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基础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6 17:32:56

地质工程基础

地质工程基础范文篇1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基础地质

调查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是这个时代的象征,水文地质工作是建筑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工程分支,自然地理环境对工程的影响不言而喻,地质结构、气候环境、地形地貌等,都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自然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参考水文地质数据,指导施工方案的科学制定。基础地质调查是对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工作有效开展的有利保障,能够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概述

水文地质主要是指地层中的岩土结构及其中水的含量。一般含水量大、地质结构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会对工程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水文地质工作通常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地质中所包含的水资源的种类、水的含量大小、水的深度是多少、水位分布情况等等。水文地质工作主要是收集地质位置分布数据及水的分布位置等,通过不同层次的勘探,分析各层次之前的关系,剖析各种类型的地质结构,解决排水、水补给等问题。根据不同的气候环境,分析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化,掌握水文地质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变措施,防患于未然。

2基础地质调查分析

2.1基础地质调查内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的基础地质调查是对地表水、地下水、地形、地貌、地质等。水文地质类型多种多样,在地理环境和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别,需要对水文地质类型、地质信息、地下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获取关于水的深度、流动方向、水层分布等数据情况。同时,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分析水力联系,判断水位变化。在对地形地貌进行基础地质调查的时候,主要内容是对野外环境的直接勘测,包括形态测量、地面形态、照片等,综合运用现代勘测技术,通过航拍照片、卫星图片等,绘制地形图,在宏观上反映整个基础地质环境,在微观上进行具体标注。综合基础地质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为工程建设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基础地质工作的调查内容首先是对地下水进行调查,包括地下水的位置、种类、分布等。地下水一般处于地层下面较深的位置,且各个地方的位置不一致,对于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挑战,需要对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得出膨胀率、给水度及渗透性等参数。其次,是对调查结果的全面分析,需综合分析地下水及岩石层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全面掌握水文地质数据,提高工程质量及经济效益。最后,就是将基础地质调查分析的结果运用到工程建设中,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将地下水的情况与工程建设的过程相结合,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环境改造,减少不良地质环境的影响。

2.2基础地质调查重要性

(1)提供安全性保障。地质环境复杂,变化多样,对工程施工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基础地质调查能够对地下水层、地形地貌等进行充分分析,通过总结变化规律促进水文地质工作的有效开展,保障工程的安全建设,降低事故率。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多变,特别是季节的变化、地壳的运动会造成地下水的急剧变化,对工程建设、人类生产生活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基础地质调查通过分析地质变化运动情况,总结变化规律,分析水层情况,为给水、排水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的毁灭性影响。通过基础地质调查,可以获取地质结构、水层分布、水位深度等基础信息,为工程开挖等提供决策依据,如图1所示。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地质环境宣传,加强施工技术的实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础地质调查会对水文地质进行严格调查,在保证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调查的准确性、精准度,将水文地质调查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提高地质调查效率,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同时,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基础地质调查,能够综合评价地质环境,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污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的措施

3.1加强对基础地质调查的全过程管理

合理安排工作进度非常重要。在进行基础地质调查前,因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建设工程进行全面事前了解,掌握工程的特征、结构等,结合工程设计平面图,划定基础调查范围,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合理安排基础调查进度。例如,要对工程周围的交通环境进行组织,对于闹市区的建筑、交通等对地质工作造成影响的因素要提前做好组织安排。根据相关法规制度,进行必要的封闭作业,对后期的建筑垃圾也应进行妥善处理。基础地质检测的现场检测也十分必要,可以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现场检测能够对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水文地质调查结果促进工程建设进程的动态调整,消除潜在风险,例如现场检测能够对工程现场的岩土环境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岩土层的变化,制定应对措施。

3.2提高基础地质调查勘测技术

借助科学的调查方法,深入研究水层、岩土层的情况,通过实验获得精确数据,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对于水位的变动,可以从土层变动或流砂情况进行判断,通过灵活的观察手段,提高调查效率。高质量建设观测站,很多基础地质勘测工作需要在野外进行,这需要在野外建设观测站,方便野外实时监测。将观测站与信息平台连接起来,建立水文地质环境的科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预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同时也能够锻炼出一批高素质的地质勘测队伍。通过成立勘测实验室,提高勘测人员的经验、技术、综合能力,提高基础地质勘察的效果。对于野外观测站,应适当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提升设备的先进性,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专业精密的仪器是勘测人员进行有效基础地质勘察的前提,对于全面了解水文地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物理勘测方法的综合运用,重点规划、重点布局,运用激化法进行数据的有效收集,将室内研究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建立完整的基础地质调查方案,合理设计支护架构,实施工程保护措施,提高水文工程的安全性。

3.3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记录归档工作

地质环境数据庞杂,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数据较为困难,因此,为了提高基础地质调查效率,需对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为工程建设过程中问题的修正提供依据,减少由于调查误差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时修正勘察技术的缺陷,对地质环境进行数据更正。这项基础工作对地质调查的后续开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记录,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细心、耐心,按照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后续数据的调阅。同时,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基础地质数据库,方便各工程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勘察工作结束后,应形成详细的勘察报告,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提出有效措施,对工程的后续施工提出合理建议,在报告中应重点分析水层的地质条件,包括水深、水位、种类、变化规律等,为工程后期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地质调查对于水文地质工程的建设十分必要,它主要是对水层、岩石层、地表层等的多维度勘测、调查,是获取地质环境数据的直接手段,也是预防工程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有效的基础地质调查能够确保水文地质工程的安全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将基础地质调查与工程施工有效结合,通过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案,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安全风险,对于水文地质工程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性[J].世界有色金属,2018(17):234-235.

[2]周福汉,晏锦懿,顾松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性[J].区域治理,2019(10):248.

地质工程基础范文篇2

关键词:地基与基础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常见问题;对策

1常见问题

1.1准备工作不到位

在开始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当中,准备工作不到位现象十分普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相关资料收集不充分,无论是地基与基础设计还是工程地质勘察,都需要在详细了解目标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水文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某些资料收集不完全,就可能给工程地质勘察和地基与基础设计工作埋下隐患。第二,勘察工作缺乏严格规划。岩土工程的勘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只有根据全面、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划的不严格,是工程地质勘察受阻的主要原因。

1.2工作过程不规范

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的规范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当中,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不规范现象十分严重,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难度,这种不规范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在地基与基础设计中,由于工程地质勘察的范围十分有限,地基与基础设计的依据并不完整,其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合理性自然也得不到保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第二,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只勘察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重点区域,忽视了其他非重点区域的勘察,得到的勘察结果并不全面,加上勘察报告各项力学指标取值过于保守,勘察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也会给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造成影响。

1.3勘察方法不合理

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地层性质的差异,需要使用的勘察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实际勘察工作中,由于勘察单位资质、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勘察费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运用的勘察方法过于简单、单一,有很多地质问题并无法准确勘察出来,严重降低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结果的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在勘察报告中,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只注重了定性分析,忽视了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片面的,影响了勘察报告的准确性,进而给地基与基础设计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1.4部门间缺乏交流

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是由不同的工作部门分别完成的,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只有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才能确保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当中,部门之间的交流效率十分低,大多依靠纸质媒介作为资料传递的方式,经常容易出现重要信息遗漏、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给彼此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降低了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岩土工程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1.5设计与勘察脱节

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地基与基础设计为工程地质勘察提供相应的工作目标,指导勘察的取样方法、手段和设备等内容,工程地质勘察数据是地基与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勘察工作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地基与基础设计人员无法全面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情况,只是依靠以往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设计,而勘察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勘察的数据较为混乱,没有系统性。

1.6设计过于理想化

地基与基础设计并不是作为一个个体单独存在的,地基性质与周边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在地基与基础设计中,尤其是复杂环境中的地基与基础设计时,许多设计人员为了简便,通常会忽略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没有深入、全面分析周边环境对地基与基础设计可能造成的影响,设计方案过于理想化,缺乏足够的实用性,给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造成妨碍,甚至会引起安全事故。

2解决对策

2.1加强对相应准备工作的重视和检查

准备工作是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开展的重要基础,设计和勘察单位应该加强对准备工作的重视,在正式工作开展之前,派遣专门的人员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建筑工程项目项目的计划书、相关文件以及合同,项目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水文、地下管线以及周边建筑等各种信息,根据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来确定周边环境因素对地基与基础设计可能形成的影响、工程地质勘察应使用的方法、勘察的范围、勘察的深度等内容,为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编写地基与基础设计和工程地质勘察纲要

纲要的编写对于地基与基础设计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进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纲要当中,首先要制定地基与基础设计和工程地质勘察的每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保证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第二要对地基与基础设计和工程地质勘察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确保所有工作采用统一的标准,工作所得的结果具有可靠性、准确性,尽量避免结果不真实等问题,以防给建筑工程项目造成负面效果。

2.3做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地基与基础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部门之间信息的良好交流和共享,对于设计和勘察工作效率、效果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两个部门之间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高效传递,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方向偏离等问题并作出纠正,有效避免设计与勘察工作的成本浪费,提高设计、勘察工作的水平,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4加强对地基与基础设计和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培训

设计和勘察人员素质水平对于地基与基础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强对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开展相应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勘察方法,提升人员的专业素养,为工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第二,加强对人员实践经验的培训,设计和勘察部门应安排相应人员参与到工作的第一线,展开各种形式的实践,提高相应人员的实践经验,使其加强对设计、勘察工作的深入理解,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设计、勘察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从而有效提升设计与勘察工作的水平。

2.5加强对施工区域性差异的重视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特点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区域内,地形地貌有着十分大的差异,适用的地基与基础设计方法和工程地质勘察手段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低地基与基础设计和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施工区域性的差异,加强对地形特点、地理环境的了解,选择与之适应的勘察和设计方法,保证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确保地基与基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3结语

地基与基础设计和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对地基与基础设计和工程地质勘察过程相关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探索相应的处理对策,是相关建设部门和企业的重要工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玉洁 单位:河南省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桂平.砂页岩中泥化夹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5,43(3):379-381.

[2]羊小云,蒯志要,王赢.港口工程地质勘察项目管理及注意要点[J].港工技术,2015(2):97-99.

[3]李帅,张东刚,张震,等.不同桩端持力层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分析[J].工程勘察,2015,43(10):38-42.

[4]华卫君,李高山.基于变形控制的大型油罐基础优化设计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15(3):5-8.

[5]张子祥.岩土工程勘察常见质量问题及改进建议[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4):123-124.

地质工程基础范文篇3

(1)建筑物场地的稳定性问题。高层建筑物地基变形的影响范围包括地表的松软土及土体下基岩风化带,其影响的深度较大,建筑地基的持力层和下卧层对地基土体的稳定性影响都很大。下卧层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其岩性、土体的结构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各土层的抗震性能、场地距主断裂和活动断裂的最小距离等。所以应在完成城市地震基本烈度区划的基础上来选择高层建筑的场地,并通过勘探进一步查明建筑场地地质结构和条件,以便最终选择理想的高层建筑建造场地。

(2)基础类型选择的工程地质论证。高层建筑基础的主要形式有箱基、桩基及其复合基础这三种。箱形基础具有基底面积大、抗弯刚度大、整体性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软弱而不均匀的地基,可利用基础中空部分作为地下室,能有效减少高层建筑的不均匀沉降;桩基包括灌注桩、预制桩、钢管和墩基等,其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沉降速度慢、抵抗外力强等特点,适用于上覆较厚软土层的地基或膨胀性等土层,桩基的具体类型可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特征和施工条件选择;复合基础即是采用箱基下加桩基的复合基础类型,以应对单独采用前面两种基础类型不能满足高层建筑承载力或变形要求等的情况,复合地基部分土体被置换成增强体,可大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这种地基竣工验收应进行压板载荷试验,其施工复杂,造价较高,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要求来进行选用。

2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查的阶段的划分

(1)区域规划阶段。结合已有地质资料以及建筑经验,对区域的总体稳定性进行定性,对区域一般性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阐述。

(2)总体规划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查明规划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以便于规划区内建筑特性的分带和建筑功能的分区。其主要工作是结合地貌、水文地质和地质结构条件进行工程地质的测绘工作,其勘测的范围应大干实际的建筑面积。此外,还需要做实验室研究、部分勘探及长期观测工作。

(3)详细规划阶段。此阶段的工作目的是详细查明活动层的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以便于选择各主要建筑物的场地和配置各种建筑物。该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实验研究、勘探、野外试验、测绘和长期观测工作等内容。

(4)个别建筑物初步设计阶段。此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的目的主要是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以便于确定建筑物的型式、建筑物基础的砌置深度、施工时间及概算费用等。此阶段需要查明勘探点间距、勘探坑深度等所有的地质条件,本阶段需要独立地选择场地,应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测绘工作,其勘探工作量比较大。

(5)个别建筑物施工图设计阶段。此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是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以便于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加固处理、防治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建筑物地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该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包括布置勘探坑孔并确定其深度,查明活动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必要时还应进行抽水和载荷试验。

3做好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

(1)确立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规范和制度。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师在进行正式的勘查工作之前,应详细地了解和掌握建设单位对岩土勘测工作的要求,及其所负责工程的结构形式、用途、载荷大小,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编制勘察规范和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计划,合理安排内业资料整理、土工试验、外业施工等环节,规定取样及试验、原位测试、钻探施工等技术要求,明确勘测过程中与规范和制度相冲突时应作出的技术调整要求。

(2)做好勘查现场的监督工作,保证勘查技术质量。开工前,工程地质勘查人员须结合建设方提供的各类报告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与核实;要对钻机所使用钻杆的尺寸和长度予以核对,确保其各部分技术参数符合勘测和施工的要求;岩土勘测工作中的各项原位测试项目,应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和制度的要求;合理选择钻进方式,在对岩层进行钻进时,应根据岩层强度合理确定钻进速度,在钻进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粉土、砂土、软弱土层时,须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法,并严格限制钻进速度;做好取样管理,取样时,应严格控制钻杆尺寸,不得通过切取岩芯管的方式取原状土样,对取好的样应及时贴好标签,并妥善保管;对于高程和水位的测量,高程的测量应首先选择黄海高程,若条件不允许而须采用假定高程,最好是将基准点埋设在不易遭到破坏的地方,应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统一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工作;工程师要及时对外业资料进行核对和验收,确保原位测试数量和主要持力层的取样数量满足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做好持力层的起伏情况的控制工作,对可能存在的异常点进行小规模钻探,探明具体情况。

(3)做好对勘查数据的提炼,提高地质勘查报告质量。做完地质勘查工作,得到勘查数据之后,还应结合项目自身及周边环境特点来做好勘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提炼,以确保土层划分的科学性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做好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对于差异较大的参数要进行必要的说明,使得设计人员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情况。

(4)加强回访,总结成果。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师应及时核对土层层位情况,查看现场是否存在防空洞和暗涌等可能导致不良地质作用的情况;为确保地基质量符合施工要求,还应采取措施对地基处理的质量进行检测;此外,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师应定期回访已经完成的项目部分,尤其是要记录好施工过程中与勘查报告不符的情况,并认真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提高日后工程地质勘查的质量。

地质工程基础范文篇4

地质工程勘查主要是勘查工程建筑物地下地质结构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岩土岩石的性质等,判断分析影响工程施工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改进意见和防护依据。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建筑属性,要更加充分地体现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就要在完成地质工程勘查的基础上,预测工程地质作用对建筑施工稳定性的影响[1]。

2地质工程勘查内容和目的

地质工程勘查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环节的重要部分,主要勘查内容是工程地质现象和地质属性。包括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工程建筑的运行特点和结构设计都有一定差异性,在整个勘查过程中,需要着重了解地质条件,分析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一定的地质勘查数据为建筑施工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地质工程勘查包括场地地质勘探、测绘、原位试验等,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工程地貌、地形、地层岩性和内部构造等。工程水文、气候等资料一般有据可查,但是要研究和分析工程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条件、地壳活动特点和规律等问题,则需要利用遥感技术定位、测试,并制定详细报告;地质调查和测绘工作也是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将已有的测试报告与工程经验相结合,作出理论分析;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需要参照一定岩土测试资料,岩土测试包括岩体力学测试、土工试验和现场观测等。地质工程勘查工作需要按阶段实行,工程设计行业施工具有阶段性,因而整个设计和勘查工作也需要划阶段实现。大型工程项目,由于工程区域大,地质条件复杂且变化性大,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施工要求和设计特点分次完成地质勘查;在工程项目施工规模相对较小、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则可以适当合并地质工程勘查阶段[2]。工程项目施工设计一般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要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需要勘查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中主要容易受到地质作用影响,地下岩层构造、岩石属性和地壳活动规律等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施工效果。地质工程勘查一般会根据建筑规模大小,采取岩土样体进行试验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取岩性参数,为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作出评价。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阶段性,主要是为了根据项目的实际变化情况,在精确了解其变化特点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相应地,地质工程勘查工作也需要根据设计方案的变更实行阶段性勘查,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保证工程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3]。

3地质工程勘查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主要作用

3.1选址勘查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一般需要进行工程选址勘查。选址勘查一般是选定几个参考区域作工程施工模拟场地,分析和判断最适宜工程施工活动的条件。对于一个具体区域的地质勘查,需要搜集整理与地块相关地质资料,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还需要了解地下岩层属性,判断地壳活动是否频繁,防止工程建设选址落在地震带、断层上。工程选址勘查可以根据附近矿区的分布情况和已建工程使用情况了解工程建造条件。选址勘查过程中,可以利用物探法对岩层岩石弹性、密度、磁性等进行测定,判断地下岩土属性。物探法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探测精度高,能够有效降低地质工程选址盲目性。工程选址勘查属于初步勘查,需要在详尽了解地块地壳稳定和内部施工条件的基础上,有效避开条件恶劣地块,排除工程施工潜在危险。选址勘查是地质工程勘查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最直接因素,因而要综合考量选址区域条件,比较差异,实现方案最优。

3.2初步勘查

初步勘查属于地质工程勘查的第二阶段,是在已经完成选址决定的基础上实现的。初步勘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工程施工选定区块的地面、地基情况。工程项目的规模特点、使用类型和建筑物的设计高度等都需要在综合评判的基础上,确定地基深度。初步勘查主要是通过地下水埋藏、冻结情况和一些地质现象的分布分析,研究项目建成使用对地块发展影响。对于一些民用大型工程,还需要保证建筑物至少要有一定的抗震等级,一般防震抗裂度会要求保持在7度及以上。初步勘查中采用坑探和钻探法较多,一般是通过地层深度挖掘,查明区块内部构造,了解岩层完整性,分析岩层是否因地质作用而遭到破坏。这种勘查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判断工程建筑物的实际荷载量。地质工程勘查中的初步勘查是地质工程勘查的必要条件,是在工程设计雏形形成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影响因素和施工条件的又一次勘查,主要是为了减少施工风险,保证施工效率[4]。

3.3详细勘查

地质工程勘查中的详细勘查作用明显,是对选址勘察和初步勘查结果的总结和深化。在工程施工设计中,需要对地质工程实行详细勘查才能为施工图制作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在前两个阶段的地质勘查中,已经对工程地质条件有了基本了解,详细勘查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地基、岩土等作出相关评价,提出工程施工技术参数。详细勘查阶段需要根据建筑物性质和规模,确定地基基础形式、预埋深度和地面标高等,建筑物的结构组成、地基特点和荷载量都要在总平面设计图中体现。详细勘查方法有室内土工试验、地质勘探、原位测试等,勘探工作量较大,还可以利用地质测绘、地质调查和物探手段予以辅助。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场地性质不同,因而建筑的安全等级和风险防范系数需要作出必要调整,这些都需要在详细勘查后计算建筑物沉降和整体倾斜度,同使还要查明地下水储量及埋藏深度,判断对建筑物的腐蚀程度。详细勘查是地质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成熟阶段的必要勘查,对工程建造使用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4结语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使用价值和社会评价,这就要求在工程建造初期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地质工程勘查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选址勘查直接决定工程选址价值,奠定工程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价值和使用效益;初步勘查是地质工程勘查的基础环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确定工程选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了解工程地质内部环境和条件的基础上,为后阶段的施工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是降低工程设计和施工风险的重要举措;详细勘查是地质工程勘查中内容比较复杂的一项,详细勘查过程中能够对工程地质基本属性和建造条件作出综合考量,确定建筑项目最终的施工形式[5]。地质工程勘查是工程项目在建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详尽了解工程区块的内部地质环境,对潜在地质风险予以排查,提高施工有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作者:高光辉 高敬礼 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冯中萍,牟萍.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11):64-65.

【2】杨洁.浅谈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必要性[J].四川水泥,2015(11):100.

【3】杨虎,邱洪亮,杜祥波.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作用[J].江西建材,2015(6):202.

地质工程基础范文篇5

1.1辩证唯物论观点

某坝基夹层双侧的岩体侧向抗滑效应比较大,如果按照既有的规律,不进行考虑的话就不符合坝基的实际。但是,进行绝对地考虑的话,也不一定非常合适。事实上,只要按照正常的办法,将其作为安全储备,而不参与坝基稳定计算就可以了。

1.2整体论观点

每一个工程地质问题都存在一定的系统之中,只有采用系统分析法才能够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系统方法论认为,人们在研究和解决系统问题时,仅仅重视各要素自身的可靠性是不够的,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通过对具有必要可靠性的诸多要素的优化组合,以达到系统的整体效应最佳,而并不追求每个要素自身可靠性都达到最高等级。否则,工程地质决断就必然是偏于保守的。

1.3经验支持论观点

随着工程地质勘察的深入,其经验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大。工程经验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工程地质环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研究[1]。工程地质勘察的经验还能够帮助人们分析地质状况是否适合进行相关的水利水电工程操作,如果能的话,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注意哪些问题。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理论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逐渐实现了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作亦是如此。这些先进的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研究提供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水平。实现现代化的操作、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将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研究工作的必然途径。近几十年来,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研究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发展,从勘察技术到测试技术,再到数值分析技术等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虽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在理论、知识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以及地质信息获取难等原因,导致了水利水电地质研究工作无法成为一门精确的学科,在众多方面还存在的缺陷。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应该涵盖到多个方面。但是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于受到理论以及经验方面的限制,只考虑到地质信息的基本调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仅对水利水电工程区的地质进行简单的分析,为建设人员提供建设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信息[2]。这样,就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够完善,为工程建设提供的帮助也较为有限。自20世纪70年代,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勘察的工作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包括多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地质信息的调查;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分析以及判断;对工程地质进行改造的问题分析;对地质信息进行监测以及反馈,并且依据监测反馈内容进行调整。基础信息的调查是勘察工作的基础,然而后3个方面的增加则逐渐完善了勘察工作,将勘察的目标从简单的地质勘察延伸至地质工程方向。这种方向的转变能够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同时也给勘察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是地质专家,也要了解水利水电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地质勘察工作的水平。

4水利水电勘察实物工程量与工程地质问题决断质量的关系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首先是要进行地质勘察,进而对地质做出决断,这是该项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因为决断的质量会直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的参考。但是对于这一环节,许多人存在一个误区,主要是关于水利水电勘察实物工程量与工程地质问题决断质量的关系。许多人会认为工程地质问题决断质量完全与勘察实物的工程量成正比,受到勘察实物工程量的直接影响。但是实际上,二者并无如此明显的因果关系。勘察实物工程量会为工程地质问题的决断工作提供基础,但是决断的质量大部分还是取决于勘察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利水电工程所面临的地质条件往往较为复杂,这本身就对勘察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这么复杂的地质环境,勘察人员要想进行正确、科学的决断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综合决断能力。

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决断风险问题

工程地质决断风险(简称地质风险),主要是指因为重要地质信息的遗漏或者工程地质决断失误等原因,为社会、经济以及工程带来危害的事件。所有的工程都想通过建设,在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水利水电工程也是如此。但是有些人一味地要求工程完全无风险,是不够科学的,是一种理想化的认知,尤其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选址往往是在河道、山体等地质较为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所面临的地质风险概率很大。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都必备地质勘察流程。通过这一工作来对地质进行分析、决断,指导工程建设,降低地质风险。依据地质风险事件的危害程度,可以将风险事件划分为毁坏型风险事件和损伤型风险事件。从实际而言,损伤性的风险事件是被允许的,但是毁坏型则完全不予允许。虽然地质风险客观存在,但是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发挥更大的效果,减少损坏,勘察人员们必须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利用经验等各种理论,结合实际对地质问题进行正确的决断,确保决断质量,将地质风险控制在最低的状态。

6水利水电岩体工程稳定性地质评价问题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岩体之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还需要对岩体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及评价。这一工程由坝基工程、地下工程以及边坡工程等构成。实际的分析评价中,要立足工程实际,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开展岩体工程的稳定性分析首先要为岩体工程确定目标以及预定工程需要达到的可靠度。此外,为整个工程建立一套完善的稳定性评价系统,从整体出发,利用系统将各个单方面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使得稳定性评价工作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一工作的科学、有效也将为后期的地质决断提供基础。

7结语

地质工程基础范文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逐渐实现了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作亦是如此。这些先进的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研究提供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水平。实现现代化的操作、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将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研究工作的必然途径。近几十年来,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研究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发展,从勘察技术到测试技术,再到数值分析技术等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虽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在理论、知识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以及地质信息获取难等原因,导致了水利水电地质研究工作无法成为一门精确的学科,在众多方面还存在的缺陷。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应该涵盖到多个方面。但是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于受到理论以及经验方面的限制,只考虑到地质信息的基本调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仅对水利水电工程区的地质进行简单的分析,为建设人员提供建设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信息[2]。这样,就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够完善,为工程建设提供的帮助也较为有限。自20世纪70年代,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勘察的工作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包括多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地质信息的调查;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分析以及判断;对工程地质进行改造的问题分析;对地质信息进行监测以及反馈,并且依据监测反馈内容进行调整。基础信息的调查是勘察工作的基础,然而后3个方面的增加则逐渐完善了勘察工作,将勘察的目标从简单的地质勘察延伸至地质工程方向。这种方向的转变能够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同时也给勘察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是地质专家,也要了解水利水电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地质勘察工作的水平。

3水利水电勘察实物工程量与工程地质问题决断质量的关系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首先是要进行地质勘察,进而对地质做出决断,这是该项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因为决断的质量会直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的参考。但是对于这一环节,许多人存在一个误区,主要是关于水利水电勘察实物工程量与工程地质问题决断质量的关系。许多人会认为工程地质问题决断质量完全与勘察实物的工程量成正比,受到勘察实物工程量的直接影响。但是实际上,二者并无如此明显的因果关系。勘察实物工程量会为工程地质问题的决断工作提供基础,但是决断的质量大部分还是取决于勘察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利水电工程所面临的地质条件往往较为复杂,这本身就对勘察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这么复杂的地质环境,勘察人员要想进行正确、科学的决断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综合决断能力。

4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决断风险问题

工程地质决断风险(简称地质风险),主要是指因为重要地质信息的遗漏或者工程地质决断失误等原因,为社会、经济以及工程带来危害的事件。所有的工程都想通过建设,在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水利水电工程也是如此。但是有些人一味地要求工程完全无风险,是不够科学的,是一种理想化的认知,尤其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选址往往是在河道、山体等地质较为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所面临的地质风险概率很大。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都必备地质勘察流程。通过这一工作来对地质进行分析、决断,指导工程建设,降低地质风险。依据地质风险事件的危害程度,可以将风险事件划分为毁坏型风险事件和损伤型风险事件。从实际而言,损伤性的风险事件是被允许的,但是毁坏型则完全不予允许。虽然地质风险客观存在,但是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发挥更大的效果,减少损坏,勘察人员们必须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利用经验等各种理论,结合实际对地质问题进行正确的决断,确保决断质量,将地质风险控制在最低的状态。

5水利水电岩体工程稳定性地质评价问题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岩体之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还需要对岩体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及评价。这一工程由坝基工程、地下工程以及边坡工程等构成。实际的分析评价中,要立足工程实际,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开展岩体工程的稳定性分析首先要为岩体工程确定目标以及预定工程需要达到的可靠度。此外,为整个工程建立一套完善的稳定性评价系统,从整体出发,利用系统将各个单方面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使得稳定性评价工作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一工作的科学、有效也将为后期的地质决断提供基础。

6结语

地质工程基础范文篇7

(一)可行性研究勘查阶段

可行性研究勘查阶段科学的评价了拟建场地的稳定性以及适宜性。这一阶段对工程地质工作的要求如下:1、考察当地的地质、地形地貌以及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资料等;2、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场地的地层以及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解;3、对于那些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测绘工程地质,开展勘探工作。

(二)初步勘查阶段

在初步勘查这一阶段,合理的评价建筑场地内建筑地段的地质状况。这一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如下:1、搜集一些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规模等相关资料;2、对地层、构造、水质以及物理地质现象的成因、分部进行详细的了解;3、对建筑材料的场地以及储量进行合理的确定。

(三)详细勘查阶段

详细勘查这一阶段要与技术设计充分结合起来,并且在分析以及评价岩土工程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物来进行。详细勘查可以为基础设计、处理地基以及物理地质现象的防治提出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层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由于高层建筑物具有重大的负荷以及分布不均匀,一般情况下要采用深基础,促使地基变形的深度加大。

(一)建筑物场地的稳定性问题

高层建筑物以及超高层建筑物地基变形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一类建筑物的范围不仅会影响地表的松软土,而且也会影响到基岩风化带。在高层建筑物中,不仅要重视地基土体的稳定性,而且要注重下卧层的稳定性。岩性以及成因类型、土体结构等都影响着下卧层的稳定性。所以,在选择建筑场地的时候,要以城市地震基本烈度区划为基础,在勘探过程中验证以及查明建筑场地周围的地质结构,通过分析与比较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二)基础类型选择的工程地质论证

目前,高层建筑的主要形式是指箱基、桩基以及复合基础。第一,箱形基础。其中箱形基础的特点如下:较大的基底面积、整体性较好等特点。如果地基中的土体较为软弱以及分布不均匀的时候,此时要选择箱形基础,这种形式不仅会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且可以合理利用其中的空部分。第二,桩基。桩基包括了钢管、墩基等几个部分。桩基具备较高的承载能力,而且可以避免基坑边缘的稳定性等问题。在上覆较厚软土层的地基中比较适合使用桩基。所以要按照地基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来进行,选择有效的桩基类型。第三,复合基础。如果仅仅采用复合基础这一种形式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对地基强度以及变形的实际要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此时要选择箱基下桩基的复合基础类型,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来降低承载量。现阶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采用深层搅拌桩。然而如果施工条件较为复杂,造价较高的时候,此时要结合建筑物的实际要求来进行,促使建筑物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途径

(一)详细了解以及掌握建设单位对岩土勘测的要求

工程师在勘查工作开展之前,要详细了解以及掌握建设单位对岩土勘测的要求,并且要充分结合工程的用途以及载荷大小,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科学的制度。另外在制定时间计划的时候要联系实际情况,注重资料整理、土木试验等环节,对试验、钻探施工等技术提出了合理的要求。

(二)工程地质勘查人员要充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条件进行勘查工作

在开工之前,工程地质勘查人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勘测以及核实工作,并且要核对钻机所使用钻杆的尺寸以及长度,确保各部门技术参数满足实际施工的具体要求。在岩土勘测这一工作中,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选择合理的钻进方式。在测量高程和水位的时候,要选择黄海高程,如果条件不合适要采用假定高程,等到施工工程结束之后来测量地下水位。同时工程师要核对以及验收相关资料来确定相关数量,并且做好现场监督工作,提高勘查技术的质量。

(三)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分析数据,做好整理勘查数据工作

在整理以及分析数据之后要查明现场等实际情况,促使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检测地基处理的质量,特别是做好记录工作,认真分析相关数据,便于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整体质量。

(四)加强回访工作,查明其中的不良地质问题

为了能够促使地基的质量与现实施工条件相符合,这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检测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对于那些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域勘查报告不相符,此时要合理的分析,减少工程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四、结语

地质工程基础范文篇8

(1)高层建筑物场地变形问题,地基变形主要发生在地表下部放入松软土以及基岩风化地带,且场地变形对建筑地基的软弱下卧层以及持力层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下卧层的稳定性往往是由岩性、土体的结构特点、水文条件以及抗震条件、场地与断裂带以及活动地带的距离等决定,因此基于城市地震基本烈度进行规划的建筑场地,并通过勘探来分析建筑场地条件与地质结构,有利于最终确定科学的高层建筑场地。(2)基础形式确定工程地质论证,通常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形式有桩形基础、箱式基础以及复合基础等,如箱式抗弯刚度高、底部面积大、整体性强等,因此该法广泛应用于不均匀且软弱地基,采用基础中空部分作为地下停车场地,筏板基础能控制可以避免沉降出现不均匀,桩基础可以预制,现场灌注,也可以直接选用钢管桩等,桩基自身具有沉降量小、承载水平高、沉降速率低等特点,极适宜用于软土层较厚的地基,桩基类型则按照地基的施工条件与工程地质特征来确定;复合基础主要采用箱基与桩基联合基础类型,有效解决单独选择上述基础类型承载能力过小或基础出现较大形变等情况,复合型地基还应当对土体进行增强处理以提高其密实度,加强其承载能力,抑制沉降的增大,在地基部分完工时验收时还应当进行压板荷载试验,合格后才能验收,施工环节复杂,施工成本偏高,地勘人员应结合实地地理情况与建筑要求来选用。

2.高层建筑地质勘查阶段划分

(1)区域划分,根据现有地质报告与勘查经验,对所处区域稳定性鉴定,同时分析该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2)总体规划,这个时候的首要问题是分析规划区域的建筑工程条件,并制定详细工程地质报告,有利于规划区内建筑特性以及建筑功能带,其工作主要是结合地貌、地质结构条件与水文地质来开展建筑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其勘测区域应超过实际建筑区域,除此以外,还需要进行实验室研究、组织勘探人员进行长期观测。(3)具体规划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为了对活动层的水文、地质条件与地质结构,组织建筑的地质资料等进行勘察,有利于确定各建筑物与场地建筑配置条件,该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勘探、研究、外部条件试验、地形测绘与观测等内容。(4)局部设计初步阶段,在该阶段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基本地质资料以及结构设计人员所需岩土技术勘察报告,有利于判断建筑物主要形式、建筑基础主要砌置深度、施工工期以及工程概算造价等,此时勘察人员需要测定各测点间距、基坑埋深等相关地质数据,在该阶段勘探人员选取单独的勘察场地,同时需要在大面积内开展工作,对此工作量偏大。(5)局部建筑物勘查报告设计阶段,在该阶段建筑工程地勘工作主要内容是提供建筑工程地质数据资料,为地基结构基础设计、地基加固处理、防治恶劣地质条件创造数据支撑,同时需要评价建筑物地基地质条件,该阶段主要地质勘查容主要包括设置勘探坑孔判定深度,确定地层各项物理指标,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载荷试验与抽水。

3.加强高层建筑地质勘查有效措施

(1)明确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规范与制度,地勘工作人员在开展正式的工作开展之前,需要细致地了解与掌握开发商对岩土勘测的各项工作要求,对该工程的结构体系、使用荷载以及用途以文字形式描述于亚民苏州中岩勘察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出来,并按照施工实际环境制定勘察制度与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当的时间表,统筹安排整理资料、土工测试、勘测报告等步骤,制定取样试验、原位测试以及钻探施工等详细技术指标,明确在勘查中与规范要求相违背时应作出资料技术调整。(2)现场勘查工作要提高监管水平,确保勘查结果满足规范要求,在开始勘测前,要对建设方给出的前期测绘图纸做好现场情况的复测工作,确保其有效性。同时还要核对钻机设备的钻杆长度与尺寸,保证其各部分技术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在进行岩土勘测过程中,对应原位测试要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制度规范的要求,采取科学的钻井方式,在进行岩层钻井时,需要按照岩层强度来判定钻进速率,在钻井深入地下水位下部的砂土、粉土以及软弱土层时,可采取泥浆护壁钻井法,并严格控制钻井速率,除此以外加强取样管理,在进行土体取样时,勘察人员应控制钻杆尺寸,严禁通过切取岩芯管方法来获取原状土样,对原状土样需要及时贴定标签并妥善保管,在测量水位和高程的时候,其中确定高程时首先确定黄海高程,如果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假定高程,尤其是把基准点埋置在不易受破坏的区域,应在完成工程施工后统一测量地下水位,工程师需要对外界资料保持核对与沟通,并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确保持力层取样与原位测试两者的个数符合要求,除此以外,还要重视强化持力层的控制与起伏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区域进行小范围钻探,同时探明实际情况。(3)工作人员加强勘测数据方面的提取,重视地勘报告数据与有效性,做完地质勘查工作,得到勘查数据之后,还应在结合项目情况及周围情形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从而确保土层划分合理性与数据测量准确性,并加强与结构设计人员互相沟通,详细说明差异较大参数,确保设计人员能够熟悉与掌握地质情况。(4)重视勘查复核,整理和优化勘查成果,进行勘察的工作人员需要细致核对土层层位情况,勘查现场是否含有防空洞以及暗涌等可能造成不良地质影响等因素,为保证地基质量满足施工标准,还应采取有效措施检测地基质量,除此以外地勘人员需要定期复查已经竣工的建筑项目,特别要记录在施工中与地质勘查报告有出入的方面,并需要仔细分析,从而能够总结经验保证建筑工程地勘质量。

4.结束语

地质工程基础范文篇9

1应明确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内容

对工程有影响的水文地质因素有: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及变动幅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及组合关系、土层或岩层渗透性的强弱及渗透系数、承压含水层的特征及水头等。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应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设工程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但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通常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今后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评价:

(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设工程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工程地质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查明与该地基基础类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赋存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分析和预测今后在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岩土体和建设工程的不良作用。

(4)地下水位的高低对各种建筑物及水利工程建设都很重要,在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时,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要分别对待。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

2要重视岩土水物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

土的水物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岩土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主要有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毛细管性、透水性等,这些特性与构成岩士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相紧密相关。地下水在岩土体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程度又与岩土的类型有关。通过测试岩土的水理性质指标,可以为今后地下水位水量发生变化时应采取的工程措施提供设计依据。有研究表明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多被忽视,这种情况下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3充分认识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危害可分为三种:

3.1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包括:附近修建水库、附近河流、湖泊、水库的水位升高,灌溉工程包括引水渠道和水浇地渗漏工程施工、工业废水和各种地下给排水管道的渗漏等。地下水位的上升对建筑物的安全是极其不利的:

(1)它会软化地基,使粘性土含水率增高而强度降低压缩性增高,进而使建筑物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

(2)使地基隆起或产生侧向位移,引起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3)使原本并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砂土及粉土达到饱和状态,引发砂土地震液化问题,或者引发流砂、管涌等现象;

(4)斜坡、河岸临空面因潜水位上升降低了岩土体力学性能而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导致破坏或失去正常的使用功能;

(5)还可使原来未加防护的地下室浸水而不能用于原来目的;

(6)引起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3.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位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有些地区可能产生沙漠化或海水倒灌情况,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3地下水位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造成地下水位波动的原因可能有:气候的年份,季节变化,地球与月球引力变化,河流、湖泊、水库水位变化,潮汐变化及气压变化等。地下水位反复升降可能造成以下结果:

(1)地下水位的波动总是导致土的压密,因为土体卸载后接着再加载其密度总比原来的大;

(2)增加建筑基础工程材料的腐蚀性破坏;

(3)使木桩干湿交替容易腐烂,使泥炭土地基比永远埋于水下更加不利:

(4)使一些含盐地层如石膏层和钠盐层发生溶解作用从而使建筑物产生相当大的位移;

(5)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的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浮压力或扬压力的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地质工程基础范文篇10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理信息;地质勘查;应用

地质勘查工作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直接关系到了我国诸多社会企业的经济发展。在煤矿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关系程度尤为明显,煤矿产业的勘测工作不单直接关系到了煤矿产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地质勘测工作,防止在地质勘测工作当中产生自然环境破坏的问题。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但可以充分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降低相关的地质勘测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强度,为后续的地质勘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数据基础。除此之外,地质勘测工作在我国电网的架设以及整个电网系统的设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保障,对于地下管道网络的铺设以及地理信息的勘查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当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对我国地质勘测工作的长远稳定发展打下重要的技术保障。

1.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1.1在矿产勘探中的实际应用。在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地质测绘技术的运用非常广泛,地质矿产的勘测工作主要是将地底下的煤矿资源聚集点以及具体的深度状况进行准确的测定,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准确测量之后,从而确定出对煤矿资源开发的技术类型。随着当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不断进行,其中在多个工作环节当中都需要使用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通常情况下在地质勘查工作当中所涉及的技术类型,需要通过具体的地质条件来进行分析和辨别,同时对地质勘测区域当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加以考虑,保证地质勘测周围的水土环境不会受到严重的损坏,保证地质勘测工作顺利进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需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度相适应,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运用到各大地质勘测工作当中,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需要和矿产地质条件结合,对收集到的勘测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理,不断提高地质勘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地质勘测工作打下良好的数据基础。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地理信息的勘测过程当中,需要对勘测之后的地质图像进行深度的分析和研究,有效结合地质勘测区域的地形和地质的特点,依照地质勘测工作的具体目标要求,采用图像绘制和修改的方式进行调整,充分保证了在地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科学性。地质测量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依照地质条件的不同设定出不同的数据分析模型,并且还需要和地质勘测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衔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结合具体的地质特性进行确定。对于勘测区域的地质环境,有效的调整对土地开发和开采的方式,以此来保证勘测区域的地质条件不会受到明显的破坏,保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1.2其他相关领域应用。在地质测量工作中,控制和测量的方式需要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将部分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勘测的控制点进行科学的确定,保证工程勘测网络体系的科学性。当前在地质勘测工作当中,普遍运用的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在该系统的基础条件下,建立起相应的控制网络,通过惯性测量和星云射电干涉技术等有效运用,充分缩小的定位点所产生的偏差,有效提升了实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保证工程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这些测量技术优势都可以被有效地运用在实际的地质环境测量工作当中。在完成了基础的地质勘测工作之后,需要通过一套质量较高科学性较强的地形图作为地质勘测数据参考。当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普遍应用,在各大探测技术当中都有着诸多的运用,在地质勘测工作中可以真正做到实时性的动态超声测量,并且还普遍的运用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当中。全球定位系统当中存在的动态超声定位技术,在实际的地质勘测过程中,精确度已经到厘米范围,同时在地质条件测定过程中,地点的坐标体系和三维立体的定位效果比较明显,测量的准确度较高并且实际的工作效率也有着明显的提升,这项技术在我国一些大型的交通水利工程,以及对应的地质勘测工作中都有着诸多的使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在一些城市电路铺设和电缆通道的建设当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在PTMS电缆通道管理系统中,对这项技术的使用尤为广泛。在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对相关的地理要素以及地质图像进行科学的管理,将电缆通道的铺设和内部设施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合,将相关联的信息有效地结合到一起。相关的工作人员使用PTMS电缆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对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然后通过电缆通道的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后续的归档以及储存,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对日后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调取,依照不同类型的信息数据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这种针对性数据处理方式,保证了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1.3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在我国工程施工过程中,测绘技术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尤其在一些岩土工程的勘测工作中。测绘技术对施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是保证工程施工基础稳定性的保障。当前在工程测绘工作当中,经常会使用到一些技术层次较高的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的开展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工程实际开展过程中,地质勘测工作会产生诸多问题的影响,同时由于受到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影响,经常会对地质勘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对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和施工单位必须要充分重视地质勘测工作的整体质量采用系统剖析和与实际工程施工相结合的测量方式,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正常情况下,在地质勘查工作当中,第一项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测绘工作,可以为地质调查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弥补。工程地质理论中地质测绘工作可以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打下良好的理论框架基础,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同时在一些工程建设当中需要对多种不同的地质数据和资料加以运用,然后通过实际的数据和测量资料相衔接,保证工程施工的准确度和质量。在工程地质的勘测过程中,现场会存在很多自然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就要求相关的测绘工作人员需要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地质条件当中的不同构造条件进行分析,采用全面和具有针对性的测量方法,保证地质勘测点位设定的准确性,以及在实际的操作工作当中的技术标准符合测绘工作的要求。

2.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展望

2.1地质信息数据获取多平台实时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对大数据的运用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大数据的运用成为获取重要信息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芯片的成功研制和运用保证了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更加科学和高效,同时在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大提高了相关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地质勘测工作中的地质信息和矿产勘测工作所需要的信息类型,都需要基于这些新技术类型来作为保障。2.2地质信息数据处理自动化智能化。针对地质信息数据的获取,在地质勘测工作中,最终需要将其进行高度的数据加工和处理,最终形成为人们所用的信息类型。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地质勘测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决策,以计算机系统作为技术,将所收集到的地质勘测信息进行汇总,这一工作流程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该项工作将会慢慢朝着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有效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为地质勘测工作的准确高效化开展提供出重要的数据基础。

3.结论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保证了煤矿资源开发的准确性和高效率,同时对工程的建设的土地规划、土质条件的勘测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加强该方面的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测绘基础层次。

参考文献:

[1]陈思超.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发展[J].江西建材,2018(10):55+57.

[2]白冰,蒲永峰,程冰冰.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发展[J].中国锰业,2018,36(01):41-43.

[3]蔡寿鑫.测绘与地理信息新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