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读后感十篇

时间:2023-03-24 20:56:26

穷人读后感

穷人读后感篇1

课文穷人读后感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几篇是我最喜欢的,而穷人这篇课文是我最欣赏、最喜欢、最有感触的。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渔夫夫妇发现邻居西蒙死后,把她的两个孤儿抱到了家里并收养了他们。我特别的欣赏和敬佩他们的品质,他们在自己很贫穷又很多孩子的情况下,还主动地收养了死去邻居西蒙的孩子。这点让我非常敬佩他们。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渔夫一样,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发现你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有一次我正要写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正在发愁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有一个人找我问数学题,我不禁有些生气。因为我刚有了灵感怎么写主被他打断了,结果灵感一下子就没了。但是我想到渔夫夫妇的行为,我的怒火一下子就没了,而是热心地帮助他。在给他讲完数学题之后,我又表现出了发愁的表情。他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便上前帮助我写完这个东西。但是还有一次我帮助了别人之后,就像渔夫夫妇一样,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对自己不利,但量我总是感觉心里很舒服。

我希望大家也要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有的时候帮助别人对自己不利,但是你会感到非常高兴,也许这就是帮助别人的魅力吧。我相信如果人人都像渔夫夫妇一样,那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穷人读后感篇2

民的生活与他们美好的心灵。

渔夫和桑娜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使我万分感动。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也有一些偏远山区的人,生活不好,得了病也无法医治,因此就去世了。

我看过一个节目,就是几个得了不治之症的人聚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协会,让得了不治之症的人退出黑暗走向光明。

我还看过一个节目,他是把一些有名的人的东西拿过来拍卖后所得的钱拿来给穷人治病,一个写满了运动员的名字的球拍,从几百元拍卖到十万元。主持人说:“这个球拍顶多值几百元,剩下的都是您的爱心。”

这使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如果我们都互相帮助的话,这个社会,这个国家,都会变的和谐美好。

方老师点评:这篇修改后的文章写的不错,后面举的例子和原文有一定的关联性

到最后也很好的做到了主题回归,回到了中心思想

穷人读后感篇3

民的生活与他们美好的心灵.

渔夫和桑娜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使我万分感动.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也有一些偏远山区的人,生活不好,得了病也无法医治,因此就去世了.

我看过一个节目,就是几个得了不治之症的人聚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协会,让得了不治之症的人退出黑暗走向光明.

穷人读后感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舒适

搁板

魁梧

蜷缩

黧黑等。

2、初读课文,初步感受穷人的“穷”,运用“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并学习描写环境的表达效果。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是穷人;一种是富人。穷苦的人往往心地善良,关心他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穷人,去感受他们美好的心灵。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穷人》。板书: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你对他有所了解吗?齐读课后学习连接: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检测预习、学习生字

(师:字词的掌握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

搁板

魁梧

黧黑

蜷缩

包裹

抱怨

倒霉

挨揍

保佑

勉强

寡妇

撕破

忐忑不安

寒风呼啸

波涛轰鸣

狂风怒吼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1)注意字音:

搁板

蜷缩

勉强

(2)注意字形:

(3

理解“忐忑不安”

(师:字词大家掌握得非常棒,好,下面我们走近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穷人又具有怎样的形象?)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人物?讲了他们一件什么事?

四、交流展示:

五个孩子

渔夫(桑娜的丈夫)

寡妇西蒙和她的两个孩子

(1)学生自由说,相机引导(师:概况课文内容既要求全面又语言简练)抓住主要人物所做的主要事情来说说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五、学习一、二自然段

(一)自由读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做好批注,把你的感受,体会写在相应句子的边上,一会我们来交流。

1、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说感受,引导学生说一段话

句式:从哪里感受到,感受到上什么,连起来说,说一段话

(二)第一自然段预设

1、

句子1:屋外寒风呼啸——一阵阵的浪花。

感受到环境的恶劣,可怕。

2、还从哪里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最后一句话)

3、第一自然段你还能读出什么,

(桑娜的勤劳,能干)

(三)第二自然段预设

(师:课题是穷人,但是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你从那里感受到了穷?)

句子1:孩子们没有鞋子——菜只有鱼,(吃、穿)

2:渔夫、桑娜的忙绿

3:屋内的摆设

句子二:丈夫不顾惜身体——

(1)理解勉强,(将就、凑合)从勉强你感受到了什么?

(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但是,在她的心中也是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孩子都还健康。)

(2)平静的读一读:桑那沉思:——

(3)当她听到风暴的声音,他再也

不能平静了,他开始:

读:他现在在哪——(读出急切,读出焦虑)

a)

读好这句话(读出害怕,读出担心)

b)

这样恶劣的天气,丈夫还没有回来,他只有来祷告上帝

c)

读:他现在在哪——

d)

从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桑那(深爱自己的丈夫)

读:他现在在哪——

四、小结写法

1、作者环境刻画的越恶劣,越可怕,就越能表达啊出桑那家的贫穷

,因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如此可怕的环境下,他的丈夫还要出海打雨,说明他家的食物不多了,可能面临着蛾肚子的危机了,从侧面的环境描写刻画了桑那家的贫穷。

2、环境刻画的恶劣,也表达出了他们的勤劳,能干,生活的艰辛,反映了渔夫的生活的艰难。

五、板书设计:

桑娜

穷人读后感篇5

    洪汛涛《神笔马良》读后感

   《神笔马良》是洪汛涛写的一部童话作品,讲的是这样的一故事:马良十分喜欢作画,他只想要一支笔,可是到那里都被人欺负,有几次他差点拿到了笔可惜只是一个梦。马良常用断了的树枝来作画,走到那画到那,他画出的画很逼真,把其它动物都给骗了。一次白胡子老爷爷给了他一支神笔,立刻,画出来的东西变成真的了。马良立志说:“我要专给穷人作画。”马良是一个一心为百姓着想,十分有智慧的孩子,他用神笔帮助了不少穷人,惩罚了恶人。

   我也想有一支神笔,给黑暗中画几盏灯,不管人们走到哪都有一丝光明。我想有一支神笔,给希望小学的孩子画一本本新书,让他们用智慧改变村庄,改变生活。我想有一支神笔,给饥饿人一画许多粮食,一半让他们吃,一半让他们种田。我也想有一支神笔,给农村的人画一台台收割机,让他们不那样辛苦。我想有一支神笔,给村庄的人们画一个大大的飞跑小房子,让他们游尽全球,开阔眼见,知道以后怎样发展。我也想有一神笔,象马良一样为人类做出贡献。

   我和马良所处的时代不同:那时的劳动人民是为地主干活,付出了,不但没有收获,还要受压迫。而我们现在是为自已生活,只要勤奋,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大的收获。所以今天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一分一秒。

   今天的我们虽然没有神笔,但是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用所学的知识同样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洪汛涛《神笔马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神笔马良》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他特别爱画画,可因为家里非常穷,连一支笔都买不起。一天,他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画师正给大官画画,马良看得出神,不知不觉得走了进去。可他们却将马良赶了出来,马良气呼呼地说:“我偏不信穷娃子就不能学画画?”。从此马良下了决心想要学画画。因为没有笔,他就用树根和草枝在沙地和河滩上画。后来,他画什么就像什么。

   一天晚上,有一位神仙老爷爷出现在他面前,送给他一支笔。并交待马良要给穷人画画。马良立刻拿起笔在墙上画了一只大公鸡。奇怪,公鸡活了!原来这是一只神笔。后来,马良就专门帮助穷苦人家画他们需要的东西,人们都非常感谢他。不久,被官府知道了,就将马良抓了过去,让马良画金子。可马良画了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大海中央画了一座金山。大官们急忙让马良画了一只大船,大官们都带着官兵上船去运金子。可马良又画起了很大很大的风,风越来越大,最后将官兵们都淹死在大海里。马良又回到自己的家乡继续给穷人画画。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人一定要善良,用自己的能力尽力去帮助别人。同时,也从马良身上学到了不怕困难,同坏人斗争到底的勇气。今后,我要用我的爱心和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别人,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幸福自己。

   洪汛涛《神笔马良》读后感

   从小到大,我读了不少书,但我最爱看的,还是吴讯涛先生写的《神笔马良》。

   《神笔马良》作者吴讯涛先生,是著名儿童文学家,理论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因为创作《神笔马良》,而被誉为神笔马良之父,下面让我们来介绍一下《神笔马良》吧!

   很久以前,有个穷孩子叫马良,他很喜欢画画,可是没钱买笔,可他不死心,用指头,草根,在泥地上画画,见到什么画什么,终于,有一天,他梦见了一支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给他一支笔,告诉他:“马良,你现在有一支笔了,一定要为穷人画画。”马良醒来后,立刻画了一只公鸡,没想到,他居然活了,“喔喔喔”大叫起来,原来白胡子老爷爷给的是个神笔。从此以后,他遵从老爷爷的话,一心一意为穷人画画,利用智慧逃脱了大官,马良又回到村里,给穷人画画了。

   马良,这个有一支神笔的年轻人,他是中国孩子正义的化身,他的自由精神应当发扬光大,崭传长存。

   神笔,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理想象征。

穷人读后感篇6

一、领略诗人精神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了解了诗人,对其诗的把握也就能高屋建瓴,收放自如了。

在教学《登鹳雀楼》之前,笔者首先了解了王之涣其人。在大量参阅《唐诗鉴赏词典》《唐才子传》、《唐诗纪事》等文献资料以及百度百科后,王之涣的形象渐渐明晰:出身望族的王之涣,自幼聪颖好学,不到20岁,但能精研文章,穷经典之奥。但对仕途不感兴趣,喜好与高适、王昌龄等饮酒论诗,击剑悲歌,素有“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之称。

读着王之涣,一个活跃在盛唐旺世,热情豪放,胸襟宽广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为我们解读他的诗作奠定了基调。

二、叩击诗之精神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诗人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是“兴发感动”,了解了诗人的精神,我们就可以回溯诗的本源,涵泳诗的本质,体悟诗的精神,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相遇,更是精神上的相遇。

比如,《登鹳雀楼》,我在解读这首诗时,首先被“白日”二字所缠绕。有读者认为读“白日依山尽”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惆怅之感。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让我们慢慢欣赏啊,一轮落日沿着连绵起伏的山,慢慢地、慢慢地落下去了。白日/依山――尽。

生(轻轻地):白日/依山――尽。

师: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黄河滚滚的声音。

师:对,黄河咆哮而来!

生:黄河――入海/流――

师:让我们想象着画面,再读一读。

生(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让我们再回到诗中来,王之涣有没有因为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的壮观景象而满足呢?

生:没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是啊,看来王之涣也被这景色给迷住啦!还要看呢!要看到更美的景色,就要――

生:更上一层楼。

师:诗人是不是就是告诉我们,要爬楼啊?

生:不是的――

师:孩子们,你们上学期上的是几年级啊?现在呢,上二年级了,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这就叫――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鹳雀楼的名气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句诗。因为它不光用在登楼上,更重要的是成为后人用来勉励自己或别人不断进取的格言。比如当我们的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时候,老师为了让他不骄傲,继续努力,就会鼓励他,在他的素质报告书上写下――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当你的好朋友获得了“写字小能手”称号时,你会对它说――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虽是千古名句,却是即景生情。没有刻意,纯属“偶遇”。所以,课堂上的对这两句诗的处理也是“自然”的,从诗人的积极向上,自然过渡到孩子们的积极向上。儿童的精神与诗人的精神悄然相遇。

三、遭遇古诗文化

古诗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文体教学。古诗言简意丰,博大精深。传统的解题、释词、译句能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表面意思,但古诗特有的文化价值却将如海底的小石子,沉沉睡去。《登鹳雀楼》是唐诗中最有名的五言绝句之一,它在写法上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我这样教学:

师:大家看,这上下两句的节奏其实是一样的,白日对――

生:黄河。

师:依对――

生:入。

师:山对――

生:海。

师:尽对――

生:流。

师:白日依山尽。

生:黄河入海流。

师:那么上下两句读的时候哪儿不一样了呢?

生:上面一句读得轻轻地,下面一句很有气魄。

师:孩子们能够边想象边读,把诗的画面读出来了。

……

师:我们来看,这两句诗的节奏其实也是一样的!比如“欲”对“更”;穷对上……

师:但读的时候感情是一样的:欲穷千里目……

生:更上一层楼。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什么叫“对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这首诗体现出来的“对仗”美。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濡染,是古文化的熏陶,是审美情趣的培植。

古诗的美不仅在形式,还在韵律。在小学课堂上,我们不必将“韵律”一词带给学生,但是可以将“韵律”的美传递给学生。方法就是“读”。回归历史,回归诗人,想想诗人当时会是怎样“读”这首诗,才能试着走近这首诗。于是,我把吟诵带进了课堂:

师:配乐按格律范读古诗。

生:鼓掌。

师: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听呢?因为我是按格律读的。我们知道,一声二声读平声,读得长,三声四声为仄声,读得短些。

师:(屏幕出示标了平仄的诗)白日,依山――尽。谁来试 一试。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入海/流――

生:黄河――入海/流――

……

穷人读后感篇7

贫穷,你就像过街老鼠,就像童话里的丑小鸭,就像古代里的扫把星,人人都厌憎你。但不知为何,最近你却成为校园里的热门人物。

在上届中考中,有一个起初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学生,随着他的家庭慢慢地衰落,他开始懂事,并立志努力读书。在他的不懈奋斗后,他的成绩很快提高,在初三时常是级的第一、二名。去年的六月二十,他考上许多人梦寐以求却无法达到的学校,那是最好的高中,进了那,前途就完全明亮起来,意味着以后的一切都定了。

于是人们都在说:感谢贫穷。

就这一点而言,其实不足以证明学生取得的成绩完全来自于生活中的贫穷,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己的心态,贫穷只是催化剂,令部分学生的心态提早成熟。思想指挥行动,有钱的孩子也能读好书,穷人家的孩子也能放弃书本。所以我们不因该感谢贫穷。

我记得我妈跟我说过她小时侯的事。她是穷人家的孩子,家里排行老大,父母都是体弱多病,所以在她很小很小时,她就必须负担起家务活。在每天清晨,她都要到田里给农作物浇水,再走几公里的路程去上学,有时候还要请假回家煮午餐。回到家里,她就要边带弟弟边做家务,还要抽时间上山砍柴、割山草、捡枯叶。在她读到高中后,她的成绩还是不错,但家里就再也没有能力供她上学,她只得到制衣厂工作,赚钱供两个弟弟读书。

穷人读后感篇8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为将儿女拉扯成人,含辛茹苦,俭以奉用,为的是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为供养孩子上学,家长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困苦,儿女理应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好好学习,踏实做人,以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常言道: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孩子不知父母辛苦,表现得如此残酷,正是社会上嫌贫爱富风气的反映。谁的家长是大款,有背景,谁就受到格外垂青,而贫穷人家的孩子则要受到歧视甚至愚弄。如此,不但显现了一种势利的人际关系,也不利于平等氛围的形成。

目前,社会存在贫富差距是不争的事实,怎样对待贫富差距,是当今人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个文明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平等意识”的倡导和践行。问题出在孩子身上,需要反思的却是整个社会。当嫌贫爱富成为社会常态,它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将是致命的。这种观念是文明社会之痛,必须加以扭转。

学校篇:

人类天生就爱比较

(曹蕾,资深教师)

学生家长何女士膝下有个11岁的儿子,由于家境殷实,便把儿子送到我们这所贵族学校读书。没想到,儿子进来不久,思想就发生了改变,开始埋怨母亲穷,像乡下婆。早上送他上学的路上给他买包子吃,他说乡下人才吃包子,城里人都吃蛋糕。给他买书包,他选最贵的。走到高档小区前,他非要母亲在那里买套新房子,不愿再回旧房子居住。最让人称奇的是他对老师说的那句“雷人”的话:“妈妈那么穷,我读书有什么用,读出来又有什么出息?”

按照孩子的逻辑去理解,一、妈妈也读过书,但现在依然穷,买不起高档住宅,没有别人生活好,所以读书没用;二、有钱同学的家庭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是妈妈的贫穷让我看不到读书的希望。显然,孩子的想法过于天真。妈妈读过书,努力得来的生活才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很多同样读过书的人现在成为更富的人;既然妈妈很“穷”,孩子就更应该努力学习,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才是。显然,他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有人说,不是贵族却硬要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这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也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当然,也有人对孩子“大逆不道”的行径进行谴责。众人的视角不一样,看问题的方式、高度都不尽相同,但是面对一个不懂感恩,抱怨和鄙视父母贫穷的孩子,没有人可以容忍。然而,在这里,我要为孩子说几句话。

人类天生就爱比较,嫌贫爱富与其说是势利,不如说是某种程度上对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只是这种追求突破了我们道德的底线,显现出人性的弱点。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成人世界不可避免攀比,进而有嫉妒和争斗,何况是涉世之初的孩子,他们不会考虑更多的外部原因,也更容易陷入“比较”的迷惑中。其实,每所学校都有贫富差距现象,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贵族学校。但是没有人告诉孩子,为什么身处同一所学校,同学之间却存在着差异?为什么别人有个富爸爸,自己的却是个穷爸爸?为什么残酷现实在鞭打孩子时,父母却不敢正视,不敢讲出道理去管教、说服孩子的无礼,而是一味呵斥孩子不对?

任何社会都有一套普适性的价值标准和仁义孝道的行为规范。在这些准则之下,人们从事各种活动都会有一个参照物。孩子嫌贫爱富的习气违背了基本道德的要求,但是这种违背并不关乎品性和将来的成就。孩子需要我们宽容引导,而不是一味苛责和轻易否定,只要我们为孩子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引导,孩子慢慢会懂道理的。

专家篇:

别让孩子在攀比中迷失自己

(丁涛,教育学博士)

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与孩子嫌贫爱富是有必然联系的。孩子无法理解父母的钱是怎么来的,更不会懂得挣钱的辛苦,要是父母让孩子大手大脚花钱惯了,孩子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性格也愈加霸道,与人攀比的心理会加强,最后在不断炫富中迷失自己。

另外,由于孩子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长大,体会不到艰苦,慢慢地就会变得凡事“以我为中心”,疏远贫困孩子,瞧不起人,严重者还会欺负别人,用钱买通别人为自己做事,学习不求上进,拉帮结派,以“老大”自居。没有磨砺和吃苦的体验,孩子是很难成才的。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纨绔子弟难成才。所以,父母对那些嫌贫爱富的孩子,要及早进行教育,一旦让孩子养成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习惯,问题就严重了。

那么,怎样教育这些孩子呢?

首先,要尽快控制住他们乱花钱的坏毛病。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孩子去贫困山区走走,让他体验一下那里的生活,利用环境的熏陶改变他的不良习性。其二,父母要做到不铺张浪费,不讲究吃穿,不贪图享受,每天的生活开支按计划进行。其三,有时间带孩子去生活贫困但学习上进的孩子家走访一下,让孩子看看别人是怎样生活和学习的,孩子间的影响胜过父母千百次的说教。其四,利用假期让孩子接受“魔鬼训练”,让孩子吃点苦头。其五,经常给孩子灌输艰苦奋斗的思想,告诉他财富的获得必须靠自己奋斗,坐享其成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

让孩子改变嫌贫爱富思想的关键在于“第一次”。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了这种不良思想,要及时予以说服教育,必要时,可以借助学校老师的帮助,不可迁就、放纵,更不可任其为所欲为。同时,家庭成员的思想要高度一致,不要父母一套,爷爷奶奶又一套。这势必会助长孩子的依附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孩子出现攀比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父母的为争面子,无端地认同接受孩子的攀比心理。比如,为孩子过生日,一般在家里就可以了,但有些父母认为不张扬一下,面子上过不去,于是选在高档酒店为孩子造势,还请了孩子的不少同学作陪。这样一来,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便产生了,等自己下次过生日,非要超过这一次,而父母也只好认同。这样一攀一比,父母脸上有光了,却助长了孩子的心理变异。

孩子嫌贫爱富,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造成的。所以,父母要先做出表率,只要家长自己做到不嫌贫爱富,不贪图享受,对孩子的教育就不是什么难事。

家长篇:

穷孩子更有竞争力

(于芳青,全职太太)

我女儿在美国长大,社会和文化环境与国内大不相同,不过人性是相通的。我在有孩子之前,一直在校园生活,感觉一切都很单纯。有了孩子之后,我才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因为一旦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你就得和各种不同背景的家长接触,包括不少势利之徒。特别是我们夫妇当时都是学生,非常穷,靠领救济金养孩子。因为没有车,冰天雪地去超市买菜,也要推着儿童车来回走上一个小时——孩子坐在车上,购买的食品就放在座位下的筐里。可以说,我们是当地有名的穷人。

那么,我们的女儿有没有因为穷而自卑呢?一点没有。相反,她非常快活,自信,善于和人打交道,也非常有上进心。在我看来,穷孩子自卑不过是父母心态的反映。如果父母做人挺拔,生活贫穷反而比生活富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利。

要知道,孩子观察世界的眼光和成人很不一样。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穷不穷,他们在乎的是感情的满足。所以,在养育女儿时,我们注意从她的眼中看世界,让她看到一个诚实的世界,并利用家里穷这个现实,告诉她正确的价值观。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做法:

第一,不要掩饰自己的穷。孩子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家长遮遮掩掩,不仅遮不了穷,反而会让孩子看到你的心虚,觉得穷实在是丢脸的事,这才会真正打击她的自信。所以,女儿看见别的孩子买价格不菲的玩具,她也想要,我们从来都老老实实地告诉她:“我们买不起。”在幼儿园,别的孩子问她:“你们家怎么没有车?”她回来问我们是怎么回事。我们痛快地告诉她:“爸爸妈妈买不起。”家长能理直气壮地这么说,孩子就不会觉得低人一等。后来孩子上学了,一个小朋友来家里玩,看了我们家后,问:“你们家算穷的还是算富的?”女儿大方地说:“我们算穷的。你呢?”对方说:“我们算富的。”我女儿从小就是如此。穷对她来说,从来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第二,穷给父母对孩子表达爱意提供了机会。我们设法让她从小就懂得:她要一个东西,父母要付出比别的家长更大的努力才能帮她得到,一来教育她珍惜,二来给她自信:不管怎么样,父母会为你付出一切,全力支持你。孩子觉得自己拥有的物质虽少,但拥有的爱意很多。我相信这也是她自信的来源。后来,我看到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不少畏畏缩缩,心理问题多,其中原因很简单:他们家有车有房有钱,但是父母没时间和他们相处,不和他们说话,他们内心很焦虑。其实,孩子并不真的懂得财富能干什么,他们更关心的是父母是否靠得住。

第三,让孩子懂得:穷是要坦然接受的现实,但这个现实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一点,是穷孩子最大的优势。美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有许多研究,成功的个人品性包括以下几点:能自我约束,善于进行长远计划,能够为未来的利益牺牲眼前的快乐。女儿跟着我们精打细算地生活惯了,这些品性几乎浑然天成。比如,她对一个东西从来没有非要不可的欲望,我们只要一说“太贵了”,她二话不说就放弃。东西减价不减价,打多少折扣,她非常在意,这是教她算术的绝佳机会。我们一个月给她一美元零花钱,她全部存到银行,盯着利息怎么长,说一分钱也不准备花,要留着上大学用。

不过也有例外:家里特别困难时,她会把这些储蓄拿出来,这让我大为感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孩子有些偏爱的缘故,不过,这种品质我确实很少在别的孩子身上看到。事后想想,穷日子不仅给了女儿计划未来的迫切感,也成了她和父母同舟共济的纽带。

女儿在学校有个好朋友叫杰克。杰克的父母很有钱,家里有几栋别墅。可是,与自信的女儿相比,杰克不仅自卑,而且相当压抑。他父母一天到晚忙生意,从来不能坐下来给他读故事,只是给他许多零花钱,给他买狗,让他没完没了地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结果,他功课很差。女儿帮他认字,他一点兴趣也没有。一天,女儿和我谈起长大结婚的事情,我开玩笑说:“你会不会嫁给杰克?”女儿一听就笑了:“我怎么会嫁给他?他不过是我的朋友。”我问她为什么。女儿告诉我,她至少要嫁个有能力、能自立的人。她说:“杰克什么都不会,长大后大概就会受穷了。”

前几天,老师说不让孩子带玩具上学,我告诉了女儿。她马上说:“是不该带,玩具带到学校会丢的。”大概是穷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东西吧,不过我提醒她:“这不是主要原因。”她马上反应过来:“我知道了,带玩具去学校,就光玩不听课了,长大了什么都不会,只抱着个玩具,怎么养活自己呀?”

穷人读后感篇9

1、负薪挂角: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2、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3、行吟坐咏:吟、咏:声调抑扬地念、唱。走着也念,坐着也读。形容读书用功。

4、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5、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6、开心明目:开心:使心窍开通;明目:使眼睛明亮。指通过读书或做事开通心窍,扩大视野,提高观察力。

7、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8、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9、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10、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11、滚瓜烂熟: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12、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13、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14、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15、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16、巨学鸿生: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17、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18、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19、凿壁借光: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20、朱墨烂然:朱墨:朱笔和墨笔;烂然:光明的样子。形容读书勒奋。

21、不羁之士:羁:拘束;士:读书人。不受拘束的读书人。

22、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23、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24、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25、兔园册子: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26、魁垒之士:魁垒:光明磊落;士:旧时指读书人。为人正直,胸怀坦荡的人。

27、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28、太璞不完:太璞:未治之玉。璞经过加工,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出来作官,就丧失了纯洁。

29、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30、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31、寝馈书中: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32、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33、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34、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35、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36、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37、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38、硕彦名儒:硕:大;彦:有才学的人;名:有名声的;儒:读书人。指非常有名气的大学者。

39、却客疏士:却:拒绝;疏:疏远;客:外来人;士:读书人。比喻囿于地方观念,不用外来的人,也不用有才能的人。指妒贤嫉能。

40、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41、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42、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43、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44、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45、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46、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47、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48、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49、囊萤积雪:囊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50、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51、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52、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53、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54、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55、囊萤照雪: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56、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57、下帷攻读:下帷:放在室内悬挂的帷幕,表示与外界隔绝。比喻专心读书。

58、处士横议:处士: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横议:放肆地进行议论。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纵论时政。

59、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60、士穷见节:士:读书人;穷:困窘;节:节操。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61、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62、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63、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64、废书而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65、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66、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67、暮史朝经:史:指历史书籍;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68、三绝韦编:韦:熟牛皮。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69、轻财重士:轻视钱财,重视读书人。

70、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71、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72、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73、五行俱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74、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75、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76、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77、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78、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9、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80、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81、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82、聚萤积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83、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84、贫士市瓜:市:买。穷苦读书人买瓜只挑个大的。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

85、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86、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87、废书长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88、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89、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90、一介儒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91、同门共业:同门:在同一个老师门下;业:读书。同在一个老师的门下读书。即同学。

92、闳览博物:闳:宏大;闳览:博览群书,()见识广博;博:广大。指读书很多,见多识广,能够辨别各种事物。

93、淹滞措大:淹滞:有才德而居下位者;措大:旧指贫寒的读书人。旧指当不上官的读书人。

94、招贤礼士: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95、凿壁悬梁:凿:打孔,挖洞;悬:吊挂。形容刻苦读书。

96、方正之士:方正: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不阿的读书人。

97、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98、轻贤慢士:轻:轻视;慢:傲慢。轻视有才能的,不尊敬读书人。形容轻狂傲慢,狂妄无知。

99、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00、文业砚田:砚田:旧时读书人依文墨为生计,因将砚台比作田地。旧指以文墨为生的读书人。

101、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102、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103、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104、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105、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106、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07、轻财好士:轻视钱财,重视读书人。

108、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109、含菁咀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同“含英咀华”。

110、铁砚磨穿: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111、磨穿枯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112、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113、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114、开卷有得: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得:得益。读书总有好处。

115、燕颔书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116、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117、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118、儒士成林:儒士:指读书人。比喻读书人很多。

119、利路名场:名场:旧指读书人求功名的场所。泛指寻求名利的道路和竞夺声名的场所。

120、诗礼传家:指世代皆读书习礼。

121、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122、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123、聚萤映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映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124、臧谷两亡:臧、谷:两个人名。臧和谷一起放羊,一个去读书,一个去,结果都丢了羊。形容做事马虎大意,不专心。

125、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见《尚友录》卷四。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见《晋书·车胤传》。形容刻苦攻读。

126、腹为笥箧:笥:盛书等物的方形竹器;箧:箱子一类的东西。腹部成了书箱子。形容读书多,有学识。

127、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128、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129、宵旰攻苦:宵:夜;旰:天已晚。早起晚睡,刻苦读书学习。

130、案萤干死:书案上借以照明的萤火虫都干死了。形容正直的读书人做官被贬或死后,居处荒凉的景况。

131、雪牖萤窗:雪牖:指晋朝孙康映雪读书的典故;萤窗:指晋朝车胤囊萤读书的典故。比喻贫穷苦读。

132、挟筴读书:挟:夹持;筴:同“策”,指简册,书籍。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穷人读后感篇10

关键词:生长 生活 生命 效益

《学记》所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课堂,是绿色生态课堂。

“道而弗牵”“学贵自得”诱导中创造效益的课堂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育不是一种告诉,而应该是一种探索,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做学习的主人,亲历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十一册)

师:孩子们读完课文后,可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整体感受吧。

生:“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师:再默读全文,谈谈地球怎样可爱?

生:地球美丽壮观,地球在宇宙中很渺小,地球的资源有限但它又对人类很慷慨地提供生活资源。……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初步接触一个文本,应该让学生直接与之进行心的交流。只有带着问题自主地读书,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所得才是真正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对文本才能有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构建绿色生态课堂,关键在教师。绿色生态课堂中的教师,以问题为纽带,组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而不仅灌输和表演。

2、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外国文学《穷人》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看课题,把课题齐读一遍。谁能围绕题目提问题呢?

一生:“穷人”指的是谁?

一生:文中写了穷人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

一生:文中哪些内容写了穷人真的很“穷”?

一生:从哪些内容又可以看出穷人不穷?

师:让我们再边读边走进穷人的生活,请你为大家描绘一下穷人的生活片断。可以用简单的三四个字报幕。

生:“盼夫归来”—“探望邻居”—“抱养孤儿”—“不谋而合”

师:孩子们,给文章加小标题也是学习课文的另一种快速理解课文的办法。下面,我们就找出有关语句走进穷人的贫穷的生活以及感受穷人不“穷”。

[“想象画面读书”,这是高年段学生常用的方法。让学生把文中的语言在脑中像拍电影似的展现出来。感受它画面。这调动孩子人生活的已知,围绕文本所描绘的内容进行再创造。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成鲜活的画面。这是一种学习的本领。也是引导学生独特感受文本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凸现对语言的整合,创造性地学习文章,更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适应瞬息万变、知识全新的社会,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全面的语文素养。

3、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

生态的课堂更应该让孩子们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富有个性的语言。

教学“鼎”字片段:

师: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个字,说说你可以怎么把他记牢。

生:底下就像是一个支架。

生:我记得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成了火眼金睛。中间是个“目”字。

师:丰富的想象力能帮我们牢记这个字。那大家能给“鼎”字组词。组成四字成语吗?

生:人声鼎沸,大名鼎鼎,……

[“言词应该只是精心定做的、与思想相适应的衣服。”——勒纳尔,机械重复的课堂不是绿色课堂,要做出灵气来;墨守成规的课堂不是绿色课堂,要做出思想来;人云亦云的课堂不是绿色课堂,要做出个性来;浮光掠影的课堂不是绿色课堂,要做出实效来。由字到词到句段,这就是孩子思维的飞跃过程,是一种内部语言的加工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孩子有所发展。]

“强而弗抑”“教学相长” 激情飞扬中张扬个性

“生态的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移情入境,唤醒遗忘“磁场”,还生活的课堂:

在引导学生读文之前,我常常针对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景进行一定的描绘,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般地读文学文。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荔枝》教学片断:

师: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读这句话时,我抓住了重点词“抚摸”“小心翼翼”体会出母亲非常喜爱荔枝。

师:这是一种好方法,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母亲,边读边身临其境地体验一下,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母亲托着荔枝像托着一个小生命,有不舍,因为这是自己最爱的荔枝;是儿子买回的荔枝,这包含着儿子对母亲的爱,所以母亲、也在品味着自己儿子的孝心。

师: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将心比心,而这境似乎又是那么的真切,那就像在昨天,那就像是自家奶奶做的一幕……读文章想画面更是一种好方法。老师今天收获也不少。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