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结束语十篇

时间:2023-03-16 23:16:36

活动总结结束语

活动总结结束语篇1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结束语 设计策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是成功的另一半。准确、恰当的结束语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从而为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束语这一教学环节,对于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结束语的功能与作用

课堂结束语是新授结束时,以精练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总结,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1.归纳总结,点明主题。

结束语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

2.承前启后,连接要点。

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束语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情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3.加强实践,培养能力。

新课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或提出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知识的运用巩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4.设置悬念,引导拓展。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束语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二、结束语的方法和功效

结束语有许多种,不论哪种都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吸引到结束环节上,使他们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1.首尾呼应。

生物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可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奇。另外,还应处理好这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2.讨论比较。

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分析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同点,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

3.达标巩固。

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下面或下节课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的调整信息。达标巩固包括实验操作、习题训练,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做题组测验、解题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练习。

4.巧设歌诀。

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生物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则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收尾”练习可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的兴趣。

5.冶情励志。

在某些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本课“收尾”教学之中。如讲“探索生物的奥秘”时,联系我国明代杰出植物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的辉煌事迹:他常常是头戴斗笠,肩背药筐,“东西南北中”,江湖田野山村处,搜罗百氏,访采四方,用了27年时间付出大半生心血,完成了世人瞩目的巨著——《本草纲目》。还可简介我国现代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事迹。又如讲“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时,简介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平事迹:他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采集昆虫,制作生物标本,对动物进行解剖、分类,作观察记录,特别是在“贝格尔”号上长达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收集大量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和证据。经大量观察研究分析,终于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在世界上引起极大反响,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通过实例,学生深刻认识到,从古至今,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报效祖国。

三、在结束语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束语的方法很多,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在结束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准确性。

结束语要以科学为指导,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开河。

2.明确性。

结束语应从教材内容出发,紧扣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或从重难点拨,或从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予以引导,针对性强,不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3.启发性。

结束语应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语言精练干净利落。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收效良好,意味隽永。

4.趣味性。

在设计结束语时,应在“趣”字上下工夫,尽可能地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

5.紧凑性。

学生实践活动及内容要安排得合理恰当,要求明确,作业数量恰当。结束语环节的安排要紧凑,不要拖堂。

6.多样性。

活动总结结束语篇2

【关键词】 激情式;点拨式;预告式;归纳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深知,课堂教学若能善始,则人能知敬;若能善终,则人能知慎。现代新课标理念教学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学生通常希望教师在结束教学时能把相关知识梳理一遍,使各方面的知识内在联系凸显出来,成为一个系统或整体,便于把握,进而延伸向课外。

究竟用什么方式结束教学,一般事前都要通盘考虑,并行之于书面教案。如果在实际授课时,又产生了新的灵感,或又出现了新的情境,当然,也可以重新调整,求得最佳方式、最佳效果。这就涉及教学机智问题,对教师的要求又高了一层。教师可以十分经济地使用最后两三分钟时间,说一些必要的、“含金量”高的言语来结束教学。笔者通过平时的语文教学,认为比较实在、高效的几种课堂结束语的方式如下:

(一)激情式结束语

结束语抒发激情,就像奏鸣曲的最后一部分,经过呈示和展开这两个阶段,宽广地抒情,形成全曲的高潮,给听众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重视讲课艺术的教师在执教时常是这样:一节课有叙述、有沉思、感情随教材而激荡、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起伏,直至结束,感情的积蓄已经有了相当的张力,正是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以激情的抒发来结束全课,它会在学生的精神世界引起共鸣振荡,不但能激发美好情感,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也可以疏导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在情感的回应、交流的过程中,以一种有别于教师的方式也把感情流露出来,从而体会到抒情的快乐。

语文课结束时出于对学生的激励,有必要以激情的抒发来结束教学。激情式结束语所抒发的感情主要应来源于教材,或受到教材的启发,有时激情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酝酿产生;可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敏捷、学习气氛热烈的情境下产生;也可在教与学两方面配合默契、进展迅速、教师灵感迭出、教学机智运用得当情况下产生,选择激情式结束语,适时褒奖勉励学生,效果可能更明显也更持久。

激情式结束语,措辞要有分寸感,感情的抒发要适度,如果“言”胜于“质”,形式脱离了内容,就会给学生留下夸大其辞的印象,这会使感染力大打折扣。教师固然要发挥其主导作用,用美好的情感去熏陶、激励学生,但在必要时,也应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师生心理变化的平衡与和谐,以免教师的抒情变成“自说自话”。

(二)点拨式结束语

在新课标理念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态开放式课堂,要求学生是主体,给予学生从事探讨或思考的时间较长,通常就需要教师在检查学生课前掌握重点内容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再作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认识到位。在这方面教师如感到基本满意,无需多讲,那么可以把注意力放到难点上来,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最终解破难点,给予一个准确的答案。“点拨”也可以是有关方法运用上的指导,教师在这方面常常积累丰富的经验,往往能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语文课堂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往往信息量较大,感性认识材料较多,学生可能会就事论事,停留在较狭小的境界里,认识也难以拓宽和深化。出现了这种情况,教师来作最后的点拨,启发他们展开联想,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去认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社会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

点拨式结束语要说得巧。学生对教材掌握到什么程度,认识的偏差是如何产生的,一些问题为何不能解决,症结在什么地方,教师应该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学生开窍,依照教师的点拨,确实能改进和提高。这样去点拨才能切中要害,方法对路,话不在长短,能说到点子上,可谓之巧妙。

再者,点拨式结束语还应说得活,比方说,变换一下句式,就比“老一套”说话方式要活。设问句,一问一答,内容正中学生心坎,语气词有变化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反问句通常能激起情感的波澜,长短句交错,抑扬顿挫,也能造成很好的效果。变换一下说明的方法,场面也会活泼些。巧设比喻,不止是形象生动,更能把抽象费解的东西变得浅显易懂,有时还会带有幽默感。诙谐的语言有助于打破沉闷僵硬的局面,缓解学生焦虑紧张感和受挫感。在阐释要点时,坚定的语调和语重心长的勉励,更有助于重鼓勇气,满怀信心地面对困难与挑战。

(三)预告式结束语

语文新教材中,知识体系往往分成彼此联系又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模块,课堂教学只能分阶段地讲解某具体模块或其中的一部分。知识体系虽被人为地分割开了,但其内部联系又总在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始终把不同模块的知识视为一个整体,坚持在教学中瞻前顾后,承前启后,这样才可能引导和指点学生把不同体系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较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较合理的知识网络。如果本模块教学与下一模块的教学联系极为密切,教师就可能乐于选择预告式结束语来暂时中止讲授。预告式结束语并不意味着三言两语布置预习,教师还应该说明前后两模块教学之间的联系,说明预习准备的意义,提示学生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迎接下一模块学习,必要时,教师还应勉励学生巧妙合理安排时间,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按照教师的要求,踏实地阅读思考,有时,也可以作些方法指导。

以“预告”的方式来结束课堂教学,教师出语要从容不迫,语气声调应当疾徐得当,高低相宜,给学生的印象是入情入理,具有权威性、约束力,但又不是强人所难,随意支配他人的时间。如果教师匆匆忙忙,流露出拔腿要走但又不得不交代几句的意思,甚至人已离开了课堂,只在门口宣布几句,那很难使学生重视教师的“预告”,部分学生可能会充耳不闻,拒绝配合。预告式结束语不应简单地仅仅依靠教师的威望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应落到实处,保证行之有效的效果。

(四)归纳式结束语

课堂上所说的归纳常常就是“汇总”的意思,语文课堂上在一个模块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把整个模块讲析的知识要点汇集起来,提纲挈领地总结一下,以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系统化,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便于他们理解消化和记忆。有时归纳也是指引导学生把接触到的现象、问题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从“个例”中抽象出“类”的特点,找出相同事物的共同本质和内在规律,从而使课堂学到的东西成为范例,通过延伸与拓宽性质的练习,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程度。

在语文新教材文本中,归纳式结束语的设计难度较大,对教师驾驭整个模块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对所讲授的模块知识做到烂熟于心,同时,又能升华到“类”和“属”的认识层面,明晰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认识众多事物的彼此联系和区别,高屋建瓴地加以讲解。再者,归纳式结束语还必须以整个模块的讲析与练习为条件,水到渠成地总结整理,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然,火候已到。若归纳的条件不成熟,“归纳”可能会流于形式,做成“夹生饭”,无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和提高类推能力。

归纳式结束语在表述时,格外讲究逻辑性,持论要有依据,使用概念要准确,语句组织要有条理性,不得不用书面语和术语时,要板书在黑板上,给予确切的解说。限于时间,归纳式结束语的容量不宜过大,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可以接受,大有收益即可。至于接受能力超群或较差的同学,可以另择时间分别指导。如果总是想不留一点遗憾,势必顾此失彼,难以避免拖沓松散之嫌。

活动总结结束语篇3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结束技能心理问题

[作者简介]王发斌(1964-),男,甘肃武威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甘肃合作74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基金项目“民族院校体育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2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82-02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把学生对教学结论的认识心领神会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由于课堂教学临近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处于疲惫状态,要在课堂结束时实现这一课堂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寻找思维的兴奋点,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使学生由注意力的疲惫状态转向兴奋状态,激起学生向更高、更新的知识领域探索。要实现这一任务,需要认真思考有关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的一系列问题。

一、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教师面对智商、思维、成绩等差异很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变化多端。教师的责任在于设法使每一位学生个体都能接受他的思想感情和结束方式,否则课堂教学就意味着失败。为此,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高的心理素养。只有这样,教师的课堂结尾才算是成功的,其结尾才能达到艺术的境界。

课堂教学结束,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时,教师往往有一种满足、欣慰、愉快的心理体验。这时,教师往往思维敏捷,情绪饱满,充满自信和成功感。这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开放课堂,将有限变为无限,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学会把饱满的情绪、活跃的思维用富有说服力和充满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使学生在强有力的科学结论和心理共鸣的情感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觉得时间虽尽但意无穷,为后继学习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和情感铺垫。如果课堂的教学目的没有达到,教师要沉得住气,冷静而又迅速地分析原因,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务实、耐心地为学生之后的学习重新铺垫,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新的学习兴趣,寻找新知与旧知间的桥梁,继续保持学习的激情和注意力。

教师的失败情绪对于迷惘的学生来说,会引起学生的过度焦虑,而过度的焦虑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使学生产生自卑感,甚至会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内核。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感到教学的失败、目的没达到,往往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情绪,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以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的情绪,在较为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对预定的目标退而求其次,以退为进。一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教材的难度和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而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此外,教学结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是否经常进行有准备的工作。上课之前,老师应当周密思考结束时所需要的材料,要精心地进行准备,不能匆促而就。一般说来,结尾之前的准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构思导语。思考导语的主题,提出问题和中心,考虑阐述的风格以及结构形式。第二阶段,制定内容。这是一项多方面的工作,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具体制定结尾的内容和形式。第三阶段,具体表演。这就是教学效果检验,老师在讲台上上课,其生动、中肯的语言,配上恰当的动作,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增加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的结尾进入最佳态势,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教师学会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的重点

学生的心理状态对能否成功结束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学结束时,有的学生常常不管老师结束时如何生动地教学,也提不起兴趣;而有的学生却相反,即使在很困难的条件下,也会主动地去学习。在教学结束时,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注意学生在教学结束时的心理状态。学生经过课堂的初始阶段和中间阶段学习后,心理状态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懂得了所学内容,心理特点的突出表现是心态愉悦、心理满足;一种是未懂所学的内容,心中仍处于迷惘状态,其心态惆怅、心理不满。在教学结束的环节,知识点学懂了的学生,心里容易产生满足 感,有心领神会的愉悦感,但同时又存在淡化兴趣、抑制深入思维的消极心理。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学结束时教师应通过综合贯通的方式,将纵向的、横向的知识点联结成有机的系统,使学生进一步知道知识是怎样关联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向更高的层次提升,向更新的领域拓 展,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既能保持积极的心理,又能防止消极的心理,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对课堂知识点不甚理解,甚至仍处于迷惘状态的学生,教师也要在结束时考虑如何满足他们的需要,必要时还可调整教学计划。如果仅因教学时间快要结束而仓促结尾,以显示课堂教学表面上的完整性,那么,再精心设计的教学结尾也是徒劳的。因为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认知结构,任何教学都是无意义的。教学结束阶段,对于学生来说,仍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如果新的学习任务不能同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存在清楚继承关系,那么新获得的意义就没有可固定的心理支点,那么学生会很快遗忘所学知识,陷入迷惘状态。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要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起固定作用的原有结构,否则,学习将是机械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以学定教,重新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灵活的、富有实效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学会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的条件

遵循学生心理的一般特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心领神会,这是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步骤,而学生也要具备相应的心理基础。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主体的要求,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恰当地归纳、延伸教学内容,打破学生已有的心理平衡。帮助学生在追求新的平衡过程中,不断内化、同化新知,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同时,教师要学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但又不拘泥于其心理特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学结束时,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选用适当的速度、停顿、语调,还要学会用不同的形式收尾。比如,对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提问时,宜用直叙性语言和开朗亲切的语调;对内向型学生提问时,宜用引发性语言和委婉的语调。其次,课堂教学结束时,在遵循学生心理特征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度打破心理平衡,破坏学生的满足心理,造成认识心理的“缺陷”状态。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我们知道,这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强,这种心理压强一般称为完形压强。所谓完形压强,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当人观看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张力。这种内在的张力会促使人的大脑紧张地活动,从而填补“缺陷”,努力使之成为完满的状态,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

四、教师学会调整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的核心

学习一般是指经验的获得及其内在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的学习,从方式上看,基本上还是发现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所谓发现式学习,是指学生在体会本节课所学内容时有所省悟、有所发现,获得了教材和教师给予的信息,甚至获得了超越教师和教材范围的信息。得到了某种经验,改变了原有的一些心理认知结构,有相应的行为变化。然而,学生的发现过程以及方法需要教师的适时启发才能获得,教师负有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职责。所谓接受式学习,是指教师结合自己的体验,将书中的经验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经验,学生所学的内容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

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把接受式学习分为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无意义接受学习(机械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学习过程,而是一个目前学习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新知识被已有认知同化的过程。他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启发作用尤其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思想与情感方面获得提高与满足感。

五、教师学会认识学生的心理规律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的关键

科学认识学生的心理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这有助于教师运用恰当的课堂教学结束技能。学生聚精会神,点头微笑,这说明学生注意力集中,他们对教师的结束已经接受,这时老师就要把所讲的难点、重点、关键点复述和总结清楚。当学生交头接耳、紧锁双眉,这就说明教师的结束语言不为学生接受,这时,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控、变换形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如果学生东张西望,思想根本不在课堂上,那就说明教师的结束方法十分乏味,这时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变化结束形式,把学生的思想拉回来,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

记忆心理学关于“近因效应”的研究表明,“近时”的因素是影响保持的重要变量。记忆的“位置系列效应”指出,靠近结束部分的学习内容,在记忆上产生“亲近效应”,越是亲近学习靠后的内容,记忆越好,越难遗忘。艾宾浩斯的遗忘理论也告诉我们:“当对知识开始保持时,遗忘也就开始了。记忆的心理规律是‘先快后慢’。”根据这些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应强调必须熟记的重点知识,采用复述、归纳、总结、提炼等方法进行巩固,达到巩固知识和引旧探新的目的。同时,布置巩固性作业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束技能,教师需要把有关学生学习心理的原理和原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结束技能自身的规律和原则。认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采用不同的结束策略,使学生心理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这样才能把课堂教学的结束变成一种艺术,从而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绍群.行为心理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

[2]王珠英.问题行为——小学课堂教学微观技术丛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活动总结结束语篇4

一、概括总结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收束方法。这种结尾方法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起到一个总结和归纳的作用。系统而有条理地梳理已学过的知识,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能条理分明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总结时要做到言语简明扼要,避免罗嗦。

《游天然动物园》一课的结束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作者抓住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等动物的特点,向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既有美的享受,又有紧张刺激的体验。游览天然动物园,有着与参观一般动物园迥然不同的乐趣。这样的结语,总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了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更有利用于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二、拓展延伸法

语文教学,仅仅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与课文相关课外的内容,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书本外,让他们自觉去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

教学《恐龙》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恐龙世界的奥秘无穷无尽,大家可以走出课堂,去图书馆,去上网,去恐龙博物馆,去探求更多恐龙的秘密!学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后,可引导学生去读一读肖邦的其他小故事,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课文中,而可以去寻找并扩充与课堂上所学内容相通的千百个接触点,也补充了课内学习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收束,就像是一条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其说是课的结束,倒不如说是课的开始。它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未知,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情感激励法

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船长》后,教师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结束教学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共鸣。“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这种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可歌可泣,他的高大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无愧于英雄的称号!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位英雄致敬!”老师慷慨激昂的几句话,一座镌刻着船长品德的“丰碑”仿佛赫然出现在学生眼前。此刻,我们发现哈尔威船长已在学生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四、巧设悬念法

课堂教学的结尾有时要能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教学《爱之链》时,我这样说:“乔依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今后他们一家的生活将会怎样?……这一切都牵动着大家的心,大家可以拿起手中的笔,给故事添上一个结局。”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给课文写上后续,这样一举两得,既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锻炼了写作能力,又解决了疑问,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可见,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与作者、课文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结束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催人奋进法

现在的语文课本收录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对课文的解读,我们不光要着眼于文本,更要关注我们周围的世界,要贴近学生生活。作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还应当好学生思想品德的引路人。所以,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崇尚真理,学会做人,我们要充分地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鞭策激励学生。这也体现在教学的结束语环节。

学生学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后,我是这样设计的: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的真正内涵是什么?那就是要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要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那在你的心灵中的杂草,你将如何去对待呢?如此结束全文,贴近学生实际,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在学文的同时更能明理,受到思想教育。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方式,如巩固练习式、点明题旨式、创造意境式等。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有特色。但课文体裁、内容及学生特点等各有差异,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结束语表达方式。当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结束语的表达方式。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好比一场演出,结束语就好比这场演出的压轴戏。要使演出精彩些、成功些,就得认真探讨结束语的表达方式,语文课的整体效果也就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课已尽、意无穷的教学境界,最终给学生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郭建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方法设计[J].,科教论坛,2011,(5).

活动总结结束语篇5

年终表彰大会主持词结束语【1】

再次向以上优秀个人和科室表示祝贺。事实上,在工作中涌呈出的优秀员工和科室还有很多,但由于名额有限,希望大家能够理解。20xx年,希望大家再接再励,振奋精神、努力拼搏、扎实工作,朝着提高两个效益,创建和谐医院的目标奋勇前进!

最后,我代表院领导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接下来, X点 X分,我们的文艺晚会和抽奖活动正式开始,给大家10分 钟的休息和准备时间。

年终表彰大会主持词结束语【2】

主持人A: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祝福的话语还没有说完;

主持人B:美好的日子让我们共同分享,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并肩。

主持人A: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和全体员工:生活更加美好!身体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幸福、团圆!

主持人B:祝我们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主持人合:朋友们,让我们共同祝愿明天更加美好!

年终表彰大会主持词结束语【3】

活动总结结束语篇6

榆树市于家镇向阳中学校

一、主持人:(李春彦)组织大会,介绍大会主席台人员,宣布大会大会开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2017年9月11日至17日是第20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在此期间,我校成功举办了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现已圆满结束,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此次活动的表彰及总结大会,首先,我隆重地向同学们介绍主席台人员名单。

主席团名单:校长及党支部书记周清友同志,教导主任刘英春同志,后勤主任王会斌同志,政教主任及团支部书记季艳东同志,教导主任刘东峰同志,安全主任王元同志,教导主任李春彦同志,语文组组长何海燕同志,英语组组长迟军同志,数学组组长刘涛同志,理化组组长宋晓辉同志,政治组组长闻静波同志,史地组组长盖静同志,体音美组长刘晓光同志。向阳中学摄像师于慧莲同志。现在我宣布:向阳中学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总结及表彰大会现在开始,首先请教导主任刘英春同志致辞。

二、领导致辞

(刘英春)

老师们,同学们,我校在第20届普通话宣传周期间成功举办了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通过领导的高度重视、工作小组的认真组织,以及广大教师及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现在已经取得圆满成功。祝贺对在此次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及学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在此次活动中积极参与的教师及学生表示深深的谢意。汉字,唱而成声,声声凯歌;书而成篇,篇篇华意。汉字常在,国魂不朽,中文,永远灵秀和清纯。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屹立不倒,是长久的骄傲。通过此次活动的赛事,推进了汉字书写,领略了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感受了中华文化精髓,养成了汉字书写的良好习惯,引发了全校师生对规范汉字的书写,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更应该弘扬和传承汉字文化,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爱汉字,我们爱中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三、大会领导宣读获奖学生名单学生组及教师组(刘东峰)

向阳中学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活动获奖名单:

教师组:

一等奖曹永书

二等奖于慧莲于春玲

三等奖于国光何海燕谷淑丽

学生组:

一等奖 吴昊刘金红

二等奖 杨健美赵小兰郭明星冯家宝

三等奖常汇刘子怡刘佳琪陈瑞刘佳宁宋佳楠

颁奖学生组及教师组并照相(于慧莲)

四、领导讲话总结(周校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成功举行了向阳中学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的总结及表彰大会,强化了师生语言规范意识,让师生更好的学说普通话,更好的书写祖国语言文字,提高了师生语言文字能力,丰富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增进了师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创造了良好的书香校园。希望全体教师以这次书写大赛为契机,大练教学基本功,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希望全体同学,以以上获奖同学为榜样,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增强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习,做勤奋好学、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汉字如酒,越品越香浓,汉字如音乐,一横一竖演奏出美妙的乐章,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本次大赛里领略到汉字拥有的无穷的魅力,从此更加热爱汉字、热爱我们的语文,最后祝全体老师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全体同学们开心快乐,学习成此次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活动总结结束语篇7

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选择怎样的结束语才能恰到好处呢?就结束语而言,又有哪些形式呢?在多年物理教学中,笔者也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下面就对物理课堂结束语的设计与使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1思考性结束语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有疑问,才会执着追求,探根究底。好奇心人皆有之,对新奇的事物要问,对想知道的事物要问,对困惑的事物也要问。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多思、勤想的好习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束语,运用思考性结束语,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条理化,而且能使所学知识得到深化,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讲授“力”这一节时,课堂结束可给学生留下这样一个思考题:“人用力推墙时,墙是否推了人呢?”学生通过对上面这个问题的讨论、分析,会进一步明确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使力时,自身同时也受到了那个物体的作用力。

2悬念性结束语

人们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新授课,常采用“收”中寓“展”,设“悬”立“疑”的结束语。这种结束语会使学生感到:“思前,隐线纤纤,余音缭绕;顾后,兴趣盎然,欲奋力再攀。”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同学们知道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而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前,学生只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就是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因此在课堂结束时,可采用下面的问题作结束语:对于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立方体金属块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后倒入密度为ρ的液体,使液面超出物体上表面,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大?问题的提出无疑会给学生以“刺激”,同时也和前面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设“悬”立“疑”,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的目的。

3概括性结束语

为了将所学内容加以梳理、概括,理顺学生认识的程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巩固和强化,往往宜采用概括性的结束语。例如,学习“汽油机工作原理”一节时,可采用下面的结束语:本节讲授了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它的工作过程可以概括为一首“汽油机工作歌”:排门关闭进门开,活塞下行汽空来,活塞上行气门闭,压缩冲程做准备,电花点火转化能,迫使活塞往下冲,进门关闭排门开,活塞上行废气排。这样的结束语,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离散变为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使学生认知结构得以条理化。

4实验性结束语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课外用一些简单的仪器或自制的仪器独立地进行观察和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补充形式。对于一些深奥的内容,仅凭语言、板书,学生学到的也只能是口头上、字面上的物理,其结果必然是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得到的印象却很模糊,理解不会深刻。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常采用实验性结束语,让学生做一些实验。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时,可采用下列结束语:大家在课外做这样一个小实验,找一个去底的塑料瓶子,在瓶子里放一个乒乓球,对着瓶口吹气,观察乒乓球会不会掉下来,然后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样的结束语,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独立实验、独立思考的能力。

5激励性结束语

活动总结结束语篇8

关键词:数学课;结束语;教学效果

良好的课尾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语,不仅能增加课堂情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效果,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围绕如何使用好课堂结束语,使它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加课堂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方面,经过不断摸索、实践、改进,总结出以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思考性结束语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有疑问,才会执著追求、探根究底。好奇心人皆有之,对新奇的事物要问,对想知道的事物要问,对困惑的事物也要问。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多思、勤想的好习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有启发性问题用来结束一堂课。例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后,课堂结束时可给学生留下这样一道思考题:在ABC中,AB=5cm,BC=4cm,AC=3cm,如果以c为恻心,2cm为半径画C,则C与AB的位置关系是( );若要使AB与OC相切,则C的半径应是( );若以C为圆心,4cm长为半径画,这时C与AB的位置关系怎样?如果以A为圆心呢?学生通过上述思考题的探求与求解,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使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表达等能力得到协同发展。

二、悬念性结束语

利用“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看了上一集总想了解下一集的内容,数学教学也可根据不同内容创设悬念。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条理性,往往一个章节的结尾是通向另一章节的开头,教师在课堂“收尾”时,要抓住章节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吊住学生胃口,为下一节新课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在课堂结束时,我采用了如下结束语:以上对于三角形中位线作了探讨,对于“梯形中位线”又有哪些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要讨论的问题。问题的提出,无疑会给学生以“刺激”,既结束了新课,同时也为下一节“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学习埋下“伏笔”,达到了设“悬”立“疑”,激发兴趣的目的。

三、激励性结束语

对于作业讲评课或试卷分析课,结束时教师要以感情真挚、满怀期望和信任的语言鼓励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养成在失败和挫折而前不灰心,在荣誉和胜利面前不骄傲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利用这种激励性结束语,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可教育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准确地诊断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进行纠正。

四、总结性结束语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在记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较快,以后逐步缓慢。若能及时让学生回忆,使刚学过的知识再现,能增强记忆,减少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一节课结束前教师可让一位或几位学生复述一遍本节课所讲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知识。对复述中出现的不正确或不准确的地方教师应及时加以纠正,突出重点引起学生重视。这样做比教师自己重复一遍唱“独角戏”效果好,同时还会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节后,课堂结束时,让学生来梳理总结如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变为交点式,又怎样将一般式变为顶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三种解析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串联性结束语

当讲完一节内容后,根据本节内容及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一个能深化理解、掌握概念和技能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展开,这样的结束语有益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增强其求知欲。在一章学完之后,可采用联系旧知识进行回顾、对比,使前后知识融为一体的串联性结束语。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学完最后一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学习了哪几种判定方法?根据学生回答,给出一个简单的总结。这样,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识记与应用。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六、概括性结束语

活动总结结束语篇9

【关键词】课堂结课 初中语文 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57

教学是一种过程,过程必然会有开始和结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促进教学不断完善中需要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始有终,教学不仅需要良好的导学开启新课程的学习而且需要完美的结局结束新课程的学习,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此外,课堂结课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如果此环节出现了教学问题那么教师无法通过其他环节来进行挽救和弥补,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中必须重视结课方式的选择,为课堂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那么,语文教师在结课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认真备课,保证结课水到渠成

在我国教学传统中,新学期伊始,学校领导都会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而被听课的教师则需要提前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被听的课的一大特点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安排的紧密有致,而最后的结课也是水到渠成,临到下课时间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全部结束。由此可见,教师在听课中所坚持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才是可取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结课并不是特别完美。有些教师在其他环节拖拖拉拉,最后导致该结课时授课内容还没有讲完,于是教师草草结课。而有些教师对教学过程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导致教学任务的提早完成,造成过早结课。这样两种结课方式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无法有效保证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因此,完美的结课或是水到渠成的结课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教师结课技巧的熟练掌握,而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周密安排,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统筹安排,保证自然结课。

二、做好结课总结,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

课堂教学是由几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的完整的统一体,结课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前文提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结课比导学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结课的地位和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积极准备之后发挥它的作用。结课是整个教学结构中的最后一部分,因此,结课起着总结的作用。教师在结课中要注意发挥其总结的作用,使结束语与前面的教学内容保持紧密的联系性,从而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清晰的感受到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重点,才能更加全面的把握知识要点。此外,教师在结语部分对整堂课进行总结陈述时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因为只有高度概括的语言才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炼主题、突出重点的作用。所以,教师的结课内容需要教师认真把握,只有把握好结课内容才能对整个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依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结课方式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结课方式,当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时候,课堂教学任务才能高效、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达成。那么,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怎样选择结课方式?

1.归纳式结课。

归纳式结课是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本节课所学课文的重点、难点、基础知识等进行梳理和概括。这种结课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系统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然,归纳式结课并不要求对所学内容进行事无巨细的总结,而是总结重点内容,总结那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或是增加学生基础知识的部分学习内容。比如说,小说文本的结课可以采取归纳式结课方式。因为小说的教学重点在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以及环境描写方法上,其重点特别突出,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归纳式的结课方式结束教学。

2.延伸式结课。

延伸式结课常常要跳出教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外,促使学生去开辟第二课堂,从而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延伸获取更多的知识。比如说,课外书的延伸阅读已经成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任务,那么,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课外读物的时候参照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的其中一个选择则是语文课本。在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名家的作品,但是,想让学生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需要学生阅读更多与相关作家有关的作品,因此,教师在结课的时候采用延伸式的结课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一步拓展延伸阅读的兴趣。当然,教师在引导中需要对作家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毕竟作家的作品由于其思想性和写作背景的不同,相同作家的不同作品会形成不同的风格,有些作品会超出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延伸中教师应该主动提供阅读参考书目,只有这样,结课才能更具引导性。

3.畅想式结课。

畅想式结课是教师以授课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结束课堂教学的方式。此方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外,教师能够从学生不同角度的回答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散文教学比较适合此种方法。散文作家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与生活的感悟,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巧妙的融入在文章中,由此致使散文阅读具有多义性,使不同的人能够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语文教师通过畅想式结课方式就能够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散文文章主旨大意的掌握情况,并且能够从学生不同的回答中进一步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所以,散文的结课特别适合采取畅想式的结课方式。

活动总结结束语篇10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要求有如下两点:第一,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大学英语开讲方式时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身心特点。所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开讲必须要根据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来进行。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是从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二是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方式或内容必须建立在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被大学生理解,从而顺利地向新知识过渡,这一点尤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运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策略有如下几点:第一,启发诱导式。学起于思,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最忌讳平铺直叙。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使大学生不知不觉走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大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研究发现,这类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善于对大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一层一层地激发起大学生思维的涟漪。第二,开门见山式。这种大学英语开讲方式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开门见山地向大学生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介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讲清重点、难点,使大学生心中有数,在开始时就紧紧地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清晰地感知大学英语教材,这种开讲策略使大学生目的明确,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学习效率。第三,故意设置悬念式。设置疑问能引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只是使大学生处于暂时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惑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如果大学英语教师的开讲引起大学生的兴趣,那么,大学生的英语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大学生也就听得津津有味。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策略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圆满地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任务,正确地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方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要注意自然熨贴,水到渠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以及方式选择的艺术性、技巧性需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各方面因素的保证,尤其是实施“结课”环节的时间与内容的保证。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把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所需的时间。其次,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上,大学英语教师要严格按照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计划和把握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力求有目的地调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节奏,便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做到自然熨贴,水到渠成。我们要防止孤立地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来安排结束,结课时应该使结语照应开头,做到前后呼应。第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语言要注意简炼。结语不可冗长,更不可拖泥带水,应该一针见血,一步到位,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意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结束是指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完成一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后,进行归纳、总结,即将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与开讲环节一样重要。精彩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策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束的策略有如下几种:第一,练习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安排练习,但这种练习不是一般的作业,它既是对大学生学习本门学科内容的情况检查,也是让大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本堂课内容的总结。同时,在此练习中,既巩固了大学生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实际技能。第二,发散式。发散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生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另起波澜,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大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第三,图标式。图标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前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制成图标,在大学英语课堂结束时,将其展示,帮助大学生小结,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系统化。第四,回应式。回应式的结课是指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起始相呼应,所回应的内容可以是开讲的悬念,也可以是文题,也可以是开始的其他提问等等,这些都与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关。回应的实质是到结课时,化问号为句号或感叹号,并给以强调,这种归纳结课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要求。通常,大学生课外作业的内容包括:预习或复习教科书、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完成书面练习;完成口头作业。针对上述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在布置大学英语作业时应该注意这样几点要求:第一,大学英语教师要把大学英语作业完成的目的与要求向大学生交代清楚,并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即布置作业要明确。对大学生完成作业可能产生的疑难点,要做适当的启发,但这并不是说暗示大学生如何具体完成作业。主要是为了澄清完成大学英语作业的目的要求。第二,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内容与要求要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大学英语教科书的要求,包括作业本身的数据、观点、表达方式等要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相应技能、技巧的形成。第三,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布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使大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也可以减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避免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无效劳动。第四,大学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要适当。大学英语教师布置作业时应该综合考虑大学生作业完成所需的时间的适当比例。作业量过少,不易督促和检查大学生的复习和巩固工作,作业量太大,容易增加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不利于大学生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第五,大学英语的作业的难易要适度。一般地说,大学英语作业的难度以全班大多数学生克服一定困难能独立完成为度,但这不太好把握。比较好的办法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大学生布置不同作业,即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例如对水平高、能力强的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较难的补充题,对于程度较差的大学生可以指定一些较为容易,或者在最低限度的要求上完成大学英语作业,这样就可以在布置作业上做到因材施教,也更好地达到了布置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目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学英语教师不应该盲目地编印各种类型的复习资料、习题汇编,不加分析地强加给大学生练习,这种题海战术既不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又违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其次,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指导。善教者必须与善学者相结合,只有大学生会学、善学,大学英语教师才能取得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只有大学英语教师关心和了解大学生做作业的实际过程,并加以积极指导,大学生学会如何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作业任务,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作业的质量,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独立自学的能力。根据大学生作业活动过程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做好下列各项作业指导:第一,准备。大学生的大学英语作业是孤立的学习活动,每道作业都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有内在的联系,大学生只有首先弄懂了大学英语课上学习的教材内容,才能学会运用知识去理解、分析、计算和解决大学英语教师所布置的大学英语作业题,因此,要使大学生养成先复习功课,弄通大学英语所学的基本原理、法则、规律,然后再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第二,审题。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教会大学生注意审题,审题即了解题意。如果能够联系过去解题时用过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把过去不熟悉的题目,变成熟悉的,做到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地回答问题。第三,解题。解题是继审题后把解决的思路和知识表达出来的过程。解题时要想做到保证质量,就要争取做得准而快。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