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辩论式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14 11:17:01

行政法学辩论式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通常的案例教学是以案例配合阐明理论,学生参与互动程度较弱。辩论式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案例分析、学生互相辩论三个环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用结合,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保障方面还应该在教材建设上做到一套教材一套案例,在教学方式上讲授和督导并用,且将辩论表现与考核和考试成绩挂钩,促使学生自觉开展辩论式案例教学。

关键词:辩论式案例教学;三三制教学模式;互相辩论

一、案例教学的开展现状

我国高校法学教学中对案例教学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运用,早期主要还是作为讲授内容的补充,侧重于选择好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师生能够简单互动,使学生从案例的探讨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理论和实践一定程度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现在普遍开展的是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提供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组织和指导学生解读、讨论案例,阐述和补充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结论,在相互启迪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1]。这种教学模式中配套了大量的好案例,师生能够互动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实践性加强,具有较大的进步,但又略显不足,即仍然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和分析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达到最佳效果。笔者在从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中,深感课程内容庞杂,实践性强,但又“易学不易用”,在吸收同仁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将由学生进行案例思辨上升到与教师讲授同等的高度,开展辩论式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调整教学安排以利于开展辩论式案例教学

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配合相应的案例,对案例进行评析,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这样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只是听讲,没有去思考、答辩的压力,所以教学效果有限。有说法云,听一遍不如背一遍,背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遍,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辩论式案例教学的宗旨就是冀希望在教学中,从单向知识传授向双向互动转变,以学生的分析辩论为中心,让他们不得不去思考,逼得他们用嘴讲,用手写,提高学习效果。因为应用的压力和动力是学习最好的催化剂,如果学而不用,学的知识和应用脱节,学生必然无精打采,兴趣了了。辩论式案例教学法就是将学的压力和动力放在学生的身上,再添加一些趣味性内容,让他们自觉也好、被迫也好,都得认真学习和分析,使学和思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形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更好地开展辩论式案例教学,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安排作相应的调整。

1.在教材选择和授课内容上突出实务性

教师应着眼学生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删减一些宏观、理论性过强、难度较大的内容,相应增加行政管理活动中易产生问题的领域,选择常用、实用、新颖的案例来诠释这些内容,化难为易,理论减少,实务增加。学习的内容应突出重点,把教学重点放在如“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合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程序”等章节上,其他的内容相对简单,应用范围不广的章节,予以简单介绍。

2.为教学内容配套典型案例

有了案例揭示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思辨,因此,本教学方法关键是在每一章节的内容中,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后,必须为学生配套一定数量、涵盖重点、难易适中的案例,使学生掌握理论内容,然后以当事人的身份独立思考解决,有疑难再返回书中寻找理论依据,最后说服自己,说服别人,展开辩论,互相借鉴和提高。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课程分22章,配套150个案例,平均每章六七个案例,能够涵盖每章的重要知识点。

3.在教学组织上,以学生思考和辩论为中心

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全程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机械接受,效果甚微的局面,转到教师重点提示,组织引导学生思、辩的模式来。辩论式案例教学不能排除教师教学,教师用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讲解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思考、发表观点、大家互相辩论,达到真理愈辩愈明,愈辩理解愈深刻。如此促进教师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潜心钻研,大胆实践,实现教、学、做在实施过程中的衔接与统―。最终目的是通过辩论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的能力均得到较好的提高。

三、实行“三三制”模式是辩论式案例教学的核心

笔者从事法学教学多年,不断地尝试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但是感觉在讲解理论知识中结合相应案例的方法难以检验学生学进了多少,学习效果怎么样,分析能力有没有提高等情况,故探索实行辩论式案例教学方法。辩论式案例教学实行“三三制”,即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学生互相辩论,原则上各占每章课时的三分之一时间,但是“三三制”不是平均分配教学资源,而是以学生辩论为重心的教学模式。

1.教师讲授

教师不再全程讲解理论和案例,而是根据每章的课时安排,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讲解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理有据,通俗易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案例分析和深一步探讨打下基础。如行政行为这章的内容中,对于行政行为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作简单介绍,重点放在行政行为的效力、合法要件、生效和失效上,这些内容讲透需要用时一个课时。

2.学生自主分析

教师讲完后,对于教师配发的本章案例,由学生结合讲授内容自主进行分析,学生可独自思考、查询,也可以互相讨论,以形成自己的意见。对于每章内容,选取典型和精彩的案例是辩论式案例教学开展的关键,选取案例应遵循针对性、新颖性、专业性和广度深度合理性等原则,删除繁杂的内容,字数不应太多。具体案例选择上尽量选择名人案例、本地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环境或者经历的案例,以及新近发生的案例,设定好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有参与积极性和趣味性。这些案例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要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值得学生探讨。而且,好的案例会有多种观点并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如“行政许可”这章内容中,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典型案例:某市政府成立“报刊零售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将原书报亭经营权收回,装修一新后重新进行拍卖,价格高低不等,自称把书报亭这种社会资源重新分配,既“依法办事”,又“有情操作”,但在当地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书报亭经营者认为原经营证件齐全,政府强行收回违法。该案中对于市政府收回和拍卖书报亭经营权的行为是否合法,肯定方和否定方都能说出一定道理,这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为辩论打下良好基础。案例必须在上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查阅资料做分析,时间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课时。如果让学生在课外预习,不少学生会置之不理,而课堂上的压力能迫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3.互相辩论

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由学生发表观点,互相辩论,让真理越辩越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辩论开展后,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点名要求学生发言,学生可以站起来说,也可以坐着说,畅所欲言,说完说透,力争说服别人,教师最后作点评。为提高学生辩论水平,可以安排学生到法院旁听审判,建议学生观看一些涉及法庭辩论的影视剧,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辩论赛等,增强他们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辩论开展会越来越顺畅。通过辩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思辨能力逐步提高,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的主动性将不断增强,出现争抢发言的情况,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辩论阶段应该注重案例的可辩性,能让学生辩得起来,使学生的辩论从片面走向全面,愈辩愈发现问题,愈辩认识愈客观。具体实施中应当适当地延长可辩性强的案例的辩论时间,意见较一致的案例辩论则见好就收。如“行政处罚”这章内容中的一个典型案例:2009年8月,刘某在家中电脑上观看“黄片”,三名民警突然造访,称其违反《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项和第二十条,对其罚款1000元。该案中,在家中看“黄片”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涉及法律冲突、法律效力等级等相关理论知识,为此,教师尽可能地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等背景资料,以供学生全面思考,学生通过辩论可将本章知识和其他法律知识融会贯通。因此,互相辩论给学生的震撼,远远大于教师的苦口婆心的讲解。讲、析、辩三个环节,教师要因材施教,讲课做到“抽象概念实证化、难点疑点通俗化”,讲出好效果;辩论中把握好“放”和“收”的关系,合理安排好时间,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在辩论环节中,教师对两方面的把握非常重要:一是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大部分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但是也有部分“佛系”学生,进取心不强,想着不挂科就行,即使被教师点名发言也是随便应付,以致影响教学氛围,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可以采取鼓励、表扬、批评等方式,促使他们提高参与积极性。二是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开展引导,使辩论有广度、有深度,使之能横向联系其他章节内容、其他学科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如判定只有法人代表签名的协议的效力问题,不但要依据合同法来判定合同是否有效,还要依据民法总则、公司法等关于法人代表制度规定来判定合同是否生效,不是就法论法。又如商标侵权案件中,什么情况承担民事责任,达到何种情节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涉及到经济法、行政法和刑法的相应规定,教师应通过阐释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四、提供配套案例和促进学生参与是辩论式案例教学的保障

1.在教材建设上做到一套教材配一套案例

为每章内容提供相应的配套案例是开展辩论式案例教学的基础,在为学生订购的教材中虽有一些案例,但是绝大部分内容是理论知识介绍,为此,教师自己动手,为学生编写鲜活的案例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将行政法分16章,行政诉讼法分6章,总共22章,配套150多个案例,平均每章六七个案例,基本上为每章内容配上涵盖重点难点的相应案例,为辩论式案例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编写案例,应注重案例和教学内容的契合性,使课堂更活泼,在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章节,案例的作用更加突出。如“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这章内容,法律规定很抽象,理解起来不容易,学起来很枯燥,因此用案例来诠释会事半功倍。比如我们提供的案例:邢台市政府的招商引资奖励规定,引荐内外商直接投资的,可按投资额的1%~2.5%提取奖金。北京市民韩杰将16亿元的招商项目从香港引荐到邢台市,按规定最少可得1600万元奖励,但是市政府认为其只间接做了一些工作,决定给予其40万元奖励。韩杰不服而诉之法院。这个案例首先要确定招商引资奖励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再探讨是否属于受案范围,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兼顾了实体法和程序法,从疑问开始切入教学内容,使本章枯燥的内容鲜活起来,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2.在教学方式上“讲授”和“督导”并用

教师讲解的内容放在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配合一些案例,尽量讲解得简单易懂,用时不宜太长。此后则在于“督促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发表意见。有的学生懒惰不愿学,有的学生腼腆不敢讲,教师通过启发,甚至点名发言,以及用加记平时成绩、表扬等方法激励,促使学生逐渐想讲、敢讲、会讲。到了学期末,学生的表现和学期开始时相比,明显表达能力增强、分析能力提高、说话逻辑性增强、随机应变能力提高,内容学得透,实践能力取得进步,个人表现焕然一新。在案例分析上,可以通过连续发问进行引导,使学生开阔思维,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连续发问的重点应该放在案例涉及的知识性上,不是让学生天马行空任意发挥。在涉及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等程序法的内容上,由于这些法律规定的都是程序步骤,不像实体问题可以展开联想,案例更多的是程序是否合法的纠错式内容,比如听证程序,案例的设置和教师的引导,主要着眼点是从这些程序中找出违法之处及其理由等问题上,因此程序法的教学中,可通过步步紧逼连续发问使学生掌握更细的知识点。

开展辩论中的团队协作是非常有效的督导方式。有些内容可以尝试建立优势互补的实战小团队,教师根据案例情况,将数名学生临时组成小团队,让他们集中阐述某一种观点,互相补充发言,和另外团队进行对抗,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督导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开口讲,进而讲好,故学生能主动探讨更好,对于表现不活跃的学生,采取点名让他们发言,甚至要求到讲台上发表意见,数次之后,基本上能够消除羞涩、积极大方地表达观点了。同时,将辩论表现与考核和考试成绩挂钩能更有效地实现对学生开口讲的督促引导。每堂课都记录下发言人的姓名以及发言内容的好与差,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促使每个学生都进行思考,以备被点名发言。听别人辩论时,未能发表观点的同学也能得到启发,有所领悟。期末考试前,要求学生将整个学期的案例重新复习一遍,促使学生继续思考,起到巩固的效果。

五、结语

教师们经常抱怨的是课堂讲授时学生似听非听,提问或者引导时学生没有回应,致使讲授枯燥乏味。教师们最希望的是师生互动热烈,课堂生动活泼。辩论式案例教学法以分析、辩论为教学主体,在分析、辩论中贯彻着“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循环过程,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推动实践,进而促进师生互动,且通过辩论,使学生对每章重点内容能够深刻理解掌握,提升学习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辩论式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在于从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讲”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学生不仅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而且要积极地参与到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大胆地参与讨论,通过观点的碰撞、意见的交锋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行政法学知识,形成生生互动的“大合唱”。这有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1(4):62-64.

[2]罗贤东.效果视界的经济法案例教学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163-164.

[3]姜伟国.案例教学的互动策略———现代行政法学课堂教学改革[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153-154.

作者:罗贤东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