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6 12:04:50

整式教案

整式教案篇1

第3课整式(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之间的从属关系。

2、使学生能够把多项式按某字母作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教学分析

重点:整式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按某字母作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难点:把一个多项式按某字母作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突破:弄清各项的次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单项式,的系数分别是,次数分别是。

2、在多项式x^2-x^3+2x-5中,次项的系数是-1,二次项的系数是,-5是它的项。

3、一个关于y的四次三项式不含有三次项与二次项,最高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2的3次幂的相反数,则这个多项式为。

二、新授

1、引入

在多项式y^3-y-2^3中的各项是根据y的指数什么特点排列的?

能不能把这个多项式按字母y指数从小到大重新排列?(能)这就是多项式的排列问题,多项式的排列是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变更项的位置,而没有改变多项式的值,排列是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的。

2、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某个字母降幂排列。

升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排列。

如多项式x^3-4x^2+5x-6是按字母x的降幂排列,-6+5x-4x^2+x^3

是按照字母x的升幂排列。

3、例题

把多项式3x^2y-4xy+x^3-5y^3重新排列

(1)按y的降幂排列;

(2)按y的升幂排列。

分析:①这个多项式的各项分别是什么?(符号)②每一项中含y字母的指数分别是多少?

(略,注意例后的思考题)

*强调符号,两个字母的项按其中一个字母排列。x3是y的0次项。

4、什么是整式?

三、练习

P146:1,2。

四、小结

单项式、多项式统称为整式。降、升幂排列。

五、作业

整式教案篇2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导学案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 整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56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ory and course examples to discuss how to integrat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the different class and guiding case teaching mode.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media and guiding case teaching mode embodies the construction spirit and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requirement, aimed at different types of classes, change the single teaching mod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truly reflects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he teacher is the leading principle. This paper combines theory and course examples to discuss how to integrat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the different class and guiding case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guiding case teaching;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1 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对象和步骤等,对音、像、图、文字等信息进行有机结合和整理,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它能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它的应用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导学案教学模式,它的目标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由“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

2 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机整合不仅体现了构建主义理论,还迎合了《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构建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如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文字材料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英语教学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总结目标知识的用法,学会学习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运用语言。

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场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使学生印象深刻。导学案教学,则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新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吸收新知识。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记忆和背诵老师所讲的内容。教师是建构主义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因此,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改变学生学习被动等现象。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其英语学习能力,有利于为高中英语课堂注入活力。

3 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课堂的能力目标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研读(study reading)的阅读能力。多媒体的应用可通过课件,图片,视频,音频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背景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老师的精讲析疑提供载体。

导学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材料,通过预习,学生训练阅读技巧,标记阅读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结合起来,以达到有效地完成教学和学习目标。

以Book3 Unit1的阅读课为例。这单元的话题是介绍世界各地的主要节日。阅读导学案主要围绕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来编写。题目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skimming, scanning和study reading的能力,考查高考考点,如主旨大意题,判断推理题,细节理解题等等。训练的题型可以多样化,如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学生根据导学案先自主学习阅读材料,然后课堂上结合老师的教学来解决问题。

在pre-reading(读前活动)时,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问题:1. In the winter holiday, we celebrate a very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What is it? 2. Can you say out when it is, what it celebrate and what do you do at that time? 然后通过多媒体图片来给学生提示进行回答。

这样不仅自然地引入了本单元的话题,还利用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简化了学生回答的难度,增添了课堂的学习乐趣。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节日庆祝图片来进行Guessing Game,让学生猜图片所指的节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背景知识,还扩展了相关的词汇,为学生们的接下来阅读活动做铺垫,也简化了阅读难度。

在while-reading(读中活动)中,老师根据学案所编写的内容来制作课件,即是课件与学案同步,在学生有效地阅读后,老师通过提问或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最后进行点评和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能够有效地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在post-reading(读后活动)中,老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提供关键词来让学生们做summary(总结),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教会其技巧。最后,还可播放一首关于节日主题的歌曲结束课堂,如“Happy New Year. ”让学生在欢乐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机整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活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训练阅读技巧的同时,学生们又从视觉和听觉上体验了英语阅读的乐趣。

3.2 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在高中英语语言点和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点和语法的导学案是以呈现-归纳-练习模式展开的。学生先感知导学案中所呈现的例子,然后从例子中归纳总结出语言点的用法,最后做练习加以巩固。多媒体教学则着重于在课堂上直观性地展示目标语言点,使学生能快速地跟上老师讲解的速度以及检查自己所做练习的正误。另外,在多媒体的课件中,老师还可增添适当的课堂练习以检测教学和学习成果。如Book3 Unit1 Language points学案(节选):

原句1:Discuss when they_____________, what they celebrate and what people do at that time. 讨论它们(中国的节日)是什么时间举行,庆祝的是什么事件…

(1)_________ 发生;举行

Eg: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man to take the place of him.=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man to take his place. 找一个代替他的人会很难的。

搭配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取代;代替(动词短语)

练习: My sister is ill, and I’ve come to________________ .我来接替她。

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和讲解,快速地呈现目标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补充练习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有着直观、生动、实时等优点。导学案能够引导学生有逻辑地、自主地提前学习。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结合两者优点,而且也避免了单一学案教学的枯燥和单一多媒体教学的走马观花的现象。

3.3 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书面表达能力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是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书写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的导学案为学生提供目标作文的单词、短语、句型、范文。让学生通过预习,形成了有效输入,最后能够输出,即完成作文写作的任务。通过多媒体,老师评讲作文时,可以直观地展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句子,常规错误以及为范文,为作文讲解提供载体,充当了小黑板的作用。两者的有机整合在英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会自主写作,并结合老师的讲解提高自身的写作技巧和水平,遵从“先学后教”的认知过程。

4 结语

通过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我们相信学生将会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指导地位。

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对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或仅仅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也不是针对某一课型做出的研究,它是两者的有机整合,而且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不同课型中。因此,本文重在研究如何设计基于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探讨使用多媒体与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于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还有很多值得去探讨的地方,例如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和应用等。这还需要广大教师的实践、思考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毕琴琴.谈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8(10).

[2] 陈婷婷.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12.

[3] 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4] 刘寅齐,赵应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7(8).

[5] 张显艾.导学案在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 杨果.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7.

整式教案篇3

第4课3.2单项式(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并应用合并同类项。

3、通过合并同类项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与分类归纳能力。

教学分析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难点:多字母同类项的判别与合并。

突破: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的两个特性,合并同类项,就是合并它们的系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下列单项式的系数

-4ab2,10x2,-2x,abc,-y3z,2r

2、什么叫多项式?什么叫多项式的项?

3、列代数式:每本练习本x元,王强买5本,张华买2本,两人一共花多少钱?王强比张华多花多少钱?

二、新授

1、引入

问:5x+2x=?5x-2x=?

5x看成是x的5倍,2x看成是x的2倍,所以和是x的7倍,也可逆向运用分配律:5x+2x=(5+2)x,后面的也是一样。

同样,根据分配律有,

-4ab2+3ab2=(-4+3)ab2

以上两项,所含有的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2、给出同类项的概念

多项式中所含有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例1(P153练习1)回答

找出多项式2x2-5x+x2+4x-3x2-2中的同类项。

有两个特征:(1)各项中所含有的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和根据。

(1)、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根据:分配律

例2(P153例2)

合并多项式4x2-8x+5-3x2+6x-2的同类项。

(结果为x2-2x+3,解见P153)

例3(P153例3)

合并多项式4a2+3b2+2ab-4a2-3b2的同类项。

析:4a2与-4a2这一对同类项的系数是互为相反数,合并后这两项就互相抵消,结果为0。

解:(见教材P154)

三、练习P153:3,4。

四、小结

要抓住同类项的特征,又要知道合并时只能合并系数。

五、作业

整式教案篇4

关键词:规范 中小学 教学档案管理

中小学教学档案管理在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小学教学档案的管理状况与学校的教学水平与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档案系统完善,其就能够为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利的借鉴,从而推动教师教学活动效果的提升,是中小学校宝贵的财富,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小学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规范。

一、中小学教学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学校而言,任何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其基本活动都属于教学活动,而教学档案是教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必备需求,同时,也是教师最终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而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过程,正是因为存在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成绩才能够提高,我国教育事业才能前进。因此,对中小学教学档案进行管理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第一,教学档案是中小学校教学管理的依据。学校开展任何教学活动比如"安排教学计划、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研究"等,都需要时刻以教学档案为基础,因为,教学档案中记载着很多有效的经验方式,可以为当前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第二,教学档案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在中小学教学档案中所记载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教学活动方式、治学态度、采用的资料、表达方式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研探讨和交流。不同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其对课堂的组织形式、学生问题的处理方式都值得新教师去学习与借鉴,新教师所掌握的先进教育理论与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完美结合就能够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因此,从某个角度上来看,教学档案可以成为新教师成长的扶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学档案也是学校开展教学研讨,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参照标准,把教学档案中的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分享,以推动整体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自己还可以对教学档案中所记录的试卷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学生的薄弱点进行重点补救,找到问题的存在根源,改正教师自己教学方法或者模式上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第三,教学档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记录。在教学档案中存在着学生们任何一个学习活动的身影,在进行学习活动评比时,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有利证据。

二、规范教学档案管理促进中小学校发展几点建议

当前,在中小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不规范、教学档案利用效率低下等等各种问题,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档案对中小学校的效用,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规范中小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1.更新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极爱哦学档案管理工作是以一种动态方式呈现出来的,其工作并不是单独进行的,需要与学校中的其他工作相互协调与配合,所以,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内容就需要考虑到学校各方面工作,比如,在其中可以根据当前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定出教学档案归档的时间与范围、教学档案规范格式、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内容等等,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档案的建立工作需要由负责校长组织,并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学校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制定出一套适合学校未来运行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2.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形式多样化

在这里多样化主要是指在中小学校进行档案收集时,可以综合应用定期和同步两种收集方式,定期收集的时间最好应该固定在两个时间段,即每学期的开始和结束,这种收集方式适合进行大规模活动信息的收集比如,教育部门的政策性指导内容、下达的相关规定性文件;学校开展的"基本建设规划与计划、自编教材、教学参考材料、试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等",因为这些内容的开展具有不确定性也具有整体性,因此可以采用定期收集方式。而同步收集主要是指收集活动要与教学活动的开展时间相一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档案收集工作就要同步跟进,就比如在某个教学活动开展之后,相关的学生状况、教学评估、学生毕业状况等都需要进行同步收集方式进行教学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3.细化整理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的信息收集之后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档案的使用功能,在分类整理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这样就能够最大可能的保证中小学教学档案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比如,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档案与学校的建设活动档案要严格区分开,教育管理工作的档案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档案也需要分开,档案的存档方式也要尽量采取多元化,可以适应当前档案管理形式采用电子档案,但同时,为了确保档案存档的安全性,也需要保存一份纸质档案,这种系统化、全面化的档案建设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校与教师对教学档案的应用效率。

除了以上几点以教学档案为中心的建议之外,有能力的中小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档案管理网站模块,在网站上分享学校教学活动的每个瞬间,为师生交流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等等。

结束语:

规范中小学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对中小学校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学校管理活动的规范化等都有这种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档案管理方式。本文只是从宏观上提出了几点建议,还望对中小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晓红.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探析[J].陕西档案

整式教案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案例教学 机械组件的装配

[作者简介]徐兵(1966- ),男,江苏如皋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项目教学研究工作;朱金凤(1981- ),女,江苏杨中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法研究工作。(江苏 苏州 215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重点项目“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SJG08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54-02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事关专业建设的质量。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类型特点,高职院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广案例教学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案例教学及案例的界定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首先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于1870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案例教学法也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其在高职中的内涵及运行方式,也成为高职研究人员探索的课题。

案例教学在学术界尚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我们可以对一些已有的案例定义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职业教育中案例的真正内涵。墨西思认为,案例是一种以叙事形式呈现的描写性研究文本,它源于真实的事件或情境。它强调了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用于向学生介绍真实的活动。劳伦斯也认为,案例作为某一情境的记录,是一种师生共同分析与学习的工具,用于把真实生活引入课程,并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学会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从劳伦斯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案例是学生认识社会、学习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更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我国教学改革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郑金洲认为,案例除了作为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外,其还应包含情境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邵光华也指出,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是对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的具体的叙述。它具有典型性、有效性,但不是课堂实录。马冶国等研究者研究分析了中外教育专家所描述的案例定义,提出了案例的构成要素,即由事件、情境、叙述和问题,在事件中强调其典型性,在情境中要求其真实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叙述中追求过程的完整性,在问题中则是要求问题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隐含着问题解决的其他可能性。

根据上述案例定义的分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提倡的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要求,我们研究得出职业教育的案例的具体内涵。案例是单门课程的学习载体,是对在真实的、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发生的典型成果工作过程的完整叙述,阐明了典型工作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与方法,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引导作用,对技能训练有指导作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启发作用。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案例的建设原则及其结构

(一)案例的建设原则

为切实加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实现以案例为逻辑主线的课程重构,突出过程性知识的获取,体现“做中学,做中教”,使学生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融知识、技能、素养于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建构,案例的建设应具备以下特性。

1.鲜活性。案例既然作为课程学习的载体,承载现代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快速适应岗位,故案例应能反映现代企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有助于更新现有教学内容。

2.典型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课程内容与职业面向的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有密切关系。因此,案例应选取行业企业中所反映的内容比较全面,所体现的过程比较规范,所隐含的解决问题方法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所呈现的形式一定经过教育加工,有利于工学结合学习的典型工作成果,从而使学生掌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

3.逻辑性。案例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进行选取并加工。在案例内,案例的描述要素要与工作过程的结构要素一致,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提高。在案例间,要形成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关系,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4.操作性。案例是课堂教学中的中心任务,应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与技能的形成。案例的描述要利于学生进行剖析与小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对学生有明显的指导作用,隐含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并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案例的工作过程应描述清楚,结果明确,指导性强,有利于学生在基于案例工作过程的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5.成果性。案例应有明确而具体的物化成果。在引入新课时可以演示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从已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在学生操作前,学生观看成果,可以明确学习的目标,从中学习工作过程性知识,并可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案例的结构

关于教学案例的结构问题,不同的教育类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主要基于学生的智力类型。在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师范教学中,就把案例结构分为实录式和条例式两种形式。实录式案例是以事件发展的真实情况为主线,把过程真实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其包括背景描述、过程活动描写、特殊情境的说明以及一系列供学生讨论分析用的讨论问题。而条列式案例是一种按事件背景、问题、解决方法和评论等顺序组织材料的形式 。借鉴师范类案例的结构模式,结合形象思维为主的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及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突出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案例结构模式。

1.背景描述。背景描述部分主要介绍案例实际的工作条件、任务要求、资源配置等,以利于师生了解案例发生的实际情境,建立工作的关联,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案例。

2.工作过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案例实际发生的工作顺序、操作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利于学生工艺改进与实践操作。有时,也会在工作过程后增加一些相关知识,如以学习者的身份介绍与案例学习和操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主要用于学生案例剖析与基于案例工作学习时的需要。

3.讨论问题。列出案例操作中所涉及的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以利于解决问题的提高。

4.成果附件。主要是案例的实际成果证明材料,如产品、软件、视频、报告等。用于学生学习案例时参考。

三、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其教学过程中,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成为师生剖析的共同对象,并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改进、操作、评价等过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下面以笔者主持的国家精品课程“机械组件的装配”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机械组件的装配”课程是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面向的典型工作任务“机械零部件的装配与调试”,经过教学加工得来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主要以来自威特立创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典型组件为教学案例,并以此为载体建设了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8个学习情境,其中,第一学习情境为调整块的装配,承载紧固件的装配技术、零件的调整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点,其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案例剖析。在上课前,教师首先引出调整块的案例,展示实物,介绍其在企业的运用背景,然后安装配图分析、工艺阅读两个步骤进行案例剖析。在师生共同分析装配图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内容,如紧固件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在师生共同阅读装配工艺规程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装配的工艺过程、装配技术语言、装配工具与紧固件的装配技术。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引出本学习情境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工艺改进。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调整块的装配工艺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点与缺点,进而编写出一个适合在实训室操作的装配工艺规程。每组学生编写完工艺规程后,由各组代表进行交流,并由其他组进行点评发言。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自己编写的工艺规程进行实践操作,老师进行巡回指导,并适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指导学生根据操作的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掌握紧固件的装配与调整技巧。

问题讨论。各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讨论题展开讨论学习,如调整块的装配顺序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平行度的测量与检查方法有几种、某一尺寸的测量方法等。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对紧固件装配技术的理解与零件调整技术的掌握,巩固了学习的效果。

评价共享。学生在操作完成后,由各组派出一名代表就本次操作进行总结发言,交流装配的工艺、工具的使用、调整的方法等方面的体会,从而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然后由任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从软技能(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时间管理、主动性等方面)和硬技能(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形成)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5S活动。在学习结束最后阶段,由各小组分别进行5S活动,如物品及时归位、工具与设备的清洁与、工作台的清理与地面的清扫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案例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基于案例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与训练,通过每个案例的“整体、连续”行动过程,让学生学到普适性的机械装配工作思路,掌握工作过程性知识,适应机械装配的完整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装配作业养成习惯。同时,本课程又通过8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机械部件的“反复、提高”的行动过程,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凯瑟林・K.墨西思.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4(12).

[2]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

[5]马冶国,孔彦.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2(2).

整式教案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案备学;教案备课;真正内涵;实施策略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普及,使得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层出不穷。这一背景下,“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那么,“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教师又当通过何种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做到这两者的交互整合呢?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累积的教学感悟,试就“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真正内涵

“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包括两个方面:教案以及学案。因此,要想真正把握其内涵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

所谓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为主要对象的教学准备方案,只要编写好教案,教师只需在课堂上依次落实就可以。其实质是教师在课前对于真实课堂的虚拟排演。教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对课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想,因此能有效避免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情况的出现;但是不少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完全照抄、照搬教案,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而这无疑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学案,又称导学案,是指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特意编写的自主学习方案。其宗旨在于让学生以“学案”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着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发展。

虽然教案备课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学案备学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决定了不能随意抛弃两者中的任意一方,而必须在有效结合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结构。

二、实施“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表现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是实现师生双方平等互动、有效交流、真正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教师要想更好地落实“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先进教学理念,必须格外重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入与交互整合,如此方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相辅相成。

⒈发挥“导学案”备学的积极力量

“导学案”,“导”是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有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预习与探究活动,并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形式,最终完成导学案上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与目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

如在编写司马迁《鸿门宴》这篇课文的导学案中,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等知识点之外,更将几个问题有效融入了其中:

(1)在你看来,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的基本素质?还是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不屑于视刘邦为敌人?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如果你是项羽,你心目中处理刘邦最理想的方式是什么?请大胆发挥想象,为历史故事编写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

之后,我便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并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探讨和交流。如此一来,既真正尊重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进行了显著的培养与锻炼,真正发挥了“学案备学”的积极力量。

2.尽量避免“教案备课”的弊端,最大限度上发挥其优势作用

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相反,更应要求教师牢牢掌握自主学习活动的大致方向及最终任务。而这,显然离不开教师的“教案备课”。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要想实现“教案备课”与“学案备学”的有效结合,除了要尽量避免“教案备课”存在的明显缺陷之外,更要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力量与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从中体会与收获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受与无限乐趣。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为我个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关于学案备学与教案备课交互整合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能为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灵活运用“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模式提供些许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从而最大限度上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谢良.新课程下整合“教案、学案”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8(04).

整式教案篇7

关键词 文言文 高效课堂 导学案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95-02

初中文言文教学形成高效课堂,设计好教案是重要的前提。教学论指出:学生是教学的内因,但内因的转化要靠教师课堂教学外因来促成。“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导学案”支撑的学教境况是在新课改浪潮中实践所证明了的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初中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的设计策略是:

一、拥有理念,固化模式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文言文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作引领和导学的固化模式为支撑。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一文中指出:“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所以怎样学就必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可见,以学促教的导学案课堂情境应成为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定势思维。

1.文言文导学案设计持有的教学理念

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的设计要秉承“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倡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自学、对学、群学,主动学、帮助学、引领学、反思学;教师教的方式主要是以学导教,组织学生学、观察学生学、协调学生学、点拨学生学、帮助学生学、引领学生学。通过建立这样学、教的方式来形成课堂教学境况,保证课堂高效。

2.文言文自主导学要固化的课堂模式

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的固化课堂教学模式是:自学质疑、小组学习、展示点拨、拓展训练、小结反思五个课堂板块。

自学质疑是教师落实文言文课堂教学“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起始环节,是充分体现学生独学情态的课堂环节。学生必须认真按照教师编写的学案,通过五步来完成任务:(1)阅读教材文本,认真感悟批注。(2)查阅相关资源,理解文本知识。(3)阅读相关文字,完成自学练习。(4)整理文本知识,形成掌握重点。(5)梳理知识疑问,提炼解决重点。

小组学习是教师落实文言文课堂教学“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第二环节,是充分体现学生对学策略的课堂环节。一是需要将学生科学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资源整合;差异积分,促进合作。二是需提前培训,培训组长会分工,管好纪律,交流时归纳总结;培训组员会吸收、会质疑。三是需合理应用,二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当知识点需要人人张嘴、人人过关、人人落实的时候,采用二人小组合作。当认知出现分歧时,收获需要分享时,检测需要评比时,采用四人合作。四是学生须完成四个过程:(1)两人交互检查自学情况,形成监督同桌独学状况;(2)同桌相互传阅自学疑问和练习难题,交流传递两人各自存在的自学问题;(3)两人彼此释疑问题和解答难题,梳理二人共同性的疑难问题;(4)小组共同释疑解决对学难题,组内收集提交共同性的问题。

展示点拨是文言文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解决知识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主要环节,是充分体现学生群学智慧的课堂环节,同时也是教师选择时机引导的过程。这个环节要完成四个程序:(1)每个学习小组将交流问题单呈现给教师展示出来;(2)全班每个同学认真阅读问题单,认真思考问题;(3)搜索思考解决问题,争取回答解决,教师可点拨,本人或其他同学补充;(4)教师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知识重难点和问题的正强化。

训练拓展是文言文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形成三维目标的必要环节,更是重点知识形成技能和检验疑难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的主要过程。第一,教师根据学生独学、对学和群学情况,对预设的练习问题进行调整补充。第二,每个学生要积极投入,认真完成教师提供的训练题。第三,生生互动、师生合作对练习问题进行定向达成解决。第四,教师在适时补充训练,学生整理拓展问题。

小结反思是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导学案设计必须预设总结、提炼规律:(1)认真领会教师总结,反思自己总结得失或收获,(2)根据所学不足,采取弥补措施。

初中文言文课是新授课或复习课,但每种课由于目标不同而具体导学基本模式的每个板块设计侧重也略有差异。

二、把握流程,操作载体

文言文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操作流程是:顶层设计“导学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教师个人备个案 “导学案”教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

文言文导学案设计的操作要坚持多层备课。首先,在上级研部门一个年级有一本完整的教案基础上,学校讨论形成共案。接着,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统一形成的教案进行调整、修改,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案,形成最后使用的学案。这样,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需要抓的教学训练点,重点的体现、难点的突破,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整合基本导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基本流程。

整式教案篇8

关键词:分级管理.成人教育.档案

 

档案是历史性信息资源,其信息资源的长期经济价值很难准确估算,但其社会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档案依据, 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宗旨, 也是实现档案工作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效链接的根本途径。要达此目的, 必须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开发利用效率与效果。面对成人教育培训任务大、教学和管理任务繁重的新形势,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部门的整体工作方针是必须尽快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硬环境和软环境, 运用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技术、设备、方法和手段, 全面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做到成人教育档案分级管理或统筹管理在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等各方面都没有质的改变和差异。。

一、成教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普遍缺少档案专业知识、档案意识淡薄是成教档案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成教档案是成人教育过程的各项真实记录,是高校档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人教育档案管理方面,在高校中按有独立成人教育学院和没有单独设立成人教育学院的统管与分管两种管理模式。多数没有单独设立成人教育学院的高校,是因为教学规模小、专业特性强、专业门类多或与统招专业教学或管理关系密切等诸多原因。高校多年的管理模式与习惯是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相对“独立”的,即使是相互依赖的管理,也看谁重谁轻,轻者自然向重者倾斜,或许轻者名存实亡,没有实际作用。档案管理在分级管理中就处于大学与学院之间分级管理被边缘化的管理范畴。特别是非独立的成人教育,各学院主要精力都放在统招上,从主观上就蔑视成人教育,加上各学院档案管理本身就是薄弱环节,老弱病、不能教学又不擅长行政管理的富余人员安排管档案,而这些人员基本的档案知识不具备,新的档案知识又很难接受,分管实际成为分而不管。

(二)缺乏规范、到位、有效的考核和约束是导致成教档案不完整、不系统的关键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确保成教档案内容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要环节,并给后续管理提供保障性基础条件。但事实上事情并不是管理者想象的如此容易。。首先,现阶段在我国成人教育分管制管理模式中,由于成人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性较强的办学形式,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档案信息的内容来源广泛,获取渠道繁多,其中,教学档案是成教档案的主体和核心。学院或系是教学档案信息的主要来源,作为成人教育教学中坚力量的骨干教师们,应付科研与双重的教学任务已是力不从心了,基本上没有更多精力顾及档案资料的形成与积累以及后续的完善归档,而专兼职的管理人员多数不是一线教学骨干,对教学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知之相对比较少,对档案资料收集无从下手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规范性的法规、制度不完善,即使是规定了相应的法规,其法规内容也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法规不科学、不完善,检查监督不到位,形式上的检查监督往往是走过场自欺欺人,检查监督的有效性都令检查监督者自己质疑。虚假且不到位的检查监督直接导致档案不完整、不系统、不规范,也导致相关法规的建设与完善更加形式化。但对于成人教育档案的实际应用价值而言,它又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知道成人教育档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各方面也都抱怨这部分管理薄弱,迫于各方的压力,成教部门在档案管理这一“软指标”的表现是你压我就动,你不压我就放松,并没在此项工作上投入太多精力和财力,而将重点放在应对学籍管理档案的形成、积累上,对学院或系失去基本的档案资源上引导作用,而对急用的档案资料只能靠反复从个人手里催交。从本质上说,始终没有起到职能部门的核心组织管理作用。年复一年,平添了成人教育的教学档案特别是学籍档案在管理上的难度,导致教学管理、学生教育与管理资料残缺不全,职业教育的办学资料散失严重,大部分档案资料内容不完整、不规范、不系统。究其原因,缺乏规范化的法规、有效到位的监督检查制度和相互的制约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三)分管形同松散管理是造成档案资料流失与档案收集、整理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分管不等于不管。但事实上,分管并没有对分管的基本条件做硬性规定或细化要求。多数成人教育部门把有限的硬件资源用在与经济利益有关的其它方面,而使得成教部门没有适当的存档库房,使绝大部分档案资料分散寄存在各科室和学院或系里以及部分教师手中,为档案资料的数量与内容的登记、种类的划分、质量鉴定等难以搞得十分清楚。就那些档案性质单一、容易整理的学籍资料,也因各别人员工作态度和对档案收集的认识问题,而不能及时收集、整理和移交,而且学院教师或直接接触到档案的相关人员的频繁变动或档案室的频繁搬迁,最终导致不少资料流失,这是不能复得的沉重的损失。“分散—集中—散失”的恶性循环复演令人痛心,而这种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在基层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以致于为某一项工作的需要,对花了相当精力收集起来的档案资料,成人教育职能部门或院系,只能用主观判断做为依据,在一堆“废纸”中慢慢甄别、挑选所需要的档案或资料,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最后却因依据不准确,得重新整理。至于不同时期形成的档案资料,在规格、归类上存在的差异就更大了,档案实用价值与档案内在质量问题就更加突出。。这无疑给最终的管理工作出了一道难题。因此,现阶段重要问题是没有形成科学的档案整理、归类、移交等管理模式,粗放、松散、分管而实际不管是问题的根源。

二、完善分管模式下成教档案管理中主要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成教档案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成教档案管理体系

成人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艰苦、繁琐且细致而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干得好暂时看不出成绩,干不好问题一大堆,上下都抱怨,批评多于表扬,否定多于肯定。但教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迫使我们不得不改进工作作风,长期任其发展下去就不仅仅是档案管理工作混乱的问题了,也许更大的问题也因此而产生。所以,成人教育档案管理工作者及各级领导要有足够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加强成人教育档案意识,循序渐进的增加适当的档案管理知识,力争在各个环节都保证文件材料收集得完整、齐全、及时归档, 确保所建档案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和强化档案意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 本着对教育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做好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边缘工作和衔接工作,因为往往问题都出在两项或多项工作的衔接之间,双方或多方都认为这部分衔接之间工作自己做的不是很到位也没有责任,事实上是没有谁去追究衔接部位不到位而产生的责任的,这就是管理意识是否到位的关键。在现实教学与行政管理过程中,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只靠档案工作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体师生及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共同配合, 要在全校广泛宣传档案法规及相关的管理知识, 增强全体师生的档案意识, 并经常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档案知识的学习讲座, 聘请专家讲授档案基础知识和现代管理手段, 使师生们养成积累、整理、保存和提供档案资料的习惯, 形成自觉做好档案工作的校园环境, 营造利用档案资源的好习惯。通过宣传推广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事例, 加强全体师生的档案意识, 使他们明确档案工作不仅仅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 全体师生员工人人有责, 都有参与其中的义务和责任。

(二)完善分管模式下的管理制度、落实各级档案管理岗位职责

分管在许多时候是分给这个部门其它部门就不管,即使是上下级的制约式管理也是流于形式的例行表面化检查,实际结果是劳民伤财。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完善和细化成人高等教育档案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有制度的保障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成人高等教育档案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各种与教育教学管理配套的相关制度,比如:成人教育学院或系档案管理条例以及细则;成人教育档案管理办法细则;成人教育档案实体分类制度;档案工作人员工作职责;成人教育档案移交制度以及违犯规则处罚条例等,通过法律法规保证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其次是建立健全良好的档案管理网络,一是建立管理组织网,二是建立校园共享的内部资源网,这是现代社会与高校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第三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档案管理队伍,成人教育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给档案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批既热心于档案事业又甘于寂寞,不畏辛苦、不计较得失、乐于奉献精神的既懂得档案业务知识又懂得信息处理技术的复合性人才,即能熟练操作现代化设备又善于学习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的进取性人才。第四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各环节的岗位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公告管理成果以及管理过失,充分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具体责任到人,定期实行不同规模、不同范畴的总结评比,对档案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物质嘉奖和荣誉奖励,对后进者公开批评或适当范围内以及适当额度内进行处罚,必要时还可采取行政手段措施。

总之,全员责任意识是做好每一件涉及公众利益或非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主要因素。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普遍的档案管理知识,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它会使更多的人在平时的工作中自觉的收集、保留、整理和主动归档存放在自己手里的有价值资料,所以,提高全员对档案的价值观认识是科学管理档案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蓝金明.分管模式下成教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2]魏小寅.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26卷第12期

[3]张宗华.成教档案工作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第6期

[4]赵爱学.刘永恒.成教档案规范化管理刍议.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7期

整式教案篇9

【关键词】计算机程序设计;案例教学;CDIO理念;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在我国,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大多数专业的必修计算机基础课。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不同,选择讲授的程序设计语言主要包括C、C++、Java语言等。目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2]。其一,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理论知识。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新意;其二,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以讲授程序设计的语法、程序控制结构,偏重于细节的纠缠。缺乏对于课程本身实质与整体的把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而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编程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待解决问题的整体把握不足,不利于行业内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工程化教育理念CDIO探索与研究

CDIO工程化教育理念主要包括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该理念代表了工程化教育改革在的国际范围内的最新成果[3-4]。该理念的提出是由瑞典皇家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工科院校创立的国际组织。该理念的提出,不仅是欧美20余年教育改革的继承和延伸,更是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实施过程指导和教学效果检验设置的体系标准,该标准的操作性很强。CDIO教育理念侧重于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能够很好的协调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CDIO理念还着眼于提升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培养的学生会更加符合行业和发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对于当前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而言,CDIO理念的采用将对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产生积极的意义。

三、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探析

CDIO理念能够将“学中做”与“做中学”有机融合为一。“学中做”是CDIO理论基于经验学习的研究成果,而“做中学”则是CDIO理念中将主动学习与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部分,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技能。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借鉴了CDIO的教学理念,应用案例教学法完成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按照CDIO理念中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环节完成。运用案例教学的好处在于,能够将比较抽象的原理和概念放固于具体的环境中。因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提升学生对特定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学生的学生兴趣和主动性。具体如下。

1.教学中实际案例的选取

CDIO教学理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驱动法完成教学环节,不但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工程化的思维方式。将CDIO与案例驱动方式融合可以让学生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训练,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选取教学案例时,应当着重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实用性。学习程设计序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程序设计语言本质上只是一种针对于问题解决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学实践不应当仅局限于语言的特定语法、控制结构等内容,更应当合理选取程序设计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体会程序设计原则和技巧。

(2)综合性。综合性案例的选取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体现以点带面,由部分到整体,由局部到全面的求知与探索过程。以此培养学生针对问题的全局把握能力。

(3)挑战性。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后,可适当设置带有一定挑战性质的案例内容。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

2.融入CDIO思想案例教学的实施

(1)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学习小组的组建。精心选取教学案例,包括用于整体课程的综合案例,以及对应于各章节知识点的小案例。由于软件行业多数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软件开发,因而这里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完成案例教学环节。根据案例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几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问题的解决。每个学习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本小组具体学习与工作。

(2)课堂讲授过程中案例的运用。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案例为单位完成授课过程。讲解过程中首先引入案例,并由案例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和主要学习内容。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由此引入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知识是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逐渐渗透,而后又回到案例当中。学生的学习也是以案例为单位,从而体现了学习、练习和实践的相互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收到良好的效学效果。

(3)课外案例分析内容布置与设计。在课外为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以案例分析形式为主。教师首先针对案例本身进行涉及行业背景的描述与需求分析,以此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整个案例中涉及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来龙去脉。在案例实施与解决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密切合作,由组长进行总体分工。该过程最终设置答辩环节,统一由组长依据CDIO理念完成案例设计任务的具体情况,针对案例的需求分析、设计与编码,以及团队协作情况进行阐述,由老师和学生统一给予评分。

(4)问题归纳与案例总结。这是实施过程中很重要也是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针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案例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总结与整理。具体如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以及案例在解决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等。以此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更好的完成后续的教学工作和教学任务。

四、结束语

CDIO教育理念是国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最新成果,为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撑。结合案例教学的方式,我们对该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教学效果表明,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对于学生来说,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是一种更好的学习过程。实践表明,“做中学,学中做”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祥,魏华,刘海波.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工科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0):100-102.

[2]黄海.“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21):119-120.

[3]郭皎,鄢沛,应宏等.基于CDIO的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161-163.

整式教案篇10

关键词: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软件实际应用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立足于相关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以适应对计算机知识、技能、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需求,达到培养高校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近年来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都在进行改革,并取得了较好成效,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仍需对该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例如:①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新生,实际掌握计算机知识程度的差异[1];②在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长期力求“基本统一”的指导思想,即各专业要求“基本一致”的大纲、内容、学时数、教学手段等,并达到基本一致的目标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基本上是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驱动下实行“基本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各自差别主要在于讲课时数和实验操作时数的比例有所不同而已。其表现形式为:①采取“零起点”教学模式,忽略了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②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③采取单一的理论加实验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模式多样性需求。

1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基础、适当延伸、侧重应用,服务于专业,建立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式教学模式。通过探索和改革,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培养和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更加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高校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

1.1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项目组老师分别对本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进行系统调查,其中包括:各专业在计算机基本技能方面有哪些需求、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哪些常见问题、哪些软件常用等内容。

通过信息反馈,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新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特点、目标要求与案例特点,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并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整理成文档,进一步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总结。

1.2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培养目标

1.2.1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征,通过典型案例和多层次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策略上做进一步研究,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着重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特点,采用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方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使不同专业学生都能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主动学习能力[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把知识传授、素质提高、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改革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1) 在原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块基础上,增加与不同专业结合密切的专业典型案例应用模块,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能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进行自身专业的二次开发,把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实际。

2) 基于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以应用为主线,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需求为向导,完善计算机基础学科理论的系统性或完整性的教学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典型案例突出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遵循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和创新欲望。

3) 针对授课对象新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通过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环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结合不同层次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实例操作和自主性学习,激发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其能较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则在原基础上学得更扎实更深入。

1.2.2改革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加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设置,以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总体培养目标。

1) 构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做到“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实例分析中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复合型的适用型人才。

2) 整合教学资源,形成“多元化”、“多样性”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研究并开发一套基于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更便利条件,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 根据需求,将教师教案、素材、演示文稿和案例等进行收集、整合与优化,制定出一套适合于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实习环境,整合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典型教学案例;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经典案例库。

2案例导向教学模式设计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构建、整合、优化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一套完整的系统教学模式,需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新生的学习特点与侧重目标,才能把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容融为一体,使教学方法得以创新与定位。

2.1构建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针对新生知识层次和专业的差异以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基于案例导向多样化教学模式,积极与各院系沟通,考虑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的差异和各专业特点与需求,在学大纲基础上,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增添具有专业特色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建立丰富的教学案例库。构建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注重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科学合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达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导向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形成多层次课程教学模块,进一步把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成果,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与本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相一致。通过搜集在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经典案例,并将案例科学整合,以典型案例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案例系统化、分类化和层次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案例导向为驱动的系统教学模式,总体方案与框架如图1所示。

2.2构建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

根据整合后的以案例导向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框架,我们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网络环境下用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典型案例导向多媒体实验教学练习系统,该系统服务于整个教学与实验的全过程,其主要特征:①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相关案例练习和多种学习资源共享下载与作业提交等学生使用信息;②为教师上课提供丰富的各种类型的素材,教师也可以随时上传自己的案例素材和查看学生作业与批改作业,或者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通过该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相关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科学素质为核心,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同时又反映出教师的导学作用。

该系统基于Web、采用B/S体系结构,结合.NET服务器技术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作为整个后台服务系统,同时利用前端的动态网页技术,进行软件开发与调试。

2.3基于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

2.3.1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过程。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采用教材与教学资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①以主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主体,典型案例教学过程为框架;②多元化网络平台中的案例库为教学的参考资源做辅助,即提供给学生学习,也为任课教师作为备课的参考资料,并要求任课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适当调整内容的深度与进度,应用不同典型案例方案,认真设计自己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因学生专业不同而施教;③有多媒体课件的支持;④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自学与练习的内容。例如在提供的Word学习子系统中提供有:Word经典案例练习与分析、毕业论文排版指导、作业实践练习、问题的提交、教师对案例的评价等功能。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有的放矢的学习,避免常出现的操作错误,如果出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能及时上传问题,教师能实时了解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案例提出评价和改进方案[3],并将其结论通过评价系统提交,便于以后的教学。其目的达到学生学习自主化、资源整合多元化、教学辅助多样化。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不仅能理解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2开拓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模式上,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案例导向学习模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案例库教学平台的开发构建,探索利用网络和教学资源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在研制的典型案例导向多媒体实验教学练习系统中,由课程学习园地和课程讨论与交流两大模块组成。①在学习园地部分,将本课程划分为计算机操作与组成、计算机网络、Office2007 Word、Office2007 Excel、Office2007 PowerPoint五大模块;每一块都为学生按专业分层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浏览下载,其中包括常见错误模板(易出错操作图样与出错分析等)、毕业设计论文模板、经典案例分析与练习、作业实践练习等,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和必要内容的补充[4]。②讨论、交流部分,以论坛的形式,利用网络及时答疑解惑,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网上教学园地的建设,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作为反馈关于教学效果、质量方面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任课教师都能从中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③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随时可以上传和下载自己的作业与作业要求,教师可随时随地查看学生作业的上交情况和作业的批改。

通过实验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将课本中讲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

2.3.3考核模式的改革

考试模式通常用的有两种:标准化和传统方式。标准化具有试题容量大、内容广泛、知识覆盖面宽、考试信度和效度好等优点,但缺点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而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技能。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与知识结构特征,我们采用的是“无纸化网络考试形式”,总评成绩则由考试成绩和课堂评价相互结合:网络考试成绩占80%,课堂评价占20%(包括实验作业质量与次数、考勤等)。无纸化考试题目包括主观与客观两类题(各占40%分),主观题机器自动阅卷,客观题需要人工批阅。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景、实际情况对学生随时随地的评价。这种综合考核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学生能否解决问题、综合或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让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3结语

总之,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多样化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同需求得以改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自主性学习得以提高,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环境得以丰富,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组织、实践环节、课堂教学等方面均受到师生好评。达到了培养出高质量的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由于该教学模式还在进一步的实践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戴振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6):100-102.

[2] 庞晓琼.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53-55.

[3] 夏秦,陈,顾刚.一个适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应用框架[J].实验技术管理,2009(11):101-106.

[4] 张俊玲,刘鸿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26-128.

Illustrative Case Oriented Teaching Model for College Basic Computer of Different Specialities

HOU Xiuhong, ZHENG Wenkui

(Computing Center, Hu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