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发展工作报告

时间:2022-01-06 03:33:00

生猪发展工作报告

2011年县在县委县政府正确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决策部署,全县生猪产业化发展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生猪生产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养猪业在结构优化、生产方式转变、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以生猪为主的产业化现代畜牧业雏形己逐步展现。

一、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迅速发展

县围绕构建现代畜牧业,把引进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着力点和切入点。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建设了一大批标准化、规模化优质生猪产业基地;县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猪,不少养猪场已实行现代化、信息化、电子化管理,2011年全县生猪出栏预计可达130万头,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50%以上;2011年全县有规模养殖专业户1342户,其中:年出栏100-499头的有110户,年出栏500-2999的335户,年出栏3000-9999头的45户,年出栏万头以上24户;部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9个;专业户规模养殖占饲养总数的90%,占全县出栏比重90%以上。规模场(户)出栏生猪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95%以上;全县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已成为生猪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某些方面,其功能和形象已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

二、产业化组织模式逐步完善

县不断探索、创新生猪产业的组织模式,不断加以改进改善。主要有:“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民自发组建养猪合作社,联建、共建生猪扩繁场和集中养殖小区,组织社员按照“五统一”标准进行生产,在政府的指导下,合作社建立了以财务、经营、信用为核心的管理办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合作社的积极性。这一模式对农村社会化生产进行统一组织,畅通了农户与繁育、饲料、加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联系渠道,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机对接,提高了养殖户的市场主体地位。目前全县共建立养猪专业合作社30家,建立畜牧小区48个,整体运行效果较好。

三、生猪良种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县以龙头企业、省一级种猪场为主体,大力推进生猪良种工程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以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生猪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努力打造“种猪之乡”。2011全县生猪良种化普及率达到100%。全县有省一级种猪场9个,二级扩繁场25个;在养殖企业中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36家。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县品种改良步伐,通过省级种猪场,二级扩繁场,商品猪生产场的配套建设,形成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健全生猪人工授精网路,使全县生猪人工授精覆盖率达95%以上;在全县建立1个县级人工授精中心站和乡镇人工授精站10个。充分利用国家在我县实施的生猪补贴项目,将人工授精技术,引进养殖户,实现生猪良种化,为生产优质商品猪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养猪业环保策略有创新

县在发展养猪业的同时,树立了较强的环保意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过去新农村建设的“三改一建”基础上,借助于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生猪标准化建设、大型沼气建设等项目,根据养殖场建设情况,分别建设了粪污治理设施,进一步创新推广“生态养殖+沼气利用+沼液利用+特色种植”及“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综合养殖模式,通过干湿分离—沼气处理—沼液还田,的综合循环利用,实现种养结合,就地消纳粪污,有效地解决了规模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前完成了省里下达的第二批清洁生产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县委县政府正式出台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设全国“畜牧生态强县”的目标,对全县养殖区域进行合理布局,逐步核定载畜量和养殖数量,保障养殖区域内养殖总量的相对平衡,有效控制养殖数量,促进和谐发展。全县所有乡镇(场)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畜牧部门指导下,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根据相关法律,对禁养区内的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全面清理,对限养区和可养区内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排放污染物在限期内达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或停止养殖活动,并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五、不断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进一步完善生猪产业各环节不同利益主体的联结方式,提高生猪产业一体化运作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实践证明,肉食品加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良种繁育场都参与到养殖基地(小区)建设中,即“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农户”模式,建立“平等参与,合作互助,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发展机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2010年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与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抚州祥润100万头生猪加工产业化项目合同,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及肉制品初加工,目前项目建设己基本完工,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14亿元,年创利税约8000万元。通过培植龙头企业,有效地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进了以生猪发展为主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六、科技兴牧,推进产业向技术转型

科技进步是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相对于其他农业产业,畜牧业更需要科技的支撑,产业的开发更需要高层次的人才。为此,我们加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加强对动物疫病知识和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加强畜牧业生产的安全性,切实做到无规定性疫病发生,要大力推广畜牧兽医适用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杂交改良技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畜禽疫病快速诊断和监测技术。开展技术咨询、指导服务。一年来,全县共培训养殖户1200多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0000份。目前为止,标准入户率达到100%,从而使散养型转向规模型,规模型更加标准化、生态化、科技化,与此同时利用报刊、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和信息平台,开办农业标准化专栏,加强宣传、扩大示范效应。

七、下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升它在现代畜牧业发展和产业一体化运行机制中的联结功能、纽带功能、组织功能和载体功能,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推行“农超对接”、“抱团闯关”等许多新鲜经验,建立健全联结产业化各方最合适的组织形式,以江苏南京雨润集团投资兴建的抚州祥润食品有限公司百万生猪深加工项目作为生猪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努力建设中国()畜牧产品交易市场项目,建立“饲料、兽药、器械”等原材料大市场。通过大市场的建设填补我省无大型现代化专业畜牧产品交易市场的空白,有利于我县打造畜牧品牌,延长畜牧产品产业链,全面提高畜牧产业科技含量,大幅提升交易额,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大市场建立,增加税收、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真正提升生猪产业化发展水平,促使市场周边土地增值,促进城市扩容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全面提升县知名度。