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措施

时间:2022-09-19 11:54:00

导语: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员教育管理措施

**铜仁印江县湄坨村党员杨秀炼打工回乡后,把自己积累的资金和所学的知识用在生产中去,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发展种植业和生态畜牧业,带动全村种植西瓜50亩、早熟蔬菜60亩、经果林120亩,饲养牲畜500多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2800多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000多元,象杨秀炼这样的例子在该区还有很多。

该区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和外地来铜仁务工的流动党员有6268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5.3%。这些流动党员遍布全国各地,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多。过去,由于“党员流动性大不便管,有的党组织认识不够不想管,教育管理模式落后不会管,流动党员思想复杂不好管”,致使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在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中,该区认真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精神,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认真调查摸底、构建服务体系、加强教育培训、开展设岗定责、建立激励机制,积极探索以“建立服务站和党组织,推荐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入党,鼓励优秀党员回乡任职或领头创业,充分发挥流动党员作用”为主要内容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

一是规范工作制度、构建服务体系。全区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月报制度和流动党员档案,各县(市、特区)定期开展摸底排查,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每月向地委党建办报告一次工作开展情况。对外出流动党员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住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党费缴纳等情况。对流入党员除做好基本情况登记、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外,还以就近就便的方式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目前,该区外出流动党员共有6175名,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5332人,发放率为86.3%,流入该区的流动党员共有93名,分别来自13个省(市),其中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30名;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双向联系制度,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管理机制。要求凡有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必须确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联络员,一方面负责与流出党员进行联络与沟通,指导他们与流入地党组织主动联系,接受当地党组织领导,参加当地党组织的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现实情况,并如实向党组织报告;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积极协助当地党组织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并以书面形式向流入地党组织函询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遵纪守法等表现情况,把流入地党组织的反馈意见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和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对外来流动党员积极与其流出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帮助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反馈学习、思想、工作等表现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机制。全区各级党组织设立并公布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为流动党员提供咨询服务,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了党员服务站(点)1368个,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组织关系转接、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地委党建办每月汇总一次《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受话情况统计表》,分析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内涵和特点,不断改进和提高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二是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各基层党组织根据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需要,适时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采取定期寄发学习资料,利用书信、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开展专题教育。如江口县为流动党员邮寄各类资料、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材料和新《党章》等共400余册。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思南县委组织部向726名在外务工、经商有固定地址的流动党员寄送了《致思南籍在外创业党员的一封公开信》,要求他们带头学习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各地还在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将培训内容、时间、地点等函告流动党员,流动党员根据自己的职业性质、时间安排、能力兴趣等选择参加培训。同时,在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组织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科学知识,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并召开座谈会,交流工作和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共商发展大计。通过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党性意识和宗旨观念,拓宽了职业选择面,帮助其在竟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把握更好的工作机会。2007年,思南县共举办电焊、电器修理等各种形式的流动党员职业技能培训班3期,共培训流动党员100多人次。

三是赋予职责、发挥作用。为有效发挥流动党员应有的作用,该区采取了赋予职责,积极引导的方式,促进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一是建立流动党员人才资源库和人才联系制度。各地结合流动党员排查工作,把在外务工、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较高技术能力、有强烈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愿望的党员纳入流动党员人才资源库,并明确专人重点联系,以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好帮助单位和帮助措施,为流动党员回乡创业提供项目选择、技术帮助、资金援助、信息扶持等,加强政策引导。江口县在外出流动党员中开展了以“创办一个项目、引进一项技术、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带出一批人员、贡献一份力量”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激发了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设、为群众服务的主动性。二是实行党员与党支部双向承诺,制定党员帮带计划,结合务工环境、职业需要、个人能力等,为流动党员设岗定责。如设立流动党员劳务信息岗、培养联系岗、纠纷救助岗等岗位,使流动党员从“无岗无职无责”向“有位有责有为”转变。特别是通过发挥流动党员在发展党员中积极作用,较好解决了在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对象培养考察难等问题。沿河县晓景乡板山村党员冯修江,四年前外出到深圳一家建筑工地打工,老板发现他是工地唯一的一名党员,明确由他负责工地材料的管理。去年底他请假回家,村党支部即确定他负责信息服务岗,回厂时,主动带了2名青年进厂务工。三是拓展在流动党员中选人用人的机制。把流动党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村干部人选的考察范围,让他们回乡与当地群众一起参与竞选,充分展示他们思路开阔、敢说敢做、不畏困难、愿带领一方群众谋发展的愿望。目前,该区回乡并通过党员和群众推选进入村级班子的流动党员已有2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