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材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13:43: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英语教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中英语教材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英语教材;跨文化意识;文化学得

文化以语言为基础。语言是我们借以规范我们的社会生活的最主要的手段。每当语言用于交流语境中,它就在多方面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过去的英语教材内容更多关注语言形式,而不关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在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阶段,由教育部在2001年制订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特别强调交际能力。正如“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为了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流,我们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涉及到许多文化内容以及其中外文化差异,这就必然需要我们的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以下是笔者针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03、2006、2007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一至二册(上、下)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对中外文化的学得途径。

一、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含义

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谈到语言与文化的话题。针对“语言”与“文化”这两个概念,许多中外专家早已从不同的角度给它们下了很多定义,在此不必逐一陈述。其中,下面的解释已经成为共识。譬如,语言是什么?语言最基本的含义是一套符号及其与那些被广大公众利用和理解的,与符号相结合的规则。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供人们分享的总的生活方式。文化可以被划分为“大文化”,即“成就文化”(achievementculture)和“小文化”,即“行为文化”(behaviorculture)。前者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指的是教育、历史、地理、法律惯例、文学、艺术、音乐等因素;后者指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其内含已经被扩大到指价值、信念、感知。Ⅲ其中“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按上述“大文化”和“小文化”的概念及其范围来划分,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包含“大文化”内容的语篇有:ACITYOFHEROES《英雄的城市》,文章描述了俄国城市圣彼得堡悠久的历史、神话般的建筑和历尽沧桑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THESOUNDSOFTHEWORLO~全世界的声音》,文章谈到全世界种类繁多的音乐形式,重点介绍了内含非裔美国人文化、歌词与旋律悲情而忧伤的布鲁斯音乐,还介绍了具有其他音乐风格的爵士乐、摇滚乐、希荷普、说唱乐,以及内含拉丁美洲风情、热情奔放的拉丁音乐;AMERICANCOUNTRYMUSIC《美国乡村音乐》,文章介绍了20世纪50~70年代流行于美国,多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爱情、亲情、友情、价值观等为主题的乡村音乐;NEWZEALAND《新西兰》,LIFEINNEWZEA—LAND~新西兰的生活》两篇文章先后介绍了新西兰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历史、民族、语言、自然资源等;LAUGHINGMATTER《引人发笑的艺术》,文章介绍了喜剧和美国喜剧演员达斯汀·霍夫曼表演的滑稽戏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相声;THEMEPARKS《主题公园》,,FETORIDE《体验兜风》,两篇文章均主要介绍了集娱乐与学习为一体的中同大陆的中华民族园、中国香港的海洋公园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迪斯尼乐园;MOD—ERNARCHITECTURE《现代建筑》,文章阐述了建筑学关注的是人造生活环境的观点,同时以中国北京的太和殿与天坛、欧洲的大教堂、美国纽约的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北京2008奥林匹克体育场为例,分别介绍了传统建筑、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的不同构造与风格;ENGLISHPOETRY《英语诗歌》,文章简单介绍了诗歌的特点以及中国诗人杜甫、李白、王维,还着重介绍了英国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约翰·多恩、约翰·弥尔顿、亚历山大·蒲柏、约翰·济慈、威廉·华兹华斯、乔治·戈登·拜伦、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及其作品;THEBRITISHISLES《不列颠群岛》,ENG-LAND,MYEⅣGⅣD《英格兰,我的英格兰》,两篇文章分别描述了不列颠群岛和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城的地理、历史、民族、语言、自然资源等;THEBIRTHOFMODERNPOETRY《现代诗歌的诞生》“,文章把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的自由诗与中国诗人自居易的《悲哉行》进行了对比;IRE—LAND:THEISLANDINTHEWEST《位于西部的岛屿——爱尔兰》,文章描述了爱尔兰的历史、地理、气候、人口、语言、货币及其自然风光;DESTI-NATIONS《旅游目的地》,文章详细介绍了巴西美丽的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奥地利南部的世界级滑雪胜地基茨比厄尔;THEAMERICANsouri4((美国南部》,文章描述了美国南部的苦难史以及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从一个在内战中被大火烧毁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多元文化的、繁荣的商业中心;THEBISONONTHEPLAINSOFAMERICA《美洲平原上的野牛》,文章描述了美洲平原上的生态环境、土著民族和当地濒临灭绝的猎物野牛;ROOTSOFCHI-NESECULTURE~中国文化的根基》。,文章介绍了四川省成都市附近的金沙遗址——古代蜀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包含“小文化”内容的语篇有:TABLE^LNERSATADINNERpaRr'''',1~宴会餐桌礼仪》”,文章介绍了正式的西式宴会的礼貌规矩;THEBIRTHOFAFESTIVAL~一个节日的诞生》”“,文章主要介绍了庆祝非裔美国人文化历史的宽扎节;ALONEINANTARCTICA《独游南极洲》。。,文章以第一人称形式记实性地自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美国老妇人为了庆祝自己的60大寿,独自到南极洲去体验了一次富有挑战和危险的旅行;BODYTALK《肢体语言》,文章介绍了各国的肢体语言因其文化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及意义;HAR—VESTFESrlVALS(丰收的节日》,文章介绍了印度庆祝大自然和丰收的“Onam”节,朝鲜及韩国庆祝丰收和祭拜祖先的“ChuSuk”节,中国庆祝财富和好运以及亲友团聚、共赏明月、品尝月饼的“中秋节”;ANIMALBODYLANGUAGE《动物的肢体语言》,文章介绍了狗、大象、海豚是如何通过它们特殊的肢体语言来给人类和它们自己传递信息的。

三、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关于文化内容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对策

首先,纵观上述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内容后发现,教材中“大文化”语篇多于“小文化”语篇,目标语(英语)文化语篇多于中国文化语篇。其中具体表现为:1.反映“大文化”的语篇较多,例如历史民族文化、音乐文化、地域文化、艺术文化、娱乐文化、建筑文化、诗歌文化等,而反映“小文化”的语篇较少,例如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信念文化、语言文化等,尤其是有关信念文化的语篇甚少,仅有《独游南极洲》一篇;2.教材缺乏介绍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的语篇。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查阅一些与所学语篇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进行对比学习,然后再去体会、欣赏中外文化。因“小文化”语篇较少的因素,教师还可以着重给学生拓展性地讲解一些有关“小文化”方面的知识。例如,在教学课文TABLEMANNERSATADINNERPAPTY《宴会餐桌礼仪》时,笔者让学生用列图表的方式去比较正式的西式宴会与中式宴会或聚会的礼貌规矩:在西方,为某人健康祝酒时,要举杯,但不要碰杯;在中国许多地方的祝酒习俗则是要碰杯,而且还要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但西方人一般只是啜一口等。教学课文THEBIRTH0FAFESTIVAL(一个节日的诞生》时,笔者在给学生讲解代表非裔美国人文化历史的“宽扎节”之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中国节日的文章,课堂上抽查个别学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些自己熟习的节日,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泼水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随后让同学进行提问或讨论,课后,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全班学生各自完成一篇以节日为题的书面作文。针对课文ALONEINANT-ARCTICA((独游南极洲》,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全文的同时,特别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那位老妇人在旅途中面临恶劣的暴风雪气候,还独自一人在帐篷里点燃蜡烛,放声高唱“祝我生日快乐”时的情景,启发学生去赞赏她那种积极而乐观的生活态度。当学生再进一步阅读到老妇人的雪撬出了事故,腿受了重伤,但为了生存她挣扎着从冰雪里站了起来时,学生便会自发地为她那种勇敢而坚强的生活信念肃然起敬。由于这是一篇较深层次地反映美国文化及美国人的信念和价值观的文章,对于学生而言确实不易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对此,笔者给学生拓展性地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告诉学生美国民族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而那些英雄人物的身上大多具备了很多令人尊敬的品质,例如坚强、勇敢、毅力、乐观、进取心等等。文章中那位老妇人的故事正好反映了美国人典型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特别是:美国人相信自己能够拯救自己,认为人的力量是无限的,适者生存,寻求表达自我。从而,让学生明白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教学课文BODYTALK((肢体语言》时,笔者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熟知的肢体语言。例如:每当人们把拇指和食指收圆表示OK的手势时,在日本,有人看见对方做这个手势,以为是金钱的意思;在法国,有人看见同样的手势,以为是零的意思;在巴西和德国,这个手势则表示不礼貌的举止;而在中国,这个手势可以表示同意对方的建议或表达某事一切就绪;等等。

其次,笔者在教学中还发现:1.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较多了解;2.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会恰当地用中国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如前所述,尤其是当笔者让学生口、笔头表达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泼水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时,很多学生不太清楚这些节日的来历或者某些相关的细节,尤其不知道有关中国人“过年”的民间传说与习俗。譬如:不知道远古时中国民问传说中的“夕”或“年”是一个凶恶的妖怪,它经常出来危害百姓,于是民间的千家万户在每年除夕前后才有了大扫除、放鞭炮、在门上贴红色春联的习俗,以此来表示驱邪消灾,辞旧迎新,烘托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生们更不知道大年初一还有走亲访友的习俗,初二是全家人供奉神明和祖先的日子,而初五(tR叫做“破五”)则是敬财神的日子;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清楚代表中国年的十二生肖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等。另外,大多数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口笔头表达时,不会用中国英语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所谓“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人英语交流,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借译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例如,“幸运花结(goodluckknot)”,“窗花(redpaperdecorationsonthewindows)”,“剪纸(paper—cuts)”,“春联或红对联(redpaperorcouplets)”,“十二生肖(thecycleof12animals:rat,OX,tiger,hareorrabbit,dragon,snake,horse,ram,monkey,rooster,dogandpig)”,“燃放鞭炮(1ightingfirecrackers)”,“焰火(ifre—works)”,“年夜饭(theNewYearSEvesupper)”,“压岁钱(1uckyredenvelopeswithmoneyinside)”,“守/熬夜(stayingupallnight)”,“财神(theGodofwealth)”,“团圆日(atimeforreconciliation)”,“元宵节(TheFestivaloftheLanterns)”,“汤圆(TangYuanorYuanxiao,asweetdumplingmadeofriceflour)”,“傣族泼水节(DaiWater~SprinklingFesti。va1)”,“龙舟赛(dragonraces)”,“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1)”,“粽子(Zongzi,atraditionaldishofriceandfruitwrappedinbambooleaves)”,等等。对此,笔者适时向学生引荐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语篇,并要求学生用笔记本记录一些词句。

四、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对中外文化的学得途径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合法化语码理论;知者语码;知识语码;语义波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为《标准(2017)》),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语言教育的目的不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是保证公民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生存发展,能够更快地利用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契机,实现创新,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满足《标准(2017)》中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了《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2019版)》,并于2019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国各省(区、市)分步使用新教材。本文选取人教版高中英语新(2019版)、旧(2007版)教材前三册为研究对象,以教育社会学前沿理论合法化语码理论(LegitimateCodeTheory)为框架,进行历时性对比研究,分析新教材在专门性和语义性方面的特征。

一、合法化语码理论

合法化语码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前沿理论,是KarlMaton团队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和伯恩斯坦知识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实践性理论”[1],旨在解决知识理论缺乏系统性的问题。该理论在澳大利亚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和高等教育等各阶段,以及英语、物理、历史、生物、音乐等各学科教学研究[2]。该理论包括五个维度,即“自主性”“紧密性”“专门性”“时间性”和“语义性”。其中“专门性”和“语义性”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专门性原则是特殊性、权威性和地位性的基础,或使行为者、话语和行为特殊或合法的因素[3],阐释了“知识”和“知者”之间的关系。专门性依据的前提是行为和信念总是由某人发出,关于或指向某事的,涉及认知关系(简称ER)和社会关系(简称SR)[4]。认知关系涉及什么是合法知识的问题,即知识建构行为与专业知识(即客体)的关系。社会关系涉及谁是合法知者的问题,即知识建构行为与知识建构者(即主体)的关系。将两种关系视为相互交织的渐变群,据其相对强(+)弱(-),形成区分四种语码的拓扑空间[5],即知识语码、精英语码、知者语码和相对语码(见图1)。语义性维度将社会实践建构为语义结构,即语义密度(简称SD)和语义引力(简称SG)。语义密度指意义在社会符号内的密集程度。语义密度越强,符号含义越多。语义引力指意义对其所处语境的依赖程度。依赖程度越大,即越具体,语义引力越大,相反越抽象,语义引力越小。如当一个冗长具体的描述被浓缩为一个抽象的术语时,语义密度增加、语义引力减少,两者呈现反比关系。Maton指出语义密度和语义引力的相对强弱关系会形成语义波,进而追踪知识的积累式建构过程[6]。一个理想的语义波形呈现为图2中的C型语义模式。其中A、B型语义幅度变化不大,A型始终SD高而SG低,表示语义浓缩程度高,知识建构较为抽象,脱离实际语境;B型始终SD低而SG高,表示知识建构一直依赖具体语境,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概括与归纳。C型语义幅度变化较大,经历了“概念—解包—重新打包”的过程,既有演绎又有归纳,有利于学习者的积累式知识建构。

二、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模块设置

根据《标准(2017)》,在结构上,2019版教材分为必修(三册)、选择性必修(四册)和选修(三册),而2007版教材分为必修(五册)和选修(六册)。在内容编排方面,新版教材主要沿用旧版的主题设置,每册单元主题的内容设置重合率高达80%,而阅读课文选材重合率仅为13.3%。新版教学内容的更新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新版第一册第五单元LanguageAroundtheWorld,是旧版第二单元EnglishAroundtheWorld基础之上的改进,其阅读文章由介绍英语的发展历史变为汉语的演变过程,突出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新版第三册新增了第二单元MoralsandVirtues的主题,符合《标准(2017)》提出的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模块设置方面,新版与旧版相比变化较大,具体见表1。根据《标准(2017)》,英语课程内容须包括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解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语言知识应涵盖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语篇类型应包括不同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文字、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新版教材为突出“主题语境”增加了OpenPage模块,为满足语音知识的学习,增加了Pronunciation模块,为提高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看”的技能,增加了*VideoTime模块。新版教材多模态形式与比重均有所增加(如OpenPage,ListeningandSpeaking,*Project,*VideoTime)。

三、人教版新旧高中英语教材对比分析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篇3

【关键词】词汇教学挑选培养习惯词汇网络活动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进行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元素。语言学家DavidWilkins在总结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时说到:“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影响学生解题的重要因素就是词汇,词汇量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根据平时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学习单词靠的是死记硬背,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学得枯燥乏味,兴趣全无。所以就经常有学生向笔者抱怨:英语单词难记易忘,久而久之,就对词汇学习产生了畏惧和厌倦心理,进而导致放弃英语学习。作为一名英语教学工作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词汇教学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能否切实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此,笔者拟就本文谈谈词汇教学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遵循标准,精挑细选”进行词汇教学

现行牛津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三多”——语篇多、任务多、词汇多。每一单元除近70个基本词汇外,还有许多在WordPower、Task、Project等任务中的说明、语篇中的新增词汇。要想把如此之丰富的词汇统统教给学生是不切实际,也是不可能的。这样,英语教师就应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新增词汇进行筛选。依据《标准》,高频率使用、实用性强、易学易掌握、学生感兴趣的单词可作为首选对象教给学生。比如:afford,offer,apply,replace,exchange等这些常见、常用、简单易学的就可以如基础词汇般处理并教授给学生;反之modify,recommendation,approximate,duration,contraction等生僻词汇则只需学生在课文具体语境中能知晓语义,无须识记。

如此一来就避免了学生面对新教材众多词汇时的茫然与手足无措,也为学习节约了时间。

二、“巧立规矩、妙养习惯”进行词汇教学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做了如下探索(以新教材的第一单元为例,基础词汇共有66个,教师可把它一分为二进行词汇教学):

首先,在开学第一天,我就先教育学生学会必要的基本的单词学习方法:根据音标拼读单词、记忆单词。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在明确了20分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后,我给学生订了三个规矩:

1、大声读;

2、清晰读;

3、一词“四”读。即:第一步,自己“拼”读。学生根据音标自己拼读单词,2分钟后请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读。第二步,“跟”读。全班同学先听一遍录音,目的是“纠音”。然后跟着录音机大声朗读。再给2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巩固发音。第三步,“颠”来“倒”去读。全班按第一至最后的顺序每个单词两遍,然后,从按最后至第一的倒序重复每个单词两遍。(因学生刚接触单词,不甚熟练,所以这一步朗读速度属正常语速)。通过这种“颠来倒去读法”不仅大大加强了学生读单词的兴趣,更促使他们集中了注意力。第四步,一分钟“快”读。每位同学用自己最快的语速朗读所有单词,每词一遍,以一分钟为限。在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所有单词的带头示范作用下,学生们激起了强烈的求胜欲。几分钟的准备后,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仅很好的掌握了单词的发音,好的学生甚至能根据音标拼写,培养了良好的读单词的习惯;而且使原本“老师读—学生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活了起来!

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养成了“明确目标,运用方法,高效学习”的良好词汇学习习惯。

三、“英语课堂,反复呈现”进行词汇教学

根据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原理”,任何记忆过的新单词,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否则就会有被完全遗忘的可能。又根据最新记忆理论《满氏记忆通论》,记忆任何一个英语单词,如果没有达到牢固状态,那么都会有被遗忘的可能。要牢固记忆一个英语单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不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复习以达到牢固状态的过程。为此,教师在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的同时,更要花心思:用什么英语开展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多用近期学到的新词汇;在课文讲授的过程中多让学生用英语思维——句型转化或用英语解释单词、句子。如:学了insteadof这一词后,就可以用它来代替常用的but;学了aswellas之后,就可以用它来代替and,with或与notonly...butalso之间进行句型转化等。

四、“利用WordPower,构建网络”进行词汇教学

词汇的学习不能是孤立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一个“词汇网络”,使学生能将所学单词放在与其他单词的相互联系中进行比较性学习。新教材中WordPower这一板块为教师在这方面的努力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在这里结合这一板块,我想重点谈谈两种“网络”:一种是“结构网”,一种是“语义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第二模块U3中介绍词缀的契机,向学生较全面地介绍词根、词缀等构词法,进而利用“结构网”进行教学。如果把单词比作一棵树的话,词根就是树的根部,它决定了这单词最根本的中心意思。而词缀就是那树上的枝叶,它有它自身存在的意义,但是它又与词根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具有两者含义的复合词。例如:care这一树根与-ful,-less,ness等枝叶一结合所得到的新单词的意义,学生就完全可以利用“构词法”猜出;再如,学生理解了sure,通过词缀en-就能很容易猜出ensure的意思。所以,只要学生了解一定的构词法,就能大大降低词汇理解的难度,并能举一反三,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词汇的能力。另外,新教材中与学生所处的社会、科技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自然的一些词汇材料也吸引了学生很大的注意力。教师不仅要发挥他们的兴趣,更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语义网”。使得学生在看到第一模块U1"schoolfacilities"时,能尽可能多地想到与之有关的词汇。做到“一叶而知秋”。教师通过这种“网络”式的词汇教学,达到了教学最大的使命“教会思考”,使学生找到词汇学习的规律,加大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往往是事半功倍。

五、“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进行词汇教学

根据知识分类理论,词汇教学属于陈述性知识的习得,这类知识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然而新教材知识容量大的特点难免使得学生在词汇记忆这方面产生了一定难度。很多学生经常是本单元所学的还能记住,但如果一个模块所学的放在一起的话就不行了。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应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例如:

1)单词首尾大串连。让全班学生按照S形开展活动,要求是第一位同学说出本模块的任一单词,后面一位同学以此单词的尾字母为首字母再说一个,以此类推,但不能重复。如学生1说:achievement,学生2可以接touching,学生3可以接任何一个以i开始的字母.

在这种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在紧张高效地运转,要么想下一个单词可以接什么,要么考虑别人说的是否重复,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较大限度得挖掘了学生记忆中的词汇。

2)竞赛法。这一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第二模块U2为例,教师在上课前将要复习的词汇分为二类,做成小纸条,放进不同的信封,并标上序号。每小组由组长为代表进行抽签,抽出答题的先后顺序。然后依次按自己组内同学的实力分别选择10分、30分不同的档次,并答题。如果答对,这个小组可以得到自己选中的分数;若答错,则扣掉相应的分数。假如选择了“单词”类,学生必须通过形体语言来表达出这个单词的意思,如:upsidedown;astonished;scare;bite;helmet;interview等.假如选择了“词组”类,学生必须先解释这个词组再造一个句子。通过这种方法可复习下列词组:inthedark;upclose;incase;lookforwardto;liveinharmonywith;providesthforsb.等常见词组。

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运用中记忆词汇,在交流中巩固词汇”。

3)自编故事。新教材第二模块U1的Project板块任务是Tellingamysteriousstory.恰逢学生10月放假,也为了提高兴趣、加强学生对本单元词汇的运用,我就把此任务适当改动: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自编故事,题材可以是amysteriousstoryorahumourousstoryoradetectivestory。以下是学生所编故事中一篇以示词汇教学的成果(稍有改动,字体倾斜的为本单元词汇):AMysteriousMurderItisbelievedthatthedogishumanbeings’goodfriend.Butnowpeoplearepuzzledataboy’sbeingmurdered.Liangjun,amiddleschoolstudent,wasmurderedattheschoolgateinmulti-coloredclothes.Accordingtosomewitnesses,twohairystrange-lookingdogswerefightingwhenLiangjunshowedupattheschoolgate.Allofasudden,oneofthedogsrushedintohimlikecrazy.Ateacherwasreadytosavehim,however,itwastoolate.Thedogsaresaidtohavegonewild.Nowpolicehavetakenchargeofthecase.PolicehavenotruledoutthepossibilitythatLiangjunwaskilledbythefrighteningdog;buttheyarealsolookingintootherchance.……Atlast,convincingevidenceshowedthattheboyatetoomuchinthemorning.Asaresult,theboydiedthemomentthedoghithisbellyheavily.

词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确实是举足轻重的。笔者通过在实践中利用新教材灵活开展词汇教学,发挥了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充分体现新课改“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教学原则,学生不只是记住了单词,更重要的是能够自如地运用词汇去交际。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2、《英语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篇4

1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

1.1教材中内容需适度进行调整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对于教材以及辅助材料的选择可以有多种方式,为了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可以将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删减,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讲解,不会出现为了讲教材而讲教材的情况。因为这样的话,教师教学就会容易出现分不清主次,学生学习来也是重点难点不好区分,对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的完成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书籍选择,可以区分精读读物和泛读读物,精读是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词汇和语法的知识。泛读主要是以阅读为主,让学生提高英语的语感,为后期英语能力的提高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1.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需开展适合能力水平的听说活动

一些教材内容涉及的听说读写的难度大多超出学生现有的掌握水平,一般都是听力语速快,单词生僻或者话题冷门等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这些难易理解的可以进行指导和点拨,过度难得材料就要果断舍弃,不要为了练习而练习,要以学会为目的进行目标训练才是首选,机械的反复训练反而会让学生厌倦,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开展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相关的训练,要结合学生实际,选取适合学生的话题,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让学生提供一些题材,这样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兴趣。1.3需更加注重词汇的讲解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学生对于一些英语词汇的要求是能够使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于所有的词汇,不可能全部都做到掌握,而且一些材料的词汇量很多,而不都是重点词语,所以,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只需要掌握利用率高的词汇即可,其他的词汇可以在提高语言素养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基本词汇和生僻词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有重点的学习,对于一些新词可以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去接触,这样可以扩大其词汇量的掌握。

2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材的优势特点

2.1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

对于以往教材来说,新教材内容更加充实,在好多地方都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口语能力而设计的,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特点,来重点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不断的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那么,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就是要让学生多练习,从而不断的提高英语口语的能力和英语的综合素质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2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才发展产生了新教材。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英语口语、写作以及交流等各个方面。教材的改革,对英语教师的能力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利用新教材,将里面的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能力的快速发展,以适应社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3新课改背景下改革英语教学的方式

3.1丰富教学内容

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推动学生学习英语,对英语不再排斥。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特点,注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练习交流对话,来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其思考能力。

3.2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方式转变

以往传统教学均是教师占有主导地位,为了适应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备课的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就可以有重点的学习。另外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加灵活的学习英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高效学习的课堂。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设计课程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从而高效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3.3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方式的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在随着不断的改变,微课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它主要是利用丰富的材料资源,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其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很大比例,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4结语

综上,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学习英语为兴趣,以达到能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这样学生能够在日后英语应用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所以,在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教学内容和教材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旨在培养成为社会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作者:于艳丽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许秀玲,新课程改革下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J].学周刊,2014(23):142-146.

[2]李红霞.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4):121-122.

[3]冯玉娟.分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52-53.

[4]王蔷.MichaelHarris.SeniorHighEnglish[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篇5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

一、新课标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分析

新教材的内容符合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主题鲜明,板块设计科学、新颖,所选用的材料多为生活中的真实材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且具有时效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它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策略探索

1、抓住基础不放松。词汇和基本的语言知识是语言大厦的基石。没有这些基石,语言学习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词汇和基本语言知识仍不能被忽视。没有一定的输入量作保证,很难实现有效的输出。但输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以词汇为例,词汇在大脑词库中是按语意领域分类储存的,所以可以按主题或意义或词根将词汇打包,采用词汇包的形式教授词汇,并培养学生的词汇包意识。例如:学到ACityofHeroes一课时,讲到那里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引发学生思考他们的品质,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什么。这时教师便可以有意识的将学生提供的词汇以及他们想知道却不会表达的词汇打包列于黑板上。词汇和语言点的教授也可以采用场景式教学,设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自然的语境中习得英语,并配合定期的检测,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2、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也是时展的一大趋势。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开放课堂,让学生在有大量输入的情况下也能有足够的输出,真正使学生在课堂锻炼中有所收获。切忌走形式,走过场。

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时可采用场景式任务教学,预先设置好场景,使学生可以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这既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又可以帮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生活中习得英语。

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口头语言本来就不像书面语言那样严谨。犯错误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口,即使犯点错误也无关紧要。只要不影响交流,注意力应放在流利程度上,而不是准确程度。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对说英语的恐惧,使他们愿意开口。这是学好英语,说好英语的第一步。至于普遍性的或影响交流的错误,教师可以在练习之后集体纠正,或做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引起重视。

3、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高中学生仍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因素的支配。情感因素不仅影响学生的短期学习效果,还影响着他们的长远发展。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全球意识。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不同地区的语言可以反映该地区的地域特征、经济面貌、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因而,语言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学习一门语言本身就包含了学习其内在的文化。因而英语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语言来学。英语只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学习英语语言本身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给学生讲讲复活节的彩蛋和感恩节的火鸡,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等,并与我国的情况做适当的比较,既加深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又可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全球意识。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篇6

首先,部分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观念更新缓慢,有的担心自身能力不足无法胜任新课改,一部分有多年高中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则固守传统观念,教学方法落后,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一些高中英语教师安于现状,不愿意接受新课改,依旧信赖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愿主动更新教学观念。其次,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形式,实效性一般,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创设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但是部分高中英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与授课内容关系不大,较为牵强。在课堂讨论方面,没有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而是对一些没有必要的问题也进行讨论,只看重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再次,不能合理使用多媒体加技术教学手段,在新课改形式下,多媒体技术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与高中英语教学之中,但是不少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少使用这些新技术,仍然依靠黑板和教材,很难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此外,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制作课件,往往在展示课件上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时间不足,有的课件还设计的五彩缤纷,反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利于高中英语教学。

二、高中英语课改中教师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1.加强培训,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高中英语新课改改革的宗旨是,重视学生素质教育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新课改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英语教学改革的理念、动机与目的,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的教学理念。只有教学理念的改变,高中英语教师才能够主动参与新课改教学活动,积极学习和接受高中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提升参与新课改的动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新课改培训活动,让高中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新课改中的角色与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最终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教研,提高高中英语教师充分运用教材的能力。在高中英语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把握教材,挖掘教材深度,充分利用高中英语教材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现阶段,不少高中英语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贴近,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素材。这一部分高中英语教材包括环境保护、自然灾害、行为规范、音乐体育、人权斗争和历史文化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经验,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把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另外,教研是新课改实践与提升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大胆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取舍,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单词和语法组合到一起进行教学,是一个创新性尝试。

3.加强沟通,提高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在新课改教育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加强沟通,包括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师生交流,并且需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流程和技巧等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自我反思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还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高中英语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高中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反思,例如在教学步骤方面,可以反思课题导入是否合理,各个环节衔接是否合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反思,本节课是否按教学计划进行,改变了哪些教学计划,有什么好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教学内容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高中英语教师能够判断出教学目标是否完成。

三、总结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背景材料;方法运用

英语是高中教学课程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是拓展学生英语语言思维,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当前,在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环境下,背景材料的应用价值愈发突出。英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方法与策略,全面提升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简述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趋势下,高中英语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理应随之创新、丰富、完善。英语教师应推动课程设计与课程结构的优化,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英语课堂教学。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涌现出一系列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在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尽管如此,受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一是对英语教材的依赖性较强,部分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依旧沿袭“说教式”教学方法,无法在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实现升华与拓展;二是英语教学方法相对保守,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师生沟通渠道不畅、角色定位不清背景材料在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中的运用路径高丽(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渭源一中)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答,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的空间较少;三是英语教学评价缺失,教师无法全面分析与把握英语教学实践状态,难以精准剖析词汇教学、句式教学以及语法教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得不到有效锻炼[1]。基于此,深入探讨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的相关路径,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中背景材料的现实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学生宏观把握英语文化习俗

东西方文化在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与思想表达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深度融合英语背景材料,可使学生突破传统文化、思维观念的束缚,更加精准地把握英语语言文化的背景,了解植根于英语文化基础之上的英语知识,有效拓宽视野。在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要求下,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要灵活、深刻地把握英语背景材料,熟知、熟记特定词汇、短语、典故的由来。通过运用背景材料,可同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达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

(二)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关键环节。教师只有有效掌控英语课堂教学全过程,才能从源头上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多注重英语词汇教学,并未关注学生英语语言方面的能力提升,导致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实、完善,缺乏特定语境下的锻炼机会。通过融合、渗透背景材料,学生得以深刻理解英语语境对知识的精确解析,从根本上克服英语语言学习的障碍[2]。(三)有助于丰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涵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较强的文化色彩,其最深刻的价值在于对语言的实践、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与背景材料进行深度关联,引导学生深刻感知英语语言的价值与魅力。背景材料的有效运用符合认知心理学和学习迁移学的基本理论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深入挖掘背景材料的重要价值,有助于促进教学资源的深入整合,丰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涵。

三、背景材料在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中的运用路径探讨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应运用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背景材料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破除传统教学观念的阻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更好地把握英语教材的重难点。比如,在讲解TheOlympicGames时,教师可将奥运会的起源、宗旨及比赛项目等背景材料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内容,分析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之间的差异,并谈谈自己对比赛项目和奥运会的认识。这种方式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框架形成直观认识,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充分体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理念[3]。

(二)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实现背景材料的纵向关联

单元整体教学是融合运用背景材料的重要路径之一,可有效实现英语背景材料的纵向关联,使学生建立系统的背景材料知识结构体系。单元整体教学的系统性较强,涉及的课程、模块、单元等类型较多,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些都为有效融合背景材料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方面,教师应提前设定单元教学目标,使其能集中体现学科结构和学科本质,让学生在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思维习惯和探索能力等方面实现融合发展,破解传统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学碎片化这一教学难题。另一方面,教师应重构单元教学文本,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基础的不同,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地选择背景材料的类型、内容,引导学生高效掌握本单元重点词组及语法,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触类旁通。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升背景材料的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运用,为提升背景材料的有效性提供了更为丰富、灵活的教学工具与载体,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条件下难以完成的重难点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主动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背景材料构建的课堂情境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充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将背景材料与英文歌曲、影视片段、动画图片等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通过对其视觉、听觉的有效刺激,调动其情绪,激发其求知欲望,增强其对英语知识的认识,升华学习体验[4]。

(四)丰富教学活动,创设开放、活跃的教学情境

为有效渗透、融合背景材料,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教学,围绕英语教材内容,创设开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侧重学生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此,英语教师应有效运用背景材料,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多项英语技能的协同发展,改变学生长期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灌输的不良局面。教师可立足教材内容,关联背景材料,开展“角色扮演”或“你问我答”等多元化的交流与互动,并适量增加课外阅读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服务员”的角色,适时进行行为评价,使学生更好地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对自身认知能力形成深层次的认知。

(五)结合学情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学习习惯、意志力及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差异。部分学习英语知识较快的学生跟着教师的进度一步步学习,在合理规划学习进度的前提下,对英语学习越发感兴趣,也会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学有困难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如果教师一味采用单一化的背景材料应用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明显的两极分化。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围绕背景材料的类型、难度、层次等,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给学生设定不同的背景材料阅读目标,在作业布置上也设定不同的要求。对于学有困难学生,教师还应积极思考如何实现背景材料应用价值的最大化,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且科学地布置作业,让学有困难学生能够从基础着手,循序渐进地跟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渐缩小差距。

(六)感知英语文化背景,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应以英语文化背景为基础。引导学生沉浸于英语语境之中,能够充分发挥背景材料的功能。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背景材料来源广泛,既可从学科教材和课外阅读中获取,也可从广播、影视和社会生活中获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双向交流方式,向学生讲解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探寻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运用背景材料,增强学生文化意识,提高文化输出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转换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搜集蕴含英语文化的背景材料,并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拓展学习范围[5]。

四、结语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兴趣;美

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在缺少真实环境的条件下,要掌握这一门语言非一日之功,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积累、练习和运用,如果没有兴趣做支撑,这个过程就会变得非常漫长、痛苦和煎熬。目前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缺少兴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心理惧怕学习英语。其二,厌倦英语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一些英语教师通常采用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丰富的英语教学手段,善用赏识教育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挖掘英语本身的魅力。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不管哪一门学科,都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挖掘英语中的美,让学生发现英语的美,从而真正爱上英语本身。因此,英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地、准确地挖掘、提炼英语教学中美的因素,并将其呈现和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美,在美的感受中爱上英语,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语言学科。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挖掘英语的美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挖掘教材美的内涵

翻开我们的英语教材,仿佛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一幅幅生动的插图,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编者在充分调查研究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涉及了十多个话题范围,比如,风俗习惯、中外文化、饮食文化、传统节日、名人传记、音乐娱乐、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这些话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所选取的文章无疑是精彩的范文,文字优美、地道,富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局限于知识点的教学,枯燥无味,毫无美感可言。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观念,知识传授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点,要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一)挖掘崇高的爱国美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在我们的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充满爱国主义的文章。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感和崇高的美,激发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其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正确地认识世界。

(二)挖掘和谐的人性美

构建和谐的社会,是我们的追求。而在我们的英语教材中,处处散发着和谐的光芒。

二、调动语言美的魅力语言的美主要体现在其文字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英语因其节奏性、简洁性和交际性,而产生美。在我们的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含义隽永,修辞精当,具有节奏韵律感的句子,这些句子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美感,让人回味无穷。因此,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一起去发现和感受,从而让学生将枯燥的语言知识与美感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寓美于教的目的。此外,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其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的观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教学,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流畅自然,富有感情,就能够将学生带入到语言情境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和英语思维能力,而且抑扬顿挫的语调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节奏韵律美。此外,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体态语尽可能地符欧美人的习惯,具有形象美。

三、创设课堂美的情境

课堂作为师生双方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快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教师展现美的风范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构建者,其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大方得体的穿着,不仅能够给学生美的感受,带来愉悦的体验,而且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习动机不再只是单纯的认知需要,而是上升为情感需要。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有一颗美的心灵,树立美的形象,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二)板书美观多样

板书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教师对教材的艺术再创造布局合理、书写美观、简洁醒目的板书设计,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设计板书时,要做到位置合理、构图清晰、文字简洁、字体美观、精炼醒目,富有新意和情趣。总之,英语的美无处不在。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充分挖掘英语的美,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美育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英语自身的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从而真正爱上英语,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作者:雷志莲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林恩玲.高中英语教学中美的渗透[J].教育导刊,2008(9).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政教育;渗透方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上的文化竞争局势也日益激烈,由此而使当代的年轻人在思想认知方面受到了严重冲击。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英语学科作为其必修课程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在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充分的融入思政理念,由此不仅能够促使高中生的思想道德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促使他们朝向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一、深入研究教材,积极探索英语教学和思政思想的结合点

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教材做到深入的把握,从而以教材为出发点来有效的融入思政思想。高中英语教材所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既有地理科技也有医学名人,这些人中能够有效的拓宽高中生的视野,使其更好的了解英语这种语言文化。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们还能够发现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优势,由此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英语教材当中会体现出较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容,比如说Book6unit5Thepowerofnature当中所阐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以及Book2Unit4WildlifeProtection里面所描述的珍惜动物保护理念等等,都向学生们展示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对这些课文展开分析和学习,学生们能够从情感上来感知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二、抓住教育时机,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发挥思政影响

在英语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够体现教书育人的整体目标,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受到积极引导。在发挥思政影响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及时的抓住教育时机,同时还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使教学内容得以呈现。比如说在Book2Unit1Culturerelics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对文化遗产进行展现,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直观的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除了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之外,教室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相关著作的阅读,比如说阅读英汉对照版的《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对国外的思想政治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表现出更高的热情。

三、注重情感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情感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需求。高中生的情绪化倾向表现是非常明显的,在学习和日常交往活动当中都很容易遇到情感问题。此时教师应当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情感的影响来使高中生受到积极的引导。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以亲和的表现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在Book1unit5NelsonMandela——amodernhero中描述了黑人在种族歧视当中的斗争精神,Book8unit3Inventorsandinventions则主要讲述了发明家的故事。通过这些案例,学生们能够对世界历史做到更充分的把握,而且能认识到在人生的成长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挫折,但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一定能够看到成功的曙光。

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大思政影响范围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具有交际性与时间性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欲望,让学生实际交流、实践活动中体味英语语言的“美”与“魅”。思政教育渗透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渠道定然为“英语课堂”,但要想课堂学习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就必须要认识到“课余生活”的价值与作用,尤其要注重挖掘“课余生活”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和英语有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思政影响。比如说在课下布置学生进行Freetalk的准备,并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理想,通过这些手段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而且还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和自己形成心理上的共容。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对其进行高效的思政渗透教育。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使其在此过程当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影响。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采取多种方法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加以思政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陈霁霞,曹深艳.“课程思政”视阈下“基础英语”课程三维功能融通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4):178-179.

[2]吴邦文.高中英语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5):26-27.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篇10

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英语老师应该挖掘这些素材,并进行整理、设计和拓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只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多花心思,有机整合和合理设计这些素材,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把知识教育和心理教育、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提高心理素质。如:在高中英语教材第三册“GreatPeopleandGreatInven-tionsofAncientChina”这一单元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三位思想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三位思想家的仁爱、民贵君轻等思想核心。教育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友爱,互相帮助。而在高中英语教材第二册“NoDrugs”中,通过一个青年吸毒者的经历自诉,学生认识到的危害,更深刻地体会到学校德育中反复提到的“珍爱生命,远离”。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挖掘教材,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健康教育,使学生不但学习好,心理素质也不断提高。客观准确地分析学生成绩和挫折,融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出自我判断的。因此,对于学生的成绩,老师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要多发现学生成绩进步的方面,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积极的心态,有信心学好英语。英语这门学科,难度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成绩提高速度缓慢。学生在努力一段时间之后,看到考试成绩还是达不到要求,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因而不再继续努力。二是在日常口语表达中害怕犯错误,不敢说,造成了心理阴影。针对第一种情况,英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重视学习过程而淡化学习成绩。要让学生明白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的道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无怨无悔,我们就是成功者,从心理上使学生战胜恐惧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针对第二种,当学生用英语表达时,英语老师不要一听到错误就纠正,因为这样会使学生不敢说、不愿说,产生畏惧心理。总之,老师要理解学生,态度和蔼,学生犯错时要委婉地指出,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要多用“Youhavedoneagoodjob”,“Good”,“Welldone”等鼓励性的话,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敢于用英语表达。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提问一些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简单问题,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弱化语法教学,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从英语教材内容的设置上,能看到编者的良苦用心。几乎每个模块都有话题讨论、创造性写作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实用的语言操作场景。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组织学生操练这些语言场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例如,可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尽量用英语交谈、编排表演英语话剧、编辑出版英语班刊、每节英语课前安排学生做英语演讲、英文歌曲比赛等,使学生英语学习热情高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接触和使用英语,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能力,又提高了心理素质水平,预防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英语学习

1.心理健康教育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学生如果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就能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2.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强化学习英语的效果。英语是非常难学的科目,有如下的特点导致它难学,如单词词组句型的记忆、篇章的理解、英语和母语的巨大差别,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困难。要克服这些难题,就需要学生具有坚定的学习信心和坚强的学习意志。情感态度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如:刘蕊是我班一位后进生。有一次,在做一道句型转换题时,我叫了好多同学回答,结果没有人答出来。这时,刘蕊向我举手示意,我立刻把她叫了起来,没想到她答对了。我很高兴,好好表扬了她一番,同学们也给予她掌声鼓励。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她。从此,她乐观、开朗,并且很有自信,英语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事实上,心理健康、自信开朗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都有较强的能力。无论是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还是对文章的理解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反之,信心不足的学生常感觉自己不如别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成绩很难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教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