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反思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7 18:32:10

活动反思总结

活动反思总结篇1

校长:孙宝华

在学校团队精品课集中展示结束后,紧接着分语文、数学、综合三组进行了评课活动。其中,语文组的评课活动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按照从低到高年级的顺序由上课教师进行说课,代表五个备课组上课的五位老师结合自己的课例阐释了课堂设计思路和意图,并简单的点出了上课后的感想和不足。按照活动事先通知,在五位老师说课后,由每个备课组的组长进行评课,每位组长都根据年段语文学科特点,结合课堂具体情境一一指出了本组所展示课例的优点,并蜻蜓点水、不疼不痒的说了一点本组所展示课例的遗憾。

参加完语文组的集体评课,我心中有一种失落的感觉,总感觉这样的活动少了一种气息。程序化的发言多,个性化的发言少;唱高调的发言多,有异议的发言少;结论性的发言多,讨论争议的发言少。教研活动应该是基于问题研讨的平台,应该是智慧碰撞和思想启迪的摇篮。活动后,我同主持语文组评课活动的陈主任进行了交流和反思,并吸取了主持数学组活动刘主任的经验,围绕学校即将开展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会”,我们一起和分管主持这项活动的崔燕主任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旨在改变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逐步靠近教研活动的真谛,触摸教研活动的灵魂,营造浓郁的教研文化。

我们一起憧憬着理想的教研文化,期盼和等待着有思想有灵魂的教研活动。 “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会”随着崔燕老师的一节《城南旧事》拉开了序幕。那天,阶梯电化室里座无虚席,除了全校30位语文教师及没课的数学、英语等学科老师外,还有县教研室教研员和来自乡镇观摩的同仁。低、中、高年级三节课外阅读指导课,飘着浓浓的书香呈现在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师生面前。三位上课老师,三位读书引领人,指引着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童话的世界,心灵的世界。

课例的展示只是活动的一部分,重头戏应该是依托三节课例所引发的交流研讨。初冬的夜晚让路上的行人裹紧了外套,但学校四楼阅览室里却是灯火通明,正在进行的研讨会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老师心里暖暖的。在崔燕主任发表简短的主持词后,第一位发言的是上课的陈老师。陈老师结合课例讲述了开学以来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以来的收获和思考,同时提出了在行动中的困惑和问题。陈老师的发言引起了身边许多同事的认同,尤其是同段老师的思考。崔主任没有让下一位上课老师接着进行说课,而是接过陈老师的话题,将讨论之“球”传给了参与活动的老师。在简短的思考后,崔主任随机点名两位同段的老师发言,以打破可能出现的发言沉默。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实践和思考,当你给了他机会时,他不会让你失望,毕竟他们都是作为全县最好的老师走进实验小学的。因为是基于问题的发言,因为是基于经验的交流,因为没有评价的羁绊,让每一位发言的老师无所顾及,因而,他们的发言是积极的,是真诚的,是自由的。随着活动的推进,研讨会的气氛由平淡转入热烈,发言之“球”开始在老师们中争相传递。如何使用课外阅读读本?如何吸引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如何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何更好的使用读书卡?课外阅读课是否应该有基本的模式?……老师们结合三节课例提出了自己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又围绕以上问题进行着经验的分享和深入地思考。当每位老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时,他们似乎都成了活动的主角,每一个人的发言都是精彩的。积极的研讨让老师们一时难以从活动的氛围中走出,当两个小时的活动结束后,离开会场的老师们还三三两两的讨论着未完的话题。

两次教研活动,两方不同天地。在反思中改进,在尝试中提高。我们认为:

1.问题是教研活动的主题教研活动因问题而研,没有问题的教研活动是形式的,是浮浅的,是零散的。上述第一次教研活动没有形成互动的氛围,吸引广大老师的积极参与,主要是说课者和组织者没有通过课例提出典型的问题和困惑,而第二次教研活动的成功开展,前提是在学校下发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活动的主题“课外阅读指导课”,讲课者同时借助典型课例提出了自己在日常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老师们思考和讨论提供了载体。因而,在每一次开展设计教研活动前,组织者应当首先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所研讨的主题,最好提前将活动的主题和研讨的问题放给参加活动的老师,让每一位老师带着思考的成果、探索的经验和行动的困惑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2.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上述第一次教研活动中,发言的教师学校已提前通知,因而绝大多数老师不需思考只带着两只耳朵听就行了,而第二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鼓励每一位老师带着对活动主题的思考来参与,并要求人人发言。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合起来我们就有两个思想。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经验共享、智慧碰撞、思想激荡的平台和摇篮。我们应该鼓励老师们带着思考的成果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仅仅充当活动的倾听者,当我们把研讨发言的机会放给老师时,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不会让我们失望,那时,老师们就不会再望“研”兴叹,而是积极期待着每一次教研活动的举行。

3.主持人是教研过程的调控师教研活动的开展虽然是可以预设的,但在具体进行时,有时会出现发言的冷场,发言的霸权,或者发言离题等情况,影响整个活动的有效进行。因而,主持人要提前针对活动的主题和问题进行调研和思考,根据现场情景,努力做好活动的调控,既能将讨论之“球”及时抛给参与活动的老师,又能随时准确地接过发言老师抛过来的“球”,同时艺术的随机的处理教师发言中的“歪球”。

4.变“秧苗式”为“圆桌式”排座细节决定活动的成败,教师参与活动时的排座情况也影响着交流和讨论的质量和效果。第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采取传统的“秧苗式”坐法,不利于教师们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而第二次教研活动,我们按照“圆桌式”落座,让老师们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将挡在主持人、老师们之间的一面无形的“墙”拆除。

5.淡化对教研活动的评价因为第一场“团队精品课展示活动”纳入学校教研组评价和教师教研教改中,所以评课时,不论是上课教师,还是评课教师,都不想自我指出本组精品课的问题,更不想明显地点出其他教研组精品课的缺点,因此,出现了活动中优点多多、问题不疼不痒的发言。而第二场“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会”的举行,没有评价的功利色彩,只是本着经验交流和问题研讨的目的,因而老师们发言时的心情是放松的,是自由的,活动所呈现出的气氛是热烈的、是和谐的。

水波平静的教研之水是难以触动老师们心灵的,只有涟漪荡漾的教研活水才能洗礼老师们的思想,激荡老师们的智慧,激发老师们的研究热情,那时,教研活动才会走进老师们心灵,他们才会寄予教研活动以美丽的期望和幸福的等待,教研活动才真正成为助推教师自觉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摇篮。

活动反思总结篇2

1、加强领导,深入贯彻

(2)段下发了《关于在全段迅速开展“三整顿”和“五查”活动的通知》,要求管内各单位精心组织、集中力量、扎实推进本次大检查活动,并且,为使活动真正取得成效,段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手,成立了以段长XX、党委书记XX任组长的活动领导组,并建立了水电、房建、物管三个专业检查小组,同时在活动时间、要求、内容和形式上做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提出了以查领导、查作风、查管理、查标准、查成效等5大项21小项的检查提纲,内容包括查干部作风、查设备隐患、查值班纪律、查制度落实、查操作规程、查作业标准、查工作成效、查安全责任制等。各业务科室、车间在段指导下,行动迅速、雷厉风行,均下发了文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做到有组织领导、有计划安排、有检查内容、有总结整改,从而为此次活动开展得扎实和细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教育,全面宣传

(1)各车间管理干部对本车间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安排、检查、总结和整改等工作亲力亲为,首先,各车间在活动的宣传发动阶段,分别组织召开工班长安全例会、职工大会等,逐级传达会议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全员签名签字活动,并写出了个人反思总结。同时进行“三整顿”和“五查”活动的深入宣传和贯彻工作,做到传达到位,不漏每位职工、不留一个死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全段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浓郁的活动高潮。

(2)利用段党内简报、支部小报、橱窗、横幅、板报和标语等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用舆论导向激发干部职工地参与热情,让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规范自己的行为、注重安全生产变为自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本次活动中,我段共悬挂横幅6条,办专题橱窗2期,张贴安全生产标语28条。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参与“三整顿”、“五查”活动的热情,使安全生产真正进入了职工心中。

[NextPage] (3)充分发挥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优势,由段党总支牵头、由工会、团委负责组织了一支宣传小分队,就如何开展“三整顿”、“五查”活动、打好提速攻坚战、争创模范铁路局、促进和谐铁路建设在各工班间进行巡回宣讲。同时,各车间针对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就此开展了“安全在于高标准”、“树立高标准、完善高标准、落实高标准、实现高标准”等演讲和座谈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的安全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觉性。另外,管内各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等部门也组织召开了工班安全民主分析会,及时了解职工安全思想状况,做好职工的安全思想稳定工作,针对性地开展了安全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各级人员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自觉性。

二、加强安全管理,深入自查整改,以实际行动扎扎实实推进活动

为认真贯彻“12.30”集团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三整顿”、“五查”活动落到实处,我段制定详细的自查提纲和工作程序,做了如下工作:

2、狠抓了职工队伍的休整和安全再培训工作,组织了对电力运行、检修、试验等人员的“两票”强化训练,强化了全员的遵章守纪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组织部分干部职工在段俱乐部观看了3部安全生产录象片及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6集大型记录片《大动脉》,在全段掀起了各级人员学安全、懂安全、要安全、保安全的高潮。

4、根据活动要求,在管内各单位进行自查、自纠的同时,段组织了全方位的安全大检查,检查由段分管领导带队,组织专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了横到边,纵到底,细致入微的检查,上自各车间的刀闸线路,下自各泵房设备及高低压线路,特别是对贯通线、上水栓等与行车有关的重点设备进行了日常跟踪和针对性检查。本次大检查,不流于形式,随查随纠,按照五定原则制定强有力的措施立即整改,使一些长期存在的惯性违章杜绝了、设备隐患根治了、安全漏洞堵住了,为春运及第六次大提速的到来开创了一个队伍稳定、安全有序可控的良好局面。

6、强化安全监察的作用,制定和完善了安全监察职责及量化考核办法,要求各安全监察深入一线,认真查摆问题,对于各类故障的分析调查工作,安全监察必须亲自到场,对于“不下去”或者“下去了但发现不了问题”的坚决调离监察岗位。通过这些举措,有效的解决了监察工作不上心、不尽责、不作为的问题,使得全段安全监察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活动反思总结篇3

今年的4月份,我就开始策划今年的六一能够多点参与的学生,对于孩子们来说,多么期盼一年一次他们的节日啊!我想在内容上丰富点,时间上不要太长,学生参与面能多些,这样的儿童节他们将会更喜欢,印象更深刻,也更能宣传好咱们的学校。要是能有赞助商就更好了,使得效果更明显。

1、新队员入队仪式

2、颁发各种荣誉证书

3、表演节目

4、颁发节目奖

当时我是这么想的,这样的节日,孩子们拿着奖状回家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所以在奖状的数量上我增大了量,每班将有12名的学生获得各种称号的奖状,宣传班主任尽量让这些奖实至名归,让更多的学生能站到主席台前拿到奖状。

1、我设计了一个庆六一的活动节目申报表,很正规的,让班主任填写节目的名称、串词、节目伴奏形式等,班主任认真填写,让这个活动更加正规化。我也将这些节目进行合理排序,穿插各类节目,让学生不会疲乏。串词我都设计在主持稿当中。

2、可是收集完节目表之后发现节目太多了,有的班级报了3个节目,时间太长,学生坐不住怎么办?于是我把前两项和第四项放在了5月31日,这样6月1日这天就是纯汇演,尽情的享受六一的快乐。

3、在汇演的前几天,学校以薛文银为首的给主要负责台前幕后的开了个会,把各个细节考虑的周详,确保六一顺利进行,圆满成功。

4、六一前我们进行了彩排,并且打分评奖,针对一些问题我又设计了新的六一那天的节目单,把每个节目的问题写在了备注后面,发到每个班主任手中和负责台前幕后的老师手中。

5、这次的节目多,内容丰富,但是依据以往的经历,每次节目与节目之间,总是有学生喧哗,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现场抽奖送礼品的活动,提前让家长、学生、老师把名字和对六一的祝福写在一张纸条上放在抽奖桶里。我提前预约了三家杂志社给我们提供一些小礼品或是玩具书籍等等。让每个节目中间上下场花费时间长的就进行抽奖,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到了舞台,效果不错。

六一那天就是需要良好的音响效果,于是广播室的音响成了我头疼的事情,担忧的关键点。多次配合戴校长、高主任、窦老师调试音响,直到放心为止。

对于主持人我想用新人,让四年级的学生有机会主持,也更好的能够参加明年区里的主持人比赛,给新人机会。提前给他们背诵主持稿,设计更好的串词,让他们能够胸有成竹的主持学校的大型活动。衣着上也有明确的要求,大气,语言具有煽动性。

1、今年我还觉得要是还有亲子的节目和老师的节目,将是更好的使得家校共同育人的目标。

活动反思总结篇4

关键词:元认知 反思能力 原则 途径

一、问题的理论基础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从元认知角度来考虑,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它同时也是认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元认知过程。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从新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查、分析和思考,能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学习策略、过程及结果,能培养自我监控、自我改进的能力;通过反思,可以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反思能力培养时要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认知活动是学生自身的高级心理活动,对这个活动进行认知调控,无疑是在主体内进行的,所以,学生必须学会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调控。教师要告诉学生反思的重要意义,教给他们基本的方法,提供必要的训练,通过反馈,不断加以矫正,从而使之强化、内化,把活动主体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2)渐进性原则:和认知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从他律到自律,从单维到多维,从浅显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正基于此,我们在对学生训练时,切勿急躁,要遵循规律,分成阶段,逐步实行,既要有序,又要有层,让学生在反思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3)反馈性原则:反馈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有反馈才有培养方法的改善,才有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反思活动做出评价,在评价中促使学生自己反思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并据此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并最终形成自我反馈能力。

三、培养反思能力的途径

1.激发反思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德·卡德纳指出:私下的沉思会发展他们的内省能力。在新课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学习新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不能一味地“教”到底,“学”到底,学生需要“沉思”的内容、时间和氛围。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以问题来促进反思,通过反思来生成更多的新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反思和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或者,教师还可以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如:教学质量守恒定律后,我告诉学生:4g硫和4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8g二氧化硫;又问:若是2g硫和6g氧气反应,可生成多少二氧化硫?6g硫和2g氧气反应,又生成多少二氧化硫呢?刚开始,学生回答还都是8g,我笑着摇了摇头,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自觉地进行反思,发现后两种情况没有恰好完全反应,从而巩固了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认识。

2.创设反思机会。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我们尝试分下列几个阶段为学生创设反思的机会。

(1)学习新知识前反思。学习新知识前反思指向于未来学习,是对准备学习新知识进行的反思,它是建立在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学习结果的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的。如:在教学如何书写化学式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已给过的一些简单的化学式,学生写来了CuO、MgO等,甚至还“自作聪明”地写出了氧化铝AlO。(当然,这还是好学的学生经过一番反思、总结的结果;还刚好为我课堂教学所用。)

(2)学习新知识中反思。学习新知中反思指向于当前学习,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如:在教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我们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相比较,从而巩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

(3)学习新知后反思。学习新知后反思指向于过去学习,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刚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时,我每节课后都给学生布置课后反思提纲--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对今天这节课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的反思,促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推动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使反思伴随着自身的学习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不断提高反思能力和学习效率。

3.教给反思方法。为使学生形成反思能力,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的:

(1)自我提问。教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可以设计哪些方案”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2)自我总结。如每节课后,可引导学生总结;每一单元学完,又可引导学生总结,建构化学知识体系;每次考试后,还可要求学生总结得失……

活动反思总结篇5

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可见数学活动经验与“双基”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认识和意义,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途径。

关键词: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作为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让我们数学教师深刻认识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它形成于学生亲身经历的、主动参与的,并在其中收获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思想,获得情感体验的数学活动之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增强,还有数学思想的积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一、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

活动是一个过程,既是实践过程又是思维过程,还有情感认知过程。学生在教师的课堂特设活动中,经历独立思考、反思质疑、探索实践、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富有个性特点的感受体会领悟,形成经验。这份经验或许是活动当时感悟的经验,或许是是活动后反思总结的经验,既可能是自己摸索出的,也可以是受别人启发而获得的。重要的是这些经验必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逐步转化与建构而被自己消化与吸收形成自己的认知与领悟,唯有如此的活动经验才是真正的学生自己的活动经验。活动经验的形成必须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包括学生行为参与、思维参与以及情感参与等,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经过自我探索、参考模仿、他人指点启迪等而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内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进而获得数学学习的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活动体验,积累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能够参考借鉴的实践经验、学习经验、思维经验、思考经验,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领悟。

二、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意义的认识

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过程,是教师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思考、猜测、推理、反思等“做数学”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从数学思维角度进行思考,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具有个人特征的感性认识、情感体验形成数学意识,并将这种学习经验应用到后续数学的学习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此外在数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经历数学思维、数学思考的过程,经历独立思考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其中学生除了获得演绎推理的经验还能获得合情推理的经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情猜想,获得依据已知条件预测可能的结果或根据给定结果推测问题成因的学习经验,是数学创新意识的开始,是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途径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数学思维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经验理解,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借鉴反思而构建自己对数学的认知与理解,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数学再创造的过程。

(一)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获得数学的积累

比如,在认识“中心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转一转等实践操作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获取认知经验。再如学习“三视图”时,让学生自制学具、亲自观察,用相机照一照或用笔描描不同侧面的轮廓,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不同角度的平面图形,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二)在数学思维层面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精确的计算以及严密演绎推理经验固然重要,但数学的思维中的合情推理经验更值得我们关注,它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质疑验证、归纳概括等过程。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我们可以采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逆命题真假的判断来推倒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教学过程如下:教师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相关知识,接下来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什么,由此引发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猜想与探究,同时能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各性质定理逆命题的真假,教师通过原逆命题这种对比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在思维上能很容易的区分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方法的不同,把握两者各自的作用。接下来学生通过猜想归纳、合情推理能力等数学活动,经验与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丰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在总结反思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次数学活动结束时的总结反思环节对数学基本活动的积累非常重要,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学会学习,收获经验。学生的反思总结要有对知识认知的反思总结,将知识进行对比、系统化归纳、联系性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收获知识学习经验。又要有对过程方法的回忆归纳,让学生感悟学习过程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感悟不同方法的运用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而积累学习经验。还要有对数学思想的思考领悟,收获数学学习的精髓,让学生终身受益。更要包含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反思体会,让数学的学习上升到做人的高度,通过反思敢于克服困难,建立信心的心理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情感、意志品行方面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学生的总结反思既要有口头的更要有书面的,学会书面梳理自己的反思总结能更好地让自己收获活动经验。

作者:李芳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活动反思总结篇6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各行政村及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汲取“4.13”固县乡石泉村、柿庄镇峪里村森林火灾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排查,彻底扭转森林防火工作的被动局面,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进一步查错纠弊、堵漏补缺,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措施,强化源头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坚决杜绝森林火灾事故再次发生,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

二、活动时间

从4月25日起到5月31日。

三、活动内容

以“4.13”森林火灾事故为鉴,坚持立足事故查原因,着眼反思促工作,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通过深刻反思,真正理清认识、触及思想,认清表象、探及根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反思:

一是思想认识方面。是否认真汲取 “4.13”森林火灾事故教训,在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视;是否存在麻痹侥幸思想和工作松懈问题;是否存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仅停留在贯彻会议精神和收文件通知上;是否存在上紧下松、时紧时松、顾此失彼现象。

二是制度落实方面。森林防火各项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停留在表面上;是否能够按规章制度办事;是否存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是否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是否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巡查登记、整改、建档工作。

三是责任落实方面。防火责任是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山头、地块;是否把防火任务具体量化、细化;村主干是否能够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靠前指挥等。

四是队伍建设方面。工作职责、岗位职责是否落实,工作纪律作风是否严格过硬,工作程序是否规范、有序;森林消-防-队伍是否按照上级的要求标准加强建设,是否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演练,扑火机具、物资储备是否齐全管用。

五是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在野外用火排查中是否真的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野外火源管理措施是否做到了及时、有效,是否做到隐患排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六是应急处置方面。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便于操作的森林火情应急预案,发生火情后是否能够按照应急预案的有关程序进行处置;是否严格执行火情报告制度,是否存在迟报、瞒报现象。

四、实施步骤

本次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25日至4月30日)。认真贯彻全镇安全生产反思月活动会议精神,成立活动领导组,制定“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在全镇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氛围。

(二)查找问题阶段(5月1日至5月10日)。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讨论、反思会等形式,认真查找在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制度完善、火源管控、预案制定、设施配备、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经费保障等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要结合春季森林防火大检查,坚持拉网式大排查与重点林区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各村自查与县、乡级督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加强对各村在森林防火方面存在问题的排查,检查覆盖面要达到100%,问题整改率要达到100%,真正做到彻底查、查彻底,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三)整改落实阶段(5月11日至5月25日)。通过查找,对查找出的问题要进行登记梳理,并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时限,做到整改内容、标准、措施、时限和责任人“五落实”。同时,各村、各有关单位要结合这次“反思月”活动,总结经验,制定切实符合本辖区实际的森林防火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开创森林防火工作新局面。

(四)总结提高阶段(5月26日至5月31日)。“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结束后,各村要对本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巩固扩大活动成果,并将活动总结及时上报镇林业站。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镇 “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林业站,办公室主任李克诚(兼),副主任侯风程。办公室负责“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的总体安排,跟踪了解活动进展情况;负责“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有关情况的收集、汇总、梳理、通报等工作。各村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村的“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具体工作方案,并于2015年4月30日前报镇领导组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开展“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是强化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森林防火,预防和杜绝森林火灾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各村、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把“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列入重要工作内容,摆上领导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

2、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成立相应的“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森林防火反思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活动反思总结篇7

内涵解析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既有“教学的反思”,也有“反思的教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为在实践中反思,对实践反思,为实践反思。

反思性教学不全等于教学反思,因为它不仅强调教学反思,更强调在此基础上有更加合理的教学实践行为。反思性教学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法,它不以某个概念化的、静态的教学法去规范具体的、动态的教学实践,而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

反思性教学不同于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教学评价一般是指对教学的价值判断。教学反馈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产生在学生身上的学习效果作为新信息返回,影响并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当然,反思性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也常常离不开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

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习惯,具有内隐性和内需性,是出于内心,源于思考的,基于职业自觉的反思,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如果教师们的反思意识淡薄,把教学反思当成是一种既定的工作任务来接受,而不是当成一种基于主体教学的需求,就不会变成自觉自愿的行为,就会扼杀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生命之花,也会吞噬了教师主体性反思的智慧之果。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敷衍应付,很难有实际效果,二是隔靴搔痒,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深层次的反思;

反思需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作引领,反思是在某种理论和观念的引领下进行的思维活动,科学的教育理论、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反思性教学的参照,如果缺失了理念,教师的反思就会失去了方向,教师的反思也会失去了依托,教师在反思的路途中就会缘木求鱼,劳而无功。

反思需要时间与空间,反思性教学的行动基础是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知识和技能要随着市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而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础,也是反思性教学的行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反思的能力、水平,影响反思的效益,而我们的教师专业知识有待丰富,专业技能尚需提高

理论依据

1.杜威的教学论:杜威强调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性,重视反思思维。依据思维的五个阶段,他提出了教学的五个过程:第一,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情境内部产生一个问题;第三,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通过应用来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当代认知心理学:全面揭示了人的认知过程和因素,并从科学角度对元认知(即反思)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元认知“是人们关于自身认识过程、结果或与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如与信息或材料有关的学习特征的认知”。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调控三个因素。元认知知识是人们对影响自己的认识过程与结果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在元认知活动中获得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包括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原认知调控,是主体凭借元认知体验的力量运用元认知知识对认知活动不断进行评价、调节的过程。元认知理论的形成,深化并拓展了反思的观念,不仅使反思的内涵与步骤等更清晰,更易理解与把握,而且使反思由昔日单纯的心理现象变成一种实践行为,直接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

3.批判理论: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从30年代起创立的复杂的思想体系。批判理论主要在以下几个问题上,为反思性教学提供了根据:一是伦理学基础与教学互动的规范,二是教学与民主,三是教学的状态和文化体制。

反思性教学实施途径

作为教学管理重要手段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重要保证的反思性教学,其实施一要遵循内在的规律,二要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实践模式。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结合拉伯斯凯反思性教学模型,我校大胆借鉴,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反思性教学实施途径,即反思性教学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动力(动机形成阶段),二是行动(进行反思阶段),三是结果(解决问题阶段)。这三个部分是互为因果,螺旋上升的一个统一整体。

首先,在这个系统中,“动力”是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起点,这个动力既有来自于教师主体的前瞻性理念和内在需求,也有来自学校外部的硬性规定式的反思机制和和范式管理举措,只有两者恰切的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促使老师们去进行“反思的行动” 亦即“在实践中反思,对实践反思,为实践反思”。

培养教师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厚积老师的理论功底,注重专家引领,拓宽老师的视野,对于开启反思性教学行动显得尤为关键。

其次,“反思行动”总是处于特定的情境中,并指向特定的内容:实践的与理论的。而“在思考实践问题时,理论观点被孕育起来,并被纳入分析之中。相应地,一种判断标准或教育原理被评价的过程中,实践的意义得到总结和探讨。因而,创设情境就成为反思行动的起点,主要包含这样一些内容:确立主题,制定方案,营造氛围,确立载体。具体地说,就是在反思行动开始时,先确立反思的主题,如我们在每个学年围绕“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有效教学”这个主题举办的青年教师活力课堂优质课大赛、中层干部相邀听课、市区学科带头人示范课、课题研究课、振兴课堂教学大赛暨“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让老师们围绕主题进行反思的行动。然后制定详实可操作的方案,如在举办青年教师活力课堂优质课大赛活动之前,就活动的范围、形式、环节等方面进行周密的部署,并从六个方面规范了参赛的具体内容、时间和要求,明确了奖项设置和评价标准。针对课堂教学大赛,出台了教师和学生“专业基础课活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实训课活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文化基础课活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规范了课堂教学大赛的评分标准。对“教学设计”体例也作了统一要求,并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的评比上作了量化细化,为评委的打分提供了尽可能科学的依据。详实可操作的方案,让老师们可以执行操作,进一步明确反思的内容,营造反思氛围,给反思性教学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载体。

在氛围营造的前提下,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先进行“问题界定”,进行手段和目的分析,亦即立足课堂、攻坚课堂,开展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让老师们围绕整个教学流程进行课前、课中或课后反思,然后通过“竞赛争优”达到最终目的。如我们举办的面向全校所有一线教师的振兴课堂教学大赛暨“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就是以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教师自我反思的五年高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为引领的。在举办课堂教学大赛的同时,同步举办课例大赛、反思大赛、说课大赛。让老师们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将反思深植课堂,在课堂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不做没有理念引领的课堂教学,不做没有理论支撑的课堂教学,让实践与反思交织,教学与科研一体,竞赛与常规并行,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互融。以此进一步营造反思的意识和氛围,激发教师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研究的意识,从而提升教师反思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然后,及时进行总结概括,交流表彰,笔耕升华。如为了总结经验,展示活动成果,进一步彰显反思的力度和效度,我们相继隆重举办了首届反思性教学论坛、教科研工作年会、青年教师活力课堂优质课大赛、振兴课堂教学大赛暨“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总结交流表展会。我们不但对所有获奖者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就活动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点评和反思,而且还让老师们走上讲台,尽展老师们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和感悟。我校还及时将老师们的反思成果辑录成册,用以记载老师们在反思途路上探索的珍贵足迹,也为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范式和超越的蓝本。

在反思的过程中,反思型教师,只要有可利用的新的根据或信息,就会重新考虑结论或判断,因此“质疑”应该是反思型教师最重要的心态,也应该是是否具有反思性思维的不可或缺的品质。不过,反思性思维,即使是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也不会直接形成变革。所以,美国杜威看到了把思想变成行动的重要性,倡导思想开放性、责任性与执着性的态度,亦即对于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转化成反思性行动的必要性。这也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做出任何选择或行动时,都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将给学生带来何种影响进行反思。因而开放性、责任性与执着性是实现反思自觉发生的不可缺失的关键态度。

活动反思总结篇8

[关键词] 培养 反思能力

新课程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结果进行检验和再认识的过程。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务、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因此,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价值。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反思的目的和意义

认识活动是学生自身的高级心理活动,对这个活动进行认知调控,无疑是在主体内进行的。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所进行的活动是主体意识的表现。所以,学生必须学会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调控。反思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明确自我反思的含义和意义,根据自我反思的主体性原则,我们必须对学生说明培养的目的和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培养能否成功。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尝试错误,引导其反思,然后改正错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反思能帮助其修正错误,从而激发反思,并达到强化反思的目的。

二、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中学会反思

课堂教学包含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有四大要素,即:动因激起、内容组织、过程安排和结果利用。一堂好课必须做到激发所有学生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从内心去体验,去创造性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有积极情绪支撑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就要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不可或缺少的。

案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影像和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使人兴奋的学习情景。如播放配乐解说与水有关的录像或影片(如海水之波澜壮阔、滔滔江水之汹涌澎湃、林间涓水之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绵绵冰山之晶莹剔透等),使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水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的美。相反,学习水污染时可以播放排污和污染造成危害的影像或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污染带来的严重危机。并反思一下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

1、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环境问题?会造成什么危害?

2、为了避免水体被污染,主要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保护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4、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三、在探究中学会反思

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重构自己的理解,激活个人的智慧,并在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超越已有信息的信息。反思学习的核心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在探究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学生进行反思:

1、为什么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2、变浑浊的物质有什么特征?

3、若往变浑浊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二氧化,它又会变澄清,为什么?

通过反思,学生加深了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重建了二氧化碳的知识结构。

在探究新知识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

四、养成检验习惯,在检验中学会反思

学习完新内容后,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完善,要求检验表达是否简明、流畅,每一步骤是否合理、准确、是否完整、全面,这是对学生具有反思意识的第一层次的要求。教给学生检验方法后,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运用方法,自觉复查检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在学生初步具有了反思检验的习惯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反思总结构的习惯,以建立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研究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平时我们常听到学生把“粗心”二字作为解题错误的借口。其实,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养成反思的习惯,努力寻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在日常学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一般常见的错误类型有:审题不细、概念模糊、运算失误、思维片面、书写杂乱等。

(二)总结好的经验、方法,提高能力

有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我们解题开始无从下手,忽而豁然开朗,这时,要反思“一帆风顺”的原因,否则下一次遇到同类题时仍有“触礁”的可能。反思时,可想一想自己是从哪方面入手的,沿着自己思维的踪迹重温一遍其中运用了什么有用的方法,为什么自己能得出简捷的解答。

如:

1、题目的内容是什么?反思一下,有没有理解错?

2、本题是怎样做的?其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是什么?

3、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不这样做行不行,有无别的方法,这些方法哪个最好?

4、如果当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问题将会出现何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5、该题所使用的方法,技能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6、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哪些基本方法?

五、养成总结习惯,在总结中学会反思

善于总结,就是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有意识地去启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归纳总结,力图从解决问题中找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用现在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后来问题的解决。

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自我反思

1、这个原理说的是什么?

2、这个原理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3、我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个原理吗?

4、这个原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适用于哪些方面?

5、该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哪些科学家做出了主要贡献?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6、学习过程中,我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换成别的方法是否会收到这样的效果?

7、我能用这个大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吗?

六、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纠错、改进提高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有反思习惯的学生,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会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自觉、主动的反思。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反思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对学生的探究与反思要适当给予肯定,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很开心,其反思意识会更强烈。

总之,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是原认知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和认知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从浅显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训练时,切勿急躁,要遵循规律,分成阶段,逐步实行,让学生在反思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上、下册。

活动反思总结篇9

既然学生反思那么重要,那么学生反思什么呢?我觉得学生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反思。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现在的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教师的教学应着力于这方面,但我们以前没有指导过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如果学生还是循规蹈矩地按老师的反思去做,这与以前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没有任何区别,还是被动的。如果学生能自觉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并在反思中形成课前主动地认识、探究,课上积极地对话、思考,课后学会整合、深化和积累,让学习成为一种需求,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那该多好。而这一切需要不断地反思,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才能得到。所以教会学生学会反思过程和方法,我们的教学才更有前进的动力。

2.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是否生成

有了过程,还要关注到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否生成,而且要让这种意识时刻存在于脑海之中。如果是这样的学习,学生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并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一点在作业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学生一定要通过作业多问问自己,多反思自己,通过作业生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中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感悟,才会真正长大。

如何去反思呢?

1.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反思

在提出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在记忆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的内容、类似的情境、类似的方法,从而猜想本课内容的探究方法。只要引导学生反思上节课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猜想,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反思的优势所在,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反思,有利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2.在自学探究活动时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一套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的起点,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找到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是学生反思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激发反思的动机,抓住反思的契机,才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反思。

3.在出现错误后引导学生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利用学习错误,及时引发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而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如何把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呢?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在改错时进行反思,让他们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这次出错改错,你的收获是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或因粗心或解题习惯不良或对知识理解不够、掌握不牢等。学生找准了缘由,对症下药,不但知识得到落实,好的学习习惯也会在反思中逐渐养成。

4.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反思

在数学活动结束后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结论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事实上,学生不仅仅是被反思的对象,而且是反思的主要收益者。在反思中自我评估,自我修改,从而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又是如何学习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当数学活动结束后,我经常安排反思“三步曲”,要求学生在得出结论后,先个人(小组)反思,再在汇报交流时集体反思。三步曲的第一步是“这个结论对吗”,引导学生反思所获结论的合理性;第二步是“这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法;第三步是“刚才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让学生回顾与分析探索的过程,从中总结经验,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反思三步曲的训练,许多学生觉得自己解题越来越有心得了。

活动反思总结篇10

关键词:教学反思 教学

孔子讲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针对学习者来说的,对于教学活动实施者的教师来说,教而不思就会教条,程式化、生产线化,从而使课堂教学枯燥而且乏味、缺乏活力。作为教师个人进步来说也难以取得质的飞跃。伴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大部份教师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学习精神,可在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有较大空白。一位著名老师曾经在《说反思》一文中这样说道:反思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教学者的自我觉察来促进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意识,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也可以说,他的教学是不完美的。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我在这里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不管在客观上还是主观上教学反思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从具体的教学实施来看,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大部分。事实上教学反思是教学评价过程的具体实施,是教学过程全程控制的具体体现。

从行为控制论来说,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后要及时的进行自我的思考: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态、语言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引导、提问方式、教学效果等等诸方面的问题。不仅教师要如此,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后的总结归纳思考提升为主的学习后的反思。从过程控制论的角度来说,课堂组织教学过程的结束只是过程实施的一个环节,还需要进行即时的总结提高――教学反思。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要求教师必须进行教后思考:适时恰当的进行教学行为的保持、调整、修改甚至改头换面。原因是:课堂情景的生成性、教学对象的能动性、教学主体的能动性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相互作用。从反思的内容上来说,笔者认为可以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对经验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训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1、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3、反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

二、教学反思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教师成长的速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促成和体现了教学相长相互作用。有什么样的思考评价,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就会导致与之相适应的结果。教学反思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也就是说教师自我的教学反思具有引导自己朝着自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乃至教学理想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要迎接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就要努力把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提炼、升华的过程,它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得出新的教学规律,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教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精心总结的教学反思记录,可以为写作优秀的作品或论文奠定一定的基础。现如今,许多学校的备课本上都设有“教学反思”这一内容,然而部分教师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敷衍塞责,这种对待教学反思的态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教学反思”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而这种反思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酝酿,思考,琢磨的结晶,绝不能只是肤浅地笼统地随意待之,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因此只有认真,端正,执著地对待教学反思,才能早日拨开遮在课堂上的迷雾,让现代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能够有自己独到的思路、方法进行反思的教师一定是教师中的佼佼者。”作为教师必须理解并运用教学反思的实质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像于漪、钱梦龙、斯霞、丁有宽等名师,无不是从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考出发进行教学研究而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