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7:31

电力实训总结

电力实训总结范文篇1

在入厂培训之前,组织部安排我在公司团委协助做好团委的暑期工作。比如青少年课外活动培训班、暑期社区消夏晚会等。虽然这样的实习与我在学校所学专业毫不相干,但我还是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接下来,参加公司组织部安排的入厂前教育培训。在培训中,公司技术处、质保部、安监处、劳资处等等多个部门的专家、领导的热情介绍和教育培训使我在各相关方面对公司有了新的认识,接下来又参加了省公司安排的电力系统大中专毕业生上岗前培训,经过在部队军训、听省公司专家、领导讲课,又进一步锻炼了精神毅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这些教育培训使我深深感到公司对我们新入厂职工的关心和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之一,为踏上实习岗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一次上班的工作是协助整理工程档案资料。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关于送电线路施工的相关工作,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了若干工序的施工记录,虽然有些专业术语比较陌生,但经过查阅相关参考书,我对送电线路施工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再经过向师傅们请教详细的施工工序和工程数据检查采集计算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工程资料归档的要求之严格,工程数据要求之真实精确,从而使我在上工地之前就提前要求自己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踏实沉稳、实事求是,对待工程数据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分到施工五队之后,怀着对送电线路施工的好奇和满腔热情,我去了正处于架线阶段的220kV永商线路工程。当天早上出发,一直到晚上才到施工队驻地。还好,工地的住宿条件虽然比不上城市里什么都很方便,但在我自己看来,有吃有住、干净整洁就是最好的条件了,不管过去是不是学生,不管过去的校园生活是多么美好,作为一名**送变电的职工,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如何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晚上到驻地,队里师傅给我找了张床,行李一铺开就躺下睡了。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天还不太亮就起床了,天还下着雨,我本以为这样的天气可能不会出工,可是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接我们去工地的大卡车一停稳,师傅们、民工们都抢先上了车,我也赶紧挤了上去。上去才知道,车上装满了施工器具,车上到处是泥水,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我就那样站着,车要开的时候,一位师傅不知从哪给我扯了一片塑料布,我只好垫着塑料布坐在冰凉冰凉的沾满泥水的车厢沿上。车跑开后,雨下的更大些了,我坐在车厢沿上被风雨打的直打哆嗦,于是只好蹲在车厢里。车上的人们展开一大块塑料布,车厢四边的人用手拽着,我在边上也拽着一角,那一刻,我体会到了我们送变电师傅们的辛苦,这是我过去没有想象到的。但是我又想也许还有比这还要苦的在等着我呢吧。到工地时天刚亮,一直工作到天黑才收工,回到家已经是将近八点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跟随师傅们搭跨越架,护线等等,知道了搭架子要遵循“横平竖直”的原则,知道了护线看似轻松,实际上必须时刻集中精力,随时向牵引场、张力场汇报情况,遇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正常牵线。

在工地,我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学习,对于队长、师傅安排的工作,从不挑挑拣拣,每一件事,我都以谦虚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就拿拧螺丝来说,不能用力过大,但还得满足扭矩要求,拧防盗帽一定要注意将防盗帽与螺丝杆对正,如果不小心拧偏又退不下来,就会很麻烦。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这就需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对待每一件事,技术、经验是一方面,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同样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从商丘回来,参加了公司教育处安排的测工培训并在最终的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培训中主要学习了一些测量理论知识和仪器的简单操作。这些知识还需要在实际施工中结合实际认真实践。

测工培训结束后就赶往广东参加500kV天广四回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实习期间,除了平时做一些资料复印和数据采集、计算工作外,在自己的虚心请教和师傅们的热心帮助下,我对送电线路施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由于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和亲身经历,我对送电线路施工之艰苦、要求之严格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师傅的热情关怀的耐心讲解下,结合天广四回的设计、施工实际情况,我对质量控制的关键和重要项目在概念上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例如基础工程中的地螺规格数量、基础表面质量、立柱断面尺寸、整基扭转及中心位移、基础根开、基础顶面面高差、转角塔基础顶面预高、地螺偏心、角钢倾斜角度等等方面;铁塔工程中的节点间主材弯曲、转角塔终端塔结构在受力反方向结构预倾斜、螺栓的紧固程度、防松、防盗以及与构件面接触情况、螺栓穿向等方面;架线工程中的弧垂、附件安装质量及工艺要求、导线损伤程度限制等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做好对以上各个方面的学习,我总是随身携带相关参考资料、标准、规范等,边实践边学习。

经过参加架线施工,我对张力场布置、牵引场布置、紧线、平挂等主要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天广四回工程中,我还负责了多数塔位的接地电阻测量和个别塔位的接地电阻缺陷处理工作。

在架线施工中,我曾经负责一段护线工作。当时天气炎热,偏偏我护的那段刚烧过一天下来,身上衣服早就被汗水浸湿,并且身上、脸上沾满了木碳黑、油渍、尘土,浑身粘乎乎的,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第二次放线过程中,在老师傅悉心讲解之后,由单独负责小张力车的操作,并很好地完成了拉大牵引绳的任务。

在竣工复验过程中,当运行单位提出我们某基直线塔瓷瓶钢脚歪并要求更换瓷瓶时,我立即上塔溜下瓷瓶实际观察,认为是瓷瓶裙本身略有不正引起错觉,而不是钢脚歪,经与运行单位交涉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看法,从而更正了此缺陷。

除了在工地现场实习之外,从12月份参加到天广四回工程到工程结束,在项目部经理、总工的支持下,在师傅们的帮助下,我一直负责编写每月的工程简报,及时地编写工程报道,在实习期间累计完成了近万字的工程报道和实习感想并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转眼间实习已有一年了,可自己在工地实习的一幕幕总是在眼前挥之不去。

忘不了农历大年二十九,举国上下都在高高兴兴准备过农历新春,我作为光荣的送电工队伍中的一员,仍然在山沟沟里挖着地锚坑,准备牵引场的布置,以便在春节前牵引场机械设备进场到位,为春节后立即开始放线做好准备。

忘不了我和师傅们在着朦朦小雨中进行紧线施工,当我们一天的工作结束时,手早已被雨水浸的发白。

忘不了正在砍线路通道内的竹子时,却不知头顶的竹竿上缠着一条马上就要吊在身上的蛇。

忘不了在测量接地电阻时一脚陷进草丛中的阴沟里,拔出脚来继续工作。

电力实训总结范文篇2

一、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建设

1.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基建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08年7月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共批准了6个示范建设专业和48个实验实训室(区)建设项目。电气试验实训室建设项目正是其中之一,将以高压实验室为基础进行扩建。

学院原有的高压实验室是为满足“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而设立的,教学仪器设备少,仅能开展几个常规的高压试验项目和气体放电的验证性实验,因场地和课时有限,基本上都由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动手机会少且与生产实际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建设好电气试验实训室,秉承学院“服务川电、面向全国、走向市场、科学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植根电力,与光明同行”的办学理念,按照“资源优化、实践为主、工学结合”的思路,加强与行业内电力企业的合作,组织教师进行调研,与来自四川省电力公司等企业专家讨论,共同制订建设方案。

考虑到变电检修实训场地和一次设备以及投资费用、教学安全等因素,实训室的基建以试验仪器设备购置为主,能基本实现电力设备预防性项目试验方法、原理和结果分析判断等实训功能,满足“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生产技术服务及承办技能比武”的要求,确保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操作次数,达到真正掌握各项试验技能的目的,并体现出建设的先进性、生产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示范性。

项目建设方案获得批准后,学院按照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设备招标采购、合同签订、到货验收、配套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开发

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开发是实训室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项目的建设成效。

实训项目的开发既要满足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良好条件,践行“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要服务于企业、社会的培训功能需求,可以对电力企业生产岗位人员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培养电力行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和供电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开发了55个实训项目。在设备采购合同签订后,编写了《电气试验实训指导书》。这本指导书是参照企业电气试验工作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在按照教学规律提炼加工后,以教学模块形式展现,共有55个具体试验项目的实训指导书。考核标准采用的是《四川省电力公司电气试验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这些教学资料的准备一方面能满足“电机设备运行与检修”、“电气设备检修”、“高电压技术”和“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以及电气试验实训环节的教学需求,培养在学校生具有电气试验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变电运行、变电检修和电气试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服务社会,承担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服务于四川省电力公司电气试验工的技能培训,同时兼顾变电检修工的岗位资格培训、在岗学习、技能调考、职业技能鉴定、优秀技能人才选拔等需要以及四川省电力公司新进人员和电力类专业毕业生技能训练。

二、电气试验实训的教学特点

1.实训教学场地机动灵活

为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以及适应电气试验实训项目增多的变化,电气试验实训突破了原有实验室的场地限制和被试设备的依赖,将变电检修实训场地及其电力设备一并作为教学设施开展电气试验实训教学。电气试验实训教学没有固定场所的限制,可根据需要随电力设备流动,只要具备试验条件就可以开展实训教学。

2.实训教学以点带面

实训项目的开展依赖于电力设备的配置。鉴于教学场地和投资有限等因素,作为被试设备的电力设备不可能包含生产性企业所有种类、规格的设备,但设备配置尽量兼顾了代表性和前瞻性。因此,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选择和开展要立足现有电力设备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辅以教方法、教思路,注重能力培训,让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仍然不落伍。

3.实训教学情境现场化

首先是电力设备模仿变电站间隔进行布置,其次是配备了与企业班组水平一致的工器具,最后是相关的安全设施一样不少,电气试验完全可以现场化。一个合格的电气试验人员首先要具备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良好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在学校学生来说,安全也是第一重要的。在学校学生没有从业经验,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4.实训动员

为强调电气试验工作的严肃性和安全的重要性,要在实训前对学生进行动员,将电气试验工作与医生的诊病工作进行对比,医生给人看病需要责任心、识、技能、经验及不断改进的医疗检测仪器与手段,电气试验人员也同样需要责任心、知识、技能、经验及不断改进的试验仪器与技术。要让学生认识到,电气试验人员的工作失误可能既危及电网及电力设备的安全又危及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这就是悬在所有电气试验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教学中必须要贯彻始终。

三、电气试验实训的教学组织

电气试验实训教学过程体现了工学结合,是参照四川省电力公司标准化作业流程的要求进行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入职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实训教学过程分为试验准备、试验、试验总结和考核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按照实训指导书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必须的工作任务,教师完成对学生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等的考核。

1.试验准备

(1)准备工作安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要现场勘察,掌握现场实际情况;二要做好技术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准备齐全,制订试验方案并获得批准。

(2)作业人员要求。学生(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良好;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基本掌握本专业作业技能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具备电气试验实训指导资格。

(3)仪器仪表和工具点检。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逐项核查试验用仪器仪表和工具的名称、规格和数量。

(4)危险点分析。教师向学生详细交代试验中可能危及安全的事项:作业场地的特点,如带电、交叉作业、高空等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工作中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工具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操作程序颠倒、接线错误、操作方法的失误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学生身体状况不适、思想波动、不安全行为、技术水平能力不足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其他可能带来危害或造成设备异常的不安全因素。

(5)做好安全措施。教师向学生交代安全措施:接拆试验电源应采取的措施;使用各类工器具的措施,如梯子、电动工具等;特殊工作措施,如高空作业等;专业交叉作业措施,如检修、保护传动等;设备加压应采取的措施,被试设备设围栏、加压前注意监护并大声呼唱等;试验过程中仪器仪表移位、消除故障的措施;试验结束后,接地放电、拆除试验线和短路线的措施;对危险点、相邻带电部位所采取的措施;工作票中规定的安全措施。

(6)试验分工。教师明确每个学生所承担的试验项目,明确每一项试验项目的接线人和仪器操作人。

2.试验

(1)开工。办理工作票,在现场教师以工作许可人身份向学生交代工作票及安全措施,教师又作为工作负责人和学生共同负责检查安全措施;教师交代工作票内容及危险点;学生在工作地点设安全围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至少每5m一个标示牌。

(2)试验项目和操作标准。教师交代试验项目、方法、接线、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试验结果判据和责任人。试验器具应靠近被试电力设备,所有带电部分应互相隔开,面向试验人员并处于视线之内。操作者的活动范围及与带电部分的最小允许距离应满足规定要求。因试验需要断开电气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恢复连接后应进行检查。试验接线应清晰明了、正确无误,操作顺序应有条不紊。

(3)竣工。学生关闭试验电源、拆除试验线;清点工具、回收材料、清理工作现场,不留任何物品;教师检查现场恢复情况后,学生撤出试验现场,填写试验记录,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3.试验总结和考核

(1)学生应根据试验记录,对试验项目、测量数据、被试设备名称和编号、仪器仪表名称、气象条件及试验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分析和判断设备状态的依据,对被试电力设备做出整体评价;记录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2)教师对学生执行指导书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安全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试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学生只要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较为熟练的试验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就可以评定为“合格”等级。

四、电气试验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电气试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试验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试验方法,正确地使用试验仪器,能对被试电力设备进行正确的试验,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试验中的环境条件、被试电力设备外部状况、试验中各种干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排除;对电力设备除了掌握其原理外,还要对其内部结构、绝缘材料、导电材料、主要部件及其在运行中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解,关注容易出问题的部件及故障原因,这些故障与哪些试验参数相关,会引起哪些参数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哪些试验手段、项目检测出来。

电力实训总结范文篇3

有幸参加了国网技术学院举办的继电保护培训班。能成为首批培训员工中的一份子,今年根据公司安排。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也感谢省电力公司以及供电公司的领导给我这样一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培训期间,先后学习了公共基础课如《企业文化》、《团队建设与沟通协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专业知识课如《安全规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两票管理》等,并在继保实训室对主变保护屏、线路保护屏、母线保护屏、断路器保护屏等进行了校验和故障查找消除。在这4个月的培训生活中,我的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大,以下从学习,生活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次学员培训。

专业知识理论方面:

(一)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学习。这是继电保护专业的最基础的部分,要掌握故障分析,首先要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可以说继电保护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对故障分析的重新学习,我对电力系统常见故障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对各种故障的特点进行总结,我发现了故障的规律性,以及继电保护在这些故障的针对性。

(二)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进行学习。继电保护原理也是继电保护专业的基础,这门课通过对各种故障的特点进行总结分类,讲述了保护的构成原理,以及各种原理的保护的使用范围,优点和缺点,以及系统中各种保护的配合使用问题。由于我们这些同志绝大部分来自地区供电公司,所以我们主要学习了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保护原理。

(三)对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以下简称CT、PT)的学习。CT和PT是继电保护专业必须掌握的部分,因为继电保护对一次系统的保护是建立在对一次系统的监视上的,CT、PT将一次的大电流、高电压变为继电保护能够使用的小电流、低电压。通过学习,我掌握了CT二次绕组有好几个,分别供保护、测量、计量用,以及零序电流的采集方法;CT、PT的极性接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保护是否能可靠工作。

(四)二次回路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知识点。以前学校重视原理教学,二次回路部分并没有讲。这个月在开始讲二次回路前,我对其进行了恶补,有什么不会的问题,找老师和有工作经验的同学请教,在后来通过上课学习,我对二次回路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二次回路分为控制回路、测量回路、信号回路、调节回路、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回路以及操作电源系统,现在我掌握比较好的是电源系统、测量回路和信号回路,其他的回路我正在不断的学习中。

(五)学习博电继电保护测试仪的使用。在学习中,既温习了各种继电保护原理,还掌握了测试仪的使用方法以及对各种保护的测试方法。

电力实训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三方校企合作;专业特色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大决策。2015年8月国家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国务院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大数据专业建设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设立大数据专业的学校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已有500多所高职院校设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其中重庆有30多所。大数据作为一个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阿里巴巴、腾讯、联想等头部企业都相继涉入,行业发展迅速。但大数据作为一个新工科专业,2017年才进入高职国家专业目录,教学生态环境还不成熟,教学资源和师资都相对匮乏。各个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处于摸索阶段,有待于从事大数据专业教学工作的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共同推动该专业的发展。

1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存在的问题

1.1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够突出

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以下简称“大数据专业”)是为各个行业培养大数据服务人才,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既有通用性,也有其特殊性。目前很多高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大同小异,同质化比较严重,有些学校由于师资缺乏,在大数据专业的教学上照搬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这势必对大数据专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应该突出行业背景和自己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只有着力某个行业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同时兼顾商业、金融、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2校企合作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国内高职大数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领域还不成熟,比如教育教学生态尚不完善,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标准化教材,缺乏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实验资源匮乏等。目前一些从事大数据研究和应用的企业,在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领先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专业共建。共建内容涵盖实训室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建设、职业资格认证、学生竞赛、招生就业等方面,但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合作效果也是良莠不齐,其仅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1.3人才培养岗位能力需求不够清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暴发式增长,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在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专门的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大数据人才缺口将达到200万。从以上数据可知,在未来的数年内,大数据人才需求量很大。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分析,大数据应用生态环境尚未形成,绝大多数数据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并未实质性涉及大数据应用业务,高职大数据人才需求量和就业岗位尚不清晰,这部分人才的职业能力与企业需求是否适应也不够清楚,这些都是当前高职大数据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大数据专业作为新兴信息技术类专业,面向全新的产业,使用全新的技术,且相比其他传统专业技术更新发展的速度更快,所涵盖的内容和技术点也比较多,让高职学生全面掌握是不现实的。通过校企联合对职业标准、职业岗位和课程标准的分析论证,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需求,针对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和能力需求,主要培养高职学生技术性要求不是太高的一些实践应用能力。因此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大数据环境运维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电专”)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行业优势,可以依托电力公司及相关资源,开展突出行业特色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把电力大数据及相关案例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电专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为基础,以电力大数据应用为特色,具有大数据环境运维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储存管理、数据可视化分析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三方校企合作思路

目前一些从事大数据研究和应用的企业,在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领先一步,学校与这类企业在实训室建设、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共建,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校专业建设还可依托行业背景和资源,突出专业特色。电专原属国家电网,是行业办学典范,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行业优势,大数据专业的建设主要以大数据应用技术为基础,以电力大数据应用为特色,突出电力行业特点和专业特色,满足电力大数据的行业及区域需求,解决电力行业对大数据人才的迫切需要。2015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指导意见》,明确到2023年,全面建成国家电网公司两级统一移动应用支撑平台,为公司各单位信息内外网移动应用提供大数据开发、大数据运行和大数据管理云服务。因此,电专大数据专业的人才培养以电力大数据应用为特色,发展前景广阔。虽然专业建设突出电力大数据特色,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并不局限于电力大数据应用,还要兼顾商业、金融、电子商务等其他行业的应用。电专大数据专业通过学校与电力公司、大数据企业开展三方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业务资源与技术资源相互融合,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电力公司以电力大数据业务为优势,企业以教学和技术资源为支撑,共同探索三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4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三方校企合作实践

4.1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专业建设长效合作机制

电专与重庆某大数据企业深度合作,并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结合电力大数据专业特色,共同建设大数据专业。合作企业参与了实训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培养、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认证、学生竞赛等方面工作,校企共同构建专业共建运行机制及相关管理制度,双方优势互补,实现真正的校企深度合作。4.1.1校企合作建设大数据实训室目前,基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订实训室建设方案,建成了以培养学生数据采集、数据治理、大数据平台管理与运行、数据维护、数据分析可视化能力为主,同时能够满足大数据专业所有核心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和实验实训需要,集教学、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认证、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培训为一体的大数据应用与分析实训室。4.1.2构建面向产业的课程体系校企双向嵌入,双方共同制订与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体系合作制订与动态化调整管理机制。电专借助合作企业方的业务和技术资源,随时了解专业技术市场动态化发展状况,将专业前沿技术和行业需求技能及时更新补充到课程设置中,使课程体系调整紧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和知识技术更新换代步伐,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从而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根据对相关企业单位和学校的走访,并查阅人才市场需求数据,电专调研了解到企业对于大数据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再通过校企之间的专题研讨,形成本专业所对应的核心岗位及核心职业能力,见表1。为了能更好地在课程体系中对应核心岗位且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集中实训课程(包括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六大课程模块。专业课程包括Linux操作系统、Hadoop大数据技术、Hive数据仓库、数据采集与治理、python程序设计、网页设计、web前端开发、数据分析与可视化(Tab-leau)、ECharts数据可视化、Java程序设计、电力系统概论、电气设备基础等课程。在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中,课程案例来自企业真实项目,数据源采用电力系统脱敏数据。部分实训课程采用“双导师制”,即企业讲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制订授课计划、共同编制课程资源、共同参加课堂教学。这种方式既能充分发挥校内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势,又能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人员的一线开发技术资源。4.1.3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建成了包含课程标准、课件、实验实训项目、试题库、案例资源、大数据源等在内的大数据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实验管理平台,如图2与图3所示。企业还参与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师资培训。

4.2依托电力行业,成立“服务基地”,突出电力大数据应用特色

电专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行业优势,依托电力公司及相关资源,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为支撑,以大数据应用与分析实训室为技术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团队,成立了“重庆电力大数据产业服务应用基地”,积极参与重庆电力公司大数据业务,为电力公司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学校大数据人才培养与电力公司电力大数据业务相互支撑,产教融合,并建立电力大数据产业服务应用基地长期运行机制。电专聘请了电力公司电科院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供电公司、信通公司等单位的校外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及时掌握电力大数据应用的动态和人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教学中以电力脱敏数据源和电力大数据应用案例开展项目驱动教学,三年贯通不断线。同时通过本专业学生参与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大数据应用业务,双方互相促进,形成长效合作的产教融合模式。

4.3探索三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专以电力大数据产业服务应用基地和校企合作建设大数据专业为基础,在三方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大数据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和教学、师资培养、学生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突出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深入研究和实践三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积累经验,逐步完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结语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高职大数据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和进一步提升,也是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每个学校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本项研究与实践也是根据电专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的一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他高职院校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勇.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26):13-15.

[2]齐艳茹.校企合作模式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18):241-243.

电力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微课;课程教学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呈现信息化、多样化、移动化的态势,出现了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手段,也出现了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专业课教学,尤其是在电子类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还需要不断探索。

一、微课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典型应用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采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模拟一对一教学情景的一段视、音频。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其特点是“小而精”。“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专业课,具有电路拓扑结构多、波形分析复杂、应用性强等特点,导致学生对传统模式的教学没有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改变教学方法手段迫在眉睫。现在的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观看微视频、习惯碎片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如果结合课程特点,引入一些多媒体资源,会大大改善教学现状。为此,“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尝试了采用微课嵌入课堂的教学方式,挖掘、组织、制作优质的微课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1.微课在课程导入中的作用。课堂导入具有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教师应结合课堂的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合理设计课程导入的内容,为后续的讲解做好铺垫。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大电感负载)为例,该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在整流技术方面简单又典型的应用。本节课的导入需要5分钟,内容是回忆电感的特性。电感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能和磁场能转换的过程复杂,如果以照本宣科的形式帮学生复习,很难达到课程导入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电感特性又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其具有非线性的特点,重点强调电感储能的动态过程,动态过程用动画表现会很直接有趣,因此,这个环节非常适合通过微课来呈现。为此制作了电感特性的微课,通过微课学生能够快速的回忆起电感负载的特性,达到导入的目的。上述导入内容,如果制作成微课,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行预习,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实现翻转课堂。2.微课在课程重难点上的应用。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出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抽象、枯燥、动态变化等类型的内容比较多,适宜采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或者是采用动画、微视频等方式提高授课效果。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大电感负载)为例,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路图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参数分析,难点是其工作原理。工作原理主要是分析负载两端电压、电流的变化,因其是内部动态的变化,不易观察和理解。利用微课多媒体可视化的教学特点,可以将电表的数值变化与波形的变化同步在一起,制作成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借助此微课,教师可以灵活开展教学。如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播放微课,提示学生从波形的正半周和负半周的负载电压、电流变化曲线观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与纯电阻性负载波形相似处和不同点,并试着分析原因,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再系统性讲解其工作原理和参数的计算。该重点借助微课来完成,实现了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师生共同协作,改善了课堂气氛,明显增强了教学效果。3.微课在实训操作中的应用。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为工学结合,实训内容的比例很高。通过实训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符合“感性—理性—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在实训的过程中,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的培养也很重要。“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比较多,接线复杂,又涉及三相电源,电压等级高,安全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求学生熟知操作规范和步骤,而教师在实验前常规实验内容的讲解和安全教育是不够的,但迫于学时的要求,也只能在做实验时反复和学生强调安全,示范操作,导致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时间不足,实验效果不理想。因此,将实验的安全要求、操作示范等内容制作成为微课,可以在实验前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观看,加深印象,提高实验效果,从而达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4.微课在习题和拓展方面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习题涉及公式多,计算难,电路复杂,教师可以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详细、清晰地介绍解题过程,方便学生反复观看,益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电力电子技术”是电力变换的主要技术,应用领域很广,如风力发电、柔性直流输电、航天器、轨道交通等方面,让学生及时了解课程的应用领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因学时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教师可以将各个领域的应用制作成微课,作为拓展学习的素材,给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观看,扩展学生的视野。

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微课应用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该课程的定位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轨道车辆牵引与传动技术打下基础,因此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在整理、逆变、斩波、变频等四个方面的原理和应用。将微课作为辅助的学习资源,应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习者提供不同梯度的微课,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普及性微课要有,更要制作不宜理解、有认知障碍或者重、难点内容的微课,便于学生更好完成专业课的学习。2.知识点的相对独立性。微课强调“小而精”,内容不宜过多,最好能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点多,前后关联不是很密切,比较适合把知识点再进行分解,制作成微课,但在制作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庞而杂,面面俱到。因此要选取适合的知识点是制作微课的关键。3.教学情境的生动性。微课以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讲明关键问题。如同广告设计一样,追求微言大义,形式新颖独创,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效果追求过目不忘。电力电子课程特点是电路多,波形多,且有典型的非线性结构,理论化强,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要充分发挥其可视化、生动化的优点,借助仿真软件、动画、色彩、音效等多媒体元素,将抽象、变化的过程动态地展现出来,给学生带来不同于传统课堂学习体验,这样才会达到学生感兴趣、易理解、过目不忘的教学效果。4.微课制作的系统性。众所周知,微课的制作非常耗费精力,从内容选取,到脚本撰写,再到拍摄、后期剪辑,费时、费力,单凭个人力量只能做成1~2个微课,这就需要团队的支持和协作,分工合作,才能保证质量和数量。对学生来说,如果有足够丰富的微课资源,就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实现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可见,只有两个“量”都提高了,教师才能够根据教学要求,灵活选取微课,自如应用于教学设计,改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该课程微课制作要按照知识内容系统规划,认真梳理知识点,列出微课制作的目录,有组织、有时间节点地完成制作。5.教学手段的整合性。微课是丰富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的有效手段,但微课不是万能的,如果没有很合适的教学设计,微课起到的效果也不明显。因此,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不断推出吸引学生的手段才行。目前,学校引入了希沃教学平台,它是一款专门针对教学场景设计的互动课件工具,希沃互动课堂方案,打破传统单向教学模式,结合多种互动教学工具,实现双向高效互动式教学。平台中有很多教学资源,如课件的母板、小游戏程序的嵌入。如果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能够与该平台较好地结合,充分利用平台的资源,教师可以将“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讲义、试卷等有机整合,制作不同的微课,甚至同一个知识点可以通过平台上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不同风格的微课,满足不同喜好的学生的学习,提高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随着移动技术、云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慕课平台的应用已经悄然升起。将已制作完成的系列内容的微课资源,进行整合,呈现在慕课平台中,利用该平台,学习者除了观看微课,还可以实现和教师的交互,如线上做习题和答疑、评价课程等,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课程资源的传播。

综上所述,微课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笔者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实践证明,确实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在实训教学中,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实训安全事项介绍的视频,在实验环节提高了效率。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如何制作有效的微课,如何将微课巧妙地应用于课程,做到与任务引领、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方式有效结合等,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此外,“慕课”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也促使着微课不断创新和更新,满足更多需求的学习者进行学习。这也促使着我们“电力电子技术”微课教学设计的不断探索,大胆尝试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主动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0-66.

[2]高晗璎,李文娟,刘端增,等.工科“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4):34-36.

电力实训总结范文篇6

运用课前准备、实训组织、操作要领讲解、操作过程演示、学员操作、巡回指导、实训总结点评等方式方法,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培训教学中注重每个过程

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1课前准备

(1)理论知识准备:了解实训课程的内容,补充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为实训服务。

(2)实训现场准备:做好实训场地的安全检查工作,做好相关实训工位、设备、材料、工器具等的检查工作,满足实训的要求。

(3)实训资料准备:提前准备好实训课所需要的操作任务书、工作票(操作票)、安全措施票、图纸、说明书、试验报告等资料。

(4)安全预控准备:做好安全保护工作,按实训操作要求,做好危险点的预控、应急处理的预案等。

1.2实训组织

(1)根据实训设备的总数和学员人数,兼顾项目、培训时间、培训工位等因素。每个工位安排2—4人,以保证学员实训效果。

(2)分析了解学员的知识技能现状、工作经验等情况,现场进行搭配分组,并且选取技能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责任心强的学员担任小组长,积极调动每个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互帮互学,取长补

短。

(3)做好实训现场的协调工作,组织好学员的队形及安全观看位置,根据实训需要做好资料、耗材、测量仪表、使用工器具等分配工作。

(4)检查学员着装等是否符合实训现场安全要求,做好现场的安全措施,说明实训现场和工作现场的不同点,强调实训纪律。

1.3实训操作过程的讲解与演示

(1)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

(2)讲解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器具,演示工器具的操作规范及使用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

(3)讲解实训项目的方法步骤,演示操作的具体步骤。在讲解演示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标准执行要符合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工艺、流程标准要符合规范。②实训演示要做到动作规范、

正确、清晰、合理、详细、具体。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注意提醒,防止形成不良的操作习惯。③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边示范、边讲解。明确实训操作的顺序及每步的操作目的、实施方法、制作技巧

、工艺质量标准、危险点所在等,强调顺序错误或缺少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危害,并对关键操作步骤的技能和技巧作重点演示、重复演示。④注意可能出现的个例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做好安全措施。引

导学员在实训中树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

1.4做好巡回指导,规范学员操作

这是实训教学的中心环节。安排足够的时间,对学员进行角色分工,轮流扮演各种角色,明确职责,独立操作。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帮助学员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从以下几方面保证学员掌握正确的操

作方法。

(1)安全指导要全面:检查设备、仪器的使用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2)操作指导要到位:应用关键过程跟踪法、关键点跟踪法等,检查和指导学员的操作姿势、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3)质量指导要规范:检查学员完成操作的质量。

(4)应急指导要及时:在实训过程中,培训师应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确保实训质量。在巡回指导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心到、眼到、腿到、口到、手到。心到。在培训中,对待学

员要用心、细心,教学指导要耐心,有信心。眼到。在指导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学员的操作步骤、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环节的掌控等。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员操

作过程的正确、规范。腿到。巡回检查多走动,观察学员的站姿、操作姿势、操作步骤、动作规范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口到。针对学员操作中的不足、存在的问题、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细

致地讲解,使学员明白操作失误的原因,掌握解决处理的方法。手到。巡视指导中,培训老师要勤动手,做示范,手把手地指导演示。保证学员通过反复的示范—模仿—体会—操作—熟练这一过程,掌

握技能操作要领。根据学员在训练时出现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员出现普遍性问题,把全班学员集中起来进行讲解或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对学员出现

的个性问题,根据情况,进行个别差异指导。

1.5做好实训点评、总结工作

(1)强调培训项目的重点、难点,加深学习印象。

(2)对学员的实训操作过程、工艺、规范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对优秀的项目进行观摩,倡导大家交流实训的体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共同提高。

(3)认真填写实训日志,并做好实训总结。

2实训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不同培训方向、工种、项目的实训教学,根据其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工艺特点也有所不同。在教学培训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区别化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完成教学任务。

2.1工程工艺类

在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架设、计量装置安装项目中应用较多。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内容。

(1)演示法。①从实际观察着手:观看实物、图片、教学录像等,加强感性认识。②用操作流程引导:详细讲解工艺流程、操作要领、技术规范等,强化理性实践。③基本技能反复练习:由易到难,循

序渐进地进行,静心多练,不能急于求成。④工艺细节讲窍门:在实训中,通过练习,熟能生巧,总结一套适合自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⑤应严格执行标准:实训中应严格执行工艺、技术标准要求。

(2)比较法。参照优秀示范案例,通过求异比较查找偏差,进行实训操作点评,及时发现纠正习惯性错误行为。(3)角色扮演法。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明确个体在团队中的协同作用,观察别人好的做

法、技巧,学习优秀学员的技能经验,在操作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动脑筋,取长补短,协调互助,共同进步。

2.2运行、操作类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运行过程、多功能电能表抄读等项目培训中多使用此法。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内容。

(1)仿真实训。现场仿真操作,按照操作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前要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危险点预控等。严格按照操作实训要求完成。观察排查现场预设的各种异常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排

除干扰,准确判断问题、故障所在,对症下药,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及时正确地处理、解决问题,排除故障。

(2)案例分析。参照实际案例,现场实施仿真训练,对学员进行分组,设计不同实训方案,进行实训。注重现场操作步骤练习,不仅需要结果,更应重视过程的分析处理。强调重点环节,反复讲授,注

重交流研讨,提高培训效果。

2.3设备检修类演示法。熟悉需检修设备装置的特点、型号、安装作业要求等。严格按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分析数据、查阅历史资料,进行危险源、危险点的分析预控,明确每一步的工作内

容及注意事项,明确各部件的安装标准及验收规范,明确工作结束后的清场要求与手续办理,要严格规范关键工艺的指导,并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4排除故障类

(1)排除法。观察故障现象,比对正常状态,发现信息变化,参照显示屏的报警、运行信号的异常、后台信号与运行信号的联络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注意观察其他的相关现象,以便缩小造成故障原

因的排查范围,观察应准确全面。

(2)分析法。分析故障原因,对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要心中有数。依据:设备、装置说明书,逻辑框图、二次回路图(展开图、安装接线图)、一次系统图、配电网络图、管理系统图等,梳理分析故障。

基本分析方法与思路:主次分析、要因分析、相关分析、可能性分析、比较分析等。查找故障方法有以下几种。回路测试:单一法、分段法、局部法。数据测试:向量法、定值参数比较法。故障巡查:

电力实训总结范文篇7

一、原有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用人单位的访谈情况来看,当前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很多不足,如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实践操作技能不强、对本专业新技术和新技能掌握不够、职业能力欠缺、毕业的学生需较长时间上岗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等,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源在于现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作为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原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1.课程内容选取不当

该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时没有及时跟踪前沿技术和实际应用情况,如课程的单相和三相整流逆变电路内容主要选用半控器件晶闸管,而当前功率MOSFET和IGBT已经取代了晶闸管成为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器件并得到广泛应用。另外,教学内容大都为理论性很强的电力电子技术原理,而涉及的电力电子设备实际应用较少,与电力电子技术行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相背离,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2.课程实践不贴近职业需要

在课程实践教学方面,实验室设备大部分都是封装,主要为验证性实验和简单的整流电路安装测试。学生虽然能得到一些技能训练,但缺乏对电力电子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障分析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因此,课程实践的职业针对性不强,没有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无法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3.课程教学和考核没有重视职业技能

在课程实施方面,主要采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和演示法,这些常规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让学生自主去实施一个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很难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和技能。在课程考核方面,主要是以平时实验和期末考试成绩总评,仅限于教材、笔记或作业,没有突出以能力为主线,不重视技能水平,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水平,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课程设计

针对上面提到的原有的课程教学问题,必须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通过社会调查和专家认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课程进行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为依据,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1,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1.课程定位及目标

首先成立课程改革小组,收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对周边地区企业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工作岗位的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访谈,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适合的岗位群。通过分析每个岗位的职业能力和所对应的工作任务,由职业能力的复杂程度和性质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行动领域,再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其转换为核心学习领域,从而构建出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使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组对照课程培养目标,设计一个相互独立、相互递进和相互包容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完成每个学习情境相对应的工作过程,最后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评价。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如图2所示。“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它的前续专业课程有“电工及电气测量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与实践”、“工业信号检测与控制”等,也是进一步学习“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工业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和“毕业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基础,在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制定出切合企业需求的课程培养目标,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电力电子器件的选用,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树立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2.学习情境设计

依据行业、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及现有的教学资源,课程组教师与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共同设计以电力电子设备为载体,以专业能力为主线,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学习情境。[4]电力电子设备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器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对电力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路图的分析到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重构,设计五个“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以任务导向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来完成学习与工作过程。学习情境设计如图3所示。

3.课程组织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主要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着重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主要围绕设计的五个学习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学习情境内容及教师的教学特点,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组织实施。先由教师对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作必要的示范性指导,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作任务进行讨论、协作、实践和总结,最后以共同完成学习情境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是从示范教学到项目教学,教学特点是从封闭型到开放型,再到开放创新型,使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增强,教师的指导逐步减少。最后完成学生从教师指导下学习变为引导下学习直到自主创新完成项目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践动手能力。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如何完成工作任务而展开,将知识点嵌入工作任务中,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5]每个学习情境基本按照“任务布置—任务分析—知识学习—任务实施—任务检查—总结评价”六步教学步骤完成。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工作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和评估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步提升其职业技术水平。学习情境的实施过程如图4所示。

三、课程教学实施保障条件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课程教学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保障条件,主要由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学习资源和监控体系等构成,使课程教学得以顺利实施。首先,教学团队必须由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实施能力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型兼职教师组成;其次,要有“教、学、做”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及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校外实践基地;同时,为了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课程组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资料和构建电力电子技术学习网站;最后,为了保证课程实施效果,必须建立一个质量监控体系。

四、课程设计的特点

1.重构知识体系,选择符合职业要求的学习内容,满足就业需要

先将电力电子设备学习知识细分为电力电子器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并对这些学习知识进行组织和重构,以不同电力电子设备为载体,把知识融入到真实的工作任务中,设计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学习情境。由真实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将课程“核心知识和能力”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便尽可能地满足就业需要。

2.校企合作,使课程实践贴近职业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必须密切校企之间的合作,由企业提供一些学习情境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的课程实践,通过“教”与“做”的过程,学会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同时,课程实践也是体验和积累工作经验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3.教学方法多样化,资源丰富,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可以由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学校与企业现场、课堂与网络学习等多种组合实施教学,同时,学习过程多以小组方式进行,在小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学资源丰富,学校、合作企业和专业网站可以提供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平台。

电力实训总结范文篇8

一、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我处认真按照学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安排,组织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支部学习会议及每周二下午专题学习相关文件、书籍及规定的必读篇目,做到了每人撰写个人学习笔记及1篇以上的学习体会文章。通过以上学习,我处党员干部明确了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在推动学校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上形成共识,为把我校建设成全国一流的示范院校而努力。

二、抓住科学发展观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新思路。

在“开阔学院科学发展新视野,推动水利职业教育新跨越”的主题中,我处抓住科学发展观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学院领导要求,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示范院校,重点抓好学院内涵建设,提升学院整体水平,明确科学发展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新思路和措施。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师资培训,推动学院师资建设。订购《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等资料供全体教师学习讨论,更新教学观念;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及专题培训班,拓宽教师知识面及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广西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并多次组织学院级和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立项负责人学习2009年部级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讨论有关课程建设问题;根据学院领导指示,组织拟订了系(部)教研室、实训基地机构设置和推荐机构负责人人选的方案;开展教师教学竞赛,提高教学技能等。

(二)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果突出。

组织了我院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年检和2009年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有《单片机应用技术》和《水力学》等2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院内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达13门。另外,我院“两课”教学工作得到了区教育厅专家组的肯定。

专业建设方面,我处成功组织申报09年新增的4个高职高专专业。7月份组织了3个专业申报水利部高职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

(三)实训基地建设,初步成效显露。

认真核查各系上报准备参加我院第三批“广西高校合格实验室”评估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项目,提出合理分配有限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意见。按时上报09/09学年我院实验室信息数据统计工作。认真协调和督促中央财政支持的部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并做好迎接区教育厅检查该实训基地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另4个实训基地申报2009年国家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及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项目。现已获知有2实训基地分别获得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及区级示范性建设实训基地。

(四)抓好评建工作,推动教学改革。

组织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申报工作。这次组织申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处按照学院领导要求,认真拟订工作方案,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学习领会《关于开展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水教协[2009]16号)精神。为确保申报材料质量,多次加班加点,组织人员讨论修改材料,并邀请校外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试评,最终顺利通过评估,成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建设院校之一。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2009年以来,我处全体员工努力克服困难,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转变工作作风,因地制宜,加强管理和协调工作,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了各项教学工作顺利运行。

(一)盘活资源,充分利用。面对较大的办学规模与办学空间不足和各类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矛盾,我处在安排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教学资源的优化调度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加强监控,强化管理。坚持“教室日志”、每周常规巡查教学区和开展期中教学工作调查活动等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以及学生、教职工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和反馈。组织教学督导员有计划地对各系(部)部分教师和外聘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听课检查,陪同学院各级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另外,加强对实习班级安全教育管理,与实习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今年以来没有出现一例安全责任事故。

(三)考试管理,严格有序。严格按照考试管理文件规定,认真组织各类考试的组织安排工作,并做到每次考试,处领导均到考场检查。另外,认真做好学生成绩的录入、统计,应届学生毕业资格审查及成绩单的打印,休学、升留级学生的手续办理以及09级新生档案建立等工作。

(四)主动联系,择优推荐“专升本”。主动和区内本科院校联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向本科院校推荐优秀专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2009年度有52名2009届优秀毕业生升入本科专业继续学习。这是我院推荐升本人数和涉及专业数量最多的一年。

四、突出机制保障性,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强化科学发展的制度保证作用

制度具有根本性、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就要建立健全保证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我处从学院的实际出发,认真查找分析教务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并对影响科学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加以修订和完善。09年以来,修订了《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试行)》及《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等制度,制定了《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行政人员兼课管理暂行规定》、《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各系(部)教学资料印制规定》及《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关于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学习竞赛的规定》等,并认真清理了近几年出台的各种教学和科研管理文件,力求教学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时俱进,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平台。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大局为重,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从根本上即是切实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处以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大局为重,积极主动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形成。如09年秋季学期开学前,主动配合后勤处对本部教室的管理状况进行专项调研,提出了教室使用的安排意见,解决教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同时,我处还承担了第四教学楼管理工作,组织了相关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搬迁工作,建立了教学楼管理制度、培训了管理人员。秋季学期开学后,针对教室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和后勤处沟通解决。

此外,我处为摸清学生参加各类校外学习竞赛项目对提高学生“四种能力”的实际效果和经费使用情况,对近两年来我院组织的各类学生校外学习竞赛活动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激发师生参与积极性,提高竞赛实际效果、节约经费开支的措施和重点支持的项目。

电力实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维修电工;分块法;通俗化

在高级维修电工培训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在方法上不断探索,从高级维修电工的几个项目上总结教学方法,可得知总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围绕分块式讲述、分块式联系,将一整体分解成若干块,再有序地统一起来,让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分散,但分散的合起来又是统一的整体,让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总体而言,复杂的就是简单的叠加。下面,主要从高级维修电工的几个项目分别探讨。

1项目一学习:电路改装与调试

该项目涉及PLC改装电路及变频器改装电路,但从PLC这块来讲,首先,在理论学习上,将PLC理论学习通俗化,将其比喻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眼睛、耳朵、味觉等都是用来接收外界信息的,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入部分,那么手、脚、行为行动等用来执行大脑发出的命令,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出部分,那么每个人的思想(大脑所想的想法),就是PLC中我们所要编写的程序。这样,我们通过某个事例,某个人的行为简单地来比喻PLC,这样,就不难理解PLC的工作原理。其次,从PLC实操方面来讲,在明白了PLC的工作原理之后,从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将PLC的设计展开为3个方面来学习分析,我们可以看成三块:硬件、软件和调试。在进行PLC设计时,我们可以先从硬件角度考虑。第一,硬件中PLC的选择,用什么输出方式的PLC;开关按钮的选择,是带复位的,还是不带复位的;这些硬件的选择,对后续PLC软件的编写会有影响,从而由这些选择或已给定的硬件,绘制I/O接线图,同时画出I/O分配表。在硬件上,确保没有错误发生;第二,根据改装电路的控制要求,将被改装电路控制要求分析透彻,将其转化为程序,并将其正确地写出来,然后将程序写入PLC中;第三,做最后一块——调试,看看在编写程序的执行下,硬件是否按照控制要求正确执行,有时候硬件设计是对的,程序也是对的,但是二者没有衔接起来,也会出现错误。在学习此块内容时,重点做好每一块内容,并保证基本无误,此项目的学习就是对它进行肢解,化繁为简。

2项目二学习:设备排故

设备排故,通俗点讲,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就是名“医生”,“哪儿痛医哪”,在排故前,想正确将故障排除,必须把设备的原理图吃透,能正确分析图纸的工作原理,针对X62W、T68机床电路图,在分析图纸时,我们将图纸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块,如:X62W电气原理图主电路中,有三台电动机,我们再将主电路分成三小块,每台电动机看成一块,再把控制每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也分成三块来分析,分析完后,再找出这三部分电路之间的联系,由此再把他们合成一个整体电路。在排故过程中,电路中将出现2~3个故障点。首先,通过通电试车,观察现象,确定了故障现象就可以参照电器原理图确定故障在哪部分,是在公共电路上,还是在某一条支路上,是在主电路,还是在辅助电路,把范围缩到最小。判断发生的范围,如某电动机缺相、某控制电路某一接触器不能正常工作或不吸合,再借助于万用表进行测量,由此判断故障点的所在,从而排除故障,化繁为简,各个击破,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习会层次分明,调理清晰,学生更容易上手。

3项目三学习: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

掌握必备的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理论基础,为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必须理解和熟练分析该电路的原理,就拿脉宽调制电路来说,首先必须认识“它”,掌握该电路的原理,该电路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电源部分、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给定电路、PWM脉宽发生器、驱动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典型的小电路,在理论学习中也是重点学习部分,那么,我们在分析电路原理时,会对这五部分逐一分析,除了分析其原理,还应熟练借助于示波器测试几个电路产生的波形,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分析完毕,再将几部分电路合为一个整体看待,如果原理分析得透彻,对该电路检修便容易多了。在此项目考核内容上,涉及故障点的排除,排除故障方法与机床排故类似,首先观察电路的工作现象;其次,根据电路发生的现象,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并缩小范围;再次,借助于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查出故障所在,从而判断故障点。在此项目中,先对复杂电路进行拆分,分析其原理,测试其波形,最后将几部分合为一体,此方法简单有效。

4项目四学习:电力电子线路装调与维修

此项目可分为两块: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简单说,就是用弱电控制强电,对于此项目要具备相应的电力电子基础知识,同时会用示波器测试主电路的直流电压波形和触发电路的触发脉冲波形。在此项目接线操作上,也将该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分为2部分,即:主电路和触发电路。逐一接线,先接主电路,再接控制电路,完成后,严格进行检查,此项目输出直流电压较高,因此,每完成一步,都要保证正确,并借助于万用表核查,让学生由深入浅,由模糊到清晰,为了达到锻炼目的,教师先演示,然后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并测试直流电压脉动波形,包括α=0°、α=30°、α=60°、α=90°的波形,除了会测试波形,还要明白波形是如何产生的,在控制电路部分,要求掌握触发电路工作的原理以及触发脉冲的形式,最后,再搞清楚主电路和触发电路是什么关系。先分后合,先分指的是拆开分析;后合,指的后续组合成一整体。总之,在分块式训练过程中,每一块的训练,除了在理论上讲解清楚,还要在实践中寻得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授之以渔,除了通俗化教学,在培训过程中,还辅以媒体教学,行为导向等教学方法,同时教会学生借助于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总结学习方法,交流经验,像机床排故和电子排故,总体方法类似,所以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使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训环节,使实训环节和企业的现场情况结合,让学生的知识与企业接轨。

作者:桑吴刚 单位: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任伟.《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13(2):29-31.

[2]赵欣,陈文贵.高级维修电工一般能力倾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20):182-184.

电力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

本研究仅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研究。

一、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情况做一下比较。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按国家要求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内涵可在课程实施中加以评价,这里不作比较。2.汽车专业课。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业课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汽车各个系统的共性所能列出的四个系统。按照系统化教学方式应采用发动机、底盘、电气、电力电子驱动四个系统进行教学,但由于要突出新能源专业核心课,人为的将发动机、底盘、电气三个系统作为专业课统一在“汽车构造”“汽车电气”“汽车电控系统”来代替,而将新能源汽车特有的课程独立成专业核心课。3.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应包括“汽车机械制图或识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等。下面针对四门课如何开设加以说明:(1)“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未作知识更新,在直流电部分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高压直流供电网电路及其防护;在电工交流电部分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交流供电网电路及其防护;电工学中电机部分只有异步电机,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直流无刷电机课程。最后,要将晶闸管内容转置“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中讲解,晶闸管明确为电力电子元件。(2)“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据统计截止2020年几乎没有一家学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设“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这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基础课的重大失误,是脱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国家汽车教学标准的一个证明。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变频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等全是电力电子方面的应用,从而未开设本课程;二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先例资源,导致教师或专业负责人无法照猫画虎。(3)“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大部分都开设“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但在内容上未做出相应的改变,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在内容缺失上的失误。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变频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未来智能汽车零部件等都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类的并行单片机,而非8051这种串行单片机,从而未开设本课程;二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先例,无法照猫画虎。(4)“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在内容上未做及时改变,属内容缺失。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在LIN/CAN/FLEXRAY/MOST/ETHERNET等五种网络的都有应用,而仅对LIN/CAN内容进行。目前的状况是总线共有7层,按要求高职高专只要掌握第6、7层即可,实际第6和7层没有做到电路原理和应用相结合,这即是教材开发的问题,也是师资问题。4.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目前全国有三种类型的专业核心课实施方式,优缺点如下:(1)第一种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纯电动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混合动力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燃料电池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这四门课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纵向发展的类型。方案看起来新能源汽车特征明显,但实际操作时重复内容需要加以避免。(2)第二种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原理与检修”《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整车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这四门课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共用的技术进行开设课程,缺点是将电池、电机这种教材中一章级别的内容上升为一门课程有升级内容的趋势。不利于高职高专定性不定量学习的宗旨,也易割裂电池、电机等彼此之间的联系。(3)第三种是将新能源汽车的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共性和特性全部提取出来形成“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电气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电力电子驱动系统构造原理与检修”四门课程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共用的技术基础进行开设课程,是未来所有汽车专业开设的课程。目前这种方案中不能明显体现新能源汽车的课程,并不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专业核心课程一定要突出显现的情况,适合新能源汽车大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届时人们不再称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5.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方向课。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方向有汽车研发服务、生产制造与装配、售后技术与服务三个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方向应侧重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服务工作、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汽车售后技术与服务工作的具体应用的教学内容研究,而不是将新能汽车的结构、原理本身要做明显的专业区别,因为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燃油汽车除电力电子驱动系统外,并无区别。6.其他拓展课。目前,通常将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车联网技术等作为拓展课,不再说明。

二、课程实施

目前,系统化分层递进、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过程考核的教学方式是普遍认同的先进教学方式。1.系统化分层递进。目前系统化分层递进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没有系统化,或者将汽车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内容划分理解为递进。典型的错误之一。机电分开教学,非常不利于整体认识,同时易受更换教师的影响,极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分层递进正确的理解应是第一阶段对汽车的构造和电控部件的元件进行全面结构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整体认识,这层只是认识的浅而以;第二阶段对发动机各系统进行深入学习,比如系统原理图、电路图、诊断等。对于专业基础课,由于要求不是很深,教学定性而不定量,就不要再分层教学了。2.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适合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封装模块。存在的问题:一是模块定义发生错误。如一个汽车部件就是一个模块。这样的模块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一个模块放到现实学习中没有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就失去了模块化的意义。二是限于学时就采用挑选模块的教学方法,而不采用通过课程开发或新教法来降低学时。3.理实一体。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方式存在将在理实一体教室上课叫做理实一体教学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理实一体教室的作用。原因:设备维护不到位,不能用,无法用;教师不具备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不能制定典型实训教学案例;学生过多,教师无法边进行教学边进行管理,导致教师不愿上实训课。部分教师不愿上实训课,上实训课也不能实现在实训中把理论知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4.过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是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必须进行的改革,没实施过程考核的必须实施过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学校专业课仍没有按过程考核实施;大部分实施过程考核的学校中很大一部分考核还是答几道问答题或上车找几个部件就成为了过程考核,过程极其简单,没有典型的工作任务。职业技术学校的过程考核是以学生毕业后一、两年最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考核的必选项,从必选项的操作学习中掌握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目前的状况是任务不具有典型性;典型任务的数量不准确;典型任务的实施达标率;还有造假现象。5.网络资源平台。在网络化学习时代,学校是否拥有自己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资源的内容是否满足使用需要是教师教学能力成果展现的一个集中体现。目前学校情况是:一是无网络平台;二是有网络平台教学资源质量差;三是盗版别人的资源使用的问题严重。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