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实训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1 06:32:23

大一实训报告

大一实训报告篇1

【关键词】校内实训课程 学生实训报告 存在的问题

校内实训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必要实践环节,必须重视和加强。只有做好学生实训环节的培训,才能切实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实训课不单是对前人劳动的简单重复,它是高校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操作训练的必修课。撰写合格的实训报告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规范操作能力之一,也是实训课所应承担的具体的培养训练任务之一。

撰写实训报告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学生现在在实训课中练习写实训报告,就是他们以后在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中撰写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的模拟训练。这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在科学实践中的具体工作能力。在实训课中不能写出合格的实训报告,甚至报着应付态度,这既影响了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失去了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常遇到学生不重视撰写实训报告和撰写实训报告不合格现象。其中既有学的问题,也有教的问题。学生撰写实训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抄实训教材。不少学生把写实训报告变成抄学训指导书。要知道,实训报告和实训指导书是有原则区别的。实训指导书是告诉学生某个实训应该如何做,它向学生提出实训任务、目的、设备、阐明实训原理,要求做什么内容等,提供整个实训的思路和方法,是指导性的。而实训报告除反映出学生预习实训情况,重点应放在实训的总结,要具体回答自己是如何做的,遇到什么问题,是解决的,观察到什么现象,实训结果如何,有何收获等。若只会抄实训教材,不能总结自己的感受,那么,就不能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第二,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训报告是实训者对实训工作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报告的灵魂是实事求是。但许多学生写的实训报告中,对应该记录的实训条件、仪表数据、观察到的实训现象等原始材料不重视,不认真记录,甚至编造或抄别人的数据,对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随意增减,对测量的误差估计也不求甚解,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实训只不过是重复前人的劳动,再认真也不会有新发现,只求过得去。这恰恰违背了实训课应有的灵魂。

第三,报告书写不认真。许多同学写实训报告时,往往是从实训指导书中东抄西凑,条理不清,证言不通,字迹潦草,罗列公式,图表符号也不规范,把实

训报告写成天书,很难读懂。报告是写给他人看的,作为一个实训总结的报告,应当具有可重复性、可发表性和可保存性的价值。不仅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能看得懂,一定要认真书写,字迹要清楚,文理要通顺,数据要完备,图表要规范,结论要明确。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训素质,就必须从实训课的各个具体环节的训练开始,一点一滴积累,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工作作风。所以适当花费些时间和精力,认真书写实训报告是值得的。

学生撰写实训报告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体现在学生的实训报告中,但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涉及到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如由于课程较多,学生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写实训报告,使学生实训报告这一教学环节出现了诸多问题;只有同学们认识到实训报告的重要性,努力认真去做,才能真正从撰写实训报告中获益。教学教学管理指导部门关注实训课的硬件环境较多,对学生如何撰写实训报告这一教学环节缺乏具体的指导;一些有影响的实训教科书中,对写实训报告 也只是原则性要求,缺少具体的规范。

大多数实训课教师的工作量较重,加之招生量不断扩大,要上的实训课时较多,同时还要批阅大量实训报告,缺少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纠正耙环荼ǜ嬷械乃有毛病,老师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在统一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突出重点,避免实训的盲目性,片面性。

并且,老师也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这与我们学校提出的口号:“老师要到企业锻炼”相吻合,老师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在讲解过程中深入浅出地透彻讲述操作原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老师还要鼓励同学多提问,实训过程,就是一个实际工作的演习过程,以老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弥补学生就业时实践经验缺乏的劣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仪表数据要规范:

如流体输送的操作开车准备

1)把清水加到清水储罐视盅处。

2)把浑浊液加到浓浆罐。

3)检查公用工程水电是否处于正常供应状态(水压、水位是否正常、电压、指示灯是否正常)。

4)熟悉设备工艺流程图,各个设备组成部件所在位置(如加热釜、原料罐、)。

大一实训报告篇2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 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

?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调研报告的四大特点

为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结合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够以能力建设为主线,贴近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第一要务、贴近学员的需求,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立足当前、事关长远的基础工程来抓,逐步形成了社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模式。通过教育培训,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落实我县提出的"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但在调研中也感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干部工学矛盾日益突出。县乡机构改革后,各单位领导和人员职数较少,再加上山区稳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干部参加培训的工学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师资十分匮乏。目前培训干部主要依靠县委党校,而党校师资力量单薄,举办诸如干部迫切需要的"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基础设施和旅游带动"知识等专题培训难以胜任。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因本地缺师资,授课质量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参与的热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因师资匮乏难以举办。

三是培训经费难以保障。一方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出现多头,培训资源没有有效整合,造成资金浪费。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主管部门与人事部门之间存在着多头培训,又各有上级部门的文件依据,有的干部一年中参加同一类别的重复培训,浪费了(转载自第一,请保留此标记。)有限的经费。不少行业部门都成立了培训中心,根本没有师资力量,实际上就是机关招待,以获取部门利益,浪费了培训资源。

四是干部培训的目的与个人参训动机接轨不够。大多数干部简单地把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理解为培训与提拔相结合,而没有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培训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提拔是使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也是使用。一些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经过培训后而没有得到提拔,就片面地认为没有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进而导致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

五是培训基地建设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比较单一,培训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加上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基本上都是“官办”的,办学质量的优劣、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其自身的生存状态无关,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和“服务观念”。此外,现在干部的文化层次也越来越高,他们对授课老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六是教育培训与能力提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普遍存在培训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实效性,干部教育培训基本上还是“计划式作业”和传统的“填鸭式”单向灌输授课模式。想让干部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受训干部基本上没有主动权和发言权,更谈不上教学互动了。“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一个方子吃药”,培训形式和方法长期单一,缺乏新的教学手段。

针对以上的矛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实现"两个转变"

干部是带着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具备一定的自我知识体系进入培训课堂的,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是一种经验学习模式。他们接受培训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培训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解决目前培训中"学用脱节"的问题,培训教师在培训理念上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告知真理"向"发现真理"转变。要注重从学员的工作生活实际事例去归纳总结提炼出规律性东西,开发学员经验智慧,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对经验的提升,从而在培训中对干部进行思维方式的启迪,增强"发现真理"的自觉性。二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实现从单向传授为主向双向互动交流为主转变。干部培训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其知识主要是被发现的而不是传授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授课方式要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教师学员双向互动交流为主,从课堂讲授转向学员自主性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互补,经验共享,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组班方式上要针对工作实际,把不同层次的干部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板块进行集中培训,如各单位股级干部及一般干部各组成一个板块学习。同时要运用"交流"、"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做到"研讨、课堂、考察、实践、调查报告"五个培训环节,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培训环境中总结经验,发现知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二)整合资源,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干部(转载自第一,请保留此标记。)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的培训办法,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县内外各种有效资源,以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要加强党校及行政干部学校建设,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上级党委要整合培训资源,建议严格培训资格认证,撤消行业部门的培训中心,加大投入,把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建设成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从源头上避免多头培训,节约经费。同时,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县外或者市外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引进师资,以及建设远程教育网,运用现代教育培训手段,把党校、行政学校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和咨询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二是要利用高等院校加强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高等院校具有师资优势和教育培训的阵地优势,因此,上级党组织要加大高等院校与区县联姻的力度,把一些农科院所作为区县干部培训专业知识的基地,开设一些专业性强的培训班,以改善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三是借助来县专家培训干部。要以县内外重大项目为载体,聘请县外专家学者为顾问,让他们在项目建设中边干边培训一批年轻干部。聘请他们举办节假日专题培训班,培训一批业务骨干,从而使实施项目成为培训干部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四是在合作交流中培训干部。要紧紧抓住与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教育等社会事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组织事业单位管理者和企业家通过挂职、互派等方式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要正确理解“训”与“用”的辨证关系,注重培训结果的使用

“训用结合”是教育工作面临的普遍难题,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怎样将干部的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让训与用发挥出最大的叠加效应,实现共振共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训与用在相互联系、运动发展中始终存在主次定位。如以“训”为主导,即是以“训”定“用”;如以“用”为主导,即是以“用”定“训”。

以“训”定“用”,就是要以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来影响甚至决定干部的选拔任用,这是训用结合的“结合点”。

要明确“训”的基础性作用。“训”是“用”的前提和基础。不抓干部教育培训就不可能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就会直接影响到干部的使用效果;干部在各级岗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我们的事业就没有领导者、执行者,也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成为干部形成正确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的殿堂,成为干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加油站,成为干部成长的阶梯。

要动态掌握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为了动态掌握教与学的全过程,客观、真实反映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进而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需建立完善三项制度:学员的“述学”制度。教育培训结束后,学员须就所知、所获写出学习报告并交培训管理者,以使培训管理者及时掌握干部的学习、收获情况和教学情况;教学机构的“评学”制度。培训结束后,教学机构须组织考试,并对每一位学员的在校表现作出评价,同时将考试成绩和表现评价交予培训管理者;培训管理者的“管学”制度。培训管理者要对参训人员进行动态跟踪考察,了解参训干部的现实表现。

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体现教育培训作用。时代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成为整个(转载自第一,请保留此标记。)干部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还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拓展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的功能。将干部教育培训信息详细录入干部人事档案当中,包括干部需要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已培训的内容和时间、未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每一次培训中干部的学习报告、考试成绩和现实表现等;同时将此信息与相关干部处室共享,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进一步延伸干部考察的途径和空间。另一方面,建立择优而用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干部学习和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工序”,使学习真正成为各级干部提升素质能力的内在需求和不懈动力。实践中,针对现职领导干部,要加强管理与引导,将其学习表现、学习收获作为干部调整、使用或表彰、批评的重要依据;针对后备干部,要做到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使用,培训效果不佳也不使用。

以“用”定“训”,就是要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为目标来设计干部教育培训,这是扩大训用结合的“结合度”的问题。

要突出“用”的导向作用。“用”是“训”的目的和归宿。干部教育培训只有遵循“切合实际,因势利导,按需施教”的原则,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才有出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工作需求为先导,以优秀师资为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要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中心和大局,是一切工作的总导向。当前,就是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以培养造就一支能担当新时期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实际,以分析、解决社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重点,结合岗位职责和干部队

伍实际,科学设定教育培训内容。

(四)突出“三个结合”,加强“三项制度”建设。

加强培训结果的使用,实行训用结合,这是我国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培训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是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同时保证培训得以落实的关键措施。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重点突出“三个结合”:一是按需施教,突出培训主体与发展需要的结合。举办各类培训班都要与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中心工作合拍,做到既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又超前于当前工作。二是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知识结构和从事专业等情况,认真搞好培训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使干部切实能够“缺什么、补什么”,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方子吃药”的旧模式。三是灵活多样,突出灵活性和实效性的结合。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对政治理论培训,采取集中辅导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以考促学;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以单位自行组织为宜。对领导干部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实行集中辅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积极拓宽视野;对中青年干部,实行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放手培养锻炼干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转载自第一,请保留此标记。)

大一实训报告篇3

报告对干部教育培训过去五年的发展以及新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作了科学判断,基本可以用两个词语来概括,“重要进展”和“任务繁重”。过去的五年,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展开,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作用,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三所干部学院的创建,进一步完善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格局。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时,提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干部教育培训取得重要进展”。而在新的历史起点,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解决干部队伍中所存在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党的教育和管理任务比任何时候都要繁重”。报告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所进行的客观、准确分析,为我们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界定了明确的历史方位。

二、切实把旗帜教育放在干部教育培训的首位

报告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做出的科学论断,明确了全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方向问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对象,在教育培训工作中首先要让他们明确旗帜与道路,要让干部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旗帜教育中,引导干部进一步理解“三个永远铭记”的重要性,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把握新时期的鲜明特点、成就和标志,切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干部头脑,指导干部实际工作。

三、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讲明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同时用四个“必须坚持”和四项“要求”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新的展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干部及时学习和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教育培训活动中,要引导干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使各级干部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推进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大一实训报告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广告策划;实训

高职院校是向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其定位是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因此实训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广告学的实训改革也成为一种必然。广告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系统地介绍广告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总结广告实践的经验和技巧,帮助学生树立广告意识,了解和掌握广告、营销活动的原则规律和表现技巧。广告策划实训就是将上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体的实训方案如下:

一、广告策划实训的目的

为了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广告策划动手和实践能力,使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的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整体广告策划水平而开设《广告策划》实训课程,以作为《广告学》课堂理论教育的辅助及补充。

本实训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力图通过实训对企业广告活动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使学生自觉的把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用于具体操作中,增强其动手能力。同时还会让他们体会到,广告学不只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更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通过该实训最终有助于其对《广告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实训基本要求

结合某企业实际情况,为某一企业进行广告策划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本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现代广告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广告策划实训过程中各阶段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对经典广告的欣赏和经典广告策划案例的赏析,学习和巩固现代广告策划的有关理论知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某企业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进行专业的广告策划,包括广告调查与分析、制定广告目标、确定广告任务、广告媒体策划、编制广告预算、编制广告计划书、广告创意表现,并根据需要完成广告创意作品(主要是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的设计制作,最后编制一份比较详实全面的广告策划书。

三、考核方式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占总成绩的30%)和撰写实训报告的质量(个人报告占总成绩的30%,小组报告占总成绩的40%),综合评定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四、实训的主要内容

模块一:经典广告欣赏、经典广告策划案例赏析

本次实训通过对经典广告和经典广告策划案例的欣赏和评析,使学生学习和巩固现代广告学和广告策划的有关理论知识,并为后续的广告策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1、经典广告欣赏

2、就欣赏的经典广告进行讨论、评析

3、经典广告策划案例欣赏

4、就欣赏的经典广告策划案例进行讨论、评析

模块二:某企业新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广告调查与分析

本次实训通过对某企业新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广告调查与分析,使学生巩固市场调查的有关理论知识,并为广告创意提供充足的资料。

1、设计广告调查计划

2、根据广告调查计划进行二手资料收集

3、(如果有必要的话)根据广告调查计划进行一手资料收集

4、通过访谈法对消费者进行深度的调查

5、在产品销售的终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统计

6、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7、得出广告调查分析结论,形成调查报告

模块三 :某企业新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整体广告策划

本次实训在广告调查与分析基础上进行整体广告策划,使学生学习和巩固广告策划中制定广告目标、确定广告任务、广告媒体策划、编制广告预算、编制广告计划书等有关理论知识,并为企业提出整体广告策划方案。

1、制定广告目标

2、确定广告任务

3、广告媒体策划

4、编制广告预算

5、编制广告计划书

模块四 :某企业新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广告创意表现及广告制作

本实训在实训三对某企业新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整体广告策划基础上进行广告创意表现及广告制作,使学生学习和巩固广告创意及广告制作的有关理论知识,同时为企业设计有效的广告。

1、确定广告主题

2、确定广告定位

3、根据广告主题及定位进行广告创意

4、根据广告创意创作广告文案

5、根据广告创意进行广告制作

模块五 :撰写完整的广告策划书

使学生学习和巩固广告策划书的写作内容及方法,同时形成的广告策划书可为企业的广告实践提供借鉴或指导。

五、成果具体要求

1、小组报告包括一份完整的广告策划书(3000字以上、30分)和以“看《赢在中国》,感受广告策划”为主题的总结(1000字左右、10分);2、个人报告包括上述模块二、模块三和模块四的内容(1500字以上、30分);

3、“经典广告策划案例”小组讨论发言(在实训平时成绩中加分)

以上是本次广告策划实训的主要内容,因为教学环境与现实中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存在差异性,因此广告学的实训改革任重而道远,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摸索出更合理的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大一实训报告篇5

一、强化监管执法,规范广告市场经营秩序

以降低广告违法率为目标,完善机制为重点,突出市场监管,强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广告专项整治重点。一是深入开展“五类”重点广告整治。继续把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五类”虚假违法广告作为整治重点,坚持长期抓,反复抓的思路,措施不松,力度不减。二是发挥广告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作用。落实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强化部门协作,整合行政资源,重点开展医疗机构执法联动,采取联合约谈、联合检查、联合通报等部门联动形式,不断增强广告监管的合力和实效。三是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将市属主流媒体商品和服务广告的监管纳入市级绩效目标管理,实现行业主管和部门监管的有效结合。

(二)强化广告行政监管。一是加强广告环节的监管,构建虚假违法广告的防范机制。市局将组织开展《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审查规定》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督促媒体履行广告审查责任,从源头上减少虚假违法广告的。市局重点加强对市属主流新闻媒体监测与监管;各区局切实加强对辖区大众传播媒介巡查与抽查。通过市区联动督促大众传播媒介单位落实广告业务承接登记、审核和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广告审查人员职责,规范广告经营活动。二是各区局要以“户外广告示范一条街”创建为抓手,开展户外广告日常监管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建立健全巡查管理台帐,及时查处违法违规户外广告行为,规范户外广告管理秩序。三是加强广告行政指导。市局制定《广告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意见》。各区局每季度要通过采取上门指导、行政约谈、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对辖区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广告主督导活动,把预警教育、行政指导、行政告诫融入日常广告监管活动之中,引导强化自律意识,实现广告监管效能。四是加强广告案件指导与督办。市局和各区局要加强与公平执法办案机构的联系,做到举报案件必查,督办案件严查,屡次违法案件重罚,并曝光一批典型违法案件,扩大社会影响。

(三)强化广告监测。广告监测是对广告实施动态监管的有效手段。一是严格落实《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监测工作规范》,推进监测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重点完善“周提示、月报告、季分析”等工作措施,对市属广播电视台等17个媒体实施跟踪监测,实现监测和执法同步,增强广告监管工作的主动性。二是采取“一月一公告”的办法,定期向社会广告监测报告,方便消费者识别;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送月度《广告监测报告》,实现资源共享;向市绩效办报送市属新闻媒体广告监测的数据,提供考核依据。三是以“双月”会议形式召开媒体广告监测情况通报会,要求媒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落实广告审查责任,把好广告关。四是开展网络广告监测,打击利用互联网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二、优化服务措施,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

(一)深入开展全市广告业发展调研工作。夯实基础是推动工作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各区局要通过调查、核实掌握辖区广告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做到广告市场主体底数清、情况明。市局要《武汉市广告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提出武汉市广告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二)服务“汉阳造”广告产业园区发展。以推进“汉阳造”部级试点广告产业园建设,带动我市广告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为目标,加快园区“一旧一新”暨“一园多片”建设,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积极培育一期“旧”园区84户中重点优势企业,助其做大做强,逐步淘汰规模小、能力弱的企业。二是配合汉阳区政府尽快启动二期“新”园区建设,把“长江广场”建设成为大型、优质广告企业的总部基地;支持长江出版集团在“国博”片区投资30亿元建设“广告城”,吸引优质广告企业落户“汉阳造”广告产业园。同时,做好迎接国家工商总局等相关部门对“汉阳造”广告产业园的评估和验收工作。

(三)落实重点广告企业联系点制度。各区局要按照《市工商局关于建立百户重点广告企业联系服务制度的通知》要求,一季度完成建立“一户一档、健全资料”工作,报送《重点联系广告企业基本信息台帐》。每季度应主动与企业联系一次,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掌握企业发展现状,组织参加广告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活动,及时解决或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年终上报重点广告企业经营情况分析材料。

(四)抓好广告人才培训。发挥高校资源优势,通过传授先进的广告理念,采取“高端拉动低端、淘汰末端”的方法,提升我市广告业人才的整体素质。一是建立武汉 广告人才培训平台,通过聘请高校广告行业知名专家授课、邀请知名广告企业精英开设论坛交流互动等方式,着力培养我市中、高端广告创意策划、设计制作、经营管理人员,提高广告企业经营能力,推动我市广告企业高端化方向发展。二是通过与高校联合开展定向培养、实训实习、在职研修等方式,组织广告从业人员进行基础性培训。会同市广告协会,做好广告专业技术等级(广告师、助理广告师)考务工作以及广告审员任职资格培训或知识更新培训。

(五)推动公益广告活动的开展。各区局要引导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广告主参与公益广告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检查与统计,确保公益广告在地点、形式、内容三方面符合法规要求。市局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探索建立社会各界普遍参与的公益广告机制,提高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内部建设,提高广告服务与监管水平

(一)理顺职能,完善制度,规范行为。一是结合机构改革,制定《全市基层工商机构广告监管工作规范》。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要求,做到“人定岗、岗定责、责定标”,形成“运转高效、协调顺畅、反应迅速、监管有力”的工作格局。二是市局在调研基层上,出台《工商所广告监管工作办法》,规范工商所广告监管行为,发挥工商所在广告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建立健全广告监管工作机制,保证下级服从上级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二)加强培训,落实保障,提高水平。一是立足“提能”,加强教育培训。按照培养专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市局组织开展岗位能力培训,提高基层广告监管与服务的水平,不断增强岗位履职能力。二要立足“干事”,各区局应选调精兵强将,充实到广告监管部门,确保广告工作有人干事,并且能够干成事,实现重心下移,职责下沉的目标。

大一实训报告篇6

【关键词】跨文化广告 跨文化能力 广告人员 跨文化培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各国、各地区的产品想要取得领先优势,就需要在立足本国、本地区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国外市场。在此背景下,跨文化广告势必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主流广告形式。同时,这样的新趋势对广告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他们对母文化和异文化的关注程度影响到了跨文化广告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对承担跨文化广告创作任务的广告人员的培训也就显得越发重要。

跨文化的广告

广告和文化的定义。关于广告的定义,至今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就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观点来看,一般都认为它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现象,如苗杰在综合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以及哈佛管理丛书《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和《辞海》等对广告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概括:广告“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主,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所进行的,有关商品、劳务和观念等信息的,有说服力的销售促进和信息传播活动。”通过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广告包含两大功能:就经济功能而言,广告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它能传递产品信息,沟通产需关系,引导消费购买、刺激需求欲望,加速商业流通,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文化功能而言,广告通过语言、图画、声音等手段传递信息,以其审美魅力不断创造文化形态、营造文化氛围、传输文化信息,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和广告类似,文化也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概念,直到今天学术界对此还一直争论不休。鉴于本文的讨论对象,广告是广义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跨文化的广告创作定义。跨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交流过程。跨文化广告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群体间传播的广告信息。广告人员为另一种文化背景下的群体创作的广告就是跨文化广告。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和艺术审美等差异,因此广告人员在进行跨文化广告创作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这些方面的影响,具备相应的跨文化能力去正确处理这些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广告人员的跨文化能力

Bolten对跨文化能力进行了如下的定义:跨文化能力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单独技能,而是一种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策略能力和个人能力在跨文化背景下综合运用的技能。这里,我们基于Bolten的理论从上述四个层面探讨广告人员的跨文化技能。

首先,广告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面向国际市场的广告人员需要在专业知识层面上进行多元扩展。在掌握基本的广告制作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跨文化广告对象国的基本国情知识,包括政策法规、价值观念、宗教习俗以及对待时间的态度等。另外,广告人员的专业能力也包括良好的语言功底与翻译水平。这也是做好跨文化广告的重要前提之一。广告人员应当了解对象国与母国语言的差异及对象国语言的多样性。熟悉对象国语言的俗语、俚语和习惯用语等,避免语言翻译或语用迁移造成的误解和失误。

其次,广告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当广告人员面对跨文化广告对象国的文化与本身母国文化存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时,应当具备文化差异意识,并能够正确对待、处理这些不同。这就要求广告人员能够宽容地对待这些差异;能够从对象国文化的视角出发,设身处地的分析考虑产生这些差异的历史背景、社会原因等,宽容、理性地对待这些不同;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文化视角,多方位地考察这些不同,积极面对、适应这些差异。

再次,广告人员的策略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跨文化广告的具体项目负责人应当有能力组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项目成员协同工作;协调各项目成员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到集思广益,作出对跨文化广告项目最合适的决策;策略能力并非是单独针对团队决策者而言,项目成员同样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在面对基于不同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时,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妥善合理地解决矛盾、问题,达到既定目标。

最后,广告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个人能力。在跨文化广告的创作以及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广告人员应当保持乐观的态度,增强文化敏感性,积极地面对由于对象国文化与母国文化的差异而引发的跨文化误解、矛盾、冲突和可能出现的失败;在审视这些问题的时候,广告人员应当能够将自己抽离出出现问题的场景,以第三者的身份认真分析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思考是否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引发了相应的问题;在对待文化错综复杂的差异和多样性时,采取宽容、理解,而不是简单否定的态度。

广告人员的跨文化培训

为实现广告人员的上述跨文化能力,就应当以创作跨文化广告的广告人员为培训对象进行相应的跨文化培训。

广告人员跨文化培训的实施步骤。广告人员跨文化培训的具体实施步骤应当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培训阶段和评估阶段。广告人员跨文化培训的启动阶段,包括开展培训调查,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制定培训方案。在启动阶段之后,培训将按照启动阶段制定好的目标、内容,落实培训方案,具体实施对广告人员的跨文化培训。由于培训具有动态性特征,培训者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根据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适度调整培训的内容,以期达到预定的培训目标。在培训结束之后,应当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广告人员的跨文化培训进行评估和反馈,可以检查培训工作在多大程度上为受训的广告人员带来帮助,培训中的哪些方法受欢迎,培训方案还有什么缺陷,可以如何改进培训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培训效果。

广告人员跨文化培训的内容。提高参与跨文化活动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培训的任务。跨文化培训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认知类、技能类和态度类。认知类培训是跨文化培训的一项基础内容。针对广告人员进行此项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和提高广告人员跨文化能力中的专业能力。技能类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广告人员跨文化能力中的社会能力和策略能力。认知类的培训内容是技能类培训的基础,而技能类的培训是认知类培训的实践。态度类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广告人员跨文化能力中的个人能力。态度的形成离不开人的认知,是认知结果在情感上的反映。态度决定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训内容不论是认知类还是技能类,都涉及到个体的态度。所以,广告人员的跨文化培训既要把认知类和技能类培训进行结合,又要树立个体正确的文化态度和积极的情感。

广告人员跨文化培训的媒介和材料。跨文化培训的媒介主要包括六种:简报。简报分为文化简报和地区简报。文化简报主要介绍母国文化和对象国文化的特点,包括习俗、传统、日常生活行为等。地区简报主要报道母国或对象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状况,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案例。用案例介绍和说明母国文化或对象国文化的特点,通过白描手法,勾勒出母国和对象国的社会群体生活状况,以及个人的真实生活情况。角色情景。通过设置受训的情景,使培训的背景同母国或者对象国的生活和工作实际状况完全一样,使受训者能够面对真实的情况(模拟场景)进行培训。量表问卷。用书面的语言表述受训者将来要生活、工作的母国或对象国的场景;或是提出相应问题,要求受训者对有关场景问题做出回答,并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或是自我分析,了解自身状态。实地考察。提供受训者到母国和对象国或其他国家、地区的访问机会,使受训者亲身体验当地的生活和工作情景。

大一实训报告篇7

【关键词】 学校医院;传染病防范;管理

加强学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 建立传染病防控体系, 及时掌握各类传染病流行态势, 预防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将各种传染病控制在较低水平, 是高校医院控制传染病的基本目标。多年来,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医院重视不断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力度, 提高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1. 1 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居住集中, 一旦发生传染病可波及到学校及社会, 我们根据不同季节尤其在冬春季节组织各院系的学生骨干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还通过各种宣传形式, 如发放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健康教育讲座、讲课、咨询、去学生宿舍进行消毒和宣传等形式经常性的在各院系学生中广泛地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同学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2 加强校医院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 在医护人员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办法》及各种《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的学习和培训, 树立和增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熟悉和掌握各种传染病的种类、流行特点、诊断标准、隔离期限及防治知识等。在实际工作中争强法制观念,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 防止交叉感染和医院感染。

1. 3 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 在每学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还对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卡片的填写的要求进行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毒各类技术操作常规等培训。从而大大提高的全体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实际工作能力。能得心应手的应对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及时果断地处理, 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健全传染病防控制度, 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

2. 1 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 接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 必须按要求和规定的传染病上报的时间和程序作好传染病的登记、检查、门诊日志登记、传染病的登记、填写传染病卡片, 送交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直报, 并作好各种登记, 同时作好对传染病的流调和疫区的消毒工作。

2. 2 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的责任 由主管院长主抓传染病的管理工作, 并明确责任分工, 保健科分管落实具体实施各项传染病管理工作, 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 并定期下到各科室进行传染病管理的监督、检查、登记、上报及漏报的调查工作。一旦发现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杜绝和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2. 3 落实消毒隔离工作 建立并严格执行门诊和病房各种随时消毒制度, 血源管理、污水、污物处理制度, 由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的监督、检查、督导工作。定期监测、自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随时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监督检查。

2. 4 隔离门诊工作制度 坚持预分诊制度并开设隔离门诊和隔离病房, 在春、秋、冬季重点对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筛查和隔离;在夏季重点对肠道传染病进行筛查和隔离治疗。设专门诊室、专门通道、专医护人员等七专,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蔓延同时也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3 加强院内的检查和督导

3. 1 医院成立传染病管理委员会, 组织机构健全, 构成一整套从院到各科室到每个岗位的传染病疫情及医院感染的检测报告网络, 并实行了首诊医生负责制, 建立了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程序。各科室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落实。做到24 h发现传染病都能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3. 2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 特别是重点科室(门诊、急诊室、发热和肠道诊室、处置室、化验室、口腔科、供应室等)的医务人员业务学习, 增强防控意识,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大一实训报告篇8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县新形势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干部队伍。经县委研究,责成组织部、统战部、党校共同举办这次全县党外青年干部培训班。时间安排三天。参加培训班的成员:主要是部分县直单位、各乡镇部分党外优秀青年干部,共计34人。这次培训班我们特别邀请了市委统战部助理调研员、党派干部科科长陈宏伟同志为我们作“增强统战意识,搞好合作共事”的辅导报告。陈宏伟同志多年从事统一战线宣传工作和党派干部工作,对新形势下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有很深的造诣,对党派工作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曾多次在市委举办的党外副县级干部培训班上作辅导报告。今天百忙之中为我们作辅导报告,这是对我县统战工作和党外干部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为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市委统战部领导出席、指导培训班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上午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由中共利津县委副书记高振国同志为培训班开班作动员讲话;二是由陈宏伟同志作重要辅导报告。

下面进行第一项:请县委高书记作动员讲话,大家欢迎!

(注:高书记在讲话后和其它领导离开主席台)

下面请陈宏伟同志给我们作重要辅导报告,大家欢迎!(辅导报告后由统战部人员陪同离开)

刚才,高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培训班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并提出了要求。陈科长作了精彩的辅导报告。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把高书记代表县委向大家提的要求落实到学习培训之中,保证圆满完成好培训任务。下面,我再就这次培训班的有关问题强调三点。

1、要严格组织纪律。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培训期间都要服从党校老师的领导和管理,听从安排,严格按照培训班要求,自觉遵守培训纪律和作息制度,严格请假、点名考勤等制度。培训期间一律不准请假,对个别确有特殊情况的,由单位主要领导向组织部、统战部请假。对违反培训纪律的,要给予通报批评。版权所有

2、要切实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班虽然时间短,但学习内容比较多,任务重。希望大家端正态度,尊敬老师,发扬认真、好学、刻苦钻研的好学风,真正坐下来,深下去,从严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同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全面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做一名合格的党外优秀干部。

3、为了给大家创造互相了解,互相交流工作、学习的机会,我们专门安排了半天(20日下午)的学习体会交流会(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学习内容谈体会)。每一个学员都要求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大一实训报告篇9

[关键词]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b)-134-02

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加,给传染病的防控带来很大难度,同时某些老传染病死灰复燃和新传染病不断出现,突发性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有发生,特别是SARS的爆发流行,给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以下是笔者在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的工作实践。

1 资料与方法

1.1 健全传染病管理组织,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传染病疫情检查小组,传染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治小组等管理组织,分工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等,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1.2 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1.2.1 全员培训每半年进行1次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2]。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1.2.2 岗前培训对新上岗、新进修、新实习的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本院传染病相关规章制度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和实习。提高传染病报告的自觉性,增强法律意识。

1.2.3 及时培训在特殊传染病流行期间,根据卫生部的传染病疫情动态和内容的更新,及时培训新的内容。如在“非典”、“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以及“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反复多次培训相关传染病的诊断、治疗、防控、防护、应急等多方面知识,采取集中讲课,发放学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指导医务人员从容应对、科学积极防范。对没有任何原因不参加培训的人员,实行年底评优评先的一票否决,以促进医护人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细致工作,严格管理

1.3.1 细致工作笔者每天下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卡片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每周至少2次检查门诊日志登记情况,各科室传染病报告登记情况,各科室传染病报告登记必须与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情况相符合。每周认真统计流感样患者数和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数,并及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2 成立传染病预检分诊,规范传染病报告流程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并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要求医生在接诊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和分诊[1]。按照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和时限制定报告流程。

1.3.3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管理做好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是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增强医院预防、控制传染病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2]。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做好手卫生管理,严格医疗废物管理。保证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3.4 严格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在检查中发现传染病漏报、迟报、瞒报、谎报以及报告卡填写不符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给予扣分处理,与个人及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并与科室主任沟通情况,这样增加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重视。

2 结果

通过提高传染病管理质量,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的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逐年提高,防止了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成功抗击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甲型H1N1流感”,未出现疫情引发的不良后果。

3 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3]。要完成法律所规定的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等任务,医疗机构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管理组织,完善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医护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应对传染病的良好素质。传染病报告和疫情处理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点,及时发现、报告对及时处理疫情,控制传染病甚为关键[4]。完整的资料和信息是评价传染病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5],所以一定要规范本单位传染病报告流程。本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医院的工作,提高本院的传染病管理水平,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为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和社

会稳定发展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S].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S].2004.

[3]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S].1989.

[4]李劲梅,刘翠英.传染病专科医院门诊护理工作量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84.

大一实训报告篇10

一、制定依据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二、工作内容

(一)保证数量,及时按时完成责任目标

根据省局下达的*年450份ADR报告责任目标,我们参照*年的ADR报告完成情况,将目标进行分解见附表,要求及时按时上报,上半年要达到责任目标半数以上,此项工作列入年终考核。

(二)转变思路,创新监测,开展药品再评价工作

对重点品种的ADR监测(如对疫苗、中药、新药等的ADR监测)重点展开,各县(市)选择适合本地区的2个以上品种进行重点监测,并汇总报告数据,形成评价报告,使统计数据集中化、目标化,提高报告质量,于9月份前上报评价报告。

(三)利用地方或本局网络资源,切实加强ADR监测的宣传、交流和咨询工作

要求各县(市)局在本地政府网站或本局网站上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专门网页,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网页内容,建成后以报告或信息形式上报市局,要求于5月底完成此项工作。网页基本内容如下:

1、设置下载区,包含ADR申报程序和要求;ADR监测机构备案表;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流程的参考模式(包括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三种模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自查表(要求成员单位按季度定期开展自检自查并及时上报,有上网条件的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上报);零报告单位ADR监测情况自查表;并将上诉表格报告情况、报告份额及原因分析按季度汇总报告市局。(以上表格模式可参考鸡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专栏)

2、ADR报告表格及邮箱和联系方式,建立在线报告模式,鼓励个人上报ADR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专栏或论坛等,切实加强ADR监测的宣传、交流和咨询工作,使ADR工作公开化、大众化、电子化、便捷化。

(四)强化培训,提高基层报告人员专业素质

有计划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培训,在政策宣传已基本到位的情况下,改变以往针对报告单位负责人员的策略,专门对基层报告人员(如医疗机构医师、护士,药品经营企业营业员,药品生产企业销售员、质保人员)开展培训,邀请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或省内专家,或组织局内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做好ADR报告人员专业知识基础建设,形成自然上报态势。

(五)重心下移,完善基层监测网络

完善ADR监测网络,侧重开展乡镇、村屯的网络建设。

(六)侧重拓展,增加药品生产及经营企业ADR报告数

结合我局安全信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药品生产企业的ADR工作,以安全信用管理制约其加大ADR工作重视程度,以ADR工作补充完善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并通过计划培训、宣传指导,协调市场、稽查等相关部门,稳步提升经营企业ADR报告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