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场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07:32:59

游乐场作文

游乐场作文篇1

童年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是一个装满小秘密的盒子,是一个色彩斑斓荡漾欢声笑语的梦。我就在这个梦中成长。

记得一次,妈妈带我去大润发游乐场玩,游乐场里有好多玩具,吊环,画板。秋千,还有过山车。我首先玩的是荡秋千,荡的好高啊,就像在飞一样。然后我又去玩蹦蹦床,大家在一起玩,可真开心。过山车更好玩,有惊无险,让你心惊胆战的。游乐场里太好玩啦。

童年里的趣事太多啦,去游乐场玩是我最开心的事,你的童年也和我一样开心,快乐吧。

请记住本站的网址作文库

游乐场作文篇2

她想起陆离了.

第一次见到陆离她刚好也在哭,然后一块手帕就放在了她的手心中,她看到Nike鞋、Nike裤子、Nike衣服,还有一顶Nike帽子——一身Nike的男孩子。

“好啦好啦,别哭了,有什么事这么伤心呐?”“Nike”开口问,歪着脑袋,

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

“我……我的受链掉到水池里了,那可是陆絮哥哥送我的呀。呜……”洛亚的眼睛好象水龙头,眼泪不停地流出来。

“是这个水池吗?”“恩!”洛亚重重地点了点头,眼泪没有止住。

“唉……”男孩子卷起裤腿,一步一步走进水池,弯下腰,在水底胡乱地摸索着。

不一会儿,男孩子直起身,向洛亚喊:“是这个么?”声音中有挡不住的快乐。洛亚回头,看见水中的男孩,手里握着手链,脸上映满阳光,她一下子记住了这个男孩。

那年洛亚十岁,陆离十一岁。

“絮哥哥!你在吗?絮……”洛亚为眼前的景象怔住了:是他……

男孩揉着朦胧的睡眼,另一只手搭在门把手上:衬衫短裤,半露的肩。“你找谁呀?”边说着睁开了眼睛——瞳孔撑开眼皮转而又弯如新月:“手链没再丢吧?”

洛亚从惊讶中清醒过来,莫名的紧张和害羞扑卷而来,使得她说话也变得吞吐不清:“我……哦……那个……其实啊,上次……谢你忘……呃……呼……”

吐了一口气,缓解过来她混乱的心情说:“其实是因为手链坏了,然后才掉到水池里的。”洛亚始终低着头,,脸颊红红。在心里偷偷地笑。

“陆离,是谁啊,怎么这么久都不请人家进来?”陆絮也从房间中走出来,“哦,是洛亚啊,进来吧。”“啊?”洛亚回过神,“哦,不了,我还有事,再见,絮哥哥。”然后好象很急似的跑掉了。

陆离是么?大概是喜欢上他了吧?洛亚在心里想。

不知道为什么,洛亚发现自己居然渐渐和陆离熟稔了起来呢,可是比较郁闷的是:为什么每次遇到陆离,自己都在哭呢?

于是,洛亚的称呼由洛亚变成了丫头,最后又被敲定为“水龙头”。

于是,对话变成了这样——“喂,水龙头,帮我把杯子递过来。”“恩?……怎么又睡着了呢?真是懒惰的水龙头。”

要么就是——“亲爱的水龙头小姐,帮我写数学作业呗~~”

结果,有的时候,陆絮也被陆离传染,变成了一只只会叫“水龙头”的帅青蛙。

哦,不,是两只帅青蛙。

洛亚郁闷得要命。

洛亚平稳而又幸福的生活一天天过去。可她却从来没有想过有那么一天,她会看到陆离握住别的女生的手,在校园里光明正大地散步。

洛亚逃跑了。

游乐场作文篇3

昨天,我和爸爸去动物园的游乐场去玩了,那里有管道,滑梯,小车,楼梯,海洋球,转门,秋千,蹦床,平衡木。我玩得很开心。因为我交了2个朋友一个男,一个女,我和他们玩得很好。

北京XX小学一年级:金睿祺

游乐场作文篇4

前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来到施光南音乐广场。我们还特意带上了溜冰鞋和弟弟的小自行车,打算在那里玩个痛快!

到达目的地,我和弟弟便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弟弟骑上自行车,我穿上溜冰鞋,我们俩一起飞快地向前冲去。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弟弟骑得很快,我穿着溜冰鞋还追不上他。这时,爸爸对我说:“你能从桥上滑下去吗?”我看了看桥,虽然不高,可还是有些可怕。但我就是要试试,于是我鼓足勇气滑了下去。不料,我的技术还是不过关,我摔了个四脚朝天,可真疼啊!我坐在地上,一边揉着摔疼的屁股,一边埋怨自己:“滑不来就别滑了嘛!”突然我听见一阵叫声,啊!原来是喷泉!喷泉随着音乐好象跳起了欢乐的舞蹈,人们都看入迷了。

施光南音乐广场,真是名不虚传呀!

游乐场作文篇5

犹如风吹拂着柔软的柳条

被随便摆动着.

又好像被主人遗弃了的小猫,

默默地躺在那没有光彩的角落里,

却没有人曾注意到过

它们曾经在那漆黑的夜里,

发出孤独的.

会不会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一扇窗,

“砰 ”的一声,

锁住自己的情感.

那么,这扇窗是怎么样的呢?

是一扇生锈以旧的窗?

一扇华贵崭新的窗?

还是一扇轻得连自己

都会飘飘然的窗?

这扇窗或许给了我们鼓励,

给了我们关爱,

给了我们欢乐,

给了我们痛苦……

但你会想到吗

如果自己的那扇窗被随意打开,

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显在大家的眼前。

你的目光会有昔日的无暇吗?

你还会像小鸟一样欢乐自在吗?

或许有人会认为

自己的窗不可能被人碰开,

这扇窗会隐蔽住自己的一切。

可是你知道吗?有一个小精灵

正将自己的真实慢慢地磨灭,

游乐场作文篇6

关键词:旅游 演艺产品 平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215-02

平乐县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平乐县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民风淳朴、历史久远,旅游资源类型多样,集自然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于一身。作为桂林市五区十二县中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县域,平乐县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也是最足的。虽然平乐县是桂林南部四个县城(阳朔、荔浦、恭城、平乐)中,旅游业发展速度最慢的,但它是最有潜力的旅游优拓区。因此大力发展旅游成为平乐县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如今,开发演艺旅游已成为一种热潮,不少旅游目的地已取得显著成效,例如西安的《长恨歌》、《梦回唐朝》,云南的《印象·丽江》,北京的《北京之夜》等都是很好的例证。旅游演艺产品是演艺产品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文化有机结合衍生出的一种新型产品的类型。旅游演艺不仅完善了旅游地的产品结构而且能够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平乐县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具有开发旅游演艺产品的坚实基础,这对平乐县旅游演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旅游演艺产品的界定

旅游演艺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表现地域文化且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形式多样的具有商业性质的表演活动。旅游演艺产品可界定为:在旅游景区现场进行的各种表演活动,以及在旅游地其他演出场所内进行的,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它是演艺类节目与旅游活动的对接,是一种在不同类型的时空场合,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诠释地方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以吸引旅游者推动旅游消费为目的的旅游产品类型。

2 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对发展平乐县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2.1 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

国内的景区景点往往是静态的展示性的游览项目,动态的参与性的娱乐项目比较少,由此造成游客的旅游体验不足、逗留时间较短1。旅游演艺产品的出现可以使游客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文化的体验,从而延长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在平乐县旅游消费的概率。

2.2 丰富旅游产品,完善当地旅游业产品结构

目前,平乐县唯一可以走向市场化运作的旅游产品—— 源头镇仙家温泉,但是单一孤立的旅游产品难以影响旅游市场,难以形成完善的旅游业产品结构。平乐县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丰富其旅游产品的类型,还完善了平乐县旅游业的产品结构。

2.3 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将促进平乐县演艺旅游以及整个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平乐特色农业、手工艺制造、饮食、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兴旺,给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2.4 展现地方文化,提升旅游形象

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以展示平乐县地方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其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给游客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这既能提升平乐旅游形象,又能进一步推广平乐旅游形象,是其在桂林南部四县中的地位得到不断地提升。

2.5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及地方经济结构转型

平乐县应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等产业相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为推动本地经济结构转型做出贡献。

3 开发平乐县旅游演艺产品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1)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演艺与旅游的联结点和根基。平乐具有“千年州府之地”的形象感知、历代文人墨客的轶事以及留下的诗文、笔记 、野史、字画等珍贵的遗迹,更有浓郁的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

(2)旅游演艺素材丰富多样。

平乐县具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演艺素材。平乐的桂剧、彩调剧、船歌、香龙舞、文场、渔鼓、零零落、莲花落、打醮趋傩、长鼓舞、舞龙、舞狮、唱民歌、师公舞等民间灯戏歌舞赛事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这些演艺素材可以直接开发利用并转化提升为旅游演艺精品。

(3)区位条件良好。

良好的区位条件是平乐县开发旅游演艺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归纳起来,平乐背靠桂、柳、贺、梧四大腹地,面向珠三角这一广阔市场,是广西出入粤、湘两省的交通要塞之地,是桂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佳切入点。平乐拥有发达的水路、陆路交通,具有很强的可进入性。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平乐县旅游开发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区位条件,增加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推动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进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是旅游演艺市场繁荣的可靠保证。

3.2 劣势分析

(1)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虽然平乐县拥有丰厚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源,旅游演艺素材也丰富多样,但是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和供给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全县只有一处正式的旅游演艺类产品—— 平乐桂剧,其余的彩调剧、船歌、师公舞、香龙舞等都是民间自发的自娱自乐型的活动,基本没有形成有效的对外影响力。平乐应加强这些演艺素材的开发力度,争取形成旅游演艺精品,扩大影响力。

(2)后备专业人才不足。

在平乐,表演桂剧的只有少数是专业人员,而表演彩调、船歌、草龙舞的多是当地居民,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这些表演也只是他们业余的活动,缺乏文化素质,基本上没有能够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家、大家。就影响比较大的桂剧而言,也面临着严重的人才问题,专业演员缺少,演员老龄化,行当残缺,年轻人不愿意学,技艺传承断层。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旅游演艺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只有拥有大批既懂演艺又懂市场运作的经营复合型人才,旅游演艺产品才能更好地在市场中发展。

(3)旅游接待设施滞后。

虽然平乐县的外部可进入性十分强,但是如何让游客在平乐“住的满意、玩的开心、游的高兴”还依旧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平乐县只有一家正式的桂剧团;只有一家星级酒店,其他宾馆酒店都未达星级标准,无法接待大规模的团队客人;县内饭店较多,但档次普遍不高,农家乐规模小且档次低,卫生服务条件仍需完善;从县城到各景区景点的道路也普遍较差,难以形成快速便捷的旅游线路。平乐县应大力加强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善,给平乐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3 机会分析

(1)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的意见以及旅游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国策中,可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中文化旅游是的重要内容。发展旅游演艺产品正是在发展文化旅游,推进旅游也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促进两者的良性协调发展。开发旅游演艺产品正是符合旅游业转型升级要求的。

(2)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

建设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国务院赋予桂林以旅游业改革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神圣使命和重大历史机遇。在实验区建设要求中强调突出“用产业融合的思路增加文化等的附加值”,这对桂林文化产业是一个大好机会,特别是把平乐丰富多样的演艺素材融合到旅游演艺事业,这更符合方针的要求。

(3)县政府对旅游事业的高度重视。

平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县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来抓。2003年,提出“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战略;自平乐县旅游业度过萌发阶段迈入起飞阶段之后,县政府对旅游工作越发重视,提出了“旅游旺县”、“建设大桂林旅游发展新一级”等新的工作思路。县政府对旅游事业的高度重视,必定为平乐县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

4 平乐县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对策

4.1 对平乐地方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创新

加强对平乐地方文化的挖掘、探索,重点对丰富的演艺素材进行整理,向创新性和综合性转变,突出其文化性的一面。对平乐桂剧、彩调剧的一些传统剧目进行深入研究,对民间自发性的娱乐活动进行再度创作,对其进行大胆创新,在增加其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同时发现其与旅游演艺产品的共性与个性,结合个性开发,突出个性创新,做到因地制宜,贴近现代生活,符合现代游客需求,创建平乐旅游演艺事业品牌。

4.2 丰富演艺产品的内容,创新表演形式

平乐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与发展,不仅需要平乐地方文化为基础,还需要不断丰富演艺产品的内容,要创作出符合现代游客心理需求的演艺节目,加强其参与性和体验性,除了平乐代表性演艺产品桂剧和彩调剧以外,各种民俗歌舞、百戏杂技或现代卡通小品表演也要融合进去,做到既有个性化演艺精品又不缺乏大众化表演节目。

4.3 加强平乐演艺旅游形象的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

要打造成功的旅游演艺项目,必须及时将平乐演艺旅游形象推向市场。市场宣传和促销将为旅游演艺项目的推广成就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演艺项目的营销离不开与旅游单位的合作,“强强联合”与知名度高的旅行社或者景区签订代销推广协议。最后建立良好的口碑,扩大知名度2。

4.4 挖掘民间艺人,培养专业人才

平乐旅游演艺产品处于开发初期,其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利用政策支持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充分挖掘民间艺人,包括彩调剧、船歌、香龙舞等技艺人才,以纪录片、剧本、表演节目等形式传承民间演艺精华;成立向民间艺人学习技艺的学习班,更好地培育下一代演艺人才。

4.5 引入现展机制,实现良性循环

我们开发平乐县旅游演艺产品要以新的手法,引入现展机制,充分发挥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激发创造力。促进中小旅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旅游演艺企业的发展活力。

4.6 引导平乐居民积极参与,实现高效管理

平乐旅游演艺产品源自于民间特色地方文化,其开发也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我们要做好引导平乐居民积极参与演艺产品的开发与发展工作,并实现高效的管理, 采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平乐旅游演艺事业持续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样的演艺素材是平乐旅游演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平乐旅游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是平乐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坚实后盾。从平乐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总结出旅游演艺产品市场的发展对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开发平乐县旅游演艺产品能促进平乐县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平乐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平乐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定能获得经济、文化产业上的双赢。

参考文献

游乐场作文篇7

【关键词】游乐场;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一、我国大型游乐场游乐设施发展概况

(一)我国游乐设施行业发展迅速

我国游乐设施制造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逐步发展成熟,产品体系日益完善。中国游乐设施制造业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各类型游乐园的需求,而且部分技术及生产能力较强的游乐设施制造企业还将产品出口至东南亚、非洲、拉美、欧洲等国外市场。

(二)行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游乐设施的普及,相关的游乐设施的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如何在旅游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和旅客安全问题上获得共赢,这是每一个游乐场所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据此,我国各地关于游乐设施的行业监管体系开始逐步完善,对于游乐设施的安全问题也开始提上了议事日程,备受人们的关注。

(三)创意、策划和研发能力日益提高

游乐设施的创意、策划和研发能力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得得以推进,备受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惊险刺激的项目被研发和推广,在给人们带来惊险刺激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引发了相关的安全事故。可谓之,创新与安全并存,并伴随着旅游产业和游乐设施开发发展的始终。

(四)主要运营场所为主题公园

世界上最早期的游乐设施是可移动式游乐设施,受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游乐设施运营场所由可移动式发展至固定式。在我国,游乐设施最初便建设于传统游乐园内,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对游乐设施的需求逐步由刺激性、猎奇性向个性化、主题化方向发展,对游乐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互动性、体验感强烈的大型游乐设施。发展至现阶段,大型游乐设施主要营运场所由传统游乐园拓展至主题公园(如迪士尼、欢乐谷、方特乐园、长隆欢乐世界等),且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主题公园将在很长时期内作为其主要运营场所。

(五)大型游乐设施向个性化、主题化方向发展

根据《特种设备目录》指引,我国大型游乐设施目前的分类标准明确、种类基本齐全。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年)》及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大型游乐设施制造属于文化用品生产行业,兼具文化创意与特种设备制造业的双重属性,所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游乐设施所包含的内容也被要求不断丰富,创意及设计对行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大型游乐设施带给人们的刺激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未来大型游乐设施在创意及设计上向个性化、主题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逐渐明确。

二、游乐设施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近日,浑南区的恬恬妈陈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在浑南区一家室内儿童游乐场受伤的经历。上周,她带女儿到奥体中心对面商场里的一家室内游乐场玩,“里面有两部滑梯,一红一黄,那部红色坡度比较正常,而那部黄色的太陡了,我女儿非要滑,无奈我就护着她一起滑,因为太陡我们很难保持平衡,差点滚下去,我的一只胳膊下意识地往回N在滑梯上,胳膊被蹭掉一块皮。”

三、游乐设施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

(一)个人原因:游人安全意识低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游客并不知道游乐设施还应贴有“安全合格标志”。大部分游客表示:“既然是游乐场,游戏机器就应该是过关的。”当问到游客如何选择游乐场所时,这些游客则回答:“虽然也考虑安全问题,但更多的考虑是哪里的价格更便宜。”

(二)公共原因

游乐场管理有待完善。部分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管理,有些游乐场将游乐设施承包给个体商贩经营,导致设备处于没有专人检查、保养、维修,甚至无人检查、保养、维修的状况;有些个别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没有得到专业培训,甚至未经培训无证上岗。

四、游乐场安全隐患的解决措施

(一)防范游乐场所设备固有风险

为了规避固有风险应该从两方面进行管理:一是生产厂家,所有的设备生产厂家务必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进行生产,生产技术上采用国际先进的工程学理论和生产技术,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二是运营单位,运营单位在选择设备时应该仔细检查厂家提供的质量合格证书和监督检验证明,必要时完全可以进行查证确认无误之后方可进行采购。

(二)加强游乐场所运行安全管理

运营单位应该制定日常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好应急和紧急救援的方案和管理措施,并且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

(三)强化游乐设施运营过程监控

定期对设备的点添加剂,检查驱动螺栓是否出现松动滑落的情况,吊厢的固定螺栓和连接螺栓是否出现松动,吊厢的玻璃和栏杆是否完好无损、尽量不要在雨雪天气使用,风速较大的天气禁止使用;由于观览车在上下乘客时均是匀速行驶,速度较慢因此不会停机,所以必须由服务人员照顾乘客的上下安全;避免偏载现象的发生。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各地游乐市场的发展,国家也逐渐意识到游乐设施所带来的安全影响,因此通过相关的法律进行约束,虽暂时没有法律约束但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地做准备;作为厂家和运营商要树立企业的责任心从产品的制造、运营和维修,一定要做到步步为营,力争给游客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

游乐场作文篇8

[关键词] 农家乐旅游 宝鸡近郊 问题 对策

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品农家情、购农家物、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旅游,正成为现代都市人新兴的旅游方式。农家乐的兴起,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农民市场主体作用,促使农民进入旅游市场和参与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回归自然”的呼声渐起,广大游客对非名胜古迹的田园农家、乡村风情的热恋,致使我国旅游市场中的“田园度假式”休闲旅游产品倍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休闲旅游农家乐也在宝鸡市迅猛发展,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了推进宝鸡市近郊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宝鸡市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探索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宝鸡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优势

1.资源优势

宝鸡历史悠久,山川峻秀,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十分丰富。有部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66处,县级239处;部级自然保护区1处;部级森林公园2处;有风格独特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炎帝遗迹以及与之相关的天台山、张三丰修道的金台观、北首岭原始社会遗址、闻名世界的佛骨圣地、皇家寺院法门寺、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姜子牙钓鱼台、岐山周公庙、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五丈原、秦公一号大墓、丘处机修道地陇县龙门洞、高山草原关山牧场等著名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是当今旅游热点城市之一。宝鸡的民间艺术品以及土特产品丰富多彩,地方小吃风味独特,扬名省内外。这些优势资源奠定了宝鸡“农家乐”发展的大环境。

2.区位交通优势

宝鸡近郊的农家乐大多选址建设在城郊结合带或成熟旅游区附近,交通优势明显,交通路线四通八达,路况条件较好。市内交通以火车站广场为中心,在火车站广场可以乘公共汽车到达市内、市郊各景点。此外,在火车站广场有开往嘉陵江源头、大散关等各景点的旅游专线车。从市内乘公共汽车,微型小面包车或自己驾车半小时至两小时就能到达,可进入性强,路途短,有效的避免了游客旅游的长途劳累之苦。

3.价格优势

宝鸡人均消费水平不是很高,农家乐旅游带有观光度假的性质,适应了城市居民特别是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花钱不多,即可享受到宜人的田园风光,或爬山涉水,或垂钓踏青,或采摘水果,或娱乐经济实惠。游一天大约平均每人20元~70元,低廉的价格,特色的体验使农家乐在占城市人口较大比例的工薪阶层中拥有广阔的市场。

二、宝鸡“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宝鸡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

从2006年全市农家乐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三年来,全市8个县区20多个村发展农家乐项目经营户近360户,年接待游客67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6000多万元,农家乐旅游项目已成为我市旅游业和环城市旅游产业观光带上的一个新亮点。以市区为中心,在近郊的蟠龙原、冯家原村、胜利原、陵原等地方,兴起了以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等为主的农家乐观光项目,每天有三四千人进农家门、吃农家饭,在农家休闲度假,逢双休日和节日,每天约有二、三万人到近郊旅游观光。农家乐的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2.宝鸡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

(1)旅游产品单一,“雷同化”严重

寻求差异,开阔视野,满足猎奇心理,从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享受,是旅游的基本动机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产品,集游、食、住、行、购、娱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且与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参与性,因而产品特色鲜明。而宝鸡近郊许多农家乐推出的旅游产品重复,项目雷同,缺乏科学规划,层次低,功能单一,就是“住农家院子,吃农家饭,摘农家果”等基本上就是这一套(如表所示)。虽然这些旅游产品和城市生活构成差异,但如果家家都是这一套,天天都是这一套,就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会下降,吸引力也会下降。

(2)旅游环境建设有“城市化”趋向

游客对旅游环境的感知是旅游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作为农家乐旅游环境,它的吸引力就是乡村农家的自然状态。而宝鸡近郊农家乐的很多旅游景点建筑都是白瓷砖贴面,缺少农家民居特色,有的农家乐住宿建筑风格效仿城市,住宿规格向标准间看齐。还有的建设大型餐厅,大摆宴席,大酒店式的接待服务,游客享受的就是一种低层次的城市生活,缺乏农家个性化色彩,也没有乡土民居的特色,如有很多农家乐为了提高住宿档次大建装潢华丽的小洋房,房屋内部陈设也是宾馆化的一套,乡野环境氛围不够,这完全违背了农家乐的旅游环境特色,也不能满足游客想要体验田园风光、农家宅院的需求。

(3)旅游产品缺少文化内涵

人类具有文化好奇和求知的天性,物质生活越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就越强烈,因此旅游者对感受不同质的文化,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生活状态的需求也就越强烈。为了满足旅游者对文化的追求,势必要引起景区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开发。目前宝鸡近郊兴起的农家乐旅游产品还很粗糙,仅停留在观光、餐饮和娱乐的低层次上,能够反映民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很少,这与游客的旅游需求发生矛盾。

(4)缺少集体性参与的旅游产品,农事活动提供不足

目前,宝鸡近郊农家乐的客源主要是三大人群:一、市区的“上班族”在双休日,节假日居家旅游或和朋友旅游,二、中老年人平日的锻炼旅游,三、单位集体节假,纪念日旅游。从客源来看,旅游者具有群体性的特点,但现有农家乐中能集体参与的旅游产品很少,很多游客都不能体验到集体参与的乐趣,也只是换个地方坐一起喝茶,聊天,下棋打牌罢了,缺乏特色,缺乏新鲜感。此外农家乐的农事活动是旅游者体验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旅游项目。农家乐旅游的过程就是为旅游者创造体验农村生活,生产以及农村风貌的全过程。但宝鸡近郊“农家乐”现有的农事参与活动仅停留在采摘上,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抓住目前旅游者不仅仅重视旅游结果,而是更重视旅游过程中的情感满足和愉悦感受的心理特征

三、宝鸡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

1.以差异性模式突出农家乐旅游的特色

宝鸡近郊周边塬区各地农家乐与市中心间的距离都相差不大,竞争激烈,很容易相互效仿。因此应从总体规划上入手,依托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不同来发展自己的农家乐。如:北坡有公园,有金台观,其他塬区就没有,陵塬有大唐秦王陵,其他塬区就没有。由于小地域空间的不同,在饮食,生活习惯,生活习俗上都会存在差异,即便是同一种食物,不同地方,不同的人做法也会有差异,必须突出、扩大这种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吸引力。农家与城市要有差异,农家与农家之间也要有差异,应形成“家家有特色,村村有主题”的特点。开发模式应“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充分发掘特色,发展特色产品、特色餐饮、特色服务,真正形成游、食、住、行、购、娱一体的特色产业链,用特色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2.以田园公园模式建设“农家乐”的旅游环境

农家乐景点建设并不是城市建设的简单模仿,景点设计与建设应于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景观相和谐,要给游客不同于城市建设的体验。田园公园以乡村自然景观,农事生产,乡村风俗风情为主题,是乡村景观地方性特色景观的展示空间,但不进行特意的人工景观汇集,而是真实展示乡村景观的本来面貌,才是农家乐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和发展的源泉。宝鸡近郊农家乐大多都分布在市区周边塬上,农业景观丰富,完全可以利用当地农业景观发展主题田园公园式农家乐。如胜利塬和蟠龙塬可开展“油菜观赏周”,“荞麦观赏节”等主题观赏活动,黄灿灿的油菜花,红殷殷的荞麦花,一定是市民郊游的好去处,游客在此即与大自然保持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又享受了宁静详和的氛围,在大自然的“氧吧”中获得身心的快乐,忘却对城市喧嚣快节奏的工作压力,这是对游客需求的最大满足。

3.以文化中心模式提高“农家乐”的品位

文化是旅游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农家乐应着力挖掘民俗文化,设置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在亲身参与,充分体验中感受农村的风情民俗和地方文化。宝鸡作为“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民间工艺品之乡”,悠久灿烂的历史积淀宝鸡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清姜河畔塬区“农家乐”临近炎帝陵可大力开发具有农耕文化的旅游产品,开展农事参与的“套餐”模式,从耕作,浇水,除草,施肥,培育,采摘各个环节都设置活动,使游客得到全过程的亲身体验,并获得农耕文化的愉悦的同时又能获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育 ,这对于居家旅游,有孩子的家庭更具吸引力,这种时段“套餐”模式的旅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重游率。此外还可根据传统时令设计体验性的节庆农家乐,宝鸡市周边塬区的农家乐可利用其本身的地势高,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等优势,中秋,端午等时节可举行大中小型集体共度佳节活动,既为游客营造了“开轩面场埔,把酒话桑麻”的意境,又能使其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4.以多层次开发模式拓展“农家乐”的旅游项目

农家乐的客源在年龄,学历,职业以及出游的群体性上有明显的层次性。因此,需根据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设置旅游产品。一般年轻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猎奇,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倾向于放松,老年人怀旧心理较强。应按层次需求来深化和拓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内容。如可现场进行具有宝鸡浓郁乡土气息的剪纸、刺绣、脸谱、草编、灯笼、根雕等民间艺术品的制作活动,既满足了游客的猎奇心理,又加强了游客的参与性。宝鸡市渭滨区冯家塬,金台区蟠龙塬、胜利塬等地还可利用其地势高而平的特点设置如:秧歌、踏青、放风筝、拔河等游乐项目来吸引城里不同层次的游客。还可以针对宝鸡各大企业事业单位,每逢佳节或是特殊纪念日,组织员工选择农家乐作为户外活动的场所,开发能够体现团队精神,提倡互帮互助的旅游项目,营造更强的具有集体观念的环境氛围。

四、结语

宝鸡近郊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本着差异化,特色化,层次化,中心化的原则,提高旅游活动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为进一步发展宝鸡旅游事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巩前文张俊飚:体验经济与“农家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J].2006年第11期

游乐场作文篇9

    关键词:休闲旅游;发展思路;山地休闲;民俗休闲

    作为旅游新的转折点与增长点的休闲旅游是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标志,正在成为旅游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产品,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发展湘鄂陕渝黔桂边区(以下简称边区)休闲旅游不但可以重塑边区旅游形象,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改变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产品升级,实现传统观光旅游产品转型,提升市场开拓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满足旅游者多元化、个性化、娱乐化的旅游需求,而且可以通过优化调整基本旅游消费产品与非基本旅游产品比例,完善食、宿、行、游、购、娱产业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直接壮大休闲产业规模,间接辐射带动休闲产业链条上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旅游经济放大效应。

    一、以山地休闲旅游为重点,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玩”字上下功夫

    山地休闲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中代表主流方向的一类产品,在旅游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打好山水牌,依托生态条件,大力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对于促进边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重庆万盛等地着力打造以山水、生态休闲产品为核心的龙头项目,带动了整个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自然山水旅游资源密集,名山秀水多,生态环境好,山水风光美,且在区域内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湘西峰林奇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极具特色;鄂西拥有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等名山秀水和恩施州八大自然奇观;陕东南山水秀丽;渝西拥有小南海、乌江画廊、大宁河小三峡等旅游名胜,黔东“一山”(梵净山)三江(乌江、锦江)景色迷人;桂东北山水甲天下,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今后应该以山岳、河流、溪谷、叠水、峡谷、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基础,依托现有各类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生态环境好的地区,按照舒适感、安全性、快乐感、个性化和亲近自然的要求和充分体现休闲、娱乐、身心健康功能的原则,采用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情境化、体验化的手法,从养生、游乐、运动、科考、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等方面去打造赏山亲水等山地休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尽享大自然之美的同时,尽享家庭之舒适与温馨,尽享康复、餐饮、娱乐休闲之便利,尽享民俗、文化、艺术休闲之乐趣。为此,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自然”上做文章,在“绿”字上下功夫

    休闲旅游反映的是一种自然健康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休闲旅游项目的特征是:崇尚自然、生态回归、追求舒适和以人为本。发展山地休闲旅游自然是根本,绿色是主调,“寓教于游”是目的,产品博大精深的知识含量是核心。所以,开发山地休闲旅游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开发服从保护,开发促进保护”的原则、“先环境,后产品”的思维、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化规划的设计方法,做到先天保护与后天雕琢相结合、自然开发与人文雕琢相结合、开发建设与恢复生态相结合,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确保资源开发规模与市场发展速度,生态环境相适应,把休闲旅游活动规模严格控制在区域旅游资源潜在保障力、区域社会经济潜在支持力、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潜在承载力所能容许的范围内。

    2、加强原生态环境和本土意境保护,科学安排休闲活动的范围、方式、线路,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切实保护自然与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的原生性和完整性。

    3、饭店、娱乐场所等接待服务设施和酒吧、茶吧、休闲吧等各种休闲项目建设,应采用生态技术,运用环保材料,坚持消耗最小原则,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策略和效益质量型增长模式,合理开发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具有自然亲和力的休闲旅游产品。

    4、实施综合开发导向模式、综合投入开发模式和循环开发过程模式,将休闲旅游业与旅游衍生行业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跨行业、复合型的旅游产业链,促使休闲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在紧密互动发展中产生良好的旅游经济放大效应。

    (二)以休闲度假为核心,在“游憩”上做文章,在“乐”字上下功夫

    休闲度假旅游是一种内容广泛、综合性强、自我调节度好的游憩方式。游憩方式是人们“玩”的方式,也是休闲旅游最基本的内容。休闲旅游度假的主要客源是城镇居民(边区周围有西安、重庆、贵阳、常德、长沙、桂林、武汉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如何让游客玩得开心,玩得新鲜,是提高游客满意度和认同感的关键。所以,在开发山地休闲旅游项目时,要十分注重创新游憩方式,强化休闲旅游产品享乐性功能,在“闲”与“乐”上做文章,在满足旅游者快乐需求方面下功夫,积极开发娱乐性强、互动参与性大、文化内涵表现形式新颖的休闲娱乐项目,把“闲”产品与“乐”产品做大做好,培育以康体、康疗、康乐为主要内容的休闲产品,用休闲度假和康体娱乐等主题休闲游憩产品引领当地休闲旅游发展方向。目前应重点打造以下六类产品:

    1、山野运动休闲类产品:攀岩、滑道游乐、“野战体验”、林间跑步、林地野营体验、拓展训练溯溪、林中生态游泳等。

    2、康体养生类休闲产品:氧吧、生态阳光浴、森林雾浴、温汤浴,野营垂钓等。

    3、野趣游乐类休闲产品:生态乐园、景观迷宫、林中狩猎、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高空体验、森林游艺园等。

    4、观光休闲类产品:山林小寨、盆景花卉园、科普植物园、碧水走廊、珍稀树种观赏园、山野建筑小品游憩、蔬菜瓜果观赏园、食用菌养殖园等。

    5、山野餐饮休闲类产品:森林酒吧、生态大棚餐厅、山珍野味品尝屋等。

    6、消遣娱乐类休闲产品:原生态歌舞表演、当地民俗文化艺术表演等,为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山水休闲产品和优质服务。

    二、以民俗休闲旅游为主导,在“文化”上做文章,在“特”字上下功夫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回族、壮族等30多个民族文化灿烂,民俗民风古朴、民族工艺绚丽多姿,民族戏剧歌舞异彩纷呈,开发具有神秘诱人魅力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民族民俗休闲旅游,既可以以中低端休闲旅游产品满足国内游客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促进边区旅游的快速发展,又可以以高端休闲旅游产品满足国外游客对境外休闲旅游的需求,促进边区旅游与国际旅游接轨。

    在旅游产品文化性回归的大潮中,追求文化体验,体验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以取得情景交融的休闲、身心享受的愉悦和人生气质的升华,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特色是休闲旅游的精髓,文化是休闲旅游的灵魂,在休闲旅游市场竞争中,文化的差异性竞争将成为争夺客源市场的主流。所以,湘鄂陕渝黔桂边区开发民俗休闲旅游应该以民族文化开发为主导,以民族文化宣传为中心,以民族文化内容策划为重点,切实注意文化活动的导向、文化主题的定位和文化形象的设计,以民俗风情体验和特色购物为重要发展方向,以特色美食、娱乐为重要补充,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文化整体包装和文化载体建设,突出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习俗特色和时代特色,塑造文化,创造品牌,培育特色,打造精品,构筑文化意境,创造文化氛围,提高民俗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转型”上做文章,在“新”字上下功夫

    发展湘鄂陕渝黔桂边区民俗休闲旅游应该围绕“如何开拓市场”这个中心,确立以游客需求和期望为导向,通过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客户群,优化项目功能布局,做好全面创新这篇文章。通过产品创新、品牌重塑和游憩方式设计,打造融观赏、休闲、度假、游憩于一体的民俗休闲旅游项目,给游客全新的体验经历,将纯观光型游客转化为观光、休闲、度假型游客,把边区旅游景区建成兼具山水观赏、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娱乐体验、美食购物功能的民俗休闲旅游目的地。

    休闲旅游是城镇居民双休日、节假日、年假期和带薪旅游的首选旅游项目,但这方面的游客其社会、经济、文化、年龄、爱好、兴趣各不相同。因此,民俗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应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游客的消费心理,实施多元化的产品开发策略,打造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但无论何种旅游产品,首先必须进行认真的资源分析、市场分析和产品分析,然后进行形象策划和市场开发,提升产品的地域组合度、类型组合度和区域优势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以中低端市场为主体,在“多元化”上做文章,在“体验化”上下功夫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开发民俗休闲旅游产品要以市场需求作为“风向标”,根据当前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大众化、家庭化、国内化、中档化等特点,确立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兼顾高端市场”的市场定位战略,即在重点占领中低端消费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开拓高端消费市场,促进民俗休闲旅游与国际休闲旅游接轨。

    三、以资源优化整合为宗旨,在“创新”上做文章,在“品牌”上下功夫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发展休闲旅游关键在于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旅游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旅游产品的品牌塑造,促进休闲旅游向深度、广度和高度发展。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以区域合作为切入点,提高休闲旅游生产力乘数效应

    现代休闲旅游业依托性强,关联度大,覆盖面广,是一个行、游、食、宿、购、娱六大要素有机结合、极富挑战性的产业。当前,休闲旅游市场的竞争已是整体实力的竞争,为确保本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性、旅游产品促销的有效性和旅游运行的高效性,必须充分考虑休闲旅游发展的区域性、空间性、时序性、约束性等特点和区域休闲旅游发展特定时空尺度上的发展潜力,优化整合旅游生产力,把构成休闲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的各类企业,按照“合纵联横、优势互补、统一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战略,搞好景区与景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景区与企业之间以及景区内部、企业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提升各地区休闲旅游产品的地域组合度、类型组合度和整体优势度,加快各精品旅游景区(点)和黄金旅游线路连线并网,实现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品牌共享、信息共享、客源共享和市场共享,提高本区休闲旅游生产力的乘数效应。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应该把发展边区休闲旅游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来抓,通过体制创新增强休闲旅游发展活力和优化休闲旅游发展布局,建立多元、开放、高效的休闲旅游市场体系,提高边区休闲旅游整体竞争力。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促进边区休闲旅游的区域合作:突出政策引导,抓投入,促稳定发展;突出协调服务,抓规划,促有序发展;突出统筹规划,抓联合,促特色发展;突出行业管理,抓规范,促健康发展。

    建立统一的权威性强的规划部门、管理部门、协调部门和协作机制,为边区休闲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实,湖南省政府2002年就提出打造“大湘西旅游圈”的构想;黔渝两省市2002年也提出联手“千里乌江画廊”旅游精品的协议;贵州省的旅游开发战略是“完善西线”,采取东接“湖南凤凰和张家界”的思路;渝、川、黔三省市2005年达成《共同打造川黔渝三省市金三角旅游化》的协议;湖北省旅游局建议国家旅游局协调湘鄂渝黔四省市努力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品牌,建成一体化的旅游圈。上述各项区域合作已初见成效,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前景广阔。

    (二)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实现休闲旅游发展新突破

    创新是本区休闲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国际休闲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的主动与被动和创新的快慢与效果,已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加快旅游资源创新(主要在原初性、特色性和表现力方面)、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主要包括产品类型、产品功能和产品开发手段创新,着重从产品特色性、体验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展开)、旅游品牌创新(主要包括品牌质量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和品牌扩张与延伸三个方面)、旅游规划模式创新(主要包括确定特色基调、功能分区和空间构景)、旅游营销管理创新(主要包括形象塑造、渠道选择和促销手段三个方面)、旅游设施创新(主要在生态化、娱乐化和个性化方面创新)、旅游服务创新(主要在智能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务方面),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新突破、旅游产品品牌建设的新突破、旅游产品格局的新突破和旅游产品促销的新突破。

    (三)以品牌塑造为手段,增强休闲旅游地吸引力

    在休闲旅游消费日益个性化、享乐化、体验化、生态化的今天,粗放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低水平的旅游经营管理和落后的产品营销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不断增长的对较高层次旅游消费的需求,无法给予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所期望的核心价值(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也无法解决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的矛盾。休闲旅游发展迫切要求从目前片面强调开发速度和开发规模转向品牌塑造和品牌营销。品牌已经成为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区域休闲旅游水平的基本标尺和旅游企业竞争的制胜法宝。因此,在目标市场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展现旅游地品牌形象是休闲旅游品牌建设的中心问题。

    品牌的实质就是形象,塑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形象,意在根据区域特征(旅游地所在的地理文脉和地方独特性,充分挖掘和深入分析市场特征)、行业特征(充分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偏好)和市场特征(反映旅游需求的热点、主流和趋势),结合地理文脉和空间层次,全面准确表达旅游地特征,体现市场特征,反映消费特征,引导游客全面感知旅游地的亲和力,从而使旅游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旅游地产品品牌创新要着重抓好品牌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扩张和品牌内涵创新、品牌表现创新和品牌基础创新工作。夯实品牌文化底蕴,提升品牌品质,形成“精品连线、并网、成片”的休闲旅游品牌网络。

    参考文献:

    1、冉斌.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J].经济纵横,2004(2).

游乐场作文篇10

从历史来看,旅游产业发展前期的川南苗族生活环境相对独立封闭,文化生活相对单一,因此音乐成了苗家人最流行和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就苗族音乐本身来讲,仍是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间有传说“芦笙不响,五谷不长”,可见音乐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村前寨后,农闲季节,逢年过节,寨里的男女老幼聚集在一起,吹起芦笙乐,跳起芦笙舞,边唱边跳,尽情狂欢取乐的场景随处可见。在这样人人参与的文化氛围中,创作了表现苗族人民劳作的山歌和号子,有叙述祖先辉煌历史的苗族古歌,在祭祀、节庆、婚丧等场景使用的礼仪音乐,有男女表达情感的情歌等,表现形式自然朴素,苗音乡风浓郁。音乐的交流与传承主要局限于本民族内部的,以自上而下、代代之间的口耳相传的传承模式为主,人们再通过民俗节日等社交活动中用音乐抒感、传递信息,川南苗族音乐就在相互交往中得以传播。在这一阶段,川南苗族音乐文化与旅游没有产生更多的联系,二者有着相对的独立性。苗音就是苗家自我为中心的一种内在的封闭的文化活动,旅游多是苗家山寨之外的人对这片土地的一种静静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一种产业,不再保持其静悄悄的特质,融入了更多的热烈的元素。

旅游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多元的文化交流活动,融入了音乐文化、美术文化、体育文化以及由之而形成的习俗文化的内容。这其中,音乐文化以其丰富悠久的历史积淀,绚丽多彩的民族地方特色,主动地参与、整合到旅游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来,成为旅游活动中独具特色揽胜之处。在当下,音乐已经与旅游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其结合的程度甚至代表了这个地方旅游的发达程度。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多姿多彩的川南苗族音乐提升了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勤劳智慧的川南苗族人民以其丰富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创造了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的音乐艺术,不仅是展现川南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体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典范。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与川南苗族民俗文化、节日活动、风土人情等融合在一起,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旅游文化舞台精彩纷呈,成为该区域创立旅游景点的重要的衬托。正因为民族特质、民族音乐文化,打造了特别的旅游文化,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吸引力。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旅游也为川南苗族音乐文化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发展空间,使苗族音乐文化很快走出偏僻之地,有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川南苗族聚居区旅游景点的设立,以往相对分散和封闭的传播空间,被拓宽和丰富,并更加开放。川南苗族音乐文化借助旅游的载体作用,将绚丽多姿的音乐作品、风格各异的民间音乐技能,向世人做尽情的展示,通过旅游的窗口,宣传了音乐中的民族和地方性特色,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展示川南苗族音乐文化的绚丽风采和传奇魅力。同时,旅游也成为吸收外民族地区和异地文化的主要场所,它们在相互的交融中,将旅游活动演绎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旅游把川南苗族音乐推送到新的领域,并不断有着新的进步与发展。

二、川南苗族音乐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变迁与思考

以苗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的发展近年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也进一步促进其变迁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传播空间的改变。通过空间上伸展的蔓延性,形成音乐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传统的川南苗族音乐文化原本是在固定社会群体的区域中,一代一代自上而下、从古到今绵延不断的方式不断传承,它的传播区域遍布村寨,文化空间相对分散、自由。而活跃在旅游活动中的音乐则发生了空间的转换,多种特色鲜明的音乐内容逐步迁移和集中到特殊的区域进行文化交流,例如在园区中设立苗族风情园、苗族文化大舞台等都是传播空间变化的具体形式。这些空间继承着原来的音乐文化交流现场,同样具有传承的意义,有些则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而成为以旅游展示为目的的元素和标志。如在旅游活动中,婚俗音乐原本是在民间的婚礼现场吹奏的,但为了便于游客观赏方便,婚礼的现场已经不是真正的现场,而是观赏性的表演现场。同样,传承主体和传播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音乐文化要通过积极的有利的传播方式才能实现交流和传递。在旅游文化传播空间中,大家从各地汇聚拢来,参与到由多种民间音乐组成的集体娱乐中,这是通过直接传播方式实现人们对川南苗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同时利用旅游景区所播放和销售的宣传川南苗族音乐为主体的音像制品、音乐书籍、乐器等中间媒介和信息的间接传播方式,将传统音乐文化传递到不同群体、异地他乡。

传承的主体也由原来人人熟悉、随心所欲参与的传统文化活动,转向为部分人或爱好者掌握并有组织表演,游客变成观众。同时,这种文化的规范化、观赏化、表演化特点愈发地突出。旅游点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把原来散落于乡村山寨、田间地头的音乐形式,逐渐汇集到旅游景区中,进行一些有组织有安排的表演,将原来简单朴素的演出场地,加入了现代舞台美术、灯光背景等现代技术,变得更加五光十色;原来随心所欲、自然纯朴、即兴的表演形式也已经经过专业的编排和策划,逐渐走向规范和同一,成为规范化、观赏性的表演方向,演出中的传统成分也充满了现代传媒和现代元素的加工和创新,注重场面的宏大和热闹,突出现场表演化效果。音乐本身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音乐文化的实际功能和表现功能进行着相互转换。旅游活动的音乐实用价值发生了转变,主要体现展示性表演功能及其艺术价值。例如,在旅游点中见到的礼仪音乐表演,已经不具有祭祀祖先、祈福除灾的具体实际价值,而仅仅在于集中地表达对当时热闹场景的再现,主要体现的是表现性功用;又如舞台上所演唱的劳动号子或具有号子特点的创作歌曲,都不具有实用性功用意义,而只是展现与生产劳动关系密切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的艺术表现价值。功能发生变化的另一种表现是,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转换。在旅游中,某些音乐形式和内容中的宣传教育作用和娱乐功用侧重点已经有所改变。在川南苗族旅游区举办的民间风俗节日活动中,将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体育、杂耍、游艺等融会在一起,构成大家集体娱乐的机会,这时的音乐中的娱乐功用已经偏重于前者,音乐中以“自娱”为轴心的功能,已转化为“娱人”娱乐。如婚嫁喜庆礼仪中的音乐都有或多或少的教化作用,但在旅游中的酒楼茶馆中出现的表演,则主要起导游、助兴、消遣的娱乐作用,音乐社会功用的侧重点已经有所变化。音乐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情趣在发生变化。

在旅游活动中的音乐文化,由于脱离其生长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缺乏本民族音乐传统与历史的熏陶和洗礼,缺乏对本身艺术价值充分的认识和信心,因此创作和表演缺乏朴素本真、自然抒咏的艺术风格,所创作的作品苍白而空洞,表现力也缺乏自由自在、原汁原味。其次受旅游业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原则的影响,大多数苗族老百姓更热衷于商品利益的获得,导致价值坐标的倾斜,在创作和表演上常常仅仅是为了符合商业合同约定好的演出,缺乏音乐创作的真正感受和体验,使音乐的表现趋于形式化,技巧化,程式化。他们不热心、不积极参与日常的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学习,不投入激情进行表演,更喜欢追求舞台上五光十色、缤纷绚丽、流于形式的华丽表演风格,这导致旅游产业中音乐逐渐成为道具性、观赏性、表演性的文化符号。这种脱离生活基础的表演是值得警惕的,因为音乐文化也必须来源于生活,如果不扎根于生活,单纯为了娱乐旅游而蜕变,则很容易流于媚俗而失去文化的生命力。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倾向是,在对一些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借鉴和取用时,缺乏理性的价值判断,破坏和冲淡了川南苗族音乐的典型个性性艺术风格。一些旅游性质的演出活动,整体效果上缺乏充分的自信,演出的创作、编排上显得粗糙,缺乏成熟的个性化特征。反观其他地区的苗族音乐文化,其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极好地渲染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一方面人才辈出,一方面成果在发掘保护与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对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川南苗族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索

川南苗族音乐文化是具有少数民族和地方区域性特色的音乐文化,它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旅游业的发展,为川南苗族音乐文化带来创新和发展机遇,但是如何在这种“经济为主导,文化参与”的社会发展大潮中,不迷失自己发展方向,协调和平衡好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相互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科学、理性地理解音乐与旅游相互关系。

川南苗族音乐有其土生土长的文化空间和土壤,这种空间不仅是音乐内容和形式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背景,也是创作的源头和发展的依托。由于当地旅游项目的进入,音乐文化这种原生态的音乐传播空间已经被改变了,以前村寨田间、屋前屋后笙鼓齐鸣、歌声绕梁的热闹音乐文化已经变得相对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在景区指定的规范舞台或是政府为招商引资而专门打造的节日文化活动中呈现出热闹进行时。人们开始离开原有的的创作空间,创新意识开始淡漠,表现形式渐显规范却呆板重复。这些变化从一定程度禁锢了人们创作的源泉,改变了音乐审美的思维和趣味,扭曲了音乐价值观念的取向,从而打破音乐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平衡。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有必要理性科学地理解音乐与旅游的相互关系,更要将其放在一个更长远的方向上去规划,有效的整合两种资源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相互依托、相互借鉴的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我们是通过旅游活动的平台去展示和宣传音乐文化,而不是仅仅依赖旅游的载体作用来体现音乐的内涵和价值;我们是用音乐文化活动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成为它的附庸和符号,这其中“保真”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引入苗族音乐文化,要确保这些文化是真正属于苗家,让真的文化打动人。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旅游的载体和宣传窗口作用,全面展现苗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和魅力,进一步做好苗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

目前,川南苗族音乐作为地域性分布民族音乐文化,影响力较弱。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的载体和宣传积极作用,挖掘音乐的丰富历史内涵,力争凸现出音乐文化中的亮点和特色,创作能展现音乐原貌的优秀、高质量作品,拓展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拓宽宣传渠道,使之配合旅游的宣传作用,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宣传阵容,全面展现和提升苗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和魅力;牢固树立传承和保护重要意义观念意识,营造一种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目前,川南苗族地区运用旅游产业带来的巨大推动,逐步树立了较强的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使得音乐在旅游的发展中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例如作为川南苗族史诗而定位的宜宾珙县苗族古歌,申报了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可喜的,但同时也是令人不安的,因为这些苗寨中会古歌的人年龄大都是50岁以上的人。“扶弱”是具有紧迫意义的工作,这些苗家音乐文化如果不加以关注,不以旅游产业的平台为契机加以保护,也许再过些年头,这种古朴的文化将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