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课程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4 20:19:28

监理课程总结

监理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48-02

教育部在1997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将原土壤与农业化学、农业环境保护、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以及农业气象合并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以下简称农资专业)。环境监测是面向农学院农资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选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环境监测方案制定实施的原则;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长江大学自2003年合并成立时设立农资专业并开设环境监测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资源条件,针对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对实践技能要求高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学习有益的经验,在课程学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成绩考核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较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良好。

一、调整优化课程授课学时分配及授课内容

1.调整课程总学时及学时分配。环境监测课程原有总学时为40学时,理论课和实验课学时均为20学时。根据该课程特点及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在重新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总学时调整为48学时,增加了8学时的实验课。在实践教学环节,将课程实习由0.5周增加到1周,即新增加0.5周用于完成2个综合性的设计实验。

2.优化理论课教学内容。我校农资专业环境监测课程选用教材为奚旦立主编的《环境监测》,该教材全面涵盖了当前环境监测领域的主要内容,但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则明显偏多。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将各章节中重复的内容提取出来详细讲解一次即可,如水体、大气、土壤等不同环境要素中相同监测项目的测定等;其次,删减一些实际应用少、行业性强的监测项目,并注意与本专业已学过的《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土壤农化分析》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区别和有机结合,如环境监测中的相当部分监测项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对本专业学生来说已较熟悉,可适当删减。此外,随着我国近年来有关环保政策法规和环境标准的不断出台以及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及时调整、更新和补充课程内容。整合优化后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为在有限学时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3.强化实践教学内容。《环境监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合理设置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非常重要。基础性实验课方面,尽可能开设了有较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和一定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操作增强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正确使用监测仪器的能力。另外,原有的基础性实验课模式是以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之后学生按部就班进行操作,不利于学生对完整实验操作技术的掌握,目前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发挥指导性作用,实验全过程尽可能由学生独立完成,包括材料准备、试剂配制等。同时,改变传统的得到检测数据即完成实验的做法,要求学生对照实验结果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评价,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作风。

环境监测除实验室中的检测外,还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保存、监测技术的选择、数据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为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环境监测过程,增加了综合性设计实验,主要针对大气和水两个环境要素进行。大气环境综合性实验要求完成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综合性实验要求完成受学校农场稻田总排水渠影响的太湖港河的水质监测。实验开始前,召集各组学生讨论、讲解各自实验方案,经老师指导修订成可行的监测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共同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实验结束后要求各小组总结汇报,指导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评。通过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程实习中还组织学生到本地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监测工作产生最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邀请监测站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解操作规范、数据处理等内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标准规范的工作态度。

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充分把握课程特点基础上,通过实践和总结,初步形成了《环境监测》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系。首先,坚持教师讲授、学生自学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课重点讲授各章节中重要的概念、监测原理及新技术等,与其他课程重复以及非重点的内容,则在给出提纲后由学生自学讨论,最后教师作必要的概括总结;实验课重点讲授实验原理、关键性的操作技能,对出现的问题,则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分析查找原因,最后由教师作讲评和总结。其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安排实验课使其与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衔接,促进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而对于部分抽象和难于理解的理论,则通过边做实验边讲解,最后进行理论总结方式进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件中引入大量图表、图片、动画等,提高了授课效率,弥补了理论课时不足,又使抽象的讲授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新型仪器的发展速度,则通过仿真实验动画等生动直观地演示其工作原理及操作技术过程,从而快捷和高效地拓展学生的环境监测知识。另外还采用了其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典型案例分析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三、改革成绩考核体系

成绩考核评定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导向作用,考核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成绩考核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首先,根据教学学时和内容的调整,相应改革了考核的指标和权重,由理论考试占60%,基础性实验占20%,参观实习占20%,调整为理论考试占40%,基础性实验占20%,综合性实验占20%,参观实习占20%,提高了实践教学部分所占的比重。其次,改革了考核内容和方式。在基础性实验成绩评定中,在原考核依据上,增加实验结果误差分析及改进建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性设计实验成绩评定中,增加了监测方案制定的小组讨论汇报和监测实验全过程的总结答辩,既考核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完善的成绩考核体系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成绩的认可程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张娇,史衍玺.农业院校环境监测课程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

[3]熊双莲,胡荣桂,赵竹青.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与实践[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4).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基础课和核心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实践”(JY2009036)。

监理课程总结篇2

关键词:《过程监测技术实践》;专业硕士;目标导向;分级考核;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086-02

一、前言

现有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总结,从教育理论角度阐述不同培养模式存在的必要性[1]。早期针对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研究主要以“厘清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准入制度”、“建立专业学位考核和评估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2],研究者对专业硕士的准入制度、培养目标、学位授予等环节进行了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针对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设置和考核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焦点。

《过程监测技术实践》作为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实践课程之一,涉及自下而上的一整套监测系统的构建:包括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基于网络或总线的数据通信、监控服务器的数据接收、存储、显示等功能,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涉及内容多且广,难度系数高,学生之间还存在较大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历差异。如果实践类型和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即使同学有学习兴趣也会由于畏难情绪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的全面培养。

本文针对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过程监测技术实践》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与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基于专业硕士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实践环节内容及考核评价方法的角度进行改革探讨。

二、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存在教学内容多与授课课时少的矛盾。该课程至少涉及四门本科课程,作为本科课程的总结和提高,仍有许多理论知识需要讲解。如何在32学时的时间内完成授课和实践内容,必须规划好授课和实践内容,并合理分配相应的课时。其次,由于不能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本科阶段选修了基础课程,造成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参差不齐。《过程监测技术实践》课程作为一门专业硕士走出校门去企业实践之前的实践课程,必须能针对不同实践基础和知识结构的同学提供不同的实践内容和平台,并有相应的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体系和标准。最后,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需要到企业实习半年,一般要求其所有课程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从而导致其学习非常紧张,课后难以保证有大量时间用于课程实践,因而要求课程实践内容不仅要完整还要紧凑,否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以上是在《过程监测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实践中所必须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教学内容及实践平台设计。针对课程教学中的上述问题,结合过程监测中的信号特点、通信方式和完成功能,采用抽象被监测对象,突出功能实质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设计。(1)数据采集模块。针对选课学生的不同知识结构,从MCS51、STM32和ARM处理器低、中、高三个层次介绍数据采集模块(含通信接口)的设计及其基本功能的编程实现。提供基于51单片机、ZigBee模块(51内核)、STM32和ARM9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据采集模块作为多样性实践平台选择,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兴趣和需求。(2)数据通信。主要介绍基于Modbus协议的RS-485通信、基于Zigbee的无线通信、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原理及其编程实现方法,这是目前在工业现场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种通信手段。(3)监控服务器系统。实时数据的接收、显示及存储是监控服务器系统最基本的三种功能。本部分重点介绍数据库的插入、查询等功能的实现方法。通过结合TCP/IP网络通信协议、数据实时显示程序示例,完成数据的实时接收、数据库存储等功能的编程实现。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教学方法探讨。《过程监测技术实践》作为专业硕士的一门核心实践课程,其目标即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理论转化应用的能力,因此采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是合理的选择。授课采用针对典型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选取典型工程项目,将该工程的应用背景、工况条件以及相关要求告诉学生;然后围绕如何搭建一个完整的过程监测系统这一目标,采用引导式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们根据实际工况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方案,然后再一起讨论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最后给出相应的编程实例。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选取的案例来源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对学生也有较强的说服力。

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各自所选硬件平台和编程实例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和完善。在源数据(数据采集模块获取)和结果显示平台(监控服务程序)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串口/网络通信调试助手等免费软件作为调试平台和人机界面,完成系统功能的编程、调试,为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工程转化搭建桥梁。

四、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

课程的考核成绩是对学生所付出努力的认可程度。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成绩,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进行再学习。因此,走好改革“最后一里路”也至关重要。

本课程以实践环节为主要考核目标,强调个体能力的考评。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构建并实现过程参量监测系统,根据前述不同的硬件平台,按照难易程度划分四个不同评分等级的实践项目。每个学生作为一个被考核对象,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相应等级的实践平台。该实践项目占总成绩的80%,并设定1.0、0.9、0.8、0.7作为相应的难度系数;第二部分是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课堂讨论、展示及发言等综合评定,该部分考核学生在平时课堂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占总成绩的10%;最后一部分是实践报告,主要论述在课程实践中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成果、不足之处,以及课程的意见建议等,该部分既能为每个学生精细打分提供依据,也能从学生那里获取对课程的反馈,教学相长,从而精益求精,使得该实践课程更加完善。

五、总结

采用以目标为导向、分级考核的教学模式,对于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有实质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领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22-27.

[2]符建云.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0-11.

Study of Teaching Reform on Professional Degree Program "Practice on Monitoring Technique of Process"

LIN Wei-guo,WU Zhen,WU Hai-y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China)

监理课程总结篇3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教师反馈;网络教育;英语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108-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22

一、引言

形成性评价由于对教学的良好反拨和激励作用,已经成为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或缺环节。在远程网络环境下,学生以自学为主,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机会较少,科学的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程学习重点,还可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

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环节是反馈,它曾被比喻为“学习的生命血液”(life blood of learning)。建构主义教学法认为,反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支持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邻近发展区(Zone ofProximal Development,ZPD)里取得进步。Hattie在分析87项有关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后发现,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教师反馈。另一个被广泛引用的研究是Black and Wiliam在1998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他们总结分析250项有关形成性评价和反馈的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与其他教学实验措施相比,反馈对学习过程发挥了持续的积极促进作用。

外语学习由于其特殊性(受语言环境和教师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反馈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Saito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期望获得教师的书面反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者还没有达到足够的语言水平来自己改错或者给同伴反馈。此外,由于身处在外语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者没有机会接触真实外语应用环境,而教师作为外语的熟练掌握者,其对学生的反馈显得尤为重要。

反馈对于远程语言学习者来说更为必要,因为学生无法如传统校园教育的那样可以随时获得教师对于其学习效果的评价,因此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书面反馈常常是其了解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没有得到教师对于其学习问题以及作业的及时反馈。

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形成性评价,同时对形成性评价的教师反馈的质量进行监控。形成性评价成绩在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中一般占到50%。课程书面作业是其形成性评价的最常见形式,要求教师批改并提供详细反馈。英国开发大学总部不仅培训地方辅导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反馈,同时监控辅导教师反馈的质量。

在我国英语网络教学中,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通常会组织对于辅导教师批改作业(尤其是作文类作业)的培训。培训内容融合作业批改标准的理解、实际作业评阅与反馈于一体。但是在日常教学中,鲜有高校监控教师提供的作业反馈质量。即使有高校抽查教师批改后的作业,但主要目的是检查教师判分是否公正,而非教师反馈的质量。上述教学现状与教师反馈在教与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Tang,Harrison&Fisher的有关网络环境下形成性评价反馈的研究发现,形成性评价反馈的内容、质量、数量以及模式因教师而异,与课程性质无关。对于同一科作业,不同的教师提供的形成性评价反馈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据此,为保障远程教学质量,提高形成性评价反馈质量势在必行。

那么何种形成性评价反馈对于学生最有帮助?Gibbs&Simpson指出了有效反馈的七大原则:反馈内容应充分和具体、反馈的频次高;反馈及时,有助于学生提高和进步;反馈关注于学习,而非分数或者学生本身:反馈内容紧扣作业目的以及评分标准;反馈的语言能够被学生所理解;反馈被学生所接受和关注;学生能利用反馈来改进自己的作业或者学习。Morgan&O'Reilly指出反馈应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Juwah et al认为反馈应该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并能够激励学生。Hyland有关远程学习者对于有效教师反馈的调研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上述研究提出的有效反馈原则为监控反馈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在国内,虽然形成性评价的促学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一线教师也日益关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反馈以及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监控教师反馈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却鲜有研究涉及。本文介绍并评估在北外网院开展的一项旨在提高形成性评价反馈质量的教学实验,分析启示,以期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二、提高形成性评价反馈质量的教学实验

1.实验情境

实验课程是北外网院第三学年的项目设计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包括一名教师指导8名至10名学生完成从项目选题、分析、论证、策划到撰写项目设计书的过程。课程分为三个方向:英语教育、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课程考核采取两次书面作业的形式,第一次书面作业是项目选题和论证,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第二次作业是项目设计,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每次作业有两次提交机会,第一次提交不合格之后,允许第二次提交。图1为该课程的学生作业平台界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在规定日期前提交作业,查看成绩和作业反馈。课程辅导的内容为两次作业,辅导的形式由师生商量而定,包括面授、邮件或者电话沟通等形式。教师通过网上学习平台查看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给予学生评分和详细反馈。

2.实验干预

旨在提高形成性评价反馈的教学实验采取教师培训的形式,具体包含以下内容:(1)布置和指导教师阅读有关形成性评价和反馈的文献;(2)指导实验教师对阅读文献进行反思并组织在线讨论;(3)对实验教师反馈的抽查和反馈。由于篇幅关系,本文聚焦于教师培训的第三项干预措施,即对实验教师反馈的抽查和反馈。通过对教师已经评阅过的作业进行网上抽查和反馈的方式,通过实例来指导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有效反馈,同时确保作业评分的公平和公正。参与实验的教师为北外网院负责项目设计课程的部分教师,共24名,其中教育方向2名,翻译方向8名,商务方向14名,均来自该学院的各地学习中心。教龄从5年到25年不等,实验的时间为一学期。抽查

对实验教师反馈的和反馈主要是针对教师批改的项目设计课程的第一次作业来开展的,从实验教师中随机抽取了3份批改后的作业进行监控,监控的作业总数为64份。在实验教师的反馈被监控之前,他们都已经完成相关文献阅读并正在参与论坛中相关主题的讨论。因此在其反馈被抽查之前,实验教师在理论上已经了解到有效反馈的内涵以及如何提供有效反馈。

监控是由网院总部的课程专家组实施,专家组由该课程的总部三位主讲教师和本文作者(研究者)组成。在项目开始之前,课程专家组先进行了试监控,目的在于熟悉流程,同时制定监控标准(见表1,项目设计课程的作业反馈监控表示例)。作业反馈监控表分为以下三部分:监控者对实验教师评分和反馈的总体评价、对反馈的细致维度评价以及补充的文字评论。监控表的设计参照Gibbs&Simpson,Morgan&O'Reilly和Juwah et al提出的有效反馈的原则,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作业反馈监控表的核心要素,同时结合项目设计课程的特点以及课程专家组试监控的结果,从反馈是否包括作文的思想内容、连贯度、语言风格以及是否指出主要问题以及给出修改提高建议等10个维度评价教师反馈。

对教师反馈监控后的结果分为三个监控级别:A级、B级和C级。A级表示最高监控级别,在这种情况下3份作业将被监控。在监控之后,实验教师收到:(1)总体反馈,即填写完整的教师反馈监控表(2)主讲教师对于其批改后的3份作业详细的文中反馈。

反馈监控的操作程序如图2所示。图2中三个黑体部分是三个重要阶段。监控结果的初步审核是反馈抽查中的重要环节,如果专家组觉得监控结果有问题,会重新审核。

3.研究方法

在本教学实验中,作者运用问卷和访谈来调查实验教师对于抽查和监控的反馈。收回有效问卷23份。之后随机访谈其中的6位教师。问卷主要聚焦总部反馈对于教师的影响。访谈采取开放形式的,具体了解教师对于教学实验的看法和感受。

三、监控实例以及实验结果

本节先以某位实验教师的作业反馈监控表为例,详解监控者的反馈,然后根据教师调查问卷和访谈数据来报告实验结果。

1.监控实例

表1为主讲教师对于项目设计课程的教育学方向一位教师的作业反馈的监控情况。从图1中可以看出,监控者认为该教师打分偏宽松,提供的反馈总体不是十分令人满意(例如,抽查的三位学生中有两位学生的反馈不合格)。

从评估反馈质量的10个维度评价标准来看,监控者认为该教师的反馈侧重语言方面,而且比较宽泛,不是很具体。另外虽然教师反馈指出了问题,但是没有提出如何修改以及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在“评论”中,监控者肯定了辅导教师批改作业的勤勉工作态度,同时指出反馈的目的不仅仅是扣分,而是要帮助学生修改和提高。因此,具体、重点突出的反馈将对学生的帮助更大。即使作业得了高分,也应提供学生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在三份抽查后的作业中,主讲教师在文中详细指出了该教师在反馈中存在的问题。

2.实验结果

共有23名教师完成了问卷调查。91.3%(21名教师)认为监控有助于自己认识什么是有效的反馈,90.92%的老师认为监控帮助自己认识到评阅时的不足之处,82%的教师认为监控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82.61%的教师意识到反馈在学生修改作业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致力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反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教师反馈的监控取得了成效,通过点评辅导教师的反馈,主讲教师从实例中帮助教师领会到什么是有效的反馈。其次,针对以往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对于教师反馈利用不够的情况,在本教学实验过程中,为使学生关注并在修改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师反馈,倡导了预免性评价(preemptive assessment),要求教师在学生修改作业的过程中提供评价。

6位教师接受了访谈,除其中一位教师之外(在学生修改过程中提供过反馈,因此被抽查的时候反馈很少,因此对总部抽查的结果不满),其他5位教师对于反馈的抽查非常满意。以下摘录教师的一些感受。

看了你们对我作业反馈的抽查修改情况,深有感触。你们指出,我的反馈太泛,不具体;反馈缺乏能够使学生得到有效提高的意见;反馈的评估价值大,但是对学生的帮助和提高作用不是很大。的确是这样。其实我们给自己学校的学生的作业也只是一个大概的看法,没有针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下次作业争取按照你们要求去做,只是要花很多很多很多时间了。谢谢指导!(这位教师是通过邮件发来的)(教师A)

我认为这种做法(指的是对教师反馈的抽查)很好,给教师压力。我每次抽查到都被提供了详细的反馈,真是让我受益。(教师B)

另一位教师认为,为保证远程教学质量,这种对教师反馈的抽查应该是常规工作。

对教师反馈的反馈应该是常规工作。咱们的老师大多数都是兼职的,不同的教学背景和教学能力,因此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网络环境下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有些困难,现在你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我觉得很好。对于辅导教师来说,总部要求越严格,他们的表现也就越好。如果你们不监控,大家也会懈怠(这也是人之常情)。(教师C)

有辅导教师在访谈中认为,应该在抽查环节中增加一项监控者与实验教师的沟通,

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师批改后的作业进行抽查,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辅导教师很有帮助,尤其是年轻的辅导教师很有帮助。我同时建议担任监控的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之间应该有沟通,有时候辅导教师的打分是有自己理由的,辅导教师应有权利解释自己评分和反馈的理由,因此我认为应该在两者之间有沟通。(教师D)

综上所述,实验教师对于抽查反馈的教学实验的感受是积极的,他们觉得从反馈中学习,自身的专业素质获得了提高,同时提出今后改进意见,如在远程教学中对于评价反馈的监控应该是常规工作以及提出希望加强总部专家组与被监控教师之间的沟通等,这些意见对于优化形成性评价反馈监控流程、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的监控机制(包括监控标准和监控流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讨论和结语

实验效果不仅体现在实验教师对反馈作用的认识上,而且也体现在其实际行动上。后续研究表明,得到网院总部反馈的实验教师在第二次作业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更高质量的反馈,而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师反馈的感受是积极肯定的。目前这种基于网络的反馈监控机制在北外网院英语专业的《项目设计》课程实施多年,学生的反馈良好,保证和提高了远程教学质量。

本实验通过对教师提供的反馈进行点评和反馈,让教师在实践中领会到有效反馈内涵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此做法收到的效果远远超出了前面两项教学培训措施,再次验证了在教师培训中开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必要性。

监理课程总结篇4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应该属于总结类的文章,与一般的总结类文章差不多。但也有独特的特点,是职称评审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委评价自己的重要依据,也是自己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任职以来重要经验总结。总结写得好不好,影响到专家对你的评价,也会影响到自己能不能通过。所以写好专业技术总结很重要。

如何写?

一是先简要介绍自己是基本情况,如现任职称、任职时间、毕业学校、政治面貌、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担任那些社会职务。

二是自己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三是详细地叙述自己任职以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即主持那些课题,课题进展,有那些创新,取得那些突破,通过那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

四是发表那些论文。五是获得的奖励。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总结(评职工作总结)_监理工程师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自2002年10月被评为助理工程师以来,本人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业务上尽心尽力完成了各项工作,特别是经过五年的项目实践锻炼,自己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项目监理过程中,狠抓工程质量管理,积极参与项目的安全管理及监理资料的收集管理。从各方面不同角度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在工程监理期间参与了施工项目的所有工程的图纸会审,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各种安全方案的审查,进行项目监理资料的收集和归档,配合领导解决项目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等。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以上几个项目的实践锻炼,对工程施工监督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就以上几个工程谈谈个人的工作历程。

一、从工程刚开工,我首先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一起进行图纸会审,并提出施工中需要与设计协商的问题,为日后施工监理奠定了基础。

六、加强项目监理资料的管理,监理质量的好坏,监理资料也至关重要,在监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力争及时、有效、可追溯,并且要求资料必须齐全,整理存放有序,为工程的质量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

七、加强与各有关单位的联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由于工程监理的工作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市质监站、市安监站等多个单位,为了搞好监理工作,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在与各单位联系中认真按照职业道德,以谦虚和谨慎的态度积极与各方沟通,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同时也提高的我个人的处事能力。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近年来我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如监理工程师培训,总监理工程师培训,见证取样培训和公司年底组织的各种培训,考核优良,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通过在现场的施工监理的锻炼,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奋力拼搏,努力刻苦的钻研业务知识,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今后更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总结(评职工作总结)_语文教师评职个人总结

我叫××*,是河北××中学语文教师。19××年××××××*学校毕业,19××年调入××中学工作至今。工作以来,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受到上级机关、领导、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年,我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年来,我尽职尽责,既给年轻老师做榜样,同时又向高级教师学习,教学水平与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德能勤绩四方面达到了高级教师的要求标准。现将我的工作表现总结如下:

一、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认真学书记关于教学工作的讲话,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注意在实践中改正自己的缺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我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注意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工作的能力。多年的政治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使我越来越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关注国家兴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干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的表现,就是在尽一个公民的职责。

二、研究教学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努力做到“学高为师”。

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是“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教育理念中,我恪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原则。因此,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出色地完成“六认真”工作,在教学中我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

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是第一位的,我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我非常重视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的转化工作,实际工作中,并不限于对他们进行知识性的辅导,我更重视对他们学习思想、学习态度的辅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我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从而使他们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我还加强与同事交流,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有疑必问。在每个教学单元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博采众家之长,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2005年-2008年我所教的两个班,××*班我担任班主任,这是实验班,学生学习主动性较高,上课时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畏惧竞争,存在着想赢怕输的思想,因此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个别同学甚至抄作业。对此,我在班里提倡认真、求实的学风。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竞争意识和必胜的信心,我们开展了多种竞赛活动,大家互相鼓励,互相鞭策,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2008年高考中,这个班取得了优异成绩。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总结(评职工作总结)_小学教师评职称专业技术总结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本人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恪守职业道德,情操高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在一切场合都为人师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从1999年至今,本人一直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兼任数学教研组组长。能积极配合学校教导处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潜心教研,锐意教改。本组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数学科目一直成为我校的优势科目。在教学上,我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深钻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合理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讲精练,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反对题海战术。加强培优补差,对于数学方面的特长生,要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这些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课外辅导,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也能学好数学。从而使整个班级数学成绩逐步上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所带的毕业班的数学成绩年年居全处前茅,特别是近三年都名列第一。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也笔耕不辍,撰写了多篇有创新意识的教研、教改论文在校内和处内交流,自觉地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多次参加处内的数学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课比赛并获奖。

监理课程总结篇5

关键词:高职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员;职业能力培养定位;培养模式及教学探索

作者简介:胡洋(1960-),女,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和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监理和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101-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在这个办学方针的指导下,高职建设工程监理专业教学强调以满足用人企业对监理人员的要求为宗旨,以强化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要求教学培养模式必须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职业能力强的技能型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员。

一、监理人员职业能力培养定位

用人单位把对学生监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放在首位,普遍需求能力型工程监理人员。建设工程监理人员的培养包括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工程监理人员除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外,职业能力的培养定位或目标包括学生专项基础能力、综合实务能力、毕业顶岗能力的培养:

(一)专项基础能力

1.擅读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等识读能力。

2.能计算:一般结构计算、施工计算、基础计算、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能力。

3.懂技术: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监理员工作程序、建筑材料选用;具有主要工种的操作能力,熟悉施工工艺,加强工序管理的能力。

4.会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编审、安全施工管理。

(二)综合实务能力

高职教育强调方法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及综合实务能力的培养。

(三)毕业顶岗能力

监理员是监理工作的一线人员,要求的知识体系应该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围绕这条主线来加强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习监理专业知识,构建监理知识结构,应使他们具有知识更新、技术创新、与人合作、协调施工现场各方面关系的能力。

二、监理人员培养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制定培养方案

根据“能力型”工程监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需要,构建了“能力型”工程监理人员培养方案即“2+0.5+0.5”人员培养方案:

第一,用2年时间培养学生专项能力: 培养学生熟悉各类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监理规范、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具有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具有工程施工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控制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一般质量缺陷的能力。

第二,用半年时间培养学生监理综合实务能力。实行真实工程模拟,现场情境验证。

第三,用半年时间培养学生毕业顶岗能力,实行顶岗实践。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课时安排上,要保证理论与实践课时有合适的比例。一般说来,主要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第五学期的校内综合实践课上,将一套完整的高层施工图纸划分为四个专用周,由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按土建实训、施工图识读(含翻样)能力、高层建筑专项施工方案设计、监理综合实务模拟能力以及施工方案的灵活性、监理员操作的技能技巧等四个模块进行教学模拟指导,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体系

按能力项目设定实训项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部分能力项目训练通过一个工程项目管理来贯穿,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整个实践过程称为“项目教学法”,实施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使职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紧扣,实现“就业就能顶岗”所需的职业能力总目标。实践教学分为五部分内容:专业教育和认识学习;专项综合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与综合练习;工程项目管理为对象的综合训练与实务模拟;施工管理资料等。其中第四部分结合实训与实务模拟通过精心选择一套高层建筑施工图纸资料,以该工程项目作为线贯穿,从施工图识读与翻样,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到施工组织设计,到最后进行监理实务模拟,强化培养学生监理的综合能力。及时吸收新技术、新工艺、监理规范、新标准充实和更改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

(四)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以骨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与监理公司、建筑技术咨询公司、科研设计院、造价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等企业加强合作,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形成具有多元化组成的课程组教师团队;在发挥专业教师团队在课程建设中作用的同时,努力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

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开发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合作编写整体内容分模块、模块内部设项目的“多项目、活模块”工学结合教材及课件、实训指导书等材料。

针对建设行业和建筑产品特点,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构建。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技能形成规律,设计教学进程和教学要求。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做到核心课程要有一半内容在现场或者模拟现场进行教学。改革各类课程和实习实训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考核。

改革评价方式,实现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继续坚持“应知+应会”的考核方式,增加过程考核;校外评价以企业评价为主,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制定对应的核心课程的评价标准,并组织对学生的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

2.完善课程体系。在行业、企业、毕业生、业内教育专家、专业教师五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下,根据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定位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开发建设工程监理专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形成体现工学结合、实境教学的完善的课程体系。结合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及能力模块实施课程整合,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和定岗实习的力度,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校企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校外实训

以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市建筑技术监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学生们在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耐心指导下参加了砖混、框架结构工程监理工作,从事现场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合同管理等工作。事实证明,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非常有效的措施。在进行监理专业人员实训时,学生们了解、熟悉、掌握了以下监理工作内容:

1.进驻施工现场了解建设项目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各主体的目标是什么,职责是什么,与项目外部有何关联,内部如何协调,监理工作范围、内容,如何开展监理工作,监理工作依据的掌握运用。

2.监理人员岗位的设置及工作职责如何划分,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监理工程师代表、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各自职责是什么。

3.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由谁编写,谁审核,如何执行。

4.第一次工地例会的程序、内容,要明确:参建各方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建立联系方式,业主方宣布委托的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简介“四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监理工作程序、方法与措施,往来函件的收发流程,监理与施工表格等交底。

5.熟悉了施工图,为事前控制作准备,为图纸会审作准备。

6.能较熟练地操作测量仪器,做好土方方量测量准备,同时为校核施工方的平面坐标及轴线、室内外标高进行仪器实际操作,熟悉测量规范,知道允许误差值。

7.熟悉了施工图纸,熟悉钢筋规范(特别是11G101图集),能够及时对钢筋加工、安装进行检查,可及时指出缺陷。

8.熟悉了解建筑材料的检测必要性和重要性,熟悉主要材料的见证取样检测程序、品种、数量、取样规则等,如钢筋、砼、水泥、焊接(搭接焊、电渣压力对焊、闪光对焊)、防水材料、砖等。

9.监理工作日记应如何填写,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些要记录,哪些可不记录,监理月报如何编写,是否应插入影像内容等。

10.监理旁站的内涵是什么,有何意义,应旁站哪些工序、部位,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处理,向谁报告。砼浇捣旁站时注意什么,如钢筋间距,有效高度。砼浇捣顺序,振捣方式,模板、支撑的稳定状况等。

11.监理通知、联系单发出的对象,即什么事件该发通知还是联系单。监理报验单与检验批施工资料有哪些,如何填写,签字人该是谁,其内容是否与实际相同。

12.安全有关知识,巡视检测施工现场是否存在安全危险源,应如何消除;施工过程是否有不安全的操作,如何提出(口头、书面),如何报告,采用何种方法。

13.现场签证:无论何种事项必须以事实为据,必须实测实量,必须清楚是否该签,即该不该,签证有哪些程序,几人到场,如何量测,事前有何说法(联系单、方案等),为什么要签。

14.进度如何控制,熟悉进度网络图,特别必须熟悉进度横道图,以此了解并掌握工期索赔,经济索赔的关系。

15.关于协调:与业主应如何协调,与施工方应如何协调,与政府有关部门应如何协调,与施工作业人员应如何协调;

16.合同内容(监理合同、施工合同),了解并熟悉分包的法律规定及分包的对象与责任,如何报验等。

三、结束语

建设工程监理是一项既宏观又微观、复杂又烦琐的工作,其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基本知识,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协作精神。我们培养的建设工程监理人员要努力成为一个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善协调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抓住我国建设监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有利时机,结合各学院特点和专业优势,不断探索高职建设工程监理人员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培养出社会急需的职业能力过硬的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员。

监理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运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36-02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理论研究,自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扩招以来,一直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教学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此,各高校普遍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研究,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与保障机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经历了“98方案”、“05方案”最重要的教学改革调整期,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更高要求。在教学基本框架调整和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之后,思想政治课教学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成为改革主题,彰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在高等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各高校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主要依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有序管理,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将培养目标夯实到每门思想政治课程和每个教学环节中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的运行,主要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制度、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及教师激励等多个监控环节。

一、逐步加强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建设

为了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规范教学主要环节与教学过程,由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组成对教学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校级监控主要由学校教务处执行,主要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政策依据、制度保证及教学管理全过程的主要环节规范,督促、指导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和落实。二级学院教学监控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首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机构组成,成立由教学院长与教研室主任为主要成员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这是基本教学活动安排(包括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研究和教学过程监控的基本单位,从课程教学角度负责确定制订(修订)教学计划,改进课程体系,完善、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与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掌握日常教学进度、教学计划的实际执行及学生反馈等情况,加以监督与调控。其次,学生信息员队伍。在每个专业的学生中,选择部分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学生信息员,定期向教办汇报教师教学情况,作为学生评教的补充和参考。学生评教制度与学生信息员制度,针对每门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侧重于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效果。再次,成立由学院领导班子与部分资深教授(名师)构成的教学评价委员会,负责指导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和落实,指导课程建设,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督促检查专业日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与专业规范化建设。最后,常设教学督导员,由学院负责教务与考务工作的教师组成,配合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展开工作。日常教学活动以抽查为主,汇总教学信息、实施情况和反馈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学检查与督导。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的内容

(一)完善教学规章制度

二级学院在严格执行学校教务处制定的相关教学指导文件的同时,要根据本学院教学基本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这些教学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应涵盖课程建设、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做到教学过程中有章可循,为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也要涵盖学院教师岗位责任制、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集体备课(听课)制度、试讲制度及档案保管制度等。

(二)制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为了客观、准确地监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制定各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包括理论课程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践课程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课程成绩考核教学工作标准等。二级学院依据学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也应相继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例如,教学准备质量标准、理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及考试质量标准等。

(三)坚持不懈,抓日常教学环节监控

1.理论教学环节的监控与运行。理论教学环节的监控,主要是指每学期学校督导组及学院领导随机听课及教师间相互听课与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常规检查几个部分。督导组随机听课,主要检查授课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教学文件准备情况、教师与学生交流,及时总结,向教务处反馈信息。学院领导班子长期以来严格执行听课制度,每位领导至少每个学期要听6节课次。

期初教学检查主要监控教学准备及教学秩序情况。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在开学前两周抽查本学期教师的教案和上学期试卷与毕业论文归档情况;学院主要在开学初检查教师到位、教材配备、实践教学准备、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再次核对、教案、教学日历、实践大纲和教学大纲等教学材料的准备情况;教研室召开期初教学工作会议,制订本学期主要教研活动计划,安排集体备课时间段,核对教学日历进度安排是否与大纲相符,对新聘任、新开课教师,教研室和院系会组织听课和考核。

期中教学检点监控课堂理论教学的运转与质量跟踪,涉及教学与授课计划的执行、教研活动的开展与教改方案的落实,教学文件是否规范,作业与实践报告是否批改等。同时,学院会组织教学督导员核查教师调停课和教学事故等情况。

除此之外,各教研室会组织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教学经验,也会相互审查授课教师教学进度是否与教学日历相符、教学内容是否与大纲相符、教学方法是否使用得当等与教学相关的项目。同时,由学生副书记与辅导员牵头,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下发教学质量学生调查问卷,了解掌握每门课程前半段学生学习情况,听取课程教学的意见。然后,集中听课意见和学生反馈意见,研究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

期末教学检查主要是在每学期末,院系、教研室会进行教学效果鉴定,核查全学期调停课情况,期末考试命题情况,期末试卷批阅、分析工作完成情况,教学工作材料整理归档情况,检查及总结本学期教师、领导干部听课情况。同时,也会组织学生的评教活动。

2.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及其现状。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以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原则,实践活动搞得扎扎实实,形成一定的规模与独特的实践环节运作模式,相关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学生喜欢,基地也欢迎。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监控,不仅对理论课也要对实践教学进行严格监控,弥补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不足。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等相关文件,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性措施,应严格执行。

三、信息反馈与整改措施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只有实现闭环质量监控,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与监督作用。二级学院应建立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和跟踪整改机制。

学校对进行课堂教学检查、试卷检查、实践教学检查等均会及时地给出书面反馈意见,学院应在第一时间将检查信息反馈给系主任和每位教师,对做得好的教师及时表扬,对出现问题的教师适时提醒与批评,根据学校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做出相应的具体整改。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授课教师要完成相应试卷分析、实践教学活动总结,总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实际教学计划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研讨是否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等问题,授课教师要提出方案,经教研室研讨后,交由院专业指导小组审核评估,经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施行。

特别是近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高校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在新的教育改革时期,适时转型,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定位,这要求高校教师和学生要改变传统人才观,彻底改变重专业课轻基础课、重专才轻通才、重知识轻创造、重学问轻能力等教育观念,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思想。这种转化的实现,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便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时获得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环节和工作状态的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准确客观的监控、评判与调整,以有效的手段约束和激励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持续提高,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进一步系统化、合理化和科学化,实现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白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的思考[J].甘肃政法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2]陈牛则.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探讨[J].职教通讯,2007,(04).

[3]陈玉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8.

[4]陈湘涛.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监理课程总结篇7

一、高校监考布置流程

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布置监考是教务部门及二级院系每学期期末的重要工作之一。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本科教学工作实行了二级管理,监考布置由教务处及二级院系合作完成,监考布置的过程如图1所示。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其过程分别为摘要:

1、若课程为考查课,则在课程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到教务科填写监考通知单,教师指定考试时间,由教务科布置考试教室;之后,任课教师将监考通知单送达任务班级所在院系教务办公室,并由教务员根据监考时间布置本院系教师进行监考,并通知本系监考教师。

2、若课程为考试课,则由教务处统一布置考试。首先教务处布置考试课的时间、地点,并指定任务教师监考,之后,由各二级院系教务员根据教务处填写的初稿,布置本学院教师监考本系学生的考试,经教务部门汇总形成最终考试布置,并下发各学院通知教师。

二、监考布置中存在的新问题

在高校监考布置过程中,各二级学院教务员在布置本院系教师进行监考时,需要考虑到以下新问题摘要:

1、要参照教师的课表,不能和教师的上课时间冲突;

2、由于监考大都在临潼校区,监考最好能够布置当天有教学任务的教师,这样既方便了教师,也可以减少学校班车压力;

3、在布置监考时,要保证每学年各位教师监考次数大致相当;

4、对于年龄较大的老教师,要进行照顾,尽量少布置或者不布置监考,另外,也要考虑到教师因其它一些原因无法监考的情况。

因此,每布置一名教师的监考,教务员需要对照教务处的监考通知单(或者监考布置初稿)、教师课表、校历、监考次数统计表,甚至查找教师个人年龄的信息表。假如仅仅布置几名监考教师,这样的工作量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由于监考布置是每一学期都要面对的,而且都要布置大量的教师,为此,依据现有资源,开发二级学院使用的监考布置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三、监考布置系统的需求分析

根据图1监考布置的流程,以及二级院系教务员进行监考布置的需要进行总结,对于监考布置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满足以下功能或要求摘要:

1、该系统要能够根据制定的选择监考教师规则,选定出符合条件的教师,供教务员布置教师时进行选择;

2、考虑到部分符合教师可能会临时有事无法参加监考,查询到的教师要有一定的裕量,确保在必要时进行替换;

3、考虑到每学期开课时间及周次不同,系统应该能够将每学期的校历布置录入数据库中,以保证查询条件监考日期和教师上课起止周次的匹配;

4、系统应该具有数据添加功能,用于添加新教师信息、教学任务信息等;

5、为了应对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的变更,系统应该具有教学任务变更的功能,及时更新数据库,避免因教师教学任务变更带来的冲突;

6、考虑到部分教师因非凡情况,一学期或一学年不能布置监考的,系统应该可以对其进行标记,以在筛选时将其排除在外。

四、系统设计和实现

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通过对监考布置系统的需求分析,确定该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1)教师信息维护。该模块主要用于增加或者删除教师、修改教师信息等操作;

(2)校历设置。该部分用于设置每学期的校历,使之和具体日期相互对应,以保证查询条件监考日期和教师上课起止周次的匹配;

(3)教学任务维护。该模块包含教学任务导入、手动录入及教学任务变更等功能;

(4)人员照顾设置。用于标记需要照顾人员,设置可以布置监考教师的最大年龄等限制条件;

(5)监考布置。该模块为该系统的主体部分,用于选定符合条件的教师,并布置监考任务;

(6)报表输出及帮助。报表输出用于对布置的监考进行统计,并输出监考次数报表;帮助部分提供该系统的操作指南,以帮助新用户了解系统的具体操作。

2、监考教师的选择

在图2所示监考布置系统中,监考布置部分是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实现过程中,要考虑如何最优的选择监考教师。通过对实际工作的总结,我们筛选得到4个条件,如表1所示,将它们的不同组合作为查询选择监考教师的依据。

选择监考教师的流程如图3所示。查询系统首先根据确定的监考时间和人数需求,按照4个查询条件全部满足的情况进行查询,若查询结果非空,且能够保证监考人数需求,则查询结束,并输出查询结果;若不能够满足需求,则减少优先级最低的查询条件d,按照查询条件aubuc进行重行查询,直至查询得到满足需求人数的结果。

运行该系统进行监考教师布置,运行结果如图4所示。在该结果中,显示了查询得到的监考教师的姓名、监考次数,选择教师后,可以在左侧查询该教师的具体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信息,以便监考布置人员进一步选择。

监理课程总结篇8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监控组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基于此,我校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并积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行之有效的教学监控措施,实施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有力地促进和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系:(基本思路)

1、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

2、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3、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3)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4、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1)教学研究制度(2)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3)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4)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1、教学质量意识的强化。

结合专题及事例,渗透并树立教师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达成共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加强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A、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B、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C、全程性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我校制定的《教学规程》指明了各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3、教学质量的检查。“四结合”

A、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B、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C、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D、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4、教学质量的评价。“三结合”

A、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C、与教师学期评价相结合。

5、教学质量的分析。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

6、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

(1)一级监控DD教导处

教导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

A、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师资培训。

B、定期(期初、中、末)检查或通过网络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有特色的和不足的及时总结。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C、每学期定期(单元练习、期中检测和期末考试)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于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D、继续开展定量性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各教研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要加强,新老教师也要互相听课)

E、每月1次教学质量分析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F、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量、批改情况。

(2)二级监控DD教研组

教研组是中枢及骨干力量,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

A、组织制定本教研组的各种教学进度与计划,并监控执行。

B、加强教研组的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2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

C、由教研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出基本练习题,对本年级后进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D、教研组长负责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记录及时、有效果。

E、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与检查。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教师的备课、作业情况,要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

(3)三级监控DD教师自我监控

教师是具体执行、操作者,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A、加强质量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

B、遵循《教学规程》对教学各环节中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C、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类培训。

监理课程总结篇9

论文摘要:论述了中职学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内容,提出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几点建议,着重论述了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各种制度。

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屠的不断提高.是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质量舱控足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综合学校符部门和所有成员的力嚣.使学校各组成部分既有分工又相互协作.共同履行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责下面就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所"展的工作谈谈存教学质蛀监控体系建设方面的看法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1)质龟标准完善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教育质量标准缺乏:教育贡量标准不成体系:教育质撼标准舍本求末、失之偏颇、(2)质量临控缺乏有效性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偏重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监控.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缺少监控措施其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理论教学较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职业能力培养则缺乏强有力的保障(3)缺少简明而健全的“质量记录”信息由于对完善的质埴监控体系缺乏认识.教学部¨往往对收集、保留哪些“质量证凭”资料缺乏统筹规划.

不能形成对质埴的有效保障构建数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1)教学雁量监控体系是中职教育大众化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伴随着中职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出现了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下滑、就业难等问题。这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有鉴于此.上级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2)教学质屠监控体系建设是完善中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工作质量的结果和反映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工作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线在大众化教育形势下.巾职教育急需建与学校定位相吻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质量标准而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在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保障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行.保障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的正常工作.使整个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领导与督导听课制度由学校领导、教务科长、教学部主任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开展开课资格认定、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制定学校领导及督导听课制度,校长、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听课5次以上.教务科长及各部主任每月至少听课2次以上通过听课.当场对任课教师进行评课打分.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提出改进意见该项打分结果纳入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总分.占20%的权重。

教学运行检查制度我校的教学运行管理建立了以教务科牵头、各教学部协同的常规抽检制度,每周对教学秩序、教学安排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月以通报形式向全校.对教学事故、教学差错及时处理.并在年度考核中与绩效工资挂钩、每学期以教学检查周的形式进行教学大检查:一是对各教学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加大课堂教学巡查.重点检查教学秩序:i是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听取师生意见检查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最后将检查汇总结果向全校通报,并宣传先进、鞭策后进。

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学校设立教学奖励基金.对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的教师给予奖励每年度评选优秀教师并予奖励:对参加教学课件大赛、基本功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和集体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种技能竞赛活动的给予重奖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钻研业务、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考试制度考试既是对教学质量高低的一种检验.又是对教学的一种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依据.必须认真对待。为了加强对考试的管理.根据教学大纲.学校教务科做好每学期的教学质量测查工作.做到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各科试卷规范管理.严格把关.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差错。测查工作应井然有序,保证监测成绩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校领导则应对各科检测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定期召开教学部主任、教师参加的质量监控研究会。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评教制度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建立了学生学习信息反馈中心和教学信息员队伍每个学期在期末结课的前一周.由教务科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育人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作出客观评价每个教师该项得分占年度教学质量评价得分的4o%.以此确定年度优秀教师的人选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审批制度学校通过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规范、稳定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如工作会议记录、检查记录、通报、工作安排、教师学期工作任务书等管理文件资料的审核归档制度,调代课单、课程表、教学进程表、学科成绩表、批改试卷等实行严格的审批签字制度.为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证实验过程的量化监控实验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因此.实验教学应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就要把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措施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使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不会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要制定实验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严格进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要构建符合学校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监控的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

全员性原则培养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人人都是质量监控系统中的一分子.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务科是核心.教学部和教师是基础和保证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和条件等.还与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校、教务科、教研室和教学部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不是靠最后的评价检查出来的。因此.质量监控系统应能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循环的监控过程。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议要明确教学质量与监控的关系在学校工作中.教学质量与监控始终是教学管理工作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监控是一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等级制评价的情况下.必须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和方式.淡化监控者与被监控者之间的界线.树立全员质量监控的观念.使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消除对立、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监控的作用从单纯的监督、检查、评价向导向、激励、改进的方向发展。

应准确把握监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应进一步探讨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有关教学思路设计方面的指标引入监控体系.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每个主讲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应用某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式。

在监控中应注意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量方法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中有其弊端:一是对共性的评价限制了教师不同个性、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二是评价标准和权重的确定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三是表格化的评价观察不到活生生的课堂教学事实.量化的评价结果缺乏对教师课堂教学本质上、深层次的指导因此.仅按评价结果来判断教学质量的优劣也不妥当。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克认为.评价者在评价中应该牺牲某些测量上的准确性.来换取评价中的有效性而评价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方法的应用。近年来,教学监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强调监控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在评价方法上则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强调定性方法在监控结果中的运用.因为定性方法更有利于明确地肯定成绩、说明问题.指出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监理课程总结篇10

关键词:卓越计划;课程群;教学改革;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33-02

“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于2009年12月由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计划”的目的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工程应用技术人才,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优秀的后备工程师。我校的“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群”建设是将《水分析化学》、《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与水分析实验》三门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配置,目的是优化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就“卓越计划”下“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群”建设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一、整合与培养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的教师都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绝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经验,给“卓越计划”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师资队伍中教师是否具有工程背景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群”建设中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对师资队伍进行了整合。我们的教学队伍有6人组成,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见图1和图2。

本教学团队师资结构及职称合理。在授课安排中,根据课程群中各课程的特点和授课教师的特长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调整。《水分析化学》这本门由于原理性较强,计算推导内容较多,由副教授和讲师主讲;《环境监测》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由两名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主讲;《环境监测与水分析实验》课程是课程群中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是学生在学完《水分析化学》和《环境监测》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安排了两名高级工程师和两名工程师担任主讲。在教学过程中,老中青结合,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学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学习,鼓励青年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比赛,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的教学研讨会,及时掌握学科的发展动向,学习其他高校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近三年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团队的教学水平总体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环境监测》和《水分析化学》这两门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两门基础必修课程,《水分析化学》主要涉及环境分析方法体系,而《环境监测》则依赖于环境分析方法,课程群建设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大课程的布局对《环境监测》和《水分析化学》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规划设计,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归纳浓缩,删除两门课程中重复及陈旧的内容,教师在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使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贯通、有机地融合。两门课程前后衔接,由自然科学领域逐步过渡到工程科学领域。在教学方法上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亲自动力实践。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抽象变为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工程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群建设中为了强化实践环节,把《水分析化学》和《环境监测》课程中原有的课程实验重新定位,开设了《环境监测与水分析化学实验》独立的实验课程,并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为了强化学生规范性实验操作,设立了“玻璃仪器的使用与洗涤”、“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根据校园周边环境,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课程教学方法上为了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将实验课程分为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两部分,课内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课外实验则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实验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对实验结果结合环境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教学过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摸索的复杂过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改进,可以更好地完成“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群”内各课程的教学任务,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实践课程的强化,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竟争力。

参考文献:

[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EB/OL].网易新闻,2010-04-19.

[2]王励申.浅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1,38(7):215-216.

[3]邓双喜.高校教学过程和谐性的缺失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217(7):86-87.

[4]李英柳,严文瑶.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8):56-57.

[5]柴育红,严文瑶.环境监测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0,(14):155-156.

[6]牛显春,周建敏,陈海芹.卓越工程师培养下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2011,38(8):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