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奔小康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9:40:42

脱贫奔小康

脱贫奔小康范文篇1

一、现状及特点

我县自年初被确定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以后,着眼“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建成脱贫奔小康示范县,率先建成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的“两发展、两率先”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农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景象。

㈠支柱产业初具雏形,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试点建设一年多来,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建设为重点,立足山区实际,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办法,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进展,各类特色产业基地面积增加10万多亩,达到近50万亩,特色产业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的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同时,继续抓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安置,积极发展农村运输、加工和餐饮等二三产业,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补助、救助等政策,也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5元,同比增加362元,增长11.8%,今年可望实现更高的增幅。

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面貌逐步改观。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与整村推进扶贫和省市挂点、县直挂钩扶贫有机结合,实行规划衔接一致、项目安排一致、扶持投向一致的办法,千方百计匹配、整合建设资源,年以来,先后投入2亿多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解决行路难上,新修通村水泥路380公里,通组砂石路140公里,城关、店垭、过渡湾镇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全县有213个村通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81.6%;在解决饮水难上,根据各村实际,采取修渠道、打水井、建水窖等办法,新建水池、水塔2108处,解决了7.66万人的安全饮水难题;在解决特困户住房难上,本着“建得起、住得下、有安全感”的原则,对特困户的危房进行改造,已完成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4286户;在解决农村用电难上,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改造完善了50个村55个台区的农村电网。同时,大力开展生态家园建设,农村面貌快速改观,一大批新农村示范典型不断涌现。

㈢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民生问题逐步改善。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着力发展各项农村社会事业,多措并举改善民生,和谐保康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年以来,新建3个乡镇文化站,70个农家书屋;大力开展贫困学生救助,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建成比较规范的寄宿制学校55所。大力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县、乡卫生院10家,增加医疗业务用房1.9万平方米,规范整建村级卫生室402个;将城镇居民纳入医保范畴,设立了惠民医院,对城镇低保对象就医实行费用优惠或减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大病救助、“五保”供养、灾后救济等社会救助体系,农村低保范围逐步扩大,全县纳入低保范围对象达到1.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1%。

㈣基层组织不断加强,村务管理逐步规范。按照“三三”制原则和“五基本”要求,大力实施“双引双培”工程,全面巩固“三级联创”成果,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有效增强了基层组织引领发展、为民办事的能力,全县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对全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探索建立了村干部绩效工资、养老保险等制度,建立“大学生村官”等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帮助村级组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村务管理明显规范,其中全县村务公开率达100%,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村达100%,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的村达100%,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了较好保障。

㈤农民素质快速提高,乡村文明逐步形成。按照“六进家”(政策、道德、法律、文化、科技、卫生)为载体,大力实施“三入户”(科技入户、政策入户、信息入户)工程,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政策法律素质和发家致富能力,广大农民素质能力明显提高,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小组”创建,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广泛开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大大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涌现出一批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其中马桥镇进入全省乡村文明建设的先进行列,尧治河、中坪、堰垭等一大批试点村乡村文明建设全省闻名,黄堡镇黄堡村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已初具雏形。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在脱贫奔小康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是,对照同类先进地区,特别是与仙洪试验区、夷陵区、兴山县等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为“四缺”:

㈠缺资金。农民脱贫奔小康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民生问题,即建房、饮水、修路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很大的投入。但农民在短期内全部解决这些资金尚不现实,而且各类政策性补贴、扶持也显得杯水车薪,成为制约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首要因素。如当前我县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推掉土坯房,建新楼房,以每栋楼房12—15万元计算,一个劳力至少需要积累12年以上才能实现这一愿望,但是依现行的扶持政策,最高也就是五、六千元。而且,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利息高,致使农民人居环境长期难以根本改善。同时,需要集体负责建设的道路、桥梁、水库、渠道等基础设施,也因缺少资金、扶持偏少而进展较慢;农村丰富的资源,优势产业也因缺少资金投入难以快速开发,制约了全县农村脱贫奔小康的进程。

㈡缺技术。目前,我县农村缺技术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劳动强度大,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活依然是“苦、脏、累”的代名词。在种植业上,目前仍停留在牛耕人种的古老水平上,仅在收割脱粒方面基本实现小型机械化作业;而且,测土配方技术、生物防治、化学除草等技术利用率很低。在养殖业上,养猪、养牛、养羊、养鸡这四个传统产业无论是在繁育上,还是饲养管理上,都还停留在初级水平,饲养效益很低,养殖风险较高,经济效益一般。在茶叶、蔬菜、烟叶、袋料香菇等产业上,虽然在生产上技术较高,但受加工技术制约,加工增值不多,产业链条过短,粘合相关产业不够。同时,由于技术匮乏,农副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都呈现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的状况。

㈢缺品牌。当前,经济发展早已步入了买方市场,一个地方的品牌往往决定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决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而品牌的确立,需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用优质产品“打出”。我县农业产业的农、林、牧、渔门类齐全,特色产业众多,共达10个左右。但是,龙头企业过小,品牌要么过多过杂,知名度不高,带头作用微弱,如茶叶产业,仅仅10万亩面积,注册商标就达4个;要么没有品牌,如香菇、生猪等产业,仍停留卖原产品上。作为传统产业众多的山区,客观上需要在一种品牌“旗舰”下,各种产业嫁接融合,形成如同“八宝粥”、“十三香”那样的态势,联合做大,整体对外。但目前,各个产业分散经营,缺少联合,十多个农业产业,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都长不大、做不强。

㈣缺人才。一方面,组织领导型人才匮乏。像尧治河、堰垭那样的组织领导型人才少,大部分村级干部都缺乏带领群众干一番事业的领导能力,往往停留在简单地按上级要求,发展产业,抓好管理上,以致于多数村不能实现自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各类专业型人才匮乏。农村发展需要一批法律、经管、文化专业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特别是大部分学生一毕业就外出务工,学习掌握的是城镇工商业技能,在农村多无用武之地,以致于农村大量缺少专业性、技能型人才,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据调查,我县各类专业性、技能型人才与正常需求相比,约差5000—10000人。另外,当前农村技工日工价超过城区10—15元/人仍很难雇到,特别是用工量大的月份,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三、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县正处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进入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时期。在新一轮的竞争发展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生态经济强县”战略,找准脱贫奔小康的定位,解放思想、优化思路,创新措施,扎实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力争提前实现五年脱贫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㈠农民是主体,脱贫奔小康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在脱贫奔小康工作中,农民是主体,只有坚持广泛发动群众,正确引导群众,多方帮助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农民的热情,运用群众力量打好这场攻坚战。一是运用优惠政策激励农民。当前,各项惠农政策格外青睐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招牌政策含金量高,省直单位帮扶措施安排也都在向山区县倾斜,要多种方式宣传对保康发展有利的优惠政策,让农民自觉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焕发大干快上的热情,把开展各项建设内化为精神的意念,转化成自觉的行动。二是运用返乡人员带动农民。充分利用进城务工农民较多的优势,多种方法引导农民将城市先进技术、加工技能向农村普及,把城市先进经营管理尤其是先进的合伙、合作发展经济实体的经验向农村推广,让城市居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向乡村传播,使农民快速提高素质,成为脱贫奔小康的能手。三是运用先进典型引导农民。要因时、因地、因情制宜,运用组织农民外出参观、选派村组干部考察、聘请模范专家宣讲等方法,用典型说服群众、启迪群众、提高群众,使群众与党委政府的号召相一致,达到引导群众端正方向、科学谋划、创新实干的目标。

㈡思路是前提,脱贫奔小康要科学进行发展定位。思路决定出路。科学确定发展思路是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前提。当前,我县脱贫奔小康的蓝图已经绘就,工作重点也已经明确,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创新思路,改进措施,使各项工作更好的得到落实。一要科学谋划。要科学拟定开发总规,明确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开发重点、区域布局;制定开发详规,遴选一批项目,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的组织落实。二要创新机制。着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各项制度,形成群策群力、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强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股份合作和租赁、承包等有效形式,壮大—批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调整经营方向和发展策略,开发精深农产品加工项目。三要突出特色。脱贫奔小康关键在于发展特色经济,而山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特色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要依托独特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并以此为依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利用丰富、独特的山水资源,珍稀植物和人文资源,以及原生态农副产品,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

㈢产业是重点,脱贫奔小康要建立完整产业体系。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奔小康的重点内容,立足区域实际,科学确定项目,构建良性机制,配套政策措施,把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经济支柱。一要发展特色产业。按照突破性发展核桃和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烟叶和蔬菜产业,提升发展茶叶和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思路,加快全省核桃大县、烟叶大县、茶叶大县、食用菌大县建设,力争经过3到5年发展,核桃面积达到50万亩,茶叶面积达到15万亩,烟叶面积达到8万亩,食用菌达到1亿袋,生猪出栏达到60万头。二是抓好农产品加工。重点扶持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造升级、重组整合,开发核桃、茶叶、食用菌、生猪、桑蚕等系列产品,力争通过3到5年努力,农特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三是抓好标准化生产。要结合国家、省市标准,细化生产标准,抓好核桃、烟叶、茶叶、食用菌、生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机制。通过抓好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保康农产品质量,以质量占领市场,逐步培育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脱贫奔小康范文篇2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一号文件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镇脱贫奔小康总体目标,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核心,突出特色,继续以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整体推进与示范带动并举,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坚持产业优先、突出重点、基础配套、群众参予的原则,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深挖潜力、巧借外力、增添活力、加大投入,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二、建设目标和任务

全镇年固定资产投资157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0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9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达到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600万元。新建乌龙茶基地300亩,改造茶叶基地600亩;抓好烟叶专业新村建设,稳定烟叶面积2100亩;建设马铃薯类核心示范基地2000亩;新建5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30个生态养殖示范大户,年生猪出栏达到11万头以上;解决安全饮水2800人;全面完成全县下达的沼气池、硬化公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庭院经济等脱贫项目;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社会事业和基层组织建设,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村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65%;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达标率达到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20户以上的自然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75%(含农村卫星转播覆盖工程);政务、党务、村务公开率分别达到100%;“五好”基层党组织达标率达到70%以上,村级组织阵地、活动场所建设率达到100%。

三、重点实施范围

㈠将年重点推进的产业专业村纳入巩固提高范围,对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㈡年确定4个村为重点实施范围。分别是枫香坪村、大栗树村、富裕冲村、杨柳池村。

四、重点建设项目

㈠龙头企业

1、积极争取和支持天蓬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年出栏生猪4000头,实现销售收入520万元。

2积极帮扶憨大农牧有限公司,加快建设进度,尽早完成基建任务,力争实现年出栏5000头。

3、工业企业。一是加大整合力度,积极争取农机补贴政策和相关科技项目,支持檀木农机公司发展壮大,实现年产值600万元,年创税10万元。二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对矿产开发的协调支持力度,迅速达产增效和加工增值,实现年产量30万吨,年创税90万元。

4、招商引资。抓住宜化集团、武钢、和三峡总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帮扶我镇的良好机遇,积极搞好服务和协调,实行以商招商,注册一家投资过500万元的服务公司,创利税200万元。

㈡产业基地项目

1、茶叶基地建设。新建乌龙茶示范基地300亩,改造低产茶园600亩。重点实施区域:桥梁村、富裕冲村、杨柳池村。

2、生猪养殖。以升子坪、杨家淌、仁和坪为重点,新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5个。推广生态养殖示范户30户。实现年出栏11万头的目标。

3、马铃薯基地建设。以仁和坪、大栗树为核心,新建马铃薯核心示范基地面2000亩。

5、烟叶基地建设。进一步搞好服务和管理,稳定烟叶面积在2100亩,产量80万斤。

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道路交通:一是在梅坪、仁和坪村新建村级硬化公路6.3公里,完成投资114万元。二是加强协调,全面完成升千路改造15公里,完成投资320万元;三是322省道杨桥山致道家湾路段的路肩带、边沟、接线等三期工程,以及新开工1.5公里路段的路基、路面工程;

3、农村安全饮水:

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800人,加强集镇饮用水源保护,新建生物漫滤池,确保水源稳定,水质安全卫生。

4、农网建设:(1)以业产坪、升子坪、仁和坪、大檀树村为重点,新建和改造台区12个,解决低电压和供电卡口问题。完成投资105万元。

㈣村庄环境整治

1、村庄整治。继续完成业产坪、杨柳池、林家坪、罗汉淌、枫香坪、船山坪、梅坪、大栗树、大檀树、富裕冲村的村庄规划;进一步巩固升子坪村整治成果,启动仁和坪村村庄整治和大栗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

2、全面完成县脱办下达的一建三改、农房改造建设任务,领办“庭院经济示范长廊”10户,改造升级农家乐20户。

(五)村级集体经济

用企业理念谋划农业、支持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村级组织共同兴建产业基地,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组织,支持和鼓励村级组织利用扶持政策,在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用入股分红、租赁承包、产权转让、土地流转等形式,探索有效方式方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60%的村年内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一是成立由镇委书记廖忠勋同志任组长脱贫奔小康领导小组。实行定期办公制度,及时督查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实行工作专班,对所有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责任到人。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将本方案中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各村年度重点责任目标进行考核,镇党委、镇政府将对在脱贫奔小康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2、加大政策争取落实力度。按照《自治县脱贫奔小康工作实施方案》中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大对脱贫奔小康建设项目及相关扶持政策的争取落实力度。

脱贫奔小康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特色民居为突破点,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为着力点。全力推动2012年农房建设及家园环境整治,加快全镇脱贫奔小康和新农村试点乡镇进程。在实施建设中必须坚持农户自愿、公平公正公开和集中连片的原则。

二、目标任务和实施范围

全镇农房建设分为新建和改造两类。到2012年12月底,全镇完成新建农房不低于80户,改造农房不低于120户的建设任务。同时,在10月30日前,完成因灾倒房危房重建40户。实施范围概定为:新建农房以325省道沿线可视区为主;改造农房以腰牌村姚家坝为集中区实施80户,在其他重点区域实施20户,同时解决年农房改造指标缺口20户;因灾倒房危房重建户以各村上报名册,民政办公室实地确定为准。

三、基本要求

全镇农房建设所在地村委会和农房建设工作专班在组织实施农房建设及家园环境整治工作中。一是按统一风格要求组织实施。在325省道沿线和集中区域实施改造或新建(含因灾倒房危房重建)的农房必须按照规划设计图建设(自治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民房户型二),全镇一个主题风格。二是农房建设必须与“一建三改”生态家园建设项目相结合,要求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三是新建户必须做到先审批后建设。农户在施工时,必须由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国土部门、所在村干部到实地放样。

㈠新建农户。新建农房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房型、统一式样,达到美观实用,突出民居特色建筑风格。由农户提出建房补助申请,村集中申报到镇审核后,按设计部门推荐的设计方案(自治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民房户型二)实施建设。在325省道沿线范围内,因灾倒房危房重建户要按统一提供的户型图一次或分步组织施工。

㈡改造农房。改造农房由农户提出改造补助申请,村集中申报到镇审核后,按统一确定的改造方案实施。主要改造内容为:墙面、屋顶、檐脊、门窗及周边环境。屋面采用小青瓦或灰色水泥瓦,墙面粉刷白色涂料,屋顶翘檐压脊。

四、实施步骤

㈠制定方案阶段(8月10日—8月15日)。在对各村农房调查摸底基础上,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㈡宣传动员阶段(8月16日—8月26日)。各村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农房及家园环境建设工作;利用屋场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组织农户申报,将指标分解核定到户,将改造内容登记到户。

㈢组织实施阶段(8月27日—12月15日)。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严格按要求进行新建和改造。各村于8月30日前将《农房建设花名册》及农房建设工作方案报镇农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中旬完成主体工程,12月15日前全部完工。

㈣检查验收阶段(年12月15日—12月31日)。检查验收,兑现扶持政策。

五、扶持政策

农房建设及家园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将实行“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原则,对验收合格农户兑现扶持政策。

㈠新建农房。对于审批手续完善,符合统一风格要求,完成“一建三改”和庭园硬化、绿化、垃圾坑建设任务的新建房农户,按6000元/户的标准补助到户。

㈡改造农房。对于改造农房的农户,墙面以改造房屋正面外墙面积为准,按20元/㎡的标准兑现补助资金;房盖以房屋占地面积为准,按20元/㎡的标准兑现补助资金;翘檐压脊按8元/m的标准兑现补助资金。

㈢家园环境建设。对于新建或改造农房的农户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的,补贴相当于1500元的物质设备和技工工资。对于改造农房的农户完成改厨、改厕(冲水式)、改栏(人畜分开)建设任务的兑现500元扶持政策;完成庭园硬化、绿化、垃圾坑建设任务的兑现300元扶持政策。

(四)因灾倒房危房建设。对验收合格的农户,按镇民政办核定的标准补助到户。

上述扶持政策实行先建设,后验收兑现的办法。对于农房新建或改造的扶持政策,实行一次验收合格,单项计算的办法兑现,不需改造的项目则不兑现该项目的扶持政策。对于改造农房的农户补助资金最高限额补助5000元。对农房新建、改造补助资金实行报帐制管理,由财政所统一代扣税收。

脱贫奔小康范文篇4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市脱贫奔小康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围绕全县脱贫奔小康总体目标,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核心,突出特色,继续以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整体推进与示范带动并举,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着力体制机制创新,用足内力、巧借外力、捆绑资金,加大投入,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二、建设原则

㈠产业优先、体系建设原则。把产业发展作为全县脱贫奔小康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产业体系建设,确保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㈡突出重点、试验示范原则。以产业基地建设、庭院经济、生态家园建设、村庄环境整治、体制机制创新为内容,选择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地方,分级分层开展试验示范。县主抓中心试验区提档升级,扶持重点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建设,扶持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抓好重点村村庄环境整治;部门具体承办示范基地建设及示范村村庄整治任务,领办部分示范户;乡镇负责本区域内示范点建设,领办部分示范户。

㈢基础配套、城乡统筹原则。把改善基础条件及扶持相关民生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来安排,视产业发展程度确定扶持的强度,产业发展、基础条件配套完善。加大村庄整治基础配套力度,提高城镇化水平。

㈣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原则。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作用,通过扶持政策引导,调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热情和自觉性,依靠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建设自己美好家园。

三、建设目标和任务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42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到1.53亿元,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910万元,增长13%;农村人平纯收入达到3365元,增长10%;工业新增规模内企业4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0.68亿元,增长17.5%,其中规模内工业总产值达到18.38亿元,增长20.1%;新建茶叶基地5000亩,改造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特色香辛蔬菜基地1万亩,启动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乡镇建设,抓好25个烟叶专业新村建设,稳定烟叶面积3.7万亩;建设马铃薯示范基地4万亩,魔芋基地2万亩;完成低产田改造1万亩、低丘岗地改造4万亩;新建2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200个生态养殖大户,年生猪出栏达到33万头以上;新建改造油茶、五倍子基地1万亩(低产林改造),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全县饮水安全解决率达到78%;全县宜建沼气池入户率达到65%;完成交通投资2.5亿元以上,新增公路硬化170公里,新建、改造通村公路400公里以上,全县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全县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村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65%;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达标率达到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20户以上的自然村电视覆盖率达到75%(含农村卫星转播覆盖工程);政务、党务、村务公开率分别达到100%;“五好”基层党组织达标率达到70%以上,村级组织阵地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4.4万人,下降2.5万人(不剔除返贫因素)。

四、重点实施范围

㈠将年重点推进的34个产业专业村纳入巩固提高范围。对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㈡2012年确定35个村为重点实施范围。具体为:枫香坪村、大栗树村、富裕冲村、杨柳池村、火田坑村、涨水坪村、沙淌村、鞍山村、王家坪村、红渔潭村、月山村、菖蒲溪村、桥坪村、青岩村、黄粮坪村、长坡村、谢家坪村、怀抱窝村、红旗坪村、三台坡村、红烈村、茅庄村、白溢坪村、栗子坪村、万里村、苦竹坪村、长茂司村、白鹤村、大龙坪村、马蹄井村、左泉洞村、沙河村、池南村、九里坪村、凌云村。

五、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及扶持政策

㈠财源项目

1、产业化龙头企业。

⑴采花茶业科技园,完成年投资计划1亿元,项目全部竣工投产。采花茶业年完成销售90968万元,实现利税8450万元。

⑵稻花香集团新桥食品工业园,完成年投资计划4000万元,完成工程形象进度60%,新桥食品年实现销售收入6300万元,实现利税160万元。

⑶湖北贝诺食品工业园,年完成投资计划1亿元,完成工程形象进度100%。

⑷湖北长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年新增投资2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实现利税170万元。

⑸天蓬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年出栏生猪4000头,实现销售收入520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

⑹赤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完成新增投资1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400万元,实现利税135万元。

⑺宜昌五东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完成新增投资1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70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

⑻宜昌山山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创产值6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850万元,实现利税360万元。

对于产业龙头企业,由县扶贫办、县林业局落实部分贴息贷款支持;由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经济商务局、县林业局、县科技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单位积极对上争取相关产业政策和项目支持,一企一策,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专题研究确定。支持总额比上年增长10%以上。

2、工业。

⑴亚泰化工黄磷尾气发电项目,年完成投资计划1284万元,完成工程形象进度100%。

⑵100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年完成投资计划4000万元,完成建设形象进度100%。

工业项目由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经济商务局、县税务局等单位积极向上争取相关产业政策和项目支持,一企一策,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专题研究确定。

3、水电。

⑴马渡河水电站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完成水库地质缺陷处理及煞尾工程,投入运行。

⑵天池河水尽司水库,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隧洞开挖,水库具备开工条件。

⑶唐家河水电站项目,完成投资3800万元,完成水库及一级电站建设,投入试运行。

⑷其他小水电项目,完成投资700万元,其中南河小水电代燃料400万元,百溪河300万元。

对水电建设项目,由县发改、财政、水电、物价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一企一策,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专题研究确定。

4、招商引资。

坚持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年内签约投资过亿项目1个,过千万项目3个,重点抓好观赏植物培育中心、复合单宁酸和焦性没食子酸、乌龙茶、速溶茶粉、渔洋关天然气供应站、县城新区配套设施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跟踪对口支援县市项目和采花茶业观光风情园、白溪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

对招商引资的项目,县相关部门要按照“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的要求,切实搞好跟踪服务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

5、旅游。

⑴柴埠溪旅游综合开发,完成投资5000万元。

⑵渔洋关旅游名镇和白岩坪、三教庙、百年关、曹家坪、茅坪5个旅游专业村以及农家乐建设,完成投资计划3900万元。

⑶长湾至中界岭、大湾至后河的旅游公路改扩建投资2500万元。

对旅游项目,由县旅游局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旅游政策支持,扶持问题由相关部门共同专题研究确定。

6、商品房及廉租房建设。

年完成商品房和廉租房建设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000万元。由县建设局、县房产局等单位统筹落实。

7、非木科技园。

年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由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争取上级相关产业政策支持。

㈡产业基地项目

1、茶叶基地建设。

⑴新发展茶园500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3000亩,有性系良种2000亩。重点实施区域:前坪村、星岩坪村、宋家河村、清水湾村、石柱山村、长坡村、香东村、茅坪村、腰牌村、白岩坪村、石桥沟村。

⑵改造老茶园5000亩。重点实施区域:前坪村、星岩坪村、石桥沟村、曹家坪村、三房坪村、香东村。

⑶新建乌龙茶示范基地1500亩,其中现有茶园改造提高1000亩,引进乌龙茶专用品种新建示范园500亩。重点实施区域:桥梁村、富裕冲村、杨柳池村、月山村、白岩坪村。

茶叶基地建设由县农业局具体提出建设方案。新建茶园扶持219万元,改造茶园扶持100万元,乌龙茶基地建设扶持8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落实。

2、香辛蔬菜基地建设。

年内建成香辛蔬菜基地(稻花香新桥公司原料基地)1万亩。重点实施区域:栗子坪村1000亩、白溢坪村1500亩(原有1000亩)、红渔坪村500亩、牛庄村2000亩(原有1000亩)、黄粮坪村1000亩、百年关村500亩、汉马池村500亩、鞍山村1000亩、王家坪村500亩、清水湾村1000亩、石柱山村500亩。其中栗子坪村建核心示范基地500亩,其它村每村建核心示范基地100亩。确定栗子坪村示范基地为县级核心示范基地。

香辛蔬菜基地建设由县农业局和稻花香新桥公司共同提出详细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栗子坪村核心示范基地扶持补助资金90万元,现有基地村牛庄村及白溢坪村以奖代补各扶持5万元,其它新建村在核心基地建成验收后以奖代补扶持1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专题研究落实。

3、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⑴新建“150”模式(1个大户为主,带动周边5—10个农户,形成1000头生猪出栏)养殖小区24个,实施区域:桥料村3个、大龙坪村3个、火山村1个、龙桥村1个、红烈村1个,栗子坪村1个、宋家河村1个、前坪村1个、怀抱窝村1个、茅坪村1个、百年关村1个、腰牌村1个、王家坪村1个、石柱山村1个、杨家淌村3个、仁和坪村1个、升子坪村1个、池南村1个。

⑵新发展生猪生物发酵生态养殖户200户。重点区域:在去年和今年确定的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实施。

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由县农业局(畜牧局)提出详细建设方案。生猪养殖小区扶持资金48万元,生态养殖户以奖代补扶持到户共扶持资金6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专题研究落实。

4、五倍子基地建设。

全县新增五倍子基地1万亩,其中新建2000亩,改造8000亩。实施区域:白鹿庄村新建2000亩,红旗坪村、左泉洞村、马蹄井村、茅坪村各改造2000亩。

五倍子基地建设由县林业局提出详细建设方案。新建基地扶持资金4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县林业局共同筹集,专题研究落实。基地改造扶持资金由县林业局通过低产林改造、荒山造林、人工造林等项目落实。

5、油茶基地建设。

全县新建、改造油茶基地1万亩,其中新建5000亩,改造5000亩。实施区域:石柱山村新建1000亩、汉马池村新建4000亩(其中确定县级核心示范2000亩),百年关村改造1000亩、锁金山村改造4000亩。

油茶基地建设由县林业局具体组织实施。县级2000亩核心示范基地(汉马池村)新建扶持资金100万元,其它新建基地扶持资金60万元。基地新建扶持资金由县林业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专题研究落实。基地改造扶持资金由县林业局通过低产林改造、荒山造林、人工造林等项目落实。

6、魔芋基地建设。

全县魔芋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建设核心示范基地200亩。核心示范基地重点实施区域: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

魔芋基地建设由县农业局和湖北贝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制定详细建设方案。核心示范基地以奖代补扶持资金4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落实。

7、马铃薯基地建设。

全县马铃薯示范基地面积达到4万亩。建设核心示范基地2000亩。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区域:仁和坪村、大栗树村。

马铃薯基地建设由县农业局和五东薯业有限公司共同制定建设方案。核心示范基地2000亩以奖代补扶持资金2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专题研究确定。

8、烟叶基地建设。

全县烟叶基地面积稳定在3.7万亩。扶持农民新建烟叶晾棚800间,兴建蓄水池500立方米,铺设管网6公里,修建机耕道路17公里,配备烟机设备27台(套),新建育苗大棚30座,实施区域:龙桥、九门等烟叶专业村。

烟叶基地建设由县烟草具体负责,结合现代烟草农业示范乡镇政策落实建设资金520万元予以扶持。

9、林业基地建设。

全县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

林业基地建设由县林业局落实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并具体组织实施。

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道路交通。

⑴陆渔一级公路段完成投资5000万元;325省道北风垭隧道及连接线工程,完成投资9000万元,322省道沙渔线改造道家湾至岩湾段新建工程,完成投资2000万元,完成龙(桥)泊(浪)公路、白(果树)狗(头井)公路、黄(家坳)黄(粮坪)公路等3条省际出口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040万元,启动五巴公路段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干线公路大中修10公里,投资1000万元。

⑵完成村级道路硬化170公里(含烟叶基地公路17公里),完成投资3400万元。实施区域:全县27个行政村。其中,汉马池村、涨水坪村、王家坪村、石柱山村、洞口村、青岩村、腰牌村、白岩坪村、怀抱窝村、小河村、水尽司村、红烈村、茅庄村、红旗坪村、龙桥村、星岩坪村、火山村、九里坪村等18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纳入重点实施范围,完成110公里以上。

⑶在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新建村级公路200公里,改造维护村级公路200公里。

道路交通建设由县交通局具体负责。由县扶贫办落实陆渔一级公路扶贫贴息贷款9000万元以上;相关重点交通项目由县交通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结合自身职能特点落实部分项目支持,专题研究落实;硬化道路及烟叶基地公路按15万元/公里扶持,扶持资金由县交通局、县烟草局落实;2012年确定的35个重点脱贫奔小康村村级道路新建、改造维护按照“民办公助”办法予以扶持,新建每公里补助2万元,改造维护每公里补助5000元。扶持资金由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由县交通局制定详细方案后专题研究落实。

2、农田改造。

⑴年内完成1万亩低产田改造规划,4万亩低丘岗改造规划并积极组织申报。

⑵完成2.45万亩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和高产田项目。

⑶完成农发项目土地整理5000亩。

重点实施区域:改造规划重点倾斜布局在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年度土地整理工程建设任务在白溢坪村、白岩坪村、龙桥村、九门村、横茅湖村、清水湾村、红渔潭村、石桥沟村、百年关村、月山村、三教庙村实施。农发土地整理在红旗坪村、红烈村实施。农发项目土地整理规划重点布局在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

低产田改造、低丘岗地改造规划及年度建设任务由县国土局具体负责并落实建设资金。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完成投资1亿元。

3、农村安全饮水及农田水利。

⑴全县新增解决1.2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0%。

⑵抓好“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茶园灌溉面积3500亩;在栗子坪村特色蔬菜基地建成后,启动500亩灌溉工程。

⑶渔洋河治理工程年内完成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完成《湾潭河流域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农村安全饮水及农田水利建设由县水电局根据县目标要求确定重点实施区域及规划,按国家政策确定具体扶持(补助)办法并落实相关项目建设资金。

㈣社会事业发展项目

1、教育。

争取启动民族中小学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安全工程建设完成改造面积19000平方米,完成投资2000万元;基本解决学校四难问题;新建教师住房4000平方米。

教育发展项目由县教育局具体负责。继续实行部门联校制度,将省市对口支援项目、资金尽量向教育集中,县相关项目、资金主管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特点,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相关扶持措施专题研究确定。

2、卫生。

⑴完成县人民医院渔洋关院区住院综合楼建设,完成投资1500万元。

⑵2012年新增确定的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村级卫生室100%达到省级建设标准。

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

县人民医院渔洋关院区住院综合楼由县卫生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相关项目资金主管部门共同筹集部分建设资金,按专题研究方案落实。村级卫生室达标由县卫生局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项目资金支持。

3、文化。

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农家书屋”40户,送戏下乡50场次以上,由县文体局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建设。

4、其它。

广播电视(卫星电视覆盖工程)通村入户由县广播电视局统筹落实;新增农村“低保”扩面人数3000人以上,由县民政局统筹落实;建设廉租房1万平方米由县房产局、县建设局统筹落实;扶贫搬迁1000人以上,由县扶贫办统筹落实;完成农民培训4万人次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以上,由县农业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办及相关培训机构共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和培训任务。

㈤村庄环境整治

1、村庄建设。

启动实施长茂司村、白庙村、仁和坪村、茅庄村、横茅湖村、谢家坪村等6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村庄建设。

村庄建设由县建设局具体负责落实详细建设方案,由县建设局从村庄环境整治资金中按每个村不低于30万元落实扶持资金,县环保局启动1-2个中心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扶持资金150万元。县相关项目资金主管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倾斜扶持村庄整治项目建设,具体扶持措施专题研究落实。

2、农房新建改造、农家乐建设及“百里庭院经济示范长廊”建设。

⑴全县新建农房600户,改造农房600户。

⑵启动“百里庭院经济示范长廊”建设,建设示范户130户。

⑶“一建三改”5000户。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达到80%以上。

⑷新建或升级改造农家乐100户以上。

重点实施区域:选择在具有较好示范带动作用的县内公路主干道两侧相关村及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实施。

新建农房按5000元/户补助,补助资金由县建设局向上争取危房改造资金落实,并会同各乡镇组织实施;改造农户按3000元每户补助到乡镇,由各乡镇制定到户补助办法并组织实施,补助资金由县扶贫办、县城建局共同筹集;“一建三改”由县能源办具体实施,按1500元/户补助,补助资金由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农家乐新建和升级改造由县文体旅游局具体实施,按1万元/户补助,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落实补助资金;“百里庭院经济示范长廊”示范户建设实行分部门、分乡镇领办的模式实施,其中:县直相关部门集中在腰牌村和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领办50户,乡镇领办80户。具体为:县农业局领办花卉寄养、多种经济、生态养殖、种子种苗等相关门类示范户10户;县林业局领办根雕盆景、倍蚜虫培养、种子种苗等相关门类示范户10户;县文体旅游局在腰牌村和柴埠溪景区领办农家乐提档升级及农家民俗文化体验示范户10户;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县民宗局、县财政局各领办多种经济示范户5户;乡镇各领办10户。庭院经济示范户统一纳入农房新建改造、“一建三改”及农家乐建设范围,分不同渠道落实扶持资金(除“一建三改”政策可叠加享受外,每个农户只能享受一项扶持政策,已纳入年度房屋新建改造计划的农户不再享受2012年度房屋新建改造和农家乐新建扶持);由县建设局统一制定示范户道路硬化详细建设方案和标准,从村庄环境整治资金中落实补助资金;实行一户一策,各领办单位及乡镇根据各户实际情况分户帮助筹措部分扶助资金。

㈥提档升级工程和示范工程

1、产业体系。重点抓好茶叶、蔬菜、烟叶、油茶发展的育种、核心示范基地及产业化龙头企业配套完善工程和旅游接待配套服务完善工程。

⑴茶叶体系建设。年内进一步完善和加速县现代育种中心建设;抓好1万亩茶叶新建改造,着力抓好白岩坪村、月山村、桥梁村、富裕冲村等村的乌龙茶基地建设、采花有机茶叶基地建设,全力支持抓好采花茶业科技园、采花毛尖风情园建成。实施绿茶、红茶、乌龙茶三茶并举,以绿茶为主,同时加大产品推介力度,着力提高茶叶生产效益。

⑵旅游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柴埠溪游客接待中心建设任务;加大谷底景区开发力度;加快旅游名镇、名村建设,配套完善景区农家乐改造升级和农家民俗文化体验工程;加大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旅游宾馆饭店配套完善力度;加快白溢寨景区开发步伐。

⑶香辛蔬菜产业体系。抓好栗子坪村香辛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主要包括连片发展基地500亩、育种园建设、配套落实蔬菜灌溉工程,对蔬菜种植户配套做好农房新建改造和清洁家园建设;抓好另外10个村连片100亩以上的核心基地建设;全力支持稻花香新桥食品工业园万吨蔬菜加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⑷烟叶产业体系。重点抓好湾潭镇烟草农业示范镇建设,主要包括育苗大棚建设、连片示范基地建设、两个村(龙桥村、九门村)烟叶机耕道改造和部分烟叶种植户农房新建改造清洁家园建设。

⑸油茶产业体系。重点抓好县油茶育种中心建设;着力抓好汉马池村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主要包括连片建设2000亩、相关种植户农房新建改造及清洁家园建设;大力支持长乐科技加速发展和支持其二期工程项目建设。

2、村庄建设。重点抓好当年确定的6个中心村村庄建设,抓好其环境整治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三房坪村、白岩坪村、星岩坪村、龙桥村等4个村村庄建设示范样板,主要包括:街道环境卫生及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民居改造、庭院经济发展、城镇服务功能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便民服务室、治安网络、村卫生室、村民医疗保障全部达到或超过省级标准。

3、乡风文明建设。重点抓好示范区内10个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构建长效机制。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通过开展评比“文明乡镇”、“文明村组”、“文明农户”,组织开展整治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公益活动,发动群众义务投工修路、清除污水沟、清理垃圾堆,有效整治农村长期以来脏乱差问题。大房坪村、桥河村、曹家坪村、汉马池村、三房坪村、白岩坪村、腰牌村要组建农村志愿者队伍,成立村级环卫队,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村卫生公约,实行分段包干镇村卫生的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户、村内红白理事会、民间文艺队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程度,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农村生活环境,让农民文明、礼貌、意气风发,以富足的精神投入到脱贫奔小康的建设中。

提档升级工程和完善工程由各相关部门分头落实详细建设方案,专题研究落实扶持措施。

㈦村级集体经济及体制机制创新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支持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村共同兴建产业基地,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组织。支持和鼓励村级组织利用扶持政策,在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的过程中运用入股分红、租赁承包、产权转让、土地流转等形式,探索有效方式方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内在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中新增30个村探索起步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县有村集体经济的村达到80个以上。用市场化观念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工作,探索创新基础设施“民建、民用、民管”新机制。推进星级文明示范户建设,树立农村文明新风。支持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强化村级基本运转保障,提高村级干部待遇水平,促进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加强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治安中心户、民调治安网络建设,促进村寨和谐,营造良好治安环境。开展“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提高“五好”基层党组织达标率。探索创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村务公开、“三资”(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集体资金)管理等新的有效方式,促进基层民主政治、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农民权益。落实优生优育政策措施,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村集体经济及体制机制创新由县直相关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探索创新相关运行办法和方式,统筹落实建设方案,力求突破和取得实际效果。年内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公路新修与改造维护扶持与村级公路管护机制挂钩,对没有落实管护机制的村不予扶持。年内对部分运行效果优良或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挂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奖励性扶持。对村集体经济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落实扶持资金90万元。

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奖励扶持分别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县扶贫办、县农业局落实详细方案,专题研究确定。

六、保障措施

㈠经费保障。

1、加大政策争取落实力度。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指导意见》及《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中出台的相关政策的争取落实力度,同时加大对省直相关部门制定的支持脱贫奔小康建设工作方案及相关扶持政策的争取落实力度。主要包括:①试点县1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②低丘岗地改造项目资金5000万元;③村庄整治项目资金约800万元(7试点县平均水平);④农家乐创业发展资金200-300万元(7试点县平均水平);⑤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约1亿元(7试点县平均水平);⑥新增公路硬化指标170公里计2250万元,新增通组公路砂石化指标50公里计100万元;⑦1个低产林改造项目;⑧1个小流域治理项目;⑨1-2个现代农业项目;⑩其它相关优惠政策。

2、加大对对口支援单位的争取工作。加大对省直7家脱贫奔小康对口支援单位、9家“616”对口帮扶单位、8家脱贫奔小康对口帮扶大型国有及民营企业、8家三峡对口支援单位、22家“城乡互联、结对帮扶”对口单位、空军雷达学院、以及宜昌市4个经济发达县市、3家大型企业的争取汇报工作力度,落实相关项目建设资金。

3、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按照“各出一道菜、共整一桌席”的原则,加大包括脱贫奔小康政策资金、对口帮扶资金、省市财政扶贫资金(约10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约500-6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约900万元)、财政增量返还资金(约25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建设局300-400万元)、有机茶基地建设资金(环保局100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环保局150万元)、老区转移支付、民族发展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农机补贴、省新农村试点乡镇政策资金、以奖代补、“一事一议”资金、残疾人农房改造、用活“以钱养事”等政策,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乡镇项目资金等各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确实加大脱贫奔小康项目建设的力度,促进脱贫奔小康工作健康发展。

㈡组织保障

1、强化领导。一是县脱贫奔小康领导小组组长仍由县委书记挂帅,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担任。实行领导小组定期办公制度,及时解决脱贫奔小康推进过程中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中的难题。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上继续实行领导联系制度。二是进一步充实县脱贫奔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班子,抽调4-5名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较强的中青年干部到办公室工作。三是继续执行工作专班制,进一步强化工作力量,真正做到专班专人专门开展脱贫奔小康项目实施工作。四是各乡镇组建专门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强力推进本区域内脱贫奔小康工作。

脱贫奔小康范文篇5

一、一季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特点

㈠专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1、整村推进与老区重点贫困村建设全面启动。按照《2011年至2015年全县整村推进规划》,今年要新启动8个重点贫困村、5个重点老区村。目前已完成项目调研、梳理、汇总工作,预计下月初可形成项目库报送省市备案。

2、扶贫搬迁已落实计划。今年,省扶贫办下达我县扶贫搬迁(可用于危房改造)计划150户600人,目前项目计划正在分解落实当中。

3、“雨露”培训如期推进。今年计划完成“雨露”培训1000人以上。目前,各培训基地正在加紧调查摸底,制定上报培训方案,预计6月份可以全面启动培训计划,10月底可以全面完成培训计划。

4、特困村脱贫攻坚已聚力开展。2014至2015年,我县有乡村、乡村、乡村和镇村4个村进入市30个特困村序列。目前市县两级扶贫办和帮扶单位多次深入4个特困村进行实地调研,帮助指导他们制定村级脱贫攻坚行动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确保每村捆绑整合各部门和行业资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预计各种规划可在4月底前完成。

㈡脱贫奔小康工作有序推进。

1、明确年度目标任务。根据省试点办脱贫奔小康工作会议精神及要求,结合全县工作实际,科学制定了《2014年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要点》、《2014年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及工作举措。

2、强化专项政策争取。对照《省委脱贫奔小康工作指导意见》、《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纪要》中所明确的相关政策,加强沟通衔接,实施有效对接,积极主动争取,确保专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3、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省试点办确定的工业项目、农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保旅游项目、民生项目五大类别,初步拟定了2014年全县脱贫奔小康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计划127个,总投资46.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6%。

4、认真开展五年评估。严格按照省试点办关于印发《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五年规划目标任务达标综合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开展5年评估,广泛征求县直各相关单位意见和建议,全面总结试点工作开展5年来的经验、工作成效和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认真撰写评估报告,确保我县在考核中获得好的名次。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㈠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需进一步强力推进。我县脱贫奔小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仔细分析25项脱贫奔小康指标,同时与其他6个试点县市相比,在县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须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应对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争取进位。

㈡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在整村推进过程中,全县项目资金整合还未真正制度化,部分村资金整合投入额度还未达到省定要求。

㈢扶贫办(脱贫办)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012年开始,县脱贫奔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扶贫开发办以及县委农办合署办公,现仅有在职工作人员9名,人手少,对上争取任务重,规划项目组织实施任务重,督办检查任务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全面正常开展。

三、下一步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㈠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围绕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年初目标计划,加快推进脱贫奔小康及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为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脱贫奔小康范文篇6

一、开展一次走访。

在春节来临之际,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及市烟草专卖局领导到村走访慰问贫困户,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及慰问金,确保贫困户暖心过冬。每到一户,包保领导都与贫困户亲切交谈,详细了解贫困户家中衣食住行,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因户施策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树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拉一次家常。

各村组织结对帮扶干部与包保贫困户在村会议室开展一次座谈会,拉家常、谈变化、说收获,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幸福感、认同感。唠“政策”,村两委工作人员及驻村干部向贫困户宣讲各项扶贫政策,解答贫困户的疑惑,做到扶贫知识讲透、政策宣传入心入脑。让贫困户清楚享受的各项政策待遇,提升群众认可度。唠“变化”,细数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之下,辖区各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精神面貌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从过去尘土飞扬的泥土路到现在干净整洁的硬化路、水源地的建设、粉饰一新的院落围墙,别具特色的文化广场,村民们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精神面貌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唠“收获”,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两不愁三保障”及相关扶贫政策,切实让贫困户得到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村贫苦户任学成激动地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太好了,以前我家这房子四处漏风,冬天都没法住人,现在房子给我重建了、喝上了自来水、看病有医保、还有低保,这都得感谢党感谢政府。”通过与贫困群众唠“政策”、唠“变化”、唠“收获”,达到了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接下来,将稳定脱贫工作,巩固脱贫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算一次明白账。

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通过座谈的方式,与贫困户共同算好“五笔账”。算“收入账”,对各项收入做到“门门清”“笔笔实”,让贫困户明白家底变化。算“标准账”,对照7项退出指标一一进行详细核对,让贫困户明白怎么脱的贫。算“受益账”,对各级各类扶贫优惠落实成效逐个进行细致梳理,让贫困户知晓得到了多少帮助。算“兜底账”,算清在养老、医疗、低保、五保等方面享受的待遇,让贫困户明白政府为保障其基本生活所做的努力。算“帮扶账”,细数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志愿者等各方面给予的帮助,引导贫困户饮水思源、不忘党恩。

四、开展一次“回村看”。

脱贫奔小康范文篇7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农业农村暨脱贫奔小康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一号文件及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农业农村暨脱贫奔小康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暨脱贫奔小康工作。刚才,王县长宣读了年脱贫奔小康城乡互联共建新农村先进工作队、先进个人表彰文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镇村等五个单位分别做了典型交流发言,一会儿,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年是“”的最后冲刺年,也是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自然灾害偏重发生、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考验,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力攻坚,奋力拼搏,实现了“”的精彩煞尾。回顾年的工作,主要呈现六大亮点。

(一)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年新发展核桃13万亩,总面积突破30万亩,建成100亩以上的连片示范基地19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27个,单户栽植1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83个。新增茶叶1万亩,总面积达到12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增加5400万元,增长56%。烟叶虽然面积略有减少、产量略有下降,但收入仍然达到7663万元,实现税收2494万元。新增袋料食用菌2000万袋,总量达到6000万袋,实现产值5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增长108%。生猪出栏达到45万头,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加2.2亿元,增长42%。启动绝味肉鸭养殖富民工程,大坪、张家沟2个300万羽的标准化养殖小区正在加速建设。特色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0亿元,同比增加6.2亿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2元,同比增加587元,增长17%。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完成低产林改造1万亩、低丘岗地改造3万亩,歇马镇万亩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扎实推进,建成烟路配套工程17处。完成杨树、长坡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清溪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整修河堤近1万米,改造了大龙潭、杨树等灌渠,疏浚灌溉渠道1.1万米。硬化村组公路326公里,建设桥梁21座;建成安全饮水工程292处,解决了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3870户;完成危房改造950户。农业机械化推广步伐加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7.7万千瓦,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42%。

(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农业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一批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品牌响的企业落户我县。台湾威杰、万宝粮油、美莱家纺、聚鑫源、富襄等企业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扎实推进。葛农葛业、八斗食品、野花谷蜂蜜、禾丰药业等企业规模正迅速壮大。全县各类龙头企业达到35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实现加工产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近2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2家,网络农户达到2万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四)公益事业同步繁荣,民生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五险”扩面征缴进一步强化,农村“低保”、“五保”集中供养,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县顺利进入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23万农民实现了“老有所养”的梦想。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农家书屋”110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4个;扶贫开发工程深入实施,3批次128个村的整村推进进展顺利,其中第六批20个村已顺利通过省委、省政府考核验收,1.4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对40所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新建和维修;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改扩建任务基本完成,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运行,参合率达到99%。

(五)脱贫奔小康扎实推进,试点建设成效显著。“一线两片”和“一点两线”两大核心示范区发生显著变化,前两批200个重点村建设正扎实推进,已成功打造出大坪、柞峪、黄堡、前坪、三坪、韩家坪、分水岭和河南坪等新村建设、黄堡村万亩低丘岗地改造、尧治河和堰垭集中居民点、龙坪集镇、罗家坪“一建三改”、家河和杨树垭村“农家乐”等一大批亮点工程,全县新农村建设已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大坪村的新农村建设被总结为“大坪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便推广、能复制、可借鉴”的新模式。

(六)农村改革深入推进,惠农政策较好落实。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不断巩固和完善,合同到户率达到100%。林权制度改革基本结束,确权到户率达到100%。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11个,依法流转土地5万亩。农民负担监管制度深入落实,“一事一议”得到加强。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业救灾、退耕还林等惠农资金6620万元,同比增加1060万元。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强农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焕发了农村发展的新活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的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化水平还较低。突出表现为: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仍然不大;大多数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带动能力有限;专业合作社网络农户比例仍然不高,社员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比重不到三分之一。二是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压力增大。当前,劳务市场虽然异常活跃,但劳务输出人员不可能有太大的增长空间;畜牧养殖虽然市场行情较好,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食用菌虽然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但总量已达6000万袋,要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难度加大。除此之外,核桃仅有零星基地可以见效见收,茶叶、烟叶等产业增收空间都很有限,今年要实现农民人均增收近700元的目标,压力非常大。三是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滞后,有效灌溉系数不到30%,水毁恢复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还有近10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公路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大多数都只通到地处路边、河边、村边的村组合并后的村委会,相当一部分地方行路难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电网与用电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农业农村发展。四是扶贫开发难度加大。今年起,贫困标准已从“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上调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按这个标准界定,我县贫困人口总数将增加到11万多人。同时,全县还有近三分之一的村没有真正形成能够支撑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还有近一半的农户居住在土坯房中,扶贫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五是新农村建设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部分村试点建设标准不高,规划没有很好落实;村庄环境整治进展不快,前两批重点村还有相当一批村推而不动。六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少数村支两委软弱涣散,工作作风不实、力度不大、方法不多、责任不到位,“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自我加压的意识不浓,导致到目前为止,所在村生产生活条件尚未明显改善,也没有培植出真正的主导产业,群众生活水平仍然很低。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只有靠发展来逐步加以解决。展望年,我们的“三农”工作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难得的政策机遇。从国家层面看,除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外,当前,正值国家调整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良好契机,县委、县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争取部级贫困县。国家在继续执行已经出台的扶农惠农强农政策的同时,今年又以水利改革和发展为专题,出台了一号文件,成倍数的增加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从全省层面看,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已写入“十二五”规划,我们作为7个试点县之一,省级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将越来越大。可以说,我们当前正面临着历史上扶持政策最多、含金量最高的黄金机遇期。二是有良好的市场环境。我县农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畅销,随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的不断增强,市场空间的不断拓展,以我县为原产地的核桃、茶叶、烟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劳动力市场空前活跃,劳务经济也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三是有扎实的发展基础。随着“四个大县”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正向深层次推进。核桃将陆续见效见收;建成的一大批“150”、“30-60”标准化猪场,随着生猪市场的转暖回升,将持续发挥作用。尤其是随着农业园区建设的加速推进,一批规模龙头企业正在迅速崛起,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4000元,农民再投入能力也正在不断增强。四是有较强的发展动力。农民观念正在发生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回归创业人员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军,许多成功人士把创业目光转向农业农村。五是有浓厚的发展氛围。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正在进一步强化,各个部门对农业农村的政策倾斜力度也正在不断加大。随着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落实,全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日趋强烈。同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我县始终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省、市、县三级小康工作队结对帮扶力度也正在进一步加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合力已经形成。

面对成绩和经验,我们要善于总结推广;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要积极应对;面对政策和机遇,我们要认真把握。我坚信,只要我们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就一定能够实现“三农”工作新的更大的跨越。

二、突出重点,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以脱贫奔小康试点建设为统领,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年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0亿元,增长33.3%;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增长30.4%;农产品加工产值翻一番,达到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10元,增加698元。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核桃产业要紧紧围绕新增种植面积10万亩、总面积达到40万亩的目标,与“双低改造”、“全民创业”有机结合,落实好基地面积,搞好种苗管理,优化技术服务,确保实现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同时,要加强老基地管理,切实提高坐果率,最大限度地增加核桃产业收入,年内力争实现核桃收入2000万元,折纯后为农民人均增收50元以上。茶叶产业要坚持建新园与改老园相结合,一方面,抢抓现代农业高效标准茶园项目建设机遇,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确保改造老茶园2万亩,建设新茶园1.5万亩,总面积达到13万亩。另一方面,要组织茶农加强老茶园管理,特别要做到应采尽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全年力争新增茶叶收入2500万元,为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食用菌产业要抢抓季节,科学利用资源,优化生产工艺,确保新增2000万袋,总量达到8000万袋,力争新增食用菌收入2亿元,为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以上。养殖产业要坚持专业生产、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抓存栏、攻出栏,力争全年新增生猪出栏5万头,总量达到50万头,高标准建设商品肉鸭养殖小区,新增商品肉鸭1000万羽,力争新增畜禽养殖收入1.5亿元,为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域化发展烟叶、桑蚕、蔬菜、魔芋等特色产业,力争全年落实烟叶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达到14万担,新增烟叶收入1200万元,为农民人均增收50元;稳定高山反季蔬菜基地5万亩,新增城区“菜篮子”基地700亩,力争新增蔬菜收入3500万元,为农民人均增收50元以上;新发展桑园面积1.5万亩、魔芋基地5000亩。同时,要紧紧围绕建设“四个大县”、培植六大骨干产业的总体规划,结合本村本地实际,精心筛选主导产业,加大专业村建设力度,着力培植“一村一品”,力争在今年内,每个行政村的农民收入40%以上来源于特色产业,基本消灭产业空白村。通过加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速培植“一村一品”,力争特色产业新增收入5亿元,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确保增收700元的目标。

(二)围绕争取和落实政策,加速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十二五”规划等重大政策,加大重点项目筛选、编制、申报和争取力度,切实抓好项目对接工作,确保把能够争取回来的项目、资金最大限度的争取回来。另一方面,要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全面落实国家政策,加速推进八大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速推进基本农田项目建设。要大兴基本农田和高效经济林(园)建设,全面完成歇马1万亩、马桥3650亩基本农田整理,启动并完成黄堡1万亩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申报立项并争取实施寺坪、马良、城关等乡镇3万亩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结合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完成低产田改造3万亩、坡改梯1万亩;结合核桃、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完成低丘岗地改造5万亩、低次林改造2万亩,真正实现人平1亩当家田、2亩高效经济林(园)目标。二是加速推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抢抓国家大力推进水利改革和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抓好大龙潭、马桥、重阳等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完成河堤、渠道改造各1万米,完成末级渠系建设250公里;积极推进渠道防渗、管道疏水、喷灌滴灌等技术,启动土门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要完成清溪河中小河流城关段治理工程,争取启动汾清河马桥段、沮河歇马段流域治理工程;启动黄堡河、家沟河山洪沟治理项目;完成水田畈、大龙潭、云溪沟等3座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争取启动茨沟、老贺沟、两峪等3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速实施马桥镇中坪、黄龙观、堰垭等10个村的矿山治理项目,完成治理面积5平方公里;启动黄土岭、等两个小流域治理项目,完成治理面积24.4平方公里。加快金盘洞水库建设步伐,确保年内投入使用;完成店垭、马桥两个集镇集中供水工程,切实解决70个村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加速推进农村公路项目建设。要按照提升通村路、延伸村组路、打通断头路的思路,切实加强新型村庄、产业基地等配套道路设施建设,铺筑村组水泥路170公里,新修砂石路50公里,兴建晴通雨不通农村桥梁10座、560延米。四是加速推进农村电网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黄土坪至马桥110千伏线路改造和黄土坪110千伏变电站改扩建工程,启动30个村中低压线路改造。五是加速推进农村信息化项目建设。大力推广以信息机为主的信息终端建设,推广“三网融合”,努力扩大通讯信号和互联网覆盖面,新建32座G网移动基站和10座C网移动基站,完成县城-寺坪-金斗-马桥中继光缆加芯工程,启动农村远程教育网建设,不断健全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六是加速推进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抓好植树造林、中幼林抚育、林业育苗、四旁植树等工作,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0亩。七是加速推进农村社保项目建设。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规范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大大病救助力度,推进失地农民保险扩面增幅,逐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八是加速推进教科文卫项目建设。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消除D级危房。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科技明白人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延伸有线电视网络,加强聚龙山无线转播台(站)建设,提升广播电视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设力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诊断治疗水平。

(三)围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速推进农业园区建设。要把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产出效益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和方向,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加强项目建设,争取尽快把农业园区建成引领全县农业发展的高地和平台。首先,要下大气力抓好招商引资。要以核桃、茶叶、食用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为重点,组建专班,强力攻关,确保再引进3到5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其次,要用真功夫抓好项目落地。一方面,要高标准做好园区发展规划,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企业入园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对已签订合同的企业,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使其尽快入园,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再一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聚鑫源、威杰、大山合、万宝粮油、美莱家纺等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发展精深加工项目。通过引进一批、入园一批、建设一批,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规模化,力争全年园区生产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其三,要精心培植微型专业化加工园区。要按照扶持发展、改革重组、股份合作的思路,加大对零星分布、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走精深加工、集群发展的路子,逐步形成若干个以特色食品生产为重点的微型专业化加工园区。其四,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加工园区,都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率先执行技术标准,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农超对接。做好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

(四)围绕脱贫奔小康,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年,是实现脱贫奔小康“三年有明显变化”的冲刺年,全县必须进一步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大工作力度,保持更好更快的建设态势。一要不断提升规划水平。要全面完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镇村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创建等各项规划。要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个样、管理一盘棋”制度,确保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坚决杜绝规划和建设“两张皮”现象。二要进一步抓好“核心示范区”建设。要继续以“一线两片”、“一点两线”为核心区域,加大主导产业培植力度,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活动,确保把“一线两片”和“一点两线”建设成全省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三要全面掀起村庄环境整治新高潮。各地要按照建设“宜居乡村”的要求,以“三有、三清、三建、三通、三绿、三新”为主要内容,学习借鉴“大坪模式”,加速推进前两批200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新启动57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真正实现全面实施、整县推进目标。特别是要按照“六个一”要求,继续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加速推进“一建三改”、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再新建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村容美观的社区型新村。四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按照拉大骨架、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采取整合政策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办法,下大力气解决交通、经营、卫生等三大环境问题,全面配套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功能。特别是马桥被列为全市首批12个镇级小城市建设试点,要抢抓机遇,高标准加强建设。五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来抓,要通过建立贫困档案、落实脱贫规划、实行“两项制度衔接”、加快产业发展等措施,加快解决脱贫问题。要抓好第七批、第八批整村推进扶贫工程,扶持1.4万名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

(五)围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总的要求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创新发展体制和机制,全面焕发农村发展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重点抓好五大机制创新。一是抓好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在稳定现有土地、山林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开展山林、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入股、联营等多种形式的流转,推动山林、土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二是抓好资金投入机制创新。一方面,要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农村现代金融制度,进一步降低准入条件,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多元化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尤其要加快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尽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盘活森林资源,化解投入难题。三是抓好社会参与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按照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管的原则,健全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改革和发展。四是抓好公益事业管理机制创新。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拓展“以钱养事”范围,健全公益设施管护和村庄保洁的长效机制。五是抓好督办落实机制创新。将“三农”暨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办内容,大力开展领导督办、现场督办、专班督办、专项督办、典型督办、新闻督办等活动,做到事前有安排,事中有检查,事后有考核结账。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将规划目标、建设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乡镇,实行月督办、季通报、年考核,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三、着眼全年,抓好当前,迅速掀起春季农业生产高潮

新一年的战鼓已经敲响,各项规划目标已经明确。要确保全年规划目标实现,必须着眼全年,狠抓当前。现在已是仲春季节,我们必须以满怀热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迅速掀起春季农业生产高潮,精心组织好“开门红”。

一要迅速掀起规划落实高潮。要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各项目标任务,迅速分解细化到各乡镇、各部门。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科学谋划,进一步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到项目一线。

二要迅速掀起春耕备耕高潮。当前,春耕备耕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要抢抓农时季节,把春播、夏播作物面积落实到位。要认真抓好种子、肥料、资金投入、技术措施四个到田到户。对春耕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农业部门要多渠道保障供应,同时要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要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驻村干部、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认真做好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等工作,提高春耕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要迅速掀起动物春防高潮。春季是动物疫情的高发期,也是争取全年防疫主动权的关键时期。各乡镇要站在讲政治、重民生的高度,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始终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防控工作抓紧、抓实,确保不出问题。要认真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要求,落实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疫苗补贴经费、疫情监测检测经费和工作经费,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基础免疫,开展防疫风险排查,加强市场检疫监管,做好消毒灭源,做到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

脱贫奔小康范文篇8

一、加快脱贫奔小康进程,必须把握难得机遇,坚定务求必胜的发展信心

省委省政府作出在贫困山区开展脱困奔小康试点的新部署,绝不仅仅是给予贫困山区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其核心实质是统筹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通过整合政治、经济与社会力量,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偏低等重大民生问题,使试点地区实现3年有明显变化,5年达到脱贫奔小康示范县和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标准。其目的是要通过探索实践,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对发展优势进行综合提炼,加快资源整合,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随着试点建设的启动,必将汇集强劲有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为我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县上下务必形成高度共识,全力参与到试点建设中来;务必调动一切力量,积极投入到试点中来;务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

优良作风,自觉融入到试点建设中来。要把试点工作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头等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具备脱贫奔小康的基础条件,全县上下呈现出谋发展求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到车间厂房,搬到项目建设一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提升本领,紧紧抓住脱贫奔小康试点县重大机遇不放,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整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鼓励全民创业,努力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创业氛围。坚定信心,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脱贫奔小康进程,必须突出发展重点,形成抢前争先的竞争态势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不够是××目前最大的实际,虽然近些年来我县经济发展建设逐步加快,但与其他县市相比,我们是“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落实”。在脱贫奔小康试点进程中,我们必须有一种抢前争先的意识,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有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胆识,要有事在人为、业在人创的理念,要有超越自我、敢于创新的能力。

脱贫奔小康,产业发展是根本。要始终坚持“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强化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环境建设三大举措,主攻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四大重点,壮大冶金、建材、能源、旅游、森工五大产业,打牢县城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础。

要按照“立足资源、做大支柱、做优园区、扶强骨干”的思路,全面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发展水平。要全力服务好核电项目和三条高速、两条铁路的建设。充分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化,形成“六山连通”、富水湖“四面连环”的旅游畅通网络,倾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强县的转变。要紧紧抓住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机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环境整治与村镇建设为抓手,着力做好产业发展、国土整治、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民生五大规划,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三、加快脱贫奔小康进程,必须强化责任,齐抓共建,形成试点建设的强大合力。

××入围试点建设,必将激发和调动全县上下参与试点建设的高度热情,势必转化为加快发展,实现脱贫奔小康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社会参与试点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试点建设氛围,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试点工作的责任感。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做好脱贫奔小康试点,既是推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富差距逐步缩小的有效助推器,也是××内树信心、外塑形象的大好时机。试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必须强化领导,加大统筹力度,明确各方责任。二是整合资源,齐抓共建,形成试点建设的强大合力。开展好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县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一切有益于脱贫奔小康的激励机制;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作为试点建设奖励基金;各部门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更多的政策资金投入到我县试点建设中来。要广泛宣传发动,充分激活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资投劳,主动参与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要全面整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公路建设、国土整治、饮水工程、能源项目、文化卫生等各类资金,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三是统筹布局、以点带面,探索试点建设新途径。脱贫奔小康试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三年大变样,五年脱贫奔小康”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不同地区要实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合理布局,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四是要加强督办,严格奖惩,健全科学的考评机制。县委县政府要把试点建设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应把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作为定期督办重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地工作的协调与指导,及时通报情况和反馈信息,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全县的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四、加快脱贫奔小康进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基党组织中坚作用

脱贫奔小康范文篇9

一、加快脱贫奔小康进程,必须把握难得机遇,坚定务求必胜的发展信心

省委省政府作出在贫困山区开展脱困奔小康试点的新部署,绝不仅仅是给予贫困山区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其核心实质是统筹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通过整合政治、经济与社会力量,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偏低等重大民生问题,使试点地区实现3年有明显变化,5年达到脱贫奔小康示范县和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标准。其目的是要通过探索实践,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对发展优势进行综合提炼,加快资源整合,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随着试点建设的启动,必将汇集强劲有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为我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县上下务必形成高度共识,全力参与到试点建设中来;务必调动一切力量,积极投入到试点中来;务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

优良作风,自觉融入到试点建设中来。要把试点工作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头等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具备脱贫奔小康的基础条件,全县上下呈现出谋发展求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到车间厂房,搬到项目建设一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提升本领,紧紧抓住脱贫奔小康试点县重大机遇不放,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整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鼓励全民创业,努力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创业氛围。坚定信心,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脱贫奔小康进程,必须突出发展重点,形成抢前争先的竞争态势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不够是**目前最大的实际,虽然近些年来我县经济发展建设逐步加快,但与其他县市相比,我们是“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落实”。在脱贫奔小康试点进程中,我们必须有一种抢前争先的意识,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有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胆识,要有事在人为、业在人创的理念,要有超越自我、敢于创新的能力。

脱贫奔小康,产业发展是根本。要始终坚持“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强化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环境建设三大举措,主攻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四大重点,壮大冶金、建材、能源、旅游、森工五大产业,打牢县城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础。

要按照“立足资源、做大支柱、做优园区、扶强骨干”的思路,全面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发展水平。要全力服务好核电项目和三条高速、两条铁路的建设。充分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化,形成“六山连通”、富水湖“四面连环”的旅游畅通网络,倾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强县的转变。要紧紧抓住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机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环境整治与村镇建设为抓手,着力做好产业发展、国土整治、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民生五大规划,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三、加快脱贫奔小康进程,必须强化责任,齐抓共建,形成试点建设的强大合力。

**入围试点建设,必将激发和调动全县上下参与试点建设的高度热情,势必转化为加快发展,实现脱贫奔小康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社会参与试点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试点建设氛围,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试点工作的责任感。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做好脱贫奔小康试点,既是推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富差距逐步缩小的有效助推器,也是**内树信心、外塑形象的大好时机。试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必须强化领导,加大统筹力度,明确各方责任。二是整合资源,齐抓共建,形成试点建设的强大合力。开展好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县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一切有益于脱贫奔小康的激励机制;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作为试点建设奖励基金;各部门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更多的政策资金投入到我县试点建设中来。要广泛宣传发动,充分激活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资投劳,主动参与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要全面整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公路建设、国土整治、饮水工程、能源项目、文化卫生等各类资金,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三是统筹布局、以点带面,探索试点建设新途径。脱贫奔小康试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三年大变样,五年脱贫奔小康”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不同地区要实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合理布局,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四是要加强督办,严格奖惩,健全科学的考评机制。县委县政府要把试点建设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应把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作为定期督办重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地工作的协调与指导,及时通报情况和反馈信息,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全县的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四、加快脱贫奔小康进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基党组织中坚作用

加快脱贫奔小康进程,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人。脱贫奔小康重点难点在农村,建立适应脱贫奔小康需要的基层党组织,才能更好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我们要紧密结合脱贫奔小康建设实际,以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为着力点,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集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主体作用。一是建立城乡结对党组织。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原有部门帮扶村的基础上,开展“城乡互联,百村共建,千户帮扶”活动,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二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管理作为脱贫奔小康的重要工作,努力探索村干部管理的有效办法和措施,特别注重加强村支部书记的锻炼

脱贫奔小康范文篇10

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地处雪峰山脉中段东麓,位于隆回县西北部,距县城99公里,平均海拔1420米,俗有“隆回小西藏”之称。总面积11215亩,耕地面积930亩,山地面积10020亩;全村7个村民小组,855人,其中瑶族688人,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瑶族分支——花瑶聚居地。民族特色浓厚,民风纯朴,加上境内古树参天,溪水纵横,是避暑、赏雪、休闲的好去处。由于地理、气候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农民生活十分贫困。2002年,人均纯收入480元,人均产粮不到100公斤,贫困人口比重占85%。自2003年,原邵阳市委书记蒋建国同志将该村做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联系点后,明确以“加强班子,提高素质,增加收入,改善生态”一齐抓的工作方针,重点突出开发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和花瑶风情旅游资源的大产业,取得丰硕成果,在两年内,该村人平增收1000元,其中中药材与旅游产业人平增收700元。彻底扭转了往昔崇木凼村一穷二白的困难局面,开创了高寒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的新模式。

一、狠抓村级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近两年来,对该村广大党员和村组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并集中抓好整改,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和村组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最重要的是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以增强服务功能为重点的经营体制建设,以民主管理为内容的村级制度建设,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一是利用村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对党员、村组干部普遍进行一次理论宗旨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典型示范教育和科学实用技术培训,并积极组织党员开展“三查”(查政策法规观念、全局观念、群众观念)“三评”(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委、支委评议支书)。二是对村组干部普遍实行“四帮”:即帮助集中排查遗留疑难问题,帮助改进工作方法,帮助开拓致富门路,帮助搞好整章建制,使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小组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来,使村支两委的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素质

一是制定完善村规民约。通过倡导“做文明人,建文明村”的一些举措,使村民群众主动改变了一些陈规陋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巩固基础教育。两年来,共救助失学儿童48名,并形成长效帮扶机制,使这些儿童能够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三是兴办夜校,帮助村民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专门在村里开办了夜校,利用远程教育等手段组织瑶族同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文化知识,多次举办了科技培训班,从县、乡有关部门请来科技人员,给他们讲授金银花栽培、沼气使用、旅游接待等科学技术。通过举办夜校和科技增训班,使村民的文化、科技、法制水平、思想观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为村民开创新的致富门路

1、规模生产推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一是扩大规模,根据该村地处高寒山区宜“药”不宜“粮”的特点,2003年在扶贫工作组的多方努力下,筹资17万元,为老百姓提供种苗,在全村扩种了千亩金银花。2004年又新栽金银花7.2万株,目前该村人均金银花栽种面积2亩以上。二是提升科技含量。为使该村的中药材发展向产业化,扶贫工作组不遗余力的搞好了村民的技术培训。三是积极搞好加工。扶持以金银花为主的加工产业,开发附属产品,拓宽市场销路,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2、积极发掘,开创花瑶特色旅游业。两年来,扶贫工作组紧抓花瑶特色民俗文化,把发展旅游业当作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修好了进村1.2公里水泥公路,到7组的2.5公里砂石路,建好了游道、寨门、对歌台。投资30万元,建好了5个畜水池,搞好了全村人畜饮水工程。投资50万元,修建了融教学、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村综合大楼,配备了电脑、大屏幕投影等高档设备,为发展崇木凼的教育提供了良好场所,为提高村民素质创造了条件。投资30万元,对全村50栋危旧房进行改造、搬迁。村集体办起了“农家乐”,可一性接待游客开餐60多人,住宿20多人。全村实施农网改造,开通了39门程控电话,安装了移动通讯直放站。二是景点绿化美化。对进村公路进行了绿化,在古树林中添置了20条石凳和2套桌椅,在游道旁的石壁上雕刻了“崇木凼”、“花瑶人家”等大型石刻。三是成立民俗表演队。聘请专业人士,培训了业余导游员队伍、民俗表演队伍、花瑶工艺品制作队伍。地方特色浓厚的“拦门酒”、民俗表演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方游客的高度肯定。通过积极发掘,崇木凼村开创旅游兴村的新局面。

四、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巩固基础组织创造条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