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30 21:59:39

电子版教案

电子版教案篇1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洛伦兹力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 叫洛伦兹力。通电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实际上是作用在运动电荷上的洛伦兹力的的宏观表现

2、洛伦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判定 注意(教科版选修3-1教材P95图3-4-3)

(1)判定负电荷运动受洛伦兹力的方向,使四指指向负电荷运动的方向,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穿过,大拇指所指相反方向为负电荷受到洛伦兹力的方向。

(2)洛伦兹力的方向总是既垂直于电荷运动方向 又垂直于磁场方向 即总是垂直于电荷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所决定的平面。

3、洛伦兹力的大小f= qvBsinθ 其中是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1)当=90°,即v的方向与B的方向垂直时,f= qvB ,这种情况下洛伦兹力 最大 。

(2)当=0,即v的方向与B的方向平行时,f= 0 最小。

(3)当v=0, f= 0,表明:磁场只对相对于磁场运动的电荷有作用力,而对相对磁场静止的电荷没有作用力。

4、洛伦兹力作用效果:洛伦兹力总是垂直于电荷运动方向,洛伦兹力不做功,洛伦兹力只改变运动电荷的速度 方向,不改变运动电荷的速度 大小 。

5、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不计其它力)

(1)若v//B,带电粒子以速度v做 匀速直线运动(此情况下洛伦兹力f=0)

(2)若vB,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平面内以入射速度v做匀速圆周运动。①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 qvB =m ②轨道半径公式:R=

③周期:T==,频率:f= 角速度:ω=Φ/t=2π/T

二、重难点:怎样确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半径及运动时间?

(1)圆心的确定: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上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其延长线的交点为圆心;圆心必定在弦的中垂线上――如图圆心必定在弦AB的中垂线上。

(2)半径的确定、计算:半径的计算一般利用几何知识。

(3)运动时间的确定:圆心角的大小,由公式

t=×T可求出运动时间,若单位

为弧度则运动时间为。如图,应注意:①速度的偏向角等于弧AB所对的圆心角。

②偏向角与弦切角的关系为:180°,=360°-2

例 如图,在某装置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Oxy所在的纸面向外。某时刻在x=l0、y=0处,一质子沿y轴的负方向进入磁场;同一时刻,在x=-l0、y=0处,一个粒子进入磁场,速度方向与磁场垂直。不考虑质子与粒子的相互作用。设质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

(1)如果质子经过坐标原点O,它的速度为多大?

(2)如果粒子与质子经最短时间在坐标原点相遇,粒子的速度应为何值?方向如何?

解析:①质子运动轨迹如图,圆心在x=处

半径r1= ⑴

又r1= ⑵

②质子从x=l0处至达坐标原点O处的时间

t= ⑷ 质子运动周期TH= ⑸

⑹ 粒子的周期 ⑺ ⑻

两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 由几何关系得: ⑼ 又 ⑽

解得: 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针对训练】

1、 图为云室中某粒子穿过铅板P前后的轨迹。室中匀强磁场的方向与轨迹所在平面垂直(图中垂直于纸面向里)。由此可知此粒子( A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2、图为一电子以速度1.0×107m/s与x轴成30°的方向从原点出发,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运动,磁感应强度B=1T,那么圆运动的半径为5.69×10-5m,经过时间5.95×10-12s,第一次经过x轴。(m=9.1×10-31kg)

3、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边界上,有两个质量和电量均相同的正、负离子,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中,射入方向均与边界成角。若不计重力,关于正、负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运动的轨道半径不相同

B、重新回到边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C、重新回到边界的位置与O点距离不相同

电子版教案篇2

【关键词】电子教案;课堂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0133―04

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对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电子教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什么是电子教案

传统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主要是纸质的。电子教案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手段来编写的教学设计方案,它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新生产物[1]。

笔者认为电子教案是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组织形式以文字、图片、视音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并存储在记录介质中的现代教学设计方案。其中的内容不仅教师自己上课要看,更主要的是要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也能看,包括了教师上课的全部板书、相关图片和一些用语言所难以表达的动感情景等。由此可以看出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不仅仅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内容上也发生了变化。电子教案的内容不仅包括供教师教学用的具体教学方案,还包括供学生学习用的课件、资料库等。所谓课件是指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反应某种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2]。从电子教案的内容来看,电子教案不仅可以用于教师备课,而且可以用于课堂教学。

电子教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电子教案是指一切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包括字处理软件在内),在计算机上制作出来的多媒体教案。狭义的电子教案是指利用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和演示工具(如PowerPoint)在计算机上编写的图文并茂、有声音、有动画效果的多媒体教案。本文就针对狭义的电子教案来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电子教案。

二 有效运用电子教案,精心制作是前提

电子教案的制作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教案的内容输入到计算机里,将其以Word、PowerPoint等形式呈现出来,而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从电子教案的内容上看,电子教案的制作应该包括具体教学方案的编写,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学习资料库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的加工、制作。下面将从电子教案的制作格式、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多媒体资源的选择三方面论述电子教案的制作。

1 电子教案的格式尽量规范

虽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之间教案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各学科还是应该制定一个学科规范,至少教案的格式项目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模式。笔者参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及部分学科的样例总结出一个完整的电子教案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模块。①教案题目和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授课教师、学科、年级、对应教材、课时。②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包括:知识结构、重点、难点。③教学目标,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和信息素养目标两部分内容,学科教学目标又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④学习环境与资源描述,学习环境即教室环境,资源描述包括:硬软件资源、实验(演示)教具、教材与参考读物、多媒体课件、网上(网站)资源以及其他资源。⑤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顺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三部分内容。⑥教学过程,即所有的教学活动,如:教学活动1、教学活动2、教学活动3等。⑦教学评价,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⑧教学反思,包括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改进措施以及教学感悟。[3]

2 教学设计应尽量的详尽和灵活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切忌蜻蜓点水,只笼统地说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有具体详尽的过程和方法。对于诸如情境是如何创设的,知识如何呈现的、如何操练的,怎样真实运用的,这样的细节也要在电子教案中展现出来。下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的教案节选。

“教学过程:

(1)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2)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① 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② 学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讨论,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

③ 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

④ 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① 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② 用东、南、西、北这四个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4]

从上述教案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本节课的情境是如何创设的,知识是如何呈现的,如何操练的,怎样真实运用的。这样的电子教案才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虽说教学过程设计的越详尽越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教学重点、难点的每一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的安排,实际上,理清整体思路框架要比细节设计更具条理性,更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逻辑感染力,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进度并发挥教学灵感,因此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教师只需要设计出教学活动的环节,至于每一个环节中的小细节,教师可以根据讲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活起来了。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案节选。

“教学过程:

环节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进行全班交流活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环节2: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进行‘土电话’游戏,引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个课题。请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总结,启发学生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环节3:探究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以击鼓为例解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并将此过程和水波的产生过程进行比较。

得出: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5]

上述教案中的三个环节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在借鉴这份教案时只需把握住这三个环节的逻辑顺序,至于每个环节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学习活动的展开方式,不同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灵活的改动。

3合理使用各种多媒体资源

教案反映和传递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学科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等,因此好的教案需要教师花费心血,对内容不断进行凝练[6]。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媒体资源,包括图片、视音频资料、课件、网页、flas及一些拓展延伸的资料。利用各种媒体资料很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即将课程内容中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呈献给学生,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以促进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找春天》教案节选。该教案教学过程的设计包含五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画春天、议春天、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几个环节。下面是创设情境环节的节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① 利用声、像创设情境。教师拿出教学前准备好的录音带(如录下流水的声音、小鸟的叫声等),准备好的幻灯片(清清的小河,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飞翔的燕子等),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训练。训练时,让学生耳听录音、眼看图画展开想像;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耳、眼、脑多种感官参与。

②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春之声》《春光美》等名曲。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真切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7]

上述教案的创设情境环节中,教师将春天的美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途径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春天的美进行了多感官全方位体验,有效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 有效运用电子教案,合理使用是保障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这里我们就针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进行教学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1 在没有黑板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教师即兴板书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PowerPoint中的文本框控件有效解决。通过“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启动控件工具栏,选择“文本框”,在幻灯片上画出文本框区域。再在文本框控件上右键选择“属性”,在弹出窗口“Font”中可设置文字字体、字形和大小;“Fore Color”可设置文字颜色;“Multi Line”通常需将默认“False”设置成“True”使文本框多行显示;“Enter Key Behavior”通常需将默认“False”设置成“True”使“Enter”键实现移行;对于案例等长篇文章或需多行文字显示者,还可在“Scroll Bars”中选择“1-fmScrol1BarsHorizontal”水平滚动条,“2-fmScrol1BarsVertical”竖直滚动条,或是“3-fmScrol1BarsBoth”两者都选择。其它可以根据教学课件情况再做其它属性设置。调整完后关闭“属性”窗口,在教学状态下,鼠标点击文本框,可以随意键入文字或拷备文字,使PowerPoint变成可输字的电子黑板。

2 如何解决好学生长时间看屏幕所引起的视觉疲劳

首先PowerPoint中的文字不应过多,切忌满屏全是文字,在PowerPoint中插入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图片、影音资料或是动画可有效缓解学习疲劳。其次在PowerPoint模版的选用上不能过于单调,在保持主题风格一致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内容模块选择不同的模版,以此来缓解长时间看一种模版引起的视觉疲劳。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教师在利用电子教案时注意适时地利用黑板板书,黑板板书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及师生情绪交流的手段,在教师板书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由于长时间观看屏幕所引起的视觉疲劳。

3 如何安排好课堂的容量与节奏

恰当的讲课节奏,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必需的,因此教师在使用电子教案时要安排好课堂的容量与节奏。使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时,课堂的容量与节奏其实在电子教案设计、制作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而控制课堂节奏的主要因素是电子教案的内容。因此电子教案素材的选用一定要遵循详略得当的原则。如对于重点问题的表现,材料要丰富,可用图片、视音频图像等多种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解、分析,而对一些非重点问题有时可以一带而过。[8]

4 如何应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

这里所说的突发事件包括下面的情况:文件打不开、插入的超链接打不开、插入的视音频和flash无法播放。

文件打不开可能有多种原因,有可能是软件版本的兼容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文件被病毒感染了所致。(1)如果是版本兼容的问题,最好能下载一个兼容包,然后再打开。其实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时最好考虑到软件的通用性。如果是在高版本的软件上制作电子教案,在保存时最好将文件格式保存为低版本所支持的格式。(2)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所致,可在安全模式下启用杀毒软件查杀。由于文件大都是在U盘中保存的,那么预防文件被病毒感染最好的办法是防止U盘被感染,定期对U盘进行杀毒,不乱插U盘,养成良好的使用U盘习惯。

文件中插入的超链接打不开的问题,很有可能是路径出错,要链接的文件找不到,所以最好将要连接的文件和讲课时使用的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里,这样文件不在同一个计算机上时,路径也不会出错,也能防止教师在拷贝电子教案时将有些内容遗漏。

文件中插入的视音频或是flash打不开,很有可能是本地机上没有相应的播放器。这就要求教师在插入视音频资料的时候尽量选用或将文件格式转换成Windows media player 能够支持的文件格式。对于因缺少播放器而导致的flash无法播放的问题,现在有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实现将PPT与flash文件完全融为一体,而不需要考虑播放器的问题。方法如下:首先,将flash影片生成可自运行的“.exe”动画文件。生成的方法是这样的:打开flash影片文件,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创建播放器选项,取名并保存。原有的flash影片文件,就生成一个可自运行的“.exe”文件。众所周知“.exe”文件不依赖于任何的程序可自执行。然后采用“插入对象法”将“.exe”文件插入PowerPoint文档。可先插入一个按钮,在该按钮“动作设置”中的“单击鼠标”选项中选择“运行程序”,指向文件路径和名称。注意:用这个方法时,一定要把在PowerPoint“工具菜单选项安全性宏安全性”的“安全级”选项设为“低”。不然的话,每次演示都会弹出个警告框,影响效果。

总之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很多,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但是为了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不影响我们正常的教学,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尽可能全面的考虑问题,包括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养成将电子教案提前打印,将电子教案打包,做多重备份的习惯,而且在使用一些软件编制电子教案时最好使用通用的软件等。

四 结束语

电子教案是信息时代下应对教学改革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编制开放的个性化电子教案是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9]。如何制作出开放的个性化电子教案;如何将电子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恰到好处,充分发挥其优势;如何利用电子教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

――――――――

参考文献

[1] 何新凤,刘代汉.论电子教案的研发[J].教育信息化, 2004,(12):68.

[2] 彭绍东.电子备课与电子教案[J].中小学电教,2004,(1):80.

[3] 罗李,裴纯礼.Word电子教案模板的编制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0):80.

[4][5][7]教师与学生[EB/OL].

[6] 刘曼西.集成式多功能“生物化学”电子教案的设计、研制和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8,(5):47.

电子版教案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机电传动控制;电机;多媒体

作者简介:乔东凯(1974-),男,安徽安庆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黄崇林(1975-),男,广东廉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广东茂名5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0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B090400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54-02

一、双语教学的含义及现状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对于“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1]即能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2]英语是最重要和最通用的国际语言,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英语,与其他学科相比,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多的。1997年5月13日李岚清同志在中南海召开的外语教学研讨会上说过:“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需研究改进。”[3]针对这种现状,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方针,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指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4]因此通过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很好地吸收国外先进的知识、理念和思想,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己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双语教学实践表明,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英语必须达到四级优秀或六级水平才可能从双语授课中受益。[5]国家教育部2001年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未来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5-7]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己明确提出在本科生课程中,双语教学必须的比例不低于10%。在这种形式下,笔者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所讲授的“机电传动控制”也采用了双语教学,目前己经过了两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笔者结合双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对“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教材建设

教材在培养人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双语教学的作用尤其重要。[8]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有一部分同学英语没有通过四级,因此选择教材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原版英语教材词汇量大,再和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就很难理解教材的内容,时间久了,就会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听不明白而失去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英语和专业知识均不能掌握。因此笔者选了两本教材,以原版英语教材为主,中文教材作为辅助。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倡和鼓励他们使用原版英语教材,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建议他们先多读中文教材,适当辅以英语原版教材。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同学,同时也为了减轻授课教师的工作量挑选了两本内容上比较接近的教材。英文教材选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引进的Charles Kingsley,Jr.编著的《Electromechanical drive control》作为双语教学的原版教材。[9]该教材出版于1998年,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Electromechanical drive control》的定位是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本科生提供的一本内容适度、实用性强的一本理论教材。中文教材选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邓星钟、周祖德等编著的《机电传动控制》第四版,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该教材自1991年第一版出版以来,至2007年第四版面世,深受欢迎,累计印刷18次,总印数达20000次以上。以上中英文教材的内容非常接近,只有个别知识点的叙述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并且这两本书涵盖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两本书的定位主要都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因此这两本书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非常适合。

三、授课方式

面对目前普通高校客观的教学环境、学生和教师的英语水平,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讲求实效,循序渐进。课堂授课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能听懂、消化和吸收。笔者采用的方法是采用外文教材为主,使用外语教案,用汉语和英语交叉讲解,逐步提高英语讲解的比例的方法。

由于学生对词汇有一个认知的过程,为此学校教师编写了一本《机电传动控制常用专业英语词汇手册》,在开设本课程之前的一个学期就把该手册发给学生,让他们先熟悉这些专业词汇。

授课中,一开始英语讲解的比例要控制在35%~40%,重点是讲一些基本知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听起来也比较容易接受,讲到专业词汇,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对此比较熟悉,所以他们也能很好地跟上课堂节奏。课程的关键和重点采用英语和汉语复合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领会课程的要点。随着课程的深入,英语讲解的比例逐步提高,到学期末的时候英语讲解的比例高达90%,但是学生并不感到很吃力。笔者采用英语完成作业和在课堂上英语发言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使学生尽可能多地置身于英语环境中,这种教学方法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英语环境,又让学生学好了专业课程。之前笔者在这些方面的教学过程中也走过弯路,一开始就是满堂课用英语讲解,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更累。由于学生听不明白,逐渐就没有了学习兴趣,后来发展到了逃课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即使来上课的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也不高。后来笔者改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调动学生的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好的英语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适合自己的英语环境,并培养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双语教学要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从繁重课堂板书中解放出来,利用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利用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展开互动。教师应在开课之前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告诉学生,让学生预习;教师还可以提供几本中文的参考书,让学生阅读;尽量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做作业,写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太苛求学生的语法正确、语言表达流畅,而是强调信息的传达,不断称赞学生的进步。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直接学习和阅读外文原版教材,掌握本专业知识。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找到了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从期末考试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得知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是持肯定态度的,对英语也不恐惧了,相反对英语的学习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教案

教案和电子讲稿的编写是一项繁重而辛苦的工作,同是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课题组在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原教材的基础上,几经改稿,不断完善,终于完成了本课程的教案和电子讲稿的编写。电子讲稿重点突出,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本课程在2008年的教育部专家组来学校进行本科水平评估随机听课中做了重点表彰,但笔者并没满足现状,对课件和电子教案不断更新,每次上课内容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动,把每次自己的新体会和新想法以及学科的前沿变化等知识都尽可能地融合进去,力争做到更好。

五、设计性实验的开发

为配合使用的教材,教师开发了一个设计性的实验。“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设计出既经济又合理的控制系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在工业场合最常用的控制对象——电机的控制来讲解。电机的种类很多,教师把与专业很相关的一些电机,如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异步机等作为控制对象,给出控制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控制任务完成两个以上的控制方案,并对比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再和别的同学的方案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为此笔者开发了一个设计性实验:The design of circular motion control circuit about the workbench,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学会了设计、分析自己编制的电路,掌握了实验的方法。通过实践,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了,实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六、改革考试方式

“机电传动控制”是机电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0]目前该课程也是我校必考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设计题,同时需要完成相应的实验,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掌握这门课的内容。[11]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要加大平时的习题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同时增加单元测验。为此笔者将改革本门课程的考试方法,具体做法是: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本课程最后成绩的评定如下,比例为:课堂表现中用英语回答问题的着重加分,每次发言平时成绩加5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作业占15%;单元测验占15%;实验占15%;期末考试占40%。

七、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

本课程在课题小组的努力下,与2010年被批准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目前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机电传动控制”双语教学模式,编写了双语教学英文讲稿和电子教案,改革了课程的考试方式,开发了符合教材的一套设计性实验。

本课题的研究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7、2008级学生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效果很好。经过两届学生的试验,笔者认为“机电传动控制”这门课的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达到了课题所设想的目的。笔者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推广课题的成果:继续研究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的电子讲稿和教案;开发出与原版教材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利用网络,完成网络教学体系。

八、结束语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教研组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建设,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机电传动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专业电知识的综合体。教研组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双语教学[EB/OL]..

[4]高玉蓉.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23):

117-119.

[5]王东云,范为福.自动控制原理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197-199.

[6]汪蕙,邓丽曼,张文雪.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54-57.

[7]邓星钟,周祖德.机电传动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8]杨艳娟.《控制工程基础》双语教学实践与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1):188-189.

[9]Charles Kingsley,Jr.Electromechanical drive control(Forth Edition)[M].Pears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1998.

电子版教案篇4

题目: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

电气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1年X月X日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3

三、设计内容

4

3.1方案设计与选择

4

3.2原理设计和功能描述

4

3.2.1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4

3.2.2数字电子钟总体框架图

5

3.3单元电路的设计

6

3.3.1数字电子钟原理效果图

6

3.3.2晶体振荡器电路

6

3.3.3分频器电路

7

3.3.4时间计数器电路

8

3.3.5数码管

8

3.3.6扬声器

9

3.4元器件清单

9

3.4.1数字电子钟仿真

10

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11

五、感想

11

六、主要参考文献

12

附录

12

一、设计目的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与制做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设计一个能显示时、分、秒的数字钟,显示时间从00:00:00到23:59:59

2、设计的电路包括产生时基信号,时、分、秒的计时电路,显示电路。

3、扩展功能:能实现校时、教分、教秒;整点报时。

三、设计内容

3.1方案设计与选择

数字电子技术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决定了数字电子钟的设计方案有多种,如下是我总结的部分方案。

方案一:

脉冲信号源的选择。用555定时器制作的多谐振荡器,信号发生器,脉冲芯片等方式都可以作为脉冲信号源,在此我选择的是多谐振荡器,主要考虑的是它的易于制作和很好的稳定性。

方案二:

时分秒计数器的选择。时分秒计数器的选择同样有多种,74160N和74161N都是不错的选择,74LS160和

74LS161,

74LS190和74LS191等等也都可以,考虑到其简单易用和作为课本上重点内容在此我们选择的是74160N。

方案三:

译码显示器的选择。DCD_HEX或7448加上SEVEN_SEG_COM_K等也是多种方案,这里我选择的是DCD_HEX。

3.2原理设计和功能描述

3.2.1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3.2.2数字电子钟总体框架图

图2-2

3.3单元电路的设计

3.3.1数字电子钟原理效果图

图2-3-1

3.3.2晶体振荡器电路

晶体振荡器是电子钟的核心,晶体振荡器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电的好坏。这里我用555定时器制作了一个多谐振荡器。

其中R1=57.72

kΩ,

R1=115.4

kΩ,

C=100nF,Cf=10nF,

f=1/0.7(Rw+2R)C=1/[0.7(57.72+2*115.4)*103*100*10-9]≈50Hz。

其产生的频率为50Hz,然后经过整形、分频获得1Hz的秒脉冲。如图:

图2-3-2

3.3.3分频器电路

分频器是由两个74160N组成的50进制计数器。则输出端的频率则是将原来的50Hz分成1Hz的频率输出,实现分频效果。

图2-3-3

3.3.4时间计数器电路

时间计数电路由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电路构成,其中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其原理图如下:

图2-3-4

3.3.5数码管

数码管通常有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和液晶(LCD)数码管,本设计提供的为LED数码管DCD_HEX,其已内含译码器功能,所以不用再另加译码器。

图2-3-5

3.3.6扬声器

该扬声器的额定频率为200Hz,额定电压为3V,额定电流为0.05A。

图2-3-6

3.4元器件清单

元件名称

数量(个)

DCD_HEX

74160N

555_VIRTUAL

4049BT_5V

74LS00D

57.72kΩ电阻

115.4kΩ电阻

5V直流电源

BUZZER

100nF电容

10nF电容

导线

6

8

1

3

3

1

1

1

1

1

1

若干

表2-4

3.4.1数字电子钟仿真

下图为仿真结果,仿真开始时,多谐振荡器产生50Hz的正弦脉冲信号,然后经过分频器后其输出的频率变为1Hz。计数器接收到脉冲信号后开始计数,计数结果显示在数码管上。当分秒计数器达到59分59秒,然后再来一个脉冲信号时扬声器开始发声,也就是整点报时。下面为其中的一张仿真图。

图3-1

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1、应选用石英晶体振荡器,为了简化电路分频选用CD4040。

2、本设计校时电路是将各个位上的使能端引出接一个单刀双掷开关,一端(1端)接低位的进位信号,另一端(2端)接校时电路。校正某位上的时间时,可以将相应位的开关接到2端,通过拨动校时电路就能实现校时功能。

3、没有校时电路。

五、感想

(1)

布局设计:要先根据主体电路图和扩展电路图想象各个元件的分布位置,哪块电路板该放哪些元件,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电路板的空间,怎么样才能使走线明朗、简洁。

(2)

布线工艺:一开始看到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非常难看懂和检查,后来看了预先设计的线路,而且用各种颜色的导线区分,显得明朗清晰。

(3)

课题核心及使用价值:该课题用一个生活中的实力展示了振荡电路、计数电路、译码电路的作用与衔接过程,揭示了电子钟内部电路图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我们通过此课题,结合上学期学习的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课知识,可以系统地学习电子设计与测试的流程、方法、原理,为我们以后设计更加专业、复杂的集成电路打下雄厚的基础。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童诗白、华成英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M

]

.(

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009重印)

[2]华中工学院电子学教研室编,康华光主编:《电子

基础——数字部分》

[M]

.

(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3]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阎

石主编:《

数学电子技术基础

[M]

.

(

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008年重印)

[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组编,马玉芳、朴忠学、张国军主编:《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2010.3

[5]朱清慧、张凤蕊、翟天蒿、王志奎编著:《

Proteus教程——电子线路设计、制版与仿真

[M]

.

北京:清华大学教育出版社,2008.9

[6]熊幸明主编:《电子电工技能训练》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电子版教案篇5

本文试图在解释电子课件与电子教案之间的区别后,浅显的探讨一下各种教材配套资源的特点或特性,以期为今后的高校教材建设尽一点微薄之力。

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案和课件的定义。

教案:(a teaching plan; a lesson plan)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学的组织等。

课件:(Courseware)一种辅的教学工具,利用计算机将授课内容的文字、图形等制作成多媒体等形式,可以在课堂上演示。*

看到以上定义,估计读者都已明白它们的区别。教案是“教学方案”的简称,也有称之为“教学计划”的;电子教案则是将手写的教案录成电子稿,方便复制与修改。课件则是一种方便教师授课的工具,因通常是由计算机软件制作而成,故而常叫“电子课件”。它们两者之间差异是明显的。

课件及教案都属教材的配套资源,教材的配套资源在教师选择教材的因素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图1及图2是笔者组织的《关于科技类高校教师选择教材倾向性调查的报告》中的两项结论。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配套资源远较规划、获奖等因素对教师选择教材的影响要大。

现在大部分教材仅是配有电子课件,从图2中我们看到,教师对教材配套资源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教材仅配电子课件是不够的。至于教材应配套哪些辅的资源,我们可以先从教师的授课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分析。

1教师的授课过程及学生学习过程

1.1教师的授课过程

教师的授课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结为:备课-授课-课后答疑-批改作业-组织实习/实验-组织课程考试。

1.2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结为:预习-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参加实验/试验/实践-复习-参加课程考试。

2高校教材应有的配套资源

根据以上简述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认为教师和学生均需要教材本身之外的配套资源,其中部分是相同的,部分是不同的,教师所需要的配套资源应该有:教案、教材之外的案例等备课素材、课件、图表源代码等素材、习题集及答案、试题库及答案。

学生需要的配套资源应该有:课程学习指导(含实验/试验/实践指导)、部分源代码或素材、学习软件。

现在部分优秀图书配套资源甚为丰富,有的配有教学用书,而将教材划为学生用书;另有一些优秀教材将教材之外的配套资源划为公开的“学习资源包”及只提供给教师的“教学资源包”,这种方法很好,笔者认为此种方法通常较为合适,但具体到每种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大一统是不可取的。

3教材配套资源应有的特点或特性

下面简单叙述各种配套资源应有的特点或特性。

(1) 可编辑的电子教案。教师可以拿来将其改为自己可用的教案,帮助其缩短备课时间。同时,优秀的教案会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起很好的指导作用,从而减少因教学经验不足而走的弯路。于润伟老师的《通信工程原理》配套资源中就有完整的教案和课件,可供参考。

(2) 充足的案例及备课素材。这些不一定全部提供,在提供一部分材料后,可以将如何搜集、准备备课素材的经验写成指导意见放到教案里,这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学能力。

(3) 课程学习指导。此内容篇幅不大,又因为学生学习使用,可以直接写到教材之中,有的图书在文前页或绪论中直接写出。周苏教授的《新编计算机导论》在前言之后附了“读者指南”,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方便了学生学习,是很好的范例。

(4) 可编辑的电子课件。这里要强调一下可编辑性,个别图书中提供的电子课件是不可编辑的,这对使用极为不利,如果不可编辑,则与不提供电子课件差别不大。部分演示性质的仿真模拟应归入课件。虽然Authorware和Flash功能强大,但不推荐非多媒体教材使用这两种软件制作课件,原因是教师不一定会使用这两种软件。课件作为演示性工具,首推的编辑软件还应该是PowerPoint,甚至可以用最常用的Word等软件进行编辑(至于动画和仿真,可以用其他软件编辑好后嵌入课件即可)。PLC领域的知名学者缪常初教授认为在PLC教学中,很多梯形图的高度太高,有时需要同时显示顺序功能图和梯形图,一张PowerPoint的幻灯片放不下,所以在编写的教材中多数使用Word制作教案及课件,使用起来很方便。

(5) 图、表、源代码等素材。在图书编辑成型后,提供这些资料相对简单,而且这些资料对使用者自行编写电子课件极为有利。但不少同事怕“版权”流失,或为了防止盗版,不愿提供,但笔者认为不可因噎废食,出版社不提供这些,盗版者也很容易通过扫描等手段得到。刘本军老师的《CorelDRAW X3平面设计案例教程》的下载资源包中即提供了完整的原始素材、课件、习题答案等。

(6) 实验/试验/实践指导。在多数专业课教材里已经比较重视这项内容,它们和主教材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应主要根据授课顺序及篇幅来决定。周苏教授的《新编计算机导论》在每章后设有内容丰富且操作性极强的“练习与实验”;赵子江教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第6版)》将试验内容作为教材的附录出现;陈渝教授则将其新作分成《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开发》和《嵌入式系统实践教程》两本教材。

(7) 学习软件。学习软件对自学要求较高的教材比较重要,但配套学习软件难度较大,可根据教材重要程度与作者协商决定是否开发。

(8) 习题集及答案、试题库及答案。现在不少教材直接将习题及答案印在教材上,笔者认为一般的教材可以将习题印在教材中,但答案应该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供给教师,不宜直接印在图书上。编制试题库工作量较大,能否提供则完全要根据编者的实际情况来定。

(9) 教学网站或博客。教学网站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少作者自己建有相关的网站或博客,如周苏教授的网站,赵子江老师的博客/.cn/zhaozijiang,这两位老师的网站或博客并非完全针对某本教材而开设,但对于提升作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水平极有好处。

(10) (模拟)教学设备。教学设备一般不会由出版社控制,但现在虚拟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使不少课程开发出模拟的教学实验设备或软件,有条件的情况下出版社和作者在这方面还可以下些功夫,也能使广大的学校减少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徐明伟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了NetRiver网络教学实验系统,而《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程》则是其配套教材,陈渝教授及其开发团队则为嵌入式的学习提供了“SkyEye”仿真环境,为没有开发板的的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以上列出的仅是最常见的教材配套资源形式,根据不同课程的需求,教材的配套资源还会有其他很多形式。

电子版教案篇6

关键词:导学案;实践;有效;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点体现在其前后两个“学”字上。学案,应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而制定的学习方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则应为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课前预备性学习的含义。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学案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总之,学案导学应该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一、围绕教学目标,紧扣知识体系

教师在学案的设计上,首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紧扣知识体系,提出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的问题,为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扫除障碍。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四的第三章第三节《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学的导学案中,笔者提出了这样的课前思考内容:

①Cl-和CH3COO-谁结合H+的能力强?为什么?

②你认为两者在水溶液中会呈现酸碱性吗?为什么?

③你能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结合H+或者OH-能力比较强的离子吗?课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预习,学生很容易理解盐类水解中“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的规律。这样,无疑可以大大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深化和拓展构建学习活动上。

二、促进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导学案中推荐作业部分加强学生间合作性的学习与交流。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的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二课时的学案中,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个能力探究问题:和你的同学合作制作一个水果电池,并把你们的作品拿到课堂上给全班的同学展示和讲解,看看哪一组制作的更好。结果一个班级至少有四个水果电池问世,都是同学们按小组合作完成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原电池的原理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这样的导学问题要比以课后作业形式完成更有意义,也突出培养了学生合作性的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三、抓住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导学案中的学习重点和基本知识点的预习,可以直接作为学生的课堂笔记,而不用在课堂上重复性地记老师的板书和书本上重复的内容,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的第二章第二节《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课前预习学案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基础知识导学问题: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________下能够导电的________。

2.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________的化合物。

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电解质在________中或者________下离解成________的过程。

2.条件:(1)溶于水:适于酸,碱,盐;(2)受热熔化:适于多数碱、盐、金属氧化物。

3.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1)定义:表示电解质________过程的式子。

(2)书写方法:中间是反应号,左右两边分别是________和电解质电离出的________离子的化学式。

(3)注意事项:离子符号要书写正确,要做到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守恒。例如,NaCl________,H2SO4=________,NaOH=________K2CO3=________。

4.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1)酸 电离是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_的化合物。

(2)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的化合物。

(3)盐 电离是能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的化合物。

本文学案的设置对基础知识做了有效地归纳,可以引领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后完成,长期将这样的学案内容加以装订整理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堂笔记使用,也可以作为今后复习过程中的复习提纲。既节省了学生课堂上记笔记的时间,又层次分明,知识归纳详尽,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导学案中的达标训练可以作为重、难点知识的升华。教师可以精选具有前瞻性的思考题,在导学案中让学生充分思考与交流,有助于课堂重难点知识的应用和深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五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中,在学习了酯化反应机理之后,我的提升训练中设计了这样的能力提升训练题:请根据酯化反应的机理,试着完成

①两个分子的CH3―CH(OH)―COOH形成六元环酯的化学反应?

②你认为HOOC―COOH与HOCH2―CH2OH可以形成哪些种酯呢?

学生们就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使重点的酯化机理得到了深化,发散了学生们的思维,培养了能力。

四、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

导学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或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上课前的预习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检测评价可以指导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并以此来反馈课前预习情况,合作探究式学案可以更轻松地攻克重难点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中难度适中的应用训练,可以起到突出重点,深化主题的作用。

导学案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教是为了不教”,通过学案导学的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巩固练习,学生自然就会自主学习,经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自然会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不仅可以摸清规律,还可以有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导学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导学案的正确使用,笔者有如下的几点思考。

①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努力做到“四个放手”,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难点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解答,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积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寻找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和创造性去鼓励,让学生大胆地暴露思维中的障碍,漏洞和困难。

②学案导学要顺利实施,除了精心的设计本身,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这一过程是教师二次备课的过程,要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使引导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③不要将导学案变成教案的翻版。学案与教案不过一字之差,但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教案的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教案是教师用的,是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所设计的教的程序。学案却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学案是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教案的设计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由教师完成,学案的设计由教师预设,最终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用和完成。

总之,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结合学科的特点和教育对象的特性,才能编制出好的学案,凸现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 考 文 献]

电子版教案篇7

【关键词】 电子病案;医务管理;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 R-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296-02

电子病案是指计算机化的病案,电子病案是医疗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向,也是病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整个医疗成本,合理使用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川。应用电子病案提高临床效率和医疗质量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电子病案不仅是记录医疗过程的新工具,还将为医疗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

1传统纸张病案存在的问题

1.1效率低传统病案仍然处于单纯的资料保管、等待索取与被动提取状态,没有充分履行病案管理为医、教、研服务之职能,病案储存分散、占用空间大、保存残缺、数据保持时间较短,使医疗文档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给临床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降低了工作效率。

1.2人力、物力、财力耗资很大。

1.3传统病案管理方式的局限性病案找起来困难、档案存储空间大、病案安全性差、大量的医学信息无法萃取利用。

2电子病案的优越性

2.1信息集中、使用方便,易检索电子病案管理系统只需一张光盘或一个服务器,就可以把纸病案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叹电脑,将各科室患者信息汇集在一起存储起来,并且采用先进的数据检索技术,在网络上能快速检索住院患者信息、住院患者管理等动态数据,医生能在任何时间、地点为任意一个授权者提供任何所需要的患者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科学客观的结果,可以通过电子病案管理资源追踪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电子病案还方便医生查阅同一个在不同科室的患者诊疗情况。电子病案的省力性、规范性是最大的优点。人到哪家医院,都能提出自己的病案,为病案的使用带来便利,提供了更准确的患者信息,减少了医院差别,打开了分析资料的大门。

2.2病案具有共享性、二次开发享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在医院通过计算机网络与银行、医疗中心、保险机构发生关系,使医疗活动变得方便、快捷、简单。电子病案能增加医疗机构内部和外部的沟通,各部门能从电子病案中获得医嘱,医务人员能解释医嘱,回答有关患者的治疗问题,并获得资源。

外部医生可以互相联系,与其它机构分享彼此患者的信息、协调治疗,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将一些著名专家的成功病案整理公开出版,使这些专家学者的成功经验得以发扬。电子病案是医院较高阶段所要执行的功能,也是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信息开发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2.3病案保存完整、内容全面电子病案不仅包括纸张病案的全面内容,还记录了CT、MRI、核医学、超声波等影像、图片和声像动态、心电图、脑电图等,集文档病案、图像病案、影像病案为一体,运用了多项计算机技术,保持了病案的原始性、完整性、真实性、实用性。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病案储存占用空间大、难以长期保存等问题;另一方面,使病案在医疗、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4数据利用广泛、保持时间长电子病案在诊疗、医学研究、统计分析、预防保健、医院经营等广泛利用,采用光盘作为数据备份介质,光盘可以保存100年。电子病案实现了病历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表现和加工利用的资源化。

3运用电子病案的对策

3.1转变观念、主动适用、更新知识病案管理人员必须全方位积累和掌握多方面的经验和技艺,既懂计算机,又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使自己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探索有效的管理办法,缩短实施电子病案的磨合期。

3.2完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电子病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一定要完善电子病案的归档管理,实施电子病案的分级保密管理,做好电子病案的调用和交换管理,采用实时检查与终末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全过程管理川。

3.3打印病案,内容要准确完整,规格统一,字体统一,纸质统一,页眉统一,装订统一,行距统一。未按规格操作等应及时上报医院管理职能部门解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病案形成了传统病案所不具备的特性和优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最近几年也很快发展起来,电子病案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在医院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是医院病案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爱民,陈玉才.国际病案管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1一199.

电子版教案篇8

关键词:材料科学 半导体物理 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81-02

半导体物理学是以半导体中原子状态和电子状态以及各种半导体器件内部电子运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固体物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态物理的一个活跃分支[1]。半导体物理学是一门公认的难教、难学的课程,为了提高半导体物理学的教学质量,相关院校的教师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有效的方法,如类比学习法[2]、多媒体教学法、市场导向法[3]等。基于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半导体物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的目标,作者在乐山师范学院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光伏方向)的半导体物理学的教学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半导体物理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该文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乐山师范学院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光伏方向)的半导体物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作一简述,供同行参考。

1 半导体物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传统半导体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包含半导体的晶格结构、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杂质和缺陷能级、载流子的统计分布、非平衡载流子及载流子的运动规律、p―n结、异质结、金属半导体接触、表面及MIS结构等半导体表面和界面问题以及半导体的光、热、磁、压阻等物理现象[4]。但是近年来半导体物理发展迅猛,新现象、新理论、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涌现。上世纪50~60年代,属于以固体能带理论、晶格动力学理论、金属―半导体接触理论、p-n结理论和隧道效应理论为主的晶态半导体物理时代;70~80年代则形成半导体超晶格物理、半导体表面物理和非晶态半导体物理三足鼎立的格局;90 年代以后,随着多孔硅、C60以及碳纳米管、纳米团簇、量子线与量子点微结构的兴起,纳米半导体物理的研究开始出现并深化;现在,以GaN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有机聚合物半导体、光子带隙晶体以及自旋电子学的研究,使半导体物理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里程[5]。

半导体物理学是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光伏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太阳能电池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同时又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要透彻学习半导体物理学,既要求有较强的数学功底,熟悉微积分和数理方程;又要求有深厚的物理理论基础,需要原子物理、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前置课程作为理论基础。由于材料科学工程(光伏方向)培养目标侧重于培养光伏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是学术型的研究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要求,学生在学习半导体物理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数学物理方程、量子力学、固体物体、统计物理等专业课程,所以理论基础极其薄弱,这给该门课程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而且半导体物理的理论深奥,概念多,公式多,涉及知识范围广,理论推导复杂,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直接的结果就是课程教学质量较低,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普遍被动。面对发展迅猛的半导体物理和目前教学现状,如果不对“教师讲、学生听”的半导体物理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在半导体物理学教学中采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2 “学案导学”导学教学模式在半导体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由“学、教、练、评”四个模块构成。“学”,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自学掌握所学内容。“教”,就是教师讲重点、难点、讲思路等。“练”,就是通过课堂训练和课后练习相结合,检验学习效果。“评”,就是通过教师点评方式矫正错误,总结方法,揭示规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课堂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导学案的编写、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

2.1 半导体物理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总体目标的确定

半导体物理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总体目标是:以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光伏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和半导体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课堂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实行差异化教学,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2.2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

半导体物理学的教材种类较多,经典教材包括:黄昆、谢希德主编的《半导体物理》(科学出版社出版);叶修良主编《半导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刘恩科、朱秉生主编《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该校教研组经过认真分析,选择刘恩科主编的《半导体物理学》第7版作为教材,该书内容极其丰富,全书共分13章,前五章主要讲解晶体半导体的结构、电子的能带、载流子的统计分布、半导体的导电性、非平衡载流子理论等基础知识,第6章讲PN结理论,第7章讲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性能、第8章讲半导体的表面理论、第9章讲半导体的异质结构,第10、11、12章讲解半导体的光学性质、热电性质、磁和压电效应,第13章讲解非晶态半导体的结构和性质;该教材理论性很强,有很多繁杂的数学推导,要真正掌握教材所讲内容,需要深厚的数学功底和物理理论功底。该校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光伏方向)立足于培养光伏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学生理论功底较为薄弱,故我们对理论推导不做过高的要求,但对推导的结果要形成定性的理解。具体要求学生掌握半导体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晶体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半导体材料基本参数的测定方法。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我们确定的主要理论教学内容有:(1)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2)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能级;(3)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4)半导体的导电性;(5)非平衡载流子理论;(6)PN节;(7)金属和半导体接触;(8)半导体表面理论。对半导体的光学性质、热电性质、磁和压电效应以及非晶态半导体不做要求。在课程实践方面我们开设四个实验:(1)半导体载流子浓度的测定;(2)少数载流子寿命的测量;(3)多晶硅和单晶硅电阻率的测量;(4)PN节正向特性的研究和应用。

2.3 立足学生实际精心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我们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对每个教学内容都精心编写了“导学案”。“导学案”主要包括每章节的主要内容、课程重点、课程难点、基本概念、基本要求、思考题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以“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为例,我们编写的导学案如下:

2.3.1 本节主要内容

原子中的电子状态:

(1)玻耳的氢原子理论;(2)玻耳氢原子理论的意义;(3)氢原子能级公式及玻耳氢原子轨道半径;(4)索末菲对玻耳理论的发展;(5)量子力学对半经典理论的修正;(6)原子能级的简并度。

晶体中的电子状态:

(1)电子共有化运动;(2)电子共有化运动使能级分裂为能带。

半导体硅、锗晶体的能带:

(1)硅、锗原子的电子结构;(2)硅、锗晶体能带的形成;(3)半导体(硅、锗)的能带特点

2.3.2 课程重点

(1)氢原子能级公式,氢原子第一玻耳轨道半径,这两个公式还可用于类氢原子。(今后用到)

(2)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如电子)的运动须用波函数来描述,经典意义上的轨道实质上是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地方。电子的状态可用四个量子数表示。

(3)晶体形成能带的原因是由于电子共有化运动。

(4)半导体(硅、锗)能带的特点:

①存在轨道杂化,失去能级与能带的对应关系。杂化后能带重新分开为上能带和下能带,上能带称为导带,下能带称为价带。

②低温下,价带填满电子,导带全空,高温下价带中的一部分电子跃迁到导带,使晶体呈现弱导电性。

③导带与价带间的能隙(Energy gap)称为禁带(forbidden band),禁带宽度取决于晶体种类、晶体结构及温度。

④当原子数很大时,导带、价带内能级密度很大,可以认为能级准连续。

课程难点:原子能级的简并度为(2l+1),若记入自旋,简并度为2(2l+1);注意一点,原子是不能简并的。

基本概念:电子共有化运动是指原子组成晶体后,由于原子壳层的交叠,电子不再局限在某一个原子上,可以由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上去。因而,电子将可以在整个晶体中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电子的共有化运动。但须注意,因为各原子中相似壳层上的电子才有相同的能量,电子只能在相似壳层中转移。

基本要求:掌握氢原子能级公式和氢原子轨道半径公式;掌握能带形成的原因及电子共有化运动的特点;掌握硅、锗能带的特点。

思考题:(1)原子中的电子和晶体中电子受势场作用情况以及运动情况有何不同,原子中内层电子和外层电子参与共有化运动有何不同。(2)晶体体积的大小对能级和能带有什么影响。

2.4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

在每次上课的前一周,我们将下周要学习的内容的导学案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先在课余时间提前预习,对一些基本概念要有初步的理解,对该课内容要形成基本的认识。比如,我们在学习“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要清楚:孤立原子中的电子所处的状态是怎样的;晶体中的原子状态又是怎样的;半导体硅、锗的能带有何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组织程序是一问、二讨论、三讲解、四总结。一问,是指通过提问,抽取个别同学回答问题,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二讨论是指让同学们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自主深入的讨论。例如就晶体中电子的状态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共有化运动;电子的共有化远动是如何产生的;电子的共有化运动有何特征;电子的共有化运动如何使能级分裂为能带。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认真聆听,发现学生的错误认识,为下一步的讲解做好准备。三讲解是指就三个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其一是就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观点及时的纠正;其二是对学生不具备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讲解,例如学生不具备量子力学基础,就要给学生补充讲解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如电子)的运动须用波函数来描述,经典意义上的轨道实质上是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地方,电子的状态可用四个量子数表示;其三是就难点进行讲解,比如原子能级的简并度,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就需要教师深入细致地讲解;四总结就是归纳本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那些基本概念必须掌握,那些基本公式必须会应用。

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半导体物理课程教学中有效性的评价

在乐山师范学院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光伏方向)的2011级、2012级三个班半导体物理学的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学生养成了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澄清了很多模糊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三,从考试成绩看,优秀率和合格率大幅度提高,表明学生对半导体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对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对半导体材料参数的测试方法均有较好的掌握。这说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半导体物理学的教学中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马,孙一翎,沈为民.“半导体物理”重点课程建设与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9(5).

[2] 江锡顺.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半导体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J].滁州学院学,2011,13(5).

[3] 汤乃云.微电子专业“半导体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课程教材改革,2012,13(31).

电子版教案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课程 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运用电子计算机及会计应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工作方法。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尤其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比较先进的情况下,已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要求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

1.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

2.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的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3.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验室,应安装先进的ERP 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重视岗前培训,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②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电算化实践教学,高校可联合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二、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实训操作也是按教师固化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比已远不能适应。近些年,许多高职院校(包括我们学院)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就是一种最适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电子版教案篇10

关键词: PowerPoint电子教案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必将对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堂应用上。如今PowerPoint是教师授课时常用的教学演示软件,很多教材附带PowerPoint电子教案作为教学素材的一部分,这些素材为教师使用PowerPoint提供了便利。据《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到2004 年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64%的教师教学时在互联网上检索各种电子教学资源(如图片、文字资料和课件等),56%的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演示文档(如PowerPoint 等)授课。[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广泛,PowerPoint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率将会越来越高。PowerPoint是一种多媒体演示工具,许多教师把它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认为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有些人持反对的观点,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PowerPoint软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使用不当就会削弱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PowerPoint进行教学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此通过分析当前PowerPoint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探究运用PowerPoint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关于PowerPoint软件

PowerPoint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 Office 系列产品之一,它是商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演示软件,主要用于设计和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投影机播放,用户利用 PowerPoint不但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而且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 Web 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PowerPoint 以其易学、实用的优越性成为教育领域的大众软件,是教师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得力助手,是人们常用的课件制作平台。

二、PowerPoint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PowerPoint以其简单的制作、便捷的使用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最爱。PowerPoint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并不代表能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PowerPoint进行教学时,如果使用不当,就不能发挥媒体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PowerPoint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中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过于依赖PowerPoint电子教案,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PowerPoint 电子教案的使用让教师告别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时代,给日常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解放,并节约了大量时间。但是,它容易使教师过于依赖电子教案。有些教师接受了PowerPoint教学后,就完全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论什么内容、什么对象,从上课开始到结束都是在放幻灯片。这种教学方式未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PowerPoint上课,由于不用写板书,教师往往只注意电子教案给自己带来的便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备课时将上课的内容都写在PowerPoint 电子教案上,课堂上轻松点鼠标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造成了“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瞪着眼睛看”的现象,学生如同观看一张张幻灯片闪过的电影,教师手点鼠标,脸对屏幕,在旁略作解说。而有的教师几乎是读每个幻灯片的内容,一个接一个,直到演示完毕。这样的授课形式,教师讲授知识的速度太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和进度,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假定了教学是简单的内容传送,幻灯片传递内容的格式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虽然使用了电子教案,却达不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学生下课后记不清上课内容,上课效果差。多媒体课堂教学不能由多媒体简单地代替教师的传授,也不能是简单的黑板搬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过多增加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

使用PowerPoint电子教案上课的一大优点就是教师可将传统授课方式中需要在黑板上大量板书的内容在课前预先整理、归纳好写入教案中。一些教师担心内容太少不能满足一节课的教学需要,不能把问题讲清楚,总是尽可能多地将内容放入幻灯片,有些甚至把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放到幻灯片上,上课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快速地播放每一个幻灯片。教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由于没有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内容铺天盖地地席卷过来,课堂容量大增。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学进度过快,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时间明显缩短,学生思考、理解的时间不够,无法接受教学内容。课堂信息量增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少了,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探究、分析,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接不暇,思维跟不上,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做笔记,学生囫囵吞枣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只是被课件生动的多媒体效果所吸引,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这样教学效果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比传统教学方式还差。另外,很多教师在用PowerPoint上课时,用屏幕代替了黑板。PowerPoint的教案是备课时事先做好的基本模式,很难适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这样既不利于教师对板书内容进行调整、修改,又不利于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景。此外,由于屏幕一屏的显示内容有限,内容必须分屏显示,这种演示方式把信息打成了小碎片,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性感知受到影响,尤其是项目符号的不恰当使用,把教学内容人为地分成不同的层次关系,这样学生很难把握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3.重PowerPoint课件制作,轻教学设计。

许多教师在运用PowerPoint教学时非常重视课件的制作而轻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些教师花了很大精力制作课件,有时为了一个好看的模版或图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甚至请专业人员制作。界面做出来非常漂亮,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演示效果非常生动,声音、动画效果非常逼真,学生上课就像在观看一部精彩的动画片。PowerPoint电子教案可以集成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如果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就能够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兴趣。但是,如果这种作用被过于修饰,甚至过于花哨,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一些无关的因素成为学生的视觉中心,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4.学生被动接受,教学过程缺乏交互。

PowerPoint软件本身只是一种多媒体演示软件,它的信息传送是单向传递的,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一些教师在运用PowerPoint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把教学内容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些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单向的知识传输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把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变成了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快捷工具,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在昏暗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师按顺序播放着一张张幻灯片,学生眼睛盯着大屏幕就像看电影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屏幕和教学内容,而不是学习者,PowerPoint的使用分散或减弱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复杂的思想交互,教师从课堂上得到的反馈较少,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地修正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调动起来。

三、提高PowerPoint电子教案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PowerPoint只是一个辅的教学工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手段,它只能帮助教师解决传统教学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而不能取代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使用PowerPoint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把PowerPoint和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1.合理使用媒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不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PowerPoint电子教案只能是课堂授课的助手,是创设学习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不能取代教师的活动。利用电子教案授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准确把握媒体使用的时机,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电子教案不只是便于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使自己变为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忽视肢体语言对教学的作用。教师是最好的教学媒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站在屏幕旁边,面向学生的方式教学,使学生在看大屏幕的同时能看到教师的活动,增进师生的直接交流。这样教师能够根据课堂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情、手势等,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同时,学生也能从教师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富有表现力的眼神、手势中受到感染。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应与课件的图、文、声、像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充分发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合理选择内容,注重教学设计。

PowerPoint电子教案不是教材和黑板的搬家。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显示的内容,每一屏的内容要简明扼要,围绕课题的中心,突出重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媒体,要能够发挥媒体的优势,再配以大量实例的生动讲解和详细的解释说明,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另外,教师应当做好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选择什么样的媒体,什么时候应用媒体,如何利用媒体创设教学情景等许多方面都需要设计。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材料与教学过程进行完美整合,充分发挥PowerPoint电子教案的优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课件版面。

教师对课件的版面设计应美观大方,每一张幻灯片的版面应做到美观工整,增强视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但版面设计也不要过于花哨,教师应尽量采用统一风格的设计模版,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为了保证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前后呼应,教师应当设置一个目录幻灯片显示课程内容的完整结构,每一部分内容演示完毕后,再从目录幻灯片进入到新的内容模块。这样不仅有利于使学生随时明确此时学习的内容在课程系统中的位置,而且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从而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教学内容。

4.灵活使用PowerPoint电子教案,激发学生互动。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使用PowerPoint电子教案授课时,教师必须灵活使用PowerPoint,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与教师、同学和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互动,提高学习效果。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PowerPoint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互动,教师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照着幻灯片读。在课堂上仅仅读幻灯片可能非常方便,然而教师照着屏幕大声读文本,这不仅是无用功,而且会使学生感到极其枯燥。应用PowerPoint的目的是为语言讲解提供一个视觉的补充,教师应把99%的时间用于看学生,而不是投影屏幕或电脑屏幕。

(2)合理应用停顿。PowerPoint应作为语言的视觉补充,而不是作为传递所有讲授内容的工具。因此,教师不能连续不停地讲解,要注意停顿,观察学生的反应,留给学生读懂屏幕内容和思考的时间。

(3)保持吸引力。很多学生的视觉能力比听觉能力强,因此,PowerPoint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可能导致一个问题:当教师讲课时,学生观看幻灯片像看电视一样,可能容易走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在学生的前面,教师的话和说话的方式应足以让他们关注,而不是关注幻灯片。

(4)隐藏光标。由于PowerPoint容易吸引注意,教师要尽可能少地分散学生注意力。在讲课过程中,当指针(箭头)在屏幕上移动时,一些学生很容易分心,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教师可隐藏指针,使用键盘上的箭头键切换幻灯片。幻灯片开始放映,教师可按下按Ctrl+L组合键,隐藏指针,即使移动鼠标,指针也隐藏了。在授课期间如果教师需显示指针,按下Ctrl+A组合键即可。

尽管有许多教师对PowerPoint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质疑,但它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辅助演示工具。在教学中,用还是不用PowerPoint,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来决定,不要盲目追求时髦。PowerPoint可以支持教学,但不能代替教师的讲授。教师必须清楚了解自己使用PowerPoint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自己、学生或是课程。使用PowerPoint的主要目标应当是通过促进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达到深入、持久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Tufte,E.R.The cognitive style of PowerPoint.Cheshire,CT:Graphics Press,2003.

[2]Rose,G.On the importance of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or what is the power of PowerPoint,exactly?Antipode,2004,(36):795-797.

[3]Jones,A.M.The use and abuse of PowerPoint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ife sciences: A personal view.BEE-j2.Retrieved on February 23,2006 from.bioscience.heacademy.ac.uk/journal/vol2/beej-2-3.pdf.

[4]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25-32.

[5]韩云瑞,张静.谈PowerPoint电子讲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5,(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