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7 20:27:24

嵌入式实训总结

嵌入式实训总结篇1

结合我们专业的特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内容应该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个方面。

1.1创新训练项目主要是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包括学生申请科研课题、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等)、技术发明、创新型实验、开放实验等活动。学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方法选择、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及论文的撰写,参加各类电子竞赛。

1.2创业训练项目主要是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1.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以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为基础,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本文主要讨论第1阶段“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根据我们专业现状及就业前景,开设了“嵌入式系统项目实训”的课程,本课程横跨5个学期,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嵌入式开发市场现状

根据华清远见“2013-2014度中国嵌入式开发从业人员调查”的报告,本文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说明:

2.1学历要求,嵌入式开发从业人员的学历仍然以本科(65%)和硕士(22%)居多,占所有参与调查人员的87%,较去年增长4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嵌入式行业的从业人员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凭借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依然是嵌入式开发从业者的主要群体,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将持续稳居此项调查的前两位。

2.2嵌入式开发方向,从事软件开发、单片机开发、硬件设计等工作,比例分别占38%,33%和16%,占总人数的87%。通过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主要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人群大部分是有一定的软件或硬件基础的从业者,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从业人员是从事IT类非技术岗位与非IT行业的。这说明,嵌入式并不像很多学生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是下定决心想要学习嵌入式就一定能够学会。2.3软件开发语言的选择,C语言仍是在嵌入式产品研发的软件开发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最普遍使用的语言,其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82%),这一统计结果再一次表明,无论是在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通信领域,还是迅猛发展的消费电子,安防控制、信息家电等领域,C语言均是嵌入式开发语言的首选。

2.4软件开发调试工具的选择,keil和IAR分别以48%、19%的比例成为嵌入式开发者的主要调试工具,总计占所有参与调研人数的67%。合适的调试工具的选择使用,可以大大加快产品的开发进度。这也使得在调试工具层面的技术支持和发展成为研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5未来嵌入式操作系统首选,嵌入式Linux仍然是未来几年内,嵌入式工程师认可的最具发展潜力的首选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占比例为60%,而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嵌入式工程师的关注,并对其在移动手机操作系统中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充满了期待。由此可见,作为开源系列的两款优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及Android),其开源的特性,无疑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了最强大的竞争优势及用户基础,用户就是王道。

3“嵌入式系统项目实训”的实施计划

根据嵌入式开发市场需求的现状,结合我们专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了分阶段的实施计划,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个阶段实现不同的目标。

3.1基本原则

(1)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民族、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整体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重大问题的把握能力。(2)兴趣驱动,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业实践有浓厚兴趣,以兴趣驱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项目。(3)自主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管理,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实践,主动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4)重在过程,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校企合作,鼓励校企合作项目,逐步推行“双导师”制,实现学生早实践、早科研、早社会,共同培养创新人才。

3.2阶段性计划

根据嵌入式系统项目实训大纲,制定了项目实训计划,如表1所示。

3.3实训要求

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必须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1)本实训课程横跨5个学期,学生选修后,必须完成所有实训内容才能得到学分,中途退出则没有学分。(2)学生自由组成实训小组,由指导教师确定每组的人数,建议每组为3-5人,并选举1人任组长。指导教师可根据各个实训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3)在每个学期实训结束后,学生都要撰写实训总结报告,并上交。(4)从书中或从互联网中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具体实训中涉及到的新知识。

3.4保障措施

(1)学院已将“嵌入式系统项目实训”做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大纲,并已提供一间实验室作为“嵌入式系统项目实训”实验室,为更好开展嵌入式教育提供了条件保障。(2)经费保障,学院目前已投入1万元的启动资金,为了保证本课程的持续开展,还需要后续的资金支持。(3)鼓励教师特别是硕士以上教师为指导教师,担任“嵌入式系统项目实训”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为学生早实践、早科研、早社会,实现校企培养,促进产学研结合奠定基础。

4结论

嵌入式实训总结篇2

关键字:物联网工程;卓越工程师;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1],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又一个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代名词,掀起信息产业第三浪潮,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国家2011年在全国55所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该专业是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急需的且指定大力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未来有着很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从2012年开始,我校实施了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2]。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我校将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卓越计划”重点培养专业之一,因此,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深入进行“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开拓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为国家提供大批动手能力强,满足企业发展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教学现状

目前嵌入式系统教学存与许多其它工科专业共存的问题[3]。比如,课时安排不合理,实验课时较少;重传统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实验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跟不上目前嵌入式发展水平;实验教学缺少对非智力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的设备过于陈旧,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利用校外有效的合作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4];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往往单纯从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结果评判,忽略实验过程,上述种种问题,导致目前许多学生学完嵌入式系统课程之后,即使考到高分,依然不能独自完成教学大纲要求之内的相对简单、容易实现的嵌入式系统项目的开发,学生完全处于纸上谈兵阶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卓越工程师的要求,更不符合企业和国家所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二、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的改革

1. 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理论教学中,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老师不再只是对着现有的课本或者PPT直接讲解嵌入式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提出目前实际嵌入式系统研究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将已有嵌入式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探究背景,通过设置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展开开放式讨论和自由提问的环节,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最后,将老师的点评总结作为课堂内容的点睛环节,旨在将枯燥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实际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讲解给学生。通过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兴趣,使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开发项目中去。

2. 开放设计性实验

去除以往实验结果单一,过程机械化,没有拓展性,缺乏综合型和研究型的基础验证型实验[5]。改用内容比较新颖,又不太复杂的开放设计性实验,比如,当前智能手机和游戏开发是一个很流行的研究方向,智能手机中简单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嵌入式具体应用的例子,所以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相对简单、开放性强、形式新颖、吸引力足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游戏案例来取代已经沿用多年的实验内容,使实验课的内容真正做到来源于实际案例,又促进实际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功能。开放性设计实验不仅丰富嵌入式系统的实验内容,而且使实验本身更加有趣、贴近生活。更重要的是在进行上述开放性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实践是如何检验真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科研精神。

3. 以竞促学

学科竞赛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竞赛是对学生更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6]。目前诸如博创杯嵌入式比赛,“ZLG杯”中国大学生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竞赛,微软嵌入式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都是含金量较高的比赛,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发掘出嵌入式系统这门课程真正的魅力所在,解决嵌入式系统实践环节中缺乏挑战与创新的不足,真正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环节的质量。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对学生嵌入式系统及其它学科知识的拓展有所帮助,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团队竞争和配合意识。

4. 嵌入式系统实习实训

物联网专业作为“卓越计划”重点培养专业之一,对于实践训练要求自然极高,改变以往实习完全以老师讲解为主导,动手环节较少,完全违背实习实训方式,将学生带到当地对嵌入式研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公司参加实习培训,了解目前企业嵌入式系统的研发流程和水平。同时将实习实训的主导权下放给学生,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一种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实训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来。

5. 改革考核方式, 体现综合能力

事实证明“一张试卷打天下”的考核方式往往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嵌入式实验,真正考核学生实验动手和实验观察能力[7]。可将嵌入式系统课程成绩分为: ①笔试理论成绩,该项占40%,主要考察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微处理器与调试技术、ARM体系结构和指令集、ARM开发工具和汇编程序设计、嵌入式存储器和接口技术等; ②开放设计性实验的成绩,该项占40%,主要考察每次实验课学生出勤次数,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③课外创新成绩,该项占10%,主要考察学生参加各种嵌入式比赛、实战项目开发和创新实验实践活动的获奖情况;④学期末的实习实训成绩,该项占10%,主要考察在实习实训阶段指定项目开发的完成情况。

结语

工程师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8]。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为导向,使学生能熟悉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掌握一种开发工具,熟悉一种调试方法,使学生在学完嵌入式系统课程后,能真正掌握最基本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2009年11月3日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2] 王娜君, 王杰, 李旦, 高胜东.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探索, 2011,(10): 49-50.

[3] 冼进, 贾德良, 毕盛. 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30(8): 282-284.

[4] 周爱国.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 2009, (1):74-75.

[5] 李秀娟, 张晓东, 鲁可, 张杰. “嵌入式系统”开放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5): 156-158.

[6] 殷建军, 张明武, 万军洲. 竞教结合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1, (6): 1-4.

[7] 俞建新. 略论嵌入式系统的实验教学[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7): 741-745.

[8] 龚克. 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8): 10-12.

嵌入式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独立院校 课程改革

一、引言

近几年来,嵌入式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移动通讯、机器人、工业控制、医疗仪器、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发展。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因此嵌入式系统正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必开的课程。嵌入式系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软硬件密切联系,一个是以应用为中心,独立院校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院校教育单位,作为对普通高校资源的补充,更偏向于实践应用[1],因此,如何开设嵌入式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来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是独立学院目前的重点探索之一。

二、嵌入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独立院校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嵌入式系统课程和嵌入式专业方向,比如电子类、通信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专业都开设嵌入式系统的相关课程,结合企业对嵌入式人才的要求,存在着很多不足。

1.前期基础教学安排不合理

从理论教学来看,嵌入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有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知识,硬件方面要具备模电、数电、单片机等相关知识,在软件方面要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程序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在网络方面要具备网络语数据通信的理论知识体系。但是各专业的基础教学并没有完全开设相关方面的理论教学,如:计算机专业主要具备了软件方面的基础理论,自动化、电信等相关主页主要设置了硬件方面的知识体系,对软件方面的知识体系开设较少,主要就是C语言程序设计,而对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没有开设相关理论课程。

2.缺少足够实践教学

从实践教学来看,很多实验基本上是验证性实验,大多数都只需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就可以完成,课程设计与企业项目实际应用差距较大。众所周知,实践是嵌入式系统教学的重要环节。嵌入式系统内容涉及广泛,指令编程、驱动程序设计、内核的移植设计和应用程序编写等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加深理解[2]。学生在课程之余没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嵌入式课程学时完毕后,很多学生就没有办法进行后续的学习。另外,实验学时不够。开设的嵌入式系统课程一般为32~40学时,实验环节仅占6~8学时。有限的课内学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的需要。这使得缺乏足够实践动手环节训练的学生难以真正了解和熟悉嵌入式开发过程。

3.各专业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从课程体系上来看,大多数的课程总是偏向两个方向:方向一偏重硬件设计,例如与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相结合。这个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从事硬件设计工作,他们的优势是对硬件原理非常清楚,不足在于这类方向的人才更擅长定义各种硬件接口,但对复杂软件系统往往力不从心,例如嵌入式操作系统原理和复杂应用软件等。方向二偏重软件设计,例如和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结合,这个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他们对软件有较好的操纵能力,不足在于对硬件原理和接口没有较好的掌握,对于嵌入式系统其它的应用也没有一个全面的概念,如驱动程序等不太了解。大多数面向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编程,与企业的需求来看,内容比较单一。

4.高校师资队伍实践经验欠缺

嵌入式系统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处理器、汇编语言、接口、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开发等各方面丰富的知识,并要有从事嵌入式项目开发的经验[3] ;但对于大多数开设嵌入式课程的独立院校而言,师资队伍很难跟上。从事嵌入式技术开发的技术人员,很少愿意到独立学院执教;在嵌入式师资方面,对于年轻的独立学院而言,承担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多以青年教师为主,大部分教师并没有项目经验,有部分老师从单片机教学转型。高校组织的教师培训,都是提供实验设备的厂商对实验设备的培训,真正的嵌入式系统相关技术的系统培训缺少。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短期内无法跟上嵌入式技术的教学需求。

三、嵌入式课程教学的改革

从理论指导课程体系方面来看,学生不仅要掌握经典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汇编语言、C/C++语言、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还要具备嵌入式系统领域特定的知识,包括嵌入式硬件基础、软件基础、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等,我院的很多专业都是在大二下才开始大量开设相关基础理论课程,而嵌入式技术这门课程基本上都是大三下学期开始学习,学生要在一年内学完这些理论,对学生而言,对知识的理解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理论课程应在大一开始逐步开设,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合理安排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

企业对嵌入式软件人才的需求有几个方向:嵌入式引导程序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的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的开发,嵌入式图形化用户界面的设计,嵌入式数据库的开发等,首先帮助学时确定自己从事的方向,并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整个流程及其相应的调试方法。在嵌入式的理论课程学习中应结合企业的需求以及基本知识面的结合;如软件方向理论教学基本的内容应围绕嵌入式基于Linux操作系统下的应用程序开发这些方向来确定要学习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体系后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加入相关驱动开发等相关课程内容及比较流行的手机开发也可以纳入课程内容之一,理论教学的原则压缩基础理论课学时,突出实践性与应用,以达到“学习嵌入式,使用嵌入式”的教学目的和作用,建立起一种由浅入深、梯度型、层次化的教学模式。

从实践指导课程体系方面来看,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课程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在实验环节方面,应该大幅提高实验的课时,达到讲一课就能实践的目的。改革后我院开设嵌入式课程的实验学生16学时,包括硬件裸机程序编写6学时,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与2学时,嵌入式软件下驱动程序编写4学时,嵌入式应用软件程序编写4学时,基本上一次理论课上完学生就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实践。

2.通过对市场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结合师资队伍中存在的教师的项目经验,开发实训和实习的项目,结合项目指导学生结合理论进行相关学习。这个在嵌入式课程学时结束后,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组成项目组完成于企业结合比较紧密的项目开发。

3.举办嵌入式系统技术讲座: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邀请来自公司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实用技术,并了解社会对嵌入式系统人才的具体需求。

4.建立开放的实验室,对有兴趣的同学安排实训和实习课题: 实训课题实行“三级指导”(全指导,半指导,零指导),使教、学、练紧密结合。每个实训课题一般安排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行实训过程的全指导;第二个项目主要是结合教师在企业的项目基础(实习课题),从项目需求分析开始,先由学生来完成,老师再参与其中,从这个过程慢慢的从半指定到变为零指导,来锻炼学生进行项目实施的能力。

四、总结

从独立学院立足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出发,独立学院嵌入式课程改革目前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开设嵌入式教学还在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足,这就要求教师紧跟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学与教师的实践能力,努力完善嵌入式课程体系,争取能达到学生毕业后迅速从事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及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谢川.应用型本科嵌入式课程教学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1年04期

嵌入式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35-01

一、我校嵌入式系统专业的立足点以及嵌入式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嵌入式系统应用产品日益丰富,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在家电、汽车、通信、网络、监控、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全国范围内对嵌入式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全国很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和培训机构纷纷开展了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和培训,我校立足东莞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而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正在以信息家电、汽车电子、装备控制为切入点努力来打造部级开发和应用嵌入式系统的产业基地,因此我校在建校之初就在电子工程系开设嵌入式系统类课程。

二、我校目前嵌入式教学的现状

我校开展嵌入式系统教学已经有两年了,所遇到的问题有很多,主要有:

1.电子专业主修课程较多,嵌入式系统课程学时不够。

学习嵌入式系统必修首先具有单片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硬件方面必须先学习模数电,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在软件方面要学习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软件学和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只有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内容,才能进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一般只有3年,而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2年半左右,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时间将非常紧张。嵌入式系统这门课又强调动手能力,需要很多实验以及实训来补充才能学得好,这样一来就更加导致嵌入式系统的学时更加不够。

2.嵌入式系统课程难度大。

嵌入式系统本身的知识点很多,比51单片机所需要的知识点更多,而且也更抽象,学习难度上比较大,主要包括嵌入式硬件平台的设计和嵌入式软件平台的设计,而软件平台就包括Boot loader引导程序、驱动程序的编写、操作系统的移植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这些知识如果在没有操作系统知识的基础的情况下,难度更大。

3.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我校的学生都是高考第三批次录取的。相对本科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要相对薄弱,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学生遇到的困难会更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有一种自卑心理,再加上电子专业的知识逻辑性较强,如果没学好前一门课程,对后一门课程的影响较大,学生往往越往后越没信心,而嵌入式系统课程又是一门非常综合的课程,学生越来越没信心学好嵌入式系课程。

4.缺少合适的教材。

目前很多教材都是以前本科院校教材的缩减,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嵌入式技术又发展得很迅速,教材跟不上变化,具体来说就是没有符合我们具体实际情况的教材。

三、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我校目前的情况,结合自身从事嵌入式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可以在开设嵌入式课程时采取以下措施:

1.以竞赛促进教学。

我校每年都会派出代表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这些竞赛的题目都很新颖,很多都用到嵌入式系统的相关知识,学生参与其中也学到很多项目化的经验。我们每年都会在参赛的题目当中拿出一道放到我们嵌入式系统的实训当中,以竞赛的方式来促进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去实践,提高能力。

2.采用项目化教学法。

在传统的嵌入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遵照教学大纲,力求给学生树立一个整体和全面的嵌入式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但是这种方法学生产生不了兴趣,一旦中间某个环节脱节了,后面内容要继续下去就困难了。基于此我认为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首先,项目化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学,自己去查资料,不是老师逼他们去学,改变传统的教授式方法;第二,把每年电子设计竞赛的几个题目拿来给他们做为一个项目,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3.用andriod系统作为例子来讲解嵌入式操作系统。

目前流行的智能触屏手机都是基于谷歌的andriod操作系统,而andriod系统的内核又是linux,学生都对andriod系统很感兴趣,可以把这个作为切入点,首先教会大家怎么刷机(重装手机系统),让学生首先能够接触到嵌入式系统,这个过程学生就会对嵌入式系统有个框架性的认识,然后再层层剖析,慢慢深入下去讲linux系统,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直接讲授复杂的嵌入式系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跟实际也联系紧密。

4.利用现有教学平台出版适合学生的讲义。

每所学校的条件都各不相同,学生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从各大出版社选的教材都是比较宽泛的教材,每年选的教材跟我们的实际情况还是有些差距,比如,实验室所用配套试验箱跟教材所选用的例子以及实验关系不大,做实验时必须要重新编排重新写程序,这样就造成了教材跟实验实训脱节的情况,费时又费力,所以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或者讲义,这其中项目化教材是最好的。

四、总结

目前我校的嵌入式系统的实践教学才刚刚起步,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些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同时还将有许多新的教学手段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 在高校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方面迫切需要建立起能够追随时代步伐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体系, 才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的嵌入式系统人才。

参考文献:

嵌入式实训总结篇5

1 课堂理论教学

1.1 比较式教学法

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包含软硬件两部分。硬件是以ARM处理器为讲解对象,这一部分内容理论知识偏多、难懂,涉及底层的ARM体系结构。如处理器模式、寻址方式、寄存器组织等;软件方面涉及汇编语言和C程序设计。其中汇编编程部分相对比较枯燥,也是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地方。这部分内容实际上与以往学过的“微机原理及应用”和“51单片机”课程有着一定联系的,这三门课程都是基于不同计算机处理器的教学,应该可以归为一个课程体系。在这一块内容的教学上引导学生把这三者加以比较,比如三种处理器的堆栈类型、寄存器结构、汇编程序,尤其是51单片机同ARM处理器一样同属于嵌入式处理器,在比较中学习会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加印象深刻。而且引导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整体的理解嵌入式系统各种不同类型的处理器,视野更开阔的看待问题,不要仅仅着眼于某一款芯片,更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教学目的。

1.2 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的教学

嵌入式操作系统内容讲授的是UCOS-II。操作系统是相对复杂的软件系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软件基础,而电子专业学生学过的软件课程有限,一般只修过C语言程序设计,没有学过“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操作系统”等软件课程,这些都为他们学习、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增加了难度。如何让这些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相对轻松的学习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这部分内容,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讲解UCOS-II前可以先把UCOS源代码涉及的位图、链表等数据结构提出来强调,有利于为后续内容任务就绪表、任务控制块链表等做好铺垫。电子课件PPT的制作、讲解中尽量使用轻松易懂的风格教授学生,避免一般教材中“一本正经”的讲述风格,有利于降低这部分内容的枯燥性,提高软件功底不深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实验教学

2.1 实验教学的改进

嵌入式系统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设计、开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目前主要是依靠课内实验的训练。目前的实验教学是采用学校购置的ARM实验箱,配套有相应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内容也就是根据该实验指导书安排相应实验项目。结合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本人认为通过这样的实验课程,学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不能得到足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嵌入式系统是软硬件结合的整体,既要有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也要求有硬件电路设计、联合调试能力。目前选用的实验箱设备硬件上功能单元齐全,但最大的缺点是硬件电路已经设计好 并已经固定,学生无法自己动手设计、连接硬件单元。实验箱

硬件功能模块很全,对于初学者未必是好事,除少部分参加过电子大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很多学生对于硬件电路的搭建没有直观的感受,对于电路原理图不能去理解甚至不会关心。

学生无法亲自动手参与到硬件电路的设计、焊接及调试,硬件设计能力的训练得不到体现。

实验教学内容也是按照实验箱配套指导书按步骤进行软件实验,所以学生在系统接口扩展和电路设计方面能力较弱。另外由于箱体体积大,受到实验室的时间和位置的限制,学生的课外参与性大打折扣。本人认为可以换一种实验思路,通过购买小巧的开发板,涉及到硬件电路的实验由学生亲自动手设计、焊接元件,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电路设计能力也能达到训练。开发板可以学院组织学生自费统一购买,也可以学院考虑资助一部分,课程学完学生归个人所有。以后可以自己做开发用,毕业设计时学生也能基于开发板做设计,可以说一次投资以后都受用。而且开发板体积小巧、携带方便,下课学生可以带回宿舍使用,不局限在实验室。这样既解决了实验学时不足的问题,又能使学生做复杂性的实验项目,使课外实验更实用、灵活、有效。

2.2 强化实验操作考核

每次实验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每组学生完成实验时,通过对他们分别提出针对本次实验的相关问题。学生有没有亲自动手做实验,积极思考,结果一目了然,根据回答情况酌情打分,记录在平时实验成绩上,最后汇总整个课程成绩。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以适当压力,部分学生懒于动手,只等着其他同学作出实验结果坐享其成的现象得到解决,学生会认真对待实验项目,真正地投入到动手实验过程,从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3 项目化教学

各章教学内容讲解完后,学生掌握的还只是分散的、孤立的个知识点,嵌入式技术最终要应用到一个具体的系统中。在教学的最后要引入一个具体的嵌入式系统实例,“庖丁解牛”地将系统分解,将其中的技术分解落实到相关的章节中,让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不仅要掌握“学了什么”,更要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当要设计一个系统时如何下手,会将所学知识整合。

4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课程的教学不应该紧紧局限在有限的课堂空间,积极开展有效的第二课堂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的重要并且有效的手段。

4.1 课后科研训练

在课堂外,引导能力突出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研究课题,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积极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如“飞思卡尔”杯全国智能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新知识获取能力能够得到切实的锻炼,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而这些也是一名嵌入式系统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从已有的学生参赛结果情况看,本专业学生在各类电子设计大赛中积极参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2 毕业设计

嵌入式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嵌入式系统安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86-02

一、引言

随着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提出[1],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实践性较强,而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讲述理论模型,缺乏创新,加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课程授课目标无法很好完成。为此,探索新的教学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目标

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内容涵盖了安全体系结构/协议、认证技术、病毒与恶意代码、网络入侵、入侵检测与防火墙、嵌入式系统安全等内容。课程顺应嵌入式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快速建立对嵌入式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全貌概览。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嵌入式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掌握具体应对办法,独立学习与初步设计嵌入式系统安全方案,为今后应用嵌入式系统或从事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照顾到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逐步采取“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的方式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方法设计

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2],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W.B.Doham推广,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3]。应用到本课程中,在每个技术专题的讲解过程中,采用“知识点铺垫+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小组实训总结”的教学模式展开试点教学。

四、实施方案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课程实际特点,笔者采用如图1所示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如在讲解网络攻击技术专题时,首先铺垫知识点。网络攻击分为三个阶段:预攻击、攻击、后攻击阶段。预攻击阶段要收集目标网络、目标主机的信息。如,获取网络拓扑结构、主机操作系统类别、开放端口和服务情况等。有了基础知识的铺垫,必须辅以实际案例。因此,课堂中为学生演示信息收集过程。通过网络命令ping、tracert/traceroute、nslookup,或网络登录截取banner信息等,推断目标网络和目标主机的基本信息。这些都是学生日常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中常接触的命令和操作过程,但没有理论知识的铺垫,很少有人能够联想到这类操作可帮助黑客获取到如此重要的敏感信息。

完成了上述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接下来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课堂中演示用实际工具,如端口扫描、漏洞扫描软件,获得目标主机的系统漏洞和开放端口/服务情况。通过案例解析,让学生从理论了解到实际操作,有了直观、具体的认识。在小组讨论阶段,老师可提出问题:“上述扫描工具的实施原理是什么?能否借助于之前学习过的网络知识、编程知识,自己设计实现一个类似的软件工具?”

鉴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阶段留在课后完成。但教师需为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给出具体任务。

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阶段,教师不再是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转而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实训总结”,通常是以“作品展示+演说答辩”的形式进行。

五、评价准则

课程授课模式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准则也要做出适当调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新的综合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

由于课程特点,授课内容是以专题展开的,教学过程围绕项目进行,所以评价标准也以项目为单位。评价表的评分标准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每个部分都充分考虑“案例分析、团队合作、新知识点理解、辩论/答辩”等阶段的学生表现,在评分过程中,教师评分和同学评分的比例也有所调整。该评价准则,涵盖了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结果,能够合理、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六、总结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中,结合课题特点,采取“知识点铺垫+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小组实训总结”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这种方式具有深刻的启发性,突出课程实践性特点,缩短了抽象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攀峰,张天宝.试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49-53.

[2]案例教学[EB/OL].[2015-11-10].

嵌入式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教学设计;教改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10.02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10-0147-04

Embedded Teaching Research Based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Zhang Bilan

(Library,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tatus and trends.On this basis,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this paper did a detailed research on embedded realization approach of specialized courses,curriculum design,teaching and research,and other incentives,and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ing team and the importance of carrying out 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Thesi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mbedded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eaching,intended to provide refere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learning,having a goo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embedded teaching;design of teaching;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

信息素养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图书情报界、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1]。发展至今,构建了许多代表性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如Big6信息素养培养模式、馆员与教师协同教学模式、PBL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等[1]。近年来,基于信息共享空间、媒介教育、嵌入式教育的信息素养培育研究逐步形成新的研究热点[2-5]。

国内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多以讲座培训、文献检索课(或者信息检索课)的形式,由图书馆作为主体单独开展教学,一般为选修课。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学生来源的学科多样性特点,一般只针对共性需求进行培训,比较适应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初期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实际问题环境,对于想利用信息解决具体专业问题能力,准确地获取、跟踪学科信息进展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说,就呈现很大不足。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强调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信息素养培养并非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而是交织在其内容、体系结构与顺序安排之中”[6]。要解决传统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的缺陷,增加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需要将信息素养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共同推进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改革。一种有效的办法是借鉴国外经验,把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这,也被学界认为是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方向[7]。

1信息素养培育的嵌入式教学途径探寻

信息素养嵌入学科课程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但总体来说研究成果较少,目前实践和研究的发起主体多为零散的学校或个别老师,较少有基于实践的成熟案例或者嵌入专业课程的方案出现,因此,探寻信息素养培育的嵌入教学途径,无论是对信息素养教育还是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说,都有其现实指导意义。

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的实践研究,将信息素养对专业课程的嵌入式教学分为两个途径:嵌入专业课程的课程教学、嵌入专业课程的教改研究。

2015年10月第35卷第10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Oct,2015Vol35No102015年10月第35卷第10期信息素养教育的嵌入式教学研究Oct,2015Vol35No1011嵌入专业课程的课程教学

111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及其本地化

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馆员―教师的协同合作教学模式,按嵌入程度的不同,有学者将其分为以下形式[7-8]:

(1)学科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就是一种学科馆员服务模式,馆员根据学科教师和学生需求,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学科导航、资源推荐、专题讲座等。这种模式,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模式,馆员和服务主体关系比较松散。

(2)嵌入教学模式:馆员和教师共同合作,全程参与课程教学结构和内容设计,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12嵌入教学团队的教改研究及实践

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不但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体现在课后与教师、学生的交流和辅导中以及实践者在教学实践过程展开的研究中。馆员与教师密切合作,置身于同一研究环境中,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升华理论知识的总结和拓展,形成有指导和推广意义的教学实践方案和案例。

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实验研究已经开展6年,从个别学院的高年级本科生逐渐拓展到研究生群体,区别于一般本科生的《信息检索课》,这种嵌入式教学因课时短,时间安排灵活,针对性强,备受师生好评。目前,主要采取自行预约方式开展,图书馆主要安排有教学和研究经验比较丰富的研究馆员负责,并与学校相关专业教师成立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团队,从2009年以来,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中,指导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团队一共7人,其中专业课教师3人。图书馆和3名专业课教师联合开展嵌入教学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根据教学实践,2009年,申报了重庆工商图2选题方法与流程详图

大学教改项目《信息素质教育嵌入专业课的实验研究》、2010年成功申报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信息素质教育嵌入专业课的实验研究――以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为例》;在此团队已经成果基础上,2011年,在此成功申报重庆市教委项目2项、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转城新市民信息素养及促进模式研究》、2013年成功申报教育部项目《基于观点势场演化的舆情极化预测模型研究》,并出版信息素养专著1部。

2结语

信息素养嵌入式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在课程设计明确教学的目的和原则,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建立一个教学研究团队。一个良好的教学研究团队的形成,对信息素养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更能契合教学实际、切合学生需求。这是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有效推进的关键因素。同时,与代表性专业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固定教学研究合作,也能使整个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不脱离需求实际,也更能在合作中促进交流分享,让馆员在了解师生需求的同时,教师也更加认识信息素养对教学、对学生职业可迁移能力培养、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必兰,吴诗贤,吴华安,等.城市新市民信息素养问题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102-106.

[2]盛兴军.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大学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10,(3):28-31.

[3]陈维,阮海红.基于读者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以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为例[J].情报杂志,2010,(2):148-152.

[4]苏海明.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J].河北科技图苑,2013,(4):54-60.

[5]阮海红.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优化信息素养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102-105.

[6]王朴.为信息素养而合作――来自美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84-88.

嵌入式实训总结篇8

1 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目标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4]。也有人认为:“教学模式可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5]。任何教学模式都需要指向和完成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笔者以应用能力?樽钪匾?目标,主要考虑研究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余教学和测试考核四个子模式,明确教学模式研究四个重点目标,如图1所示。从教学过程角度,按照理论―实验―课余―考核的环节顺序可形成完整的顺序教学过程;从教学模式结构角度,各子模式对应模块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促进。要真正实现四个子模式及重点目标,最终达到培养良好应用能力这一最重要目标,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2 理论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及教学内容安排

(1)设计从硬到软多层次的可与其他多学科融合的通用型可自适应的嵌入式开发教学内容体系:按照从底层硬件、中层软件到高层应用的思路,从整体上规划嵌入式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使其涵盖嵌入式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开发环境建立和熟悉、嵌入式处理器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中间件开发、嵌入式综合应用开发)。同时,教学内容体系考虑以模块化组合方式自适应地涵盖或扩展多方面基础知识和技术(ARM、DSP、C语言、汇编、单片机、EDA等),既兼顾软硬件两方面的基础内容,又具有和其他专业课融合应用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2)建立立体优化可共享的复合型集成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通过分批分类分级建立可重复可共享的、多角度多媒体的、丰富优化的、嵌入式相关的多方位多课程复合型教学素材库、资源库、课件库,构建学生全面互联的综合知识结构体系,以扩大理论教学广度、深度,扩大学生学习选择面和自由度。

(3)建立在线/离线可学的综合型集成型近远程教学平台:针对嵌入式课程群(ARM、 DSP、单片机、EDA等),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通信、数据库等技术,建立可在线离线学习的混合型可集成的、可近远程多终端(PC,移动端,网络等)的按权限访问和共享的教学平台。

(4)将以“教授―学习”为主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自学―引导/指导/辅导”为主的翻转课堂[6-7]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建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在线离线可自学的近远程教学平台,教师采用实物展示、案例分析、操作演示、视频参考、同步开发、代码共享、项目引导[3]、分组讨论、互动总结、游戏竞赛、课堂交流、专题讲座等直观动态、互动性强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自主学习的理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第一次知识内化[7]和初步建模。

考虑通信、软件、物联网、计算机、网络5个专业,针对ARM和DSP处理器,进行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化安排设计(见表1),以初步建立软硬多层次的多学科融合的通用型自适应的嵌入式开发教学内容体系。

嵌入式课程理论教学大致安排6个内容单元模块,其中,单元模块2、4、5作为嵌入式课程核心内容,应安排20~35学时的教学。

3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及教学内容安排

(1)设计从硬到软多层次的完整的嵌入式开发实验内容体系:按照从底层到高层、从硬件到软件、从平台到应用的思路,从整体上规划嵌入式课程实验体系,使实验体系完全涵盖嵌入式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2)建立整合嵌入式及相关课程群的复合型集成型实验资源库:通过分批分类分级建立可重复可共享的、多角度多媒体的、丰富优化的实验素材、资源、案例项目库,培养学生全面互联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

(3)建立可依据学生层次条件和专业特长进行模块化自适应伸缩调节和阶段式进度控制的综合集成型实验平台:采用内容模块化设计,分阶段设计和逐步深入措施,在不同阶段(初学、应用、创新)设计不同功能实验(验证型、创新型和设计型实验)。采用因材施教方针,根据基础不同的各层次学生(高职、本科、研究生)和特长不同的各专业学生(通信、计算机、软件)适当组合操作/实验模块,调节各阶段功能实验侧重比例,灵活调整实践内容和深入程度。

(4)转变“上机―指导”为主的传统实验模式到“分级引导―分工开发―团队讨论”为主的合作实验模式:在嵌入式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和平台支持和嵌入式创新团队教师联合指导背景下,针对案例或项目的应用和开发,采用教师―高年级开发者―低年级学习者(或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跨年级分级引导/指导/开发的合作实验模式,即教师/导师带领跨年级学生团队,以分工合作竞争开发项目的形式,采用每周研讨式团队内进度沟通和实时通信等手段,紧紧围绕案例学习或应用项目实际需求,开展嵌入式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实验,通过实时教学及跟踪指导, 实现学生第二次知识内化[7]和深入建模。

针对ARM和DSP处理器,同样考虑5个专业,对实验教学内容模块化安排(见表2),以初步建立多层次的涵盖开发生命周期的复合型自适应的嵌入式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嵌入式课程实验教学大致安排5个单元的实验项目,见表2。上述实验中,验证型实验作为必选基础实验,应安排16~28学时的实践上机;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作为各专业可选的提升实验和综合应用实验,应安排至少14学时的实训练习。

4 课余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设计从硬到软多层次的完整的嵌入式开发课余教学内容体系:整体上规划嵌入式课程课余教学体系,并结合其他相关课程(C语言、汇编、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微?C接口、单片机、物联网、DSP、EDA等)设计嵌入式交叉复合应用项目课题,以可选可组合可交叉复合应用的模块化课件/组件形式支持课余碎片化自由化时间的在线离线式自主学习和对应的提示性发问式[8]指导。

(2)建立整合嵌入式及其相关课程群的复合型集成型课余资源库:通过分批分类分级建立丰富共享的课余素材、资源、案例项目库,以满足课余利用丰富资源进行参考式学习的需求。

(3)构建可在线聊天或离线留言的方便自由互动交流的社区或网络空间平台:在社区(离线论坛)或网络空间(在线聊天室)平台开展以互动探讨交流总结为形式的课余学术会议型讨论和教学指导活动,以期实现在自由讨论中获得结论、以课余指导补充完善结论,最终实现结论的强效获取,达到利用多角度观点对比和多冲突观点碰撞促进所学知识的快速第三次内化[7]和完整建模的目的。

(4)建立可充分复用实验室及设备的可沟通指导和合作开发的师生课余指导团队:通过三级(教师―高年级指导者―低年级指导者,或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师生课余指导团队及时有规律在线指导(如三级指导1次/周,二级指导1次/半周)和定时参与课余活动互动讨论(如全范围自由讨论1次/周),实现对学生课余学习的泛在式指导和沟通,解决其学习疑问、促进其学习进展并掌握其学习进度,进而促进师生的课余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提升。

(5)建立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竞赛型企业型师生团队:通过组建有良好技术基础、实践项目经验、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课余竞赛师生团队,充分复用实验室和企业设备,利用开放创新实验机制和校企合作平台或实训基地,教师带领学生承担或参与校内专业技能比赛,参加嵌入式横纵向项目、企业或国家专业竞赛(如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嵌入式系统大赛等),参与权威认证考试,完成基于竞赛或项目的课余深度指导性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竞赛型/项目型实践开发经验,进一步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和从业竞争力的提高。

5 测试考核模式改革措施

(1)设计从硬到软多层次分模块的嵌入式开发测试考核内容体系:测试考核主要包含理论、实验、课余三方面。在整体上规划测试考核内容体系,并结合其他相关课程设计测试考核课题,以可选可组合可交叉复合应用的模块化测试组件和进度记录机制实现在线/离线式自主或随堂测试、平时和期末考核。

(2)建立整合嵌入式及相关课程群的复合型集成型测试考核资源库:通过分批分类分级分模块分进度建立丰富共享的测试和考核素材、资源和案例项目库,以满足多角度测试考核需求。

(3)建立依赖个人教学实践完成进度和开发团队合作能力及贡献度的分级测试考核机制:构建综合集成型在线离线测试考核平台,充分反映学生知识和技术掌握进度,将个人学习进展和实践能力分级量化记录,采用由理论学习进度和各级实验完成度决定的分级测试考核,并补充课余互动参与度和贡献度测试考核,同时以学生团队(3~6人)为主体,引入个人在团队中的任务技术难度、重要度、工作量、完成度、协作性等多项测评系数,并加入个人在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贡献度测试考核。

(4)建立涵盖个人多方面能力的综合成绩评估机制:在测试考核平台上,将个人理论学习能力、实践实训开发能力、知识吸收内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贡献程度和竞赛创新能力等多方评估因素纳入成绩评估,其中,个人实践实训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竞赛创新能力应给予优先重点考虑权重,力求满足企业选择人才标准。

嵌入式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响应国家创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德州学院为例,对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本科教育正逐步由培养精英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为此,众多企业和高校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强了合作,积极探索出了“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定制培养”“就业引导”“项目引领”等多种合作模式[1]。国际上,校企合作被认为是有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著名的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美国的“合作教育”等[2]。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德州学院为实现“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教育改革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结合各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德州本地有实力的企业生产情况及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探寻多种企业和学校深度密切合作的双向嵌入式合作模式,并不断改进,促进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对于新世纪高等院校来说,“以就业为导向”是更好地适应、服务社会、促进就业的办学核心理念之一。学校承担着培养能够较快上岗、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工作技能的人才的职能和任务,而企业则是人才的需求者和技术的拥有者,所以企业和高等院校之间具有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关系[3]。所谓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学校和企业寻找结合点,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把各自的需求嵌入对方,企业需求和学校需求有机结合,利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促使学校和企业在技术、管理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互动与渗透,为社会培养出较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4]。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关系,从而实现优势互补[5]。

三、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结合德州学院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索研究。

1、建立校企协调委员会

为了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配置,协调确定合作发展方向及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校企协调指导和管理机构势在必行。德州学院根据专业的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成“校企协调委员会”。实践证明,通过委员会的运作,可以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更新与技术进步实现对接,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协助建立实训基地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2、建立订单式校企合作教学班

“订单式校企合作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满足合作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工作需要的,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较高的职业技能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具体过程包括选择本地区对口专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共管协作机构,制定教学大纲,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教学班。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已经成功地与宝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新能源汽车工程师班;机电学院与皇明太阳能集团组建太阳能工程师合作班等都是典型范例。

3、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即可解决企业对优秀技术人员的培养问题,又可以加强高校的产学研水平的提高。如德州学院美术学院与山东安华瓷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企校共建美术专业教学研发基地;地理学院与山东致远中信不动产评估有限公司共建科研合作基地等。企业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三方面与德州学院进行合作。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相互嵌入,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为企业解决一些难题。

4、优化双师结构,构建校内外教学团队

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及具有相应理论科研水平的优秀教师对于校企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优质资源,校企双方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可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产学研一体化。德州学院近年来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不断优化双师结构,构建校内外教学团队大大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

5、构建校企综合考评机制

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要通过构建校企综合考评机制来确保其正常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学生既隶属于学校又是企业员工,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评。校企双方要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将各自的考核标准、规章制度进行综合,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使此培养模式正确、科学和稳定地运行。

四、实践总结

校企合作双向嵌入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深入稳定的合作关系,既有利于学校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也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技术竞争力,是一种高效、互惠的合作方式,有利地促进了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洪亮,李永平,张秀琴.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双向嵌入合作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1(4)36-38.

[2] 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3.

[3] 赵晖.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50-51.

嵌入式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创新实验;校企合作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10-04

中图分类号:G642

近年来出现了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找不到工作岗位,而企业却招不到人的异常现象;尤其是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由于涉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知识,门槛相对较高,其应用面又很广,如手机、PDA、电子字典、电视机机顶盒、可视电话、游戏机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因此,因此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合作精神强的“三强型”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据电子网等大型网站统计,每年的人才缺口大约在50万人左右。为此,我们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自制实验平台、大学生创新实验以及校企合作等措施,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合作精神强的“三强型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其中动手能力强是基础,没有动手能力就意味着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但只有动手能力没有创新意识也不行,因为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没有创新就会被社会淘汰;同时还必须具备很强的合作精神,因为人类分工越来越细,知识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合作才能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三强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如图1所示。

1 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针对三强型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的培养目标,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近6年来,共申报成功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校级精品课程和“计算机电路”院级精品课程,出版了《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和《C++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两本教材,主持并完成了“软件工程案例库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在硬件类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两项教研教改项目,发表了5篇教研教改论文,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储备扎实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理论基础知识。

1.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按照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精品课程,编写系列教材。

课程体系的优化主要体现在硬件类课程和软件类课程两方面:硬件类课程将电路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3门课程共11学分优化整合为计算机电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两门课程共8.5学分;软件类课程体现为“4年编程不断线”,从第1学期开始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起,每个学期都开设程序设计类程序,让每个学生在软件编程方面都有一技之长;此外,增加3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课程,分别是嵌入式系统基础、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系统设计,还有相应的课程设计,这就形成了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的优化主要体现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2007年课题组申报成功了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建设过程中,提出并实施了“五四三”的教学模式,即“预习-精讲-讨论-设计-验证”的五步教学法,“基础理论层次、CPU层次、存储层次、设备层次”的四层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坚持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原理与设计相结合、部件与系统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原则;完善了课程教学网站;制定了课程过程管理规范与控制体系;并将IT发展的新知识、教师的科研成果固化到教材中,进入课堂,转化成教学内容,编写了教材《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课程的积极性有较大提高,不再认为硬件课程是最难学的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计算机硬件基础。

2009年课题组成功申报了院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电路”,将电路理论和模拟电路两门课程的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完善理论和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为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储备了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1.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1.2.1建立软件工程案例库

围绕培养学生“三强”的教学要求,我们设计了软件工程案例库系统软件,其中包含软件工程知识点、5个系统案例和21个相对独立的案例。对系统案例,选择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在线考试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医院门诊管理系统、新闻系统和网上购物系统5个系统,学生首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分析和设计,然后与案例进行比较,评价各自的优缺点,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设计软件的能力。同时,将理论知识点与实际案例融合到一起,即在案例执行过程中,通过超链接可以查看相关的分析、设计过程和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分析、设计过程,以及这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看完之后可以继续了解系统的实现情况,为学生自己分析和设计软件提供思路和方法。对相对独立的案例,只提供分析和设计思路,由学生完成编码和测试步骤。该案例库系统已经到计算机中心的网站上,不仅用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而且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等,为嵌入式系统开发打下了坚实的软件理论基础。

1.2.2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

该课题是2008年立项的校级教研课题,使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三强”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转变以往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该教学方法强调以项目为载体,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就具体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

具体做法是在任务规划阶段,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出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和可自由发挥的课题;在任务实施阶段,首先由教师分析任务,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进行适当启发,给出合理建议,提供所需资料,也可以参与其中讨论;在任务总结阶段,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

自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来,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有较大提高,主要体现在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学生的就业单位方面,以往学生不敢选硬件类题目,近4年有1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硬件类题目,并且有多位学生获得了校级“优秀”。

2 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培养“三强”能力

2.1以大学生创新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自2008年以来,课题组共指导学生申请成功了3项部级和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2.2自制实验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创新

课题组的郑斌老师自行研制成功了ARM9嵌入式实验教学系统硬件平台,并在其上成功移植WINDOSCE和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底层驱动,开发了12个实验项目,如表2所示。与市面上一般的教学仪器相比,该平台的最大优点在于将所有的底层硬件和端口都开放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从而进行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目前用于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

3 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

3.1通过互利合作,密切校企关系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订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接受学校一定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助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提供。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内容包含实践内容、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授课。为弥补学校教师对技术最前沿掌握的不足,学校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或专家为客座教授,定期到学校授课,指导和充实最新技术的教学。

3.2校企合作的实施

在“三强型”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自2007年起先后与长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湖南华宽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天脉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优秀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的行业分布较广,其产品在通信、医疗、消费等领域极具代表性,且在行业中具有较好的影响力。在与这些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进行了多个项目的合作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