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31 14:36:03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篇1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三味”课堂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学说流派层出不穷。课堂上花样翻新的形式、标新立异的回答比比皆是;多媒体精彩美妙,小组合作学习积极热闹等,让语文课堂异彩纷呈。我们在欣赏、赞叹的同时,也应该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真实、扎实、朴实,切实有效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我特别赞同南通市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王爱华老师提出的“三味”课堂教学理念。

一、语文课堂,应该留住芬芳语文味

【课标点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堂要充满诗情,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教师享受语文教学;让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可见,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老师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心情,深入理解文本,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案例回放】《黄鹤楼送别》(苏教版第九册)

师:哪些场面能让你感受依依惜别之情,把你的体会画出来,找出句子、词语或者标点,写出你的感受,静静地默读。

生:边默读,边画出内容,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场面打动了你?

生:“两人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句话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让我感受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出示这段文字)。

师:他们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

生:不是,他们是借赏景而不去面对离别,怕伤心一触即发。

师:体会得真好!他们是借欣赏之情来藏离别之伤。古代交通落后,离别易,相见难,别后不知何年才能相见,那么,他们此刻的心情应该怎么读出来?指文字:读。

生:读(声情并茂并突出重点字词)。

师(深情):这真是:此时无声……

生齐(投入):“胜有声”

……

【教学反思】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恰当地咬文嚼字。语文课的学习不能脱离文本,能紧紧抓住语言文字学习的语文课纯净而高效。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组织引领学生品读、感悟、熏陶、运用语言文字,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经验,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思想感情,充满着芬芳语文味的课堂,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堂,应该展现浓浓的儿童味

【课标点击】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自有他的语文世界,小学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

【案例回放】《所见》(苏教版第九册)

播笛曲:《快乐的小牧童》,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行诗吧!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这样的。(生边说边做)

师:你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有什么新的感觉?

生:(得意地边做边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配:《快乐的小牧童》)

生:(边骑边读)

师:小牧童坐在牛背上,真悠闲,他的歌声是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他怎么不唱歌了呀?”

生:他看见树上有一只蝉,想把这只蝉儿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大树上有一只蝉。还有后两句诗,“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捉住蝉。

(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到小牧童是想捉住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想把它捉回家,于是,他就停止了唱歌,静静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声音小一点,千万别把蝉吓跑了!(引孩子入情入境)

(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大声读)

师:哎呀,蝉飞了,你太大声了。

生:(小声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生:(有的说捉到了,有的说没捉到。)

师:你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一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蝉的?(指“蝉”)

生1:(没捉到蝉,太高了。)

师: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怎么办?快帮他想想办法!

生2:搬块石头踩在上面爬。

师:(四周看)小树林没找着大石头呀,再说石头也太矮了!怎么办呀?

生3:踩在黄牛背上,就够得着了。

师:好办法!那你来试一试!

生:(把小凳子当黄牛,踩在上面捉住了“蝉”。)

【教学反思】

《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活泼机灵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孩子们喜欢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时的得意,喜欢他捉蝉时候的专注神情,自然地,老师就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移情体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的内心,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与文本灵犀相通,产生共鸣。

课堂上我们要能够让学生调动智慧,敞开心扉,用纯洁的童心去触摸文本语言;让学生能够用质朴的童言来表达真知灼见,抒发纯真的情感。教师能够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知识等经验,让学生经历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移情体验的过程,释放潜能,蓄积情感,进行真实多元的体验,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使学生的语言、智慧、情感、思想在品味语言、体验角色的过程中得到丰富。

三、语文课堂,应该保持朴实的家常味

【课标点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家常味就是真实自然,它的核心就是简约。崔峦先生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语文教学的独特使命是教语言文字。“大道至简”,我们的语文课必将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让语文还原其本色,复归其本位,体现一种“简约之美”。可见,语文教学必须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进复杂丰富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不再视母语学习为畏途。

牧童教案篇2

一 、课程导入

首先,通过师生互动谈话,营造课堂氛围。例如:(1)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吗?谁愿意告诉大家?(2)老师也有自己的愿望,你们想不想知道?猜一猜。(3)一直以来我都想在当一名美术老师,给你们上一节美术课,你们愿意帮我实现我的愿望吗?

其次,通过课题书写,导入新课。如,这节课我们一起画一幅命题绘画作品,题目是《牧童》。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给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然后,学生初读诗句,掌握学生初步的诗画结合理解程度。教学过程设计内容四点:(1)谁知道牧童是干什么的?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个人叫吕岩,写了这样一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诗句)。(2)谁愿意读?听了他的读有没有谁对他说两句?(3)把这首诗读通、读准是不是就能把这幅画画好?要怎样才能画好?是啊,要想把这幅画画好必须得先理解诗意才行。(4)请同学们再好好读读诗句,看看哪句能读懂,试着画一画,读不懂的地方用你学过的学习方法弄懂后,再画一画。

二、诗情画意欢乐教学过程

1.诗句的导读与画意的渲染

学习第一句,逐字讲解到整句意境的铺陈,设计以下问题互动。(1)你觉得这幅画应该先画什么?(草);(2)指名在黑板上画草。大家觉得他有没有根据诗意画?为什么?(3)“六七里”是不是确切的数字?是什么?(这里的六七里不是确切的数字,是虚指,为了突出草原的辽阔。)(4)理解“铺”。草长得怎么样?给人什么感觉?像什么?此时此刻如果你在这草原上,你最想干什么?最后,指导朗读第一句,渲染画意。

学习第二句,设计互动问题如下:(1)这画中还要画什么?笛声、晚风,谁愿意画?(指名在黑板上画)。(2)理解“弄”。(3)理解“三四声”。笛声还会怎么样?(时断时续)从哪能看出来?(三四声)三四声在这里也是虚指。

学习第三、四句,设计互动问题如下:(1)画面上还有什么?(明月)。为什么要画明月?怎么理解“月明”?这月亮明亮到什么程度?你能用什么词形容?(皓月当空、月光皎洁)。(2)还有哪里能看出现在是夜晚?(归来饱饭黄昏后)。(3)画面上还缺什么?(牧童)。牧童什么样?穿着什么?(出示:蓑衣图)。(4)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呢?是啊,他可能是累了,可能是急着躺在这草地上舒展一下筋骨,也可能是忘了,还可能是想早点欣赏这月夜美景,总之,他不脱也没有人约束他,他是多么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啊!(5)理解“卧”。诗人还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牧童此时的动作?(卧)。怎么做叫卧?还可以用什么词?“卧”妙在哪里?(写出牧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6)指导朗读三四句。这真是世上最美妙最惬意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2.感情朗读、意境体会

牧童的生活可真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眼前这一碧千里的草地,柔和的清风,皎洁的明月,牧童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我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闭上眼睛,让这一切诗情画意融入我们的脑海,伴着清风、明月,轻轻地背一背。

三、诗画之外的思想感情

如此悠闲自在地生活着正是诗人所看到的牧童,可是诗人自己却生活在乱世之中,到处兵荒马乱。当他看到这样的牧童心中是什么感受?

你们想到的就是诗人想到的,诗人不仅仅羡慕这个牧童,更向往牧童这自由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

四、小结

上述案例中,我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把枯燥的古诗学习变成了“才艺”的展示。学生的所说所画,都是他们心中所想。教学设计在课前虽有预设,但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达与理解灵活变化。整个教学以绘画贯穿始末,让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保持在一个很高的点上,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牧童教案篇3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族艺术文化宏博精深。我县世居少数民族有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更是丰富多彩,荔波布依族“傩戏”,白裤瑶的《猴鼓舞》都已录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的敬酒歌更是别具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形式各异花样繁多。为了能更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好的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将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当地民族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我是通过一堂小学音乐课新疆民歌《牧童之歌》的教学适当的引入了当地民族艺术文化的课堂案例:

教材分析:

《牧童之歌》是新疆哈萨克族的一首民歌,旋律欢快、活泼,表现了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大草原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简短精练,可分为四个乐句,起、承、转、合。特别是第三乐句连续四个小节附点节奏的运用,更容易形成节奏上的难点。所以,虽然这首歌非常简短,但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教学目标:

有三个分别是:一、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牧童放牧时愉快的心情。同时教师有关“新疆”的信息传递中进一步了解新疆秀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抒发对新疆的赞美之情和喜爱之情。二:行为与能力目标:掌握新疆音乐节奏-----马蹄声。能用欢快的情绪,和多种形式演唱新疆哈萨克族歌曲。三、拓展目标:在音乐活动中交流和展示有关“荔波少数民族”的信息,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连续的附点部分的演唱。

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地域风情

教师以分享的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新疆宣传片,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意境,我利用动感的视频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营造了浓浓的学习氛围。也让学生了解了本首歌的地域背景。

第二个环节:歌曲教学。

1.播放歌曲《牧童之歌》学生闭着眼睛听后歌曲,然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哪些优美的景象?这个环节让学生初听歌曲,对歌曲有个初步的感知。同时养成良好的听音乐和感受音乐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想象描绘出画面。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贴成一幅完成的图片,这个过程让学生的感知和想象有一个形象的支撑更加立体化。

2. 出示歌谱:(1)要求学生打开书,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内容在书上的哪一页,不会造成完全脱离书本。有节奏朗读歌词。在读歌词的同时初步掌握歌曲的节奏。(2)通过看画面记歌词,而不是单纯乏味的背诵歌词。这种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歌词背下来。同时让学生能一直沉浸在美丽的情境之中。(3)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模仿“lu”的发音,教师及时说像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小猪宝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用“lu”音跟钢琴模唱旋律。让学生对旋律有更清晰更具体的感知。

3.配上歌词完整的演唱一遍,让学生对歌曲整体感知。

4.本课难点。附点节奏训练。

首先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什么地方最难唱。

播放马蹄声,学生模仿马蹄声。再出示附点节奏,(通过出示马蹄声,同时让学生了解歌曲是来源于生活的。)

2/ 4ⅹⅹ ⅹ·ⅹ∣ ⅹⅹ ⅹ·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两个节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行节奏练习。及时灌输“附点”这个音乐知识。然后再读一遍这两个节奏让学生感受有附点和没有附点的不同。同时加入歌词读一读,再听一听,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难题,同时能拥有成功的喜悦感。

4.歌曲情绪的处理。

让学生听一听新疆小朋友是怎么唱的,从而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速度和情绪上的不同,进而对自己的演唱进行改进。

之后变换演唱形式,让学生对演唱的形式有个简单的了解知道之前是齐唱,现在是小合唱。请一名同学领唱,一名同学指挥。老师提醒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带上笑容来演唱。这个小合唱我觉得学生表现得很好,我也及时的给予表扬,说如果有合唱比赛同学们肯定能拿第一。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热情的进行表演。

为了把牧童放牧的心情表现得更淋漓尽致,要求学生自创舞蹈,教师及时给出一些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师生一起跳起来,把整堂课推向高潮。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游玩了一番,同学们觉得新疆怎么样啊?那么你们对我们的家乡的音乐了解多少呢?让学生先说一说本民族的语言,激发学生了解本民族歌曲的冲动。教师演唱一首水族歌曲,让学生通过欣赏水族歌曲让学生了解家乡民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感情。让学生们跟着学唱一两句。这个时候有学生问歌词什么意思,我及时的做了讲解,(今天有远方的客人来到这里,我们很高兴,请远方的客人喝下一杯糯米酒,留下来做客。)并让学生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今天到来的老师和领导,让学生了解本地的少数民族都是热情好客的。

在通过多彩贵州宣传片的播放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贵州的民族风情,同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让学生觉得原来自己的家乡这么美。让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同时教育学生要好好学生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最后,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习的歌曲,让学生回到草原作一个快乐的小牧童跳舞唱歌离开教室。

这节课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从情感目标来说,通过新疆视频,了解新疆秀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牧童教案篇4

一、来自命题的因素

本世纪初,高考古诗词鉴赏板块开始青睐主观题。十几年来,赋分逐年递增,充分体现了对古诗词鉴赏能力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命题理念,但试题的样式和赋分却始终不见大的改进。今年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这一板块仍是老面孔。最大的不足主要有三:

1.普遍缺少必要的背景说明

人写诗,都该是因事缘情而发。既然如此,作为题面的诗或词就不该是赤条条、不加任何背景性说明文字,尤其是作者不甚闻名或背景特殊的诗词。虽然有时也给出关涉作者的注释,但大多是寥寥数言。赏析古诗词,与赏析其他文学类文本一样,都必须做到知人论世。对作者不甚了解,甚至根本就不了解,考生就只好在不解作者其情志,不明作品主旨的前提下答题。遣词造句、修辞化典、驭象拟境、运招用技等,琢磨来折腾去,诗人都只是为了抒情表意。如果考生连作者的真情实意都不清楚,又怎么能把什么艺术和技法之类赏析到位呢?又怎么能说清楚这些艺术和技法之类到底具体有什么作用呢?于是乎,就只好说些万能的套话、空话。比如,有的考生一遇到“写景的作用”之类的问题,就只能空洞地答“写景抒情,收到委婉深沉之效”。至于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情与景又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两者在特征和调子上又有怎样的相同之处等等,则干脆都语焉不详,甚或驴唇不对马嘴。这样作答又怎么能够得分呢?

2.试题命制和赋分鸡零狗碎

请先看一道高考试题(某直辖市高考语文试卷第14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一共只有8分,竟拟了三道题!第一道题。答案是:“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很明显,分号前后各1分。先不论这样的答案是否最佳、是否唯一。如果学生这样答:“卷”写出了雨势很猛,力量非常大;“吼”字写出了骤雨声音大,来势凶猛。给不给分?给多少分?不给分肯定说不过去,给1分肯定亏了考生,因为主要内容都已经答出来了——“雨势很猛,力量非常大”侧重视觉,而“骤雨声音大,来势凶猛”侧重视觉。说得公正一点儿,这个答案甚至应该得满分,而事实上这样做答的考生绝大多数只能得1分!

第二道题答案是:“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同样先认可答案是唯一的。不难看出,分号前“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是1分,分号后“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和“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各1分。这样赋分,看似很公平公正,实则却很难说。如果哪位考生这样答:这句中的“骤”字用得好,写出了雨来得急、去得快:“山又绿”既写出了雨后景色的变化,又写出了雨后田野充满生机。没有答出“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肯定要扣1分。没答出“暗扣诗题”该扣多少分?没直接答成“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又要扣多少分?总不能给出0.3的分数吧。恐怕这一点又得不到分了,结果很可能只得到了1分。事实上,这样作答最少该得1.5分。

第三道题答案是: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或者: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还认定答案是唯一的,但不管考生认为“不好”还是“好”,恐个白都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首先,认定“不好”这个结论本身是否给分?如果不给分,答案又有“好”的选择,显然应该给分,那么又该给多少呢?其余,若认定“不好”,“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这五个要点该给分,那又该怎么给分?表述不够通畅利落又怎么扣分?总分数只有3分,怎么给分、怎么扣分,看来都只能任由阅卷老师随性屠宰了,里外都只能是一笔充满冤情的糊涂账,还谈什么公平公正!(认定“不好”的一方这里暂不提)更可卟白的是,高考这么鸡零狗碎地考,平时又都这么鸡零狗碎地教学和训练,长此以往,可谓灾祸无穷矣!

3.答案拟定不够严谨和完善

牧童教案篇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重点工作的方案》(内政字〔2006〕123号)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村牧区教育发展,深化农村牧区教育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教育配套改革提出如下方案。

一、坚持农村牧区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农村牧区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及自治区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切实加快农村牧区教育发展。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农村牧区教育持续发展建立稳定的机制环境。积极推行农村牧区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建立“校财局管”、“旗区教育结算中心”等管理方式。全面排除d级危房,逐步解决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的负债问题。深化农村牧区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农村牧区各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牧区教育体系,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积极推进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供可靠保障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严格执行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教师、学生人数和公用经费标准,逐校足额编制中小学经费预算,确保资金安排落实到位。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学校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继续完善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措施,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推动市、旗、乡三级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为教育发展、教学科研、教师奖励、学生资助提供良好的经费补充。

三、集中抓好农村牧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坚持走教育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按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农村牧区劳动力向中心城镇转移的新形势,本着集中办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按照“苏木乡镇办小学、旗区办初中、市旗区办高中”的总体思路,以培育和建设优质学校为重点,加快农村牧区撤点并校步伐。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规划(2006—2008)》。集中加强薄弱学校改造与建设,扩大农村牧区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农村牧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统筹利用闲置出来的土地、校舍等资源,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在农村牧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过程中,确保学生不辍学、合格教师不下岗、教育资源不流失、农牧民负担不加重、教育教学质量不降低,逐步提高农村牧区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

四、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如期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坚持应用为主,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继续落实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扶困助学工程,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切实保证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十二年教育。加强农村牧区学校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办学水平。强化对学生流动和辍学状况的监测,进一步落实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的责任。继续做好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五、深化农村牧区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牧区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严格编制管理,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准入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牧区教师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校长聘任制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妥善安排和合理分流富裕人员,要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的原则选用人才,建立教职工定期流动机制和工资待遇浮动机制。加强农村牧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鼓励城镇教师下乡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牧区学校任教,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原则,制定各项优惠措施,稳定农村牧区教师队伍,促进农村牧区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牧童教案篇6

尊贵手机领军品牌Vertu,近期与国际最大救助兔唇患者的微笑列车慈善基金会开展合作,推出了Vertu Constellation Smile微笑慈善系列手机。每售出一部Smile微笑系列手机,Vertu便会捐出200欧元作为善款给微笑列车基金会,一名唇腭裂儿童可因此而得到及时的手术修复治疗,真正实现无障碍交流。Vertu还特别委托著名摄影师Mary McCartney在中国和俄罗斯全程捕捉这一慈善项目改变唇腭裂孩子们命运的感人画面,记录了该慈善组织做出的非凡工作。微笑系列手机有多款橡胶质地,珊瑚蓝、珊瑚红、卵石灰和海葵紫多种靓丽色系,于8月在Vertu全国各精品店与中国消费者见面,售价3.8万元。

“安多手工”牦牛奶精油皂

由藏族牧民手工制造,以牦牛乳与牦牛脂肪为主要成分,充满天然乳香味。牦牛在藏族牧民的生活中具有极大的作用,他们的生活与生产都离不开它。牦牛乳含有高脂肪,丰富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钙。牦牛乳皂适合于任何肤质,对皮肤 无任何刺激。使用后皮肤湿润嫩滑,不干燥。还含有藏族草本植物、花卉、燕麦片、精油和矿物颜料等,100%纯天然。这也为安多地区贫困牧民提供一个增加经济收入和发扬安多本土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网店销售。

“一针一线”羌绣IPAD 2包

羌族妇女擅长挑花刺绣。她们挑绣时不打样、不划线,仅用五色丝线或棉线,凭着娴熟的技巧,就能信手在头帕、枕帕、衣襟、腰带、鞋袜等衣物上挑绣出绚丽多彩、疏密有致、形态自如的各种图圈纹、三角纹、云纹、波纹和花鸟、鱼虫、走兽等花纹图案,以寄寓吉祥如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图案看去疏密有致,形态自如,其针法精致细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羌绣就业帮扶计划由“壹基金”发起。这只IPAD 2包把传统羌花加以数字立体的修改使其时尚化,纯手工刺绣,增加视觉美感,具有极高的装饰性和收藏价值。

GUCCI GG旗帜系列

古驰(Gucci)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今年步入第七年,将以品牌儿童系列的名义捐助首次善款35万美元,重点用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云南与重庆两地的教育项目。与此同时,还将捐出每件GG旗帜系列(GG Flag Collection)产品零售价的25%作为善款,进一步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非洲助学计划”以及“亚洲助学计划”。

此系列的纯棉T恤衫以浅灰色为底色,饰有醒目的GG标识,GG标识采用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以及美国、巴西、日本、阿联酋和韩国等东西方世界各国的国旗颜色。系列中的GG plus材质手袋亦采用了经典品牌标识,并饰以小牛皮质的提手及滚边:无论是配有可拆卸肩带的duffle包、中号手提包,还是Gucci标志性的波士顿手袋,所有包袋均配有相应的皮夹,并饰以旗帜色彩的品牌创始人Guccio Gucci姓名首字母缩写图案,令产品表面呈现醒目时尚的色彩。

牧童教案篇7

此次上拍的海捞瓷器,器型涵盖碗、平盘、折沿盘、碟、各式(盖)杯、花觚、瓶、盖罐、茶壶等,器型优美规整,绘饰精细生动,为清代外销瓷中的精品。如第49号拍品青花童子牧牛碗,画面上,旭日高升,童子春牧,草帽俏皮地飞上蓝天,绘画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在古代工艺上,经常有牧童骑在牛背上放风筝的形象,红日高照,祥云缭绕,寓意青云直上,一帆风顺。晚明清初的青花瓷上,将风筝换为牧童的草帽,更显得俏皮。牧童、牧牛、春树、草帽集于一器,相得益彰,它们绘于盘、碟、碗、茶壶、奶杯和小瓶之上,极富情趣。

中西合璧的典型器物以第90号拍品青花西洋宫苑亭阁盖罐为代表。罐子造型修长,与高耸入云的教堂纹样相协调,使人想起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建于1220年的法国沙特尔大教堂和稍晚一些的亚眠大教堂。据说中世纪的欧洲人要将教堂建得如此高耸入云是要离上帝近一些,以便离开人世以后更快地进入天堂。不管这个愿望是否可以实现,与洋溢着崇高感的教堂纹样对称,盖罐的另一边是花团锦簇的盆景,、玉兰和牡丹,绽放着汉民族长寿和玉堂富贵的吉瑞口彩。既有中国古代的传统图案,又有西方人喜闻乐见的西洋风格绘饰,两相糅合,相得益彰。这件盖罐可以说是清代外销瓷绘饰风格的一件典型代表。

而深腹杯则是纯粹西方的饮食器,上面的纹样装饰,满得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军持是具有阿拉伯民族风格的器物,但是有的上面却装饰着汉族的凤纹;花觚是中国的传统器物,但是,有的经过变形以后,腹部为西方的斜瓜棱式,装饰着花卉纹。外销瓷发展到康熙时期。已经进入中西珠联璧合的佳境。

除二百余件海捞瓷外,中嘉国拍此次还将上拍一些明清两代的官窑精品。其中第113号拍品青花缠枝花纹梅瓶,可为代表。该瓶为清乾隆时期官窑制造,高53.2厘米,口径11.5厘米,瓶唇口微撇,颈稍长,丰肩腹微下收,圈足,底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印款。自颈至腹青花绘缠枝花卉,近足处饰变形莲瓣纹一周。造型周正,气度不凡,釉质肥厚润泽,青花色泽青翠,绘画精致,胎质细腻,实为一件珍贵的青花瓷作品。众所周知,乾隆时期,官窑工匠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创造性的阶段,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华缛多姿,而这件青花缠枝花纹梅瓶,正是这一时期官窑大器的典型代表。该件拍品估价为88万元。

此次上拍近百件玉器,包括玉牌、玉佩、玉摆件、玉勒子等,年代上至红山文化时期,下迄明清,跨越数千年,数量虽不多,但每件都是至精至美的上乘之作。第154 号拍品清代“玉十八罗汉像”一套,十八罗汉各具神态,或动或静,或嗔或喜,或低眉沉思,或仰头大笑,均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在众多罗汉造型的艺术品中,工艺当数上乘,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禁为古代玉工的精湛的技艺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批玉器中以玉牌数量为多。第122号拍品清代白玉“童子献寿”牌,白玉温润,左侧沁色深厚,上部装饰双螭,下栏窗内有一松树虬立,童子笑容可掬,肩扛一桃。背部阳文篆书“和合如意”四字,极为精美,可为玉牌的代表。

尤其能够引起藏家兴趣的是这批玉器中的十几件玉勒子,格外值得玩味。勒子又称“蜡子”,有圆勒子和方勒子两种,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饰,可单独佩挂,也可与其他玉饰组合。勒子与传统的玉琮有密切的关系:用作礼器的,形体大方威严,称琮;用作佩饰的,形体小巧方便,称勒子。我们在拍场常见到玉琮,但一次推出这么多玉勒子,恐怕当数中嘉首创。而且中嘉国拍此次推出的勒子,器型各异,年代不同,如第 137号拍品战国玉勒子,为白玉质地,带有红裼色沁,表面鎏金,扁纺锤形,自上至下有一孔贯穿,供穿系用,表面以浮雕卷云纹为饰,古朴典雅,具有明显的战国时期之风格特征。而汉代、宋代的勒子,则各有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时代特征。藏友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对勒子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牧童教案篇8

此诗写路人遇雨,想暂入酒家休息,就向牧牛的童子问询何处有卖酒的人家。牧童则伸手指着前面的杏花村(泛指酒家)以作答。日常生活中,人们在登山、访友、问路或者购物的时候,经常借用此句――不但充满温情,而且还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欢欣感。

从小杜的这首诗中,艺术家看到的是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笛,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美丽画面。而古代哲人悟出的则是发人深省的哲理。

牛在中国受到尊重主要得益于它与哲人的密切关系。老子出关骑的就是青牛,他老人家在牛背上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传说)。老子的“无为而治”,其令人惊讶的思想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与牛的迟缓外表下蕴涵的大智慧不谋而合。

牧童与牛的和谐,也含有很深的哲理。中国古代的哲人们曾把牧牛的过程归纳总结成多种版本的“牛经”,将牧牛的过程分为“未牧、初调、受制、不惑、天命、无碍、机运、忘牛、无为、双泯”,以此对应人生阅历的不同阶段。比如:

未牧:狰狞头角恣咆哮,逆反终日踏佳苗。

初调:芒绳牵鼻痛加鞭,调制劣性山童牵。

天命:绿杨荫下古泉边,牧童归去不须牵。

机运:牛醒人睡同雅趣,随心所欲不逾矩。

“牛经”形象地诠释了《道德经》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精义,暗喻了由青涩到成熟的人生成长轨迹。

很多伟人以牛的精神自励。鲁迅自比为孺子牛,齐白石自称耕砚牛。还有左宗棠平生以牛自喻,大腹便便的他,最高兴有人奉承那一肚子装的是“马绊筋”(湖南人将牛吃的草称为马绊筋)。

牛除了“充哲人”,为乘骑,主要还是人类的美食。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民以食为天”。但是每个民族、地区或者具体到人,吃什么,不吃什么,为什么吃或不吃,@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好像并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然而,正是这些有关吃的不起眼的问题中,蕴涵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的答案总是和经济、生态、地理、人口、民俗等大背景相关联。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美国人不吃山羊肉、马肉和狗肉,但却对牛肉情有独钟。那么,中国人呢?历史上中华民族敬牛却很少食牛(一些少数民族除外)。

牛是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之后才开始饲养的家畜。内蒙古林西地区的新石器遗址中曾出土过牛、马、羊、鹿等动物的遗骸化石,其中牛骨最多。《中国养牛羊史》一书推定,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把上述动物作为家畜饲养了。《周礼》中,牛被记述为“六畜”之一。在公元前的古籍中,有关于牛作为祭祀用牺牲的记载,但鲜见普通百姓食牛的记载。即便可以作为食物,食用者大约只能是贵族,普通百姓恐怕是无此口福的。

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牛对农业的贡献太大了,所以,历代禁止宰杀耕牛。古代的牛肉,基本上来自长期拉犁耕田后死去的牛。即使是为了表达对祖先和天地自然的崇敬,平日也只能用猪头、羊头祭祀,谓之少牢,只有在春秋大祭才添上牛头,谓之太牢。

二是源自印度的尚牛之风与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结合了道教和儒家所提倡的“同情有生命的动物和反对杀戮的情感”之后,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国很少食用牛肉的习俗。印度人崇奉牛为神灵,让它们拥有在繁华的大街上信步游走的权利。当牛们生病、衰老或不适宜在家饲养时,就送到动物饲养院去。每当有人批评饲养那些已经丧失了产奶和生育能力的老母牛时,印度人会回答:“当你的母亲老了时,你愿意把她送到屠夫那里去吗?”

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牛最珍贵。在汉代之前,即便是诸侯设宴也不杀牛羊,士大夫不杀犬豕。从汉代才开始侈靡,不是庆典也要杀牲,即使如此也很少杀牛。“唐人好酒,宋人好食”,之后,牛肉才逐渐进入了百姓餐桌。

然而,牛肉毕竟是一种富于营养而又美味的美食,所以,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其消费量仅次于猪肉。牛肉包括黄牛肉、菜牛肉、水牛肉等。以肉质而论,菜牛肉和黄牛肉为佳,水牛肉次之。牛肉纤维粗细不均,各部位的肉质相差悬殊。其中里脊、外脊、上脑、三叉、仔盖和短脑等部位的肉质较嫩;前腱、肋条、后腱、尾根、胸口和哈力巴(胯骨)等部位肉质较老,筋多丝粗;最差的是脖子、脯部、后腿中间(揣窝)等部位的肉,质老筋多,只宜炖汤和做馅,不宜烧炒和凉拌。

牛肉含蛋白质特别丰富,高达20%左右,每100克黄牛肉含脂肪10.2克,碳水化合物2.6克,能量502.4千焦,另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由于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欢,享有“肉中骄子”之美称。

全国各地以牛入馔的名菜很多,如内蒙古的清汤牛尾、烤牛肉,吉林的铁锅牛肉,陕西的茄汁牛舌等。

牧童教案篇9

会议指出,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要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通过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会议决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一)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二)参保居民要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政府对参保居民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三)参保居民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取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在内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每人每月不低于55元,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四)已年满60周岁、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居民,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会议指出,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群测群防,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提高防治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基本消除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一要全面开展隐患调查评估。二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三要实施综合防治。四要提高应急救援水平。五要健全保障机制。

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工作和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

会议指出,今明两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更大的决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着力向教育倾斜,更加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要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二要进一步增加公共财政预算对教育的投入。三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四要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

会议指出,必须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一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二要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三要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四要改进对物流企业的管理。五要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六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七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八要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

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健康、教育、经济、决策与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七个发展领域及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以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法律保护五个发展领域及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以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地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和部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确保两个纲要顺利实施。

会议指出,内蒙古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繁荣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牧童教案篇10

岁 磊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河南 郑州 451191)

【摘 要】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从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上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入手,以转变教学角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重视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法为切入点,论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西方经济学;大学生;改革;实践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改革思路和方向,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正在逐渐影响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和各项活动中,缓慢然而深刻地改变着固有的一切观念、体制和行为,中国的教育正孕育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如果只在家里闭门造车,而不下去接触实践,就不可能有如今的素质教育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使素质教育进人主阵地,如何以全新的视野、从新的角度、在新的经济学背景下更好地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与操作实务来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把“两全”落实到每个教学岗位,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罗诞铖老师说,现在的大学生由于从小学到高中的“被安排”与“被考试”,绝大部分学生已将考试作为奋斗目标,将“被安排”作为常态,失去了独立发展思想的能力与意识。到了大学,突然面对一个相对“不被安排”和“不被考试”的环境,对生命与人生的追问被迫来到眼前。很多大学生迷惘了!面对这样的问题,在授课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谈不上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创新。

另一方面我还发现当前部分大学生对认知思想道德理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其原因:一是由于社会浮躁情绪和功利化趋势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思想道德理论,探索理论真谛,而只热衷于对浅层次的“技巧性”知识的掌握,存在着“理论无用论”的倾向;二是社会舆论对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不加区分的一些负面评价,把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等同于脱离实际、等同于“假大空”、等同于枯燥的说教,这种先入为主的评价,导致了部分学生对思想道德理论的逆反心理。

二、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上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西方经济学》课程从其结构体系可分为三大部分:即理论知识、管理和实践。理论部分主要有:供求价格理论、消费者和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曲线和国际收支理论等。管理部分主要有:市场失灵管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失业和通货膨胀治理等。实践部分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业务、资本证券业务、金融衍生业务、外汇业务以及国际结算等。这种结构体系要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完成教学内容,从而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1.转变教学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显,渴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把课堂的主发言权归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一座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大胆发言、踊跃发言,勇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与主张,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尽量做一位忠实的听众,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不惟我独尊,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更要欢迎独到见解的出现。当然我也要发表个人的见解评论,不要强人所难,要以理服人,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努力与学生达成共识。当问题较难时我还采用定向点拨、转换点拨、启发思维、联系迁移、挑战诱导等方法,力求实现由“教师”向“导师”转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发展的空间,用他们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审美观,自己的表达方式去掌握知识。

2.转变教学观念。面对第四版的新教材,需要在备课上花不少时间,充分掘展教材资源。因此我觉得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注重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充分用好课堂50分钟。知识在成倍增长,现在即使背了不少知识,日后不一定就会用到,但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终生受益。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位仙人会点石成金,他遇到一位牧童,要送一些礼物给牧童,随手点了几块石头变成了金子送给牧童。牧童不肯要,仙人问他想要什么,牧童想了想说:“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这个牧童很聪明,他知道金子很快就会花完,如果拥有了仙人的手指那财富就会无穷尽。作为升达的一名教师,我不会吝啬于给学生那根”手指”。

3.转变教学模式。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而且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科学的教学方式绝不能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科学知识的时代内涵,领略科学探索者的人格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的科学创造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主要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⑴创设问题情境:上课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情境,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陌生,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增。例如联系2010年中国实际GDP和人均GDP的具体数值是学生更好的理解国内生产总值;⑵安排活动探究:教材中有不少很有价值的活动与探究栏目,我们可以选择性的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体知识的生成过程,既启迪思维,又加深记忆,当然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盲目探究,也不能因为探究耗时就不探究,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例如可以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国民收入核算以后去探究均衡国民收入的产生及意义。

4.重视课堂讨论。上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课堂讨论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很重要的。自如驾驭课堂讨论课的教学进程,需要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讨论课的教学中,必须满足一般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即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

5.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每一章的教学中.寻找结合教学内容的真实事件进行分析解释,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训练学生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经典的“大炮与面包”等案例已深入人心。案例教学能把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事实摆在学生面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但是,仅仅分析那些西方经典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西方经济学与中国本土经济相融合,适当地引进一些现实中的案例以及贴近现实生活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解释,这是因为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来分析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帮助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或者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素质教育观念已深人人心,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素质教育实践已从宏观走向微观,深人到课堂教学领域等诸方面。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课程,更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既要突出其基础理论的地位,又要避免其内容越来越宠杂的倾向。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基本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这应是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与目标。这就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务实,探索。既不能脱离实践,也不能离开理论的指导。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OL].2007-10-15.新华网.http:///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郭艳.《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4]陈四辉.传承与超越一一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2OO7(3).

[5]舒燕.刍议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