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发现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18 22:10:31

我的新发现作文

我的新发现作文篇1

活动刚过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人搞一件小制作,题材自选,活动结束时完成,算是“毕业论文”。

听老师讲,看老师做,挺容易的,可是让自己动手,就傻眼了。我做什么好呢?

小时候,我玩“小公鸡啄米”,那要用手不停的操作。能不能像老式挂钟那样,在下面装个摆,搞成半自动呢?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得到了老师的指点。老师说:“好联想是创造的起点,也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靠实践,自己动手吧!”

我再求爸爸,爸爸是个建筑设计师,搞这样的小玩意根本不在话下。

谁知爸爸的回答更干脆:“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才能有收获!”

一连三个“自己”!

我学着爸爸的样子找资料、制图、备料、动手……经过一段时间,还真的把半自动化的“小公鸡啄米”造出来了。

不但造出来了,而且在制做过程中我意外的发现了一条规律:摆线的长短和啄米的速度有关。我灵机一动,又在摆线的下端串了三个小环,这样,我的“小公鸡啄米”不但实现了半自动,而且达到了多功能。

你瞧,两只活泼可爱的小公鸡,固定在一个精致的支架两端,相向而视,栩栩如生。

把摆锤挂在中间环上,拿起支架,轻轻一晃,两只小公鸡便轮番不停的啄起米来。你一下我一下,不紧不慢,十分滑稽。

摆锤上移,速度加快,啄米变成了抢米,你一下,我一下,拼命争抢,像几辈子没有吃过东西似的。

把摆锤移到下面的环上,又能看到另一翻景象:两只小鸡在慢慢腾腾的找米,你一下,我一下,悠然自得,彬彬有礼……

我的小制作博得了老师的称赞,老师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表扬我的钻研精神,还说:“这位同学不但出色的完成了作业,而且发现了一样最珍贵的东西。”

说我钻研是真的,可说我发现了“最珍贵的东西”,我却有点不明白。

我得问一下老师。

老师说:“你会明白的,把你的作品进一步改进一下。在改进的过程中,你自己会弄明白的。”

还能怎样改进呢?

你一下,我一下……我盯着两只不知疲倦的小公鸡不知饥饱的小公鸡,搜肠刮肚的思考着……

忽然,孙悟空的形象在我眼前一闪,能否改装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我找来一本连环画,照样子绘制了一个孙悟空,一个猪八戒和一个化做美女的白骨精……改装工作完成后,我又在桥式支架上贴了一枚小标签:“师兄弟怒打白骨精”。

星期天晚上,我坐在电视机前,欣赏我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米老鼠和唐老鸭》:

“这事沃特·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

在播音员叔叔亲切悦耳的解说声中,米老鼠和唐老鸭的造型在屏幕上不断的变换着……

我眼前一亮,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改装方案。

我坐不住了,一头扎了进我的“工房”。

爸爸和妈妈知道我的创作进入了“角色”,都没有来打扰我。

当我把写着“米唐二将夺冠战”的标签贴上桥式支架时,时针已指向了11点。

我喝了杯水,吃了点东西。

11点10分,我慎重的拿起我的“作品”,左右轻轻晃动了几下,一场争夺乒坛霸主的决斗开始了,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米老鼠好像在扣,唐老鸭似乎在削,还真有点架势呢!

成功了!我高兴的真想喊起来,但马上安静下来了。爸爸妈妈还要早起上班呢。

该睡了,但一点睡意也没有,我关掉灯,躺在床上,捧着我的第三件“作品”,想着,想着……

从“啄米”到“怒打”,从“怒打”到“夺冠”,经历了一条由联想、实践到成功的道路。

从鸟到飞机,从鱼到轮船,不也经历了这样的道路吗。

还有,从中国古代的火箭,到美国的航天飞机……

我的新发现作文篇2

陈硕

指导教师:黎英

福建省南平市滨江中路447号A座904#室

邮政编码:353000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它让我们增长知识,它让我们茁壮成长。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五岁的表妹来我家玩,我高兴得不得了,便领着她来到楼底下的公园里玩跑跑捉。表妹那银铃般的笑声感染了我,轮到我追她时,我加快了脚步。表妹见我快要追上她,慌了神,一边拼命跑,一边不时回头看看我所处的位置。“哎?眩保?惶?砻么蠼幸簧??幼啪汀巴郏?邸贝罂奁鹄础N胰?讲⒆帕讲奖脊?ィ?ňσ豢矗?患?砻米?诘厣希?治孀哦钔罚?壹?瞬唤?睦锇蛋到锌啵骸盎盗耍?际潜砻迷谂懿绞保?纷驳搅艘巫由稀薄N仪崆彡??砻玫氖郑?睦锊蛔〉仄淼唬骸扒?虿灰?驳锰?现匕薄?上В?怂悴蝗缣焖悖?蔽铱吹奖砻猛飞系拇蟀?保?挥傻孟帕艘惶?骸昂牵≌饽睦锸前??蛑本褪且桓鲂÷?钒。保??拧按笥赇桡?钡谋砻茫?壹泵σ院醚韵嗳埃骸肮裕??憬慊丶掖甑阋┚筒煌戳恕薄K??砻貌宦蛭业摹罢省薄

我的新发现作文篇3

我家的小猫最近有些反常。

它老躺在地上,不去捉老鼠,以前猫是很机灵的。可是,现在总是懒洋洋的。我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它的肚子变大了,难道它和男猫结合了。带着种种疑问,我去问妈妈,妈妈说:“咱家的小猫要生小宝宝了。”听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高兴的又蹦又跳,我想:小猫要生小宝宝了,肯定要吃点好点。于是我拿着鱼钩,到小河边钓鱼,我钓了10分钟,钓了一大堆鱼,我数了数一共四条。我提着小桶,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炸鱼,炸好后赶紧把鱼拿到猫窝去。我的小猫闻到香味后,立刻出来,把小鱼吃个精光。几天后,我再去给小猫送食时,发现小猫的肚子越来越大,圆圆的像个皮球一样。又过了几天,我再去时,小猫就生了,生了四只,有黑白相间的,有棕色的,真可爱。

通过这次事件,我明白了,只要留心,生活处处有学问。

快乐作文平桥分校 区一小 三(10)班 关猛

我的新发现作文篇4

今天我在无聊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新平台。反正这个平台我是没有见过,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今天这是第一次见到,看到。而且我还发现了许多类似的平台。

这个平台的名字就是卡盟。听名字好像感觉这是一个卖游戏充值卡或者是电话充值卡等等各种卡的一个网络网站。但是我进去之后发现根本不是这样,完全是一个打破我认识观的网站,让我了解了许多新的东西,许多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的东西,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一个全新的网络。

我先是注册,我见下面有QQ登录,我开始就点击了QQ登录。我登陆了之后,又发现QQ登录了之后,还要绑定那个平台的账号密码。这不是坑人的么,我就只好按照那个网站的注册信息注册了一下。注册还是很好弄的,我见过好多都是还要手机号验证的,那种特别的麻烦。我注册登录了之后,进入了平台的内部,发现了里面好像就是一个卖东西网站,但卖的东西不同寻常。有什么各种各样的卡钻,就是卡QQ上面的各种特权。什么黄钻、红钻、蓝钻,还有各种VIP。他们的渠道好像都不是官网的渠道,但是能开通东西。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竟然可以卡理论永久的,虽然是理论永久,但是一听这个,就感觉不可思议。而且价钱都十分的便宜 ,当然也可以开通一个月的一些业务,但是价钱都比官网充值要便宜好多。就比如说QQ的普通会员在网站上就五六块左右,超级会员也不过十一二。相比官网还是要便宜很多的。虽然有一句话叫做便宜没好货,但是这么低的价格还是能引人一试的。买的东西都是可以投诉的,感觉好像信誉还是有保障的,但真正是有还是没有,就不知道了。

在这个新的平台里,我了解到了网络上许多新的东西,让我感触也十分的深。

我的新发现作文篇5

关键词:新媒体;国画;传承与发展

国画是我国的一种知名美术创作,是我国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画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经历了漫长的传播、教育与发展后,国画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结构,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创作手法的融合、东方美术与西方美术的交融,使国画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姿态。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的相继出现,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新媒体时代,而新媒体的繁荣发展适逢我国民族艺术事业发展黄金期,在新媒体的推动作用下,国画与新媒体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体系中,都进行了相互介入和融合,同时也为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鉴于此,新媒体视野下,就国画的传承与发展这一课题展开论述,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媒体与国画传承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比于传统单向性的传媒方式,21世纪的新媒体明显表现出了特有的功能。在计算机、手机等现代化科技产物的支持下,新媒体打破了传统传媒在物理上的空间概念,不受传播距离的影响,信息的传递更为快捷和广泛,这为国画文化的传递和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使之能够更加有广度和深度地进行。现在的国画文化基本实现了全球性的发展迁移,其不仅能够把自身特有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还能够进行文化渗透教育,对世人产生文化熏陶影响,丰富世界各地的艺术文化氛围。此外,依托现代数字技术的新媒体,还能够把文化传播的空间进行物理化压缩,在互联网的辅助作用下,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数字化后的文化信息传达到各用户,实现文化的零距离、跨越空间传播。同时,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世人也能随时随地感受国画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新媒体视野下国画传承和发展的实现路径

2.1 传承传统,打造国画文化精品

国画在现代艺术文化的滋养下,经受了历史的洗礼,不仅意蕴丰富,还有着坚强的生命活力,在我国的民族艺术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现代艺术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其把社会大众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在这个虚拟化的空间平台,人们可以看到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为国画的创作也带来了一定的便捷性,让创作者可以增长见识,促进自身创作理念的更新。一方面,在新媒体丰富信息资源的灌输下,创作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创作思想也变得更加丰富,创作人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快速捕获不同风格、类别的国画作品,并根据作品的反馈评价感知受众的口味。这样一来,创作主体就可以从美术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实际出发,借助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深入研究国画文化,去其糟糠,取其精华,打造出极具艺术特色,符合时展的文化艺术精品;另一方面,新媒体打破了国画和社会大众之间的隔膜,为两者搭建了一座沟通桥梁,使美术文化成了大众可以分享的对象化。

2.2 多元传播,继承与发扬国画文化

当今社会,由于新媒体自身所具备的、复制、传播功能以及“无孔不入”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新媒体势必会成为文化传播的“宠儿”。因此,新媒体在继承与发扬国画文化时,可以采用现代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如艺术品展示、展览会等方式来向世人展示其所特有的文化底蕴。除此以外,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升级,新媒体还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多层面、多维度地把国画文化展示出来,拧紧文化保护、传承的绳索,从而达到传承与发扬的目的。例如,针对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态势,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涵盖面广、交互性强等特点建立国画文化艺术专题网站、网上论坛等,以扩大国画文化的影响力。

2.3 博采众长,凸显国画文化特色

内容是行业发展的灵魂,对于传媒行业来说,“内容为王”是其亘古不变的主题。因此,新媒体要想有效推动国画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就必须要从自身的内容入手,制作符合时展潮流且能够彰显国画文化特色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国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媒体是依赖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衍生出来的新媒体形态,其具备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所用的优势和特征,能够反映出虚拟化的现实。但是,现有的新媒体技术,绝大多数都诞生于发达国家,而且这些国家开发技术的出发点与我国实际并不相符,这给我国现代的国画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影响,使得当代的国画艺术文化无法得到有效的呈现,更别说表达自身的艺术韵味了。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文化建设入手,推出内涵型的国画新型文化,为我国的艺术文化深入发展提供“养分”。

2.4 创新教育,推进国画教育的开放性和人性化

国画文化所特有精神标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国画得以在文化相互激荡的21世纪浪潮中站稳阵脚的根底,其所透射出来的是民族精神所特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是民族精神的灵魂。然而,国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无法脱离学校教育,所以必须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传承和发展传统国画文化,让后人能够根据所处的时代背景对文化作进一步的改善、发展和创新。当然,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必然途径,在此过程中无法脱离教育而存在。同时,新媒体视野下,新媒体技术给国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推进教育的开放性和人性化发展,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阵地,新媒体的国画教育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信息科技与现代化教育的有效结合,它能够有效地把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到国画教育中,从而扩宽学生的视野,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3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西文化的融合、渗透,我国的民族艺术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国画作为我国民族艺术苑的瑰宝,其发展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走向国际发展舞台,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创新,我们在传承和发展国画的过程中要避免简单意义上的传媒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堆砌,而是要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出发,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借新媒体之力,促进我国国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让其早日腾飞世界。

参考文献:

[1] 余潜,陶玲玉.论陶瓷创作与中国书画的艺术欣赏[J].景德镇陶瓷,2011(02).

[2] 张晓芳.浅析吴冠中先生的中国画现代化[J].安徽文学(下),2011(08).

我的新发现作文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陶艺;创作观

1文化创意产业的涵义

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将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经营运作作为根本的新兴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通过创意、新技术以及产业化的模式开发和经营知识产权。文化创意产业包含传媒、影视、艺术、咨询、设计等等许多产业。这个行业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产业支柱,占据相当的比重。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不足千亿美元规模的市场已经发展成为近万亿美元总产值的市场规模。为此,我国也开始大力倡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做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

2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2.1取得的成就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像上海创意园和中关村这样的特色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并产生了一些集团化的公司。比如华鸿文化、本山传媒等大型公司。一些企业甚至开始了兼并重组过程。近些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规模持续提高,十五期间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外贸总额接近四万亿美元。

2.2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并且势头良好。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还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很小的国家。首先,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落后。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间短,制度体系和政策不健全。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因此要缩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同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小,效益差,企业实力弱。虽然我们有一些比较大的企业,但是总体规模而言和世界大型集团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行业内缺少主体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形成强大的文化品牌。也就是说,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缺少大型的集团和知名品牌,使得文化创意产业中从业真流失严重,稳定性不强。

3在文化创意产业下陶艺的创作观

3.1提高欣赏性

陶艺的创作需要从传统的陶艺制作中走出来,从实用性走向艺术性,提高陶艺的欣赏水平,提升到单纯的表达情感和意念的艺术境界。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是陶瓷作品需要承载作者的创作理念和表达的思想,这是实用性的制作手法无法达到的。并且陶艺作为一种艺术,必然很少或者不会承载实用性的特征。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外型上看来还是一个杯子、花瓶,但是它们已经不能够被称为真正意义的杯子或者花瓶。否定实用功能是现代社会陶艺制作的风格。

3.2陶瓷艺术家创作理念的革命

陶艺家要敢于否定旧的事物,要接受并实践新的想法,新的观念,积极的研究新的陶瓷制作工艺和新的陶瓷品种。我国陶瓷制作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著名的汝、官、钧、哥、定五大窑厂。流传了千古佳作。五大窑厂的发展离不开历代制瓷工作者的钻研和创新。而钻研和创新的基础则是敢于否定和尝试。因循守旧无法开创我国陶瓷工艺的未来。墨守成规也不可能使得我国陶瓷工艺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内发展。这违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初衷。

陶瓷艺术家通过和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探讨与研究陶瓷工艺未来的发展,研究新型陶瓷技术是发展文化创业产业的唯一途径。交流中才能产生激情的火花,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才能制作出一流的艺术品。站在陶艺创作思潮前沿的艺术家的作品才是不朽的。

国外制瓷工艺近些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制瓷的创作理念也不断的发展,我国的制瓷工作者需要去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创作理念,吸收西方审美的哲学、借鉴西方的艺术手法,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上的表现手法都可以尝试着用于陶艺制作上。转变观念、革新观念是接受和借鉴的前提,所以要提高陶瓷艺术水平自我革命是不可缺少的。

3.3加强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思想是创意,创意离不开创新,缺少了创新就缺少了陶瓷制作的灵魂。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陶艺创作不能缺少了创意和文化。陶艺作品需要体现出文化层次,也就是价值,无法体现出文化价值的产品不是优秀的艺术作品。缺少创意的陶艺作品充其量是传统工艺的复制,不能称为艺术。现代工业技术水平极高,复制能力非常强,无论是传统的陶瓷艺术品还是现代的流行创作,都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复制品,但是这些复制品永远不可能被称为艺术品。陶艺创作的过程不是复制的过程,否则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创造新和创新思维是陶艺创造的核心理念。

从欧美、日本等国的陶瓷制作情况来看,不断有新的工艺和新的陶瓷制品出现,而我国也在近些年研制出来了一些重要的产品比如骨质瓷的创新、中国红瓷等。

中国陶瓷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陶瓷业发展的血液,是陶瓷业发展的根基,没有了创新就没有了文化创意产业,没有了创新就没有了陶瓷工艺的发展。

3.4继承和发扬传统,吸取传统文化养分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陶瓷工艺也有着辉煌的过去,这些是其他国家缺少的,是我国陶瓷产业的巨大财富。发展陶瓷艺术,不能抛弃了我国的传统和文化,悠久的历史积淀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优秀的陶瓷艺术家不断的学习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钻研。完全的摒弃传统是错误的,是不明智的行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中国特色文化产品享誉世界,受到了各国人民的青睐和追捧,他们被我国的传统文化所吸引折服。所以创作出既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制瓷工艺的作品必然会受到各方的欢迎。而要制作出能够表现出富有中国文化的产品,就不能不深入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与传统的制瓷工艺。因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研究的不深入就无法掌握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精髓,就无法做出能够淋漓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韩鸿友.文化创意产业下陶艺专业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融入[J].美与时代上,2012(7).

[2] 陈丹.以文化创意推动潮州陶瓷产业的探究[J].佛山陶瓷,2010(20).

我的新发现作文篇7

1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概况

1.1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背景情况

在我国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我国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在不断地进行着。传统的文书管理工作是指建立一个相关的部门通过事件的发生从而记录下来,进行封存。但是,这样会存在一些弊端,导致一些文书档案在保存过程中遭到破坏。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管理工作,在档案的分类管理上解决问题。文书档案工作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现在我国的文书档案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但我们找到了解决的问题的办法。希望在工作中能够认真的落实优化方案,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1)

1.2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来了解现状和问题

(1)滞后表现

在时展的步伐下,各种制度都在不断创新,但在企业的管理制度方面,特别是对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却不能得到及时的改进。而且文书档案的管理忽视了他在工作上与其他部门工作的连贯性,明显滞后于当前发展的脚步。

(2)检索效率不高

文书档案检索有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后,存在着处于放置状态。并且,档案的检索方式大多属于手工检索。但是,在档案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下,检索的效率将会越来越慢。况且,计算机的检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技术上的支持,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3)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导致在各个企业单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并且,许多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对档案的归类整理和编码放置等都不熟练,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降低。在当前信息化?r代,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有专业技能,而且需要熟练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应用。这样,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努力下,才会把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做的更加完善。(2)

1.3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文书管理工作是记录的内容是对我国发展研究的重要依据,我国的文书管理工作对我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它不仅是记录对现阶段我国所发生的事件,更是对将过去的文书档案进行整理和分析,使过去档案中所欠缺的部分得到补充,努力从档案中找出缺少的部分,完善文书档案的内容。在对我国的历史记录分析中,根据以往的案例发现它的不足之处,并寻找新的方式,避免相同或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使我国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 我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方案

2.1 需要优化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许多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存在问题,需要在下一阶段有待提高。文书档案的管理是以时间为分界线进行大量的档案的管理存放工作,虽然这种方式易行,但是因为整理存放的文书档案数量太多,使其太过于笼统化,在日后的查找中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因此需要进行细致分类,然后根据事件的类型进一步的分类,使所有的文书档案得到有序的存放。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中,规定所有人员的工作内容,没有对所有的工作项目进行分配,这样存在大量问题,导致有些工作项目中工作人员过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对文书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优化时,应该使每一项工作都要高效有序地进行,使每名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都做好分内的事情。 (3)

2.2 要有培养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

在新时代下,我们要对所有工作者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也要加大提高。我们需要适应科学化对的管理要求,使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和国企在新形势下进行大力创新,分类管理主抓建设的大制度。现如今,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不断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因此对于现在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新事物,对文书档案要有相当的了解,这样有助于工作的得以顺利进行。对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学习要十分重视,使这些技术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得到合理的应用。

2.3 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工作

所谓的现代化技术最多的指对网络的应用,网络是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它的应用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得到了很大方便。将网络应用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将使文书档案的整理与分析更加精准化,减少了对人力的利用。网络平台是一个共享的平台,一些缺少的文书档案信息将在网络的帮助下可能被找到,使我国文书档案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3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措施

3.1 对管理理念的创新

文书档案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工作的关键。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的更新思想,跟随时代的潮流,总结经验与不足,学习新型的管理模式,以积极向上的学习姿态应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同时,在文书档案管理的创新上,应该遵守以大局为重的原则,坚持以企业的利益为中心。而且文书档案管理上还必须要有宣传的意识,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单个部门的工作,我们需要合理的对档案管理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上去。(4)

3.2 对管理形式的创新

信息时代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从文书档案的管理手段上进行创新。要对文书档案的信息化进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对文书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因此,在输入过程中,应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省去人工的输入麻烦。建立档案管理的系统,在创新的过程中,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原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以前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能够得到弥补。

3.3 完善文书与档案工作的衔接

文书档案的利用价值都来自于各个部门,文书档案工作因为信息化加大,从而将面临新的技术环境。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的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各部门工作的内容和进展。还需要在日常整理档案中发现它的不足之处,及时与各部门进行联系。在建设远程互动平台及局域网方面的不断推进下,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保证制度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相适应性,提高制度创新的有效性。(5)

我的新发现作文篇8

同志们:

xxxx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六大,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和任务。今年是我国各条战线贯彻落实十六大确立的各项发展目标的第一年。文化战线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过去的一年,我市文化系统的同志们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转型、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以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拼搏进取,为我市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工作的方向和任务,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抓好落实,取得更大成绩。

下面,我结合学习十六大报告的体会,就文化建设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战略的高度,全面透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鲜明地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高度;必须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协调发展的全局角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的文化支持。世界上政治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强烈要求。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体现。由中华文化培育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一精神。面对着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淮北而言,加强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就是振奋淮北精神,培育淮北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观”、“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推进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文化战线围绕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稳定的主题,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宣传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成果,弘扬时代旋律,营造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精神文化氛围,弘扬“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团结奉献、勇争一流”的淮北精神,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文化工作的巨大作用。其次,是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必然需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积极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文化建设一项重要任务。文化战线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颂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弘扬正气,树立新风,促使人心向善,人人追求高尚,人人追求进步,保证了一个地区安定团结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其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围绕着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是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没有文化的繁荣就不可能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目前,我们实现了人民总体水平的小康,这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党所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的高度统一。在小康社会里,丰富的物质条件为文化繁荣提供有利条件,文化建设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提升未来小康社会的生活质量和品格。文化小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四,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支撑。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综合实力的体现。在现实社会中,一切经济社会领域都包含着文化,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对经济社会进行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上,还表现为引导着高新技术的普及、社会体系创新和经营理念创新上,以知识、技术、智能为特征的智力密集型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渴望成为带来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的重要增长点。文化与经济出现了加快融合乃至一体化的趋势。文化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建设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二、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全面推进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形势下,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工作者有必要跳出文化看文化,科学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辨证的关系,深刻理解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重新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地位,重新掂量文化建设的任务和使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我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发展先进文化,繁荣我市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坚持马列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我们才能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保证我们在任何复杂的条件下都能够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以优秀的作品塑造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革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始终坚持把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不断增加文化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不断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大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度责任感,树立文化工作者的光荣感和自信心。

(二)发展先进文化,繁荣我市文化事业,必须勇于创新,不断增强文化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志在“七一”和“五三一”讲话中,论及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时,反复强调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创新和时代创新的引擎。纵观世界历史,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无不是在文化创新推动的结果。观念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是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工作要大力倡导观念创新,屏弃封闭的文化思维,突破束缚我市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些旧框框,解决文化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目前我市文化工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观念滞后等许多问题。文艺创作需要创新,文化体制改革需要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创新,不解决创新这一问题,我们就会裹足不前,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机遇。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起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拓宽文化工作视角,学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握文化建设的位置和任务。鼓励文艺工作者大胆探索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实现文艺作品体裁、题材和内容的丰富多彩。要鼓励引导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的不断创新,寻找发展的新途径。要根据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改变常规的文化工作模式,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文化工作更好地贴近群众,以更快更好的速度发展。

(三)发展先进文化,繁荣我市文化事业,必须大力推出优秀作品,积极实施精品战略。精品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文化艺术繁荣的标志,强化精品意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发展艺术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强烈要求。要根据我市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定位,进一步抓好电视剧、戏剧、小品、歌舞、摄影等传统强项,努力推出一批团结教育鼓舞人民群众的精品力作,提供更多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的精神产品。我们在抓精品文艺创作和生产上已经有了成功的典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一步的工作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重点,以重点带动全面,力争每年都能创作生产出一批文化精品,在全国全省都形成影响力,体现我市文化工作的成绩和创新能力。要进行科学规划,明确目标,精心安排部署,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推动艺术生产面向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要建立能够多出优秀作品和人才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艺术生产氛围。要重视对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教育引导,建立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的工作机制。要挖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艺术生产的淮北色彩,培育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发展先进文化,繁荣我市文化事业,必须不断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积极推进文化领域产业重组,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要按照“建设现代化工业、商贸、旅游城市”的要求,大力发展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结合。要研究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支持和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扶持和引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加强对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大力进行文化价值的全方位深层开发。要解放思想、大力招商引资,利用外来资本,发展壮大文化事业。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今后要不断加大投入,使淮北文化设施功能更健全,文化品位更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要加大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的管理力度,认真整顿市场秩序,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积极扶持培育民间文化经营项目,拓展文化经营渠道,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五)要发展先进文化,繁荣我市文化事业,就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事业的实力和活力。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趋势和要求,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设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规范政府职能,尊重文化单位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彻底解决管办不分,政府包揽文化企事业事务的问题,充分调动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对文化资产的管理利用,使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加快文化企事业内部的机制改革,进行分类指导。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文化单位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艺术表演团体要建立完善艺术生产、营销、筹资、分配激励机制,进行多种管理体制的探索。要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推行人员聘用制。各类文化单位都应该按照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进行管理运作,建立起既能够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又富有发展活力的运行机制。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体制改革的紧迫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工作既不能止步不前,又不能急躁冒进。要以市直艺术表演团体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点,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市直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要跟上全省的步伐,广泛学习吸取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广采精取,积极稳妥。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获得人民群众对改革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六)发展先进文化,繁荣我市文化事业,必须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基层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基础,搞好基层文化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举措,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学习文化素质,具有重大作用。几年来,我市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基层文化建设稳步推进。今后,群众文化活动要进一步在持久性、规模化、影响力上下功夫,定期开展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农民文化、校园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塑造淮北文化特色,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要进一步落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两个文件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基本文化阵地,基本文化队伍,基本文化活动内容和基本文化活动方式的“四基”建设。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单位活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农村“杜鹃花工程”建设,加强“三馆一站”建设,继续深入进行送戏、送电影、送图书资料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

我的新发现作文篇9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探微

我们将所有的现代传播媒介统称为新媒介,具有一些我们的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优良特点,这些优良特点包括:可以移动、虚拟化、信息化、数字化、自由化、互动化等。传统的文学创作因新媒体的出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将文学的传统传播方式和形式进行大幅度的改变,将文学的搭载和传播平台大大地拓宽了,传统文学高雅的审美和原有的韵味已经渐渐地被快节奏的生活所淡漠,还有些素质较差的作家丢去了自己的文学职业道德底线,这些都对新媒体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阻力。如果我们想在新媒体时代将文学作为主流价值的指导者,就要将我们的文学市场规范化、建立必要的行业规则,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学才能体现出对于我们的指导意义。

一、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的创作之路是艰难的

第一,传统文学市场已经在不断地向着萎缩的的方向发展,失去了其对于文学的导向性作用。自新媒体时代开始,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渐渐的走向下坡之路,传统文学市场出现了很大的萎缩现象,其大部分市场被新型的文学所取代,这样文学市场就由原先的具有高雅性、教育性转变为具有血腥、暴力、消极、色情等特点。

第二,新媒体时代的新文学创作更加接近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它改变了人们学习观念。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习惯于现代化的阅读方式,特别是利用网络、手机、多媒体等进行丰富多彩的阅读,因为,这些新媒体具有一些较好的特点,如,具有较好的便携性和交互性,这就符合了现代人对阅读的需求。

第三,对于传统文学来说,创作的范围逐渐减小,甚至较优秀的作品都不会畅销。当今时代,新媒体的发展相当迅速,并且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媒体所涉及的领域相当之广,风格各有迥异,题材各种各样,这使得传统文学的范围越来越小。

二、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发展方向

第一,文学会从经典文学转向大众文学。由于文学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神圣的和高尚的目的,它们是精英的成果,传统文学的读者几乎全是受过教育的高思想人才;但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只是为了大众,文学的创作者众多,而且读者的数量也大为增加,逐渐向平民化转化。

第二,从教育性的文学转向娱乐性的文学。在新媒体时代,新文学作品只是表面的文字而已,也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其实,绝大部分新文学作品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但这些文学作品对精神的追求和对价值的学习相当的少。

第三,从书本型文学转向利用高科技的高端文学。书本型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学的最主要的表达形式,但当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传统文学市场开始逐渐的萎缩,其主要原因就是新文学形式更符合大众,而传统文学只能变为少数高文化人的精神财富。

三、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的方向

第一,既要坚持文学的商品化,又要重视对文学创作的精神涵养。我们的传统文学具有相当的严肃性和教育性,然而,新媒体文学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商业化、市场化等特点。当然,要想将我们的新文学传播的更加广泛就需要具有相当的精神内涵。文学作者不但要尊重读者,还要有自己的道德修养。

第二,多元化发展,利用新媒体创作经典文学作品。我们的新文学和传统文学都是传播思想和价值的传播媒介,因此,我们不能就这样简单的否定新文学的价值,现在的一些娱乐节目就是在娱乐的同时对人们的思想加以教育。所以,文学的创作思路是很多的,不必拘泥于传统文学,只要我们充分地利用好新媒体,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学才会向文学经典之路前进。

第三,克服人性的缺点,走具有新型价值的文学之路。我们当今在物质方面的进步和繁荣使得人们的精神不断的减退,不能因为我们现在有了较好的物质财富就对精神创作有所误解,我们不能因此失去了良好的思想情操。文学创作的作者要拥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坚定的人生信念,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高价值的文学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文学创作也从曾经的传统文学创作转向了新媒体文学创作。新媒体文学具有其独特的优良特点,如,它具有自由化、信息化、数字化、移动化、虚拟化、互动化等,但万事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它的缺点,如,文学的思想性较差、价值低、过于大众化,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文学的优点的同时,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它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新媒体文学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许苗苗.新世纪文学与新媒介环境[J].甘肃高师学报,2010(06):101-102.

我的新发现作文篇10

关键词:陈思和;新文学整体观;现代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于文学来说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关于文学史的问题曾在八十年代有了两次争论。一次是在1985年左右,1985年陈平原、钱理群、黄子平三人发表了《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986年9月开展了关于文学史分期的讨论会,1987年陈思和借《中国新文学整体观》这本书提出了"新文学整体观"这一概念。第二次是在1989年,陈思和、王晓明在《上海文艺》设"重写文学史"的专栏,又掀起了一股关于文学史争论的一个小高潮。

我们所熟知的现当代文学是以政治史为标准进行的分期,五四文学、左脸文学、民族解放战争下的文学、"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单从这些对各个时期的称谓上来看,社会政治性的气息都会扑面而来,而这些时期的划分分别是以十月革命、大革命失败、七七事变、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为起点,是否能让我们真正地认识到我们所接受到的文学史是以政治利益出发叙述文学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追求文学史的本来面貌的完整呈现的史,这更不用说在文学史写作过程中对作家作品的筛选,对文学内容的宣扬。而这种方式忽略了文学本体,对文学自身的全面认识和自身发展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八十年代现代文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死胡同,"现代文学目前研究队伍过于宏大,研究思路过于狭窄,以致于出现了学问越做越细,越做越小的趋向"[1],"越来越细的学科分野,越来越严格的操作规则,越来越艰涩的学术语言,在推进具体学术命题的同时会逐渐冲淡研究者与现实生活的关系"[2]。故他们亟需找到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来解决他们所认识到的问题,摆脱所面临的困境。

关于文学史分期的问题,研究者们争论不休,主要有三种观点:上文提到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另外是陈思和的"新文学整体观"、陈学超吸收海外学者王德威"没有晚晴,何来五四"这一观念提出的打通近代和现代。其中前两种观点的影响可以说是十分深远的。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强调的是世纪文学,这一概念将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打通,强调近代与现代的深刻关联,中国文学在二十世纪充分吸收西方文学的理念和创作方法,中国开始了文学的觉醒,揭示了从文学本体认识文学史的可能性。对于当时窘迫的现代文学研究现状,世纪文学的提出无疑给学科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首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将文学放置于世界文学这一大的框架中去审视和考察,在横向上拓宽了研究的视野,将近代文学纳入体系中,又表现了当代文学的承接关系,在纵向上使现代文学拥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如果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是为晚晴留下了空间,那么"新文学整体观"的最大作用便是将当代文学的研究纳入到我们的视野。陈思和的"整体观的研究方法主要特点是由当代回到过去,由过去走向当代的一个双向比较分析的过程。"[3]"新文学整体观"这一概念最早是陈思和在1985年3月《复旦学报》上发表的《新文学史研究的整体论》提出的,在他看来,新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圆形轨迹,总会出现一些循环往复的现象,而发现、挖掘这些文学现象内在的相似性,成了整合文学史的一个关键。

书中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如现实战斗精神、圆形结构、忏悔精神等等,给研究界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结合陈思和后来提出的"战时文化心理""共名与无名""民间文学""人文精神寻思",笔者更多看到的是一个学者试图建立自己理论的努力,这种努力背后所显示的学者风范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对以后的学者思想的改变、研究侧重、研究目的等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使研究更多的是重新建构,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本书对文学史分期的看法更具有爆炸性的影响,它"否定人为的现代和当代的划界,去除了现当代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和西方影响的障壁"[4]。打破了文学史固有图景,对"一元化公论"造成了有力的冲击,展示了文学史本身的内在机制,让我们的眼光挣脱了教科书的束缚,启发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接触文学史本身、文学本体。

但是一个理论的提出必定有其不尽善尽美的地方,而笔者在这里充分认识到其缺陷并不是要将这本书指责的一无是处,只是就其中的部分内容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且笔者坚持认为只有正确的认识到一种方法或者一种观点的缺陷,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理解,才能发现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首先从出发点上来看,陈思和试图打破政治对文学的控制,他认为以政治标准对文学这一人类活动进行认为的划分不能很好地体现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妨碍了对新文学的研究,他认为1949年后的文学知识在地域范围上发生了改变,而并未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文学史的分期不一定要与现代革命史的分期一致,文学有自己的道路,它的分期应该是对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综合考察的结果"。[5]在1989年"重写文学史"中他宣扬要把文学从历史教科书中拯救出来,成为一门在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学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的主要出发点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考察文学史。但我对这种独立的审美的研究存在质疑,如果我们单纯的以审美的角度来看待文学史,那是否忽视了文学史尤其是左联、十七年的其他价值。这种纯文学审美的观点延续到九十年代关于"经典化"的运动中,《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书库》中金庸入选而茅盾落选,这个现象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们可以想象出没有金庸的文学史,但我们无法想象缺少代表了一个时代文学风范的茅盾文学史。赵园曾说:"纯粹的美学兴趣当遇到如中国现代文学这样的对象,难免会感到了失望。"[6]关于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学者争论最多的话题,笔者认为文学活动必然是要与社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过滤掉这些背景单纯从文学自身出发,其历史的脉络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对一些作家作品的评价也难免会有偏颇,如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抽离了背景总会让我们感到他并未作出十分公允的评价。以政治史来划分文学史确实是委屈了文学,但从文学自身来研究也未必是令人信服的。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寻找到一个很好的中间环节将两者有效地链接起来。另一方面,审美是一个向内转的过程,更多的是转向作品本身,是一种封闭性的,但作品是作者对世界的反映,具有开放性,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如果单单从审美角度来研究文学,必然会让我们遗落很多重要的东西。

其次,赵园先生所说的:"否定者仍在被否定的那个视野当中"。[7]八十年代的学者一直习惯性的否定,在企图挣脱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时,其眼光仍然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视野当中,或者与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思和在文学史本身层次划分时有一个很瞩目的地方,陈思和对知识分子的定位是和政治圈有密切关系的,如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想恢复失去的中心地位,30--40年代是政治放逐者借文学重温政治梦,抗日烽火中,知识分子由于战争文化的规范,在实践中不断失落自己在政治中心圈内的地位,50年代知识分子独立的政治地位丧失。作为文学主体的作家与政治密不可分,而其反应物-作品也必然会与政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就这点出发,撇开政治单从文学性来审视作品也必然是不可能做到的,最起码在对作品内容分析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另外在其论述现实主义时,陈思和列出了这样的命题"发展时期:现实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同步",其整部分的论述中均是左联的现实主义,那么对于左联之外的现实主义的发展并未提及。这两个例子说明着陈思和一直努力地摆出挣脱束缚的姿态,但他无意识地并未彻底摆脱。

再次,现代性是"重写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陈思和强调用现代意识来统摄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同时提出这不仅是文学发展的总主题,还将其称为八十年代的当代精神。但是用现代性这一单一的尺度来衡量文学是很有问题的,不仅许多非现代的文学实践如旧体诗、通俗文学要排除在外,而且像十七年这样特殊的文学形态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说明,文学内部的差异性也无法显现。重写文学史本来是为了恢复展示文学史多样化的文学景观,但以新文学现代性这一品质来整合,则也会使文学史存在一元化的危险。九十年代反思现代性的一个方面就是将现代性的自明性去除,当我们谈到现代性的时候总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如果我们只将现代性当做一种普通的意识形态,那么作为学科前提的现代性要重新考量了。其实这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传统与现代只是两个不同的形态,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试图达到目标,现代也是与传统的冲突中得以发展的,这样传统就有了历史存在的合理性,新文学的现代性也不能说是进步的存在,有意思的是,对现代性的讨论在九十年代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叙事技巧这一方面,而是把这种现代性问题视为整个现代社会和文化制作传播接受的这一过程之中,这样就突破了单从文学性方面讨论现代性目光的狭隘。

最后,新文学整体观提出八方面的因素用来整合整个文学史,而者均是从五四新文学延伸出来的品质。五四新文学确实具有开端性意义,陈思和对其把握的也可以说十分的精准,但他企图用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征来作为归纳整个文学史的线索是十分有问题的。科学史家库恩在评价一个新范式比旧范式更合理的一个基本标准,即"一个新范式要能被接受,就必须既能解释支持旧范式的论据,又能说明旧范式无力解释的论据"。[8]也就是说新范式应该更具有包容性。以往的文学史写作规范是以左翼文学为中心的,以解释革命为什么会成功为核心的,而陈思和企图建立的新范式是以五四文学为中心的,以现代性为首的新文学特性为核心的,但这种新范式却不能覆盖或解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最明显的是它不能容纳50--70年代当代文学的历史,而总是用现实主义一元论来做过于含糊和简单的判断,以难以寻找更多文学价值的低潮期作为理由进行批判和否定。这也就解释了陈思和在论述整合文学史的可能性的时候,时常对50--70年代文学甚至左翼文学作粗略性描述,甚至干脆不提这一现象。

九十年代关于文学史的论争慢慢地落下帷幕,我们欣慰的看到研究者们开始将眼光放在文学本体来研究而不是一味地关注政治阐发,更多的学者也开始认同陈思和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论述。但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会觉得很遗憾,因为在那个思想激荡百家争鸣的时代,我们并未看到一种新的文学史的出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实践也应该备受期待。

参考文献:

[1]陈平原.书生意气[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169-171.

[2]陈平原.茱萸集[M].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177.

[3]王光东.陈思和学术思想的意义[J].文艺争鸣,1977,(3).

[4]郜元宝.评《中国新文学整体观》[J].文史研究,1999,(7).

[5]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8.

[6]赵园.有关《艰难的选择》的再思考[J].文学评论,1987,(5).

[7]赵园.也说"重写"[J].上海文论,19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