动等各个方面,并尽可能在教案之中注明,它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认知策略;(6)准备教学媒体,即教学中需要使用的教具、幻灯、图表、标本、实物等各种教学媒体;(7)分配教学时间,即预先在教案中注明每个知识点需要分配的时间。学生在编写教案前,可以由指导教师提供示范微格教案,使得学生在熟悉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模拟微格教案的编写。微格教案完成之后,师范生首先自己检查一遍,再让同学检查,最后交给指导教师查阅。师生共同讨论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使微格教案更加规范。

2.4 加强师范生的角色扮演意识

加强角色扮演,让师范生充分融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首先,在微格训练之前,指导教师要向师范生强调每个师范生都有机会扮演教师、学生和评价者的角色,并分配好各自的角色。其次,在微格训练中,要不断转换各种角色,让师范生在微格训练中都能够体会到教师、学生和评价者的任务。

2.5 重视微格教学指导教师的培训

目前,多数师范院校内师范专业的学科教学论教师人数较少,甚至有的学科没有专门的教学论教师,只能由专业课教师临时指导,但专业课教师对微格教学的理论、实施、评价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要想在短时间内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及有效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应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教育资源,对微格教学指导教师进行定期的微格教学理论、各种教学技能、评价方法的培训。同时,定期派送指导教师到基层中小学从事教学观摩、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及课堂教学,不断积累中小学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从而为师范生微格训练提供更为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课改背景下生物科学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G201134)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王烈琴.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微格教学的现状及建议[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1).

②⑧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③ 陈明林,张小平,涂传林,等.生物专业师范生职前培训中微格教学的应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

④ 王露.新建本科高校微格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0).

⑤ 荆雪.微格教学在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0).

微格教学教案篇2

【关键词】微格教学;协作学习;微格教学中的协作学习

一 微格教学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

微格教学英文为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所谓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师范生和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1]

1 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具有训练内容明确(通常只训练一种技能或者将两种技能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每个人都有机会登堂讲课);上课时间短(通常只训练10分钟左右);教学实践过程声像化(利用声像设备把每一位受培训者的讲课过程如实客观地记录下来);心理负担比较少(上课的人数比较少、而且是训练者自己的同学,并不是真正课堂上的讲课)的特点。

2 微格教学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优越性[2]

微格教学的种种特点使得它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训练学生的人数多(同一课时受训学生人数多,所有的学生可以分为几个小组同时进行训练);教学技能掌握快(教学系统利用声像设备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录制,教学一结束,可将教学录像立即回放,老师、同伴和受训者本人可对教学活动作出客观评价,受训学生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能快速地掌握本训练技能);教学训练效果好(受训学生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自我反馈信息,利于及时修正);资源占用比较省(省时、省力)。

3 微格教学与协作学习

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方面具有如此大的优势,所以自它诞生起便引起了各个教育部门的重视,与此相应,还有一种学习方法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它就是协作学习,所谓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3]在微格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小组成员间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训练任务,笔者认为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相互协作也是一种协作学习,正是这种协作学习增强了微格教学的效果,没有这种协作学习,微格教学就无法正常进行,在实际的训练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协作学习活动可以优化教学效果。

二 微格教学中的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现

1 微格教学中协作学习的设计

根据微格教学的特点,结合自身参与微格教学训练的经验,我们可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图。

图1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师范生参与微格教学训练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学习研究阶段(包括学习微格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分类、要素构成、评价理论等)、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根据技能选主题,查询资料,编写教案等)、角色扮演阶段、观摩评价阶段、修改教案重教阶段,我们认为在观看示范带阶段、编写教案阶段、同伴练习阶段、角色扮演阶段等等阶段需要学生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可以将协作学习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其实施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微格教学中协作学习的实施流程

在上图2设计的流程图中,包括五个模块,确定学习目标、分组、创设协作学习环境、实施协作任务、评价。其中协作学习主要体现在第四个和第五个模块,在下面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

2 微格教学中协作学习的实施

(1) 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评价学习结果的依据,在进行协作学习前,指导教师要向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微格教学中学习目标通常是要完成某种教学技能的训练,主要由当前指导教师所教教学技能决定,一般来说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语言技能、演示技能、变化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等,例如当前学习的是导入技能,则熟练使用导入技能为学习目标,当然每种教学技能都不是独立的,在训练一种技能的时候,通常还要用到另一种技能,在使用导入技能的时候,肯定会用到讲解技能的,所以学习目标不仅仅是要熟练运用导入技能,还要能够表达清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作一些详细的介绍。

(2) 分组

把全班同学平均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结合微格教学的需要以及国内外对协作学习的研究效果来看,一般认为5―6人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并且我们认为在微格教学中协作学习小组比较合理的划分方式是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自然组合也有一定的好处,小组成员志趣相投,协作起来很愉快,但是不利于全体同学技能的提高,如果有个小组都是不主动不积极的同学,而且都不擅长教学,在一起训练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那些不主动,教学技能欠缺的同学就能够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从而也会有学习的信心,而那些帮助他人,教学技能较好的同学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快乐,增强个人自信,大家的合作兴趣能得到增强,所以我们认为异质分组更利于学习。

(3) 创设协作学习环境

微格教学训练中进行协作学习的地方是微格教室,所以教师要准备好微格教室,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微格教学训练都有严格的课时安排,指导教师要事先和相关负责人员联系好微格教室及训练时间,要熟练掌握微格教学系统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还要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不能企图随便找个教室当作微格教室让学生训练,没有声像设备的帮忙,学生就得不到良好的反馈效果,因此指导教师要精心准备好微格教学系统,创建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

(4) 实施协作任务

在清楚教学目标后,小组成员协作查找资料,编写教案,讨论每份教案是否规范、能否体现训练要素,并且根据教案做同伴训练活动,训练的学生可以根据同伴们的建议,修改教案,用最完善的教案参加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管是扮演学生角色还是扮演教师角色,每个同学都要尽职尽责,扮演符合标准的角色,不能表现出所扮演角色不会有的行为,例如:训练者在讲解有关小学数学的知识,那么我们就只能扮演小学生的角色,不能用中学数学知识去配合训练者。训练完毕后,指导教师还要组织各个小组观看录像,对角色扮演情况进行协作评价活动,小组成员要积极讨论每个成员的训练情况,帮助他人进步。

(5) 评价

先由每个成员自己在协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反思评价,然后同伴之间对本小组协作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指导教师做总结,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对整个协作小组进行评价。

三 微格教学中协作学习的研究案例

师范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微格教学训练的,主要是训练学生对各种教学技能的灵活运用,其中导入技能是一项需要师范生重点掌握的技能,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在本文中我们就以师范院校大三年级一个班(30个人)为例,以导入技能作为训练内容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引入协作学习,具体的内容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 教学对象及内容:

(1) 年级:师范院校大三年级;

(2) 人数:30;

(3) 教学内容:导入技能。

2 学生特点:

进入大三的师范院校学生即将进行教育实习,但是教学技能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甚至可以说一点教学经验也没有,他们渴望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哪些希望今后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微格教学训练更是很期待。

3 教学目标:

(1) 掌握导入技能的理论知识(构成要素、应用要点、评价要点);

(2) 学生能熟练使用这种教学技能。

4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任务驱动法。

5 教学媒体:

(1) PPT课件;

(2) 微格教学系统;

(3) 示范带。

6 教学内容:

(1) 导入技能的功能;

(2)构成要素;

(3) 类型;

(4) 应用要点;

(5) 导入技能评价指标。

7 教学过程:

(1) 理论讲解(讲解关于导入技能的理论知识)。

(2) 组织全班30个同学观看导入技能示范带,提供既包括正面的也包括反面的录像带,指引学生观看示范带中教师的行为、语言、表情等,看完后让学生自愿组合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6人,讨论示范教师的行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指导教师记录每个小组的发言情况,肯定学生正确的评价,对不是十分客观和成熟的评价进行指正,可重放某些片段,让学生心服口服。

(3)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导入技能,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这项技能,故导入技能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4) 把全班同学分为5组,每组6个人,使每组的成员具有互补性,尽量有男有女,各有所长,有的同学很活跃,有的很沉默等,并且以小组中最活跃的作为组长,以活跃气氛,带动大家学习。

(5) 提供一份微格教学教案模板,让学生找资料编写教案,教案中要能体现导入技能,教学内容控制在10分钟内,组织各个小组至少进行一次教案讨论活动,主要讨论教案的合理性,指导教师此时要把好关,每个成员的教案一定要达标,不合格的教案一律重写。

(6) 按照分好的协作小组,在不同的微格教室中进行角色扮演,给每个学生发一份导入技能评价表单,学生根据表单给每个角色扮演者打分,指导教师在监控室中观看各个小组的训练情况,也可以轮流到各个现场观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做现场点评。

(7) 将各个协作小组的成员组织到一起,观看本组的录像,让进行角色扮演的学生先作自我评价,然后让小组中其他成员对角色扮演者进行评价,最后指导老师做点评,指导教师的点评必须突出重点,找准问题点,肯定优点,指出缺点,提出改进措施,增强学生的信心,以达到进一步完善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的目的。

(8) 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导入技能评价表单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打分,没有达标的学生一律修改教案,重做训练。

8 教学评价:

根据导入技能评价量表(下表1)评价学生的训练情况,根据总体达标情况,修改教学。

表1 导入技能评价量表[4]

在本案例中参与训练的学生总共有30人,这30个人可以平分为5组,学生要完成的协作任务主要是观看并讨论录像带,教案讨论,角色扮演等。无论是讨论示范带还是讲课录像带,都可以丰富观察结果,使大家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关于评价的讨论活动是对训练者教学的一种反馈,学习者可以得到多种详细的反馈结果,这种反馈有助于训练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于及时更正;在教案讨论活动中学生相互提意见哪一步骤能够体现导入技能的哪一项技能要素,哪些则不能体现,有利于学生教案编写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导入技能的认识;角色扮演的中协作是最关键的,直接关系着每个训练者训练任务的完成。

四 结束语

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微格教学中同样可以引入协作学习,在微格教学中引入协作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教案编写能力;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大家的合作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有效等等。在微格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入一些协作学习活动来增强微格教学的效果,只有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实施,微格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孙杰,高卫华.微格教学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7,(11):151.

[3] 黄荣怀,刘黄玲子.协作学习的系统观[J].现代教育技术,

2001,(1):31.

[4] 广西师范学院微格教学网[EB/OL].

The Desig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icroteaching

ZHAO Cheng-ling CHENG Ming-fe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microteaching in training teaching skills of normal students, and it designs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of microteaching, then it comes out the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t last it gives a case study.省略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微格教学教案篇3

一、教师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二战时期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柯立尔(J. Colli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Stephen Corey教授大力提倡教师行动研究,从此在美国盛极一时。1975年,Lawrence Stenhouse在他的著作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中指出,“教师即研究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行动研究逐渐风行世界各地。英国的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和澳大利亚的Deakin University是目前世界著名的行动研究中心。1990年,澳大利亚学者Tripp和他的研究者将行动研究概括为“系统地进行观察、反思和变革”。行动研究具有注重直接参与、立足特定情景、强调改进实践和重视协同合作的特点。教师行动研究对师范生职前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通过“变革”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它鼓励教师加强对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关注和意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追求变革。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参与性,它要求执教者本人直接参与问题的发现,改进方案的设计,鼓励同伴合作研究。教师行动研究的出现使教学和课程改革研究的重心从对目标和方法的研究转向以教师为研究者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将微格教学与教师行动研究进行有机结合,是高师院校对师范生教育成长过程应用研究的一种拓展。

二、微格教学的基本原理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 W. 阿伦(D. W. Allen)和他的同事W.伊芙(W. Eve)首先开发建立的一种利用现代摄像机、录像机等视听设备,专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培训者利用装有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的微格教室对受训者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行为研究。阿伦博士将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英国微格教学专家乔治・布朗(G. Brown)则认为:“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微格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加涅学习层次论、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的现代学习理论以及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具体而言,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受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又称录像反馈教学。在我国也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它具有单一技能的强化性、培训目标的可控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角色转换的多元性。微格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技能培养的切入点在于对教学技能进行不同层次水平的分解并加以培训,将复杂的教学过程拆分为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它能给师范生及同伴更多机会去尝试错误、发现错误、修正错误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一种无权威性、开放型和开拓性的教学环境,突显以学生为教学活动核心的“自我实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单纯的技能训练演绎成开拓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微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微格教学中,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导师点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改变了传统的评价对象一味被动接受评价的方法,有助于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

三、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

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该系统由一个总控室和多个微格教室组成,是集网络、数字、多媒体、声音、视频、存储、传输及视频监控技术于一体的全数字化网络系统,具有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系统化、交互式可视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管理、操作方面更加容易、简便。该系统实时性更强,可以实时察看微格教室的现场教学情况,对各教学现场的学生、教师进行远程教学评估和观摩,授课教师在现场可以方便地将声音、视频信号切换到大屏幕电视机上并控制各种设备的各种功能。该系统可以录像存储方式保存微格教学内容,并采用可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录像文件进行剪辑和合成;还可以随时查询并选取多媒体教学录像文件及相关资料进行播放。该系统运用于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模拟形式,具有双控、监视、评课、示范、互相观摩、分控、巡视扫描、对讲、远程遥控、录像和倒计时等功能。该系统的观摩和评价系统均采用计算机设备,可通过交换机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信息记录方式可采用硬盘存贮或刻录成光盘,以便教师和执教者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点播、测评与观摩。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凸显了微格教学中观摩反馈的重要功能。

四、微格教学技能的运用

微格教学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教学模式为:理论学习、目标确定、观摩示范、微案编写、微格实践、反馈评价、技能达标、教学实习和经验总结。其教学方法是:由5至10名学员组成一组,执教者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取短小精湛的教学片断,共同备课;一位成员就某一教学片断施行5至10分钟的教学,其他学员扮演学生,并进行教学实况录像。微格教学技术不仅避免了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由于新手经验不足而带来的教学失误,而且为教学反馈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缩短了新手教师成长的周期。微格教学的具体运用为:

1.理论学习。在实施微格教学之前,学生应在导师的组织下学习其基本理论,特别是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相关知识,以利于以后观察学习内容的同化与顺应,提高学习信息的可感受性及传输效率,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为了使受训者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导师应播放往届学生优秀微格教学录像或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课或竞赛课的教学录像,为学生提供微格教学的感性认识和模仿依据。

2.目标确定。微格教学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如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导师应向受训者讲清楚本次教学技能训练的具体目标、要求以及该教学技能的类型、作用、功能及典型事例运用的一般原则、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观摩示范。为了增强受训者对所培训技能的形象感知,导师需提供生动、形象和规范的微格教学示范录像。在观摩微格教学录像的过程中,导师应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指导。示范教学录像应该是优秀的典型,但也可利用失败的微格教学录像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剖析。观摩时,导师要培养受训者勤于观察和善于吸收、消化他人教学经验的能力。观摩后,导师要组织学员分析他人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酝酿和设计自己的最佳方案,为下一步编写教案作好准备。

4.微案编写。当训练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受训者要针对教学技能的特点与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条件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编写详细的教案。微格教案必须遵循微格教学的规律,要突出单项教学技能的特点。教案首先要说明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构想,注明自己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以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

5.微格实践。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环节。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执教者要对本次课题作简要的说明,以明确教学技能目标,阐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讲课时间视教学技能的要求而定,一般不超过10分钟。结束后,执教者首先应审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录像反映出的优、缺点进行改进,这是教育实习前有效的训练和准备。

6.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最重要的一步。教学结束后,导师应及时组织受训者重放教学实况录像,供导师和受训者共同观看。施教者先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导师和小组成员再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找出不足之处;导师也可以对其需改进的地方亲自示范或再次观摩录像,以利于受训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7.修改教案。评价反馈结束后,执教者应根据集体的意见,结合自我的感受对教案进行修改,再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训练;执教者还应进一步与合作者共同探讨如何改进与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在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告一阶段后,要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教学技能训练,以实现各种教学技能的融会贯通。

8.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可以尽快地把师范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转化为教学能力。师范生到中学进行教育见习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在教育实习之前不了解中学的教学实际,师范生往往不能很快地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要提高教育实习质量,高师院校就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微格教学实践。

9.总结经验。在反复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和教育实习的基础上,师范生应不断吸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不断超越自我,力争在教学中达到教态自然、语言准确、表达清晰流畅、教学富于艺术性、板书设计合理美观、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技能娴熟、情感交流适度的境界。

微格教学教案篇4

关键词: 微格教学 师范生 教学技能发展 有效途径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应该是一代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从教能力强,适应基础课程改革与发展需要,能创造性地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新型教师。因此,师范生毕业后成为未来合格的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从教的专业技能。这就意味着在校期间,他们还应该接受严格的、特殊的专业技能训练。作为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微格教学的引入,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微格教学及其基本特征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或“录像反馈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使其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微格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前进,发展壮大,已渐趋成熟,是我国师资培养教育的有效方式。作为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微格教学强调技能的分析示范、实践反馈、客观评价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范围小,规模小,时间短。微格教学所要求的课堂长度、范围、学生人数和授课时间等都相应简化,同等学时下,每个学生实训的机会都相应增加。

(二)教学内容单一,训练目标明确、具体,有利于发挥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微格教学中,复杂的教学过程被分解成一项一项的教学技能,每一项技能要求都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根据微格录像,逐项对照检查,自我肯定,相互评价,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反馈及时并进行反复训练,有利于强化有效的教学行为。在微格教学中,运用现代视听设备,将整个教学过程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下来,受训者通过反复观摩自身讲课教学录像,并与指导教师共同探讨,发现优点和缺点,从而调整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反馈非常及时。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强化优点,弱化缺点,使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固定,使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二、微格教学实训的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传播信息的过程。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就需要教师具备教学语言、板书、教态变化、演示、讲解、提问、导入、强化、组织、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这些是微格教学实训的主要内容。

(1)教学语言技能要求达到语言规范、语调自然、语流顺畅、语法正确、修辞得当,逻辑无误。(2)板书技能要求能用规范、秀丽的字体,精心设计的格局来进行板书,能显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审美情趣。(3)讲解技能要求能运用口头教学语言对教学内容做逻辑性叙述,向学生传授知识,讲究语言艺术,注重情感,运用生动的例证,来启发学生思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4)演示技能是通过展示直观教具和示范试验,使学生获得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5)提问技能是要求学会提问的艺术,能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6)导入技能要求根据教学内容、课文体裁、题材的不同,采用多样的导入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7)强化技能则要求通过语言、动作等多样的方式来促进、增强学生的反应,保持学习的注意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8)组织技能,即是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指导学生训练,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技能。(9)结束技能则是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的技能。

三、微格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

(一)理论研究和组织

微格教学,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融进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思想和方法。实施之前,要组织学生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与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微格教学每一步骤的作用。因为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之后,有利于今后观察学习内容的同化与顺应;学习信息的可感受性及传输效率的提高;学习迁移能力的促进。

(二)技能和训练目标确定

培训教学技能是微格教学的目的。要保证微格教学能顺利实施,就要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步骤、评定标准及各步骤时间等进行策划、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及需要,有针对性地着重训练某一项技能。培训的标准应有适当的高度、难度和深度,以便使受训者每经过一次培训都能获得相应的提高。

(三)技能分析示范

教学技能训练实施前,导师要做启发性报告,分析所要训练的教学技能的定义、特点、作用、实施方法及运用要领、注意点,具体说明本次技能训练的目标和要求。导师可通过播放事先编制好的示范录像给学生观看,内容包括一节课的某一片段、全部过程、教学技能的运用等,观摩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对一些强调的内容通过暂停、重放等来进一步说明。观看之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及不足,交流教学设想,探讨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最佳方案,为编写教案做准备。

(四)教案设计

在理论学习和技能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就可确定某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进行备课。这是学生能顺利完成微格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训练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结合所要训练的教学技能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撰写详细的微格教学教案。教案设计应包括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构想,教师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

(五)实习记录

微格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教学实践,此前的准备工作都将在这一环节中得以体现。微格教学的课堂实习也叫“角色扮演”。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般小组人数为5-10人,试讲者可以轮换扮演教师、学生和评价员等角色,以保证每人都有训练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一般为10分钟左右,只训练一项教学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受训者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在角色扮演的整个过程中,技术人员将教师和学生的全部行为都进行了摄录,以便授课完毕后及时地进行反馈。

(六)小组观摩评议、再循环和总结

微格教学教案篇5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虽然该标准针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但由于教育技术能力在师范生专业能力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趋势与需求,该标准对于师范生培养也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已经成为各专业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其目标是使师范生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初级标准和部分中级标准的要求。该课程除了使师范生掌握基本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手段和理论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机会以外,还强调:1.教育技术学科主要关注实践层面的“如何做”,在课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实践机会;2.教师教育课程中应贯穿反思能力培养,应在课程中引导师范生关注他人和自己的专业实践,学会和同伴一起反思教学实践;3.信息技术,尤其是视频技术,在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独特的作用,师范生应具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即应愿意和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个人的专业成长。

基于上述理念,在对师范生培养模式和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后,我们认为微格教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佳途径。但受教学时间、实验室基础设施、教师等条件的限制,在课程中严格按照常规微格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并不可行,需要结合微格教学自身特点与发展趋势、课程目标、教学条件等对微格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改进。

二、微格教学

爱伦将微格教学界定为“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1]。微格教学的常规做法是:形成教学技能分类体系;对于每种教学技能,按照“理论学习――示范――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记录――反思分析”等阶段进行训练。其特点有:训练内容明确(单一或两种教学技能)、学生参与机会多(小组形式,每人均可登台讲课)、上课时间短(10分钟左右)、教学实践过程声像化(视频设备记录讲课过程)、心理负担小(上课人数少,且是讲课者的同学扮演)[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格教学作为一种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方法,在我国师范院校得到广泛采用。但按照常规的微格教学逐项训练教学技能,就需大量时间和设备支持,《教育技术学》课程中只有两周可用于学生的微格教学实践,因此需要对微格教学的目标、实施过程进行必要调整。

三、微格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课程教学中的微格教学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部分为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制作、数字视频制作以及教学设计等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从微格教学的视角看,它们算是微格教学活动的准备部分。

此次开展微格教学活动的班级有67人,都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自数学、生物、地理等理科专业。每个微格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视频展示台)和硬盘摄像机,可以同时容纳10名学生。各微格教室均全天开放,小组拍摄需预约时间。每组4~6人,每组有2个拍摄时间段,每次2小时。

教学要求与过程:每组学生选择中小学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设计10~15分钟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小组集体完成教学设计(教案编写)和教学资源(主要是课件)制作后,由一位同学主讲,一位同学拍摄,其他同学扮演学生。在拍摄完成后,小组观看视频,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问题,进行第二次设计,根据需要对教案、课件进行修改,然后再次进行教学和评价。本课程的最后一次课,则是在大教室集中汇报和展示微格教学情况,为学生播放典型的教学视频,并请每个小组汇报微格教学的开展情况、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本教学过程具备微格教学的核心特点:(1)受控的或者模拟的教学环境,学生由小组同学扮演;(2)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视频记录;(3)上课时间短,10分钟左右;(4)引导学生关注教学技能。

和常规微格教学的主要差异是:(1)课程的教学活动不是要求学生仅关注某一种教学技能,而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具有完整教学过程的“小型”课例;(2)两次微格教学要求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这样可以比较明确地看出是否有提高和变化;(3)学生负责拍摄和制作视频案例;(4)强调学生的反思,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提交两次书面反思,在小组集体分析教学视频、讨论后各自进行反思性写作;(5)为学生提供教学案例模板,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档案袋的制作。

之所以让学生自行拍摄和制作教学视频案例,是因为:(1)数字视频设备和处理软件简单易学,学生完全可以掌握;(2)掌握基本的视频制作技术是课程目标,在这一意义上,本次活动是前面课程内容的实践,增强了课程的连贯性;(3)希望培养学生借助视频技术研究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即使只是模拟课堂,也有助于学生掌握课堂拍摄的基本技巧。

四、微格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课程设计的微格教学活动过程经过了一轮实施,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良好

所有小组都按照要求准时完成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交的作业符合要求。12个小组全部准备了辅助讲授的演示文稿,完成了教学反思写作,只有1个小组在第一次教学后没有进行集体讨论,而是在第二次教学后进行了对比讨论,流程与所要求的不符。所有小组的教案和PPT在第一次课后都进行了修改,第二次教案中的教学设计方案更合理、可行。所制作的视频课例均能真实再现课堂教学情境,加上了片头、字幕和片尾,有些小组在构图、声音、灯光调整等方面做得较好。

2.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从对学生拍摄过程的观察和非正式访谈,以及教学反思撰写情况、最后一次汇报的情况看,由于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集体选题、备课、分角色拍摄、小组反思与讨论等环节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和价值,提高了学习兴趣。

3.教学反思体现出学生的认真参与

在两次教学后安排了两次反思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后,各自形成书面反思文章,其中82%的反思文章篇幅超过了500字。以小组为单位来看,第一次反思中100%的小组发现了教学中存在问题,50%的小组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第二次反思中91.7%的小组发现了问题,8%的小组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91.7%的小组在反思中对教学做了定性评价;25%的小组采用教学技能评价表对教学做了定量评价。

4.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第二次课堂教学情况好于第一次

从定性的角度看,授课教师和助教在反复观看学生提交的视频后,都认为总体而言,第二次教学要明显好于第一次。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态有明显改善,诸如盯着计算机屏幕、和学生的眼光接触过少问题有明显改进;讲课过程中,因为紧张或者忘词导致的停顿、语塞等现象明显减少;师生互动的节奏加快,各个环节的转换更加自然,不同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更加合理;教师提问的时机、问题更合理;第二次课中的演示文稿,无关信息减少,幻灯片翻页手忙脚乱和授课进程不一致等现象基本消除。

从定量的角度看,借助自行开发的“时间取样课堂教学视频分析软件”,将两次共24个教学视频进行了S-T分析。S-T分析将师生的课堂活动分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类,按照一定的时间取样,将样本段中师生行为进行划分,进而可计算出课堂中教师行为比率、学生行为比率、行为转化率以及课型。本次分析每隔5秒钟取3秒钟作为样本,将样本的教学行为编码统计(见表1)。可以看出,两次教学中,教师行为比率略有下降,学生行为比率略有提高,转换率提高幅度较大。12个小组中,10个小组的转换率有所提高,3个小组的提高幅度在0.1以上。转换率提高说明课堂的教学节奏加快了,师生交互更频繁。另外,根据S-T分析数据可以得到课型,第一次课全部为讲授型,第二次1组混合型、11组讲授型。

5.使学生体会到教学非易事以及微格教学对于改进教学行为的价值

在教学反思和课堂汇报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语是“没想到”,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出乎学生的意料。第一,意识到设计和实施的落差。设计时觉得很好的教学活动,在真正实施时效果差强人意。教学不仅是教学设计方案的严格贯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第二,没想到讲课之难。不少学生提到原先认为教学很容易,“把自己知道的清清楚楚地讲出来就行了”,真正站在讲台前,才发现“自己对教学内容掌握不够,不能把知识串起来讲给学生”,“把握不好时间,按照15分钟备的课,8分钟就说完了”,“紧张,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自己的脑子反应比在下面要慢很多”。第三,没想到自己讲课的形象并非如自己所想。这也许是视频带给学生们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不少同学讲课时自我感觉良好,一看视频吓一跳,小动作、口头禅、语塞、游移闪烁的目光等全都那么扎眼。微格教学像一面镜子,使学生能够更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些“想不到”所造成的认知冲突,是学生获得专业发展的良好契机。拍摄和制作教学视频的经历,也使学生意识到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视频记录课堂。

五、微格教学活动的问题与改进

尽管实践表明了课程中所设计的微格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1)不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讲课。尽管在汇报时有同学表示作为学生摄像,观察、分析、讨论同伴的教学也有助于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但毕竟缺乏亲身体验,影响了他们从微格教学活动中受益。这主要受课程实验设施不足的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微格教室使用时间。有两个小组的做法值得推广,他们在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每个同学都讲了两次,并且进行了角色轮换,使每个学生都体验了各种角色。由于采用的是硬盘摄像机,拍摄完毕后马上可以导入计算机带走,因此小组同学对视频的讨论都在微格教室外,利用公共实验室或者个人的计算机播放视频完成。这种安排适合硬件资源紧张的情况,但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在课外做大量准备工作。(2)未向学生提供分析和反思教学视频的框架。本次教学探索过程中,未给学生提供分析教学的工具,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不受框架的束缚,关注自己认为重要的方面,让教师了解学生关于教学的已有观点;但缺点是学生的反思点非常零散,缺乏成形的框架来思考教学问题。此外,还应为学生提供表述方式的指导,例如让学生区分观点和证据、描述和解释,学会用证据提高结论的可靠性,提高反思的客观性。(3)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不足。限于师资力量,本次微格教学活动教师基本上没有干预,而这恰恰是学生从微格教学活动中受益所必不可少的。以后应该探索将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教学视频提供反馈和评价的工作机制。(4)交流范围狭小。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本次教学的交流只限于小组内部,最后一次课中,展示的成分则远远大于交流。后续应尝试利用互联网,尤其是播客系统,探索一线中小学教师等参与到交流过程中的具体方式、可行性与影响。

参考文献

[1]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微格教学教案篇6

关键词: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导入技能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基地,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师范生的质量,以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在世界各国的推动和我国基础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院校必须更加重视师范生培养的方式和方法。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除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智力素质和教育理论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从事中学教师职业的技能,才算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才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的需要。

1.师范生教学技能概况

教学技能是师范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从师任教的基础。所谓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原国家教委于1992 年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说明,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化的要求。《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基本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九项基本技能:①导入技能;②板书板画技能;③演示技能;④讲解技能;⑤提问技能;⑥反馈和强化技能;⑦组织教学技能;⑧变化技能;⑨结束技能。

2.导入技能简介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或在进行新课题学习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导入技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常用的导入方式有:(1)直接导入法。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引起学习动机。(2)旧知识导入法。新知识都是在一定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利用复习旧课或与本课题有联系的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向高深或纵横层次展开思维,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3)实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力、热、声、光、电等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在感官上接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导入方法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具有物理学科的特点。(4)事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设置学习情境从而导入新课。物理学史料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这些史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生动教材。(5)生活经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许多生活经验里包含着物理知识。

如果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物理师范生通过导入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掌握导入技能的运用,另一方面在训练事例导入法时可以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同时在训练实验导入法时可以训练实验演示技能。

3.运用微格教学训练师范生的导入技能

3.1 微格教学概述

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的视听技术,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和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师资培训模式,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

它是一种把复杂的教学行为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并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用较短的时间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反复培训的一种方法。

微格教学通过观摩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来培训教学中的各种技能,具有参加的人数少、时间短、内容单一、训练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反馈及时的特点。微格教学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后,很快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 并在许多师范院校得到了应用、推广和发展。目前微格教学系统主要采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式可视化的特点。该系统由一个总控室和多个微格教室组成,可以把师范生微格教学过程进行数字化录像、存贮,通过计算机交换机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点播、观摩、监控与评课。

3.2 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我校物理师范生自2002 级开始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微格教学中采用的培训步骤为:

(1)理论学习

学习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学习微格教学的内涵、步骤,教学目标、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教材分析、学习教学评价方法等教育教学理论。观看往届学生优秀微格教学录像或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但也可利用失败的微格教学录像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剖析,为学生提供微格教学的感性认识和模仿依据。

(2)确定训练技能,编写教案

微格教学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等。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优秀教学录像,要求师范生研读教材,参看一些优秀教案,自己编写一节5~10 分钟的详细微格教案,教案要求有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技能要素和教学目标,注明自己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以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如前所述,我们侧重导入技能的训练。

(3)微格实践训练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微格教案编写完成之后,受训师范生按规定的教学技能,在5~6 人组成的一个微格小课堂里进行试教,师范生登上讲台,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教学,其他的小组成员,则扮演学生,微格教学录像系统将授课师范生的教学行为记录下来。

(4)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试教后,指导教师、受训师范生和扮演学生的师范生一起观看录像,分析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先由执教者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以及优点。接着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再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以促进受训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5)修改教案,反馈教学

通过评价反馈,受训师范生根据指导教师与同伴师范生的意见和建议, 结合录像自我反馈体验,对教案进行修改,再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训练。

4.结束语

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全班可分多个小组同步进行,增加了每位同学的训练机会;利用教学录像的回放、反馈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师范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重视导入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同时可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和实验演示技能,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微格教学具有技能单一集中性和目标明确可控性的特点,通过微格教学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总之,通过微格教学实践验证,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实习反馈,实习基地的师生给予我们的实习生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孙立仁.中学物理微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微格教学教案篇7

21世纪,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等特点满足师生自主构建知识。技能,从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网络自身的先进性,基于网络的教学也要在先进的理念下展开教学实践。对网络工程学科培训教学技能时,培训者要对培训对象介绍相关的教育理念,如:让培训者清楚掌握学习的理论知识,清楚学生需要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展开教学设计。使用微格教学主要包括:准备环节、训练环节、反馈环节等,设计准备环节主要包含理论学习、确定目标、编写教案等;教学训练环节则由微格时间、自我观摩、全体观摩等环节;反馈患者主要有自评反馈、互评反馈、总结修改等。

1.1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指导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使用部分网上可见资源或学生创作的课件进行演示,把课件演示和讲解合理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工程学科是现代重要的信息源,从而情怀学生对信息意识的认识。在开展微格教学之前,必须学习微格教学的各项理论内容。如:微格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方法、课堂观察法等等,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学生对微格教学有相应的认识,实际使用时方可游刃有余,也方便观看分析他人的训练结果。

1.2制定合理的目标

为了能够获取最佳的训练效果,每次展开训练只针对网络工程学科某一个技能进行培训。老师向接受训练的学生详细讲解本次教学技能训练的具体名称、目标和相对应的要求,同时,老师向学生讲解这种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主要功能和操作要点,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掌握本次受训的概念和类型。如:网络工程学科内《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这个科目实践性强,对技术有极高的要求,若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学生只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无法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编写教案

设定好本次微格训练的目标后,对本次教学制度相应的教案,教案主要由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对象、重点难点及教学媒体等相关内容。同时,教案中要标注讲授课程分配的时间及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根据网络工程学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具是编写教案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教具进行制作时,要严格按照讲授内容的要求进行,从而与微格教学各个环节更好地配合。

3.微格实践环节

微格实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参与训练的学生根据相应的内容,每位参与训练的学生轮流扮演老师的角度,小组其他成员扮演学生。以10—15min为规定实践,每位小老师在授课之前均要简要说明本堂课程讲述的内容,从而明确本节课堂教学的目的,方便学生之后进行观摩、反馈和自我评价。

4.再现和观摩环节

微格再现这一环节把教学训练与评估反馈进行连接,是一种教学的反馈过程。为了提升参与训练学生对需要培训技能的感知能力,录制完成之后,小组各个成员与老师一起观摩,由指导老师依照实际教学情况给予相对应的指导。

5.评价反馈环节

完成微格再现这一内容后,我们一般授课的规律是让学生先进行自评反馈,从教学的实施、教学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展开一一的分析,随后由指导老师和小组的其他成员展开互评反馈。具体评价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碍于同学情面不敢真实的说出实话。为避免出现这种事情,可以把成绩和积极评论进行挂钩,让所有学生都积极的发言,从而帮助受训学生发现并解决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其提高效率坚实的基础。

6.总结

微格教学教案篇8

【关键词】微格教学 医学院校教师 教学能力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4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与政策,国内很多高校筹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一系列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研究和探索。微格教学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其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些欧美国家的高等师范院校用微格教学的模式来训练未来的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法。本文就微格教学的概念与理论、微格教学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现状以及在医学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中应用等进行文献综述。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微格教学的定义。微格教学的英文名称“Microteaching”。由于对微格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各国对“微格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微格教学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德瓦埃.特.爱伦(W.Allen)博士指出,微格教学是准教师(师范生)集中解决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布朗(G.Brown)根据微格教学的理论基础,提出微格教学应该包括准备课课程、感知教学、课堂教学等三大要素。国内研究者一般认为微格教学能使受训者可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是建立在视听理论和教学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师范生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二)微格教学的特点。微格教学提出把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课堂教学分为多个技能和多种方法,在微格教室中逐一地训练。微格教学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规模小,训练时间比较短,训练内容单一集中。受训的人数一般10人左右;每次教学时间一般是10分钟左右;受训者讲授一堂课内容的一部分,对1-2个教学技能进行训练。(2)反馈及时全面。微格教学利用现代视听设备,真实而准确地记录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被训人员可以从记录中还原教学现场,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3)角色转换多元。微格教学冲破了传统的师范教育只是理论知识灌输的培养模式,受训者不再是学习者这个唯一的角色。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受训者不断地进行着从学习者到执教者,再到评议者三种角色的转化。(4)心理负担小。微格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上课的人数少,教学内容少,可以有效地减轻受训者的紧张和焦虑,减轻受训者的心理压力。

(三)微格教学的教学模式。微格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它将教学技能的培养视为一个个具体教学行为的训练与修正过程。微格教学的基本实施程序包括如下方面:(1)基础理论的学习。受训者学习必要的微格教学理论。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评价、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等。(2)教学示范。为了使被培训者对所培训的教学技能准确地领会、理解,在正式训练前,通常利用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来对他们提供教学技能示范,并加以具体解释和说明,让他们从感性上对教学技能进行认识。示范的内容可以是完整的一节课,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段。(3)针对技能训练目标,编写教案。被训练者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详细的教案。微格教案有两个目标:一是课堂教学目标,二是教学技能训练目标。(4)角色扮演。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受训者被轮流分配为教师和评议者的角色。作为教师,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授课10-15分钟,并由一名摄像操作人员负责录像。最后,以评议者身份填写自评的评价单。(5)反馈评价。在角色扮演完成后,全体相关人员一起观看录像。首先是教师角色扮演者进行自我分析,然后指导教师与受训者一起讨论分析,对教学过程提出改进的建议。(6)修改教案,再次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反馈,受训者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教案修改完善后,被训者再次进行角色扮演的循环。

二、国内外微格教学及其研究现状

微格教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微格教学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德瓦埃.特.爱伦博士(W. Allen)等在“模拟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现代照相机、录像机等视听仪器现场记录受训对象在课堂的教学行为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帮助受训对象迅速掌握一个教学技能。微格教学诞生后,在美国各地迅速得到了推广。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些国家在培训教师、准教师(师范生)中,使用微格教学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技能、能力的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英国诺丁汉大学George.Brown将微格教学的教学行为加以改进,提出了备课、感知、执教为微格教学的三大元素。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引入微格教学,并在实践中形成悉尼大学微格教学特色:示范―角色扮演―反馈―重教。德国的微格教学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微格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国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三阶段微格教学实施步骤:设计准备―教学训练―评估反馈。日本对微格教学构成要素的划分与其他国家基本一致,共分解为6个要素:微型课堂、微型课程、反馈、示范、重教,但对某些要素的研究更为深入细致,如示范的选择、反馈技术等。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电化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将微格教学引入中国,后北京师范学院(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对微格教学开展学习和研究,并进行了一些实践应用。1990年后,国内的师范大学及其研究人员积极参与了微格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开设微格教学课程。孟宪凯1992年编著《微格教学基本教程》,是国内较早、较权威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料,并拍摄了第一套微格教学优秀示范录像和开发了有关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统计软件和微格教学课堂上师生相互作用的分析软件。2000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同时教育部将微格教学列入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从此,我国微格教学研究与实践进入了新阶段,与微格教学相关的论文和专著大量发表。孟宪凯对微格教学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肯定,指出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微格教学的未来。狄晓雨对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的方案,使微格教学贴近实际,方便广大师生参与和操作。刘鹏和安玉洁对微格教学的架构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微格教学有从高等教育向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发展趋势,同时,微格教学从主要应用于师范生和新教师的授课技能培训也逐渐被应用到各类技能训练中和新职员的技能培训中,体现出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微格教学在国内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中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有些研究者将微格教学方法引入医学院校的基础与临床专业教学,取得良好效果。陈勤等选取35岁以下的青年医学基础课教师为训练观察对象,应用微格教学培训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结果表明微格教学组学员的教学语言技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微格教学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语言教学能力。楼丹飞等采用微格教学法联合临床模拟教学对急诊实习医生进行中医急诊临床教学,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应用微格教学法联合临床模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王亚君等应用微格教学法评价儿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效果,发现微格教学法组的儿科实习医生实习成绩和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组。张云萍等以中职护理专业在校生为研究对象,评价微格教学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微格教学法组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分和教师教学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认为微格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调控,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格教学是建立在视听理论和教学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和在职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方法。它能使受训者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国外对微格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较早并较深入,对其教学理念的理解比较深刻,实施步骤合理性较高,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训模式。微格教学传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微格教学模式逐步成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得到教师和学生欢迎。但是,我国的微格教学往往站在单一的研究视角开展研究和实践,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将微格教学的各个环节分离出来,从单独的理论角度进行描述概括,缺乏整体性及可操作性;二是在追求新技术对微格教学的支持时,缺乏考虑新技术与常规微格教学课的整合问题。因此,我国微格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深度层面还有待加强。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一般非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虽然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但由于毕业后直接任职于高校,缺乏实践经验。而学校大多注重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培养,较少关注青年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因此,培养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其教学能力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微格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践表明,微格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微格教学法在医学院校领域的应用刚起步,尚未形成公认的系统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卢俊华.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培养辅助系统研究与设计――以师范生培养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2]W Allen,W.Eve.Microteaching[M].Theory Into Practice,1968

[3]G Brown.Microteaching[M].London:MethuenNewYork Distributed by harper&Row,1975

[4]毕丽荣.高师数学微格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5]蒋立.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教师物理教学技能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6]赖小慧.微格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中的运用与探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7]黄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中的微格教学[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2)

[8]王凤桐,陈宝玉.走进微格教学-教学技能培训的策略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0

[9]汪振海,张东慧.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10]孙立仁.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14

[11]宣桂鑫.德国的微格教学[M].北京:高等师范教育,1995:24-26

[12]郭友,毕晓白.对日本微格教学发展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13]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4]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3)

[15]孟宪凯.对微格教学10年发展的几点反思[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3)

[16]狄晓雨.试论微格教学训练的不利因素及克服的办法[J].肇庆学院学报,2005(3)

[17]刘鹏,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18]陈勤,曾凡才.医学院校教学语言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法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2)

[19]楼丹飞,李越华,闫国良,等.微格教学法联合临床模拟教学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 2015(9)

[20]王亚君,李晓辉,张国利,等.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儿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

[21]张云萍,张巧玲.微格教学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护理研究,2015(4)

[22]郭丹,陈同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微格教研初探[J].读与写杂志,2014(10)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JGB189)

微格教学教案篇9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微格教学

通过调查我国师范院校体育毕业生的结果可看出,在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较好的同时,他们的教学能力却普遍较差。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外,对人才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为此,笔者通过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微格教学的实验,来分析这种改革是否适用于教学,并寻求能够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时间

2013年3月~2014年1月,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12级全体学生进行微格教学实验。

2.研究方法

综合评价法与实验对比法。

实验方法:分别把12级学生分为两个班,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组接受微格教学实验,剩下一个班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授课方法,一年后,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两个班的教学技能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对所得结论评分检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微格教学的概念及原理

微格教学是针对师范教育的特点,以技能培训为目标,通过“微型”的教学实践来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一种特定的教学行为。通过微格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结合21世纪的现代教育理论,采取微格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法为培训学生的教学技能主要将学生课堂简化,从而建构新的训练环境。其主要原理有如下特征:

2.目标控制原理

微格教学法是在教学课程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因此,在教学前要有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学技能的培训或简短的教学内容,都要依照教学目标去完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熟悉了解教学目标来灵活运用教学课程中所教的教学技能,从而高效达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3.要素分析原理

为优化教学效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需要对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实际实施时可能产生的制约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做整体分析。通过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下能最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案。

4.优化决策原理

在设计、制定教学媒体和教学过程结构时往往会有多种教学方案,为实现更有效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境优选出最适合教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5.反馈评价原理

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教学信息能否有效传递,取决于学生能否给予反馈评价。它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使教育者了解信息的传递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以求改进,双向交流,更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因此,在微格教学中不能忽略反馈信息这一过程。

三、微格教学的实施

1.教学设计

针对实验班,要求实验班学生教学实验期熟练掌握教学理论课程,主要分为以下5个内容(见图1)。

2.教学内容

将实验班每5~8名学生分为一个组,指导老师提前安排不同的小组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准备教案(包含确定要培养的技能)-指导老师审核-微格教学实践-分析评价-反馈信息-修改方案的环节进行。

3.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每次在进行教学培训时,都要从微格教学的的五大技能出发,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课程里加入短促口令、连续口令、复合口令等通过队形练习、调队、领操的训练方式来实现学生的口令语言技能培训;在试验期间,要求每名学生都有实际培训的经历,通过角色扮演更好的适应教育实习,从容面对以后就业;要求学生通过采用讲解动作和讲解练习方法,来提高讲解能力;通过技术动作分解和完整示范来提高学生的演示技能,如在讲解到某项运动项目的规范动作时需自己演示以便更好理解和学习。

4.教学反馈

每次微格教学课程结束后,首先执教者应进行自评,然后学生互评,最后指导老师采用定性分析对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这样,不仅使学生在下次的执教中有所改进,使微格教学的操作性更强。

三、结论

通过微格教学实验说明,实验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p

参考文献:

[1]李新辉,杨琴,王晓闻.微格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08):583-586.

[2]袁建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微格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06):792-794.

[3]蒋远松,张鸿.体育微格教学课程实施的审视与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09):50-53.

[4]李亮,张建业.微格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S2).

[5]曾令山,江永中,欧阳天龙.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诊治体会[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01).

[6]曹建根.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改革[J].九江师专学报,2002,(05).

微格教学教案篇10

一、微格教研的含义

何为“微格教研”?这个名词比较新颖,但我们对“微格教学”一定不陌生。简单地说,“微格教研”可以理解为“微格教学”的产物,更是一种延伸。微格教学是把繁杂的教学活动进行分解,从整体转向局部,选取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借助摄像机对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定格。微格教研是通过回放录像,供教研活动参与人员进行精细化的分析、评价、研讨的一种教研方式,研讨的内容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教学设计的结构和流程、提问的方式、师生的互动等方面的探讨,从而多层次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课堂质量。

二、微格教研的流程

1.学习微格教研的相关理论和技能

其中包括教学技能理论、评价和反馈的相关理论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评价与反馈的相关技能。

2.确定微格教研的研究主题

有了主题,教研会更有的放矢。例如,事先确定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这一主题,教研活动的参与人员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细致反馈、点评和探讨。

3.确定执教教师,选好课题内容

教师选择与主题有关的教学内容,并准备好教学方案。

4.安排一名教师负责微格教学的录制、制片

负责人录下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并制成微格短片。

5.观看教学录像,反馈评价

观看完录像后,先由执教者谈反思,然后其他教研参与者进行细致的评议,合力探讨出整改方案。

6.调整教学,进行新一轮微格录制

根据教研中得出的整改方案,对教学设计、提问技巧、师生互动等各方面进行再设计,然后进行新一轮的教学录制。

7.形成教学示范材料

通过微格教研中精益求精的反复探讨及整改,把整改后的微格教学实录制成音像材料,可供其他教师探讨和研究,比较优秀的还可作为示范材料。

三、微格教研的优势

对于微格教研的优势,本人有深刻的体会。因为我作为执教教师切身经历了微格教研的整个流程,受益良多。

1.紧扣主题,深入探讨

对于一节课,传统的教研也在积极地探讨怎么教更好,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评课的时候虽然涉及的方面很广,但各方面一般都是点到为止,并不深入,究其原因就是让教师全面地说出某节课的所有理论依据难度太大,所以评课的时候会出现许多教师一方面不太敢说,另一方面也说不太清楚的现象。而微格教研则不同,它在活动前会先确定研究的主题,执教者和评课者事先要储备好相关理论,提高理性认识,做到有备而来。例如,本校数学组确定的微格教研的主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本人围绕这个主题,选取了“平均数”这一课,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录制下来进行微格教研。与以往教研评课不同的是,这次的教研在一起观看微格教学片段后,教研组进行了激烈的具有针对性的探讨。A教师指出,本次的设计虽然有涉及数形结合的思想,但是设计的比较牵强,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数形结合思想不能为了“用”而牵强地“用”,而应该是在切实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概念时水到渠成地借助它。B教师指出,本节课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移多补少”这种方法上,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课件“活”起来。其他教师也纷纷提出了建议,例如,怎样提问更有效……微格教研主题明确,使研讨的切入点小,因此有利于深入探讨。

2.评价客观,有据可依

微格教研以录像的方式记录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过程,能真实、有效地呈现教学效果,并可供教师及时再现分析,对执教者的教学行为、课堂整体情况反复进行细致入微的研讨。它避免了传统教研只能凭记忆来评价教学活动过程、凭印象说话等弊端,使评价更具客观性,也可有据可依,同时提高了教师评析意见的信服度。例如,在对我执教的“平均数”的片段进行微格教研的时候,大到整个环节的设置,小到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课堂生成,评课教师都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并且因为它可以不断重播,教师结合课堂呈现的效果,想了很多种方案,共同讨论利弊,精益求精。

3.改变角色,深刻反思

传统的教研活动,虽然执教者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但反思是不够深刻的,因为他的身份是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正所谓“旁观者清”。而微格教研为执教者提供了改变角色的平台,执教者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坐在屏幕前认真观看整个教学过程,如同照镜子一般,这个时候正是执教者自身对课堂的预期和课堂实际呈现效果的碰撞,使执教者能直观地看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感受到自己与学生间的信息的传递是否顺畅,互动是否有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是否准确,从而很自然地对自己的教学做出整改,更深刻地反思教学行为。

以下是通过微格教研,本人前后两次教学《平均数》片段的微格量化表:

从微格量化表中,能直观地看出,通过微格教研,本人第二次试上减少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同时更加积极地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知道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基本上靠的是“传、帮、带”,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若实行微格教研,就可以把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分解,从局部入手,围绕主题进行精细化研究,更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于资历尚浅的青年教师来说,他们会经常出现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的状况,显得很迷茫,实行微格教研,他们就可以针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5.弥补小学数学教学音像示范材料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