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自我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1 02:58:25

轮机自我总结

轮机自我总结篇1

李孝堂是我国自主研制燃机的领军人物,他从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一干30年,从参与研制两型航空发动机“昆仑”和“太行”设计,到主持863计划重大专项R0110重型燃机成功完成设计,再到成功研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QD128中档功率燃机并销往国外,为我燃气轮机的研制及产业化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苦心志 劳筋骨――在千磨万击中更加坚韧

“万事开头难,虽然艰苦,但由于对航机改燃机这条道路正确性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燃气轮机的认识是坚定不移的。只要方向看准了,一切都取决于坚持,绝不放弃!”――李孝堂

航机改燃机这条道路如今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正确性,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还闻所未闻,更何况当时受到十年“”的影响,各项建设逐渐恢复,发动机科研工作刚迈上正轨,因此李孝堂等人在这一开辟和尝试之初可以说历尽了“千磨万击”。

与研究所共进

1982年,李孝堂刚刚大学毕业就来到了当时的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研究所始建于1961年,是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大型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究。李孝堂正式到岗之前曾在研究所毕业实习,“这里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因为这个所是航空发动机的摇篮,这里的人朴实能干,这里的事业对我有吸引力。记得当时指导员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想留校,我还是选择了来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李孝堂回忆起这段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的往事,“并且我与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同龄。进所时它21岁,现在它已52岁了,应该说经过30年的拼搏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的确,李孝堂个人的科研事业发展和研究所的工程进展紧密联系着,他们的起点都是一无经费,二无试验条件,三无研制经验。回顾30年研究所的发展,李孝堂总结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建所到1986年,可称作为起步阶段,他们从零开始白手起家;第二阶段是1987年到2005年,研究所实现了从测仿到自主研制的转变,自主研制的两型航空发动机“昆仑”和“太行”设计定型;第三阶段为2006至今,是加速发展阶段,实现了由单一科研向科研与装备并重、预研与型号并重、单一空中动力向空、海、地面用多领域军民用动力系列化发展的转变。

李孝堂欣喜地介绍:“如今我们的‘五个一流’现代化研究所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所人才队伍平台、设计体系平台、试验验证平台、科研管理平台初步建成,凝聚力、科研能力大大增强。从环境来说,由原来到处是菜地、农田、平房和以30年代、50年代遗留下来的房屋办公的局面,发展成为环境优美、办公现代化、配套比较齐全的现代化研究所。从业务上来说,由原来单一的军机研制,发展到今天的军机、民机、燃机三大主业并驾齐驱;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从以前的留不住人发展到现在招人以重点大学的硕博士为主,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骨干人才正在成长起来。”

从这简略的介绍中,我们大致看到了李孝堂“与研究所共进”的科研轨迹,而这其中又经历了怎样曲折艰难呢?

找准方向不改变

事实上,航机改燃机这一技术路线的产生有着其必然的趋势。据李孝堂介绍,一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及西气东输等国家大型能源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启动,国内燃机市场面临较大机遇;二是国外燃机厂商改变营销策略,先期低价销售设备,后期抬高备件、服务价格,导致燃机全寿命使用成本增多,用户对引进产品的忠诚度有所降低。这些都对自主研制燃气轮机提出了迫切的需要,而国外航空发动机发达国家已证明了在成熟航空发动机基础上派生发展燃气轮机是一条多快好省的成功之路。“航技改燃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那时‘太行’发动机正在研制,我们就利用前期的技术资源进行设计和改进,没有燃机试车台就用压气机试验台临时改装,创业阶段一切都因陋就简。当然这一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尝尽了酸甜苦辣。首先缺技术人才,缺少干过燃机有经验的人,在刚开始干燃机时,我们的研制队伍中几乎没有一人设计过燃机。第二缺资金,那时候没有经费支持来源,只有自筹一点资金。第三缺试验条件,连整机试车台都没有,其它试验器不具备条件。第四,母型机航机尚未定型,技术尚不够成熟。”李孝堂告诉记者,“万事开头难,虽然艰苦,但由于对航机改燃机这条道路正确性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燃气轮机的认识是坚定不移的。只要方向看准了,一切都取决于坚持,绝不放弃!”

艰苦的条件也练就了李孝堂和燃机团队一身过硬的本领,其中一点就是如何统筹利用时间。“一方面处理问题要学会‘弹钢琴’,轻重缓急要照顾到,但要突出重点;另一方面就要多辛苦,多加班,大多数情况是白天与技术人员一起讨论研究技术问题,晚上加班处理文件,每天工作约10小时。”李孝堂说,“当型号总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一线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技术问题是不可能把型号做好的。”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是生于这种“忧患”的环境下,李孝堂和他的团队在实干中快速成长起来,也为他们日后承担更大的使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志者 事竞成――在千锤百炼中铿锵前行

“经过10多年的磨炼,在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们逐渐凝聚了一批力量,使燃机事业逐步由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李孝堂

建立起燃机的研制体系、解决重型燃机受制于人的问题是所有燃机行业人的梦想,更是李孝堂和他的团队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根本动力。自从坚定了“航技改燃机”这条技术路线后,李孝堂便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提升燃机研制水平和成果档次中铿锵前行。

一步一个脚印:研制愈来愈高水平的航改燃机

其实,在独立承担燃机研制之前,李孝堂就在动力所的几大项目中展露了他过人的能力,也为他后来的“独当一面”积累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参与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昆仑”发动机中,李孝堂承担了低压压气机修改设计工作,在第二次修改设计中,他出色地完成了四级低压压气机设计,使全台压气机效率提高2,4个百分点:在我国第三代航空发动机――“太行”发动机的研制中,作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的他更在发动机风扇设计中从气动到结构设计发挥重要作用,不但对发动机试车数据总体参数调节供油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并解决难题,也提出了通过打好三个压气机设计的“三大战役”初步建立起压气机设计体系;而在1998至1999年中国与美国P&w公司合作设计100座客机发动机PW6000的低压压气机中,李孝堂作为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精心组织参研人员努力攻关,受到了美国P&w公司专家的好评。

机遇总是青睐有充分准备的人。如果头几次的项目设计让李孝堂初露锋芒,那么在接下来的燃机设计研制中,则真正成为了他全面施展才华的天地。在研究所首次进行涡扇发动机核心机改燃机的第一型QD70燃机设计研制中,涉及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动力涡轮等各大部件以及空气系统、燃油系统、滑油系统、控制系统等十余个新设计研制的子系统,需保证燃机各系统协调一致工作,确保调试安全。为此作为负责人的李孝堂组织参试人员多次开会讨论、反复对比几十个部件特性,最终筛选出一台旧的压气机试验件改装为燃机负载,并制定了完备的试验预案,保证燃机、负载、试验设备的运行安全。经过两年的调试,2002年8月,QD70燃机完成出厂检验试车,移交黎明公司成套后运往中原油田濮城电厂;2003年1月QD70燃机终于点火成功。

2002年,国家“十五”期间高科技计划重大专项某重型燃机设计任务启动,李孝堂则带领参研人员苦战一年,攻克了重型燃机总体设计技术、多级轴流式压气机级间匹配技术、干低排放燃烧室设计及试验调试技术、带涡流矩阵式的透平气冷叶片设计技术等多项技术难关,终于完成了重型燃机设计出图工作,并于2003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的设计验收评审,后又完成设计、制造、总装及调试工作,发往电站示范发电。该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自主设计工业用大功率重型燃机领域的空白,对打破国外在重型燃机行业的技术封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03年,某小档功率船用燃气轮机立项研制,这是海军第一次单独立项的舰船动力,也是航空工业首次研制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动力,由时任中国一航总经理林左鸣任行政总指挥。李孝堂作为燃机型号总设计师,面对研制时间短、任务急、技术难度大的困难,采用全三维有粘气动设计技术、一体化优化设计理念、UG结构设计、数字化管路设计及加工,保证了性能的先进性、结构的可靠性,采用并行工程及项目管理方式,设计、生产、试车台改造及装配加工等各条战线上的工作安排合理,相关部门责任明确,高速运转。2006年12月,该燃气轮机在试验基地A205老试验台调试,标志着航空工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产品将开拓出又一全新的应用领域。在之后的考核实验中仅用69天就完成了整机耐久性考核试验。最后该型燃机顺利经过技术鉴定,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系列燃气轮机的成功推出大大加快了中航工业的综合研发水平和成果输出。李孝堂介绍到,如今中航工业以航空发动机为母型机自行研制的小档功率船用燃机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完全按照研制计划节点、经费、指标完成研制并实现鉴定,目前已开始订货。同时,在航机基础上派生发展的QD128、QD70系列已陆续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某小档功率船用燃机已小批量定货;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R0110重型燃机已完成厂内调试,并正在中海油深圳电厂安装即将进行发电运行;性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QD185中档功率燃机已完成调试并发往开江试验基地进行发电运行考核。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循环技术发展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档功率燃机正在发展之中……

“这充分证明了国际上舰船燃机和民用轻型燃机走航改道路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只要技术路线正确,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会取得多快好省的发展。”李孝堂说,语气中透露的是对多年心血的肯定和欣慰。

一个项目一场硬仗:QD128燃气轮机的浴血重生之路

在多项完成的燃机研制中,QD128燃气轮机是李孝堂团队联合黎明公司历时八年研制成功的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等功率燃气轮,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燃气轮机已经进入市场化阶段。2008年,QD128燃气轮机研制与应用获中国航空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1年QD128燃气轮机设计改进与运行研究获中国航空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同年该项目荣获中航工业发动机劳动竞赛“年度之星”二等奖。

荣誉的背后是数年的艰苦付出,对于李孝堂等人来说,QD128项目打的是一场真真正正的硬仗,所完成的更是一条“航机改燃机”的浴血重生之路。高瞻远瞩:设计自己的燃气轮机

QD128燃气轮机的研制工作始于1999年,项目的启动有着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研究所军用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逐渐成熟,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保证;另一方面,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时任黎明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林左鸣带领班子成员审时度势,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燃机不动摇的方针,表示愿意厂所紧密结合,共同开发燃气轮机。同时,通过组织相关力量充分调研、分析与论证,指出国产10Mw功率等级燃机尚属空白而市场需求巨大;利用航机改型设计燃气发生器并采用先进技术全新设计动力涡轮,其技术可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年12月,QD128燃机研发项目正式启动了。以李孝堂为代表的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联合黎明公司决定组织力量、加大力度,开展“昆仑”发动机改型QD128燃气轮机的设计研制工作,李孝堂课题组负责QD128燃气轮机设计和技术开发,黎明公司负责组织生产、成套设计和市场开发。

自主创新:研制水平国际领先

研发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2000年,原理样机研制完成并成功参加第三届珠海航展,在业内赢得广泛关注,时任国务院总理听取了汇报,并对研制工作寄予厚望;2002年,首台发电机组研制完成,QD128燃机从图纸变成产品;2003年,首座试验电站在中原油田落成剪彩。

QD128燃机在技术中取得了多项创新突破。QD128燃机以“昆仑”航空发动机为母型机,总体气动设计中采用了多学科综合设计技术,综合权衡性能、寿命等各种要求,达到整机的最优化设计。通过QD128燃气轮机的研制,在国内首次完成了航改中档功率燃气轮机从方案论证到商品化整个研制过程的总体气动设计与完善,在设计过程中解决了航改燃机工作点的选定、循环参数优化分析和应用、数值模拟计算、多参数复合控制调节、燃气发生器与动力涡轮的匹配以及整机各部件气动匹配等多项关键技术。QD128燃气轮机总体结构设计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强度、寿命分析等,如采用燃气发生器、动力涡轮、排气蜗壳及支撑系统一体化设计技术,使整机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可维护性好:在空气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提高可靠性、寿命的改进设计;采用单元体设计技术,各单元体可单独更换,改善了整机的装配性;在国内首次使用独创的弹性支撑结构,解决了主辅支撑距离长,且为悬臂结构引起的辅助支撑面振动及变形量大的难题:在国内燃气轮机上首次使用可精确调整且可达性好的支撑结构,提高了支撑的装配精度与装配特性。

总之,QD128燃气轮机的研制在国内首次自主完成了航改燃机总体结构匹配设计的全过程。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技术优势,吸取了国外航机改为燃气轮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克服了重重技术难关,解决了航改燃气轮机从空中到地面使用、从烧油到烧天然气、寿命从几百小时到几千到上万小时的几十项关键技术。

经受考验:用实践检验真理

建设试验电站、验证机组研制工作、开展燃机可靠性试验考核并通过考核不断改进设计、提高机组可靠性是燃机研制关键工作,也是燃机从研制走向商品化的必经阶段。2003年7月,首台QD128燃机组在中原油田试验电站成功点火并发电运行。2004年,黎明公司在大庆油田建设QD128机组商业示范试验电站,继续开展机组试验考核工作。考核中通过采取增加机匣壁厚、动力涡轮对开机匣设计、涡轮叶片涂层更换等增强QD128燃机可靠性的设计改进,通过动力涡轮改材料、降低制造成本等提高机组市场竞争力的技术改进和管理提升,QD128机组已日趋成熟,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可用率有了显著提高。至201O年,机组累计实现运行超过15000小时,并完成技术鉴定。

QD128燃机研发、调试过程曲折而漫长,真正考验了研究人员的毅力与斗志,然而大家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不断攻坚克难。“首先要自己树立信心,然后以身作则冲锋在前,遇到困难不回头,不放弃,并使他人也建立信心:第二是学习王铁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能等条件,时不待我。”李孝堂回望所走过的艰难时这样总结。

广泛认可:快速走向市场

由于QD128燃气轮机性能在国内机组中处于领先水平,和部分国外同档功率燃机相比效率也较接近,而在价格上,QD128机组的售价定位为国际同等功率机组平均水平的80%,同时考虑到国外机组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售后服务、维修和备件,QD128机组生产却完全立足于国内,维修及售后服务相比更加周到、快捷和便宜,且备件价格低,在机组的全寿命费用上有很大的优势。综合来看,QD128燃机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QD128燃气轮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已经实现多台套销售。山西潞安集团燃用中热值燃料的机组已经并网发电,河南漯河兴茂钛业、陕西长庆油田、中国联通天津市分公司已经有多台套定货,河北海伟集团一期三台套机组项目正在洽谈中。除了国内的良好势头,2011年7月,经过激烈角逐,QD128燃气轮机在与美国索拉公司MARS100、日本日立公司H-25以及乌克兰曙光公司UGT15000等目前有着良好市场占有率的国外知名厂商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同两台套QD128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及安装调试工程中标伊拉克米桑油田自备电站项目,自此QD128燃气轮机终于打破国产燃气轮机海外市场进入壁垒,成功走向国际市场,机组目前正在安装调试。安装调试后,于2013年4月29日从伊拉克现场传来捷报,该项目首台QD128燃机发电机组实现一次点火成功。此外,QD128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已通过伊朗能源部首批核心设备技术确认书审批,与伊朗一化工厂的八台套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项目合同正在签署中;目前正对澳大利亚调峰发电项目进行投标;缅甸、古巴、孟加拉等国对QD128燃气轮机已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多次派人前来洽谈。

至此,QD128燃气轮机已经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有效地打破了发达国家在燃机市场和技术上的垄断,也为我国研制其它燃气轮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振兴、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同时,随着QDl28燃气轮机在国内国外的推广使用,必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齐心力 共奋进――在并肩作战中积累优势

“要在燃机领域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必须要有永不服输的雄心、不断抢占高端领地的气魄,面对市场竞争,速度为王。在管理上紧密推进、统筹安排,在技术上稳扎稳打、求实创新。”

――李孝堂

经过上述一系列燃气轮机研制的大风大浪考验,对于李孝堂等人来说,最宝贵的是他们建立和发展了航改燃机设计体系,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整机与部件的气动、结构、强度和测试系统专业的设计和试验规范,形成了航空发动机改型燃气轮机的工程设计与试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燃气轮机研制人才。

汗水中的征程

在燃机团队组建之初,李孝堂就清楚地认识到,通过项目提高自主开发研制能力才是最大的目标,因此他集中发动机各专业人才,培养设计队伍,最后磨练出一支经过航机和航改燃机实践锻炼的高素质且敢打硬仗、勇于拼搏的设计队伍。

在项目推进中,李孝堂着重培养锻炼年轻人,例如在某中档功率燃气轮机研发过程中,通过给年青压担子,鼓励他们不断自主创新,并经常与他们研究技术方案,以青年骨干刘太秋为首的设计小组采用多项新技术,攻克难关,不负众望,全新设计的压气机经过试验验证效率大大超过,属国际先进水平。正是把这些宝贵的研发人才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他们在面临攻关时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甚至常常没有节假日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曾在冬天零下20多度的环境里,忍受着难闻的燃油气味和刺耳的噪音加班加点,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奉献在前线阵地上。李孝堂也常常与大家一道认真、细致分析性能参数和监控参数,确定故障原因,鼓励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以在现场采取有效措施。

完善中的体系

自主研制能力水平的另一方面体现于航改燃机设计体系的建设。为此,在项目进行中,根据国外燃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技术发展现状,李孝堂提出了以提升设计能力为核心,科学发展、需求牵引和继承创新的设计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如今他们建成了包括设计规范、设计软件和数据库在内的航改燃机设计体系;建立了不同功率档次航改燃机技术验证平台,试验表明,技术验证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立了较高技术水平的整机和部件试验验证平台等等。

同时实战中,面对诸多燃机研发型号齐头并进的繁重任务,李孝堂带领高凤树、尹家录、周建华等副总师一方面运筹帷幄,精心制定严密的计划;一方面科学组织,带领能“研”善“战”的团队不断攻坚破难。如今,动力所在燃机领域已初步形成了功率覆盖1000千瓦到11万千瓦的微,轻、重7个基本型号谱系化燃机发展格局,但李孝堂等人并没有因此停下奋斗的脚步。他对燃机型号研制发展分三步走:QD70,QD128燃机是迈出的第一步――好用;某中档功率燃机是第二步――打基础上水平;某大功率燃机是第三步――迈入高端。

目前,某型大功率燃机已经启动,这是李孝堂作为型号总设计师带领动力所团队进行设计的继小档、中档功率燃机后采用先进循环的更高功率更高效率等级的航改燃机,也是设计难度最大的一型燃机。可想而知,等待他们的将是新一轮挑战,无数日夜的付出,但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在李孝堂的带领下将不畏艰难,更加奋勇直前,而他们唱响的将是中国燃机研制领域的又一曲凯歌。

QD128燃机团队人物

严成忠简介:在航空发动机和航改燃气轮机领域具有50年以上的科研经验,是我国第二代航空发动机昆仑的总设计师、航改燃气轮机型号的总设计师。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曾以访问学者在英国Cranfield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历任所副总师、副所长、总设计师、型号总设计师。

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种全新自行设计的航空发动机昆仑发动机;在国内首次贯彻与美军标等效的“航空涡喷与涡扇发动机通用规范”;主持攻克了高/低压压气机匹配、高空大M数飞行喘振停车等几十项重大技术关键,组织解决了地面试验和空中试飞中暴露的各种问题。经18年艰苦研制,全面完成了规定的259项考核试验和各项试飞。在昆仑发动机的基础上,还主持派生研制出我国第一种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2.8MW燃气轮机――QD128。

高凤树简介: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具有50年的科研经验,曾负责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结构设计,民品设计开发和轻、型重型燃机轮机结构、强度设计工作,历任所部件室副主任、所副总设计师,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特技技术专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作为副总设计师,协助总设计师分管多型燃机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QD128燃气轮机支撑的改进设计及“降低成本型”总体结构设计;排除了QD128燃气轮机燃气轮机调试、运行中的多个故障,有效的加快了研制进程,保障了燃机稳定运行;主持完成了某重型燃机设计工作,2008年通过了科技部验收;主持了具有国际先进性能水平的某中档功率燃机的研制工作,该型燃机将在电站并网发电;主持了航改燃气轮机设计体系的建设工作。

邓北宸简介:1981年起在中航工业黎明公司工作,曾在黎明公司开发部部长、公司项目经理(部长)、公司项目经理(副总师级)、中航工业发动机首席技术专家。主持完成了QDl28燃机燃气发生器和动力涡轮的研制和生产。成功研制出无余量精铸五联弯扭导向叶片的铸造工艺及大型环锻件的热处理方法等多项加工工艺。主持了完成了燃气发生器与动力涡轮联调实验、腔温腔压测量实验等和燃气机轮出厂试车,燃机外场运行及排放工作。参与了燃机研制体系的建设。

尹家录简介:1992年入所,历任总体结构专业组组长、燃机总体部副部长、部长,所副总设计师。曾负责

“昆仑”发动机总体结构设计、QD128燃机总体结构设计、某重型燃气轮机总体结构强度设计工作以及QD70(A)燃机设计、外场安装调试和运行保障工作。201O年4月作为副总设计师,协助总设计师分管7型燃机设计和燃机预研工作。

轮机自我总结篇2

一、学科类班会课小组轮值机制

班会课小组轮值,机制的建立是前提条件。没有机制保障,小组轮值运行无规则,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科类班会课小组轮值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学科小组轮值。把初一的学科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综合(体育、音乐、美术等)7个学科。让五个学习小组,轮流负责学科班会课,每个星期每个组都轮流负责不同的科目。

2.以学习中的“发现—快乐”为主线,确定班会课的主题,让各个小组施展才华。我把“我发现,我快乐”作为一个阶段的班会课主题,让学生寻找各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闪光之处。

3.确立班会课小组轮值认同度评价机制,对每个小组主持的班会课实行认同度评价。不断地激发学生小组自主管理意识和工作热情。

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种从学科人手建立班会课小组轮值机制值得推广。它能够让初一的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表现“快乐”的欲望。因而,整个班级很快进入到班会课小组轮值状态。我的班级只用了两轮10个星期(每个星期1节班会课)的时间就建立起了班会课小组轮值制度。

二、规范学科类班会课的操作流程

学科类班会课的操作流程如下:

1.课前各小组收集问题。轮值小组的正助教,将小组轮值的班会课各组竞赛内容公布给5个小组,由每个小组的正助教负责各自小组的准备工作。刚开始那段时间,基本上是根据学科,布置同学们从近期做过的练习册、测验卷等中找出曾经做错或容易做错的题目。然后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来展示,让大家来评价。

2.课中各小组归纳问题。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个例进行筛选和归纳,让本组学科助教整理评点的思路。

3.课中各小组展示问题。各小组按照顺序派代表展示所收集到的问题,让其它小组抢答指出错误所在,并让本组学科助教当堂评点。轮值小组记录各小组得分情况。

4,值日助教总结点评。轮值小组值日助教对各小组的课前准备情况,课中的问题归纳和展示情况,以及各小组的得分情况等等进行总结,宣布优胜小组名单。

5.班主任总结点评。班主任在小组主持人总结点评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个小组轮值班会课提供指引。

这样的班会课操作上简单易行,而且适用性十分广泛,非常有利于小组轮值这种方式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适合初一学生的实际需要。

一个学期下来,我班的学科类小组轮值班会课,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第二学期,我们在此基础上,相继建立了思想教育类、心理健康教育类的班会课轮值机制,成功地进行了“练评讲”教育环境下各类班会课小组轮值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效。随着学生成长,我们的班会课,无论机制还是模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学科类的班会课,在同学们的心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班级的干部很愿意组织大家上这一学科类的班会课。

三、学科类班会课对班级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2年,我接手了初二(14)班的班主任。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我再三考虑之后,决定从学科类班会课的轮值人手,加强班风、学风建设,优化班级管理文化,再次检验一下学科类班会课轮值的效果。试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班级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轮机自我总结篇3

记者:周总您好!在国庆60周年的阅兵大典上,PTL02式100毫米轮式突击炮的重装亮相引人关注。作为该炮的总设计师,请问当您看到PTL02式突击炮雄壮地通过天安门,心情是怎样的?

周总:当看到自己的团队精心研制的武器装备作为国防力量的一部分,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心情感到非常激动,这也圆了我自己的一个梦想。因为该炮本来在1999年50周年大阅兵时打算要参加国庆阅兵,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如今这一梦想终于变为了现实。

记者:周总您能否透露一下1999年阅兵时我们的100毫米突击炮研制发展到了一个什么阶段?

周总:100毫米突击炮研制项目从1996年12月开始启动,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研制出一台演示样车。在1999年时,我们的正样炮已通过了设计评审。

记者:近些年来,国外轮式车辆的发展势头甚至超过了主战坦克,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出了各种新型轮式车辆。请您结合这种武器在战争中的运用谈一下现在发展这种轮式突击炮的实战价值。

周总:自从冷战结束后,世界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不过各国间中小型的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在讲究快速部署的新战略环境中,车体轻、速度快、后勤保障简便的轮式装甲车受到青睐。在这方面,美国、德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都在研制或已正式装备了轮式突击武器系统,如美国的“斯特赖克”机动火炮系统、法国的AMX-IORC轮式突击炮、意大利的“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等。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近几次局部战争中,都证明了轮式自行炮的价值。在海湾战争中首次投入实战的法国AMX-10RC轮式突击炮被证明“具有卓越的沙漠作战能力,既是一种进行反坦克作战的装甲侦察武器,也是一种多功能坦克”。轮式突击炮可以通过公路快速机动,比履带式的坦克或其他重型战车支援火力更方便,即便是遭遇了敌方装甲部队,也可以依靠信息化的优势合理选择伏击区域,对敌进行迟滞作战。相对于具有同样火力的坦克,轮式突击炮有重量轻、成本低、机动性好等特点。这种武器也非常适合城市巷战等环境,因此可用来完成维和、平暴等任务。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轮式突击炮发展的情况!

周总: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有些单位就提出了研制轮式突击炮的设想和系统可行性论证工作,当时试图采用86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作为火力系统,采用奔驰越野车为

PTL02式100毫米轮式突击炮炮塔座圈基础的6×6底盘,但由于许多原因,该武器系统没有通过国家立项进行研制。1996年12月,在系统论证和预研的基础上,在有关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下,我和我的团队开始了新型突击炮的研制。经过大家的刻苦努力,1997年3月我们便完成了演示样炮的研制任务。而后演示样炮经过了靶场射击试验,被定名为PTL97式100毫米轮式突击炮。而后又经过了初样炮和正样炮的研制设计,2001年10月该炮通过设计定型审查,武器系统定型后正式定为PTL02式100毫米轮式突击炮。

记者:作为总设计师,请您从火力、机动性、防护等方面对该突击炮做一综合评价!

周总:总体上来说,100毫米突击炮武器系统由6大部分组成,即以86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为基础改进的发射系统、在88B坦克火控系统和引进的炮射导弹火控系统基础上研制的瞄导合一的火控系统、在WZ551A轮式步兵战车底盘基础上改装设计的底盘、新设计的炮塔和辅助武器系统、新型大威力穿甲弹、微光驾驶仪和卫星定位系统等设备。这几部分经过创新设计、拓展功能和注入多项高新技术,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精度高、威力大、反应速度快的轮式自行火炮系统。

从火力上讲,该突击炮的火炮由86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改进而来,重新设计了高效的反后坐装置;增加了炮口制退器的效率,有效降低了炮口动能;身管外包裹了质量轻防护效率高的热护套,并加装了抽烟装置,提高了火炮的首发命中率。我国有关部门还为之研制了威力更大的弹药,该炮配备的穿甲弹在初速、炮口动能、直射距离、穿甲威力等方面与国外的同类武器相比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该炮配备了引进后改造的炮射导弹武器系统,可带6枚炮射反坦克导弹,使PTL02式成为有效打击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利器。而且,100毫米突击炮配备的火控系统和我国的新型主战坦克是同一系列,而且非常先进,是国内先进、国际上名列前茅的先进装备。这套火控系统的水平比美、欧、俄都不差,而且精度高、结构简单、性价比较高。100毫米突击炮可以在行进间发射、制导炮射导弹。该炮炮塔右侧还配备了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炮塔顶设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100毫米突击炮的机动性能也非常好,在平常的演习中,在公路网好的地区,该炮可以长途机动,数百千米的路程可以一日之内到位。它也可以远距离进行空中运输,具有良好的战略机动能力。防护性方面,由于PTL02的底盘本为轮式步兵战车而设,在取得优异的机动性能与火力性能之外,防护性能方面有所牺牲,不过该炮配备了必要的三防系统,保证了在核生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在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4具烟幕弹发射器,在遭受突然袭击时可释放烟幕免受伤亡。

记者:在2009年中俄两国举行的“和平使命-2009”联合反恐演习中,100毫米突击炮发射炮射导弹的雄姿令人印象深刻,请您谈一下该突击炮有哪些技术创新点?

周总:该炮的研制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它创造了我国装备发展史上的几个第一。首先,该炮的研制成功,是国内大口径火炮第一次装配在轮式装甲车上,解决了大口径武器与轮式车辆优化匹配和射击稳定性的问题。第二,炮射导弹的应用提高了武器系统的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这是在国内同类型号的装备中首次应用炮射导弹。第三,稳像式火控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轮式自行火炮的行进间射击,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大大提高了其火力机动性,这是我国研制的上反式火控系统首次应用在制式装备上。另外,这也是稳像式火控系统首次应用在我国的自行火炮上,以前我国的自行火炮配备的都是简易火控系统。目前,国外的同类装备中只有意

大利的“半人马座”采用了此类型的火控系统。

记者:请问该突击炮在研制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吗?您和您的团队是怎样克服的?

周总:由于该炮采用6×6的轮式底盘,这是一种轻型装甲车辆,要把大口径的火炮装在上面,实现“小车扛大炮”的目标,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要解决底盘和武器系统匹配的问题。轮式车辆底盘重心较高,火炮在射击后震动比坦克厉害得多,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该炮才有了战斗力。为此,科研人员经过努力攻关,才得以圆满解决。如重新设计了高效率的反后坐装置,并且加装了制退器,延长了后坐距离,成功地把最大后坐力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否则,100毫米炮装到底盘上后重心大大提高,在发射时会造成“翻车”事故。

其次是火控系统匹配的问题。100毫米突击炮把坦克的火控系统第一次移植到轮式车上,由于轮式车辆的运动特征和火炮发射时对其影响与坦克不同,必须对陀螺仪进行改造,以保证射击的精度不受影响。而且,该炮配备了炮射导弹武器系统。在研制之初,车上的火炮和炮射导弹都各自有一套瞄准装置,两套瞄准装置并行装配在射手面前,射手用哪套武器系统就要转向那套瞄准装置,显得很不方便,而且容易贻误战机。我们于是想,能不能将二者合二为一呢?经过团队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了瞄导合一的稳像式瞄准装置。即射手用一套瞄准装置就可即能为火炮实现观测瞄准,又能制导炮射导弹,可以很方便地在弹炮之间进行转换。这对于经常要面对复杂情况的快速反应部队来说,意义非凡。目前这套火控系统被应用在我国某些型号的主战坦克上,它也是国内第一种用于大威力轮式自行直瞄火炮的稳像式火控系统。它采用陀螺直接稳定瞄准镜视场的原理,实现了瞄准线独立稳定,使系统具备了行进间射击的能力,缩短了火力反应时间,达到了很高的首发命中率。

我们还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大威力火炮在薄壁炮塔上的安装和匹配问题,较好地处理了防护、重量和刚度间的关系,有效控制了重量和高度,解决了在轮式平台上安装载有大威力火炮炮塔的难题。

记者:那么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您研制的这款武器还有什么不足?在哪些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周总:当然,每一种武器的研制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100毫米突击炮也不例外。我认为接下来该炮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是为了满足未来的战争形势需求,需要对其进行信息化改造和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对其进行信息化改进不是对该炮的简单否定,而是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模块形式嵌入到未来改进的新型装备之中,使其具备类似于人的“眼睛、神经和大脑”的功能,从而使其综合作战效能倍增,满足信息战争作战的需要。其次,我们要把火炮的寿命进一步延长,这需要对滑膛坦克炮进行改进。第三是将坦克炮的威力进一步提升,为此我们建议提出了100毫米轮式自行突击电热化学炮的研制计划。100毫米轮式自行突击电热化学炮是在PTL02式100毫米轮式突击炮的基础上,根据未来作战使用特点和需求提出的,通过对成熟的预研技术的吸收,结合部队对装备的改进建议,已形成了完善的改进综合论证,再通过进一步的使用研究和总体技术及方案研究,保证武器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保证结构的成熟性,保证指标体系的完善性。

记者: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该炮在部队的装备情况吗?在部队装备的过程中,反映出哪些问题?

周总:目前该炮已大量列装我国的炮兵部队,它与我国的新型99式主战坦克、新型步兵战车、122毫米履带式火炮、“红箭”8导弹发射车一起被军事爱好者并称为中国的“陆战五虎”,多次在军演中亮相。根据部队试验和演习的情况看,反应良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被称为“是一种功能比较齐全、火力比较强、反应速度快、机动性好并易于操作的新型武器”。在中俄举行的“和平使命”演习中,俄军也给予该炮很高的评价,认为该炮“打得非常准!”

轮机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会话分析 话轮交替 话轮分配 话轮分布 话轮序列

Abstract:This paper make an analysis on a dialogue in Chapter 9 of Alexandre Dumas fils's Lady of the Camellias by using the turn-taking mechanism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 which an help understand characterization in a drama. Specific aspects of turn-taking examin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turn allocation, turn distribution and turn length, and turn sequences.

Key words:turn-taking, turn allocation, turn distribution, and turn sequences

一、相关概念

话轮(turn)是Sack等提出的理论概念,Edmondson,W.(1981)用这个术语来表示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在会话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称为说话者的机会;二是指一个人作为讲话者时所说的话。在刘虹的《会话结构分析》提出了两个衡量话轮的标准:一是,说话者是否连续,即在一个语法语义完成序列的末尾有无沉默。如有沉默,那么说话者的话就不止一个话轮。二是,是否发生了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如果发生,就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结束和下一个话轮的开始。

话轮分配(turn allocation)指的是说话者机会的分配。Sack认为,话轮交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方式是正在说话者选择下一个说话者;第二种方式是下一个说话者自我选择获得发言权。说话者机会的分配以及说话的长短取决于说话者与听者在话轮交替模式,由此产生了话轮分布(turn distribution)。话轮序列(turn sequences)是指会话中形成的话轮之间前后呼应的序列关系。

二、《茶花女》文本分析

2.1文本选取

《茶花女》是著名法国作家Alexandre Dumas fils写于20世纪的小说。我们将选取其中第九章的一段对话进行分析,对话中出现5个人物:Marguerite, 她的情人Armand, 她的仰慕者Count, 以及Gaston 和Prudence。最后两者在对话中明显不重要。

T1Marguerite: Good evening, my dear Gaston, I'm so glad to see you.Why didn't you come to my box at the Varietes?'

T2Gaston: I was afraid of being indiscreet.

T3Marguerite: Friends, friends can never be indiscreet.

T4Gaston: In that case, allow me to present Monsieur Armand Duval!

T5Marguerite: I've already given Prudence leave to do so.

T6Armand: I should perhaps say, madam, I have already had the honor of being introduced to you. I am grateful that you have forgotten that first meeting, for I behaved quite ridiculously and must surely have seemed very tiresome to you.It was two years ago, at the Opera-Comique; I was with Ernest de…

T7Marguerite: Ah! Now I remember! It wasn't that you were ridiculous, but I who was a tease.As I still am rather, though less so nowadays.Have you forgiven me? It's true. The fact is that I have this awful habit of wanting to embarrass people I see for the first time.It's very silly.My doctor says it's because I am highlystrung and always unwell:you must take my doctor's word for it.

T8Armand: But you look extremely well.

T9Marguerite: Oh! I've been very ill.

T10 Armand: I know.

T11 Marguerite: Who told you?

T12 Armand: Everyone knew.I often used to come to find out how you were, and I was very happy to learn of your convalescence.

T13 Marguerite: No one ever brought me your card.

T14 Armand: I never left one.

T15 Marguerite: Are you the young man who called every day to ask after me all the time I was ill, and would never leave his name?

T16 Armand: I am.

T17 Marguerite: Then you are more than kind, you are generous.You, Count, would never have done that.

T18 Count: I have known you for only two months.

T19 Marguerite: And this gentleman has known me for only five minutes. You always give the silliest answers.

T20 Armand: You were playing something when we arrived. Won't you give me the pleasure of treating me like an old friend, and continue?

T21 Marguerite: Oh! Gaston knows exactly what my playing is like.It's all very well when I'm alone with the Count, but I shouldn't wish to put you through such torture.

T22 Count: So you do favour me in this respect?

T23 Marguerite: You are quite wrong to reproach me for doing so.It's the only time I ever favour you in anything. Tell me, Prudence, did you do what I asked?

T24 Prudence: Yes.

T25 Marguerite: Good, you shall tell me all about it later.We have things to talk about, so you mustn't go until I've spoken to you.

T26 Armand: I think we are intruding, and now that we ― or rather I ― have managed a second introduction to expunge the memory of the first, Gaston and I will withdraw.

T27 Marguerite: I won't hear of it; what I said wasn't intended for you.On the contrary, I'd like you to stay.

T28 Count: Time I was going to the club. (Marguerite did not reply to this.) Good-bye, madam.

T29 Marguerite: Good-bye, my dear Count, must you go so soon?

T30 Count: Yes. I fear I bore you.

T31 Marguerite: You do not bore me today more than any other day.When shall we see you again?

T32 Count: Whenever you permit.

T33 Marguerite: Good-bye, then!

2.2话轮分配

Marguerite不断地通过提问的形式来选择下一个说话者。在这段文本里,她三次选择Armand(T11,T13,T15),三次选择Count(T17,T29,T31),一次选择Gaston(T1),一w选择Prudence(T23)。如果我们把这些数字与 Marguerite在这段文本里的话轮总数相比,就会发现在17个话轮里,她 8次选择了下一个说话人。这个相当高的比例说明Marguerite是会话中最主动的参与者。Armand在被选择的时候总是接过话头的,不过他的回应往往非常短,而且他也从不选择下一个说话人。这可能会使他在会话中显得比较消极。然而,他仅仅是在回应时是消极的,一旦他觉得有必要时,他会以提出请求的形式,自我选择夺得发言权。他多次自我选择(T6,T20,T26)以吸引Marguerite的注意力。真正消极的Count,他只有在被选择的时候才开口说话,他的唯一一次插话(T28)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这样就形成了三个人物各具特点的局面:Marguerite不断选择下一个说话者,Armand经常自我选择,Count既不选择下一个说话者,也极少自我选择。

2.3话轮分布与话轮长度

从文本中不难看出,话轮分布是极不平衡的。Count所占有的话轮数为5,不足总数33的六分之一,而Marguerite的话轮数为17,占去了总数的一半。然而,控制话语分配权除了依靠话轮数以为还受话轮长度控制。Marguerite的话轮长度为333词,Armand和Count的话轮长度分别为140词和34词。Marguerite控制发言权的时间显然比Armand和Count两个人物都要长得多。Armand和Count的平均话轮长度少于话轮总长度524词的三分之一,而Marguerite的话轮长度却超出总长度的一半。这说明,Marguerite由于其所占有的话轮在数量和话轮长度的优势而处于中心地位。此外,Armand和Count的说话对象都是Marguerite,而他们两人之间却并没有直接对话,所以Marguerite是对话的中心。对话中还有一次打断(T7),Marguerite打断了Armand,其他人总是等待话轮转换。

2.4话轮序列

由于Marguerite总是通过提问来选择其他说话人,而Armand通过自我选择的方式是提出请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提问和请求的相邻关系来展示这段文本中话轮序列的特点。

Marguerite的问题总能得到预期的回答(T1,T2,T11,T12,13,T14,T15,T16,T23,T24,T29,T30,T31,T32)。虽然Armand的问题能够得到回答,但他的自我介绍曾被Marguerite打断(T7)。而Count的情况甚至更糟。由T28可见,Count的本意是想吸引Marguerite的注意然后开始一个新的相邻关系。也就是说,按照话轮序列,他没有得到预期的回答。

以上分析表明,在这段对话中,话轮的序列关系往往被打破,使对话难以按照Armand和Count的意愿顺利和谐地展开。

三、结论

Marguerite惯用的会话方式显示出她是一个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幸好,其他人都想继续和她的谈话。所以Marguerite不断地选择下一个说话者,而且她运用话轮转换,不但控制着谁接替话轮,还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下一个说话者在应对时是被选择还是自我选择。此外,只有Marguerite 打断了他人的发言。这可以证明Marguerite是一个比较有控制欲的人。虽然Armand总在被选择的时候才接过话头的而且他的回应往往非常短,但他能通过自我选择成为下一个说话者来吸引Marguerite的注意。而这种举动也得到了Marguerite的回应,这说明在首次正式介绍后Marguerite 对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Marguerite对Count的忽视则说明在她心中他是并不重要。

本文运用会话分析中的话轮交替模式来分析Alexandre Dumas fils的剧本《茶花女》第九章的一段对话,展示戏剧中人物性格。这说明在戏剧文本中运用话语分析模式能够帮助读者解读戏剧文本中的人物性格。

参考文献:

[1]Mey.[J].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1.

[2]Alexandre Dumas fils. Lady of the Camellias. New York: Random House,1987.

轮机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汽轮机原理;研讨式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91-02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体上还是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讲和记笔记,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极易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1]。所以,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研讨式教学,是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2]。下面结合我校汽轮机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的开展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研讨式教学的目标及思路

汽轮机课程研讨式教学的目标:通过实施研讨式教学的改革,探索汽轮机原理课程多元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促使任课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中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汽轮机课程研讨式教学的总体思路: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汽轮机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方案及教案等教学文档;然后在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汽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探讨和实践。

二、开展课程研讨式教学的方法

1.任课教师应认真做好课程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工作。课程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课程研讨的内容、方法、时间、地点、分组情况、要求等。课程研讨的内容要有所精选,要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自学,且与工程实际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课程研讨。为了增强课程研讨的效果,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任课教师至少要在课程研讨开始前一周做出安排。

2.学生进行课程研讨的准备。在正式开始课程研讨前的这段时间,任课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对照要研讨内容,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在任课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课程教学的研讨。课程研讨可分为小组内部研讨和全班研讨两种形式。首先开展小组内部的研讨,此过程由各小组长具体负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研讨。

课堂研讨中教师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向学生说明回答问题正确与否都没有关系,关键是重在参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研讨氛围。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和控制学生课堂研讨的方向,一旦偏离研讨内容要及时给以纠正。再者,对学生研讨中出现较大分歧的问题,教师要给以正确的解释和说明。

4.课程研讨教学总结。任课教师应对研讨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记录,并在课程研讨结束进行总结。例如:对课程研讨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对课堂研讨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5.课程研讨教学成绩的评定。教师应事先将课程研讨教学成绩评定的方法和标准告诉学生。成绩评定时,考虑的因素要尽量周全,除教师主导外,还应考虑研讨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特别关注课程研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

三、汽轮机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的实践

1.选定课程研讨内容。根据汽轮机原理[3]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确定了每章中选择一节内容进行课堂研讨,每次研讨的所用时间为2个学时。

2.学生分组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主讲组和提问组。每个小组确定了一名小组长,主讲组还要确定1名主讲人。由于一学期要开展多次课堂教学研讨,所以规定主讲组和提问组是轮流替换的。

3.向学生下达课程研讨提纲。教师编写课程研讨提纲,并提前一周将要研讨内容布置给学生。课程研讨提纲主要包括:课程研讨的主要内容、时间分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指定的有关参考文献、考评方式等。下面以汽轮机原理教材[3]第三章中的一节内容“汽轮机滑压调节”进行说明,课程研讨提纲如表1所示。

4.在学生准备阶段,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答疑。教师将课程研讨任务布置完毕后,学生开始准备相关课程研讨资料。我们要求各小组长组织和安排好本小组学生的自学工作,按时在学校开通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学生有问题时可以随时在教学平台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学生之间也可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讨论和互动。

5.课堂研讨。汽轮机原理课程教学研讨时,我们安排了一位学生进行专门记录。首先教师对课堂研讨教学的程序、要求做一个总体介绍,然后开始课堂研讨。课堂研讨分两个阶段:小组研讨和全班研讨。第一阶段为小组内部研讨和交流,每小组在各自小组长的主导下进行相关内容的讨论,此阶段时间为25分钟。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长向教师上交小组讨论情况记录。接着进行班级讨论。班级讨论时,首先主讲学生上讲台讲课,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提问、回答和争辩。一般情况下,上台演讲小组成员回答其他小组成员所提出的问题;当然,被提问小组成员若回答不出来所提出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也可进行补答。

6.考核方法。汽轮机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的成绩,主要根据课程研讨时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主讲人的讲课情况、每组学生的参与讨论的热情等来确定每小组的得分。每小组得分由教师给定的成绩和学生给定的成绩两部分组成(学生给定的成绩由所在小组组长负责统计,但本组学生不得给本组打分),比例如表1所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各小组得分的基础上,再根据课堂讨论记录和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的参与情况等,给出全班每位学生的相应成绩。

7.课后问卷调查。在上学期末,我们针对汽轮机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方面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调查过程中随机选取了45名学生,当堂下发了问卷,要求大家针对问卷内容给出相应的回答,并全部上交。学生问卷内容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看出,开展汽轮机理课程研讨式教学,其效果是明显的。

四、结束语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课堂教学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汽轮机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思维的创造性的目的。同时,通过开展轮机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也促使任课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中去,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光倩,刘甘泉.关于自学与课堂讨论结合方法的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5(3):62-63.

轮机自我总结篇6

>> “中国制造”的模块化之忧 模块化电梯的设计 高端显卡的模块化设计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设备的模块化设计 轨道车辆低压柜柜体模块化设计 伊朗设拉子地铁1号线车辆制动系统及模块化设计 城轨地铁车辆司机室电气柜模块化设计 浅析枪械设计中的模块化设计技巧 车辆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司机室模块化电气柜在低地板车辆的应用 青木昌彦:模块化的中国意义 模块化运输:中国公路货运的未来 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的建筑设计理念 组合测具设计模块化的应用开发 农村派出所的模块化设计探索 0号块托架的模块化设计 PDM在电机模块化设计中的应用 模块化夹具设计的研究和应用 语文教学的网络与模块化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中国首个模块化设计车辆的典范 中国首个模块化设计车辆的典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曹励云 黄国志")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曹励云 黄国志

记者:冯总你好,我们是《现代兵器》杂志社的记者。在2015年我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有多款8×8轮式装甲车亮相,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请问最初的08式8×8轮式装甲车(以下简称8×8)是何时立项研制的?当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研制的?

冯总:内蒙古一机集团于1998年就提出开发轮式战车的想法。因为当时我们已经掌握了汽车技术(北方奔驰重型卡车成熟技术)和装甲车专有技术,也就是说利用军民融合技术开发出轮式战车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机集团自筹资金进行研发,1999年,率先研制出6×6车型,应该说这是对研制8×8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摸底。2000年,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8×8原理样机,并准备逐步推向国内市场。不过,这个过程比较艰难。其主要原因是与国内现役轮式装备比较,在型谱继承发展、技术体制统一、服务体系保障上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内对发展全新8×8车型持有不同意见,主要反对的声音是只能在WZ551轮式底盘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后来我们做了大量的技术需求论证、风险分析评估和关键技术与指标的试验验证等工作后,得到总装的认可和支持,才进入到申请立项程序。 装备了105毫米线膛炮的8×8轮式突击车 冯总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2004年6月总装备部批准8×8立项,我们以兵器集团内部竞标第一名的身份参加了7月的全国大招标,并一举中标,成为8×8项目的总师研制单位。

至于研制8×8的原因,很简单。近年来战争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常规战争更多以局部战争为主,维稳、反恐等非常规战争样式增多,轮式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当时,世界各国轮式战车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却远远落后。我国现役装备只有WZ551轮式装甲车,该车是90年代设计定型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都比较落后,所以我们瞄准市场需求开发了国内首款8×8车型。用户在重量控制、基型底盘与变型需求、人机工程、新技术验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想法。针对用户的这些要求,我们利用研制装甲车辆多年来取得的技术成果,融合现代汽车设计元素,对一体化动力传动、车体、行动、防护等重要系统进行了长时间的专项技术论证,形成了最终的总体方案,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也为构建我国8×8轮式装备技术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记者:在08式之前我们从没有研制过8×8轮式装甲车,贵厂也是以履带式装甲车辆为主。那么,8×8轮式装甲车技术是从何而来的?有没有设计参考对象?是否出国对相关型号进行过考察?

冯总:当时我国汽车技术比较薄弱,为了8×8项目我们多次出国考察。1998年和2003年,我们分别去欧洲潘德、芬兰帕特里亚等世界优秀的轮式装甲战车研发集团考察,通过考察,我们借鉴了国外优秀战车的模块化设计思想,但是8×8中的专用技术如总体集成技术、H型传动技术、新型悬挂技术、轻量化薄壳车体技术、防护技术等完全是依靠我们自已的力量,在研制中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设计自主研发的,没有任何参考借鉴。

记者:08式8×8轮式装甲车在研制中有没有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是如何攻克的?

冯总:谈到技术难题,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是,为更好地适应战车高机动作战的生存能力,8×8轮式装甲车身采用了薄壳装甲,以兼顾重量轻和防护性能好的指标要求。研制期间,装甲钢加工制造中曾出现过裂纹的情况,后来我们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工艺技术攻关,进一步掌握了其性能的关键数据,采用特殊热处理以及焊接技术,通过改进现有工艺解决了车身裂纹问题。

另一个较为典型的问题是试验中出现了较强烈的车辆摆振现象。我们的工程师查阅了很多国内外专业技术资料都没有相关的研究信息,后来通过设计、仿真、试验等专项研究发现其实就是一个共振点的问题,车辆传动都有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把共振点调整合适,有效规避车辆共振现象,这是在8×8研制中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

记者:08式8×8轮式装甲车的车架设计有何特点?车体采用承载式还是非承载式设计?防护能力如何?

冯总:8×8装甲车采用承载式车身,没有车架,没有大梁。一般来说,军用装甲车都是采用承载式车身,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高度、提高车辆稳定性。非承载式结构一般都有大梁,车厢通过多点悬挂支撑在大梁上,这是汽车的设计思想,比如说摆渡车、越野车、卡车都是非承载式车身。这种车身的优点是比较结实,但是行驶时的稳定性差。两种车身结构各有优缺点。而我们采用承载式车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有效降低车辆高度,因为军方对车辆高度有严格的指标要求。

车身正面及其他部位如后面、顶部的防护级别是完全根据军方规定的指标要求设计的,相当于北约防护体系的一级防护水平。当然如果用户需要的话,车身还可以加装复合装甲,进一步提高整车的防护能力。

记者:8×8悬挂系统设计有何特点?通过性能如何?有没有防雷设计?

冯总: 8×8是采用1、2桥转向,也就是前4轮转向。1、2桥转向用双横臂悬挂或者麦弗逊悬挂都可以,但是双横臂占用空间比较大,为了有效利用车内空间,我们选择并匹配了麦弗逊悬挂结构。麦弗逊悬挂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承受侧向力时表现出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在麦弗逊悬挂的基础上做了相应改进设计。后面两桥采用单纵臂悬挂,当然也都进行了适应性改进。现在看来,8×8的悬挂性能非常好,通过性能强,车辆平顺性能表现优秀。

如果8×8要增加防地雷能力,有几个问题要解决。一是车辆重量增加的问题。二是独立悬挂的问题,麦弗逊悬挂和单纵臂悬挂都是独立悬挂,它们越野性能都非常优秀,但是其防地雷能力不如汽车板簧悬挂。地雷冲击对独立悬挂造成的破坏程度严重,要有专门的措施来应对独立悬挂的防地雷问题。目前,这些问题通过防雷专项课题已经得到很好解决。

记者:08式8×8轮式装甲车是否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车轴数量,实现6×6或10×10等不同类型的变型车呢?

冯总:可以的。我们在8×8研制时就考虑了通过基型底盘的变形问题,在基型车基础上,采用8×8技术体制,已经研制出新型6×6车辆,并通过竞标获得军方认可,开始研制科研样车了。对于10×10目前还没有研制,主要是国内外没有明确需求,但是通过8×8变型开发10×10,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记者:08式8×8轮式装甲车外部的附加装甲防护能力如何?此前国产装甲车辆很少有类似的附加装甲,当时设计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冯总:前面我已经提到了车辆披挂复合装甲后的防护能力。至于附加装甲的材料,根据不同需求,采用陶瓷复合装甲或者别的新技术都可以。如果将来复合装甲材料等新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车辆的防护能力就能得到快速提高。我厂前段时间获得的某“防护围栏”竞标项目,其防护围栏就采用了高强度的聚乙烯板,这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新材料。这种超高强度聚乙烯板的抗爆轰能力极强,抗穿甲弹能力略显逊色。将来如果把这种新材料聚乙烯板应用在8×8上,车辆防护能力会得到指数倍的提高。

至于为什么要采用复合装甲,主要是因为如果靠基体钢装甲达到需要的防护级别,那车辆的重量会大幅增加,披挂装甲比装甲钢轻,所以只能披挂来解决防护能力增加的问题。这也是世界上的薄壳装甲车体普遍采用的一种增加防护力的主流方式。

记者:08式8×8轮式装甲车的两栖能力如何?水上行驶速度最高能达到多少?

冯总:8×8轮式装甲车可以实现水陆两栖功能,水上浮渡可达到8千米/时。按照我国装甲车辆使用要求,只要重量在24吨以下都要求具有浮渡能力,此次参加阅兵的11式8×8轮式105毫米突击车也要求具有浮渡能力,这给设计增加了相当的难度。但实际上,国外对此区分非常明确,并不要求此类武器具备浮渡能力,如“半人马座”轮式突击车等。

8×8没有采用喷水推进器进行浮渡,而是靠传统螺旋桨推进方式,螺旋桨和发动机之间靠液压传动,螺旋桨推进速度达到了8千米/时,主要是考虑到工作可靠性的问题而没有采用喷水式推进器。

记者:08式8×8轮式装甲车采用了哪型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其性能如何?车辆公路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冯总:8×8轮式装甲车采用的是康明斯生产的发动机,没有采用中央桥式传动,而是H型传动。后者中间是分动箱,四周两侧是侧传动箱,这样的优点是占用空间小,增加车内有效容积。H型传动是我们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设计出来的,在国内轮式战车研制中属于首创,填补了国内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其公路最大时速可达到100千米。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8×8可靠性工程改进研制,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平均无故障里程和任务可靠性。

记者:08式8×8轮式装甲车采用的轮胎设计有何特点?是否有中央充放气系统?被击中后还能够行驶多长的距离?

冯总:采用防弹轮胎结构形式,轮胎内部有支撑体,增加轮胎刚强度的同时,提高其使用寿命,也就是说:即使轮胎被击中后,车辆也能以30~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100千米。同时还配置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轮胎的压力,使车辆在沙漠等特殊松软路面上,仍能保持均衡的机动性和通过性。

记者:08式8×8轮式装甲车底盘的承载能力如何?是否能够配置155毫米口径的火炮? 8×8轮式装甲车变型为通信车

冯总:能承载6吨,原设计指标是6~8吨。如果配装39倍155毫米火炮应该没有问题,但是配装52倍口径火炮估计在底盘与上装的适配性上有一些问题,主要是承载能力超限。目前,8×8底盘上装配置过120毫米和122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记者:08式8×8轮式装甲车目前已经发展出多少种变型车?能否简要介绍一下?

冯总:目前8×8轮式装甲车已经发展出了包括步兵战车、105毫米突击车(参加了此次阅兵)、122毫米榴弹炮、指挥车、人员输送车、装甲抢救车(参加了此次阅兵)、技术保障车以及通信车(参加了此次阅兵)等约40种变型车。该车应该是世界上变型量最大的车型,承载能力非常好,被誉为中国的“斯特瑞克”,是我国陆军的核心装备。该车底盘采用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变型更为容易,比如105毫米突击车,在8×8主要模块功能不做任何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将基型底盘发动机后置、炮塔前置的优化布置就可以快速实现。目前该车的变型车已经构成了我国较为完善的8×8轮式装甲装备体系。

记者:10式8×8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在俄罗斯参加了军事比赛,您对该车的表现有何评价?

冯总:该车在俄罗斯参加了防空能手比赛。比赛前半程排名一直第一,后来由于竞赛规则更改等原因,总体名次靠后了。但是,10式8×8输送车的表现异常优秀,性能稳定,赞誉度很高。

记者:08式8×8轮式装甲车与俄罗斯最新展出的“回旋镖”轮式装甲车相比,有何优势?

冯总:关于俄罗斯“回旋镖”轮式装甲车,我了解不多,刚从一本军事杂志上看到其性能介绍。综合比较来看,两者底盘总体性能相当,防护方面“回旋镖”略强,后者车身四周能防14.5毫米穿甲弹攻击。还有就是火力,“回旋镖”采用无人自动炮塔,我们虽然在技术上能够设计出无人枪塔,但是没有在8×8上采用。关于这个问题我多要说一点:2008年,我们曾在90-Ⅱ(MBT2000)坦克上试验过无人枪塔,5连发命中率静对静达80%,动对动达66%。去年装甲日上展示的VT4坦克也应用了无人枪塔设计,现在正在国外进行试验考核。至于其它性能两者处于同一水平。“回旋镖”在车体内部设有大梁,属于半承载式车身。 8×8轮式装甲车变身为装甲抢救车

记者:08式8×8轮式装甲车的出口型号VN1已经装备某国的海军陆战队,您对此有何评价?VN1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

冯总:该国陆战队对VN1的评价很高,我国的8×8第一次在国外亮相就是在该国。通过与该国签订首个出口合同,对该车在这一地区的后续出口产生了极强的示范效应。前不久,该地区也是我们的另一客户,也签订了8×8的正式采购合同,目前市场已经基本打开。8×8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都没问题。原本我们设计时是考虑在内陆浮渡使用的,但该国订购我国的两栖突击车没有运到,结果就拿8×8当两栖车用。8×8良好的水上推进能力令客户相当满意,但是海水对车辆的腐蚀比较大,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也给我们在防腐蚀设计及工艺措施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记者:如果出口到其他国家,如中东或北非,VN1能否适应当地的环境?是否要进行一定的改进?

冯总:应该可以。中国地域广阔,8×8试验去了很多地方,寒区、热区、高原以及沙漠地区等。8×8这种严格充分的试验考核,证明该车能适应各种环境的使用要求。

记者:8×8轮式装甲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还将进行哪些改进?

冯总:有几个方面。一是匹配大功率AT自动变速箱是今后的方向,这是国家863计划项目,我是课题负责人,从2011年开始,3年半把产品做出来了,目前已经装在VN1上进行了功能性和可靠性试验,效果非常好。我们现在8×8用的是AMT,机械自动变速箱,就是在机械变速箱里加了电控。未来装甲越野车将更多地采用AT自动变速箱,以适合不同路面的快速响应要求。二是采用新的动力传动技术形式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比如我们对混合动力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科学试验研究,效果非常好。三是防雷技术是今后8×8的一项基本标配技术。另外,还有些新技术如信息化、遥控武器站等也是8×8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

记者:隐身技术呢?国外有在车体侧面加隐身板的做法。

冯总:我们在车辆总体设计时已考虑到隐身效果,减少发射面;除此以外车身还涂有隐身涂料。刚装备的时候,隐身涂料没有问题。装备一段时间后,隐身涂料就会出现退化、剥落的现象。未来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关键要看隐身材料的技术发展程度和隐身涂料的质量水平。

国外的隐身做法和我们一样,一个是外形设计,减少反射面;另一个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隐身材料。但是国外这方面也需要一个技术攻关的过程才能解决得很好。飞机上就做得比较好,车辆的路面环境比飞机复杂、恶劣,因此做起来比较难,尘土、暴晒、雨水还有人员攀爬时摩擦都会对隐身涂料有严重影响。

记者:8×8会不会考虑添加主动防护系统?俄罗斯全部都装备了。

冯总:主要是价格因素。主动防护方面,我们的研究比较滞后,俄罗斯比较超前。目前,VT4已装备主动防护系统。主动防护系统有个弱点,只能防导弹,防护不了穿甲弹和制式弹。

记者:8×8轮式装甲车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型号,这次阅兵也有多型参阅,8×8有可能成为我军重型轮式装甲车的通用底盘吗?

冯总:8×8已经是通用底盘了,变型量最大,近40种。当时研制时就开发出了5个基本模块,即:动力舱模块、传动模块、操纵模块、车体模块、悬架模块,是中国首次采用模块化设计的装备。

记者:能给我们讲讲8×8试验时一些难忘的事情吗?

冯总:8×8立项晚,初样车制造出来也比较晚,但是最终交付的计划时间不能变。初样车刚完成总装、未进行工厂试验的情况下,就奔赴国家某试验场,结果试验问题很多。同时,该试验场地更适合履带车辆,对轮式车辆来说并不是十分适合。当时装甲车辆的试验指标是:轮式车辆完成4000千米试验,履带车辆完成1000千米试验。要完成这个指标,车辆就不能出任何问题。试验非常不顺利,眼看这次试验不能通过了,我就跟着领导一起去现场慰问。正好赶上元旦,现场工作人员情绪低落,我就激励大家,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科学试验本身就允许出问题,我们把问题搞清楚,把它解决了就好了,我们明年再来。回来后对问题进行了技术攻关和全面归零。第二年,我们再去该试验场试验,零故障通过试验考核,非常好。

轮机自我总结篇7

摘要: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演变为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尽管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但现实却是,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仍经久不衰。以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为例,回顾了轮胎特保案的发展过程,进而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间的博弈,并从中得出若干启示,以期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有利于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中美轮胎特保案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009-03

引言

2008年由美国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经济衰退,全球经济至今尚未完全复苏。根据传统经济贸易理论,自由贸易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世界福利,因而自由贸易政策能更好地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

但是,自由贸易理论并不能解释现实状况。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是美国政府为应对美国汽车轮胎业衰退而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轮胎特保案,其决策过程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分析,将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因为传统贸易理论仅仅局限于在经济分析的框架内考虑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而忽视了政府目标和行为、各利益集团等非经济因素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以中美特保案为例,基于政治经济学的立场来分析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决策过程,并提出若干建议,以利于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案例:中美轮胎特保案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其在诉状中称,从中国大量进口的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限制措施,将会有更多的美国轮胎业工人失业。4月29日,ITC启动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别保障措施调查;6月29日ITC决定对轮胎特保案救济,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在现行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关税。7月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向总统和贸易代表办提交救济措施报告;9月2日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咨询财政部、劳工部、商务部等部门意见后向奥巴马提交了轮胎特保案制裁意见;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国方面和美国业界的反对,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即在原有4%的关税基础上,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性关税。这一特保措施于2009年9月26日正式生效。

根据中国橡胶协会的统计,中国生产的轮胎有40%供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国。美国对中国实施轮胎特保案后,征收35%的关税,这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将无法出口到美国。三年惩罚性关税将影响到中国10万工人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的出口额。

虽然奥巴马政府认为这是为缓解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种救济措施,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从本质上说,这显然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其背后蕴涵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动因,必须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来寻找其原因和对策。

二、美国实施轮胎特保措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础

(一)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新政治经济学是用来分析政治因素如何影响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之一。它的理论前提来自于对经济学方法论中理性人假设的认可,并将一国政治经济决策活动视为一系列的利益交换活动。具体而言,新政治经济学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了公共选择和集体行动逻辑等分析方法,认为政府决策牵引着许多强大利益集团相互博弈和妥协,是政策供给方(政府)与政策需求方(各利益集团)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它认为,一国制定的贸易政策是偏向开放还是贸易保护,除了要考虑其经济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政治上的因素,要顾及各种政治势力的影响和诉求。贸易政策最终成为公共制度安排的结果,不是“外生”形成的,而是政治因素“内生”决定的,这是解释贸易政策决策结果的重要变量。换言之,贸易政策的形成是各方政治势力相互影响的结果,它不仅是各种经济因素均衡的产物,同时也是各种政治因素博弈的过程,是政治市场力量均衡的结果。

(二)轮胎特保案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

在政治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政策,均衡的主体也随之发生改变。以中美特保案为例,选民(劳动工人联合会、产业工人联合会、轮胎行业相关利益集团)、政治家(总统和议员们)是该博弈中主体,这两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目标函数。根据公共选择学派理性人假设,在美国,政治家(总统和议员们)作为轮胎特别保护措施条例的供给者,追求的是自身的当选和连任,以及连任后的支持率,因而他们为了在选举中获得足够多的选票并在当选后能够取得最大限度的支持,会根据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制定贸易政策,即使有时候该目标并不与国家利益相一致。拥有选举权的劳动工人联合会、产业工人联合会、轮胎行业相关利益集团的选民作为政治产品的需求者,则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期望,利用其手中的选举权,把选票投给那些保护美国轮胎行业利益,减少轮胎业冲击的决策者们。因而,这决定了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条例细则所牵涉的利益各方范围甚广,而且各个利益牵涉方的目标函数又不同;这决定了其条例细则的制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以最大化各方的利益为目标,并在不断的矛盾和斗争中逐渐走向均衡的结果。当然,这也说明了民主制国家的贸易政策或经济决策并不是单纯地由政治家或某一阶层决策,而是由广泛的社会阶层和集团参与所做出的公共选择。

在中美轮胎特保案中,具体地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说,美国对中国出口轮胎所征收的关税将产生收入分配效应,使得政治市场中的参与者――选民(劳联、产联和利益集团)和政治家甚至中国方面各相关人员将根据他们各自的既定目标或既得利益产生对该特保措施的需求和供给;该特保案所征收的关税率作为贸易保护政策的“价格”将在政治市场中出清,最终达到均衡稳定状态,从而决定了该特保案的形式和征收的程度。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一国的政治制度、体制和结构特征决定并制约着贸易政策的各个方面。

三、美国对华实施轮胎特保措施的决策过程

以上对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政治经济因素分析静态地展示了一个博弈棋局里影响双方力量的各自因素。然而,现实的过程却是,贸易保护政策在政策的需求方和政策的供给方之间进行动态的博弈,当连续的博弈使最终的结果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满意的点的位置时候,这时的均衡就实现了。美国对中国轮胎出口征收关税的这一贸易政策就是一个均衡,该均衡包含着各种规则、条件,以及谈判最终各方让步的结果。

(一)美国两大政党之间的贸易倾向

20世纪初,共和党最初的选民基础是北方的工业集团势力,其中有美国最强大的钢铁、汽车、造船等重工业部门,他们更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最初的选民基础是南方种植园的利益集团,他们更希望通过低关税的自由贸易政策,来扩大其他国家对其农产品的出口。

二战之后,共和党和的贸易政策却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当时,欧洲的整个工业体系遭到彻底性的破坏,而战火并未真正延烧到美国本土,这就给了美国经济一个迅速崛起的契机。美国逐渐认识到其经济产业结构中工业及其制造业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这期间,以这些工业部门、制造业部门为选民基础的共和党在对待贸易政策的倾向上慢慢由保护贸易转变为自由贸易。

与此同时,原先的选民基础――南方种植园利益集团在20世纪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中反而失去原来的比较竞争优势,其出口市场一直在萎缩,到后期美国的农业只有靠政府的补贴才能生存下来。这时候,就转而利用民粹主义的意识形态来争取劳动工人联合会和产业工人联合会来作为其选民基础,而劳联-产联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总是以中国出口的廉价产品扰乱美国国内市场秩序、减少其行业工人的就业机会、损害其相关工人的利益为由,反对与中国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

(二)美国国会与政府在实施轮胎特保案中的较量

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三权分立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各司其职、互相独立,但也相互依赖和竞争,其中司法机构有对前两者进行监督的责任。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中,由于国会与总统的选民基础不一样,各自受到的利益集团影响不一样,以及各自内部的架构和部门利益也不一样,加上他们对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一样,吸纳的人才也是各有侧重,因此处理信息、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有很大差异,经常产生很大的分歧与冲突。从而一项贸易政策的制定是美国国会议员、总统及政府人员之间互相牵制、博弈的结果。

1.国会对轮胎特保案的支持

国会议员的目标是争取连任的几率达到最大化,而这主要取决于普通选民的支持和利益集团的捐资与支持。赫克歇尔-俄林的模型认为,由于生产要素可以在各个部门自由流动,因此国际贸易可以使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获益,而使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受损。以中美特保案为例,轮胎行业的工人无疑是属于普通选民的阵营,而且在美国是属于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而贸易自由化会使得该工人组织利益受损,所以轮胎行业的工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只会联合起来向国会议员施压,促使其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国会对华贸易态度会比较消极,较容易受到其国内消极对华舆论的左右。

2.政府对轮胎特保案的有限支持

政府对华贸易政策倾向则较为务实。首先,总统是通过全国范围的选民选举产生的,而国会议员只是通过各个州的选民选举产生的,因而总统做出的决策会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考虑问题;其次,总统与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较远,因而会更看重国民福利而不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从而能够做出代表全局利益的决策。从这个角度上看,美国政府是站在国会的对立面的,应该是反对轮胎特保案的。

(三)美国各利益集团对轮胎特保案决策过程的影响

利益集团主要是通过游说活动、院外活动甚至人际交流和示威活动等自下而上地影响贸易政策的走向。像牵涉众多利益集团的美国轮胎特保案是在各个利益集团的斗争抗衡之下做出的。

1.民主与集权国家对利益集团的不同定位

在集权制国家里,为了迎合处于垄断地位的利益集团需要,一般只有社会主要利益集团参与经济决策的制定过程;但在美国,一般是多个社会利益集团共同参与决策制定过程,这些利益集团尽管有大小、主次要之分,但是他们的利益诉求在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都会被考虑进去。因而,轮胎特保案的制定首先要考虑的是利益集团的利益最优化。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下,每个利益集团都有他们向上诉求的渠道,可以向国会和政府提出利益诉求,对其形成压力,进而影响政策的制定。

2.利益集团影响中美特保案的作用机理

根据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1994)的“保护待售”模型,政府在博弈中的目标主要是取得政治支持最大化,以争取上位和连任。在此模型中,利益集团与政府进行两阶段的非合作博弈。首先,利益集团通过为当权政府提供政治献金以影响美国是否对中国出口轮胎采取惩罚措施,这其中夹杂着偏好各异的利益集团;然后,政府会比较不同利益集团的捐资,从而侧重考虑捐资较多的利益集团,最终决定美中轮胎贸易政策的方向。在该理论中政府被看做是“公共人”,对贸易政策进行“菜单拍卖”,同时尽可能协调好普通选民与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利益,从而获得总政治捐献和总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具体利益集团对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博弈过程

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活动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方向是不同的。在中美轮胎特保案中,各利益集团在对华的贸易倾向上也是要一分为二的。首先,赞成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包括:(1)美国的钢铁联合会;(2)美国的劳工联合会;(3)人权组织;(4)宗教组织。前两者经常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自下而上向相关的政府部门施加影响,以福利损失为代价获得贸易保护;而后者则是经常以人权之名,对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劳工生活状况进行指责,主张尊重生命自由的权利,并时常涉及我国的宗教自由问题。其次,反对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利益集团有:(1)美国轮胎进口商、零售商;(2)美国汽车行业;(3)美国消费者协会。前两者可以从中美贸易自由化中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是贸易自由化的受益者,;后者则可以从中享受降价带来的消费者福利的提高。这两个完全相反立场的利益集团都会对政府提供政治献金,以期在决策制定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从而使得该特保案是在利益集团各方的参与下博弈形成的。

四、中美特保案的政治经济学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入WTO的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彼此的市场进行贸易。就中美之间的轮胎贸易来说,中国由于廉价的劳动力、低估的人民币汇率以及追赶型不计环保代价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的轮胎产品在出口时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通过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对中国轮胎出口所采取的特保措施的成因,并得出该贸易保护政策的制定是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中可以得出关于我国出口遭受美国不公平对待的一些启示。

(一)深入了解美国的利益集团,加强我国相关出口产业集团与其之间的商业结盟

美国轮胎零售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都是贸易自由化的受益者。该相关的利益集团本可以动用他们的政治捐资活动来对国会议员施加影响,促使美国不对中国采取轮胎特保措施,但是此次贸易政策的结果却南辕北辙。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轮胎巨头没有与遍布全美各处的轮胎零售商、经销商,乃至美国汽车产业的潜在利益伙伴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而是只顾生产和销售,所以没有利益伙伴站出来竭尽所能地为我们说话,给美国政府施加压力。

(二)在战略层面把握中美贸易政策走向,并在微观层面积极应对

轮机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水轮机应用技术发展

1贯流式水轮机的结构特点与技术经济优势

贯流式水轮机的流道形式和轴流式水轮机不同,为保证向导水机构均匀供水和形成必要的环量,保证导叶较平滑绕流,轴流式水轮机需设置蜗壳,其流道由蜗壳、导水机构和弯肘型尾水管组成。贯流式水轮机没有蜗壳,流道由圆锥形导水机构和直锥扩散形或S型尾水管组成。通常采用卧轴式布置,从流道进口到尾水管出口,水流沿轴向几乎呈直线流动,避免了水流拐弯形成的流速分布不均导致的水流损失和流态变坏,水流平顺,水力损失小,尾水管恢复性能好,水力效率高。灯泡贯流机组的发电机装置在水轮机流道中的灯泡形壳体内,采用直锥扩散形尾水管,流道短而平直对称,水流特性好。大型贯流机组几乎都是灯泡机组,中小型多采用轴伸式、竖井式等形式。

贯流式水轮机单位过流量大,转速高,水轮机效率高,且高效区宽,加权平均效率也较高,具有比轴流式水轮机更优良的能量特性。其特征参数比转速ns、可达1000以上,比速系数可达3000以上。与轴流式水轮机相比,在相同水头和相同单机容量时,其机组尺寸小,重量轻,材料消耗少,机组造价低。贯流机组电站还可获得年发电量的增加。

贯流式水轮机的空化性能和运行稳定性也优于轴流式水轮机,其空化系数相对较小,机组可靠性高,运行故障率低,可用率高,检修时间缩短,检修周期延长。对于低水头资源开发,贯流式水轮机的稳定运行范围宽,在极低水头时也能稳定运行(如超低水头1.5m以下),是其他类型的水轮机不可比的。如广东白垢电站,额定水头6.2m,最大水头10.0m,但在1.3m水头时仍能稳定运行。

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结构紧凑,布置简洁,厂房土建工程量较小,可节省土建投资。贯流机组设备运输和安装重量较轻,施工和设备安装方便,可缩短工期,实现提前发电。根据国内外有关水电站的统计资料,采用灯泡贯流机组比相同容量轴流转桨机组,电站建设投资一般可节省10%~25%,年发电量可增加约3%~5%。如我国广东白垢和广西马骝滩水电站,投资节省分别达22.6%和24%。小型水电站采用轴伸贯流机组与立式轴流机组比较,也可节省建设投资约10%~20%。由此可见,贯流式水轮机是开发低水头水能资源的一种最经济、适宜的水轮机形式,具有资源利用充分、投资节省的优势和电量增值、综合效益增值的效果。

2国内外贯流式水轮机的应用现状

贯流式水轮机自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因其优良的技术经济特性和适用性而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包括灯泡贯流发电机技术在内的贯流机组技术日益成熟,贯流式水电站的开发、设计、运行技术与经验日益丰富。国外水头25m以下的水电开发,已出现取代轴流式水轮机的局面。贯流机组技术在1960~1990的发展最为迅猛,这一时期投入运行的贯流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65.8MW(灯泡贯流,日本只见),最大水轮机转轮直径达8.2m(竖井贯流,美国墨累),最高工作水头达22.45m(灯泡贯流,日本新乡第二)。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贯流式水轮机的研究和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贯流机组技术及其应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983年引进设备的第一座大型灯泡贯流机组电站一湖南马迹塘水电站建成,1984年自主开发的广东白垢电站转轮直径5.5m,单机容量10MW灯泡贯流机组投运,标志着具备自行开发研制大型贯流机组设备的能力。贯流式水轮机的应用研究和运行技术也获得了发展,积累了经验。最近20年来,相继开发建成引进设备、技术合作或自行装备的大型灯泡贯流机组电站数十座,如凌津滩、王甫洲、尼那、洪江等。其中洪江水电站最大工作水头27.3m,单机容量45MW,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水头最高、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灯泡贯流机组。国内已运行的灯泡贯流式水轮机最大转轮直径已达7.5m。目前规划或在建的贯流式水电站遍布全国各地,在建的广西长洲水电站装机15台,总装机容量达621.3MW。在西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贯流式水电站的规划设计,并完成了柴家峡等电站的可行性研究。在黄河干流上现已建成青海尼那电站,宁夏沙坡头电站即将竣工,甘肃柴家峡、青海直岗拉卡等电站在建。尼那电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型灯泡贯流机组电站,沙坡头则是应用于高含沙水流的第一座大型灯泡贯流机组电站,各具特色,为贯流式水电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经验。

对于低水头小型水电站,轴伸贯流水轮机和竖井贯流水轮机具有与灯泡贯流水轮机相当的技术经济优势,国外20m以下的小水电开发,已逐步取代轴流机组。据文献介绍,国外已运行的轴伸贯流式水轮机转轮直径达8.6m,单机容量达到31.5MW,最大使用水头达到38m。我国轴伸贯流式水轮机的技术开发起步较晚,自行研制的GZ006、GZ007(5叶片)等转轮的性能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但尚没有得到普遍的技术推广和形成相应的生产和市场规模。国内已运行的轴伸贯流水轮机多采用定桨式转轮,最大转轮直径2.75m,单机容量3.5MW,最大使用水头22m。而竖井贯流和全贯流机组技术开发程度较低,应用很少,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3贯流式水轮机的应用及技术发展探讨

我国水电资源丰富,第四次水力资源复查成果显示,全国江河水电资源蕴藏量达7亿kW,可开发量5亿kW,经济可开发量4亿kW。现已开发量1亿kW,只占到经济可开发量的25%。我国江河的低水头水力资源,根据文献估算,水头在10m左右的资源量占到可开发资源的约500,达0.2亿kW以上。此外,我国大陆和岛屿海岸线蕴藏着巨大的海洋潮汐能资源,可开发量超过0.21亿kW,尚未进行规模开发。以上数据说明,我国适用于贯流式水轮机开发的低水头水能资源蕴藏巨大,贯流式水轮机应用前景广阔,需求巨大。经过40余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国对贯流机组设备开发、研制以及贯流水电站设计和运行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成就。对于25m以下低水头水电开发,优先选择贯流机组,已基本形成共识。但目前国内贯流机组设备技术和供给能力还不能满足水电建设的需要,许多大型或顶级的机组设备需要国际市场供货,国内外同类产品在设备性能、单位千瓦材料消耗等技术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别,中小型贯流机组产品的多样性和技术适应性也不能满足国内或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由于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又影响贯流式水轮机的广泛应用。因此,全面提升我国贯流式水轮机的技术水平,任务迫切,意义深远。

推进我国贯流水轮机技术的进步,应当关注贯流机组大型化技术的发展,并致力于提高国内贯流机组整体技术水平。

根据对贯流式水轮机的应用及其技术发展的分析,应用水头逐渐提高、贯流机组大型化是国际贯流水轮机技术发展的趋势,这也和我国低水头水电开发对大型贯流机组的应用需求相吻合。贯流机组对开发低水头水电资源具有优势,而这些资源的开发地点往往位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平原或河谷地区,自然资源富集或处于交通要道(如黄河上游等地区)。这类水电资源经济合理的开发,要求实现发电、防洪、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减少移民搬迁及交通设施等淹没、浸没及赔偿,修建高坝大库通常已不适宜。为了优化开发方案和工程总体布置,便于工程综合功能经济地实现,有利于保护生态和环境等资源,往往需要采用单机容量(机组尺寸)更大或应用水头更高的贯流机组。

大型化贯流式水轮机的水力设计不存在重大的技术难题,但机组设计、制造与安装等方面的一些关键技术,以灯泡机组为例,灯泡体及水轮机的支承结构,轴系的分析计算、大吨位轴承的设计制造,发电机的设计,发电机的通风冷却,机组的刚度及振动特性的评估、优化,大尺寸机组的安装技术等,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和经济风险。近年,我国水电业界结合湖南洪江、广西恶滩扩建工程、四川桐子林等水电站机组的选型设计,对此进行了研究。在洪江水电站,对采用灯泡贯流机组的关键技术及制造难度,与日本只见、俄罗斯萨拉托夫等电站的大型灯泡机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是技术可行。该工程已成功实施,成为我国贯流电站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而恶滩扩建工程采用灯泡贯流机组方案,其应用水头和单机容量等设计参数,机组设计制造的技术难度均已超越了世界上已运行的同类电站机组,研究表明采用灯泡贯流机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两座电站的经济分析数据也都表明,可节省建设投资和获得年电量的增加,特别是恶滩扩建工程采用8台75MW灯泡贯流机组与采用4台150MW轴流转桨机组的方案比较,前者首台机组提前9个月发电,工程总工期缩短一年,其提前发电的电费收入,与比后者高出的投资差基本相抵(贯流机组方案设备投资概算按采用2台进口、6台合作编制),每年还可多获得约3%的电量增加,其经济性明显优越。上述研究也说明,开发、应用25~35m水头段的贯流式水轮机和单机容量75MW及以上的灯泡贯流机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仍处于有利和合理范畴。

全面提高我国贯流式水轮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包括产品研制技术(水力开发、结构分析、制造工艺、试验研究等)及产品的技术性能、贯流式水轮机应用开发和运行等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结合国内实际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应加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如计算机CFD、FE、CAD/CAM等及现代制造技术在贯流式水轮机开发、研制和运行等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还应加强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贯流式水轮机产品和技术,这是提升我国贯流式水轮机技术和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此外,我国的各类水电资源开发,包括广大农村中小低水头资源及海洋潮汐能源的规模开发,需要技术经济特性优越的,包括各类贯流式水轮机在内的多样性的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因此,应加强对轴伸贯流式水轮机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完善轴伸贯流水轮机转轮的研究并形成系列型谱;应加强对用于潮汐能源开发的双向可逆贯流机组、全贯流机组及竖井贯流机组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对齿轮增速技术及设备在贯流机组的应用,以及贯流水轮机适用的调速设备的开发等技术课题,应进行全面的规划布局和系统的研究。

轮机自我总结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区“机关创新行动”提出的“全力打造敢于创新、善于攻坚的干部队伍”要求,整合公务员队伍资源,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促进公务员队伍勤政廉政,激发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推进区级机关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加强干部多岗位锻炼,促进思想作风转变,工作效能提升,机关工作创新,为我区顺利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实现*版本率先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匹配的原则;

3、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原则。

三、实施范围

区级机关各部门。

四、主要形式

1、跨部门交流,即区级机关各部门中层干部之间的交流轮岗。

2、部门内轮岗,即区级各部门中层干部在单位内部不同科室之间的岗位轮换。

五、具体方法

跨部门交流主要采取组织配置和竞争上岗两种方法。

1、组织配置:以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多岗位培养锻炼、推动任职时间长和在重点岗位任职的干部交流、实现急需人才的调整选配为目的,采用个人自荐与单位推荐相结合、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相结合、双向选择与组织配置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岗位任职要求和干部个人情况,综合分析、通盘考虑,进行合理配置。

2、竞争上岗:根据现有空缺中层岗位,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人才、实现人岗相适为目的,采用竞争上岗的方法,打破部门和身份界限,在区级机关事业单位范围内进行公开选拔,竞争择优。

部门内轮岗按《关于加强区级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组织实施。

六、资格条件

交流轮岗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公务员身份;

2、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在工作岗位上成绩显著,群众公认,符合职位的业务要求。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年龄男不超过50周岁,女不超过45周岁;

4、区级机关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可参加主管部门行政中层的竞争上岗。

七、重点交流对象

1、在本单位担任中层职务满6年的公务员;

2、在执纪执法、组织人事、财务审计、办公室、项目审批、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重点岗位担任中层职务的公务员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交流;

3、按照《公务员法》规定须进行任职回避的中层干部。

八、职位及人数

(一)跨部门交流轮岗

部门内设机构3个以下的,不作要求,单位推荐或个人自荐的除外;部门内设机构4-5个的,必须交流1-2名中层干部,并提供对应的交流职位;部门内设机构5个以上的,必须交流2-3名中层干部,并提供对应的交流职位。

单位有空缺中层职位的,应作为交流职位使用。

(二)部门内交流轮岗

按单位在职中层干部人数的20%以上确定内部轮岗岗位及人数。

九、时间安排

1、调查准备阶段(5-6月份)。开展区级机关中层干部交流轮岗调查摸底,提出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意见、工作日程安排及有关制度规定,做好实施交流轮岗的各项准备工作。

2、动员实施阶段(7-10月份)。召开专门会议,动员部署区级机关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并按照有关程序要求分步组织实施。

3、总结完善阶段(11月份)。统计汇总各类数据,总结区级机关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情况,提出今后完善公务员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

十、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区级机关中层干部交流轮岗,是我区“机关创新行动”的一项重大举措。区级机关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引导广大公务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积极的姿态接受组织挑选,服从组织安排。

轮机自我总结篇10

【关键字】机械效率 引入实验 归纳总结 拓展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141-01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沪科版《机械与人》一章的教学难点。原因主要是机械效率是较为综合的知识,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对从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机械效率”等概念感觉太抽象、不易理解,而且学生往往把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机械是否省力错误地联系在一起,误认为越省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因此,本人在教授该课时,博取众长,吸取其他教师经验并结合自身总结了四种过程方法来引导学生突破该难点。

一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引入,入门效果好

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中,有位教师通过生活中买汉堡的例子来作为机械效率这一课题的引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子是这样的:某人想去买个汉堡(10元/个),于是打电话通过外卖叫人送来,但是需要交5元的劳务费。请问:某人的目的?买汉堡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额外花了多少钱,能不付吗?买汉堡所花钱的效率是多少?

通过列举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例子,不难看出,该例子与“机械效率”这堂课密切相关。这几个问题很显然是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这四个物理量做引入,使同学们一听就明白。好的例子的引入犹如课堂中的第一步棋,这一步能否演好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引入课题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为新课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入门条件。

二 借助实验引出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例子引入后,可以利用一组实验来完成机械效率的难点教学任务。首先,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和讨论,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接着,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计算、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认识“机械效率”的测定及计算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归纳,进一步澄清不同物理概念之间的模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安排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1: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把物体匀速提升0.2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过程中,拉力只对重物做功。

实验2:使用动滑轮把重物匀速提升0.2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以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在此过程中的拉力不仅要对重物做功,还要对动滑轮做功,同时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力所做的功,这比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提升物体所做的功多。因为绳子拉力所做的功,还包括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和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对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叫做有用功,公式为W有用=FS。其中,F为动滑轮的钩子对物体的拉力。这个实验里,F=G,故W有用=FS=Gh。提升重物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力,这些是不可避免的功,叫做额外功W额,绳子自由端拉力所做的功叫做总功,公式为W总=FS,当然也可用W总=W有+W额来计算。

我们知道,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使用不同机械做相同的有用功时,当然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即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为了反映不同机械的这种差别,通常用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来表示,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η来表示。

实验3: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轮滑组提升实验二所用的重物,测出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以及有人说越省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越高,此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中的一些直观现象用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澄清了学生头脑中的一些模糊概念,但初中生往往缺少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应在启发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维、动口讨论的同时,帮助他们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并进行归纳、概括,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可继续做以下实验。

实验4:将滑轮组提升重物的高度从0.2米改成0.1米并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5:将滑轮组提升的重物从2牛改为4牛并算出机械效率。

通过对实验2和实验3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结构的滑轮组在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机械效率一般不同,结构复杂的滑轮组一般其机械效率也较低。

通过对实验3和实验4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同一滑轮组在提升同一重物时,机械效率与提升高度无关。

通过对实验验3和实验5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当提升的物重大时机械效率高。由此可知,当额外功一定时,有用功做得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四 拓展提高,深化理解与巩固

物理知识点教授完后,仅靠学生自己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典型且易错的练习对他们加以巩固,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