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局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时间:2022-08-27 09:48:58

发改局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县深入贯彻落实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惠民实事来抓,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早部署、重行动、抓实效,通过“十个持续”,确保精准建档、精准施策、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较好成果,现将2016年-2019年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具体工作情况

一是领导带头、强化担当,持续加强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以乡镇为单位成立14个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由19位包保县领导任总指挥、乡镇主要领导任副总指挥,全力打造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召开县委理论中心组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开展全县“两不愁三保障”冲刺清零行动和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制定《县关于扎实开展三级党政主要领导遍访贫困对象的行动方案》,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听取意见建议,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办实事。强化执纪问责,县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坚持做到“五亲自”:亲自挂帅指挥、亲自约谈提醒、亲自部署专项工作、亲自审批问题线索、亲自督导扶贫重大案件处理,身先士卒推动扶贫领域作风问题治理工作。结合机构改革,重新调整脱贫攻坚包保任务分工,实现27个县级领导亲自挂帅,84个包保部门持续帮扶。完善包保帮扶机制,细化工作责任,明确包保任务,形成“党政协同、部门联动、领导垂范、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选派18名第一书记深入基层,36个驻村工作队员跟进配合,严格落实“五天四夜”、周六周日值班工作制度,采用钉钉考勤签到、不定期夜访检查、电话巡查、下发通报等方式,推进驻村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是激发动能,优化布局,持续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实施扶贫项目78个,其中,产业扶贫项目48个,基础设施项目12个,雨露计划项目7个,危房改造等其他项目11个。制定《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9-2020)》,结合我县自然资源优势,聚焦“食用菌、苗木、特色养殖、光伏、农机”五大产业。依托佰晟源、聚鑫源等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入股分红、委托经营等方式,实施食用菌项目5个。利用光照充足、水土肥沃等有利条件,种植果树苗、中药材、大榛子等苗木,同时兼种西瓜、毛豆等经济作物,发展林下经济,实施苗木项目5个。重视能人带头、科学养殖作用,发展黄牛、生猪、梅花鹿养殖,实施特色养殖项目10个。突出打造村部分布式“光伏扶贫”亮点,目前已在12个乡镇,实施了18个光伏发电项目,安装电站189个,容量2838千瓦,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推广农机租赁,避免设备沉睡,实施农机项目5个。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工作,积极组织谋划扶贫项目,在前期论证充分、科学合理、群众认可、效益可观,各项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履行入库程序。目前我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储备扶贫项目97个,其中产业项目59个,基础设施项目34个,教育(补助)培训项目4个。遴选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238人,为贫困户宣讲产业扶贫政策,科学选择产业,协调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已有109人开展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目前项目收益已覆盖1647户3558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约700元。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工程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扶贫项目均按照规章制度有序推进。

三是高效利用,注重监管,持续监督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严把资金监督关口,县2016-2019年扶贫项目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606万元,其中2016年投入1165.5万元,2017年投入1726.5万元,2018年投入2180.5万元,2019年投入1533.5万元。坚持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贫等方面倾斜,真正做到扶贫资金使用“投入实、资金实、到位实”。2019年上半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际支出进度为56.11%,在非片区县排名第四。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4笔,157.35万元,未出现逾期情况。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实施细则》,严格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公开透明,保障社会和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审计、纪检、财政、扶贫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听取工作汇报,深入项目实施村,实地察看项目实施情况,与村干部和贫困户交谈等方式,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全程监督,为扶贫攻坚工作保驾护航,确保扶贫资金发挥到位。

四是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持续强化脱贫攻坚政策执行。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制定《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县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的通知》(东脱组发〔2019〕7号),制作日历、宣传单等宣传资料,汇总健康扶贫、雨露计划、产业扶贫等政策,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目前为扶贫干部、贫困群众发放各类宣传手册、宣传单约1万份。实现家家户户至少有一个会表述、能算账、懂感恩的明白人,在全社会营造“安贫可耻,脱贫光荣,团结一心,共奔小康”的氛围。打好“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歼灭战,强力推进危房改造和彩钢房改造工作。对554户危房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实施扶贫公租房解决无房户住房问题64户;通过政府兜底方式解决彩钢房贫困户住房问题57户。强力推进安全饮水工作。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9处,覆盖12个乡镇、13个村、71个组。6月初,对全县贫困户进行水质检测,对检测不达标的贫困户,由乡镇负责为贫困户打深水井,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强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投入资金1882万元,为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校园校舍等基础设施。落实“两免两补”政策,发放“雨露计划”补助72.3万元。强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100%。乡、县、市、省四级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5%、85%、65%和60%。强力推进兜底保障工作。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线合一”,提高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贫困户享受低保1212人,享受特困供养163人。强力推进交通扶贫工作。贫困村通公路里程214.6公里,上半年新增34.8公里。强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2019年“春风行动”期间共组织专场招聘会19次,发放材料9万余份,免费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人次。

五是夯实基础,动态调整,持续聚焦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聚焦程序精准。严格按照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要求,认真核查、规范程序、严守标准,集中力量进村入户,走访调研,保证贫困户进入、退出的真实性、合理性,把好识别、退出关口,坚决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聚焦档案精准。加强档案科学化管理,贫困户申请书、贫困户信息采集表、扶贫手册和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相关资料及时归档,做到信息完备、数据精准。聚焦“一户一档”精准。强化一户一档工作,做到贫困户信息卡、健康扶贫、帮扶工作等材料齐全;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全部上墙;户籍信息、收入支出、帮扶措施等内容清晰明了。聚焦宣传精准。面对面跟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将建档时间、脱贫时间、识别标准、退出标准等宣传讲解到位。

六是稳定脱贫,志智双扶,持续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建立稳定增收机制。发展蛋鸭、大鹅等庭院养殖项目,并统一回购,保证销量。建立扶贫扶志机制。制定《县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实施意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自力更生”等精神,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树立主体意识,切实唤醒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建立监督调研机制。明确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精准扶贫工作的考核监督力度,采取边监督、边反馈、边整改,不使监督程序走过场,防止形式主义。建立宣传带动机制。制作微视频专题片、悬挂固定标语及条幅、组织文艺演出,抓好“自强、诚信、文明、感恩”四项教育。开展“最美扶贫人”“最美扶贫标兵”评选活动,共评选出“最美扶贫标兵”15人、“最美扶贫人”90人。建立人居环境统筹机制。将贫困村、贫困户人居环境建设纳入到全县农村环境卫生当中,瞄准“五美”“五净”目标,雇佣贫困劳动力作环卫工人,完善人居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强力帮扶机制。2018年深入实施脱贫攻坚“百日会战”,积极开展帮扶对接、入户走访,由单纯的“送”转变为实在的“帮”。2019年开展“吃团圆饭、唠家乡嗑、过幸福年”活动、“结对百村千户,助推乡村振兴”春季植树活动、“粽味飘香,温情送暖”等帮扶活动,让贫困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七是深化教育,完善管理,持续强化党建促脱贫。研究制定了《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始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教育培训核心内容,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9年举办了1期驻村干部、村干部脱贫攻坚培训和1期县管领导干部轮训暨“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2期培训共计1400余人次。坚持“五加强一提质”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即:加强组织领导。召开驻村干部党委会议5次,及时研究解决驻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日常管理。制定《县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从严加强驻村干部管理,累计下发通报12期。加强教育培训。制定《2019年县驻村干部培训工作计划》,举办全县村干部、驻村干部集中培训班,适时组织域外培训,先后赴河南濮阳、安徽合肥、延吉和龙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同时,持续深入推进“第一书记代言”,开展“第一书记代言”产品省外行活动,切实推动第一书记走向市场、熟悉市场,提高扶贫工作能力和成效。加强驻村保障。研究解决统一驻村干部食宿补贴标准。组织派出部门为驻村工作队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加强督查考核。定期组织开展驻村干部年中、年度考核,2018年共评定出“好”等次第一书记7名,“较好”等次11名。

八是巡检齐动,步步紧逼,持续杜绝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充分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综合利用信、访、网、电、微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线索。坚持主动出击、全面摸排,采取查阅账目、入户核对等方式,深挖问题线索。坚持常规巡察与专项巡察相结合、拉网式巡察与交叉互察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把巡察探头延伸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提高发现问题能力。结合县委开展的三轮常规巡察。一轮扶贫领域专项巡察、一轮交叉巡察以及县纪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的交叉互检、专项检查和督查工作,把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列入巡察的重点内容,广角度收集问题线索。开设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件处置“绿色通道”,定期对信访举报问题进行梳理排查,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针对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坚决纠正工作“重留痕轻实绩”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除迎接上级检查需准备的材料外,一律取消留痕。

九是紧盯问题、即知即改,持续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整改“后半篇文章”,把2019年作为“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年”,共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等各类会议5次,专门学习传达省市整改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整改工作。虽然中央巡视和国家考核未到我县开展工作,但经过认真对照问题找差距,仍梳理出10个方面20个具体问题。成立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标对表、夯实责任,分别制定整改方案和责任清单,细化52项整改措施,实行双周调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目前,全部整改完毕。

十是对照指标,凝聚合力,持续夯实脱贫攻坚工作效果。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647户3558人,已脱贫2049人。脱贫的贫困户在年人均纯收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安全饮水、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等七项指标已实现达标。我县共有贫困村18个。贫困村退出16项指标均达标。着力开展消费扶贫、志愿扶贫等,凝聚社会合力。坚持贫困村与电商扶贫相结合。利用“供销e家乡村第三屏”、微信、支付宝等手段实现网上支付、充值、交费、订货等便民服务,解决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镇今胜村和仁义村两个贫困村,利用镇政府提供经营场所,设立电商综合服务站点直营点,帮助当地村民网上销售农民画、黑木耳、大米等特色产品。坚持庭院工程与消费扶贫相结合。大力发展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卖“四小工程”,特别是帮助贫困户发展进入门槛低、市场风险小、增收效果好的庭院养殖项目,以部门、企业统一回购、推广销售等消费扶贫方式,保证产品销路,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坚持社会团体与志愿扶贫相结合。我县共有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团队和“爱在鹿乡”志愿服务团队,2个团队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慰问贫困户等方式,开展志愿扶贫。

三、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户自主脱贫内生动力不强。有的贫困户存在攀比、等靠心理,过于依赖外界帮扶,有的甚至为了持续享受扶贫政策而不愿意脱贫,扶志工作还有待加强。二是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压力较大。有些贫困户年龄较大,既普遍缺乏劳动能力,又体弱多病,健康扶贫和政策兜底保障扶贫压力较大。三是“边缘户”认可度、满意度还不高。全县排查出“边缘户”172户,收入偏低、生活较差,与贫困户间存在政策差异,对扶贫工作认可度和满意度不高。四是扶贫产业项目制约因素多。扶贫产业项目所用的资金为财政专项资金,保值增值要求严,需要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帮扶,谋划起来难度较大。而目前实施的扶贫产业项目多为种养项目,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周期长、见效慢。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狠抓脱贫攻坚不放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全力以赴把问题解决好,把措施落实好,把工作提升好。坚决克服“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心理,做到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不摘,围绕打好两不愁三保障冲刺清零“五大战役”,继续抓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二是坚决抓好问题整改,确保扶贫领域问题彻底清零。抓好总结验收,确保质量标准。对已经完成整改的具体问题逐一“过筛子”,确保改到位、改彻底,全面做好各项整改任务材料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工作。对问题整改举一反三,深入彻底,既要找准问题症结,更要剖析问题原因。在抓长抓细抓实上继续下功夫,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加快形成整体配套、严密完备、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打牢脱贫攻坚制度基础。三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在提高脱贫成效上狠下功夫。成立“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七个推进组,统筹安排、协同推进、加强调度。紧扣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重点问题,抓紧查准核实,着力补齐短板,全面提高脱贫质量。对于已退出的贫困村和脱贫的贫困人口,继续“扶上马、送一程”,建立稳定脱贫和防返贫长效机制。对非贫困村贫困人口政策支持,统筹好资金、项目的均衡配给,把握好效率和公平。对“边缘户”通过思想宣传、逐户算帐、政策解释等措施,使其“认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彻底消除“边缘户”的思想疙瘩和攀比想法。将脱贫攻坚成果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