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17:32: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德育教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德育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实战教学;社会实践;指导思想;组织形式;管理条例

学校教学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而且还包括课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做好正常的课堂教学外,鼓励学生更多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各门课都有自己的实践基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我们加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教学活动由教研室组织实施,由任课教师按班级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参观、考察、调研或旁听,然后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教师进行经验总结。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师生共建、馆校共育、多方受益、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宗旨在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的角度看,必须改革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工农,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困难以及党和政府为深化改革所作的努力,以增强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正确认识自我价值,还可培养学生的博学、开放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实践教学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透过地方看中国,通过地方的实践经验论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普遍性,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通过讨论、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3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一个学者成功的奥秘往往就在于对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兴趣是最好的动力。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浓厚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而且也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理论创新和革命精神,在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充分认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自觉实现由“学”到“好学”到“乐学”的转变。

4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可预先设计好一些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各自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参观,结合问题去询问、去记录,去知道其所以然,去采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资料,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动口动手能力。亲历创造过程,可以开拓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事业心。

5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作为实践教学,学生都要写出实践报告。他们不仅要学会已有的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搜集、加工知识,要消化、吸收知识,要用自己调查了解所占有的信息、资料,确定重点,概括观点,阐明论点,形成品格、道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事物、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和组织形式

实施“05方案”以后,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相继压缩教学课时,课堂教学的任务相当繁重。根据这一实际,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节假日比较合适。它可以避免期中或期末各科考试匆匆忙忙、学生草率了事的弊端。同时,把社会实践报告跟中段考试成绩挂起钩来。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们普遍认真准备,完成的社会实践报告质量较高。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一定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创造一定的实践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培养创新意识。

1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通常采用这一形式,先集中活动,组织参观,后分散交流,进行讨论。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我们采用的方式是走出去接触社会,一是集中活动。按班级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参观、考察;二是分散活动,指导学生回家乡进行调研、访问。通过参观,让纪念馆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专业讲解员的优势,让学生接触课本以外的知识,大大增加了信息量,帮助学生了解本地丰富的革命斗争实践和改革开放成果,明白本地的革命实践和改革开放是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取得的,同时本地的革命经验和改革开放又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正所谓以小明大,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以点带面,由本地的基本情况而推知全国的巨大变化。社会实践的分散活动,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如参观家乡的革命遗址、调查家乡的革命事迹、访问家乡的老红军、老战士、了解家乡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调查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家乡的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和谐家庭等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灵活的形式。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变化,特别贴近生活,特别令人信服。特别感动人心。因此,在经过慎重思考写出的感想体会、实践报告中,我们欣慰地看到青年一代对党的认识提高了,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增强了。

2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知识咨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经济建设服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常采用这一形式,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进行。主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较关注的问题,如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基层民主政治与法制问题、宗教问题、信仰与理想信念问题、人生价值和人格修养问题等。所有问题都不仅只是涉及到单一的理论或观点,而是通常需要有多方面的理论支持和融会贯通,这对学生如何整合所学是一个考验。为避免学生的重复劳动,提高资源的共享程度,一般不提倡个人独立完成,而是同时给出多题,采取以小组为单位抽签出题目,这样每个小组的课题都不同。每个小组内部的各成员之间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并完成课题,一方面可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学生集体意识,促进交流和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学习组织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考虑。学生根据问题的需要可采取多种方式完成。各组可就抽签到的题目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讨论、交流,也可自主设计问题调查表,利用面对面访谈、发放调查表、电话或网络调查等方式,辅助以学生的网络资料,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然后将分析得到的成果形成文字并制作成电子文档,教师组织各组之间进行交流、总结、修改并上交社会实践成果。通过这一系列方式,学生在知识掌握和知识扩展、资料收集能力和资料整合能力、理论理解和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和运用、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学生普遍对这种通过自己动手来完成的实践课题有浓厚的积极性,完成课题的质量也普遍较高,对课程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3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参加模拟法庭,启发学生灵活掌握法律常识,处理各种案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常采用这一形式,主要在正常教学时间内采取统一组织的形式。旁听的案件可以是因交通肇事而转化成故意杀人案件,也可以是未成年人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案件等。虽然每次案件的性质有所不同,但是案件审理的程序以及学生们的感受却是相同相通的。在旁听中,学生们了解到了从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到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等一系列程序。庭审中,学生们聚精会神,认真听取公诉人起诉意见、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人的民事赔偿意见、被告人陈述、律师辩护意见。义正严辞的起诉书,人法融情的辩护词,法庭中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学生们的心,真切体会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审判原则。旁听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旁听课”意义非凡。目睹了这样一场真实的法庭审判,给自身以深刻的法制教育和心灵震动,而这些感受是难以从课堂和书本上直接获得的。学生们表示今后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法治精神,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的大学生。另外。参加模拟法庭,是学生们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第一步。通过实践,学生们增强了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思想上提高了创新意识。而且开展这样的教学方式,十分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教学的灵活性及实践的空间都得到了无限的延伸,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教学模式开放、灵活、实用,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虚拟接近生活。学生们也希望学校教师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无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实践教学结束后,学生都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我们认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成果不能埋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成果的报告展示。这对提高学生科研兴趣,互相交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

三、实践教学的管理条例

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正确结合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途径,是使学生克服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病,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有效办法。实践教学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但是要顺利地完成实践教学,我们还必须制订一些管理条例,亟待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实践活动必须充分结合课程教学的需求,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实践的魅力和乐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真正学习到知识。

2每一批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都由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动员,讲清实践目的、意义,提出学习、参观、纪律、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做好实践笔记,按时完成实践报告。

3事前教研室要把实践教学的时间、方式、经费预算报告社科部,与接受实践单位保持工作联系。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和教研室要在教学总结中报告实践教学情况。做到行动有方案,去向早联系,实践有指导,活动有成效,学生爱教育,教师有收获。

4教师对实践内容要精心安排,难易结合,并要布置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加以合理组织。小组内要明确分工,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遇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使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交际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篇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然而,据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等。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1德育课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1.1教师素质不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的“教”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是教师知识面狭窄。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否则因理论缺乏,知识单薄,必然出现照本宣科、内容单调、课堂枯燥乏味现象。二是教师对时政变化不够敏感。德育课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之快,青年学生非常关心,如果教学过程缺乏时政资料的收集和教学引入,必然造成“理论空洞”,学生漠不关心。

1.2教学缺乏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劳动,德育教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由于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没有认真学习贯彻新的《大纲》精神,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教学模式僵化单一等。这是德育课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1.3德育课得不到足够重视

事实上,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普通课,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比较突出,师生轻视德育课现象也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他们既不象高中政治教师,也不象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可以有许多培训提高的机会。德育教研活动很难得到正常开展,教师难得参加课改培训,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个人去摸索等等。这个体制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2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

根据原因分析,要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必须从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着手,重视德育课教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

2.1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首先,德育课教师要有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基本功。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作为信息源的教师,要懂得如何分析处理教材,如何备课,设计课型,选择教学方法;同时又要通过观察、提问、复习、考核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工作,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效果,这是一个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及教育机制等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能力。德育课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德育课教学以明理为基本方法,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在阐明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启发学生思维时的教学语言要富于思辨性、哲理性。再次,德育教师要注重博览群书,重视知识更新,关注时政变化,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做到说理时能够博古论今,育人时能联系实际。这是德育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同时,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和德育课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按照《大纲》要求,重视德育课教师的培养,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适当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研讨、学习交流,为德育课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提高环境。

2.2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人格

德育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并酷爱本专业的思想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德育课教师如果没有积极进取、奋力开拓的精神是难以胜任这门课程的。另外,为人师表是我国师德的优良传统,教师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德育课教师一旦失去了学生在道德上的信任,他的一切教育都将丧失说服力。因此,德育课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德育课,从深层次上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

2.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德育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要以激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

3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根本办法

《大纲》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为深化德育课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

3.1改进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增加实践活动内容。根据教学进程,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二,增加时政新闻知识。教师及时把国内外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与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是学生非常乐意的事情。第三,适时增加专题选修课。根据社会发展,教师要注意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当增加选修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近两年来,我校利用专门时间开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国际形势”等专题讲座,学生热情高、兴趣浓、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极大地增强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3.2重视运用教学艺术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德育课教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

首先,重视课堂导入艺术。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讲得好,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反射”。开讲一般从“情、趣、疑”入手。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启动器。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其次,重点抓住教学的主体环节,以灵活的教学方法点拨释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导入后,只有通过点拨释疑,才能使学生在解开疑团的基础上,切实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这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几种典型的方法值得吸收、消化、推广。

(1)引探式教学法又称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笔者在讲述“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一观点时,给学生讲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死掉,只让他一个人活着,但他又想吃烧饼,于是就留下一个卖烧饼的,他又觉的太寂寞,就留下他的老婆,而他们都要穿衣服,就留下卖布的和裁缝……最后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通过这个故事然后启发学生:一个人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能不能缺乏形形色色的人?学生自己思考后,从中得出结论——人是社会的人,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这样把抽象的哲学问题简单化,通俗易懂。

(2)茶话式教学法又称研究式教学法,它是在克服传统“注入式”、“一言堂”缺点的基础上出现在课堂的一种民主教学形式,正如茶馆中对谈的顾客一样,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教学,因而课堂形式显得活跃、灵活、轻松、自由。这种方法能够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启发式谈话提到首位,它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它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因此,学生的个性和智力不会受到压抑,而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3)幽默教学法又称示错式教学法,它是增强德育课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方法。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德育课堂上的幽默能够活跃教学气氛,更生动、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法人”概念时,先提出“法人是法国人”“法人是说法语的人”“法人是守法的人”等一连串荒谬的定义,让学生一一加以否定,再弄懂科学的定义,寓教于乐,真正使德育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3.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搞好德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它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4完善考试考核方法

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并从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克服片面强调记资料,观点的倾向,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克服重卷面成绩轻实际表现的倾向,排除一试定成绩的弊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总之,德育课是一门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需要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大有学问可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德育课教师素质,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S].教职成[2001]2号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篇3

再播放电影《七七事变》的相关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得那样勇猛和无畏?这样既利用教材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图文结合,形象生动地进行德育浸透

课本中的插图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是文本内容的延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欣赏插图,去领悟图意,让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文本变得形象化,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德育浸透进课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康鹿》一课时,除了看康鹿的插图外,我还让学生看了一些大丰康鹿自然保护区的图片,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康鹿的特点,了解康鹿的珍稀,再配之学生对康鹿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我对康鹿的讲述,使学生对康鹿的习性、长相、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感受到家乡的美丽,进而产生了自豪之感。培养学生爱家乡、更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以文生志,在解读文本中进行德育感化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军神》一课时,我帮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紧扣“为什么称为军神?”这个主题,通过朗读、理解、感悟等方法,让学生深入文本、剖析文本,体会到勇敢而坚强的性格。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感受,说体会,再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回到语言文字之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既感受了忠于革命、坚强勇敢的崇高形象,让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诱发心灵激荡,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追求。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面对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儿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这种心灵的工程不是一贼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是疾风暴雨式的,而只能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最终达到滴水穿石之功效。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篇4

摘要: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和“学”,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切互动效应和结果。其基本特征是策略优良,效率趋高,教师准备充分,教学资源运用得当,学生课后有明显收获。中职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是考查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了解中职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德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从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看,可以从德育课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社会性与职业性,实践性与趣味性入手,以提高德育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有效性

一、中职学校学生问题现状分析

首先,学生现状表明,中职德育教学形势复杂而艰巨。中职生总体特点为:文化基础水平较低,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同时,中职生德育课学习的内驱力不足,许多学生认为德育课没有专业课重要,因而不喜欢。其次,家庭与学校德育渠道运行不畅通。调查显示,中职生大多数来自乡镇和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且大体相当。中职生的父母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注重的仅仅是就业后的经济利益,而对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社会地位升迁的动力要求不足,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共同教育培养学生的力度不够。最后,中职生中心理和行为存在问题者较多。由于受父母离异、外出务工等各种因素影响,如出现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独自生活等状况时,易导致中职生家庭教育缺失,亲情关系淡漠,使他们在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经常表现出一些不良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二、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社会性与职业性

同志曾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学校德育课教学设计要与广泛的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面向变化的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为学生谋划幸福的职业生活蓝图。(1)把政治思想教育、理想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既有远大目标又有具体理想,既有理论认知又有现实追求。在社会理想教育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进行自主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法律意识的教育与训练,并注意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等当代职业人必备的意识。把集体主义教育与企业精神、职业群体意识联系起来,教育学生应当有忠诚于所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的情怀,树立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实现共同发展的职业意识。(2)把行为养成教育与职业纪律教育结合起来。职业纪律的养成必须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从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的举止等基本养成做起,使学生不仅在学校是好学生,还要在社会上是好公民,将来在职业岗位上是好员工。(3)把劳动品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应突出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要求,强调培养一线技术型人才。随着先进技术、设备的采用,劳动的技术含量在增加,这就迫切要求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要求学生不管在学习阶段,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都必须具备愿意动手、勤于动手的习惯。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应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2.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设计要体现实践性与趣味性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是躬身践行的德育,是充满快乐的德育。德育课教学要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中体验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形成道德习惯。课题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实际应用式的设计性学习、社会考查式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式的实践性学习、自我建构式的反思性学习,要求教师在德育课教学方法设计中要重点突出,注重实验实践。德育的实践性包括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时间、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自立性的德育实践。志愿服务作为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其内容丰富多样,经过精心组织设计,能够有效地将“为社会服务”这一根本目标与志愿者本身的成长结合起来,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现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即培养服务社会的合格人才。

作者:卞玉玲 单位:新疆兵团第五师博乐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玉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职教论坛,2012,(7):69-71.

[2]赵玉英,张典兵.德育原理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第二篇:多媒体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因此学校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德育课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技能教育的主要课程,在各科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必修课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都以引导、启发、教育广大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为主线,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顺应时代潮流,提高自身素质,因而讲授好德育课,使枯燥无味、抽象的课堂变为形象生动直观尤为重要,而多媒体的应用,正解决了此难题,下面浅谈多媒体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在德育课教学中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带有强制性的,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人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具有强大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提升学习精神,充分实现师生共同互动的教学效果,这样使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思维得到拓展。从而加深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多媒体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介为一体,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现了学习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认知能力、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他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积极地去刻苦学习和主动探究,并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教育目标。而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以往的传统课堂模式,教师口授、板书、学生听、笔记,说话靠嘴头,写字靠粉笔这一单调呆板的形式,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了他们的潜能。目前,多媒体技术教学已在我们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很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特别是我们德育课知识广泛而且案例情景多,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帮助中职生提高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教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在传统教学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来传授知识,课堂内容量小,缺乏直观性、生动性,而德育课是由许多知识相融合的一门课程,生活情景、实际案例、知识要点特别多,这就需要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幅幅现实的画面,特别是学习党中央的相关文件和最新的会议精神、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法律问题、人生哲学等以及中职生最关心的话题,运用互联网教师能够大量搜集、筛选和整理各类教学素材和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中职生获得大量的知识,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例如我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时,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时,我应用了多媒体,展现了孙悟空的故事,张飞、林黛玉的故事,使学生真正了解我喜欢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我能干什么,从而使学生正确地从自身出发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引燃中职生内心深藏着的向往美好未来的火花,帮助中职生燃起心中充满激情的烈火,引导中职生敢干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鼓励每个人努力充实自己,挖掘潜能,并付出努力,就能主动适应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就能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

三、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重点同样是教学的关键和核心,理论性较强,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绊脚石。在教学中,应有别于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展现职教特色。追求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设计的专业特点应成为重要特点,即同一教学内容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案例有区别,教学有弹性,这些区别应在多媒体制作中、教案中有所反映,我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讲授《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这一课时,讲到中职生面对的横向职业群,财会专业学生对应的横向职业群有:会计、出纳、统计员、文秘、柜员等。幼师专业学生对应的职业群有:声音老师、美术老师、歌手、演员、舞蹈老师等。这样,图像、文字、表格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化难为简,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知识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重点难点,使他们从通俗易懂的案例中有效获取知识,真正达到了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教会学生愿学与会学能力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如果现在就能会学习,那么就会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实教师首要的任务如何使学生愿学,只有愿学,才能会学、乐学、快学,特别是现代社会中,要求学生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利用多媒体教学首先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置学生于愉悦、轻松氛围中学习,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景,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特别是课的起始,案例情景、生活实例科学有趣味,有现实意义,趁热打铁,提出的问题与现实已知的生活常识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丰富的想象,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教会他们怎样学习,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德育课教学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因此,教师要根据德育大纲和时事要求增添删减教学课件的内容,以体现德育课的时效性,增强实用性,提高教学效率。而多媒体教学省时、方便、高效,是以课前准备费心费力为基础的。因而,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广泛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用心制作课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多媒体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我在讲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性时,运用表格加以说明,上交往礼仪课时,我运用了网络下载了成功人士与人交往的典型案例,上职场礼仪我下载了职场上应注意的各种礼节,上感受道德之美课时,我下载了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晚会,当然,运用多媒体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去考虑,课件制作要以“去粗取精”、“点到为止”为原则,即课件内容简单扼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可滥用、不可误用。做到紧贴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而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迎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中职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也能为学生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开拓思维,开发智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时,要注意所制作的课件、视频要做到画面简洁,适合学生观察,适合教学内容。使多媒体真正起到推动教学向前发展的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秀芬 单位:祁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研究

德育课教学和学生管理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努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共五门课程。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停留在课本基本内容教学和传统单一的理论说教形式上,存在照本宣科上课等现象。德育课教师对学生现实情况和学校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状态、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仪容仪表、理想信念、学生所在的班级建设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总体要求等)不够关心了解,导致德育课教学脱离学生现实、脱离学校实际,难以达到德育课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注重抓班主任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社团活动等,忽视了德育课教师的力量,忽视了德育课教学的作用,全员参与学生管理的人力资源没有被充分有效利用起来,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与德育课教学形成两条平行线,没有结合点、交叉点、对接点,没有形成教育管理合力,缺乏德育实效。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的意义

(一)体现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精神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因此,加强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精神,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形成合力,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要统筹兼顾,切实做到把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职业指导、心理辅导、家庭和社会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强化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形成合力,对提高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效果的策略

(一)组织学习研究,提升认识水平

学校成立教师德育组,并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处统一管理。学校德育处根据学校要求,定期组织德育课教师学习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学校学生手册、文明班级评比条例、班主任工作条例及学生管理其它有关规章制度等,定期向德育课教师通报各班级参加学校文明班级评比活动等方面情况。通过学习研究和定期通报,让德育课教师及时了解国家和学校最新德育政策,多方面了解学校班主任工作和班级学生管理情况,从而提高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了解深度和认识高度。

(二)完善规章制度,定期检查评比

根据要求,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德育课教学检查评比活动。在德育课教学评比标准中,要把是否结合本校学生管理情况进行教学作为其中一项评比标准,同时,要相对应地安排学校领导、德育处、教务处领导和有关班主任一起参加检查评比。围绕检查评比,积极开展德育课优秀课堂、德育课优秀教案和最受欢迎的德育课教师评比活动等,对被评为德育课优秀课堂、德育课优秀教案和最受欢迎的德育课教师者,学校应给予表彰奖励。

(三)针对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问题导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学生管理教育活动中的最大化作用。比如,学校组织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生仪容仪表检查、教室文化评比、宿舍文化评比、校运会、元旦文艺晚会、红五月歌咏比赛、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参加全国文明风采比赛等活动,教学中德育课教师要结合上述活动的目的意义、原则要求等方面展开,这样有利于专题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对于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班会课比赛等,学校组织安排德育课教师作为评委一起参加,从而提高了德育课教师参加学生管理和班级活动的参与率。此外,根据教育需要,学校定期安排德育课教师为各专业学生做专题形势教育报告,让学生清楚明白当前发展的形势和热点、焦点问题等。

(四)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育空间

德育课教师结合要求,与班主任一道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施德育,使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融合起来。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校史展览馆,让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果,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的情感;组织学生到相关德育基地进行违法犯罪防范教育、警示教育,通过参观和现场教育,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提高思想警惕,远离违法犯罪,珍惜在校时间,努力学习,健康成人成才;组织学生参加优秀校友创业报告会,让学生了解校友就业态度和创业经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动力和创业精神。

(五)加强沟通交流,促进相互融合

学校加强组织,定期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为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沟通交流常态化。德育课教师与班主任沟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作风纪律以及与学生交流体会等方面情况,而班主任则与德育课教师交流本班学期工作计划、文明班级评比情况、宿舍卫生情况、文体活动表现、学生行为习惯以及班干部基本情况等。通过沟通交流,使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融合。

(六)优化培养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学校不断优化德育工作队伍结构,专门制订了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团干部以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规划,建设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团干部以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外出参加德育模式创新与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及其它相关教育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来校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传授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有效对接,必将进一步开拓思维,激发潜能,提高德育实效。一方面,德育课教学会更加贴近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增强;另一方面,有了德育教师的积极参与支持,将使学生共同教育管理的力量更加充实,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黄亚寿 单位:广东省湛江机电学校

第四篇: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运用

提起“信息化教学”,教师并不感到陌生,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作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必然会迅速走向信息化时代。古有“百行德为先”之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是以“德”为首,德育课教师应借助这个有利契机,与时俱进,更新德育教学理念,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在信息化教学时代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德育课堂状况

长期以来,采用“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三个一”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十分被动,加之教师缺乏激情,教学内容单调乏味,使德育课堂产生沉闷现象,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厌烦、不重视的心理,认为学与不学无所谓,开卷考试,老师总会给及格,部分学生出现上课睡觉、玩手机、说话甚至逃课的现象。信息化教学手段走进德育课教学中,极大改变了这种现象。信息化教学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这种教学手段更加形象化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效果好。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信息化教学借助网络,具有信息源丰富、知识面广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快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为引导;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助互动,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信息化教学可以因材施教,使教学个别化;此外,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放开对学生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信息化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使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思考、探求,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第一单元第一课“职业”,就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在教学课件中插入社会中知名人物,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所从事的称为什么,以此引出职业,再让他们举一些自己知道的职业,并说一说自己父母的职业,以此加深理解。

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现在,网络上存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网络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强化教学效果。

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德育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如,讲《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的“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这一内容时,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这幅漫画,讲述图片大意,并说一说漫画说明的问题,总结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只有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有时甚至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至此,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充分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学生往往很难突破,不易解决。这时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创境激趣、呈现案例等方法,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共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运用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前课准备充分的素材,制作课件,化解重难点。

七、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辅助教师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

为更好提高德育课教学有效性,体现德育课灵活多变的方法和特点,借助PowerPoint这个功能强大、简单易用、修改方便的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在制作课件过程中,首先,在透彻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重点和难点。其次,课件制作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素质和提高能力方面。这样做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更大的范围内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学习环境。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发挥德育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德育课堂日渐成为紧跟时代、追逐梦想的精神家园,德育课程的针对性、时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不断强化,德育课已经越来越成为学生认知社会的重要窗口,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宝典,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证。信息化时代,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只要我们正确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就可以使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焕发出勃勃生机,真正实现德育课的使命,提高德育课的时效性。

作者:张岩 单位:吉林机电工程学校

第五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容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因此,职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凸显了它的重要位置,是我国长治久安,培养有道德人才的基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是符合最基本的人性,和社会公平正义的。

一、符合中等职业学生就业的需求,德育教育面向就业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是为社会培养直接就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要走向工作岗位的,是我国产业大军的坚实的力量,也是我国产业技术升级的动力源泉,是整个国家经济实体运行的重要力量,他们以后的工作可能要比培养出某些个别的理论家要重要的多。但是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利用了资本的功能和市场的配置功能之后,资本的魅力越来越显现出来,就像很多学者说的那样,资本有着神一样的魅力,对人们的灵魂有着谜一般的吸引力。特别是年轻人很容易在这种资本的时代中迷失自我,丢失自己传统的道德理念,而信奉自己的异化物,这种异化物成为了控制人的力量,就像马克思分析的那样,人有了四种异化的表现。所以,现在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对年轻的学生,即将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学生。如果能够制定出有效的教学内容,并且符合就业的各种要求,在职业教育的过程的中,就蕴含中丰富的道德教育,让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内涵的种子,播散在年轻学生炙热的心中,将会起到连续和扩散效应,带动社会整体的良性发展,让道德的力量和缓解理性的现代社会的二律背。

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育中,心理教育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年龄阶段相对较小,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没有心理承受的经验,容易生成比较极端的思维,或者形成对社会的悲观的认识,并且造成心理的压力或者阴影,影响一生的发展。所以在德育课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又能享受其中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和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特别是农村出身的学生,来到学校之后,和同学之间肯定有一个生活和习惯上的比较,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个比较大的冲击,这样很容易造成各种心理的压力,而且自己又没有很好的自愈或者发泄的方法和渠道。所以,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是教学内容的一个关键点,是关系学生一生心理卫生的重要事情。所以,面对如此严峻的课题,老师们不得不慎重加全面的思虑。

三、结合实际,进行法制案例的教学,凸显法制社会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学生在物质生活丰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错误的彰显个性的方法,家长的溺爱和社会影视片的影响,让年轻的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重视自己的心理舒服程度,不顾社会现实和法律的约束,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内容已经完全不符合当代学生活泼个性的接受方式,所以,结合学生比较喜爱的方式,退出新的教学方法异常的重要。例如,很多学校利用今日说法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就是不错的方法,案例比较经典,又有真实性,而且有方便的教学资源,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达到具体的教学的目标。所以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的讨论案例的具体的情况,有条件可以进行具体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体验法制的力量。具体来说,主要有两方面的教学内容要特别的重视。一是学生自己的法律安全的意识,就是自己的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二是,就是利用法律工作,保护公共利益的问题。学生要了解基本的法律的常识,做出真正的人生正取的选择。

四、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年龄,重视道德和优良传统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的各种商品的进入,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也进入我国,学生很多学习国外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却忘了法制的观念,把独立自主发展成自傲,傲视一切人间的法律制度和权威,结果形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方式。例如,们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面对这种情况,教学工作者,要结合我国的良好的传统习俗,用优良的民族传统感化他们,让学生知道,他们是社会人,不是原子式的个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因此,对中职学生不仅要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体验中提升思想。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中,要高度重视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的教育培养。

作者:徐晨 单位: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第六篇:如何彰显中职学校德育的职业特色

德育是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科目,它可以延伸为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其中,学校德育是主要的教育方法,通过外在传播、内在提炼等有效手段,使受教育者具备思想、道德、法制等知识素养。

1.中职学校德育职业特色的理解

1.1中职学校德育职业特色的含义

结合当展,以社会要求为准则,企业需求为标准,让职业教育成为德育的首要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塑造学生的端正态度以及品德、品行,在思想上有职业重心、职业方向,行为上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这就是中职学校德育的职业特色内涵。要全面彰显德育的职业特色,还要对中职德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文化进行整体调整,综合提炼,优化德育职业的各个重心。

1.2中职学校德育内容的职业特色

中职德育内容的职业特色,是以职业道德、职业使命为主旨,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位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德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向学生传播,一种服务意识、服务态度,语言上的沟通表达,人际交往中的内化、细节等。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要以诚实、端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做事风格为引导,培养他们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不损人利己的职业品德。对于幼教专业的学生,学校主张培养他们细致、耐心的性格特点,成熟稳重的言行举止,以及八面玲珑的处事能力。让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有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1.3中职学校德育方法的职业特色

职业实践是中职德育方法的职业特色,也是德育方法的主要内容,它以行为道德、文化道德为主旨。在日常行为中,通过举行职业宣誓仪式等方法,表达对职业的敬畏感和使命感,在学生实习阶段,中职德育也会开展对应的就业指导,例如邀请相关工作人员、校友、以及资深专家等到校,开设专题讲座,以优秀员工、职业达人的亲身经历、实践经验,教导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让他们真正感悟到,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并以职业榜样为楷模,向他们看齐,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塑造自己、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责任感。

2.中职学校德育职业特色的彰显

2.1入职宣誓

入职宣誓是一项神圣且庄重的仪式。宣誓,虽然是一种口语承诺,但在这个肃穆的仪式过程中,对自己、对众人,说出一种誓言,做出一种典范,并以此为座右铭,为最高行为准则,直到它成为一种不变的信仰。入职宣誓的目的,是让宣誓公民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并在言行举止中,以宣誓内容为标准。中职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基于不同的专业要求,学校都会依照相关规定,为新生举行入职宣誓仪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并用标准的职业言行去规范自己,以一名职业者的身份,去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2.2职业化着装

职业装是职业道德的一种牵引,是职业规范的一种形式。一套大方得体的职业装,不仅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还能从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专业化、职业化精神,并具有一种服务意识、团队意识,体现了专业性、标准性和统一性。例如银行职员、售货员、空中服务员,无不显示出对本专业、本行业的标准化制度。

2.3专业讲座

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步进行、同步发展,是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专业知识是不断更新、变化的,需要我们联系实际,联系企业发展,以实践为标准,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获得牢固的实践技能。因此,开展专业讲座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获取专业知识的有利途径,专业讲座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内容也是多样的,例如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职场经验、团队合作,以及言行举止等。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所提出的行为规范、职业精神……无不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而通过专业讲座,学校邀请优秀员工、企业管理者到学校亲自授课,他们以风趣、简洁语言,结合自身的职场经历,用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职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通过一系列演讲,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坚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理念。开展专业讲座,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德育工作进行适当补充,对于学生教学起到了关键作用。

3.结语

德育是中职学校的重点教育,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在教学领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进行综合教育、综合培养,甚至还从他们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文明礼貌、整体着装,进行标准化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场中,能有肯定的职业方向、职业规划,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胡茂林 单位: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七篇:中职学校德育的误区和建议

在《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大纲》里有明确定义,中职学校的德育,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方面、政治方面、道德方面、法律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全面教育,德育是中职学校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劳动人才的主阵地,培养的人才要直接面向社会,从事劳动实践,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国家大力扶持中职教育,各中职学校更要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众所周知,当代中职生的素质相对较低,给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也让班主任的工作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因此,如何有效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提高中职生德育水平,使广大中职生成为全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将是今后中职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工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中职学校德育的看法。

一、中职学校德育的误区

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够深刻。有些学校把德育课程作为与基础课程不相关的专项课程,导致其他学科师资力量很难参与其中,造成德育常被忽视的现实。德育工作不应该与其他教育相割裂,如果人为地拆开,就破坏了教育的整体性。许多教师也会有这样的心态:我是学科教师,做好本职学科教育即可,德育我不管。表现出这样逃避德育职责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没有尽到“教书育人”的根本责任。对学生的过分迁就,德育不深入。一些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经常宽松处理,有时甚至放纵学生,放松了对中职生的德育,导致学生沾染不良思想,养成不好的道德习惯,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培养。德育课程呆板,载体单调,理论脱离实际。一直以来,德育多数是片面地强调了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地达到德育的目的。现在的学校在进行德育时,总是一味地空洞说教,方法过于单一,内容枯燥,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导致德育效果大受影响。多数人进行德育,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际。

二、加强中职学校德育的建议

1.改善思想道德建设格局

针对上文提到的德育误区,如果还是用空洞的理论进行说教,已经行不通了。我们急需改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建设以学校领导为主导、班级负责人或辅导员为骨干,不同科任教师以及其他教管干部共同参与的中职学校德育框架模式;建设以道德教育为主、其他教学活动辅助的德育途径;建设形成全校参与、全程监管、多角度深入的道德教育模式,从而使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强。

2.提升德育教师道德水平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老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对所教学生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是任何教材、任何名言警句、任何鼓励和批评不能比拟的强大力量。”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细微的影响。中职教育中德育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道德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直接决定道德教育的质量优劣,更会影响中职生未来的各方面发展。因此,所有教师都要坚持“人人争做道德教育模范”的工作理念,切实担起道德教育的神圣职责,切实做到“课堂教学育人、日常监管育人、后勤服务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纽带,在学校管理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日常工作当中,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和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对待学生更该再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受到感动,有所进步。

3.创设德育教学新方法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篇5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存在一些不同意见,主要是用正面进行方法,还是用渗透穿插方法。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具体、灵活而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妥善地处理好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达到良好的效果。以渗透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似乎更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

一.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笔者通过20多年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感到以下三点是切实可行的。

1.抽出格言式的句子重点讲解

在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我们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讲解《生命的意义》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小说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最集中地体现和概括了他为全人类利益而生存的博大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不仅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而且会永久地流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由于作品中格言式的句子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2.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

教《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学生们对西蒙·亚力山大·黑尔的成功,产生了两种看法:一部分同学认为老黑尔的成功,改变命运得助于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部分同学认为,老黑尔之所以成功,是他本身素质即认真、执着起决定的作用。同学们争论热烈,那是他们在阅读时思考的结果。这是一篇课内的阅读课文,是以学生自读为主的。我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抓了一对反义词:偶然与必然,偶然只是一种机遇,真正起作用的是老黑尔本身具有的良好素质,即使没有“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凭着做人认真、执着,凭着对目标的追求,“好运”会再次与他有缘,这是必然的。这篇课文的精华在于:改变命运的实质是一个人的素质。而素质是我们学生时代应该培养和训练的,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3.把握课文中德育渗透的重点

有时候,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存在着多义性。此时,语文教师就要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在此,可以用综合、对比、选择的方法,找准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突破口。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虽然都有其闪光的思想和精神,但侧重各有不同,有的是爱国主义,有的是集体观念,有的是自强不息,有的是舍己为公……,当我们教完一篇课文时,完全可以把课文中高尚情操和闪光思想联系起来,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热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议,最后让他们作出选择。尽管选择各有不同,但无意中却让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方式,对德育渗透来说,是极其自然地突出了重点,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最终达到作品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区别

在语文教学和政治教学中,虽然都涉及德育教育,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政治课程中的政治教育显然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上,而且表现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上和不同的教学步骤上。一般说来,有以下几个区别。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篇6

如果要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因为在学生的立场上,课堂上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所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战场,是一条带领他们学到知识的重要场所。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将课堂教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便于帮助学生理解性的学习,便于帮助引导学生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生活学习互利互惠。举个例子,在教师讲述《学生守则》时,老师们应该在教学时耐心地同学生说:“应该积极参与各项劳动活动,勤俭节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一开始,学生要积极协助家人、老师和学生清洁卫生,因为这个地方不仅仅是自己所居住的更是一个集体所处的地方,所以积极参与劳动就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地方,让每个人都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然后要告诉学生们在生活中勤俭节约的这种行为是值得被歌颂的,不是必须买的物品就不买,不要浪费父母挣的血汗钱。最后,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为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要孝敬父母,不能所有的事情都让父母帮忙,我们应该成长起来为父母抗下所有的压力,卸下他们的重任。与此同时,学生们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小学生守则》的具体表现,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了解知识应用的践行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到一定程度,而且使学生在生活中形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素质,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二、留设生活化课后作业

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天完结后会有生活化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并不像我们以前课本上所布置的死板作业,而是将作业中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有兴趣去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小学生守则》中提到一条内容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教学中,首先,对于“孝敬父母”的理解。老师们应该在课后安排家庭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回家后完成一篇写作,内容是给大人们帮忙做一些事情,并将事情的前因、经历过程、后果完整地表达出来,这篇写作将在下一节上课之前交给老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优良品质之一,学生只有在先学会尊敬父母的基础上才会懂得尊重别人。这个功课任务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孝道”的深层次理解,同时也能够监督学生对“孝”字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基于“尊敬师长”的理解。举个例子,教师在学生下课后要留设家庭作业:学生在回顾与老师的畅谈交流过程中,是否存在不礼貌与不恰当等恶性行为,要为此作出深刻的检讨。又比如,教学活动中涉及与班集体有关联的知识时,用同样的方法在课后安排作业:在做打扫卫生的活动时应该积极帮助同学清理垃圾,帮助老师打扫办公室等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必须具有集体意识,它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生活化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们互相帮助,增强动手能力。

三、定期开展各类生活化的活动

在学校定期开展各类生活化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们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更加有动力,而且还能给予学生们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理解能力,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种形式的学习比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有趣。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演小品,让学生自愿报名出演《扶不扶》,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角色的人选和表演的台词以及每个人在舞台上的定位,并最终执行。演出结束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品的内容,并积极与同学交流各自心得体会,使学生感受到与人为善、诚实守信的意义。教师在教育学生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们到大草原上观赏风景的美好,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环境。同时在学生们观察自然景色的过程中,可以讲解一些受到污染破坏环境的案例以及给世界带来的恶性循环,比如近年来的全球变暖、雾霾严重、空气中重金属超标、臭氧层空洞所引起的紫外线辐射性增强、水体破坏等恶性因素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日常的生活状况和人均供水量。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带来的危害,警醒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学生自然建立起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并且定期组织学生探望福利院等机构里面的老人,让老人们感受到关爱,以此来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社会意识,提升自身的责任感,让学生们认识到尊重老少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篇7

1.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触动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我设计了故事导入,创设情景,让学生来交流自己了解的刻苦求学的小故事,班里的小敏同学平时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的,这一次却主动到台前讲一凿壁借光的故事,讲得非常好,不仅自己的学习兴趣浓厚了,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2.积极创设情境,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利用课文素材来解决

学生的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班里有几名学生因为高中学习太累,想从高中部转到学校的职专部去。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分析“我”脱险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并适时地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怎么办?是当逃兵,还是勇敢地一步步地去克服困难?”孩子们有几秒钟的沉默,然后就有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转专业了,我会继续上高中。”我不由得为他鼓起了掌,同学们也都为他的勇敢而鼓掌!就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课文课堂教学中就迎刃而解了。

3.多媒体辅助、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丰富德育渗透形式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资料,把课文中艰苦学习条件与现在的学习条件作对比,在对比中学生感受到了现在学习条件的优越,体会到了国家对残疾学生的特殊照顾,爱国感情油然心生。同时,学会了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灵活采用德育教育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1.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操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我们的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的缺失,和普通孩子比,知识面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因此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倡导的“书香校园”活动的引领下,我们教研组也积极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老师们都给学生推荐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书目,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问题。

2.开展校园征文、成语故事大赛、手抄报评选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的听障学生不能进行演讲比赛,不能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但他们可以写,可以画,可以表演。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组织一些适合我们听障学生的语文活动,能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坚强的意志、良好品质和个性。比如,我们的校园征文系列,已经成功举办两次,作文展活动成功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的校园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成语故事大赛,手抄报评选等活动,让听障学生们既能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绘画才能,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同学写的不认真,这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在评语中及时引导与纠正。经常在班级树立榜样,搞作业展览,这样不但规范了作业,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日记,更是能反应出学生当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一天当中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与我们分享,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我们的指点,有什么疑问需要我们来解答,这时,老师的评语显得尤为重要。有一名寄宿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我心情不好,不想写日记,也不想值日了。”想到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我连忙在日记中写了这样评语:“你心情不好,是因为昨天老师没带你去配眼镜吗?对不起,老师因事未能带你去,老师向你道歉。今天下班后,老师一定带你去配眼镜。值日还是要坚持的,同学选你做值勤生,说明同学们信任你,你不能辜负同学们对你的信任,老师也相信你能做好这项工作!”在意识到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学生心情不好时,我勇敢地、真诚地向他道歉,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真诚态度,让他从心里感觉老师是在乎他的,老师是尊重他的,同时告诉他做为一名值勤生应该承担的责任,让他有责任感,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而置班级工作于不顾。

三、打造从心理沟通到活动渗透到行为教育的德育教育立体教育模式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篇8

一、“队伍主抓”与“全员参与”相结合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德育队伍来主抓,同时要有全体师生的参与配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校非常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不仅在组织上健全,更注意德育队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每学期我们都举办“德育工作研讨班”和学生干部培训班。在研讨班上组织学习上级有关德育不作的文件和规定,统一认识,明确任务,研讨新时期班级工作的特点。有经验交流,有主题讲座,有命题讨论,形式多样。在“学生干部培训班”上学习、讨论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进行经验交流,请已毕业的学生干部谈经验体会,其内容对学生干部针对性强,学生干部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然而,仅有一个主抓队伍还不够,德育工作更需要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参与。

为此,我们做了如下两项探索:

1.全体教职工参与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制度。每个教职工都有权利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发现学生有好的行为或违纪现象,可填写学生处发给的加分或扣分卡,并送交学生处。学校规定,对在这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职工,年终考评适当加分,不做的将按规定扣分。这样,使全体教职工都能参与学生的德育工作,同时也促使教职工提高为人师表的意识。

2.在学生中开展以值周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各班轮流参与值周工作,每班一周。在这一周内,全班每个学生都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如检查各班自习纪律、卫生、广播操情况等。该项工作有三点好处:首先,能培养学生参与管理的能力;其次,提高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水平;第三,增强了学生做文明学生的意识。

二、德育科研与德育实践相结合

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层次,必须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再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因此,学校成立科研处负责我校的科研工作,鼓励和奖励教工写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近几年,全校教工完成论文100多篇,其中德育方面的文章60多篇。

有了理论作基础,很快就能结出硕果。我们把获奖的论文由校行政办公会议研究后,迅速落实到相关的部门中去。例如,高中学生升学压力大,相当一部分同学又是独生子女,学生中存在种种心理障碍。学校吸收一位教师论文中谈的如何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意见,由科研处负责成立了心理咨询研究小组,配备心理咨询室,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到目前为止,已为50余名学生进行了咨询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心理障碍,从而对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三、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学生文明素质的养成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我们在进行这两方面教育时,一靠课堂上正面教育,二靠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

1.加强政治课教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和政治观点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学校非常重视政治课的教研工作和教学能力的培养,领导经常参加政治组的教研活动,做到集体备课,并进行政治课观摩,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质量。

2.各科教学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渗透。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3.创建“青年业余党校”。我校90%以上的学生是团员,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就任班干或团干,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思想基础较好。根据这一特点,我校于1989年9月创建了“青年业余党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吸收其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据不完全统计,自“党校”开办以来,已结业五期,共计566名学员,约510名学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确定入党培养对象71名,发展对象43名,发展预备党员10名。这一方式激发了他们进步向上的热情,使他们赶有方向追有目标。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搞风筝放飞比赛、植树活动、时事政治讲座、法制报告会、体育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元旦文艺汇演、书法展、摄影展、绘画展、小发明小制作展、小论文展等。这两年进行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向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更增强了同学们的德育意识。我校在开展“读好书告别‘两室一厅’(指台球室、电子游戏室、录像厅)”活动和全市教育系统的文艺汇演中均名列榜首;在“学雷锋、比贡献”活动中,我校为患白血病学生捐款一事被评为全市“十件好事”之一,上了报纸和电视。

5.建立“劳动班”制度。我们不把升学率与德育工作对立起来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决定每学期每班都要进行劳动,劳动内容由学校统一安排,如到工厂参加义务劳动、在校做工艺劳动等,通过这一途径使同学们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不怕脏不怕累的作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四、“主体”与“两翼”相结合

学校教育应是德育工作的“主体”,而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则构成德育工作的“两翼”,只有“两翼”和“主体”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才能达到较佳的教育效果。

1.创建德育基地,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目前,我校已建立的德育基地有:市钟表厂、市电池厂、市烈士陵园、市劳教所、京华实业公司、刘庄村、三七一医院、54军高炮团、红军团、市武警支队等11处。我们分别定期组织学生到各德育基地开展活动。例如,每年春季的到劳教所开展“送温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法制观念。暑假组织部分学生到54军高炮团、红军团参观座谈,进行军训,和战士一起吃注一起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每年开学前请市武警支队到我校给高一新生军训,已形成一个传统德育活动。

2.举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及时了解对学校办学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讲述我校的优良传统,希望家长须配合学校做的工作,高中生的心理、生理和思想特点,学习方法指导,以及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等。这一活动,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家长学校”针对性强,内容充实,组织严谨,效果显著。

“家长委员会”是我校根据目前的形势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而成立的。委员会的成员全由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生家长组成。其宗旨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听取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等。“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有权参与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我校教育工作的透明度,使家庭和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五、树立典型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学校要建立好的校风,需形成一个互相赶超先进的氛围,促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树立全校各方面的典型,结合学生的德育量化考核形成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局面,同时进行严格管理,对平时要求自己不严格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约束。抓装两头”,带动“中间”,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1.开展向“身边的典型”学习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本校的学生典型,看得见,摸得着,感到真实、可信,学起来可行性较强。我们树立的身边典型有:学雷锋坚持做平凡的好事的典型;克服家庭和生活中困难刻苦学习的典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干部典型;坚持刻苦锻炼、为校争光的典型等。

我们召开学生大会,出校报,在橱窗里贴大幅照片,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2.开展“月评好事”活动。这是全校学雷锋活动的具体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月各班上报一次本班好人好事,学生处组织评选,评出的校级好人好事,在校大力宣传,且为其所在班级的量化评比中加分。这有助于树立学校的正气,使雷锋精神在校园里永放光辉。

3.实施“学生操行量化管理考评”?制度。学生的操行是一个“软件”,一般不好评,但是我们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实行量化考评,较客观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考评细则》中有做好事加分、违反校纪或规定扣分的内容。操作性很强,切合学生的实际。对那些平时自我要求不严格的学生起到了督促作用,对于好人好事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

4.班级进行量化考核制度。?这是对班级在德、智、体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种制度。对每班参加全校组织的活动、主题班会、劳动、遵纪、卫生、体育和学习等情况都按一定的权重进行量化考评,每周一公布,学期末输入微机,按照预先确定的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得出各班的积分,从而产生“模范班集体”,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我校既注重“显性教育”,又注重“隐性教育”,使二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在“隐性教育”方面,我们主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了德育工作。

要搞校园美化建设是需要资金的,在目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使用有限的教育经费,我们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少发奖金,多搞校园美化建设。近几年来,仅用于美化、绿化校园的资金就达50万元。我们先后修建雕塑五座、大型壁画绘制五幅,悬挂了五幅伟人像,改建花坛四处,修建了假山、水池、蘑菇亭、自行车篷,改建厕所,硬化地面,改建封闭式垃圾箱,教室配备劳动工具柜等。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奥林匹克;传统体育;文化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然而,从古至今在持续的时间、规模、影响以及所追求的崇高思想方面,几乎没有一种活动可以同奥林匹克运动相媲美。尤其在当今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成为人类社会体育史上规模最大的体育活动,也成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宏大社会文化现象,在全球各个领域产生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奥林匹克文化随着帝国主义的隆隆炮声传入中国,通过近百年的传播,我们由“被动”接受发展到逐渐“主动”接受。从接触、了解、认识到实践奥运的过程中,充实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了解、交流和融合。本文探讨奥林匹克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重视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加强竞争意识培养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几千年来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也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中。中国传统体育的精神也深受其影响,重人伦、重道德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一大特色。在射箭、投壶、蹴鞠、马球、捶丸这类竞技活动中,也倡导人们保持优雅的风度和揖让的礼仪。因此,在竞技比赛中所体现出的特点是“礼让先行”,以及“揖让而升,下而饮”,也就是“礼”和“让”。

中国礼乐文化还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所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达到道德的升华。因此,中国传统体育中竞赛的目的不是取胜,而是要在竞赛中遵从礼的规范,体现竞技者的神韵和品格,即“神形合一”,修身养性,藉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境界。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持两用中”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制约着华夏民族的道德与行为规范,使得体育文化也毫不例外地被纳入“不争”的节制之下。中国传统体育规则的制订,更多的是从礼仪修养的角度出发,对参赛者提出品德要求,人们重视的不是比赛的结果,而是谁更符合礼仪规范,谁更具有谦谦君子的风范,是所谓的“君子之争”。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重视和谐。在和谐的思想影响下,传统的体育竞技演化成君子之争,具有自我修身的特点。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和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人类对于自然和自我命运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正是需要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育思想必须改变。在竞争的环境中,传统的体育思想必然演变成为现代体育思想,才能与环境和谐,才能生存和流传。

而奥林匹克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公平竞争特点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完善成了人们的普遍心理需求。竞争精神构成了西方体育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它通过竞争,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品格,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和勇气;它通过竞争,让人们学会了面对挫折后的坚强,学会战胜对手更要战胜自己。而这正是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的格言,她表达了奥林匹克主义所追求的目标:“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它所体现出的就是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奋发向上,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挑战极限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记录。这是百年奥运不断辉煌的精神所在,是人类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人类社会自强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品质。人生如赛场,时代要求当代青年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只有不断的战胜自己,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铲除封建的臣民意识,加强平等意识的培养

所谓平等观,是指人们彼此之间承认其权力和地位平等的一种理想化表现。它要求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生存、享受、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这种机会面前的平等,不承认任何种族、性别、年龄的差别,更不承认那种由血统、门第、宗法关系所决定的封建等级差别和特权。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帝王统治的农业文明古国,其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发展。古代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无处不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上尊下卑的阶级差异和男女的不平等。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也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这种专制的、不平等的道德教化下,传统体育也只成为谦谦君子展示“温良恭俭让”人格魅力的场所。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往往被抑制,独立人格往往被忽视。

奥林匹克运动给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生活的模式。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和不歧视原则为运动员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拓宽了人权概念的范畴。《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的“努力使运动中普遍贯彻公平竞赛的精神,消除暴力行为”,以及一切竞技体育比赛中所施行的规则、裁判、仲裁、竞赛、选拔和奖励等,均模拟了法治社会的准则,它教导着每一个参与者遵守规则,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观念让人们学会服从裁判、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与人和睦相处,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公民。将奥林匹克的平等观念引入高校体育改革,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完善和健全民主与法制的各项基本原则,无疑是有益的。

3.正确对待恕道原则,加强公正意识的培养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儒家强调恕道原则。宽恕、仁爱、和睦就成了人们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一个不必通过法制规范,而是靠人的“自律”,靠启发人的道德之心进行自我教化的典型例子。但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造成了几千年中国人文思想淡化物质利益,扼杀个性的一面,养成了人们保守、内向、克制、依赖的心理性格。

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当今竞赛场上,我们仍然扮演着这种受冤屈的角色。在前不久亚洲杯上被日本队用“上帝之手”打进制胜一球的中国男足,轻易地放弃了规则赋予的申诉权利。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击剑选手谭雪与美国选手扎古尼斯的对阵中,开局阶段裁判即有两个明显的误判,致使谭雪冤中两剑。但中国队并未当场提出异议,理由无一例外是“毕竟结果无法改变”。只有对竞技规则的普遍遵守和严格维护,才能保证每一位运动员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展开竞争。而当运动员得不到公正对待时,运用规则进行抗辩、申诉,也就成了维护竞赛公正性和运动员合法权益的惟一正确的途径。类似谭雪的事件虽然转瞬即逝,其负面影响却很深远。让数以亿计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目睹了世界顶级赛场的不公已经是对奥运公正形象的损害,而作为一个积极参与奥运事务,即将举办奥运赛事的国家面对这种不公却不采取行动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不去维护奥林匹克的公正形象就更是失职和对观众的误导。奥运的主要社会功能在教育,而类似谭雪的事件大大的削弱了奥运的教育意义。公正是奥运的生命元素之一,维护公正需要作出全方位的不懈努力,这是谭雪事件给我们的启发。

公正是奥林匹克的基本原则。它是构建人类社会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模式的基石。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奥运赛场竞赛参与者同等的资格、共同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又为社会竞争创建了一种典范。在这种平等的竞争中,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公平地得以展现。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与比赛方法详细具体,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并要求每个参赛选手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公正民主、平等竞争的社会意义,远非竞赛本身所能涵盖。奥林匹克运动中的Fairplay(费厄泼赖)原则,可使青少年从小就认识到无论是赛场上还是人生中的竞争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秩序、保证公平。这对青年一代健康人格、民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

4.抛弃狭隘封闭的农耕文化,加强参与意识的培养

参与是指在某一项具有具体目标的社会活动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联系。参与有积极参与和消极参与两种类型。积极参与是指参与者在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参与;也就是参与者能将集体的目标当作个体的目标,能在集体的宏观行动中找到自己的微观行为。而消极参与则是指参与者在活动中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参与;参与者往往不明白集体的目标,或不明白自己的微观行为与集体的宏观行为之间的联系。

在中国长期农耕文明的土壤里诞生的封建制度和“儒”“释”“道”文化使中国人具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重视自己的土地和家庭、缺乏协作精神的特质。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潜意识地就体现出“事不管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参与意识或者随大流的消极参与意识,还有更为愚昧的听天由命的消极哲学思想。这里的“天”,一是指大自然、二是指封建皇权。这种产生于农耕文明土壤的消极参与意识与现代科技文明是格格不入的。

“参与”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体现民主和平等的一种行为模式。奥林匹克的著名格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在全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通过奥运会的宣传、组织和比赛,使运动员和全社会其他与奥运有关的群体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顾拜旦曾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

奥林匹克格言鼓舞和激励着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勇敢地面对未来,更有无数的年轻人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公正和平等的教育。美国纽约市一位前任警察局长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体育要求孩子们遵守规则,又反过来要求同伴也遵守同样的规则,这使孩子们对了解个人的价值和尊重别人的权利有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获得了如何玩的公正的意识,并掌握了社会行为准则,因此体育对民主是再好不过的教育了。”将参与意识融进我国体育教育,有利于改变和消除农耕文明留下的消极参与意识,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打下基础,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培养环境。

5.克服愚民的道德教化,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做法。它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内在灵魂与生命。人文奥运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奥林匹克这一社会文化活动,颂扬人类的真善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促进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建立和平与美好的世界。

传统文化中缺少对人的尊重体现在封建专制制度和儒家文化落后的部分。愚民政策、君主制度和等级观念造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人文精神的落后和新社会人文精神进步的艰难。苍海明月曾撰文说:“反观我国,数千年的文化虽然蔚然壮观,但因为缺少了人文精神而逊色不少。当历史行进到二十一世纪时,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倾力构建属于我们这个世纪的精神家园,改造缺少人文精神的传统,建设全新的能够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给我们带来巨大创造力的文化。这个文化既体现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又能唤醒每个个体敢于舒张个性、勇于创造,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自主意识和博爱精神。”把人文奥运的崇高理想,渗透到我国体育教育中,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意识、体会人文关怀并学会关怀周围的人群,有利于将体育改革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现在,以人为本的“工程人文精神”已经为当代大学生接受,并成为当代工程科技人员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在工程实践中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已成为指导工程科学进步的思维主旋律。因此,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体育教育中重视现代体育人文精神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从广义上说是一项全球性的社会活动,竞技比赛只是一种手段,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才是她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不断充实和完善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取长补短,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篇10

现阶段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深入施行到英语教学中,其提出的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英语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同时也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为核心目标。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容易受到来自经济市场与文化市场的不良影响,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腐蚀了我国青年学生道德思想,所以现阶段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我国社会需求。现阶段英语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我国在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修的基础公共课,这就意味着英语教学具有学习人数最多、课堂时间最长、学习时间最长以及影响面积最广等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有效应用这些学科特点,所以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我国德育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2、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2.1英语教学中利用教材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国英语教材在设计过程中很多课文都蕴含德育教育内容,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深度,根据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解读与引导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学生在获取英语知识的同时建立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在挖掘出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后,应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中不能只通过解读德育教育内容强行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与启发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2.2教师利用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影响最为直接,良好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学生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同时也要积极表现出热爱祖国、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教师表现建立出良好的思想道德。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尊严与创新思维,使学生可以感觉到英语教学中蕴含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实现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一目的。2.3营造和谐的英语教学氛围有利于德育渗透。教学氛围对英语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愉悦学生心情从而加强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过程中应利用这一条件,教师在课堂中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信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加强与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来自英语教学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教学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一目的。2.4教师通过安排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精彩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在教室引导下进行德育渗透,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互助互爱和礼貌文明,这样对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有着促进作用。英语教学中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挥引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强化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实现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一目的。

3、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教师在根据德育教育需求进行德育渗透设计过程中,应确保德育渗透内容符合英语教学要求,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德育渗透内容学习到英语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使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德育渗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通过英语教学进行真正的德育渗透。教师在英语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过程中不能只依靠说教,而是通过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出德育教育知识,使学生通过英语教学获取英语知识的同时,将教学内容中渗透出来的德育教育知识与自我修养结合在一起,所以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要有目的性。心理暗示法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手段,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德育教育知识向学生进行暗示,学生在英语教学中通过与教师交流接收到这些德育教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利用德育教育知识进行综合素质修养完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人尊严避免激发学生的逆反性心理,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收到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知识,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出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实现通过英语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一目的。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