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20:05

材料作文论文

材料作文论文范文篇1

一、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块,即三个“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四个“微格”,其它方面依此类推。

二、中学作文教学微格训练网络(一级)

根据教学大纲有关听、说、读、写的规定和要求,我大体上将作文微格训练分为两大系列,即口头作文训练系列、书面作文训练系列。

(二)中学书面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书┌[1]作文过程微格训练系统:审题→构思→行文→修改面│[2]观察——分析——表达微格训练系统:意化→雏形化→物化作│┌材料:收集材料、选择材料、使用材料文││主题:主题提炼;怎样确定主题微││表达: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格│[3]分格训练系统│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训││结尾练││语言:规范(信→达→雅)体││修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辞系│└文风:文风的要素、对文风的要求(一级)│[4]文体微格训练系统:记叙文(简单记叙、复杂记叙)、议论

│文、说明文、应用文。

│[5]综合微格训练系统:即上述四种训练系统,根据需要有机分

│解综合。

三、有关微格训练网络的说明

(一)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科学性。

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微格作文训练网络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反映作文训练的客观性。现在这个初步构建的训练网络,基本包容了三个已经实践验证了的组成部分:写作学基本理论,中学作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层次和要求,近百年来根据实践总结出的作文训练体系和方法。如微格作文训练体系基本包括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思维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及写作的本质、过程、规律、技巧等等科学规律。可见,微格作文训练体系不是作者主观臆断、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为依据的,微格训练体系其内容、目标、训练层次则完全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而制定的。可以说,微格训练网络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作文训练体系。

(二)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特点

(1)强化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透析性。多年来,由于教材编写体制、中学生年龄、心理、知识层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作文训练不强调写作理论的系统性传授,写作知识只在高中部分散布在课文或知识短文中。初中部分有一套《作文·汉语》,这套书适合学生自读,感性现象描述较多,理论透析较弱,而中学生又似乎不大适合系统地讲授写作学的“纯理论”,微格训练体系恰好弥补了以往中学作文训练中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它由于化系统为局部,将写作基本理论分解成若干个“格”,老师在训练时就可以将这一个“格”的有关理论系统,透彻地传授给学生,既可不讲成“纯理论”写作课,增加学生负担和困难,又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写作理论透析给了学生。这样三年下来,“格格”相连,就联格成面,最后完成了一个理论系统网络工程。使学生不再是“盲人骑瞎马”的摸,而是在系统写作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

(2)符合人类认知规律,适合中学生作文特点。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总有个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过程。中学生对作文规律的体会和认识也有这个特点。由于他们自身的年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写作经验及现行中学教育体制诸方面因素的限制,使他们很难系统地钻研和把握写作的各种规律。微格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一个个“格”里体会和认识写作的相应的规律,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使他们由浅到深,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形成认知过程,并进而把握。

(3)可操作性强。如前所述,现在中学缺乏作文教学的可行性教材。微格作文系列训练网络使教师有了一个系统的作文教学的蓝图。教师可依据它制定一个三年作文教学计划,使教学有“本”可依。同时,由于它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经过认真备课,即可进行教学。学生也感到目标明确,伸手可即;不再是盲目听纯作文理论指导,如坠五里去雾之中而不知所措,也不是毫无计划的被动重复,视作文为痛苦嚼蜡,体现了微格作文训练体系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4)完成了作文训练从单一体系到综合体系训练的飞跃。过去作文训练体系大多搞单一系统训练。如体裁体系,就单纯训练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写作要素和方法,而很少顾及和汲取其他训练体系的因素及长处。微格训练体系则将各训练体系视作整个网络的组成部分(即子系统),在进行某一微格训练时,各体系互相渗透、互相交叉。如:在“怎样立意”这一微格训练时(用1983年高考题“掘井图”——“换个地方再挖”为背景材料),将口头训练系列与书面作文系列两大一级分格体系结合进行,学生既可口头阐述自己的立意构思,相互交流、启发,又可进行书面作文;既练议论文论点的确立,也练记叙文、说明文的立意谋篇;既有心理品质的训练,也有写作理论技巧的演练。真正做到眼(运用观察——分析——表达体系)、嘴(口头作文训练体系)、手(书面作文训练体系)、思(心理品质训练体系)、体(分体裁训练体系)等各种体系的综合运用。

材料作文论文范文篇2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书论文网->语文论文->教学内容退出登录用户管理

赞助商

栏目导航

·语文论文·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化学论文

·历史论文·地理论文

·生物论文·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体育论文

·信息论文·德育论文

·教育法规·课程改革

·家长频道·教育管理

·教程指导·班主任论文

·教育综合

最新推荐

·小学数学复习五法

·数学课堂激趣艺术三法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

·让艺术之花在语文课堂上

·变“只求甚解”为“好读

·尊重学生个性,构建和谐

·在阅读教学中辨析文章的

·把握规律让识字成为一种

·创新识字教育方法开发儿

·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用反证法解遗传题的几点

·愉快教学法初探_生物论文

热门文章

·大气温室效应和全球

·保护生物多样性_生物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

·浅谈纳米技术_物理论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_语

·转基因动物_生物论文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

·动植物基因工程介绍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

·[图文]与概率论

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

·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生物教学中“巧”用

·初中生物探究型课外

·[图文]运用同化论指

·2002年高考名师指导

·生物教学中“巧”用

·学法指导发挥电教优

·[图文]初中生物研究

指导学生观察四重奏_语文论文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时间:2006-12-1222:18:36人:yujklj68kfg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作者]杨益民

[内容]

(山西临汾一中杨益民)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据视觉心理学的研究,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有9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入的。而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由此可见,观察对于写作有着多么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呢?

一、明确认识

观察对于写作及整个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方法。但是,如何使学生也认识到这一点,却又是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所以,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作为专题讲解并反复强调。

在讲解中要引经据典,以开启学生心扉,提高认识。例如达尔文的话:“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人之上。”鲁迅也说:“如要写作,第一须观察。”这些论述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观察的重要性,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

一般来讲,观察对于写记叙文、说明文的作用,学生了解的比较清楚。而对议论文的作用就不然了。因而,要向学生强调指出,写议论文自然离不开学习理论知识,但观察仍是基础。因为只有深入生活,掌握丰富的写作材料,才有可能提炼出有针对性的论点和有说服力的论据。写《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深入农村一个多月;恩格斯为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花21个月时间深入工人之中,并将此书副标题命为“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这些都是典型实例。中学语文教材也不乏其例。《说小》《当说必说》《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错字小议》等,许多议论文,可以说都是深入观察的结晶。

二、把握要领

学生认识到了观察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激起观察的热情和兴趣。而此时,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观察的要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领如下:

1.观察必须与思考共存。观察不是一般地看一看,而是要有目的地科学地看。既要仔细看又要用心想。没有思考的观察是盲目的、缺少灵魂的。可以说,思考是观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部分。茅盾由白杨而想到北方的抗日军民;杨朔由茶花而看到新中国,这些都是很好的说明。

2.观察要抓事物的特征。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大千世界品类繁多,虽各有所属,却不尽相同。观察就是要抓住这些不同。比如同样是雨,春雨、秋雨、夏雨形态各异,大雨、小雨、雷雨情状不同。同样是人,男女老幼各有特色,三教九流互不雷同。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俯拾即是。同是女人,豆腐西施、祥林嫂、黄淑英等等从外到内差异都是极大的。因而,观察时就必须把握观察对象内、外、动、静、远、近、高、低等各种情态,从而写出客观、具体、逼真、形象的事物。

3.观察要有独到的发现。观察最可贵的是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从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鲜的东西来。如果观察只停留在回忆、验证前人的看法上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将这样的内容写进文章也只能是拾人牙慧、难出窠臼。因而,独到的发现是观察的最大任务。“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苏轼登庐山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们都有独到的发现,故而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能够流传千秋。19世纪英国画家透纳第一次将伦敦的雾画成红的,引起了人们的惊讶。人们是用习惯的眼光看雾的颜色的。而透纳却跳出习惯的套子,敏锐地发现因为曼彻斯特林立的烟囱喷出大量有火星的煤烟与其相映照的缘故,使伦敦的雾不是一般的灰色,而是独特的红色,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伦敦雾的传统看法。这就是发现的意义。

因而,应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去发现。

三、授之以渔

正确的方法会使学生观察的行为更加明确具体,更加容易把握,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也更加有效。

1.无意观察与有意观察。

所谓无意观察是指没有明确目的只从兴趣出发随时随地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它也叫随意观察。这是积累知识和素材的重要方法。清人魏禧对这种方法的作用进行了很好的概括:“比之富人之积材,金玉布帛竹头木屑粪土之属,无不预贮,初不必用之,面当其必需,则粪土之用,有时与金石同功。”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让其“留心各样的事情”。

有意观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目的地选择某一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这种方法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因而在观察时必须专心耐心。《我的父亲》《我最尊敬的老师》《我的同桌》《记一个热情的售货员》《校园晨曲》《我们的教学楼》之类的命题,都需要进行有意观察,否则便难成佳作。

2.整体观察与细节观察。

整体观察即对事物的各个方面逐个进行观察,从而全面了解观察对象。它包括:过程观察,即对事物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前因后果进行观察。例如《景泰蓝的制作》《蝉》就是如此。联系观察,即观察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例如1990年全国高考题,要求以圆的想象物为描写重点,同时又要有陪衬物,完成此文就必须注意其相互联系。

细节观察就是对事物某一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以求对事物透彻的了解。因而必须选取那些能代表整体、揭示本质的典型细节进行观察。例如祥林嫂的眼睛,《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葛朗台临死时抓镀金十字架的动作等等,都是范例,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揣摩。并可布置《老师的眼睛》《妈妈的微笑》《好动的他》之类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明白“管中窥豹”、“一叶知秋”的道理。

3.比较观察与层次观察。

比较观察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发现其同异之处,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其特征。这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观察方式。它包括同中求异——从相同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异中求同——从表面上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其内在联系。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因而,教师应把比较观察作为重点加以介绍。比如,同样写老师,《我的老师们》则既要把握同中之异,更要揭示异中之同,以表现教师的精神品质;而《我的严师》《我的恩师》之类的题目,就主要在于同中求异,突出“这一个”的特点。

层次观察即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对人则是由外貌到性格,对物则是由形式到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观察人更重要些,所以必须使学生明白人的外部特征需要以内在特征为依据,用来说明个性;内在特征需要通过外在特征来显露,用以表现个性。不能说明个性的外部特征,即使再具体生动也无多大意义,而没有外在表现的内心刻画,则会使人感到不着边际。部之,要使学生明白写人必须内外结合,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加强训练

观察能力要在实践中,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地培养起来。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是有心人就可以灵活地选用。以下简述几种,以期引玉。

1.结合课文培养观察能力。很多课文都写到山水草木日月风雨等自然景观。这些都是学生常见的,但由于平时观察不细,故而难以写好。所以很有必要借教材这个范例,启发学生观察。学了《春》,可让写《秋》《夏》,学了《荷塘月色》,可让写《花坛月色》《荷塘秋色》,实践证明,有激情、有实践、有样板,就能写出佳作。

2.借助图画培养观察能力。近年高考中考都出现过图画作文。这也是对观察力的一种考查。图画比文字的阅读难度更大,所以,应引起重视,多作训练。例如:漫画《打井》《猪八戒照镜子》;油画《蒙娜丽莎》《父亲》;还有名人头像等都是训练的好材料。让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观察,用准确的语言描摹出来,是很好的方式。

3.利用静物培养观察能力。一件器物,一件工艺品,一个文具,都可以做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材,把它放在讲台集体观察或者教师拿着在教室巡回让学生浏览,然后,展开比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又全。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观察的欲望。

4.通过人物培养观察能力。教师、同学、父母等都是学生熟悉的人,因而也是训练的材料和内容。比如,让学生写出班上的一个同学,但不说姓名,文章在班上读后让大家猜是谁,进而评价得失并修改完善。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的激情。

5.通过场面培养观察能力。运动会、班会、讨论会、升旗仪式、打饭情景等都可以激发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笔者曾以“校运会上”为总题,让学生写作,一个学生写了以《抢拍的两个镜头》为题的文章,其中写了两个人:一女生跑步时掉了一只鞋,便索性甩掉另一只,赤脚在满是石子的跑道上向前冲:一男生在长跑中因体力不支而跌倒了,但他又顽强地爬起来,艰难地坚持到终点。作者将两个镜头都叫作“拼搏”!由此可见,引导得法,自有佳作。

6.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一个市场、一家商店、一座新的建筑、一个十字路口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材;春游、秋游、郊游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机会。

7.命题启发。命题的好处就在于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观察对象。命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单一性题目,如《爸爸真凶》《调皮的小猫》等。b.比较性题目,如《我的两个同学》《我的两家邻居》等。c.激情性题目,如《春雨》《第一场雪》等。d.假设性命题,如《如果我当了语文老师》《假如我是设计师》等。e.启发性题目,如《暖瓶为什么保温》《钳子为什么比手的劲大》等。

8.命意限制。命意就是只要求一个中心意思或限定一个范围。比如,要求学生写一个农贸市场、写一个老教师、写秋天或春天的景色等。命意比命题灵活性更大,学生也具有更广阔的选择余地。

材料作文论文范文篇3

一、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块,即三个“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四个“微格”,其它方面依此类推。

二、中学作文教学微格训练网络(一级)

根据教学大纲有关听、说、读、写的规定和要求,我大体上将作文微格训练分为两大系列,即口头作文训练系列、书面作文训练系列。如下表:

(一)中学口头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命题方式│教师命题学生命题题库选题─────┼────────────────────────────训练形式│看图说话、联词说话、自我介绍、口述见闻、课文复述、讲

│故事、讲演、辩论、口述作文构思、口头作文─────┼────────────────────────────评改形式│作者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训练层次及目标─────┬────────────┬───────────────目标│初中│高中层次││─────┼────────────┼───────────────

│初一:读标准音,说普通话│高一:能按自拟提纲,用普通话

│初二:听人说活能正确理解│有条理地叙述事件。

│意思。│

│初三:听一般报告,能简述│高二:培养辩论能力,观点正确A初级│内容、归纳要点,参加讨论│,思路清楚,论据较充分。

│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高三:做有准备的演讲。

│。│───┼────────────┼───────────────

│初一:能注意听别人说话,│高一: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已的思想

│听懂意思,回答问题│,说明事物,阐述观点。B中级│清楚、准确。│高二:能较有力地进行辩论,观点

│初二:说话意思清楚,用语│鲜明,论据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恰当。│。

│初三:能作简短的即席发言│高三:可作即席演讲、

│,有中心,有条理,│

│态度自然。│

││───┼────────────┼───────────────

│初一:能较完备地介绍各种│高一:稍事准备,即可作即席演讲。

│内容、简单的读物、│高二:能较熟练地运用议论文知识

│见闻。│,准确有力地进行辩论。

│初二:能借助资料做口头作│高三:可作即席发言、演讲、辩论

│文。│、说明,口头作文。

│初三:讨论问题,能正确地│C高级│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

│服力,条理清楚。│

──┴────────────┴───────────────

(二)中学书面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书┌[1]作文过程微格训练系统:审题→构思→行文→修改面│[2]观察——分析——表达微格训练系统:意化→雏形化→物化作│┌材料:收集材料、选择材料、使用材料文││主题:主题提炼;怎样确定主题微││表达: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格│[3]分格训练系统│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训││结尾练││语言:规范(信→达→雅)体││修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辞系│└文风:文风的要素、对文风的要求(一级)│[4]文体微格训练系统:记叙文(简单记叙、复杂记叙)、议论

│文、说明文、应用文。

│[5]综合微格训练系统:即上述四种训练系统,根据需要有机分

│解综合。

三、有关微格训练网络的说明

(一)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科学性。

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微格作文训练网络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反映作文训练的客观性。现在这个初步构建的训练网络,基本包容了三个已经实践验证了的组成部分:写作学基本理论,中学作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层次和要求,近百年来根据实践总结出的作文训练体系和方法。如微格作文训练体系基本包括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思维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及写作的本质、过程、规律、技巧等等科学规律。可见,微格作文训练体系不是作者主观臆断、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为依据的,微格训练体系其内容、目标、训练层次则完全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而制定的。可以说,微格训练网络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作文训练体系。

(二)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特点

(1)强化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透析性。多年来,由于教材编写体制、中学生年龄、心理、知识层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作文训练不强调写作理论的系统性传授,写作知识只在高中部分散布在课文或知识短文中。初中部分有一套《作文·汉语》,这套书适合学生自读,感性现象描述较多,理论透析较弱,而中学生又似乎不大适合系统地讲授写作学的“纯理论”,微格训练体系恰好弥补了以往中学作文训练中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它由于化系统为局部,将写作基本理论分解成若干个“格”,老师在训练时就可以将这一个“格”的有关理论系统,透彻地传授给学生,既可不讲成“纯理论”写作课,增加学生负担和困难,又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写作理论透析给了学生。这样三年下来,“格格”相连,就联格成面,最后完成了一个理论系统网络工程。使学生不再是“盲人骑瞎马”的摸,而是在系统写作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

(2)符合人类认知规律,适合中学生作文特点。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总有个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过程。中学生对作文规律的体会和认识也有这个特点。由于他们自身的年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写作经验及现行中学教育体制诸方面因素的限制,使他们很难系统地钻研和把握写作的各种规律。微格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一个个“格”里体会和认识写作的相应的规律,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使他们由浅到深,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形成认知过程,并进而把握。

材料作文论文范文篇4

一、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块,即三个“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四个“微格”,其它方面依此类推。

二、中学作文教学微格训练网络(一级)

根据教学大纲有关听、说、读、写的规定和要求,我大体上将作文微格训练分为两大系列,即口头作文训练系列、书面作文训练系列。如下表:

(一)中学口头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命题方式│教师命题学生命题题库选题─────┼────────────────────────────训练形式│看图说话、联词说话、自我介绍、口述见闻、课文复述、讲

│故事、讲演、辩论、口述作文构思、口头作文─────┼────────────────────────────评改形式│作者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训练层次及目标─────┬────────────┬───────────────目标│初中│高中层次││─────┼────────────┼───────────────

│初一:读标准音,说普通话│高一:能按自拟提纲,用普通话

│初二:听人说活能正确理解│有条理地叙述事件。

│意思。│

│初三:听一般报告,能简述│高二:培养辩论能力,观点正确A初级│内容、归纳要点,参加讨论│,思路清楚,论据较充分。

│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高三:做有准备的演讲。

│。│───┼────────────┼───────────────

│初一:能注意听别人说话,│高一: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已的思想

│听懂意思,回答问题│,说明事物,阐述观点。B中级│清楚、准确。│高二:能较有力地进行辩论,观点

│初二:说话意思清楚,用语│鲜明,论据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恰当。│。

│初三:能作简短的即席发言│高三:可作即席演讲、

│,有中心,有条理,│

│态度自然。│

││───┼────────────┼───────────────

│初一:能较完备地介绍各种│高一:稍事准备,即可作即席演讲。

│内容、简单的读物、│高二:能较熟练地运用议论文知识

│见闻。│,准确有力地进行辩论。

│初二:能借助资料做口头作│高三:可作即席发言、演讲、辩论

│文。│、说明,口头作文。

│初三:讨论问题,能正确地│C高级│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

│服力,条理清楚。│

──┴────────────┴───────────────

(二)中学书面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书┌[1]作文过程微格训练系统:审题→构思→行文→修改面│[2]观察——分析——表达微格训练系统:意化→雏形化→物化作│┌材料:收集材料、选择材料、使用材料文││主题:主题提炼;怎样确定主题微││表达: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格│[3]分格训练系统│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训││结尾练││语言:规范(信→达→雅)体││修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辞系│└文风:文风的要素、对文风的要求(一级)│[4]文体微格训练系统:记叙文(简单记叙、复杂记叙)、议论

│文、说明文、应用文。

│[5]综合微格训练系统:即上述四种训练系统,根据需要有机分

│解综合。

三、有关微格训练网络的说明

(一)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科学性。

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微格作文训练网络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反映作文训练的客观性。现在这个初步构建的训练网络,基本包容了三个已经实践验证了的组成部分:写作学基本理论,中学作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层次和要求,近百年来根据实践总结出的作文训练体系和方法。如微格作文训练体系基本包括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思维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及写作的本质、过程、规律、技巧等等科学规律。可见,微格作文训练体系不是作者主观臆断、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为依据的,微格训练体系其内容、目标、训练层次则完全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而制定的。可以说,微格训练网络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作文训练体系。

(二)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特点

(1)强化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透析性。多年来,由于教材编写体制、中学生年龄、心理、知识层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作文训练不强调写作理论的系统性传授,写作知识只在高中部分散布在课文或知识短文中。初中部分有一套《作文·汉语》,这套书适合学生自读,感性现象描述较多,理论透析较弱,而中学生又似乎不大适合系统地讲授写作学的“纯理论”,微格训练体系恰好弥补了以往中学作文训练中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它由于化系统为局部,将写作基本理论分解成若干个“格”,老师在训练时就可以将这一个“格”的有关理论系统,透彻地传授给学生,既可不讲成“纯理论”写作课,增加学生负担和困难,又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写作理论透析给了学生。这样三年下来,“格格”相连,就联格成面,最后完成了一个理论系统网络工程。使学生不再是“盲人骑瞎马”的摸,而是在系统写作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

(2)符合人类认知规律,适合中学生作文特点。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总有个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过程。中学生对作文规律的体会和认识也有这个特点。由于他们自身的年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写作经验及现行中学教育体制诸方面因素的限制,使他们很难系统地钻研和把握写作的各种规律。微格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一个个“格”里体会和认识写作的相应的规律,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使他们由浅到深,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形成认知过程,并进而把握。

材料作文论文范文篇5

毋庸讳言,作文的分值虽然占到了试卷总分的五分之二,但在实际的备考当中,由于有纲无本,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不少人实际是一种“望天收”的心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所以费时费力见效慢。作文的备考,实际上成了我们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一个瓶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备考呢?本文试图结合个人的一些实践,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正本清源,明确几个认识

1.区分话题作文与传统作文的异同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改革,最活跃的是语文。而语文中最活跃的一块应是写作。写作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话题作文的出现,一是作文评分标准的改变。“话题作文”的出现从1998年开始(当年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题目限定了一个内容范围,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话题”),后来逐步走向成熟,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道。大家知道,自从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是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为主,八十年代主要是命题作文,进入九十年代,几乎是给材料作文的一统天下。“话题”也是材料,但它与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同: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写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见,而这个中心意见往往是同学们要写作的根本。也就是说,这些材料往往包含着观点,有时甚至规定了写作的体裁,内容比较狭窄,写作不够自由;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所作的“写前指导”,是引发同学们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同学们思考的一个例子,是同学们展开联想的一个比附,是举一反三的“一”。在审题的要求上,传统的材料作文,往往要求是“十环”,而话题作文则仅仅为打中靶子即可;在思维方式上,材料作文呈辐射式,而话题作文呈扇形。话题作文还取消了文体限制,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写作实际的文体,或议论,或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由此可见,从传统的作文命题到话题作文的改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也降低了写作应试的门槛和要求。学生不会轻易为审题不准担忧,也不会为题目要求写作的是自己不熟悉的体裁而发愁,让每一个学生尽量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

2.充分领会新的评分标准的意义

从2000年开始,全国高考语文科的作文评分标准作了较大的变动,将传统的分项分等评分标准分成“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近几年又对等级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使之更准确、更合理、更科学。新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亮点就在于增加了“发展等级”,其目的是为了“尊重个性,倡导创新精神,鼓励考生在思想、语言、写作技巧等各方面的发展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甘德炎)。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既是高考作文评分的依据,也是衡量学生平时作文优劣的一把尺子,更应作为我们备考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它对我们的作文训练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呢?笔者的看法就是要立足“基础”求“发展”。“基础等级”是对学生作文的基本情况的评判,是学生求得“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毫无“发展”可言。一篇文章要说明一个道理(记叙文也是说理,不过是通过“形象”来说理),首先要说得清楚,说得好,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够说得有特色(有自己的个性、风格等),这个特色就是“发展等级”的要求。再从分值分布来看,基础等级是50分,发展等级是10分,50分你不去求,那你还求什么?!这是我们立足“基础”的重要依据。在确保“基础”的前提下,我们再力求“发展”部分也能得3—5分,甚至更高的分,从而全面提升作文的档次。

3.给应试作文一个客观理性的定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承载的担子太重。华夏几千年文明史的承传,恨不得让我们几十万个语文教师和十几本教科书就能解决,还有做人的问题,思想性的问题,各种素质的问题,等等,似乎都是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还要体现在短短一个小时中写出的800来字的文章上。贪全求大,好高务远,是目前我们语文界的一个误区,也是一种浮躁心态的体现。反映在高考上,作文就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在我看来,端正对应试作文的正确认识,对于我们的作文备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里,我觉得要区别“应试作文”与“写作”这两个概念。“写作”是指我们所说的广义上的创作,“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中的“文章”应指的是这个“写作”;“应试作文”是指我们学生平时训练的那些东西,从很大程度上讲,“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应试,它没有什么社会价值,故我称之为“应试作文”。高考作文首先考查的也是学生使用语言驾御语言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它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要求考生做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2003年《考试说明》),而不像以前提出的“观点正确”。这并不是否认文章的思想性,恰恰相反,是为了尊重学生的思想实际。不然的话,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大讲什么“人文性”“思想性”,只能是让学生对写作望而却步,甚至引起思想上的混乱,从而大大影响训练的效果。“应试作文”有应试的要求,如它有时间限制,内容限制,字数限制等,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完成一篇文章,不讲方法技巧怎么能行?至于说发现那些具有文学天赋的苗子,则是应试的副产品,而不是目的。

二、精心策划,强化备考措施

1.读、理、记,解决“无米下锅”之难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高考作文时,许多同学的文章内容空洞、虚假矫情,其根本原因就是强为无米之炊的结果。基础等级中要求“内容充实”就是对文章材料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做到三个字:读、理、记。

读,就是吸收,但到了高三,“读”的面不可能太宽,要注意精读与略读的相结合。对于精读的内容,要不止读一遍,还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认真地想一想,作一番咀嚼回味。考前阅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报刊杂志,如《中国青年报》、《青年文摘》、《读者》等,每天花十分钟左右读报,针对高考作文范围,了解国内大事,热点问题,尤其是一些评议性的文章,以扩大视野。二是有关论据积累的书,如《智慧的背囊》、《小故事大智慧》、《议论文论点论据手册》之类的书籍,看一看里面作者是怎样从一则小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引出其中的道理的。三是教科书、课本,尤其是语文书,其实就是材料或者说是论据的大宝库,我们不要抱着金碗讨饭。

理,就是分类整理,这是为了加深读的印象,便于运用。我们是通过“划线为点,相互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划线为点,就是把作文可能涉及的素材划分为一个个的点,笔者就是按照“生存与生活”、“交往与合作”、“德行与情感”、“学习与教育”、“环境与社会”、“价值与理想”、“方法与效率”、“辩证与科学”、“思想与文化”、“联想与想象”这十个方面来带领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与整理的。相互协作,意思是对不同的题材,在每个同学全面注意的基础上,再通过同学间的分工来深入进行某一种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最后通过相互交流达到全体同学素材丰富的目的。

记,就是要把积累的材料背下来。中医开处方不熟悉每味中草药的药性是不行的,积累的材料不熟悉学生同样不会运用。我们要求学生每周用一个早读来记这些材料,每次作文必须运用材料并不得少于两则。

2.认真写好“规矩文”,适当引导“自由文”

这里的“规矩文”,是指根据写作的内在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不同的文体特点对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法训练,使学生的写作尽量合乎应试“规范”的文章;所谓“自由文”,是指不限制写作内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而所写成的文章。“自由文”主要是针对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自由”的前提是要求有所创新,而不是人云亦云,“自由文”同样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去写,力求写出富有个性特点的文章来。

在高三备考阶段,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规矩文”的训练,这是立足“基础”的根本保证。写作有规律,章法有技巧,我们不能因为“文无定法”而加以否定,这不是科学的态度和做法。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死”中求“活”。这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尤为重要。我们的“规矩文”着重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训练,详细的内容参见拙著《高考作文制胜技法》(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基础等级快速达标”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规矩文”的训练,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在文体训练部分,可以采取多题多写(每个题目训练一种文体),可以采取一题多写(一个题目让学生分别用几种文体来写),也可以分组多写(同一题目,不同的小组写不同的文体)。

3.激活作文的评改环节

学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路打不开,往往是拿到材料只会就事论事,把材料重新阐述或发挥一通了事。究其因,有的人是肚中无货(积累不够),但更多的人却是有货倒不出(因为几乎每个老师都会让学生做材料的积累),也就是说,是话题的“材料”不能激活他的创作灵感,他的创作思维是封闭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指导外,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发创作思维、激活创作灵感,即让学生自己去“开悟”。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让学生互评互改,互相启发。作文是改出来的,但不是老师改出来的,要让学生自己去修改,自己去品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亲身参与,亲身活动,自己的思想、情感、看法就会得到充分尊重,这不仅提高了学生作文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暴露了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我的作文评改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评。我事先挑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让这些文章的作者谈题型、谈立意、谈构思、谈得失(我称之为“四谈”),使他们展示出作文思维的过程,再让大家质疑、互评,老师相机作出引导。二是老师要作好学生作文的整合工作。每次作文,我按照“四好”进行整合,即“好观点、好材料、好句段、好文章”四个方面。每篇文章,学生不一定都能写得成功,但只要文章中有闪光的地方,我就选摘下来,然后按照“四好”分类打印出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思维的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强化,学生收益非浅。

4.不可忽视临门一脚的作用

这里我不是主张猜题押题,但我觉得在临考之前给学生几则有导向性的材料或文题,对学生的临场发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01年高考,我注意了《中国青年报》“失信的求职包装”系列报道。考前的晚上,我将当年3月30日的《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的一篇文章——《为了声誉,我很严厉——访英国诺丁汉大学、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让学生看,并引用文中“哈佛的告戒”要求做人要讲诚信,结果第二天的话题即是“诚信”。2002年高考,我预测应围绕“生命的价值”这个话题做文章,在拙作《高考作文制胜技法》一书“实战演练”部分的三道题中就有一道题目为“生命的出口”,与当年高考话题“心灵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处。2003年高考,我觉得应注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与沟通”这方面的话题,学会客观公正地看问题,所以我在期末考试时所拟话题是“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从有形的墙直达无形的墙、心灵的墙,这与今年的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也有不少相合之处。

材料作文论文范文篇6

一、常见错误类别及成因分析

在英语专业学生撰写的这类英语论文中,以下几类错误是出现频率较高。

(一)论文写作知识类

1·论文写作过程的心理准备不足。

论文写作是一个过程,一个思考的、探索的、尝试的、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过程,而是一个反复、循环、上升的过程。实际上,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认知过程。它的阶段性、开放性和探索性使其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然而,在论文写作之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对这一过程的正确认识,出现焦虑、畏惧的心理,因而将论文写作视为一种被迫完成的任务。教师的认可成为他们的写作的最终目标,因此急于求成,并且过多依靠指导教师。

那么,论文写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说,写论文大致要有几个基本步骤(实际过程更为开放、循环)。

第一步:泛读、选题。

第二步:查资料、锁定、精读。

第三步:提纲。

第四步:查资料、锁定、精读。

第五步:修改、第一稿。

第六步:查资料、锁定、精读。

第七步:修改、第二稿。

第八步:查资料、锁定、精读。

第九步:修改、第三稿。

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查询、讨论、写作的思维活动过程。它是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综合使用过程。其中,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的大量阅读对论文的思考、完成和完善至关重要。然而,根据对本校97、98、99级三届英语大专大三的十名女生和十名男生的访谈调查显示:25%的人认为论文题目有了就可以直接写论文了;40%的人认为论文题目有了以后要就题目阅读和收集材料后,再写论文;15%的人认为论文题目有了以后要就题目阅读和收集材料后,写出提纲,再写论文;20%的人认为写出提纲后,仍然要就题目阅读和继续收集材料。

访谈调查显示还有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论文实际写作时,在认真就题目阅读和收集材料后,再写论文的学生仅占30%。二是50%的同学认为论文的修改没有多大意思。

显然,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论文写作过程的心理准备,往往急于求成,忽略论文写作的基本循环过程,这无疑是造成论文质量低的重要原因。

2·写作目的的错位。

“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想法使论文写作的目的、过程及相应手段的扭曲。有的学生误认为论文写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因此,在论点阐述时千方百计投师所好。其实,一个合格的指导老师绝不会因学生与自己所持有的观点不一而扼杀一篇论点新颖、论据充分、推理明确的论文。一篇论文的意义在于对同样一个问题作者是否有独特的视点。这一点上,与绘画讲究视角,诗歌创作欣赏激情发现颇有相似之处。

论文是否成功更在于作者是否有足够的论据支持所提出的论点,论述的逻辑是否清晰。那种不调查、不研究的主观臆想只会使论文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3·调查研究和实证的缺乏。

科学需要联想,但是联想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想,主观臆想更不能等同于科学。科学要求事实求是地观察、总结、提取和科学论证。论文写作过程应该是科学的,因此不能建筑在缺乏调查研究的,没有论证的美丽的想象之上。一些同学把论文写作过程混同于叙事过程,联想丰富,文笔优美,却无自己的观点。

4·论文题目过大。

这一现象是比较突出的。学生往往选择大而笼统的题目,教师提供的选题范围和论文题目是集合与子集合的关系。相当多的学生把选题范围等同论文题目,造成题目过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根源是学生对论文选题的一种误解,以为论文题目越大,资料越多,论文也就越好写。结果,一个需要专著才能阐明的选题轻易地出现在学生论文选题中,如:论英国文学,论美国教育,论广告英语,论亚伯拉罕姆·林肯之类。论文选题过大可能导致的另一后果是忽略论文的创新性。选个大题目,到处抄袭资料,内容空泛,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对撰写这种英语论文的学生应该首先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要写论文?论文不同与其他一般英语作文练习的地方在哪儿?你的论文提出了什么问题?什么观点?什么解决问题的建议?你的论文在这一问题上有新视点吗?在指导过的论文中,有一篇论文的选题最初是“Game”。

如此大的一个笼统题目,要在一篇仅仅4千字的英语论文中加以分析和论述,实在是大题小作了,而且也是学生现阶段知识水平所不及的。几经修改,这篇英语论文的题目从“Game”,“EnglishGames”改定为“HowCanWeUseEnglishCardGamesinanEnglishClassroominPrimarySchool”,这样一来,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了。

5·论文论点的含混不清。

由于常常论文选题过大,因而导致多种观点的模糊、混淆、或者矛盾。没有支撑论题的主线。论文写作好比是制作一把伞,应该有撑伞的杆儿(论点)和钢丝(论据)。因此,学生在斟酌,选定论题时应该考虑:我以什么思路来阐述我的选题?我有什么资料来论证我的论点?我的资料收集渠道足以保障我的论据收集吗?论文论点的不清不明直接使论文的写作失去学术意义、实践指导意义和可论证性,更加违犯了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皮特·G[Liping1]①提出:论文的主题应该是新颖、清晰和充分论述的,而论述的方式应该是一致的、连贯的和有序的。

6·论文写作格式知识不足。

论文的写作有其特定的格式,一般的论文练习至少也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摘要,引言,正文,总结和参考资料。在具体写作中,应注意资料的引用格式,参考资料的完整列出。相当一部分撰写论文的学生在自己的论文中任意使用他人的知识成果,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导教师无法鉴定出资料的引用来源。甚至引言和参考资料两部分有时根本没有。同一篇英语论文中,资料的引用格式即使有,也相当不统一、不规范。

实际上,论文的写作必需按照写作的有关有求完成,否则它只能是一篇普通的作文。论文的写作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它具有科学性。因而,教师应提供和推荐一定的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论文范例,并要求学生以严谨的写作态度完成每一个写作步骤。这与练习书法和太极拳的道理有相似之处,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如行云流水,得心应手。

7·论文写作的失效。

有的大学生读了几年大学,却不知道论文到底该怎样写。这一方面暴露了目前大学教育中学生学习技能和实践技能的薄弱,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一些大学课程设计中的漏洞。一些大学虽然有英文写作课,但却未能在时间和精力上涉及论文写作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更不用说是练习了。平时对论文的写作的指导空白或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论文的顺利完成。由于论文写作指导的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论文写作要求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于是出现抄袭,甚至。2002年5月10日的《华西都市报》②以一篇“快速下载!毕业论文全副拼装”的文章再一次揭露了网上的事实:网上每篇论文售价10至80元,点击率每天高达5万次。文中提到成都某专科学校成人教育部商业企业管理专业一班70%论文都是在网上直接下载或“拼装”而成的,也有一部分同学是请人的。论文的写作的真实意义失去,论文写作自然失效。

(二)英语语言知识类

1·文体风格的不明。

论文与一般的写作练习相比“是一种要求较高的综合作业……。论文要求使用较为正式的文体,在择语和句式上应注意力求简练、直接、准确。”③

在一部分学生的论文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不清。散文似的抒情的句子出现频繁,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论文的语体要求。

2·论文写作常见句型和词汇趋向不清。

论文的写作的常见句型和词汇有以下几个大的趋向:

(1)复合句、并列句、复合并列句的广泛使用。

(2)表达客观叙述的句型较为普遍。

(3)正式的、书面的词汇较多。

(4)多余的、重复的词汇应当省略。

(5)应“避免使用带歧视和偏见的词语”④。然而我们在学生的论文中,则常见到:

(1)简单句的过多使用。

(2)主观叙述句型的较为普遍。

(3)非正式的、口语化的词汇较多。

(4)表述用词重复、多余现象严重。

3·母语干扰,思维表达模式汉化类。

论文中汉语式英语时有出现。一些学生甚至先用中文撰稿,然后又意译为英语,因而出现一些不伦不类的句子。如:

ItissometimesdifficulttocontrastChineseidiomsandEnglishidioms(Faulty)·

ItissometimesdifficulttocontrastChineseidiomswithEnglishidioms(Betterway)·

人类的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依存,中国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时,难以避免中国传统文化思维表达模式对英语论文写作的一些负迁移。一部分语言表达是英语本民族语言使用者所难以理解的。如:

易如反掌aseasyasahand(Faulty);aseasyasanapple-pie(Better);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EveryonepraiseshisowngoodsasGrandmaWangdoestoherwatermelon(Faulty)·Everypotterpraiseshispot(Better)·

他眼红我。Heisred-eyed(Faulty)·Heisgreen-eyed(Better)·

4·用词累赘。

由于使用的是外语,学生在论文写作常用过多的词来说明本可以用简洁的词汇来阐明的事。如:

Thereisevidencethatmanymalesofallagesaregiventoacer-tainquestioningoftheirtraditionalbeliefsinwhatisgood,andindeedeventhattheyquestionwhetherthereisanygoodatallintheworld·Thesemenmaynotmakealotofcommotionabouttheirdespairingfeelings,buttheyhavethosefeelingsnevertheless,mostofthetime(Faulty)·Themassofmenleadlivesofquietdesperation(Better)·⑤

5·不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这种现象与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写作基础训练有关。此外,一些学生将中文的书写符号用在英语论文中,如:中文的书名号《》,省略号……,序号一、二、三等。

6·词语拼写错误普遍存在。

这一现象的大量存在一方面与英语基础知识不牢固有关,另一方面与学习缺乏严谨性有关。

二、常见错误的实用对策

(一)减少英语论文写作知识类错误的对策。

1·加强论文选题的指导工作。

论文选题的渠道是丰富的。刘利民教授⑥在《社会语言学引论》著作中提到:论文的选题既可以从实践经验中获取,也可以从有关理论中受到启发,当然,也可以从对有关理论和实验的假设的验证出发。作为本文中所提及到的学生群体的论文选题的渠道可以是自己的学习中体验的问题、设想(不是想象),可以是今后工作的需求与现在大学英语学习之间的统一和矛盾的分析、调查和学习对策的论述等。

教师可以提供论文选题的范围供学生参考和选择。但是,应当明确提出:学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缩小题目并找到论文的切入点。

2·提供论文的格式及样本。

从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学术或非学术杂志中,选择标准的论文的格式和样本;从往届同学写得较好的论文样本拱学生阅读、分析和学习。

3·推荐有关论文写作的书籍。

这一点应在写作课教师和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从材料中学习自己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减少,甚至摆脱教师的“搀扶”。教师的工作是“导”而不是“包”。因而,向学生推荐有助于他们写作的书籍是教师“导”的一个重要内容。此类的指导材料也十分丰富,如:

MLAHandbookforWritersofResearchPapers(byJosephGibaldi)

WritingMatters(byPeterG·Beidler)

AboutLanguages-AReaderforWriters(byWilliamRobertsandGregorieTargon)

FormsandStyles:ResearchPapers,ReportsandTheses(byCaroleSlade)

4·开设论文写作的讲座和问题解答。

5·建立由论文指导教师组成的论文写作指导中心,长期提供论文咨讯服务。

6·在写作课中增加论文写作的知识和有关技巧训练。

7·定期进行举办优秀学生论文展览和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论文样本展示,使学生了解规范的英语论文的语言知识要求。

8·在阅读课中,加强论述文的篇章结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认知论文写作的基本语言和文体特点。

(二)减少英语语言知识类错误的对策

1·提高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论文既是学生毕业、获取学位的必经阶段,更是以后学习、工作、交际的基本手段,因此应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

2·提高学生对论文写作的兴趣。分阶段地长期训练,以游戏、竞赛等互动交流方式为辅助训练手段,使学生动脑、动手主动参与。

3·在基础写作课中,特设英语论文写作简介,使学生有意识地接受有关英语论文写作的知识。注意平时写作时对学生的科学认真态度的培养。加强写作的逻辑思维训练。

4·在高年级专门开设论文写作辅修课程,对学生较为系统地、有步骤地分步强化训练。

5·通过因特网电子邮件抄送的方式建立学生论文互读、互评制度。写作教师参加活动,并且给予认真参与互读、互评的学生以成绩记载。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写作过程的互动、交流、反馈和提高。

7·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词典的“拼写和语法”检查功能。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软件的词典检查功能的局限性。更多的应当利用同学间的互读、自己进行的分时复读方式改错。

8·通过电教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论文答辩情况。让学生在论文写作时更加有的放矢,语言准确、简明;结构清楚;逻辑清晰,参加论文答辩时,就能更加胸有成竹。

材料作文论文范文篇7

一、命题作文的局限性

命题作文作为传统的教学与考试形式,至今仍有很大的市场。但在教学改革潮起潮落的今日教坛上,其不足之处亦是显而易见的。

1.内容贫乏,缺乏具体性

命题作文的命题常常只有几个字,按一定的语序排列,其中心意思和文体导向都只能从这少数几个字中搜求出来。由于字符少,给学生提供的信息就有限,且较为抽象。有些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现象就无法涵盖和包容进去。常常只是社会生活现象极简省的抽象概括,难以把具体生动的、变化不定的社会生活完整、形象地传达给学生。与此相反,材料作文的材料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所提供的社会生活信息较多,可以将一些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现象较为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较为生动形象地了解社会生活。

2.形式呆板,缺乏启发性

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虽然可以有不同结构的词组及不同语气的短句,可以有不少的变化,但其形式总显得单调呆板,其所有的变化多是由于其字符较少的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的变化,缺乏启发性。材料作文则不同,其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或一组文字材料,可以是一串数字、一个表格,也可以是一幅漫画或一组漫画……其信息含量较之孤零零的命题要厚实得多,更由于其形式不拘一格,带有灵活新颖的特质,故而对学生具有启动兴趣、启发灵感、激活思维的作用。在训练过程中较之命题作文等单调的形式更为学生喜爱。

3.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

命题作文的审题基于对命题的反复审读。其方法常常是先对命题进行语法审读,弄清其语法结构。然后对之进行语义审读和文体审读,弄清命题的含义和文体要求。学生易于掌握这简单抽象的“三步法”。却很难适应并把握每一个具体命题。尽管我们常常费尽心思搜罗五花八门的命题,不断地示范剖析,讲得唇焦口燥,但我们的学生依然头昏脑胀,考场上仍是“捻断数茎须”,三年难得两句。材料作文则不同,其材料本身就是一条鲜活的“鱼”,从头到尾都水淋淋,周身每一鳞片都熠熠闪光,摆在学生面前就有动感,就来灵感。学生可以观“头”察“尾”,可以看鳞片,可以赏翅翼。每个学生都可以较容易地找到同自己原有知识的契合点,有所心得,只是深浅不同而已。不会轻易跑题。

由于命题作文相对于材料作文具有上述不足之处,所以在训练和测试中都令人感到难度大,不好把握。这也是历年高考很少采用命题作文的主要原因。

二、材料作文的综合优势

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除了上文论及的具有信息含量大、形式灵活多样、容易审题等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它在训练和测试中具有综合优势:

1.材料作文集阅读、写作于一体

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求学生读懂材料,理解和把握材料,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出观点,这就必须调动阅读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从中读出自己的观点。

要说明的是,这种阅读和阅读教学中那种对文章从内容、结构、语言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把握的阅读有别,它是一种较为单纯的实用性极强的阅读。它只着眼于材料的内容信息,把握材料的内容中心,目的性极强。但这种阅读又是阅读教学的应用和延伸。二者相得益彰。

由于材料作文的材料多是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又使这种实用阅读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大多数学生都有可能读懂。即使有些难度较大的材料,学生也能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中心。因此,可以说材料作文既训练了阅读又训练了作文,可以收一石二鸟之功。

2.材料作文融多种文体训练于一炉

就材料写议论文是我们常用的形式,此外,就材料进行扩写、缩写、改写、续写,或对材料所述事理加以评论就会涉及多种文体。就表达方式及手段而言,则在对材料的处理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叙述、议论、说明等等多种表达方式。命题作文中的命题则常常只能适应单一的文体。不能与材料作文同日而语。

3.材料作文在方法上可以举一反三

材料作文较之普通的命题作文,其包含的信息量大得多。因此,一个材料常常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把握,这就会牵涉到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譬如《滥竽充数》这则材料: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mǐn@①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这一则简短的材料,就可以启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提炼主题:

从南郭处士这一方面看,因其不学无术,混得一时,终落得逃之夭夭的下场,在新的体制下,类似南郭先生的人是混不下去的。这是相类联想,顺势推理。

从齐宣王这一方面看,追寻南郭处士得以混时度日的原因,是因为宣王昏庸,“廪食以数百人”。职责不明的大锅饭是不行的。不利于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不利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这是相类联想,又是逆向推理。

从齐mǐn@①王这一方面看,mǐn@①王一改从前的大锅饭,让那些“阿混”混不下去。改革体制,打破“大锅饭”,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这是发散性思维,也是相类联想。

一则小材料,可以从以上多个角度,调动推理、联想等思维方法,采用顺势类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联系实际,写出数篇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议论文,可谓一举数得。不但如此,还可以运用引申联想,写一篇南郭先生逃回家之后的记叙性文字——南郭先生逃回家后,耻于以前所作所为,悔过自新,苦练吹竽本领,终成一代“名竽”。这是很有趣,也很有教育意义的。一则小材料,一举而化为4篇文章,且角度各不相同,新意迭出。学生每完成一道这样的作文题,在阅读、分析材料,作文立意构思,立论角度的取舍等诸多方面都能得到极好的训练。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和自信就会油然而生。

4.材料作文在内容上可以包罗万象

材料作文的材料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其内容也不受任何限制,它可叙述古今中外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大事小事。大到国家军政大事、小到个人生活点滴,只要有一缕灵光,能给人以启发,引人思考,都可以入题,不拘形式,不分大小。如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外国的寓言故事、中外名人轶事、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各科学领域的发明创造等等,都可以作为材料作文训练的材料。其综合性、大容量是不言而喻的。可以在课本之外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素材,激起学生的兴趣,教他们学会思考。

综上所述,材料作文较之命题作文等其他单一形式的作文训练,具有多种优势。应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

三、几点思考

材料作文论文范文篇8

六朝时代著名文论家刘勰说过:“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前三句讲的是材料积累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是讲辞章修养方面的作用。开宗明义说的是材料的重要。刘勰的论断是历万古而常新的。从现代信息学的观点看,没有大量的材料的储存,怎能从中检索出所需要的有效的信息来?打个比方吧,要设计某项工程,总得考虑所用的材料,考虑到这些材料的数量、质量、规格,不然图纸再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中国俗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道出的也都是这个道理。

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视材料学的传统,历代统治者都组织很大一批力量编纂各种各样的类书,其中有一些就是供文人采摭词藻和典故用的。如清代就编纂了《骈字类编》《佩文韵府》《渊鉴类函》等材料性的工具书,每一部往往是煌煌数百卷。

在蒙学教育方面,为了体现知识灌输和积累的目的,所编的读物常常是涵盖了那个时代知识领域各个方面的材料的汇聚:历史地理、岁时节令、礼节风尚、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等等。其著者,如《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这些启蒙读物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极大,因为它们语言凝炼而又隽永,运用起来适应性很强。最初接触时往往在童年,熟读成诵,好多片断长久留在记忆深处,使人终身受用。以博洽著称的中国革命领袖,到了晚年仍不能忘情于少年时读过的《增广贤文》,要秘书去搜求来再看看。他的雄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目,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的名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都出于这本小书。

学会运用材料,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我们传统语文教育相当重视,当代国外母语教育中也非常重视。国外中学乃至小学的作文教学,都非常注意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去积累资料、运用资料去撰写论文的能力,从小训练学生写卡片,写读书报告。材料的积累、化用和裂变,会散发出比这些材料总量大得不知多少倍的力量,也会为一个人的文章增色添彩。唐代诗人李商隐作诗文好用典故,作诗文时常常把一本本书胪列在案上,被人讥为“獭祭鱼”;被人誉为一代闲适之宗的周作人,晚年散文常以联缀古人文章片断来见志,也被同代人讥为“文抄公”,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运用材料方面的高超技巧和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改变目前重视运思训练,忽视积累和运用材料能力的培养状况,需要作许多的努力。

二怎样帮助中学生积累材料呢?

其一,既要使集聚的材料贴近时代,贴近中学生,又要注意适当地扩展范围。

指导学生搜罗写作材料时,要注意“热门话题”,即在写作表述中常涉及的,但也不必仅限于此,还要注意扩展视野,正如鲁迅所说,青年“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①”,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枯燥了”②。因为积累材料不只是为了今天写作和应试的需要,也是为了完善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提高素养。

其二,不要只着眼于材料的类型,还要注意其写法。

材料的汇集,不仅是为了引用、化用,也是为了借鉴。对于同一题材,可以描述,也可以阐述,可以议论,可以是扌离文铺采的刻画,可以是寥寥几笔传神的白描,还可以是直率的人生感喟,富有哲理性的感悟。对同一事物、事件的表现或评述写法的不同,学生能好好体会,就不难把握不同文体的写法和不同的表现方法。

其三,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材料的方法。

中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学会编索引,写读书卡片、笔记,写读书报告,也要对一些重要的材料作必要的记忆。

作为一个有较完善知识结构并且能初步进行研究的人,应该是外贮和内储相统一的。现在中学生大部分不会积聚材料,更谈不上养成积聚材料的习惯,又不肯作必要的记忆,这些是很令人担心的。

三汇聚材料是为了运用,这里着重地谈谈在写作上借鉴和引用的方法。

材料的借鉴方式有三:

(一)师其意。就是从材料的阅读中拓开思路。就内容而言,或是沿着材料所揭示的观点深入下去,提出更为深刻的观点或主题;或是逆着材料所揭示的观点,提出相异或相反的观点。就表现形式而言,或是从材料提供的表现方式(包括角度、方式、用词)受到启发,运用了与材料相近的套路;或者另辟蹊径,运用了相异的方法,如材料中用的是烘托,而写作者用了反衬。

(二)袭其神。就是广泛借鉴,超越原作,创造新意、新境。诗词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前句是比兴,以春天景色描摹出社会主义中国繁荣昌盛的气象,很有气势。实际上诗人是杂收并化用前人的成句:“年年老向江城寻,不觉春风换柳条”(唐·韩《晦日呈诸判官》);“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唐·白居易《杨柳枝词》)。不过韩止于人生感叹,白氏近于工笔描摹;诗人合用两者,另生新境,袭其神,有着融会贯通再创造的意味。写作者不能止于对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要好好涵咏品味把握原作的神气,重新创作。

(三)、沿其形。就是化用原材料的成句,以适应自己表达的需要,也就是套用。套用得合适,和自己构想的部分混然一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两段习作都是写老师的,分别套用了名作中两个片断:

例一:一年多来,我和我的老师朝夕相处,我从她那里学到知识,更受到教育。她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都是伟大的,虽然她的名字并不为许多人知道。文章的第二个句子是从鲁迅《藤野先生》中套来的,仅因为表现对象性别不同,把“他”改为“她”。

例二:奇怪,今天我听讲是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连平时最吸引我的蝉声,此刻也失去了“魔力”。文章和都德《最后一课》中写小弗郎士听课的感受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原作中为“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教室里是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两相比较,改动得并不大。

从某种意义上看,借鉴是种模仿。人们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孩子学大人说话,学学就会了。他们自然地熟悉和掌握种种句型,并能根据需要,造出无限多的句子。学习写作也是如此,借鉴不借鉴,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分”,雅俗之分,快慢之分。

最后谈引用。引用材料,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生辉增色,不过要恰当,适度。所谓恰当,就是选用的材料有典型性,能够说明问题。所谓适度,就是截取的材料不多不少,没有多余的话。

引用可以分为两种,一为明引,一为暗引。明引有直接引用原文,有概括引用其意的。直接引用原文的,要交代出处,连字句标点都不应改动。暗引要用自己的话来转述,不能直抄原文。现在不少中学生不会引用,或者引用得不当,不合乎规范,这都要教师认真指导。学会积累和运用材料,不只是语文学科的事,但是作文教学应该予以更多的注意。

注释:

材料作文论文范文篇9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学期即将匆匆过去了,一路上我们欢欣鼓舞,收获颇多,深感喜悦。借此,我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做个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

一、教学常规管理正常化

1、中心学校对我校30位教师进行,教师工作检查中获得评价较高,其中优+12人,班容班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貌优+

7个班级,学校总评优级。在我校的管理工作确实竖立管理兴校、管理立校的理念,教师各项常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并认真落实贯彻中心学校的工作精神。

2、我校严格把关,从每个月的月自查入手早做准备,树立很强的迎检意识,确实抓好抓实,很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二、积极认真参加业务理论学习及教研活动

1、星期三的业务学习由两位副教导主任负责把关,每逢学习期间,各位教师都能很好的出席并认真的观看学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vcd,不时还会针对课堂教学中得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谓兴致高昂,效果甚佳。

2、在校本培训研修上,根据上级文件有关要求,我校形成以谢淮河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从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安排表、阶段小结、过程记录、材料收集等,粗细搭配,有实际课堂研讨、理论学习、师德师风教育、安全法制宣传,可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让老师们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情境下思想得以提升、理论得以形成、业务得以提高。

3、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全校老师开拓进取、勇挑重担,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加以完善,我校的校性教研已蔚然成风,形成开课、说课、评课一条龙,这个学期已上过公开课的老师有:王清霞老师、吴月鸿老师、谢良友老师、陈春苗老师、柯美丽老师、翁碧秀老师、王石柳老师、汪梅凤老师。这8位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各显风采、各彰其节,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同时我们在9月下旬接受兄弟学校校长的随堂听课,等级都是优级以上。正是有我们这些任劳任怨、勇挑重担老师的密切配合下,在学校语文、数学教研的直接参与下,才能让我们学校的教研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让老师们的教学艺术不断精湛。

4、启用新教材的一年级老师,严格遵守“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利用双休日准时出席认真准备参加中心学校组织的8次集中培训,培训过程中我校的3位老师多次受到中心学校领导的好评,出版的培训简报刊登了温培芳老师的教学小故事,得到同行的认可;汪梅凤老师的提供课堂教学vcd更是给与会老师带来很难得的教研素材,同时也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得到中心学校的表扬;王石柳老师积极参与现场讨论在培训总结中给予了肯定并提出表扬。

5、在业余时间,老师们积极撰写论文、热情高昂、成绩可观,有柯美丽老师获得《小学语文教师》作文论文比赛二等奖,王泳昆老师、陈春苗老师分别在《安溪教育》发表,还有20几篇汇篇在《长坑教育》。

三、备、教、批、辅、考成绩斐然

1、2004年秋季,是我们丰收的大好年头,喜事频传,师生参赛硕果累累,其中有李海波老师获得安溪县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年会论文评选中有王清霞老师撰写的《走向新课标,让农村小学语文课“有趣有味”》获三等奖,陈春苗老师撰写的《浅谈作文源泉——情感的激发》获三等奖,吴月鸿老师撰写的《最是书香能致远》——让农村孩子亲近阅读获三等奖,翁碧秀老师撰写的《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写作能力》获三等奖;学生参赛成绩更丰:“泉州市小学生作文通讯赛初评”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长坑中心学校手抄报、想象画比赛”一等奖6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2名;“长坑中心学校一、二年级普通话比赛”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长坑中心学校中、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高年级作文竞赛”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长坑中心学校六年级数学竞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

2、以上成绩无不渗透老师们、同学们的一片汗水,每一次的活动,老师们都很有责任心,通过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辅导过程循循善诱,善始善终,终于在参赛中脱颖而出。回顾一路留下的串串足迹,我们深感自豪。

3、几年来,我校注重学校的外塑形象,内重本质,总是把育人与教书提到并重的位置。提倡老师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其中在学校的号召下进行了“献爱心,捐款医治白血病患者”活动中,师生踊跃捐款共达1500元,虽然这点钱不是很多,但这很深凝聚我们的一片爱心,为病人及送去的不仅是钱,还送去我们深深的祝福和问候。

4、继续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从先学会做人到学做事,逐层深入,熏陶感染,立足学校实际,以少先队为依托,充分重视校园文化的传播作用,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舆论导向作用,继续做好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三优一学”评比,从集体到班级逐步转换,从学生的学习上、生活上为着力点,关爱儿童、倾听他们心声,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积极创设搭建平台。

5、学期抽考中六年级成绩居中心学校中上水平。

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瑕疵

1、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运转的值日工作,有个别老师不到位,虽然没有产生什么重大问题,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

2、教研工作准备不够充分,致使教研的实效性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有学校管理上、设备上的添置不齐全,新学期将进一步完善一些制度。

3、学校“三风”还有待于进一步形成。要学会将一切不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4、班级文化氛围不够规范,拟订新学年每班分发一份报纸供学生浏览,让他们初步了解掌握最新国内外新闻,增长学识。各班要做好管理工作。

材料作文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考;历史小论文题;专题学习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年年有变化,然而变的是外在的“包装”(材料呈现方式),不变的是内在的“产品”(考察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小论文题以其“独特、新颖、开放、综合”的外在表征首次出现在2001年上海高考卷中,后来频繁出现在全国卷的第42题,该题型的出现旨在引领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前进方向,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水平达成的境况,指导高中生日常的历史学习方式。基于此,历史小论文既是体现历史高考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表征,又是精准测量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落地情况的常规题型。对于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所有师生在平时教学中用力颇多,但是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失分惨重的现实成为每届师生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那么,考生临场应答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有哪些比较好的教学策略呢?本文拟以近几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2题为例,着力深挖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失分归因并探索应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有效策略。

一、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失分归因

1.选题问题选择适切的论题是顺利完成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而且是第一步。选择适切的论题一般要坚守三个原则:一是“宜小不宜大”。这里的“小”和“大”是指论题的范围,包括论题涉及的领域、时空的跨度、内容的多少等等。在历史高考中,考生往往因“选题过大”而在小论文论述过程中“泛泛而谈”失去目标,或者“蜻蜓点水”失去深度。例如,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Ⅲ)第42题,题目要求考生自拟一个论题,有的考生选择了“改革开放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个论题,这个选题范围太大,论述时难以驾驭。二是“宜新不宜旧”。这里的“新”和“旧”是指论题选择的视角,论题选择应该有新发现、新视角、新层面,而不能使选题“老调重弹”“落入俗套”。三是“宜易不宜难”。这里的“易”和“难”是指向考生对论题的熟悉程度,论题选择应该立足于自己熟悉的历史知识、立足于自己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和生活热点,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求新求异”去选择从自己陌生的层面或角度寻找历史论题。2.论证问题论点、论据、论证、结论是小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四个要素[1]。论点是历史小论文阐释的具体观点或者看法,相当于写作文的标题;论据为论点服务,一般用史实或作者自己的解释来说明、支撑论点;论证是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运用相关理论来阐释论题;结论是紧扣选题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考生在论证方面一般会出现的失误有四:一是论点不明确、闪烁其词,如2019年历史高考(全国卷Ⅱ)第42题,材料呈现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历史发展的认识,对此认识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皆可),但不少考生在论证时模棱两可,具体反对什么,支持什么,赞同什么,不赞同什么,旗帜不鲜明、立场不够坚定;二是论据素材单一、不典型,或与观点不吻合;三是论证过程缺乏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四是结论丢失,或者虽有结论但缺失“点睛之笔”。据此,论证问题方面的失误是考生在历史小论文题型失分的又一重要原因。3.表述问题高中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要求文字语言表述精练精辟,切中要害,层次分明[2]。然而,由于平时对史学阅读与理解不够重视、对历史抽象概念的理解浅尝辄止、对历史学科话语体系置若罔闻、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支离破碎,使得高中生不管在平时练习中还是历史高考过程中,都难以用较为精准的历史术语或历史概念组织语言阐述具体的历史问题。高中生在表述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表述“无中心”,缺乏主旨意识。比如,2020年历史高考(全国卷Ⅱ)第42题,考点涉及的是“欧盟”这个区域性组织,但是不少考生在论述过程中没有紧扣“欧盟”这个主题,而是随心所欲地写成其他国际性组织或区域性组织。二是表述“无语序”,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历史事物本身具有“萌芽→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而且人们认识或研究历史现象、历史问题也都是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象及抽象的。这两个过程便是历史学科的逻辑性。表述缺乏逻辑性就是忽视了历史事物本身的发展逻辑,也忽视了对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认知逻辑。比如,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第42题,学生在具体叙述自己所选的“党历史上的两次会议”时,出现了时空颠倒的问题,哪个会议在先,哪个会议在后,自己写着写着就迷失了方向。

二、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失分的应对策略

1.重视专题学习,建构“完整的历史”考生在拟定小论文的主题或设计小论文的标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举棋不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对历史专题学习重视不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结构性认知不足,导致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呈“碎片化”,对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的阐释“片面化”“孤立化”“绝对化”。高中新课标在“前言”部分也强调: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时“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结构化”[3]。近年来的高考历史(全国卷)着力、全面体现以素养立意的命题导向,需要考生储备更扎实、更全面、更完整的历史知识内容。因而,教师要引导考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注意历史知识跨领域、多层次的关联;要以历史核心概念为主干,构建完整历史知识体系;要引导学生围绕专题或者主题建构“完整的历史”[4]。以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第42题为例,题目材料以示意图方式呈现,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考生想要顺利以高分拿下该题,必须在平时“党史专题(重大会议)”学习与探究中以“大历史观”从长时段、宽领域的视角去建构关于党的“完整的历史”。可以运用时间轴这个可视化历史思维工具进行操作,如图1所示2.厘清答题流程,构思“完形的答案”虽然写文章没有一成不变的范式,但是高考历史小论文答题有一个结构性的整体要求。为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厘清解答小论文题的具体流程,并细化为可操作、可复制的应答思路:一是解读材料,明确题目的考察路向,即审题。审题就是要结合所学历史,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及相应的应答要求,明确题目的命题指向。二是凝练观点,设计小论文的标题。在审题的基础上,把握材料所投射出来的历史主题或历史问题,进而凝练紧扣主题的观点。三是史论结合,开展正文阐述。具体阐述要恪守“孤证不立”的古训,运用多元客观的史料作为论据互证;要坚守“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原则对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进行推导论证。四是总结升华,深化主题。小论文的总结部分,应该运用“综上述”“总之”“由此可知”等词语置于末段的段首,凸显小论文的收尾部分。小论文的收尾部分应该回应主题,并对主题进一步升华和深化,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跨越。要而言之,小论文的具体答题流程是:解读材料———凝练观点———正文论述———总结升华。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Ⅰ)第42题,该题材料呈现方式是文字型。材料主要罗列了关于宋朝历史的书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材料最后一句话暗示考生: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特定时代特征的理解。题目要求是: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本题的时空限定语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考察学生就“某个历史阶段所对应的时代”概括、归纳“历史时代特征”的能力。对历史时代特征的提取,既可以选择某一历史时代长时段整体发展的综合性时代特点,也可以选择以某一特定视角,如以经济、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为切入点剖析某一方面的时代特征,材料中所列举的《儒家统治的年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等书名均属于这个情况。根据题目要求联想所学,本题应答书名可以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时期》《战乱与巨变:春秋战国时期》《皇权的强化与帝国的衰退:明清时期》等等。考生设计了类似论题,就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依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进行具体的阐发,从而建构本题的“完形的答案”。3.品析范文成果,借鉴“完好的创作”往届满分的高考历史小论文在选题、论证、表述方面对高中在读学生都有诸多启迪和借鉴。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或者在中学类历史教学专业网站搜集一些优秀的小论文范文,然后在课堂教学时通过课件呈现给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品析这些优秀小论文在视角选择、论证方法、论述思路、表达细节等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以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Ⅰ)第42题为例,有篇得高分的“完好的创作”如下。书名:《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杨坚建立隋朝后旋即一举灭掉陈朝,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使国家重归一统的局面。隋唐时期,千里大运河的修建、科举制度的确立及统治者制定了与民休息的民本政策,使隋唐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走向新高度。另外,隋唐的国力强盛及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使周边各族和国家使臣“八方来朝”,域外的宗教、音乐、绘画等相继传入,又推动了隋唐文化的兴盛,产生了妇孺皆知、驰名中外的唐代诗歌。总之,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当时世界独领风骚,是我国古代繁荣又开放的辉煌时代。通过认真品析该高分卷可以获得这些宝贵经验:选题符合题目具体要求,主题鲜明;考察历史的视角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论据史料的选择典型且有说服力;论证按照“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展开;该论文的总体结构为“总—分—总”,论述体系和思维过程完整,逻辑性强;历史术语和历史概念运用适切,文字表达灵动且富有文采,达到了“言约义丰、约而不疏、瞻而不芜”的境界。4.解读评分标准,明晰“完美的尺度”当下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评分标准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进行重新排列组合,采取SOLO评分与采分点评分两者融合的办法,从文字论述与思维建构层次两个视角计分[5]。为了有针对性地对高中生进行历史小论文的强化训练和指导,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把往年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评分标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高考历史小论文的采分点或得分要素烂熟于心,从而为学生应答该题型提供精准的解题“指针”。以2021年历史高考小论文的具体评分为参考:一等级(10~12分)①观点(论题)鲜明;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灵活运用中外史实,多角度多层面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文字表达清晰。二等级(6~10分)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较为清晰。三等级(5~0分)①观点(论题)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说明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高考历史小论文以重点考察学生“纵观古今,贯通中外”的历史意识为显著特征,以着力测量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隐性旨趣,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答难度。考生要写好高考历史小论文,应该综合发挥历史专题学习的基础性作用、厘清答题流程的关键性作用、优秀历史小论文的示范性作用和高考历史小论文评分标准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渭棠.高中学生如何撰写历史小论文[J].学科教育,2002(12):30-33.

[2]贲新文,沈纯芳.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7):55-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4]季守凤.浅析开放性历史试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1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