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4 17:12:17

楞次定律教案

楞次定律教案篇1

一、情境与探究相结合的“楞次定律”教学案例

(一)新课引入

借助多媒体简单介绍法拉第继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后历经十年艰辛终找出电磁感应规律、楞次在法拉第(磁生电)的研究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电磁实验探究并于一年后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发现史.结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提出以下两个问题:“闭合电路产生感应电流的具体条件是什么?”“如何判定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分析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历史情境与问题情境,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趣味了解物理科学家生平事迹的过程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有效激发学生对楞次定律学习的兴趣.

(二)猜想与假设

顺利导入新知后,笔者又抛出一个问题:“既然闭合电路中的感应电流需要激发磁场,那么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与感应电流所激发磁场的方向二者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留出2~3 min让学生进行思考与相互讨论.

经思考与讨论后,学生主要得出了三个猜想:

猜想一:原磁场方向与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

猜想二:原磁场方向与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猜想三:因线圈中磁场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故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变化有关.

分析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和大胆猜想,在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养成.

(三)学生分组、设计探究

为了进一步验证学生们的猜想,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借助手中实验器材合作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并画出相应实验原理图.这个过程中,笔者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设计探究.

问题一:如何知道引起感应电流的线圈中原磁场的方向与变化?

问题二:如何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

通过指导学生将旧电池、滑动变阻器、灵敏电流计正确连接在一起,观察电流计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联系.

问题三:如何知道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的方向?

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引发磁场变化的因素,如磁铁或者电磁铁的运动能够引发线圈磁场的变化、滑动变阻器的滑动或者电键的通断均能引发磁场变化等.从诸多实验方案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案,并请学生进行讲解说明.然后请全班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师生共同合作制定简便易行的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条形磁铁运动的情况N极向下插入线圈N极向上拔出线圈N极向下插入线圈N极向上拔出线圈

原磁场方向(向上或向下)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情况(增加或减少)

感应电流的方向(流过灵敏电流计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上或向下)

实验结论

分析通过问题情境与实验情境的积极创设,在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完善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推动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良好构建.

(四)体验交流、实验探究

依据所得实验方案,各小组自行连接电路图,展开实验操作,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而笔者则认真巡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时纠正一些不规范操作,并适时解决一些实验难题.

分析通过学生合作进行电路图连接与实验操作的实验探究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意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相比于教师演示,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得学习印象更为深刻,知识掌握更加牢靠.

(五)体验感悟、归纳总结

在学生自行动手、真实观察实验现象之后,笔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问题一:感应电流产生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是否始终相同或者相反?

该问题的提出将原有猜想,为新认知结构的建立打下良好铺垫.

问题二:感生电流磁场与原磁场所在何种情况下同向?何种情况下反向?

该问题的提出则进一步探讨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问题三: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对于磁通量的变化具有何种作用?

进一步提炼关系,从而得出初步结论: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对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总是起着阻碍作用.

分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学生对于楞次定律的理解,学生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提问中积极动脑,在体验感悟、归纳总结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七)体验内化、应用巩固

得出初步结论后,笔者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以上结论在任何情况下是否都适用呢?同学们能够想出其它方法来进行有效验证吗?

经过认真思索,学生们依据上述电路图将原、副线圈、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以及导线进行正确连接,通过验证电键闭合、断开以及电阻改变瞬间的感应电流方向变化,判断实验现象是否与理论结论相一致,并认真填写下表.随后,笔者将实验探究结果显示于大屏幕上,最终得出结论:Φ原减小时;B原与B感相同;Φ原增大时,B原与B感相反.

K闭合瞬间K断开瞬间R变大时R变小时

原磁场方向

原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理论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中感应电的方向

理论判断与实验是否一致

分析借助微机动画模拟创设物理模型情境,将原本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磁级周围的磁感线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形象化地表现两磁场之间的“阻碍”作用,不仅突出本节的重点,而且突破了难点,还使学生对定律有一个深刻理解、生动的记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解题小结

[LL]最后,笔者选取一经典例题进行深入剖析,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矩形线圈abcd,在细长的磁铁的N极附近竖直下落,保持bc边在纸外,ad边在纸内,从图中的位置Ⅰ经过位置Ⅱ到位置Ⅲ,位置Ⅰ和Ⅲ都很靠近Ⅱ,在这个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流( ).

A.沿abcd流动 B.沿dcba流动

C.由Ⅰ到Ⅱ都是abcd流动,由Ⅱ到Ⅲ是dcba流动

D.由Ⅰ到Ⅱ都是dcba流动,由Ⅱ到Ⅲ是abcd流动

解析该例题时,笔者引导学生掌握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首先,对穿过线圈的原磁通量的方向及变化进行准确判断;然后,根据楞次定律对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进行准确判断;最后,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对感应电流方向进行准确判断.

楞次定律教案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楞次定律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能力与关键品格,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关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其特定的素养形式与素养内涵,本文以《楞次定律》为课例,谈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思考.

一、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分析

《楞次定律》是一节典型的学习难度较大的物理规律探究课,一是涉及的因素多,有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大小、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表指针偏转、电流方向等.虽然学生已经对这些物理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同一实验中涉及那么多的物理因素,学生感到难以理清头绪.二是规律比较隐蔽,难以通过一般的概括获得规律,要求有很强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楞次定律”因其内容的复杂和表述的间接使规律显得更加抽象.前面学习的“电场”和“磁场”描述的场都是“静态场”,大小和方向是恒定的,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学生理解难度增大.

针对课题《楞次定律》的特点,基于物理核心素养,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列出了核心素养所对应的教学内容(见表1).

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确立

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教W程序后学生所获得的素养或能力的状态的描述,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我们认为核心素养不能替代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人的最终发展目标,而教学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变化),是一个特定过程的最终状态.因此,要形成核心素养这个“状态”,离不开每一节课的教学的“小目标”.为此我们根据物理核心素养的素养形式与素养内涵,列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见表2).

三、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

在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设计基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教学过程.

(一)基于真实情境 提出研究的物理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物理问题.我们从学生原有的认识入手,条形磁铁穿过闭合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设计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条形磁铁穿过线圈,用微电流传感器检测线圈中的电流如图2所示,学生能分析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样引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参与方案制定 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我们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延伸和深挖.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一组活动,从科学猜想到设计实验,再进行实验研究,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真切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提升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逐步发展丰富物理核心素养.

活动1(科学猜想与设计实验)

在对图2所示的现象分析基础上,进行科学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制定“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方案,要有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变量的控制(磁铁的极性和运动方向、线圈的绕向),感应电流方向的测定(电流表),设计记录的表格,如表3.

活动3(深入探究)磁铁的N极和S极插入线圈或拔出线圈,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得出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流向及磁通量变化的关系.

(三)分析实验数据 主动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事先设计了表格形式的学案(表4),表格第四、第五行没有涉及任何物理量,这给学生留足了探究的空间.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发现“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教师引导是否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呢?在学案表格中加入一行――原磁场的方向.再经过小组交流,仍然找不到规律.因为磁场方向是竖直方向,而感应电流方向是水平螺旋方向,启发学生明白安培定则就是让这两个方向的物理量发生关系的,从而教师再引导学生引出“中介量”――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引导学生,在表格中增加原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两个因素.逐步完成表格,再通过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当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线圈内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增反减同”,进一步概括得到“阻碍”两字.

学生从而主动得到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概括性很强,学生很难独立对其归纳和总结.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足时间和空间,在充分的交流和表达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发展核心素养.

(四)进行实践检验 纳入自身知识结构

如图5所示,有两个轻质铝环A(闭合)和B(断开),某同学手持磁铁的任意极靠近A,A会怎么运动?远离A时,A怎么运动?

用实验证明,楞次定律是正确的.

进一步分析:用磁铁靠近轻质铝环A时,在铝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获得了电能.在这一过程中,铝环与磁铁有相互作用的电磁力,所以,此同学对磁铁和铝环这个系统做功,符合能量守恒的普遍规律.倡导学生要节约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五)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回归课前引入的演示实验,根据楞次定律解释为什么条形磁铁穿过闭合线圈,电流方向会发生改变?

让学生解决真实的物理问题,从中认识物理学的价值和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明白物理规律可以预测事物的结果或现象.

(六)总结学习内容 欣赏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教案篇3

关键词:楞次定律 阻碍 通量的变化

电磁学中“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们都感到难教,而学生们也都感到难学。“楞次定律”告诉我们: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从内容可以知道“楞次定律”的关键词就是“阻碍”,如果能全面把握住“阻碍”的含义,该难点也就突破了。怎样领会和把握“阻碍”一词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如何理解楞次定律中的“阻碍”

1.1谁起阻碍作用?要明确起阻碍作用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

1.2 阻碍的是什么?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的是“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原磁场,也不是阻碍原磁通量。

1.3怎样阻碍? 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场“反抗”原磁通量的增加;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场“补偿”原磁通量减少。所以“阻碍”不仅有“反抗”原磁通量增加的含义,同时也有“补偿”原磁通量减少的含义。

1.4“阻碍”不等于“阻止”。当由于原磁通量的增加产生感应电流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其作用仅仅使原磁通量的增加变慢了,但磁通量仍然在增加;当由于原磁通量的减少引起感应电流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其作用仅仅使原磁通量的减少变慢了,但磁通量仍然在减少。也就是说原磁通量的变化是引起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若这种变化被阻止了,也就不可能产生感应电流。

2 楞次定律的本质是什么

楞次定律的阻碍作用,正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反映,在克服这种“阻碍”的过程中,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从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本质上看,楞次定律可广义地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或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常见的有四种: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②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③通过改变线圈的面积来“反抗”(扩大或缩小);④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现象)。

3 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由上述可知:可以是磁通量的变化,也可以是引起磁通量变化的相对运动、回路面积的形变或原电流的变化。而感应电流的效果,可以是感应电流或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也可以是因感应电流受安培力作用而引起的机械行为。

4 阻碍的行为表现

4.1 磁表现: 即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将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但由于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各不相同,则“阻碍”的具体表现就各不相同。

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表现为“增反减同”。

例1:如图(1)所示,在螺线管的上方有一个条形磁铁自由下落,在进入螺线管之前,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如何?

分析:由于条形磁铁自由下落,在进入螺线管之前,使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增大,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增大,即在螺线管内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上)与原磁场的方向(向下)相反,由右手定则可知:流过电阻的电流方向是由a通过R到b。回路面积变化阻碍磁通量的变化,表现为“增缩减扩”。

如图(2) 示,当螺线管B中的电流减小时,穿过闭合金属圆环A的磁通量减小,这时金属环A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效果使A环有收缩的趋势。

例 2:如图(3) 所示光滑导轨AB、CD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Q、MN平放于互相平行的固定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接触良好。当一条形磁铁从上方下落而未到达导轨平面的过程中,导体棒的运动情况是:

A、导体棒PQ、MN互相靠近;

B、导体棒PQ、MN互相远离;

C、导体棒PQ、MN均静止;

D、因磁铁下落的极性未知而无法判断。

分析:当条形磁铁向下落的过程中,导体棒PQ、MN与导轨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增加,则有楞次定律的广义表述得到只有回路面积减小才能阻碍原磁通量的增加,所以PQ、MN互相靠近,正确答案是A。

4.2力表现:即阻碍相对运动

如果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是由于磁体和闭合回路(或回路中部分导体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则感应电流所受的安培力总是阻碍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表现为来拒去留。

如图(4)所示,当条形磁铁突然向闭合金属环A运动时,金属环A中的磁通量增加,产生感应电流。效果是金属环也向右躲闪而阻碍这种相对运动,即金属环也向右运动。

例3:如图(5)所示,螺线管CD的导线绕法不明。当磁铁AB由某高处向下插入螺线管时,电路中有图示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下列关于螺线管极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A、C端一定是N极;

B、C端一定是S极;

C、C端的极性一定与磁铁B端的极性相同;

D、无法判断极性的关系,因螺线管的导线绕法不明。

分析:磁铁AB向下运动时, 穿过螺线管CD磁通量增加,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的广义表述得到:B、C两端的极性一定相反,但到底是哪一极性判断不出来。

4.3 电表现:即感应电流阻碍原电流的变化

当原磁场是由电流产生,则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有互感和自感现象两种情况。

例4: 如图(6)所示,A、B两个导体环处在同一平面内。B环中通有逆时针方向的恒定电流。现由于某种原因B环中的电流突然减小,那么A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分析: 当B环中原电流突然减小时,通过A环的原磁通量发生变化, A环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通过线圈B,阻碍线圈B中的磁通量的减少,即阻碍线圈中逆时针方向电流的减小。因此,A环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例5:如图(7)所示,A、和B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电阻可以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关S接通电路时,B先亮,A后亮,最后一样亮。

B、合上开关S接通电路时,A和B始终一样亮。

C、断开开关S切断电路时,B立刻熄灭,A过一会儿才熄灭。

D、断开开关S切断电路时,A、B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

分析: 当合上开关S接通电路时,线圈L中产生感应电动势阻碍自身电流的增大,所以B先亮,A后亮。稳定后,由于A和B并联,且纯电感线圈L在电流稳定时相当于一根导线,因此A、B最后一样亮。而断开开关S切断电路时,由于通过线圈L的电流突然减小,线圈L中产生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减小,这时线圈L相当于电源,与A、B构成闭合回路,使回路中有了感应电流,所以A、B两灯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因此选项A、D正确。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对“楞次定律”中关键词“阻碍”进行剖析,抓住重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突破难点(全面深刻地理解“阻碍”的含义), 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楞次定律的内涵。

楞次定律教案篇4

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拉卜楞寺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拉卜楞寺导游词1夏河拉卜楞寺建筑的研究报告

09美教油画 凌喆昀 3090303108这次的暑期毕业考察我们走的是西北一线,一路上走了西安、兰州、夏河、西宁和拉萨。在夏河,去桑科草原的路上,我被拉卜楞寺的雄伟震撼到了。很难想象在这么一个荒僻的藏区竟然会有这么辉煌的建筑。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郊,凤岭山脚下。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__大师的府邸。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他们将一年划分为九个学期(四年大学期、二年中学期、三年小学期)。大学期,每学期为一月;中学期,每学期为二十天;小学期,每学期为十五天。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历第十三绕迥之土牛年,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第一世嘉木样受青海和硕特前首旗贝勒察汗丹津之请,返回故里建拉卜楞寺,据今已有280年的历史。第一世嘉木样时建有闻思学院和续部下院。到第二世嘉木样时建时轮学院,且拉卜楞的势力日益发展,所属寺院和部落急剧增加,政教合一制度进一步强化。拉卜楞寺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经制度也日趋完善,确立了以教授显密二宗为主,医药、历算、词章、音韵、书法声明、雕版、印刷、绘画、歌舞等为辅的学习体系。第三世嘉木样时建成医药学院。第五世嘉木样时又建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并扩建各种佛殿。经200多年的兴建和发展,拉卜楞寺成为一个具有6大学院,48座佛殿和昂欠(__住所),500多座僧院的

庞大建筑群体,列居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在安多地区有“卫藏第二”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

解放初,拉卜楞寺共有僧众3424人,其中__68人,大小僧官564人。1958年后,拉卜楞寺只留__7人,僧官32人,僧人166人,共205人。1961年,拉卜楞寺被列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拉卜楞寺僧众达1200多人。10年__中,拉卜楞寺的建筑、文物等遭受极大破坏。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

拉卜楞寺成立了甘肃省佛学院。

至解放前夕,拉卜楞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其中七层楼1座,六层楼1座,四层楼4座,三层楼8座,二层楼9座,馏金铜瓦顶4座,绿色琉璃瓦顶2座,嘉木样大师及各大昂欠的藏式楼房31座,各个昂欠__住舍30院,吉哇院6所,大厨房6所,印经院1所,讲经院2处,嘉木样别墅2处,经轮房500余间,普通僧舍500多院,各种塔若干座以及牌坊等各种建筑,共占地面积达1000余亩。整个建筑气势雄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堪称安多地区第一名刹。

拉卜楞寺建筑属藏式布局,建筑形式多为藏式、汉地宫殿式、藏汉混合式,整个建筑群以东北及西北之白塔为标志,高大经堂、佛殿均集中在西北方向,以闻思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点,其它殿宇以半月形格局呈群星捧月之势。整个建筑群有石木和土木两种墙体结构,质朴大方,寺庙墙垣主要有红、黄、白三色。其建筑特色有“拉卜楞寺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

拉卜楞寺的六大扎仓——佛学院,各有其经堂,整个寺院除这6座经堂,还有84座佛殿、31座藏式楼房、500余间经轮房、千余间僧舍。其建筑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堪称藏族建筑之荟萃。具有浓郁尼泊尔建筑特色的大金瓦寺(弥勒佛殿)是全寺佛殿建筑的典范。

庙宇的建筑群落在半山腰铺陈开来,大多是金顶红墙的藏式建筑,殿顶有各样鎏金的装饰,每座大殿有自己的风格,整个建筑群则雕梁画栋,十分宏伟壮丽。寺庙远望背依凤山,面对龙山,据传此处是“金盆养鱼”之地。

围绕在其下方的大片僧舍外墙用白色,门两侧饰红色边框,素雅定静。寺院周围环绕着两千多个色彩绚丽的转经桶,则将整个庙宇中心浓郁、边缘清淡的色彩完美统一起来。

拉不楞寺没有围墙也没有特别的山门,寺内街道纵横,与整个小城连为一体。

整个建筑群有石木和土木两种墙体结构,所有经堂和佛殿用青色石英岩砌成厚墙,色调素洁,质朴大方,故有“拉卜楞寺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殿顶的四周都有边麻草扎砌而成的棕红色矮墙,既减轻房屋载重量,又显高大美观,极具庄严隆得的宗教气氛。

整个拉卜楞寺的建筑群气势恢弘、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堪称安多藏区第一名刹。全寺的殿宇多为底宽首窄,略呈梯形,融合了藏、

汉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特点。其建筑材料全部采用当地特有的土、石、茴麻和木材,墙的外层用大小均匀的青灰石砌成,光滑洁净、整齐和谐,内层用木料支架立柱,雕梁画栋。殿内的木柱上还悬有精美的绣佛和经幡宝盖,顶幕缀以蟒龙锦缎,殿壁周围绘有颜色鲜丽的壁画。门楣多为木雕,用整圆木采用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相结合手法,刀工细腻,层次分明。所雕刻的花卉、鸟兽神态各异、逼真动人,加上饰以各种颜料,更显殿堂雍容华贵。寺院藏经堂、佛殿以及殿堂前布围上均有铜质镏金法轮、阴阳鹿、宝瓶、经幡、雄狮等组合图案,部分殿堂的屋顶有镏金铜瓦和绿色琉璃瓦,古朴典雅,飞檐凌空,龙腾兽跃,金瓦红墙,光彩夺目。整个寺院庄重中透出富丽,充分显示了藏族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除此之外,唐卡是拉卜楞寺保存数量最多,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在西北走过的这么多个寺庙中,拉卜楞寺是藏传文化最原始的保留,也许它不如布达拉宫那样金碧辉煌,但是是确实最纯粹的藏传佛艺术。

拉卜楞寺导游词2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

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其中,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

拉卜楞寺导游词3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保护与管理条例

(2010年1月20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2011年5月31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批准 2011年6月29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2011年7月1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拉卜楞寺的保护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拉卜楞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寺院从事保护、管理、宗教、旅游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拉卜楞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寺院的总体保护与管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第四条自治州和夏河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保护寺院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寺院、僧众的合法权益;寺院应当接受当地政府管理;僧人应当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五条寺院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由自治州和夏河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纳入自治州和夏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保护与管理措施,统筹安排保护与管理经费。

第六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当地人民政府的宗教、文物、旅游、公安、消防和环保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寺院宗教活动、文物保护、旅游服务、治安管理、消防

1 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也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寺院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保护与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七条 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为寺院保护与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学习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对僧人进行寺院保护与管理的教育,增强保护与管理的意识;

(三)对僧人进行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教育;

(四)引导僧人潜心修行,提高佛学造诣;

(五)处理寺院日常事务,保证各项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

(六)建立健全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防范和处理寺院在宗教活动、文物保护、旅游服务、消防安全、卫生防疫以及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突发事件;

(七)建立文物档案名录,并报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八)制定完善寺院文物保护与管理措施。

第八条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按照科学管理、依法保护、合理利用、措施到位的原则,加强内部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认真执行各项保护管理措施,并主动接受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监督、检查。

第三章 保护范围与对象

第九条 寺院的保护区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保护区范围以省人民政府划定的范围为准。

2 第十条 寺院的文物保护对象包括:

(一)经堂、佛殿、佛塔、囊钦、日朝、转经房廊、僧舍及护林等;

(二)佛像、经卷、壁画、唐卡、法器、供器、转经轮、诰封、册文、印鉴、匾额等重要文物以及书画、手稿、印版等文献资料;

(三)教义教规、仪轨仪式、法会法舞、藏戏音乐、节庆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其它活动及文物。

第四章 保护与管理

第十一条寺院保护区范围内的经堂、学院、佛殿、佛塔等建筑物及其他文物均受法律保护。未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取、调用、移动、交换寺内文物。

第十二条 寺院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违反宗教禁忌和伤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的言行;

(二)开办影响正常宗教活动和文物保护的经济实体;

(三)在建筑物及保护设施上张贴、涂写、攀登、翻越;

(四)在禁止拍摄区域拍摄;

(五)未经许可测绘各种类型的佛像、建筑物、雕刻等;

(六)取土、采石、焚烧、砍伐、射击、狩猎等;

(七)未经许可摆摊设点、设置广告、乱倒垃圾、制造噪音等;

3

(八)运输或者存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违禁物品;

(九)非法安装卫星接收设施和散播非法印刷品;

(十)影响寺院安全的其他活动。

第十三条在寺院保护区范围内,对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依法清理。未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寺院保护区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不得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损坏寺院和寺院文物安全的作业;不得建设污染寺院及其环境的设施。

第十四条在寺院保护区范围内进行修缮时,应当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依法办理有关审批事项。修建项目由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上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其建筑形式、高度、风格、色调等要与寺院建筑和环境风貌相协调。

第十五条自治州、夏河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国家拨付寺院的专项经费,应当做到专款专用。寺院集体收入主要用于寺院文物修缮、保护和与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宗旨相符的活动以及社会公益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侵占。

第十六条 寺院文物发生被盗、被抢、被劫或遗失时,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文物保护和宗教部门。

第十七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应当采取措施,征集流失的寺院文物。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捐赠、归还寺院流失文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寺院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寺院内的文物保护技术和佛教文化研究成果、批准发行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音像制品等,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知识产权。

4 第十九条在寺院保护区范围内拍摄电影、电视剧、影视专题片的,摄制单位应当征得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的同意,按照审批权限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在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拍摄。

第二十条 复制寺院文物的,应当按照文物的级别和审批权限,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监制。

第二十一条 寺院文物保护区和保护点的建筑和其他文物不得作为经营性资产转让、抵押或者赠与、出租、出售。

第五章 治安与消防

第二十二条 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好寺院的治安管理与消防安全工作。

第二十三条 寺院的治安管理与消防安全工作,由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当地公安及消防机构负责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二十四条 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履行下列治安与消防职责:

(一)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负责寺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加强僧人的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三)加强僧人的登记、证件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对游僧的管理,发现问题须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四)落实治安、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治安、消防应急疏散预案,培训寺院有关人员演练,及时处置应急突发事件;

5

(五)对寺院文物管护人员和僧人定期进行治安管理与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治安管理与消防安全知识,增强防护意识;

(六)按照国家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障消防水源,配置防火、防盗、防水、防潮、防蛀、防鼠设施和器材,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七)保障寺院内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通道的畅通;

(八)寺院举办大型佛事活动和节庆前,应当依法向当地公安及消防机构申请治安消防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九)及时整改公安及消防机构检查发现的治安火灾等隐患。

第二十五条对寺院治安和消防工作由当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建立完整准确的检查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及时消除治安消防隐患。

第二十六条寺院内安装照明和其它电器设备应当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关的文物行政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批准,施工中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工程竣工后,应当进行验收、备案。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和个人,由自治州、夏河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在寺院保护与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

(二)在寺院文物和佛教文化研究、应用中成绩突出的;

(三)在抢救保护寺院文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6

(四)在收集、归还寺院文物中成绩突出的。

第二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依法履行保护与管理职责,造成寺院及文物受损的,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寺院管护人员造成寺院及文物受损的,由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依法追偿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其他违反本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由当地文物、宗教、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未涉及到的内容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由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拉卜楞寺导游词4拉卜楞镇九甲行政村党支部和

综合服务中心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党员代表:

根据镇党委的统一安排,下面我代表九甲行政村党支部和综合服务中心向大会作述职报告,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2014年以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狠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一)党建工作和学习理论政策情况。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和程序顺利完成了村级换届选举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

三、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州县的相关文件精神,健全和落实村级“两委”“八有八规范”和“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精神等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使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发展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认真组织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完成活动各个环节,达到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落实整改方案,这次活动共参加49名党员,受理意见建议89条,查找了“四风”等方面的问题9条,已落实整改9条,建立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将对照不足,着力整改,力求不断提高。

(二)村级综合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根据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2014年6月份,正式挂牌成立拉卜楞镇九甲行政村综合服务中心后,我们及时成立了九甲行政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包村副镇长担任,将所有包自然村干部、计生大夫、大学生村官纳入成员,共15人(11人享受村级服务津贴、大学生村官1人、公益性岗位3人),小组下设办公室,进一步明确包村干部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服务台帐,研究村组发展规划。实行“一站式”服务,及时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

(三)改善和维修办公场所情况。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对我村“两委”和综合服务中心办公条件大力改善,逐步建立科学合理、行为规范、机制健全、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便民利民服务工作体系奠定了基础。修建办公楼梯,接拉自来水安全饮水,安装太阳能玻璃、防盗门,装修办公室,悬挂办公窗帘,维修村级卫生室、计生室等。购置办公电脑、数字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以上共投资12.7万元。并对村级财产进行了登记造册。

(四)社会综治维稳情况。在“两节”前后和拉卜楞寺各节点期间,我们按照镇党委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县发展、稳定的大局面,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措施,在王府停车场、九甲公安派出所门口设立执勤点,放弃干部节假日,认真开展值班值守工作,一年来,全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未发生重大矛盾及上访事件。同时,狠抓矛盾纠纷调解和排查力度,全年成功调处往年督办的遗漏矛盾纠纷及新矛盾8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要求。

二、增强工作责任心,落实各项制度,发挥优质高效的服务作用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建设下塘乃合村、红教寺村、录塘村村道硬化;落实昂曲乎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落实录塘村、红教寺村、王府尼姑寺自来水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极大地解决了部分村村民出行难、饮水难的问题。

(二)产业发展情况。新建上塘乃合村奶牛专业合作社;建设草原生态养殖暖棚35座;发放产业双联贷款3家;保险各类牲畜保险17605头只;动物防疫率100%;运行扶贫互助社资金20万元。为发展我村的首位产业和藏家乐、家庭小旅馆、传统金银加工小作坊等特色优势产业有了新的起色。

(三)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我村涉及农村低保户、草原生态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计划生育、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农机补贴、良种补贴、村干报酬、动物防疫员生活补助等强农惠农政策21项,全年共发放各类惠农资金328.73万元。

三、查找问题,改进措施,谋划好2015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服务中心人员定岗定制中存在的问题。我村综合服务中心现有干部共15人,其中享受村级服务津贴人员11人,11日中兼职镇政府各项社会事业口的干部7人,在年底或上级检查工作、维稳值勤值班时,一人无法兼顾两面的工作,往往发生人员短缺,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与上邻桑科乡相比,草场面积小,养殖牲畜难以形成规模,与下邻城区相比,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掌握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缺乏对新事物的认识和创新的勇气,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产业比重小,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还很缓慢,贫困面大。

(三)2015年亟待解决的问题及重点工作。一是亟待解决红教寺村特哇则沟防洪坝建设项目;积极争取洒合尔村、盖格多岗村村道建设项目。二是发展畜牧业、草产业,举办藏家乐、家庭小旅馆等。三是通过省委宣传部对我镇九甲行政村开展双联的有利时机,争取九甲行政村基层服务室建设项目和来周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四是继续发扬我村群防群治的优良传统,增强农牧村的安全防范能力。继续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采集工作,进村入户摸底调查、上门服务,登记暂住人口等强化社会管理。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效果,为营造依法治国、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拉卜楞寺导游词5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

楞次定律教案篇5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策略

早在20 世纪初,着名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注重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可以说这种具有探究思想的教学方法为施瓦布提出探究式教学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施瓦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建立在他的学科结构观上, 他认为学科的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教学不能将科学知识视为绝对的真理传授给学生,它只能作为有证据的结论;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应该体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促使人们思考现行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方法, 并设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科学探索过程的机会。

显而易见,探究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言谈”式的课堂教学。它要求师生共同参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以及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式, 同时也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一种模拟的科学研究活动。

1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究其本质,探究式教学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探究教学的环节中能体现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具体如下:

1. 1 问题性

任何探究均源于问题, 如何提出科学的问题至关重要。在探究式教学初始阶段,问题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它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难易适中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求知的

欲望。

1. 2 开放性

探究式教学所探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可以来源于教材上的知识, 或自然中的各种现象;还可以是物理学科内的问题, 或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探究的环境可以是课堂内或课堂外。探究涉及的范围可大可小,内容可深可浅。

1. 3 综合性

在探究教学活动中, 探讨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的, 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和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 实施探究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点拨的作用。

1. 4 重过程、重体验。

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拟的科学研究活动,强调探究过程并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领会科学研究方法, 达到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可见, 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与体验过程相当重视。

此外,探究式教学还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等特点。探究式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活动体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2 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2. 1 教学设计的思路

2. 1. 1 以实验为手段, 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探究因素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在讲授欧姆定律时,最初学生对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含糊不清。因此,选择从三个物理量的测量仪器入手, 进行电路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的方法来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2. 1. 2 以学生为主体,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收集资料信息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探究思路,只在学生出现思路障碍时给予点拨。

2. 1. 3 以方法为主线,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论,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此外, 在科学教育中还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 1. 4 以情感为动力, 在探究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包含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以及内心体验等。因此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主动学习意向与主体性的发挥。

2. 2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v 查阅资料v 提出假设v 实验证明v 得出结论。下面以“楞次定律”为例讨论探究性学习的应用。

对于“楞次定律”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为:首先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现象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在了解楞次定律后,通常以讲解例题、课堂训练以及课后练习来巩固所学。这样学生虽能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从能力发展角度看,学生只能算学会,不能算会学。然而探究式教学的课堂设计:首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讨论、猜想,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其后才是课堂讲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楞次定律。其主要教学设计如下:

2. 2. 1 创没情景,指出问题

让学生回顾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及右手定则,然后给出两种典型情况, 让学生分析其中有无感应电流,有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情景1 :金属棒在的金属框架上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情景2 :闭合圆形线圈静止,磁场增强时。

情景1 中导线切割磁感线,对此情景学生用右于定则很容易给出答案,但就情景2 中因没有导线运动而只有磁感应强度变化的问题就很难应用右手定则了。

指出问题:能否寻找一个更普遍的规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2. 2. 2 科学猜想,发散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感应电流方向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在此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最终根据学生猜想,总结出:因电磁感应现象是由磁通量变化引起的,所以猜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如何变化有关。

2. 2. 3 设疑集思,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 列出思考题: ①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的大小变化有关。怎样研究?②列出所用器材和具体步骤;需观察的内容、需记录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2. 2. 4 分组实验,探索研究

根据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用导线、灵敏电流计、线圈和电键组成闭合回路,分别

用磁铁的北极和南极移近并插入线圈、从线圈中拔出并离开线圈,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在学生拟定方案及实施时,教师检查学生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并能给予适当辅导。

2. 2. 5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 列表比较分析,根据数据归纳结论。可以以实验组为单位, 推荐代表发言。在学生总结过程中, 一些关键点需教师给予引导。在各个组得出结论后, 教师修正学生结论,最终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2. 2. 6实验验证

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 验证楞次定律。实验时注意观察闭合电键、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及断开电键时,大口径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用楞次定律判断的结果是否符合。在这一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用楞次定律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一是判定原磁场的方向; 二是判定原磁场穿过所研究平面磁通量变化情况;三是判定感应电流磁场方向。由实验进一步把所得规律应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2. 2. 7应用练习,指导实践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列出分层练习题, 根据反馈信息讲评。学生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这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一种手段,也是迁移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运用和深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渐转化为能力。

2. 2. 8归纳总结,学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对猜想进行探索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并用以指导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此种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之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与“创新”, 物理教学中,“发展”与“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探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教学思想,为实现现代教育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

3 实施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方面

3. 1教师的设计引导功能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深入了解学生认识水平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并设计合理的思维坡度,能够坦然地面对课堂中突发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 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3. 2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

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展示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根据学生地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 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的学生的倾向。如此, 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己见,促进学生互动,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与互相交流的机会。

3.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

楞次定律教案篇6

题目:如图1所示,光滑金属导轨M、N固定在水平面上,两根导体棒P、Q平行放于导轨形成一闭合回路,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关于两金属棒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下端是N极,两棒向外运动,如果下端是S极,两棒相向靠近

B.如果下端是S极,两棒向外运动,如果下端是N极,两棒相向靠近

C.不管下端是何极性,两棒均向外相互远离

D.不管下端是何极性,两棒均相互靠近

答案为D.

错解1:如图2-1所示,根据楞次定律,磁铁从图示位置向下靠近导轨的运动中,回路的磁通量的增加.由Φ=BS可知,回路面积S的相应变化应该是阻碍磁通量的增加,所以不管磁铁下端是何极性,两棒均相互靠近,通过回路面积S的减小来阻碍回路磁通量的增加.

错解2:忽略金属棒内反向电流之间的相互排斥力,无论磁铁下端为何极,如图2-2和2-3所示,根据楞次定律都可以判断出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可知P、Q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斜向下,指向回路的内侧,两棒将互相靠拢.

错解探究:错解1的方法虽然简洁,但是原题中并没有标明磁铁产生的磁场穿过回路时的具体情况.磁铁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下靠近导轨的运动中,穿过回路中的磁场方向有可能都向下(如图2-1所示),也有可能磁感线多数向下,有一部分反向向上,穿过回路的合磁场方向向下(如图3-1所示).这样导致回路面积S的减小和增加都能够阻碍磁通量的增加.

错解2的方法虽然比较烦琐,但是针对磁铁下端不同极性时产生的磁场方向,根据楞次定律和左手定则,通过明确磁场对金属棒施加安培力的方向,来判断出金属棒的靠近与远离.如图2-2、2-3、3-2和3-3所示,无论磁铁下端是何极性,当磁铁从图示位置向下开始靠近导轨时,两棒所在处的磁场对两棒施加安培力的方向有可能向下指向回路内侧或外侧,所以两棒既可能靠近也可能远离.

正确解法1:根据楞次定律,磁铁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下靠近导轨的运动中,如图2-1所示,当穿过回路中的磁场方向都向下时,回路面积S的减小能够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即两棒相互靠近.如图3-1所示,当磁铁产生的磁场向下穿入回路的同时又有一部分反向向上穿回,向下和向上的磁场在回路中相互抵消,使得穿过回路的合磁力方向向下.随着回路面积S的增加,回路中反向向上穿回起到抵消效果的磁感线增多,同样阻碍了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增加,即两棒相互远离.

正确解法2:忽略金属棒内反向电流之间的相互排斥力,当磁铁从图示位置向下开始靠近导轨时,无论磁铁下端为何极性,如图2-2和2-3所示,根据楞次定律可以判断出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可知P、Q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斜向下,指向回路的内侧,使得两棒将互相靠拢.同理如图3-2和3-3所示,两棒所在处的磁场施加的安培力方向斜向下,指向回路的外侧.在安培力的作用下两棒将互相远离.

另外,此题常见的一种变化是将水平光滑的导轨和两棒组成的回路,换成一个水平放置光滑的金属圆环,圆柱形磁铁的轴线与环面的中轴线重合.如图4-1、4-2所示,有可能出现磁铁竖直向下靠近导轨运动的初始时刻,金属环所在处的磁感线与回路恰好相切.由楞次定律和左手定则可知,此时由于电流和磁场方向垂直,回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垂直回路的水平面竖直向下.当二者靠近后电流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变成斜向上并指向外侧,如图3-2,回路有扩张的趋势.或者如图4-3所示回路在安培力的作用下有收缩的趋势.

总之,如果不确定磁铁在回路周围产生的磁场方向,此类型题的最终结论是:不管下端是何极性,两棒既有可能相互靠近,又有可能相互远离,则原题无正确答案.正由于磁铁周围的磁感线过于复杂,针对此问题更多的考查只是限定到能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就可以,或者如图4所示,研究磁单极穿过回路时的情况,排除因反向穿回的磁感线位置的不确定导致的干扰.

楞次定律教案篇7

“问题是课堂的心脏”.课堂中一个个问题就好比韵律操中一个个动作,要想课堂给人更多的回味与精彩,问题设计就需更深的思考与研究.课堂教学的深入总是伴随着一个个精彩问题的呈现,“链式问题组”就像学生思维活动的“脚手架”,让学生攀上新的认知结构;“链式问题组”就像是迷途中出现的一个个指路标,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链式问题组”还像是一根根长绳,串起学生的点滴思维火花.

1设计和运用“链式问题组”的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材施教,在“减负”的同时,必须要“增效”. “减负增效”对广大师生来说是一件喜事,而对教师来说这更是一种挑战,教师要在相对较少的时间(课时)内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地备课,精心地设计问题,进行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减负增效” .

设计和运用“链式问题组”是一种教学策略,意图是要搭建一个平台,把学生推到解决问题的前台.通过“链式问题组”中一个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如果说“链式问题组”是课堂教学的一条具有逻辑意义的明线的话,那么隐藏在这条明线后的知识链就是课堂教学的一条暗线.教师通过“链式问题组”这个脚手架便于组织教学,并和学生形成互动,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网状知识联结,“链式问题组”的使用让教学组织有章可循,内容推进自然而不造作,体系构建完整而不破碎,课堂生成高效而不低能.

2设计和运用“链式问题组”的原则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老师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只有充分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2.1科学性

首先,设计的问题从情景素材到具体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背科学常理;其次,设计的问题还应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使学生学习模型、理想化、假说等方法;设计的问题还要注重体现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体现新形势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2.2基础性

“链式问题组”的设计不能太难,要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要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当然,问题设计也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既要让学生尝到“跳一跳,就能摸得到”的成功,也要让学生达到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具体设计时教师要利用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与生活经验,以问题为契机,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2.3针对性

“链式问题组”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切不能用不着边际的问题为难学生.

2.4启发性

“链式问题组”的设计要引领学生思考与活动,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应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问题与问题间要自然,不能过于生硬,应呈现出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 问题设计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类问题学生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3设计和运用“链式问题组”的具体做法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产生以来,设计和运用“链式问题组”进行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成为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链式问题组”的设置来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达到对一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与物理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成为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作为一线的物理教师,本人正在着力研究“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链式问题组“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几种常见课型,谈谈课堂中优化“链式问题组”的设计和运用.

3.1物理概念课型中的 “链式问题组”的设计和运用

概念课是物理中最常见最基本的课型.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系统的基本元素,是构成物理理论的基础,概念的学习是物理学习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物理的首要环节,概念教学也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关键.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地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富有过程探索性的问题,揭示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为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形成一个思维链,让学生在探索、辨析、感悟、运用、强化、归纳、升华、落实中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理解物理的本质.概念课中的探索性“链式问题组”的设计对于避免物理概念教学“掐两头烧中段”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本人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1)如果摩托车、汽车和飞机都是以各自最大的速度运动,谁是运动最快的?

(2)在视频中摩托车、汽车和飞机在做什么运动?一开始摩托车为什么跑在最前面?(播放视频:摩托车、汽车和飞机起动比赛视频)

(3)谁的速度变化最大?谁的速度变化最小?

(4)谁的速度变化最快?

(5)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可以怎么做?(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比较方案,并引出加速度的定义――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方案1:取相同的速度变化量,比较所用时间.

方案2:取相同的时间,比较速度变化量.

方案3:时间和速度变化量都不相同,看它们的比值.

(6)加速度大小代表什么?(通过一个例题运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7)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从加速度的意义引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8)加速度的正负号代表什么?(通过一个匀减速运动的例子展示加速度有正负之分)

(9)利用什么仪器可以测出瞬时速度的大小?(利用光电门!)

(10)如何利用实验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先让学生设计利用光电门测加速度实验,

再结合P17的课后练习4介绍用运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加速度的思维.该问题的目的通过实验操作应用加速度的定义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本“链式问题组”设计从一段吸引学生眼球的精彩视频出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层层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事例弄清速度大小、速度变化大小、速度变化快慢这三个易混易乱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问题(5)比较牢固的理解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问题(7)让学生从加速度的意义理解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9)(10)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会设计实验测量加速度.

概念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并运用概念.因此概念课的题组设计要求是:此题组的设计使学生明了①概念是如何产生形成的?②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限制条件?③概念的名称、表述的语言有何特点?与自然语言比较、与其他概念比较,有没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应当如何加以区别?④此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⑤如何在生活情境或实验中应用此概念的定义式?等等.

3.2物理规律课型中的 “链式问题组”的设计和运用

规律课是指有关中学物理定律、定理、原理和法则、公式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课型.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如牛顿的三大定律、动能定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物理规律在整个物理学中占主干地位.只有掌握了物理规律,才能遵循这些规律去分析、处理千变万化的物理问题.物理规律教学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进程,所以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如“楞次定律”的教学,本人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1)如果用条形磁铁插入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这样一个实验来总结归纳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判定,这套装置能几种操作可以产生感应电流?(演示4种操作让学生观察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不同,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2)用电流表怎么观察感应电流方向?(通过直流电路试接确定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指针就往左边偏,所以通过观察指针的偏转方向就可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3)通过初步观察发现N极插入与S极拔出的操作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相同,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提出猜想与原磁场方向、磁通量变化有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好四种操作下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原磁场方向、磁通量变化情况)

(4)感应电流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磁通量不是同一类物理量,所以它们的关系很难发现规律.那么能否把感应电流转化为与它对应的磁场量呢?(感应电流也会激发磁场,所以可以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再分析三个磁场量的关系.)

(5)怎样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根据线圈的绕线方向和感应电流的方向利用右手螺旋定则.)

(6)因为磁通量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所以尝试以磁通量变化情况归类寻找简明的规律.

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找出“增反减同”的规律)

(7)怎样理解“阻碍”的含义?“阻碍”与“阻止”一样吗?(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①谁在阻碍?②阻碍什么?③如何阻碍?④能否阻止?⑤为何阻碍?(从能量守恒角度解释)

(8)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应先找出哪些相关量的信息?(总结出应用“楞次定律”的步骤)

(9)现在我们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两种方法,什么条件用“右手定则”?

(10)能用楞次定律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吗?“右手定则”与“楞次定律”是什么关系呢?

由于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本“链式问题组”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方法,经历探究过程解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两大问题,并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楞次定律,最后通过演示实验从理论提升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组设计充分考虑了“楞次定律”中包含的实验归纳思想、思维方法和典型的物理技能技巧等,问题组中问题的解决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定律和应用定律来解题.

规律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揭示定律、定理、法则、公式的来龙去脉,揭示其推导、论证中所用的有代表性的物理思想、思维方法和典型的物理技能技巧,交待清楚公式、定理适应的范围及成立的特定条件,理解由某一条件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规律课的“链式问题组”设计要求是:使学生明了①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②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演绎规律是什么?③几个概念之间存在那些定律或联系法则?应当如何加以区别?④规律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关系?论证中用了哪些的有代表性的物理思想、思维方法和典型的数学技巧?⑤公式、定理可解决哪些问题?公式变形有哪些形式?公式、定理适应的范围及成立的特定条件是什么?

3.3物理实验课型中的 “链式问题组”的设计和运用

物理实验课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和对某些物理定律定理的验证.实验课教学的提问设计应建立在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设计.

例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课教学,本人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首先,在实验前可以依次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解答,以明确基本实验内容.

(1)本实验通过什么原理测量电阻?

(2)外接法和内接法有何区别?

(3)何时用外接法,何时用内接法?

(4)实验通过改变什么来获得多组数据?

(5)画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6)实验开始前,开关和滑动变阻器分别应该怎样调节?

然后,让学生在实验后思考以下问题,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7)用内接法和外接法进行试验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分别是偏大还是偏小?

(8)在实际测量中,若不能事先知道待测电阻的大概值,用什么方法确定采用哪种连接方案?

(9)试用多种方法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

通过对(1)~(6)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基本上对本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能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这些问题的设计首先遵循了科学性的原则,提出的每一问题都能有理有据,通过科学知识解答.而且每一个问题都有很强的目的性,第(1)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实验的基本原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2)(3)两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如何判断何时使用内接法或外接法并了解对应的误差,(4)~(6)三个问题是让学生明确如何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7)~(9)问题可以让学生试验后进行思考,但一般情况下可以由老师在学生实验前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然后在试验后大家共同探讨解答.对于这些问题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同时对实验中涉及到的问题做出补充.从具体实验拓展到科学方法,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方法的升华.因此这类问题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着实验展开,然后结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难度适度拔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

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作思维,对有关物理概念、定律进行检验,从而进行理论思考的升华的动态过程.实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积极动脑思维,大胆动手实践.从了解实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到进行实验操作,测出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这一全过程都应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实验课的“链式问题组”设计要求是:使学生明了①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③本实验要测量哪些物理量?④本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是什么?⑤本实验的误差来源是什么?⑥如何减少实验误差?⑦本实验拓展的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4物理复习课型中的“链式问题组”的设计和运用

复习课也是物理中最常见最基本的课型.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过去学过的或曾经学过的知识,其主要目的是使知识系统化,也就是把各种不同的概念、规律引向合乎逻辑的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有成分相互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没有这种类型的课,教学过程将是不完整的,而学生的知识也将是片面的和杂乱的.限于篇幅省略例析.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章复习教学中,本人进行了如下的问题设计:

学生在这一章复习课前的知识归纳一般只会注重对匀变速运动中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各种关系式的归纳,而忽略对实验以及伽利略的科学方法的总结.针对这一知识盲点,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来引起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注意:

(1)如何用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速度和时间分别怎么样测得?

(2)简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他用到了哪些科学方法,研究结果如何?

另外,学生在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时容易混乱,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系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3)求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公式分别有哪些?

(4)哪些公式不含时间,哪些不含加速度,哪些不含位移?

(5)哪些公式是最基本的?哪些是变形而来的?

为了帮助学生复习两类运动图象,设计了如下问题: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有什么特征?

(7)如何在图像中读出速度、时间?

(8)直线的斜率表示什么?

(9)如何在图中读出物体的位移?

(10)v-t图像和s-t图像的区别是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学生对两类图像的巩固就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再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把相同形状的两类图像分析理解所反映的实际运动并形象的画出运动草图,发现截然不同.于是总结出有关图像题的一般解题思路(一定要先看清是s-t图还是v-t图).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三类重要题型及对应的解题方法,设计了如下问题:

(11)自由落体较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何特点?(v0=0,a=g)

所以自由落体问题中已知或要求最后一段的情况通常都转化为用整一段减去前面一段.

(12)刹车问题有何特点?(减速为0后不再运动)

所以刹车问题一定要先求出停车时间,进行判断后再进行其它计算.

(13)追及问题有何特点?有什么关键解题技巧?(追及问题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

所以解追及问题定要分别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一定要抓住两者速度相等时这一关键状态.

这几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平时做过题目的反思与总结,加深对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的把握,同时也激励学生不断思考.

此“链式问题组”设计较好地把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整合梳理,完善了知识体系,提升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每一个知识单元结束后,对它进行回顾与概括是必需的,复习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巩固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加深对知识、方法及应用的认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课中的题组设计要求是:①问题组的设计要突出对知识和方法的梳理,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以问题串形式进行梳理综合,结构重组,通过问题组的解答去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自我知识体系;②问题组设计应明确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内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主动性,问题似曾相识但绝非是;③问题组设计要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及遗忘缺漏情况,确定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④问题组设计要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实质,完善和深化已有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知识和方法的再认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楞次定律教案篇8

一、探究实验法

探究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观察、总结逐步找出规律,认识物理实质。

预设问题:条形磁铁插入或抽出线圈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怎样判断?若磁场加强,导体棒不动,感应电流的方向又怎样判断呢?

实验探究:

(1)科学猜想。首先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原磁场的方向?

②原磁场的运动方向?

③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

然后猜想:通过什么方法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其中某因素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2)设计实验。其实验目的是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和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①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②选择怎样的实验方案?

③需观察、记录什么?

然后仔细观察并记录感应电流的方向、原磁场的方向及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方向。

(3)实验方案。确定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与通入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用一节干电池分别判定电流计左偏时左右的正负情况,右偏时左右的正负情况。

归纳总结:

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若磁场加强,导棒不动,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判断)

①确定原磁场的方向。

②判断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③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磁场方向(增反减同)。

④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演示实验法

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总结物理规律也是一种重要方法。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中学物理的演示实验,往往带有定性或半定量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模拟性质的实验,要求演示实验应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一是看清仪器,二是看清现象。实验的现象或数据显示要尽量做到清晰、直观。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的教学,可以通过观察洛伦兹力演示仪的实验现象,总结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1.引入新课。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受力,即洛伦兹力F=qvB,那么垂直射入匀强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F=qvB的作用下,将会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那么粒子的运动径迹又是怎样的呢?

2.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观察洛伦兹力演示仪,并介绍其显示原理,即电子速度的大小和磁感应强度可以分别通过电子枪的加速电压和线圈的励磁电流来进行调节的原理。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1)不加磁场时,引导学生观察电子束的径迹。学生观察到没有磁场时,电子束的径迹是直线。

(2)给励磁线圈通电,在玻璃泡中产生沿两线圈中心连线方向、由纸内指向读者的磁场,观察电子束的径迹。学生观察到外加匀强磁场时,电子的径迹是圆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①带电粒子在什么条件下做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磁场)

②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楞次定律教案篇9

关键词: 职中物理课堂效率方法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科,是一个直接以五彩缤纷、纷繁复杂的自然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学生从初中升入职中,所接触到的物理知识从深度到广度不可同日而语,对各式各样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往往感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然而我们只要打下扎实的基础,看似复杂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只有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才能为学生学好物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避繁就简、直奔主题

以新授课电磁感应,感生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为例。这节课涉及相关知识很多,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电流的磁场――直线电流、环形电流、螺线管电流等。若教师这样导入:“变化的磁场引起感生电流,那么感生电流方向有什么规律呢?楞决定律就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显得简洁明了,而且紧扣大纲,抓住重点。

二、依据教材,咬文嚼字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教师上课时经常把课本丢在一边,对课本内容不屑一顾,而习惯于找课外参考书,补充大量题目,热衷于让学生长见识、开眼界。这样使学生不经意坠入题海之中,而对题目的物理思想,所涉物理概念,基础知识及物理规律的掌握却不甚了解,模糊不清。物理课本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较高的科学性,思想性,特别是对物理概念的引入和建立,都有非常自然而深刻的论述,对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适用范围都有全面准确的论证、说明,对学生的阅读、归纳、总结、推理,理想化、极限化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及能力均有潜移默化的训练。脱离课本,淡化课本的做法只是舍本求末。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对于那些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要咬文嚼字地边读边写边讲。

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课堂,主动地适应课堂。同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及时、到位的讲解,合理、严密的调度,能使课堂之舟驶向既定的目标。以楞次定律的应用为例,产生感生电流的情况多种多样:切割磁力线,闭合回路的面积发生变化,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若教师各类题型都讲到,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因此,教师不如精选一题深入讲解,细致分析,把一切原因归结到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上来,再应用楞次定律解题,从而得出结果,最后再选出一题,让学生练习,启发学生运用上述分析方法独立解题。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导体棒在金属框架上向右作减速运动(如图1),在此过程中,A.电容器带的电荷电量越来越多;B.电容器带的电荷电量越来越少;C.电容器带电量保持不变;D.电阻R上无电流通过。许多学生选C、D,他们认为导体棒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而电容器接在直流电路中有隔直流作用,整个回路无电流,故R上无电流通过,电容器两极板充的电量保持不变。造成上述错误的判断,究其原因是“匀速”与“减速”和“变速”混为一谈,忽视了问题的特殊性。分析:如果导体AB棒向右匀速运动,那么这便成了具有恒定电压U和电量Q的电容器,电阻R上因电容器的隔直流而无电流通过,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势差始终等于恒定的感应电动势,所带电量保持不变。而本题中“减速运动”与常见的“匀速切割”不同,即AB向右减速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是恒定,而是不断减小,导致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随之减小,这种物理现象类似于电容器不断向外放电,所以电容器带的电量越来越少,电阻R上有定向移动的电荷,当然有电流通过,正确答案为B。

四、合理提问,精心点拔

注入式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端,就是教师备课只注意教材而不研究学生情况,只顾滔滔不绝地讲解而不管学生如何想,往往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很累,所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电磁感应现象”使学生初步懂得产生感生电流的根本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以后,教师提问学生:“如图2所示的匀强磁场中的闭合矩形线圈,分别绕AB和AD边转动时有无感应电流产生?”有些学生答:“都有。”如果以为学生是从导体切割了磁力线而得出的结论,只是简单指出“要看磁通量是否变化”,所以线圈AB边转动才有,绕AD边转动就没有感生电流,则有些学生仍感困惑,是因为他们认为线圈只要不是平动而作转动,穿过它的磁通量总要变化的,实际上他们对磁通量概念及其变化条件没有理解。所以教师需要进一步指出线圈绕AB边转动时,磁力线始终不会穿过线圈面,磁通量始终为零未变,才使他们恍然大悟。接着如果教师再问学生:“如图3的线圈绕AB和AD边转动时有无感生电流?”又会有学生从前例的思维定势出发答:“绕AB边转动才有,而绕AD边转动没有感应电流。”此时教师则应着重指出学生思维方法上的毛病。总之,只有教师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路才能巧妙地设疑和点拔,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五、把握层次,打牢基础

职业生整体基础较差,学困生比例较大,他们注意力不能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这样就客观上要求教师在讲解上要注意节奏,快慢要适当,把握层次,狠抓基础知识。下面以几道选择题为例。

1.对于匀速圆周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为(?摇?摇)。

A.它是惯性运动B.它是匀变速运动

C.它是非匀变速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短跑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测得2.0s末的速度9.0m/s,在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给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摇?摇)。

A.9.0m/sB.9.6m/s C.10.0m/sD.10.2m/s

第1题学生往往选择B,第2题由于题中出现的数字较多,学生显得无所适从,答案也五花八门。这要求学生弄清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及平均速度这两个基本的概念。向心加速度a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向心加速度a不是恒量,因此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而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选择C。

楞次定律教案篇10

【关键词】互感;自感;趣味实验;强化知识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电磁感应现象。如磁铁向线圈中插入或拔出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等,都会引起感应电动势,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你们认为引起电磁感应现象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生: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不论用什么方式,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都能引起电磁感应现象。如果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

师: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跟原来的磁场有什么关系呢?

生:增反减同。

师:接下来大家回想一下,初中我们就学过,想让小灯泡发光,一定要有电源,有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灯泡才行。大家注意我手上的这只小灯泡,我把导线直接接在灯泡上,观察灯泡有什么现象?

生:没有反应。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没有电源。

师:好,请坐,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我这里有个魔法盒子,我只要插入机关,就有奇迹发生,大家注意观察。在线圈中插入铁芯,接通电源,灯泡发光。有谁能帮着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灯泡会发光呢?

生:因为有电流。

师:部分充当电源呢?

生:线圈。

师:线圈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它可以充当电源呢?

生:有磁通量的变化。

师:太好了,请坐。线圈中一定有磁通量的变化才会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二、新课教学

师: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生:因为另一个线圈中有磁通量的变化。

师:这太好了,下面是揭晓答案的时候了。

1.互感现象

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相连,但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感应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说明:

(1)收音机里的“磁性天线”利用互感将广播信号从一个线圈传送给另一线圈.

(2)延时继电器

特别提醒:

互感是一种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要注意,它不仅发生于绕在同一铁芯上的两个线圈之间,而且可以发生于任何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

趁热打铁:隔空传声

师:利用上述器材,将音乐播放器,跟音响不连接的情况下,请同学上来利用互感知识,让音响播放出美妙的音乐。

生:利用两个线圈,分别与播放器和音响各自链接成闭合回路,由于播放器中电流的变化,在线圈中产生变化的磁场,再将变化的磁场通过另一个线圈传递给音响,导致在音响中产生变化的磁通量,进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因为有闭合回路,所以产生感应电流,播放出音乐。

2.自感现象

师:进一步追问,根据楞次定律,在线圈当中存在磁通量的变化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两个线圈之间可以不接触将电能进行传递,产生互感现象。那么在一个线圈中如果由于自身电流发生变化,会不会引起感应电动势呢?为什么?

生:会,因为只要有磁通量的变化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师:这个磁通量的变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会遵循什么规律呢?

生:增反减同。

师:非常好,这种由于导体自身的电流变化所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现象。

接下来通过自感现象演示仪来行探究。

(1)通电自感现象

师:利用对比试验的用两盏灯进行探究,通电的一瞬间那一盏灯会出现变化呢?

生:跟线圈相连接的会不一样,根据楞次定律,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要阻碍电流的增长,因此会发光变慢。

(2)断电自感现象

师:第二个实验将会在断开电路的一瞬间出现什么实验现象呢?灯泡会不会马上熄灭呢?为什么?

生:由于线圈当中电流要突然消失,根据楞次定律线圈中会产生跟原来电流相同的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减小,所以灯会逐渐熄灭。

师:相当不错,回答正确。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用E表示。而且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即延缓电流变化。

自感系数由线圈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线圈是否通电无关。

它跟线圈的形状、长短、匝数、有无铁芯等因素有关,线圈越长,单位长度的匝数越多,截面积越大,自感系数就越大,有铁芯时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要大得多。

三、课堂小结

1.自感现象2.自感电动势3.自感系数4.自感现象的防止和利用

四、作业与思考

完成学案的同时思考为什么通电一瞬间,没有磁性的铝环会蹦起来呢?

【参考文献】

[1]樊孝诚.台灯下的物理知识[J].物理教学.2010(12):36

[2]赵宏彬.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探索[J].中学物理.20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