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会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2 20:16:28

辩论会活动总结

辩论会活动总结篇1

大学生辩论赛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博学雄辩

二.活动背景:

本次辩论赛主要是为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促进班级之间的友好关系,开拓同学思路,体现中专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提高同学辩论水平,发掘培养辩论人才。以“郑安学子,追求进步,锻炼口才、发展自我”为宗旨,开展活动传播科学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展现学子风范。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活动宗旨:

郑安学子,追求进步,锻炼口才,发展自我

四.主办部门:

院团委

五.承办部门:

琼林学习社

六.活动日程:

为确保辩论赛顺利展开,赛前做好辩论赛的宣传,动员,报名名单整理,辩题搜集,评委嘉宾邀请等基础工作。

1. 充分发挥宣传部的作用,利用展板为主要宣传形式,在整个学院展开宣传工作。由学习部成员及时联系到各班,要求各部成员积极动员班级同学参加。

2. 辩题搜集。辩题的搜集要紧紧围绕大学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要让每个年级的同学都有话可说,有理可循,另外可同时搜集一些比较新颖的辩题。

3. 评委嘉宾的邀请。评委嘉宾要以的学长为主,可以邀请老师和书记等作为评委。

七.参赛要求:

1.各参赛队领队、队员仔细阅读本次辩论赛流程,熟悉有关赛程安排。

2.各参赛队于每场比赛开始前20分钟到达比赛现场,以利于组委会对赛事的统筹安排及比赛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3.各参赛队应遵守赛事各项时间安排,如遇特别情况,请各参赛队伍提前3天与组委会联系,以便协调,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

4.请在每场比赛之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以利于辩手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5.遵守比赛纪律及比赛规则,服从大会工作人员安排,尊重评委评判,如有不同意见,请赛后与组委会联系。

6.在观众提问阶段,观众要遵守比赛规则,所提问题要与辩题相关,不得故意刁难辩手。

八.活动具体安排情况:

活动筹备:(11月22号到11月30号)

1、此次活动共分为个组,即院报每个部门为一个参赛组,每组由四名选手组成;

2、活动评委由社长及其社内骨干担任

3、办公室提前准备辩论赛的辩题;

4、每组参赛队派队长随机抽签选择对手,并随机抽取辩题及辩题的正反方;

5、活动前两天由办公室通知各参赛队选手比赛时间及地点。

第一: 抽签事宜

1.初赛:11月22号抽签分组,确定分组情况及在组序号。此次比赛共分为七个组,即a1 a2 b1 b2 c1 c2 d1组,d1组为第一轮抽空组,直接进入下一轮比赛,其他组两两对决,获胜方进入下一轮比赛。

2.抽签分组确定后由各领队抽签决定每场比赛的正反方。

3.每场比赛的辩题由该场比赛的正方领队抽取。

4. 各参赛队务必按时到场抽签,迟到或未到者按弃抽签权处理,其赛程由筹办方随机制定。5.进入复赛后根据初赛规则抽取下一轮比赛的辩题及正反方。

大学生辩论赛策划书2篇大学生辩论赛策划书2篇

第二:比赛过程

a阶段

陈辞立论:首先是正方一辩陈辞两分三十秒,然后是反方一辩陈辞两分三十秒。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b 阶段

攻辩环节:首先由正方二辩向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反方的二辩向对方的二辩或三辩提问;正方三辩向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反方的三辩向对方的二辩或三辩提问。之后由正方、反方的一辩分别做攻辩总结。

c阶段

自由辩论:首先由正方提问,双方累计时间为十分钟。一问一答,以对方辩手的落座计算另一方的#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com end#累计时间。在自由辩论结束之后,由观众向双方各提两个问题。观众问题由评委团决定是否可以向场上辩论双方提问。

d 阶段

总结陈辞:首先由反方四辩总结,然后由正方四辩总结,双方各三分钟。

九、评分标准:

可以综合仪表举止、辩论逻辑、辩论技巧、辩论深度、辩论语言和整体配合等加权分阶段评分,最后综合分数。

(一)团体分,共100分

1.按辩论阶段评分(计80分)

陈词:10分;攻辩:15分;自由辩论:35分;总结陈词:20分;

2.综合印象分(计20分 )

语言风度:5分;团体配合、临场反应:15分

大学生辩论赛策划书2篇文章大学生辩论赛策划书2篇出自.com/article/1428475971467.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3.扣分标准,幅度为0—10分。凡在辩论赛过程中出现违反比赛规则的情况,按下列幅度适当扣分。 陈词:0—5分;攻辩0—10分

扣分情况

1、 当主评宣布时间已到时,辩手仍继续发言超过5秒钟

2、 攻辩与自由辩时重复提问或回避问题,打断对方说话,阻止对方回答或长时间回答问题; 3、 攻辩时,辩方反问攻方问题,攻方回答辩方问题;

4、 一辩或四辩在做攻辩小结或总结陈词时脱离实际或背稿;

5、 攻辩与自由辩时任意更换发言队员;

6、 自由辩时一方队员连续发言;

7、 自由辩论时对重要问题回避两次以上或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不放;

8、 观众提问后未经评判审定和主席示意辩手擅自回答问题;

(二)辩手个人得分,每场总计100分

每场比赛的优秀辩手由得分最高者获得。

语言表达:20分 整体意识:20分

逻辑推理:20分 辩驳能力:20分

综合印象:20分

胜负判断

1.团体得分为判断胜负的标准,辩手个人得分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

2.每场比赛的胜方由3位评委所打团体分之和高者获得。

3.奖项设置: a.最佳团体 b.最佳辩手1人,优秀辩手若干

比赛流程:

参赛选手及评委入场——主持人宣布本次辩论赛的辩题——宣布比赛规则——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介绍参赛队员 ——介绍评委及嘉宾 ——比赛开始——观众自由提问——评委团评分后退席评议(辩手观众休息时间)——评委团入席,由点评嘉宾评析赛事——宣布比赛结果——辩论赛结束

比赛收尾工作由媒体事业部、办公室共同负责,包括整理会场、做活动总结等。

紧急情况处理方案:

1、为确保比赛公平性,双方选手必须是四人为一组,如遇突发事件其中一方不能凑足四人,应从该部门或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人员进行参赛;

2、活动前一天媒体事业部应负责核查比赛所涉及物品是否准备齐全,如有漏缺及时填补。

十.活动预算:

大学生辩论赛策划书2篇策划书 策划方案

1.奖品 50元

2.打印费 10元

3.其他费用 40元 总计:100元

十一.活动时间:20XX年11月

十二.活动地点:一号楼

附1: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要吸取办其他活动的经验教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要制订严格的辩论程序,维持好辩论会场的秩序

3,由于本次活动分为初赛,复赛,决赛,过程有点复杂,时间上也长,所以,要做好合理的时间,场地的安排,争取为参赛者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激情飞扬的竞论气氛

4,社内成员特别是骨干要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力争把本次活动做好,做精彩,让参赛选手在活动的最后都能有所感,有所获 。

5,找好合适的评委,在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时,让选手知道他们的优势与不足。

辩论会活动总结篇2

【大学生辩论赛策划书一】

活动背景:在21世纪,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敏捷的思辨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走入社会必备的重要技能,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展现大学生社团文化风采,口才协会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联合励志协会、营销协会、食品科学协会、证券协会、博爱协会、商经协会等众兄弟社团齐心协力,共同策划了XX年下半年河南商专学生社团辩论赛。

活动目的:河南商专口才协会联合等兄弟社团,积极承办河南商专社团辩论赛,旨在通过激烈精彩的辩论赛的形式,着重提高当代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重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在广交益友、促进各兄弟社团相互交流、横向联合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活动宗旨:关注大学生活、聚焦社会热点,交流学习,追求进步,磨砺口才,发展自我,展现社团风采。

活动对象:河南商专三十五个学生社团

一、活动流程: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初赛(十一月七日)

第二阶段:复赛(十一月十二日)

二、活动地点及人员安排:具体活动地点由社团部申请,现场人员安排由口才协会承办组织。

三、辩论赛辩论流程:

第一、立论环节(本环节6分钟)

正方一辩发言 时间三分钟

反方一辩发言 时间三分钟

第二、盘问环节(本环节6分钟)

反方二辩向正方一辩提问,回答时间每次3秒,每次提问不得超过2秒。

正方二辩向反方一辩提问,回答时间每次3秒,每次提问不得超过2秒。

由反方开始提问,被提问者只回答不反问

第三、驳论环节(本环节3分钟)

正方三辩对反方进行反驳 时间1分3秒

反方三辩对正方进行反驳 时间1分3秒

第四、攻辩环节(本环节3分钟)

正反双方四辩进行对辩,每次不超过2秒,总时间为3分钟,由反方先开始。

第五、评委提问(本环节2分钟)

评委向正方(任意辩手)提问问题 回答时间1分钟

评委向反方(任意辩手)提问问题 回答时间1分钟

第六、自由辩论(本环节8分钟)

由反方开始 双方各有4分钟

第七、总结陈词(本环节8分钟)

由正、反双方四辩作总结陈词,各4分钟。

四、比赛要求

立论环节要求:

提倡即兴陈词,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

盘问环节要求:

此环节为一辩,二辩之间的对话,提问,回答和盘问小结都必须是这两者,对方一辩必须回答,其他辩手不得代替或补充。提问应接近辩题,不宜过分刁难,回答者只能回答不能反问,回答应针对问题,切忌答非所问。

驳论环节要求:

此环节为各方三辩对对方的观点、问题等进行反驳的环节,在此过程中被反驳方不得发言,反驳要抓住要点,不可偏离辩题。

评委提问规则:

此环节为评委向辩手提问环节,被提问者可选任意一位辩手进行回答,不可更换辩手,回答问题要切中要点,不可反问。

自由辩论规则:

(1)辩论发言必须两队之间交替进行,各用时4分钟;

【大学生辩论赛策划书二】

一、活动背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学院人文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广东药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将在1月举办第六届新生杯辩论赛。

二、活动主题:

关注热点,追求真理,锻炼口才、发展自我

三、活动目的:1.提高同学辩论水平,发掘培养辩论人才;

2.展示学生的青春亮丽风采;

3.提高学生会团委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四、活动时间:XX年1月

五、主办单位:广东药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六、承办单位:广东药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及辩论 队

七、协助单位:医药信息工程学院辩论队。

八、活动对象:广东药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1级学生

九、活动形式:

第一、第二轮比赛采取积分制的形式,即6支队伍打完第一轮比赛后淘汰2支队伍;第二轮比赛淘汰2支队伍并根据积分定季军,第三轮比赛,2支队伍争夺冠亚军。

十、活动流程:

1)9月25号发给新生每班一份报名表(参与培训的)

2)9月28号收表并通知报名者参加1月8号的赛前培训。

3)1月8号协助辩论队组织新生参加赛前培训。

4)1月9号晚由辩论队组织每班的负责人抽辩题及正反方。

5)1月15号、16号进行第一轮比赛并抽第二轮的辩题。

地点:a2-226 时间:6:3--8:3

抽签班与班之间两两对决(三局,6队进4队)

6)1月22号进行第二轮比赛并抽总决赛辩题。

地点:a2-224 时间:6:3--8:3

抽签班与班之间两两对决(4队进2队,以积分制定季军)

7)1月29号进行总决赛并颁奖。

地点:a2-222 时间:6:3--8:3

在复赛中赢的两个班级争夺冠军。

十一、比赛流程

1. 立论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2. 攻辩

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三辩进行一对一的攻辩(3分钟,双方各为1分3秒),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三辩进行一对一的攻辩(3分钟,双方各为1分3秒)

3.驳论

正方一辩进行驳论小结(1分3秒) ,反方一辩进行驳论小结(1分3秒)

4.自由辩论

双方各有4分钟,双方交替发言,一方的坐下视为另一方计时的开始

5.观众提问

正反方各回答两个问题

6.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十二、辩论规则

1、盘问规则

(1)每个队员的发言应包括回答与提问两部分。回答应简洁,提问应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

(2)对方提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驳。

2、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发言必须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方一名队员发言,然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各队耗时累计计算,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用时。

辩论会活动总结篇3

关键词:德育答辩;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张立忠: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河北石家庄050018

多年来,高等学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全方面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对于智育、体育的评价手段与体系而言,德育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如何评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是长期以来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辩论会活动总结篇4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辩论是一项可以提高思辩能力,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团队精神,锻炼思维表达的活动。开展此项活动,可以使同学们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培养创新和团队精神;还可以提高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希望通过本次比赛,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提高思辩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互动之中增长知识,以彰显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二、活动时间

初赛:5月7号(周四) 晚上6点

决赛:5月7号(周四)晚上7点

三、活动地点

第三教学楼3113

四、活动对象

经济管理学院分党校十六期入党积极分子

五、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宣传工作:

1、在比赛前使用微信公共平台、易班等对辩论赛活动进行推送。

2、通过党建工作室活动策划部宣传。

(二)、赛前准备

1申请场地,准备好所有活动用品。

2.邀请评委。

3.(暂定)开组长见面会,于4月21日下午在3113教室进行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和比赛题目,告知比赛时间、规则和流程。

注:抽签当天将邀请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的辩论协会成员进行辩论培训,帮助参赛人员了解比赛节奏,更好的发挥辩论实力。

4.制定活动时人员分工计划。

比赛概况

将第十六期入党积极分子7个小组合并成4个组,由各组推选4名参赛人员组成参赛代表队,4支参赛代表队经过抽签决定分组、辩题和正反辩方,按照日程安排进行初赛、决赛两轮比赛,最后决出冠亚军。

初赛

评委为(党建工作室的指导老师、主席、主任、部长)组成。

本轮比赛由4支代表队,组成2组辩论赛,决出两个代表队进入决赛。

决赛

评委为(党建工作室的指导老师、主席、主任、部长)组成。

本轮比赛由初赛决出的两支代表队参加,由各代表队抽签决定正反辩方,决出冠亚军。

辩论题目

初赛:1、题目 正:人际交往中,隐忍更能消除矛盾

反:人际交往中,坦率更能消除矛盾

2、题目 正:行为有"污点"的艺人应该被封杀

反:行为有"污点"艺人不应该被封杀

决赛:

题目 正:大学生更应当注重时事政治学习

反:大学生更应当注重专业课程学习

比赛流程

一、参赛队员开始辩论

(一)开篇陈词

(二)攻辩

(三)自由辩论

(四)总结陈词

二、评委综合裁决

三、评委点评

比赛须知

1.辩 手 : 正方4人 反方4人

(各组一支4人代表队,男女均须有参赛人员)

2.计分人员分别在各队的对面,用黄牌或红牌进行时间的提示。并设有"计时器"进行提示。如时间已到,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否则酌情扣分。

3.在辩论过程中,选手可以参考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如卡片等),但是不得照读资料时间连续10秒钟。否则将酌情扣除团体分和个人分。

4.每场比赛各队队员须统一服装,具体由各队自行决定。

(初赛时参赛队伍着正装有加分,进入决赛的参赛队伍必须统一着正装以示对评委的尊敬)

5.各参赛队务必在比赛开始前半小时内到达赛场,以便于组织者对赛事的统一安排,使各场比赛准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6.胜负判定(1)评委的打分相加取平均值,即为该队最后得分,参赛两队中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2)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

评分依据

1.团体部分

(1) 审题:对所持立场能从逻辑、理论、事实等对层次、多角度理解,论据充足,推理关系明晰,对本方的难点有较好的处理方法;

(2) 论证:论证有说服力,论据充分,推理过程合乎逻辑,事实引用得当;

(3) 辩驳:提问能抓住对方的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提出问题或是提问不清,提问不当,应适当扣分。同时能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能否难人以有理有据的感觉。不回答,不正面回答或者答非所问相应扣分;

(4) 配合:有团队精神,能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流畅,自由辩论时发言错落有致。问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对方有力打击;

(5) 语言: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用词得当,口齿清楚,语速适中,尊重对方辩友,尊重评委,尊重观众,表演得当,落落大方,且有幽默感。

2.个人部分

(1)论:陈词是否流畅,说理是否透彻,逻辑性是否强,引用事例是否得当;

(2)辩:提问时机是否合适,回答是否中肯,反驳是否有力,有理,反应是否机敏,用语是否得体。

辩论赛细则

(一)开篇陈词

正方一辩发言 (立论) ( 3分钟 )

反方一辩发言 (立论) ( 3分钟 )

(注: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 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促铃声提醒,时间用完时,以钟声终止发言。)

(二)攻辩

1 、正方二辩向反方二辩提问;反方二辩向正方二辩提问。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 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若攻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

2 、正方三辩向反方三辩提问;反方三辩向正方三辩提问。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 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若攻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

注:提问、回答均简洁明确,回答方须正面回答提问方提出的问题。重复提问、回避问题均要被适当扣分

3 、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 1 分 30 秒)

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 1 分 30 秒)

注:要针对此前所有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情况的背稿,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攻辩小结阶段,在每方用时剩余 10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促的铃声提醒,时间用完时,以钟声终止发言。

(三)自由辩论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每方限时 5 分钟,双方总计 10 分钟。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计时照常进行。

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若某一方的选手已连续发言四次以上,其中一人未参与发言,将做扣分处理。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

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注: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 30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促的铃声提醒;时间用完时,以钟声终止发言。

(四)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 3 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 3 分钟)

注:应有针对性的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促铃声提醒,时间用完时,以钟声终止发言。

每轮比赛时间共计约31分

会 场 布 置

辩论赛决赛程序

1.主席入场

2.介绍嘉宾及评委

3.请双方选手入场

4.宣布比赛开始

5.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7.宣布比赛规则并宣布开始

8.评委代表点评

9.参赛者代表讲话

10.宣布比赛结果

11.宣布辩论赛结束

12.合影留念

奖项设置

高档期末

1.冠军组(4人),每人加8分

2.亚军组(4人),每人加5分

3.其他参赛人员每人加3分

辩论会活动总结篇5

一.否定自然辩证法

萨特是从否定自然辩证法开始自己的“人学辩证法”的理论建构的。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是一种“把先验的和没有得到证明的辩证法说成自然界的根本规律。”[1]在他看来,承认自然界自身存在着普遍的辩证规律是一种完全违背辩证理性的“十足的神学”。他说:“自然辩证法不可能是形而上学之外的任何东西。在实践中发现辩证理性,然后,把它当作无条件的规律投射到自然界,再回到对社会的研究,声称自然的这种难以理解的、非理性规律制约着社会,这一套程序在我们看来是完全的脱轨。”[2]

所以,萨特认为,承认自然辩证法包含着这样一种危险:即妨碍人的主观性和人的自由的发扬。他说,在“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由于坚持自然辩证法的客观实在性而“否认思维本身的全部辩证运动,把思维溶化于普遍的辩证法之中,把人分解在世界之中而把它消除”[3]。“这种外在的唯物主义硬使辩证法成为外在性:人的本性脱离了人而寓于一种先验的规律之中,寓于一个超人的自然中,寓于一种从星云开始的历史中,对于这种普遍的辩证法来说,……人类史不过是自然史的特殊化而已”[4]

萨特认为,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不同,马克思本人把辩证法看作是人的实践的创造物。因为,“如果辩证法作为人的无条件的规律从外面控制人的话,宇宙就变成一个梦。但是,如果我们想象,每个人都随心所欲,而这些分子的冲突又产生大规模的结果,那我们将发现平均数或统计结果,而不是历史的一种发展。所以,在一种意义上,人象臣服于一种敌对力量那样臣服于辩证法,而在另一种意义上,人创造辩证法;如果辩证理性是历史的理性,这个矛盾其本身就必须历史地生存下去,这就意味着人在创造辩证法的范围内被辩证法所控制,又在人被辩证法控制的范围内创造辩证法。”[5]

萨特的主张是:“辩证法应当在许多的人同自然界、同种种‘既定条件’的关系之中和人与人的关系之中被探究。在这里,它会找到作为各种计划彼此冲突的结果的源泉。只有人的计划的种种特点才能说明,这个结果乃是一种新的、具有其本身的意义的实在性,而并非仍然简单是一个平均数。”[6]

因为,在自然界中,各种现象是与自身等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至多也是并列和杂多的关系。所以说自然界是不存在总体的,因而也就没有辩证法可言了。人的实践领域完全不同于自然界,在这个领域中存在着总体的观念。当然,人的实践领域并非处处洋溢着人的自由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也到处都会遇到物质必然性。不过,这种必然性是与自然界中的机械必然性有着根本区别的辩证必然性。因为,实践领域中的总体观念把物质必然性与人的目的、选择、自由、计划、责任等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客观的和主观的存在都从属于一个总体,是在总体中相互联系着的部分或环节。

萨特批评黑格尔、恩格斯只知道例举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却未真正理解辩证法。他说,恩格斯“只限于列举辩证法的规律,如果这些规律的每条都不是作为揭示辩证法总体的一个‘侧面’的时候,那么,辩证法的可理解性是不可能出现的。”[7]在他看来,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都只能在总体化的意义上来加以理解。比如:否定之否定的问题只有在总体化的范围内才能提出。因为,作为总体化的人的实践就是一个否定和扬弃的过程,人不仅通过实践否定和扬弃对象世界,使对象世界内在化,而且,人同时也通过实践否定和扬弃着自身,使自己外化和物化到对象世界中去,随着实践活动的连续展开和不断延伸,也就具有了否定之否定的性质。同样,对立统一规律也只有在总体化的过程中才有意义。因为,人与对象世界、主体与客体、部分与整体等等的对立统一都是发生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的。质变量变是从属于总体化的运动,从量到质和从质到量的变化所表明的正是总体化的内在结构。

萨特把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与客观辩证法混为一谈,认为辩证法是由于黑格尔和马克思研究作为人的领域的社会历史时提出的,是在历史现实的发展规律和对这些历史现实的认识的发展规律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因此,辩证法的动力就是人们的总体观念,辩证法的形式也就是人们创造历史现实的实践活动。他把到自然界中去寻找辩证法,看成是一种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错误的推广”。

二.“人学辩证法”

萨特所理解的辩证法仅仅是体现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理性。人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自然,从而把辩证法导入自然之中,使自然界表现出辩证法的特征。但从本质上讲,辩证法只能是人的知识形态。既使自然科学的某些范例是辩证的,那也只能证明人的理性是辩证的,而不能证明自然本身是辩证的。萨特说:“在辩证法家那里,

辩证法是建立在既与的现实结构,又与我们的实践的结构相关的基本主张上的。我们断言认识过程是辩证的,同时又断言对象(不论它是什么东西)运动本身也是辩证的,而且这种辩证法是

同一个东西。把这两种命题拉到一起,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形式,或者换句话说,它们规定着世界的合理性。”[8]

在历史领域中,也不存在那种象历史背后的神的意志力一样的辩证法,而是历史认识的结果。萨特说:“如果我们不想把辩证法重新变成一种神的法则和形而上学的宿命,那么,它必须来自一个个的个人,而不是来自我所不知道的什么超个人的集合体。”[9]“辩证法如果存在的话,那就只能是总体化过程中许多的个别性所造成的许多具体的总体化的总汇,这就是我所说的辩证法的一元论。因为辩证法乃是总体化的活动,除了由正在进行的总体化所产生的各项法则之外,再也没有别的规律。”[10]

当然,总体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被社会所总体化;另一方面是社会被个人所总体化。但整个总体化的基础是个人的实践,正是由于个人的实践才产生和保持了人的总体性。因为,人处于历史的中心,是人把散漫的社会历史现象联结成一个总体的,社会的总体化是以每个个人的总体化为前提的,而个人的总体化又是体现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的。所以,辩证法归根到底就是产生和保持个人总体的方法,要把握辩证法就只有到以个人实践为基础的个人总体化和从个人总体化到社会总体化的进程中去寻找。或者,干脆说辩证法就是实践,是人改变和创造对象、赋予对象以意义,同时实现着人的总体化的活动。

我们知道,萨特终生致力于建构一种“人学”,这种局限于个人视野中的人学自然要把人的内心世界夸大为整个世界。因而,他是不相信人的内心世界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存在的。

到了写作《辩证理性批判》的时候,由于接触马克思主义而发现了实践范畴,从而找到了个人超越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途径。这时萨特本可以告别个人的内心体验走上认识客观世界的道路,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他就能在对自然和社会历史的深入研究中取得积极的成就。遗撼的是萨特没有这样做,而是依然囿于个人的目力所能达到的世界范围,站在个人这个圆点上来理解通过实践构成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世界。这样一来,萨特并没有因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汲取了实践概念而使他的存在主义有什么长进。因为他的结论还是原来的结论,即只相信人所涉及的世界的真实性,纯粹客观的世界则被划入乌有之乡或者说被划进了假定的领域。

所以,萨特要否认客观的自然辩证法,把辩证法严格地限制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人的实践活动所能涉足其中的领域里,认为只有在这个领域中,辩证法及其规律才是真实的。

由于在人的世界中来考察辩证法,辩证法的全部内容就成了个体的人的自我发展、社会、人的物质界、作为人的自我发展的环境和中介的关系。辩证法的这些内容就是“总体化”,总体化就是辩证法。辩证法是一切总体化所普遍具有的形式,而总体化则是辩证法的普遍法则。要理解辩证法的规律就必须立足于总体化的观点上。萨特认为,一切辩证法的动力都存在于总体观念中,因为只有把各种现象理解成不是孤立地、单纯地出现的,而是在总体的综合统一之中的,辩证法才是可能的。

萨特认为,如果假定人及其对象之外存在着辩证法,那么必然会使辩证法变成不可理解的。相反,以人的总体化为根据,辩证法就获得了可理解性。因此,个人实践的领域就是辩证法的限度,个人的总体化是辩证法可理解性的唯一基础。社会历史是人的客观性领域,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是人的总体化的总汇,因而是辩证的。在社会历史中,一切事物现象的辩证性质都取决于它们是否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即是否包含着个体的总体化的作用。所以,人的总体化又是辩证法的最高原则。无论辩证法研究什么问题,其中心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一切历史现象中认识人的总体化。这样一来,萨特的辩证法就是总体化的辩证法,是对个人总体化的记录和描述。辩证法的学说作为一系列命题的抽象体系,来源于个体的总体化,是对个体的人及其关系世界的整体与部分的多样性的把握,是对个体的人的总体化进程以及个体的人的实践所造成的历史总体化的进程的把握。反过来,辩证法的命题体系又对个体的总体化提供指导,帮助个体的总体化与历史总体化的融合。

萨特承认,把历史作为一个总体加以考察是马克思的最伟大功绩。在马克思之前,历史学家们看不到历史的总体性质,而是陷入到对个别历史事件的分析之中,把历史看作无数个偶然产生和消灭的个别事件的集合。马克思从生产关系出发,发现了历史是建立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和随生产关系的演变而发生变化的总体,从而揭示了历史的总体性。因此,总体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存在的思维的基本范畴。

应当指出,萨特关于马克思发现了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历史总体的认识是正确的。但是,问题在于萨特对生产关系的理解却不同于马克思,他不是把生产关系理解成人们的具体的物质联系,而是把生产关系看作是个人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结成的联系。因此,在萨特所理解的生产关系范畴中,我们看不到在特定的生产方式中作为阶级的历史实践主体,而只能发现作为个人的实践主体。萨特在历史中所看到的唯一积极因素就是个体的总体化,而历史本身则是被动的。尽管他把历史理解成使一切个别事件和过程结合成总体的运动,但历史总体却是被构成的总体。因此,历史辩证法也由于沾染上了惰性因素而成为“反辩证法”的领域。所以,辩证法的源泉只存在于作为个体总体化的个人实践之中。也就是说,实践是辩证法的真正王国,而个人的实践则是辩证法的原初的经验。

三.推衍“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实践活动的现实性是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在社会关系中,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相联系的是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进程是不依赖于个人的意志和愿望而进行的。同样,个人的实践活动任何时候都是处于既与的物质环境中的。比如,人的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工具”、“机器”等物质条件,都是先前世代人的物化,是作为客观实在摆在人们面前的。面对着这些物化了的客观实在,人的实践活动又不得不一再地重复着物化,即

在每一次实践活动中使自己物化。每一个体的总体化都不可能从零开始,人只有在既与的历史总体中才能实现趋向于总体化的努力。

然而,萨特反对强调历史的客观性,认为历史中的人是独一无二的“原子”,历史的必然性恰恰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人是历史的主体、创造者。因为,人的实践不仅是对象性的活动,而且是创造对象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人依据一定的社会条件实现自己个人的计划,创造性地参与劳动过程,使自己存在和创造自己的生活。人的物化所表明的也正是人把对象世界创造性地纳入人的生活,使之成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

人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的同时创造了历史辩证法。历史是作为人的创造活动的辩证结果而出现的,是作为个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生联系的个人之间的结构的演进。所以说,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即历史的辩证法只不过是个体总体化的规律,它尽管表现出了与个体总体化的矛盾,但却是从属于个体总体化的,或者说是个体总体化的副产品。

人的实践的社会结构的辩证性、人的总体化的历史规律等等宏观视野中的辩证法,都根源于个人的实践。人的实践活动在物质世界中展开,在物质对象中具体化。易言之,人借助于实践活动在物质中使自我客体化,这种客体化一方面是人对自己的舍弃,另一方面又使人所追求的事业在世界上出现,从而在客观世界中重新发现自己。用哲学术语来表述,就是“异化”和“总体化”。萨特认为,实践既是人的异化活动又是人的总体化过程。实践的这种二重性和二重化的运动表明实践本身就是辩证法的原型,社会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都只不过是实践辩证法的展开。

总体化是客体的主体化。萨特认为,主体的客体化使实践获得惰性,而客体的主体化则使实践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因此,实践所具有的客观性成分的多少也就意味着这一实践所具有的惰性的多少。根据这个思路,个人实践是惰性因素最少的实践,因为在个人实践中,人能够充分地意识到他自己的主体性,他的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早已在他的谋划中预演过了,他是从未来的角度认识他从事实践的环境、条件的,他是根据他所掌握的现实的可能性来设计他自身的总体化道路的。

与个人实践相反,社会实践则由于自身的客观性而是具有不同程度的惰性因素的惰性实践。因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以多数人为核心的实践集合体,这个主体本身就是针对个人而言的客观化了的主体。在这个主体中,共同意志使个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缩减甚至完全褪化。因此,虽然实践活动也具有个人实践的那种从计划、目的,到手段的选择和目的的实现等等有机模型,但是,它作为集合体的活动却是个人的被动领域,所以说社会实践是惰性实践。

根据萨特的理解,惰性就是实践的消极性,是反映在物质必然性和其他人的意志等等之中的人的主体性的否定因素。因而,惰性因素也是对辩证法的否定。本来,实践是辩证法的源泉,由于实践中包含着惰性因素,实践这个唯一的辩证法王国却包含和孕育着反辩证法的因素,实践的规模和性质直接关系着反辩证法因素的多寡强弱。

在个人实践这个惰性因素最少的领域中,“思维的存在”和“存在的思维”是直接统一的,因而这种实践直接地就是辩证法,或者说是一切辩证法的原型和构成因素,其他的辩证法都是从这种辩证法发展而来和由这种辩证法构成的。因此,萨特把个人实践的辩证法称作“构成的辩证法”。在作为辩证法的最原初的构成因素的“构成的辩证法”之中,物质必然性是从属的因素,是被自由地克服了的因素,是不被人作为“摆脱不了的命运”而加以承受的因素。因而,反辩证法的因素是以隐蔽的形式深埋在辩证法的形式之中的。

在社会实践领域中,由于客观性因素的增强,惰性因素便偷偷地渗入到个人的自由活动中去,腐蚀着实践的创造精神并使其枯萎。客观必然性以外部规律的面目“吞食了全部有计划、有目的的结构”。这种实践作为人们的活动是一种由外部控制的活动,其特征是“积极的被动性”。与那种体现了人的天赋自发的活动的个人实践相比,这种实践是一种“变了形的”、“被歪曲了的”实践。因此,社会实践虽然也处在辩证法的疆域之中,但却是一种“外在的辩证法”或者说是一种被构成的辩证法。在社会实践中,“反辩证法性”和“反实践性”的因素明显化起来,辩证法的王国成了反辩证法的王国。

可见,萨特关于辩证法的思路是把实践设定为一个圆,个人处在这个圆的中心,个人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辩证法的强力,一旦从紧紧围绕着圆心的个人实践向外层扩展的话,那么距圆心越远辩证法就越稀薄,如果在社会实践中随着辩证法的越来越稀薄而出现了辩证法的否定形态的话那么一旦越出社会历史走到实践领域这个圆之外的自然界,就根本不存在什么辩证法了。所以在萨特那里,否定自然辩证法是顺理成章的。

萨特认为,反辩证法作为辩证法的否定形态,依然是自由的个人活动的无机形式,即与个人活动密不可分的。其实,在个人的实践中反辩证法的因素就贯穿于辩证法的模型之中,但为什么在进入社会实践中之后,反辩证法的因素才演化为惰性因素并损害着社会实践呢?在萨特看来,根本原因是进入社会实践之后,实践活动的各个因素和各个环节都缺乏了对于个人的可把握性和可理解性。由此可见,在萨特那里辩证法一词无非是表示实践的主体性和对于主体的可把握性。哪里能够彰明主体性,哪里就有辩证法;无论哪里,一旦彰明主体性的途径稍有涩滞,辩证法就遭受着惰性的破坏。

萨特把“反辩证法”看作是辩证法名目下的反题。因为,无论是个人实践还是社会实践都无法摆脱物质必然性的惰性因素,相反实践的现实性正是建立在这种必然性之上的,所以,“反辩证法”存在于辩证法内部,是辩证法的环节。在人的总体化过程中,反辩证法的因素是贯穿于始终的,但在每一次实践或每一个阶段的总体化中,反辩证法有一个从隐到显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在一次次实践中看到,从辩证法到辩证法的反题即反辩证法。这时,辩证法的行程仅仅走了一半,所以必须有新的一次实践出现,作为辩证法与反辩证法的合题。人的总体化就是在这样的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展开的。

可见,萨特对社会实践充满着怀疑,他根本不愿意去发现社会实践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而是从个人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历史的发展。所以当萨特去探讨历史辩证法时,就陷入了所谓“反辩证法”、“构成的辩证法”、“被构成的辩证法”“外在的辩证法”、“惰性的实践”、“反实践性”等等概念的诡辩之中。他引

入的概念越多,思想变得也就越加混乱,以至于搞不清什么是历史辩证法。

注:

[1][2][3][4][5][7][8][9][10]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伦敦1976年英文版,

辩论会活动总结篇6

【辩论赛策划书一】

活动名称: 高二(3)班 辩论赛

活动背景: 由于我班学生口才能力有限,而在当今社会中沟通和表达显得越来越

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氛围和为了提高我班学生口才能力和反应能力,为此举办本次活动,也为我班学生提供一个才华展示的平台。

活动目的: 辩论赛可以使同学相互之间互动,促进班级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

提高同学思辨能力,应变能力,丰富知识,活跃校园气氛,培养团体精神,锻炼思维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

会场人员:相关活动老师和高二(3)班全体学员。 参赛人员:高二(3)班全体学员。

参赛分组情况:3个人为老师助手。其余25人分为5组 、每组5人。 比赛评为:老师和4名学生,老师助手分为助手甲、助手乙、助手丙。)学生丁为记时。

活动地点:高二(3)班教室。 活动时间:6月10号 活动流程:1、前期准备

(1) 人员分配:老师选出自己的助手三名。由所有班委选

择自己组员,一共为5组,每组为5人。(班委为组长,每组男女比例: 或者每组必须有几名女学生/男生) (2) 向班里提前发送通知:分组情况与活动主题在放假前交与老师。

(3) 准备辩题:辩题来源于同学感兴趣的话题。由老师和组长共同讨论辩题,由老师提供部分辩题想法。

2、比赛开展

评委要求:给予公平、公正评分。

辩手辩风要求:比赛中尊重对手,评委和观众。举止得体,

显示出杰出的道德修养,要对对方进行反驳时必须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答辩,如果有同时举手未看清楚由助手甲乙丙确定答辩方。

辩手要求:辩手要口齿清楚,赛前做好充分准备。

3、赛程安排:

由最终定下来的十个辩论题目,公布于全班,由相应的组长负责相应的准备,安排辩论内容放假时间准备。在规定时间选出冠军、亚军、季军组。

4、赛程规则:

(将十个辩论题目叠好后打乱,置于粉笔盒子里)

(1)、由老师随机抽取题目,念完后说一声开始后各组方可举手,未开始举手的视为违规,扣1分。

(2)经选手答完自己的观点后--称为正方,如有反对方需举手后经老师同意方可反驳答辩--称为反方,正方答辩时间范围为2

(4)每组答辩内容必须是针对该题目进行答辩,不得偏题,偏题可以针对情况进行扣分2分到5分。(注:应有针对性的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每组成员在用时剩余 30秒时,学生丁提醒,时间用完时,可终止对方发言。)

(5)在活动最后10分钟宣布比赛结果及老师总结

(二)评分标准:

1 、论证有力,引述资料充实恰当(满分 3分) 2 、分析的角度中肯,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满分3分) 3 、语言流畅、脱稿、有文采(满分2分)

4 、反驳应变能力强(满分3分) 5 、风度端庄、表情自然(满分 1分)

6 、全队整体配合默契,能充分论证本方观点(满分3 分)

即评委最高给分为15分。 每场比赛由评委根据评分规则独立打分,助手甲在算总分时由助手乙和丙监督,分数高者为胜队。高者为本场,本届比赛的最佳辩手将在最后的三支队伍中产生。

【辩论赛策划书二】

由每班自行选拔一支参赛队伍,每队人员为4人(分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第一轮(初赛)各队抽签决定对手对辩题,第一轮共计13场比赛。

然后,获胜的13支队伍中前三支出线队伍组成死亡之组提前进入第二轮(复赛)三队小组中循环辩论三场,按净胜票数角出一个决赛名额。另外10队第二轮辩题和对手仍抽签决定(同第一轮),本轮决出六强(团体),死亡之组被淘汰队伍与六强队伍可推荐两名辩论选手(进入半决赛),共计16名参赛队员。

接下来,组成四支队伍进行半决赛分两场,仍然抽签决定辩题和对手。最后,组成两支队伍进行决赛(全校直播)。各班名次按各班累计净胜票数计算。

比赛流程

(一)开篇陈词(6分钟)

正方一辩发言(立论)(3分钟) 反方一辩发言(立论)(3分钟)

(注:每方队员时间用完时,计时员终止发言) (二)攻辩(9分钟)

1、正方二辩向反方二辩或反方三辩提问:反方二辩向正方二辩或正方三辩提问。

2、正方三辩向反方二辩或反方三辩提问:反方三辩向正方二辩或正方三辩提问。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计时员终止发言,若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提问、回答均简洁明确,回答立须正面回答提问方提出的问题。重复提问、回避问题均要被适当扣分)

3、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注:要针对此前所有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情况的背稿,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攻辩小结阶段,在每方时间用完时,计时员终止发言。)

(三)自由辩论(10分钟)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双方总计10分钟。

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注:时间用完时,计时员终止发言。) (四)总结陈词(6分钟)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注:应有针对性的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每方队员时间用完时,计时员终止发言。)

注:每班四人,自行确定一辩、二辩、三辩、四辩辩手,每次比赛可在四人中互换角色。

每队一辩为领队,负责与工作人员联系。

一、团体分,共100分 按辩论阶段评分,计70分

A.立论陈词:10分(语言表达流畅,有文采,层次分明,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分析透彻)。

B.攻辩:20分(反应敏捷,应对能力强,分析角度和层次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C.攻辩小结:10分(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

D.自由辩论:20分(简洁明了的加强自己的观点,机智有力的反驳对方,能发挥团队精神,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和失误,驳轮精彩,切中要害)。

E.总结陈词:10分(表情丰富,语言表达流畅,论据恰当,内容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综合印象分,计30分

语言风度:15分(语言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仪态端庄,风度幽默、幽默洒脱)

团队配合:15分(临场发应,队友之间配合默契,能迅速抓好对方失误,随机应变)。

二、辩手个人得分,每场总计100分(不计入团体分) 语言表达:15分(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整体意识:30分(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驳轮精彩) 辩驳能力:25分(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和失误,反应敏捷,应对能力强,恰当把握现场气氛)

美感风度:15分(表情丰富,仪态端庄,风度优雅,幽默洒脱) 综合印象:15分(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帮助,如果其语言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或有意回避对方的质问可适当扣分)

注:1、团体分的评分标准仅在半决赛和总决赛是使用,前期的预赛和复赛采用五名评委投票制决定胜负。

2、个人评分标准从复赛开始采用直至决赛。

3、辩手个人得分只作为个人的评审依据,与判断每场胜负无关。

【辩论赛策划书三】

一、活动宗旨

为出色完成县第五届语言艺术节参赛任务,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思辩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赛程安排

1、初赛要求每班先选出5人组成1支参赛队伍(领队1人,队员4人),共组成25支队伍,经过班级间(淘汰制)比赛后,胜出的12支队伍参加学校组织的半决赛。(该环节由各班班主任、语文任课老师负责)

2、12支队伍半决赛通过二轮淘汰制比赛,从中选出3支队伍参加决赛,决赛采用循环记分制,胜队每场记2分,负队每场记1分,最后按分数高低排出冠、亚、季军队伍。(该环节由学校安排专业评委负责)

3、时间安排:

初 赛:9月19日、20日(地点:教室)

半决赛:9月26日(地点:教室)

总决赛:10月10日(地点:阶梯教室)

4、辩论题目:

初 赛:正方:网络使人更亲近 反方:网络使人更疏远

半决赛:正方:青少年学生上网多弊大于利

反方:青少年学生上网多利大于弊

总决赛:正方:青少年学生上网多弊大于利

反方:青少年学生上网多利大于弊

三、奖项设置

1、各参赛代表队由一名领队、四名辩论队员共五人组成。四名辩论队员要求口齿清晰,思维敏捷,着装统一。

2、团体奖项:本次比赛设冠军、亚军、季军,优秀组织奖五名。班级量化分加分细则:进行学校半决赛12个班级每班加0.2分,对获得冠军、亚军、季军的班级依次加1.0、0.8、0.6分;给评为优秀组织奖的班级加0.5分(但不累计加分)。个人奖项:本次比赛将评选出优秀辩手3名,最佳辩手1名,最佳领队1名,学校将给予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3、学校将从冠军、亚军、季军队伍中挑选5名最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县赛。

4、辩论程序及细则见附件一。

共青团委员会

高一年级部

辩论会活动总结篇7

一、辩论活动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是解题、介绍文章背景、解释生字新词、划分段落、分析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兴趣索然。而辩论活动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辩论活动中,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辩论,这样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辩论活动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是群策群力的比赛,它讲究整体的配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举行了一次“好习惯,伴我行”的主题辩论活动。这次主题辩论活动在高年级中燃起学生对研究辩论、参与辩论的兴趣火花。五六年级每个班都选拨精英组建成辩论队参加比赛。为了帮助本班的辩手在比赛中出色发挥,全班学生都合作起来,与辩手们一起搜集资料,陪他们模拟演练;一些学生在模拟演练中展现了出色的辩才,被辅导老师选拔为正式队员。正式比赛时,正反双方班级各执一词,唇枪舌剑,好不热闹。每场比赛后,辅导教师都组织学生代表进行点评,现场观众发表看法……这样的辩论活动,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课内推向课外,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辩论活动能给学生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学生辩手来说,受益匪浅;对学生听众来说,这种新颖的课型使他们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共鸣与思考。此次辩论活动结束后,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对学生进行了“关于番禺区各中小学校开展辩论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生动有趣的辩论活动大受学生欢迎。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接受这种新颖的课型教学,很多学生“摩拳擦掌”,表示要锻炼口才和提高写作水平,下次也要参加辩论赛。

二、辩论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赛前指导方面。辩论赛是一种科学性、艺术性很强的竞赛形式。要组织好一场辩论赛,需要教师先从审题、立论、选材、组织等方面指导辩论队员建立起整体理论体系,还要从辩论技巧、辩手的风度及气质等各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在每一次主题辩论活动中,凡是能充分发挥选手辩论水平和展现风采的队伍都离不开辅导老师的精心指导。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组织学生参加辩论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辅导教师在赛前的模拟演练中要对每个辩手的表现以及辩论技巧等方面作出合理的评价,并提出有效的建议;赛后还要根据辩手在赛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给予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从头至尾无不体现出指导教师的匠心独运,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辩论活动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生参加辩论赛,要紧扣辩题去广泛阅读,做好资料的搜集,写出辩论发言稿。一辩要准备三分钟的开篇陈词和一分半钟的攻辩小结,二辩、三辩要准备一分半钟的对辩问题,四辩要准备三分钟的结辩陈词,这是很能考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搜集与辩题相关的资料之后,学生还要汇总材料,进行推敲筛选,研究论辩策略,考虑好怎样立论、驳论,这其实是集体写作、共同评改作文的过程。辩手在比赛之前,必须进行多次的模拟演练。这是一种听力训练过程,要求专心倾听对方的发言,以便及时辩驳。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听”的训练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比如,在准备“小学生应该注重个人仪表”这个辩题时,辩手们紧扣住“小学生”、“注重”和“仪表”这三个关键词去搜集资料,查找到“注重”的意思是“重视”,“仪表”的意思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针对这些概念,辅导老师和辩手们一起确定了“小学生应该重视自己的容貌、姿态、风度、文明、礼仪等方方面面,这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对每个小学生的要求,只有注重个人仪表的人才能彰显个人素养……”这个核心观点。四个辩手就围绕核心观点去写作,一起模拟演练,修改稿件,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又如,在“好习惯,伴我行”主题辩论活动结束后,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借此契机举行了“我与辩论”的主题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学生“可以写观看辩论赛的感想、参加辩论赛的心得体会等,形式不限,可以是观后感、日记、诗歌等”。各班学生踊跃参加,交来一大批文质兼美的征文。教师们认真地批阅,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把一等奖作品在校园网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辩论活动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普通的语言训练没有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而辩论活动中听、说、读、写训练是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的。辩论活动要求学生既要注意听清对方的发言论证是否严密,又要顾及本队的总观点,坚守住自己的分论点,还要有机地组织自己的材料,不失时机地给予对方有力的反击。高度紧张、激烈的论辩训练了辩手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以及论述的逻辑性。

辩论会活动总结篇8

大型电视辩论赛方案

今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当前很有必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发展较快地区的干部群众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在省委的统一部署下,从2月底开始,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学校等都结合各自特点,在全省开展了声势浩大、行之有效的“两思”教育活动。为把这项教育活动推向高潮,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团结带领我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迈向新世纪,省委宣传部、团省委、广东电视台、广东电台等单位决定举办“广东青年‘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大型电视辩论赛”。 本次比赛将作为由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电视台、广东电台联合主办的《两思访谈》栏目的特别节目,通过广东卫视和广东卫星广播面向全国播出。

一、目的意义 1、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对“两思”的理性认识,增强他们开展“两思”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两思”教育的关注,把“两思”教育活动推向高潮。通过辩论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参与“两思”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进一步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注入新的思想动力,推动我省两个文明建设上新台阶。“真理越辩越明”,通过有理有据的辩驳,能明晰残存在人们思想中的一些错误观点和认识,增强“五破五树”意识,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4、展示当代表广东青年朝气蓬勃、思源思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宣传部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广东电视台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 2、评委会成员 钟康模(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杨兴锋(南方日报常务副总编) 朱仲南(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梁桂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梁庆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大海(中山大学政行系教授) 吴重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应天常(广州大学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 张梅(作家)

三、比赛地点 决赛在广东电视台八百平方米演播厅举行。 初赛和半决赛地点另定。

四、拟邀请参赛队伍 1、广东地税代表队 2、广东电信代表队 3、暨南大学代表队 4、广东商学院代表队 5、广州市白云区代表队 6、深圳市龙岗区代表队 7、惠州市TCL代表队 8、顺德科龙代表队

五、组队要求 1、各参赛队由队员四名、教练一名、领队一名组成,上场队员中至少有一名女选手。 2、每场比赛的出场队员辩序可以变动,但必须在比赛前一天告知组委会。 3、各队应统一服装,比赛时队员应穿本队队服上场。 4、比赛期间各领队和教练负责与主办单位的工作联系及本队的一切事务性工作。

六、赛制 比赛采取单淘汰制,共七场,分初赛、半决赛和决赛。八支参赛队伍根据抽签决定辩题和对手,在广州举行四对四团体辩论初赛。四支获胜队进入半决赛。半决赛获胜者进入决赛。半决赛将由广东卫视录播,决赛将由广东卫视进行现场直播。

七、比赛时间 初赛:2000年11月下旬 半决赛:2000年12月上旬 决赛:2000年12月中下旬

八、评判 1、每场比赛由七位评委组成评委会。 2、每场比赛结束后由评委会代表作评判发言。 3、每场比赛的胜负由评委会决定,并由公证处公证。

九、奖项设置 个人奖: 1、优秀辩手奖:四名,由入围半决赛的四支队中每队个人累积分最高者获得。 2、最佳辨手奖:一名,由参加决赛的辩手中个人累积分最高者获得。 团体奖: 1、辩论赛亚军奖。 2、辩论赛冠军奖。

十、辩论赛题目 决赛辩题: 正方:发展更需要人才 反方:发展更需要钱财 半决赛辩题: 1、正方:致富主要靠机遇 反方:致富主要靠才能 2、正方:知足者常乐 反方:不知足者常乐 初赛辩题: 1、正方:有钱等于幸福 反方:有钱不等于幸福 2、正方:贫困滋生丑恶 反方:富裕滋生丑恶 3、正方:致富,合作更重要 反方:致富,竞争更重要 4、正方:为富不仁 反方;为富更仁

辩论会活动总结篇9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师生角色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06-01

辩论式教学是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对话作为教学载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各项语言技能以用的综合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将思想道德与法律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上有表现出丰富性与拓展性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最为贴近。将辩论式教学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了解。

一、辩论式教学在课堂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它的教学内容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生如何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和转变,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二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是大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对于上述教学内容的实现,比其它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

辩论式教学优于灌输等方式。第一,就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来说,如果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接受灌输、接受思想塑造的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尤其是面对思想活跃的“80后”、“90后”学生,那是行不通的。任何课堂教学方式都无法强制人改变其内心,如果一个人自己不想转变思想,谁对他都无能为力。内心与思想地改变更多的是靠自愿自觉。因此道德教育如果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就调动不起学生从善的意愿,不能使主体自愿自觉地转变并提高心性,教育目的就可能落空。辩论式这种生动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破学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乐于接受道德的感化与教化,培养起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意愿。辩论是锻炼认识、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对学生提高分析识别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自觉远离假、恶、丑,趋向真、善美,有较好的作用。第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创造潜力,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辩论式教学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采用辩论式教学来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能取得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辩论式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在课程中引入辩论式教学是具有挑战性的课堂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大致有两种方式:“竞赛式”和“群辩式”。 所谓“竞赛式”就是按照辩论赛的模式进行组织,两个辩论队在台上进行辩论,其余同学可以作为观众或者裁判的形式参加进来。所谓“群辩式”就是将全班同学按照一定的标准(按照学号不同、男女性别不同、院系专业不同来划分)划分为正反两方,双方围绕同一个辩题进行辩论。“群辨式”不同于传统的讨论式教学方式,“群辩式”增加了对抗性,可以更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而且,“群辩式”对辩手才能的要求不高,可以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使全体同学都得到锻炼。

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一是要结合教学内容,找到适合的辩题。辩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堂效果的好坏。辩题要紧贴时事热点、时代脉搏,能激发学生辩论的兴趣,才辩论中寻求问题的正确观点。比如:结合教材第三章的相关内容,可以选择“追求道德与追求金钱能否统一”的辩题;结合教材第六章的相关内容,可以选择“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或者是“校园爱情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还是选修课”的辩题。在教师确定辩题以后,要向学生提前布置,让学生查找材料,充分准备。

教师课后要认真总结。评论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对辩题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充分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评论总结时才能游刃有余。评论总结大致包含三个内容:第一,对正反双方发言的内容、辩论的角度、逻辑性进行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第二,对参加辩论同学的表达、互相配合、风度和机智幽默等进行评讲,表扬优点,指出不足。第三,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对辩题进行总结,通过辩论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三、辩论式教学中师生角色变化

教师课堂主导地位的弱化。在辩论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主导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更是参与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辩论思路、辩论方法、信息来源的指导,而非理论的直接灌输者。通过辩论式教学,学生会尽量搜寻已有知识和固有观念,其中,有正确观点,也有模糊认识,还会有错误看法。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掌握学生思想的动态,有的放矢,实现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辩论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信息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辩论,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全面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思辨能力、创新能力。

辩论会活动总结篇10

高中学校辩论策划方案

活动宗旨:

给同学们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发掘优秀辩论人才,为院队参加全校辩论赛储备人才。

活动口号:

“ xx之辩,魅力无限。”

活动主题:

以积极向上辩题之辩论展大学生之风采。

活动日程:

一、前期活动阶段

为确保辩论赛顺利展开,在半月前做好辩论赛的宣传,动员,报名名单整理,辩题搜集,评委嘉宾邀请等基础工作。

(1)充分发挥宣传部的作用,利用海报为主要宣传形式,在整个学院展开宣传工作。要求各班学习委员配合工作,动员班级同学参加,并于十天前把报名汇总名单交到副部长处。

(2)辩题搜集。辩题的搜集要紧紧围绕大学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要让每个年级的同学都有话可说,有理可循,另外可同时搜集一些比较新颖的辩题。

(3)评委嘉宾的邀请。在预赛,复赛中评委嘉宾主要以大二大三的学长为主,在在决赛中可以邀请老师和书记等作为评委。

二、赛前准备阶段

(1) 在比赛前三天进行比赛抽签。以两天为准备时间.

(2) 每日以海报、通知、口头传达,手机短信等形式将比赛时间场地告知同学。

(3) 在学院网站开辟辩论赛专版,有关比赛的最新消息。

三、赛程安排:

根据学院各班级的课程时间安排比赛。

比赛具体规则:

一、比赛形式:

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

1.初赛采用淘汰制,16支参赛队抽签分为8组,

2.经初赛决出16支优胜队伍分10个组进入复赛,复赛仍采用淘汰制,比赛地点和比赛时间抽签决定。 复赛选出前四名进入决赛.

3.经复赛决出4支优胜队伍分4个组直接进入决赛.

三、 比赛程序及用时规定

1 正方一辩发言 3分 反方一辩发言 3分

2 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30秒 每个提问不超过10秒

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30秒 每次回答不超过20秒

3 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30秒

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30秒

4 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2分 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2分

5 自由辩论(正方先开始) 10分钟(双方各5分钟)

6 观众向反方提问一个问题 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 除四辩外任意辩手回答

观众向正方提问一个问题 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 除四辩外任意辩手回答

7 观众向反方提问一个问题 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 除四辩外任意辩手回答

观众向正方提问一个问题 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 除四辩外任意辩手回答

8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4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4分钟

注: 全程比赛用时38分钟

四、辩论赛程序(由辩论赛主席即主持人执行)

1 、队员入场

2 、主持人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3 、主持人介绍参赛队员

4 、主持人介绍评委

5 、主持人介绍比赛程序

6 、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7 、辩论结束后评委评议

8 、评委代表点评此场比赛

9 、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10、主持人宣布辩论赛结束

五、辩论赛细则

1、时间提示

当记时员提醒时间到时,发言辩手必须终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2、陈词

提倡即兴陈词,用词恰当。

3、开篇立论

立论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4、攻辩

(1) 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

(2) 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正反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作为攻方;辩方由攻方在二、三辩中任意指定。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本轮攻辩,不得中途更替。

(3) 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均要被扣分。每一轮攻辩,攻辩角色不得互换,辩方不得反问,攻方也不得回答问题。

(4) 每一轮攻辩时间为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终止发言。

(5) 四轮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作攻辩小结,限时1分30秒。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要被扣分。

5、自由辩论

这一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6、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阶段正反方的表现算入比赛成绩。观众提出的问题先经2位以上评委判定有效后,被提问方才能回答。正反方各回答两个观众提出的问题,双方除四辩外任意辩手作答。一个问题的回答时间为1分钟,如一位辩手的回答用时未满,其他辩手可以补充。

7、结辩

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适当扣分。

六、评判

1. 主办方将邀请五位评委对每场比赛进行评判.

2. 评分标准

团体部分,以全国大专辩论赛的通行办法为准,共300分

(1)按辩论阶段评分,计200分

陈词:30分 攻辩:40分 攻辩小结:20分 自由辩论:60分 回答观众提问:20分

总结陈词:30分 (2)综合印象分,计100分 语言风度:50分 团体配合,临场反应:50分

每场评出优秀辩手一名,优胜队伍一支.

3.胜负判断

(1) 每场比赛的胜负判断由五个老师的综合评定决定,分数高者获胜。

(2) 单场最佳辩手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与判断每场胜负无关。单场最佳辩手由评委集体商议评出,不设置分数标准。

七、辩论赛题目:

1 3+2的大专生的能力比普高的大专升的能力低吗(正方:能力比普高的低)

2 环境保护应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正方:以人为本)

3 人类将毁于科技吗(正方:人类将毁于科技)

4 好马吃不吃回头草?(正方:好马要吃回头草)

5 学校该不该对网络限制(正方:应该对网络限制)

6 高中阶段应不应该分科?(正方:应该)

7 大学生先择业还是先就业?(正方:先择业)

8 网络是否使人更具个性化?(正方:网络使人更具个性化)

9 台湾 问题应该以和平方式解决/应该以武力方式解决(正方:以和平方式解决)

活动预算:

1.奖品300元

2.打印费30元

3.其他费用70元

合计:400元

工作分配:

工作分配大致如下。(具体可能需要临时调整)

1.主持人:xx xx

2.记时员:张 李

3.现场纪律维持及后勤工作:xx

奖项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