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2 21:34:32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1

关键词: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效益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旅游市场对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正在变化,改变了传统的从业人员整体实力弱,从业门槛低的状况,我国旅游业迫切需要大批优良职业操守的旅游人才,由此,全国各地高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大批涌现出来,旅游高等教育地位稳步提升。在旅游高等教育中,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实践可以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认知水平低、竞争力弱的现状,顶岗实习由此产生。顶岗实习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

一、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现状

1.专业设置和教学安排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有旅游管理、会展管理和国际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三个方向。本院各专业积极贯彻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采用“3+1”教学模式,有近1年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1年的顶岗实习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部分,各自实习期限为6个月,本文中的顶岗实习指的是集中实习部分。

2.前期准备

为了积极配合顶岗实习工作,新生入学伊始,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思想动员,为学生大学生活规划给予详细的指导和解释,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就业等情况进行说明,阐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辅导员和班主任教师尤其重视学生提出的顶岗实习问题,纠正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认识偏差。

顶岗实习前,开展实习准备工作,任命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多远离学校,根据学生群体实际情况成立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在实习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促成《学生实习协议书》的制定,明确学校、学生及实习企业各方的责任,保障各方在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开展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给予实习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传达实习企业、职位、补助、实习进程、权益、职责等信息。

3.中期管理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按照工作要求每月蹲点实习基地至少7天,蹲点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全面检查学生实习工作、生活、自我学习等方面的状况,实时查阅学生实习周

记,与学生谈心交流。针对在实习过程中和实习企业出现的矛盾及学生身体、家庭特殊问题,实习指导教师代表学校、学生和实习企业一起协商解决。定期检查学生安全工作,督促临时党支部及班委发挥带头作用,不定期开展实习交流会,交流实习心得,总结对实习企业的改进意见,汇总学生实习期间的问题。同时,做好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日记和总结,将实习指导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及时向学院顶岗实习领导小组汇报,总结经验,健全实习管理体制,为顶岗实习的长续发展夯实基础。

解决学生问题,不可麻痹大意,一个小小的疏忽,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对整个实习团体产生不良影响。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要及时、得当,作为学校和实习企业应多为学生考虑,给予贴心的关怀,免除学生及学生家庭的顾忌,解决突发事件后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实习指导教师要全力以赴,带动实习企业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

4.后期整理、总结和考核

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进行批改实习报告、填写实习鉴定表的工作和实习后期资料整理工作,为实结大会做充足的准备。

实习考核对于学生顶岗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看待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的角度不同,学校、实习企业和实习指导教师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及学校分别打分,各自按照一定的权值进行成绩汇总。学校从实习生集体中按照20%的比例,选定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报告,今年又增加了优秀实习周记一项。今年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工作进行了改革,改变以往由学校单方面推选的方式,而是由实习企业、指导教师及学生共同推选得出。具体操作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改变,比如,今年我们在实习企业推选的5名优秀实习生的基础上,再由学校及实习生依序从剩余的实习生中各推选5名实习生,汇总后,由全体参与实习人员投票,从15名候选人中选出10名优秀实习生。此次由实习企业及学校推选的10名候选人,有9人入选优秀实习生,由学生推选的5名候选人,有一人入选优秀实习生,由企业及学校推选的候选人中入选优秀实习生的比例高达90%。这种方式更好的体现了公平性,同时提高了实习生的积极性。虽然这一期的样本不能完全体现出这种推选方式的优越性,但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优秀实习报告及优秀实习周记由实习指导教师评选。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报告和优秀实习周记的评选体制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顶岗实习工作中,有助于顶岗实习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学校、学生和企业各自角度的效益观看待实习

学校、学生和实习企业三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各自的效益存在是顶岗实习产生的原因,合理的分析三方各自的效益,基于效益观来解决实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才能保证顶岗实习完满的完成。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2

【关键词】旅游管理;顶岗实习;质量控制;对策

适应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要求,突出实践能力、增强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2015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中提出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要“树立先进职教理念,加强科学素养、技术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学生技能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环节,强化实践性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培训,规范顶岗实习管理。”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为踏入职场、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从校方、合作企业、学生三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对人才培养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的原因

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质量控制还存在着下面一些突出问题:

(一)学校方面,重视不足考核评价体系不到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对顶岗实习环节的意义认识不够,往往会采取走过场的形式,对学生也是“放羊式”的管理,特别是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学生工作岗位不同的情况下更为突出。学生顶岗实习考核体系内容单一,流于形式,考核的过程不严格,注重终极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考核内容大部分都是由实习日记、总结、实习考核表等书面材料组成,不能公平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单位,管理配合不到位。很多校企合作单位为了自身业务、经营需要和经济利益着想,往往把学生当成“临时工”,对学生的日常工作没有给予正确指导,仅仅安排学生在单一岗位实习,而没有安排学生在各岗位轮换。因此,学生无法全面了解工作的全部流程,难于真正深入到岗位的各个环节,从而达不到最佳的实习效果。另一方面,为了方便自己的经营和业务,一般都会安排学生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缺乏挑战性,阻碍学生接受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

(三)学生方面,思想浮动加大。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工资较低,技术含量低。大部分实习单位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经营需要等因素考虑,往往会愿意雇佣实习生,都会把他们当成廉价劳动力或者是免费工人。而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锻炼实习平台机会,往往都会接受校企合作单位提出的各项要求,包括薪酬。第二,心理反差较大,期望过高。学生希望在实习中不断提升本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而事实上,实习单位所提供的实习岗位大都是“技术含量”低、专业性也不强,比如接待、站岗、收银、女宾等。第三,很多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晰,对未来的就业期望颇高,认为大学毕业生就能找到待遇高、工作轻松以及环境好的工作,但当面对工作繁重和较低报酬的时候,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难以保证实习顺利进行。第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适应能力较差。很多90后的学生从小生活环境比较优越,怕吃苦受累,在顶岗实习前期学生热情比较高,但过一段时间就开始喊累,随意请假。另外,部分学生难以适应从“学生”转变成“员工”的双重身份,特别是无法遵守实习单位严格的规章制度。

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一)形成四方联合、互相沟通的监控管理平台

为了能够对顶岗实习毕业生实习实施有效的监控,避免出现推诿,遗漏事件等,就必须进行明确的分工,落实各监控主体的主要职业,对影响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实施全面覆盖监控。为此以校方、老师、企业、家长四方互动联合,搭建微信等现代管理平台,建立旅游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见图表:加强实习过程管理,校企共同指导。第一,学院应安排学生在实习地点集中单位,这样学院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动态,有利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也能保证顶岗实习能顺利展开。比如学生顶岗实习可以选择几家五星级以上大酒店、旅游社、温泉度假区开展,一是规模大的企业可以容纳更多毕业生;二是节约学校人力、物力资源,可以选派固定指导教师去酒店监督。第二,指导教师应亲自带队到实习单位,最好呆一周左右,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工作岗位和适应情况,为学生排忧解难,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酒店生活。第三,每一个月指导教师都应到酒店对学生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与部门主管和学生沟通关于岗位轮换,这样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提高,也可以为本酒店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第四,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与学生保持联系。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微信、飞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来追踪指导顶岗学生。当学生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都要保证学生能顺利联系到指导教师,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指导。

(二)建立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考核体系

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实习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培养满足旅游专业实习生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体系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质量控制考核应坚持校企共同考核的原则,涵盖以下各个方面:(1)实习教学的基本文件实习教学的基本文件包括:实习名称、实习目的和内容、实习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实习指导书、实习实施计划等。(2)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包括:实习计划实施情况、实习实施计划的调整和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3)实习指导人员的指导情况实习指导人员的指导情况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出勤情况、指导内容等。实习质量的考核应与实习检查相结合并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4)学生实习工作量的考核,是否达到标准。一是在制定考核评价分值时,考虑以酒店为主,毕竟大部分实习期间学生都在企业中进行,应占总分值70%,企业单位可以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客人满意度、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考评。二是通过这次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反思自己工作态度和质量,给予自己一个分数,占总分值10%。三是考核内容可以由实习周记、实结、实习报告、指导教师的评语等方面组成,占总分值20%。通过这种“学院、校企单位、学生”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更能客观反映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三)加大对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后续环节工作

顶岗实习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效果,对顶岗实习的质量进行控制,必须从顶岗实习的整个链条来处理。由此,毕业生顶岗实习完成后应及时总结、奖惩分明,选出优秀实习生,树立榜样。或者可以通过开展旅游酒店服务技能大赛、顶岗实习毕业座谈会等形式活动,以巩固顶岗实习的效果。

(四)建立健全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支撑体系

一是搭建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对接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单位管理部门学生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共同确定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二是建立毕业生对未来就业岗位进行科学定位的引导体系。三是建立毕业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支撑体系。

三、结论

通过加强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质量控制,形成四方联合、互相沟通的监控管理平台,以提高旅游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的质量与效果,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培养出旅游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不仅加深入的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还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创业、就业的技术技能,使学生就业有了保障。但由于一些不稳定因素,学生实习期间的新问题会出现,还需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芳.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酒店管理研究,2012(2)

[2]张慧茹,郎静.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及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5)

[3]邢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应用探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6)

[4]罗刚毅.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优化研究[J].企业报,2011(17)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3

1.1顶岗实习管理队伍不健全

学生要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角色由学生到旅游企业准员工的转变,无法适应诸如企业严格的管理、紧张的人际关系、繁重的劳动强度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迫切需要一支专门的实习管理队伍,对学生的工作安排、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地调整,并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然而,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派出的驻外带队教师很少,尤其是民办院校,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有的甚至没有外派实习指导教师,造成学生在实习期间无人监管、无人指导;另一方面,作为旅游企业而言,所有员工定岗定编,无法安排专人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及指导工作,势必造成管理缺位。

1.2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相当一部分旅游高职院校缺乏科学完善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顶岗实习的效果无法监控。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普遍采用的做法是针对集中实习的学生,由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评定;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则由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评定。这种考评方式主观随意性较大,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等。此外,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学生的合法权益如实习报酬、损害赔偿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部分旅游企业、高职院校或中介机构甚至利用实习生牟取利益;有的旅游企业强制学生加班,有的学生在旅游旺季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且没有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学生在实习期间受伤,不能享受正式员工同等待遇,最终不了了之。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笔者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积极探索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策略,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向合格的职业人转变。

2.1深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该院旅游管理专业自创办之初,就与知名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共同培养后备管理人才。近年来,学院在原有的“2.25+0.75”、“2+1”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与知名旅游企业共建工学订单班,校企共同构建“1.5+1.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如图1所示),即通过“校+企”循环式学习,教师与职业经理人共同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与岗位任职要求接轨,拓展职业生涯发展后劲。校企双方通过开展教学管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等多层次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2建设“校企师生”四位一体管理队伍

校企共同构建“岗位实践-课程学习-岗位管理”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打造一支由“校、企、师、生”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管理队伍(如图2所示),即校、企选派专人组成管理队伍,并从各实习岗位遴选学生骨干参与到实习管理中,共同参与实习过程全程管理。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难题时,既可以通过小组团队研讨寻求解决方法,也可以向校内指导教师及企业实习导师寻求帮助;通过这种“四重”(重安全、重诚信、重能力、重团队)规范化管理,学生既了解了企业生产管理流程,掌握具体工作技能和方法,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管理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从而培养“三高”人才(高层次服务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

2.3搭建“人、机、网”多维管理平台

根据调研发现,该院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达100%,手机已变成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见,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将智能手机引入顶岗实习管理中,构建“人、机、网”多维管理平台,成为一种趋势。首先,基于“四位一体”管理队伍,成立通讯网络小组队伍,以方便动态管理。其次,组建顶岗实习管理QQ群,要求学生在外出顶岗实习前,手机下载QQ软件并加入群),条件允许的院校可以开发或购买“实习管理”的手机APP。学生在实习期间,通过手机可以接收重要通知,也可以提交实习月记、总结等。再次,校企依托共建顶岗实习管理网站或QQ群,实时重要通知、掌握学生实习动态,以及批阅实习小结。

2.4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是确保实习教学效果的有效保障。笔者根据《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教学工作规范》的要求,参与校、企、生三方协议的拟定,并起草了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师工作手册》,明确了校、企、师、生的责、权、利,从而确保顶岗实习工作有效开展。

2.5完善顶岗实习考核模式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4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旅游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06-02

校企合作是现今许多行业和专业的必然选择。继大规模的职业学校、大中专学校校企合作之后,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一方,校方的管理模式对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研究探讨校方管理模式是校企合作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也日渐实现了市场化的双向选择。另一方面,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2009年全国有611万高校毕业生,如此大规模的毕业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加上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的错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面对这一形势,大学生和高等院校都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更高的就业竞争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让企业参与到教学培养中来,让学生走进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已经成为一个校方乐意、学生欢迎的必然选择。企业方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日益增多,也迫切需要借助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及大学生相对经济的人力资源。因此,校企合作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合作的理念、方式、内容、机制也越来越先进、丰富、广泛、深入和完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丰富,然而,研究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论文并不算多,专门研究校方管理模式的以往尚未见到。因此,本文拟就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校方管理模式进行集中探讨。

二、研究概况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是陕西省重点学科。该学科是在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地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及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于上个世纪80年代申办成立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师资力量雄厚,“博-硕-学”学位授予权配套完整,设施设备先进,科研成果突出,为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在全国700多所旅游院校中具有优势地位的学科(全国专业排名前5名)。该专业的校企合作起步于1992年,在2008年得到深入,在2009年和2010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与西安市及大连市几个高星级酒店的合作及与陕西境内著名景区的合作。本文主要讨论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企业的校企合作问题。

目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企业的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主要为派相关老师和研究生提供智力支持,帮其解决企业运行中的现实难题。二是学生的顶岗实习合作,主要是每年提供30~50名本科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三是企业的经验推广,主要是通过学院的知行讲堂,定期邀请西安大连合作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到校为本科生做报告讲座。四是校内实验室的合作,主要是企业捐助旅游管理本科生实验室所需设备并派遣优秀员工进行实验指导。在这四个方面中,以学生的顶岗实习为合作重点和核心。

2010年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正式开始于7月1日,10月31日结束,为期4个月。本次实习是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首次将毕业实习时间由原来的两个月延长到四个月,首次由西安扩展到国内其他优秀旅游城市。实习的两家合作企业分别是西安宾馆和大连金石国际会议中心。实体上非常顺利、非常成功的。两家实习单位对我们实习同学的总体评价都是比较高的。西安宾馆人力资源部经理对我们在西安实习的同学给予了高度赞扬。大连实习单位对我院2007级旅游管理班顶岗实习给出了较高的总体评价和鉴定,他们指出,我们的实习生吃亏耐劳,能够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良好沟通,完成实习岗位任务,欢迎我们的实习生下次再来实习。本次实习的管理模式有些许创新和可以总结经验的地方。

三、校方管理的基本模式

本次校企合作的成功,校方的管理和合理的管理模式是重要条件。其带有创新性质和值得总结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六个:

1.将校企合作提到全院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在选定合作酒店时,学院院长和教学副院长、书记和副书记及旅游系主任均亲自参与会谈,本着双方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协商,并形成了合作协议,颁发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牌匾。其次,在实习准备和动员阶段,学院院长和教学副院长、书记和副书记及旅游系主任均亲自参与,进行了详细的准备和深入细致的动员工作。再次,在送实习生到位时,学院教学副院长亲自将学生带到大连实习实训酒店,安排好入职及培训后方返校工作。再次,在实习实训中期,学院副书记、教学副院长和旅游系主任亲自到实习合作酒店慰问实习生,检查实习工作,对缓解学生的疲劳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在实结大会上,学院院长和教学副院长、书记和副书记及旅游系主任均亲自参与,对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进行了隆重的总结和表彰,为后续的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将校企合作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之中。学院充分认识到,让企业参与到教学培养中来,让学生走进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已经成为一个必然选择,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更高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将校企合作纳入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之中,将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作为实际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之中,在学生毕业成绩中占4个学分。实习时间由原来的两个月延长到四个月以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并将长期坚持下去。

3.签订规范详细的合作协议。学院在大量考察协商的基础上,综合比较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条件和待遇,最终确定了西安宾馆和大连金石国际会议中心两家四星和五星饭店作为实习合作单位,并与之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书,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和实习生的权益。

4.深入、细致而到位的实习动员。实习之前,学院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向大家充分沟通实习的性质、作用、意义、注意事项等,并请上届的优秀实习生现场介绍经验和切身体会。在培训方面,学院邀请了西安宾馆的资深经理讲课,进行前期培训,并请学院的礼仪老师专门进行了酒店礼仪礼节的培训,同时,带队教师也从专业知识和实习要求方面进行了讲解。实习结束合作酒店的评价显示,评价高的同学主要是心态好、积极主动的同学,而个别评价不够好的同学主要是没有摆正心态,实习积极性不够。可见,通过动员等一切方式,努力使得实习生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良好的心态是顶岗实习成功的关键所在。

5.完善的实习管理。首先,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实习组织机构,即实习工作组。组长由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旅游管理系主任担任,组员由往年连续担任实习带队教师的老师组成。其次,学院对实习进行了全程监管。实习期间,带队教师通过陪同、探望、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对实习时刻保持关注,处理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协调沟通,保证实习的安全顺利。实习中期,召开座谈和总结会议,有效地解决了中期容易疲劳疲惫的问题。并且,在实习中期,学院领导对实习进行了检查和慰问,对大家起到了巨大的督促和鼓舞作用。实习结束后,学院及时召开总结暨表彰大会,传达实习单位的反馈,对实习进行总结,对优秀实习生进行了隆重表彰。

6.项目化的运作和管理。为了更好地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学院组织申报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研究”的子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并获得立项。围绕这一项目,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饭店管理和市场学方面任课老师等组成的课题组,认真组织开题和调查研究,形成了“理论—实践—研究—理论—实践”的运作模式,既保证了校企合作核心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又保证了校企合作核心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研究支持,有效保证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校企合作是高校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市场化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高校的教学管理和管理模式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树立市场观念,提高重视程度,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就业和前途为重。

2.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中实习实训环节成败关键在于大学生的心态。在高校校方的管理模式方面,如何尽可能地使实习学生端正实习态度,形成良好心态就成为重中之重。在此方面,实习动员工作是否到位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于发展阶段,校企合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沟通机制、实习支持等的完善和提高。在合作的理念、方式、内容、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还需要大力探索,需要认真总结研究。

参考文献:

[1]屈善孝.以实践原则为指导,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47-48.

[2]赵鹏,汤利华.旅游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6,(5):71-76.

[3]吴水田,陈平平.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一二三”模式研究[J].旅游论坛,2009,2(4):619-623.

[4]刘伏英.中外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差异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7):89-90.

[5]王美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2,27(6):61-63.

[6]陈志军,杨洪.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179-182.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教育 工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服务地方经济,服务行业企业,才有深厚的根基和顽强的生命力。近几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质量为先、争创特色、服务一线、服务丽水旅游经济”为宗旨,工学结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为地方旅游经济建设培养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提升了对社会的贡献率。

一、明确服务面向定位,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被誉为“浙江绿谷”,是“全国生态环境第一市”,发展生态旅游是丽水经济的重要成分。丽水旅游资源具有生态环境和民情风俗的两大整体优势,随着丽水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丽水旅游经济必将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丽水旅游业发展目标是:旅游业实现由先导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转变,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丽水市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

丽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根据丽水市旅游培训中心对丽水市区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问卷调查显示:“小学、初中”学历占29.7%,“高中、职高”学历占47.2%,“大专、高职”学历19.5%,本科、研究生学历占3.4%。从业人员存在着学历和整体素质偏低状态,制约了丽水旅游经济的发展。

针对丽水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确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总体思路是:探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有特色、创新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

二、创新“分阶段螺旋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企业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人才,根据这一需求,我们创新了旅游管理专业“分阶段螺旋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分起步期、成长期、发展期、提升期、成熟期五个阶段,由低到高、由浅人深实施工学结合,表现为“螺旋式”推进的特征,将服务行业企业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见图1)

起步期:第一学期,学校为主。以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认知为培养目标,夯实基础,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专业认知的轮岗实训。

成长期:第二、三学期,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利用课程实训组织学生在景区实地导游讲解顶岗实训和综合实训;根据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建立黄金周、周末、寒暑假实训机制,全方位实施顶岗实训计划。

发展期:第四学期,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学生集中一个半月在校学习后(此时至暑假结束恰是旅游旺季),结合自身素质及发展潜力,确定专业方向,分流到旅行社、饭店、景区实习,直至暑期结束,培养学生娴熟的操作技能,服务旅游企业。

提升期:第五学期,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学生返校学习《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管理实务》《旅行社经营实务》《景区经营管理》等管理提升课程。由于有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第五学期的学习将是带着问题的学习,可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这一阶段的专业学习,将是高职教学区别于中职教学的重要环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即具有高技能,又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成熟期:第六学期,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再次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实习,每一专业方向指定指导老师,实行“导师制”,进行专业强化指导及毕业实习指导。

实践证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三年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综合能力和服务技能得以提升。

三、改革实践教学,建立“三个环节、两个目标、一个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必须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和够用为度”的原则,我们建立和完善了旅游管理专业“三个环节,两个目标,一个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个环节” 即课堂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在实践教学中,将课堂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等三个实训环节有机结合,环环相扣,构建实践教学的最佳体系。经过课堂实训、校内实训室实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再进行第三个环节即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这种循序渐进的实训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顶岗实训、服务企业的质量。

“两个目标”即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将实习纪律、文明礼貌、仪表仪容、职业道德、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要求作为学生顶岗实训课程考核指标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个重点”即“顶岗实训,服务社会”。明确实践教学过程以“顶岗实训,服务社会”为重点,设立了“实训与社会服务办公室”专门指导这项工作。为保证顶岗实训质量,建立了实训档案、成绩评定、安全管理、实训管理委员会等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到顶岗实训中。

四、建立多元化校外实训基地,形成紧密型“双赢”伙伴关系

实训基地是服务行业企业的重要载体。我们一共建立了18家具有产学结合特点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旅行社、酒店、景区,高、中档多元化的实训基地体系。与实训基地建立了员工培训、教师挂职锻炼、企业经营专题研讨、横向课题研究、学生顶岗实训等多项合作的紧密型“双赢”伙伴关系。与实训基地的互惠双赢,可以更有效地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

根据旅游企业人员需求特点,分期分类开展教学计划外顶岗实训工作,形成全方位的教学计划外顶岗实训体系。寒暑假,学生在饭店类实训基地实训,使专业实践与勤工俭学相结合。黄金周,学生在景区类实训基地进行专业综合实训,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节假日、周末,学生在旅行社类实训基地实习,解决了旅行社导游不足的矛盾。

五、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学院团委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专业实践活动,服务行业企业。专业教师帮助联系企业,布置任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控制和成果鉴定。每学期开学初,召开总结交流会,交流实习体会,分析典型案例,强化服务质量管理。

成立“茶艺表演队”和“礼仪服务队”,参加当地的重大礼仪活动以及东西岩景区的畲族茶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既锻炼培养了学生素质,又提高了旅游专业在当地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六、创建“导游服务中心”,完善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功能

校内创建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弊端是学生实习将局限在校内旅行社。为了使学生能更广泛地开展工学结合,服务行业企业,我们与丽水市旅游局合作,在校内创建了“导游服务中心”。

已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的学生,通过选拔进入“导游服务中心”担任兼职导游。兼职导游的服务质量管理及接团任务落实实行指导老师责任制。建立在校生兼职导游个人档案,毕业时“导游服务中心”对该生进行兼职导游工作的专项鉴定,进入毕业档案。“导游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导游带团技能、丽水旅游文化专题、丽水主要旅游线路实地踩线等培训,邀请当地著名导游、旅行社老总等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导游服务中心”与旅行社、兼职导游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导游服务中心”的创建,扩大了旅游专业学生为行业企业服务的辐射面,创新了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新模式。通过“导游服务中心”对带团质量的有效监控,提高了服务效果,为丽水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发挥独有的作用。

七、开设特色课程,培养区域特色旅游人才

突出能力培养主线,根据地方旅游经济的需求,开设特色课程。依托丽水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开设《观赏动植物》《景观生态学》课程,培养生态型旅游人才。开设《黄金周综合实训》课程,满足“黄金周”学生顶岗实训需要。为了够胜任丽水地接导游顶岗实训任务,开设《丽水现场导游》等课程。通过一系列地方特色课程开设,形成了我院旅游专业鲜明的地域特色,更好地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

实践证明,通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的全面构建,服务行业企业取得了良好成效,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有了全面提升。在校生形成了一支品牌响亮的兼职导游队伍,深受丽水各旅游企业欢迎。在“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成绩名列全省同类考生前茅。2007年“浙江省首届高校导游大赛”中,获得了高职高专普通话组团体总分第二名、两名选手进入“十佳”的好成绩。毕业生因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就业定位明确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参考文献:

[1]张红专.浅谈湖南高职旅游人才“一主两辅”特色培养模式[J].科技成果纵横,2008,(2) .

[2]王斌,谢善培.论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7,(11).

[3]张国英.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5).

[4]冯国利.加强与成功企业的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5]徐公芳.邓文华.以就业顶岗能力为重点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6,(22).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6

依托企业标准,共建“教学一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适应银座旅游集团岗位需求,确定相关专业培养定位。校企双方共同研讨行业发展动态、以银座旅游集团为代表的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岗位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如旅游管理专业确定为督导级管理人才、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确定为烹饪主厨、厨政管理人才等。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开发。包括旅游集团高管及一线技术能手在内的旅游管理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对旅游集团主要业态所涉及之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进行了分析。职业能力是指完成主要旅游相关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关键能力又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等。企业需求是校企课程的依据,根据现代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把银座旅游集团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提炼,由此确定课程和方案,通过这一技术路径开发的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有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引入企业标准,并转化为课程标准。银座旅游集团拥有多家全国知名旅游企业,山东旅游公司入选“2010年度全国百强旅行社”,排名第十四。银座旅游集团连续四年荣获“中国最具规模的30家饭店管理公司(集团)”称号,排名第十八位。我们认为,银座旅游集团的企业标准代表了行业发展的较高水平,完全可以引入学校,转化为各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我们从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邀请企业管理层与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一起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规划,从而保证课程的设置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校企合作推进课程体系实施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和行业、专业对接的有利条件,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与银座旅游集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课程体系实施环境。与银座旅游集团所属山东旅游有限公司、索菲特银座大饭店、银座希尔顿酒店等建立了紧密合作,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就业及人才培养基地。聘请集团企业高管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讲座教授,聘请管理专家、技术能手为客座讲师,建立稳定优质的兼职教师队伍。组建银座旅游店长班、星级酒店基层管理人才后备班等,并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开始就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以服务集团产业发展。学院每年在旅游集团所属企业召开专业建设论证会、顶岗实习管理现场会等。学院连续多年承办银座旅游集团技能大赛,并为集团提供技术咨询及培训等服务。引进银座旅游集团人才、技术和管理标准,校企共建“三真”(真实职业环境、真实职业任务、真实职业岗位)校内实训条件。利用集团资源,每年选派教师到集团企业挂职锻炼增加企业经验。近两年已选派5名专业教师到旅游集团所属企业担任前厅经理、人事经理等职务,提高教师技能水平、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作为旅游集团母公司的鲁商集团专门出台了《集团所属企业与学校双向挂职制度》。开展弹性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适应旅游集团企业经营需要。弹性化的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是解决学生就业,缓解企业后顾之忧的两种重要途径。通过弹性化的顶岗实习,既解决了企业在经营旺季用工问题,又为学生解决了顶岗实习单位,实现了企业、学生、学校三赢。2010年世博会期间,旅游管理专业10余名学生在山东旅游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既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又使学生经历了真实旅游业务的锻炼。订单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2010年学院因应旅游公司需求,校企合作开办了“银座旅游店长班”,由旅游公司为学生提供定制化课程,并依托校企合建的“银座旅游商院营业部”开展真实业务实训。

实施的机制和制度保障

鲁商集团积极参与高职教育,探索机制创新。鲁商集团高度重视高职教育,旗下产业与山东商职学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成功探索了股份制办学,实践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鲁商集团下属企业———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与山东商职学院合作共建了福瑞达生物工程学院,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投资680万元,并提供奖助学金200万元。校企双方成立理事会,确定办学规划和办学章程,设立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等。近几年,校企合作编写工学结合教材13本。旅游管理类专业正在与银座旅游集团进行类似探索。将校企合作纳入鲁商集团考核指标。鲁商集团作为学校举办方和银座旅游集团母公司,将建立集团内“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双赢”作为重要目标。并具体规划若干考核指标,包括:所属院校为集团内企业培养学生的人数;集团内专家为所属学校提供讲座和课程的质量;学校专家为集团内企业开展培训的情况等。通过考核指标的确立,促进了包括旅游集团在内相关产业与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构建一整套人才培养的管理监控体系。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7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Yunnan

LIU Ren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 Yunnan College of Tourism Vocation, Kunming, Yunnan 650221)

Abstract In Yunnan province, secondary occupation education tourism professional teachers have the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teachers structure, the "Double Teachers" quantity are few, the weak abi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weak teacher training, teachers' occupation education idea did not completely change. Therefore, tourism should develop a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rules, encourage and arrange travel professional full-time teachers to the enterprise field exercise, strengthen the tourism professional part-time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ere are plans 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help teachers grasp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concept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Keywords tourism professional teachers; sampling survey;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多年?恚?云南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动旅游发展,实现了旅游业快速增长,旅游业已成为云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云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职业教育的支撑和旅游专业教师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有效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云南旅游产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1 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现状抽样调查

1.1 抽样调查对象及抽样范围

为了进一步了解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的现状,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2016年5月,我们对云南省16个州市的42所中职学校的47名旅游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7份,回收45份,有效卷占95.7%。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云南省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内容涉及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的培训学习情况、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问题设计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个别开放式问题。

1.2 抽样调查结果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年龄30岁以下17人,30-40岁16人,40-50岁11人,50岁以上1人,青年教师占了73.4%;教师的学历及文化程度大专以下1人,大专5人,本科38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人,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占了84.4%;教师职称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4人,其他9人,中级职称人数占了55.6%;在教师类型方面,专业课教师23人,实习指导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18人,“双师型”教师占40%;教师是否有企业工作经历,是13人,否32人,仅有28.9%的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图1)。

对是否参加过有关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学习的回答是,经常参加7人,很少参加26人,从不参加10人,以上都不是2人,很少或从不参加此类培训的教师占了总调查人数的80%;认为自己作为一名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师,还存在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差的有40人,占88.9%;认为自己缺乏旅游企业相关实践经验的有42人,占93.3%;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倾向于以就业为导向的24人,以升学为导向的4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16人,说不清楚的1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认识模糊。

2 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师资整体效能的发挥。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1)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学历教师人数偏少。在接受调查的45名教师中,仅有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被调查人数的2%;(2)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职称普遍偏低。45名教师中,仅有7人为高级职称,占被调查人数的15.6%,其余均为中级及以下职称;(3)公共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失衡。调查显示,45名教师中仅有4名为实习指导教师,占被调查人数的8%,其余均为专业课教师或公共课教师;(4)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就有31人,占总人数的68.8%。

2.2 “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教学实践能力差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是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此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还有近60%的旅游专业教师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有88.9%的教师认为自身存在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差的问题。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形成,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教师培训环节薄弱

教师培训是帮助教师拓展专业领域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有效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监察能力、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但是,此次被调查的45名教师中只有7人参加过有关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很少或从不参加此类培训的教师占了总调查人数的80%,说明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的培训业务还没有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常态化地开展。

2.4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完全转变

任何一种教育必须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才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应该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也应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紧贴社会需求变化,培养适应职业岗位和岗位群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调查中我们发现,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甚至以升学为导向,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认识是模糊的(图2)。

3 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3.1 合理制定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

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结合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总体定位、发展思路、师生规模、专业特点、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合理地制定适应学校和旅游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及实施细则,从旅游专业教师的数量、学历、专业、职称、年龄、实习指导教师比例、知识能力等方面,确定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满足旅游专业教学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促进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纵深发展。同时,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从学校用人、绩效考核、职级聘任等工作入手,制定旅游专业教师的考核评价办法、岗位聘用制度及职称评定办法等,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学历提升,进一步优化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使旅游专业学科建设得以良性发展。

3.2 鼓励和安排旅游专业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

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生产、经营、管理及一线旅游服务的工作经历,实践操作能力不??,很难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旅游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鼓励和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旅游企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顶岗锻炼或业务培训,是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实现理论课教师技能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通过在顶岗实践中的学习,可以精通操作,提高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岗位锻炼,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有了更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能为今后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能力。但是,多年来教师顶岗锻炼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在云南各个中职学校中成效并不明显,甚至难以推进,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或教师发展规划中对此并没有整体规划和具体要求,更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因此,学校还应制定和出台与教师顶岗锻炼工作相配套的制度和政策,进一步激励教师到企业顶岗,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实习指导能力。

3.3 加强旅游专业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兼职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能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补充教师数量,适应专业变化需求,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研相结合。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流于形式,缺乏科学、完整的建设制度和管理体系,人员及教学管理松散,教师流动性大,没有完全发挥出兼职教师在职业经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加强旅游专业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激励措施及考核、评价制度,规范兼职教师的教学行为,保障其生活待遇,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和水平提升;其次,还应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及课程要求,聘请旅游行业、企业的专家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管理人员、一线从业人员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的旅游实践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旅游专业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与交流,让兼职教师真正参与到学校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下转第62页)(上接第56页)建设和教学评估中来;最后,兼职教师还可就行业规范、市场需求、业态发展、管理方法等内容开展师资培训和专题讲座,让教师及时了解旅游行业的最新变化和发展,也让学生对旅游专业和职业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3.4 有计划地开展校内、外教师培训,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的年龄构成以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且80%以上的教师很少或从未参加过有关旅游职业教育方面的学习或培训。青年教师是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着云南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应重视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第一,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制定青年教师培养的系统方案,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派出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或积极参与到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部级、省级培训项目中,保证教师培训的连续性和持续性;第二,学校还可依托校内资源,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授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第三,青年教师自己也应注重和加强学习,尽快实现“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转型,使之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又有教书育人的能力,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作能力。

3.5 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8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是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的重要教学形式。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http://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基本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能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之一。而教学实习是通过专业实践,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教学形式,它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实习时间与企业需要存在矛盾

现行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时间是三年制。在这三年中,第一学年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各种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课程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旅游学概论)等课程的学习;第二学年则要完成旅游专业课(如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学习并要进行教学实习;第三学年则一般只上3个月左右的课,学生就要到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这样看来,教学计划中实际留给学生进行教学实习的时间十分有限。以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学生需要在校上3个月左右的课,才安排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否则就无法完成教学计划的课程要求,所以教学实习只能安排在5-6月,时间一般是两个月。作为旅游企业,这样的教学实习时间实在太短,刚让实习生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实习期就结束了。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毕竟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的,如果不能从实习生中产生适当的经济效益,必将会极大地影响其接纳实习生实习的积极性。

1.2 企业提供的教学实习岗位与实习生期望存在落差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企业一般为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景区等,就目前的教学实习企业所提供的岗位看,旅行社所提供的岗位一般为实习导游,要求实习生必须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而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通过率极低。以江西省为例,每年的通过率都在20%左右,这样一来,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是无法进入实习导游岗位实习的。而旅行社内部的其他岗位(如计调、销售)由于岗位相对固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一般不愿接纳实习生。旅游酒店对实习生的需求量较大,但岗位主要集中餐厅、客房等,工作量大、技术含量不高的初级岗位上,且很少能够轮岗轮训。这与实习生希望能全面了解旅游企业,提高多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能接触初级管理岗位的期望存在巨大的落差,再加上传统观念认为旅游业是“伺候人”的行业的影响仍然比较严重,这些都会导致实习生参与教学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1.3 教学实习地点比较分散,实习生管理困难

由于旅游企业规模小、相对分散的特点,单个旅游企业能吸纳的实习生人数非常有限。以旅行社教学实习为例,我国目前的旅行社整体规模都比较小,单个旅行社只能吸纳几个实习生,学校一批实习生可能需要安排到几家甚至是十几家旅行社进行教学实习,这给学校实习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首先,实习地点分散容易造成学校指导教师不足和实习经费紧张,进而对实习生的考勤、纪律疏于管理。其次,实习地点

转贴于 http://

分散,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相互激励的环境,尤其是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学校和企业忽略实习生的心理疏导,容易引发实习生抵触实习、罢工等管理难题。

1.4 教学实习与顶岗实习、学生就业脱节,难以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教学实习是由学校组织的,学生一般都会积极参加,但是由于实习企业往往仅从自身的经济效益出发,忽视了教学实习生的职业发展,把实习生安排到工作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岗位上,再加上实习期间工资水平与正式员工相差较多等原因。教学实习一结束,实习生便和实习企业没有任何联系。等到了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的时候,学生又会重新选择实习企业,而顶岗实习是和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乃至顺利就业,也不利于企业后备人才的储备,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适应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实习时间

要解决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首先,需要学校转变办学思路,充分认识到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以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学校在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时,要充分考虑到旅游行业的特点,照顾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需求,尽可能地在旅游行业最需要人的时间段,安排教学实习,这就需要学校要主动调整教学实习安排,适当延长教学实习时间,例如可安排在第二学年的4~8月,这样,既满足了旅游旺季企业对人员的需求,让企业有时间去培养实习生。同时,实习生可以有较长的时间熟悉旅游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较为完整的轮岗轮训,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当然,这样就可能会占用学生的暑期休息时间,需要学校做好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工作,让其了解教学实习的重要意义,积极支持学校完成教学实习活动。

2.2 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从学生入校之初,学校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让他们认识到旅游行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类别,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随着我国进行产业升级的发展,对旅游管理的中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从事现代旅游行业必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但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特点,旅游行业十分注重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无论是高职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会一视同仁,从最基层的工作岗位做起。以酒店行业为例,酒店行业的人员流http://动性虽然很大,但如果能在酒店行业基层岗位上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会被提拔为管理人员。“大浪淘沙始现金”是对旅游行业职业发展的最好写照。学校可以通过邀请行业内专家举行讲座、优秀毕业的事迹介绍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敬业爱业的职业素养。同时,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站在自己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去看待教学实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贴于 http://

2.3 建立企业、学校、学生多方位的教学实习管理制度

根据教学实习学生的特点,建立旅游企业管理、学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树立实习生的主人翁地位,要在实习生当中建立实习领导小组,由学生自主选出实习负责同学,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学生定期召开实习情况会议,总结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负责同学向企业和学校进行汇报,并及时将企业和学校的意见反馈给实习生。这样既可以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消除在萌芽状态,又可以提高实习生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其次,学校要主动介入教学实习的全过程,委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参与学生教学实习的指导工作。实践证明,这样既可以稳定实习学生的情绪,及时化解教学实习过程出现的各种矛盾,实习指导教师又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作为教学实习的组织者,学校要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及时与企业沟通,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要协助企业做好教学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教学实习学生的“后盾”,要积极主动维护教学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最后,作为用人单位的旅游企业,也要委派专门的教学实习生负责人,经常到工作场所、学生宿舍去看望教学实http://习学生,指导教学实习工作。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45

1 引言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基础技术课程,重点讲授旅行社的建立、产品开发生产、接待管理、质量管理、计调技能、出入境业务等内容的一门必修课程。如何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更为透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能,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 课程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方面,掌握旅行社基础知识、国内旅行社现行管理法规制度、旅行社建立的相关知识、市场定位分析的相关知识、产品开发的相关知识、接待工作的内容及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外联部工作流程、计调业务的工作流程、出入境业务的办理程序。

技能目标方面,能为旅行社定位旅游客源市场、独立开发产品、推广旅游产品、门市接待、制定与操作外联工作计划、管理部门业务、管理客户信息、管理产品质量、搜集业务信息、设计旅游产品、接待旅游团队(接待计划)、旅行社出入境业务的实际操作技能等。

态度目标方面,要求具备:刻苦学习精神――思维积极,独立完成作业;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诚实守信品格――遵纪守法、认真做事、真诚做人。

3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设计

3.1 总体设计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1]。依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将课程划分为如下能力体系:旅行社基础理论与知识、经营管理技能、实务操作技能、辅助技能。在此基础上,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操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3.2 理论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完成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旅行社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旅游产品的销售、旅游服务的采购、旅游团队与散客的接待、旅游投诉的处理、旅行社财务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2]。

3.3 实践教学过程设计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单项服务技能训练、综合服务项目训练、顶岗实习等项内容[3]。

单项服务技能训练分为门市接待、产品策划、产品开发、产品销售能力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对客交流、产品解说,合同签订的能力;市场调查、产品策划的能力;掌握票务采购能力;具备实施接待计划、团队跟踪控制的能力。

综合服务项目训练是指根据旅行社实际工作中的项目运作流程,采取“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安排学生的生产性训练教学环节。本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在校内或者旅行社参加由旅行社提供的生产项目,注重对学生实操技能的训练。

顶岗实习是安排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中,注重的是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培训,结合旅行社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岗位,从事实际的服务工作。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相关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可以让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专业技能更加熟练,达到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4]。

4 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4.1 理论教学模式设计

依据岗位及技能要求,课程划分为如下基础知识模块:旅行社基础知识、旅行社运营、旅行社实务、旅行社经营支持项目。以上四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分类、组合,并结合各模块与项目,采取如下方法与模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针对知识点多、容量大的理论与知识,通过图片、流程图、结构图、影音文件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为学生讲解;对于需要理解、推导的知识,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项目融合案例教学:备课时认真设计项目与任务,准备丰富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让抽象的理论与知识的讲授,变成具体的操作任务。

引导融合分组教学:针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授课中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结合旅行社实际,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分组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做主导,开展“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形式,让学生更形象、更牢固掌握理论知识。

4.2 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以上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分类,实践教学模式以旅游服务技能训练为重点,按以下内容进行设计。

4.2.1 单项服务技能训练

在校内模拟以实训室场地,模拟旅行社实际经营环境训练单项技能。内容包括模拟旅行社设立程序、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销售、旅游接待服务等项目。在校外企业实践基地,以企业环境为依托,重点训练学生门市接待能力、对客服务能力、产品销售能力、导游带团讲解能力等单项技能实际操作能力。

4.2.2 综合服务项目实训

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学生进入旅行社进行企业生产服务项目实训。结合旅行社,合理设计实训项目,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方法和管理模式,严格按照企业要求培训学生。综合服务项目实训主要内容包括导游带团服务技能、门市管理、客户服务与管理、旅行社产品营销等实训内容。

4.2.3 顶岗实习

学生进入企业直接参与到旅行社的生产经营中,为学生分配相关的旅行社实习岗位来完成课程的实习任务。通过顶岗实习,对旅行社的运营、旅游服务内容、旅行社岗位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学生进入社会后就业能力。

5 课程考核评价

通过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易于考察学生对于运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检查课程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技能,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5]。

5.1 理论教学考核

对于基础理论以及基本知识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教研室要与企业结合,建立试题库。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的知识性题目,突出必需、够用的原则,着重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突出能力考核为主的教学目标。

5.2 单项技能训练评价

教研室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共同制定《旅行社单项技能实训指导书》,重点考察学生单项旅游服务技能水平,单向旅游服务技能的项目设置应符合企业对人才使用的具体要求,体现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单项旅游服务技能的考核要综合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意见,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一份《单项技能考核成绩表》,校内与校外指导教师共同为学生评定训练成绩。

5.3 综合项目实训评价

在校企合作协议基础上,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旅行社综合服务技能实训指导书》,重点考察学生旅行社综合服务技能水平,旅行社综合服务技能的项目设置应符合企业对人才使用的具体要求,严格按照技能标准化体系培训和考核,依据企业管理模式,对实习学生进行企业方式的考核,同时,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结合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考核,综合评定出学生的实训成绩。

5.4 顶岗实习考核

根据学分制教学计划以及学校有关毕业生实习的有关规定,组织学生赴企业参加企业的旅游服务生产项目实践,重点考核学生岗位技能水平。采取“校企合作考核、企业考核为主”的综合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

6 结语

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实现这种技能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目标。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笔者在一线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步拓展到校内实训室、旅游企业、用人单位,使学生在更贴合实际的环境中开展学习与实践训练,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达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蕊,边文亮.《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5):158-159.

[2]孙光.谈项目教学法在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0,(8):36-37.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10

关键词:应用型旅游英语人才;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5-109-04

近年来,随著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加强,经济越发全球化,文化交流日渐多元化。但与之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个客观事实就是,高素质的英语从业人员匮乏,尤其是既掌握了较高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可谓“风毛麟角”。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面前,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英语人才。

一、“2+1”教学模式的实践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2008年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只有60%左右的学生从事了旅游行业的工作,不到20%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可以发挥其在旅游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专业特长。所以及时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十分迫切。因此,我院在旅游英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前,进行了较全面的社会调研,以对口的行业(包括酒店、旅行社等行业)、行业人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已毕业的学生等为对象,了解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学生素质要求、技能要求等。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果断地决定实行“2+1”教学模式,即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后一年到企业进行综合技能的整合训练和顶岗实习。

(一)“2+1”教学模式中“2”的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高[2006]16号),在使学生获得文凭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技能,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为其顺利就业铺平道路。我们通过对旅游英语专业进行的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近两年该专业的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达到了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顺利完成由学习者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过渡。

1.教学目标定位: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从市场的需求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多数毕业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无法达到企业单位的要求。为此,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在保证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大口语技能的培训,并将口语课贯穿于每个学期的教学当中,实行小班教学,每班人数20人左右。此外,开展以赛促学:第一学期通过语音达标训练,培养学生的语音能力;第二学期通过电影配音大赛,培养学生的口语和英语文化的认知能力;第三学期通过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第四学期则通过开展实用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涉外综合职业能力。

2.教学方式:突出“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引进“合作学习”。旅游专业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旅游英语的业务操作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等(姜希星,王鹏2006)。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两人对话、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组间交流、组间竞赛、角色扮演等。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及活动小组,每个小组由四五个不同基础、不同性别的学生构成,各小组的组成情况有强有弱,以强带弱,组与组之间强弱相当,势均力敌,使组织竞赛成为可能。各小组自己推选组长,在小组合作中,每组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任务,有分有合,各展所长,特长互补。其次,教师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最后,进行组间互评、竞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个人和同伴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并且相互妥协让步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3.教学实践。实践学习是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通过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开发立足工作岗位,用工作过程来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强化课程的工作化管理,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学”转换成“工”,学习变成了工作,通过“工”的途径来达到“学”的目的(李海燕2012)。几年来,旅游英语专业选择一些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例如,海关报关公司、大酒店、景区和旅行社等涉外业务较多、比较规范的宾馆和旅行社,开展联合办学,如我院应用外语系与广州四大名苑之一余荫山房签订了实习协议,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去景区实地为游客做义务导游讲解员,在实践中学习导游讲解技巧,并把课堂上学习到的茶艺技巧运用到余荫山房的瑜园茶艺表演当中。此外,旅游英语专业还与一些旅游、企业加强联系,实行合作教学。聘请大饭店、大酒店等单位的既有英语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从业人员来学校做兼职教师,给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做短期的实践课培训或行业人士讲座。同时,旅游英语专业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生到酒店去实地参观或实践。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对旅游业有了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同样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学习中,端正了学习态度,激发了学习热情。

4.考核方式:内容形式和时机的多元化评估。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可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在内容方式上包括:平时表现,如课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上课出勤率、实习实训等;考试,如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习报告、论文答辩等;团队活动,如各种比赛;在评估时机上改变静态的一次性考试形式,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对学生实施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及总结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找出与相关标准的差距,锻炼学生终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业成就,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双师素质”教师:专业+英语的复合教学能力。由于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既包括使用英语授课的英语专业课,也包括使用中文授课的旅游专业课,而往往这些课程都是由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分别授课。然而,旅游英语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培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复合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英语教师掌握一定的旅游实践知识,旅游英语专业每年选派英语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鼓励他们考取证书并去企业实践。同时,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时,采取1+1的方式,即每组实习指导教师都由一个旅游专业教师加一个英语专业教师组成,每月定期到实习单位蹲点、考察。同时,安排旅游专业教师听本系英语相关课程,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在教学中要求他们进行双语教学。几年来,旅游专业教师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到目前为止,旅游教研组的教师“双师素质”达标率达到100%。

(二)“2+1”的教学模式中“1”的实践

根据珠三角经济发展和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特点,依托与广州市政府、广东省旅游局、广州市科协等的共建关系,以育人为本,与富力君悦大酒店、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嘉鸿华美达酒店、广州四大名苑之一的余荫山房、广州从化碧水湾度假村、广州市长大厦、广州敦豪游艇有限公司等十多知名企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合作,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了多方共赢、优势互补的资源共享和文化融合的交流沟通等机制,形成了人才培养“多方联动”机制。

1.校企合作。本专业教学与企业紧密合作,深度融合,拥有一批优质校外实训基地。目前,与广州十甫假日酒店、嘉鸿华美达酒店、广州南湖国际旅行社、广州敦豪游艇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完成了从103届到108届广交会的接待项目、完成了亚运会比赛场馆的志愿者项目等。基于与这些企业的深入合作,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认知实习、课程实习、岗位实践、顶岗实习全部真正走人企业、实现企业实践课堂与校内理论课堂相结合。

2.轮岗实习。积极探索多企业联合岗位订单培养,已经与广州南湖国际旅行社和广州敦豪游艇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专业教学团队在前2年进行的同岗不同点实习基础上,做到与企业的多岗位轮换实习。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多企业间岗位轮换。

3.订单培养。2011年,我院与广州敦豪游艇有限公司签订了旅游专业订单班培养协议。在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学生作为公司的准员工,独立组班,企业全称介入教学过程,开展“订单班”培养。企业与我院共同商讨开发“订单班”课程,选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对自己的订单班授课,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主要在企业进行,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指导。

4.管理制度。为了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旅游英语专业制定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及工作内容、毕业实习教学工作职责条例、学生毕业实习“三导师”管理办法、致家长的一封信以及学校与企业签订学生实习期间的轮岗协议等办法。在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填写顶岗实习手册,每天大致记录工作情况,每周总结一次。实习结束做大总结,由实习单位开出实习鉴定,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评定。学校分配实习指导教师,并建立“师生混编,积分考核”的管理制度,让实习实训告别“放羊”现象。此外,由于学生就是订单企业的员工,采用的就是对员工的管理方式,以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为标准进行考核——这就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学生岗位实践阶段容易出现的缺乏管理、无心管理、无效管理等局面。与此同时,企业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也极大地推动了我院的管理与评价方式改革。

二、工学结合环境下的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几年来,通过“2+1”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一个体现高职特色的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我院坚持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人手,以“三平台”为依托,即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和就业平台,以“三结合”,即教师、学生和行业专家为原则,逐步确定“专业认知—课程实训一岗位实践一顶岗实习”四个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三三四式”实践教学体系。

(一)打造平台,突出实训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即培养人才以企业用人为主,培养目标以企业需要为主,课程体系以实践能力为主,专业技能以岗位技术为主(嵇美华2012)。为此,我院在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方面通过岗位调研分析,以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并对工作过程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重构了学习领域课程,逐步构建实践教学的三大平台。

1.专业平台。专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素养的基础平台。培养应用型旅游英语人才的课程设置及建设的定位必须符合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传统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各种理论课程的专深。要求学生过早进人专业理论的学习,因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窄、学科单一、应用能力较弱、创新能力较差等现象(王金洛2005)。因此,旅游英语专业应依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坚持立足高职、导向就业的办学定位,坚持理论适度、能力与行业同步的课程设置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构建起基本满足商务、外事和旅游行业需求的、较为完整的、实训突出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但这都有赖于通过具备相当实践能力的教师的教学而实现。为此,我院要求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在五年内要累计有两年时间的企业实践经历。特别是鼓励老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去了解各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熟悉各工作过程与环节,掌握工作流程的组织形式。将课程改革的著力点落实到生产一线之上,让课程体系的根扎在企业生产一线。根据生产一线的工作流程,以岗位(群)能力为基本单位,编写原生态的教学资料或讲义,形成课程改革最鲜活、最原生态的第一手资料。近年来,我院旅游专业老师深入到企业。先后到东方宾馆、流花宾馆、中国大酒店、碧水湾度假村、南湖国旅等十余家企业学习并提供内训,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3000多人;完成纵横向课题多项,编写教材3部,其中,我院是广东省旅游局指定的广东省酒店职业英语等级考试报名点、培训点和考试点。从2008年7月至今,我院有多位老师参与20余次的考试考评工作。

2.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化的关键平台。旅游英语专业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十分重视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以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我院发展规划为目标,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旅游英语专业兴建了5个实训室,改扩建了6个实训室,保证了项目教学的开展。上述实训室均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按行业标准进行设计、装修,体现了企业典型工作环境的主体要素,优化了实训环境,形成了与行业一线单位合作的有效机制。

3.就业平台。就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升的平台。旅游英语专业以“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为目标,以毕业生“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实践、早进入岗位工作”为导向,以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工作要求”为要求,构建和完善了毕业生就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王金洛2010)。教师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应聘前的求职技巧培训,比如,应聘前,及时有效地组织模拟招聘现场,通过模拟使学生学到各种应聘技巧,从容应对招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对学生进行就业前思想教育,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培养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人生理念,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培养顽强坚定的自信心。

(二)依托行业,整合资源

教师、学生、行业专家三结合可以取得优势互补,多方共赢。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寻找合作企业,了解行业、企业现状,组成教师智慧团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服务与咨询,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并积极主动地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现状与需求分析,制订企业培训计划与方案,使企业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使职业教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使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嵇美华2012)。旅游英语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紧紧依托行业,与专业对口企业建立长期的、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学校教育保持与企业教育的沟通、对话和衔接。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展项目开发、科技创新,为学生提供参与项目开发、科技创新的机会。与此同时,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开发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工作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了解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提供前提条件,为学生减轻就业压力,为企业减轻岗前培训的压力和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缓解社会就业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跳起和谐的“集体舞”。

此外,教师、学生、行业专家三结合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姚芝楼,王建国2006)。在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师与行业一线的专家共同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邀请他们定期不定期地指导旅游专业的教育教学建设。与此同时,从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上著力,强化教学指导。教学做合一是项目课程开发的重要理念,也是项目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组织的基本实现途径与基本原则,但这都有赖于通过具备相当实践能力的教师的教学而实现。

(三)完善体系,逐层推进

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人手,以“三平台”为依托,以“三结合”为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确定“专业认知一课程实训一岗位实践—顶岗实习”四个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1.专业认知。专业认知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旅游英语专业通过让学生听行业人士讲座、参观校内外实训基地、观摩与旅行相关的企业等方式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技能要求,让学生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清楚的整体的认识,明确将要从事的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及内容,以初步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2.课程实训。教师在传授专业基本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学生在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即将实训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习边进行课程实践。实训主要包括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在多年的办学中,学院教学与企业紧密合作,深度融合,拥有一批优质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实训提供了保障。

3.岗位实践。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后,集中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到行业一线参加行业真实环境的岗位实践,加强对专业岗位的认知。这一阶段的实践,既可以使学生检验过去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使其对照实际,发现差距,有针对性地完成来年的学习任务。此外,旅游英语专业可尝试在追求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过程中,探索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与企业需求的“口径”是否一致,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地植入企业文化的基因,让企业文化基因在学生的心灵“胚胎”上滋生发芽。

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们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公关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研究能力、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等。为了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在岗位编排上,按照企业的“班长、组长”的组织将师生混编,多岗轮换。先让教师担任“工头”,通过竞争让学生轮流竞争高一级岗位和“工头”位置。在学生考核上,“积分自然生成考核”与“企业量化考核”相结合,高岗高值,多岗累加,根据积分高低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等次。在教师考核上,实行“实训指导教师挂牌积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