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8 10:23:02

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

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篇1

一检考试可以说是孩子们进入九年级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系统全面的考试,是对上学期学习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孩子学习的问题,比如学习方法是否科学、知识的薄弱点在哪里;另一方面,它对孩子学习的信心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下一步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调整的重要依据。

所以,做好考后的总结非常重要。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

第一,从整体上进行总结。

分析孩子的成绩,这次考试,孩子是否达到了期望值?名次、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如果上升,是因为题目适合孩子,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孩子的水平真正上升了?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是学习方法不科学,还是心态没调整好,还是其他客观因素所致?

第二,分析这次考试中分数上的优劣科目与孩子喜爱科目的相关度。

孩子的单科成绩排名一定是不同的,这同时也说明了各科优劣的不同,然而本次考试的优势科目是否与孩子平时对科目的喜欢度成正比呢?如果一致,那么说明孩子基本上发挥正常,否则一定要认真分析“异常”科目。但接下来的时间,应重点放在劣势科目的补救上面,查找原因,制订相应的补救计划。

第三,查漏补缺,对错题进行分析归类。

错题做错一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马虎、书写不认真,要么是真不会,要么是一知半解等,家长应引导孩子对每一科的错题进行原因和错误归类。原因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具针对性,比如“真不会”类的就是需要以后重点补习的对象,而“马虎”类的仅需认真即可。

第四,让孩子向本次考试优异的同学请教方法。

虽然不能说所有尖子生都会有巧妙的复习方法,也不一定他们的方法就适合自己的孩子,但是也一定有可借鉴的地方。优秀生的好方法可以让孩子多尝试、多借鉴,但不要照搬。

第五,对考试技巧进行总结。

掌握良好的考试技巧和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引导孩子回顾考试过程,对考试技巧进行总结。可以这样问孩子:

①这次考试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

②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样让自己记住这个教训?

③具体到每门学科。比如,数学是否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前面的题,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英语听力是否因为纠结前面的内容而影响了听后面的内容?等等。

考前用具准备完善、提前看好考场;考试时放平心态,不受周围同学的影响;考试时间合理安排,先易后难,书面保持整洁等,这都是需要孩子牢记的考试技巧。

第六,综合多种因素后,引导孩子制订个性化的补习计划,调整下一步的复习计划。

在明白了优劣科目、明确了失误知识点、掌握了好的方法后,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可行的补习计划,把失误的地方在最短的时间内补回来。

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篇2

1、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对孩子的教育,让他变得更加的聪明,懂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老师在孩子的心里具有神圣的地位。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教,使之变得更棒。希望孩子在以后更加的优秀,再此感谢老师辛勤的付出,当然我们做家长的也会密切配合老师!

2、杨彦妮家长:孙老师,首先感谢这几年您对我孩子的教育和关系,再次说声谢谢!虽然看到彦妮的成绩所以说是不够理想,但我们做家长的有一定的责任。希望我们来共同帮助她,教育她。

3、朱钧羿家长:现在能够理解周围亲友们对自己的希望与要求了,并且还能把自己的感受很好地告诉别人,关心周围的朋友

4、李根家长: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但学习上不用心,比较顽皮,希望你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你的成绩一定能进步!

5、虽然这次成绩并不是班里名列前茅,但这只是一次测试,一次对自己知识的考验,一次查缺补漏的过程,可以让你看清自己不会的地方,对于马虎,在下次考试中要尽量避免,争取取得更大进步!

6、这一次考得较好,比上一次略有进步,谢谢老师的关心和栽培,我们家长一定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督促她(他)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7、孩子考得不是很好,可能是疏忽了,尤其是某某这几科,有点小退步,让我有点惊讶,以往以后孩子可以认真的对待学习,对待考试,既不要太过于担心成绩也不要轻敌。妈妈(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在下一次给我一张满意的答卷!

8、这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较上次有明显退步,总结原因为最近思想较为松散,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我们一定会抓紧孩子的学习,争取让他下次考得好成绩。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教育。

9、彭薇家长:你的性格比较内向,不能够和同学好好交流,总爱把心事藏在心中。缺乏自信心。希望你能够改掉这个缺点,努力提高学习成绩,锻炼好身体,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0、林函菁家长:你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就是对那些旧衣服和和穿坏的鞋子也舍不得扔掉。弄得妈妈只好趁你不注意,偷偷地扔掉那些旧鞋子和旧衣服。在深圳这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你这一点难能可贵。希望你以后的成长过程,仍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做一个有用的人,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11、黄钰家长:聪明,生活独立性强。爱看书,但注重的是数量。看书质量不太高。对新鲜事物有激情,热情,要是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会更好!

12、付亨利家长:亨利今年的进步很大,学习自觉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亨利取得的成绩,父母时给予了肯定。但希望亨利注意德,智,体全方面发展。

13、从孩子的卷子上来看,专业成绩算得上优秀。和上一次相比较,没有退步也没有进步。希望孩子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感谢教师平日对我孩子的培养,但是孩子还是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有劳老师以后继续费心教育孩子。我们家长一定会鼎力支持,配合老师!

14、曾文楚家长:你今天的进步,是通过了昨天的努力。爸妈更希望继续看到你今天的努力,明天的进步!做事再认真专心一点,你的进步会更快,更大一点!

15、本人以为此次语文考试出题难度适中、题量正好,能够准确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我的孩子在此次考试中已经尽了力,发挥了他的正常水平,这个分数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希望学校能够再接再厉,争取让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16、曾深远家长:曾深远的自主性较差,总管不住自己去犯一些小错误,学习也很难静下心来,积极性不够,经常应付了事,希望新的一年改掉这些毛病,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期待你的进步!

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篇3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如今,国家取消了毕业分配,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毕业以后,都面临竞争就业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历低,将来就业会非常困难,许多家长真为孩子的前途着急,渴望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不能只希望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必须同时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孩子缺少了有效地家庭教育,就很难走上成功之路。

二、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共同点的“共性教育”(也叫普遍教育)。

1、从时间来讲,学校不可能对每个孩子进行全程教育;

2、从形式来讲,只能以“上大课”的教学方式为主;

3、从精力来讲,学校和老师也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深入教育。

每个孩子的学习都具有独特性,所以,家长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个性教育”,认识到学校普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同,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尽可能完美结合,帮助自己的孩子在每个阶段达到尽可能高的标准。在对孩子教育方面,家长最容易出现的失误是“放弃”,如果孩子进了普通学校,有的家长便会埋怨学校不好,埋怨老师水平不高,放弃了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与帮助;如果孩子进了重点学校,有的家长就特别容易满足,而满足之后,也容易导致放弃,觉得“我可省心了”,把教育孩子的事全推给了老师。由于家长的放弃,使得孩子也放弃了自身的努力,最终结果必然是学习成绩不好。

不少教子成功的家长用自己的经验证明:谁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美结合,谁就会获得成功;不少教子失败的家长用自己的教训证明:谁总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别人,总是在埋怨外界条件不好,总是在用落后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谁就会教子失败。

三、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监督管理、注重平时、关注错误、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1、让孩子学会学习: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放弃了努力,学习成绩就会出现差 距。许多孩子不是不想认真学习,而是“不会”学习。谈到学习,不只是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就行了。在上小学的时候,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100分是常有的事;到了初中,同样做就开始出问题了,小学时经常100分的孩子上初中后成绩单上居然出现了80分,高中甚至出现了60分,考完后经老师指点,马上明白了未能做正确的题目是哪些基础知识的拓展、变形,但老师没讲过,在考场上就想不出来。为什么同样的投入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呢?因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模仿为主”逐步过渡到“自学为主”的过程,上中学后老师课堂上讲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课后自己去灵活应用和拓展,为了让孩子尽快完成从“模仿”到“自学”的过程,家长应尽早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让孩子学会学习,具体作法是:“跟着跑、自己找”。跟着跑:紧跟学校老师的进度,基础的东西要记得住。自己找:成绩好的学生自己要主动去巩固加深(“拔高”);成绩中等或成绩差的学生跟不上学校普遍教育的进度时,即在“吃不了”的时候要想办法及时弥补(“补齐”)。

2、边学边查:

一天24小时,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有大量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学习成绩还很好?因为他们很好地运用了“查”的手段,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绝大部分是有效时间(有的同学投入时间很多,可惜无效的太多)。查:是改正不足的第一环节,不少家长和孩子忽视了检查的重要性。“只学不查”其表现常是:成绩落后了――着急;成绩排名靠前――心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只学不查,是最累的学习方式,一些孩子在学习中为什么觉得特别累?就是因为不清楚自己“差”在哪,使得在平时学习中,学了一个知识点,就等于背上一个包袱――学过的老得想着,总怕忘了,在考试之前复习的时候,也只能是按照学过的顺序,一遍一遍地把精力分配在复习己经学过的全部知识上,结果是由于复习缺乏针对性,使得己经掌握的,又重复了一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没有掌握的,由于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依然没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很容易出现“复习的时候觉得全会,考试的时候觉得全不会”的现象。同时,只学不查,还会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由于不知道自己哪有不足,所以总是被一种“无名”的恐惧心理所困忧(表现为心里总是“没底”),尤其在重大考试之前表现更为强烈,因为不知道自己差在哪?也就不知道从哪里进行补救。

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对孩子的学习不要平时不管,不要只是在期中期末考试以后才管,不要只注重期中期末考试的名次,采用“秋后算帐”的错误做法,要把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从考试以后转移到日常学习中,重视学校平时的测验,在老师的“普查”之外,多利用课外资源让孩子积极主动进行“自查”,只有多查,才能知道差在哪里,才能克服不足。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现为只看考试得分,不看丢分,更不管为什么丢分。只看得分,得分高容易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产生自满,得分低容易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产生自卑,两者后果都容易导致放弃努力;有的家长甚至只盯着中考高考,认为孩子刚上初一不着急,等到了初三,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家庭教师就行了,这样做,使得孩子必然放弃日常的努力――只是在考试前才用功读书,使得在平是时偶尔出现的“小错误”没能及时克服,在考试之前累积成了不容易克服和来不及克服的“大错误”。

3、边查边改:

孩子在日常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暂时的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应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监督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只查不改,等于白查。

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篇4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坐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育儿的话题是很有压力的,先不说我家小妮在学校表现如何,就是在家里,我和我老公的分歧都挺大的。虽然我和我老公对孩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可是从观念上到关注点到具体实施的方式上,都有分歧,我崇尚的是给孩子“爱和自由”,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宽容孩子,我老公相对而言传统一些。我也相信在座的各位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因此,今天我在这里分享,就是做个抛砖引玉的开头,希望后续咱们的家长都能积极交流和分享。

孩子上学之后,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了,今天我的分享就是从孩子学习这个话题入手,聊一聊我对孩子教育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如果没有的话就提前给大家说个抱歉,耽误大家时间了。

首先,我们想一想,孩子学习,是给谁学的?孩子学习,为了谁?我们家长都很清楚,孩子学习,是给自己学的,孩子学习,是为了他自己的将来。可是为什么我们家长总是做出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事儿呢,呵呵,我也会这样。我觉得这样的家长很正常,只不过,这里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我觉得得有个正确的态度,就是关注孩子学习的哪个地方,而哪个地方是我们可以放手不管的。下面就说说我的一些观点吧。

1、别为分数着急,更多的去关注分数背后的东西。

分数从何而来?分数是考试的结果。为什么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这段时间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分数反映出孩子哪里还掌握的不好,哪里还需要改进,相当于一个警示灯,它不代表一切,高分不代表一点问题没有,低分不代表孩子一无是处。孩子考的不好,和孩子一起总结找原因最重要,而孩子这次考得分低,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下次她的进步空间也是大的。

我不那么看重分数,是有自身原因的。我们身边高学历很多,硕士博士都有,大家一交流,就发现,在学习上,男女的思维方式真的有区别。相比较而言,女性更擅长总结归纳,也更擅长利用记忆力,男性更擅长逻辑推理。同样的分数,可能背后的解题思路会完全不同。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有切身体会。我是考试型,上大学时我都是找老公答疑,可是考试他很少能考过我,考分差的还不是一点半点。真的到了工作中,我两个差别也很大,所学的专业课,他都能理论联系实际,而我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很困难。不但我如此,为了考试而学习出来的,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得高分,但做不到学以致用。这就是学习知识的时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想一想,中学学的物理化学,现在能拿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家长有多少?能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又有多少?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一个老师说过:学了不会用,等于没学。我很对不起我的老师们,学过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

我不给孩子强调考试和分数,不是说我不关心,孩子考高分我也很高兴。只是我觉得家长过度的关注考试和分数,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这样的结果,是对孩子最大的误导,只会考试的孩子来,是教育的悲哀。

如果学习是为了考试,是为了上大学,那么一旦上了大学,学习压力骤减,再没有人那么高压的管着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而学这个问题就明显的突出。多少考入大学的学生变得迷茫无助,变得无所适从。我考上大学之后的迷茫至今记忆犹新,从小被要求要好好学习考入大学,这个目标实现了,却不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该设立什么样的目标,甚至,连自己爱好什么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都不明白,于是就继续考,考上研,这些问题依旧存在,……在看看现在大学生疯狂上网的、一进入高校门就开始放纵的……都让我在思考,如何让孩子意识到,你学习是为了什么?先不管以后孩子的学习状态会如何,至少现在,我要努力地让孩子去感受,学习是为了用于生活,不是考试得高分,不是为了升学……

再者,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摆在这里,不用我们家长去强调,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尤其到了中学阶段,升学压力、来自外界各方面的压力,考试的重要性他自热而然就会体会到,那时候,只怕我有心思给孩子讲这些,都怕孩子没空听。

正是因为我的迷茫我的经历,相对于分数,我更看重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是说到了年龄自然就会的,这些都是需要从小培养和锻炼的。因此,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她问我问题,我尽量的不直接回答答案,而是引导她去观察,让她去思考,哪怕她得出的结论多么可笑和无厘头,我都能接受,我也尽量不用对错去回应她,更愿意让她带着她的观点去生活和学习中去验证。我觉得不要给孩子的回答直接判定对错或者评价孩子笨,孩子会容易因为在意对错问题而不敢回答提问。让孩子学习全面的看待一个问题,远比一个简单的对错重要。

我观察过乐高课上的孩子,老师引导之后,那些很在意对错的孩子除了不敢回答提问之外,还有就是不知道如何动手去搭建,不是模仿他人就是需要老师很细致的引导才会;而另外一部分有主见的孩子,老师的初步引导之后,就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动手搭建。搭建好之后,在意对错的孩子还容易对自己的作品没自信……这是谁造成的?我认为孩子是天生具有创作力和想象力的,这方面成人绝不如孩子,可是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绝不是孩子的错,背后的始作俑者正是家长。

对于孩子的为什么,只要家里条件允许,我都带着她去试验,让她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当她提出新问题的时候再鼓励她去验证;当她问我怎样会如何时,我更多的是回答:“去试试,不试怎么知道呢?”比如带孩子去吃火锅,她自己第一次单独一个锅,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一个劲儿的问:“妈妈,什么时候能放?什么时候能捞?……什么叫水开了……”不等我回答,老公抢先说:“爸爸告诉你什么时候捞就什么时候捞……”我明白老公的担心,但我很不赞同老公的方式。但也不好和老公争执。就看丫头一边紧张的看锅,一边问老公:“爸爸,好了吗?爸爸,可以了吗?还要等多久?……”老公顾不上自己吃,光顾着丫头那里了,而我一旁大快朵颐,我吃的不亦乐乎心中直说老公自找的。等老公离开的功夫,丫头开始问我问题,我直接就说:“所有的东西一定要等水咕嘟咕嘟冒泡泡了才能捞,想知道熟没熟,最好的办法就说尝一尝……”然后叮嘱她注意别烫着,就不管她了,等老公回来之后,丫头不用老公去帮忙了,自己总结出不同的时间,口感会不一样,什么时间长了会煮烂,时间短了发硬……这些东西都是很主观的,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明白时间长点短点?长短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去试一试。

另外一个学习中我看重的,就是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我的理解,包含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学习习惯和自学方式这几个方面。

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篇5

[关键词]考试心理焦虑 结果分析 结论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27-02

考试焦虑是影响学生进行正常考试的一种心理障碍。笔者在担任高三班主任期间,发现相当部分高三学生因存在考试焦虑的心理问题影响了考试成绩。为了了解学生考试心理焦虑的程度、主要原因及学生调节考试心理焦虑主要方式,笔者对湛江市赤坎区4所高中高三年级96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正确认识考试焦虑、恰当定位、家长和教师主动关心帮助学生和充分发挥自我调节的作用等几点建议。

1.调查方法与结果

1.1调查对象

湛江市赤坎区4所高中高三年级962名学生,其中男生547名,女生415名。

1.2调查方法

(1)进行问卷调查:对我区4所中学高三年级962名学生发出调查问卷962份,收回有效问卷962份,回收率为100%。

(2)利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1.3调查内容及结果

内容:学生考试心理焦虑程度、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及学生考试心理焦虑调节方式等3个方面。其结果见(表1-3)。

2.结果分析

2.1仅约六成学生考试心理焦虑程度中等,严重焦虑中女生比重较大

(表1)显示,考试心理焦虑程度中等的学生共有552名,占57.4%;考试心理焦虑程度严重的学生有354名,其中女生193名占女生总数46.5%。调查结果表明,仅约六成学生考试心理焦虑程度适中,能保持适度的兴奋性,其余有36.8%的学生有严重考试焦虑心理问题,以女生为主,因此,高三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做好学生尤其是女生考试心理辅导工作。

2.2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男生压力主要来自自身,女生压力主要来自家长

(表2)显示,在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最主要原因中,男生和女生存在差异。因为对自身的要求高而产生考试焦虑的男生有318名;占男生总数58.1%,男生有自尊好胜的性格特点,希望通过优秀成绩获得他人认同,因此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从而导致了考试焦虑;女生因为家长的期望值高而产生焦虑的有189名,占女生总数45.6%,女生性格大多敏感、细腻,重视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把家长的期望看做必须达到的目标,形成心理负担,导致考试焦虑。在辅导学生调节考试心理状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根据男生女生考试焦虑的不同成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2.3学生调节考试心理焦虑主要方式:男生向朋友求助,女生自我调节

(表3)显示,在遇到考试心理焦虑问题时,男生和女生的调节方式也有明显差异,男生采取“向朋友求助”方式的有295名,占男生比重53.9%;女生采取“自我调节”方式的人数最多,有177名,占女生比重42,7%。这种差异性仍然与男女生的性格特点有关,男生性格较开朗、乐观、重情义,遇到心理问题时愿意向“兄弟”式的朋友倾诉并能得到朋友的宽慰和鼓励,而女生大多内敛、羞涩、忍耐性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往往藏于心中。因此,班主任在辅导学生调节考试焦虑时,要充分考虑性别心理特征。表3还显示,采取“向师长求助”方式的学生仅有139名,占总数14.4%,在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时应充分发挥家长、教师的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以上调查研究表明,有为数不少的高三学生有考试焦虑心理问题,其中女生较为严重,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压力来源和调节考试心理焦虑主要方式上,男生和女生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高三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针对男生女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成因差异,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辅导学生调节考试心理,以良好心理状态迎接高考。

3.2建议

(1)正确认识考试焦虑

应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存在压力是完全正常的,不论是谁,包括家长和老师,面对高考时都不可能没有压力。并且,不是所有的焦虑对学习都是有害的,“耶克斯一一多德森定律”表明,焦虑程度与考试效果之间呈“倒转的U型”曲线关系,中等焦虑即适度焦虑,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大脑两半球正常的兴奋性和感受刺激性,给考生心理带来一定的紧张和压力,能激发考生始终处于思维的主动自觉状态,有助于智力活动的效果,使其更好地发挥水平,考出理想成绩。所以,调节考试心理不是要学生完全不焦虑,而是形成适度的中等焦虑状态。

(2)恰当定位

班主任既要帮助学生给自己恰当定位、也要建议家长给子女恰当定位。在辅导学生(特别是男生)调节心态时,应让学生明白:要树立信心,给自己加油,但不是夜郎自大,也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建立在对自己客观分析基础上,在充分明了个人优势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要对自己进行恰当定位,只有确定符合实际的考试目标,才能在考试时拥有良好的、健康的心态。在对女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侧重于建议家长给孩子恰当定位,以免给孩子造成考试焦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原本无可厚非,但是有相当多的家长不顾孩子学习成绩实际,过高期待孩子考出高水平,这自然给孩子造成压力,抑制其良好心态。有位考生说:父母的期待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压力,超越我实际学习水平,我觉得力不从心,心里非常苦闷。在这种心态下备考自然影响复习质量和复习效果。在孩子备考期间,家长不要提出什么考试目标,使孩子以平常心态安心备考。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让其充分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正确的认识,给孩子恰当定位,使其合乎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其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3)家长和教师要主动关心帮助学生

家长和教师具有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但是学生可能会因为羞涩、内向或不信任等原因,在遇到考试焦虑时不敢或不愿向师长求助,在调查中仅有10.2%的男生和20.0%的女生通过向师长求助的方式来缓解考试焦虑。因此,家长和教师要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使学生在接受辅导的同时,还感觉到来自师长的爱,温暖和幸福感有利于他们缓解考试焦虑,形成良好的考试心态。

(4)充分发挥自我调节的作用

自我调节,就是想方设法自己反驳自己,用正确的观念来反驳不正确的观念,进行逻辑推理,最终产生积极的调节效果。考试焦虑作为一种心理感受,要调节好,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自我调节,即使是家长、教师的心理辅导,也是在得到学生的认同后,通过学生主动调适而起作用。表3显示,只有四成左右的学生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缓解考试焦虑,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调节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科学的自我调节方法,进行有效调节。

参考文献

[1]张大捷,RobertGlaser,现代教学心理学认知学习理论及教育环境设计[J],心理科学,1997,(03).

[2]贾晓波、陈世平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篇6

黄女士:儿子思成今年17岁了,在海淀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三,马上就面临着高考。可是,现在他总是不在状态,甚至一想到考试就肚子疼,就得马上上厕所。这不,上学期语文考试才刚刚及格,化学成绩也不怎么样,他平时学得最好的数学也因为粗心大意做错了好几道简单的题。

其实,老师们都说儿子非常聪明,如果好好学习上北大没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不好好学习,他喜欢的老师讲课他就听听,但听完从来不做作业;他不喜欢的老师上课,他连听都不听,就干自己的事。他一到正式考试,就大失水准,考试规模越大,他考得越差,全区统考不如校级考试,全校统考不如班级测试。高考可是全北京市统考,我就怕他考得更差劲了!

其实思成原来不这样,他可是我们科学院家属大院里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绰号“神童”,大人们教育孩子都拿他做榜样。

他11个月大就会说话,到了两周岁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两千个汉字,能够读报纸了。他不仅语言能力超常,而且对数字特别敏感。从幼儿园到人大附中,他总是轻轻松松地就拿到学校前几名。

由于数学好,他考进了华罗庚学校,这是专门面向喜欢数学又有数学天赋的小学生的课外培训学校。在各类数学竞赛中,思成总是第一,考初中轻轻松松地进了人大附中。人大附中是个优秀学生云集的地方,虽然他仍然保持着数学优势,但渐渐地,他不能像在小学那样鹤立鸡群、独领了。

他爸爸看到他学习名次逐渐落后,却还沉溺在玩耍、看球赛中,感到非常恼火,就时常吼他,他不听,就打他。这孩子也倔,你越骂,他越不好好学,你越打,他越不听话。最后父子俩变成了冤家。

到了初三,开了化学课,他嫌化学老师没水平,干脆就不学化学。我急了,对他说:“儿子,如果这样下去,中考你考不上本校怎么办呢?”他自信地说:“老妈,您放心吧,没有任何问题。凭您儿子的实力,考前我一突击,肯定没问题!”看到他考前最后一个月真的玩命在复习,我也放心了。

但是,成绩出来后,我们全都傻眼了。他没有考上本校,只好上了另一所学校。虽然这所学校也是一所知名的重点校,但是,在他的心目中,比人大附中差远了。

一进校,他就有一大堆不适应,凡事都要和人大附中比较一下:他觉得,周围的同学没有初中的同学聪明,无法沟通;老师也没有初中的老师好,所以,他在学校总是无精打采、一肚子的不痛快,上课也总是自己干自己的事,不怎么听课。他的理论是:“老师讲的我都会,还不如自学。”

第一个学期快到期末考试了,他总是想起自己中考的失误,在考试的前一天,肚子就开始绞痛,一个晚上跑了好几趟厕所。我们半夜去医院,医生给他开了治疗肠胃的止疼药,可是没有任何效果,他的肚子还是时好时坏。但考完试后,他的肚子疼就好了。这只是一个开始,从此,到了考试的时候,肚子疼就成了他的老毛病。后来,只要老师批评他几句,或是他小测验后自己感觉不满意,肚子都会有反应。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高考怎么可能有好成绩呢?

思成:中考对我来说,是一生最大的转折点。之前,我被所有的人捧上了天,“聪明”“神童”“百战百胜”“永远的第一”,这些荣誉铺天盖地笼罩着我,爸爸妈妈视我为骄傲。可是,中考的失误使我离开了最引以为荣的学校,在爸爸的眼里,我也突然变成了一个“没出息”的“笨蛋”,并且他还以我为耻。本来我想在新学校里好好学习,但是,爸爸的打骂,使我的学习兴趣一落千丈。在学校有老师的唠叨就够令人生厌的了,但回到家还要面对父母的唠叨。我开始恨他们,他们越让我学习,我越不学。再说,这个学校和人大附中的差距也太大了,老师的课讲得不好不说,还总是在课堂上批评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我就坚决不听他的课。

说到考试,我也想考好。所以我总是像在初中时一样,考试前拼命复习,可成绩却总是不如人意。数学本来是我最拿手的科目,可是由于中考的阴影,我经常在想:别人做了那么多习题,我会的,他们肯定都会,我不会的,他们肯定也会。结果总是如我所料,容易的题,我由于粗心而错;难题,我却由于不会做而丢分。一想到这些,我就开始肚子疼。考试结果如果不好,我就非常难过,好几天听不进课,也没有心思学习。

第二节课:实案分析

思成的情况,属于比较典型的考试焦虑症,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孩子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从思成母子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父母甚至比思成更看重考试的成绩和考试的结果。他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提供一切条件开发智力、培养学习兴趣,他们为孩子的聪明过人、总是拿第一而骄傲、自豪。当中考考试失误后他们的惊愕、恼羞成怒,由骄傲转而感到没脸见人,后来对孩子恶语相向、大打出手,无一不是向孩子昭示着考试成绩的致命重要。他们因为孩子考试成绩的优劣而表现出的大喜、大怒,情绪的大起大落,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孩子,孩子把父母的情绪照单全收,就会有了一遇考试就如履薄冰的不堪重负之感。他在考试时并不能集中精力,而是担上“这次考试一定要考好,如果考不好怎么办”等等沉重的包袱,就像是背着一块大石板攀岩,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而不理想的考试结果,又加重了孩子的焦虑,如此恶性循环,考试焦虑逐渐由心理症状转向躯体症状,思成就患上了考前、考试中肚痛、腹泻的顽疾。

2.极度的自得与极度的自卑仅有一纸之隔。不可否认,思成的早期教育较大程度地开发了智力,他确实比一般的孩子聪明。但是,当父母整天把孩子的聪明挂在嘴上的时候,却忽视了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而这个影响对于聪明的孩子来说是致命的。许多聪明孩子因此遭遇了与思成一样的经历,他们在父母的暗示下,并不认为自己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学习,而是自得于“天生的聪明”,认为自己不必像其他同学一样做作业,只要考前突击,就会不费吹灰之力取得骄人的成绩。因此,他们纵容自己用大量的时间玩耍、纵容自己不听课、不写作业,渐渐地,他们变懒了。凭着小聪明,在小学阶段他们还能占据优势,但到了中学,尤其是到了高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增加,复习负担的加重,仅仅凭小聪明和考前突击再也不能应付考试了,他们就会在考试中失利。

这样的失利对于生活在掌声和夸奖中的他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更加不利的是,由于自信聪明而自由懒散已经养成习惯,他们各科的学习基础并不扎实,他们已经没有刻苦学习的毅力和重拾自信的实力。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会为了那个记忆中聪明优秀的自己而自得,另一方面在现实中他们又有了技不如人的自卑。

3.当孩子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缺乏调适和引导。思成高中进入新的学校产生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般孩子在转班、转学、升学、跳级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对于新的学校环境和学校气氛,对于新班级的人际关系,对于新老师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对于新同学的快速认同和建立友谊等等,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孩子一时难以适应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介入,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和行为引导。思成的情况更为突出,他首先先入为主地对新的学校、老师、同学采取了批判和挑剔的态度,家长没有抓住这些苗头对他进行适当的引导。一个厌校、厌师、厌同学的学生,在集体里只能被边缘化,他自然无法专心致志地学习。长期耻辱、厌恶的负面情绪,加上出人头地的沉重压力,他怎么能以愉快的心情迎接考试、战胜考试呢?

第三节课:父母对策

1.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许多家长陷入开发智力不遗余力而忽视培养良好情绪的误区。其实,无数智商超群却学业失败的例子证明,聪明并不是通往成功的万能钥匙,具备良好的习惯、勤奋的努力、集中的专注力、稳定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强烈的责任感、自信乐观的态度等,才是成功的必备素质。因此,父母赏识孩子时,夸奖他学习认真、用功,比夸奖他聪明更明智。

2.鼓励和分析代替打骂斥责。考前不施加压力,只鼓励孩子尽自己的力量复习、尽自己所能应考。在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需要的是就事论事的分析和鼓励。分析能使他找到自己出师不利的原因,并思考对策、计划今后的学习;鼓励能使他快速地从此次考试懊悔和低沉的情绪中跳出来,鼓起风帆,以利再战。但打骂斥责只会使他陷入新一轮的不自信、畏难情绪、厌学、恐惧考试。

3.放弃过高的期望循序渐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可以成为孩子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期望过高、脱离孩子目前的实际,就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压力,反而使孩子对目标失去自信心。适当的期望和目标应该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4.引导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考试焦虑说明孩子在屡遭挫败后,仍然有一颗上进的心。家长应充分利用这一闪光点进行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剖析以往失败的原因,找出自己身上应该发扬的优点和应该改正的缺点;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学校、老师和同学,去掉浮躁和自以为是的自得,遇到问题主动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家庭作业

1.去难点:帮助孩子建立各科的错题本,把曾经做错或不会做的题集中到一起学习、复习,并鼓励孩子请教各科老师,解决难点问题。

2.定目标:帮助孩子设定每门课考试的阶段性目标,原则是在自己原来的成绩和排名的基础上“跳一跳,够得着”。

3.提速度:帮助孩子进行快速阅卷训练、快速书写训练和模拟答卷计时训练,提高答卷的速度。

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篇7

幼儿园教师试用期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我来到xx幼儿园已有三个月多了,回首过去的三个多月,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时间如梭,转眼间跨过了三个月的试用期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及上级领导工作的要求,现将三个月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我一来,园长就把我安排在新开的bb班当班主任,这个班可是全园最小的一个班级啊,面对二三岁的幼儿,这可是考验我耐心的时候到了。第一个月,我先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例如: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先稳定情绪。一个月过去后,幼儿都慢慢喜欢上幼儿园了,都喜欢与老师,生活老师一起相处了。就可以开始开展教学活动了,我认真写好教案,准备充足的教具;虚心接受教学主任,年级组长给我提出的问题,在活动中,我通常是以赏识的教育方法,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位幼儿,发扬孩子们的长处,让孩子自由的说出他(她)们想说的,给每一位孩子一种畅所欲言的环境。

在保育工作中,我与生活老师互相搭配。户外活动时,先给孩子垫好毛巾和换好鞋子再出去,户外活动回到教室后发现幼儿的衣服湿了,马上给幼儿换衣服。天气转变后,及时给幼儿增减衣物;,饭前便后,我都会督促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喝水的时候,提醒孩子不要说话,培养孩子安静喝水的好习惯;吃饭时,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进餐情况,提醒幼儿吃饭时安静,不挑食的好习惯;午睡时,给幼儿讲故事,让幼儿安静入睡。根据天气情况,为孩子盖好被子。

在家长工作中,我通常是用家园互动,手牵手联系表,电访,家访的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反应幼儿在园表现及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讨论用最好的方法,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的不良的习惯。虚心地听取各位家长的意见,让家长感到放心

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篇8

〔关键词〕考试心理;考试焦虑;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5-0010-0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多种心理困惑,其中以围绕考试产生的心理障碍最为常见。特别是每逢比较关键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统考、会考等,更加难以避免。

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能力水平具有检查、判别和鉴定的作用。学生由于对考试成绩的担忧,心理上不免会产生紧张和焦虑。这种焦虑并不只是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优秀生和中等生也会有,可以说感到考试压力和产生考前焦虑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如果这种情况无从排解,持续烦躁,甚至深陷不安和苦闷之中,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那就一定要引起注意了。

考试焦虑是一种条件性的情绪反应。高焦虑者心理和情绪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表现为思想极度专注于考试结果,对取得所期待的考试结果缺乏信心,实质上是由于知识能力水平和目标追求存在的差异造成的。这些学生在考试中不相信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不能专心致志答题,甚至会在头脑中不时闪出“又考砸了”的自我暗示。这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加之拿不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会导致考生心理更加失衡。

对此,很多人从学生心理和生理方面进行大量的解析和归因,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但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考试的外在压力实际上要大于内在压力。学校的排名、批评表扬、尤其是父母的期待和有关考试的严格规定等,往往直接导致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和考试焦虑。

要从根本上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家长的态度十分重要,说到底,就是一个怎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考试心理环境的问题,这需要从家长转变考试观做起,从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做起,从根本上去营造一种民主、轻松的家庭学习氛围。

具体说来,第一,要有正确的爱的表达方式,与子女要有真正亲切自然的沟通。家长的关心应该能使孩子产生幸福感才对,如果面对家长的呵护,孩子难以接受反而忧心忡忡,甚至有不自觉的躲避或拒绝,呵护和关怀便成了消极的“爱”,尤其是在临近考试的特殊阶段。孩子并非不知家长的 好意,但更清楚这样的爱常常会附加上考试成绩的条件,他便会寻找应对的办法,把让家长失望的“风险”降至最低。

爱的接受方式很难进行家庭比较。同样的爱,有的孩子照单全收,有的孩子会感到生硬,这和家庭的通常氛围及爱的一贯表达方式有关,同时也与孩子的个性有关。但无论关爱的方式是怎样的,家长一定要有爱孩子的健康心理,给与孩子的爱应当是无条件的。孩子需要在进步和失败中成长,无论考试成绩好与不好,这都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成绩不好,家长首先要做到平静地接受,然后再帮孩子搞清楚在哪些地方失误较多和努力不足。让孩子在精神上感受到阳光、温暖和激励,才是一个父母爱孩子的最高境界。

第二,要在鼓励孩子奋发进取的同时,鼓励孩子乐观大度。作为家长首先要着眼于长远的家庭教育目标,不能急功近利。当每一次考试临近时,家庭氛围更应当是积极的、平和的。不要太强调分数,不要以一两次考试成败论英雄,才能使孩子放松紧绷的学习神经,拿出好状态。当考试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时,也须提醒孩子保持冷静,不居功自傲;在考试成绩不如意时,设法疏导孩子摆正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把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当作长期任务,使他们有勇气向自己的弱点和极限挑战,并不断尝试超越自我。

第三,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恰如其分,鼓励孩子以平常心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对子女的期望值应当是孩子力所能及的,跳一跳能够得着,而不能盲目拔高,要求孩子超出自己的能力和基础,提出不切实际的成绩目标,这不仅毫无意义,还会适得其反,弄不好会疏远了亲子关系。家长当然要对孩子有信心有期待,但更应对孩子的特点和实力心中有数,实事求是,引导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低估自己的长处,也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不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不足,也不反过来进行比较。如果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平时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各科成绩的位置等,根据分析的结果来确定当前的考试目标,孩子的心态就会好很多,也能够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和考试热情。这就是正确的自我意识。

第四,帮助孩子战胜挫折感,勇敢应对困难和失败,不松懈,不放弃,争取下一次成功。要认真培养孩子在挫折面前能够从容大度和运用智慧。当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冷静分析,找出原因和困难所在。如果是因为主观努力不够,要让孩子学会反省;如果是基础不牢,就要有针对性地弥补;如果是方法不当,就要设法逐步修正。当孩子很明确地知道怎样做就会比这一次更好的时候,心里就会期待下一次考试,使考试有成为“愉快”的体验的可能。同时要表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让孩子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给他时间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让孩子学到从失败中追求成功的过程,有这样的过程,才能有充足的自信心,真正建立起不服输的积极心态,保持进取的力量和状态,总是在争取下一次考试考得更好,枯燥的复习也会平添一些乐趣。

第五,要在高远的目标追求与当前脚踏实地的学习实践中找到结合点。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把心沉下来,脚踏实地,平时功夫用到了,有扎实的“功底”作后盾,再难的考试也会泰然处之。充分的复习准备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关键。复习全面得法、胸有成竹了,心里就总会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复习得不充分,就会心虚,哪怕只是个别的地方没准备好,上考场那一刻也不踏实。

不少学生总是会抱怨自己不走运,该做对的题没答好;也有家长说,孩子难题都会做,越是容易的题目越出错。其实这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不扎实或有缺失造成的。基础性题目考查的覆盖面较大,其漏洞也最容易检测出来。难题往往是某一点上挖得较深,即使没有做对,家长也不很在意,一旦做出来印象深刻,就以为会做难题。千万不要以为只是因为一时马虎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平时错题的地方,考试中也必然会出错。因为在考试时间紧张、思想紧张的情况下,更容易重复平时的错误。

复习中遇到困难,千万不要自我封闭,钻牛角尖。要不耻下问,而且要有一种明朗的阳光心态,大方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及时地消除疑惑。同时要踊跃参与课上课下的讨论,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

第六,有计划地安排课外活动,保持旺盛的精力、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考试环境一定会由课外活动、体育活动这些重要的环节共同构成。体育活动可以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放松心情,增加心理的愉悦感。同时体育锻炼会改变长时间复习引起的思维的迟滞,使人精神力量倍增,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因此要帮助孩子挤出一点时间到运动场上去锻炼。尤其是在紧张的复习阶段,如果每天能安排一次到两次固定的锻炼时间,体育活动的放松同复习的紧张形成鲜明反差,青少年很快就能形成锻炼的规律,将习惯保持下去,意义更大,即使过了很久,每当回忆这段备考时光,体育锻炼会成为他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在复习期间也要有计划地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即便是临考前,安排少量的课外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不要死抠书本,经常阅报、关注新闻,有利于启发思路,还能够调节情绪,使学习生活充实有趣而不单调。

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篇9

一、打铁先要自身硬

教师应该熟知课本内容,熟悉教学重点。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备课时应当择出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根据课时难点及重点有针对性的把作业布置到位。例如在讲解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脱式计算时,有的学生一时很难接受两步运算,尤其是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更容易出错。在布置作业时,我就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们布置课外作业。除了学生自己的作业习题外,还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列脱式计算的算式习题,通过多练习掌握知识点。但有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以课外习题为准,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弱点,殊不知这样布置下去的作业学生不但觉得繁重,更会应付以了事,过一段时间后会把知识点忘的一干二净。

二、与家长多沟通,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各种通讯媒体极为发达,有的教师通过微信等手机通讯工具建立了家长群。这样不但能及时反应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也能及时得到家长反馈回来的孩子在家的作业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孩子的知识弱点进行强化。在三年级下学期的教学中,我曾遇见过这样的问题。我的一个学生成绩一直都在中上游。在学期快要结束时的几次摸底考试中,成绩有了较大退步。通过与家长交流,原来是孩子的家长疏于课后对孩子的管理,一些不懂的知识点孩子不能自己解决,又怕老师和家长批评,慢慢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通过和家长交流,课上我有针对性的给孩子补习重点知识,课后家长及时辅导,这样不但增长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在期末考试时,孩子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我通过跟学生家长交流发现,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一套甚至两三套课外习题,如果不想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这些课外习题非但不会成为孩子的学习垫脚石,反而会成为孩子的学习负担。

三、认真总结考试错题,要求学生补漏查错

每一次的考试都能真实反应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考卷,教师应该做到”掌握大动向,划分小细节”。所谓掌握大动向就是教师在阅卷判卷时对于出错较多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所谓划分小细节就是要求学生在拿到试卷后,自己认真总结错题,最好做到记录笔记。这样就能在以后的复习时老师能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并详细讲解,学生能针对自己的弱点多加练习,做到事半功倍。

四、作业布置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以偏概全

一个合格的有责任心的教师应当熟知自己学生的知识长处和知识弱点。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作业布置的时候就会很笼统的把相同的作业给学生布置下去。这样的结果就是,已经掌握了作业中的知识点儿的学生产生浮躁心理且会觉得作业枯燥乏味。我们曾经在实验小学学习听课时,有一个四年级的老师在下课布置作业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课时结束时,她把当天的作业以不同小组为单位分成了四个部分布置。哪个小组生字基础较差,哪个小组作文能力不强,老师都能熟知于心。作业布置完了督促小组长及时收取本组作业。通过听课学习也让我体会到,学生是与教师朝夕相处的,了解他们的不足,表扬他们的长处都将会让学生进步的更快。

五、学习兴趣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

经过一天的课程学习,放学后的一段时间可能就成为了孩子们最渴望的时光。可放学后的作业也是孩子们不得不面临的任务。如何使孩子们保持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课后作业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就要每个老师都下一番功夫了。我觉得除了上边说到的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布置作业外,还应当适时的多鼓励学生,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此外,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很大动力。只有保持高昂的兴趣,良好的心态,学生在学习中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时才能做到轻松无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家长对孩子考试总结篇10

临考状态 自己吓自己是个难题

学习一向努力认真的考生张某某对记者说,每天同学们都默默地学习,有时候甚至觉得周围像一潭死水?让她常感到窒息和郁闷?特别想找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而且她几乎每天都感到胸闷?从不愿和同学及家里人说话。像张某某这样常常感到胸闷的考生大有人在。考生在考试前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焦虑表现,如:

1.烦躁:考生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总怕考不好,总想最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对自己不满、自责、焦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有的还出现口苦、咽干、心慌、胸闷、尿频尿急等。

2.睡眠障碍: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白天头脑昏沉。

3.注意力不能集中:脑子里总是出现与学习无关的杂念,越想控制,这些杂念越出现。

4.记忆力下降:对平常喜欢的功课也不感兴趣了。花费好多时间复习,但一合上书本脑子一片空白。

而这种考前焦虑的原因其实就是来自家庭、学校、老师的外界压力;还有考生的自我要求过高,认为自己必须考上某个名牌大学,非某大学不上;再有就是缺乏自信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还有少数考生的情绪有明显的高涨或低落的周期性变化,所以考试前夕或考试期间情绪正处于低落状态,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

调整心态 跟紧张玩个轻松地赖

针对各种各样的表现,专家指出,要适当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减轻自己的压力。

一、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考生还可以进行左右脑思维的自主转移,为此考生应将文理科交叉起来学习,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文科与理科的思维活动是由人的左右大脑分工负责的,这样文理交叉学习可以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这种转移既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二、环境减压法

对于考生来说,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够压抑和紧张的了,所以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能制造考前压抑、紧张的家庭氛围,如在言行上不要天天对考生灌输努力学习考大学或名牌大学等字眼,家长可以在为孩子迎考服务方面暗中给孩子以物质与心理上的支持,如营造安静的家庭学习和休息氛围,为孩子安排好饮食等。家长在考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如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多聊天、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孩子而不能以打击或施压等方式鞭策孩子努力学习,还应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宣泄,如以幽默的方式逗孩子开怀大笑,对孩子遇到不快时适当时可让孩子痛快地哭一场,经常对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式的爱抚,甚至经常拥抱孩子等等。

三、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在考前遇到的问题是既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很好的睡眠,许多考生因考前过度紧张还常常发生失眠。即使有的考生能及时入睡,但其睡眠质量也不高,如睡眠不深、整夜做梦等。所以保证考生有足够的质量较好的睡眠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如何改善考生的睡眠呢?首先家庭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其次针对考前睡眠时间少、身心过度疲劳,考生应进行多时段的睡眠。对脑力劳动过大过强的人来说,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这已被爱因斯坦等许多科学家的切身经历所证明。

对于失眠的考生,一方面应积极调试心态,减轻因失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事实上失眠与心理压力常常产生恶性的互动。另一方面应通过科学的安排生活,建立有规律的起居来克服失眠,同时在饮食上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如睡前喝半杯浓牛奶是有助于入睡的。

四、过渡减压法

通常学校与家庭都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让考生以充沛的精力应试。但许多老师、家长以及考生都不了解科学的调整方法,例如大多数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关学习的活动一概不进行,事实上这种休息与调整是不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紧张度、大压力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使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考生与家长都以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前就应该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和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式。再从应试角度来说,如果考生在考前一周完全停止学习活动,也不利于考试时迅速建立应急机制。

专家药方 别忒拿高考当回事

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的许天红医生介绍:每到三四月,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孩子就特别多,尤其是初三、高三的学生。这些孩子对于考试的畏惧情绪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大多是在临考前半年或一年就产生了,比较普遍的表现有焦虑、抑郁、自卑、急躁、过度紧张等。一旦发现有类似的表现,就应该及时进行心理治疗,通常要经过3至5个月的治疗,才能保证孩子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不要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因为睡眠过程是大脑合成记忆蛋白的过程,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减轻焦虑。

不能过分要面子。高考是手段,继续深造是目的,要手段目的化。不要想着我必须考上某大学超过某同学才有面子,这样会增加紧张和焦虑。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可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增强意志,同时可增加深睡眠,增加记忆蛋白合成,提高学习效率。

听音乐。音乐可使人们被压抑的欲望释放出来,取得心理平衡,消除紧张焦虑。

自我放松训练。可靠坐在沙发上,以随意舒服的姿势,先紧握双拳,全身肌肉绷紧,然后全身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主观感觉,然后开始放松训练,由前臂开始,依次放松面部、颈、肩、背、胸腹、四肢,每次10-20分钟,对抗焦虑有良好的效果。

登高远望。若在楼上居住,焦虑时可临窗远眺,心情可很快改善。

加强营养。要及时补充,供应大脑能量必需的蛋白质、葡萄糖、维生素等,含有这类物质的食物正确配比,可增强脑功能。

少数具有焦虑特质的人紧张后会出现明显的失眠、头疼、焦虑、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时就需要找心理医生咨询了,必要时可进行心理治疗,如系统脱敏、放松训练等。也可适当辅助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使用一些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百忧解、左乐复、心得安等。如果是环型人格的抑郁状态,需要抗抑郁治疗,可使用百忧解、万拉法星等。但这些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乱吃补脑药,否则会适得其反,干扰正常脑功能。??

爸爸妈妈帮忙别添乱

一位正在准备高考的女学生告诉记者,每天她参加考试,爸爸妈妈比她还着急。她说她特别怕回家,一回家就能够感觉到爸爸妈妈比她还焦虑的心情。她说她们班的同学几乎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在家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为什么,一举一动都有很多双眼睛监视着?根本没有什么自由。还有的家长每天电视也不看了,就陪着自己在桌前复习?起初还好好的?一旦发现什么问题?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怀不是不够,而是过了头。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在家里说话不敢大声,走路关门都小心翼翼。

心理专家称,往年的“住宾馆热”和“吃营养品热”等现象都是家长过分保护式教养方式的表现。但结果只会使得家庭气氛紧张而不利于考生调节心态。

心理专家认为,人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有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如果受到过多地关注,就会按照社会交换理论来想事情,认为这种过度的好是对他们存在某种强烈的期望,是想得到另一种比较大的报偿,所以会感到有更大的压力。因此,良好的家庭气氛的标准就是正常,学生和家长都要以平常心来面对高考,不要在家里总是谈论高考。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施加压力,使得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容易和家长发生矛盾。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考生的行为,而要让他们自己安排复习和休息时间。??

家长胜经 听听过来的人怎么说

作为对高考复习一点劲儿也使不上的“旁观者”?家长们应该怎样摆正自身的位置?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名牌大学学生的家长。这些“成功”家长们的经验是?我们不乱念“紧箍咒”。

赵敏?儿子王峰现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去年这个时候?我是吃不香睡不着?儿子上考场?我在家里坐立不安?战战兢兢的。我觉得当时自己的心理压力比孩子还大?但我尽力把紧张藏在心里?在孩子面前装得若无其事?孩子照样去打篮球?照样看电视?他的心理素质挺好?能自己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后来他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李志刚?儿子李琦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家长一定要“通情达理”?孩子压力已经够大的了?我们怎么能再加压呢?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对孩子说?“正常发挥就行了?你一定能行?”而不是整天在孩子面前说?“要是考不上……”

王学文?女儿王碧瑶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去年高考前的一段时间?我和爱人对女儿的学习不怎么过问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是做父母的重头工作?但是?又不能谨小慎微甚至神经质。做父母的不仅要从家庭气氛、饮食起居等方面帮助孩子调节身心状况?也应适时把握孩子的所思、所想、所虑?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予以疏导?以帮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女儿那几天很轻松?带着笑容走进了考场,后来的结果证明她是超水平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