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款合同十篇

时间:2023-04-09 12:56:15

预付款合同

预付款合同篇1

关键词:预付式消费;格式条款;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预付式消费中的合同

(一)预付式消费的历史发展

预付式消费是指先付费,后享受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形式。预付式消费的存在远远早于法律对它的规范。从历史上看,预付式消费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强制型、身份型和交易习惯型。

第一种类型,缔约的一方通常处于优越地位。比如,地主要求罗马的农民提前支付租金,在我国唐朝的西州,租佃“常田”也要预付租金。

第二种类型主要是针对少数地位尊贵的人,这种预付式消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朱巍教授在新型消费形式法律责任研讨会上指出:在欧洲17、18世纪的时候,贵族到地中海躲避瘟疫之时,他们预定旅店要带一种卡,就是要证明你是贵族。中国唐宋时期的“浣衣院”办理的娱乐卡也有这种性质,这个阶段消费卡的性质不是商业流通的工具。

第三种类型主要是在长期交易中的产生的习惯,与赊账相反,买卖的一方在消费前提前支付费用。比如,在茶叶原料的收购,习惯上有现购、预购两种。预购是指根据头卖双方协商,预付订金。预购比现款收购价低二成左右。也就是说,交易的一方为了获取较低的交易价格而提前支付货款。

(二)预付式消费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来自《每日经济新闻》一份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预付费产品(不包括通讯、公交)市场达3000亿元,其中,仅有少部分发卡机构取得政府部门“发卡”资质批准。

预付费能发展如此迅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通过预付一定的费用办理预付式消费卡,一方面可以方便结算,不必携带大量的现金,另一方面或能获得一定的折扣和优惠。其次,对于经营者来说。通过持卡人的折扣、优惠来吸引客流,而且能够提前得到预售服务价款,有利资金的回笼、扭转,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占领更大的消费市场。

前述两点原因只是一般原因,对于不同行业,经营者采用预付式经营模式的原因可能不尽相同。现在市场上的预付式消费卡主要分为四类:

1、垄断型的服务行业,例如电话卡、电卡、煤气、水卡等,这种类型类似于上文所述的第一种情况,交易双方地位不同,一方凭借其较为优越的地位,为保障其自身利益的实现,强迫另一方提前履行交付义务。此类经营者处于垄断地位,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有限,所以只能预付。

2、高档消费场所,例如说高尔夫球俱乐部,这种类型类似于上文所述的第二种象征身份的情况,此种类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前回流资金,更是为了保障参与成员处于物质条件水平相似的人文环境中。

3、便民服务行业,比如洗衣店、美容店、家电维修、健身店、洗车店、洗浴店等等,此类服务行业产生预付式经营模式一方面由于消费者每次消费金额较小,采用预付式消费卡便于结算;另一方面,此类行业经营者一旦开始运行,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增多,他的成本变化不大,但利润大幅增加,所以经营者要想尽办法吸收更多消费者,他们经常用优惠、折扣等方法吸引顾客。这就是为什么虽然一些非服务类行业,比如卖小吃,他们每次交易金额也较小,但预付式消费的普遍性远远没有便民服务类的高。

4、网络产品,例如杀毒软件等软件的使用收费、某些网站和某些游戏的使用费用等。由于网络服务具有虚拟性,商家对消费者的信任小于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

(三)预付式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家工商总局消息称“预付款消费陷阱多”已成为2008年消费者投诉十大热点之一。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服务类申诉6763件,占全部申诉的43%,其中预付费消费等新型消费形式所引发的申诉成为热点。今年以来,北京市消协系统接到涉及各类预付费消费投诉372件。

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将出现的问题归结于以下几点:

1、商家霸气消费者选择难。部分提供预付款消费服务的经营者,在提供给消费者的“卡”上设置许多不合理条款,免除自已的义务,增加消费者的义务。

如:使用消费卡和优惠券时被告知不能同时使用或者只能用多少;在使用时间、服务的范围上设置条件;商家拥有最终解释权等,单方面作出的强制规定,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2、商品和服务质量保障难。部分提供预付款消费服务的经营者,在会员人员增加时,没有相应增加技术和服务人员,场地、设施也没有相应增加等等,造成服务质量无法保障。

3、停业、歇业追偿难。部分经营者不讲诚信,在经营预期内无法兑现所收的预付款需提供的服务,在未清偿通知、公告的前提下一走了之,不知去向;消费者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方法进行追偿,花费大、时间长、成本高、手续复杂,而且能否如数追偿还尚未可知。

4、经营者变更后履约难。部分经营者由于生意不好等原因,将经营场地转给他人,法定代表人发生了变更,新的经营者就中止或拒绝提供前任店主所约定的消费承诺。

5、缺乏证据举证难。由于大多经营者都是用“卡”来代替合同,收款后又不开具票据,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对于商家服务的内容、质量缺乏详细的衡量标准,或者对其所作的虚假承诺缺乏证据,造成调解难、举证难、兑现难,只能被迫接受经营者认可的服务。”

在发生纠纷时,经营者往往拿出凭借其事先订立好的合同条款、经营规章或会员规定等等作为其主要抗辩理由,而这些往往是属于格式条款的内容。下文将对于预付式消费中的格式条款问题进行讨论。

(四)我国关于预付式消费的规定

1、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2、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中第三条: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十)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3、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曾于1998年颁布《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对发卡人的资质、发卡价款的总额、发卡程序等作了规定。但2003年12月,由于《银行法》的修改和人民银行职能调整等原因,中国人民银行对会员卡已无审批、监管的职能。2007年11月,《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废止。

二、预付式消费合同中的格式条款

(一)格式条款概述

1、格式条款的界定

我国的合同法第39条中是这样界定的: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称为格式合同,并且未作明确定义。

德国民法将格式条款称做“一般交易条款”。

德国民法典在第305条指出一般交易条款是指所有为多数量的合同而预先拟定的、由合同当事人一方(使用人)在合同订立时向合同当事人另一方提出的合同条款。

法国合同法上的附合合同(contratd’adhésion),是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事先已确定的合同条款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不同意的合同,亦即一方当事人要么从整体上接受合同条件,要么不订立合同。

以色列1964年制定的《标准合同法》中将格式合同称为“标准合同”并且在该法的第一条中规定,该法所谓标准合同,是指以提供商品及服务为目的,其文句的全部或一部是由提供商品及服务者(供给者)或供给者之预先制定,规定供给者与不特定多数人之间的各种合同条件的合同。

我国台湾地区将格式条款称为定型化契约条款,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作如下定义:所谓定型化契约条款是指企业经营者与不特定多数人定立契约之用而单方拟定之契约条款。

2、格式条款的法律特征

根据以上几种的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格式条款的法律特征:其中有两点能够基本达成共识,一是格式条款是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的,二是格式条款未经双方当事人协商。

关于格式条款的其它特征,比如说:格式条款的要约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细节性。格式条款具有定型化的特点,格式条款具有附从性的特点,格式条款是一方为与不特定多数人订立多数合同时使用,格式条款是为了重复使用而订立的等等,但学者的意见并不统一。

比如,在住房危机时,为找房屋居住,承租人不得不接受出租人事先确定的租金支付条件。又比如雇主对于雇员提出要么加班要么辞职的要求,雇员大多选择加班。从这些比较特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不是所有格式条款都具有一些上述的法律特征,但上述特征能够反映一般格式条款的特点。

3、格式条款的积极作用

学者张严方将格式条款在消费者合同中的积极作用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符合高效、低成本的经济生活要求;二是保障交易的稳定和安全;三是补充法规的不足,促进新型交易形式的发展。

(二)预付式消费合同中的格式条款理论研究

1、预付式消费中出现格式条款的原因

从格式条款的第三个积极作用“补无法规的不足,促进新型交易形式的发展”可以解释为什么预付式消费中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格式条款。由于合同法对无名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无明确规定。在预付式消费这种新型消费形式中的经营者必须提供详尽明确的合同,使双方法律关系明确化,促进交易达成。

2、预付式消费中的格式条款存在问题的现状与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这种格式条款是由经营者单方设定的,无形中就给了经营者一种权利,大量经营者利用此种权利为自己牟利,这样就会减轻经营者责任的条款及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其主要合同权利的条款。

(1)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单方确定价格,搭售商品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但格式条款却为企业单方确定商品价格、搭售商品提供了方便。预付式消费中商家往往采用“套餐式”经营模式,这实际上是捆绑销售,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2)限制消费者使用时间,有些预付卡上载明:节假日不得使用,或者规定有效期,并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作废。

(3)限制消费者使用主体有的预付卡上往往载明此卡只能用于本人使用,这是预付卡的记名性;另一方面却又说明遗失不补,这是预付卡的不记名性。两者矛盾,经营者同时规定,直接限制了消费者的使用权。

(4)限制消费者接受服务的范围。有的预付卡上往往载明此卡只能用于本店部分服务。

(5)限制或剥夺消费者的救济权,在预付卡上往往载明在产品或服务出现问题时,商家不负责。

(6)利用格式条款限制权利救济的范围。在预付卡上载明赔偿的最高金额,这实际上部分免除了其赔偿责任。另外,商家往往在预付卡合同的最后载明,商家拥有最终解释权,并在发生纠纷时,以格式合同的为抗辩理由。

三、解决预付卡问题的几种路径

解决预付卡的格式条款问题、完成对预付卡的规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监管制度。现在国家已经启动修改消费法权益保护法的工作并纳入五年立法计划,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起草,其中规范预付款被列入的立法内容。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有关退款的,监管的核心问题在于退款制度。因为只要消费者有权退款,消费者在发现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等方式使得自身利益减损时,可以要求退款。这就迫使经营者完全履行其义务。

1、发卡主体。发卡主体主要分为两种:自行发放和第三方发放。自行发放的预付卡应由政府进行申报登记,根据预付卡单次发放金额和发放总额,确定批准的行政级别,并进行登记。对于第三方发放应将主体限于银行,将预付款直接存入银行,同时还要经过行政部门审批。

2、发卡审核内容。行政部门经营审核内容包括:预付卡发放合同的内容和发卡单位资质。发卡合同的审核就包括审核其中是否有格式条款,是否有不利于消费者的内容。发卡单位的资质主要指该单位的清偿债务的能力,如果其发放的预付卡总额大于其清偿能力,行政部门有权要求提供保证金。对于银行监管时,审核内容主要是合同内容。

3、日常监管。在发卡单位运营过程中,对于自行发放的预付卡,经营者应当在一定时间内,到行政部门登记其已经发放的预付卡数量。具体做法可以是发放预付卡前,预付卡上需要有行政部门的印章。这样行政部门就可以确定预付卡的数量,如果预付卡数量超过经营者清偿能力,经营者仍需提供保证金。

4、经营结束时的制度。经营者结束经营时,应该有两种选择,一是退还消费者未消费预付款,对于无法找到消费者的那部分预付款,应当交给行政部门,等待消费者领取。二是将发卡地位由其它经营者继承。此时,新的经营者需要通过行政部门的日常登记,明确自身的债务总数,行政部门还要对新的经营者进行审查。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行政监管制度可以有效保护消费者在预付式中的权利,但这样的制度同样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行政管理成本过高、权利集中容易滋生腐败、手续复杂影响交易便捷等等,这些问题还要在不断实践中寻找最佳答案。

参考文献:

[1]作者为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经营者以收取预付费的方式经营存在的问题与现状调查——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项目组的负责人

[2]周友军主编《物权法教程》第:241页

[3]李穆文主编《刀耕火种的古代农业》第:38页

[4]/cn/news-d.asp?id=136佛山律师网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员会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合编《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云南进出口贸易》第:213页

[6]每日经济新闻网/newshtml/20090619/20090619025047336.html

[7]《人民日报》(2009年3月14日07版)记者:肖枚

[8]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10月/23日/第A02版法制之窗

[9]慎重参与预付款消费——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008年第2号消费警示广西315维权网/bencandy.php?fid=12&id=77

[10]《解放日报》60周年祝贺专版2009年5月8日第10版

[11]《德国民法典》陈卫佐译注第:88页

[12]《法国现代合同法》尹田编著梁慧星主编第120页

[13]《格式合同条款研究》苏号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

[14]《格式合同条款研究》苏号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页

预付款合同篇2

【关键词】预付账款;错误形式;预付账款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19-2

预付账款通常是企业支付货款的常见方式,尽管提前支付货款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但是购货企业尤其是缺乏信誉的新设企业为了购入急需的商品,往往根据货款的总价事先支付给供或单位一定比例的货款(也有把预付账款当定金的),日后随着商品货物进入企业再支付剩余的款项。因此,对预付账款的正确理解和合理使用管理,对于企业财务秩序的合理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预付账款的分析。

一、“预付账款”科目的概念和使用说明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给销货方的定金或部分货款,在该科目下应按供货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预付账款”属资产性质会计科目。对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以通过“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进行核算,而不设立“预付账款”科目。对企业按合同或协议所签订的预付外汇账款或定金可增设“预付外汇账款”科目进行核算。

在企业发生因购货而预付的款项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所购物资时,根据发票、账单等列明应计入购入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金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预付账款”科目;补付的款项,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退回多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企业按预计不能收回的所购货物的预付账款的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转入”,贷记“预付账款”科目。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预付账款外,其他预付账款不得提取坏账准备。

本科目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实际预付的款项,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二、“预付账款”使用中常见错误

(一)企业购置机器设备、厂房的预付款或预付在建工程款等误记入“预付账款”

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对企业购置机器设备、厂房的预付款或预付在建工程款,由于对于预付账款的错误理解,一些财务人员将其列支在“预付账款”科目。他们认为只要是预付的各种款项,均应在“预付账款”科目列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预付账款科目属于流动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购入存货时形成的预付款,它是在企业购货环节产生的。而采购机器设备、厂房的预付款项或预付在建工程款属于固定资产类核算的对象,应当根据其性质用“工程物资”或“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二)职工借支而预付的材料款误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采购部门人员采购材料等货物时需要先付款时,会先从企业借支这部分宽限。企业财务部门只持有采购人员的借条,而供货企业的发票和收据却在当月收不到,会计人员在做账时往往误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预付材料款。一般情况下,和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可以用“其他应收款”核算,而“预付账款”一般核算和主营业务有关的项目,如采购材料等。所以职工借支预付的材料款应记入“预付账款”而不是“其他应收款”科目。

(三)资产负债表填列预付账款项时仅根据本科目明细进行填列

会计期末,企业需要进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有时企业可能会只根据预付账款总分类账的期末余额进行该对应项的填列,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填列预付账款项目时,企业应综合考虑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分析计算后才能得到正确的预付账款的余额。“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其余额应在贷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务,但在用该账户替代“预付账款”账户时,会使应付账款明细账产生借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已预付但尚未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的预付款项,属于企业的债权。“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余额应在借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权,但在会计实务中,预付款项一般会小于企业收到货物的金额,由此使预付账款明细账产生贷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企业收到货物的金额抵扣原预付款项后的应付款项,属于企业的债务,由于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的存在。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账款”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填列:“预付账款”项目=Σ“预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Σ“应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对预付工程款和预付的土地使用权款,误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日常核算中,个别会计人员把预付工程款和预付的土地使用权款误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原因是没有考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殊性。我们知道,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其开发项目属于存货,其预付工程款和预付的土地使用权款应使用“预付账款”和“开发成本”两个科目进行核算,而不是记入“在建工程”或“工程物资”科目。

(五)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响损益和税收

在企业按购货合同预付货款后,由于供应单位不给开发票,或对方单位可能倒闭,或未倒闭但时间达两年以上,也不可能开发票至企业,会计人员则不对这笔经济业务做账务处理,致使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响当期损益。正确的处理是:若估计不能收回,则将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再提取坏账准备。

三、预付账款常见虚假形式

预付账款的形成是在企业在购货时签订的购货合同或协议的基础上的。根据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合理可靠。由此所界定的预付账款的虚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单位的相关人员故意和供货商勾结起来,利用签订不谨慎的订购合同或者签订不合理、不合法的合同,造成支付预付账款后不能按期收到货物或不能收到货物,使预付账款消失,造成坏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从中收取好处费等为自己谋取私利。

(二)按规定,企业的预付款业务必须以有效合法的购销合同为基础,而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的预付款业务根本无对应的合同,而是利用预付款这一“中转站”往来搭桥,为他人进行非法结算,将所得回扣或佣金据为己有;或利用该业务转移资金,隐匿收入、私设“小金库”。

(三)有的单位按购货合同预付货款后,由于对方(供货单位)不开发票或可能倒闭或撤消或未倒闭但时间达两年以上不可能开发票,其财务人员故意不对这笔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致使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响当期损益。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处理是: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消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预付账款”长期挂账会影响损益和税收。

(四)预付账款风险防范。由于预付账款是事先付款,势必存在一定的风险,它是购货企业向供货企业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预付账款在保证商品购入的同时也形成了预付账款风险。因此在风险防范方面,对于企业预付账款的有效管理便表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所运用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为了避免出现企业财会人员误将购置机器设备、厂房的预付款或预付在建工程款等记入“预付账款”,将非主营业务方面的预付支出记入“预付账款”以及将与主营业务有关的预付支出计入“其他应收款”等现象的出现,企业应定期组织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使他们了解最新的企业财务知识,掌握最新的财会方面的新技术。

2.建立健全预付账款管理的相关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预付账款管理责任制度。财务部门工程管理人员负责预付账款中的设备管理工作,材料核算人员负责预付账款中的材料借款管理工作。供应部门负责预付账款的清查催收工作。

第二,建立预付账款的控制制度。为了从严控制预付账款的发生,节约货币资金的支出,供应部门要按照经过部门主任、总会计师审批后的购货合同的条款,办理预付账款支付手续,未签购货合同的,不得付款。外委工程不准发生预付账款。

第三,建立预付账款台账管理制度。财务部门与客户协商,要求客户建立预付账款台账,详细反映各客户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余额、发生时间、对方负责人、经办人、目前对方的经营状况、预付账款的清理情况、清收负责人和经办人等情况。同时,将购货合同、签证单和台账一同保管,形成完整档案。

第四,建立健全预付账款清理责任制度。供应部门经办人要按购货合同规定的时间,组织交货,验收入库,并在7日内报销。如超过报销期限,超期的款额按每天预付金额的千分之三收取资金占用费。财务部门对所发生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的性质,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消等已无望再收回所购货物的,应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每年年终,要组织专人全面清查预付账款,与对方核对清楚,并取得对方签章,做到债权明确,账实、账账相符。

3.对企业预付账款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在企业决定与购货企业签订购货合同,预付部分款项之前,企业应有专业人员对供货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签订合同。并且,在预付账款形成之后也要时刻关注供货企业的经营状况,防止企业收到不合格的货物或收不到货物的情况的出现。

4.健全预付账款催收责任制度

按照供货合同或提供劳务合同的协议,指定专人做好结算和催收工作,制订工作计划,按期定额回收,防止可能的意外和损失发生。

总之,在预付账款应用越来越多的今天,企业应加大对预付账款的管理,因为只有在预付账款的合理和正确运用时,才能发挥其在企业购货方面为企业带来的便利,为企业运营井然有序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静.加强企业预付账款的对策[J].决策探索,2007(4).

[2]谢建平.企业预付账款的风险及防范[J].现代企业,2006(5).

预付款合同篇3

【关键词】预付账款;资金成本;风险;监督

胜利油田物资采购预付账款业务主要涉及从物资装备部(国际事业公司)集中采购、长城油组织采购、集团公司其它内部供应商自行采购。每年预付账款达4.8亿元,资金量非常大, 如何有效地对预付账款进行管理,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成为物资采购部门应予以密切关注的一个课题。

1.预付账款风险的形成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购买商品、货物等向供货单位预付的账款。它是购货企业向供货企业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预付账款在保证商品购入的同时也形成了预付账款风险,主要体现在:

1.1预付账款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影响了资金周转

预付账款是为购商品、货物而事先付款产生的短期债权,在我国多数企业流动资金偏紧的情况下,预付款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一旦收不到所购的货物又不能及时收回预付款的话,将加剧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造成货币资金短缺,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影响了企业效益。

1.2预付账款形成坏账,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预付账款被占用,资金长期沉淀,最后导致坏账,使得借款时间延长或不得不通过增加贷款以弥补资金的不足,增加货款需要支付利息,这部分利息费用只有自己来消化。另外,因预付账款的逾期、坏账,使得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追讨,车马费用、律师费用、诉讼费用,企业多出了利息费用的同时还多出了催收成本。因此预付账款坏账造成的风险,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2.预付账款存在风险的原因分析

预付账款由于是买卖成交前的付款,在市场瞬息万变情况下,意想不到的风险随时会发生,后果严重的话,会把企业拖入绝境,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为以下几种:

2.1预付账款内控制度不完善

企业采购商品订立合同,但对供应商供货能力和合同条款不能进行认真审核,特别对预付账款的风险没有进行评估,在对客户信用不明的情况下,又不经过集体决策,仅根据订货合同就授权财务科付款,缺少严密的内控制度。因此,制度不完善,草率付款是造成预付账款风险的直接原因。

2.2风险意识欠缺

在原材料供应紧张,特别是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取得紧缺的原材料或避免价格不断的上涨,往往降低信用条件,以预付账款的手段签订合同,目的是规避价格不断上涨地风险和希望优先获取急需的原材料。

2.3缺乏信用决策系统

供应商信用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预付账款风险的多少。由于我国商业信用不发达,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全民信用意识薄弱,企业缺乏可靠的信用了解渠道,加上有些供应商受利益的驱使,失信的收益大于守信的成本,致商业信用不顾。更有少数不法商,利用预付款进行诈骗,使企业上当受骗。因此缺乏信用决策系统,是导致预付款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4商品质量因素的影响

商品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到买卖能否成交的关键因素,有些情况下由于供货商提供的商品质量或规格出现偏差,导致买方不能接受,即使降低质量要求或是经过延期,供应商仍然提供不出合格的商品,而收进的预付账款又退不出,使得预付款坏账。因此,商品质量问题有时也是预付账款产生的原因之一。

3.加强预付账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预付账款是物资采购部门风险较高的业务环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预付账款的管理:

3.1建立完善预付账款内控流程

从严控制预付账款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有预付款要求的合同应建立分级审批权限,对小额预付款合同必须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才能签订,对金额较大的预付款应经过部门主要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共同审批后才能签订,办理预付账款支付手续,未签订购货合同的,不得付款。金额的大小根据企业规模、资金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确定。

3.2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应商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对方的信用档案,制定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对新的供应商进行信用调查评估。如果企业不注重信用调查研究便进行盲目付款,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社会上确有一些企业和人员以经营为幌子实行诈骗,屡屡得逞的原因正是由于企业不注重信用调查,轻信对方所致。因此在向供货商预付账款之前,必须严格调查其信用状况,经集体风险评估、按章授权批准后方可实施,防止预付款后上当受骗。

3.3建立跟踪监督制度

预付账款一旦付出,应当落实责任人并全程跟踪,责任人应及时了解掌握对方的信息,一旦发现有欺诈行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或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索。特别是对预付款金额较大的,以及新的合作方,必须经过严密的内控流程和集体决策确认,同时严格制定、审查合同条款,或者由收款方提供担保后才可付款。

3.4加强从业人员教育

企业大量逾期预付账款的产生,就是从业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在发生预付款的初期不重视,追讨不力直至发生坏账。因此要加强从业人员责任心教育,培养责任感,思想上引起重视;从业人员每月要做好对账、结账工作,当月发生的预付账款要在当月的总账和明细账中反映,及时分析,促进预付账款的管理。

3.5强化对逾期预付账款的催讨手段

预付账款逾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追回账款,发现拖欠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对有一定困难的供应商采取限制措施,规定其在约定的时间内供货或者退款;同时还需密切注意逾期预付账款企业的财务状况,避免因风险的积累而产生坏账。

因此,预付账款的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周转 经济效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有效规避风险,应对预付账款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源头控制、过程监督、后续保全的全方位风险防范体系,把预付账款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企业资金安全。 [科]

【参考文献】

[1]谢建平.企业预付账款的风险及防范[J].现代企业,2006(05).

预付款合同篇4

内容提要 付款条件在国际工程epc合同条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合同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对管道工程项目进度款支付的合同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国际工程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期中付款 最终付款 付款方式 币种和汇率 预付款

一、一般付款条件

国际epc工程合同的支付,一般是分为期中付款和最终付款。

(一)期中付款的申请

承包商应在每月月末,按业主批准的格式,向业主提交期中付款的申请报告,详细说明承包商自己认为有权得到的款额。期中付款以月完成实际工程进度量为依据,按照业主批准的费用和进度分解表的权重和进度测量程序,计算月进度款支付额。支付文件包括:epc百分比权重分解表、epc进度测量程序、发票程序和形式发票格式、监理签字的完成进度报表及其他进度证明支持文件。

在收到并认可履约保函后,业主应在收到承包商的期中付款的申请报告后28天内,颁发期中付款证书,包括应付款给承包商的已经批准的发票票面上无异议的款额,并减去已批准的发票票面款额的5%作为保留金;业主应将发票上由任何款额而发生争议的特殊原因书面通知给承包商,并在颁发期中付款证书后28天内支付进度款。

当已颁发临时验收证书,且工程已通过所有规定的试验(包括竣工后试验)时,应将保留金的50%付给承包商。在颁发最终验收证书后,应立即将保留金未付的余额付给承包商。

(二)最终付款的申请

在收到最终验收证书后56天内,承包商应按照业主批准的格式,向业主递交最终付款的申请,向业主提交其最后的进度付款发票,及由业主扣留的保留金余额的单独发票和任何其他应付的或补偿的但还未付的款额的单独发票,并附结清证明和其他证明文件。业主在收到所提交的最后发票的28天之内,经过审核下列条件后,应支付这项款额给承包商。

最终付款只有等到:承包商已经向业主提交了承包商授权代表签字后的放弃留置权和放弃索赔的弃权声明书;业主证实承包商已经全额支付了各类款项给分包商、供货商和雇员。

二、付款条件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付款方式

1 月进度付款方式

月进度付款即以实际完成的实物工程量、进度测量程序为计算依据,按月申请期中付款,是付款的主要方式。按月进度付款方式,付款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相匹配,付款及时,承包商的资金压力较小,但付款程序和计算比较复杂,适合大型国际工程epc项目。采用月进度付款方式,需及时报业主批准费用和进度分解权重表、epc进度测量程序、项目发票程序和形式发票格式。因为,上述程序文件是期中付款的申请报告的基础文件,是按时进行期中付款申请工作的基础。

2 里程碑付款方式

里程碑付款方式是在进度计划的关键路径上设一定数量的完整里程碑,以完成完整的里程碑为依据,作为合同分段计划目标和期中付款的时间控制点。采用里程碑付款方式,能准确地知道什么里程碑点付多少款,有利于资金筹措和简化付款程序。但如果里程碑制订不清晰或不合理,则进度款的支付不匹配和不及时,承包商的资金压力较大。适合在单项工程项目中使用。采用里程碑付款方式,需特别注意进度计划的关键路径上设定的完整里程碑点,每一个完整里程碑的费用和进度分解权重。例如,某国际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规定的进度付款完整里程碑如下:

对于上述里程碑付款权重表,我们在合同谈判时提出的修改意见是提高前部分的比例。如1#项的预付款提高到10%;另一方面。细化每一项完整里程碑,使承包商获得较快的付款和好的现金流。形成比较合理的进度付款 完整里程碑。如下表(其中2#、3#、4#、5#项未将细化后的完整里程碑列出)。

 

(二)付款时间

按照一般付款条件,承包商应在每个月末后,按业主代表的批准格式向业主提交进度款申请书。业主代表应在收到进度款申请书和证明文件后28天内颁发期中付款证书,之后28天内付款。因此,通常情况下,承包商最长可以在56天内,从业主处获得期中付款。在实践中,应关注的问题:

1 审批的时间

如,在某国际工程项目的原合同条款中。关于支付的条款为:“承包商应在每个月末后,按业主代表的批准格式向业主提交进度款申请书,业主代表应在收到进度款申请书和证明文件后进行审批,在审批同意后42天内付款”,该条款没有规定审批的时间,业主可以无限推迟付款时间。所以应该修改为,业主代表应在收到进度款申请书和证明文件后28天内审批并颁发期中付款证书,之后42天内付款。

2 什款的时间

上述付款条件中审批同意后的付款时间原为42天,比一般的付款时间长,实际我们最终改为:业主代表应在收到进度款申请书和证明文件后28天内审批并颁发期中付款证书,之后28天内付款。

(三)货币和汇率

国际工程中货币汇率的风险极大。例如,近几年,美元兑哈萨克斯坦坚戈的汇率基本保持在120-121之间,相当稳定。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油价急剧下跌,导致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哈萨克外汇储备急剧下降(从300亿美元下降到150亿美元),为保护其外汇和黄金储备,增强该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哈央行决定货币贬值,以缓解央行耗费外汇储备维护坚戈汇率的压力,并改善该国出口企业的财务状况。2009年2月4日,哈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允许该国货币贬值25%左右,并在+3%区间浮动。对外国公司采用当地货币坚戈签订的合同,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在实践中,应关注的问题:

1 币种的选择

币种的选择原则首先是考虑通过对影响汇率变化的经济面因素、政治面因素、市场面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汇率变化趋势,选择货币种类。当汇率变化趋势难以判断时,应尽可能考虑采用硬通币。有些国家对于合同签订的货币有法律规定,如,哈萨克斯坦法律规定,外国公司在当地注册的子公司签订的合同,必须用当地货币签订合同,而外国公司在当地注册的分公司签订的合同,可以采用美元合同,这是就应根据风险分析,选择签订合同的主体。

2 不同币种的百分比

在有些国际项目中,业主允许承包商采用多币种签订合同,这是我们考虑项目实施期间货币使用的实际需求,确定不同币种的百分比,通常的经验是,分别计算出需要在当地支出的成本及费用(当地币),以及需要在中国和第三国支出的成本费用(外汇),再考虑当地货币的汇率变动,以确定当地币和外汇的比例。通常,在外汇管制国家可以把当地币比例确定得相对低一些。当合同规定有价格调整条款时,适当提高当地货币的比例,能够获得相当丰厚的价格上涨的补偿。如果没有价格调整条款,则应把外汇比例确定得相对高一些。

3 货币汇率的计算

国际工程中规避货币汇率风险有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当项目实施期间货币汇率波动大时,争取采用非固定汇率计算进度付款,如,某合同中,我们规定的货币汇率计算是,月支付进度款采用兑换汇率为付款前三天,london的national west-minister银行电汇当天10:30报出的兑换率中间价;二是签订多币种合同,减少货币兑换,降低货币汇率风险;三是使用硬通币,规避货币的大幅贬值;四是在合同中争取调价条款,规定汇率变化的补偿方法。

(四)预付款

通常,如果该国际工程项目有预付款,则当承包商按照要求,提交一份预付款保函后,业主应支付一笔预付款作为承包商用于动员的款项。预付款的数量和预付款的适用货币及比例,应按合同价格支付的货币比例支付,预付款应通过在期中付款中按比例减少的方式付还,直到预付款还清为止。

预付款合同篇5

关键词 应收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 原则

众所周知,资产负债表上期末数这一栏,绝大多数都是直接从总账上取期末余额来填列,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而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填列,对初学者而言不太好理解,容易出错,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其中的规律和原则简单归纳如下:

一、帐户的性质

“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前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应在“预收账款”项目内填列。

“预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的账款。本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填列。如“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应在“应收账款”项目内填列;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原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填列;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应在“预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金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从上述内容可知: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填列不仅是从明细帐上取数,而且涉及到相互之间的调整取数,对初学者而言,其中的逻辑关系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

二、规律和规则

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把其中的规律和原则简单归纳如下:

1、一一对应原则:

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显然每对两个账户性质截然不同,一个是资产类,一个是负债类账户,但它们存在共同的特点,名称中都带“收”字或“付”字,构成相应调整的一对。

2、特殊余额调整原则:

我们通过下列例子来理解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之间的相互调整问题。如甲企业采购乙企业的原材料,预付给乙企业10万元。我们站在乙企业的立场上,这10万元形成乙企业的预收账款,意味着将来要拿产品偿还,没还之前形成乙企业的债务10万元。

乙企业收取甲企业10万元预付款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预收账款 100000

乙企业发给甲企业商品,价款10万元,税率17%。

借:预收账款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

预收账款作为负债类账户,余额一般在贷方,而现在,预收账款出现特殊――借方余额17000元,说明产品一经发出,则甲、乙两企业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乙不但不欠甲企业了,反过来甲倒欠乙企业17000元。预收账款出现的特殊借方余额17000元对乙而言就由债务转化为债权,从而应将其调整到应收账款中。同样的道理,应收账款作为资产类账户,余额一般在借方,一旦出现贷方的特殊余额,就由债权转化为债务,从而调整到预收账款中去。该原则同样适用于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之间的调整。因此,资产负债表上这两对相互调整的项目的期末余额具体填列归纳如下: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账款自身贷方明细账余额+预付账款贷方特殊明细账余额

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自身借方明细账余额+应付账款借方特殊明细账余额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自身借方明细账余额+预收账款借方特殊明细账余额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自身贷方明细账余额+应收账款贷方特殊明细账余额

当然,如果企业对应收账款已经计提坏账准备,则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在应收账款自身借方明细账余额加上预收账款借方明细账余额的基础上再减去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来计算填列。即: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自身借方明细账余额+预收账款借方明细账余额-坏账准备贷方期末余额。

可见,只有出现特殊余额才进行相互调整,而要判断特殊余额,关键是要掌握各类账户的账户结构。

3、调入调出方向一致性原则:

从上述调整公式可以看出:预付账款出现特殊的贷方余额,就由债权转化为债务,调整到应付账款贷方去,即从预付账款的贷方调出,调整到应付帐款的贷方;同理,应付账款出现特殊的借方余额,则从应付帐款的借方调出,调整到预付账款的借方;应收账款出现特殊的贷方余额,就由债权转化为债务,需调整到预收账款贷方去,即从应收账款的贷方调出,调整到预收账款的贷方;预收账款出现特殊的借方余额,即从预收账款的借方调出,调整到应收账款的借方。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相互调整时,调入调出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通过下列例子来看这三个调整原则的具体应用。

例:某企业期末资料如下:应收账款总账10万元,其中借方明细账余额15万元,贷方明细账余额5万元;预收账款总账5万元,其中贷方明细账余额8万元,借方明细账余额3万元;应付帐款总账8万元,其中贷方明细账余额10万元,借方明细账余额2万元;预付账款总账3万元,其中借方明细账余额7万元,贷方明细账余额4万元。则期末资产负债表上相关数额填列如下: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自身借方明细账余额15万元+预收账款借方特殊明细账余额3万元=18万元;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自身贷方明细账余额8万元+应收账款贷方特殊明细账余额5万元=13万元;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账款自身贷方明细账余额10万元+预付账款贷方特殊明细账余额4万元=14万元;

预付款合同篇6

一、核算规范性的审查

(一)审查会计科目使用的正确性

1、上述六个项目,基本上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属于结算业务形成的债权债务。所谓结算业务,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因购销商品或者提供,接受劳务而形成的往来挂账。这一大类业务在科目命名上多以“账款”表示,即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另一类是除结算业务及其他已专设科目核算的债权债务以外的事项形成的债权债务,称为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此外,除上述几个科目外,业务往来中还有应收票据、应付票据会计科目及报表项目,这是专门核算商业汇票的往来科目(项目)。其核算内容也基本上属于结算业务,因其核算和列报都较简单,错报概率很小,因此本文以下不作讨论。

2、对结算业务的往来科目,又应该按“卖”和“买”分别设置两类科目进行核算:(1)应收、预收带“收”字的“账款”,核算“卖”的业务往来,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形成的债权债务;(2)应付款、预付带“付”字的“账款”,核算“买”的业务往来,即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形成的债权债务;(3)按规定。应收账款可以与预收账款混用,应付账款可与预付账款混用,即其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可以在借方,也可以在贷方;也可以只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科目,不用预付账款、预收账款科目。

审计时,如果企业存在以上列举的混用情况,或者只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科目。不使用“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科目,审计人员不能按核算不规范认定。但是,绝不能认可将预付账款内容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也不能认可将预收账款内容在“应付账款”科目核算。

审计以下项目,应首先检查企业是否已按照以上规范正确的使用了会计科目?有没有将预付账款计入应收账款或将预收账款计入应付账款,从而颠倒“卖”和“买”的界限?有没有将结算业务往来计人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或者将非结算业务往来计入相应的“账款”科目中?

3、执行不同会计制度的企业,对应收、预付项目的核算内容也不尽相同。比如,《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购置大型设备而预付款时,借记“工程物资”科目,发包工程预付工程款、备料款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都不计入预付账款;又如,《小企业会计制度》也规定预付工程款、备料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但新准则规定预付工程价款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因此,审计时应把握好被审计单位执行的具体会计制度的规范,界定其科目使用和报表列报是否正确。

(二)检查坏账准备科目明细核算的规范性

填报上述几个债权项目的金额,均必须扣除与各该项目相关的各种坏账准备。因此,坏账准备科目的核算值得审计人员充分关注。现行会计制度如下:

1、《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只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但同时规定要将收回可能很小的应收票据和已不符预付账款性质也难于收回的预付账款分别转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因此,执行这两种会计制度的企业,至少应设置“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

2、新准则规定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都可以直接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因此,执行新准则的企业,至少应按已提坏账准备的各类债权设置坏账准备的明细科目。

审计过程中,往往发现企业未按以上规范计提坏账准备,或者已提坏账准备混合在一个明细账户中。审计过程中发现应提未提或不按规范多提坏账准备时,应建议其补提或冲回,当然这属真实性审计的范畴;对于将不同科目债权计提的坏账准备混合在一个明细科目内的,应建议企业分开。

3、以上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相对应的坏账准备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应既包括按各该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计提的坏账准备,还应包含在“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中核算的期末余额也在借方的明细科目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审计时如果企业只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者只接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计提坏账准备,应认定为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不完全,应建议其纠正补提。

“预付账款”等科目按新准则规定应计提坏账准备的,也应按以上原则处理。

二、对报表列报数额正确性的审查

各类会计制度虽然都规定上述几个债权、债务科目可以作为双重科目使用,但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则必须按照应收、预收、应付、预付的实际内容和金额填报,不得按照混用抵销后的余额填报。具体做法就是按照这些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同方向余额的合计数填报,债权项目还应扣除相关的坏账准备金额。因此,审计这些项目时,可对照资产负债表上这几个项目的列报金额,结合与其相关的账户记录,用下列公式检查各具体项目“期末数”(期末余额)列报金额的正确性:

1、“应收账款”项目应列报金额=“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两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该科目相关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或=“应收账款”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该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应收账款”明细科目期末余额

2、“预付账款”项目应列报金额=“预付账款”、“应付账款”两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按新准则规定计提的预付账款坏账准备余额,或=“预付账款”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该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预付账款”明细科目期末余额

3、“应付账款”项目应列报金额=“应付账款”、“预付账款”两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或=“应付账款”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该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4、“预收账款”项目应列报金额=“预收账款”、“应收账款”两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或=“预收账款”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该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5、“其他应收款”项目应列报金额=“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两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其他应收款相关的坏账准备余额,或=“其他应收款”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该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其他应付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期末余额

6、“其他应付款”项目应列报金额=“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两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 合计,或=“其他应付款”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该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其他应收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应予说明的是,上述有关“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两项目的填报方法,似乎不被现行会计制度所认同,因为现行各类-会计制度对于这两个项目的填报规范,是认为“其他应收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余额都必须在借方,“其他应付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余额都必须在贷方。其实,实践中是很难办到的,比如企业对内与其购销人员的往来,对外与其关联企业的往来,其余额方向往往是经常转换,要求其时常转换科目,既不方便核算,也无大的必要。但是,与四个“账款”科目一样,编制财务报表时却不得混淆和轧抵,否则会影响报表项目正确披露。因此,笔者认为仍应采用上述第5、6的公式检查这两个项目列报的正确性,而不必一定要求企业着重分类的账务处理。

三、列报错误的处理

(一)错报的容忍程度

审计准则要求财务报表至少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求其“公允反映”,而非“准确反映”。所谓“重大错报”,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错报。如果量化,《<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指南》曾规定:通常情况下差错金额占该项目总金额10%及以上的差错为重大会计差错。因此,一般可将错报10%以下作为审计时可容忍度。错报金额在可容忍度以内的,如果企业愿意调整的,仍应请企业调整。如果企业不愿意调整的,也可不作调整,但审计人员应建议企业在以后核算或列报时更正;错报金额超过或远远超过可容忍度的,审计人员则必须建议企业调整更正,企业不同意调整更正的,审计人员应根据这些错报对财务报表整体可靠性的影响程度采取必要的防范风险的措施。

(二)审计处理方法

预付款合同篇7

自2007年6月国家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市政府部门在近几年来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加大了投入的力度,我们所亲历的就有水环境治理排水管网综合整治工程、人民北路、人民中路道路改造、人民南路道路改造、蜀都大道东段道路改造 、二环路道路改造、人民南路改造下穿隧道修建附属排水管线迁改工程、地铁4号线修建和3号线修建附属排水管线迁改工程等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这些工程建设活动,其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易活动,这种商品交易活动的实现其最终还是通过工程价款的支付结算来实现的。下面结合本人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工程价款结算支付的建设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经验,谈谈做好工程价款结算支付的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一点体会。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经过招投标工作后都确立了承包人,在每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工程价款的支付与结算一般都按如下进程展开:

1. 工程价款结算的主要方式

目前工程价款结算方式主要有按月结算与支付方式和分段结算与支付两种方式。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主要采用按月结算与支付方式。

2. 工程价款约定的内容

发包人、承包人应当在合同条款中对涉及工程价款结算的下列事项进行约定:

① 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时限及抵扣方式。

② 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

③ 工程施工中发生变更时,工程价款的调整方法、索赔方式、时限要求及金额支付方式。

④ 发生工程价款纠纷的解决方法。

⑤ 约定承担风险的范围及幅度以及超出约定范围和幅度的调整方法。

工程的施工合同价款,是按有关规定和协议条款约定的各种取费标准计算,用以支付承包人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程内容的价款总额。招投标等工作主要是围绕合同价款展开的,合同价款应依据中标通知书中的中标价格确定。合同价款在协议书内约定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变。

3. 工程预付款

在工程承包合同条款中,要规定发包人在开工前拨付给承包人一定限额的工程预付款,此预付款主要用于施工企业为该承包工程项目采购建筑材料。在承包人向发包人提交金额等于预付款数额的银行保函后,发包人在规定的金额和规定的时间向承包人支付预付款,在发包人全部扣回预付款之前,该银行保函将一直有效。预付时间应不迟于约定的开工日期前7天。实际工作中,当承包人的机械设备、人员已按合同要求进场,所购的将用于工程的材料质量合格,准备开工,在此情况下支付该工程的工程预付款。

⑴工程预付款的数额

包工包料工程的预付款按合同约定拨付,原则上予付款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计价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工程,实体性和非实体性消耗部分应在合同中分别约定预付款比例。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预付款的数额,要根据各工程类型、合同工期、承包方式和供应体制等不同条件而定。对于只包定额工日(不包材料定额,一切材料由发包人供给)的工程项目,则可以不预付备料款。

⑵工程预付款的扣回

发包单位拨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预付款属于预支性质,到了工程实施后,随着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储备的逐步减少,应以抵充工程价款的方式陆续扣回,抵扣方式必须在合同中约定。扣款的方法有如下两种:①可以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工程预付款数额时起扣,从每次结算工程价款中,按材料比重扣抵工程价款,竣工前全部扣清。此方法目前很少用。②在承包人完成金额累计达到合同总价的10%后,由承包人开始向发包人还款,发包人从每次应付给承包人的金额中扣回工程预付款,发包人至少在合同规定的完工期前三个月将工程预付款的总计金额按逐次分摊的办法扣回。当发包人一次付给承包人的余额少于规定扣回的金额时,其差额应转入下一次支付中作为债务流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工程工期较短,就无需分期扣回。

4.合同收入的组成

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的相关内容:合同收入包括两部分内容:

⑴合同中规定的初始收入,即建造承包商与客户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最初商定的合同总金额,它构成合同收入的基本内容。

⑵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构成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并不构成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已在合同中商定的合同总金额,而是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由于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原因而形成的追加收入。

5.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中间结算)

施工企业在施工工程中,按逐月(或形象进度)完成的工程数量计算各项费用,向发包人办理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即中间结算)。

⑴工程量的确认

对承包人已完成工程量的核实确认,是发包人支付工程款的前提,其具体的确认程序如下:承包人向监理工程师提出计量申请,然后监理工程师进行计量。监理工程师在7日内按设计图纸核实已完工程量,并在计量前24小时通知承包人,承包人为计量提供便利条件并派人参加。已完工程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等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同时相关资料齐全,手续完备;并且按合同规定的方法、范围、内容和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对承包人超出设计图纸(含设计变更)范围和因承包人原因造成的返工的工程量,不予计量。

⑵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发包人应在双方计量确认后14天内,按照不低于工程价款的60%,不高于工程价款的90%向承包人支付工程进度款。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标内工程按工程价款的80%支付工程进度款;标外工程按工程价款的60%支付工程进度款(这里所指的标内工程就是工程施工合同范围内约定的全部工作内容,标外工程就是因设计变更等原因而新增加的超出合同范围的工作内容)。同期按约定时间发包人应按比例扣回的预付款,与工程进度款同期结算。合同价款调整、设计变更调整的合同价款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应与工程进度款同期调整支付。

6.竣工验收与竣工结算

⑴工程的竣工验收

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承包人按国家工程竣工验收有关规定,向发包人提供完整竣工资料(含竣工图)及竣工验收报告。发包人收到竣工验收报告后28天内组织有关部门验收,并在验收后14天内给予认可或提出修改意见,承包人按要求修改。由于承包人的原因,工程质量达不到约定的质量标准,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建设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交付使用。

⑵竣工结算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经发包人认可后,承包人向发包人递交竣工决算报告及完整的结算资料。发包人自收到竣工决算报告及结算资料后在规定时限内进行核实,确认后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

实际工作中,根据经确认的竣工结算总价款,发包人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办理完结算手续后一周内向承包人支付至结算总价款的95%,将结算总价款的5%预留作该工程的工程质量保修金,用以保证承包人在缺陷责任期内对建设工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维修。

参考文献

1刘伊生主编. 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2006年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4

预付款合同篇8

关键词:预售陷阱 性质特征及防范 消费者 商品房

一、购买商品预售房的法律风险和签订商品预售房合同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在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上,由于预购人和开发商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及目前开发商的“道德风险”大量存在,预购人承受了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有:

(一)开发商隐瞒无开发资格或无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销售期房。

一般而言,这种开发商本身的资质就差,且无诚信可言,这样在预购人付了房款之后,一般无法取得预定的房屋,在合同被法院宣告为无效时只能拿回本金和同期银行贷款利息。但可怕的是消费者在取得判决书上的权利之前,缺乏诚信的开发商早已将房款挪做他用或携款躲避,最后判决书上的权利也无法变成现实。所以购房前一定要审查开发商的"五证",主要包括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开工证;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这些证书是证明开发商、销售商资格的关键凭证。如果没有它们,预购人完全有权怀疑其身份是否合法,有权拒绝其提出的任何要求。消费者还须注意上述证明文件中的建设单位、项目、建筑面积是否前后一致,是否同与您签约的发展商名称一致。否则,我们就可能上当受骗,蒙受巨额财产损失,甚至背上沉重的法律包袱。

(二)开发商不具备房屋开发的具体条件

有的单位为了获利,将一些不合法的房屋进行预售,致使预购人购房后不能取得房地产权证件、上当受骗,因此预购人购买此类房屋时应特别注意:

1、开发商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预售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禁止利用集体土地进行商品房的开发经营,集体土地只有转为国有土地并经征用,开发商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才可用于商品房开发,因此,开发商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预售商品房,预购人不要购买。

2、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销售的预售商品房。只有其具备房地产开发资格,领取营业执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才可以开发建设和预售商品房。非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房屋,并未在政府有关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备案,其销售的房屋很可能会碰到诸如无法办理权属证书之类的事情,因此不要购买这样的房屋。

(三)开发商夸大事实进行预售宣传。

售楼宣传单是开发商对预购人的一种自我推荐,是向预购人发出了一种要约邀请,它并不是一种承诺,不意味着发展商对售楼宣传单上就物业的介绍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因为发展商为了促销物业,在不违背真实的情况下,对物业进行宣传是可以的,所以预购人为保护自我和达到自己预期的愿望,就对有关该物业的实质性条款与发展达成一致意见,并落实到双方所签署的房屋买卖合同及补充协议上。

(四)开发商擅自对房屋设计单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这本属开发商的重大违约,但目前的格式合同却对违约责任的设计很不合理。仅规定开发商退回房款并给付一定利息。依此,预购人在因设计重大调整不满意而退房时,往往已丧失了找到更好房子的机会或须花费更多的价钱才能找到,而因这种机会成本的损失在文本合同中无明确规定赔偿,索赔的成功率预计很低。

(五)定金风险

有些发展商在预购人交了定金但没有申请到银行按揭贷款时只退购房款而不退定金,这种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申请到按揭贷款,因此,建议预购人最好与发展商在协议中约定以下内容:如果消费者得不到按揭贷款时,定金该如何返还,是否要扣除部分作为手续费等。

二、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一)注意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

在预售商品房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没有按约定支付工程价款。这就会产生买受人的权利与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之间的冲突问题。因为《合同法》第16条,建设工程合同第286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由于预售商品房并非不宜折价和拍卖,根据这一规定,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的效力,优先于发包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其他债权人(包括预售商品房买受人在内)的因享有担保物权而产生的优先受偿权,居于最为优先的地位。买受人的权利不能对抗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但承包人已经将竣工的建设工程交付给发包人,则构成承包人对其优先受偿权的放弃。

(二)注意限制开发商对预售房屋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

实践中有些开发商预售前或预售中将土地使用权抵押给银行取得贷款。法律也是允许以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作为抵押物,但这种做法会给预购人带来严重危险,开发商日后如不能偿还贷款,银行行使抵押权,则预购人有房无地。对于这种损失预购人只能去向开发商追索,但债权实现的安全保障已大为降低,岌岌可危境况并非耸人听闻。虽依担保法的规定在抵押期间所有权人仍有权出卖抵押物,但其出卖时实际很少有人愿意购买,就是购买的话,价格也大打折扣。在房屋预售中预购人承担的风险本已很重,如房屋地基再被执行抵押,则境况更为不妙,这会极大损害预购人利益,影响预售融资的安全秩序。 三、关于预售合同的法律性质、特征及基本条件

(一) 预售合同尽管有融资的性质,但根本上仍属于买卖合同

预售合同往往可以弥补建设开发商的资金不足。 房屋预售合同签订之日,房屋尚未开工或正在施工,但双方意图都在于竣工后的房屋产权转让。因此预售合同的标的物有一个形成过程,但双方行为的本质仍是买卖行为,预购人支付价款是为了取得房屋所有权,开发商接受价款也自然负有交付房屋的义务。预售合同有关付款、标的物交付、权利担保、瑕疵担保和违约责任等条款内容多与一般买卖合同相同。因此,在实践中遇到预售合同纠纷缺乏专门法律规定时,应按买卖合同一般规定来处理。当然,由于买方的相对弱势,应当尽量做出有利于购方者的解释。

(二) 房屋预售不是分期付款买卖

预售房屋价金的交付,扣除银行贷款部分,其余款项多需根据施工进度分期交付(当然也有一次交付的),这种做法类似于分期付款买卖。分期付款买卖,是指约定买受人的应付价金以分期方式支付的买卖形态。其特点在于标的物交付给买方后,价金尚有二期以上仍待支付。分期付款买卖与预售房屋交易,同属分期缴付价款,而且付款完毕之前,标的物所有权亦同属于出卖人。但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必须在合同生效时交付给买受人,这是二者区别之一。故预售房屋绝不是分期付款买卖,在经济功能上,房屋预售是买方向卖方融资,分期付款买卖是卖方向买方融资。在转卖期房上,商品预售房虽标的物尚不存在,但预购人在对标的物无所有权的情形下,享有完全的债权,可以进行转让。相反的,分期付款的买卖却因无标的物的所有权而不得予以转卖。

预售商品房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预售的标的物是尚未建成的房屋;第二、依照合同由承购人支付房价款,承购人取得的是将来的房屋使用权,亦称期待权;第三、预售商品房实际交付之前预购人可以依法转让给第三人;第四、从合同成立到标的物交付需要较长的周期。

四、关于当前预售合同的缺陷问题

预售合同缺陷是指预售合同及其附件内容片面,损害预购人的利益。预售合同常见的缺陷包括:

预付款合同篇9

(一)基建设备、材料(本文专指甲供甲承担材料)的采购管理

1.组织招投标的一个关键前提就是合格供应商的选择。首先应该要求供应商提供资质文件的原件,如果提供原件有困难,则火电厂除了仔细审查提供的资质文件复印件外,还应该通过电话咨询供应商所在地的税务登记机关,对资质文件的真伪进行确认,尽最大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将这些精挑细选后的供应商资料分门别类建档管理,并跟踪调查一段时间再定期复查,按供货类别形成合格供应商库。

2.为更好发挥集中招投标优势,可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根据基建工程进度安排,合理划分设备材料的供货阶段,充分考虑可控与不可控各方面的因素对工程进度的影响,科学合理预测供货进度。同时将用料计划表里安装时间在一个时间段的(比如半年内)设备材料集中在一起进行招投标,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固定费用,比如人员的差旅费、会议费等,一次招投标会议能订下五十台套设备与一次订下一台套设备。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采购合同里规定的供货时间一定要和用料计划表的设备材料安装时间前后吻合。

3.对采购合同文本的使用及相关条款规定方面的分析。为方便管理及降低签订合同的成本,火电厂基建设备材料的采购合同大多使用固定格式,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提高准确率与工作效率。笔者认为,收据主要是收到款项的证明,既然双方已经签署了购销合同,则表示双方是诚信合作的,付预付款时,供应商已经提供了银行的履约保函,预付款又是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所以收据问题可以灵活一点,只要是盖有供应商的财务红章的收据即可。对收据要求放宽的前提之一就是对供应商提供的履约保函的严格把关。

(二)基建设备、材料的入库、出库管理

设备材料到货后通常在2日内完成验收工作,开箱人员按装箱清单清点到货数量,核对到货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等,做好开箱验收记录。物资发放应手续齐全,填制物资出库单时,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编号、工程量、用料计划等进行审核把关,经过计划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领用。物资发放还要做到日清月结,账卡物相符。

二、火电厂基建工程物资会计处理

(一)工程物资常规的会计处理

为更好说明工程物资的常规会计处理,特举例说明。例一,甲电厂与A供应商签订某辅机的经济合同,设备含税总价1000万元,付款比例是1:4:4:0.5:0.5,即10%预付款、40%进度款、40%到货款、0.5%初步验收款、0.5%最终验收款。

1.支付预付款时,会计处理如下:

借:工程物资预付大型设备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2.支付进度款时,会计处理如下:

借:工程物资预付大型设备款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3.工程物资领用出库:

借:在建工程交付安装设备 8,547,009

贷:工程物资专用设备 8,547,009

4.支付初步验收款与最终验收款时,会计分录是一样的:

借:其他应付款基建设备质保金 5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

(二)特殊情况下工程物资的会计处理

在实际供货时,总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有些设备材料的供货时间跨几个月的期限,会出现发票多开、发票少开、发票不开的各种情况。下面简单进行举例说明。

1.发票多开。仍以例一,如果A供应商6月到货价值含税500万元,但发票全额开具。处理时要特别注意三点,第一,进项税额必须全额入账,第二,扣预付款时按到货的比例扣除;第三,在会计摘要里注明发票全开。具体会计处理:

借:工程物资专用设备 4,273,50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452,992

工程物资预付大型设备款 -2,500,000

贷:其他应付款基建设备质保金 500,000

其他应付款设备进项税 726,496

银行存款 2,000,000

2. 暂估入库的会计处理。对月末货到票未到的设备材料要根据暂估汇总表及暂估入库单进行暂估入库的账务处理,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有预付款的先冲预付款,预付款小于暂估入库金额时,差额进其他应付款;其二暂估金额以不含税价计。举例说明,第一,到货金额小于预付款金额:仍以例一,A供应商6月供货含税400万元,直到月末发票未开具,会计处理如下:

借:工程物资专用设备暂估入库 3,418,800

贷:工程物资预付大型设备款 3,418,800

第二,到货金额大于预付款金额,如果A供应商6月供货含税金额800万元,直到月末发票未开具,会计处理如下:

借:工程物资专用设备暂估入库 6,837,607

贷:工程物资预付大型设备款 5,000,000

预付款合同篇10

[关键词] 往来账项;应收暂付;应付暂收;内部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13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7- 0026- 03

1 企业往来账项现状

如今往来账项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191家上市公司年报中,超过60%的上市公司的往来账项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接近15%的公司增长了将近一倍,年增长率达到了22%。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大约有6万亿元,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而占企业数量90%以上的中小企业深陷应收账款之困,其资产价值60%以上是应收账款。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信用风险整体上升,卖方回款风险增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困境如雪上加霜。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衡量企业资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往来账项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及时收回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提高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保证。如果企业无法收回往来账项,无法保持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不能保证满足短期债权人的需要,也将影响其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上市公司中多数资产负债率都有所提高,某企业在2005-2008年间资产负债率由0.30增至0.50。可见现在企业依赖负债筹资经营的风险增加。

2 往来账项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注重资金和成本管理,而忽略了资金、成本、实物资产应收暂付、应付暂收等密切相关的往来账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往来账项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2.1 资金管理方面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往来收取款项的权利。企业的应收账款应该有真实性,且不能过多地拥有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是指企业真实地发生了这笔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交易,没有虚构应收账款。企业的应收款项应适度,过度的应收账款会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应收款项过多会增加企业收款的难度,应收账项不能及时收回会导致企业资金运作困难;应收款项过多还会过多地占用企业的流动资产,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和资金支付能力,使得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合理。

在大型企业里,应付账款较多而且较为复杂。应付账款可以划分为信用期内正常的应付账款、到期无钱支付而拖欠的应付账款和违法违规应支付的应付账款等3种。对于违法违规应支付的应付账款应值得企业关注。一定数目的应付账款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但应付账款过多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使得企业债务规模偏大。企业应加强对应付账款的管理,使企业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确保企业的资金偿付能力。

2.2 资产管理方面

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往来账项的流动性较强。按资产负债表上的排列顺序来看,资产类中应收账款的流动性仅次于货币资金和应收票据,负债类中应付账款的流动性仅次于应付票据。由于往来账项流动性较强,业务内容较多,企业要加强对其管理。

对资产进行检查时,对于实务类的资产可能采用实地盘点的方式,但对往来账款进行检查时,一般采用函证方式,其存在一些本质上的缺陷,使得企业对往来账项的检查存在漏洞。例如大型企业存在上千笔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对每笔都检查清楚存在一定的难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部分企业没有运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对往来账款进行管理,一些企业没有对往来账款实施责任追究制度,还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导致往来账项混乱。往来账项管理任务多,责任重。

3 企业往来账项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应收账款的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它可以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弊端。①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完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销售部门往往只追求销售业绩,不重视销售的回款,有些企业没有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随意给予客户优惠的付款条件,结果造成日后应收账款的回收困难,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②不注重成本分析,未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赊销可以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但与之相关的成本也要相应增加。因此赊销程度、赊销方式及逾期账款的收回,也必须遵循收入大于成本的效益性。目前,多数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还是粗放式的管理,没有真正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3.2 预付账款的管理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的货款。预付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预付账款的核算问题。①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账款项目填列不正确。会计期末,财务人员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往往容易将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合并计算。②“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响损益和税收。企业按购货合同预付货款后,由于有的供货单位不开发票,有的供货单位可能倒闭或撤销,财务人员不对这笔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致使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响当期损益。

3.3 应付账款的管理

应付账款是企业向客户赊购货物或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形成的债务。有些会计人员,先虚记应付账款,等待时机将“归还”款全部贪污,有的会计人员,为了局部利益,贡献社会利益,伪造购货发票,虚增进项税、抵扣销项税,以达到少交增值税的目的。还有些会计人员,掩人耳目,利用应付账款,贪污现金折扣。主要表现为对企业享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缺乏控制,利用职务之便贪污现金折扣。

3.4 预收账款的管理

预收账款是企事业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预收的款项。现代企业预收账款管理中会遇到审核困难以及企业内部财务、销售、仓库几个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够通畅问题。

4 加强企业往来账项管理的措施

4.1 涉及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

(1)企业应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折扣率)及收款政策,对客户具体信用政策的确定与调整必须经过相应权限审批人员审核批准。

(2)销售部门可通过5C系统(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品、条件)对赊销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估,对其尚可使用的信用额度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财务人员应及时整理应收账款,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应及时催收。

(3)应分部门、分人员下达销售货款回笼率指标,并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对于逾期未还款的客户,要求其提供抵押、担保等条件。

4.2 涉及其他应收款的内部控制

(1)明确职责分工和职权分离制度。“其他应收款”的总账和明细账户的登记应由不同的职员分别登记;现金收款员不得从事其他应收款的记账工作。

(2)严格执行备用金领用及报销制度。备用金的领用和报销,应根据金额不同建立授权和批准制度,报销时应按领取时用途报销;年终全部收回,次年再借。

(3)建立包装物的收受、领发、回收、退回等制度,设专人保管,有单独的账簿记录。

(4)建立定期清理制度,制定催款制度,防止出现坏账。

4.3 涉及预付账款的内部控制

(1)建立预付账款的控制制度。发生预付款项时必须签订合同,严格控制各种预付款项的额度,未签订购货合同的业务不得发生预付账款。

(2)建立预付账款台账管理制度,客户预付账款台账,能够详细反映各客户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对方负责人、经办人,目前对方的经营状况,预付账款的清理情况、经办人等信息。

(3)健全预付账款清理责任制度,按照供货合同或提供劳务合同的协议,指定专人做好结算和催收工作,制订工作计划,按期定额回收。

(4)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标准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4.4 涉及应付账款的内部控制

(1)验收部门与采购部门应各自独立;验收部门收到货品应编制验收单,收到货品后,立刻通知应付账款部门、采购及仓库等部门。

(2)定期分析应付账款,确定付款顺序,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配合,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先付有折扣的货款。

(3)付款前必须经过采购、验收、会计及财务等部门之核准。所有采购交易均须有编号之订购单为据,订购单副本送应付账款部门,并与卖方发票及验收单核对。

4.5 涉及其他应付款的内部控制

(1)实行岗位分离,审批人员,记账人员,房屋、设备、场地等的租赁人员,实行岗位分离;销售人员,审批人员,记账人员,废旧物资、材料、包装物的管理人员等实行岗位分离。

(2)定期对其他应付款进行清理,有不需付的款项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文峰.应收账款回收的策略[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2).

[2]刘昕玫.隐藏在往来款项中的黑洞[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