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15 05:43:38

穷人教案

穷人教案篇1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

“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扒睢保鸥芟允境銮钊说母呱衅分省N恼轮性擞枚嘀中问矫栊慈宋锏男睦砘疃V苯用栊捶ā⒒镁趺栊捶ā⒕拔锍耐蟹ǎ硐至松D瘸绺叩钠返隆?挝陌凑帐虑榉⒄沟乃承蚩梢苑治巍5谝欢危?、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教学建议

理解课文的关键在于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这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第二段,桑娜为什么决定非抱孩子不可?为什么回到家里又忐忑不安?她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体会,逐渐把握住人物的思想感情。

词语注释

舒适:舒服、安逸。一般指生活环境。

抱怨:就是埋怨。“没什么可抱怨的”,表现出桑娜对虽然贫穷但孩子健康的生活境况感到满足。

忧虑:担忧、思虑。本文指渔夫为以后的生活忧愁担心。注意:它比“忧愁”表示“忧”的程度要深,不仅愁,而且在想怎么办。

熬过去:艰难地度过。文中表现出渔夫的善良和坚强。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忐忑不安:形容人心神不安定的样子。忐忑:指心神不安。

黑:形容(脸色)黑。

汹涌澎湃:波涛翻滚的样子,风浪搏击的声响,形容声势浩大。

马灯:一种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故称马灯。

寡妇:指死了丈夫的妇女。

眼帘:眼皮或眼内。

蜷缩:身体弯曲地缩着。

舒适:舒服、安适。

顾惜:顾全爱惜。

喃喃:连续地小声说话。

开恩:旧时请求人宽恕或施与恩惠的用语。本课是指向上帝请求施恩。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害怕不安。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舒适——舒服顾惜——爱惜抱怨——埋怨探望——探视

二、反义词

嘶哑——宏亮魁梧——矮小舒适——艰苦蜷缩——伸直

三、多音、多义字

句段赏析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这是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危险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女主人的勤劳能干。所以虽然贫穷,但还温暖而舒适。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是一个贫苦的家庭妇女桑娜很真实的感情。作为母亲,她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要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而作为需抚养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所以“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十分可怜,所以没有多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3.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揍我一顿也好”是说只要丈夫同意收养两个孩子,甘愿自己挨打。桑娜考虑到收养孩子会给丈夫增加负担,所以担心丈夫会揍她;但愿意自作自受,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桑娜崇高的思想境界——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大。

4.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家里虽穷,生活困难,但能熬过去。一个“熬”字,很恰当地写出渔夫的苦日子,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渔夫的坚强性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文章导读

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课后题解

1、朗读时,要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不同的语气。如,“唉,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要读出同情西蒙的感情;“嗯,揍我一顿也好!”要读得短而有力,表达出决心已定的心情;“哦,是你!”中的“哦”要读第四声,“!”,这里不是疑问,而是肯定,是对渔夫的话的回答。此时的桑娜还没想好怎样对丈夫说。总之,朗读时要认真体会,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3、(1)“非这样做不可”的意思是:必须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没有选择的余地。从中体会到桑娜善良的本性。

(2)渔夫意识到多抚养两个孩子会给自己增加负担,但从话中的一个“熬”字,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他与妻子桑娜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面在胸前划着十字”):讲桑娜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段(从“睡觉还早”到“久久坐在床前”):讲桑娜看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病死,便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里。

第三段(从“门突然开了”到结束):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

写作特点

1.课文以故事的发展为顺序,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

2.运用了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3、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穷人教案篇2

坚决全面落实党的干部政策

1979年是全党集中精力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第一年。深入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有力地推动着全党全国思想大解放和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贯彻执行,要求组织战线继续抓紧纠正“”中的冤假错案,把、“”颠倒了的是非功过颠倒过来。“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这是党心民心所向所盼,是凝聚全党、全国的力量尽快消除“”灾难的后果,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同志担任中组部部长一年中,在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旗帜鲜明地推动解放思想,冲破重重阻力,坚决拨乱反正,为落实干部政策打开了一个好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任穷同志接任后,立即把进一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作为组织战线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首要而紧迫的任务。当时,一方面历史遗留的各种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有些领导干部对落实干部政策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少数人对冤假错案不同程度存在怀疑、抵触情绪,使工作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任穷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性和大无畏精神,坚决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排除障碍,抓住关键,大刀阔斧,深入细致地推动工作。

冤假错案,首先要统一政策思想。任穷同志反复强调,落实干部政策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刚正不阿,坚持“有错必纠”,按照“全错的全平,部分错的部分平,不错的不平”的原则解决问题。在任穷同志主持下,中组部从具体分析案例入手,先后形成了几十个文件,为冤假错案提供政策武器。在文件报经中央批准后,任穷同志抓紧部署,督促实施,进行具体指导。复查副省长、中央副部长以上领导干部的冤假错案,涉及原中央专案审查小组案件时,情况十分复杂,遇到的阻力很大。任穷同志抓住这个重点,坚决予以突破。他不分日夜,深入了解情况,亲自听取受迫害干部的申诉,亲自主持研究重大冤假错案的和复查结论,推动解决问题。在他的带领下,中组部各单位不分节假日地工作,办公楼经常深夜灯火通明。即使这样,由于案件太多,在未结案前,许多蒙冤的同志还处境艰难,他们的亲属、子女仍受株连。任穷同志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加快工作进度,并请示中央批准,把在干校的同志先全部接回北京,仍被关押的同志先解脱出来,对身体尚好、能够工作的同志先分配工作,然后再作复查结论。这样,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各级党委都加强了领导,复查工作的进展大大加快。但是不久,出现了落实干部政策“差不多了”的思想和松劲情绪,有的地方、单位擅自撤掉了办事机构,有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应该解决而又不难解决的问题顶着不解决,还认为落实政策“过了头”。针对这些情况,任穷同志坚定地指出,冤假错案要做到善始善终。他一再强调,要对每个同志的政治生命负责。不能只看到面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80%、90%,只要还有一个错案没有得到纠正,那么,就这个同志来说,就是100%地没有解决。要一个案件一个案件,一个人一个人地扎扎实实地搞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为此,由中组部专门发了《关于善始善终地搞好落实干部政策工作的意见》,要求继续加强领导,坚持全党办案,坚持推动冤假错案。

在抓紧解决“”中的冤假错案的同时,对以往一些政治运动中的错案和复查其它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也加快工作步伐和力度。这些历史案件数量不少,而且事隔多年,加上当时所处的复杂环境,现在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任穷同志说,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我们党实事求是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中许多冤假错案有直接联系。这些问题不解决,人心就不齐,气也不顺,必然影响全党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他直接领导复查处理的历史老案就不少。在他的言行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面对如此艰巨复杂的任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他的前进步伐,相反给人的信息是一种所向披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在复查历史上的错案中,也出现了另一种苗头性问题,就是有些人持否定一切的态度,要求对建国以来的一切案件,不问青红皂白统统翻过来;把一些不该否定的问题也“一风吹”。针对这种思想倾向,任穷同志强调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掌握政策。他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以前的案件,包括1957年反,1959年反右倾,还有1963年开始“四清”运动,凡是搞错的案子,该复查的还是要复查。“重要案件完全搞错了的,把人家错开除了党籍,错开除了公职,把内部问题错当成敌人处理的,个别案件个别解决。”但并不一定把一切问题都来搞什么。会后,中组部下发了《关于前一些案件的处理意见》,明确提出了处理历史老案的原则、方法和政策界限,及时统一了各方面的认识,端正了工作方向,推动了历史遗留问题的顺利解决。

任穷同志主持中组部工作期间,依靠全党力量,坚决贯彻中央关于落实干部政策的决策,仅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在全国冤假错案的任务。冤假错案后,对大量善后事宜,任穷同志也高度重视。他要求中组部新成立的老干部局,用很大的精力为老同志服务。一是遵照中央指示,为受、“”迫害已去世的老干部昭雪,恢复名誉;二是协同有关部门为大批老干部办理了恢复党籍和原工资待遇,抓紧解决住房、用车、医疗、生活补助、配备服务人员等问题;三是看望、照料老干部的遗属和烈士遗孤,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每年春节前看望老干部,逐渐形成了制度。

我们党果断结束“”后,主动纠正指导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左”的错误,在恢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确立正确的政治路线基础上,通过坚决“”中和历史上的一切冤假错案,全面恢复了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地看待和评价干部是非功过的好政策,恢复了组织部门这个党员、干部之家的好形象,不仅很快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而且大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搞四个现代化的凝聚力,为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点战略转移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定不移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

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方针,培养、选拔合格接班人,调整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要求的干部队伍,是任穷同志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紧抓不放的又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当时,党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不适应,突出的表现是:一些领导班子中还有人坚持错误,抵制党的正确路线,政治上不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年龄普遍偏高,人数普遍偏多,文化普遍偏低,懂得专业知识的人太少。这也反映了长期“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干部问题上造成的严重后果。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在组织建设上妥善地同时解决好这些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就反复强调,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已经确立了,现在是组织路线问题,是干部问题,特别是选拔接班人问题。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及时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针。这是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一个大战略、大方针,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组织任务。对于党中央提出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非常拥护。但是,也有些同志未能全面理解,使贯彻这个方针遇到了一些思想阻力。任穷同志利用各种场合,实事求是地、辩证地阐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相互关系,指出革命化是前提,从年轻干部中选拔人才是要全面按照“四化”要求选贤任能,不是只年轻就行;推进领导干部队伍年轻化是新老干部合作交替的过程,不是不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从文化水平较高、掌握专业知识的同志中选人,不是不要工农干部,而是要同时培养提高现有干部的知识水平。他指示中组部主办的《组工通讯》,要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论,介绍经验,促进思想认识的统一。1979年到1982年,《组工通讯》在这方面发表的具有指导性的短评达40多篇,其中不少是他出题目、出思想写成的。1980年5月,湖南锡矿山一位同志给中组部写信,表示“解决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水平偏低的状况非常必要”,但对党政机关吸收新干部,主要从大中专毕业生或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青年中择优选拔,有些想不通。任穷同志见信后,亲自给这位同志回了信。信中充满关爱,语重心长,摆事实,讲道理,针对性、说服力都很强。这封信先在《组工通讯》刊登,后全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对统一思想、推动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湖南等地的同志专门来电话说,大家认为,任穷同志的信,不是只写给这位同志的,也是写给全体干部的,充分阐述了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中央的决策,符合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工农干部也普遍感到心里热乎乎的。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处理下级干部的来信,用行动带头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很值得大家学习。

在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时,任穷同志始终着眼全局,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他提出,通过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在3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内,把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好,并努力使之成为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密切联系群众、勤奋学习、善于管理、团结一致搞四个现代化的坚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他反复强调,关键在于必须解决好“退”和“进”的问题。“退”就是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妥善地安排一批年老体弱的同志退居二、三线;“进”就是大胆地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能打开局面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他先后7次召开选拔中青年干部工作座谈会、汇报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研讨问题,推动工作。在他主持下,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几点意见》、《关于抓紧做好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的意见》。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遵照陈云同志的意见,从中央组织部开始,很快在整个组织系统建立了青年干部管理机构。与此同时,任穷同志强调,老中青干部紧密团结,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重要保证。要充分注意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使新老干部在合作中交替、交替中合作。1981年底至1982年初,按照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部署,任穷同志负责组织起草的省级机构改革中关于省级领导班子配备的指导原则和意见,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强调省级领导班子人员配备要精干;坚决执行德才兼备原则;掌握好干部任职年龄,省部级正职一般不超过65岁,副职一般不超过60岁,常委中55岁以下的不少于1/3;减少交叉兼职;妥善安排年老体衰、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同志;整个工作要认真走群众路线。经过机构改革,省级领导班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职数大幅度减少,平均年龄由62岁下降到55岁;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由20%提高到42%。其中新提拔的干部占新班子成员的44%,大多数是中青年干部,71%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当时的情况下,改善领导班子结构能取得这样的成效是难能可贵的。许多老同志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尽管自己刚恢复工作不久,仍然主动让贤,积极举荐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显示出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任穷同志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也同样十分重视。经过这次调整,一批优秀的年轻的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进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班子。他们在党的关心和实践锻炼中不断进步,健康成长,为推进共同的伟大事业和各民族的团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从组织上推动领导班子结构调整的进程中,任穷同志毫不放松思想政治建设,大力促进党内民主生活的正常化。他强调对党员干部进行新时期形势与任务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和党规党法的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教育,是一个战略问题。在他的领导下,这些教育,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讨论的深入开展紧密结合,实际上是进行了一次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补课。由于、“”煽动无政府主义,搞以帮代党,破坏党、瓦解党,给党造成严重的创伤,而且内伤重于外伤。因此,任穷同志把批判派性、增强党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他要求在党内生活中要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自我批评,不要争功诿过;要克服当面不讲,背后乱讲和批评不得、一触即跳的坏作风;同志间要讲真话,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对错误的意见要积极引导,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无限上纲、乱扣帽子。针对当时党内的实际情况,任穷同志提出:现在既要民主,又要集中,在某些方面更要集中;既要自由,也要纪律,在某些方面更要纪律;既要个人心情舒畅,也要统一意志,在某些方面更要统一意志。要严格遵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统一纪律。在他的领导下,中组部还报中央批准后下发《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全党教育工作和恢复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

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有能够胜任的领导班子,还必须有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我们党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干部队伍人数不少,但真正懂经济、会管理的不多。我们不可能等到造就这样的干部队伍后再搞建设,只能在搞建设的同时提高干部队伍。任穷同志把有计划、大规模地培训干部,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和当务之急。他在四年中,先后5次主持全国性干部培训工作会议,布置和推动这项任务。任穷同志强调,开展干部培训“要舍得花本钱,舍得花心血。要大手大脚,不要小手小脚;要千方百计,广开门路;要改革学习内容,注重学习效果,着重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在此期间,经中央批准中组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1980年到1983年的4年时间里,全国共培训干部1130余万人。多渠道、多层次、多学科成龙配套的干部培训网络,也随之初步建立起来。

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几十年来,我们党形成了一套适应不同时期形势任务要求的干部制度。但是,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干部制度中一些不适应甚至妨碍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部分也日益显露出来。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8月18日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为题发表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指出:“现行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希望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来个大转变,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任穷同志立即指示中组部的同志认真学习小平同志的讲话,他强调我们党已经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干部制度。

改革干部制度也是革命。我们党自己建立并实行了多年的干部制度,由于形势、任务变了,现在要自己改革不合时宜的制度和办法,必须勇于和善于否定自己,闯出一条靠制度建设干部队伍的好路子。任穷同志说,我们的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工作中,有不少制度是不合理的。比如干部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铁饭碗,能上不能下,权力过分集中等等,弊端很多,危害很大。如果看不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积极地坚决地对干部制度进行改革,必将影响大局;反过来,把这种改革看得太简单,草率行事,也将事与愿违。一切有关干部制度的改革,都必须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他指示中组部研究室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干部制度改革方案,使全国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四化”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基本实现新老干部的交替正常化,并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保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合理结构。在任穷同志主持下,中组部形成的干部制度改革方案,报中央批准后,于1983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出了部署,干部制度改革在全国有计划地展开。

干部制度改革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改革,也是一件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任穷同志主张分清轻重缓急,抓住关键,坚决而有秩序地向前推进。根据中央的精神,选择了从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入手,逐步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干部制度的改革路子。“”十年耽误了党的事业,也耽误了干部,正常的退休制度也被破坏。到1976年,全国已到退休年龄而没有退休的干部达到60多万人,省、地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有20—30人,而急需选拔使用的优秀年轻干部却没有位置。任穷同志指出,妥善安排新老干部有秩序有步骤地实行适当的交替,已经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而且已到退休年龄的老同志,应该也完全能走在改革的前头。1980年10月,中组部代国务院起草的《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向全党全国颁布。1982年2月,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中组部又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随后,任穷同志和王震同志中央,请求退出一线领导岗位,这又一次体现了他一切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坚持言行一致的崇高品德。

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弊端,改变“能官不能民、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状况,是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任穷同志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要害是对干部进行实事求是的考核。他说,这是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各尽其能,尽职尽责;有利于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有利于知人善任,发掘人才;有利于提高干部素质,做到又红又专。他要求,面对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暂时困难,既要勇于改革,大胆试验,又要慎重行事,过细工作。在试行干部考核中,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职务干部的特点,从德、能、勤、绩等方面提出考核标准。他在一次组织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考核的结果,作为干部职务升降的主要依据,要在搞好试点和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把干部考核制度建立起来。

对干部制度改革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任穷同志十分关注,热情支持。他早就力主发扬党内民主,推行差额选举。1979年3月,中央批准在全党征询意见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文稿中,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的地方的试验,写入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充分发扬民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实行差额选举。任穷同志十分赞赏,指示中组部研究室、组织局重视这方面的经验,加强宣传引导。他说,差额选举可以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保障党员行使规定的选举权;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建立适应四个现代化所需要的坚强的领导班子;有利于加强群众对领导的监督,增强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组工通讯》很快即以《差额选举好》为题发表评论,推动各地各部门大胆实践。公开选拔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20多年前,这项创新一出现,就受到任穷同志的重视和支持。1980年10月,重庆市公用局根据市出租汽车公司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公开登报在市内全民所有制职工中招聘经理、副经理和技术业务骨干,经过严格的业务考核和政治审查,从报考的216名人员中录用了11人。1981年7月4日,市公用局请示市建委对符合干部条件的应聘人员办理干部任命手续时,市建委对公开招聘持否定态度,使这一改革面临夭折的危险。任穷同志知道后指出,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干部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需要我们按照党提出的原则,解放思想,勇于冲破那些不适合新情况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认真研究干部工作遇到的新情况,不断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正确对待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使改革不断完善。在他的推动下,四川省委责成省委组织部会同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进行调查,肯定了公开招聘是改革用人制度的一种尝试,使招聘上来的同志顺利上了岗。

带着深厚感情开展新时期知识分子工作

同志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就对知识分子工作极为重视,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任穷同志接任后,继续把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放在同落实干部政策、管理好党政干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当时,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左”的错误对党内包括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思想影响,还远没有得到认真清理和纠正,贯彻执行中央的正确政策遇到不少阻力。针对这种情况,任穷同志指出,我国的阶级状况早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社会主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是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说:“党内外都还有为数不多的同志,他们憎恶、‘’把广大知识分子当成对象,把我们自己培养的、掌握了文化科学知识的人看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是,当我们今天提出要注意从知识分子中选拔干部的时候,他们又把自己人当成了敌人。这种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是应当改变的。”这些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的说服教育工作,对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扫除思想障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党的组织部门既是党员、干部之家,也应当是知识分子之家。为做好这方面工作,专门成立了由中组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知识分子工作联系小组,中组部一位副部长为小组召集人。任穷同志十分关心和支持联系小组的工作。在联系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他要求大家:一是对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和党的知识分子工作要有新的认识。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清理长期存在的“左”的影响,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上来。二是加强知识分子工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不仅要善始善终地解决好冤假错案的遗留问题,而且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组织上、生活上关心他们。三是党委要加强领导,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知识分子工作列入职责范围,有专人管理,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向各种现象作斗争,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此后,联系小组成员单位经常相互介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提出和研究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重要情况及时向任穷同志以至中央报告。在任穷同志的主持下,中组部于1981年10月到1982年初,专门组织对中央、国家机关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对相当于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政治上落实政策和解决必要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问题做得怎么样。结果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方面是有成绩的,但还存在着重“长”轻“家”的习惯势力,不少应该解决的问题还未解决。随后,任穷同志亲自召集联系小组的同志进行研究,决定统筹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住房、用车、两地分居等。同时继续组织力量,检查对中年业务骨干落实政策的情况,力争在短期内做出成绩。经过努力,一些重大疑难案件和有关工作、生活、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大都予以解决,一些知识分子长期受压抑的状况得到了改变。

宋任穷同志要求中组部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都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以深厚的感情同知识分子交朋友。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1981年9月,一位外国专家给他和同志写信,要求修改审查结论。任穷同志十分关心,举一反三,亲自推动,不仅对这位外国专家,而且对爱泼斯坦夫妇以及在新华社工作的英国籍专家夏皮诺、在外语学院工作的英国籍专家柯鲁克等人的原有结论,进行认真复议,使问题很快得到了妥善的实事求是的解决。之后,他指示中组部有关局同有关部门一起,对外国专家朋友落实政策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发现问题尽快解决,消除不良影响。对在“”中遭到伤害的专家,既要做到在政治上彻底,又要在生活上充分照顾,工作上热情支持。任穷同志看到一份反映文化部在知识分子工作方面的问题的材料,他立即批示要“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四川省一位在学术上有成就的知识分子应邀参加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但受到阻挠,撰写的学术论文也不能发表。任穷同志知道后很气愤,他要求四川省委“彻底查明”,对有关单位的错误提出严肃批评。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懿德

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革命生涯中,任穷同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矢志不渝,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心血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些都使我们深怀敬仰之心和爱戴之情。

宋任穷同志担任中组部部长以前,我们同他接触很少。1978年12月27日,听了他在就任中组部部长第一天会议上的讲话,就令我们感到他不仅是一位光明磊落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虚怀若谷的好长者、好领导、好老师。他说,我今年70岁了,三国时期有个老黄忠,我恐怕连黄忠还不如。我这个人能力不那么强,魄力不那么大,四平八稳,有时有点优柔寡断。但是有个办法可以补救我的不足,那就是加强集体领导。他这些话语,乍听起来似乎平凡,但却令人起敬。在那4年里,中组部领导班子在任穷同志的带领下,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开民主生活会时,同志们都能畅所欲言,交流思想,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工作中,大家和衷共济,互相支持,非常默契。我们都尊重他,但他从来不个人专断。研究问题时,他总是鼓励每个同志充分发表意见,他也总是认真听取,并且择善而从。我们同他相处几年,心情舒畅,在他面前没有任何压抑感,敢于讲真话,心里话。

在任穷同志身上,我们还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共产党人那种襟怀坦荡、维护团结、顾全大局的崇高品德和风格。他功大不居功,权重不弄权,遇事不诿过,律人先律己。特别是在人事和干部任免方面,他坚持搞“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决反对拉山头、搞宗派。他严格要求干部,同时十分爱护干部。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严格要求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所有这些,都赢得了中组部广大干部的尊敬。

穷人教案篇3

有1万元钱,5个人分,每人可得2000元,谁也不穷,谁也不富。要是其中的两个人用自己的2000元去做生意,每人又赚了1万元,那么这个社会的财富总量就达到了3万元。而其中的两个富人拥有2.4万元,占80%,三个穷人拥有6000元,占20%。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说三个穷人“穷了”是因为两个富人“富了”吗?不能。因为两个富人的“富”来自于社会财富的“增量”,而不是从另三个人手中夺取的“存量”。

不仅如此,两个富人在给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三个穷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那样,在两个富人每人的财富总额达到1.2万元的时候,三个穷人每人的财富也就可能不再是2000元,而是3000元或者5000元。

法国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媒体大亨,跻身于法国50名大富翁之列。1998年他去世,将自己的遗嘱刊登在当地报纸上,说:我也曾是穷人,知道“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人,将得到100万法郎的奖赏。几乎有两万人争先恐后地寄来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五花八门。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技能……但没有人答对。一年后,他的律师公开了答案:“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这个谜底震动了欧美,几乎所有的富人都予以认可,说出了自己成为富人的关键所在。这里说的“野心”,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常讲的“雄心壮志”。我们难以设想,一个心志不高的人,一个没有远大目标的人,连一张蓝图都没有的人,能够创造出什么奇迹。

通常对富人之所以能致富,较负面的想法是认为他们运气好或从事不正当的行业;较正面的想法是认为他们更努力或克勤克俭。但万万没想到,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理财习惯不同。投资致富的先决条件是将资产投资于高报酬率的投资标的上。而存放在银行无异于虚耗光阴,浪费资源。

我小时候5分钱买一支小豆雪糕,现在最便宜的雪糕是一元钱一支,这20年时间“同档次”的雪糕价钱涨了20倍。如果把这笔钱存在银行并要求它保持购买力不变的话,就要求银行的每年单利是100%左右,哪个银行有这样的利息?

穷人的钱不是资本。一个人用100元钱买了50双拖鞋,再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卖得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都要从社会福利局领取100元的生活补贴,他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换种方式,每个月给穷人200元,让他可以用余下的100元去做卖拖鞋的生意,一个月下来就有150元;下个月还给他200元,他就可以用250元来买卖拖鞋,又可赚125元;到第三个月,这个穷人手里已经有了375元,除去100元生活费,还有275元资本金,你不用再给他任何救济了……

但实际上,很多穷人不会按你给他安排的道路前进。你给他100元,他会去买米;给他200元,他会去买酒买肉;给他500元,他会去买件好衣服,最后只剩下10元也要买几注。哪怕你给他100万元,他也想立刻把钱变成房子、车子,风风光光地去兜风,好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不是穷人了……穷人不仅是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有个人很穷,一个富人可怜他,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咐他好好开荒,春天撒下种子,秋天就可以脱离贫穷。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于是他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可以生小羊,长大可以卖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行,不如把羊卖了买些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些,日子立刻能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艰难时,他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心想,致富是无望了,不如把鸡卖了,打壶酒,一醉解千愁。

春天来了,富人兴致勃勃送来种子,发现穷人醉卧在地上,依然一贫如洗。富人转身走了,穷人继续贫穷。

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有过行动,但最终没能坚持到底。

不讲诚信的代价

19年前向银行贷款29万元不还

19年后连本带利偿还150余万元

本报讯 (记者 张晓敏 通讯员 马 新)19年前,一家文教办公用品厂先后两次共向银行借款35万元,在归还6万元以后,还有29万元本金没有归还。当他们被债权人告上法庭,才知道了不按期还款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日前,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连本带利返还债权人150余万元。

穷人教案篇4

一、无尽

基本解释:

无穷尽的;无尽的水源

引证详解:

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列子·汤问》:"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杨素梅 ﹞着实懊悔无尽。"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余尝於初冬过 富春 ,青山白云,碧江红树,深秀之景,闲远之致,延绵无尽。"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无量的尘土,无尽的道路,涌着这沉闷的妇人。"

佛教语。指无为法或无相。

《维摩经·菩萨行品》:"何谓无尽,谓无为法。"参见" 无为法 "、" 无相 "。

佛教语。谓没有边际、界限。

宋苏轼《上元日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诗:"不把瑠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参见" 无尽灯 "、" 无尽藏 "。

佛教用语,量词

『《华严经》【阿僧只品】第三十,世尊为心王菩萨详细解说了佛所使用的计量单位。

无尽有明确的定义,计算得来一无尽约为10^(1.3^10*29),即10的1.3^10*29次幂。

这个数字难以衡量其大,经世人流传,延伸为没有穷尽的意思。

二、无穷

【拼音】wúqióng

【词义】没有穷尽;没有止境;无量无限。

【数学符号】∞

【英译】infinite

基本解释: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含有无穷的诗句词语: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1]

引证解释:

无尽,无限。指空间没有边际或尽头。

①《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②《荀子·礼论》:"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者,广之极也。"

③宋 曾巩《醒心亭记》:"凡公( 欧阳修)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羣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

④巴金《家》二五:"这条路从她的眼前伸长出去,一直到无穷。"

无尽,无限。指时间没有终结。

①《书·毕命》:"公其惟时成周,建无穷之基。"

②《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高皇始於丰沛……功高三王,德传无穷。"

③唐 杜甫《往在》诗:"千秋荐灵寝,永永垂无穷。"

④《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又以为周公作谥法,子得议父,臣得议君,为非礼;今后除谥法不用:'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之,二世,三世,以至于百千万世,传之无穷。'"

无尽,无限。指事物没有穷尽。

①《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於无穷。"

②《史记·田单列传论》:"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

③《通典·选举五》:"人之心智,盖有涯分,而九流七略,书籍无穷。"

④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愚公曰: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无尽,无限。形容极多极大。

①《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此乃《金刚般若经》……若日诵一遍,可以息诸妄念,却病延年,有无穷利益。"

②杨朔:"也怪,就这样一张纸,凭空可给他添了无穷的力量。"

③明 施耐庵《水浒》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有这一点无穷之恨不能报得。

没有穷尽;没有极限。

①《易·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穷。"

②唐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非夫道极玄妙,孰能与於此乎?"

三、无限

没有限制。《韩非子·解老》:"嗜欲无限,动静不节,则虚痤疽之,爪角害之。"或数量极多。《史记·河渠书》:" 汉中 之谷可致, 山东 从 沔 无限,便於 砥柱 之漕。" 也指程度极深,范围极广。《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无限=无穷大,符号∞。无限是一个夸张词,用于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犹无数

数量极多《史记·河渠书》:" 汉中 之谷可致, 山东 从 沔 无限,便於 砥柱 之漕。" 张守节 正义:"无限,言多也。" 唐 白居易 《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白发来无限,青山去有期。" 宋 秦观 《如梦令》词:"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老残游记》第十二回:"我今儿听见一件惊天动地的案子,其中关系着无限的性命。"

没有穷尽

程度极深,范围极广《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唐 元稹 《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见赠》诗:"此中无限兴,唯怕俗人知。" 宋 谢逸 《柳梢青·离别》词:"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高公 夫妇欢喜无限。"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这一点点真理,这一句话,就化成他们的血肉,就给了他们无限的力量。"

穷人教案篇5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数学教育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数学工具,理性思维,数学文化,审美情操,终身学习。当然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作为工具,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服务。数学教育在文科人才培养的作用,我们认为不应仅仅以掌握工具为目的教会学生解题,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因此,针对文科数学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立足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传播数学思想,介绍数学文化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1问题与对策

我们首先给出文科数学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问题1对数列极限,函数极限,无穷小,函数连续性和间断点,函数导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高等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概念抽象。基本概念是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体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并且对理论有着指导作用,而概念往往很抽象,如何正确的理解它,认识它的本质,甚至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策1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去解释表达抽象的概念,对相关的典型选择题,判断题剖析,注重反例的作用。反例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学者的学习中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认识到反例在文科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一个具体的反例胜过你大量的解释,可以立刻消除学生思想上的困惑。问题2重结论不重背景,重知识不重思想,重计算不重推理的方式。许多教师也满足与教会学生辨别类型题,照猫画虎的解答类型题,考试也几乎全是计算题。但是这种做法教给学生形式的东西居多,本质的东西较少,学生学到的是照葫芦画瓢的术,而不是数学思想。学生由此可以应付考试却难以提高数学素养,培养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对策2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问题的本质,从中提炼出重要的数学思想,并且让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视几个重要定理的推导和应用。例如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注重逻辑推理,在应用中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高。

我们需要有意识的锻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运用构造法证明时还原思考过程,让学生形成认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否定———再认识———再解决螺旋式的思考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问题3学生对具体函数的性质,具体方法掌握不住。对策3结合多媒体和数学软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重要函数及其性质,甚至可以再现具体方法的实现过程,例如微元法求旋转体体积。问题4学生有对数学的恐惧感,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许多文科生数学基础差,高中阶段就对数学避而远之,会对大学阶段继续学习高等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对策4注重课堂前5分钟,在讲授新内容的时候把相关的历史人物,知识背景做一下简单介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可随时穿插一些数学文化和典故,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积极地的态度学习数学。

2案例分析

下面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新思路的两个典型案例。案例1定理有限个无穷小的和是无穷小。这个定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需要强调前面的限定词有限个。这就会使得有很多同学有疑问:这个限定词不能去掉吗?首先,有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值得肯定的,说明他思考了。那么我们遵循这个思路去掉这个限定词,结论就是:无穷小的和是无穷小。提问:这个结论和定理有何区别?互动:对比很明显,后面结论的前提更广泛,这个结论若成立不仅可以推出定理而且还会有什么推论?这时就会有同学立刻反应:无限个无穷小的和也是无穷小。很棒!到这一步,很多同学明白了,关键就要看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那么定理中的那个限定词就得去掉。可定理中既然有那就说明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提问:为什么不成立?哪位同学可以证明或者解释一下?互动:这时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时老师可以提示一下在证明否定性命题或说明某个结论不成立通常有力的办法就是举反例。尽管找到无限个无穷小的和不是无穷小的例子对于文科生来说有些困难,但是整个分析过程体现了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最后给出反例:limn∞(1n+1n+…+1nn个)=1其实当把这个反例呈现给学生时,学生恍然大悟,反例很简单。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数学的逻辑去思考和推理,让学生养成一种理性的思维习惯。如果我们将这种方法贯穿于整个课程中,不仅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考方式,而且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问题时能够理性分析。案例2定积分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定积分计算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这个公式也给出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联系。如果只给结论不给证明的话学生就会觉得难以理解。如果给出证明,过程并不简短,需要让学生保持足够的专注度。怎样能使学生对这个公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对历史上关于牛顿和莱布尼茨到底谁先提出微积分的争议做一个简介,学生也就明白这个公式命名的由来,自然就对公式的证明有了兴趣。这样课堂效果就会很好,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这个公式。这个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对数学文化产生兴趣。首先要求教师要对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背景要学习了解,整个课程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少见,这也对教师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同时给学生介绍了数学的历史知识,为他们了解数学文化提供的一扇窗。

二、总结

穷人教案篇6

概念,是对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描述.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概念不仅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而且是构成知识的基本成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概念在整个知识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构成了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好和熟练应用概念,便成为数学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由于基础的原因,新生普遍对入校前学过的数学概念,在理解上是初步的、肤浅的,有些是模糊的、错误的;在运用上是机械的、粗糙的,甚至是生搬硬套的.这直接影响对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必须通过抓数学概念的巩固和提高,使他们认识概念的来源和意义,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其性质及相互关系,逐步提高其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才能夯实数学学习基础.

一、充分提示概念的内涵,在深挖属性中巩固概念

一般来说,概念的定义引入后,并不表示概念被完全掌握了.因为定义只揭示了概念最本质的属性,而概念本身的内涵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无穷小”的概念不仅反映了“极限为零的变量”这个本质的属性,还反映了“无穷小是相对于自变量的某个变化过程而言,变化过程有7种之多”;“常数0是无穷小”;“但除0外任何绝对值很小的常数都不是无穷小”;“有限个无穷小的代数和是无穷小”;“无穷小与有界量的积是无穷小”,还有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倒数关系等一系列其他属性.又如,“等价无穷小”的定义是:“设α、β为自变量同一变化中的无穷小,且lim■为同一变化过程中的极限,若lim■=1,则称α、β为等价无穷小.”仅仅知道这个定义是远远不够的,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其他属性,如:“β与α是等价无穷小的充分必要条件为β=α+0(α)”及等价无穷小代换定理,即“若α~α′、β~β′,且lim■存在,则lim■=lim■”,只有充分理解这些概念,才能真正掌握等价无穷小的概念,也才能在求极限的过程中,正确使用这些概念正确地简化极限计算.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虽然这些属性都是由定义完全确定的,但学生对这些属性了解得越多,对相关知识的概念就越巩固、完整,就更能自如地加以应用.所以在引进概念后,除了引导学生认识概念的定义外,还要尽可能地挖掘概念的其他属性,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不断丰富概念的外延,在开阔眼界中巩固概念

概念的外延是指适合于那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再拿“无穷小”的概念来说,其外延包括一般单个变量的无穷小,也包括两个无穷小阶的比较,这其中又包括高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包括等价无穷小),低阶无穷小及k阶无穷小.又如三角函数的外延包括正弦、余弦函数;正切、余切函数;正割、余割函数等.多举改变非本质属性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的变式,使事物的本质属性全面显露出来,方能达到全面理解和巩固概念的目的.

三、弄清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在提高思维层次中巩固概念

一个概念当它的内涵扩大时,它的外延就缩小;当它的内涵缩小时,它的外延就扩大.例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涵有:(1)它是一个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3)夹直角的两边相等.如果它的内涵去掉一个“夹直角的两边相等”,那么它的外延就扩大了,把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包括进来了;如果它的内涵再去掉“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它的外延就把一般的三角形也包括进来了.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不仅对巩固概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十分有益.

四、注意形成概念体系,在分类整理中巩固概念

把某一知识领域的概念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化整体,这种系统化的整体,就是概念体系.例如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包括自然数与负整数等,它们构成了实数的概念体系.又如对三角形按角分类、按边分类等,这种按不同性质进行分类整理,可使学生在纵横两个方面都能比较清楚地了解概念所处的位置.另外,对有些概念,有静止的观点看是不相同的,用变化的观点看,又可以联系起来.如极限知识中,函数极限的概念、导数的概念及定积分的概念它们是不相同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但如果从以下表达式中看:■f(x)、■■、■■ f(ξ■)Δx■,它们都表示某种函数的极限,只是函数的表达式不同而已.所以,概念体系是知识的系统化,每一门知识都有它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只有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才能深刻而广泛地理解并正确地运用概念.

五、强化概念应用过程,在发现和纠正错误中巩固概念

引入概念、巩固概念、应用概念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概念方面的各种错误,对学好数学显得尤为重要.认知过程的规律告诉我们,随着学习的深入,新概念的引入,学生对已巩固的概念往往又会出现模糊和混淆现象.如问学生“什么是反正弦函数时”,往往会回答“正弦函数的反函数”,而丢掉了“在区间[-■,■]上”这个关键属性.此时可通过反函数的定义及反例说明概念中的遗漏的部分,启发学生全面地思考和正确地回答问题.又如计算极限时,经常会出现的错误是:■■=±■,虽然前面在学习极限概念时已经知道,数列极限如果存在一定是唯一的,但在具体解题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要从基础概念出发,讲清极限的概念,另一方面可以从图形上说明,数列的极限内涵是当项数无限增大时,通项与某一确定的常数无限接近的实质.再如在求函数f(x)=■的定义域时,学生的答案往往是(5,+∞),而忽视了当x=-1时,被开方数为0,函数也是有意义的.所以正确的答案是:{0}∪(5,+∞).另外,在概念使用上,学生易犯循环论证的错误,例如求不定式极限■■时,用洛必达法则求,写道:■■=■■■=■■■=■■■=■.实际上,在求sinx的导数时,就是通过■■=1而得到导数公式(sinx)′=cosx的,所以上面求极限的过程是循环的.引起这类错误的原因很多,重要的一条是对概念的来龙去脉缺少深刻理解.凡此种种概念上出现的错误,我们都不能简单地一改了之,而要善于及时引导学生探讨出现错误的根源和原因,并借此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巩固概念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加深对概念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心理学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

[2]数学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袁小明著.中国古代数学史略.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穷人教案篇7

笔者感到新奇的是,周怀北先生请求“降百万年薪”的理由是“并非冲着钱而来,真想干一番事业”。在物欲横流,见利忘义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还真有不爱财的人。要知道,这钱并非不义之财,因为“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和面试”而一举夺魁,证明他并非“冒牌货”,也不是某个有权者的“关系户”,从某种程度说,它是对周先生自身价值的认同,领之理壮,受之光荣啊!

接下来读了两篇案例,一个是博士生院长潘殿卿,一个是研究生“儒官”刘德新。两人一个是救死扶伤的大夫,一个是“人民公仆”,从事的都是体面职业,但干的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一名教授、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三个知识分子,却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选择。

对周怀北的报道,各大媒体不惜版面,追踪报道、开辟论坛,热火朝天;而博士生院长潘殿卿和研究生“儒官”刘德新的案例报道,除了《廉政望》这样的反腐杂志外,却难以激发媒体兴趣。缘何?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当今时代,像周怀北教授这样,在金钱面前能够脱俗的知识分子太少了,于是乎便成了新闻;而像潘、刘这样的知识分子又似乎太多了,已经让媒体麻木了。

当前一些知识分子伦理道德的滑坡,人格尊严的丢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诸如剽窃抄袭别人成果、帮忙推销伪劣产品、邀宠财团误导政府,甚至贪财枉法、兜黄贩毒、穷凶杀人等案例不断发生,使知识分子整体的形象受到损害,社会公信力降到了最低点。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就承担起了中国脊梁的作用。以救济天下、担纲社稷为己任,追求特立独行,坚持操守良知,一直是知识分子推崇的人生境界。从孔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到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从范仲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朱自清重病在床,宁可饿死,也不愿接受美国人的“救济粮”,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傲然骨气和浩然正气。当天下有道时,他们积极出世,以天地立心,以声名立命,建功立业;当天下无道时,他们处淤泥而不染,宁可归隐江湖,哪怕穷困潦倒,食不裹腹,衣不蔽体,也不肯出世为官,助纣为虐。即使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清王朝“文字狱”这样的毁灭性灾难,他们也无怨无悔地保持了自己的操守。而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们毅然走出书斋,振臂疾呼,投身革命,为坚持正义不惧邪恶,为国家存亡舍生取义,为传播真理视死如归。有了他们,中华文明才源远流长,东方美德才彰显世界,中华民族才生机蓬勃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虽不讨封建统治者欢心,但在百姓心目中却是备受推崇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百姓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中,他们接受着人们香蜡纸烛的供奉膜拜。当知识分子在接受人们尊重的同时,理应满足百姓更高的期待;在比普通人享受了更多教育权利的同时,理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而眼下的某些知识分子,已经丧失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落尘流俗,降志辱身,崇拜的是权力,追逐的是金钱,贪图的是享乐,为了这些,斯文扫地也在所不惜,长此下去,又如何能担当起社会大任?

有人说,个别知识分子“变节”,是因为他们生活窘迫寒酸,迫不得已而为之。他们经济待遇不高是事实,历来就有“十儒九穷”的说法。但穷不能成为道德沦丧、贪赃枉法的借口。农民苦不苦?下岗工人穷不穷?如果因为清苦贫穷,就丧失原则,违背道德,这社会岂不乱了套?普通大众尚能坚守的道德防线,作为维护和传播人类基本价值的知识分子反而就做不到?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在恶劣的政治生态中都能保持操守,为何到了今天就不行了?

穷人教案篇8

(一)处理温饱问题是贫穷山区农业走向市场的前提前提。省委17号文件要求我州施行“八七”扶贫攻坚方案,要把扶贫开发、发展经济作为中间任务,力争在1997年基本处理温饱问题,本世纪末不变脱贫。我州因为天然和历史的缘由,当前还有60万人口没有处理温饱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地域只要首先处理群众的温饱问题,才有能够完成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变,加快乡村经济发展的历程。

(二)提高劳动者本质,是贫穷山区的农业走向市场的基本办法。我州之所以贫穷掉队,农民文明本质较低、科技教育掉队是主要的要素。当前,我州不只不足科技人员,还有22%的农民是文盲或半文盲,且文盲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向,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必需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把这项工作看成贫穷地域农业走向市场的基本办法来抓。

治穷要先治“愚”。一个地域的经济发展快慢与一个地域的科技教育程度凹凸和人口本质凹凸有直接联络。我们同发达地域和周边地域摆开的间隔曾经清晰地阐明了这一点。假如我们还只看到“仁慈憨厚,勤奋英勇”的一面,而对人们科技程度掉队、文明本质较低这一现实视若无睹,必将招致决定计划的再三掉误。我们有的同志关于这个“愚”讳莫如深,担忧一提治“愚”就会损伤民族自我尊重心,这种顾忌是完全不用要的。我州土家族、苗族及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历程中发明了光芒绚烂的文明,但近些年来与外地比较,的确是掉队了。正视实际,奋勇赶上,这才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真正表现。

(三)提高乡镇党委的科学决定计划程度是贫穷山区农业走向市场的关键环节。上级部分的有关经济政策能否在乡镇发明性地贯实,要看乡镇党委能否科学决定计划。而要提高乡镇党委科学决定计划程度,首先要提高班子成员的实践程度。然则,乡镇党委班子往往由于公事忙碌,学习方案成为一纸空文。这就要求乡镇班子要依据工作实践来安排学习,要挤时间自学。其次,要坚持“上情”和“下情”的严密结合。乡镇虽然是基层单位,与群众贴得近,但只要认真查询研讨,才干真正透辟调查下情,真正做到“上情”和“下情”有机地结合,这样,才干对乡镇的经济建立作出准确的决定计划。

穷人教案篇9

――崔永元

欠个人的钱是穷人,欠国家的钱是富人;喝酒看度数的是穷人,喝酒看牌子的是富人;写书的是穷人,盗版的是富人;吃家禽的是穷人,吃野兽的是富人;耕种土地的是穷人,买卖土地的是富人。

――穷人富人的快速区分法

得的是小便宜,失的是大智慧。

――论坛上一位网友的发帖引来众人赞同。针对近日上海世博出现的“假残障坐轮椅”入园进馆等不和谐音符,各方热议,文明观博待提高

讨厌听人打手机,这属于正常反应,因为“半个”对话更引人注意,让人分心,继而心生不快。

――别人在你身边用手机通话时,是否觉得不爽?不要觉得自己肚量小,美国研究人员如是说

大声说不信的时候,小声说就信了;当面说不信的时候,背后说就信了;自己说不信的时候,让人代说就信了;说正经话不信的时候,夹带点脏话就信了。

――官场沟通之术

爱钱不可耻,胡乱花钱才可耻。

省钱不可耻,伸手要钱才可耻。

没钱不可耻,有钱不挣才可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是我关爱中国足球的一种方式。我希望通过引发媒体、亿万球迷及中国足协的思考。

――成都球迷陈先生近日向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请求法院判令男足打进一届世界杯并进入8强

别人说我看不出有85了,像是只有84。

――相声大师吴兆南出版新书《百丑图》,同时过85岁生日,不忘幽默一下

对聪明的学生来说,看到一个题目,他可能有100种答案。

――台达电董事长郑崇华指,台湾要求标准答案的教育方式,会扼杀年轻人的创造力

中国四大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地沟油

――网民的调侃

对女人,不能交心。交心之后,就变成了交代,交代之后,你就成了无法交代。

――电视剧《手机》词

帮我倒杯水。帮我倒杯水。没收到?你怎么回事?

――同在一个屋檐下,有事“话都懒得说”,只用电脑聊QQ,发短信。重庆一男子在卧室上网时用飞信给妻子连发三条短信要其帮忙倒水喝,导致妻子愤怒要离婚。

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

――基层干部对泛滥的公务接待已经不胜其烦,但广西某县级市政府竟然提出了这样的口号。

比时代早一步叫先进,比时代早三步叫先烈。

――台湾饭店业“教父”严长寿的经验之谈

当你变老了,你的身材越来越短,而你的故事却越来越长。

――美国幽默作家罗伯特・基廷

宁愿胖得精致,不愿瘦得雷同。

――张扬个性的时代

穷人教案篇10

“我不会懂得,在那样的有产阶级家庭里,财政名词就是投资、增值、减税、信托资产,而不是柴米人家的水电费、菜钱油钱。这些复杂的庶务其实是在抽象的智能层面进行,不像低层的社会,一切奋斗都是身体力行,在感官上留下深刻的烙痕,很快就遍体鳞伤。”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无尽长夜》一书中穷小子迈克尔的一段自述,有关贫穷对人的伤害。

同样,城市里的人也不会懂得,真正的穷人,每天可支配费用99美分以下,对他们而言,是否往饮用水中加消毒剂以防痢疾加身,是否给孩子打疫苗,都是需要费心思量的事情。据2005年的一个统计,这样的穷人全球有8.65亿,占世界总人口13%。

当然,这世界还有一个庞大的体系,叫慈善。但威廉·伊斯特利在《白人的负担》一书中却说:慈善行为违背了经济理性,不仅无法战胜贫穷,还会制造出更多的穷人。伊斯特利是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在世界银行工作多年,接触了许多慈善的负面案例,希望从理性角度而非道德角度来讨论这一问题。

《贫穷的本质》的作者,两位麻省理工的经济学教授不管这些,他们花费15年的时间,调查了包括印度在内的18个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试图理解穷人种种经济行为背后的真实逻辑,并就一些具体的援助行动,如小额贷款、小额存款等,展开更贴近穷人实际的讨论。

两位作者观察到,穷人普遍营养不良。如果他们能吃得更好,劳动力就会提升,并能因此赚取更多收入。可事实上穷人在得到捐款后,会优先购买酒、糖、烟,甚至电视等“奢侈品”;很多穷人宁可挨饿,也愿意去看场电影。这背后的事实是,农村文化生活极度匮乏,自杀率居高不下,人们大多时候无所事事,当基本的饱腹问题解决之后,他们的首要选择是让生活少一点儿乏味,而不是什么补充营养。

失学是贫穷的重要原因,但往往越贫穷的地区,失学率越高,而且很多时候与有没有钱无关。为改变贫困儿童失学的状况,许多发展中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可效果令人沮丧。在印度,公立学校五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甚至比不上私立学校二年级的水平,穷人的孩子普遍厌学。

就本书的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学校普遍有精英倾向,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合格公民,还承担着筛选优秀者的责任。在这一背景下,“先天不良”的穷孩子普遍认为自己不行,稍遇一点困难就会选择放弃。相反,以色列建国初期,学校里有两类孩子,一类来自东欧,家长90%受过良好教育;另一类来自非洲,家长识字率不超10%。由于采取了非精英式的、充分交融的教学方式,几年后,两类孩子的成绩相差无几。

“越生越穷”,绝大多数穷人明白这个道理,却依然选择“越穷越生”。在几乎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养儿防老”。再深入一些,两位作者发现,“越穷越生”,是因为贫穷的家庭中妇女普遍没有发言权。是否生孩子的决定,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代价小得多的父亲做出。当慈善组织改变策略,转而和母亲们建立联系,向她们宣传控制生育的重要性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近几年,经济类书籍在走下坡路,这是因为,口号的东西最终都会走向贫困,靠几个概念,一套决定论式的思想方法,远远不能解释无比丰富的实践。最难堪的局面是,沿着简单逻辑,经济学不得不将一切责任推到政治学的身上,似乎只要后者不变动,前者便只能原地踏步。事实证明,这种空对空的概念对撞,除了走向立场化和戾气丛生之外,其实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走出大而无当的泥淖,面对真问题,才能释放解决问题的智慧。就如《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到穷人的具体环境中,深入理解他们的生存逻辑,将那些用概念建构起来的偏见戳穿。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作者:(印)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埃斯特·迪弗洛

译者:景芳

类别: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