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合同十篇

时间:2023-03-25 22:32:35

环保合同

环保合同篇1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和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十项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就绿色环保装修问题,达成如下协议:中顾法律网南昌律师为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1、乙方保证工程实行环保设计、采用环保材料、进行环保施工、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2、可检测工程(符合本合同4.1及4.2款的要求)验收后,甲方如果认为有必要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可以委托下列具有国家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空气质量检测,检测费用由甲方承担。

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室内环境检测总站

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3、室内环境空气检测项目为“甲醛”、“苯”、“tvoc”三项,检测数据以本合同列出的,上述具有国家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环境检测报告》为准。

4、甲方同意在室内空气进行检测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否则检测结果无效,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责任由甲方负责。

4.1 检测须在未搬入家具,未配置木地板、橱柜等项目的情况下进行;室内所有对环境能产生影响的材料(如板材,涂料等)均须为乙方报价明细上和增减项单上的项目,且为乙方提供。

4.2 如果有非乙方施工项目,或有未与乙方书面约定(指合同或变更单)而进行施工的项目(包括数量增加而未有书面约定的),检测结果无效。

4.3 检测时间应在可检测工程完工验收_________天(不算做工程延期)之后进行,在此期间,室内必须每天24小时通风换气,地漏和下水管须用遮盖物封闭。

4.4 检测由乙方专职人员(非施工人员)、检测中心专业人员、客户三方同时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唯此情况下进行的检测视为有效。

4.5 符合本合同列出的,具有国家资质检测机构所要求的室内、室外空气条件、温度等其他必要条件。

5、由于装修引起室内空气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环保不合格的材料,因此如果室内空气经检验不合格,则首先要在使用材料上寻找原因。甲、乙双方首先共同查找在检工程中的材料,如果发现有本合同4.1及4.2条款的情况或行为,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责任由甲方负责。如没有发现本合同4.1及4.2条款的情况或行为,装饰所用材料全部为乙方承诺使用并提供的材料,责任由乙方负责。

6、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原因除装修污染外,还有建筑主体、家具等污染,对装饰装修以外的污染,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7、由于乙方原因导致室内空气不合格,乙方按下列步骤解决:

7.1 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期限为一个月,治理造成的延期交付视同工程延期,乙方每日按合同造价的3‰承担违约金。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之前的时间(以检测报告上标明的出具时间为准),不算做工程延期。

7.2 治理结束后,经检测室内空气仍不达标的,乙方为甲方办理退单,并退还甲方已交全部施工款。

7.3 乙方退还甲方已交全部施工款后,本合同自动终止,乙方不再负有其他责任。

8、由于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会因挥发越来越少,因此空气质量不存在保质期。

9、本合同必须与施工合同同时签定方可有效。乙方拥有对本合同的最终解释权。

10、本合同一式两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环保合同篇2

乙方: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和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十项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就绿色环保装修问题,达成如下协议:

1 、乙方保证工程实行环保设计、采用环保材料、进行环保施工、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2 、可检测工程(符合本合同4.1 及4.2 款的要求)验收后,甲方如果认为有必要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可以委托下列具有国家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空气质量检测,检测费用由甲方承担。

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 室内环境检测总站

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3 、室内环境空气检测项目为“甲醛”、“苯”、“tvoc”三项,检测数据以本合同列出的,上述具有国家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环境检测报告》为准。

4 、甲方同意在室内空气进行检测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否则检测结果无效,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责任由甲方负责。

4.1 检测须在未搬入家具,未配置木地板、橱柜等项目的情况下进行;室内所有对环境能产生影响的材料(如板材,涂料等)均须为乙方报价明细上和增减项单上的项目,且为乙方提供。

4.2 如果有非乙方施工项目,或有未与乙方书面约定(指合同或变更单)而进行施工的项目(包括数量增加而未有书面约定的),检测结果无效。

4.3 检测时间应在可检测工程完工验收_________ 天(不算做工程延期)之后进行,在此期间,室内必须每天24小时通风换气,地漏和下水管须用遮盖物封闭。

4.4 检测由乙方专职人员(非施工人员)、检测中心专业人员、客户三方同时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唯此情况下进行的检测视为有效。

4.5 符合本合同列出的,具有国家资质检测机构所要求的室内、室外空气条件、温度等其他必要条件。

5 、由于装修引起室内空气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环保不合格的材料,因此如果室内空气经检验不合格,则首先要在使用材料上寻找原因。甲、乙双方首先共同查找在检工程中的材料,如果发现有本合同4.1 及4.2 条款的情况或行为,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责任由甲方负责。如没有发现本合同4.1 及4.2 条款的情况或行为,装饰所用材料全部为乙方承诺使用并提供的材料,责任由乙方负责。

6 、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原因除装修污染外,还有建筑主体、家具等污染,对装饰装修以外的污染,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7 、由于乙方原因导致室内空气不合格,乙方按下列步骤解决:

7.1 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期限为一个月,治理造成的延期交付视同工程延期,乙方每日按合同造价的3 ‰承担违约金。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之前的时间(以检测报告上标明的出具时间为准),不算做工程延期。

7.2 治理结束后,经检测室内空气仍不达标的,乙方为甲方办理退单,并退还甲方已交全部施工款。

7.3 乙方退还甲方已交全部施工款后,本合同自动终止,乙方不再负有其他责任。

8 、由于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会因挥发越来越少,因此空气质量不存在保质期。

9 、本合同必须与施工合同同时签定方可有效。乙方拥有对本合同的最终解释权。

10、本合同一式两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 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 年____月____日

环保合同篇3

住址: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电子信箱:_________

乙方(承包方):_____资质证书号:_______

法定住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帐号: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第一条 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点:_________市_________区(县)_________路_________号_________楼_________室。

1.2 住房结构:_________房型_________房_________厅_________套,施工面积_________平方米。

1.3 工程造价: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的价格,根据市场竞争、优质优价的原则,约定如下:总价款:_________元,大写(人民币):_________。其中:材料费:_________,人工费:_________,管理费:_________,设计费:_________,垃圾清运费:_________,税金:_________,其他费用:_________。(详见附表三: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报价单)。经双方认可,变更施工内容,变更部分的工程款按实另计。

1.4 工程承包方式:双方商定采取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

(1)乙方包工、包全部材料。(见附件五:乙方提供装饰装修材料明细表)

(2)乙方包工、部分包料,甲方提供部分材料(见附件四:甲方提供装饰装修材料明细表,附件五:乙方提供装饰装修材料明细表);

(3)乙方包工、甲方包全部材料(见附件四:甲方提供装饰装修材料明细表)。

1.5 工程期限_________天;开工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竣工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1.6 工程内容及做法(见附表一: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项目确认表、附表二:装饰装修工程内容和做法一览表)。

第二条 施工单位资格

2.1 凡承接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具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承包范围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2.2 乙方是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法人,通过最近一次企业年检,具有经建设行政主管机关审定的从事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资质,资质等级符合本次施工的要求。乙方不具备营业资格或相应资质的,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乙方应当立即返还甲方已支付的费用,并赔偿损失。

2.3 对于承接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的个体装饰装修从业者,应当持所在地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务工证明、本人身份证、暂时居住证,向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的机构登记备案,实行“登记注册、培训考核、技能鉴定、持证上岗”的制度。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订。

2.4 凡没有《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个体装饰装修从业者上岗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承接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

第三条 工程监理

若本工程实行工程监理,甲方(或乙方)与监理公司另行签订《工程监理合同》,并将监理工程师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及监理工程师的职责等通知乙方(或甲方)。

第四条 施工图纸

双方商定施工图纸采取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提供:

4.1 甲方自行设计并提供施工图纸,交图时间为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图纸一式三份,甲方、乙方、施工队各执一份。(见附件六:家庭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图纸);

4.2 甲方委托乙方设计施工图纸,图纸一式三份,甲方、乙方、施工队各执一份(见附件六:家庭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费由甲方支付(此费用不在工程价款内);

4.3 施工图纸双方签字后生效。

第五条 甲方权利义务

5.1 开工前_________天,为乙方入场施工创造条件。全部腾空或部分腾空房屋,清除影响施工的障碍物;对只能部份腾空的房屋中所滞留的家具、陈设应采取保护措施,以不影响施工为原则。乙方施工人员对甲方施工现场的牲口应认真清点及保护,并且双方签订“物品清单”;

5.2 开工前将原有的电话设备拆除;提供施工期间的水源、电源,并说明使用注意事项;

5.3 负责协调施工队与邻里之间的关系;

5.4 禁止拆动室内承重结构,如需拆、改建筑的承重、非承重结构或迁改厨、卫位置及设备管线,应负责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

5.5 参与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的监督及对材料进场、工程竣工的验收;

5.6 工程所在的物业管理部门所收施工押金及各项物业管理费用,由甲方交纳(出入证除外),乙方协助提供物业管理所需的相关材料;

5.7 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甲方不得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5.8 甲方无权要求乙方移动或改造暖气、燃气管线;

5.9 房屋装饰装修所产生的废弃物不得乱倒乱放,甲方应当按照物业管理单位、房屋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者单位房屋管理部门规定的地点、方式、时间堆放,并按有关规定清运;

5.10 甲方不得拒绝和阻碍物业管理单位依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约定,对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监督检查;

5.11 甲方进行装修不得损坏房屋原有节能设施,降低节能效果;

5.12 未经批准,甲方不得随意在承重墙上穿洞,拆除连接阳台门窗的墙体,扩大原有门窗尺寸或者另建门窗;不得随意增加楼地面静荷载,在室内砌墙或者超负荷吊顶、安装大型灯具及吊扇;不得任意刨凿顶板,不经穿管直接埋设电线或者改线;

5.13 未经批准,甲方不得损坏给排水、供电、供气、消防、通讯等公共设施,不得损坏他人的房屋及物品。

5.14 因进行家庭居室装饰装修而造成相邻居民住房的管道堵塞、渗漏水、停电、物品毁坏等,应由甲方负责修复和赔偿;如属乙方的责任,由甲方找被乙方负责修复和赔偿。

第六条 乙方权利义务

6.1 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保证工程质量,按期完成工程;

6.2 安承接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消防措施,保障作业人员和相邻居民的安全;

6.3 保护好原居室室内的家具和陈设,保证居室内上、下管道的畅通;

6.4 家庭居室装饰装修所形成的各种废弃物,应当按照有关部门指定的位置、方式和时间进行堆放及清运。严禁从楼上向地面或由垃圾道、下水道抛弃因装饰装修居室而产生的废弃物及其他物品;

6.5 乙方设计师负责对甲方提供咨询、设计、报价等相关服务。合同签订后,乙方执行工程施工的代表人为乙方派出的项目经理。甲方关于工程的相关事宜均应与乙方项目经理联系,以确保工程中的统一指挥和管理;

6.6 乙方自行采购或者向甲方推荐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装饰装修材料,造成空气污染超标的,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6.7 乙方采用的装饰材料不得以次充好、弄虚作假。

6.8 乙方施工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不得偷工减料、粗制滥造;

6.9 乙方不得野蛮施工,危及建筑物自身的安全;

6.10 乙方不得欺行霸市、强迫交易;

6.11 乙方不得冒用其他企业名称和商标;

6.12 乙方不得损害居民和其他经营者权益;

6.13 在居民居住的地域,十二时三十分至十四时三十分、十九时至次日七时之间,乙方不得从事产生噪声的房屋装饰装修活动。

第七条 工程变更

7.1 为确保甲方工程质量、工期及保修服务,合同签订后如有工程项目或施工方式的变更,须由双方协商后签署书面协议《装饰装修工程变更单》(见附件七:家庭装饰装修工程变更单),同时调整相关工程费用及工期,口头承诺或口头协议均视为无效;凡甲方直接与乙方现场工作人员商定更改施工内容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均由甲方承担;

7.2 合同签订后,甲方工程减项超过总工程款5%以上时,须向乙方支付减项总额8%的变更费。若甲方减项所用的材料乙方已定购或运到现场,甲方需另外支付材料来回托运、损耗及退货费用;若甲方要求减少的施工项目已施工,甲方需支付乙方该项目的施工费、材料费、管理费及拆除费;

7.3 甲方第二次支付工程款后增加的施工,乙方需在收到甲方该增加项目100%的工程款后方予以施工。

第八条 材料的提供

8.1 由甲方提供的材料、设备,其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见附件四:甲方提供装饰装修材料明细表)。甲方应按时将材料、设备运到施工现场并通知乙方,双方共同验收并办理交接手续;若甲方未按时提供材料或材料的规格、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由此而延误工期或影响工程质量,责任由甲方承担;

8.2 由乙方提供的材料、设备的(见附件五:乙方提供装饰装修材料明细表),乙方应在材料、设备运到施工现场的时间提前通知甲方,双方共同验收;若乙方所供材料的品牌、规格、质量与报价单不符,甲方有权拒绝使用,由此而延误工期或影响工程质量,责任由乙方承提;

8.3 甲方确定材料品牌、规格、型号或价位标准,由乙方负责为甲方代购的(见附件四:甲方提供装饰装修材料明细表。应备注乙方代购),在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并经甲方验收认定后方可使用。乙方收取甲方的材料代购费为材料采管费(材料款的_________%)+材料运输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若施工过程中因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退货、换货,以及因此延误工期,均由甲方承担任;

8.4 除合同注明外,五金(门锁、拉手、水龙头等)、石材、瓷砖、设备、洁具、灯具等,均由甲方购买并按时运到现场;若需要乙方代购,加收所购材料款_________%的采购费及运输费。

第九条 工期延误

9.1 对以下原因造成竣工日期延误,经甲方确认,工期相应顺延:

(1)工程量变化和设计变更;

(2)不可抗力;

(3)甲方未按时参加阶段验收而造成的停工;

(4)甲方同意工期顺延的其他情况。

9.2 因甲方未按约定完成其应负责的工作而影响工期的,工期顺延;因甲方提供的材料、设备质量不合格而影响工程质量的,返工费用由甲方承担,工期顺延;

9.3 甲方未按期支付工程款,合同工期相应顺延;

9.4 因乙方供材或施工等原因不能按期完工的,工期不顺延;因乙方原因造成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返工费用由乙方承担,工期不顺延。

第十条 质量标准

10.1 工程质量

(1)乙方必须按照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2)乙方所承包的工程,必须全部达到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_________。

(3)凡因乙方原因造成的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乙方应在甲方规定的时间内无偿返工,达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返工后仍达不到的,由乙方承担违约责任。由于甲方原因达不到工程质量标准的,由甲方承担返工责任及经济支出。

10.2 双方约定本工程施工质量按下列第_________项标准验收:

(1)《gb50210-xx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理验收规范》

(2)《_________市家庭房屋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定》

(3)其它验收标准:_________

10.3 施工过程中双方对工程质量发生争议时:

(1)可向_________市消费者协会家庭装饰装修投诉中心或_________市建筑装饰协会投诉进行调解;

(2)如不服调解,由双方同意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鉴定,所需费用及因此造成的损失,由责任方承担。双方均有责任,由双方根据其责任分别承担。

第十一条 工程验收和保修

11.1 双方约定在施工过程中分下列三个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1)水、电管线,防水层及吊顶基层等隐蔽工程验收;

(2)油漆、面层涂料施工前验收;

(3)竣工验收。乙方应提前二天通知甲方进行各阶段验收,各阶段验收合格后应填写工程验收单(见附件八:工程验收单)。若甲方接到通知后,未按时参加验收,乙方有权停工等待,由此给乙方造成的工期延误及其它损失均由甲方承担;

11.2 保修

(1)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结清工程余款后,乙方向甲方办理移交手续(见附件九:工程结算单),并填写工程保修单(保修期为贰年)(见附件十:工程保修单)。

(2)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二年,有防水要求的厨房、卫生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五年。保修期自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第十二条 工程款支付方式

12.1 双方约定按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支付工程款:

(1)本合同签订后,开工前_________至_________日,甲方支付相当于总价款_________%的工程款;

(2)完成_________%的工程量之日后的_________日内,甲方支付相当于总价款_________%的工程款;

(3)竣工验收后_________日内,甲方支付相当于总价款_________%的工程款。

(4)竣工验收合格_________年后或双方约定的保修期满,甲方支付相当于总价款_________%的工程款。

甲方支付工程款,乙方的业务员或施工人员收取的,视为乙方收取。

12.2 因变更施工内容导致总价款增减的,甲方在竣工验收合格之日支付或收取增、减部分的款项。

12.3 双方款项往来,均应出具收据。施工结束,甲方全额付清应付款项后,乙方应当出具合法发票。

12.4 竣工验收合格后,甲方有权留取相当于工程总价款的_________%的保修基金。竣工验收合格后_________年内没有发生工程质量问题的,甲方应将保修基金全额退还乙方。

第十三条 违约责任

13.1 合同签订后,合同任何一方提出解除合同或无论因何原因违约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及时通知另一方,经双方协商同意后,可办理终止或延期履行合同手续,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工程造价_________%的违约金;若因此造成损失的,违约方应予以赔偿。

13.2 工程未验收合格或未结清尾款而未移交,甲方使用或擅自动用工程成品的,工程视为合格,由此而造成损失的由甲方负责,并视为甲方自动放弃保修及维修权利且乙方仍有追收尾款的权利。

13.3 甲方未按期支付工程款的,乙方有权停工,每延误一日向乙方支付工程总造价2‰的违约金。

13.4 由于乙方原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双方约定的质量标准,乙方负责修理,所需修理费用由乙方承担,工期不予顺延。

13.5 由于甲方或乙方原因致使工期延误,每延误一日由责任方向对方支付工程总造价的2‰作为违约金。

第十四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双方发生争议协商解决不成时,按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4.1 向_________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4.2 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五条 其他具体规定

15.1 工程地在_________市区以外的装饰工程,乙方加收工程总造价的3%-10%的远程施工费;

15.2 因工程施工而产生的垃圾,由乙方负责清运到政府规定的垃圾堆放点,甲方应支付垃圾清运费用(人民币)_________元,(此费用不在工程款内);

15.3 施工期间,甲方将外屋门钥匙_________把,交给乙方施工负责人_________负责保管。工程竣工移交后,甲方负责提供新锁_________把,由乙方当场负责安装好交付甲方使用;

15.4 施工期间,乙方每天的工作时间为:上午_________点_________分至_________点_________分;下午_________点_________分至_________点_________分。

第十六条 附则

16.1 本合同签订后工程不得转包。

16.2 甲、乙双方直接签订合同的,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16.3 凡在_________市各家庭装饰装修市场内签订合同的,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市场有关部门签字(盖章)后生效,三方各持一份。

16.4 合同履行完后自动终止。

16.5 本合同实行当事人自愿鉴证,以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6.6 合同附件为本合同的组成部份,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七条 合同的解释

本合同未尽事宜或条款内容不明确,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本合同的原则、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及关联条款的内容,按照通常理解对本合同作出合理解释。该解释具有约束力,除非解释与法律或本合同相抵触。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家庭装饰装修市场合同认证意见(商场合同认证章):_________

环保合同篇4

Abstract: In view of contrac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the new business mod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ts policy development,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nd advantage in China and in Sinopec,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ac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gas recovery formation water treatment in Sinopec Northeast Sichuan Gas Recovery Plant,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ts application in Sinopec Northeast Sichuan Gas Recovery Plant and other enterprises.

关键词: 合同环境服务;污水处理;应用

Key words: contrac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sewage treatmen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41-02

0 引言

随着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东北采气厂气田的开发,由于开采层位和区域的差异,造成采气地层水水质复杂多变,目前污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生产及环保要求,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行。本文简单结合川东北采气厂采气地层水处理标准,提出一套基于合同环境服务的地层水治理方案,同时通过在川东北采气厂内的实践应用,验证该地层水治理方案降低污水污染物含量和污水处理成本方面的实效性,从而为今后的水质优化处理提供有效可行的参考。

1 合同环境服务的概念及政策

合同环境服务(Contrac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是我国环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近几年才提出的概念,目前尚无确切的官方定义,较为普遍认可的描述为:是基于市场的一种环境治理机制,环境服务公司与实施环境保护的环境需求方以契约形式约定环保项目的治理目标,环境服务公司为实现该目标向需求方提供必要的服务,需求方根据环境效益支付环境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即“以达到约定的环境目标为标的,环境服务业的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系统化、综合性环境保护服务”[1]的机制。

2011 年环保部下发《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制定综合环境服务的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在工业园区、城市和重点行业开展综合环境服务试点,积极探索合同环境服务等新型环境服务模式”,支持“积极探索合同环境服务等新型环境服务模式。[2]”

2012 环保部下发《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基本原则中要求:加强环境服务模式创新,试点开展合同环境服务、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等环境服务模式,以模式创新激发环境服务市场[3]。

2013 年1 月,环保部印发《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陆续制定相关政策,在“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方面予以支持合同环境服务模式[4]。

2014年4月4日,环保部《关于同意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的通知》,包含19家环保服务业试点单位(3个政府部门,16家企业),内容涵盖保障政策及环境管理机制、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监管机制、第三方运行服务模式及管理要求、环境金融服务等方面[5]。

2014年8月4日,中国石化集团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国石化能环[2014]10号),决定在全公司推行合同环境管理(服务)[6]。

2015年8月6日,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将面向国内外节能环保市场的综合一体化工程承包商和技术服务商[7]。

2 合同环境服务模式分类

2.1 BPO模式 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即“业务流程外包”,也称为“系统托管运营”,一般应用的对象是已建成但由于缺乏专业化运营水平而导致处理效果不佳的环保设施。基本模式是具有运营资质的环境服务公司与有需求的政府部门或污染企业签订托管运营的服务协议,承担环保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运行,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并到达环保指标的要求,业主向环境服务公司定期支付服务费用。

2.2 DBO模式 DBO(Design Build Operate),即“设计-建设-运营”,也称为“EPC+C模式”(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Commission,即EPC总承包+托管运营),其基本模式是环境服务公司根据需求方的要求,对环保设施进行设计和建造,在该阶段对工艺技术和工程质量负责。在系统建设完毕并验收之后,形成为环境需求方的资产,再由同一环境服务公司运行管理这些设施,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更换备品备件和在合同期内已经超过使用寿命的资产,保证其处理效率,在运营阶段对最终效果负责。

2.3 BOT模式[8]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移交”。其基本模式是由环境需求方与环境服务公司签订协议,环境需求方将环境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交由环境服务公司承担,并承诺其在整个特许期内的独家经营权。项目投运后,需求方向环境服务公司定期支付服务费用,以补偿环境公司的投资、融资、建造和运行成本和合理的收益。特许期结束后,项目所有资产无偿移交给环境需求方。

BOT 本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具有有多种衍生形式,包括BT(Build-Transfer,建设-移交)、BOO(Build-Own-Operate,建设-拥有-运营)、ROT(Renovate- Operate-Transfer,改造-运行-移交)、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移交-经营-移交)、DBFO(Design-Build-Finance -Operate,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等,其内涵基本相同,均是以解决资金为核心目的。

2.4 CES模式 CES(Contrac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即“合同环境服务”,其基本模式是环境服务公司通过与需求方签订环境服务合同,为环境需求方提供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包括:环境项目规划、问题诊断、项目融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减排量确认和保证等所有环节,环境效果达到了合同所约定的条件后,环境需求方才付费给环境服务公司,环境服务公司的收益水平取决于项目效果的评估。

CES模式最大特点也是与其他所有模式的区别在于可以大大降低政府或者排污单位环保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提高环境保护项目技术水平。同时将环境服务公司的经济收益与项目的处理效果直接挂钩,采用经济手段激励环境服务公司提高服务质量,重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改变服务公司只追求完成任务和降低成本的心态[9],最终实现环境服务市场整体水平的提升。

3 合同环境服务的优势

以往我们环境管理偏重于环保设施的建设情况,要求“环保三同时”,对于环境改善的结果的不够重视,导致很多的环境欠账;同时,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合同环境服务模式的提出,创造了一个服务交付的市场,通过环境服务的供求双方在交易中竞争选择,实现总体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治理水平的总体提高。合同环境服务的优势主要有下面几点:

①合同环境服务提供的是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将显著降低由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投资、研发、设计、建造、运营)割裂实施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减排效率;②合同环境服务采用按效果付费的原则,环境服务公司的收益取决于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达到预定的要求,因而可以避免低价恶意竞争,促进环境服务业的市场化和企业的优胜劣汰;③合同环境服务成果的衡量标准是可量化的环境产出,如成本控制水平、污水的处理量、污染物的减排量等,因而可以加强项目的环境管理水平;④合同环境服务的合同目标为直接效果,实现目标的技术途径的选择权和由此所承担的责任由环境服务公司承担,环境服务公司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决策权更大,为降低投入和运行成本,环境公司必然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开发出更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从而促进环保技术的整体进步。

4 合同环境服务在川东北采气厂的应用探讨

川东北采气厂是隶属于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四川东北部地区的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而早在2010年,川东北采气厂便陆续将合同环境服务模式应用于其采气地层水的治理中并取得较好效果。

在众多合作项目中,川东北采气厂与四川兴澳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澳)签订的河坝1井和马104井采气地层水处理服务合同最具代表性。该项目在工作量一定的前提下,兴澳的固定收益约为10-15%。兴澳与川东北采气厂从上述四种合同环境服务模式中选择了BPO模式合作进行采气地层水治理,经过一番努力,地层水实际排放参数均控制在了标准范围以内(见表1),而且应用合同环境服务模式后,地层水治理成本从应用前的140元/方降低到了95元/方。可以说,合同环境服务模式下采气地层水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5 结论与建议

从川东北采气厂与兴澳合作进行采气地层水治理所取得成效来看,合同环境服务模式能够以低成本的标准,对地层水中所含的氨氮、COD等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确保污水排放参数达到排放标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合同环境服务本身具有降低因各环节脱节产生的高昂交易成本,实现环境产出的量化,鼓励环保服务商技术创新等优点,且有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大力扶持推广,建议川东北采气厂和其他企业应积极尝试、实践这一全新环保商业模式,争取走在行(企)业前列。②虽然川东北采气厂已经将合同环境服务模式应用到采气地层水处理当中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就整体来看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建议其他企业在借鉴类似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探索其过程和内容,最终总结完善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合同环境服务不同模式,并推广应用至固体废物、废气等其他环境治理中。③由于合同环境服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配套、市场主体培育、市场环境塑造和推广等还有待完善,建议川东北采气厂和其他企业在探索、实践合同环境服务时,务必做好相关风险识别并规避,实现企业的安全高效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思文,等.创新性理解与实施合同环境服务模式[J].环境经济,2013:23-26.

环保合同篇5

关键词:大连;北九州;环境合作

中日环境合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除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外,还成功开创了两国地方政府问的环境交流与合作。辽宁省大连市与日本北九州环境合作是国际间城市环境合作的成功范例。

一、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概况

大连与北九州自1979年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在众多领域开展了密切而又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1991年,北九州市设立了“北九州市驻大连经济文化事务所”,为两市交流创造了条件。此后,通过开展接受研修生、派遣专家、技术培训等活动,两市进行了诸多形式的环境交流与合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96年到2000年北九州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共同组织实施了“大连环境示范区规划”项目。该项目以大连市城区的一定区域为对象,采用综合的环境对策,在硬件和软件(政策、制度)统一的基础上,建设成开发和环境保护共享的城市。在此规划下,两市就大连制药厂环保治理、盐岛化学工业区热电厂建设、春海热电厂扩建、大连水泥厂粉尘处理、大连钢铁厂电炉污染治理等9个子项目进行了合作。这样,大连在北九州市的帮助下完成了“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事业”。此外,在2001年举办的“北九州倡议网络第一次会议”上,大连市环保局又与北九州国际技术协会(kita)签署了“清洁生产调查”的合作协议,并于2002年完成此项合作调查项目。当前,基于环黄海经济圈构想,北九州市在有关城市特别是大连市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正在利用城市间的网络推行开展各项环境合作。此项合作始于2004年,由日本、中国、韩国的10个重要城市参加,至2006年1月,该网络已有亚太地区18个国家61个城市加盟。同时,这些城市还积极参加“北九州倡议网络”、iclei(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地方政府协议会)等组织,为本地区的环境保护采取各项合作措施。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大连与北九州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1992年以来,大连借鉴北九州环境治理经验,环境建设投资已达100多亿元,完成环境基础建设项目和重点污染治理项目300多项。至1999年底,大连市已建成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产业废物安全处置场建成投入使用,而且建有9个自然保护区。通过治理,大连市空气质量、海域环境质量和噪音污染状况等都有明显改善。1999年与1980年相比,空气环境中自然降尘降低35%、二氧化硫降低36.7%、氮氧化物降低34.3%、总悬浮颗粒物降低80.5%;海域中油类降低16.7%、砷降低50%、铅降低97.5%。”j2005年底,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8%,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50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汽车尾气达标率85%。通过与大连的环境合作,北九州不断提高环保技术,同时也研制出更多的环保产品,北九州的环境污染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如,目前存在污染物大气中的c02由1965年的0.06ppm下降到目前的0.01ppm,spm由0.06ppm下降到0.045ppm,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水污染治理达标率9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

二、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的经验

大连与北九州在环境合作过程中,走出了两市独特的环境合作模式,即积极拓宽合作范围,扩展合作途径,形成以友好交流为基础、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广泛参加的多渠道、多层次环境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确保了两市成功的环境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积累许多宝贵经验。

(一)环境合作实现了共赢。大连与北九州在环保领域的合作,改善了区域内的环境状况,使两国人民从中受益。两市同处环黄海经济圈,由于季风、海洋等因素的影响,大连市的环境对北九州市影响较大,大连市的环境改善有利于保障北九州市的环境质量。对大连市而言,环境合作不仅给大连带来环境治理的经验,还为大连提供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知识和资金,从而加速推进了大连市环境改善的进程。因此,两市环境合作不仅有着共同利益,而且互利。正因为具备这些共赢的特点,两市才会较少考虑相对收益,更多从绝对收益出发,形成积极的预期,从而不断推动合作向前发展。

(二)领域广、方法多、渠道丰富。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环境综合治理、环保技术研究开发、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人员培训和环境宣传、教育等许多方面。合作方式主要有:日本提供无偿资金援助、有偿贷款、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两市环境合作的渠道也比较丰富,涵盖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民间团体等多个层次,其中以政府为主,带动科研机构,并吸引两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民间团体的积极参与。这些特点有助于增强合作的活力,提高双方的参与程度。各方面、各领域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保证了合作的稳定性,使合作不会因某一环节的失败而陷入困境。

(三)技术性强。大连与北九州环保合作项目很多都是从组织专家进行科学研究开始;环保合作的过程中还包含很多技术性规范,往往会设立技术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环保合作的效果一般由专家进行科学评判。技术性强的特点需要两市形成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有利于共识的产生及合作的规范化。虽然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取得许多显著效果,积累很多宝贵经验,但其合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两市环境政策导向不同,两市环保企业界沟通欠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市广泛的环境合作,必须亟待解决。

三、启示

(一)正确认识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环境交流与合作。全球环保事业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各个国家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及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是全球性问题。因此,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国内合作是必由之路。当前,吉林省在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既缺乏资金,又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是重要一环。吉林省应积极加强与毗邻国家的双边合作,解决区域环境问题。此外,应积极开展与发达省份的合作。这些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已先行一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环境交流合作,不仅有利于从国外大量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环保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同时,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引导吉林省的环保事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提升吉林省的国内国际地位,为吉林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总之,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环境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对吉林省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注重双方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环境产业。在大连与北九州市的环境合作中,主要是北九州市对大连进行环境投资、政府援助以及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直接引进等,造成大连在合作中处于较被动位置,这既不利于大连环保事业的发展,也会滋生双方交往中的不平等。因此,在环境合作中,要重点加强双方在环境问题上的共同研究、环境技术上的共同开发,相应减少直接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引进。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自己的环境产业,培养自己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机制。

(三)增强环境意识,熟悉国际环境法则。要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从而切实把环境保护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过去由于吉林省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够,环境意识较弱,环境立法、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滞后,再加上对国际环境规则不熟悉、不重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吉林省与国内国际环境合作。因此,要积极借鉴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的经验,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把环保公益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措施,宣传环保工作中的新进展新经验,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强化青少年环境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活动,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四)通过政府、民间的双管齐下,积极推动吉林省与日本的环境交流与合作。日本既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生态环境保护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吉林省环境污染问题成因复杂,治理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因此,需要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日本加大合作力度。日本宫城县与吉林省是友好省份,在环境保护交流及合作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如对松花湖富营养化调查、地下水合作调查等项目。而且,通过环日本海地区地方政府首脑论坛,吉林省与日本的鸟取、岛根地方政府每年度举行一次例会。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些会议和合作机会,介绍吉林省的环境保护政策,广泛与日本开展环境保护合作项目。要大力推动民间的环境合作,包括环保产品贸易、技术引进、人员交流等。通过政府间达成的各种环境合作协议和计划,推出有利于环境合作的政策和措施,针对环境问题建立交流协商机制,为双方环境合作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基本框架及立项来源,推动民间环境贸易、技术和教育科研交流的发展。

环保合同篇6

一、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概况

大连与北九州自1979年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在众多领域开展了密切而又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1991年,北九州市设立了“北九州市驻大连经济文化事务所”,为两市交流创造了条件。此后,通过开展接受研修生、派遣专家、技术培训等活动,两市进行了诸多形式的环境交流与合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96年到2000年北九州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共同组织实施了“大连环境示范区规划”项目。该项目以大连市城区的一定区域为对象,采用综合的环境对策,在硬件和软件(政策、制度)统一的基础上,建设成开发和环境保护共享的城市。在此规划下,两市就大连制药厂环保治理、盐岛化学工业区热电厂建设、春海热电厂扩建、大连水泥厂粉尘处理、大连钢铁厂电炉污染治理等9个子项目进行了合作。这样,大连在北九州市的帮助下完成了“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事业”。此外,在2001年举办的“北九州倡议网络第一次会议”上,大连市环保局又与北九州国际技术协会(KITA)签署了“清洁生产调查”的合作协议,并于2002年完成此项合作调查项目。当前,基于环黄海经济圈构想,北九州市在有关城市特别是大连市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正在利用城市间的网络推行开展各项环境合作。此项合作始于2004年,由日本、中国、韩国的10个重要城市参加,至2006年1月,该网络已有亚太地区18个国家61个城市加盟。同时,这些城市还积极参加“北九州倡议网络”、ICLEI(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地方政府协议会)等组织,为本地区的环境保护采取各项合作措施。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大连与北九州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1992年以来,大连借鉴北九州环境治理经验,环境建设投资已达100多亿元,完成环境基础建设项目和重点污染治理项目300多项。至1999年底,大连市已建成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产业废物安全处置场建成投入使用,而且建有9个自然保护区。通过治理,大连市空气质量、海域环境质量和噪音污染状况等都有明显改善。1999年与1980年相比,空气环境中自然降尘降低35%、二氧化硫降低36.7%、氮氧化物降低34.3%、总悬浮颗粒物降低80.5%;海域中油类降低16.7%、砷降低50%、铅降低97.5%。”J2005年底,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8%,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50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汽车尾气达标率85%。通过与大连的环境合作,北九州不断提高环保技术,同时也研制出更多的环保产品,北九州的环境污染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如,目前存在污染物大气中的C02由1965年的0.06ppm下降到目前的0.01ppm,SPM由0.06ppm下降到0.045ppm,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水污染治理达标率9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

二、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的经验

大连与北九州在环境合作过程中,走出了两市独特的环境合作模式,即积极拓宽合作范围,扩展合作途径,形成以友好交流为基础、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广泛参加的多渠道、多层次环境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确保了两市成功的环境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积累许多宝贵经验。

(一)环境合作实现了共赢。大连与北九州在环保领域的合作,改善了区域内的环境状况,使两国人民从中受益。两市同处环黄海经济圈,由于季风、海洋等因素的影响,大连市的环境对北九州市影响较大,大连市的环境改善有利于保障北九州市的环境质量。对大连市而言,环境合作不仅给大连带来环境治理的经验,还为大连提供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知识和资金,从而加速推进了大连市环境改善的进程。因此,两市环境合作不仅有着共同利益,而且互利。正因为具备这些共赢的特点,两市才会较少考虑相对收益,更多从绝对收益出发,形成积极的预期,从而不断推动合作向前发展。

(二)领域广、方法多、渠道丰富。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环境综合治理、环保技术研究开发、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人员培训和环境宣传、教育等许多方面。合作方式主要有:日本提供无偿资金援助、有偿贷款、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两市环境合作的渠道也比较丰富,涵盖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民间团体等多个层次,其中以政府为主,带动科研机构,并吸引两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民间团体的积极参与。这些特点有助于增强合作的活力,提高双方的参与程度。各方面、各领域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保证了合作的稳定性,使合作不会因某一环节的失败而陷入困境。(三)技术性强。大连与北九州环保合作项目很多都是从组织专家进行科学研究开始;环保合作的过程中还包含很多技术性规范,往往会设立技术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环保合作的效果一般由专家进行科学评判。技术性强的特点需要两市形成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有利于共识的产生及合作的规范化。虽然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取得许多显著效果,积累很多宝贵经验,但其合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两市环境政策导向不同,两市环保企业界沟通欠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市广泛的环境合作,必须亟待解决。三、启示

(一)正确认识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环境交流与合作。全球环保事业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各个国家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及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是全球性问题。因此,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国内合作是必由之路。当前,吉林省在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既缺乏资金,又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是重要一环。吉林省应积极加强与毗邻国家的双边合作,解决区域环境问题。此外,应积极开展与发达省份的合作。这些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已先行一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环境交流合作,不仅有利于从国外大量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环保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同时,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引导吉林省的环保事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提升吉林省的国内国际地位,为吉林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总之,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环境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对吉林省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注重双方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环境产业。在大连与北九州市的环境合作中,主要是北九州市对大连进行环境投资、政府援助以及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直接引进等,造成大连在合作中处于较被动位置,这既不利于大连环保事业的发展,也会滋生双方交往中的不平等。因此,在环境合作中,要重点加强双方在环境问题上的共同研究、环境技术上的共同开发,相应减少直接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引进。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自己的环境产业,培养自己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机制。

(三)增强环境意识,熟悉国际环境法则。要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从而切实把环境保护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过去由于吉林省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够,环境意识较弱,环境立法、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滞后,再加上对国际环境规则不熟悉、不重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吉林省与国内国际环境合作。因此,要积极借鉴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的经验,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把环保公益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措施,宣传环保工作中的新进展新经验,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强化青少年环境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活动,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四)通过政府、民间的双管齐下,积极推动吉林省与日本的环境交流与合作。日本既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生态环境保护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吉林省环境污染问题成因复杂,治理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因此,需要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日本加大合作力度。日本宫城县与吉林省是友好省份,在环境保护交流及合作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如对松花湖富营养化调查、地下水合作调查等项目。而且,通过环日本海地区地方政府首脑论坛,吉林省与日本的鸟取、岛根地方政府每年度举行一次例会。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些会议和合作机会,介绍吉林省的环境保护政策,广泛与日本开展环境保护合作项目。要大力推动民间的环境合作,包括环保产品贸易、技术引进、人员交流等。通过政府间达成的各种环境合作协议和计划,推出有利于环境合作的政策和措施,针对环境问题建立交流协商机制,为双方环境合作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基本框架及立项来源,推动民间环境贸易、技术和教育科研交流的发展。

环保合同篇7

    一、法律制度的构建在中国与中亚各国开展环境区域保护合作的过程中凸显其重要性

    (一)从理论层面看,中国与中亚各国环境保护合作的法律机制建构不可或缺

    尽管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司法合作有着深厚的国内法和国际法基础,但事实上,除了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的司法合作意向得到了具体的落实之外,在其他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方面的共同合作却几乎是空白。尽管中国国内学术界的某些学者以及驻中亚的部分外交机构对中亚某些国家的法律和法规进行了简单的翻译和介绍,但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国内,尚没有有关中亚各国现行的法律体系、法律部门、以及司法制度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和研究的专业学术资料。同时,尽管与中亚存在地缘优势的新疆某些高校与专门的科研机构早已建立针对中亚国家司法制度开展研究的科研系所,但是由于存在语言障碍、资料文献的缺乏及与对方国家缺乏交流和合作等问题,迄今为止,实际的合作行动和明显的成果仍很匮乏。①中亚各国关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环境保护单行法规体系相对较为完善,而中国现行的国内环境法体系则是纲领性的法律较为健全,而在能源的开发和保护领域则稍有欠缺。在这个层面,中国和中亚各国存有相当大的理论合作空间。

    (二)从实践的角度分析,法律机制的建构是保障中国与中亚各国开展环境保护合作的必然手段

    虽然中国与中亚各国环境保护区域一体化存在客观的动力机制,但却并未形成有效的法律合作机制,中国与中亚各国合作环保现阶段也只是一种初期设想。但由于跨国间的环境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一个特殊性,即地域相邻的两国因为同处疪邻的生态圈内,其中任何一国的环境问题都极有可能对他国造成严重影响。水环境问题与大气环境问题就是其中非常显着的例子。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如何通过环境保护的合作来解决这种跨国界的环境问题,则是较为科学和必然的结果。综观中国与中亚各国在环境能源安全范畴内的合作与共同发展,构建一个合乎共同需要的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法律制度,既是两国环境保护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中国政府实现“能源多元化”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与中亚各国开展环境保护合作所面临的法律障碍及困境

    从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法制建设的现实情况来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和机制的欠缺,是开展在这个层面的合作发展存在的最为重要的阻碍之一。如何寻找可行的跨区域合作途径、共同研讨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在目前这个阶段,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环保区域合作的先行工作。

    (一)主权问题

    主权是一个国家所固有的权利,同时,主权亦构成该国的本质属性。在地缘政治环境较为复杂的中亚各国,国内政局不稳定的状况还留有许多隐患,加上区域外美俄等国对于中亚各国政权或多或少都存有强加干预的状态和趋势,这就使得主权问题在探讨任何一个领域的合作与共赢问题时,变得异常谨慎和敏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欲展开中国与中亚之间跨区域的环境保护法律合作,能否处理好两国所共同重视的主权问题,在中国与中亚各国间的环境保护法律合作中平衡主权和开放、主权独立和主权限制之间的关系,则是贯穿在构建中国与中亚各国环境保护法律合作中的一个原则性问题。

    (二)法律制度差异较大

    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国情差别较大,宗教信仰状况也不尽相同,两个区域中国内法律体系建立的传统与立法背景均有差别,各国的法律观念存在很大的分歧,法律体系也具有明显差别。建立优质的法律环境,是各项自然环境的开发活动和环境区域合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因此,如何更好地协调这种跨越两国国境区域的国际法律环境的冲突,是中国和中亚各国进一步开展环境保护法律合作与能源安全法律合作亟待解决的困境。

    (三)欠缺跨国环境竞争关系与跨国环境合作关系相互平衡的法律机制

    从环境竞争和环境合作领域开展法律合作这一具体视角,其实可以将其进一步区分为生态环境竞争与合作关系、环境资源竞争与合作关系、环境产品竞争与合作关系、环境政策竞争与合作关系、环境政绩竞争与合作关系等等。在某种境况中,这些不同类型的跨国环境竞争与合作关系,其实也构成了跨区域环境的合理开发与综合整治的一大矛盾。②事实上,跨国环境问题的治理,一般是以两国自愿协商为主,并在此同时强调国家责任的共同结果。所谓跨国跨区域共同治理环境问题的本质,其实质就是,将环境问题的跨国合作治理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相竞争的矛盾,与这两者同时相依相随的关系,综合考虑,合理有效地平衡其冲突。

    三、在共同治理环境的过程中构建中国与中亚各国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的法律机制

    (一)处理好主权自治和主权的自我限制之间的关系

    主权问题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中国和中亚各国在开展环境保护法律合作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处理好与主权相关的许多问题,以避免因为该问题的敏感性而影响各国的法律合作和共同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坚持跨国法律合作所固有的各国有权自主参与环境保护区域法律合作原则、对本国自然能源和资源享有的永久主权原则、有权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举措原则、各国在环境保护法律合作中有平等的参与和决策权原则等一系列主权原则。中国和中亚各国开展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合作的这一举措,对于未来开展多层面的其它部门法合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③在跨国界的环境保护法律合作中,主权自我限制原则具体体现为各国在立法权、司法权等方面的限制。简言之,需要在中国和中亚各国都坚持各自固有的主权原则的同时,在涉及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自然资源问题、能源安全问题等的法律合作中,各国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让渡部分主权,处理好主权独立、主权让渡和良好的环境保护法律合作之间的关系。

    (二)协调、整备中国和中亚各国开展环境保护合作的法律环境

    要使即将要开展法律合作的中国和中亚各国了解彼此的法律,以充分的法律交流为平台助推未来的法律合作。在展开环境保护法律合作的范畴内,中国和中亚各国应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开展诸如法制论坛、法律咨询、人员互访、互派留学生、法律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进修等形式多样的法律交流与合作,同时,各国国内的中央、地方司法机关、政府有关部门、各级各类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社会团体之间可在该领域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交流,以便能够更加细致地了解彼国的环境状况和法律体系,促进未来构建完备的跨区域环保法律合作机制。同时,还可以以中国和中亚各国共同参加的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或WTO体系中的相关协定为依据,细化各国在涉及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时各自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能源安全等各专门领域实现适用规范的统一。

    (三)建立较完整的环境保护领域法律合作机制

环保合同篇8

一、充分认识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以及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策略措施。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远利益,保留发展空间。

(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随着我市经济迅速增,在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提升社会和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三)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促进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率先建成大河西先导区试点工程,发挥我市在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的必然要求。

(四)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方式的有力举措。经济快速增带来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方式粗放等问题直接相关。如果不加速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方式,则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创新环境经济政策,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市实施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包括排污权交易、环境资源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三同时”保证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绿色信贷”、“绿色税收”以及“绿色财政”等八项制度。

(一)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

坚持有利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则,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

按照省关于排污权主要污染物交易的规定,我市现阶段主要开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扬尘、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污权交易工作。在国家、省规定的排污总量控制范围内,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调整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指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排污权优先向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和市优先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倾斜。环境资源交易所作为主要污染物交易平台,引入市场机制,允许融入社会资本,支持环保事业发展。

(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环境资源补偿包括城市大气环境资源补偿、流域水环境资源补偿和生态环境资源补偿三个方面:

1、城市大气环境资源补偿机制。以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为补偿因子,以建设单位为补偿责任主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气环境资源补偿。

2、流域水环境资源补偿机制。以市各区、县(市)人民政府为补偿责任主体,以化学需氧量、氨氮为补偿因子,对境内区、县(市)主要跨境河流开展流域水环境资源予以补偿。

水环境资源补偿采用超标补偿和达标补偿两种方式。如县(市)交界断面水质指标超过断面控制目标的,上游县(市)政府将对其下游县(市)政府进行经济补偿;如交界断面水质指标优于断面控制目标的,下游县(市)政府将对其上游区、县(市)政府进行经济补偿。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划定交界断面,制定断面控制目标值,建立断面自动监测系统。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并设立专户用于水环境资源补偿,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扣缴、补偿资金。

3、生态环境资源补偿机制。生态环境资源补偿机制是指在满足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损害林地、绿地、湿地、土壤、山体、水体、农田、动植物、景观等各类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者、使用生态环境资源受益者、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结果等级较低的各级政府、生态保护投资者等支付生态补偿资金,生态保护志愿者无偿捐赠生态补偿资金,补偿管理机构使用生态补偿资金保护、改善、恢复、重建生态系统的活动。

(三)建立环境风险责任保险制度

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划分环境风险企业,对化工、有色、金属矿采选、砷制品以及涉镉等高环境风险企业全面实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全面投保;在造纸、规模以上养殖业等企业逐步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依法建立投保企业优惠政策、奖励制度以及设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专项资金。环保部门要将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和环境风险防范作为日常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在核发和换发排污许可证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开展行业准入审查、上市环保核查、申报环保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工作中,大力加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宣传和推介工作。要督促企业认真履行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等责任,开展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企业和工艺设施的调查,充分评估其环境风险和影响,尽可能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遭遇突发环境事件,要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开展事故查勘、定损、理赔等工作,确保污染受害者得到经济赔偿。

保险公司开发环境责任险产品,合理确定责任范围,分类厘定费率;保险监管部门制定行业规范,进行市场监管。

(四)建立建设项目“三同时”保证金机制

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的重要体现。“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轻工、纺织、黑色冶炼、有色金属、化工、石化、医药、电力、建材、机械、饲料、食品、酿造等行业对环境和生态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必须缴存环境保护“三同时”保证金。保证金由负责环评审批的同一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收取。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经“三同时”验收合格后,由收存保证金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确认后,将保证金及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单位活期存款利息全额退还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未履行环境保护“三同时”有关要求的,保证金及其利息全部缴入同级国库,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五)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建立包括事件受理、调研勘察、组织调解、行政仲裁以及司法诉讼等五个方面的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属机构或个人污染损害赔偿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区、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区、县(市)属机构或个人的污染损害赔偿工作实施统一监管。被控致害方有排污行为,且排放污染物与受害方的损失有直接关系的,环保部门应责令排污单位迅速排除危害。

(六)建立“绿色信贷”机制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配合银信部门利用信贷机制,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列入淘汰类、限制类名单,并会同符合环境友好企业标准的企业名单交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作为银行授信的参考依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停止信贷。

(七)建立“绿色税收”机制

税务部门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国家关于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结合我市实际,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实施细则。

(八)建立“绿色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投入项目必须与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减排效能与财政拨付挂钩制度。政府采购优先使用环境标志产品,并给予奖励;建立财政投入环境效率评估与审计制度。

三、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环境经济政策实施协调小组

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环境经济政策实施协调小组,市环保局具体负责与各部门的协调联系,发改、环保、财政、规划、国土、工商、税务、物价、林业、水利、监察等部门和银行、保险等机构依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1、市发改委做好全市产业调整规划。

2、市环保局负责实施排污权交易、环境资源补偿、环境责任保险、“三同时”保证金、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等工作,配合物价部门建立上述工作价格体系,同时做好其他环境经济政策实施配合协调工作。

3、市财政局负责实施绿色采购环境经济政策,加强财政监督与管理,为各项环境经济实施提供工作经费保障,对环境经济政策各项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按照职责加强对建设项目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没有依法办理环评许可的项目,不得办理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

5、市工商局严格把关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对小型污染企业、餐饮业、娱乐业项目的行政许可,必须严格把关。

6、市国税局、地税局负责实施绿色税收环境经济政策,依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上报国家税务总局,积极配合其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予以实施。

7、市物价局负责建立各项环境经济政策价格体系,制定并适时调整收费标准,做好日常价格监督检查工作。

8、市林业局配合物价部门建立生态环境资源补偿价格体系,开展生态环境资源补偿工作。

9、市水利局配合做好流域环境资源补偿工作。

10、市监察局负责对全市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违规违纪案件进行查处。

11、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完善绿色信贷相关政策与措施,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的绿色信息共享机制,运用信贷绿色信用杠杆,严格控制信贷闸门,抑制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12、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环境污染事故的勘察、定损与责任认定机制,制定环境污染事故损害核算标准和相应核算指南,建立规范的理赔程序,提高环境污染事故防治能力。

(二)健全资金管理体系

对于划入市财政各类相关的环保资金,由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制定责任追究制度

1、各项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工作应接受群众监督,对不符合环境经济政策的行为,任何人都可以举报。

环保合同篇9

【关键词】环保工程;全过程控制管理;可持续发展;污染土修复

环保工程是有效实施环境保护、环境改善、促进生态平衡,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工程项目。重视环保工程施工质量是更好从事环保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全过程控制管理是环保工程质量保证的有效管理方式。影响环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且这些影响因素遍布施工各个阶段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就需要对每个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而全面的控制。全过程控制管理不仅应当贯穿于环保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同时还要做到有重点、有重心的重点把握。环保工程全过程控制管理基础是控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做好控制管理基础工作,是做好环保工程全过程控制管理,确保环保工程质量的前提。

1 构建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评审机制

目前环保工程的工艺流程和施工规范并不标准,往往是在某一个工程实施前,组织专家进行工艺流程和施工规范的方案评审。这样的惯用操作方式容易导致工程方案的片面性,即经济性考虑太少,安全环保系数过高,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比如重金属污染土,运至固废处理中心处理,费用在3000元/t左右,但如果把重金属污染土参入适当比例的固化剂,凝结后作为路基填筑,处理成本是原方案的1/5,因此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案是控制环保工程投资的重要环节。

2 完善环保工程建设监理机制

监理是环保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我国在工程监理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工程监理推选就是我国工程建设体制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作为工程监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监理,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现阶段环保建设监理机制仍然处于发展时期,各项制度都还不够完善,在监理机制方面明显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有效行政和环保工程建设监理有效性的缺乏。因此,为了弥补环保工程控制管理工作中的监理短板,有必要不断强化环保监理工作的建设,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有目的、有侧重点的制定和完善相关环保监理法规,尽快健全环保工程建设监理机制。只有环保监理机制得到完善,才能期待更好的招标投标工作的规范化,以及项目法人制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的以政策、技术、工程合同为依据,通过投资的有效控制,为环保工程质量提供切实保障。

3 充分发挥监理职能,严格监理程序的执行

环保工程建设监理是对工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理。环保监理单位必须严格履行监理合同,对承接的环保工程建设监理项目负责。监理单位通过有效的协调业主责任、招投标、工程合同之间的关系,以经济合同为纽带,以工程施工质量为目的,实施卓有成效的“质量、投资、工期”三控。监理工程师依据任务的要求,结合工程施工内容和目标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理工作大纲、监理工作条例和监理工作实施细则。同时,为了确保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监理人员应当不断充实自身技能,不仅需要掌握环境监理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合同等相关法律常识,以确保监理工作的合规性。

在进行工程施工进度监理的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当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工程合同编制总工期及月度施工计划,并报批监理部门批准。当监理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的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应当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定期例会的形式,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后期施工做出妥善合理的安排。

质量控制是环境工程监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质量监控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的成败。而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监督又是整个工程监督的关键环节,因此,监理单位应当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加强工程各阶段监理的同时,重点关注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在整个工程监理过程中严格贯彻三不准原则。即:人员、材料、机械准备不充分不准开工;材料检验不通过不准使用,前道工序验收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特殊工程为对人员防护做出充分防护的不准施工。

4 认真做好价格的规范化、市场化和竞争化工作

相比于传统工程,环保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涉及到的内容较为新颖,且项目组成往往较为复杂,市场中具备完整资历的的企业数量往往较少,这些就使得环保工程造价的控制变得较为复杂起来。做好环保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因常规造价控制是依据评审后的施工方案和现有的市政及土建预算定额做出的费用审核,这就使得造价控制往往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参考成熟项目单价报审物价部分,对造价进行控制的统一性、标准性处理,效果会更好一些。第二,由于我国从事环保工作的机构和单位,多以事业单位或者半事业单位为主,因此,如何市场化的问题便成为了造价控制的一个难题,市场化是造价控制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第三,施工方的行为属于企业行为,但现有的环保市场又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很难对造价形成有效的控制,因此,尽快开放市场,完善竞争机制是把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5 协调好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环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环境工程全过程控制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投资方、监理方和施工方是工程施工建设的三个主要参与者,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式做好环保工程建设的前提。监理方和施工方应当在工程合同的框架内相互协作,共同为工程质量的提供而共同努力,监理人员除了监督施工方的工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协助施工单位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提高措施,为施工单位制定超前指导,避免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生。在整个工程施工中,监理方和施工方之间的矛盾是最多的,双方的接触也是最为频繁的,他们常常会在工程工期、工程计量、工程索赔方面产生分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应当积极充当协调角色,以合同为依据,敦促双方相互协商,本着工程质量提高的目的,实事求是的维护工程利益。

参考文献:

环保合同篇10

关键词:环保参与;协同论;非政府组织

1初步分析环保参与缺失之原因

在中国城市中,环保的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开展多年,长期的熏染使市民普遍表现出对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以及参与环保的积极意愿,但现实实践得出的结论与条件却是矛盾的。许多市民在面对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把自己制造的垃圾扔进垃圾桶时都不能完全参与,对环保事业仅仅只是在停留在思考与言论的层次上。

门瑟·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做出解释,假设人是自利、理性的,在其贡献公共产品之前会衡量其行为的收益与代价,收益若大于代价意味着公共产品的产生,反之则意味集体行动的失败。表面上来看,中国环保现实论证了这个结论。

不同于奥尔森的是,笔者认为人并完全不是自利、理性的。不完全自利体现在人有时会做出利他的行为,例如有不少积极的环保志愿者,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却奋斗在环保事业第一线。不完全理性,体现在信息不完全、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决策行为能力的缺失之上,这三个缺陷足以使人不能完全理性地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决定。

基于这个逻辑起点,笔者认为“收益——成本比较方法”并不能解释环保参与缺失的根本原因,而重视个人环保行为发生之时的环境影响,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于形形社会关系之中的个人,在与关系中的其他人发生各种形式交流之时,彼此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所以分析个人面对环境压力之时,是如何做出环保参与与否的决策,就不得不分析其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环境,即其所处的系统。

2研究平台——环保社会系统

2.1协同论

对于系统,钱学森定义它为一个复杂的、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贝塔朗菲说“存在适合于综合系统或者子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而不论其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力的情况如何”,所以,系统论就是研究一切复杂系统的普遍模式、原则和规律的新学科。

协同论,亦称协和学,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教授创始,作为系统三论(自组织、协同、突变)之一。它基于子系统的合作受相同原理支配,而与子系统特性无关的原理,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或是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转变规律和特征。

哈肯教授指出,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关键不是热力学平衡还是不平衡,也不在于距离平衡有多远,而在于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它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有序的时间、空间和时空结构,即产生新的有序状态。其分析逻辑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不稳定性原理、支配原理和序参量原理。

2.2环保社会系统

本文从微观个人入手,认为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家庭,其更基本的组成细胞是个人,并通过个人的分工合作达成其功能。马克思说人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意味着社会中的每个人具有多重的社会性质,多重社会角色,而任何一种社会角色,从社会层面上理解,则意味着不同角度的一种社会系统,比如说,市场条件下的个人具有的“经济人”属性,政治环境使个人具有的“政治人”色彩,相应地社会层次上就表现出“经济社会系统”和“政治社会系统”两个系统。

所以,本文以“是否具有积极的环保意识,愿意投身于环保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判别依据,并以“是否参与环保行为”为分界线,把社会个人区分为“环保人”和“非环保人”,而“环保人”组成的社会系统称之为“环保社会系统”,反之则为“非环保社会系统”。

以此为标准,中国城市目前还只能归类为“非环保社会系统”,所以下文将以协同论为分析工具,探讨中国城市从“非环保社会系统”转化为“环保社会系统”的阻碍。

3以协同论探讨环保参与缺失之原因

协同学抽象出系统演化的共同特质,认为内部变量受到外部变量的变化驱动,通过耦合关系达到某个临界值,使系统远离平衡态而达到不稳定状态,系统内的子系统及其参量在彼此的耦合作用关系中产生不同模式,竞争后获胜留下的慢变量通过扩大和强化自己的力量,形成能够支配、同化整个系统的序参量。

3.1不稳定性原理

不稳定过程在系统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对于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结构,每个子系统都与外界发生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而当系统外部参量的变化引起内部子系统出现涨落时,系统就处于不稳定状态。

对于“非环保社会系统”的微观个体而言,每天不仅接收大量有关环境恶化的信息,同时身体还在亲自感受环境恶化带来的不良反应。所以当温室效应频频发作,气候出现非均衡剧变,自然灾难不断降临之时,自认为是万物之灵、地球之主的人类不得不在承受眼前痛苦之时,还得担心明天环境又会带来什么惩罚?

于是,重新定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主张两者和谐共处的思潮卷席社会,严重冲击人们传统思想,例如“人定胜天”、“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环境问题”等观点一时间销声匿迹。反之大小媒体上到处可见对环境恶化的担忧,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宣扬,同时社会中也涌现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的志愿者。

内部子系统呈现这种状况,虽然尚不能颠覆整个系统结构,但是已经推动处于稳定状态的“非环保社会系统”走向不稳定状态。新兴“环保人”构成的子系统与传统“非环保人”构成的子系统开展斗争,希望瓦解、同化对方,即系统呈现出宏观层次上的非均衡性,出现宏观层次上的排斥、竞争现象。

“非环保社会系统”不稳定状态的出现,是其向“环保社会系统”转化的机遇,可以说,中国的大城市已经具备这一条件。

3.2支配原理

协同学认为,不稳定状态的系统内部存在一系列快、慢的变量,快变量代表系统的稳定模式,是保持系统返回稳定态的因素,数量大、阻尼大、易衰减;慢变量代表系统的不稳定模式,是推动系统离开稳定态的因素,数量少,往往只有一个或几个,阻尼小不易衰减。即慢变量的变化支配旧结构的瓦解及新结构的出现。

当“非环保社会系统”受到外界因素,即持续恶化环境的影响下,其内部参量发生一系列变化,当中就有快、慢变量之分。快变量数量多,主要体现在系统基本单元,即微观个人之上,具体表现为其思维、言论、行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环保倾向,比如说,担忧未来的环境变化,号召大家参与环保,甚至参与环保实践行为。

慢变量则表现在有关环保的法律保障、政治环境、理论基础和技术力量的变化之上,而这些变化的发生是因为一部分“环保人”的集体行动之结果,当他们能够有意识、有组织地共同参与环保行动之时,慢变量就可能会产生。比如说,具有人民代表身份的“环保人”众志成城,共同推进了有关环保法律的健全和完善;具有政府背景的“环保人”殊途同归,共同促进了有关环保之政策法令的出台及执行;具有研究分析能力的“环保人”提出其有关环保的独到见解,共同形成了最具革命性的理论阵地;具有科技研究能力的“环保人”精诚合作,共同推进了环保技术的发展。

快变量的出现,即微观个人的环保言行,就像扔进池塘的石子,小小水花过后一片平静,对系统结构不能产生任何影响,但是慢变量则不一样,当部分“环保人”共同行动,推进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缓慢前进之时,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推着“非环保社会系统”向“环保社会系统”进化。

3.3序参量原理

序参量作为宏观参量,从无到有,表现为不同规模影响力的宏观子系统出现,它是微观子系统集体合作效应的表现。

虽然“非环保社会系统”已经趋向于不稳定状态,系统中涌现出大批“环保人”并产生了环保慢变量,但是这些慢变量并没能发展为具有颠覆旧结构力量的序参量,占据主导支配地位的仍然是“非环保人”序参量,所以整个社会才会呈现出非环保的特性。

通过抽象分析“非环保社会系统”已经出现的慢变量,可以发现促成这些慢变量产生的“环保人”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能够把工作和环保行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即其工作岗位为其参与环保实践提供良好平台。但是对于普遍的社会大众而言,并不具备这种条件,所以这些慢变量不能把民间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力量吸收进来,自然这些慢变量就不可能发展成为支配性序参量。

所以,文章认为在中国的城市中,缺乏一种能够把普通群众的、微不足道的环保力量点滴集聚起来的有机结构,也就是说,中国城市中缺乏环保参与,其主要责任不在于个人,而是在于社会。

4对中国环保非政府组织(NGO)的思考

借鉴外国成功经验,本文提出把非政府组织(NGO)发展成为推进环保慢变量的有力平台,把游离的环保因子集中起来,并挖掘其内在潜力,发展为推动环保事业的决定力量。

环保非政府组织,即是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由民间力量发起,通过各种方式谋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非政府组织,它具有下列特征:合法性、独立性、公益性、非盈利性、组织性等等,结合中国环保之环境现状,为促进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本文提出下列建议:

(1)完善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体系,使其发展有法可依;

(2)保持其与政府的独立性,同时顾全大局,避免暴力、宗教色彩;

(3)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避免公益性组织效率低下的通病;

(4)充分利用同城、同区的优势,作力所能及的事,避免资金短缺劣势;

(5)加强对其资金来源管理,避免被别有用心的捐钱者或机构利用;

(6)建立环保非政府组织的人才机制,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路·冯·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19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