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4 12:4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装修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装修培训总结

装修培训总结篇1

实训基地物业管理人自己深知只有加强学习和不断探索才是实训基地物业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硬道理;也只有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剔除糟粕才能鼎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年实训基地物业管理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延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领导的莅临指导,更离不开基地广大业主的包容和理解。

值此岁末,实训基地物业管理处将年物业管理工作向各级领导和业主作总结汇报:

一、物业管理处认真组织竣工预验收交接工作、严格规范二次装修管理、全面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着力疏通内部管理流程。

(一)认真做好竣工预验收交接工作,为业主把好竣工验收质量关。按照市职培中心的部署,预验收工作由职培中心统一领导,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参与,上海现代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其中上海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提供工程建设全部竣工图纸、实物;上海建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提供全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证明;上海第一测量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提供工程审价咨询意见;上海房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工程设计资料;我处接受职培中心的委托对工程建设全部竣工图纸、实物进行交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使用功能完好程度进行交接查验。自9月17日起我处抽调多方资深工程技术力量,共108人(次)分10批(项),按照6大建筑单元(以土建为主)、各建筑单元按系统的建筑项目划分(以安装为主)进行预验收查验;严格按照预验收交接准备工作的要求对预验收的条件、需核检的资料、技术资料等进行逐项查验;严格参照竣工验收规范和标准对预验收交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办法及复验安排,督促施工总包方及时处置、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共向施工总包方提出整改意见共300余项,督促施工总包方已完成需要整改项目200项,竣工预验收交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建立二次装修管理制度,确保二次装修规范、有序。二次装修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各类物业存在的上下单元渗漏、外立面破坏、楼宇结构受损、房屋功能改变等不一而足的问题,无不是因为前期二次装修工程的施工不按照制度进行埋下隐患,从而造成了后期物业管理工作的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为此实训基地物业管理处在二次装修管理工作方面,重点加强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严把好二次装修申请审批关,建立完善的二次装修管理档案,所有二次装修申请必须按规定提交图纸资料,并提供区域消防审批文件,对装修申请中的关于外立面及室内结构方面从严审核并给出审批意见与建议;二是严格把握二次装修重点工作,对单元区域二次装修的"消防测试"、"重点部位防水"、"水电管路走向"、"自用设施设备安装"等问题作出明确的指引,让业主与二次装修单位提前知悉各项管理规定与要求,为后期的管理工作做好准备;三是建立二次装修巡查签到制度,安排各部门按规定对二次装修单元区域开展巡检工作,对消防管理、违章装修、防水工程等重点内容按部门分工开展巡检督查工作,将违章装修现象消除于萌芽状态;四是定期组织二次装修业主和施工单位召开二次装修专项会议,对检查存在未符合管理规定要求的违规现象,在会上限定作出整改,并按计划实施复检工作,此项工作得到了大部份业主的肯定;五是根据二次装修工作的安排需要,管理处设立二次装修专员岗位,制订装修巡检专项负责制度,委托装修专员协调各个部门组织实施,经过相关培训及各项准备工作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认真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员工服务意识。罗伯特-欧文曾说过:把钱花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是企业最佳的投资。因为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是物业管理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方法;是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为此实训基地物业管理处把员工培训计划提到管理处的中心工作日程,并持之以恒的作为一项长期性、实效性的任务来抓。管理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综合公司的培训日程安排制定培训计划、研究培训方法、确定培训内容及分类,并对全体员工进行素质大摸底,确切掌握员工当前素质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有序地进行常规性培训之外有目标性地选择分类方法对各类员工进行强化和专项素质教育。物业管理处项目经理为员工培训第一责任人,负责员工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的监督管理、培训的效果评估。截止目前物业管理处修订培训教材24套、培训课时88小时、各部门分类再培训累计课时240小时、员工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95﹪、培训淘汰率5﹪。通过一系列培训制度的实施,全体员工的素质稳步提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业主满意度渐渐提升。

(四)着力疏通管理处内部管理流程,增强各部门团队意识,提高凝聚力。

装修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装甲装备;士官;课程开发

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课程作为教学的依据和教学活动中最具有实质性的因素,其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最终也会归结到课程的发展与改革。士官教育是任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士官培训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士官培训的课程开发没有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特别是装甲装备专业士官培训的课程开发还不能完全满足部队装备维修保障岗位的任职需求。如何适应新的士官制度,构建满足装甲装备各级士官岗位任职能力需要的课程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角度出发,对装甲装备士官培训课程开发与建设提出了一种设想。

1 课程开发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课程开发,也称课程设计、课程编制,实质上是课程结构的设计。这里包括课程整体结构即课程方案的设计,课程具体结构即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的设计。课程开发过程也就是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应达到的目标、选择的内容、采取的结构、评价的标准进行的可行性研究。

现代职业职业教育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跑道",过去强调"道"是一种学习的路径,现在强调的是"跑",强调的是过程。按照士官任职岗位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是士官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实际上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二是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编排,将学员学习认知的心里顺序与岗位的工作顺序对应,针对岗位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讲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整合,将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由此所获得的工作过程知识,包括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与再现,而是更多的着眼于动态的知识生成与构建,体现了一种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全新理念:课程不再是普通理论的复制而是特定的个人的事情,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学生不是通过课程学习而是通过过程实践在经验中获得能力。[2]

2 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内部要素:一个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一个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一般认为,制约课程开发的三个外部要素是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和个性发展。由于士官培训参训人员的特殊性,士官培训课程的任务就是使学员获得胜任职岗位的能力,适应装备发展的需要,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升级培训)的可能性,为获得更高更有效的岗位技术资格创造条件,因此士官培训制约课程开发的三个外部要素具体应该是岗位需求、知识体系和发展潜能。

3 课程开发的内容

(一)围绕装备维修工作过程,分解维修任务,设置培训课程

装甲装备专业士官培训的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部队底盘系统中修流程,将维修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初级工应能完成坦克小修、整装换件中修任务。中级工应能完成坦克中修、指导初级工完成修理任务。高级工应能完成巡修、检修、指导初、中级工修理工作。技师应能完成应急抢修、应急抢救、保障装备特种装置修理、保障装备、工装设备管理、指导各级修理工的修理工作。高级技师应能完成特种条件下应急抢修、保障装备装置修理、工装设备设计、指导各级修理工和技师完成修理工作。明确完成这些任务应具备什么能力与素质,这些能力与素质是需要那些技能和知识形成的。技能包括那些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知识又有那些基础知识和那些专业知识。从而,形成对装甲装备某一工种、某一层次士官的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就变成了教学内容。

(二)把握任职教育的特点,遵循岗位能力生成规律,优化教学内容

紧紧围绕岗位任职需求,按照"精""深""新"的标准选编教学内容。"精"就是精心挑选、精心归纳、精心加工教学内容;"深"就是把关键理论进一步加深、必要知识进一步拓展,以适应岗位发展要求;"新"就是把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融入教学中。在充实"精"、"深"、"新"内容时,针对学员以往所学专业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情况,注意了教学内容的衔接,避免重复设置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按照"合理取舍、削枝强杆、整体优化"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努力作到教学内容延展岗位知识。

装修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信息化弹药;末制导炮弹

随着信息技术在弹药上的广泛应用,末制导炮弹、末敏弹等各种信息化弹药不断列装部队[1]。培训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主要承担部队弹药技术现职干部的轮训任务,重点解决部队干部信息化弹药装备的操作使用、检查调整、维护保养、装备修理、性能测试、组训管理等“六种”能力培养的难题。该类培训班具有针对性强、时间短、课程密度大等特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突出岗位业务能力生成,总部机关强调:尽量做到“理论知识精讲少讲、动手操作练全练透”,要大幅提高实践操作比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对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类似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开展实践教学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精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专家人才。根据该目标,设置了三种类型的课程:原理课程、操作课程和演练课程。为了确保实践教学内容所占学时不低于全部课程教学内容60%[2],遵循“以学员为本,全过程实践”的原则,突出岗位任职需求,构建“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一)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

原理课程是整个培训班的教学基础。从前几期培训班的授课情况来看,原理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若只进行纯讲授式授课,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理解信息化弹药深奥的原理,教学效果比较差。为此,我们尝试在原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比重约占40%。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设置了两类实验,包括原理演示实验、结构分解结合实验等。如,在“末制导炮弹作用过程”教学环节中,教员可以利用开发的“末制导炮弹工作原理示教系统”演示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的阵地配置情况、通讯方式以及末制导炮弹在全弹道过程中的典型动作。在“控制舱构造原理”教学环节中,学员可以利用“控制舱实物摘火模型”进行分解结合实验。

(二)操作课程的实践教学

操作课程是整个培训班的教学核心。该类课程通过在教室(专修室)内对学员进行实训,使学员具备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各个单装的使用与管理、检测与维修以及质量监控等能力。操作课程由理论讲解、教员示范操作、学员动手实践三大教学模块组成,其中教员示范操作和学员动手实践的实践教学内容比重约占80%。理论讲解主要是对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使用与管理、检测与维修以及质量监控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要介绍;教员示范操作是按照操作顺序为学员演示一个正确完整的操作过程;学员动手实践是在教员的要求下,学员自主完成规定科目的操作。

(三)综合演练的实践教学

综合演练是整个培训班的教学精华。该类课程通过在野外对学员进行实训,针对学员的岗位任职要求,一方面演练装备检测维护技术,另一方面演练武器系统作战运用指挥协同。演练科目包括武器系统检测、武器系统现地展开、全备弹射击前准备、激光测距目标指示器对固定目标测距指示、通讯指挥同步装置协同、激光照射光斑实时监视、激光测距目标指示器战场抢修等。综合演练是对学员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处置能力、心理承受力、身体素质和统筹能力的综合检验[3]。

二、实施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

(一)构建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开展信息化弹药实践教学,必需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包括校内专修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两部分。

校内专修室主要完成原理课程和操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我们已经建设了较为完善的校内专修室,专修室的硬件条件主要包括各类信息化弹药解剖模型、可拆解实物摘火模型、原理示教系统、检测训练弹、检测维修设备等。这些硬件条件既可以保证原理课程中原理演示实验和结构分解结合实验的教学,又可以保证操作课程中教员示范操作和学员动手实践的教学。同时专修室配备上述硬件条件,保证了理论授课和实践授课在同一教室完成,便于“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完成综合演练的实践教学。本次综合演练过程中,我们依托学院既有的XX库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后勤保障由学院XX库人员完成。与校内专修室相比,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面积大、维护成本高、平时的利用率较低。因此,没有必要单独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可以充分借用已有的各种条件。

(二)完善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

实施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实践教学对任课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实践教学贯穿于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要求授课教员既是能够进行理论授课的“理论家”,又是能够操作装备的“实践家”;既能够组织课堂教学,又能够组织野外演练。课堂教学,教员应是“双师型”教员;野外演练,教员应是“指挥型”教员。

完善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来进行,包括外出调研、外请专家授课、参观见学、跟班实践等。外出调研,使承训教员把部队对人才的需求贯穿到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增强实践教学的岗位指向性;外请专家授课,主要是邀请指挥院校和部队的知名专家围绕信息化弹药使用与保障的关键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拓宽教员的业务素质;参观见学,主要了解其他院校相关培训班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机制,将其好的做法融入到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的实践教学中;跟班实践,主要是针对下一步拟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员,与受训学员一起参与学习和考核,从而使其掌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实践教学能力。

(三)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传统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笔试或笔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由于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实践教学具有全过程的特点,实践教学占整个教学内容的比重较大,实践教学应采用“多元化”、“无纸化”考核方式。

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采用学员在原理演示实验和结构分解结合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来评定实践成绩,实践成绩占整门课程总成绩的40%。

由于操作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比重约占80%,因此,将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作为整门课程的总成绩。实践教学的平时成绩占20%,课终成绩占80%。平时成绩依据课堂上学员动手实践情况进行评定;课终成绩依据口试和现场操作进行评定,其中口试占20%,现场操作占80%。

综合演练是对学员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价,是评价学员结业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参演学员在综合演练中所扮演角色表现将直接决定其综合评价成绩。

三、加强信息化弹药实践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按照构建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依托建设的实践教学条件,针对“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实施了实践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弹药的实践教学,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一)强化野外综合演练实践教学

可以说,原理课程和操作课程的实践教学都是为综合演练的实践教学做铺垫的。通过实施综合演练,既能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同时又能锻炼专业教员队伍,提高教员实践教学组训能力。

参演学员普遍反映,同样一个训练科目,与在室内操作相比,野外实战环境下理解更深刻,教学效果更好,更能体会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教员角度看,组织实施综合演练,一方面,通过实战背景下的装备运用,对教员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培训质量有新的启迪,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教员实践教学的组训能力。因此,有必要继续强化野外实战环境下的信息化弹药装备综合演练的实践教学,促进教学相长。

(二)建立全武器系统联训实践教学机制

弹药是一类特殊的军械装备,具有易燃易爆、一次性使用等特点。多年来传统上大多依赖于动画挂图、摘火模型、原理仿真等手段开展单装教学。而信息化弹药与传统弹药相比,具有自身结构复杂、与武器系统的联系更加紧密等特点,因此,培训的重点不应仅针对单一装备,而应注重整个武器系统,开展武器系统级别联合训练、协同训练的实践教学。这次组织实施的“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除末制导炮弹外,武器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包括激光测距目标指示器、通讯指挥同步装置等也进行了实践教学,借用了其他单位的部分装备。因此,今后学院各装备专业系应加强教学协调与沟通,打破系、教研室之间的壁垒,建立武器系统联演联训实践教学机制,共同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真正实现全武器系统训练。

(三)探索信息化弹药装备实践教学新模式

针对“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实施实践教学是信息化弹药装备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信息化弹药装备实践教学的新路子,为开展类似信息化弹药装备的实践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前期开展的实践教学都是实装实物实践,适合小班教学,在参训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会出现实装实物不够用的情况,同时,实装实物实践教学会对装备、仪器、设备等硬件造成磨损。针对以上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发信息化弹药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引入教学。总之,应针对不同信息化弹药装备自身的特点和培训班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应装备特点和培训班类型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员岗位任职需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代文让,张永涛.信息化弹药的研究现状及发

展趋势[J].兵工学报,2010,31(增刊2):144-147.

[2] 范志锋,崔平,文健.提升教员信息化弹药实践教学能

力的有关思考[J].职业时空,2013,(6):66-67.

装修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在原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校内原有实训设备主要围绕维修电工职业标准配置,由于高职教育和技工培养在目标、起点、学制的差异,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建好机电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定位

通过对30余家大中型企业调研,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应以机电设备生产和维护、维修为两个主要方向,根据企业机电岗位需求,定位为:机、电、气、液、信息化五位一体,突出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

二、校内实训基地概述

1、基地主要实训室

学院现有机电技术实训室11间,可完成电工基本技能、电子产品装调、PLC/单片机应用、常见机床电气线路检修、机械装调等实训。

2、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实训室设施设备基本能完成维修电工(高级)及以上培训及鉴定考核,能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化工设备维修等专业对电工安全、电气控制等基础实训的要求,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数量偏少。学院2011年前仅有4个高、中职专业开设机电类实训,年实训人次在600人左右,目前已增加到9个专业28个班约1700人次,由于每个实训室平均工位不足30个,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2)现有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高职办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现有设备从技能培训方面看,可基本满足维修电工的培训,但高职相关专业由于学制为2+1,在校学习时间中又有将近1半为国课、省课,因而难以沿用原中职教育8周以上的集中实训,根据目前高职教育课改的大趋势,都以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对实训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虚拟工厂、仿真实训等来满足教学。

(3)现有设施设备系统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对各专业差异化实训教学需求。

三、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基地建设要为专业群建设服务,有利于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岗位群职业能力;

(2)基地建设要有利于教学改革,要以融“教、学、做”合一的项目实训为载体,注重内涵建设;

(3)实训模块包括基本实训模块(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项目实训模块(岗位项目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

(4)基地要有利于各专业的资源整合;

(5)可供本地区实训条件不足的学校进行实训,发挥辐射作用;

(6)基地具备一定生产服务能力,要开展产教结合,直接对外经营服务,让学生实现近距离就业;

(7)面向社会开展相关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针对本区域经济结构及发展趋势,把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结合在一起。

2、建设内容

根据调研企业机电设备及控制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校内机电实训基地拟采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工业现场总线、PLC控制系统等,将原来独立的各个实训室有机联系在一起。新建一个总控室,利用组态软件,将重点企业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制做成动画、图型,将生产工艺、流程等画面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并可通过网络系统,与对应的实训室连接,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学生在实训中心,首先到总控室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工作任务不同,可完成从机械部件组装调试、电路安装调试维修到编程、组网、组态等项目的实训。

(1)总控室

总控室配置2台工控主机(服务器)、现场总线模块、主流组态软件及工业以太网附属设备。

室内前期可利用投影机作为教学屏幕,根据专业拓展,在开设楼宇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等专业方向后,应配置拼接屏,用于安防、视频监控相关课程实训。

(2)各功能实训室

1)电气自动化实训室

该实训室以现有设备为主补充现场总线网络模块,根据专业需求,定制机车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部分实训挂板,完成考核实训任务。

2)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设备,补充网络、组态、伺服、步进、传感、检测等功能模块,增加常见机构拆装台架,根据开磷集团矿山运输线、化肥生产线,轮胎股份公司轮胎生产线、雪花啤酒生产线等实际工作任务,搭建项目实训平台。

该平台除满足教学实训外,可为企业科研、培训提供服务。

3)电液综合控制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液压气动实训台架,以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为工作任务,增加液压拆装、仿真挖掘机、挖掘机电控系统和现场总线网络功能模块,搭建实训平台。

4)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室

利用现有数控装调、维修设备,针对主流数控操作系统,进行经济型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增设带现场总线网络功能的DCS控制系统模块、DDC控制模块,为复杂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实训、科研服务。

(3)仿真实训

1)电工电力拖动仿真软件

可满足学生对电气元件结构、作用、安装、接线、电路分析的多媒体教学和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虚拟接线实训及应知考核测试功能

2)PLC类仿真软件:

PLC仿真系统包括PLC仿真软件与仿真模块。通过仿真软件可以真实地改变PLC输入点的状态,完全真实地展示出PLC的工作过程。

3)气动液压仿真软件

该仿真软件包含液压和气动两部分,提供了各种气动和液压元件的实物图片、工作原理剖视图和详细的功能描述。逼真地模拟这些元件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四、结语

不断改进校内机电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营造学习和工作一体化的情境,开发“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打造集教学、培训、科研、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机电实训基地,可大大提高机电大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装修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汽车涂装专业 《车身涂装》课程 一体化教学 改进探索

汽车涂装作为汽车车身修复的主要工种之一,在汽车售后维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家加大了对涂装工艺的技术与要求的管理力度,导致汽车涂装行业缺乏大量的中、高级涂装技术人才,这成为困扰汽车维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应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努力为社会、企业培养所欢迎的人才。

一、学校教学简况与问题的提出

《车身涂装》课程是汽车涂装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课程。本课程旨在为汽车维修及售后服务企业培养具有汽车涂装技能的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我校在2006学年开设了《车身涂装》模块化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为每周两天的教学,先在教室进行理论辅导,后进入实训车间实操教学,聘请企业的师傅参与实践指导。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喷涂教学耗材投入较大,因此实训项目简单,局限于腻子的填涂、打磨,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不能适应汽车涂装技术精确化与工艺化,消耗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近几年职教界提倡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并行的教学模式。2010学年我校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大胆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把理论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各教学环节集中,同时加强师生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叉进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车身涂装》课程的教学效率。回顾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一体化教学区域的不完善。

一体化教学区域建设目的是优化实训区的空间,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与综合技能。汽车涂装专业一体化教学区是在原有建筑结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随着实训设备的增多、教学人数的增加,因空间布局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通风不良、排水不畅、通气管道供应不足的现象,影响了《车身涂装》课程的教学效果。

2.缺乏适合的教材体系。

目前,《车身涂装》课程的教学内容仍是以学科型知识为主。如:汽车车身结构与材料、金属防腐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涂料知识、车身涂装质量检验等章节,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让中职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脱节,学生付出努力却不能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适合的教材体系,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需。

3.教学人数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一体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汽车涂装专业的教学更体现实践的重要性。虽然一体化教学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能及时与理论相结合,但是在教学中仍存在多数学生没有机会操作,即使操作也是局限于过程化,不能深入。例如在《车身涂装》课程的车身填补腻子实训中,一个班30名学生参加实训,配备6个受损车身件实训操作,教师在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往往只有少数近距离观看的学生能掌握技术技巧,而大多数学生因观看不到而放弃观摩机会。在分组练习中,有的同学因不理解手法技巧,盲目操作,个性散漫的同学借工位不够无处操作为由就四处游荡。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势必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4.涂装实践操作教学成本较高。

在《车身涂装》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需配备齐全的实训设施。假定按每4人一套实训设备,则开展一个班的实训课就需要配备至少8套实训设备。为使教学更贴近生产操作,就必须消耗大量的原料(腻子、砂纸、喷涂材料),这些材料使用后既无利用价值,又不能重复使用。与其他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实训相比,耗材成本明显偏高。因此,想要培养合格的汽车涂装人才,适合社会的需求,学校要花费较高的教学培养成本。

5.“双师型”教师匮乏。

目前,汽车涂装专职师资仍没有高层次的培养途径,教师只能从其他专业改行而来,在实践中学习、提炼、总结,缺少系统全面的涂装知识理论,功底不扎实,而且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是非常重要的。即使部分师资力量来自企业,具有极其丰富的企业一线经验,但也存在缺乏全面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因此,汽车涂装“双师型”教师极其匮乏。

二、《车身涂装》课程一体化教学改进探索

1.构建适合汽车涂装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区。

《车身涂装》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有其独特性,该课程对环境要求极高,要处理好的噪音、废水、废气等问题,所以构建适合汽车涂装专业的教学区是保证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1)教学场地。汽车涂装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区最好是独立教学空间,布局合理,面积足够,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在一大空间内进行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教研、课内外辅导、专业活动等活动。考虑到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影响,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操作区应隔离,保证理论教学的空气清新,为了能对实训区进行有效的观摩,建议两区域间用透明玻璃隔开。理论教学区内配全理论教学所用设施,大力引进电化教学手段,以便学生观看有关的视频,查找维修资料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实训操作区采光良好,有足够的电源、供气岗位,良好的排气、排水系统,针对涂装工艺的流程设置表面预处理、刮涂、打磨、喷涂、调漆、修整等实训区,各实训工作区独立划分,互不干涉。

(2)教学设施、设备。根据学生的人数、设备的使用频率添置各种设备和实施,避免贪大求全,合理配备常用工具和专用工具,用5S统一管理。所拥有的工具和设备在性能上优于当地品牌汽车维修店的内部配备或与中职汽车专业技能大赛所要求的设备相匹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前最先进的喷涂工艺,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例如,当前车身涂装新领域主要使用无尘干磨系统,水磨工艺使用日渐减少,故在打磨实训区,应以配置干磨设备和气动设施为主,其他的水磨设施为辅。

(3)教学耗材。涂装教学所需要的耗材品种繁多,而且多为易燃易爆物品,规范保存、使用与回收是实训教学的重点问题,针对实训内容发放适量的材料,树立学生的生产安全与环保意识,合理使用防护用品,避免资源浪费。

2.建设完整的汽车涂装专业一体化的教材体系。

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念的指导下,由学校专业教师制订企业调研方案,从生产一线获取资料,分析维修企业对汽车涂装人才的需求现状和职业能力,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设置以半天或全天为一个教学单元,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适合汽车涂装专业的一体化教材,实训指导书,实训工作页,评价表等,简明扼要,配有大量插图,浅显易懂,使教材突出实训,体现直观、够用。

例如:以“基于工作过程”制定《车身涂装》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训内容。

3.合理组织《车身涂装》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一体化教学注重讲练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合理组织一体化教学过程是上好该课程的关键。

(1)针对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分清主次,结合实际生产,设计如何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在讲述手工打磨旧漆膜(腻子)时,其重难点在于掌握打磨技巧,讲解时教师必须讲练结合,逐步讲解。介绍手工打磨的姿势与打磨手法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掌握打磨的力度,待学生对打磨的认知学习有了一定的成果时,教师及时把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规律性进行归纳总结,教会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避免随意打磨、乱用砂纸,节约耗材,达到教学目的。

(2)对于教学人数较多的班级,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如在喷涂教学时,考虑到学校烤漆房一般只有一间或两间,不能同时满足多人的操作,在有限时间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利用教学组资源采用小班化教学,可由3名教师组成一个教学组,主讲教师1人,进行集体讲解,介绍喷涂教学的全过程,其余2名教师为辅助教学,负责操作训练指导。将教学班拆成3个小班(喷涂、调漆、喷涂前处理),3名教师在不同实训区组织教学,为使教学过程井然有序,教师固定,学生循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按照工艺化、规范化操作,并引入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提高有很大的好处。

(3)合理编排教学过程,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项目案例等,明确了“队伍集合―安全教育―任务描述―知识讲解―演示观摩―布置任务―工装整备―计划制定实施―紧急处置―完工检查―评议反馈”的规定流程,营造情景化教学的氛围,用企业运行的模式影响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以实践为起点,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师生互动,真正落实“学中做、做中学”。

(4)《车身涂装》课程的实操训练是以整个工艺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分项目教学,每个分项目的实操训练质量最终都会影响到整个工件的最终涂装效果。因此该课程的考核分为项目考核和成果考核两部分,教学效果评价应更注重工件的最终涂装效果,各项目考核的平均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40%,而工件的最终涂装效果占总考核成绩的60%,考核方式有笔试、技能测试。

4.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

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层次的合作,是对《车身涂装》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完善,学校应争取与各品牌汽车服务厂商合作,建立订单式培养项目,组建车身涂装班,要求合作企业提供部分教学设施和耗材,选派技术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在三年级时到合作企业进行就业实习,就业实习完毕后参加企业组织的资格考试和专业认证。校企合作可使校企之间的交流达到真正的双赢,企业可以在众多学生中挑选优秀的人才,学校能节约教学经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派遣教师到合作维修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践锻炼,了解最新的技术工艺,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总之,《车身涂装》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勤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分析与改进,丰富汽车涂装专业一体化教学真正的内涵,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车身涂装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2]刘国军.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

[3]徐少华.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4]吴复宇.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交通职业教育,2011,(3).

装修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汽车培训中心空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31.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对于汽车制造部门来说,高品质的培训中心对于顾客而言可以享受到特殊的购买和拥有的体验。某品牌汽车培训中心是一个以世界级环境为基础的人才培训基地,它将集培训、集会和行政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培训中心总建筑面积6343.4㎡,建筑高度10.90m。建筑主体采用钢结构,地上2层,局部1层。培训中心为高科技节能型建筑,大面积中空玻璃横纵明框系统幕墙与铝板构成了简洁明快的培训中心建筑外观。该汽车公司委托上海某专业建筑咨询公司进行概念设计。代建方需按照概念设计及相关技术资料为依据进行施工图设计。项目结束以后以概念设计及相关技术资料要求作为验收及交付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设计过程

在概念设计中提供了冬季和夏季的室内外计算参数。设计院设备专业工程师根据概念设计及建筑专业工程师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了施工图设计。后期空调专业分包根据精装修设计图纸及空调设备性能进行深化设计。根据合同要求,所有设计阶段的施工图纸和深化图纸需提交咨询公司审核并满足咨询公司关于图纸要求。

1、 施工图设计

(1)计算参数确定

概念设计中要求的室外计算参数夏季和冬季分别为36℃和-10℃,室内计算参数夏季和冬季均为22℃,同时要求室内夏季和冬季相对湿度计算参数为55%和40%。概念设计中的设计参数与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要求不一致,超出了国家标准。鉴于空调是高耗能设施,国家主管部门对设计单位有严格要求。根据规范要求,室外计算参数调整为夏季33.2℃冬季-12℃,室内计算参数调整为夏季26℃,冬季18℃。室内夏季和冬季的相对湿度计算参数为大于30%。

(2)设备选型调整

概念设计中要求整个建筑的空调系统采用VRVⅢ中央智能化空调系统。VRVⅢ中央空调系统具有直流变速、冷媒控制、静音和环保等核心技术。培训中心实践训练单元内的设备对室内净空要求比较高。VRV系统输送制冷剂到每个房间的风机盘管,所以不需要设计独立的风道(新风系统另外安排风道), 做到了设备的小型化和安静化,可以满足特殊设备对净空的要求及办公区域对噪音的要求。VRV空调系统可同时或单独运行16 组室内机,可对128台室内机进行定时运转控制,能够满足中央智能控制的要求,同时可以与中央楼宇自控系统连接,监控与控制每个房间及区域的空调设备。

基于培训建筑形式及室内房间布置,空调设备室外机需全部放在室外局部一层屋顶和二层屋顶。北京冬季1月平均气温-5-10℃,同时培训中心位于北京郊区。VRV系统当室外温度较低时, 系统的制热能力低下, 同时系统的制热启动缓慢,很长时间才能达到预设温度。低温制热时, 由于系统频繁的自动除霜, 破坏了制热的稳定性, 对用户的舒适度造成影响。二级压缩VRV 系统是一种针对低温制热性能做出优化的VRV系统。二级压缩系统在低温制热时性能显著提升节能效果显著,低温启动时时间短,自动除霜时间缩减,制热的运行更加稳定,提高用户的舒适型。在功能及设备选型上,实现了客户对VRV系统的要求;在技术上实现了冬季室外机制热快速启动的要求。因此二级压缩VRV系统是满足培训中心空调设备选择要求最佳选择。

2、 深化设计

(1)冷负荷调整

设计院根据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中系统总负荷为485KW,平均为102W/㎡。设计方案中室外机9台,室外机91台。

(2)精装修配合

客户对于高品质培训中心的需求需要高质量的精装修设计来满足。咨询公司提供的概念设计附件中提出了关于室内吊顶综合布置要求,包括空调风口位置。咨询公司要求空调专业分包深化图纸与室内精装修图纸保持一致。因此空调专业分包除了需要调整空调负荷,还需要根据精装修空调风口位置要求进行图纸深化。为满足客户夏季和冬季温度需要,空调专业分包进行深化设计需要调整室内及的数量及位置和风口位置。这些修改需要和精装修深化设计单位进行协调配合。

3、合同外要求设计

为满足培训中心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内部设有两个IT机房。在概念设计中,机房的温度及湿度要求和其他房间一样。在后期深化过程中,客户IT部门提出为保证机房设备正常使用,机房空调应满足恒温恒湿要求,其中温度控制在24℃,机房湿度要求45%-55%之间。同时空调设备需要有自动温控,断电自动重启,远程监控和自动湿度管理功能。为实现上述要求,代建方与客户沟通后提出机房单独采用精密空调方案。

三、设计过程需注意问题

1、客户需求与技术可行相协调

培训中心作为定制产品,代建方和客户之间有严格的合同关系,概念设计及相关技术资料作为合同的附件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为保证客户最终的验收及交付使用,设计过程应以客户需求为指导,充分尊重客户的需求。在满足客户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应考虑技术的可行性。VRVⅢ作为客户需求,能够实现节能及中央智能集中化控制。但考虑到项目所处地区冬季平均气温较低同时室外机处于屋顶等因素,最终采用二级压缩VRV系统为实现功能性与技术性协调统一。

2、统筹空调专业与其他专业设计

空调设计需要结构、设备与电气等专业等进行配合和提供技术支持。在设计院设计方案中,室外机9台,空调深化方案增加3台室外机,采用集中布置方式。培训中心主体为钢结构,室外机基础不宜采用混凝土基础,宜采用钢架作为基础。单台室外机重量约为500㎏,结构专业按照9台室外机进行结构设计,新增加3台室外机需要结构专业进行结构负荷,并对结构安全性进行确认。空调风口及冷凝管布置需要结合消防专业管道及喷淋、烟感等设备位置综合考虑。电气专业需根据空调系统深化设计的室内机及室外机数量及型号调整同步进行修改。

精装修设计的高层次才能保证培训中心最终高品质的效果。为保证后期精装修施工的效果,在图纸深化设计阶段就需要保证精装修设计与空调设计的协调。空调深化方案风口位置和精装修一次设计方案风口位置无法避免出现冲突,需要空调专业和分包和精装修设计单位有效沟通,多次修改精装修图纸方案和调整风口位置,最终确保空调图纸与精装修图纸一致。

装修培训总结篇7

接到指令,指挥员立即下达“火速抢修”命令。装备保障维修小组闻讯而动,派出丁忠军、崔凯等3名技术尖子组成支援小分队,对火控系统实施抢修。然而,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折腾了1个多小时,仍没有让火炮“起死回生”。

平时技术顶呱呱的技术大拿,为什么在新装备维修保障上“掉链子”?训练形势会上,旅长刘绍利责令装备技术保障官兵带着问题找根源。修理工小张直言不讳:主要原因是我们过于看重传统技能,忽视新技能的学习培训,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修理工“过时”的装备维修业务练得再到家,和新装备的系统维修保障要领也根本形成不了交集,致使维修技能挂了“空档”。装备助理员接过话茬,新装备配发到部队后,部分领导和官兵总以为这是新东西,用的次数少,不会出现技术故障、靠得住。就算出了问题,手中有技术大拿“撑门面”。谁知,真出问题时,临时抱佛脚也是在所难免。一位工程师讲:“新装备娇贵,要是在训练中掉了漆破了皮那还了得,平时只能当宝贝摆着,不敢大胆练,为此,修理工们只能凭以往的经验在战场上拼技能,一旦技术OUT了,出了故障肯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大家争相追根问底查症结,故障原因也渐渐浮出水面。

综合上述原因,装备部门归结出根源:新装备技术升级时,没有给维修骨干创造必要的学习培训条件,配发的新装备当宝贝摆着,不让修理工作实际操作维修,导致他们不同程度地出现“技能过时”、技术跟不上行情、“知识倒挂”现象,人才的技术能力与新装备保障的需求没有“合拍”。

装修培训总结篇8

根据当月计划任务安排与科长交办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分配绩效工资。将医院核算给科室的绩效总额,先提取基本津贴和备班费;其余绩效资金全部纳入工作量考核发放。每个员工根据量化考核表及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综合得分减去工作扣减分,按实际得分核算。考核实行积分制,总分不封顶。班长、设备管理员的绩效为全科全职医学工程师的平均分、维修工作量、管理工作中的扣减核算之和。每月汇总员工的工作量和所得实际分数要进行公示,为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2量化考核管理内容

2.1日常设备维修维护考核办法

采取维修维护不分区片,轮流派工方式进行。设备维护根据维护计划实施,给予0.5~2分/台(件)评价。设备维修根据设备维修的难易度,给予积分评价;模块板件故障首次被修复时将在考核中给予2~4分奖励。周工作总结(月基础分10分)。每周例会由每位工程师上交周工作小结,内容包括本周重要工作、未完成工作及存在的问题。小结中有缺项减扣1~2分/次,不能按时上交减扣4分/次。月查房记录(月基础分5分)。每月工程师对负责片区临床科室设备进行至少1次主动巡检,巡检记录中应有临床科室负责人的签字确认,记录不全记0分,并限期整改。

2.2设备安装验收和外修服务纪要

设备安装验收考核是根据设备分类和设备安装难易程度计分,评价分值为0.5~6分(见表1)。安装验收过程中存在责任过错的记相应负分。外修服务纪要考核。当外部工程师现场开展维修服务时,医院医学工程师须全程参与。外修服务完成后,需提交有外修工程师、临床科室负责人签字的外修服务纪要。每次给予0.5分评价。

2.3培训与基础技能考核

医学工程师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设备使用、操作和维护培训在当月可获得绩效积分;培训对象为特定科室,医学工程师在提交培训课件和培训签到表后,在当月获得绩效积分;培训对象为全院各临床科室参加,医学工程师在提交课件和培训签到表后,在当月获得较高积分(4分)。

2.4奖惩办法

奖励。①首次维修成功的设备模块板件,额外奖励积分2~4分;②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有贡献案例的工程师,当月额外奖励积分2~4分;③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当月获奖励积分4分/篇;④正面真实宣传科室工作的报道,并在院内网发表,当月可获奖励积分0.5分/篇。惩罚。①接到临床投诉,经查证属实,当事人扣减5分/次;②科室每月抽查责任片区,发现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记录不规范、漏填及错填,每本扣减10分;③工作不服从领导安排,或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每次扣减5~10分;④所负责工作质量有严重缺陷,科室下达书面整改通知,在整改期限每天扣减2分;⑤凡在办公期间上网打游戏扣20分。

3满意度调查表及其统计方法

满意度调查表由设备管理科设计,内容包括:维修人员工作态度和技能;工作及时性、主动性及责任心;设备维修周期;成本意识等10余项考核指标。由各临床科室科主任或护士长每月对保障区域医学工程师进行综合评价。采样调查表每月由设备管理科科长、管理员负责下科发放与收集,其统计方法:①每份调查表每项均为“满意”时,则该份调查表记为“满意”;②每份调查表有2个以下“较满意”时,则该份调查表记为“较满意”;③每份调查表有2个及以上“不满意”时,则该份调查表记为“不满意”;④每份调查表有4个以上“未接触”时,则该份调查表不纳入计分环节;⑤满意为98分;较满意为96分;不满意为85分。平均得分=(满意分数×份数+较满意分数×份数+不满意分数×份数)÷总份数。平均得分在97以上则加20分;在96-97之间则加15分;在95-96之间则加10分;在94~95之间则不加减分;90~94之间则扣10分;85~90之间则扣15分;85以下则扣20分。年终评优、评先严格以满意度调查表为准。

4绩效量化考核计算原则

(1)考核计算组成要素。包括:①日常设备维修维护考核(A);②周工作总结和月查房(B);③设备安装验收和外修服务纪要(C);④项目管理(D);⑤培训及基础技能考核(E);⑥考勤(F);⑦奖惩(G)。量化考核结果=(A+B+C+D+E+F+G)×(激励系数)。(2)激励系数授予原则。该系数不叠加,以符合的最高条件为准基础系数1.0。①获年终评议优秀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1(有效期1年);②获市内专业领域内奖项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2(有效期1年);③获省内专业领域内奖项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3(有效期1年);④获国家专业领域内奖项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4(有效期1年);⑤如有重大过失,受院内通报处分,经科室管理小组讨论,可将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系数调至低于基础系数。(3)最终考核结果。最终考核结果=量化考核结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工作中其他违规扣减。

5结语

装修培训总结篇9

一、定准目标,确立新的培养模式

国防生的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是围绕培养任职所需的能力素质而展开的一种军事职业教育。要培养出符合部队任职需要的合格人才,首先必须在把握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明确其职业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培养模式。

(一)把握岗位任职教育模式本质特征

岗位任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它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岗位关键任职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岗位任职教育的根本特征;第二,培养过程具有综合性,既要注重单科教学,还要注重多科综合训练,更要与部队建设相联系,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

(二)把握培训对象的特点

地方大学毕业生已经完成了本科学业,接受了系统、规范的学历教育,其知识、能力、素质特点可概括为几个字:“牢”,基础知识牢固;“高”,科学文化素质高;“实”,专业基础扎实;“强”,自学能力较强;“活”,思维灵活敏捷。这些特点为胜任部队技术岗位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部队任职岗位又对他们的政治、军事和专业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受训学员适应新的岗位任职需要,是任职培训的目的所在。

(三)把握新的教学定位

大学生岗前任职教育的教学应定位于三个方面:其一,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职业教育,必须突出岗位需要;其二,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本科后起点,突出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其三,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军事教育,必须强化训练的军事特色。一句话,大学生岗前任职教育教学定位应该是:职业-高等-军事教育。这种教育作为专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军事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续又与普通大学教育紧密关联。

二、强化任职教育,培养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

地方特招大学生岗前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学员毕业后的岗位是明确并相对固定的。这就决定大学生岗前培训的中心指向是围绕岗位任职做文章,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人才培养应该坚持实装、实用、实战思想,深入贯彻教为战、学为战、练为战的教学思路。

(一)突出学员岗位任职专业能力的培养

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员素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加强能力的培养是军队任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军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培养特招大学生专业能力重点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新型航空装备技术人才是直接从事航空维修和战斗保障的人才,他们的岗位在外场,成年累月经受酷暑严寒、风霜雨打和强噪音刺激的考验,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壮的体魄,就不可能顺利完成航空兵部队的作战训练任务。

装备维修操作能力。航空装备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高质量,首先看是否具有精湛、娴熟的航空维护维修技能,能干、会干、干得好乃至有绝活是这种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检验标准;其次看是否有发展后劲,能否适应装备发展。任职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第一任职能力问题,第二任职能力则作为其次标准。

应急作战抢修能力。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突发、快速、机动性强是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特点。一旦高技术战争爆发,敌方首先使用的是空军力量,大多采用“外科手术”式的方法,先发制人。从已经发生的几次现代高技术战争看,军事强国的空中打击力量占有明显优势,其中他们的飞机战伤抢修再出动率明显高于对手,成为空军战斗力的“倍增器”。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航空武器装备将处于劣势,为此,通过发展飞机战伤抢修专业,培养人才的快速抢修能力,提高我军空中打击力量,具有特殊的意义。航空装备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应该具备快速反应、快速出动、准确定位、快速抢修的能力。

(二)加强学员岗位任职管理能力的培养

加强装备维修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航空武器装备是高技术成果的凝结物,系统错综复杂,组织维修程序严格规范,对这样的装备进行维修,必须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新型军事航空工程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不但充当技术骨干角色,而且要带领所属成员一道开展工作。面对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航空装备,如果不具备维修的组织管理能力,就有可能铸成大错,给党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危及战友的生命安全,这方面的教训极其深刻。

(三)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制订配套教育训练计划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空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为满足航空机务工作岗位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在搞好课程体系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按照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内在规律,制订了《思想教育》、《军事基础训练》、《身心健康》、《多样化教学活动》、《文化活动》等5个教育训练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培训阶段的内容、要求和重点,科学安排、系统实施、集中组织,达到培养学员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如珂等.现代军校教学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2]张允利.把握任职教育特点,理清人才培养思路,深化任职教育教学改革[J].坦克兵学刊,2006(3)

作者简介:郭孝欢,女,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航空无损检测方向。

杨小林,男,副教授。 【摘要】本文结合军事航空工程技术专业地方特招大学生上岗培训实践,侧重探讨如何提高特招学员的任职能力素质问题。

【关键词】岗前培训 ; 评估机制 ;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28-01

在新的建军路线和方针指导下,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的军队干部,是我军军事人才体系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军队特招地方大学毕业生,经军校近1年岗前培训后分到部队从事军事职业工作,这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岗前培训工作。近几年军校培训地方特招大学生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军政素质为基础,岗位任职能力为指向,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才能提高培训质量,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一、定准目标,确立新的培养模式

国防生的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是围绕培养任职所需的能力素质而展开的一种军事职业教育。要培养出符合部队任职需要的合格人才,首先必须在把握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明确其职业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培养模式。

(一)把握岗位任职教育模式本质特征

岗位任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它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岗位关键任职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岗位任职教育的根本特征;第二,培养过程具有综合性,既要注重单科教学,还要注重多科综合训练,更要与部队建设相联系,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

(二)把握培训对象的特点

地方大学毕业生已经完成了本科学业,接受了系统、规范的学历教育,其知识、能力、素质特点可概括为几个字:“牢”,基础知识牢固;“高”,科学文化素质高;“实”,专业基础扎实;“强”,自学能力较强;“活”,思维灵活敏捷。这些特点为胜任部队技术岗位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部队任职岗位又对他们的政治、军事和专业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受训学员适应新的岗位任职需要,是任职培训的目的所在。

(三)把握新的教学定位

大学生岗前任职教育的教学应定位于三个方面:其一,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职业教育,必须突出岗位需要;其二,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本科后起点,突出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其三,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军事教育,必须强化训练的军事特色。一句话,大学生岗前任职教育教学定位应该是:职业-高等-军事教育。这种教育作为专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军事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续又与普通大学教育紧密关联。

二、强化任职教育,培养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

地方特招大学生岗前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学员毕业后的岗位是明确并相对固定的。这就决定大学生岗前培训的中心指向是围绕岗位任职做文章,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人才培养应该坚持实装、实用、实战思想,深入贯彻教为战、学为战、练为战的教学思路。

(一)突出学员岗位任职专业能力的培养

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员素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加强能力的培养是军队任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军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培养特招大学生专业能力重点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新型航空装备技术人才是直接从事航空维修和战斗保障的人才,他们的岗位在外场,成年累月经受酷暑严寒、风霜雨打和强噪音刺激的考验,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壮的体魄,就不可能顺利完成航空兵部队的作战训练任务。

装备维修操作能力。航空装备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高质量,首先看是否具有精湛、娴熟的航空维护维修技能,能干、会干、干得好乃至有绝活是这种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检验标准;其次看是否有发展后劲,能否适应装备发展。任职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第一任职能力问题,第二任职能力则作为其次标准。

应急作战抢修能力。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突发、快速、机动性强是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特点。一旦高技术战争爆发,敌方首先使用的是空军力量,大多采用“外科手术”式的方法,先发制人。从已经发生的几次现代高技术战争看,军事强国的空中打击力量占有明显优势,其中他们的飞机战伤抢修再出动率明显高于对手,成为空军战斗力的“倍增器”。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航空武器装备将处于劣势,为此,通过发展飞机战伤抢修专业,培养人才的快速抢修能力,提高我军空中打击力量,具有特殊的意义。航空装备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应该具备快速反应、快速出动、准确定位、快速抢修的能力。

(二)加强学员岗位任职管理能力的培养

加强装备维修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航空武器装备是高技术成果的凝结物,系统错综复杂,组织维修程序严格规范,对这样的装备进行维修,必须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新型军事航空工程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不但充当技术骨干角色,而且要带领所属成员一道开展工作。面对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航空装备,如果不具备维修的组织管理能力,就有可能铸成大错,给党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危及战友的生命安全,这方面的教训极其深刻。

(三)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制订配套教育训练计划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空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为满足航空机务工作岗位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在搞好课程体系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按照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内在规律,制订了《思想教育》、《军事基础训练》、《身心健康》、《多样化教学活动》、《文化活动》等5个教育训练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培训阶段的内容、要求和重点,科学安排、系统实施、集中组织,达到培养学员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如珂等.现代军校教学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2]张允利.把握任职教育特点,理清人才培养思路,深化任职教育教学改革[J].坦克兵学刊,2006(3)

装修培训总结篇10

关键词:变电检修;变电设备;仿真;培训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B

1.变电设备检修仿真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模块

1.1.主要功能

构建变电设备虚拟场景需要运用到数字化建模(即建立设备的正常、异常、故障和缺陷等三维实体模型)技术,模型建立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优劣,本系统中对变电站的所有一次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电抗器、电容器等建立了模型,由此形成了设备建模库,设备库还可对各设备正常和非正常(缺陷)状态的具体细节进行描述。仿真系统要求能在计算机上动态模拟变电设备安装和检修过程,并实现人机交互装配,直观和准确地表达其内部结构、各零部件空间关系,零部件浏览和分析、变电设备缺陷仿真、检修人员技能综合测试以及自动评分等等。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图1变电设备仿真检修系统的主要功能

变电设备检修仿真系统采用多媒体、三维图像仿真,集图片、图像、图形、视频、文字等为一体,整个变压器动态装配过程均以3D形式投影在大屏幕上,逼真地再现变电站现场设备的动作过程和设备运行状态。

本检修仿真系统基于DirectX9.0c来构建3D图形引擎,开发虚拟现实仿真系统,通过MFC处理系统用户界面,视景平台、动态装配仿真、零部件数字化建模、零部件缺陷仿真、检修技能测试等核心内容都是用C++来实现。

1.2.功能模块

变电检修仿真中心通过VR平台,按照仿真数据仓库中检修仿真算法,分设备类型、生产厂家、型号建立变电设备样本模型库;模拟各类设备的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案;分常规检修和故障检修两种方式模拟变电设备的检修过程。仿真中心通过算法接口和输入输出接口接收用户控制命令和返回结果数据。

检修训练中心提供人机交互环境,用户使用各类终端设备(鼠标键盘等),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在虚拟现实的界面发出各类检修操作命令,并通过算法接口与检修仿真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完成各类训练动作的执行。为检修人员的培训提供演示和交互操作两种培训方式。

管理监控中心完成各类设备部件划分、部件逻辑关系及其拆装顺序定义和维护;故障知识库中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检修推荐方案的定义和维护;依照《作业指导书》以及《现场作业工序工艺标准卡》等技术标准对检修流程进行设定或变更重组;并完成培训档案建立、培训题库建立、培训过程监视控制、培训过程回放、培训考核评估以及培训各类绩效指标的统计分析。它通过各类算法接口在VR平台上完成对变电检修仿真中心各类仿真模型的管理以及与变电检修控制中心培训管理人员的命令、指令、数据交互。

2.故障分析功能

2.1.故障信息

系统通过在线监测系统以及状态检修系统的联机分析,对故障的信息提供从故障的设备及其故障部件、部位的外部现象、到故障的变化过程、再到故障相关各类数据的全方位支持,为故障的分析和诊断提供从表面到数据的支持。

如变压器过热性故障,系统除了从设备模型给出温度计的读数外,还可以提供一个连续时间段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且通过在线监测系统提供各时刻对应油中C2H6、C2H4、H2、C2H2,CO、CO2等气体含量数据。

2.1.故障诊断及检修方法

系统根据故障信息,结合状态检修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的综合分析情况,给出故障的可能原因以及对应的检修对策指导。如变压器过热性故障,当存在C2H6、C2H4增长较快,可能有H2和C2H2,CO和CO2增长不明显的现象,导致该故障的原因可能就是变压器铁心短路,在系统图形界面上就会输出铁心短路的外部状况。用户可以点击相应的检修策略指导,系统会采用动画及互动的方式提供处理铁心短路情况的典型检修方法。

3.变电设备仿真检修系统的特征模型

在变电设备仿真检修系统总体设计初步完成后,即可进行特征模型设计。根据已经确定的方案和主要数据,按技术任务要求进行。变电设备的内部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为不规则几何体,要实现虚拟的装配过程必须先对基本的零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装配之前要进行总体规划,确定各级子装配和各零件的合理安装顺序。还要结合变电站的实际安装程序来安排虚拟场景中各零件或子装配的装配顺序。

以变压器为例说明,本仿真系统将变压器整体结构划分为六部分:总装、油箱、绝缘、引线、铁心、线圈,各部分通过相应的构件连接起来,其主体结构划分如图2所示。

图2变压器结构特征模型

变压器型号用于描述实体的几何形状,是造型中最主要的信息之一。主要参数包含变压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容量,连接组别,窗体的长、宽、高等信息。部件间的装配特征用于表达变压器结构的装配关系以及在装配过程中所需信息。构件间关系具有油箱、绝缘、引线、铁心、线圈等结构间的安装定位关系等。

4.基于虚拟现实的动态仿真流程

为了便于清楚地观察装配体结构及装配顺序,需要增加与虚拟世界的交互功能。而动画给了人们一个巨大的空间。用户在进入装配场景后,在任意位置点击鼠标,动态装配过程即呈现在窗口中。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动画的流程如图3。

5.系统实现技术方案

5.1.系统拓扑结构

本系统采用B/S的体系结构,系统的核心包含一个业务主机(包括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的功能)和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包含若干客户机、网络设备等等。

客户机中包括教员机和学员机,教员机通过与业务主机的交互完成对学员机下达各类控制命令,学员机接收并完成这些任务,同时操作过程同样通过与业务主机的交互进行数据和逻辑的通信。

5.2.平台软件

操作系统:根据实际选用的虚拟现实技术平台选用对应的操作系统。

数据库系统:本项目数据库系统有IBM DB2、Oarcle和MS SQL Server2005三种选择,建议本系统采用Oarcle 9i数据库。用于提供高效、海量的数据存储,建立数据仓库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和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中间件软件:采用JBoss中间件,用于提供web服务。

商业智能平台:报表工具采用eclipse birt;OLAP工

具采用mondrian,提供数据统计、分析和报表图标展现功能。

ETL工具:采用oracle ODI。用于完成与其他电力信息系统的数据同步。

5.3.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又称灵境技术,是90年代为科学界和工程界所关注的技术。它的兴起,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智能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界面工具;为各类工程的大规模的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新的描述方法。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这种虚拟的环境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构成的三度空间,或是把其它现实环境编制到计算机中去产生逼真的"虚拟环境",从而使得用户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的感觉。这种技术的应用,改进了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工程数据处理的方式,尤其在需要对大量抽象数据进行处理时;同时,它在许多不同领域的应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虚拟现实系统主要由以下模块构成

①检测模块:检测用户的操作命令,并通过传感器模块作用于虚拟环境。②反馈模块:接受来自传感器模块信息,为用户提供实时反馈。③传感器模块:一方面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命令,并将其作用于虚拟环境;另一方面将操作后产生的结果以各种反馈的形式提供给用户。④控制模块:对传感器进行控制,使其对用户、虚拟环境和现实世界产生作用。⑤建模模块:获取现实世界组成部分的三维表示,并由此构成对应的虚拟环境。

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平台的核心是引擎,它具有四个方面的接口,分别是算法接口、模型贴图输入接口、硬件辅助设备接口和硬件主设备接口。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平台通过这些底层接口向所有上层软件提供强大的功能支持。

6.数据存储及整合技术

6.1.数据存储

建立物理数据仓库的存储;提供集中的数据仓库管理界面来控制、监测和管理数据仓库的操作;为主题分析和决策支持应用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服务。

6.2.数据整合

ETL:包括数据采集、清洗、转换、汇总、加载,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建立数据仓库元数据中心存储;Webservice:通过XML交换数据,使系统之间即可靠的交换数据,又降低了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

6.3.数据仓库管理

包括元数据管理、ETL管理、数据复制与备份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等

7.数据分析技术

7.1.数学建模、数据挖掘

采用三比值法、TD图法、电研法、神经网络算法等有效的诊断算法进行故障诊断;利用时间序列神经网络模型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能力来预测设备的检修状态;

7.2.商务智能平台

提供包括面向主题的数据集市、即席查询、多维分析、企业日常报表、Dashboard等各种商务智能分析工具;提供一个面向主题的可扩展的应用分析环境;高效、灵活的查询、报告、联机分析处理以及预测功能。

7.3.业务优化平台

通过商业智能平台的多维分析应用、预测分析和OLAP应用来支持检修流程优化等生产管理应用。

8.结束语

变电设备检修仿真系统的应用,不但可提高变电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效率,同时缩短检修时间和快速恢复设备送电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