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0 08:03:46

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

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篇1

一、本届党委领导班子的基本情况

本届局党委领导班子现有成员5名。其中*年组织调入2名,调出2名。现有党委书记、局长1名,副书记、纪委书记1名,副局长2名,助理调研员1名。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组建后,本届班子成员精神面貌好,事业心强,班子团结协调,工作作风踏实,干群关系融洽,廉洁自律性强。

二、本届党委领导班子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年来,我们农林局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系统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区委第九次党代会、九届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构建和谐农业,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弘扬“农兴我荣,农衰我耻”的行业精神和“勤、廉、严、实、优”的行业作风,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农业“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和“5个10工程”,带领系统党员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全区农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使系统也保持了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年先后获得了西安市行政系统先进公务员集体,全省农业系统“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已连续四年),全省农业系统文明单位,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平安××”先进单位,全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市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区总工会将我局推荐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先进集体”。

(一)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工作的指导,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农林局党委一班人始终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农业,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度,加强对农业工作的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的思路,创新农业工作措施,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全区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5.8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0.19万吨,完成全年粮食安全生产任务。二是瓜、菜、奶、蛋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全区西甜瓜面积5.02万亩,总产量达12.05万吨,较上年增加3.0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2.4万亩,总产达到35.58万吨;肉类总产8608吨,奶类总产6.66万吨,蛋类总产8002吨,实现了预期目标。三是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4年列全市第一。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0.2亿元,较2005年增长13.3%;多种经营总产值达到8.97亿元,较2005年增长13.8%;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51元,较2005年净增445元,增长11.7%。

1、大力实施“5个10”工程,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在积极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瓜菜果奶绵五大优势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新增瓜菜面积1.03万亩,使全区瓜菜总面积达到10.55万亩,总产值突破4亿元大关;瓜菜基地成为全市农业特色板块产业。

-----全年确定的10个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场已按期建成,加速了我区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促进了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无公害化生产。

----全年围绕10个新农村示范村,绿化美化出村道路累计50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4300亩。启动实施了新型能源建设项目,建设沼气池200口,发挥示范作用。

----10个农业综合服务站(点)建设顺利完成。关山甜瓜、武屯郭靳路蔬菜2个产地市场初具规模;建设了3个信息服务点;成立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设立了3个农产品产地检测点;建成了2个镇街畜牧防疫站点。

-----10条农田机耕生产路建设超额完成。其中,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修建生产路21公里;环绕各示范园修建生产路33.3公里。

2、认真落实农业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修复和新打机井45眼,修复衬砌“u”型渠道12.2公里,地埋暗管19公里,地埋线16公里,完成1.4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任务。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个,使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了19个。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全区猪、牛、羊“w”病分别强制免疫8.35万头(次)、2.42万头(次)、6.34万只(次),免疫挂标建档率均达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135.11万羽(次),免疫率100%;猪瘟、鸡新城疫分别免疫8.15万头(次)、115.81万羽(次),免疫密度分别超过95.1%和93.3%。在全市的评比中,我区被评为全市动物防疫先进区县。

----创新科技服务手段,加快新技术成果转化。去年,我们举办了甜瓜产业发展论坛会,理清了甜瓜产业的发展思路;与联通公司联手,在全市率先建立“手机短信和电子农务”平台,通过《××农业专栏》、协会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共同农产品供求信息、农技知识、农业政策和农业灾害性天气预防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信息与技术;组建农技110专家团,与600余农户结成对子,开展现场讲解授课等技术服务指导活动;小麦繁育基地内选育的“阎麦9710”优良品种获得省级初步审定,今年可参加国家区域试验。

(二)坚持“两手硬,两手抓”,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

1、注重班子的自身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建设。一年来,我们健全党委中心学习组,坚持周五领导碰头议事与周一集中学习制度。学习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有心得。一是突出抓好党委中心组,班子成员在政治理论素养、宏观战略思维的提高,以及党性意识与驾驭复杂问题能力的增强;二是突出抓好机关中层干部、基层单位领导在提高政策业务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是抓机关干部的全员学习,着重提高办事能力、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个人自学、集中学习、党委成员辅导、体会交流、举办研讨专题,以及“形象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组织教育与家庭自我教育相结合,学习理论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等形式,重点深入的学习党的思想理论与政策方针、社会基本法律、农业法律、农业业务知识与专业技术,持续深入地开展“学理论、学法制、学业务”的“三学”活动。去年,先后组织开展了四次大的学习调研活动,分别是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瓜菜产业升级调研、以及棉花产业发展调研活动。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党委班子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工作指导能力,增强了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在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重大事项问题和民主决策方面,认真执行党委议事规则,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一切重大问题决策都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沟通在会议之前,决策在会议之中,落实在会议之后,使班子成员之间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在这方面,也狠抓了“三个环节”。一是狠抓自律教育,强化民主意识。通过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集中学习教育,学习典型先进人物,认真贯彻党委班子成员对照职责检查制度,落实“六不让四则制”工作标准,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理论素养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主动性,增强政治观念、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二是抓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以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为保障,规范完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和约束力。先后完善集体领导、集体议事决策的工作制度,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党委班子成员工作联系点制度等,并对党委(扩大)会召开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纪律要求等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决策责任制,明确党政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对每项重大问题的决策各自承担的责任,对因不执行民主集中制或执行过程中造成失误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相应的责任。三是抓执行落实,提高工作成效。在具体工作中,农业重点项目与重点工程的实施、干部任免和推荐、大额资金的使用等,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局党委都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按照党委议事规则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在人事任免推荐选用上,向组织部门推荐任用了7名科级干部,2名副处级干部。在农业各个项目工程实施中,都做到了资金全部到位,合理利用没有发生违规则违纪问题。

3、狠抓班子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勤为民意识。班子作风建设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强调:农业工作直接服务农民,为群众办实事。我们着重抓了“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单位的创建,“创、争、评”活动行业示范窗口建设活动和“诚信××农业建设”活动,不断增强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形象意识。二是通过建立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化、制度化管理,对农业执法收费公示,重大工程对外招投标管理,项目资金跟踪管理使用等,分解到单位、科室、岗位职责到个人,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使干部职工享有更广泛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三是坚持以开展案件督查和做好工作为保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去年来,共答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案5份,满意率100%;协调解决了系统动检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拖欠问题与种子公司职工工资拖欠问题;依据国家法规政策妥善处理了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问题,使来信来访的每件事都帮到认真处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党委一班人讲政治、讲团结、顾大局、谋实事、求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区委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特别是对照区委九届二次全会的要求进行检查,一些方面还存在薄弱之处,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1、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一年来,局党委一班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方面思想解放是比较到位的。特别是集中财力办大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面对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与时俱进不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够,缺乏大胆创新、敢于负责、勇担风险的精神,不能很好地做到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干、以超常的胆识赢得超常规的发展。

2、指导农业发展的力度不够。近年来发展速度加快,发展势头较好。但总体说来,发展不够、发展不快仍然是最大的实际。从纵向比较,近年来的发展形势是好的,农业增长速度加快,但发展后劲不足。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发达地区和我市先进县市比较,我们在发展上仍有一定的差距,以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理应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由于发展力度不够,竞争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面对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机制探索上还缺乏应有的力度,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抓得不够紧。一是学习抓得不够。有时忙于工作、忙于事务,对学习制度坚持得不够好,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强。二是在干部人事工作中有时有跑风漏气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三是对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党委一班人将对照查找出来的主要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党委班子建设成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团结拼搏的坚强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大干部群众,全面加快农业发展,不断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和引导班子成员养成“常学”、“善学”、“深学”的良好习惯,使理论学习真正成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强活力、创新工作的强大武器。二是准确把握理论学习的重点。坚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书记的八个方面作风要求贯穿日常工作、生活的全过程,同时,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法律、金融、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三是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向书本学习与向实践学习统一起来,把学习与工作统一起来,用科学理论指导发展农业工作,努力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2、解放思想,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源泉。在解放思想上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按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坚持在创新的实践中解放思想,坚持依照群众的意愿解放思想,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放思想,通过解放思想来统一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汇聚一切积极力量,全面加快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篇2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1年安徽省农机“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方案〉的通知》(皖农机函〔2021〕504号)和《淮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2021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方案〉的通知》(淮安办﹝2021﹞33号)精神,切实加强农机安全宣传,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我局研究制定了《2021年淮南市农机“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淮南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2日

 

2021年淮南市农机“安全生产月”和

“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方案

 

一、总体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两个至上”,立足“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围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活动内容

    (一)深入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组织农机安全管理人员深入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持续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为重点,通过举办培训、发放安全宣传手册、开设网站专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推进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切实提高农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攻坚战”专题活动。今年是农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年,6月份又正值夏收夏种农忙季节,是农机事故易发多发期。各地要结合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和农业生产实际,深入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攻坚宣传和隐患排查整改活动。一是在网站、各类媒体平台加强农机安全攻坚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工作成效报道,积极宣传推广农机安全管理经验做法。二是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责任。依法做好牌证核发、安全检验等工作,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措施落实,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等方式,明确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手的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农机服务组织强化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三是组织农机安全管理人员深入服务组织、乡村道路和生产作业现场,开展农机安全宣传、隐患排查整改和执法检查活动,及时纠正无证驾驶、违法载人、酒后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加强上道路农机特别是变型拖拉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三)创新开展“6·16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各地要在保障疫情防控的情况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邀请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农机手、农民群众、媒体记者,开展形式多样的“6·16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集中宣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方法等知识,介绍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的农机化新装备新技术。充分利用政务网站和各类媒体平台,创新开展“主播走一线”、“公众开放日”、“专家云问诊”、“应急直播间”、“安全快闪”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积极组织人员参与部总站开展的农机安全生产线上有奖答题活动和应急管理部门开展的网上宣传活动。

    (四)扎实推进农机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各地要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进村组、进服务组织、进农户、进田间地头、进学校,通过举办安全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事故应急演练和警示教育、制作微视频和安全小游戏等多种方式,积极创新“五进”宣传载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活动。要结合农业生产,教育引导机手落实“三夏”农机作业安全措施,做好收割、烘干作业的消防工作。要深入中小学校开展农机安全“小手拉大手”活动,切实提高群众和学生的农机安全意识。

    (五)持续推进农机“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农机“安全生产江淮行”与“安全生产月”活动同步启动,2021年12月底结束。一是开展农机安全工作回头看活动。围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要求,对农机安全责任和各项监管措施落实,以及已开展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农机安全责任落实到位、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发现的隐患整改到位。二是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明察暗访活动。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明察暗访,督促辖区部门和农机服务组织严格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措施有力、工作到位,对安全责任不落实、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指出,严肃批评,并监督整改到位。三是开展“专题行”“区域行”“网上行”宣传报道活动。引导、鼓励广大群众举报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问题隐患和反面典型曝光;挖掘农机安全生产先进典型事迹,加强典型宣传和示范带动,形成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氛围。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上来,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细化任务,明确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实施,推进农机“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走深走实。

    (二)营造浓厚氛围。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平台、政务网站和客户端作用,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机安全生产、参与农机安全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务求取得实效。农机“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要与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农民群众在农机安全生产方面“急难愁盼”的问题,着力解决当前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管理水平。

    请各县区确定一名联络员,于6月5日前将活动实施方案和联络员登记表(附件1)报至市农机监理所,并于6月30日前报送活动总结、情况统计表(附件2)和调研中发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与解决措施统计表(附件3)。活动期间,每周三下班前各地要积极将本周典型做法、特色项目以及有关图片、视频等报至指定邮箱,重要活动随时报送。

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篇3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中央、省委和市委统一部署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中共嵊州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嵊州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本部门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以“转型升级、科技强农、赶超发展、产业惠民”为实践载体,以“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为原则,通过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努力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促进嵊州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对象范围

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全体党员参加。离退休老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可灵活多样地参加活动,确保活动覆盖到所有党组织。

三、目标要求

按照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围绕“六个着力”重点解决问题,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问题,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着力解决农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问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积极实施产业富民新举措;着力解决能力作风问题,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着力解决社会稳定问题,营造农业发展的和谐氛围;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并将这“六个着力”作为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努力方向,作为安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成效的重要尺度。

四、活动安排

在局党委的领导和市委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有序推进,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8月基本完成。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这一阶段要围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领科学发展”这一重点,统筹抓好学习、调研、讨论等三个环节。

1、学习培训。要精心制定学习培训计划,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精神,以及去年以来中央、省委和市委历次重要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通读《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必读书目,理论学习要注重实际效果。要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网络交流、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习效果。要严格学习纪律,建立学习考勤制度,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不少于3次,党员干部利用周一学习日制度进行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

2、深入调研。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确定农业转型升级、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循环经济、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推进农机化发展、创新农技推广体制等6个方面专题,由局领导牵头,相关科室及局下属单位负责人参加,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认真梳理、查找出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好地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并形成有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

3、开展讨论。开展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讨论活动贯穿“以思想解放引领观念转变、以思想解放推进实践创新”这一主线。通过举办领导干部讨论会和各科室、各单位开展相应讨论,并对讨论中提出的影响制约农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梳理,在嵊州农业在线网上开辟讨论的交流平台等方式,切实增强讨论效果,营造浓厚氛围。同时要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形成科学发展的新共识。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这一阶段要围绕“发扬民主、开门纳谏,共谋科学发展”这一重点,主要抓好召开民主生活会、形成局党委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三个环节。

1、召开民主生活会。充分运用好民主恳谈这一有效载体,多层次、多途径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一是局领导与中层正职、各单位主要领导与副职、业务骨干谈心,解决影响农业科学发展的思想问题;二是召开党组织生活会,党员都要参加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农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检查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

2、形成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扣党的十六大以来本单位的发展实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同时要进行充分讨论,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

3、组织群众评议。对于分析检查报告,局党委和局属单位领导班子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书面征询意见等方式,组织基层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人士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党委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实不实。在评议基础上,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及时报送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这一阶段要围绕“克难攻坚、创新机制,推动科学发展”这一重点,统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巩固学习成果等四个环节。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要做到“四明确一公开”,即明确整改落实的项目、时限要求、具体措施和责任人,并以适当形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监督。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局和各单位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在深入调研、民主征求意见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切实办好几件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对涉及全市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全市农业系统,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途径。

3、建立完善体制机制。用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对现有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完善,区分轻重缓急,切实做好废、改、立的工作安排,努力建立起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局属各单位整改方案要经局分管领导审核,报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4、总结测评,巩固成果。认真做好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在全局范围内向党员书面通报,并组织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公布。局属各单位总结报告经局分管领导审查后报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局学习实践活动总结报告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以上三个阶段的工作,在活动中要统筹安排,不拘泥于阶段的划分。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要认真做好总结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

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思想性,把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灵魂贯穿始终;突出实践性,把应对当前挑战和解决突出问题作为重点贯穿始终;突出建设性,把健全完善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和相关制度作为核心贯穿始终;突出开放性,把走群众路线作为重要途径贯穿始终;突出示范性,把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为关键贯穿始终。结合贯彻落实市委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要求,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重点开展以下六项专项行动:

1.“解放思想聚共识”专项行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凝聚科学发展共识。局属各单位要紧紧围绕解放思想,精心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上的深刻性、贯彻上的自觉性、实践上的坚定性。局主要领导向机关和本系统党员干部作一次专题学习报告。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破解难题、赶超发展”为主题,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和形势任务责任教育。通过广泛的讨论座谈,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本单位是不是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实现思想新的解放和新的统一。

2.“产业调研谋发展”专项行动。组织力量在学习调研阶段集中开展蹲点调研活动,重点是搞好二方面调研:一是搞好春备耕和农业产业发展调研。局将分成五个调研小组,在全市开展春备耕和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活动,重点要摸清粮食、蔬菜、蚕桑、畜牧、长毛兔等五大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及时研究制订产业提升发展规划。二是搞好农业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发展调研。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坚持以项目扶持为抓手,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切实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要认真倾听企业意见和要求,着力帮助企业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些实际问题。

3、“农业破难攻坚保增长”专项行动。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问题,紧紧围绕“农业总产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的目标要求,积极实施农业示范化、农业企业化、农业监管制度化、农业机制创新深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经管理规范化等“六化”推进行动,加快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全力保持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抓好“优化结构促增收、加工增值促增收、开发功能促增收、拓展市场促增收、推广科技促增收、转移农民促增收、落实政策促增收、强化服务促增收”等八项新举措,确保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4、“科技进村入户强服务”专项行动。一是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在10个乡镇(街道)100个村的1000户农户中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项目,要在认真总结前几年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效果,特别要加强对全市技术指导员技术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二是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五送下乡”活动。在全市乡镇(街道)和农村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农资、送订单为主题的农业科技“五送下乡”活动,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农资(农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三是深入开展百名农技人员联系企业、联系大户活动,要求每个农技人员联系大户不少于3户,做到年初申报联系名单,平时开展督促检查,年终加强工作考核。

5.“农业安全促和谐”专项行动。围绕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问题,重点抓好在农业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切实抓好春、秋、冬季集中免疫行动,确保畜禽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大力加强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例行检测力度;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积极推进绿剑春季、秋季集中执法行动和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同时要切实化解本系统在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帮助经济相对困难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和谐稳定发展,。

6、“行风评议转作风”专项行动。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今年农业系统要开展民主评议,重点在确保政令畅通、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工作实效性三个方面下功夫,切实转变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真心实意服务基层,努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继续在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中层干部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中开展诺廉评廉工作,进一步增强干部勤政廉政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水平,树立农业部门创实绩、保廉洁的良好形象。

五、保障措施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各单位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指导,认真安排部署,落实专人负责。学习实践活动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开展,成立农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指导和日常工作,同时建立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制度,每位局领导班子成员都要联系局下属单位,指导和督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局属各单位也要制订有本单位特色的活动方案,于3月底前上报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学习实践活动负总责,要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亲自抓好方案制订、动员发动、问题查找、分析检查报告撰写、整改落实等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分类指导、强化督查。主动接受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监督和指导,及时汇报进展情况。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各单位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同时抓好广大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检查指导,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派出检查指导组,对各单位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规定动作一个不少、自选动作创出特色。

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篇4

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探索在当前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以便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和有效机制,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农委决定2013年在全市较大范围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其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试点区县

经区县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市农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审定,万州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荣昌县、潼南县、丰都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秀山县、石柱县为市级试点区县;黔江区、巴南区、武隆县为农业部试点县,在完成农业部试点任务的同时,完成市级试点任务。

二、培训任务和要求

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要在总结过去几年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思路和办法措施,使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培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农民培训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

培训试点突出专业、就近办班和实训的培训特色,以提高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农业生产专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政府办班培训为主,探索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的途径和机制。全市2013年试点工作培训任务1万人以上,其中试点区县培训完成8200人(不包括农业部试点任务和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培训任务);农机专项集中培训500人;市高等职院校承担培训1200人。

(一)试点区县培训

1. 培训对象。试点区县按市农委下达的试点培训任务和培训办班的要求,及时落实具体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家庭经营以农业为主,本人就业为农业生产(种植业或养殖业),即全年80%左右劳动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且原则上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一定文化基础和年龄50岁以下的农民,本人自愿。重点以种养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主。

2. 培训办班。以同一产业办班和尽可能方便受训的农民为原则,原则上凡能进乡(镇)或村按一个村或几个相邻村或镇办专业培训班的,都应到村里或镇里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或中、小学等场地办班培训。若某些培训班培训对象分布于试点区县各乡镇的,亦可考虑在试点区县某地集中办班培训。

3.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试点区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采取政府主导,以办粮油、蔬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保供给的种养业专业培训班为主;同时,鼓励围绕有关区域性特色效益农业,开展政府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办班,培训与龙头企业密切联系的生产基地的种养殖大户,以推进生产基地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及土地综合产出效益为目的,实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紧密合作共赢,如:烟叶生产、蚕桑生产、某一特色水果生产等。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承担培训费用的约1/3,政府承担的培训经费不低于2/3,培训方案由试点区县农委与龙头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共同组织培训,共同监督。

4. 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培训以提高受训者农业专业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促进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培训内容和方式应针对受训农民的特点,适应农民的需求。培训时间为10天,每天净培训时间不低于6小时,可一次性培训,也可根据专业性农事季节的需要和特点分几次完成。(1)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培训种养业专业生产有关的科技知识、高产优质关键技术、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技术等,采取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的课堂授课为主,教与学互动式讨论、答疑为辅的方式培训。培训时间约占总培训时间的30%。(2)农业经营管理培训:主要培训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物流方面知识、农业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等,课堂授课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的案例分析。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30%以上。(3)实作训练:在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基础上,开展技能操作实训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经营管理问题的实践培训。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30%。(4)座谈讨论和培训考核、技能鉴定: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10%。

5. 培训机构及师资。培训工作由试点区县农委组织实施和管理。具体的培训机构可以是试点区县的农广校或其他具有职业农民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提倡通过竞争机制由区县农委确定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资应充足,应具备有与培训课程内容要求的专业和中级以上的专业职称,并且熟悉农村、农业、农民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培训农民的经验。承担技术操作培训的可以是农村土专家和经营管理能人,其师资条件可适当放宽。区县师资名册应报市农委领导小组审查备案。同时,市农委将从有关单位选择确定一批师资,以支持有关区县开展培训工作。

6. 培训教材。今年试点工作暂选用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新编写的有关专业教材为主。各试点区县结合培训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培训辅助教材。在总结培训试点工作基础上,今年适当时候,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再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保证职业农民的培训教材更有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和专业全覆盖。

7. 经费安排。市农委按培训农民每人补助1500元安排,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生活、住宿、交通补助、培训教材、教具、考察实习等费用开支,讲课补助等。

(二)农机专项培训

由市农机校和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共培训500人。受训对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农民;培训内容为农机作业操作技能、农机维修养护技能、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管理知识等,时间10天;培训补助经费按每人1500元安排。由市农委农机综合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三)市涉农院校培训

分别由西南大学及其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市农业学校、市农广校承担培训任务,共培训1200人。

1. 青年农民创业培训班:由西南大学培训中心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初高中毕业返乡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等,由各区县农委、团委组织申报、推荐,市农委审查备案,培训具有农业种养业、加工业创业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本领。

2. 畜牧重点养殖大户培训班: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承担培训50人,对象为荣昌县重点畜牧养殖大户(养殖场)或专业合作社,以提高养殖、疫病防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由荣昌县畜牧兽医局组织落实人员,并与承担培训任务学校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案及监督措施。

3. 农业生态旅游经营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由市广电大学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从事农业生态旅游经营的农民大户,培训以规范和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的内容为主,各区县农委协助做好培训对象的申报、推荐工作。

4. 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提升培训班,共850人:一是由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在万州片区的区县办班培训200人;二是由市农广校与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在潼南、璧山、铜梁三个重点蔬菜基地县培训200人;三是由市农校在丰都县、酉阳县、石柱县等地培训300人;四是由市农广校承担在江津区、万盛经开区培训150人,培训对象都为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大户、农民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以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为主,提高生产技能和经理管理能力为目的,由相关区县组织申报、推荐并参与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以上四种类型培训班,培训时间为20天(每天培训净时间不少于6小时)。培训经费按每人4000元安排。培训机构制定方案报市农委审查同意后实施。

5. 培养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班: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市农校等涉农院校在读学生中选录100人,每所院校录取人数不少于20人。目标为农业企业培养既熟悉农业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高级管理人才。选录的条件是:在我市涉农院校就读种植、养殖类农业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高职二年级学生(原则为高职专科生),重庆籍学生,原则上出生农民家庭,学习较优秀,在校表现良好,能吃苦耐劳,有到农业企业去工作或创业的意愿,学生自愿申请,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市农委核定。培训在不影响院校正常教育管理的前提下,组织录入学生研修与管理和农产品市场营销有关的课程3~4门,采取自学加辅导加到农业企业实践研修、实训的方式培训,在每个学期中对每门课组织辅导1~2次,每次1天;在假期,先集中培训3~5天,然后带着学习目的安排到有关企业实习研修,于学校开学前再集中约2天左右开展座谈交流讨论式培训。录取的学生,每个月由市农委补助100元学习、生活费,一年1200元(含实习保险费),学习资料及培训费用由市农委解决,并对所在院校按一年每个学生安排日常管理及协助培训经费补助500元,今年100人的培训计划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专项经费中预安排50万元。学生毕业时,经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市农委颁发“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结业证书”,并根据学习情况、个人潜能情况向有关农业企业推荐,经双方选择进农业企业工作。100名学生整体为一个大班,由市农广校一名领导担任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日常联系和管理,组织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每个院校的学生(20名以上)为一个小班,同一专业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校落实一名同志做好日常管理和上下联系相关工作。

(四)培训管理与考核

1. 培训管理责任。分别为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试点区县农委负责培训试点工作的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试点结束后的总结。

2. 培训过程监管。由试点区县农委和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对区县培训班、市集中培训班派员,对各培训班全过程实施全程监管,重点监管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建立培训日志记录和检查登记、资料归档制度,作为查验和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

3. 建立培训效果双向考评制度。一是对培训对象的考评。主要考核参训情况和学习效果并在培训结束时,进行农业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对达到专业技能标准和职业农民标准的,分别发给农业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书。二是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考评。在培训结束时,由各区县农委组织,培训过程中专项监督人员参加,参考培训过程中相关记录资料,由全体参训人员和乡镇、村领导代表等参加评分,同时通过开展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和教师完成任务情况及培训效果等进行考核、测评。考评结果作为是否全款兑现培训补助资金的依据和是否继续承担培训任务的参考。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和受训农民的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另文下达各区县参考。

三、认定工作试点

(一)制定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在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经广泛讨论、征求方方面面意见后制定现阶段重庆市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和认定工作程序。

(二)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标准及认定程序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后,组织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各试点区县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1~2个,按统一部署和要求有序开展试点,认定证书由市农委统一制作。市农委将安排一定的认定试点工作补助经费。

四、培育机制探索

培训是基础,培育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时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事关未来农业是否科学、稳定、持续的发展,事关农业现代化是否顺利推进。在试点工作中,要发挥各试点区县的创造、创新作用,探索有利于重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快速发展的机制。

各区县在试点工作中,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研究一套培育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行动。一是要对职业农民,加大现有扶农惠农政策的协调兑现落实力度,该倾斜、可倾斜的政策要倾斜;二是要积极主动研究更有针对帮扶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形成培育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三是要对职业农民的长远教育培训工作尽快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规划和工作计划;四是要将职业农民作为农口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建立区县和乡镇农业科技人员联系帮扶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五是加快农民技术员职称和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评定工作,并制定能更好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

在今年试点工作结束时,要在认真总结各区县试点工作经验和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制定全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性意见。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市农委成立以夏祖相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刘启明副主任为副组长,市农委计划处、财务处、科教处、粮油处、畜牧处、水产处、特经处、蔬菜处、审计处、监察室等相关处室和市农广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农委科教处,由科教处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进行领导,对试点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给予及时协调、解决,对试点区县的工作,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各试点区县根据自身情况相应成立相应的机构,以保证试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的有序开展。

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篇5

 我镇根据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及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对全省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培训的通知》(川农业函[20xx]406号)文件等精神,镇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以确保农产品安全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现将我镇20xx年农产品安全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接到上级文件后,镇党委、政府及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始终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镇农产品安全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扎实抓好。把培训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和内容,动员所有人员提高认识,努力提高农产品安全工作综合素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能够坚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论工作事务多么繁忙,总是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辅导,充分发挥带动和引导作用,并经常同班子成员一道研究课题、理顺工作思路、探寻学习方法,联系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学习内容,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尤其是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单位、农产品生产、营销人员等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作为重点。

    二、组织严密,计划科学   

    为使今年培训工作做好、做细、做严、做出成绩,进一步加强高坪镇农产品安全工作监管力度,加大农产品安全工作宣传、普及农产品安全知识,营造公众关心、支持参与农产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适应广汉市农产品安全工作的需要,提高镇、村两级干部及相关人员对农产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意识、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能力,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农产品安全宣传、培训计划,培训目的、要求及实施方案做了周密的部署安排。并按照“严密组织、加强领导,大力宣传、提高认识,仔细分工、充分准备,结合实际、讲究实效”的工作思路,培训手段以集中授课与观看专题片相结合等,保证了农产品安全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动员充分,授课仔细

    为了提高农产品安全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我镇召开了全员农产品安全培训动员大会,强调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所有人员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安排好具体培训时间和人员。并将农产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成绩列入年度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使大家能经常想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在组织参训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制度的同时,镇领导着眼于实际,邀请卫生、工商、畜牧农业等相关部门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的骨干人员,组成业务精干的授课队伍为参训人员进行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在培训前各授课人员都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做到了给别人讲的自己得先懂、先会、先精,确保了年度培训的效果。通过培训,参训人员的农产品安全知识得到了切实提高,为我镇开展好农产品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方式多样,注重实效

    各单位在农产品安全培训注重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抓好培训工作与农产品安全宣传工作相结合,在培训时开展宣传,在宣传中精选培训要点;二是抓好业务知识学习与农产品安全知识学习相结合;三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工作相结合,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

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篇6

一、“两校合一”培养模式适应了新时代对农村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生态农业的飞速发展,农民亟需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掌握现代农业实用技能,来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农民培训机构的职能,采取有效的培养模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多年的农民培训工作使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人才培养的需求。短期专项的、填鸭式的讲座和技术指导,不能全面系统地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达不到切实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为此,延庆农广校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具有多学科、知识全面系统、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等优势,在提高农民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采取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不能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结合、与农民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主体,以田间地头为课堂,资源人和辅导员作为幕后策划者和指导者,采取互动式、讨论式、参与式的一种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养模式,以提高农民分析问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主旨,注重田间地头技术实践,农民学习积极性高。但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涉及很少,制约了农民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关于农民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如政策法规、农产品包装销售知识、邻里交往等知识更是很少涉及,因此在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两校合一”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四个结合”,即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专业技术培训与团队建设有机结合、提高素质和更新观念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该模式恰好做到了在优势上互为补充,能够使农民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显著增强。

二、“两校合一”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

(一)完善管理体系,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延庆农广校将农民中专学历教育与农民田间学校的班级组织机构进行了整合完善,实行中专班的班主任与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一肩挑、中专班的任课教师与农民田间学校资源人一肩挑、中专班的班长与农民田间学校的校长一肩挑的组织管理机制,并系统整合中专班和田间学校的教学计划,为农民中专班的教学与农民田间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外聘专业师资,确保农民培养工作的实效

为确保培训效果,农广校积极整合多方面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外师资优势,采用资源人和辅导员“双师制”授课形式,辅导员与资源人互为补充,二者缺一不可,二人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在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资源人,主要负责在活动中对学员进行技术指导和答疑。并外聘60位各行各业顶尖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中心的外聘教师,承担资源人的任务,同时安排校内教师拜师学艺,全程跟随外聘资源人学习,现已有10多名教师能够独立承担起资源人的工作职责。农广校教师作为辅导员,充分发挥班级教学组织优势,负责培训前各种教学活动的策划工作,在活动中积极引导、调动、组织农民参与学校的各类学习活动,并辅助资源人培养农民辅导员和技术员,在活动结束后,对典型案例和经验进行总结,及时上报运行情况和教学效果,为学校提供决策依据。

(三)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不断完善“两校合一”培养模式

1. 在调研、BBT测试(票箱测试法)基础上,制定教学和田间学校活动总体计划

为使教学真正立足于当地产业需求,满足农民生产实际需求,开展培训前我们要做两项工作:调研和BBT测试。

调研的目的是掌握当地产业发展总体情况,为教学提供方向性指导。调研的内容涉及村镇基本情况、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优势产业的种植面积、种植技术难题等方面。调查的对象包括村民、村镇主管领导。主要采取的调查方法是问题分析表、农事季节历、分类排序表等方法。

BBT测试通常情况下每年组织两次,开班前和阶段培训后各进行一次。测试的题目紧贴农业生产实际,开班前的测试为资源人及辅导员掌握学员的素质水平,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奠定基础。阶段培训后的测试是为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并为下一阶段培训提供参考。

依据调研和BBT测试结果,结合农民中专班专业教学计划和田间学校建设意见,通过专业组研讨,制定班级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学校审批后实施。

2. 结合农时制定动态的阶段性教学计划,同步开展专业理论教学与田间实践活动

动态的阶段性教学计划主要是围绕作物生长周期制定,做到理论知识教学与田间活动紧密结合,与农时结合,以农民生产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采取自下而上的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的培训方式,着力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理论课教学为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拿板栗专业来讲,春天该采取哪些管理措施,提前组织学员进行《板栗栽培管理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教学重点放在板栗的春季管理上,如春季如何松土、春季修剪等,紧接着就根据农时开展田间活动,将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探讨。到了夏季,该进行哪些管理,集中授课讲理论,再活动实践。

理论课教学也以学员回顾为主开展复习,在教师布置学习内容后,学员开展自学,随后是学员专题讨论和教师点评,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在田间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各活动环节锻炼农民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上期回顾,学员在辅导员主持下首先分组进行上期学习内容和实践操作技能知识的回顾,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这个环节中,学员的合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再如第二个环节――专题讨论和资源人点评,资源人将田间技术存在问题以题板的形式贴在黑板上,然后在辅导员主持下,分组进行问题分析讨论并将各组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资源人根据大家讨论情况进行点评,这个环节通过引导学员对问题的分析,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及田间实践各项活动开展的同时,结合教学还融入了丰富多彩的团队建设活动,通过“踩地雷”、“运气球”、“集体作画”、“悄悄话传递”等互动式、参与式的游戏,提高了学员之间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改变了学员陈旧的思维观念和意识,在活动中明白了一些简单但是平时容易忽视的道理,学员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悄悄转变。

三、“两校合一”模式实施情况及效果

“两校合一”培养模式实施以来,已经在四海、大庄科、张山营、珍珠泉、井庄等几个乡镇培养农民近700人,涉及板栗、苹果、葡萄、李子、大桃等专业。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两校合一”模式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增强专业技术能力、实现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思想观念方面发生转变。通过学习,农民转变了生产活动中的一些旧观念,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明显增强。大庄科乡沙塘沟学员在学习板栗冬剪技术时,看到老师对栗树修剪的力度大,担心枝量减少会影响产量,所以不敢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自家板栗树的修剪中。直到看到那些经过老师修剪过的树产量不但没减少反倒增加时,他们才放心地利用所学技术修剪自家板栗树。农民一次次看到科学管理的效果,科技观念逐渐增强,学习积极性也逐渐提高。目前大庄科乡参加学习的学员由最初的一个班已发展到6个班,共333人参加学习,占大庄科全乡总人口(5000人)的6.67%。

知识技能水平方面得到提高。每个班学员培训前与阶段培训后的BBT测试结果都显示,“两校合一”模式有效提高了农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在实践中表现得更理性,操作方法更正规。仍以大庄科乡为例,经过学习,全乡2万亩板栗树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剪,因此使得板栗亩产提高了20%左右。大庄科乡的学员还成立了果树专业队,不但管理本村的果树,还被其他村请去,靠技术获得了收入。

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提升。“两校合一”模式培养的农民在文字书写、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沙塘沟学员张红霞,在去年村干部竞聘时被选为村书记,她说,正是通过学习,锻炼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她有信心参加竞聘,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农民增产增收得到了实惠。通过培训及活动开展,学员果树管理技术明显加强。仅石硫合剂熬制一项技术的推广,就使每亩果树节约支出42元,降低成本约3/4。不仅如此,农民以防为主的意识逐步增强,病虫害防治手段更加科学,用药更合时机,所用农药也更注重高效、低毒、低残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果品品质,实现了增收。

“两校合一”培养模式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各级部门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延庆农广校在2009年、 2010年连续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被北京市农广校评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先进单位”。 2010年6月在北京市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大会上,“两校合一”模式还被指定作典型发言,2010年,在延庆县创建学习型区县先进县评估验收中,“两校合一”农民培养模式成为学习型延庆创建工作中一个创新点,受到市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同年,延庆农广校撰写的《“两校合一”农村科技人才培养项目》被北京市教委评为郊区农民培训优秀项目特等奖。中央农广校、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农广校、北京市各郊区县农广校的领导曾多次到校考察。200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九个人口大国的教育官员和专家为此专程到校考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两校合一”培养模式不仅培养了农业科技骨干近700人,也带动了全县农民学科技的积极性,全校农民中专班的招生规模由2008年的 2200人,增至现在的4500人。

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篇7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1、“新苏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市级验收。该项目是白云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今年4月圆满完成年度开发任务。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32万亩,完成小二型水库扩建加固1座,新建机电井2眼,衬砌各类排灌渠道14.94km,配套渠系建筑物208处,新修机耕路9.1km,购置各类农业机械26台套,营造防护林0.05万亩,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800人次,购置仪器设备2台套,完成推广优质稻0.8万亩。

2、“新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全面启动。该项目范围涉及开云镇的8个行政村,总投资94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706万元,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项目于10月初全面启动,截止11月底,已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处,骨干山平塘10处,机电井6处,浆砌石骨干排渠4km,现浇骨干灌渠1.2km,安装田间u渠4km,新修机耕路2km,整修机耕路4km。完成土石方1.9万方,浆砌石4200方,砼1100方/,!/,投入劳动工日1.2万个,完成工程量占整个工程量的50。

3、20__~20__年土地治理项目三年总体规划全面完成。按照省农发办全面推进规模开发的要求和信息平台的需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办今年认真制订好三年规模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省市办对我县三年总体规划给予较高评价,一致认为规划创新、务实、可行,为来年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县项目建设思路创新、管理严格、建设标准高、质量好,在全市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工程监理工作评比中三个单项均为优秀。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被衡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获50万元项目资金奖励。

(二)争资跑项卓有成效

1、项目建设资金大副增长。我县项目建设资金按基数法分配,在全市应列第七位,而实际我县项目建设资金在全市列第三位,较往年增长20。

2、“××县1200吨××黄鸡熟食加工项目”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已批准实施。该项目总投资832.75万元,其中:自筹757.75万元,财政补贴75万元。

3、全市400万元呆帐核销指标,我县争得95.5万元。极大地减轻我县一些项目建设单位债务压力。

4、“新桥水库节水灌溉项目本文来源:文秘站”省办已列为重点进入项目库,该类项目从今年开始全省每年一个,省办同意在1-2年内批准实施。

5、争取“自然灾害水毁工程项目”批准。该类项目全市三个,我县争取一个,项目建设财政投资30万元。

6、组织申报了20__年2个产业化项目资料。一个是××南岳粮食贸易公司优质稻收购流动资金贴息项目。该项目申请贴息代款2600万元,贴息110万元;二是景华园林5000吨食用菌设施化生产扩建项目。项目建设设施化生产面积416亩,总投资857.64万元,申请财政资金240万元,自筹617.64万元。

(三)县委、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和其他工作均不折不扣完成

县委、政府交办由我办牵头组织实施××湘旗农牧有限公司的“种鸡提纯及休闲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是全县第十六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670万元,建设年限三年。今年已完成投资480万元,种鸡提纯复壮已到了第四代,现有第四代种鸡20__0羽,休闲食品线进入中试阶段,今年已完成营业收入2500万元,利润164.8万元。

我办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党建工作,全年共筹措投入各类资金约30余万元。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

通过学习活动,我办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工作作风有较大的转变,办成员的个体素质和办整体素质有很大的提高。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办党支部与贺家依田村帮扶结对,办党支部既和依田村党支部有思想上的交流和互促,也对该村有物资上的支持,活动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收效明显。在学习活动评比中本办获得“好班子”的荣誉称号,主任曹时国获得“好正职”殊荣。

二、20__年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主要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行动指南,以把为农民谋利,为农民造福为工作出发点;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抓住契机,全面做好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二)具体工作目标

1、力争使土地治理项目资金投入量有较大突破,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在今年基础上增长30,上级财政资金投入超过850万元。

2、争取“××南岳粮油贸易公司优质稻收购流动资金贴息项目”和“景华园林500 吨食用菌设施化生产扩建项目”2个产业化项目批准实施。

3、打造精品工程,建设精品项目,保证项目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把项目建设成省、市优秀项目、放心项目、高效项目。

4、保证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单项工作落实到位,突击任务不折不扣完成。

(三)具体措施

1、强化自身素质建设,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工作水平。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活动,坚持以学习促管理,以管理促效益,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2、抓住国家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机遇,积极跑项争资。以积极宣传,加强协调,打造优秀项目、放心项目为手段,努力使国、省、市主管部门更多了解××,增强对××的关注,争取更多的厚爱和支持。调整争资跑项的重心,充分利用与市办工作联系紧密优势,加大与省办和国办联系力度,力争与国、省办工作联系达到一个新水平。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把握好国家投入方向,根据政策要求培植和找准优势项目,积极向上申报。

3、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效益。规划设计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三个结合:一是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努力促进项目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二是将项目建设与推动发展新产业相结合,产业化项目建设以带动农民增收为前提,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保证农民从项目中获益。力争做大一个企业,做强一片产业;三是将项目建设与农民意愿相结合,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农民获得“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施工管理坚持从严要求,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定岗定位,责任到人,继续将项目建设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是工程业务组、安全生产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四个组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二是跟班作业,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实行交叉检查,互相交流,并建立激励机制;四是严格执行“五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理管理制、公示制。

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篇8

按照市的部署,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已告一段落,同时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入新的阶段。今天,我们召开解放思想活动总结暨实践科学发展观转段动员大会,主要是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对实践科学发展观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一、关于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情况的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委的部署,扎实推进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经过学习宣传、讨论调研和决策部署三个阶段,基本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结我们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三注重三有效”:

(一)注重加强学习宣传,有效营造浓厚氛围。在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中,我们注重加强学习宣传,营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强大舆论声势和良好氛围,为学习讨论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是迅速动员部署。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结束后,我们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活动方案。1月底,召开动员大会,对学习讨论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充分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于学习讨论活动,全面铺开解放思想大讨论。二是开展“三会一谈”。认真组织局系统各级党员干部开展“三会一谈”活动,围绕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开展学习讨论。1月25日,召开局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专题座谈会,认真查摆突出问题,精心研究改进措施。2月18日,召开局党组理论学习会,认真学习我们党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等文章和讲话精神。2月下旬,局系统各党支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解放思想大家谈”活动,营造了民主讨论问题的良好氛围,提高了讨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强化理论学习。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研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阅读《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以及各级领导有关讲话精神。局系统各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并撰写体会文章50多篇,同时将有关体会文章汇编成册,发放到各单位交流学习,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为贯彻市委关于“精细发展第一产业”的部署,深入研究探讨农业科学发展路向,4月15日,我们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作精细发展农业专题报告,进一步拓宽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视野和思路。整个活动中,全系统召开了30多场次学习交流会,有效地促进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

(二)注重深入讨论研究,有效深化思想认识。以“三学三比”为抓手,围绕科学发展进行交流讨论和调查研究,掀起学习再深入、认识再提高、思想再解放的热潮。一是树立标杆,对照学习。在学习市树立的5个典型标杆的同时,我们认真总结市农资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和经验,将其树立为典型标杆,号召各单位对照标杆找差距、理思路、学经验,全系统形成了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是广开言路,开门纳谏。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理清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我为东莞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采取座谈会、征求意见表、接访基层群众等形式,利用“三农”热线电话、局长信箱等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系统共收集意见建议100多条,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三是深入调研,明晰思路。围绕影响东莞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我们确定了4个重点调研课题。局班子成员分别牵头负责,深入市内农村调查,同时到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学习考察。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了4份调研报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4月18日和5月12日,分别召开调研交流会和调研成果汇报会,对重点课题进行交流分析,进一步明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路对策。据统计,全系统围绕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共开展了33项专题调研。

(三)注重查摆突出问题,有效落实整改措施。我们认真总结调研成果,细致梳理突出问题,深入查找原因根源,研究制定科学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方面,查摆机关作风突出问题。我们把查摆问题、破解难题作为解放思想的切入点,使解放思想成为完善思路、强化措施、促进发展的过程。局系统各领导班子成员对照省委“三个克服”和市委“五个立足于”进行专题讨论,查摆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局机关于5月16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各班子成员紧扣“新产业新东莞”这个主题,实事求是地检查各自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针对查找出的科室内部岗位职责不够明晰、人员分工不够合理、对干部职工考评方式不够科学等薄弱环节,组织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订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办法,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另一方面,分析农业发展突出问题。经分析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明晰了当前影响和制约东莞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五个突出问题,即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集体分配不规范、农业基础建设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理想、农产品安全保障不稳定。针对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从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分配、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解放思想等六个“进一步”入手,加大整改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活动开展以来,局系统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坚持学改结合,以学促改,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四个更加”:一是思想认识更加深刻。局全体干部职工以解放思想为己任,对市委提出的精细发展农业形成了高度共识,一致认为,农业必须从注重生产功能向挖掘生态功能、发挥生活功能转变,从传统方式向现代都市模式转变。同时,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务求供奥运农产品安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全力确保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二是精神状态更加饱满。通过学习讨论,居安思危、居安思进、居安思变等意识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创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进一步激发,呈现出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推动科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实践中,干部职工认真工作,自觉加班加点,以更加高涨的热情和更加饱满的精神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三是工作思路更加明晰。我们以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为契机,认真分析发展现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向措施,进一步明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市委提出的“精细发展第一产业”的要求,我们在全面总结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土地、环境、资金、产业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初步提出我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综合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加快推进园区型、品牌型、创意型农业的发展,促进我市农业从依托农村、服务农村的粗放型传统模式向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精细型现代都市农业模式转变。四是工作作风更加扎实。通过学习讨论,党员干部更加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今年1-2月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以及6月中旬的暴雨天气,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农作物受灾严重。灾情发生后,我们高度重视,紧急研究部署应对措施,迅速调查灾情,党员干部、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全面落实救灾措施,努力减少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切实帮助农民救灾复产,目前全市复产农田达七成。“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同志们充分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慷慨解囊,积极捐款救灾,局系统干部职工捐款70万元,其中捐缴“特殊党费”38万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推进科学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根据市委要求,认真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用全省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成果----“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统一思想,形成系统上下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讨论活动成果,同时,要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付诸实践,推进科学发展。

二、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总结

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围绕起草好分析报告这个中心任务,以“两会一评一公开”为载体,认真完成“规定动作”,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点落实“四个抓”:

(一)抓组织领导,活动开展高效有序。我们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和组织领导,召开转段动员会议全面布置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并将每项工作细化制成日程表印发至各科室和全体党员,落实分管领导和牵头科室,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为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大会。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自身不足,统一思想认识,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整改的对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专题网页和信息简报及时工作动态,编印了7期简报,网上信息7条,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和思想交流,营造了全员积极投入活动的良好氛围,推动活动高效有序开展。

(二)抓对策研究,分析报告翔实深刻。我们围绕研究科学发展的对策措施,认真起草分析报告。一是查摆问题原因。针对当前影响和制约东莞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五方面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认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刻认识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着力找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如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通过分析,查找出欠发达镇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民生设施有所欠缺、香蕉产区农民收入下降等方面原因。二是分析思想根源。针对突出问题,我们既从客观方面剖析根源,更重视从主观方面深究原因,着力做到五查五看:查科学发展的理念牢不牢,看能不能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形势、研究问题、优化思路、改进工作;查统筹发展的能力强不强,看能不能准确掌握全面情况,主动从东莞城市战略产业高度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查谋划发展的作风实不实,看能不能发扬敢闯敢干的精神,不断拓宽发展领域和空间;查创新发展的举措多不多,看能不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真正把三农工作做实做细;查破解难题的信心足不足,看能不能破除畏难情绪,想方设法争取各方支持,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明确对策措施。我们按照整体推进、全面深化、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并着重从三方面制定具体对策措施:一是把握重点,着力解决当前影响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科学规划,制定符合农业农村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总体规划的对策措施。三是创新方法,坚持“调稳结合”、“主次结合”、“点面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

(三)抓公开评议,社会监督切实到位。围绕实现分析问题的准确性和对策措施的科学性,我们广泛开展分析报告评议活动。组织党员分组讨论分析报告,并进行投票评议。同时,通过定向印发分析报告和评议表的方式组织各镇街农办、农技中心,局系统下属单位以及市相关单位的群众代表进行书面评议。在公开评议活动中,我们共发放评议表239份,赞成比例100%,提出对策建议28条。为增加群众评议的广泛度,我们还通过局机关网站公布评议信息,欢迎社会人士进行网上评议。5月底,我们将最后定稿的分析报告印发给机关全体党员和部分参加评议的群众代表,并及时在局宣传栏和机关网站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抓边查边改,活动深度不断拓展。我们根据市委的总体要求,突出实践特色,坚持边查边改,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及时启动创新体制机制。一方面,及时解决热点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和领导班子自查出来的问题,我们坚持“定人、定时、定责”,将任务分解到相关科室和人员,明确任务和责任,认真抓好落实。有条件解决的,及时制定措施,立即进行整改。如针对香蕉生产面临的黄叶病危害严重、生产效益逐年下降的问题,我们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于5月底完成调研并制定应对措施。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实行改种补贴,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建立蕉园转产改制示范点等措施,扎实推进蕉区转产改制,力促蕉区农民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加快启动机制创新工作。根据市委关于“精细发展第一产业”的要求,我们在全面总结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快研究我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定位、目标和发展模式。重点探索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精细发展农业。同时,提出了新一轮扶贫政策、深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和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例如针对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集体分配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完善规范农村集体分配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在查摆突出问题上求“准”,剖析问题根源上求“深”,明确发展思路上求“实”,不断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深度不够,结合实践深入思考不足;“规定动作”完成较好,但缺乏自选创新动作;调研成果停留于调研报告阶段多,转化为决策意见少;局限于传统思维和客观实际,创新发展的举措不够多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三、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下一阶段工作的部署

按照市委部署,学习实践活动解决问题与完善制度两个阶段统筹考虑、同步推进,时间为6月底至7月底。下来,我们要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把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动力,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干部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机遇,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及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突出问题,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已根据

市委《解决问题、完善制度阶段工作要点》印制了日程安排表,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提几点意见:

(一)要真抓实干,强力整改。解决问题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围绕查摆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狠抓落实出成效。一要增强整改意识不放松。不为困难所压倒,对实践中正确的东西要坚定执行,对发现不符合实际的措施,要坚决整改。二要突出整改重点不放松。要突破重点,细化方案,促进农村扶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的落实。三要狠抓整改落实不放松。每个领导班子要公开承诺解决群众关心的若干个突出问题,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公开承诺帮助基层单位、部门解决一个突出问题,每个党员要公开承诺帮助基层群众办一件实事。我们要参照市的做法,在局网站公开整改承诺,并通过一定方式通报整改承诺的落实情况,切实做到责任分解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公开承诺到位、情况通报到位。

(二)要立足实际,创新机制。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我们要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创新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发展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首先,要修订、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到位、不全面的规定,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策措施。其次,要根据自身职能,以改革创新精神定制度、立规矩,进行有特色的目标设计,提出循序渐进的工作要求,稳妥有序地推进创新机制工作。

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篇9

一、“5D+3C+2S”模式内涵

(一)“5D”的内涵

“5D”,就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5个重要环节:

Discovery:发掘。这里的“发掘”指通过一定标准和条件,以寻找或发掘农民主动创业、兴业意愿和潜力为突破口,遴选培育的主体对象。具体来说,就是按照职业年限、受教育程度、从事农业领域、创业意愿、收入情况及资金投入来源等主要6个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询问、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综合汇总后进行评估,将有一定收入,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且有意愿去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新型农业主体、农业科技示范户、退伍军人、回乡青年、返乡创业大学生遴选出来,进行系统培育。这一环节重要有三点:一是制定具体的对象选育遴选标准;二是有创业兴业的意愿;三是愿意接受农业部门的培育引导。

东西湖区遴选培育对象的标准及步骤如下:

1. 职业、产业或收入规模界定。遴选的对象必须拥有一定资本或土地资源,且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并以此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且年收入或创造经济价值在15万元以上的农业从业者均可作为认定对象。

2. 年龄和文化层次界定。年龄在18~55岁之间,其中男性不超过55岁,女性不超过45岁;初中以上学历,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及书写能力。

3. 从事农业的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界定。必须是热爱农业,肯扎根农村(农企),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终身理想信念,遵纪守法、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新型农民。

4. 培育倾向性界定。即愿意接受农业部门的指导和服务,并将指导和服务意见付之实施。

Drawing in:引入。这里的“引入”指通过对选育对象实施开放性、引导性培训,提升其主动参训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学习兴趣和自发求变的理念,引导普通农民传统意识向现代新型农民的思想转变。即完全根据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和农事季节周期规律,把握住农民参训需求和学习时段,在科学运用成人教育学原理基础上,将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引导式等引入培训之中,并在培训之中大力运用分组研讨、模拟经营、案例分析、观摩体验、总结辅导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将“听”、“议”、“动”、“习”四个环节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过程中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从而将枯燥的培训变为快乐培训、享受培训、趣味培训、主动培训的积极过程。实施这一环节,关键是打破传统“教与学”间的冰层,建立师生间的桥梁和纽带,达到“赏研相教、教辅叠加、动景结合、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培训实施更有序、更有效、更有活力。

Development:拓展。这里的“拓展”指拓展思维、拓展领域、实践培育等。即将培育对象的职业能力培养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直接挂钩,密切结合产业需求育人才,密切围绕产业发展抓培训,依托产业基地锤炼本领,依托实践拓展实力,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训中掌握知识,在产业链中成长,使其再为产业发展扩张和更新升级源源不断“造血”。这一环节,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目前已总结出了四种拓展模式:一是标准引进式。结合学员产业技术需求,以农业现代化、标准化、精细化为切入点,组织学员进基地、入园区,复制和引进生产经营模式。二是聚合链路式。对职业农民中有创业愿景的,与实习见习联系点对接,到生产经营一线进行中长期培训,让联系点感悟学员,萌发创业意识,学会创业知识本领。三是职业更新式。让有改善生产经营想法的学员,走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现场考察、车间见习、交流思想等方式,提升学员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四是群体孵化式。让有志创业的回乡青年、农二代、大学生和有一定社会资源的有志投身农业的学员抱团,进农业产业园区学习,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集体孵化一批企业原料核心供给商。

据统计,东西湖区创立的这四种拓展模式,已为该区培养出了196位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成功帮扶32名种养殖大户成为了该区农业产业园区企业的核心原料供应商,2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每年每户产生规模以上效益达6.8万元以上,并带动36家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扭亏为盈。

Discussion:研讨。这里的“研讨”,是让学员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过程。即充分利用小班人数少、空间大的优势(办班规模一般不超50人),参训学员围成圆圈,或排成U型,或三五成群,自由组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并在学员自我思考、研讨交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发展产业、优化结构、提档升级等主题自选一个课题,撰写论文、培训心得体会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上台讲、专家评、学员议”等散发式的过程,实现对培训全程的自我总结、自我评定和自我升华。这一环节,是评判培训全过程能否取得质效的关键。

Design:设计。这里的“设计”是对上一环节经验、思路的综合运用。即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参训需求,由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建立完备的企划解决方案,并制定出具体时间路线图。

(二)“3C”的内涵

Condition:条件。即良好的教学条件,是学员实践实训环节的教学条件。武汉市东西湖区通过统筹利用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展示园区等各类农业科教资源,联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使之在区农广校的配备统筹下,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直接载体和培育基地。实践证明,这些基地都是土生土长的,非常适合职业农民实训。

Chance:机会。即提供充分而便利的培训学习机会。政府要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而培训机构要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训实习机会。

Conduct:引导。就是培训教师科学、合理、高效的引导。成功地进行“5D”的培养,有效的引导是关键。高质量的培训教学就是高水平的教师对参训学员科学、合理、高效的引导。做好引导工作,一方面是做好师资的选配,而另一方面是做好培训教学与实训、管理与服务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同时还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制度体系的构建,以及相关制度体系节点间的“无缝对接”。

东西湖区选配师资与其他地方是有不同的,具体标准如下:①师资必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且长期从事涉农生产经营管理相关行业工作,能将培训教学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②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行为表达能力,能教会演敢带;③必须是本专业的领军型人物;④至少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学历不限;⑤综合沟通协调能力强(包括协调,沟通,整合,推介,引导,推动,介入等能力),能独立完成涉农创业项目的企划与实施。目前,该区已从全省农民培训师资库中遴选出优秀教师72名,组建了一支新型职业农民精品师资团队。共涉及21个行业、36个专业,其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83%,常年在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院士和知名专家10人,部级创业培训师7人,部级职业经营师、创业咨询师和工程咨询师各2人,省市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6人。

(三)“2S”的内涵

Support:支持。是指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拿出一定的项目和资金,建立长效、可持续性的培养机制。一是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的先进事迹,激励农业领军人才、有一定资源的返乡青年、退伍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志投资农业的企业家投向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大力倡导新型职业农民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争成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人才支点,在舆论氛围上让他们感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个光荣的职业。二是出台政策提升认知感和认同度。东西湖区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政策一视同仁,优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给予更多的支持。一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在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享受到最优减免政策;另一方面,在其社保医保、子女教育、升学择校、应聘就业等方面开辟了“绿色”通道;再是将“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优先纳入。这些重要举措,明显提升了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感和认同度,增进了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光荣感。三是拿出项目和资金进行重点扶持支持。2012年东西湖区政府出台了《东西湖区政府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东政发〔2012〕51号),明确提出建立长效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及服务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 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资格证书作用,政府对取得证书的职业农民提供金融担保,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授信额度,保障新型职业农民融资一路“绿灯”。

2. 提升信用风险。采取信誉反担保的形式,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无抵押担保。

3. 增加信贷扶持。利用区就业创业小额贷款资金、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息贷款资金,对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创新、实施的新项目研发,再次创业给予5万~7万元、2年期无息贷款支持。对吸纳新型职业农民达30人以上的企业给予400万元以内的2年无息贷款。同时,对取得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合格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学员,凭证书可申请10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4. 建立贷款补偿。2013年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该区按照《武汉市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武人社发〔2013〕89号)文件,明确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学员和创业培训学员纳入武汉市小额担保范畴,并在原有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可再享受贷款总金额10%的农业创业者基金担保贷款补偿。

5. 配套工作经费。2013年东西湖区已从财政列支专项工作经费70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4年又将专项工作经费提升至110万元,并纳入支农资金中统一安排。

6. 安排专项支持。2013年东西湖区财政80%的支农资金、农发资金和强农项目均投向了新型职业农民,并在此基础上,新增投资2亿多元打造了区设施蔬菜创业产业孵化园。截至目前,已有罗旺红、王志等20余位新型职业农民获得该园区1.5万亩设施蔬菜大棚建设承包权,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双增长。

7. 拓展培育机制。东西湖区政府每年安排20万元,用于对学历层次偏低,缺少系统性职业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中职教育深造计划,建立后续中长期培养支撑体系。

Service:服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是雨过地皮湿,训后还需要送上马,引一段,扶一程。为此,一是推行“一站式”对接服务。为了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东西湖区兴建了一个两百平方米“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由东西湖区农业、发改、财政、工商等19个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机构直接委派,参与服务。为辖区内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证照代办、项目设计、营销策划、信息、法律援助、工程咨询、创业评估、融资介绍、产品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与其对接,为其事业发展及产业规划,提供“一对一”、“多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与指导。二是构建了“六个”跟踪服务网络支点。即以“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服务中心”为支点,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事业发展提供全程保姆式的跟踪服务;以 “新型职业农民之家”为支点,通过设置农民沙龙、庄稼医院、农业大学生(创业)蝌蚪合作社、田间学校、农民大讲堂等家庭模块单元,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带得回”的载体;以“专家指导团队建设”为支点,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上门辅导;以设立“‘82668’专家服务热线”为支点,开展24小时无间断咨询服务;以“湖北农业远程教育网东西湖分站”和“湖北农业创业网”等平台为支点,随时随地开展网络远程辅导;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为支点,开辟专版,设立专栏,宣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政策。三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咨询服务。依托湖北省部级创业培训师资库和部级职业实训指导能力培训师库,东西湖区组建了全国首个农业创业咨询服务团队,与新型职业农民对接,并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问诊室、产业问诊室,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次创业,提供专业的创业咨询服务。四是打造交流沟通平台。组织新、老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培训教师开展“回校园,促交流,共发展”联谊活动,促进准新型职业农民与成功典型间、学员与培训教师间、学员团队间的交流,增进感情,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架友谊、同发展、共奋进的桥梁和纽带。

二、 经验与成效

东西湖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经验:一是激活了多元协同的机制,形成以政府主导,行业管理,农广校负责培训,有关农业技术及经营服务组织、社会力量和有关资源共同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大教育、大培训、大扶持、大服务”的新格局。二是打造了一支职业农民大军。职业农民培训以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以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为主力军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人才大军,成为了农村实用人才的时代领军人。三是密切结合产业需求选人才、育人才,密切围绕产业发展抓培训,依托产业基地练本领,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训中成长,在产业链中成长,使其再为产业发展和规模扩张提供原动力。四是将扶持与服务始终贯穿于培育的全过程,始终围绕培育出政策,始终围绕人才抓服务,始终营造一个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快速成长的优良土壤和舆论环境。

东西湖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两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效,突出的是:

(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明显。2013年东西湖区农业全面增效,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业总产值达23.73亿元,增幅达5.5%;全区全年粮食产量23722吨,比上年增长4.3%;生猪出栏79539头,增长10.5%;家禽出笼83.77万只,增长5.5%;禽蛋产量3922吨,增长7.6%;水产品产量58597吨,增长5.9%。农村居民纯收入13.2万元,较上年增长14.2%,是近几年增幅最大的一年。由此可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提档升级、增益增效发挥了作用。

(二)产业化规模经营和提档升级步伐加快。2013年东西湖区设施农业用地总计2957公顷,其中投资4.17亿元新建设施蔬菜基地1033公顷,改扩建水产养殖面积267公顷。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覆盖率已达78.4%,农民专业合作社185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的土地流转面积8533公顷。乡村休闲游景区景点档次不断提升,年接待游客222万人次,实现效益1.9亿元,较2012年度有了大幅提升,达31%。

农业生产实习个人总结篇10

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农村工作办公室、省教育厅和农业厅等《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特制订我校开展“送教下乡”,培养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实用人才2009年实施方案。

一、*区基本情况

1、产业优势明显

*区位于*省中南部,是*市政治经济活动中心,总耕地面积53.7万亩,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辖6个农业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区是全国粮食优势主产区、省蔬菜生产大县,是典型的“三农”大县。1998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将蔬菜产业确定为农业的主导产业,连续10年出台发展蔬菜产业的指导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我区的蔬菜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底全区蔬菜面积发展到10万亩,比1997年面积增长156%,设施菜面积达到7万亩,从业农民3.5万人,总产量实现40万吨,总产值3.2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0%,形成了万亩芦笋和以邓庄乡日光温室樱桃西红柿为主3万亩深冬蔬菜生产两大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邓庄乡“恒星”牌樱桃西红柿生产基地,2002年被北京市确定为进京蔬菜生产基地,是冀中南最大的樱桃西红柿生产基地,产品已进入东北、山西、山东、北京等十几个省市。2009年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我区属冀中蔬菜产区,是全省设施蔬菜生产重点区。

2、农广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

*区农广校现有专职教师10名,第一学历全部为本科,具有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5人,兼职教师30多人,并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大学、*省农林科学院、*学院等大专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依托关系,结合农业系统的各类技术骨干,建立起一支40多人的教师库,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农艺、园艺、技术推广、财会、金融、建筑、沼气等各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近年来*区农牧局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建立了能够容纳100人的培训教室,每年投入3万多元用于农民教育培训,添置一台笔记本电脑和5台电脑配齐了投影仪、放映机、录音机、VCD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全区建立了17个农村科技大喇叭和118个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并为5个一级站配置了电脑并实现了联网,雄厚的教学条件和完善的教学网络为农民教育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区农广校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98年开始,我区蔬菜产业形成了以邓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为龙头的“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作为全区蔬菜产业的龙头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对基地生产实行“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物质供应、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带动了我区蔬菜产业的发展。2001年,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省进京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庆红、刘云山、费孝通及省领导白克明、季允石、宋恩华等先后亲临园区视察,对园区依靠机制创新实现良性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被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大学、*学院确定为教学实践基地,被*省科协确定为“*省科普示范基地”;2002年,园区被*区农广校确定为教学实践基地,并结合季节性特点,组织农民到园区进行观摩学习,聘请专家现场讲解,结合各生育期特点,向农民传授先进的蔬菜生产技术,每年组织观摩会20余期,培训农民5000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水平,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2000年,我区农广校是*市第1个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是*省第3个加挂中心牌子的县级校。近年来,*区充分利用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这一平台,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开展种植、养殖、建造、加工等内容的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8000人次,自2005年至今连年都承担了“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因成绩突出,2005年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农民科技素质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由于高考的虹吸现象,每年有2000多人的优秀农村青年远离祖辈生活的农村外出求学,尝试新生活,但学成归来的却寥寥无几,从而造成经济越不发达地区人才流失越严重,形成高考高地、经济洼地的“*现象”。据统计,我区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6年,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3%,文盲、半文盲占1.7%。大量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传统经验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要求,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非常紧迫,十分必要。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农业农村工作、熟悉党的农村政策、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的蔬菜技术和生产管理人才。一是立志于长期扎根农业生产第一线,献身于现代化农业发展,引导群众共同致富、共同发展;二是熟练掌握气象、土壤、肥料等农业生产条件的应用、管理,和应对灾害性生产条件的能力;三是熟练掌握农作物生长规律,不同生产条件下蔬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四是熟练掌握蔬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和无公害综合防治方法;五是熟练掌握蔬菜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六是具有尽快将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并能够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七是熟练掌握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善于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

三、招生对象及要求

1、以邓庄乡为主面向全区,长期从事蔬菜生产或立志从事蔬菜生产的、具备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年龄45周岁以下,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干部、村后备干部、两委成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种菜大户、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成员、返乡农民工、农村专业户、复转军人、初高中学生等,均可报名参加。经过广泛深入地调研,初步确定了符合条件、有浓厚的学习愿望的农民学员300多人。

2、招生纳入本区年度中职招生计划,计入本区年度招生统计范围。一是学员自愿报名,由村委会、乡镇政府审核后,报区农广校统一审核录取;二是农广校录取后,实行注册入学,享受全日制中职学生待遇。每生每年资助1500元,资助二年。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后,颁发中职毕业证书。

四、专业、课程设置与修业年限

1、专业及课程设置:围绕蔬菜产业,开设一个专业即园艺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综合实践课等四个课程。其教材选用一是按上级要求,统一选定上级教育部门确定的统编教材,二是结合专业实际,自编部分实用技术培训教材。

公共基础课是学员的必修课,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课是学员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内容对专业技能课具有针对性。通过学习,为学员学习专业和技能奠定基础。以综合性课程为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各类课程特别是专业通修课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机的综合,合理归并,使课程在知识、技能的配置上更为优化,更接近教学目标。

专业技能课是本专业学员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结合蔬菜产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来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使学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

综合实践课是学员所必需的综合技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着重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推广新技术的能力,强化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新型农民的模范带头人。

2、修业年限:修业年限3年,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修业年限最多不超过5年。

五、教学场地.

本着方便群众、就近上学的原则,邓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技术培训中心、会议室为理论教学场所,均容纳150人以上。以邓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生产示范基地为专业技能实践基地。以蔬菜生产专业村、科技示范户、学员的田间地头,为综合实践教学基地。

六、师资力量配备

按照开设专业的教学需要,多渠道聘请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教学师资队伍:一是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大学、*省农林科学院、*学院、*农校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系聘请国内著名的专家教授担任教师;二是从本系统选择一批长期深入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干部担任教师;三是选择在全区蔬菜生产中涌现出的农民专家、技术员、科技示范户担任实践教学的教师。

经过选聘已确认了45名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由高级农艺师*、*等12名教师任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教师由高级农艺师*、*、*、*等33名教师任课。

七、教学计划安排

1、教学内容

在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等上级规定的全部课程以外增设专业实践课和综合实践课:一是根据各作物的产量目标,开设不同地力条件下肥料的选择、配方和生产效果试验、实践课;二是结合季节性特点,开展不同蔬菜作物在露地、中小棚、大棚、温室等生产条件下高产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实践课;三是开展识别蔬菜作物病虫、草害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指标确定和防治效果试验、实践课;四是开设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实践课;五是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开设市场调研、信息应用课;六是组织学员到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实习,学习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七是组织学员建立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提高学员把握市场信息,善于经营、管理的能力。

2、教学进度

第一学年以公共基础课为主,有选择的穿插开展专业基础课教学,完成公共基础课的全部课程,在省校的统一安排下,完成公共基础课所有课目的结业考试;

第二学年以专业基础课为主,配以专业技能课和综合实践课,完成专业基础课的全部课程,在省校的统一安排下,完成专业基础课所有课目的结业考试;

第三学年以专业技能课和综合实践课为主,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员熟练掌握各种生产技能,并对每一种生产技能进行实践考试。

对于没有完成学年学业任务的学员,专门组织教师开展补课、统一安排考试,力争学员全部学成结业。

3、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课时安排分2个部分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以第一、二学年为为主,每个学年630个课时,共计1260个理论教学课。每一个学年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忙季节,为每年的3月份-10月份,8个月时间,计划每周星期一、三、五晚上开班,每班2个标准课时,共计210个课时;第二阶段是农闲季节,时间为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4个月时间,计划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白天开班,每天6个标准课时,扣除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时间,教学日70天,共计420个课时;

实践教学,以第三学年为主、第一、二学年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共计1800个课时。按照我区蔬菜产业发展要求和生产的季节性特点,采取集中教学和田间指导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的组织学员开设各类专业实践课:①、8-9月份开设温室育苗实践课;②、10-11月份开始温室搭建技术、温室定植技术、温室滴灌安装技术、肥水运筹技术实践课;③、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开设温室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技术实践课、中小拱棚搭建及关键栽培技术实践课;④、3月份-6月份开设西瓜育苗技术、定植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课;⑤、根据学员要求有针对性的开设各类临时实践课;⑥、组织学员到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实习,学习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⑦、组织学员建立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社。

八、教学管理

将按照《*省农广校教学管理规定》,结合“双带”培养实际,由我校统一安排教学计划,统一课程设置,材,学指导,统一考试、考核,科学地组织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教学及实践教学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1、建立完善的教学机构。

*区农广校建立完善的教学机构:

一是成立教研室。结合所设专业特点、和全省的统一部署,组织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教研室,教研室主任*,成员*、*、*、*,专门负责各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授课课件的研发和审核、农民培训教材的编写等教学工作。

二是成立教务处,教务处主任郭立双,成员孔庆庆、张阳,专门负责各项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教师的组织管理、教师教学效果考核、各项工作档案的建设等教学教务的管理工作。

三是成立学员学籍管理及信息科。科长王俊荣,成员吕凤英、高俊英;专门负责组织农民学员上课、学习成绩考核,学籍管理、学员档案管理等农民学员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是成立后勤处。处长高克,成员代炜、刘路,专门负责教学场地的落实、教学设备的更新、交通工具的安排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2、严格教务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按照开设专业的特点,根据省校对教学课目的要求,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将教师分成各个教研小组,每个教研组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的,确定好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努力用农民学员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区农广校选用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教研室,对每一个学科的教学计划、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课件进行审核和修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员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所学的知识。

3、结合农业季节性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农民学员最大的特点是一边从事生产实践、一边学习文化知识,时间限制是开展农民教育的难点问题,因此要根据各个学员生产实践实际、和所教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做到生产、学习两不误。理论学习时,农忙季节要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农闲季节要白天、晚上同时开班;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学习,可以选择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学习;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要与农民的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传授知识的机会,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每一个学员全年面对面授课时间不少于1000个课时。

4、完善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形式让学员完成学习任务。

结合所设专业的特点,建立教师授课数据库,包括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录音、光盘等多种资料。一是区农广校建立农民教育网站,定期将教学内容在网上,根据学员的分布特点有选择的设立村级网站,配备电脑,实现联网,让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二是区农广校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有针对性的录制一些授课录像、授课录音、光盘等音像资料,便于比较分散的学员学习;三是有针对性的编印一些辅导资料发放给学员,以便于学员自学。

5、规范学员管理制度,提高学习质量。

一是按照学员的文化水平对进行分班,对学员实行分类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每一个学习班都有农广校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每一班选择一个影响力、号召力较高的学员任班长,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三是按照学员从事生产实践的特点,组建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以便于分类教学和指导,让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进一步发展成为各类专业协会,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四是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对学员实行学分制管理,对每一个学员的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都建立专门档案、建立补课制度、补考制度等一系列学习制度,努力提高学习质量。五是建立奖学金制度,对于学习成绩突出、政治素质过硬的学员进行奖励,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6、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是对任课教师实行聘任制,签订责任书,对于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解决予以辞退;

二是建立教师档案。对于每一个参与讲课的教师,都建立专门档案,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联系电话等,以便于工作管理。

三是建立教学管理档案,每一个学科的教学计划、每一个课时的授课课件、授课记录、每一个教师教学完成情况,都进行建档管理,形成一套严格的教务管理制度;

四是建立学员学籍档案。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办法》和学生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学员管理办法;建立科学、严密的考勤制度;建立学员的学籍档案;同时建立每一个学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日常学习登记档案,参加每一个学科考试的成绩档案,以便于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员学习效果的考核。

九、教学管理的财务支出预算

今年我区计划招生200人,学制3年,按每一个学生每年培养教学费用2000元计算,每人6000元,合计120万元,主要用于学员教材费用,教师授课费、教学手段更新费、场地租赁费、教学教务管理费等。其具体支出是:

1、教师授课费。5个教学班,一个班每年授课600个课时,累计3000个课时,按100元/课时计算,共计30万元。

2、场地租赁费。按25元/课时计算,共计7.5万元。

3、学员教材费用。按每人400元/年,两年共计16万元。

4、教师实践教学补助费用。按学员每人300元/年,3年共计18万元。

5、教务教研、教师培训费用,8万元。

6、自编教材及印刷费用,按每生每年按300元标准×200人,2年合计12万元。

7、教学手段更新费,共计20.5万元。主要用于下乡授课的交通工具10万元,购置1台便携式投影仪1.5万元,笔记本电脑1台1万元,用于教学的照相机0.5万元,教学用录像机1台0.5万元,增添10台教学电脑5万元,农民教育网站及网络建设2万元。

8、教学、教务及学员档案管理等费用,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