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9 10:37:14

模具培训总结

模具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教师交叉培训;质量跟踪;评估机制;商贸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5-03

一、文献综述:培训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评估是指为指定培训活动而收集信息的一个过程,其目的在于评价一个培训项目是否有价值、是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评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估的程序和组织实施包括:评估的准备、评估的实施、评估结果的分析处理等。对培训评估的研究,其理论和操作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实践导向的阶段,19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80年代晚期,以Kirkpatrick模型为代表;(2)过程驱动的操作阶段,时间从1980年代晚期到2000年代早期,代表性的研究是关注ROI为潮流的模型如Phillips在2003提出的ROI评估模型;(3)现在是第三个阶段,研究导向的全面研究阶段。这些研究从评估目的、标准、评估信息收集的对象、方法和指标上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论述,形成了丰硕的成果。而在具体实践中,也不断积累和发展出了很多经验可供借鉴。

(一)评估培训的主流模型及优缺点比较

1、理论渊源及评估目的差异

从评估目的出发,项目评估总体而言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两类。形成性评估旨在提供促进项目设计和发展,希望缺点,以提出解决办法。其实质是帮助形成和塑造更好完成项目质量,因此,形成性评估应当嵌入在整个系统培训过程中。总结性评估是在培训项目完成后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产生一个总结性的判断或结论,其评估的内容包括短期和长期评估。短期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反应(学习者在兴趣、注意力和学习目标上的动机)和学到的知识,长期主要关注工作中的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变化。从评估的内容和主体角度出发,通常有六种常用的教育评估的方法:以目标为基础的评价、目标自由的评价、反应评价、系统评价、专业视角和半官方的方法。其中目标为基础和系统为基础的方法在评估培训中被运用的最多。由此可见,当前流行的目标为基础的评估实际上是总结性评估,而系统为基础的评估实际上是典型的形成性评估。

各种的评估培训项目的框架模型都是在上述方法的影响下提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框架Kirkpatrick,他的模型(1959)追随了目标基础的评价方法。四个评价层次为反映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而从系统视角出发,最具影响力的模型包括CIPP模型(情境、投入、过程和结果);培训有效性系统方法(TVS)以及IPO(投入、过程、产出和结果)模型。

2、评估对象、内容上的差异

在评估对象上,重点包括了受训人员和培训项目两个方面。前者关注培训是否达到提升受训者能力和绩效的目标,如当前最为流行的Kirkpatrick提出的四层次评估模型将培训效果主要集中在受训者的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方面。其后,很多学者如Toplis等(1993),Kaufman(1994),Philips(1996)对该模型进行部分改进。这些模型能较好的评价培训的效果,但是在培训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却无法发现问题以及采取什么方法改进培训。基于此,Worthen & Sanders提出了CIPP模型,Bushnell提出了IPO模型,Fitz-Enz提出了TVS模型,这些模型将培训项目本身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析,关注于评价培训前的目标、计划、资源投入以及培训过程中的组织实施以及培训后的结果等内容,这些模型强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估内容和目标,从而有助于从培训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评价和发现问题。

3、评估标准和方法上的差异

评估标准的选择和发展是培训评估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Wam,Bird & Rackham(1970)指出,要想使输出评估获得成功,还需在培训项目开始之前明确培训的预期目标,选择或构建好评估的标准。在针对K氏模型的四个层次评价标准: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中,有学者认为,反应好并不意味着能进行很好的学习。因此,往往在评估中有多个标准,它们反映培训的多个目的和组织目标。

有效的评估信息收集取决于科学的评估方法选取。对培训有效性的评估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在总结性评估模型中,结果层是最难评估的。有学者认为,培训结果有效性评估的两种方法:受训者行为的可观察到的变化,一是自我报告的行为检查表,二是诊断测试。或者运用实验控制组的方法进行事前和事后对比,Kirkpatrick则指出,可以通过同事进行评价。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对评估培训参与者对学习的兴趣、注意力和动机等方面的短期结果评估通常运用量表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而长期评估主要关注学习者将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运用到工作中的情况,即学习转移的评价。而在形成性评估方面,重点对过程的评估方法包括意见反馈表、等级打分表以及对现存记录的分析等。

4、模型的优缺点分析

目标为基础的模型能帮助操作者考虑评估目标,但是这些模型没有定义实现目标的必要步骤,因此无法在获得结果的情况下采取提升培训的方法。因此系统为基础的模型在考虑整体的情境和现状时更有用,如CIPP和CIRO评估模型具有系统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的显著特点。它们不再把评估活动看成是整个培训过程最后一环真正将评估活动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的每个环节,甚至超前于培训活动。评估过程的评价能通过提供发现和改正缺点和失误的系统从而发挥其最大影响。反馈机制提供了对培训流程的连续控制和精炼。但系统为基础的模型不能表现培训设计和评价之间的动态互动。这些模型也没有提供评价的工具。而且这些模型也没有指出评价的合作的过程,即在评价过程中人们可以充当的不同角色和责任。

(二)教师培训质量评估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教师培训在指导思想、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如英国教师培训按教师水平及需求的不同安排培训内容,认为培训、经验、资格、工作安排、晋职之间应建立一种更为紧密、更为清晰的联系。澳、新、泰三国的大学教师培训采取读学位跟班听课或自学课程,实践锻炼,参加短期讨论班和科研工作等多种培训方式。美国、日本采取在职培训与学位认可、工资晋升相结合的制度。

在具体针对教师评估的指标方面,英国师资培训咨询委员会提出了评价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的9项指标。在加拿大,教师培训的评估指标的前三位排序分别是:设计和培训的质量,发展知识、理解和技能过程的质量,培训者对培训反应的质量。国内有学者指出,针对教师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估项目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教师、培训方式方法、培训内容等。在具体培训实施中,我国中小学教师骨干培训者部级培训评估的指标体系则由环境与硬件准备、计划与组织安排、培训实施与管理、培训效果四部分组成,共包含17项指标、37项次级指标。

在评估主体选择和评估方法上,评估可由培训专家、培训官员、受训人、领导、同事、学生等从不同角度来评估。在操作中,评估的信息和数据获取可以通过形成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组织师、生、培训基地负责人访谈;小组讨论法、跟踪研究法,获得主观和客观、定性与定量的数据。

上述关于培训规划、实施以及培训评估主体、对象、内容与指标以及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际运用,形成了较全面的开展培训和评估工作的实施框架,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从我们自身培训项目的目的出发,我们的评估主要借鉴形成性的评估模型,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培训项目的独特性,高校教师培养项目的需求分析、开展以及评估和质量跟踪在指标设计,内容选择、资料收集等方面,必须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来分析和制定。具体如表1所示。

二、高职院校涉农教学团队交叉培训实践

为了大力加强中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建设,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涉农教学团队近年推出交叉培训。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培养计划,旨在利用学院智力条件优势,让青年教师通过跨专业涉农培训,进一步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促进科研和教改研究。

综合叉培训采取全校范围内选课,由各领域专家联合授课的“拼盘式”教学组织、集中授课等形式进行。专业或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农业经济、连锁经营管理、创业创新、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品牌建设、项目申报等方面。

三、多主体、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跟踪评估体系

(一)全员参与质量跟踪和评估

借鉴360度的培训质量跟踪方法和评估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我们开展的综合叉培训情况,质量跟踪和评估会涉及课题组、学校人事处和各人事科、课程讲授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教师等多主体从不同角度参与评估。评估对象包括接受培训的教师、交叉培训项目过程本身。其中,讲授教师的评估主要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教师,其他主体的评估对象则主要涉及到培训项目的各个方面。而培训质量保障的主体范围则更广,除了学校人事处、课程负责人外,还包括相关主管领导等。

(二)运用多种方法,全方位全程质量跟踪与评估

我院的综合叉培训的质量跟踪和评估中,针对培训中、后评估,评估内容涉及到被培训对象和培训项目等。其中针对被培训教师主要包括到课率、通过率和对培训的态度、培训后的效果等方面;针对培训项目本身包括培训目标、培训组织管理、培训教师、培训方式方法、培训内容等。质量跟踪过程则包括了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各个环节。整个质量跟踪和评估主要通过茶话会、座谈会、培训的记录与总结、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与统计等方法实施。培训质量跟踪和评估的方法和内容上实现了主观和客观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

(三)多层次培训质量制度保障与提升

1、交叉培训前的责任和协调机制

涉农教学交叉培训计划由人事处总负责,各开课系部领导负责。协调落实各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性涉农交叉课程选课、开课计划,协调授课环节的相关事宜以及研究教师交叉学习的其他相关政策。同时,每门课程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制度,负责该课程的具体授课教师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统筹和衔接等事宜。

2、交叉培训中的联系人制度

我们提出课程班联系人制度。联系人负责学员的考勤和日常管理。联系人随同学生一起听课和参与学习讨论,进行事中的质量跟踪和评估。在授课过程中,联系人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学员的意见与建议,使授课教授们能及时调整、补充上课内容,在培训过程中,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交叉培训后的课程总结和反馈交流

(1)通过建立课程负责人、课程联系人、听课学员三位互补的课程总结制度,从不同方面收集资料,获取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并通过书面形式上报给学校;(2)我们还倡导并实行了课程交流制度。即课程结束时举办座谈会、茶话会以及各种形式的总结交流活动等非正式的反馈制度;(3)各课程负责人通过正式的课程调查反馈制度,反馈学员对开设的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教师的评价、意见及建议。

4、新一轮培训的改进、提升

通过培训后的总结和反馈交流,根据结合问卷调查的分析,新一轮新开设课程形成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而各课程负责人则在新一轮培训中对原开设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1)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提升,删除部分交叉范围小的内容,增加学员普遍需求的新教学内容,提升反应较好的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新颖性;(2)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增加课堂讨论、实地参观或实验等新的方式;(3)结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中的教师组合。

四、“交叉培训”效果分析与建议

通过对高职院校涉农教学团队交叉培训的质量跟踪评估,我们发现:交叉学习实施以来,受到了学院青年教师的热捧,教师们对交叉培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培训教师在访谈、总结和问卷中普遍反应,交叉学习培训,深化了教师交叉学习和科研的意识;有利于丰富知识结构,转变思维方式;有助于塑造学科交流的科研平台、提升交叉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如选课目的与开设课程定位不完全一致;“拼盘式”课程组织方式与课程的系统性、衔接性存在矛盾;课程内容和时间上的限制导致全面性和重点性难以兼顾。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关于改进和完善交叉培训的反馈意见:(一)明确培训课程的定位。完善和提升培训课程的层次,进一步明确培训课程的总体定位。鼓励分类开设培训课程,完善与提升交叉课程层次;(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课程建设。明晰课程内容介绍和要求,加强授课课程教师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促进涉农课程内容资源共享,提供资源平台。

模具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培训管理 情景模拟培训法 教学方法

《培训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熟练应用培训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根据公司的实际培训状况,独立完成公司的培训的需求调查、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培训管理工作是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竞争日益加剧,通过培训与开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培训管理》课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和实际培训工作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探索和创新《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培训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时效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培训理论和最前沿的理念,而且还要熟练应用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管理》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广泛,包括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学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融合上述各类学科,才可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由于学生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单纯进行课堂讲授比较抽象、枯燥,且不容易理解,不能有效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在《培训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将部分真实的培训工作情景引入课堂,将有限的课堂空间和课堂时间延伸到课外,通过互动性、参与性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培训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

二、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内涵及特点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些场景中设计具有与实际工作相同功能的工作过程,模拟实际工作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个接近现实的环境氛围中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使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得到深化和强化”。情景模拟培训法是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在《培训管理》课程中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的培训部门,每个培训部门需要从事下列活动:工作岗位分析、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效果的评估等。至于每个培训部门的内部分工,由小组成员确定,教师不参与角色的分配。由于在情景模拟培训过程中,学生要以培训人员的身份参加培训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既需要掌握培训的理论知识,又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包括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还要针对培训需求调查结果设计有效的培训计划,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估,这种全程参与、切身体验、深度参与的培训实践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课堂上传授的《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并深入学习和掌握培训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

情景模拟培训法的使用,可以实现三种目的:第一,让学生初步掌握《培训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有比较感性的认识,解决培训理论脱离实践的现实困境。如果仅仅通过课堂讲授方法,学生很难了解培训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的流程和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学生可以知晓自己在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切身体验开展培训活动需要的团队管理、人际交往、有效沟通等技能。第三,提高学生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模拟培训,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整个团队活动的过程中,会更容易认清自己拥有的技能与工作需要的技能之间的差距,增加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三、情景模拟培训法的总体设计思路

培训是组织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项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培训管理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始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评价,然后是确定培训目标,选择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最后是培训效果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学生变成专业课程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是考核《培训管理》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情景模拟培训,将会增强学生对培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全面理解与把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管理、人际沟通、创新、组织协调、语言表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情景模拟培训法的总体思路如下:首先根据授课组人数分组,组建培训部门,每个培训部门成员一般为7-9人;每个培训部门实施自治管理,部门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本部门拟调查的工作岗位;根据拟调查工作岗位的特点,选择至少两种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其中一种方法为调查问卷;对调查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输入和分析(需要用到SPSS或EXCEL等软件),确定该岗位最需要的培训内容;结合工作岗位特点、任职资格条件和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最后对整个培训流程进行评估。在上述流程中,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和培训活动评估等环节需要在课堂公开演示,其他环节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负责检查各团队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四、情景模拟培训法的组织与实施

1.情景模拟培训法的知识准备

《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可以为培训活动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指导。在情景模拟培训法开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培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比如,培训和开发的内涵和类型、学习理论、培训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效果评估等内容。

2.情景模拟培训法的人员准备

(1)全班分组。在讲授培训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教学班分为若干个培训小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班级总人数和授课总时数。组建培训团队时可以由教师负责,也可以由教学班级的班委负责,也可以两者相结合,在班委分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每个团队的成员的特点进行重新调整,调整的基本原则是要确保每个团队间成员的能力均衡,避免强强组团和弱弱组团,争取能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

(2)每个小组要选定拟培训的岗位并设计调查问卷。每个培训小组相当于某一企业的培训岗位工作人员,他们要承担培训岗位的所有责任,因此在模拟培训之前,培训小组需要选定一个岗位作为拟培训的岗位,需要对该岗位从组织层面、任务层面和人员层面进行全面调查,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培训需求调查表格并在课堂上公开演示(以PPT形式)。为了激励培训团队认真准备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确保调查问卷质量,每个团队要给其他团队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打分,并进行排名,这个排名会作为培训团队的平时成绩之一纳入到总评估。

3.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实施

所谓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实施是指根据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制定模拟培训计划,按照培训的流程,要求各培训小组按照预期计划开展各环节的活动,各环节的阶段性成果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成果展示: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制定。

(1)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调查培训需求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填写一份调查问卷非常容易,但要设计一份科学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还是比较难的。在设计调查问卷前,教师需要把培训需求分析、调查问卷设计原则和要求等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由各培训小组结合本小组拟培训岗位的特点,编制相应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经过小组的反复讨论修改定稿后,各小组负责在课堂上公开演示调查问卷,其他小组从问卷的科学性、有效性、简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打分,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名。

(2)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撰写。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和依据,它可以为培训部门提供关于培训的有关情况、评估结论及其建议。学生在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之前,还需要对已调查的问卷结果、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总结,从中找出培训需求。培训小组在分析培训需求时,要注意个别需求和普遍需求、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结合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培训任务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对各类需求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报告结论要以调查信息为依据,不能依个人主观看法做出结论。最后形成的培训需求分析报告需要在课堂上公开演示。

(3)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计划是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等方面的系统安排。各个培训小组需要根据拟培训岗位人员需求及其他影响因素,设计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计划组织能力以及调配各类资源的能力。

4.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归纳总结评价

理论上的培训评估一般是指培训效果评估,由于情景模拟本身的局限性,培训的效果无法在短期内体现出来,所以笔者选择了一个变通的方法:小组间评估、教师评估和培训小组的自我评估。

(1)小组间评价。为了增加各个小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个课堂展示环节,都会实施小组间评估,各小组要对除本组以外的其他小组的课堂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打分、排名。

(2)教师评价。除了开展小组间的评价外,还需要任课教师的客观评价。任课教师需要从专业视角对各个小组的整个模拟流程的每个环节的课堂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水平高低进行打分,最后的任课教师的评价成绩也要记入个人的平时成绩。

(3)培训小组的自我评估总结和小组成员的总结报告。每个培训小组都要对本小组开展的模拟培训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也要对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感受和收获进行总结。培训小组的估计总结需要在课堂上公开演示,个人的评估总结需要交给任课教师,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五、《培训管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传统的《培训管理》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大多采用一次性期末考试来确定课程的总成绩,或者加上平时的考勤成绩和作业成绩。这样的考核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上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期末考试成绩也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

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培训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管理》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对《培训管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下,在原有的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培训实践教学活动环节的考核,即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撰写、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活动评估四个环节和个人总结报告。为了加强培训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撰写、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活动评估四个环节的评估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具体的考核环节如表1所示。

六、情景模拟培训法在《培训管理》中有效实施的教学保障

情景模拟培训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从课堂走向社会、将培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培训操作技能的平台,但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应用情景模拟培训法,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模具培训总结篇3

构建一个符合市场情况又符合企业需求的终端培训模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第一要分析企业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这个企业是否具备引领市场的实力,是否能够从构建强大的终端销售队伍入手培养终端销售人员;第二要分析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现在的终端队伍的情况,是否具备系统提升的潜力,现在的终端销售队伍的平均在公司工作的时间,从而进行分析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第三要结合市场销售的情况,进行分析,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消费人群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根据消费人群的特点进行定位和分析,从而保证每次培训的针对性;第四要分析企业内部培训师的情况,是否具备培训的能力和实力,否则内耗式的内部培训只能浪费公司的资源,不能真正起到提升终端销售队伍实战能力的要求。

根据笔者多年的培训经验,将销售终端的培训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根据不同的企业要求都可以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只是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可以采取菜单的模式,哪些培训企业能够起到作用,哪些培训是企业急需的,都可以根据培训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从而提升培训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培训的作用,提升终端的实战能力。

第一、调查培训需求,构建合理的培训内容

培训的需求是很多企业自认为很清楚的话题,每个企业的销售人员似乎都觉得每次培训都应该学一些能够立竿见影的培训内容,总是觉得只要参加了培训就应该马上学会销售的技能,马上就应该发挥销售的能力,但是我们都知道,一次或者几次的培训是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一名销售人员能够系统的掌握公司的产品知识、销售的技巧和客户的特点的。这需要学员从入职开始,就进行系统的规划,从而保证培训的效果。

如何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培训需求调查需要事实做支撑,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和市场的实际进行调查,不能进行教条式的问卷调查,要问卷和访谈相结合,从而保证调查的效果,问卷的设计要根据市场和人员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例如要有工作的困难、培训的经历、市场的情况、产品的情况等多方面信息,根据问卷调查的信息,对集中反应的问题要进行访谈,要进行深度的访谈,根据学员的真实需求来进行访谈,但是访谈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要根据问题举一反三,深度挖掘培训的需求,例如我们的导购经常反应,客户总是说随便看看,而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的时候,我们就要在产品的销售技巧上加大培训的力度,从销售话述和销售技巧方面进行培训,并根据情况搜集主要的销售困惑进行统一的解决。因为顾客给我们的很多的都是假象,而我们的销售人员没有辨别顾客真假需求的能力,结果导致只用一种销售的方式试图搞定所有的顾客,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深度挖掘我们销售人员的培训需求,再此基础上进行培训和提升。

第二、建立培训模式,根据需求发挥作用

我们都知道培训有很多模式,有讲述式、会议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但是哪种是我们最需要的模式呢?这个问题似乎很少有人能够回答上来,更多的都是讲述式的培训,一个人在上面讲,很多人在下面听,如果下面人都没有兴致了,培训的老师就会讲一些笑话,让大家开心,结果很多培训会变成了故事会,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我们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必须根据培训需求进行培训,虽然找到了培训需求,但是没有很好的传达的方法,培训需求再准确也只能是空谈。我们企业需要的是实实在在能够提升终端销售人员销售能力的实战培训,那些故事会的培训模式是企业不需要的。因此必须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模式,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制定了以下培训模式供各位参考。

成人的培训不同于学校式的培训,答疑解惑式的培训是很多成人培训的要求,很多人往往都是带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培训需求来参加培训的,但是我们常规的培训模式是教导式培训,老师总是“制定或者发明”了很多销售技巧,但是这些销售技巧都是培训师自己编出来的,对我们的企业没有很大的促动作用,结果大家听听乐乐,培训就结束了,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我们要针对成人的特点来制定培训模式。下面以三天的培训为例运用组合的模式来进行。第一天,根据产品的情况,要设计一些产品知识的培训,围绕我们产品的特点,尤其是新产品的特点来制定培训内容,哪些产品的知识是我们销售人员所关注的,但是又经常出问题的,这都需要在培训的时候进行解答,这个一般持续一上午的时间,下午的时间要根据上午培训所提出的问题,设计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总结,最后形成三~五个培训讨论的主题,下午集中时间进行讨论,最后形成讨论的结果,将结果公布出来,让结果成为我们销售中解答顾客的销售话述,这样的销售话述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第二天,根据产品的特点,设计一些销售技巧方面的培训,上午主要根据产品的特点设计销售技巧的课程,哪些技巧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我们必须记住的,都要经过我们的培训,而且培训要形成固定的结果,让我们的学员记住我们的培训结果,最后变成我们培训的成果;下午是根据我们培训的要求,做好研讨工作,主要内容是根据培训中所集中反应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要分组讨论,最后每个小组形成讨论的结果,将结果给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分享,最后由培训的记录人员记录下培训的总结,交给参加培训的人员作为销售的技巧使用。第三天,要根据培训的效果进行总结,同事,要加入一些地板行业相关知识的培训,例如装修知识、色彩搭配、职业生涯发展、企业文化、公司历史等方面的培训,让我们的销售人员除了了解我们的地板知识以外,更要了解相关产品的知识,确保成为专家式的销售人员。培训结束一定以要进行考试,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搜集参加培训人员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掌握的情况设计下一次的培训内容,培训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一次培训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第三、结合实战要求,发挥模拟沙盘效力

实战是终端培训不可回避的主题,终端永远是实战的天下,培训永远是实战的内容,但是实战究竟要实战到什么程度,我们很难掌握,同时希望通过实战表达培训的内容也是比较困难的,通过培训师的讲述,总是不能表达出实战的真正主题,笔者通过培训的实践掌握了一套实战沙盘的培训模式,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模拟沙盘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模拟的方式,表现我们销售中的所有情况,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才的演员,很难在众目睽睽之下将真正的能力表现出来,这时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师根据培训的实际制定一套比较符合实际的沙盘模拟题目,在核心的框架下进行模拟,从而保证模拟的效果,模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参加培训人员的积极参与,这需要对现场的气氛要充分调动,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沙盘模拟题目的选择包括:如何表达我们地板的最大的三个卖点;如何让不讲话的顾客讲话;如何正确的留下顾客的信息等等。

沙盘模拟由于其群体参与的特点,参与性非常强,这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在掌握一定的产品知识和销售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培训的效果,在参与的过程中,培训秘书要记录培训的结果和学员参与的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依据。

第四、建立培训档案,确保学员培训效果

建立培训档案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能够建立一套能够为培训服务的档案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建立培训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培训服务,更好的实现企业培训的目标。培训档案主要包括:培训的主题、培训的内容、培训的签到表、培训的课件、培训的试卷、培训的记录、培训的总结、培训中的其他调查问卷等等。

通过档案的建立,我们能够得知参加培训人员的情况,能够了解培训的效果,能够总结培训的结果,从而为下一次培训提供很好的依据,同时根据培训的档案能够了解学员的成长情况,我们将根据学员的成长情况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资料。

第五、根据员工实际,建立培训准入制度

在以前员工培训往往被当作员工福利来进行,认为员工的培训只是为员工提供福利的模式,实际上员工培训是一个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的过程,员工在培训中受益,企业在员工成长中成长。如果我们没有通过员工培训来让员工提升,那么我们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将逐渐丧失,了解我们的团队,同时通过员工的培训也能够让我们了解员工的情况,为我们合理的用好员工提供依据。员工的培训内容要包括:企业历史、企业文化、产品知识、规章制度、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员工的培训需要多次进行,然后通过后续工作的表现,让我们来判断新员工的销售潜质,为我们的用人做依据。

模具培训总结篇4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基于培训和教研的行动研究,提高了农村化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探索出法库县在“培训模式上集中面授与远程教学相结合,迁移方法上网络教研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培养问题,一些国内教育技术一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吴忠良的《参与式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模式探索》,对集中面授培训进行了研究尸一乔爱玲和工楠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新探》,不但对面授培训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同时关注了培训后的实践尸郭的《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对远程培训的教学平台和远程培训做了详尽的介绍与研究;柯清超的《面向混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对面授培训和远程培训的结合进行了详尽而深人的研究。但他们研究的结果所依据的环境和条件与我县的信息技术环境及教师的技术能力基础、教育理念基础不同,为适应我县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还须进一步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农村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模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迁移方法。

二、问题的研究

我县是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试点县,按省市的部署,试点县在2008年年底要完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任务。针对需要研究的培训模式和迁移方法两个问题,我们将研究过程分为课程培训、实践指导、分析总结三步。首先,按一定的培训模式完成课程培训;其次,被培训完的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教研员深人课堂指导或通过网上指导,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进行点评互评,教师反思总结等等,以达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迁移的目的;第三,对“培训模式的行动研究、迁移方法的行动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1.培训模式的行动研究

按照上级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可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的方式,可采取以县为单位的集中面授的培训方式,也可采取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根据我县的各中小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水平胜任不了培训要求的实际情况,我县不适合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所以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采取远程网络培训模式或到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中面授的培训模式。

(1)集中面授的培训模式

按照“培训人员以教研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学员按学科组班”的组织方式,采用何克抗教授编写的教材,将全县化学教师集中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里进行面授模式的培训,50课时完成培训任务。

调查访谈:经过面授培训后,学员们反映,培训的内容多,强度大,在短暂的50课时培训时间内很难掌握;基层学校领导反映,每个教师都有满负荷的工作量,参加连续的集中面授培训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而且到县里接受集中面授培训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反思改进:如果完全按面授方式进行培训,除了存在工学矛盾、增加学员负担外,还存在培训效率低的问题。按上级部署,我县应在2008年底完成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如果为了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而只在寒暑假进行培训,根本完不成培训任务,因此应尝试远程网络培训模式。

(2)远程网络的培训模式

2007年暑期,市教育城域网光纤宽带已经联通我县每个乡镇的中小学.在硬件设施上我县具备了远程培训的必要条件,因此开始了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远程网络培训。由化学教研员和电教馆的技术人员为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采用祝智庭教授编写的教材,被培训教师利用各个乡镇初中的网络多媒体教室进行自主远程学习,学习时间为两个月。

调研访谈:远程培训后培训者反映,远程学习的组织和监控很难,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不清楚,对如何进行远程学习的方法不明白,技术问题是阻碍教师学习的重要因素,碰到一点技术问题就会停止远程在线学习,从培训的实际情况看,我县农村化学教师还不具备独立远程学习的技术基础。

反思改进:远程网络培训虽然具有打破时空限制、解决工学矛盾、经济方便高效等优势,但农村化学教师的基础和培训教师的远程辅导能力与开展远程培训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应尝试面授与远程结合的培训模式。

(3)集中面授与远程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要求:首先,培训教师将学员集中到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面授,划分学习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完成课程中技能操作领域的学习;同时对学员进行远程在线自主学习、讨论、协作、完成和提交作业的方法指导;然后学员回到工作岗位边工作边参加网上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利用双休日进行集中面授,工作日被培训教师在进行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抽出时间参加远程在线培训,学习时间为一个月。

调研与思考:面授与远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集中了面授与远程培训的优势:面授可以充分发挥培训者的作用,便于组织和监控培训过程;远程培训可以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率,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缓解学员的学习压力,同时培养培训者的远程辅导能力。

2.迁移方法的行动研究

2008年底,我县基本完成了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经培训后的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将培训所得应用于教学实践,实现从学习教育技术到应用教育技术的迁移。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使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巩固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化学教研员精心设计了一组基于教研活动的行动研究。

(1)通过传统教研,提高个别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化学教研员深人学校,将一个化学教师的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让这个教师按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的要求拟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再面对教研员以说课的形式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研员听后进行评价、指导,教师根据教研员的评价指导修改“教学设计”,再用修改了的“教学设计”上课,教研员深人课堂听课后再和上课教师共同探讨,再提出改进的指导意见,教师再综合自己的反思和教研员的指导进一步修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2)通过网络教研,提高更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通过“十五”、“十一五”期间教师信息技术的中、高级培训,同时由于市光纤宽带到校工程的竣工,我县网络教研的条件已经具备。为发挥我县全体化学教师的集体智慧,化学教研员组织全体化学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探索,以此提高更多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具体程序是:每个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学科论坛上,请教研员和其他同行提出修改意见,教研员和其他同行将自己的“意见”通过论坛或邮箱发表出来或发给相应的教师,教师将他人意见综合,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用修改了的“教学设计”上课并进行“课堂实录”,将“课堂实录”和修改了的“教学设计”再上传到论坛上,再请学科同行和教研员给予评价,教研员和学科同行观看后给予评价并上传到论坛或以邮件形式发给上课教师。通过这样多次的网上同伴互评,更多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分析与结论

1.分析

(1)关于培训模式的分析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学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并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现在中小学教学是以班级授课为基本模式的,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同一教室内进行的。如果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采取班级授课的模式,培训教师在班级环境下用讲授与在线结合、主导与主体并重的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被培训的教师亲身体验在同一教室内讲授与在线结合、主导与主体并重的教学模式,就更容易将培训中所学的新的教学模式迁移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全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被培训者将不能亲身体会在同一教室里以新的教学方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将培训所学迁移到教学实践中去不利。因此,即使具备远程培训的条件,在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也不该完全采用远程培训,而应该以面授和远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用大部分课时远程培训以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小部分课时在同一教室集中面授,让学员感受班级授课制下如何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的设计和教学,为将培训所学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2)关于迁移方法的分析

通过从传统教研到网络教研来提高教师的教学一设计能力,用的都是基于教研的行动研究的方法。基于传统教研的行动研究的方法,解决的是个别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问题;基于网络教研的行动研究的方法,解决的是更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问题。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是需要长时间总结实现的,是提高速度较慢的方法;用基于传统教研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通过教师本身和教研员共同研讨总结实现的,是比靠自身努力提高更快的方法;用基于网络教研的行动研究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通过教师本身和教研员及学科同行共同研讨、反思、总结实现的,因此是更科学更有效率的方法。

模具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系统培训方式;安全素质培训模式;安全素质培训体系

一、全员安全素质培训的产生背景

2012年11月21日,国务院安委会了安委〔2012〕1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指出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并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最低学时进行了明确规定。

2013年1月4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发了海油总安〔2013〕1号文件《关于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员工安全培训合格的要求,提出建立完善的全员安全培训课程模块、培养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兼职培训师队伍、编写与作业实践相结合的安全培训教材,在2014年年末海油内部实现以下安全培训工作目标。为确保《决定》所提出的培训目标在中国海油各生产领域落实,促进中海油石油全员安全素质培训的脚步,探索全员安全素质提升的有效模式,结合中国海油各领域生产作业特点,我们提出了全员安全素质培训模式,致力于中国海油全员安全素质培训工作,建立了一套集课程开发、教材编制、培训实施于一体的培训实施程序。

二、全员安全素质培训模式

中海油海洋培训中心自1974年开始,形成了以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培训设施、培训师资一体化的培训体系。培训员工82人,培训设施35套,拥有安全培训课程85项,并且自编教材28册,形成了安全取证类和安全全员安全素质培训两大系列。企业自从2010年开始实施全员安全素质培训,经历四年多的实际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全员安全素质培训旨在为企业建立基于员工岗位安全素质要求的安全培训课程体系,并对全员进行全覆盖的安全培训,消除短板,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能力,同时为了提升全员的安全素质,海洋石油培训中心做了大量的前提调研工作,针对每一类岗位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其能力需求和相应的知识框架。

(一)、确定岗位能力要求

全员安全素质培训模式,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岗位需求开展,先要对员工的进行岗位安全素质能力需求分析,获取员工应掌握的安全素质能力,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员工学到安全知识、获得安全意识,而是使员工具有与其岗位相匹配的一种综合安全能力素质,不仅仅要让员工有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改变其实际的不安全行为,从而控制因为人而引发的各种风险因素[1]。

(二)、建立岗位素质模型

建立岗位素质能力模型,需结合具体岗位的特有性质和员工上岗的安全能力需求。一般而言,岗位的安全需求与员工个体的安全能力需求是有所区别的,员工可能拥有岗位安全需求的一部分能力,缺少其他一部分需求能力,那么针对这名员工来说,就不必开展所有的能力需求课程,而只是需要开展其自生缺少的那一部分课程。

确定员工所需要重点提高的安全素质能力以后,需要对此能力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培养该能力的能力点,再通过能力点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岗位素质能力模型指导我们根据各个岗位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再针对个人选择岗位培训课程中具体的培训内容[3]。

(三)、细化岗位知识结构

通过岗位素质能力模型的建立,明确各岗位员工具体的培训课程及内容,根据培训课程及内容划分岗位知识结构框架。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以企业的风险控制为核心,以风险控制中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知识、安全专项技能、安全相关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为对企业全员能力的要求,从而为构建全员安全素质培训模式的课程开发做指导。通过确定每一个岗位所要求的岗位素质能力来确定要求员工掌握的知识点,从而构建整个培训的知识结构框架图[3]。

(四)、建立培训课程体系

对岗位能力要求的分析、建立岗位素质能力模型以及知识结构的设定都是为了确定全员安全素质培训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每个员工进行能力测评,获取员工所具备的安全素质能力;然后建立岗位素质能力模型,确定每个岗位员工所需要进行的培训课程和内容;再根据每个岗位员工的培训课程和内容确定岗位培训知识结构框架;最后根据岗位培训的知识结构框架建立与员工自身情况相符合的课程体系[4]。

(五)、培训课程体系开发

培训课程体系开发有四个关键步骤:

(1)调研,课程的开发要具有针对性,方能起到培训效果,前期调研阶段,要做好需求分析、现有培训能力和研发能力的评估;

(2)设计,课程设计构思、构架和关键知识点架设,这一步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

(3)组织,包括人员、相关材料、研发方式等的组织,为课程编制做好准备工作;

(4)编制,依据培训课程体系矩阵,设置目标、做好计划、划分层次结构并建立逻辑关系,编制培训课程大纲,并依据课程大纲开发适宜的培训教材,经审核、修订最终完稿。

在课程教材开发完成的基础上,编制培训课程包、学员手册和教师手册,课程包包含多媒体培训课件、视频影音材料、图片案例资料、考核试题等,用于标准化授课。

(六)、全员安全素质培训实施

根据员工岗位安全要求,将培训课程及知识点进行模块化,如图5中将培训课程分为安全理念与分化、风险辨识与控制、安全技术与工具、个人安全技能四项,每个模块匹配不同的教材、课程包和知识点,按照模块化课程进行标准化安全培训。

基于员工岗位安全素质能力要求的全员性系统安全培训模式,建立过程及其负责,针对性非常强。具体培训实施过程中,设计有面授、实操、体感培训、实物模拟、网络培训、内训师培养等多种模式,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予赘述。

三、总结

中国海油开展全员安全素质培训,不仅仅是企业发展战略和安全文化的需要,更是一种培养员工安全素质的手段和进而提升企业人本安全环境的方法。在企业中,纵向要让员工做到人本安全及杜绝和减少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就要让员工有一种尊重安全的素养,而不仅仅是一种态度[5]。

全员安全素质培训归根到底是一种培训方式,其作为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其作用是为减少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四年多的实施情况来看,全员安全素质培训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人员的整体安全素质,是企业进行持续的风险控制的重要方式,使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相匹配。

全员安全素质能力培训和一般的安全培训不同,其旨在通过分析每个岗位所要求的安全素质能力和员工现有的岗位安全素质能力,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来对员工不能到其自身岗位所要求能力的方面开展相应的课程。通过安全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从而使员工成为素质高,并且能够识别各种风险做到操作规范不出现不安全行为就需要一种能够提升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培训方式,而全员素质安全培训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6]。

中国海油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全员安全素质培训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具体实施则需系统的组织管理机制和全面的培训网络分布控制。后期通过对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以及上岗之前取证等不断完善。全员安全素质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培训方式,为中国海油全员安全素质提升建立了有效可行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史东风.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石油企业中层管理者人岗匹配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

[2]雷小霞,李丹,陈筠,寻延年.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以某上市公司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3,01:42-44.

[3]包冬冬.全员安全素质培训在中国海油[J].现代职业安全,2013,07:8-9.

[4]包冬冬.全员安全素质培训怎么看怎么做――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刘健[J].现代职业安全,2013,07:10-13.

模具培训总结篇6

【论文摘 要】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 “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 转贴于

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 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 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面上,积极构建“县、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在点上,不断创新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导师引领模式;二是名师研修模式;三是课程开发模式;四是课题带动模式。开展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科研引路,示范先行,校长负责,评估奖惩。

模具培训总结篇7

一、学员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此次培训是竞体司和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的首次合作,也是竞体司首次针对校长和中级以上教练员的培训。校长班共有学员103人,年龄最长的58岁,最年轻的33岁,平均年龄45岁;男学员91人,占总体学员的88%,女学员12人,占12%;其中主管全面工作的学员53人,占51%,主管训练工作的38人。占37%,主管教学工作的12人,占12%。教练员班共有学员97人,年龄最长的58岁。最年轻的20岁,平均年龄39岁;男学员75人。占总体学员的77%,女学员22人,占23%;高级教练员21人,占22%,中级教练员76人,占78%。

二、培训目标定位准确

根据当前各级各类体校校长学源复杂、专业多样、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办学模式差异大以及新形势下体校办学面临的主要矛盾等具体情况,校长培训班的目标定位于开拓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切实提高治校能力。教练员班的目标定位于了解科学训练发展新趋势,掌握青少年训练要点,提高执教能力。针对以上培训目标,我们对培训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培训讲师与培训管理进行了规划设计,努力抓好培训教学中的各个关节,紧紧围绕提高体校校长的“治校能力”和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

三、授课老师及内容

为了完成预定培训目标,凭借培训中心专家库的资源优势,除了北京体育大学本校的专家、教授外,还特意聘请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体育系统外的权威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具体安排了《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思维创新与领导能力提升》、《体育形式与情景管理》、《公共部门管理与绩效评估》、《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与利用》、《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以及《青少年协调能力训练》、《青少年训练与伤病防治》《膳食营养与运动能力》、《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执教理念与差异应对》、《运动队管理》、《现代竞技运动训练发展与创新》等专题报告。通过老师高水平的讲授。丰富了学员的知识,开阔了学员的眼界和视野,实现了很好的交流与沟通。

四、培训方法合理

为了很好地完成课程内容,我们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专题讲座、专题研讨、论坛活动与考察观摩四种有效的培训方法;课堂讲授是本次培训的主要教学方法,负责领导艺术与管理专题的三位老师是我国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具备很强的理论功底与很高的授课技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为学员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加深了对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理解与把握,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专题研讨中,学员们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参与热情,相互介绍本校的办学模式、办学经验、办学思路与主要问题,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原定2小时的研讨时间延长至4小时。通过参观考察国家队训练基地、科研中心与运动康复中心,学员们直接了解、接触到了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与仪器设备,亲身体验了平衡力量训练与康复训练的一系列器械。考察后的反响很大。在培训结束后不久。本班学员什刹海体校副校长石风华亲自带领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回访考察。在校长论坛上,各位校长们积极发言。什刹海体校代表向所有学员发放了宣传资料,播放了学校办学的宣传片,使学员们了解到了我国高水平体校的办学模式与办学理念。

五、培训管理严格

本次培训班采取项目责任制对学员进行管理,培训中心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团队对教学、考勤、研讨、参观、就餐等工作进行管理。成立班级小组,召集人负责资料收发,信息传达,研讨组织等工作。严格执行日常管理制度,上课、研讨前十分钟分四组进行考勤登记,各组考勤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实行请销假制度,鼓励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意识,发扬友爱精神,紧密团结,确保培训班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各项纪律具体落实。

模具培训总结篇8

一、绩效培训体系简介

绩效培训是指基于一个组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当面对外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自身变革需要的时候,为了弥补组织成员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上的现实状况和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绩效培训体系则是由一个个绩效培训课程的相互串联与并联,在企业总体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指导下形成的全面的、体系化的与各个员工个体绩效紧密相连的培训体系。它的目的是在弥补员工当前绩效与目标绩效差距的基础上,实现整个部门绩效以达到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企业愿景。

二、六西格玛DMADV方法简介

六西格玛(6 Sigma)是一种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前提改善企业流程及管理质量的技术,以几近“零缺陷”的完美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运转周期的缩短、服务质量的提高,最终实现财务成效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突破的科学工具和管理方法体系,指运用DMAIC(改进)或DFSS(设计)的过程进行流程的设计和改善。简言之,六西格玛是一个代名词,其含义是客户驱动下的持续改进。其方法体系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解决质量问题,而且包括业务改进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成本、服务等各个方面。

DMADV方法是六西格玛设计中的其中一种,是指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测量、分析、设计、验证,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质量改进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

三、具体设计与实施过程

1.定义(Define)

此阶段要在确定项目发起人、项目团队、项目干系人的同时,与发起人及干系人一同确立建立绩效培训体系的具体目标及项目预算。发起人在该企业中的权力越大,越有利于培训体系的建立。这就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具有人力资源的战略眼光,真正认识到企业人才的能力与技术才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实力。他们往往会主动发起许多改进项目并希望项目取得良好成果,在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他们会尽力给予项目负责人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全力支持。项目团队不仅应包含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为保证后续的需求分析及推动执行实施完全完整,应包含所有核心部门的相关决策或执行人员。项目干系人则应该是培训体系所要涉及范围内的所有部门或其他组织的负责人,获得他们的支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才可以建立一个好的培训体系。当然,也会有一些不支持的项目干系人,项目负责人需要根据不同干系人的不同出发点给予充分的沟通直至说服为止。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利用立项表(Project Charter)、干系人分析表(Stakeholder Analysis)、客户声音(VOC)和关键客户要求(CTC)等工具,与发起人及干系人一同确立企业绩效培训体系的具体目标。最终的目标应符合SMART原则,即明确性、可衡量性、可达成性、相关性、时限性。比如此培训体系要在多长时间内建成,涵盖多少职级或部门,一年内可培训多少员工,培训满意度要达到多少,培训评估结果要达到多少等。

2.测量(Measure)

此阶段应利用关键质量要求(CTQ)、数据收集计划表(Data Collection Plan)等工具全面了解企业的现状:

第一,基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尤其要注意是否有近期转型或者变革的需要,如果有的话,下面几点内容均需要随之更新。

第二,现有的绩效评估方法。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反馈面谈的情况,是否有准确的绩效考核量表,每个部门是否都坚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绩效反馈面谈,领导阶层对现有绩效评估方法的使用体验及改进意见等。

第三,基于最新评估方法下的现有员工绩效水平(也可称为现有员工的胜任力水平)。收集计划培训员工的全部绩效水平数据,以备后续寻找目标差距及因果分析。

第四,现有的胜任力模型、职级系统、职业描述(JD)体系等。胜任力是指某个人深层次的特征,能够在工作中将表现优异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这些特征可以是价值观、动机、某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胜任力模型是指针对组织或企业的某一特定任务角色,为完成其职责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总和。同上,在做后续分析之前必须保证胜任力模型是最全最新的,并保证现有的胜任力模型是与现有的职级体系相对应的。

第五,已有的培训课程。一般在建立培训体系之前,企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培训课程,如新员工入职培训、领导力培训等,测量已有的培训课程及其反馈,有利于后续将其更好地融入整个培训体系之中。

第六,现有的培训评估方法。了解现有的进行各类培训考核与评估方法,有利于在后续设计培训体系时,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性质,设置相应不同的培训评估方法来进行改进,以便更高效、合理地评估改进后培训体系的效果。

3.分析(Analyze)

当测量阶段结束后,便能清晰地看到现有水平与目标的差距。在分析阶段就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分析工具来分析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并从众多原因中分析出根本原因或者几个占比较大的原因。常用方法如下:

第一,利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与团队成员尽可能地分析出所有原因,例如:培训讲师少、培训预算不够、培训设施不够、无在线培训平台、培训学员参与不积极、培训内容枯燥、培训方法单一、培训难以得到支持等等。

第二,利用因果分析法(Cause and Effect Analysis)找出主要原因,或利用柏拉图法则(Pareto Rule)找到影响培训体系建立80%效果的那20%个关键因素,以便后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4.设计(Design)

此阶段应针对分析阶段得出的关键因素或主要原因,设计具体的培训体系与实施计划。常用方法如下:

第一,具体步骤。一是利用失效模式分析(FMEA)、决策矩阵(Pugh Matrix)等工具来建立简单有效的解决问题根本或主要原因的手段。设计过程中可参考定义阶段获得的客户声音(VOC)中的具体目标与要求,再利用SCAMPER分析法等工具将设计方案优化,力求最终总结出的方案有所创新并简洁、有效。SCAMPER分析法指利用替代(Substitute)、合并(Combine)、改造(Adapt)、调整(Modify or Magnify)、改变意图(Put to another use)、去除(Eliminate)、重组(Reverse)等思维过程整合、设计和改进的方法。二是将得出的改进方案整合,并用流程设计图(Process Design)、实施计划表(Implementation Plan)等进行梳理,最终展现给项目发起人、项目干系人等。

第二,关于培训内容的设计。虽然从理论上讲,从招聘环节进入企业的员工就是能够满足胜任力模型的达到预期工作绩效的员工,而培训环节只需要在态度及理念上加以培训,使其尽快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则可。但在实际情况中,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员工保有率高,大部分员工都是通过内部晋升等通道担任新的岗位职务,他们的许多能力素质还无法满足胜任力模型的要求;或者由于战略转型等原因导致胜任力模型全面更新,人力资源部需组织不同培训来填补员工实际工作知识、技能及态度与新要求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之间的差距。因此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应综合考虑周边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以上述目标为出发点,针对每个岗位分析出能力素质差距来,力求做到设计的每个培训课程都有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

大体的培训课程可分为通用培训与专业培训,或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

通用培训是指需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的大规模培训,例如,为了增加员工认同感的企业文化培训,整个企业的新战略目标及策略转变等;专业培训是指需针对不同部门、层级、岗位或资历的员工组织的不同专业、不同水平、不同对象的培训,例如,初级项目管理培训、高阶财务培训等;短期培训是指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及处理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例如,新劳动派遣法培训、消防安全培训等;长期培训是指基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目标而定的需长期进行的系列培训,例如,企业新战略新理念培训、管理培训生阶段培养培训等。

第三,关于培训方式的设计。应根据企业总体分配及各级部门分配的相关培训预算,并依据培训内容,结合学习金字塔(艾德加?戴尔,1946)设计最适合的培训方式。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该理论用金字塔模型和数字表示了不同学习方式的学员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比例。塔尖的“听”效率最低,只能学到5%的授课内容;第二层的“阅读”,能记住10%的阅读内容;第三层的“视听”,学员可以记住20%的学习内容;第四层的“演示”,可以达到30%的学习效率;第五层的“参与讨论”,学员能学到50%的内容;第六层的“实际演练/做中学”,可以达到75%的学习效率;最后一层的“向别人讲授/快速使用”,学习效果则高达90%。因此,应综合组织相关目标及要求,尽量选择效率更高的培训方式进行设计。增长员工知识方面的培训,可以采用(在线)自学相关文章、讲义、录像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提高员工技能方面的培训,可以采用互动较多的案例分析法、小组研讨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现场练习等方式进行;改变员工态度方面的培训,可以采用自我分析、辩论、游戏、行为示范、角色互换等方式进行。但是,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略不同于其他知识、技能、态度类培训,若刻意进行大量的机械化灌输培训反而会引起员工反感,因此应偏向拓展或员工活动的方式,从员工心理层面融合的角度进行。在员工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增加员工参与主动性;在员工的彼此互动中,感受企业文化及企业关怀;在团队合作的拓展项目中,加强企业文化,使其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第四,关于培训资源的利用。在设计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同时,应尽可能与相关项目干系人敲定培训实施计划并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场地与培训讲师则可根据已定的培训内容与方式来明确。若有充足的培训预算,可与专业咨询公司合作进行某一系列培训的设计。然而,培训预算较低的情况更加普遍,这种情况下则可选择企业内部会议室作为培训场地,如果是大规模的系列培训,则应考虑采用建立内部讲师制以培养讲师、激励讲师从而提高学员甚至内部讲师的学习效率,降低培训成本。

第五,关于培训评估的设计。培训评估方法的设计对于最后项目验证阶段的结果计量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根据企业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多少,并结合培训内容与形式进行综合的设计与考量。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Kirkpatrick,1959)指出,评估分为反应层面(受训者在多大程度上喜欢培训)、学习层面(受训者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培训课程中既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行为层面(受训者在培训过后的工作中多大程度上应用了他们学到的东西)、效益层面(培训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了目标效益)。在设计培训内容与方法时,就应采用上述四层面的倒序方式预设想要达到的培训效果。而在进行评估时,则应采用顺序方式进行。即反应层面(一级评估),通过研究受训者的情绪、注意力、兴趣等,得出受训者对培训的看法和态度,通常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学习层面(二级评估),主要采用书面测试、操作测试、情景模拟测试等形式了解受训者通过培训学到了什么。行为层面(三级评估),主要依靠上下级、同事、客户等相关人员对受训者的业绩进行评估来测定。效益层面(四级评估),判断培训后员工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具体可以通过事故率、产品合格率、产量、销售量等指标来进行测定。一级评估在培训中进行;二级评估在培训中和培训结束时进行;三级评估在培训结束三个月之后的工作中进行,或在工作中实施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工作时进行;四级评估在培训后半年、一年后从工作绩效中进行评估或在与培训内容相关的绩效考核中进行。每一个评估层次都是环环相扣、相互连接的,为保证培训效果的说服力,应尽可能按顺序完成这四个层次的评估链。

5.验证(Verify)

实施培训计划时,应根据实施计划表(Implementation Plan)按顺序依次进行。每次培训都应做好考勤及培训记录,实时收集反馈意见,并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做好培训满意度调查及必要的培训考核。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沟通服务工作,准备好应急方案,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及精力,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应建立相应的培训讲师资源库、培训课程资源库等,以不断修正和完善培训体系。

在项目定义的时间范围内,应尽量做完所有较长期的培训评估,如年终的工作绩效考核等。应结合在定义阶段与项目发起人及干系人一同确立的建立此培训体系的具体目标、关键质量要求(CTQ)等项的前后对比来进行设计结果验证(Design Result Verify)。基于企业绩效进行培训体系设计时,通常需要验证的目标之一是在逐一实施培训体系各项培训后,企业的各部门绩效、总体绩效、员工个人的绩效是否达到某目标值、或是否达到某目标增长值。如果未达标,则应回到该项数据的定义阶段,确认目标定义无误,再回到数据的分析及设计阶段,判断是否分析或者设计环节出现了某些差错,最后再重新实施该部分培训并重新验证。

在达到项目目标后,还要实施最后的控制计划(Control Plan),即对于未来需实施培训体系人员的指导,包括项目报告等相关文件的存档与共享、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与交接等。

最后,邀请项目发起人及干系人、项目团队成员等一起参加结项报告会,简要说明每一阶段的过程及结论,明示项目每一项开支及最终获得的成果。

三、结语

模具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 公安院校 警察培训 质量测评 测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1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Police Training Course in Police Colleges

JIANG Kefang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854)

Abstract Police college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for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needle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education of policemen, even we can say that it is a lifeline ofeducation, how to build a police college police training brand beacon.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on-the-job police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view of research statu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police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expounds the evaluation system content of four modules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WeChat.

Keywords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police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evaluation system

1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研究现状与评述

当前,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针对普通高校质量测评,也主要是突出“教学方面”的质量测评,只有极少数研究是单独针对公安院校警察培训教学质量测评的,例如通过阐述建立和健全警察培训教学质量测评分析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论述测评分析体系的建立,又或是列举了测评体系应该坚持的原则,并列举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基于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班综合性的|量测评体系的研究,即不单纯局限于对教师授课质量的测评,而是针对教师授课质量、接待服务质量、后勤保障质量和组织管理质量相结合的质量测评体系。

2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建立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当前,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班数量逐年增多,培训任务逐年加重,公安部和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对公安民警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愈加重视,来公安院校培训已经成为每个公安民警工作后的必修课。那么作为公安院校中的领头羊,如何办好警察培训班,如何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警察培训之路,如何有针对性地建立警察培训的师资队伍和专家队伍,如何在办好警察培训班的同时树立“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理念”,都离不开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建立。它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公安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准和教学质量,使授课教师的每一项能力水平都从测评体系中得到科学严谨的分析与评价,它能逐步完善目前仍然缺失的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从而使警察培训班更好地贴近公安实战和基层工作,更好地适应公安部关于全警素质层次提升的理念,打响出公安院校在职警察培训班的知名度,打造在职警察培训的品质。所以,建立科学、有效且严谨的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成为当前警察培训的重中之重。

3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的特殊性

(1)培训学员的特殊性。参加警察培训班的学员与学院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不同,他们全部来自于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公安民警,有着非常丰富的公安实战经验和基层办案经验,他们不仅需要学习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对更加前沿、先进,更加贴近公安工作的办案手段、技术手段有强烈的学习诉求。

(2)授课教师的特殊性。给在职警察培训班授课,必须建立独立的师资队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分开。由于参训学员的特殊性,授课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公安基层锻炼的经验,即有丰富的公安实战经历。否则,给在职公安民警授课时无法将基础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内容就成了“纸上谈兵”。这样不仅使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毫无说服力和可信度,更使学院的警察培训班失去培训的意义。

(3)培训班的特殊性。在职警察培训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不同,在职警察培训班是以培训学员为主体,学员由普通高等教育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办学的公安院校要树立精细化的服务意识,不仅要从教学授课方面下功夫,更要从日常后勤保障、组织管理和对培训班学员的服务上下功夫。

(4)授课内容的特殊性。在职警察培训班的授课内容应以实验课、实践课、案例分析课、学术研讨课、交流座谈课为主,以理论教学课、基础知识课为辅。授课方法应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课应用于实践课,实践课回归于理论课。这样,既能保证学员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还能使基础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实战。

4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建立的网络平台支撑

当前,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关于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班的质量测评不能还停留在给培训学员发放纸质调查问卷,让学员填写问卷,回收问卷,然后人工统计测评结果。这样的测评方式,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测评统计也无法达到精准无误,测评结果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和信服力。所以笔者开创了与时俱进的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班微信平台测评的方法,利用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微信来达到测评目的。

首先,利用第三方软件“麦客”平台,创立“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班公众号”和测评内容的微信链接,设定好测评的起止日期和时间、测评的回收问卷数量、每个微信号只能评价一次、培训班自然信息和班主任信息等。其次,每个来培训的班级建立“微信群”,这样不仅方便全国各地培训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方便学院下发各项通知,更方便在微信群中发放测评链接并倡导学员认真客观地做测评。最后,利用第三方软件“麦客”自动生成统计结果,再利用EXCEL表格计算出测评分数及排名,统计好每位学员的测评建议和意见。

5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评价模版的建立

警察培训班质量测评体系的评价模版必须科学规范、有效严谨,必须从在职警察培训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来培训学员的实际需求、学院对警察培训班师资队伍建设的诉求、学院对警察培训班打造的理念等,严格遵循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及相适应的原则,主要将评价体系分为四个模块,模版建立如下:

模块一:精确打分。此模块主要以百分制的测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细致分为以下几点:

(1)教师的姓名、职称、职务及授课题目。

(2)教师授课的课程内容设计。主要考查的是针对教师授课内容是否科学严谨,对于公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信息量够不够多,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授课的内容是否贴近公安实践,是否能够适应公安基层工作的需求,课件、视频、案例分析是否新颖,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与时俱进,是否能够体现出当前公安最新最前沿的办案理念和手段等。

(3)教师授课的教学水平。主要考查的是针对教师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气氛活跃能力,是否能够良好地带动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能够启发学员并进行良好的互动,是否能够根据培训班层次和学员层次因材施教,课件的使用方法是否适当等。

(4)教师授课的教学态度。主要考查的是针对教师是否为人师表,讲课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遵守了教学计划和教学规定,是否有能力驾驭课堂并维持好课堂纪律等。

模块一共分为以上四项评价内容,分项分数和总分均以百分制进行打分。其中,教师授课的课程内容设计占总分数的百分之四十,教师授课的教学水平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教师授课的教学态度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即:总分=课程内容设计*40%+教学水平*30%+教学态度*30%。总分保留小数点两位,并对所有授课教师的总分进行排名。

模块二:模糊评价。此模块主要以授课教师是否能够胜任警察培训班教学的测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细致分为以下几点:

(1)胜任;(2)基本胜任;(3)不胜任。

模块二的测评结果不计入教师授课的总分排名,而是用于某一教师职称评选的参考和警察培训班教师末淘汰的参考。在设计时有过三个候选方案。即:满意和不满意;好和不好;胜任、基本胜任和不胜任三种。以满意度做测评一段时间后发现,绝大多数学员在填写问卷时,都会填写“满意”,除非授课教师对授课教师极其不满意才会填写“不满意”。这样无法在满意度中拉开评价层次,使模糊评价失去意义。而用“好和不好”的评价方法意在如果某位教师多次被评价为“不好”,那么他将失去给在职警察培训班授课的资格。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跟满意度一致,都存在无法拉开评价层次的问题。最终,选择了“胜任、基本胜任和不胜任”的模糊评价方法。首先,这种说法更加确切,更加适应授课教师是否能够担任在职警察培训班的授课教师,是否有足够的公安实战知识和经验来授课。其次,增加了“基本胜任”这个折中的选项,学员在对某位教师不甚满意时,在不愿意给出极端评价时,可以选择“基本胜任”。通过测评实践发现,这个评价方法完全可以达到模糊评价的目的,会有大量的学员选择“基本胜任”,这样,通过“基本胜任”的评价数量,可以作为评价一名教师是否胜任在职警察培训班教学工作的参考标准。

模块三:综合评价。此模块主要针对在职警察培训班培训教学、培训班的报到和接待服务方面、培训的住宿餐饮方面和培训的组织管理方面做出一个整体的综合性的评价。此模块主要以百分制的测评方式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整体教学质量、负责报到和接待服务的工作人员,学院的宿舍和食堂等后勤保障服务和带班班主任的组织管理能力分别进行打分。分数标准如下:(1)单项总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2)单项总分在80分―89分为良好。(3)单项总分在70分―79分为及格。(4)单项总分在60分―69分为不及格。

模块四:文字评价。此模块主要是让培训学员对整个培训的教学、培训班的报到和接待服务方面、培训的住宿餐饮方面和培训的组织管理方面做出文字性的评价,即提出对培训班的建议和意见。测评后,整合此模块的评价内容,反馈给被评价的各个教学系部、后勤部门、管理部门及学院领导,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和诉求,进行合理有效地整顿,同时开展部门间的座谈会,互相交流经,及时沟通,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公安院校在职警察培训班的办班方法。

公安院校在职警察培训质量测评体系对于整个公安院校的成人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目前,这套体系正处于不断探索和积极实践中,将通过更多的测评实践和测评结果分析,不断改进测评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警察培训班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模具培训总结篇10

为满足燃机发展需求,解决燃机电厂人才需求,公司培训中心积极发挥在燃机领域率先发展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经验优势,探索燃机技术培训的新思路,在培训模式、培训流程、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开辟了一个既对内、又对外,有运行有检修、有理论有实践,出人才出成果的技术培训体系。实践证明,正是由于燃机技术培训创新和实践,推动该公司逐步掌握了燃机发电的生产技术,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荣誉、资质、科技进步奖,也得到系统内外参培单位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仿真模型

公司的培训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拥有GE、三菱、西门子世界三大燃机厂家、五种燃机仿真模型的培训中心,是国内仿真机型最多、规模最大的燃机培训基地。

(一)培训思路体系建设

1.方式多样化

公司燃机培训打破常规培训理论多,实际操作少;抽象内容多,直观内容少的现象,开发利用仿真机系统开展生产运行人员开停机操作、反事故演习和技术比武;利用燃机模型、现场实物、电气实操等不同培训方式,从视觉、动手体验全面提高燃机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

2.培训产业化

由于近几年燃机电厂建设迅速,公司看准培训市场,不仅对内培训,公司还积极开拓外部培训市场。目前已为大唐、中电投、中海油、华电运营以及华电系统内的多家单位培训。该公司将培训作为一个切入口,在培训流程和质量上严格把关,积极与送培单位构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承接部分燃机电厂的调试、保运和检修事宜,谋求企业的多方位发展经营之路。

(二)培训模式体系建设

培训中心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以理论上课为主,而是通过实践,结合生产实际,逐步总结出了一套有理论、重实操,适合燃机生产准备人员的快捷有效的培训模式。

燃机模型强感性

培训中心根据现场GE F级、三菱E级燃机机组设备,等比例缩小、四分之一剖面定制了两套燃机机组模型。两套模型较系统全面的展示了燃机的结构和发电流程,极大的方便了学员更加直观的认识燃机结构,熟悉燃机电厂的发电生产过程。

仿真系统增理性

培训中心建有一机五模仿真系统:GE F级单轴联合循环仿真机,GE F级多轴燃机仿真机,GE 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三菱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西门子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全面模拟了燃机集控运行操作画面和操作系统,为燃机集控运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和实践平台。不仅具有冷、热态开、停机,多种事故处理等功能,还能进行科研项目的实验、现场控制逻辑的研究等。

电气实操显身手

结合燃机电厂集控制管理模式和电气薄弱的通病,建设了一套电气厂用电实操系统,由6KV开关、400V开关、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设备组成,模拟电气6KV、400V厂用电系统,培训学员工器具的规范使用,操作票的正确填写以及开关设备的停送电、隔离等操作,重点、全面的培训电气系统的一、二次知识和规范操作。

(三)培训流程体系建设

在培训流程上,培训中心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到培训结束反馈整改,整个培训过程闭环管理,专人负责。

规定动作不走样

多年的培训管理经验,培训中心已总结出了一套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项目初期,根据送培单位的需求和培训目标制定一个总体的培训计划。开班前,做好住宿、餐饮、交通、安全等各项开班准备工作。开班时做好学员登记、学习用品发放、指定班主任,介绍培训的总体安排等工作。在执行培训计划的过程中,班主任会定期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同时配合送培单位做好学员的管理工作。

个性计划重实际

培训中心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除了解对方的培训需求、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要达到的目标外,还将根据对方单位的人员结构、专业结构和现场经验等相关信息,准备和确认教材、培训课件的内容以及考核方式,制定一个更加细化和适合对方的培训计划。

专人负责便学员

在培训开班之际,指定两位老师作为该培训班的生活班主任和教学班主任,专门负责后勤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培训班学员有任何问题或需要都可直接联系两位老师,极大的方便了学员,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更有序和清晰明了。

(四)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培训班的整个培训过程分三大部分进行:现场实习、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每一部分培训中心都制定了培训目标和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培训中心将培训内容分解到各个部门或落实到人,根据培训效果、考核成绩对部门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

考核受托部门

中心要求受托部门(运行部、检修部)指定专人负责每次的培训讲解工作,负责学习人员的现场及安全管理,对学员进行燃机知识培训和系统讲解。培训结束,部门根据培训中心要求,对学员进行现场实习培训考核,给出成绩。根据学员的现场考核成绩以及对部门培训组织情况的反馈,培训中心对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考核现场师傅

由学员对现场跟班实习的师傅进行打分,培训中心根据打分情况和学员的成绩,评选出优秀师傅,给予一定的奖励。

核兼职教师

授课期间,培训中心要求老师准备PPT课件,每天需留思考题,由学员将根据老师上课情况进行打分,培训中心会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和要求与老师沟通,调整上课内容和注意事项,并根据老师的课件和学员的评分情况对老师进行考核。

考核专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